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模板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生态文明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 文化 ,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 教育 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10-15.

《略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文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与 措施 。

【关键词】报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刘惊铎在其《生态体验论》中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 反思 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生态文明的突出地位

为什么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这么高这么重要的位置,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当今世界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对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观念、习惯。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不管是什么阶级阶层,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不管是什么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超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使人类利益原则恢复了本来的权威。这一决策既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又能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地球村”的意识,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关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落实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实现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加并不能让我们丢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建设生态文明,告别“黑色文明”是核心。

告别“黑色文明”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建设生态文明,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

论文摘要: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论文论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基于生态危机的反思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文明本身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诸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是人类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反思人类发展史,虽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文明的脚步却是以自然为人类工具进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在远古时期,人是自然的弱者,必须匍匐在苍穹之下,在自然的风雨中寻找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人对自然物的图腾崇拜,是对不可战胜的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虽然人类也不断向自然索取,但在整个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在总体上还没有超出自然界自我调节和再生的能力,自然的秩序没有发生紊乱,生态环境也没有失去平衡。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文明人们所崇尚的世界观与核心理念是培根、笛卡儿提出的“人要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其误导人类认为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应运用各门科学去发现、认识、研究以至征服它们,以期向它们无限索取来满足人类日益扩大的物欲。于是,人类大量地毫无顾忌地开采资源,排出有毒有害物质,以追求利润而不考虑后果和长远影响。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可见,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一种物质至上、经济活动高于一切的文明。

(二)全球化的生态危机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的时代,对自然认识的深化,在加快了人类对自然索取的同时,也使人类产生了主宰自然、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为哲学,人类俨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诚然,工业文明的兴起,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仅仅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社会生产力的总和,但是,工业化在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物种每日都在减少,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变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整个地球的大气层形成温室效应……正如日本著名思想家堺屋太一指出:“自从中世纪末期起,全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历史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历史,它的价值观念及美学意识和伦理观念都是和增加物质财富联在一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哲们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省,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规矩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同时,生态伦理也应运而生了。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而生态伦理强调的却是自然与人相等同的地位和权利,强调人在地球这样一个巨大的有机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传统道德相比,这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利奥波德在其《沙乡年鉴》中提出,必须重新确定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类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194自然是包孕万有、化生万物的无限存在,人类永远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者,尽管人类追求无限,也就是说有限性是人类的本体论特征,而追求无限是人类的价值论特征。在本体论上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论上无限的自然之上,这是人类狂妄的根源。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但大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根。本体论上有限的人类必须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根,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存家园。人类虽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最高存在者,但不是宇宙中的最高存在者,自然之剑永远高悬于人类的头顶之上。“为走出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根本改变文明的发展方向,即改变资本主义方向和工业主义方向。资本主义物欲的无止境膨胀推动着人们无止境的追求经济增长,无止境的经济增长要求无止境的榨取地球。所以,抑制贪欲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人类不应再一味地追求征服自然的力量,而应追求正确使用自己力量的智慧。”如今,环境恶化和人的精神失落明显地表明了工业文明的局限性,迫切要求人类做出新的文明选择。

二、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满足人们必要的物质要求,便成了当时最紧迫、最重要的中心任务。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对过剩的经济替代了过去的短缺经济,全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水平。为此,基于物质短缺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相对减少,而由其他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则相对较多,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尤为突出。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记载,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由于长江两岸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损失巨大。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几十年来愈演愈烈,20世纪60年代出现8次,70年代13次,90年代20多次,从2000年春天起,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多次出现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 2011年1月至4月,我国共出现11次沙尘天气过程,涉及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共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源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北方一些地区过度开垦荒地,草原地带过度放牧,农灌区过度引用江河水,超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大面积的草场沙化,大量的农田被沙漠吞蚀,防风林带枯萎死亡而失去涵养水分、保护表土的功能。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2003年,中国GDP占全球的4%,但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6%的钢铁,30%的煤炭,25%的铝。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能源,是美国的 倍,是日本的倍。

同时,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速度还在加剧,每年沙漠化土地达到3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大江大河输沙量增加,河水变浑,河床抬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无数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问题,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的发展水平,认识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因此,xx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当代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理念,使我们更明确了人类的现实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出路,以弥合并化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在地球上耕耘劳作,自然界的博大富饶养育了人类文明。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社会开始了恶性发展。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它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利剑”正高悬在人类的头顶。人类一方面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F?卡特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写道:“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根据著名的“罗马俱乐部”预测,如果人类找不到可替代能源,并固守现有的生活方式,地球将会在21世纪中后期的某一天,耗尽最后一滴石油,经济增长将戛然而止,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恩格斯毫不客气地抨击人类的幼稚和狂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著名学者施韦兹和莱昂波特创立了“生态伦理学”,他们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命都要给予极大尊重,那种“将生命分为价值高的(人的生命价值)和价值低的(自然生物的生命价值)的做法”是片面的。因此,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伦理理论。因此,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大自然中的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不是为人类而诞生的,它们理应是大自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只注意人类自然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坚持反对“人类沙文主义”。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生物的和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不仅承认人类的权利,而且要承认生物的乃至一切自然物的权利。看似没有感觉的树木、花草、河流、海洋,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生存权利。它们的价值和权利不是根据对人类有用无用确定的,而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平衡链所固有的。自然生物同人的基本需要乃是相类似的,都需要水分、氧气和营养,因此,人类决不应凌驾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依存。如果一味只想“主宰”、 “统治”自然,势必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瓦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类与生态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自然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与归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的向往和追求。15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平等,即人与自然的平等、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平等意味着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界的约束和反作用。所以人类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类在自然之上”、“人类可以任意主宰自然”的观念,保护好大自然,使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指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平等地享有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维持其经济发展。并且当代人也不能肆意挥霍资源、践踏环境,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也就是说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该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下面一起随我欣赏一下关于生态文明的 作文 范文 吧!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 报告 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 反思 :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 教育 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受这种教育。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形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吸取上一辈人的 经验 ,珍惜资源,把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2: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 小雪 。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 方法 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 事迹 ,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自从会议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会议中提出来的词语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从往年的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后来的“四位一体”;再到2013年召开的会议中提出的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不难看出,国家近些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增加了不少。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态文明是什么?它和美丽中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 生态文明,这两个词汇我到是不陌生,可是当它们结合到一起,变成“生态文明”时,是什么意思呢?保护环境是它的 同义词 吗?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不是同一个意思。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比保护环境深一个层次,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和传统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导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互爱互助。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之间是条件关系: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可以创造出美丽中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然而,当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增长时,也同样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试想一下:一个水资源被污染、空气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的中国,能被称之为美丽富饶吗? 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时,当国人的钱包越来越鼓时,人们是不是也开始意识到:物质生活的好坏,并不能衡量生活质量的优劣。并不是说人们过上好日子了,就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安全的食品,都是生活幸福的必需品。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林难育。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生态文明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4: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想必大家心里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过呢?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记得前主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概念转化为行动,共同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大工程中。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三点我的建议: 一、争做生态建设的宣传者。 争当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员,向家人、朋友、社区居民宣传,形成“我以保护生态为荣,我为建设生态尽责”的良好风尚! 二、争做生态建设的实践者。 自觉参与各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公益性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国家变得地更绿、景更美! 三、争做生态建设的志愿者。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精心呵护一草一木,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为营造绿色、生态、和谐、文明的环境奉献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位同学都为城市、国家增添一份绿,描绘一笔彩,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共同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弘扬北大荒精神,构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猜你感兴趣: 1.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800字 3. 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1000字 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5.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作文 6. 本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论文范文

有关生态文明的议论文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党的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10

[2]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09

[3]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篇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它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的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能够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将生态理念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内涵: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等问题日益浮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与其历史必然性有关,而且跟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只追求发展,忽视生态平衡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关。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发展方式为内涵,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的文明体系。它要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和保护自然,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将发展的力度、速度和资源利用的效率结合起来,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资源能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不高

在资源能源方面,我国能源储备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且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和,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9%、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能源效率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美国的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还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张,电力、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增加较快,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加大,也会超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

在生态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也不断加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因此由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建筑装卸物,城市扬尘,生活垃圾等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在污染物的处理和管理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而传统污染型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一些传统意义上污染较重的行业例如:电力、钢铁、建材、造纸、化工等污染型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依然存在增长的空间,而且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一)在法制上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积极推进法制环保建设,出台土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健全环保行政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在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保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到法律的高度,让法律成为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产业的生产发展方式进行优化和转型,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相关科技,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产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为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政府相关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对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对高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型企业在宏观管理和环保制度管理方面下大力气,从宏观上规划新型环保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型企业,确保其按规定进行排放污染物。在重点区域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对重点区域若出现严重环保违规的事件禁止其审批新建项目。通过区域限批可以很快取得治理效果,同时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政府应该把污染减排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用政绩观来引导各级政府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公众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

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媒体等要共同配合与努力,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使公众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人们的心中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广泛开展对公众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大力培养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营造培育全民生态环境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通过全民参与、共同行动,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对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篇二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党的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10

[2]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09

随着环境的日益被破坏,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然后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而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建议和 措施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必然性;意义;措施 正文 众所周知,2012年党的召开,会议提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方针。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位列其中,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这体现出我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方向,反映出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现已位列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地污染和破坏。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值此召开之际,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认为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时代必然性。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之潮流。我们知道人类自进入十七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先后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进程明显的加快,出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而人类为了发展,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无情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如土地荒漠化,全球性温室效应,酸雨,恶劣自然天气的频繁发生。人类对于环保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觉察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需求,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这是以牺牲我国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饮鸩止渴,具有不可持续发展性,而且自然环境的平破坏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多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内心呼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又有很多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是的很多人的物质 文化 需求是得到了满足,但是人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精神文化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何也?人们都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绑架,被票子、车子、房子所捆绑,而内心对精神生活的向望就被压制着而得不到是释放。此刻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而不是再单纯地发展经济,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是让人们从钱眼里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最好方式。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得到改善,关系着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身体。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与我们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很大破坏,同时也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产生了很多疾病,如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猪流感、艾滋病以及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的增多,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第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依托整个自然环境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环境资源作屏障,人类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中国梦”美好理念的最好印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诚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我国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地增大,例如城乡差距的加大,贫富差距的增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社会人情的冷漠等等。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他放在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再只是 口号 而已,就是要把经济的发展速度降下去,将很大一部分财政投入到环境、民生方面的建设,使老百姓能够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达到国富民也富的效果。这样也能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年轻的美丽梦想。 (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 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政府 工作 报告 》,2012 [2]《形势与政策》 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二:《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社会》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调整 均衡 正文 随着党的胜利闭幕,一些新鲜的词汇也走进各大媒体与人民的视野当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它也正随着的脚步,渐渐走上经济建设舞台的中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且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此,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 广告 专业的一名学生,应结合广告传播的技巧与理论,积极倡导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我们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一.节约: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用、不随手乱扔废电池、节约水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提倡步行,骑单车 ,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双面使用纸张,回收废纸,节约粮食 ,随手关闭水龙头 ,使用节约型水具 ,一水多用,随手关灯, 使用节能型灯具,节约用电 , 拒绝过分包装,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二.保护: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 拒食野生动物, 少使用发胶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不乱扔烟头,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 不虐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积极植树造林;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在房前屋后栽树;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金属 ,废塑料,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使用无氟冰箱 , 少用室内杀虫剂,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三.宣传: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三:《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1.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关于弘扬生态文明的演讲稿 3. 生态文明的作文600字 4.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5.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下面一起随我欣赏一下关于生态文明的 作文 范文 吧!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 报告 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 反思 :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 教育 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受这种教育。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形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吸取上一辈人的 经验 ,珍惜资源,把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2: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 小雪 。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 方法 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 事迹 ,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自从会议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会议中提出来的词语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从往年的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后来的“四位一体”;再到2013年召开的会议中提出的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不难看出,国家近些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增加了不少。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态文明是什么?它和美丽中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 生态文明,这两个词汇我到是不陌生,可是当它们结合到一起,变成“生态文明”时,是什么意思呢?保护环境是它的 同义词 吗?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不是同一个意思。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比保护环境深一个层次,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和传统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导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互爱互助。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之间是条件关系: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可以创造出美丽中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然而,当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增长时,也同样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试想一下:一个水资源被污染、空气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的中国,能被称之为美丽富饶吗? 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时,当国人的钱包越来越鼓时,人们是不是也开始意识到:物质生活的好坏,并不能衡量生活质量的优劣。并不是说人们过上好日子了,就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安全的食品,都是生活幸福的必需品。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林难育。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生态文明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4: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想必大家心里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过呢?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记得前主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概念转化为行动,共同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大工程中。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三点我的建议: 一、争做生态建设的宣传者。 争当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员,向家人、朋友、社区居民宣传,形成“我以保护生态为荣,我为建设生态尽责”的良好风尚! 二、争做生态建设的实践者。 自觉参与各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公益性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国家变得地更绿、景更美! 三、争做生态建设的志愿者。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精心呵护一草一木,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为营造绿色、生态、和谐、文明的环境奉献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位同学都为城市、国家增添一份绿,描绘一笔彩,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共同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弘扬北大荒精神,构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猜你感兴趣: 1.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800字 3. 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1000字 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5.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作文 6. 本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模板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下面一起随我欣赏一下关于生态文明的 作文 范文 吧!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 报告 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 反思 :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 教育 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受这种教育。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形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吸取上一辈人的 经验 ,珍惜资源,把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2: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 小雪 。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 方法 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 事迹 ,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3: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自从会议召开以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会议中提出来的词语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从往年的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后来的“四位一体”;再到2013年召开的会议中提出的经济、政治、 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不难看出,国家近些年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增加了不少。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态文明是什么?它和美丽中国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 生态文明,这两个词汇我到是不陌生,可是当它们结合到一起,变成“生态文明”时,是什么意思呢?保护环境是它的 同义词 吗?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不是同一个意思。生态文明的含义要比保护环境深一个层次,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和传统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它倡导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互爱互助。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之间是条件关系: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可以创造出美丽中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然而,当我国的经济在迅速增长时,也同样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试想一下:一个水资源被污染、空气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的中国,能被称之为美丽富饶吗? 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时,当国人的钱包越来越鼓时,人们是不是也开始意识到:物质生活的好坏,并不能衡量生活质量的优劣。并不是说人们过上好日子了,就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安全的食品,都是生活幸福的必需品。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林难育。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生态文明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 关于生态文明的范文4: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这个耳熟能详的词,想必大家心里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过呢?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万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记得前主席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概念转化为行动,共同投身于生态保护的大工程中。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三点我的建议: 一、争做生态建设的宣传者。 争当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员,向家人、朋友、社区居民宣传,形成“我以保护生态为荣,我为建设生态尽责”的良好风尚! 二、争做生态建设的实践者。 自觉参与各种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公益性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国家变得地更绿、景更美! 三、争做生态建设的志愿者。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精心呵护一草一木,自觉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为营造绿色、生态、和谐、文明的环境奉献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位同学都为城市、国家增添一份绿,描绘一笔彩,用我们的自觉行动,共同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弘扬北大荒精神,构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猜你感兴趣: 1.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800字 3. 弘扬生态文明演讲稿1000字 4.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5.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作文 6. 本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论文范文

随着环境的日益被破坏,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然后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而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建议和 措施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必然性;意义;措施 正文 众所周知,2012年党的召开,会议提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方针。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位列其中,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这体现出我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方向,反映出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这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现已位列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地污染和破坏。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值此召开之际,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认为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其时代必然性。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之潮流。我们知道人类自进入十七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先后进行了三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进程明显的加快,出现了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而人类为了发展,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无情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随之而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如土地荒漠化,全球性温室效应,酸雨,恶劣自然天气的频繁发生。人类对于环保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觉察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因此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的需求,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这是以牺牲我国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是一种不科学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饮鸩止渴,具有不可持续发展性,而且自然环境的平破坏也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更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很多弊端,如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 最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内心呼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又有很多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是的很多人的物质 文化 需求是得到了满足,但是人的内心却越来越空虚,精神文化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何也?人们都被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绑架,被票子、车子、房子所捆绑,而内心对精神生活的向望就被压制着而得不到是释放。此刻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而不是再单纯地发展经济,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是让人们从钱眼里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最好方式。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得到改善,关系着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身体。中医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与我们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很大破坏,同时也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产生了很多疾病,如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猪流感、艾滋病以及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的增多,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第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依托整个自然环境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环境资源作屏障,人类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很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中国梦”美好理念的最好印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诚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我国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地增大,例如城乡差距的加大,贫富差距的增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社会人情的冷漠等等。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他放在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再只是 口号 而已,就是要把经济的发展速度降下去,将很大一部分财政投入到环境、民生方面的建设,使老百姓能够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达到国富民也富的效果。这样也能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年轻的美丽梦想。 (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落实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 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政府 工作 报告 》,2012 [2]《形势与政策》 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二:《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社会》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调整 均衡 正文 随着党的胜利闭幕,一些新鲜的词汇也走进各大媒体与人民的视野当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它也正随着的脚步,渐渐走上经济建设舞台的中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下社会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正渐渐显露出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发展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且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为此,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 广告 专业的一名学生,应结合广告传播的技巧与理论,积极倡导环保与生态文明,积极为生态文明事业做贡献。我们可以指定相关的措施,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 一.节约:节约纸张、废纸再利用、不随手乱扔废电池、节约水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提倡步行,骑单车 ,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双面使用纸张,回收废纸,节约粮食 ,随手关闭水龙头 ,使用节约型水具 ,一水多用,随手关灯, 使用节能型灯具,节约用电 , 拒绝过分包装,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二.保护: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 拒食野生动物, 少使用发胶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不乱扔烟头,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 不虐待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积极植树造林;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在房前屋后栽树;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金属 ,废塑料,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使用无氟冰箱 , 少用室内杀虫剂,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三.宣传: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支持环保募捐,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参与环保宣传,做环保志愿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做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2017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篇三:《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1.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关于弘扬生态文明的演讲稿 3. 生态文明的作文600字 4.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论文 5.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生态文明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文明及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 文化 ,其价值观从以前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

其次,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再者,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一方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 报告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不仅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且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这充分表明并确定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注重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加强 教育 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二)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三)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文明是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以致力于构造一个人与自然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发展的 经验 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由此可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

参考文献:

[1]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10-15.

《略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文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地位与 措施 。

【关键词】报告;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方式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的内涵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刘惊铎在其《生态体验论》中把生态文明定义为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 反思 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生态文明的突出地位

为什么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这么高这么重要的位置,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当今世界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气候变化异常、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制定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对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全球性的严峻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变人类的不良行为、观念、习惯。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不管是什么阶级阶层,不管是什么民族种族,不管是什么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超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使人类利益原则恢复了本来的权威。这一决策既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又能够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地球村”的意识,共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这是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恶性循环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关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纽带。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落实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实现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必须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经济发展与财富增加并不能让我们丢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崇尚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生态文明观念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建设生态文明,告别“黑色文明”是核心。

告别“黑色文明”要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建设生态文明,实行严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

生态文明有关的论文题目

1.共同承担绿色责任合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生态意识文明、生态管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产业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等多个子系统。因此,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承担绿色责任,合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升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击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仍任重而道远。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实施可持续生产的最关键环节。企业必须主动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推进我国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表率。推进产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提升企业◇展绿色经济的意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通过将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但是在倡导绿色经济的社会大潮中,企业再也不能以减少环保成本作为利润增长的途径之一,必须提高对绿色责任的认知水平,将承担绿色责任从传统的道德选择发展成为现实的理性选择。企业必须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寻求,要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清醒认识,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有深入了解,对国际贸易中日益复杂的绿色壁垒有充分准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努力拓展绿色发展的新空间。在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征程上,那些积极顺应绿色潮流,勇于承担绿色责任,深度实施绿色战略的企业必将收获金色的果实。推进产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化企业绿色◇展的能力。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开发和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和推进产业升级,更好地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绿色需求,为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绿色环保产品。企业要建立健全绿色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各种环境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通过实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生产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更有效地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此外,企业还要积极通过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化的二氧化碳的产业,以及开发利用洁净新能源、合理利用二氧化碳资源等措施,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产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优化企业绿色◇展的环境。一方面,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将生态基础、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前提条件,构建符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体系。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增强企业绿色发展的外部压力,通过建立碳税征收手段,完善生态问责机制等措施,严格规制损害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促使企业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责任。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作用,挖掘企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完善碳汇交易、绿色技术扶持、绿色金融服务等引导激励机制,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走出一条依托绿色科技、降低绿色成本、创新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效益的新路,使企业承担绿色责任和收获绿色效益达到平衡发展。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者,在组织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上承担着首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四个着力点,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提升意识、创新管理、完善制度,全面提升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首先,抓好生态意识文明建设,引领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生态意识文明是指从生物与环境整体优化的目标来理解和追求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忧患意识、生态科学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等。生态意识文明不仅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还是协调人类内部有关环境权益的纽带,是人类认识能力提升的集中表现。建设生态意识文明,政府首先要以身作则,秉持生态理性的价值取向,追求绿色公共治理目标,树立绿色发展的政绩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协同并进,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存。其次,抓好生态管理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探索绿色◇展的创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只有将生态文明理念全方位地整合到公共治理过程中,才能推动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管理文明,政府就要以创新绿色治理机制为着力点,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制定绿色发展中长期行动计划,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切实体现政府绿色公共治理的理念,发挥政府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应继续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政府应将生态经济效益作为公共管理决策的核心依据,通过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推行绿色产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措施,构建完备的促进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确保政府生态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效化。最后,抓好生态制度文明建设,营造全社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环境。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制度规范成果,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标尺,也是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建设生态制度文明,政府就要强化生态管理中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强化生态法治保障能力,提高社会成员执行生态制度规范的主动性,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在实处;通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丰富绿色税收手段、扶持绿色科技创新等措施,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合理作用,协调整合各种管理要素,营造全社会服务绿色发展、合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环境;通过继续推进区域性低碳发展试点工作、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分类总结不同行业和地区低碳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汇聚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源动力民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践行者的主体责任。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涵盖着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在根本上体现着社会民众更高层次的利益需求。当前,如何在享有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享有优质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仍然是广大民众高度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契合了百姓的现实需求,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护。社会公众是生态文明行为建设的主体,只要汇聚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源动力,定能谱写出美丽的新篇章。发挥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就要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普及绿色经济知识、宣传环保法律政策,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使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志和共同理念。通过构建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的绿色消费体系,使物尽其用、循环利用、节约环保切实体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中。通过绿色消费补贴、征收消费碳税等市场调节措施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公众抑制和消除奢侈浪费的陋习,自觉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使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发挥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就要汇聚民众智慧,拓展社会管理渠道。现代公共治理十分尊重民众的社会管理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集聚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各类绿色公益组织在倡导绿色生活理念、推广绿色环保项目、监督环保政策执行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在促使民众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引领民众有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凝聚和示范作用。政府应加强与公众及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完善必要的管理和激励措施,引导公众通过绿色提案、公益诉讼、志愿服务等多种渠道参与社会建设,使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热情得以充分抒发,汇聚全民的智慧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社会与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进入生态文明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一个自然发展的历史过程,所以,生态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没有任何关系。就如同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经济形态一样,不是任何社会制度的专利。 最近有很多人发表文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社会意义,但是,也有人在片面强调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推进生态文明,甚至断言资本主义就是生态文明的天敌。对此观点我觉得值得商榷。 他们引经据典,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出理论依据为自己的观点佐证,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拉名人或伟人的话做依据,这是现在很多人惯用的论证方法。 固然,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是,现在那些引经据典的人们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现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原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把马克思恩格斯160 多年前对原始资本主义的批判用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并由此断定现代资本主义也是必然阻碍生态文明的,这样的结论似乎有点失之偏颇和武断,并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 如果硬要把生态文明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挂钩,说成是社会主义专有的,那么,以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生态为主要标志的生态不文明行为就应该只能是资本主义专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不不应该会有这种行为,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我们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当今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而且,可持续发展为什么会成为人类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理念。 农业文明也好,工业文明也好,生态文明也好,它们既是人类共同走过的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对社会、对自然、对自身认识由低到高的不断升华,因此,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无论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民族,都走过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经历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生态危机的炼历,都共同面对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难题,对生态文明也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和渴求,因此无论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都需要可持续发展,必将共同走入生态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方面的革命和进步,而生态文明不但包含了技术的进步,还包含了思想的、观念的、道德的、文化的进步。虽然思想、道德、文化范畴要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但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上,基于人类共同的命运、良知和责任,在思想、道德、文化方面也会形成共同的认识。而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共识,根本就与社会制度无关。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都为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贡献。同样,现代的生态文明也是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诞生的,如果没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诞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生态文明发源于工业文明,又超越于工业文明,他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升华,而不是简单的抛弃和武断的否定。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决不能象文化大革命那样,为了建立所谓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风俗、新思想、新习惯,而去割断历史,要全面破除历史上所有的旧文化、旧风俗、旧思想、旧习惯。从而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大浩劫。我们相信,生态文明无论如何发展,它都割不断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我们现代生活所有的物质基础都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如此。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是产业文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生态文明却是思想、道德、文化、价值观的文明,是对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中被忽视了的人与自然界关系认识的一种升华,它虽然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但是它反过来统领和影响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促进人类物质财富的生产、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替升的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在我们中华古老文明的思想宝库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倡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实就是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和雏形,只不过是后来的工业文明把它抛弃了,没有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而也。我们今天提出生态文明,既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由此看来,生态文明的出现并不是由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必然的文明形态和文明成果,是人类在前人创造和积累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间关系达成共识的表现形式。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口号,或者只是一个先进的理念,它更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实践,它不但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也表现为一个群体或个人的思想、文化、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这些都只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或公民的社会文明程度有关,而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没有关系。当然,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态文明程度的国家,实践生态文明的形式和程度会是不一样的,但生态文明的内涵却都是相同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在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在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后来又签署若干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公约的行为。 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都和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有关,如果我们总是带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睛去观察一切事物,把什么都帖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标签,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就象当年我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有环境污染一样,可最终我们还得尊重客观事实,认真而严肃地对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吸取曾经的教训,不要老犯健忘症的错误啊。 当今之道,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讨论生态文明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这样的问题,而是应该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想,去实践、去创新、去丰富生态文明的理论宝库和深刻内涵。让生态文明不但成为现代文明绚丽之花,也成为当代社会实践丰硕之果。这样比我们在那里坐而论道,空泛地讨论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更有意义得多。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认清与自然的关系,把自身与自然当成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就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不少学生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危机感。然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成体系。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在主观上虽然有着学习生态文明观的渴望,并且有着初步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无法形成深层次的、成体系的`认识。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成常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然而生态文明观作为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素质,仅仅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覆盖到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再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成规模。由于大学生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自制力较差,且大学校园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等违背生态文明观的行为的产生,即使有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驱使下,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其影响力及持久性也较为有限,没有在大学生人群中形成规模。

三、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雾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无不应正了这一说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由此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求其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之一。

2、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大学生是高校中除教职工外的主要人群,是高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对高校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巨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气,能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3、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国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否拥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能否培养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行 绝对原创

生态文明课程论文模板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认清与自然的关系,把自身与自然当成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就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不少学生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危机感。然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成体系。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在主观上虽然有着学习生态文明观的渴望,并且有着初步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无法形成深层次的、成体系的`认识。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成常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然而生态文明观作为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素质,仅仅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覆盖到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再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成规模。由于大学生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自制力较差,且大学校园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等违背生态文明观的行为的产生,即使有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驱使下,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其影响力及持久性也较为有限,没有在大学生人群中形成规模。

三、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雾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无不应正了这一说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由此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求其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之一。

2、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大学生是高校中除教职工外的主要人群,是高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对高校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巨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气,能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3、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国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否拥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能否培养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学和化学,生态学被看作是系统性的科学,所以普遍认为生态学是反还原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 方法 》

摘要

受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的园林生态学教学中还存着很多弊端,阻碍了教学进步,急需改革。在此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包括教学观念和内容的更新、先进 教学方法 的应用、实践课的增加,以及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

理念更新

现代 教育 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如在学习色彩搭配时,不妨增加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今后设计时如何根据光线选择颜色;而在设计 素描 课上,应增加室内空间、家具结构等写生内容,使学生尽早适应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在学习理论。其次,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而加以调整,不可与实际相脱节。例如,环保节约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教学上上都要突出绿色生态这一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形成健全的内容体系。

2积极引进新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而且一定要有效,能够取得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新方法都经受住了考验,应用越来越多,在此主要介绍以下2种方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要求逐步完成。通常要经过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能力转化、能力提高几个阶段,部分高校采取此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合适的项目。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就要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项目,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是景观,又起着绿色环保的作用[3]。实际中的规划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首先是要对项目进行策划,考虑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项目后,需初步规划方案,根据其用途、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综合考虑;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满意后,开始施工图的设计;最后一步是对施工图进行变更。在此过程中,尽量遵循实际岗位要求,提前熟悉岗位环境,使自己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实例教学法

上面已经说到,环境设计是针对的具体项目、具体工程,理论知识必然是要用到实际案例中的,而且具体案例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要求等也有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需要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世界上有很多经典的建筑、雕塑、室内格局,都是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借鉴,如植物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那么如何净化,具体如何操作,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不妨以石家庄“清源节流行动”为例,通过分析洨河水污染的处理方案和具体 措施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除了提供实践 经验 ,案例教学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设计的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进步等。

其他方法

目前,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还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试着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课;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其创新意识,集思广益,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创意;实践-理论-实践法,即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去 总结 探究,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再把整个理论知识串起来,加深记忆。课堂结束后,再次应用于实践,操作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4]。

3提高实践实训课比重

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比重,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创意无比关键,所以实践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主。加大投资,建立起专业的实训室,除了实训中常用的画板、画笔等基础物,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包括选材、形状和风格等,都要结合专业课程和企业需求考虑,尽量保持一致。除了动手操作区域,实训室内还应有材料存储区、教学示范区、作品展示区、现代化信息技术区等。当确定一个项目后,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作品展示、最终评价等工作最好都能在实训室内完成,一来可充分利用资源,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部分学生 想象力 很丰富,经常能想出很新颖的创意,但缺乏平台展示。所以,学校要经常办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给他们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原创作品比赛、模拟实践设计活动等,在寒暑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际教学证明,很多优秀设计师都是在此类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对市场需求更加了解,所以设计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学生。

4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退居幕后,其实责任更重,要真正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与研讨会,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职称评定;有目的的让专业教师进入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与经验,确保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最新、最好、最实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以实际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授,在亲身经历项目过程的同时,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同学生一起分享,达到务实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目的[5]。学生亦是如此,除了深入理解环境设计专业,了解该专业的社会现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总结的习惯,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学习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要完善自身道德素质,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5结语

环境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个专业,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室内设计、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快速吸收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需对以往的教学进行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22(27):154-155.

[2]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2012,24(10):170-172.

[3]吴玉琴.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J]绿色科技,2011,20(7):245-246.

[4]季玲.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3,22(15):173.

[5]高松伟,刘力扬.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改革及对策[J].教育,2014,15(8):85-86.

《 珠子参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珠子参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对珠子参生态环境的调查,栽培珠子参物候期及生长发育的观测,种子沙藏处理,定期对根状茎的切片观察等。结果珠子参适生于年均温12~16℃、年降水量800~1200mm、荫蔽度70%~80%的阔叶林下,土壤肥沃疏松pH5~的微酸性土壤中。珠子参的生长随着叶数目的增多,株高、根茎粗、叶面积、株冠均增大。整个植株完成一年的生长发育约需190d。种胚属高低温型。在15℃下发育最好,满胚后再转入5℃低温处理60d即裂口。裂口种子10℃培养5d就开始萌发。5月20日~8月15日为地下根茎的快速生长期,8月16日~9月30日为地下根茎的分化期。开花植株与不开花植株的根茎发育不同。结论本研究为珠子参的规范化 种植 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珠子参;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叶数目

珠子参(Burk.)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濒危药用植物[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类,还含有糖类、挥发油类、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型化合物[2-6]。其根状茎入药为珠子参,有补肺,养阴,活络,止血、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等功能[7,8];其地上部分入药称参叶,能清热、生津、利咽,有滋补强壮之效[9]。也有人进行了珠子参的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及植物生长特性的研究[10-12]。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满足不了用药的需要。为此,笔者在地处巴山区的陕西省镇坪县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并对其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对其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材料

试验地设在陕西省镇坪县海拔为840m和1300m的两个地块,栽培面积分别为700m2和600m2。以野生珠子参根状茎为繁殖材料,以根状茎的节结大小进行简单分类,分畦栽植,密度25cm×20cm。搭棚遮阴,透光率30%。选用栽培两年的植株为实验材料。

方法

调查研究珠子参在陕西的野生分布及生态环境条件。

在珠子参生长期内每日用湿度计和温度计对栽培地的温湿度及10cm处地温进行测量记录。

在栽培地里,以叶的数目为类群划分的依据,各选30株,定株定点观测。用直尺和游标卡尺对植株的植物学性状进行测量。

采集8月上中旬成熟的种子,水浸泡24h后取下沉者。将种子与湿砂混合,每个处理600粒。先放25~32℃室温下10d后分别转入5、10、15、20、25℃及实验室等6种条件下培养。每10d取种子观察胚的发育情况。

观察移栽植株根茎形态变化,并定时切取根茎尖端固定;切片观察根茎发育情况。

2结果与分析

生态环境的调查

珠子参是人参属中分布较广的种,我国的甘肃、陕西、安徽、浙江、贵州、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分布。在陕西省分布于关山林区和秦巴山区各县,主产于宁陕、洋县、陇县、石泉、镇坪、平利、汉阴、南郑、宁强、佛坪等县。生于海拔1000~2200m间的林下或草丛中。

该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温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16℃,元月份平均气温0~℃,七月份平均气温19~28℃,日均温≥10℃,稳定持续180d,无霜期210~240d,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森林荫蔽度70%~80%,相对湿度75%~85%。本区群峰突兀,沟壑纵横,山大谷深,地势复杂,气候多异,水热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自然条件优越,为珠子参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珠子参为阴生植物,对光敏感,要求荫蔽度为70%~80%,处于不同生长年限和发育阶段的植株对光照的反应有差异。

珠子参1~2枚复叶的幼苗,要求照光量小,若直光照射,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叶片衰老,叶缘变黄变红,而搭棚遮荫后,此病理现象逐渐消失;3~5批复叶的植株可耐受一定强度的直光照射;在野生条件下荫蔽度大的林下,珠子参植株纤细,叶片薄而淡黄绿,生长发育迟缓,叶子易产生锈病等病斑,所以人工栽培珠子参时一定要搭荫棚,让透光率达20%~30%。珠子参喜冬暖夏凉,四季温度变化较小的气候。

出苗期到营养生长快速期气温在℃,10cm处地温在℃之间,此时地下根茎处于休眠期;从开花期到枯萎期气温在℃,10cm处地温15~℃之间,地下根茎进入生长分化期;当气温降至℃以下,10cm处地温低于℃时,地上部分枯萎,地下根茎也进入休眠期。

降水不仅为珠子参的生长提供水分,而且也能调节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陕西省镇坪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015mm,年平均自由水面蒸发量为,自然植被蒸发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气候呈现湿润多雨的特点。满足了珠子参的生长要求,但夏季多暴雨,并有短暂的大风,秋雨连绵,对珠子参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暴雨冲刷地面土壤,使根状茎裸露,打落了未成熟的果实,打破叶片,折断或冲走植株,特别是6~9月气温较高,若 雨水 较多,湿度过大,可造成植株生病,根茎腐烂等现象。

珠子参适宜生长在山区林下,土壤为山地棕壤或黄棕壤。土层较厚,腐殖质丰富,含水量高,质地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pH5~的微酸性土壤中。如果土壤粘性过大,易使植株发病,土壤中石块较多时,则架空植株,影响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不同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地貌条件所造成的小气候,对珠子参的栽培、生长发育、田间管理,质量和产量都有影响。珠子参在秦岭分布在海拔1000~2200m间,而在大巴山的分布下限为1200m。随着海拔的升高,由于气候各因子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使高海拔处的珠子参生长发育明显的推迟。珠子参的生长坡度不定,一般在10°~45°之间;坡向一般为阴坡或半阴坡,在林缘或谷底也有生长。人工栽培应选坡度在15°左右,坡向阴坡或半阴坡的山地、林下,过陡则操作不便,水土流失严重,过缓则积水泡根。珠子参植物群落复杂,乔、灌、草种类丰富,荫蔽度70~80%。

产区调查表明主要伴生的木本植物有:毛叶五加、红茴香、蜀五加、米面翁、火棘、铁扫帚、含笑、常春藤、短枝六道木、尖叶绣线菊、漆树、茅栗、栓皮栎、辽东栎、白桦、川鄂小檗、蔷薇、盐肤木、荚蒾、忍冬、华桔竹、马桑等。主要伴生的草本植物有:吉祥草、羊齿天门冬、大花糙苏、重楼、鬼灯擎、白酒草、粗齿天南星、玉竹、开口箭、陕西鳞毛蕨、贯众、宁陕耳蕨、珍珠菜、腺药珍珠菜、缬草、山酢酱草、三肋虾脊兰、窝儿七、八角莲、红三七、黄水枝、大叶金腰子、城口唐松草、细辛、对叶细辛、红毛七、汉中防己、铁筷子、大花绣球藤、鱼腥草等。地被植物为茂密的苔类和藓类植物。从野外调查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分布区、海拔高度,珠子参的伴生植物有一定的差别,攀缘的藤本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

生长发育特性

珠子参为多年生宿根直立草本,高5~68cm。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小叶片阔椭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笔者对大量栽培的珠子参的形态观察表明:珠子参的叶形变异颇大,同一植株上叶的形状、数目也有差异;根状茎变化多样,有的根茎前端呈竹鞭状,后面又呈串珠状。

珠子参的生长发育与叶数目有一定关系。随着叶数目的增多,株高、根茎粗、叶面积、株冠均增大。除未见一批叶植株开花外,其余均开花结实,但开花结实率随叶数目的增多而相应提高,地下根茎则变得粗短。栽培珠子参的物候变化:在日均温低于10℃时越冬芽已开始萌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芽的活动加速。

当日均温超过10℃,在3月25日越冬芽就露出地表。4月上旬叶片由皱至平滑,叶色由浅绿转至黄绿色;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地上茎叶的快速生长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花梗开始快速伸长;5月12日第一朵花开放,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开花期;5月27日结出第一个果实,直至7月1日,果实逐渐发育,进入绿果期;7月2日第一个红果出现,以后逐渐红熟;8月21日始叶片枯黄脱落,茎中空倒伏,开始调萎,到9月13日几乎全部倒苗。5月20日~8月15日为地下根茎的延伸期,8月16日~9月30日地下根茎进入分化阶段。

10月1日以后越冬芽进入缓慢的活动阶段,可视为进入休眠期。地上部分完成一年的生长约需173d,地下根茎形成分化约需133d,整个植株完成一年的生长发育约需190d。

发育生物学特性

珠子参的开花结实与叶的批数有关。一批叶均未见开花,二批叶有部分植株开花结实,但花的败育率较高,三批叶以上植株均开花,其结实率多为10%左右,一般情况下,叶批数越多,开花结实率越高。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数个聚成复伞形花序。全株的开花方式由外向内逐渐开放,约需4~7d全部开放。

每日开花时间为8~19h,盛花期12~15h。开花时,第一瓣先向外裂后,以后第2~5瓣依次向外裂开,开花后花药逐个裂开,自交异交均可孕,第3天花药枯萎,花瓣脱落,第12~14d柱头开裂变成紫红色并枯萎,进入果实发育期。开花第9天子房开始明显膨大,第12~14天为幼果快速发育期,半月后即形成绿色果实,由浅绿转至深绿,再变为紫色,不久即转为鲜红色,熟时紫红色,顶端1/3为黑色,内含种子2(1~3)粒。浆果扁球形,直径5~8mm,果肉厚2~3mm。种子肾形,乳白色,直径3~5mm,千粒重约。种子外种皮坚硬,内种皮呈薄膜状,尖端为脐孔,沿脐孔有结合缝,裂口时从结合缝处裂开,胚根由脐孔处萌发。种子为胚后熟类型,属高低温型。

刚收获的种子胚仅为一团很少分化的细胞。若将采收的种子直播,需要经过20~22个月之久才能解除休眠。因此,掌握种子休眠规律,缩短种胚后熟时间,是珠子参栽培技术研究的关键和重点之一。通过对6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种胚发育情况的观测,在15℃下种胚发育最好,培养120d就有满胚者,约160d多数种子达到满胚,平均胚率为。再转入5℃低温处理60d开始裂口。将已裂口种子放10℃培养5d就开始萌发。而培养160d时,20℃有个别种子达满胚,多数种子胚为满胚的2/3,5、10、25℃及实验室等条件下胚发育较差,仅为满胚的1/5~1/6。

地下部分的生物学特性

珠子参的地下部分包含根和根状茎。根是由根状茎节上形成的不定根。根状茎横走,为5~17节组成的串珠状,每个节上多有休眠芽存在。着生地上茎叶的节上常生2~9条根,老节上生根或无。根状茎呈不规则球形或略呈纺锤形,直径5~45mm;节间直径3~5mm,长约2~10cm,最长可达40cm。茎叶倒苗后至出苗期间,根茎顶端是一个略膨大的越冬芽。越冬芽在地上茎叶着生的根节上形成。3月底至4月初芽萌发,茎叶先抽出地面并迅速生长。

5月17日地下根茎未见明显的形态变化。5月20日地下根茎先形成突起,其大小约。5月20日~8月15日为地下根茎的快速生长期,8月下旬地上茎叶开始枯萎倒苗,幼根茎直径1~5mm,长约,并在顶端又形成一个新的芽;8月16日~9月30日为地下根茎的分化期,在这段时间内地下根茎的长度变化较小,直径有所增加,且到距顶端3~5mm处节间形成层活动,使该处膨大成节,前端分化成第二年生长的地上部分的各个器官。

次年春该芽又萌发,再形成一个膨大的部分,如此下去,根茎每年伸长一节并形成一个膨大,不断伸长,同时,在膨大处具有次生生长能力,使膨大部分再增大。这样串珠状根茎便形成并不断发展。10月1日以后地下根茎进入缓慢的活动,可视为进入休眠期。地下根茎分化期,开花植株与不开花植株的根茎发育不同。后者根茎的顶端发育成芽,前者根茎的顶端发育成花芽,顶端芽的中间包着的小花序较大,由休眠的腋芽活动形成幼根茎,再继续增加根茎的节数与长度。根状茎的长度、直径与叶的数目有关,一般叶的数目越多,根茎的节间则越加短粗。开花植株的根茎较未开花植株的更短更细。

根状茎的生长与土壤肥力有关,土壤越贫瘠,根状茎就越长;地上茎叶愈小,地下根状茎就愈细愈长;处在土层3~5cm处的根茎的越冬芽比处在较深或较浅土层中的发育快;土温在15~25℃时发育较快,温度偏高或偏低,根状茎的发育就会减慢。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个节上偶尔可形成2~3个越冬芽,第二年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在根茎受损后,同一串根茎节上可形成多个正常发育的越冬芽。若越冬芽受损,其根茎并不死亡,而继续在土壤中休眠,竖年6~9月可形成新的越冬芽。竖年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叶的批数与当年形成越冬芽的大小成正比,与根茎的直径近乎成正比关系,但与根茎的长短无关。地上茎叶生长的强弱与地上茎着生的节上的须根数目有关,一般须根数目越多,地上茎生长越好;同时与移栽时间、当年的气候、土壤的肥力有关。一般秋季移栽优于春季移栽,一般在土壤肥沃的地方可适当延长珠子参的生长时间。

3结论

珠子参适生于年均温12~16℃,无霜期210~240d,年降水量800~1200mm,相对湿度75~85%,荫蔽度70~80%的阔叶林下,pH5~的微酸性肥沃疏松土壤中。栽培时应根据其生态学特性,选择较为适宜的生长发育小环境进行栽培。山地栽培中应采用遮阴搭棚的办法调节透光度。

根据其种子、根茎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解决繁殖方法问题,是栽培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种子沙藏先在15℃下培养约160d,再转入5℃低温处理60d后,取出播种出苗率可达91%以上。根状茎的节上有数个休眠芽,可采用适当的方法解除休眠,促其萌发形成新植株,该法可作为提高繁殖系数的优良繁殖方式。同时注意根茎切段不宜少于两节,并注意防腐处理,否则易发生烂根烂芽的现象。总之,进行珠子参的生态与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其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毅,赵仁,宋亮,等.珠子参药材品种概述及资源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1):11-17.

[2]宋小妹,蔡宝昌.珠子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4.

[3]赵仁,赵毅,李东明,等.珠子参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7):3-6.

[4]李利霞,赵厚涛,朱虹,等.珍稀濒危植物珠子参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2):59-61.

[5]陈涛,陈茂华,胡月琴,等.珠子参多糖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329-1331.

[6]王薇,郭琳,冯改利,等.竹节参与珠子参质量比较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833-836.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54-255.

[8]王辉,郭天康,胡鹏斌,等.珠子参临床药理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5(2):99-101.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1977年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21.

[10]刘万里,刘婷,何忠军,等.珠子参规范化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8):127-128.

有关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3. 大学教育类论文范文

4. 马克思主义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本科结业论文

6.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本科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