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幸福教育的深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幸福教育的深度研究论文

12月4日-5日,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国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企业家、地方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校长、教师等40余位专家、学者秉持“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的教育情怀为教育奔而呼,凝聚成教育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 教育大变革前瞻与策略应对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成功举办 12月5日上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的“幸福教育论坛” 邀请到八位嘉宾就幸福教育实践经验和推广路径进行了分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初心幸福教育之家”发起人文东茅做了题为《修己以安人——幸福教育之道》发言。文东茅教授提出:在幸福教育实践中,围绕“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进一步明晰了“家和心安”、“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等核心理念,播种幸福,就会收获幸福。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初心幸福教育之家”发起人 一、此心不安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以前主要研究教育政策,但这些年我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研究和实践幸福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了?因为当今教育的诸多现实,实在是让我内心不安。 先说一个真实的事例:2020年暑假,一篇名为《一个北大状元的抗抑郁史》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游安在一所著名中学经过苛严的训练,终于以省状元身份考进了北京大学,但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不知该学什么、为什么学,开始越来越觉得学习没有意思,越来越抗拒学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逐渐走向抑郁。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即便考上北大,也没有“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甚至可能反而更加痛苦,因为她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动力。 而这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在大学以至于中小学校,焦虑、孤独、抑郁、恐惧、小镇做题家、985废物、内卷、躺平等等都是人们议论的热词,当这些词语和现象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和统计数据,而是不断在自己身边的学生、邻居、相亲身上发生时,就会感到切肤之痛。这些现象甚至会让人感叹:教育到底是在助人幸福还是在制造痛苦? 教育增进了人的幸福吗?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皮特森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幸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教育与幸福只有有限的低相关,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必然显著提升,这确实令人惊讶。同样出人意料的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与人的幸福也是低相关,而人们普遍的认识却是有钱有权就一定更幸福,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挣钱、做官、做人上人。殊不知,与幸福高相关的是感恩、工作和乐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反思的是,如果教育没有促进幸福,教师何以心安?家长如何能心安?如果不能促进幸福,教师职业的价值何在?学生学习的意义何在?由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之问:教育为什么没有明显促进幸福?如何才能促进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请注意是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而不是少数人的短暂的快乐。 二、幸福之道 为了回答我的教育之问,我也不断上下求索。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汗牛充栋的相关著述中,我最终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和王阳明的思想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中国的教育是有师传的,孔子就是我们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曾好奇的问自己:孔子他幸福吗?如果他不幸福,为什么要以他为师表?如果他幸福,他的幸福可以学习吗?在学习研究之后,我得出结论,孔子确实是幸福的,而且他的幸福也是可学而至的。 首先,我们看孔颜之乐:孔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请注意,孔颜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论贫贱还是富贵都“不改其乐”。 孔子的乐还体现在终身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中,他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他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教学也是快乐的,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教导我们:我们的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学生本该是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本该是快乐的,教师也本该是幸福的。 其实,孔子生于乱世、早年丧父,一生颠簸流离、怀才不遇,应该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论贫贱、患难、富贵都不改其乐?为什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读《论语》之后,我发现其原因在于孔子之乐不是简单的快乐、享乐,而是由内而发的心安。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安理得;他认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就是问心无愧、坦荡心安。弟子们对孔子形象的描述也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志向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认为作为君子就应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安”在《论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同样,孟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是指问心无愧、坦然心安。 王阳明更是直言“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源自尧舜禹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它告诉人们:人心是危殆的,道心是隐微的,要全心全意的修道正心,使人心转危为安。可见,圣人之学,也就是要助人心安。 综合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导,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真正的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王阳明说:“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无愧良知,心安就是幸福,就是归处。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就是向上,“安人”就是向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修己,就是向上;“亲民”就是安人,就是向善;“止于至善”就是“不断”。《易经》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厚德载物”就是向上向善。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就是要天天“向上”,“天天”向上就是“不断”。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向师生和家长们推荐、也共同反复体悟这句话,越来越觉得它富有道理、意义重大。这种心安幸福观的意义在于:(1)超越“快乐”,人人都可以追求并获得长久的心安。(2)超越“享乐”,真正的幸福不只是停留于物质上的安逸享乐,而是要不断向上、学习成长,不断向善、利益社会。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和追求的幸福观。(3)超越外役,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而是每个人自己,“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这是区别于西方的中国智慧。 这一幸福观也直接指明了人生幸福之道,即人生要不断向上向善,追求持久的内在的心安。心安,体现为无忧、无惧、无愧、无惑;向上,才会获得成长感、成功感、成就感;向善,才会获得责任感、意义感、价值感;不断,才会产生自信心、自主性、自豪感、内驱力,才可能久幸福、一生幸福。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期待的生命状态。 根据这一幸福观和人生观,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该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秉持的“境界自修论”,因为金钱和地位并不决定人的幸福,品德、修养、格局和境界才决定人的幸福。因此,应该通过学习和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乃至天地境界,要从庸人、常人走向士人、能人并进而走向君子、贤人。所以,我们认为,人生如登、向上向善,每一步看似平凡甚至艰辛,但每一步都有提升,而在更高处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更壮阔的风景。 三、幸福教育 以上基于传统文化的幸福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呢?我们又是从两千多年前的《大学》中找到了智慧的答案。 《大学》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安家”,“平天下”就是“安天下”,不仅要安人身,更要安定人心。由此,我们提出了“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一体两翼幸福教育模式。从2017年开始,也围绕这一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幸福教育的实践从个人修身和家庭幸福,逐渐扩大到幸福班级、幸福学校,并建立了由全国几十所学校参加的“初心幸福教育之家”,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交流平台,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周日晚上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分享。我们也已经开始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幸福教育,本学期就在山东冠县开始每周六晚上两所学校轮流进行幸福教育分享。也就是说,我每周都至少要与四所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我也更喜欢教学,我在北大开设了“教育与幸福”等六门课。我的工作和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收获了大家的感谢和由此而生的意义感、价值感和责任感。 在幸福教育实践中,我们围绕“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进一步明晰了“家和心安”、“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等四项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些理念创设了不同的系列活动,包括“亲师同学”、“大家文化”、“读书明理”、“觉察反省”、“无私大爱”、“尽责敬业”、“立志高远”、“自信自主”等。 我们认为大道至简,我们也有着宏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以至于每个人都更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最简化的幸福教育行动框架,即“一个前提、三个支柱”: 一个前提:立志为先。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希望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立人生幸福之志,立幸福教育之志,幸福他人,也幸福自己。立志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是幸福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持续推行幸福教育的根本动力。 我们特别注重“读书明理”,因为明理心安。我们的经典阅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四书》、《道德经》,《传习录》等中外先哲的经典著述,另一部分是现当代教育学、积极心理学、学习科学等的研究成果。 除了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我们也特别强调每个人对学习、生活的自觉意识和切己体察。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教育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开发了“幸福日志”,也在积极推广简便而有效的“幸福小班会”。从觉察每一天的“好”(善行善念)、“幸福”(幸福时光)、“谢谢”(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开始,从“不说谎、不抱怨、不懈怠”开始,久久为功,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并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 此外,我们认为环境对幸福教育也至关重要。家是最幸福的地方,也是体验心安的最直接的场所。家庭的幸福源自安全、自在、亲爱、和睦、真诚、宽容、合作、成长。既然家是最令人幸福、心安的地方,学校就应该努力拥有这些令人幸福的家文化。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在学校开展“无私大爱、共同成长”的“大家文化”建设,也注重家庭的“学文化”建设,为此提出了“亲师同学计划”,积极推进家校和合、协同育人。 这“一个前提、三个支柱”简便易行,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而有了这一个前提、三个支柱,师生们就可以在其中不断添砖加瓦,不断改进、创新和深化。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幸福教育也一样,播种幸福,就会收获幸福。通过这些年的幸福教育实践,我们有三点切实的体悟: 第一、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也是幸福的智慧之源。 第二、幸福可求:向上向善则人人皆可心安,甚至只有要幸福教育的理念和向上向善的方向,人们就能心安很多。但幸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需要有专门的研究和教育帮助。 第三、成绩无忧:因为立志甘愿、勤学向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今天分享的每一所学校都可以证明,幸福教育只会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最后,我想用“不忘初心,共谋幸福”与大家共勉,也真诚的邀请大家加入幸福教育的大家庭,一起幸福他人、幸福自己。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这个职业详细地剖析一下,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等等。

正文:

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

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

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

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但是,幸福的生活永远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怨天尤人固然不可取,一味逃避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况且,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不能说是哪种职业不幸福。每一种职业都有人幸福,也有人痛苦,关键在我们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

晨光中的一缕霞光,烈日下的一蓬绿荫,夕阳下携手的一双身影,深夜灯下的一本好书,对于我们,是一种幸福;干渴之下的一杯清水,蒙蒙雨丝中的一柄雨伞,皑皑白雪中的一行脚印,夜晚归家时等候的一点灯火,也是幸福。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依偎,父母的健康安乐,都是幸福。

即使同为教师,因为心态的差异,对于幸福的感触也各不相同。十数年如一日,奋斗在农村教学一线,整天面对着简陋的办公室,相对贫乏的办公设施和教学资源,有人幸福;相处于装修豪华空调的办公条件下,拥有一台台昂贵的办公电脑,同样有人痛苦。

我想:作为一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顶尖人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看着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走向祖国的各个岗位,老师心中体会到的喜悦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难以感受得到的。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丰富。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生命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希望每一位教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都能勇担责任,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作为一名从教了十多年的教师,虽然曾经经历过痛苦,但回想过去,我仍然感到幸福、快乐!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在工作中,痛,并快乐着!

写作思路:首先发表观点,把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写出来,然后展开论述。

教师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幸福是获得,是满足,是苦尽甘甜的完美。做为一名教师,虽然我也很烦恼,也免不了报怨,但是我还是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我的幸福首先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次享受不尽学生对我的爱,你说,我能不幸福吗?我是一名有十五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可以说我的青春都献给了学生,但我无怨无悔,我觉得很幸福。

我的工作不是呆板的物件,是一个个活生生,充满新鲜血液的生命,他们有自尊,有自己的人格、思想,他们会让你高兴,会让你生气,会让你笑,也会让你哭…但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意义。

我们的幸福便是在快乐的奉献中把职业当作事业,把平凡当做伟大,把短暂当做永恒。有一首歌唱得好: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共识、共鸣、共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自己的心灵,诉说自己的体会。

此时,教师的教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目的,教与学相融合。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教育研究。

幸福,是每个人需要且向往的,作为教师,是幸福的吗?教师能幸福吗?既然选择了当教师,那么,它将伴随我们每个人几乎一生的职业生涯,所以,能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状态。我认为,要拥有幸福感首先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所有人的眼中,是真正的文化人,甚至是文化的传播者,要塑造自我,做一个幸福教师,我认为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不断丰富自己。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要不断地学习,吸收知识营养,对于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新的理论。我们可以经常写教学论文,写教学心得与体会,积累教学经验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幸福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幸福是一种感觉,常常难以言表。这种感觉在你、在我,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感悟中;这种感觉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把握。一个幸福的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又如何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呢

一、拥有乐观的心态

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时,他们的思维就比较流畅,思考问题就比较有深度,他们在写作、解答的时候,角度站就比较高。好的教育应该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每一位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我们知道,快乐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美德,当一个学生长期生活在快乐之中的时候,他就会形成阳光心态,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他人友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灵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们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除了教他们文化知识外,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事,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爱,懂的关爱,学会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完满的人格,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贯穿关注生命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应该充满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体贴和关怀,应该让学生感到当下生命的丰满和幸福。

三.提高自己的学识

作为老师,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是最幸福的,我们除了用心去关爱学生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读书可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不学习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时代。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博览群书,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势下的课堂上驾轻就熟,一些具体的细节如怎样调控课堂、怎样设计教学进程等,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会有方法。文化素养丰富的教师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丰富的、细腻的和个性化的理解,课堂上才不会简单重复,也才有深刻的东西能吸引学生。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的课堂就不能让学生学得到收获。从另一方面说,当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的幸福感又从何谈起呢?

四、对工作充满激情

一个幸福的教师,在他的身上,必然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时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教师的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要学会与时俱进,热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热忱是人的“内心之神”,“没有热忱,便没有伟大的成就”。 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的教师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热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老年人幸福度研究论文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7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方法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摘要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启示我们要积极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关键词吉登斯老龄化老年人力资源弹性退休制度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到来,福利国家面临新旧双重危机,传统的左派与右派都无法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别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主张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并且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解决老龄问题上,吉登斯认为必须发挥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把老年人看成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随着寿命不断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学者预测老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吉登斯认为这种老龄问题是一种貌似旧风险的新风险。“在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开始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领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国家的发明。但是,这些概念不仅与新的老龄化现实难以合拍,而且很明显地表现出依赖福利的色彩。它们表现出能力的丧失,而且,从这些概念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演出许多退休人士为什么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须由国家照料的期望创造了一种同样有害的依赖文化(culture of depend-ency)。”人到退休年龄便成为养老金的领取者,这种人为划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具有两个弊端:首先,老年人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并被视为负担,而且也确实成为了负担。其次,这种做法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体状况好,到了退休年龄以后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愿意工作,在划定了退休年龄的情况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老人身体状况不行,他也必须工作到退休年龄。所以吉登斯主张要把老年人自身看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力量,老年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的阶段,这样就必须逐步废除固定的退休年龄。他还指出“规定必须到达‘有资格领退休金的年龄’才能享受养老金福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应当可以自行选择使用这笔资金的时间,这不仅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为他们提供教育经费,或者在需要抚育幼儿时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个人既可以选择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选择多工作一段时间,那么废除强制性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就将是中性的。”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自1999年来,我国便进入老龄社会。2006年2月中国人口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决定着我国老龄人数的庞大。虽然计划生育使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我国老龄人口仍将是庞大的。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第二,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不断降低,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这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要快于他国。相关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而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第三,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一般来讲,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养老的负担更重。除以上三点外,还存在着地区间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等特点。我国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老龄化导致社会负担加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而根据中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7,根据低死亡率计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届时,个人、企业、社会都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其次,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人口的增多,必将引起生产人口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的减少,从而带来劳动人口的相对不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又必然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障碍,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会使解决老龄化问题更加困难。总之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张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启示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张告诉我们要会运用老年人自身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要将他们视为人力资源,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而要做到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须的选择。我国现行退休政策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定依据主要是根据我国建国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当时的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人均寿命也提高到了72岁。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龄偏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的是劳动者知识层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参加工作的时间会略迟。而在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可以推迟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休年龄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当“人口红利”过后,劳动力资源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影响会更大。其次,造成社会负担过重,老龄人的过早退休必然加重养老保险支付的负担,同时也加重社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负担,在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的养老负担就会更重。最后,固定的退休年龄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权利的充分体现。现行的退休年龄没有体现老年人自身的意愿,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愿退休但必须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综合症,有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不愿继续工作,却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则面临退休待遇的减少。另外男女退休年龄上的不平等,也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的考虑,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调动老年人的力量,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实行弹性退休制目前我国政府正有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意向,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持反对意见的很多。他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不合适,因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重当前年轻人就业困难,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较辛苦的老年人来说不公平等等,可以说意见很难得到大致的统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龄争议很大,那么实行弹性退休制会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不能跟吉登斯所讲的那样完全取消退休年龄的规定,我们可以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制。就我国而言过早的退休必然会加重各方面的负担,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据不同情况设定)的基础上实施自愿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同时还可以根据退休年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待遇水平,这样就可以做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鼓励人们推迟退休年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女性选取55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她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男性可选择60岁作为最低退休年龄,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何时退休。当然根据行业的区别可以再继续细分。事实上弹性退休制度已经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政策主张,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采取其它各种手段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老年人自己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各种兴趣爱好组织、互帮互助组织等;鼓励健康低龄的老年人再就业,如设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老年人才就业,积极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当环保志愿者等。同时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再就业权利方面的法律规定。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退休给老年人带来的孤独与失落等消极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自立、自主、共同劳动,互相帮助。总之,要利用多种手段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和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自身价值的同时减轻社会负担。注释: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一大基本国情,人口结构的转型给社会养老带来压力与挑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模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民生保障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受政治、文化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因此,梳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明晰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所面Il缶的挑战,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未来趋向对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实现我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乃至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与反思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其中占总人口约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以养老支援力的来源考量。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社会转型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家庭养老

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从内容上看就是由自己、家庭成员I包括子女、配偶等威亲属网路履行对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在当前综合养老体系中,家庭养老是其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据民政部统计,截止1999年6月,农村976%的老人靠家庭赡养,而依靠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敬老院的老人仅占7_34%,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0%以上与后代住在一起。

在社会转型期,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以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就是供求失衡的结果。

1子女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子女数量减少,家庭户的平均规模在缩小,而核心家庭不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1982年到1990年两次普查之间,家庭户规模从人/户降到人/户,根据1995年中国l%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规模降到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家庭平均人口仅为332人。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家庭结构呈现“4~2一l”或“8—4_2一l”的趋势,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2农囤对减少。伴随着农村经济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转变、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兴起,农村土地的保障作用不断降低。一是农业耕地面积减少。二是土地经营的绝对收入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0年农民的人均土地收入仅为元,而同年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元。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三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般很低。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更低,虽然 *** 也采取有关优惠政策使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上升。但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另一方面。与同国际类产品相比无优势可言。四是城乡差异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2002年的32:1,大大高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到2006年已达到328倍

2、老年^对养老资源的需求增加

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对养老需求锄Ⅱ。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国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s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是140%一。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城镇老年人口约为3180万人,农村则大约为5631万人。其绝对数是城镇的17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民的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至2034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全年共有205,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但就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上,仍存在着许多有待克服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保障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按照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每月交费2元、4元,交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94元,lS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元、20元。若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管理费等因素,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更少,这点钱对农民养老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制度上的可持续眭差。自从199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开始,全国各地特别是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对推行这项制度热睛很高。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有些曾受表扬的典型地区,时隔不久却已解体。个中缘由是,从制度的建立、撤消,到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都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式,而是按照地方 *** 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 *** 与农民的一种规范性、永续性契约。养老保险缴费是一个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农民在年轻、收入较高时候缴费,在老年时收入过低、需要照顾的时候,期望能用养老金来安度晚年。但目前不具备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首先农民不像城市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村经济脆弱,农民收入受气候及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即使略有收入也难以抵消包括价格负担在内的各种沉重的负担,增收困难,难以保证缴费的稳定持续;其次,从基金的管理上看,许多挪用、贪污社保基金案件的发生,让农民心怀忧虑;再次,从 *** 方面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是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的,受行政因素影响较大。

3、缺乏真正的社会性。《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是由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国家的财力有限,城市的社会保障尚且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局面,更无力顾及农村,因而资金的筹集只能依赖于集体和个人。而大多数农村集体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甚至为零。农村养老费筹资变为实际上的“全部个人缴费”、过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明显的自我保障性质的储蕾陆养老,根本不具备应有的“社会性”。

4、管理水平低,资金保值增值困难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存入银行,由于近年来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普遍存在养老金的给付承兑无法兑现的问题。而民政部向农民承诺的基金增值率129%,并按照这一水平确定给付标准。并且,《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难以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老年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不变或稳中有升,难以承担现实及未来养老的重任。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满足农民需求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一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补救机制,是所有现代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5年民政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3年全国已有l0个省份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截止到同年底,有3l万村民、万户家庭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保障水平普遍较低。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未来趋向

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的理念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农村社会经济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备种保障方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农村社会保障必须能够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满足温饱等基本的生理需求;二是满足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求;三是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成果,享受公民待遇。其次,有利于城乡和谐、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和谐发展。农村稳则全域性稳。对中国未来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最大的社会力量就是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农民,采取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积极解决农民的即期养老、未来养老难的问题,有助于城乡居民之间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该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构想

农村应该实行与城镇同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统一模式,这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终极目标。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总体构想是:立足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巨集伟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巨集观背景,以完善制度和规范操作为重点,从横向上按照经济的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的状况,有差别、分类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城乡统一、待遇有别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后在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从纵向上多元化、分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并存,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多种保障并存;从步骤上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现阶段,建立家庭养老为主导、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目标导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群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最佳选择。

论文关健词:转型期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型养老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己进人了老龄化社会,其中75%的老人又居住在农村,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农村综合型养老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人生旅途中都要经历幼年时受长辈抚养,成年时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老年时被子女或亲属赡养的过程。因此,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无论社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赡养老人的问题存在,老有所养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在我国,问题的严重性是预计到2020年将有2. 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 2050年达4. 12亿,占总人口的 %,其中75%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而且迄今为止,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仍是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旧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种种挑战。在国家暂时没有能力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条件下,农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过渡形态的养老保障模式。

一、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原因及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

一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观点。“寿经”开宗明义就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论孝,评价更高:“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尊老敬老被推崇为天地间最大的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说明古人对孝道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应当看到广大老年人为社会进步贡献了青春,为子女成长操劳了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年老回归家庭之后,除了从社会得到必要的补偿之外,理应受到子女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有赖于家庭起作用。正是家庭既培养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体现出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程度。

二从社会发展看,家庭养老模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慢,为尽快发展工业经济,国家采取了一些“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做法。如表现在农产品收购上的剪刀差。农民教育、农民医疗、农民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因经济贫乏而无法实施。这样,农村中以家庭养老的模式,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的乡情、村情、家情,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又难以推行新的养老模式。

三家庭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

在漫长的尊老敬老文化的流传中,老年人精神愉快、心理满足构成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高标准。《礼记·祭义》说,养是可能的,但敬就不容易了;敬是可能的,但让老人安逸满足就不容易了①。子路曾因不能很好地赡养父母而内疚。孔子说,“虽然吃豆腐、喝清水,但是父母精神上满足和偷快,就是孝了”②。孔子曾经质问子夏:“为父母劳作,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③那么什么是孝呢?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让父母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此,明代吕坤指出,“对待父母,最好的是使父母心中愉快,其次是照料父母,最差的是只照料父母却不体谅父母的心理感受。”④对于现在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晚年的安乐窝、庇护所、一生最后的港湾,是老人感情世界的主要支援,这是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法替代的。在家养老也有利于代际间进行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尤其是精神上的取长补短;有利于老年人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气息,开拓视野,恢复生机,延年益寿;同时有利于年轻人从长辈那里学习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好的品德、作风,更好地成长、成熟。丹麦这个“福利国家”老年人自杀率高的现象有力地说明:老年人自身有钱,社会有充足的福利设施,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一定幸福。为什么?这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老年人十分孤独。正如1982年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家庭,不论其形式或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要改善老年人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改善家庭环境。

二、转型期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人历史的转型期,这个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等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并呈弱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家庭养老的负担难以承受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9 700万,占总人口的8. 6%,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7%就为老年型国家,由此而知,我国已进人了老年型国家,而且进人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的。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平均3%的速度递增,每隔25年老年人口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 38%。而世界其他国家老年人口翻番的速度较慢,如法国老年人口翻番要115年,瑞典要85年,美国要66年,英国要45年。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四二一”家庭将不断增多,也就是说一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能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子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年我国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3. 58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将进一步弱化家庭养老功能,而“四二一”型家庭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上升,子女对父辈生活的经济负担和照料压力加大。

二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

在传统观念支配下,为了家庭长远利益,应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谢元态等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社会里,家庭把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不生育、无子女使家庭血缘关系不能继续延伸,就此中断被视为对祖宗最大的不孝。这种家庭观念强烈地 *** 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促使人们形成早婚、早育、多育的习俗, *** 着人口的高增长。但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等对这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家庭养老已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生活上的分离,这种分离若时间较长,会削弱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由此带来的是子女孝道的下降。同时,由于流出的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援与生活照料将面临困境。 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我国 *** 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但是,当前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不少。在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赡养权受到侵害所占比例最高。得不到家庭赡养的老年人多是那些高龄、多病、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就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 *** 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事实上, *** 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 *** 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简单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障。

三、建立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的形成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决定的。养老模式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在转型期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群养老相结合的综合型农村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尽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能否定家庭的养老价值。由于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暂时缺损,农村老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我们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但在目前,我们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子女尊老养老观念如何,直接影响老人的养老质量。2及时处理家庭养老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村儿媳当家的多,在老人与儿媳的关系中,儿媳占据主动,而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她们的赡养义务,经常出现养老纠纷。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劝解、教育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提醒老年人,注意与子女关系的协调。

2.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而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主要停留在商业养老保险阶段。发挥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侧重子追求社会利益的制度安排存在利益冲突。因此,依靠市场经济解决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出现一些私营社会养老,但国家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而且私营养老保障专案统一由 *** 管理,养老保障专案的实施细节无论从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向还是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式等等,几乎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允许私人、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办养老保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对养老保险专案的监管,而且还可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投人到公益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中来,大力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

3.自我养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要求农民个人培养和强化自我养老保障意识。一般而言,家庭中经济资源大部分是老年人一生的财富积累,老年人不应一味地“无偿”转移给下一代,而应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利用这种控制权进行自我养老保障。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收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实现自我养老保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据1986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等五校人口研究所联合对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二市所进行的老年人口抽样调查三省两市老年人的调查表明,乡村老年人口经济保障靠自己现在劳动收人维持晚年生活的比例高达30. 06%,三省两市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收人达25. 67%。因此,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低龄老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饲养业、服务业、手工业、摆摊经商等。这样就能增加自身的养老收人。另外,国家要保护和鼓励自我养老储蓄,比如每人有一个“养老优惠储蓄特别账户”,利息随行就市,但是不征利息税,且在通货膨胀时,指数化的补足利息损失,对这个存款可以设一个最低和最高限额,规定只有到老年时才可以领用,这样,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4.社群养老社群是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行政村作为一个社群。在考虑农民养老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发挥社群的作用。社群在养老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援,这是非常重要的,但受制于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因此,农村各行政村应从社群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二是对农民养老的生活服务支援,主要解决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目前,我们应该逐步建立社群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体系,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家庭养老分忧。同时,利用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生活料理服务。三是利用社群控制机制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使家庭养老落到实处。

幸福教育主题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这个职业详细地剖析一下,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等等。

正文:

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

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

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

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但是,幸福的生活永远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怨天尤人固然不可取,一味逃避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况且,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不能说是哪种职业不幸福。每一种职业都有人幸福,也有人痛苦,关键在我们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

晨光中的一缕霞光,烈日下的一蓬绿荫,夕阳下携手的一双身影,深夜灯下的一本好书,对于我们,是一种幸福;干渴之下的一杯清水,蒙蒙雨丝中的一柄雨伞,皑皑白雪中的一行脚印,夜晚归家时等候的一点灯火,也是幸福。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依偎,父母的健康安乐,都是幸福。

即使同为教师,因为心态的差异,对于幸福的感触也各不相同。十数年如一日,奋斗在农村教学一线,整天面对着简陋的办公室,相对贫乏的办公设施和教学资源,有人幸福;相处于装修豪华空调的办公条件下,拥有一台台昂贵的办公电脑,同样有人痛苦。

我想:作为一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顶尖人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看着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走向祖国的各个岗位,老师心中体会到的喜悦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难以感受得到的。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丰富。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生命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希望每一位教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都能勇担责任,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作为一名从教了十多年的教师,虽然曾经经历过痛苦,但回想过去,我仍然感到幸福、快乐!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在工作中,痛,并快乐着!

吃饭时,与同为教师的丈夫闲聊着今年学生考师范的情况。我用羡慕的口气告诉他,以前有个同事的一个平时成绩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儿子居然考上了师范,挺意外的。丈夫用很诧异的眼神审视着我,慢条斯理的说:如果让你的儿子去考师范,你愿意吗?他这一冷不丁的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到让我思维一下子断了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儿子今后该走如何的路的问题。良久我告诉他,那得看儿子自己的选择。丈夫沉默了一下,就立刻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也由他自己去选择啊?我肯定不会准许他去考师范,那会注定让他苦一辈子的!我哑然了好久。是哦,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摘 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以及如何面对不幸等问题所持的态度和观念。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道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角色拓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危机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61-02 幸福是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使自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也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评价。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道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角色拓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幸福。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幸福感淡化、幸福观不正确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幸福观的教育,从而使大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幸福观,提升同学们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 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存在着不少危机与困境。尤其是在物质充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幸福感淡化,“无聊”、“烦躁”、“郁闷”等词汇成为许多大学生对生活评价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片面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为了实现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某种满足的心理体验。如果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么幸福观就是基于这种主观体验之上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认识和观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幸福和幸福观的混淆认识,片面地把幸福等同于幸福观,因此,正确引导当代的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2.幸福观教育方法单一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离不开幸福观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主要依托在德育中,不可否认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实践证明,构成人的幸福能力有两个重要方面,即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因此,除了德育这个载体和途径以外,高校也应该开辟其他途径来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二 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 1.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有一定市场,“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是幸福”的观点冲击着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而经济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投射到大学生身上就表现为淡化群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由此必然导致他们缺乏正确把握追求幸福的手段,因而他们的幸福目标难以实现。 2.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大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而这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因此,不幸福感的产生是来自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 3.情感困惑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许多大学生非常期盼的,但象牙塔里的爱情也是最脆弱的。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和“充实大学阶段生活”。有调查显示,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最为突出,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三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的对策研究 这里所说的“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来的幸福观(前提是原来的幸福观仍具有合理性),也包括走向新的幸福观(前提是比原来的道德信仰更具有合理性)。从这双重意义上看,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复杂而艰巨的。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世界,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幸福目标应当是高层次的,有人曾将幸福的生活归结为三个不可缺的因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1.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感 加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基础。加强幸福感教育,有利于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幸福感只是幸福观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在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之前首先对此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加强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把集体幸福、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统一起来。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 加强家庭的和谐幸福教育的影响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父母要善于因势利导,与其保持心灵的沟通,建立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在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中使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知幸福、珍惜幸福和创造幸福,自然幸福感也会比较强烈。 2.丰富幸福观教育内容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理体验,但这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与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幸福观放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中去审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还应包括其特殊的教育内容,比如感动教育。感动是人之善心的一种体验,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需要我们用感动之心去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近年来,许多大学开展了感动校园人物评选,这一方面是鼓励那些贫困的学生自立、自强,同时也是以此来让大学生感受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自己学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逐渐加强感受真、善、美的能力。 再如理财教育。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不幸福感越来越多地来自对物质生活的不满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表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前者更是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无疑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3.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不幸是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环节,挫折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幸福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当代青年承受、克服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挫折教育已迫在眉睫,同时,挫折教育也是在培养大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与乐观。我们大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我们生长在国家及家庭的经济条件都空前好转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往往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人生是在痛苦中磨砺,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圆满中获得最大的圆满。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身处逆境可能是不幸的,但却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人自身的自强不息。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4.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将人类创造的丰富文化财富通过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内化为国民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我们身上相对稳定的品格的过程。诸如学校举办人文知识的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多变的人文知识竞赛,开展阅读与人文教育有关的书籍活动,外出参观人文景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并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文素质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好橱窗、板报、广播电视、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利用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使校园环境的主题充满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 幸福感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情感和能力,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观除了需要教育更离不开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使人幸福的物质条件,而是人们缺乏对幸福的认知感受,或者说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如今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问题直接会影响到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思想引领社会思想,是未来社会的潮流,大学生幸福观代表了未来社会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甚至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5 [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13 [3]易凌云.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4]吴璇.幸福教育的价值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7(9) [5]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7]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06 [8]高兆明.道德生活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45~49 〔责任编辑:王以富〕

教师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幸福是获得,是满足,是苦尽甘甜的完美。做为一名教师,虽然我也很烦恼,也免不了报怨,但是我还是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我的幸福首先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次享受不尽学生对我的爱,你说,我能不幸福吗?我是一名有十五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可以说我的青春都献给了学生,但我无怨无悔,我觉得很幸福。我的工作不是呆板的物件,是一个个活生生,充满新鲜血液的生命,他们有自尊,有自己的人格、思想,他们会让你高兴,会让你生气,会让你笑,也会让你哭…但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意义。我们的幸福便是在快乐的奉献中把职业当作事业,把平凡当做伟大,把短暂当做永恒。有一首歌唱得好: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共识、共鸣、共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自己的心灵,诉说自己的体会。此时,教师的教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目的,教与学相融合。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教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

中学幸福教育新模式研究论文

追寻教育理想 享受教育幸福 )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为他们的青春进行着无数次的开方。其实这些都只是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艰辛的重复,而是心灵和知识的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全部!教育不只是付出和牺牲,而是收获和享受,享受着我们毕生的教育幸福! 1996年,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来到了吐哈这片热土。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要让我教过的学生在他们成年的时候,都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启蒙老师而感到庆幸!转眼间12个年头匆匆而过。12年来,教学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期间,有过许多失意的彷徨,但更有成功的收获和喜悦。我一直很庆幸,我依然坚定的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知道,这才是自己应该坚守的位置。在这片舞台上,我努力,我奋斗,我拼搏,尽情的挥洒着激情和汗水,尽情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天地和风采。今年7月,我的第三批学生又毕业了,这是我小学教学生涯的第三个轮回。在和孩子们告别的毕业会上,看着一张张熟悉而稚嫩的脸庞,想起朝夕相处的无数个日子,我哭了,一直想快点把他们送出去的我,突然间觉得是那么的空落和难舍。孩子们也哭了,我知道他们舍不得我,竟然一个个的央求我,老师,把我们带到初中吧!教师节、中秋节已升入初中的学生成批的来看我,有的学生家长,在他们的孩子已经升入初中时,还在节日来电话问候我,甚至有的家长听说我的孩子要上学了,主动帮我推荐特色班……每每放下电话,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值得高兴的呢?也许,这就是作为教师的我的独自幸福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中有收获,现向各位评委汇报如下:一年来,我担任六(1)、六(2)两个班的语文课,同时兼任六(1)班班主任、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一、在育人中感受教育幸福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十二年来,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教师是一项塑造人心灵的工作,尤其是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影响力更显如此。出于这份责任,我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总是不失时机地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给偏激的学生送一份冷静;给后进的学生送一份笑容,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时刻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为了鼓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我在六(1)班开展了小组积分竞赛制活动: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每组7——8个人的小组,由小组的学生共同研究制定奋斗目标,并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如学习组,雷锋组,突破组,前进组等。然后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细则,实行小组积分竞赛制,在学习、纪律、卫生、两操、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周得分最高的小组在周五的班会课上会受到充分的表扬,然后介绍得分经验,最后由我颁发一份特殊的“荣誉证书”(那个证书的外皮是我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做的),得到此证书的学生为此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耀。事实证明,个人积分竞赛制使班级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优秀生因为积分较多,在班级中的威信日益提升,并在班级中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班级的领头羊;中等生平时最容易被老师忽略,有了积分制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通过努力竟然也可以为小组出力,有时甚至超过优秀生,这使得他们的成就感大大增强;后进生中有两类,一种是能力较弱的后进生,对于这类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也许加分很少,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去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比平时找到更多的成就感;而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也许更多的就是积分对他们潜在的约束力和积极的引导了,即使有一小点进步,也会被及时的发现和给予肯定,自然也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小组积分竞赛制是我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在班级管理中显出了较大的优势和效果。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最为自豪的是,我所带领的班集体多次获得学校德育常规示范班,荣获分局“十佳班集体”,荣获地区“红旗中队”,荣获自治区“红旗示范中队”荣誉称号,这也是教育分局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集体。在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日子里,我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和自我成功的幸福。二、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教育幸福我从小就喜欢语文,现在做了语文老师,每天徜徉于语文的天地中,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孩子的语文能力,有30%来自于课堂,而70%其实来自于课外阅读。”为了把孩子们引入书的殿堂,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读者》杂志中感人至深的故事,甚至还有《狼图腾》的精彩片段,利用课堂读给孩子们听,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会,给孩子们读书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书籍的魅力是无穷的。孩子们很快被我引进书的世界,早晨到校后,再也不见嬉闹闲耍的孩子,他们都沉浸在各自喜爱的书中朗读去了。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看书过于入迷,连上厕所都要拿着书,每天晚上看书看的不睡觉。在与书籍、大师的对话中,学生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课外阅读的万水千山吸引着孩子,影响着孩子,造就着孩子。写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我一直认为,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以孩子的生活作为原点,以情感作为激发点,再以阅读积累作为基础点,才能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来。在一次以“手”为专题的全校作文研讨课上,我以班级中一个叫田涛的孩子手受伤为触发点,设计了一堂“一只手的感觉”的习作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这堂课所写的教学案例《在体验中激发创作热情——“一只手的感觉”作文教学案例》在全国创新作文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该文章还同时在《新作文》杂志第七期发表。在今年6月举行的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我撰写的习作教学案例《作文课上的“诉苦大会”》再次荣获一等奖。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不断体验着来自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双重幸福。三、在教研中共享教育幸福我们小学语文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队伍比较年轻。也正因为这支队伍年轻化,教学呈现多层次化。青年教师们工作热情高,善于创新,但同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教学中盲目性较大,需要有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才能尽快成长起来。为了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一个发展和成长的平台,我积极组织了各种活动,例如组内公开课,诊断课,观看特级教师录像课,还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自治区各项论文比赛。在我的带领下,小学语文教研组迅速成长起来,2007年9月,被学校授予“星级教研组”荣誉称号。在分局211研培活动中,我组老师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教研组综合成绩获得分局第一,荣获优胜教研组。在今年7月举行的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我组十名老师全部获奖,有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和同事们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当中,我与她们共享着教育成长的幸福。四、在自我成长中品味教育幸福在我的教书生涯中,2008年可谓是一个突破年。我一直喜欢写点小文章,但从未想过自己可以编书。受学校委托,我独自编写了校本教材小学《国学》读本,这本书现已全部下发到小学生手中。作为我校国学课的专用教材,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平时,我善于积累和总结,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这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2007——2008学年度获奖情况:1、在分局举行的“我的德育故事”征文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分局大会上进行交流2、本年度在分局小学教师211研培活动竞赛中荣获三等奖3、在自治区“我的2008奥运会”体育知识竞赛中,辅导学生获奖,一个省级二等奖,一个省级三等奖,本人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4、指导学生周晓菲所写文章《弟子规寻宝》在吐哈石油报上 2007年6月1日发表5、本人荣获分局“优秀班主任称号”6、论文《突如其来的青春期事件》在《班主任》杂志2007年12期发表7、论文《在情感体验中激发创作热情》在《新作文》杂志发表8、论文《让班级在自主管理的海洋里航行》在全国“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素质高级研修班研讨会”荣获二等奖9、论文《突如其来的青春期事件》在全国“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素质高级研修班研讨会”荣获二等奖10、论文《作文课上的诉苦大会》在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1、在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小学国学诵读比赛中,由我设计并领诵的《不朽的国魂》一举荣获一等奖12、在“七一”建党87周年纪念活动上,我代表学校党支部进行的党员讲故事受到好评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让我们用享受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教育,我想教育的幸福便会伴随着我们的教育生活,一直到永远……教育激情是蕴藉在地底下的岩浆,是埋藏在云团里的闪电。激情燃烧,将融化学生心里的块垒,摧毁知识的藩篱,提升教师生命的质量。激情燃烧是一个哲学范畴,有其质、量、度。提高激情燃烧的质是教师的终极追求,控制激情燃烧的量是有效教育的基本策略,燃烧教师激情的度是实现教育幸福的重要保证。科学地让激情燃烧,教师的教育理想就不再遥远。优秀的教师,总会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所描绘的烈火熊熊的画面,是我们教育征途上最美最和谐的美妙篇章。燃烧教育激情,教师就会像那浴火的凤凰,涅槃后重生。一、教育幸福的泉源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必然拥有巨大的幸福,激情让教育的幸福感更持久、更强烈。同样,教育幸福感充沛的教师教育激情也最为强烈。可以说,教育幸福和教育激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但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他们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每天面对纷繁芜杂却又单调重复的工作,每天面对反复说教却又无效的调皮学生,面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恐怕很多教师都会问:幸福在哪里?教育的激情在哪里了?据重庆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教师没有幸福感。为什么六成老师没有幸福感?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据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而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广州地区1000多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觉得工作压力大,职业幸福感不高。的教师认同“再有机会,不愿选择当老师”;而认同“工作稳定,收入客观,受社会尊重”的教师只有。种种现实情况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很低的。既然没有教育幸福,工作的激情何来?更遑论点燃工作激情了。如此看来,广大教师真的要在这种毫无激情毫无幸福感的职业里浪费时间,“贻误”终生?其实不然,“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客观地说,教师的职业幸福,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生活态度,在于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时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潜能是否得到发挥、力量是否得以增强。惟其如此,幸福才能源源不断,激情才能澎湃不竭。但是以什么程度增长,以何种频率增长,还要看教育幸福的发展层级了。教育幸福感是有层级的。相应地,教育激情的烈度也是有差别的。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人的层次需求论,首先,人是一个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到激励作用。其次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次需要才出现。当教师已经实现了某一层次的教育幸福的时候,就会向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迈进,那些低层次的曾经带来教育幸福的因素就不再起作用,所以教师教育幸福的感觉是发展变化的,对教育幸福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呼唤教师的教育激情,就要探究教师职业幸福的源头。正其本,清其源,教师的教育激情才能持续燃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职业幸福的源头活水到底有哪些呢?1、名位和财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传统的知识分子是羞于言利的。似乎只要言名利,教师的境界就不高,师德就成问题。在教师行业,教育者被灌输的理念往往是奉献、无私等崇高思想。我们的媒体也不遗余力地推销类似的价值观念。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喷薄而出:有教师打着点滴给学生上课的,也有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似乎离开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便不能成为教师了。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甚或是生活在社会之上辛苦备至、压力巨大、社会期望甚高却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教师有马斯洛所说的这五种层次的需求。鲁迅先生说:“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教师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提高了,教师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安心育人,静心授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会更加的强烈。很难想像,一个整天箪瓢屡空的教师还有什么样的职业尊严,一个整天接受社会有闲阶级、有产阶级冷嘲热讽的教师还有什么资格谈教育理想,连尊严都谈不上的教师何谈幸福,没理想的教师哪里来的激情。所以,贫穷不是光荣,位卑不是骄傲。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就应该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名位和财货方面给予教师相当的认可。2009年,国家在教育岗位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同样是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了500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831名“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还表彰了2014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651项教改项目“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授予100名高校教师“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这些荣誉,让那些一直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感受到职业的荣耀,给广大教师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些举措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会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了,教师的激情才会被点燃,我们的教育才会优质高效。【链接】2002年我也有幸成为市骨干教师中的一员。因为评了骨干教师,周围人对他尊敬有加,关注的目光格外不同。我知道,这是对自己以前工作的肯定,也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我要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应该说那之后的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我的教学风格逐渐形成,知识积累逐渐丰厚,为人处事逐渐沉稳成熟,课堂更加精彩,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结合日渐紧密。我深知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要将作文教学研究的构想付诸实施,让学生都有妙笔慧心秀口;要多读书,引领学生也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攫取宝藏;要继续深入试题研究,找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笔者成长日志的节选。名誉这一具有导向性的刺激物给我带来了满足感、幸福感,更激发起我的上进心。它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成为学者型教师,更让我发现了不足:在“作文教学研究”、“读书”、“试题研究”等方面亟需提高。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知教师名位在教师获得职业幸福中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师,可能会因为领导的一句表扬而开始亲近、热爱起自己的工作;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获得上级表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追求;有的教师,会因为一节课的获奖而开始热爱自己的课堂。名位的激励带来职业的满足。一个有效的荣誉序列给教师设立了一个个目标,帮助教师向更高更远处发展。教师因为获得荣誉而幸福,也因为开拓开垦而完美。所以,为了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国家建立了教师荣誉制度和职称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就像是发生了“鲶鱼效应”,让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竞争的活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很大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教师的职业幸福像出土的幼苗,在竞争中成长;教师的职业激情,像燎原的星火,在名位的提高中点燃。除了职称和荣誉等名位之外,教师的经济地位也是其职业幸福的重要泉源。笔者小时候常常听到大人讲村里的私塾先生吃鱼的故事:先生吃鱼的时候,一般一餐只吃鱼的半面,吃完后,会将鱼翻身过来。为什么要翻过来呢?是因为从外观上看去,鱼是很完整的,先生就不至于被人说贫穷而颜面受损。两餐吃一鱼,旧时教师的生活待遇可谓险恶,这是旧中国教育落后造成的。放眼现在,虽说教师的经济地位有提升,但是教师内部经济地位的差别仍然影响着教师职业的整体幸福感。有调查显示:名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一般学校教师来的强烈,城市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乡村教师来得强烈。为什么呢?除了前面所述的名位之外,经济原因占很大的比重。名校、城市学校的教师福利好,占有社会资源多,自然是很多老师心仪向往的地方;而乡村学校、普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待遇低下、条件落后,教师的教育热情少之又少。经济基础决定职业幸福!在世俗社会里,教师的经济地位往往影响着很多人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影响着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美誉度和幸福感。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点燃教育激情,必须要提升教师的经济地位。【链接】196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薛章辉老师被分配到当时江西的部队农场任教,第一个月领到的薪水是元,如今薛老师退休后每月薪水4300多元,让他觉得教师不仅在经济地位,在社会地位上也有很大提高。“我的老师在‘文革’中受到批斗,我当了老师后没有被我的学生批斗过,这是我值得庆幸的事。”薛老师说,后来国家又多次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他58岁时开始学开车,如今加入有车一族,买了一套房子作为休闲养老之处,去过欧洲、东南亚旅游,还到马来西亚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教师培训交流活动,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在人生的末班车赶上了趟。我们可以理解到薛章辉老师在人生的晚年所体验到的职业幸福感。这种感觉毫无疑问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的。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信像薛老师这样赶上趟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酸腐的形象。衣着鲜、食有鱼、住有居、行有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变成普普通通的家常。教师在获得丰富的物质滋养的同时,工作的积极性也爆发出来,教育激情得以充分燃烧。名位和财货,这些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缘由如今也堂而皇之地跃入教师的视野。这不是师德的倒退,而是把教师从神还原成人——有着各种层次的需求的人。教师从“神坛”上走下来,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有利于满足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从而使教师这个行业成为最美好、最令人羡慕的职业。2、学生的成长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将教育之乐与天伦之乐、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标明孟子作为人师对教师职业重要性的充分肯定。的确,教育的目的指向人类本体,教育的根本追求就在于人本身。作为一种让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教育的幸福和学生的成长休戚相关,教育激情的点燃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连。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教育是关系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什么最终会落实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承担的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承担的是培养国家优秀公民的责任,承担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的职责决定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现,就是教师获得教育幸福的源泉。从学生个体的层面来看,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个人意识和情感的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最好的说明。教书育人之难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预期的矛盾,体现在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效果的不对称,体现在学校教育因缺乏必要支持而表现出的软弱性。学生的成长路程是曲折复杂的,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惟其艰难,教师的价值才可以体现;惟其辛苦,学生的成长才显得难能可贵。所以,教育幸福感不只是简单的获取,更应该有责任的担当、智慧和精力的付出。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而善于认识这种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一种其他职业无可比拟的荣誉!教师的人格修养、知识能力像涓涓细流慢慢注入学生的血脉,这是教师生命的延续。当学生们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走向人生的一个个崭新的阶段时,在他们的眼眸里,不仅有尊重,还有感激。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自己的心灵和智慧交给孩子,教师就会体验到别样的幸福,教师职业会为此澎湃多情。【链接】李吉林曾多次把孩子比喻成小鸟,她说:“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丽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是我心中的小鸟之歌。”“多少次、多少回,小鸟之歌在我心中鸣响。歌声中,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智慧,儿童的情感,让我激动不已。此情此境,如诗如画,我仿佛也是诗人,饱含着深情,在儿童的心田里,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是我心灵的寄托。一切为了儿童,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为了儿童’,使我成为一个执著的探索者,不倦的学习者,多情的诗人。”李吉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情境教育专家,她的人生曾遭受过文革的伤害。可是面对天真单纯的孩子,她仍然满含激情地把他们比喻成小鸟。她把自己的快乐、心灵的皈依都寄托到孩子身上。而这些孩子也让她忘却前进的辛苦、人生的坎坷,成为了多情的诗人,为师的期待造就了师生成长的双赢!在笔者的学生生涯中,也有很多老师的谆谆教诲依然萦绕在耳际。在教师节,有老师曾对我说:“你的成长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在我学习进步的时候,有老师慨叹:“班级拥有你,是我最大的骄傲!”毫无疑问,这些老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都是有着突出成就的行家里手。面对学生,他们都共同地展示了他们的爱心、宽容和智慧。他们的脸上总是含笑的,尽管有时候因为经济条件、社会评价等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绪,只要他们一面对学生,那样一种满足和关爱就会洋溢在脸上。学生的成长给教师带来了教育幸福,也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动力。每个老师都可以据此拓展自己的舞台来发展、丰富学生,提升老师的育人成就感、教育幸福感。 3、教育的专业追求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真正的幸福来源于自己的存在。为师者的存在体现在哪里?是学生的分数中,还是自我的首肯中?在现实的校园里,被分数紧紧套牢的已不单单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更是教师。在分数的空隙里挣扎,谁能抓住幸福的尾巴?在丧失了主动权的分分秒秒里,教师的笑声难得爽朗,教师的站姿无法挺拔。如何让教师的价值最大化?如何让教师的工作充满创造力?这是很多人面对的课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矛盾和冲突,当自己无法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外在的启蒙与介入。而外在力量(比如专家或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等)的介入往往会对教师原有的日常教育生活构成冲击,使教师陷入到恐惧或者说焦虑状态之中,甚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教师开始拒绝变化,这种拒绝又让教育生活显得单薄乏味。所以,教师要想获得更大的幸福,就必须拥有教育追求来拒绝平庸。拒绝平庸意味着接纳和反思。当一个教师在采取教学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受某种内在的对教育的理解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解与解释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带有偏见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反思、阅读等有效手段与自我保持对话关系,洞察与反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研究中逼近真理。而探索奥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美妙的事情(爱因斯坦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专业追求无疑是极具幸福感的。【链接】1993年春天,在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时,我把对一道简单的练习题的处理,变成了一次活跃而成功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很欢迎,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晚,我便怀着成功的喜悦一气呵成写成一篇不足两千字的课堂实录片段,题目是《一道习题的思维训练》。第二天我就将这篇文章投寄给《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信封上写的是“编辑同志收”。虽然我在好几年前便有文章发表,但那些都是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就语文教学而言,这是第一次投稿。一个多月之后,我打开新到的《中学语文教学》第五期,一下子便看到目录上自己的名字!太让我兴奋了!文章虽然短小,内容也很单薄,但今天回头看,那是一个簇新的起跑线——我后来发表了上百篇语文教学文章,再后来还出版了好几部语文教学专著,这一切都是从《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五期开始的。

吃饭时,与同为教师的丈夫闲聊着今年学生考师范的情况。我用羡慕的口气告诉他,以前有个同事的一个平时成绩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儿子居然考上了师范,挺意外的。丈夫用很诧异的眼神审视着我,慢条斯理的说:如果让你的儿子去考师范,你愿意吗?他这一冷不丁的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到让我思维一下子断了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儿子今后该走如何的路的问题。良久我告诉他,那得看儿子自己的选择。丈夫沉默了一下,就立刻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也由他自己去选择啊?我肯定不会准许他去考师范,那会注定让他苦一辈子的!我哑然了好久。是哦,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愈发宽泛,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媒体平台来浏览信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上的信息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由于中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畏挫折和挑战,从而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课程模式建立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应试学科,是以情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信赖教师,将心中的烦恼倾诉出来,教师也会竭尽所能的帮助学生摆脱烦恼的'困扰,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优良品格,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用较为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发掘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帮助,并且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有效的控制个人情绪,与同学保持友善的交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会真正的发挥实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构建

讲授式教学模式:

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而讲解理论知识最为常用的模式就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教师要将心理学、健康学的一些知识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增加知识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学会用知识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讲授式教学模式又不单纯的仅是由教师说,学生听,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以便教师探查学生的真实想法,随时把握课堂节奏,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无形中就会提高课堂专注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回答预设问题,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式教学模式应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课堂时间内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讲解知识,更多的是要与学生互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学科化之路。

活动式教学模式:

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情感,把握情绪,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的年龄太小,只会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对活动设置的目的往往无法深刻的理解,致使活动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重视加强活动后的理论指导,防止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

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运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做法。比如说心里感到难过、沮丧的时候都是怎么调节情绪的,如何能够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共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当然教师在这期间也要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活动当中,朋友式的与学生“对话”,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观点与方法,无论正确与否,无论健康与否都不简单地批评和指正,而是通过小组的讨论和辩论,利用理性的思维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价值冲突。但课堂毕竟是课堂,单纯的讨论避免不了形式过分的单一,不宜过多的采取这种模式。同时,对话式教学模式受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并不很适合。

诱导式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反应,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这就是诱导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训练、参观访问和行为强化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尽量选择身边的事例,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第二,在操作体验中,教师要以尊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第三,在问题感知阶段,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完成价值观念的思考和价值冲突的揭示,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观念和行为。

结语:

学校不仅是教导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成人的摇篮,如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应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构建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海英,成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20).

[2]韩云龙,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3).

写作思路:可以将教师这个职业详细地剖析一下,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等等。

正文:

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

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

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

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但是,幸福的生活永远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怨天尤人固然不可取,一味逃避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况且,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不能说是哪种职业不幸福。每一种职业都有人幸福,也有人痛苦,关键在我们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

晨光中的一缕霞光,烈日下的一蓬绿荫,夕阳下携手的一双身影,深夜灯下的一本好书,对于我们,是一种幸福;干渴之下的一杯清水,蒙蒙雨丝中的一柄雨伞,皑皑白雪中的一行脚印,夜晚归家时等候的一点灯火,也是幸福。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依偎,父母的健康安乐,都是幸福。

即使同为教师,因为心态的差异,对于幸福的感触也各不相同。十数年如一日,奋斗在农村教学一线,整天面对着简陋的办公室,相对贫乏的办公设施和教学资源,有人幸福;相处于装修豪华空调的办公条件下,拥有一台台昂贵的办公电脑,同样有人痛苦。

我想:作为一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的顶尖人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看着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全国,走向祖国的各个岗位,老师心中体会到的喜悦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难以感受得到的。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丰富。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生命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教师首先是个人,放下我们心中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以平等平和的方式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如果准备以教师为终身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希望每一位教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都能勇担责任,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作为一名从教了十多年的教师,虽然曾经经历过痛苦,但回想过去,我仍然感到幸福、快乐!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在工作中,痛,并快乐着!

幸福观的论文研究

高二我的幸福观议论文5篇

生命总是美的,不要有太多的苦恼,只要我们懂得生活,学会把握美好时光,就会拥有很多的幸福。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我的幸福观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人说,今生能够做亲人,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世间纷繁缭绕,能有多少情意可供我们点亮心灯,在每一个孤苦的日子里,燃起柔软的光?你用最平凡的行动,在点点滴滴的片段里融进我的生命里,刹那间觉得只要有爱相伴,生命就不会平凡。我们在亲人给予的爱里成长,最大的幸福与愿望就是盼着时光慢慢走,可以等我守她岁月无忧。

自我出生以来,是您一手把我带大的。没当我遇到了麻烦,被人欺负了,你总是第一位帮我出头的人,当我与爷爷争吵起来时,我曾霸气地想要离家出走,干脆死了一了百了。可是我却什么也没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于你,是心头上的一块肉;你于我,是温暖的避风港;是坚强的后盾!可是我为什么要与你争辩呢?

你叮嘱我不要吃那么多上火的零食。你会问我钱够不够花。你对你自己可是一个“铁公鸡”啊!为什么对我你变得如此“大方”了呢?我懂,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艰辛,你想让我生活的更好,考上好的大学,你努力的给我一个美好的未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

而处于叛逆期的我,忽视您那斑白的头发,深圳对您弓弩以报,你一次又一次地输给我,我却从未在这一场场博弈中获得快乐。真的很对不起,我的无知竟让您承受了这么大的伤害……

十几载光阴流逝,我终于知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您听到了吗?奶奶,您是我心中的太阳,十里春风也不如你,风会带给我夏日的凉爽,也会给我带来冬日的寒冷,您却始终给予我温暖!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是啊,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我现在的幸福,就是一直陪着你,不让别人欺负你,因为我的生命中有了您,收获了太多宠爱!我爱你,我亲爱的奶奶,您就是我的幸福!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好好感受和珍惜。

每天清早起来,看见外面有了光亮,意识到自己该起床了,一种活着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为了让自己每天幸福地活着,就要关心自己的健康,也要关心身边的家人、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关心就是爱的体现,有爱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想方设法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日三餐由自己动手做好,与家人分享是幸福的。一家人坐在桌边,说着笑着,格外觉得饭菜香甜,一个人不想吃的饭菜,三四个人在一起吃就会觉得津津有味,吃完了也感觉踏实,因为没有浪费粮食。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希望家人、亲朋好友在节假日能聚在一起吃饭、谈家常,互相谈论各自的工作、家庭、学习情况,不管是酸的、苦的.、辣的,还是咸的、淡的、甜的,统统说出来,无拘无束地说出来,就会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增进亲情、友情,从而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希望。

有一份工作是幸福的,因为天天有事做,还有一定的报酬,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安稳的享受。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是合法的、对人对己有益的就要多做,并且做好。勤劳的人以多做事多出汗为荣,认为这样既锻炼自己的体魄,也提升了自己的才智,还可以将劳动成果分享给大家,进而让心情更快乐。如果懒惰就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会容易与人争执、计较个人得失,从而引起郁闷和烦躁,影响身心健康,如肥胖、抑郁症等。

与人在一起做事或说话是幸福的,一是体现了自己的存在,二是了解了外界事物。任何个体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有人给予肯定或否定那是你的幸运,你在接受他人的意见之后,扬长避短,不断前行。同时,你把自己的好意或建议告诉了他人,他人受益了,说一声谢谢你,也是幸福的。

一个人有机会独处是幸福的,因为任何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与他人在一起,总会有离别。相聚和离别本来是互补的,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 过分激动或伤感。在独处的时候,听一听自己的心声是有好处的。一天做了些什么,哪些是徒劳的,哪些是有价值的,今后该怎么分配时间让自己过得充实又自由?所有的思考和领悟必须等到独处的时候才能沉淀下来,才有可能变成你想写的文字。如果不喜欢独处,只想跟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地混日子,那么一辈子感觉快活了,但回忆起来的时候总会觉得缺失了什么?人应该有点精神,这种精神就靠独处来培育。

有人牵挂有人疼是最幸福的。父母牵挂孩子,夫妻相互牵挂,同学、朋友、同事之间也有牵挂的。当有人生病的时候,大家都来看望;当结婚生子的时候,大家都来庆贺;当单位效益很好的时候,大家一起得福利……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一起相处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有人牵挂和心疼,这就是深厚的情谊在起作用。所以,与父母在一起要尽孝心;与兄弟姐妹在一起要互相帮助和包容;与同事在一起要互助友爱,团结合作;与其他人在一起也要像对待家人一样真诚自在,这样,就没有什么遗憾,就会感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幸福不是毛毛雨,而是爱的升华。爱的源泉授之于父母,根植于国土。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幸福可言。归根到底,幸福依靠于家国情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走到哪里,幸福就在哪里。

悠扬的琴声从房间里飘出来,原来这是我在弹钢琴。优美的旋律加上我很强的音乐表现力让一旁姥爷听得如醉如痴。姥爷说我是幸福的,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

儿时的姥爷很喜欢读书,但当时家里穷,据姥爷讲那时上学可不像现在。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地里农活忙了太姥爷就说:“别去念书了,干地里的活吧。”干活时都是牛马拉车,也没机器,效率特别低。还要给牲口拔草,喂草,拾柴火,看书都是抽空看。等农闲时才能背书包去学校(书包是用碎布头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的),衣服更是老大穿了,打补丁老二再接着穿,只有盼到过年时才有能换上件粗布的新衣服。写字都是用石板,用一次擦一次,那时还没有电灯,爱学习的姥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经常被灯火不是烧了眉毛就是燎了头发。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更没有见过钢琴,只知道钢琴是贵族家用的。

想想儿时的姥爷,看看现在的自己,我真是幸福多了,我的书包一个比一个漂亮,结实。书写纸,画画纸等种类繁多,新衣服爸妈.爷奶.姥姥姥爷都争着给买,穿都穿不清。电灯.电话.电脑.冰箱.微波炉等等,家家户户都有。钢琴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成立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幸福的生活让我充满了快乐,让我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是幸福的,中国是幸福的,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做一个“四好少年”,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我一直坚信,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后永远跟着一支铁杆的支持者,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

我家不是很富有,但爸爸妈妈给我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小天地,它就是我的乐园。墙上铺着粉红色的墙纸,在灯光的照映下,粉红色的墙纸一闪一闪的,非常显眼。还有有一个不大的书柜,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这些书都是我的好朋友。对着书柜放着我心爱的古筝,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练琴,琴声优美,它陶冶了我的情操。睡在我的小床上,每天都是它把我带入美好的梦乡。

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在暑假里过得轻松。愉快。每年暑假还带我去旅游放松心情。当我作业做完时,他们都会带我去玩。有时爸爸出差回家,也会给我带礼物来。考试达到了理想成绩,爸爸妈妈都会满足我一个小要求。

爸爸妈妈在我情绪低落的时侯,他们变成了我的精神支柱,知心朋友,家庭教师,如果我在学校遇到了不顺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诉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给我分析整件事情我所站在的角度对不对。假如不对应该怎么做?教育我做人的道理。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会和我一起分析,那些题目如果是马虎而错,其实应该考多少分,试卷总体难不难等等。

其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像水一般,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身边。有一次,我要打扫教室卫生,却忘了对妈妈说这件事了。到了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教室里擦桌子,到了全校同学差不多都走光了,我才慢吞吞地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口。忽然,我看见妈妈撑着雨伞,从头到脚都湿透了。我禁不住涌起了泪花,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妈妈的环抱。

我又一次感觉到我是世间上最幸福的人,爸爸妈妈这样疼我,真是“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有这么一句话,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看似滑稽可笑,却也不失为一个真理,生活中不正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吗,容易满足,觉得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便是一种幸福。其实,我的幸福观也很简单,给予感动和被感动都是一种幸福。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送了些小礼物,那一天,是在学校里最忙碌的一天,呵呵。我想,身为我多年的死党,肯定会有什么更加新奇的玩意把。就这样,满怀期待的想着。原以为,她依然回想以前一样,在我不知不觉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抽屉里的小小礼物,附着她深切祝福卡片的小惊喜!可是,一天下来,希望一次次落空,想着自己可能太急了,还没到放学呢。但,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听到了她那句淡淡的“生日快乐”。接着,是她蓦然转身离去的背影,也许我真的有些小失落吧。

过了一个礼拜,刚进教室,就看到了桌上赫然醒目的礼盒,疑惑地打开,“送给我最最亲爱的死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她托回老家的朋友带来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时间上延误了。她那是还不好意思说呢。看着我手中的礼物,我无言,低着头对她说了句淡淡的“谢谢。”暖暖的,虽然天气很热,但那股暖流却让我感到更加舒适。有感激、有自责、有肯定,但更多的是幸福的感觉,我想,那是一种感动。

夜深了,母亲端来一杯热牛奶,会有感动;生病了,朋友一句贴心的问候,会有感动;上车时没有了零钱,好心人投来两元,会有感动······而那些细微的、平常的感动汇集起来就是一种幸福。也许并不会让你感动到哭,亦或许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是会让你幸福的淡淡一笑,因为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爱。

英国剧作家肖伯纳说过一句话: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去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去创造幸福。幸福在哪里?其实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创造它,创造感动。

曾经有一个人问一对对恋人们,认为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大家纷纷阐述,大致都认为能和喜欢的人天天在一起就是幸福。可是提问者摇摇头,不以为然。很多人不解,直至有一位女生的答案是能知道对方好,开心,并且自己能够爱着她就足矣。提问者拍手叫好。在场的人们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试想一下,每当我们关怀着我们所爱的人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每当我们帮助了身边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别人的会心一笑,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无私地付出,哪怕一切,在那个过程中,他也许就是最幸福的,我们往往在给予中带给对方以感动,而我们又是快乐的。给予有时会比被给予更加幸福,因为别人感受到了我们的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而生活在给予感动与被感动中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身边有疼爱我的人,可以吃我喜欢的东西,我的幸福观其实很简单的。下面我整理了我的幸福观 议论文 作文 800字,供你参考! 写我的幸福观议论文作文 范文 篇1 幸福,是一朵永远不会凋谢的花,它就藏在家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留心发现,就会觉得幸福无处不在。 有时候,我会庆幸,呱呱落地的我,四肢俱全,能看见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用心灵去感受它的美,还能用耳朵去听那些动人的声音,也能唱出那优美的歌韵;有时候我会庆幸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有我那可爱的书桌,还有那毛茸茸的洋娃娃。可想一想,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可以想象,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快乐和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妈妈为了悉心照顾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爸爸为了我们这个家辛勤地工作,可是,我们经常对爸爸妈妈的这些付出视而不见。 有时候,我会庆幸,我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想起那些战争年代的孩子,他们整天都在战争之中生活,日日盼望着祖国的和平,希望可以放飞一只只和平的象征——鸽子,他们是多么地渴望和期盼和平的环境啊!比起他们,我们又是何等的幸福!但我们有些人拥有了这些,却不懂得知道珍惜那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失去了自己拥有的才会感到痛惜,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种实验,能让人在成年的时候体验几天失去幸福的感受,那该多好啊!那这个人一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因为他懂得珍惜,懂得幸福,他一定会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都觉得格外珍贵。 有一天,我去会议室开中队会议,我趁机问旁边的一个中队委:“你幸不幸福啊?”当我听到了他的回答之后,我大吃一惊,他回答的是“不幸福”。我想,是因为他不懂得感恩和珍惜,才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吧!试想一下,假若有那么一天,你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一切,请问你还会觉得现在不幸福吗? 写我的幸福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2 通过阅读《建设幸福中国》,我发现幸福,原来是如此真实,就如我们每天喝的水一样真切,也为我们生活在如今的中国感到无比的幸运和骄傲。 我们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一天天的强大,富强。从“嫦娥一号”到“天宫一号”,一步步走向世界强国的队伍,展现科技实力,国家的实力。从我们小朋友有学可上,到实现义务 教育 全免费,甚至对贫困家庭给以补助,实现了我们上学“一个都不能少”的梦想。曾经让多少家庭恐惧的“看病难”,也正在随着国家的改革好发展,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我们看病的负担,使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得到有效的保证,所有这些,都有力的说明,中国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大家庭。 正如《建设幸福中国》书中所说,对工人来说,幸福在辛苦的劳动里,对农民来说,幸福在精心的耕作里,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幸福就在知识宝库里。 我深深的理解并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先辈奋斗的结果,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还是近代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寻找幸福,无不发福学习,百折不挠,甚至牺牲生命,直到近代,终于找到了建设幸福中国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让中国迅速成长,让中国迅速崛起,让中国迅速富强,让中国充满幸福。 但是,于此同时,我们清醒的知道,我们的幸福正在遭遇着各种危机和挑战。战争,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存空间,它们随时在企图破坏我们的幸福。我们享受着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我们应该珍惜幸福,自觉的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还应该学习先辈们奋斗拼搏的进取精神,为探索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不屈精神,勇敢的学习,勇敢的担当,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更加美丽,更加幸福! 写我的幸福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3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对幸福都有着一份执着的热望与可盼。 小小的孩子刚刚懂事就隐隐知道了这个字眼,从此心中便多了一种憧憬和期待;但是我们热切盼望着的幸福它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你睁大了双眼,连想都不用想的就会告诉大家:幸福是拥有许多的金钱。 在许多同龄人看来,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买到一冰柜的冰淇淋,一大盒的巧克力,还有商店里那些最昂贵的玩具。于是以为长大后,就会拼命的赚钱,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因此我们渐渐长大,会慢慢地发现,钱可以买到房屋,却买不到温馨的家;钱可以买到服饰,却买不到善良和美德;钱可以买到药,却买不回健康。最重要的是,钱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的糖,却买不到最甜蜜的幸福。 有些时候,幸福是微小的,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束鲜花,一片掌声,幸福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幸福是有爱,许多许多的爱,生命中有了爱,四季便有了春天;幸福是拥有梦想,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快乐的;深藏在它身体内部的梦想使他坚定,自信。幸福是拥有健康,如果说幸福是五彩缤纷的花,健康就是盛满花的花篮;如果说幸福是天上洒下的甘露,健康就是一片翠绿的荷叶在等待迎接它。 逝者可逝,来者可追,让我们为幸福去 编织 五彩的梦。 写我的幸福观议论文作文范文篇4 有这么一句话,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看似滑稽可笑,却也不失为一个真理,生活中不正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吗,容易满足,觉得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便是一种幸福。其实,我的幸福观也很简单,给予感动和被感动都是一种幸福。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送了些小礼物,那一天,是在学校里最忙碌的一天,呵呵。我想,身为我多年的死党,肯定会有什么更加新奇的玩意把。就这样,满怀期待的想着。原以为,她依然回想以前一样,在我不知不觉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抽屉里的小小礼物,附着她深切祝福卡片的小惊喜!可是,一天下来,希望一次次落空,想着自己可能太急了,还没到放学呢。但,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听到了她那句淡淡的“生日快乐”。接着,是她蓦然转身离去的背影,也许我真的有些小失落吧。 过了一个礼拜,刚进教室,就看到了桌上赫然醒目的礼盒,疑惑地打开,“送给我最最亲爱的死党。”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她托回老家的朋友带来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时间上延误了。她那是还不好意思说呢。看着我手中的礼物,我无言,低着头对她说了句淡淡的“谢谢。”暖暖的,虽然天气很热,但那股暖流却让我感到更加舒适。有感激、有自责、有肯定,但更多的是幸福的感觉,我想,那是一种感动。 夜深了,母亲端来一杯热牛奶,会有感动;生病了,朋友一句贴心的问候,会有感动;上车时没有了零钱,好心人投来两元,会有感动······而那些细微的、平常的感动汇集起来就是一种幸福。也许并不会让你感动到哭,亦或许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是会让你幸福的淡淡一笑,因为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爱。 英国剧作家肖伯纳说过一句话: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去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去创造幸福。幸福在那里?其实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创造它,创造感动。 曾经有一个人问一对对恋人们,认为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大家纷纷阐述,大致都认为能和喜欢的人天天在一起就是幸福。可是提问者摇摇头,不以为然。很多人不解,直至有一位女生的答案是能知道对方好,开心,并且自己能够爱着她就足矣。提问者拍手叫好。在场的人们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试想一下,每当我们关怀着我们所爱的人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每当我们帮助了身边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别人的会心一笑,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无私地付出,哪怕一切,在那个过程中,他也许就是最幸福的,我们往往在给予中带给对方以感动,而我们又是快乐的。给予有时会比被给予更加幸福,因为别人感受到了我们的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而生活在给予感动与被感动中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看了我的幸福观议论文作文800字还看: 1. 初中生议论文谈幸福 2. 关于我的幸福家庭的作文 3. 请以我的幸福为话题 4. 发现幸福议论文800字 5. 关于我的幸福的作文4篇

有人说: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其实,幸福,是一种毫无杂质的情感。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幸福 议论文 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幸福议论文800字

幸福,就是在寒冷时,有人为你增添一些温暖。窗外的大雨还在呜呜咽咽地抽泣着,玻璃上早已蒙上了一层水雾。仿佛有挥之不去的阴霾,从床上悠然醒来,却莫名地感觉到一丝寒意。“妈!”我试着叫了一声,昏暗的房间中却听不见熟悉的回答。正在这时,我忽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显然是几分钟前泡的。正打算端起来喝了,突然,一阵刺耳的铃声猛地袭来——手机响了。“妈妈有事出门了,今天虽然放假,下那么大的雨,也要多穿点衣服,当心着凉,不要出门了。”紧接着便“嘟”的一下急匆匆地挂掉,我握着手机,似乎可以感觉到来自那边传达来的无限温暖。幸福,原来只是一杯牛奶,一段通话。

幸福,就是在不经意间,有人替你担忧。教室里的喧哗还未散去,我和同学们 说说 笑笑,不肯放过正在兴头上的话题,津津乐道。直到那扇沉重的大铁门有了关闭的征兆,才慢吞吞的收拾好东西,惬意地踏上回家的归途。路上,看见什么有趣的东西,还时不时上前好奇地探头探脑。磨蹭到家门前,却感觉和往日平和的气氛有点不同。“你去哪了?我还担心你会出事,幸好……”爸爸的语气中夹杂着一些焦急,似乎还来不及喘过气。我愣住了,有些支吾地回答:“我……我只是玩得晚了些……”好在爸爸也没有责怪我,只是更加郑重地叮嘱:以后要按时回家。我才发现,原来,幸福只是那担忧的话语,只是那小心的叮嘱。

幸福,就是悲伤时,有人替你分担。无端地受了老师的批评,我心中倍感委屈。走在路上,连那随风摇曳的花草也似乎在嘲笑我。这时,好友从后面追上来,看着我的神情,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没事,你就当今天是受了老师的‘表扬’,想开点!”她满不在乎的拍拍我的肩膀,用她直爽的性格安慰我。我惊奇似的望着她,乌云密布的天一下子放晴了。幸福,原来只是好友的一个安慰,替你分担忧愁。

其实,幸福不仅仅是平平淡淡的一生,在这一生中,还潜藏着更多微妙的小幸福。

【篇二】幸福议论文800字

幸福是什么?在现在人眼里幸福就是有车有房,有钱有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是幸福。羡慕别人的光彩生活,觉得自己不幸福。不是的,获得幸福不仅仅是靠金钱靠地位。想要幸福其实很简单,找准自己的位置,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这奋斗,小人物也有大幸福。

野地里的老虎羡慕笼子里安逸,笼子里的老虎羡慕野地里的自由,他们认为对方是幸福,可当他们交换后,两只老虎都死了,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子,以为换了就也能拥有幸福。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规律一旦被破坏,就会遭受到惩罚,是择符号自身条件的事业发展,也有大成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得不就是这个道理。你擅长画画,可看见别人跳舞很美,你放弃了你的专长而去选择一个你认为好的事情,物质决定存在,想像的东西永远也比上不实践。你有优势为何不发展自己的优势,做自己该做的。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是别人羡慕不来,那也是幸福。

做有意义的事也是幸福,事不在于而在于精。贫穷也有幸福而言。过着朴素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天和家人待着一起,是幸福,这样的生活会让你认为很有钱的人很幸福的人成为他们的羡慕,他们会认为你过简简单单的生活很幸福。有钱人不一定开心幸福,他们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努力挣钱,应酬多了,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业务忙了,休息的时间少。有了大的成就在别人看来很了不起,可以享受生活了,但却相后,有了成功的事要继续保持,那要更加忙碌,压力更大,担心被市场淘汰,担心被对手某。其实在你看来衣鲜光着,有头有脑,却不一定幸福,他们累了,会想着平淡的生活,平淡的真是幸福。

幸福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幸福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幸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微小,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收养一个小动物是幸福,取得好成绩是幸福,和朋友在一起是幸福。幸福无处不在,不要只看见别人的幸福而忽略自己,每个人都是不一样,对待幸福也是如此,属于自己,符合自己的才是幸福。只要自己快乐,即使平淡也是幸福。

【篇三】幸福议论文800字

天的幸福是蔚蓝,湖的幸福是墨绿,高山的幸福是纯洁,太阳的幸福是火红,然而最幸福的恰恰是无色的水,它供给了万千生灵,它是万物的始祖。

茉莉清香,玫瑰火红,茶花幽香,樱花醉人,梅花傲气,竹花悲壮,但最美丽的花不知名,那是一种淡雅、隐归、无欲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它也许只是路边不起眼的一簇野花,但万人追寻如黄金。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王子在海外日光浴,乞丐在沙滩晒太阳,公爵在府邸品山珍,山民在家中嚼山菜。幸福没有高低贵贱,只是一种心态,一种简单的心态。有了这种简单的心态,生活处处幸福,时时暖意浓浓。

朱门豪宅是幸福,柴门茅舍亦然:陶渊明隐居山林,不论世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番高雅情操,真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也。山珍海味是幸福,粗茶淡饭亦然:李白可谓吃遍天下,然而却以国家兴亡富强为己任:听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弃庸碌为高雅,抛小福而思大富。我想如此高雅淡定之人,倘若唐国大致,即使粗茶淡饭,定也会吃得个盆光碗尽。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世间的人们,大都颠倒幸福观。忙于工作加班,忘了儿女幸福笑脸。淡泊人情世故,忘记了一句句温暖的饭后话。忙于奔走万里路,不细细欣赏脚下另番天下;忙于尽览万卷书,不潜心尽收每本精华。幸福万分温暖,无处不在。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不要烦恼于世间幸福的不可捉摸,不要感叹漫漫学徒艰难。啊,朋友们,在一个朗朗的夏夜里,抛弃心中的万分苦闷。躺一张摇椅,品一杯清茶,思绪在星斗间翻飞,梦境在天河中荡漾,轻歌在耳边回想,长笛在心中悠扬,如赴月湖,如游月宫,心中一种美好幸福在天边飘荡……

【篇四】幸福议论文800字

幸福是什么?

很多年前,小伙伴会说,幸福是玩游戏;穷人说,幸福是赚多钱,养活家人;富人说,幸福是有无数的财宝。人们也不再只希望有个安身之处了,而是把目光转向别墅、名车。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只是坏事,这些也能体现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才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就让我给大家讲解吧!

读《幸福的小鱼》这篇 文章 。让你感受到,乡村的家长是多么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但然家长担心的是钱的问题。乡村的孩子们是多么渴望上学。后来,国家知道了,就实行‘三面一补’的好政策。小学阶段国家免除课本费、杂费和文具费等费用。国家这样做让许多没有上小学的小孩子享受上小学的乐趣。

读《政府给我买了份工作》这篇文章。让你感受到,政府对下岗的工人十分的体贴、关心。政府给下岗的工人养老费,还给下岗的工人买工作。这样下岗的工人就可以有钱赚,还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回想过去的辛酸苦辣,展望未来的和谐美满。两者对比,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现在多么幸福啊!

所谓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过好每一天,建设幸福中国就是建设和谐美满的中国,就是建设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中国。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吧!他为我们的水稻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不仅是我们中国的发展成就,也令世界刮目相看。那他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呢?20某某年,袁隆平又被人们拉出了水面,这次可不是因为又有什么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被人们爆出了与妻子一起去看车展的消息,你可能会觉得纳闷;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怎么会被车展所吸引呢?这也许也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也体现社会的开放与越来越现代化。那他现在的生活又怎么样呢?看完这篇文章,我可以有一个词来形容:朴素。达芬奇有一句这样的 名言 :勤劳一日,可的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也许,只有那成千上万的农民了解最深吧!

人们常把农民说做没有素质,却可曾知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蔬菜,都是他们一双手种出来的啊!我们可曾知他们的汗水浸湿了衣裳,得到的却只是一小叠报酬呢?虽然这样,他们却仍然很幸福,因为他们为人民作出了贡献。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蕴含这许许多多的艰辛与汗水和感动。

我读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哪怕是一点点微薄之力,大家一起努力,汇聚成大海。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只有国家幸福,我们才会更加幸福!祝愿祖国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繁荣富强,龙腾虎跃,越来越幸福。

【篇五】幸福议论文800字

幸福是什么?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在百度上查找幸福,会有这样一段话:“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简而言之,幸福就是自己的感觉。曾经在某人的本子上写过这么一句话:“左手幸福,右手回忆,将左手紧紧抓住自己的右手,那么留下的不就是幸福的回忆吗?”不要总停留在痛苦的回忆中,别忘了,一直有那么一个词叫做“幸福”。

还记得吗?曾经的我们是那么地沉迷于童话世界。童话里,不管主人公走过怎样崎岖的路,终究会找到自己的幸福,正如一句话所说的:“童话都是美好的。”

我不禁又想到了一艘具有传奇色彩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这时的Rose和Jack当然还不知道死神正在降临,并不漫长的两小时四十分钟,发生了太多爱恨别离,Jack让Rose坐救生艇下船,虽然Jack一遍一遍地强调他会坐下一艘,他们会再见面的,但当救生艇被放到泰坦尼克号船身的一半高时,Rose毅然绝然地又翻进了客轮,在救生艇中,她一直凝望着Jack,或许她已知道这一别将是永久,所以她选择了与他生死与共,我想对她来说,这就是幸福。84年后,Rose老了,她没有能够与Jack“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幸福从不曾离开,因为她的脑海中,她的心中,他永远都在。

电影终归是电影,这样的情节我们经受不了,生活还是依旧。

接下来我想讲的是我身边的幸福。

每天和我的朋友们在校园里穿梭,即使路线是那么地单一,我还是很幸福,只要每次看着“笨笨跳,蛋蛋滚,鸟鸟飞”,我都会觉得我不是孤单一人的,因为我有她们,就算每次都被她们鄙视,但总有机会鄙视回去,当然这只是我们之间的玩笑。还有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大家围在一起吃肉,俗话说得好:“吃肉啊实际。”其实这句话出自于我,最喜欢大家坐在一起吃着肉,谈论各种趣事,不管话题有没有营养,这都是我小小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满足。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心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