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考历史小论文真题汇编

发布时间:

高考历史小论文真题汇编

不论是高考全国文综卷还是部分自主命题省份的历史卷,小论文题或历史论述题都是占分值较多、难度较大、学生最怵的题型。因为,要在紧张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写出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的两三百字不是件容易的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历史小论文题解题 方法 ,希望大家喜欢!

一、坦然面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强大的心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坚实的功底。此类试题考查的本就是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最高一级的要求,即: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所以,小论文题的难度大,也在情理之中。同学们唯有积极应对此类题型,多练习、多 总结 ,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娴熟的解答技巧,方能在考试中遇题不乱,从容应对。否则,心中已怵,下笔难免不慌;“笔头”慌乱,必将导致对史料信息提取不全面、论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洁等弊端的出现。得不到好的分数其实就是自己答题时状态不好的反映。

二、细心审题,把握解答的总体方向

历史小论文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紧扣“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三个层次,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种:论证观点类、评述观点类、提出观点类等。

1论证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类

例如,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该题在设计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在题引、设问中进行了多处提示。首先提示立意;其次提示答题指向,如设问第(1)题中“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与第(2)题中“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相呼应,指向明确;最后提示了考生应该遵循的论证思路。

2评述观点(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类

例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1题,该题是开放式的,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说明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作简要的论证。如选择赞成的观点,可以运用全球史观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和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巨大惰性。如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中国主动改变的角度展开。

其次,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背后的特定视角或立场,由此肯定其合理之处,批判其不足之处。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历史发展的外来因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

3提出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类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该题中的材料包括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和关于二人的 事迹 及贡献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所提炼的观点必须源于材料,还要明确合理。

总之,这三种类型不管是题型、思路范围,还是写作要求,都有明确提示,所以审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到和利用好所给的提示。这样下笔的时候就会有方向、有内容、有得分点。

三、合理组织,搭建写作的基本框架

审好题后,就要下笔搭建小论文的框架了。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只有搭对、搭好框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同学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答案往往凌乱、条理不清。

解答论证观点类试题时,先要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尽量多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概括观点。

评述观点类的试题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在解答该类试题时,首先要说明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证,然后要对材料中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

解答提出观点类试题时,须结合所提供的材料提出明确的观点,然后根据要求对观点进行全面的阐述或论证。

四、形成习惯,关注作答的要点

1要突破惯性思维的窠臼

小论文写作,虽然有法,但无定法。因为考题年年不同,试卷年年创新。所以解题时一般不存在固定的套路,必须针对不同的试题灵活地应对。那些认为熟练地掌握几种解题方法,并形成成熟的写作套路就可以不变应万变的认识是不可取的。在高考中解答小论文类的试题时要客观地分析,既要能找到解题或写作的切入点,又不能局限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中机械地照搬套用以前的模式。否则,面对新题型,极有可能会张冠李戴、弄巧成拙。平时的努力只能成为我们不断攀登高峰的阶梯。

2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

小论文题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立足点就是试题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及所学知识。一道成功的试题,在设计上都有梯度性,小论文作为开放性的主观题,一般都在最后设置,考生必须在充分阅读上述材料后才能解答。为了降低难度,不少试题在题引中或设问中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所以,归纳观点和论证时要充分利用史料信息。

3要理顺思路,逻辑清晰

观点明确,视角多重,史实充分,论证合理是评判该类题写得好的基本要求。在审好题后,一定要给自己一点静思细想的时间,以便更加顺畅地“搭框砌文”。具体步骤是认清题目类型—摆出自己观点—寻找论证(论述)角度—提炼材料史实—列出论文提纲—下笔组织语言。要做到以上这些基本要求就得思路清晰,按部就班地操作。毕竟这一小题的分值不低,所以值得在考场上多花些时间做好每一个步骤。如果匆匆上手,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在考场上紧张的环境下,很容易丢三落四,得不偿失。

4要史论结合,语言简练

小论文有字数要求,但不能堆砌文字,其字数要求是通过多重的论证角度来实现的,是通过做到史论结合的学科要求来实现的。所以写作时要力求简洁,点到即止,但有两个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不能通篇只有一个段落,让阅卷老师去帮你寻找观点和论据,这是很让人头痛的事。二是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实要有说服力,论述合理。要以史实为主、以论述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否则通篇大论,没有史实做依托,是不会得高分的。

总之,放眼高考试题,繁花似锦扰乱人眼,小论文题只是其中一朵小花。稍加留意,便能看到花开。所以,拥有乐观的心理、坚实的知识功底、熟练的解题技能,何愁不能从容应对,取得高分?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1. 怎么提高历史大题的分数与答题模板

2. 高考历史十大类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3. 分析历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

4. 做历史题大题的历史大题的解题步骤

5. 高考历史小论文:现阶段打牢基础最重要,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6. 高考历史六种常见综合类题型及解题技巧

7. 高考文综历史论述题解答应对策略

8. 做文综历史题的方法三个步骤

9. 2020高考历史12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10. 做历史题大题的方法

这类题型是一种很难把握好的题型,不仅材料变化多、问题不固定,回答也可以是多元的,主要是要培养你的开放性、发散性思维,如果没有准备或者恰好考到了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就会有些捉襟见肘,但也是有一些解题技巧的:先来一个评分标准,让大家清楚得分点在哪里:得分点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得分点1.分类我们先来看一下分类吧,一般是两类:1.由你来评价分析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作用、意义、影响;2.由你来论证某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对比几个事件、观点进行评价。对于第一类,偏重于结合史实来表明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定性评价和定向评价结合进行,对于第二类题目,要注意对于历史事件和观点都要紧密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2.答题技巧首先要速读材料,认真看题目要求,明确自己要分析论证什么;接着精读材料,要把材料的观点提炼出来,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出来,做到言简意赅;最后进行撰写答案的时候要分段进行,这样才是完整的小论文:第一段表明你的观点,用词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是……的;第二段结合史论进行论证,这个时候要注意进行多角度分析,不要只抓着某个角度一条道走到黑,常见的角度可以分成这几种: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状况,内因(如国内因素、组织内部因素)、外因(如国外因素、社会风气),要注意先整理好思路再书写,不能想一句写一句;第三段要用来进行一些总结或者升华,这部分最好结合历史发展趋势、已有史实来进行一波探讨升华。3.结合题目进行一波分析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读题,避免片面,很多时候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剖析材料,我们可以来找这些材料的共同点,来论述这些共同点,也可以寻找一些差异,不是固定的,可以按照题目要求来:

历史小论文中考真题

我寒,这么多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啊。加起来不要几千字啊。

咱们历史老师自己出的,“炎黄子孙”的黄指的是什么A:黄河B:黄土C:黄帝D:黄色答案只要你学过历史,不听课都行就知道那答案我就不说了只是个人觉得这个出得很好而且在任何资料上都看不到的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实验区)21、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1)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1分)(任答一条即可)。 中国: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四大发明(1分)(任答一条即可)。其它说法只要正确也应给分。(2)位于大河流域。(1分)学生答位于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土地肥沃的地区等也可给分。2005年全国部分地区历史中考试题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山西省2005年试验区中考文科综合试题12、某班同学要办一个世界史专栏展,但对下列历史知识的分类发生了争执,你能帮助他们吗 (要求答案填写序号)A《荷马诗史》 B丕平献土 C牛顿 D爵士乐 E查理.马特改革 F《天方夜谈》 G好莱坞 H爱因斯坦第一类:A 第二类:B 第三类:C 第四类:D 200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改编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摘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1)(2分)材料一中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2)(4分)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相关链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暴力冲突材料一:材料二:(3)(4分)请你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1)马可•波罗(2)材料一:和平交流 材料二:暴力冲突 (3)遣唐使: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200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21、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名称(四个即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答出其中四个即可,4分)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一)2005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12、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战场上,时而在会议桌上。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有牺牲他国利益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名称。(1)1919年,巴黎和会;(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3)1938年,慕尼黑会议;(4)1945年,雅尔塔会议(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13、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亚、非、拉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件史实。(3分)(1)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召开 (2)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得到恢复。(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16. 阅读下列材料: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 美国杜鲁门总统演讲1945年4月16日请回答:(1)材料中“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1分)称霸世界。(2)请你说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三次行动。(3分)①推行“冷战”政策;②出台杜鲁门主义;③通过经济援助,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约组织 ⑤发动侵朝战争 ⑥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每个1分,满分3分)(3)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给二战后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影响: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造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长期对峙的局面。05年荆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4、欣赏下列两幅美术作品回答:⑴这两幅作品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追求?(2分)⑵当时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些传世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⑶文艺复兴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1)人文主义(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2)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或艺术家们对人的力量的向往,或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深深熏陶等)(3)思想进步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或以人文本的理念,或艺术家们的优秀品质等)说明:回答出任何一点就可以得2分。16、关于20世纪的历史,有人认为"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世纪";也有人认为"20世纪是战争不断的世纪"。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主要史实,以"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或"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历史小论文。答案1:“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必须与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答案2:“人类的战争与和平”必须与20世纪的战争有关评分标准:回答一件事情与回答几件事情应同等给分;要求史实正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有一定的条理。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开卷)16、写出下列三段文字所描述的“他”分别是谁?(3分)(1)他是亚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26岁后逐渐丧失听力,但是他没有屈服,勇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英雄》、《命运》等九部蜚声世界乐坛的交响曲。(2)他出身贫寒,只受过很少的学校教育,当过店员、邮务员、律师。后来,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3)他是一位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反名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一战后,针对国内的好战狂热,他呼吁停止战争,停止对人类文明的破坏。(1)贝多芬;(2)林肯;(3)爱因斯坦(各1分)1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地图,回答问题。(12分)材料1 50年前,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以其智慧、勇气与远见为新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5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前启后,在亚非首脑峰会上郑重重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了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17期材料2 新加坡曾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正式独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块资源“只有空气和人”的弹丸之地却屡创奇迹。1991年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599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2003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请回答:(1)50年前,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印尼出席的重要会议是 。(2分)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2分)这一方针,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外交实践,举一例加以证明。(1分)(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归纳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哪些?(4分)(3)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英文字母是 ,它成为世界海运重要枢纽之一的原因是什么?(3分)(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2分)求同存异;(2分)答出我国与其它国家虽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但仍然和这些国家建立或发展外交关系的一件事例,即可得1分(如中美建交等)(2)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取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走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教育和进行智力投资,注意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答出其它意思相近的内容亦可酌情给分)(3)A(1分)。马六甲海峡是联系欧洲、非洲和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1分)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1分)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39、材料解析题:材料一: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直接军费开支及物质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材料三: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强调,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请回答:(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的因素)(3)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1)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意思相近即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意思相近即可)(2)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评分说明:若考生答出联合国的建立、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欧共体的建立等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3)国际合作可以战胜敌人;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又是可以避免的。(意思相近即可)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历史(非课改区)22、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到20世纪初爆发了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请列举:(3分)(1)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3)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十月革命)。(1分)23、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4分)(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水上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陆路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3)1910年,我国设计师冯如制成的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交通工具是:(1)汽船。(1分) (2)汽车。(1分)有轨电车。(1分) (3)飞机。(1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回答:(1)写出一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1分)(2)材料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1分)(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内容?(1分)(4)材料一、二、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1分)(1)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答出任何一个即得1分,多答不加分)。(1分)(2)资产阶级。(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 (4)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封建统治)。(1分)28、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体系)的三次大变动。请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1分)(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分)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1分)(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苏联和美国(只写出一个国家不得分)。(1分)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等(学生答出任意一点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中学历史在线注:图片待传)材料四: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在的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球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5月8日在莫斯科的讲话请完成:(1)将你从材料三这幅油画作品中获取的信息写出来。(2)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请你为这幅油画作品重新命名。(3)根据材料四,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4)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想说些什么?(不少于两点看法)29、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其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成了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请你结合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探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并将你的认识写成一篇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100字)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此后,各国经济更是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材料二(2004年《武汉统计年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2002年至200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三年累计进出口亿美元,年均增长。(1)依据材料一,完成有关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学习摘要”。(2分)学习摘要: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原因之三: (2)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3)材料二中,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1)美国援助、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2)改革开放。(3)武汉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如果回答改革开放促进了武汉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同等给分)2005年黔南州非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中师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历史综合科试卷14、阅读下列材料: 人生来是而且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加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请回答:(1)上述条文是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2)该文件是在何时制定的?(1分)(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政治要求?(2)(1)法国。《人权宣言》。(2)1789年大革命开始后制定的。(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四、论述题(共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年1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并发表共同声明,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的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不应超出双边范畴。上述声明半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请回答:(1)列举近现代上两件美国、日本侵略中国台湾的历史史实。(2分)(2)二战时期,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国际文献是什么?(1分)(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什么?(1分)运用这一构想,中国政府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问题?(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6分)(1)1950年美国借朝鲜战争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失败,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2)《开罗宣言》。(3)“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4)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2、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4、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四川资阳中考题(历史部分)四(9分)概述近现代史上美英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课改区)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漫长的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成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战争进行到1944年时,无论是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战争形势都发生了急剧变化。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欧洲战场,战争局势的变化、反击法西斯的胜利不是一国的胜利,是各国走向联合或者是各种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结果。回答:(1)1944年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战争局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请你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数据设计一张表格,使人们通过看表格中的数据就能了解1950——1970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鉴于经济的这一发展状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4、实现统一和维护统一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据此回答:(1)1861年德意志和美国的国家形势有什么不同?(2分)(2)19世纪德意志为了实现统一,美国为了维护统一,采取的相同手段是什么?(1分)(3)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中国的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怎样的构想?(1分)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县(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历史试题19、简述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四、探究与创新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2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范围遍及亚、欧、非及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⑵想一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⑶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⑷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3、阅读材料: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幕府的腐朽统治之下,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日本主权受到了破坏,面临沦为关殖民地的危险,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主张向西方学习,推翻幕府的统治,实现国家的富强,并取得了成功。请回答:(1)、日本为避免“沦为殖民地“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2)、这次改革有哪些重要措施?(6分)(3)、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2分)2、18—19世纪,美国通过哪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两个主要障碍?20世纪上半期,又经历了哪两次重大战争,美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8分)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对海峡两岸的现状发出的无奈的叹息,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渴望统一,祈盼团圆的感情。中外历史上诸多史实证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1)“我”和“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3分)(2)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德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4分)(3)怎样才能早日消除台湾同胞“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2分)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法西斯国家有哪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5分)(2)请列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2分)(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4分)(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造成怎样的后果?(2)请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并说明其意义。(2分)(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3分)(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课改试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5.以下是关于哥伦布进行新航路探险活动的描述,其中有六处错误,请在错误处画线并改正。(6分) 15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意大利出发,横渡太平洋,来到印度,给当地居民起名为印第安人。他成功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黄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6.识图,回答问题。(10分)(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1)右图中的《宣言》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中颁布的?其内容是什么?(5分)(2)图片上方的历史人物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他是谁?(2分)(3)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是什么?(3分)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实验区) 21、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1)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1分)(任答一条即可)。 中国: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四大发明(1分)(任答一条即可)。其它说法只要正确也应给分。 (2)位于大河流域。(1分)学生答位于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土地肥沃的地区等也可给分。 2005年全国部分地区历史中考试题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 山西省2005年试验区中考文科综合试题 12、某班同学要办一个世界史专栏展,但对下列历史知识的分类发生了争执,你能帮助他们吗 (要求答案填写序号) A《荷马诗史》 B丕平献土 C牛顿 D爵士乐 E查理.马特改革 F《天方夜谈》 G好莱坞 H爱因斯坦 第一类:A 第二类:B 第三类:C 第四类:D 200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 ——改编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摘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2分)材料一中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2)(4分)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相关链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暴力冲突 材料一: 材料二: (3)(4分)请你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 (1)马可•波罗(2)材料一:和平交流 材料二:暴力冲突 (3)遣唐使: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等。 200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 21、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名称(四个即可)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答出其中四个即可,4分)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主观题部分(世界近现代史一) 2005年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12、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战场上,时而在会议桌上。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有牺牲他国利益的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名称。 (1)1919年,巴黎和会;(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3)1938年,慕尼黑会议;(4)1945年,雅尔塔会议(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 13、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亚、非、拉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反映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件史实。(3分) (1)1955年,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召开 (2)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 (3)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得到恢复。(每个1分,满分4分。注意:答案超过四个时,以前面四个为准) 16.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 美国杜鲁门总统演讲1945年4月16日 请回答: (1)材料中“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1分) 称霸世界。 (2)请你说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三次行动。(3分) ①推行“冷战”政策;②出台杜鲁门主义;③通过经济援助,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约组织 ⑤发动侵朝战争 ⑥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每个1分,满分3分) (3)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给二战后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影响: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造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长期对峙的局面。 05年荆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14、欣赏下列两幅美术作品 回答: ⑴这两幅作品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追求?(2分) ⑵当时的艺术家能够创作出这些传世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⑶文艺复兴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 (1)人文主义(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 (2)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或艺术家们对人的力量的向往,或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深深熏陶等) (3)思想进步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或以人文本的理念,或艺术家们的优秀品质等) 说明:回答出任何一点就可以得2分。 16、关于20世纪的历史,有人认为"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世纪";也有人认为"20世纪是战争不断的世纪"。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主要史实,以"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或"人类的战争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历史小论文。 答案1:“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必须与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 答案2:“人类的战争与和平”必须与20世纪的战争有关 评分标准:回答一件事情与回答几件事情应同等给分;要求史实正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开卷) 16、写出下列三段文字所描述的“他”分别是谁?(3分) (1)他是亚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虽然在26岁后逐渐丧失听力,但是他没有屈服,勇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英雄》、《命运》等九部蜚声世界乐坛的交响曲。 (2)他出身贫寒,只受过很少的学校教育,当过店员、邮务员、律师。后来,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 (3)他是一位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反名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一战后,针对国内的好战狂热,他呼吁停止战争,停止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1)贝多芬;(2)林肯;(3)爱因斯坦(各1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地图,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50年前,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以其智慧、勇气与远见为新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50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前启后,在亚非首脑峰会上郑重重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了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17期 材料2 新加坡曾为英国殖民地,1965年正式独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这块资源“只有空气和人”的弹丸之地却屡创奇迹。1991年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599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2003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请回答: (1)50年前,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印尼出席的重要会议是 。(2分)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2分)这一方针,至今仍然影响着我国的外交实践,举一例加以证明。(1分)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归纳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有哪些?(4分) (3)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英文字母是 ,它成为世界海运重要枢纽之一的原因是什么?(3分) (1)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2分)求同存异;(2分)答出我国与其它国家虽存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但仍然和这些国家建立或发展外交关系的一件事例,即可得1分(如中美建交等) (2)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取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走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教育和进行智力投资,注意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答出其它意思相近的内容亦可酌情给分) (3)A(1分)。马六甲海峡是联系欧洲、非洲和东南亚、东亚各港口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1分)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1分)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3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直接军费开支及物质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强调,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请回答:(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的因素) (3)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意思相近即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2)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评分说明:若考生答出联合国的建立、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欧共体的建立等具体内容可酌情给分) (3)国际合作可以战胜敌人;国际合作可以维护世界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又是可以避免的。(意思相近即可)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历史(非课改区) 22、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到20世纪初爆发了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请列举:(3分) (1)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3)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十月革命)。(1分) 23、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4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水上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陆路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3)1910年,我国设计师冯如制成的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交通工具是: (1)汽船。(1分) (2)汽车。(1分)有轨电车。(1分) (3)飞机。(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他们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自由”、“平等”,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1)写出一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1分) (2)材料二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1分)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内容?(1分) (4)材料一、二、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1分) (1)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答出任何一个即得1分,多答不加分)。(1分) (2)资产阶级。(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 (4)封建专制制度(或封建制度、封建统治)。(1分) 28、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体系)的三次大变动。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1分)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1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 (2)苏联和美国(只写出一个国家不得分)。(1分)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分)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等(学生答出任意一点或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中学历史在线注:图片待传) 材料四: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中俄两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在的灾难和浩劫。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球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5月8日在莫斯科的讲话 请完成: (1)将你从材料三这幅油画作品中获取的信息写出来。 (2)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请你为这幅油画作品重新命名。 (3)根据材料四,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4)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想说些什么?(不少于两点看法) 29、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其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成了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请你结合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探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并将你的认识写成一篇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100字)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发展经济。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此后,各国经济更是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材料二(2004年《武汉统计年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2002年至200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三年累计进出口亿美元,年均增长。 (1)依据材料一,完成有关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学习摘要”。(2分) 学习摘要: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 原因之三: (2)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3)材料二中,武汉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1)美国援助、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2)改革开放。 (3)武汉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如果回答改革开放促进了武汉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同等给分) 2005年黔南州非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中师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历史综合科试卷 14、阅读下列材料: 人生来是而且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加与法律的制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请回答: (1)上述条文是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 (2)该文件是在何时制定的?(1分) (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政治要求?(2) (1)法国。《人权宣言》。 (2)1789年大革命开始后制定的。 (3)它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四、论述题(共12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5年1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并发表共同声明,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的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美日军事同盟是在“冷战”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不应超出双边范畴。上述声明半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 请回答: (1)列举近现代上两件美国、日本侵略中国台湾的历史史实。(2分) (2)二战时期,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国际文献是什么?(1分) (3)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构想是什么?(1分)运用这一构想,中国政府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问题?(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6分) (1)1950年美国借朝鲜战争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失败,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2)《开罗宣言》。 (3)“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 (4)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2、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4、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四川资阳中考题(历史部分) 四(9分)概述近现代史上美英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 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课改区)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漫长的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成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战争进行到1944年时,无论是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战争形势都发生了急剧变化。 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欧洲战场,战争局势的变化、反击法西斯的胜利不是一国的胜利,是各国走向联合或者是各种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结果。 回答:(1)1944年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战争局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请你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数据设计一张表格,使人们通过看表格中的数据就能了解1950——1970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鉴于经济的这一发展状况,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4、实现统一和维护统一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据此回答: (1)1861年德意志和美国的国家形势有什么不同?(2分) (2)19世纪德意志为了实现统一,美国为了维护统一,采取的相同手段是什么?(1分) (3)在祖国统一大业上,中国的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怎样的构想?(1分)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县(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19、简述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四、探究与创新题(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范围遍及亚、欧、非及大洋洲。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⑴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⑵想一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⑶谈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⑷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3、阅读材料: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幕府的腐朽统治之下,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日本主权受到了破坏,面临沦为关殖民地的危险,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主张向西方学习,推翻幕府的统治,实现国家的富强,并取得了成功。 请回答: (1)、日本为避免“沦为殖民地“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2)、这次改革有哪些重要措施?(6分) (3)、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2分) 2、18—19世纪,美国通过哪两次战争分别扫除了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两个主要障碍?20世纪上半期,又经历了哪两次重大战争,美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8分)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对海峡两岸的现状发出的无奈的叹息,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渴望统一,祈盼团圆的感情。 中外历史上诸多史实证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1)“我”和“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3分) (2)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德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4分) (3)怎样才能早日消除台湾同胞“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2分)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法西斯国家有哪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5分) (2)请列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2分) (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4分) (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200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隆重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庆典活动。庆典上,胡锦涛表示,60多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在那场战争中,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造成怎样的后果? (2)请举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对德的两次著名战役并说明其意义。(2分) (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假如你是纪念馆的讲解员,请简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3分) (4)德国总理施罗德说:“过去的历史我们已无法挽回,但我们能够从历史中,从我们国家刻骨铭心的那段耻辱中吸取教训。”前不久,日本某政府要员竟然为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针对德、日对待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年课改试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5.以下是关于哥伦布进行新航路探险活动的描述,其中有六处错误,请在错误处画线并改正。(6分) 15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意大利出发,横渡太平洋,来到印度, 给当地居民起名为印第安人。他成功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了梦寐以求的黄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6.识图,回答问题。(10分)(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图) (1)右图中的《宣言》是在哪个历史事件中颁布的?其内容是什么?(5分) (2)图片上方的历史人物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他是谁?(2分) (3)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是什么?(3分) 历史老师自己出的, “炎黄子孙”的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 B:黄土 C:黄帝 D:黄色 而且在任何资料上都看不到的

高考历史历年小论文题目

原创的,独一无二,包查重。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洋气的历史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汉代的流言与讹言2、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3、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4、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5、唐代判词中的实判——兼与拟判比较6、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7、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8、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9、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10、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

要看你的专业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在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阶段进行研究,题目也以某个人物和阶段命名。

高考历年历史小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2.<试论“半殖民地”概念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适用性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政府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主权,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对于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3.<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摘要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想要什么类型的呢?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

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

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

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 *** 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

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

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

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 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

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

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

2。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 *** 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

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 *** ,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 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对于独立的 *** 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 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 *** 的反动本质。

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 摘 要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

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

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 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

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

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开始,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者少走弯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论文的成功率。 选题的产生并不是靠拍脑袋可以拍出来的,它有一个实际的形成过程。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学多问,注意培养疑古精神,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在最后的论文写作时候选好选准自己的课题。任何研究都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学的研究尤其如此。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积累知识并不等于说是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名词、事件过程等等,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泥潭之中。

读书要有目的性,即围绕一定的知识点、兴奋点去读书,有目的有选择地积累知识。这就首先要学会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战后冷战历史感兴趣,就可以在平时读书中多留意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会多问勤思,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某一课题的强烈兴趣,对之产生一种追根寻底的冲动,这样才能会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投身于喜爱的课题研究之中,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

高考历史小论文主题

提供几篇高中历史小论文(节选),供参考. 1.<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一百六十年前林则徐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不仅在当时轰动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林则徐也从此成为中国的民族英雄而名扬中华,流芳百世。今天,一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再度就林则徐当时的禁烟运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认识,特别把林则徐的行为完全称之为爱国行为有许多值得怀疑和商榷的地方。本文就此做分析,以引起人们争论。 一、林则徐禁烟运动前的中国 从十四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线的开通,现代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的距离。古老的东方,特别是充满神迷感的中国,西方各国早就意欲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最早来华的是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当时海上的强国,葡萄牙是自西而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印度,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公元一五一四至一五一六年)间到达广州沿海,在广州附近的一些小岛做一些中介商人,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有八条葡萄牙船来到广州珠江口岸。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八年),在宁波,明朝官兵还与葡萄牙人发生武装冲突,据西方人记载,葡萄牙死于此役的有五百多人。一五六一年左右来华的葡萄牙人因船上货物湿水,需要借地晾晒,重金贿赂广东地方官,租下了澳门,每年完纳地租银一千两,一七四0年减少为五百两,历来均向山县缴缴纳...... 2.<试论“半殖民地”概念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适用性 [摘要]通常认为,从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片面夸大了西方国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抹杀了近代历届中国政府在内政外交领域的主动、积极的方面,作为史学研究,我们需要一种中性的和较为客观的理论来对中国近代史予以界定。 [关键词]鸦片战争,半殖民地,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外力影响的严重程度已使该国的独立地位受到重大影响,得这种影响的程度又没有使该国完全丧失独立国家的地位。也就是说该国形式上有自己的主权,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受制于殖民者。因此“半殖民地”概念所描述的状态是一个介于独立国家和完全殖民地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对于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完全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区别,我们会毫不费力地找出一个分界点,但如何划出独立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就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半殖民地”是否具有起码的一些客观上量化的指标? 一般认为,从1840年起近代中国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已成为被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定论。各种近代史著作也是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来叙述历史事件,把近代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因素与“半殖民地”普遍联系,似乎只有与紧密相连才能说明清王朝的腐败、顽固、落后,才更能说明北洋军阀的倒退、卖国,才更能说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从而为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帝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史学界也在“半殖民地”等范式的指导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3.<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摘要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成效 )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①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②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③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④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首先区分一下概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最初是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735年左右)实施的,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制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含有赏赐的意思。到了查理·马特的儿子时,把大部分土地当作采邑制分封给臣下,查理大帝也把通过战争夺来的土地分封给有功将领,这样使得采邑制遍及全国。英国则从威廉一世开始也实行采邑制,规定每个骑士采邑供养一名骑士,为国王服役。此后,国王下面的大封建主也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下属,而这些下属又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这样领主既要负起保护下属土地的责任,而下属也有义务效劳,为领主作战。采邑制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国家的战斗力很有帮助,而且通过采邑制逐渐形成了一种封建等级制度。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 6 ~ 10 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也有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据估计,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这种状况,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此称为“委身式”,也叫“投托”.久之,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在法国,还有一些农奴称为“塞尔夫”( serf ) , 他们大多是奴隶的子孙,地位比维兰更低.维兰实际是永久性佃农,份地世袭,劳役有一定传统标准.塞尔夫则由主人任意剥削,并可随土地一并买卖.一般来说,维兰比自由农、佃农的境遇往往要好.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847 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西欧在与阿拉伯人的接触中,学会了使用马蹬,马蹬的出现,使骑兵从轻装发展为重装,铠甲及贵族族徽都随之出现.更重要的,是由此需要专职作战的骑士,普通法兰克农民既难以负担,也无此技艺,而骑士则需要土地和农民来养活.这样,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中国明末时传教士铸造的西洋火炮为何不能引起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顾准这样提出了问题.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概念大不相同.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到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继续实行,因为即使查理曼当时也无足够财力搞职业军队.而各级领主,也有自己的附庸骑士,形成层层分封.打仗时,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并且只是单线联系,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每一骑士都靠自己采邑的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生活,这一骑士对自己的采邑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管理权.国王有时还把一些豁免权赐给一些大领主和教会贵族,豁免权也叫特恩权,指这些领主的领地可不受国王代理人或官员管辖.这样一来,就使采邑领地具有独立王国的趋势.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查理曼死后,王权的分散,无休止的内战,外族的入侵,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统治走向混乱.原来的封疆大吏一一伯爵,以自己的附庸为后盾,从王室官员演变为独立的地方王公。从本质上说,政治分裂是封建制度最正常、最普遍的社会状态。对王权而言,封建制度的兴盛正是王权的阴暗时代。(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 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确立的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u 但注意,并不是西欧所有的农民都变成了农奴,也并非西欧所有地方都形成了封建制度;这里只是说,封建制度和农奴制从此在西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以法国最为典型。四、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基督教会基督教最初没有教皇,教皇一词的本意是ραρα,是对所有主教的尊称.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由于罗马主教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较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五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帝国政府迁拉文那,实际把罗马的管理权交罗马主教,使其地位提高.进入中世纪教皇一词逐渐为罗马主教所专有.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主教区为基本单位的教区系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八世纪以后,西欧广大乡村教区开始形成.教皇的传教团在异教地区传教,也不断取得成功. 496 年在高卢的法兰克人受洗入教, 597 年成立了英格兰教会,七世纪创立了伦巴德教会,八世纪创建了德意志教会.到公元 1000 年左右,连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也进入了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在日耳曼人征服西欧之后,基督教也征服了西欧,并且还征服了日耳曼人.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教产. 810 年亚琛宗教会议,把主教区和主教依教产分三级: 3000 ~ 8000 处领地为一级, 1000 ~ 3000 为二级,不满 1000 处为三级主教区.一般认为,中世纪罗马教会占西欧各国耕地的三分之一,各级主教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修道院也拥有大量庄园,他们招收大批农民,开垦荒地.修道院庄园往往能改进耕作制度,例如三圃制,就最早由修道院庄园实行,成为日耳曼贵族庄园的示范.5 ~ 11 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征服,使教皇一直受拜占廷长期控制. 678 ~ 752 年的十三任教皇中,有十一任是希腊人或叙利亚人.但随着伦巴德人进入意大利,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埃及、北非,拜占廷干预西方的能力大为减弱,于是罗马教皇不失时机地与法兰克人结盟. 751 年加洛林王朝和 756 年教皇国的建立, 800 年查理曼的加冕,直至 962 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都是西欧政教联盟的反映.有了查理帝国的支持,教皇从此敢与拜占廷皇帝分庭抗礼,西欧基督教会从此自成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加上西欧拉丁文化和东南欧希腊文化的差异, 1054 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西欧的基督教称西方公教(天主教),东欧的基督教称东方正教(东正教).应该看到,西欧的教权与王权这时的相互支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通过基督教会,加强了法兰克国王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其精神支柱;通过基督教会,罗马帝国时期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教阶制度等,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接受,从而使法兰克国家上层建筑各部分日益完善.正是基督教会对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不断结合,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权和王权这一时期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尽管如此,教权与西欧王权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十一世纪前西欧的主教区和修道院大都是在世俗王权和领主统治之下,主教由世俗王权和领主任命,乡村教士也由庄园主选任控制(这时教士尚未实行独身制). 962 年以后,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在一个时期能随意任免教皇.不过,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到十一世纪后半期,教权逐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

其实历史我并不熟悉,随便说点。欧洲的封建社会也就是中世纪,他的产生又公元开始,基督的神学中的上帝类似于伯拉图所提出的理形世界。在神学徒的游说下伯拉图成了最处的见证者,而亚理斯多得所提出的自然等级分类附合上帝是万物之首。于是神学与哲学融合,从此雅典落幕中世纪崛起。要谈中国与欧洲的区别不妨谈中国哲学与欧洲哲学的区别。欧洲的中世纪与中的孔子学说有何区别。说的很细了。具体有什么区别自己慢慢领悟吧

世袭制历史与诗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