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会话分析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会话分析论文文献

标记理论自布拉格学派创立以来,已成为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一项重要理论,并迅速运用到其它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标记的概念、标记理论的发展历程等做一番简述,然后重点探讨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关键词:标记理论;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Abstract: Since it originated with the Prague School, markedness theory has been an important theory in different sub-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other research field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analysis of this theory’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and focuses upon its theoretic and utility value in Words: markedness theory; context; indirect speech act; conversation analysis; adaptation theory1. 引言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理查兹,2000:276)的定义, 标记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 某些语言成分比其它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是为无标记成分),这些其它的语言成分称为有标记的。” 标记性反映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音位、词法、词汇、语法、句法等。这里先以音位层面为例。音位(phoneme)是音位学(phonology)分析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分两个单词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 pin和bin这样一对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就是由于词首的[ p ]和[b]不同,从而能区分成两个不同的词。音位层上的标记与无标记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所有的音位上,而只是发生在成对的音位中,而且两个音位的相关特征涉及某一语音特征的出现与否。出现相关标记(marker)的叫有标记成分,不出现相关标记的叫无标记成分。比如:英语中的[t]和[d];[k]和[g];[p]和[b];[s]和[z]等。在[t]和[d]这一组音位中,[t]是无标记成分,因为[t]是清辅音,而[d]是有标记成分,因为[d]是浊辅音。也就是说,辅音的浊音特征构成了相关标记。类似地,在上面这些例子中,前一个皆为无标记成分,后一个皆为有标记成分。(红色显示的这部分是否也可以省略?)标记现象在语用层面也是随处可见的,此时语言单位的标记性表现为语用标记。例如,在英语交际中,对别人给予的称赞,应该说“谢谢”,但如果像中国人那样为了谦虚而不承认甚至否认别人的称赞就是一种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达。同样,有些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也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失误。例如,在汉语交际中,中国人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观察,通过询问或推测对方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来问候对方,如:“在看电视啊”、“去买菜啊?”,等等。这些表达法都是中国人常用的一般打招呼用语,听话者完全不必在意,只需视具体情况随便作答,而不必作很明确的回答。但是,初到中国的西方人却对此大惑不解。他们一是奇怪中国人为何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交际的话题;二是感到浑身不自在,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别人的监视,因为在西方人看来,自己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纯属个人隐私,旁人是无权过问的。所以,不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往往疑惑地反问一句“是啊?”,或者不礼貌地“回敬”一句“关你什么事?!”,诸如此类的回应都是不自然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述。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标记理论在语用学各研究领域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2. 标记理论的语用阐释标记的概念自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提出以后,历经雅格布森(Jakobson)、乔姆斯基(Chomsky)、莱昂斯(Lyons)等语言学家发展和完善。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上,从音位、词法、句法到语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标记理论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语言的特征,正确地使用语言。标记理论以其独特的方法论优势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突出体现在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范畴学和类型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中。本文将从语境(context)、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等语用学的角度对该理论进行阐释。 标记理论与语境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脱离语境就谈不上语用研究了。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学者从语境的角度对语用学下过定义,例如:“语用学通常被看成是语境学,研究语言的显性内容(语义)和隐性内容(含义)是如何通过语境发生关系的”(熊学亮,1999),“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的学科”(彭增安,1998)。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谈到语境的功能时,何自然等人(2002:118-121)认为,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语境会影响说话人在说话内容、表达方式、表达手段等方面的选择;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境有助于听话人确定指称(reference assignment)、消除含糊(disambiguation)、充实语义(semantic enrichment)等。一句话,语境会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美国语言学家Givon对于语用层次的标记现象作过比较全面的探讨,其代表观点就是标记性取决于语境,同一个结构可能在这个语境中是有标记的,而在另一个语境中是无标记的(转引自张凤,1999)。换言之,标记性和非标记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标记颠倒,即在不同语境下范畴的标记值(marked value)会发生颠倒。所以,标记性和非标记性会随着语境的动态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a.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b. C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c.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d. Close the window.以上四句话都表达同样一个命题(proposition)——请求受话人把窗户关上,但它们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以a句为例,如果对好朋友说这句话显然不合适,不合常规,此时它就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述;但如果对上级、长辈或陌生人等说这句话就非常适切,合乎自然,此时它又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述。可见,在语用层次,语言单位的标记性和语境一样,是一个完全动态的概念。 标记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Searle曾在Indirect Speech Acts一文中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为“通过实施另一个行事行为而间接地实施的一个行事行为”。他认为最简单的表达意义的情形是,说话人说一句话,他的意思完全就是他所说的字面意义。但是,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的话语意义(utterance meaning)和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是不一致的。这是由于间接言语行为同时体现着两种话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s),即:主要话外行为(primary illocutionary act)和次要话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而且,他认为,话语的话外行为不仅决定于意图,而且取决于规约。因此,他以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之间的联系性为依据,将间接言语行为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unconventional indirect speech act)。在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中,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之间联系紧密,具有约定俗成性、习惯性和程式化的特点(王德春等,1995:74)。因此,这属于常规性的表达,为非标记项。例如:在“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一句中,听话人无需重视“询问”(次要话外行为)的字面意义,而是直接把它理解为“请求”(主要话外行为)的间接用意, 这种对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无需太多的语用推导(pragmatic inference),只需对字面意义作一般推断即可得知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成为交际双方的一种共同规约,因而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达。而在以下对话中:A: Would you like to have coffee?B: Coffee would make me 以“陈述”的字面意义来表示“拒绝”的间接用意,主要话外行为(“拒绝”)和次要话外行为(“陈述”)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具有非约定俗成性、非习惯性和非程式化的特点,因此属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根据Searle(1975)的观点,理解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大致需要经过十个逻辑推断步骤,主要依靠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说话当时的语境因素来推断,因而较为复杂和较不稳定,是一种非常规性的、不自然的、有标记的表达。从上文可知,在语用层面上,标记项的判断和确立往往也是相对的。如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相对于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无标记的,但相对于一般言语行为(如显性施为句)则是有标记的。Austin根据是否含有施为动词(performative verbs)把施为句划分为显性施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和隐性施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即含有施为动词的语句。何自然等人(2002:61)认为,施为动词就像施为句所表达的言语行为或施为用意的名称或标签,即有什么样的施为动词就有什么样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显性施为句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属于直接言语行为,如:“I order you to pass me the salt.”一句通过“order”这个施为动词明白无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指令”这个言语行为。而“Could you pass me the salt?”一句由于缺乏具体的施为动词,说话人真正意欲实施的言语行为或者说施为用意就变得更为隐蔽、含糊,听话人在理解时需要多费脑筋,首先必须作出判断:说话人到底是在“询问”还是在“请求”?所以,我们认为,和显性施为句比较,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又是有标记的。 标记理论与会话分析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而会话是人类最原始的语言运用形式,是话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因此,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文我们就相邻语对和会话中的偏好组织这两方面进行讨论,探讨标记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情况。 标记理论与相邻语对萨克斯(Harvey Sacks)等人在研究会话结构时指出,会话的特点是轮流说话(turn-taking),一次会话至少由两个话轮或轮次(turn)组成,会话是成双成对的。他说,“问题后面常常跟着回答”(转引自Coulthard,1985:69)。也就是说,问题和回答(question-answer)往往组成一个话轮对或交换(exchange)。同样地,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话轮对中,问候后面常常跟着问候(greeting-greeting),建议后面常常跟着采纳(offer-acceptance),道歉后面常常跟着抚慰(apology-minimization),劝告后面常常跟着认可(warning-acknowledgment),抱怨后面常常跟着道歉(complaint-apology),等等。这种两两相对的语句就叫做“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的一种基本单位,它对揭示会话结构有重要作用。谢格洛夫(Emanuel Schegloff)和萨克斯认为,相邻语对具有以下特征: 相邻语对是由这样两段话语组成的序列:(Ⅰ)相邻;(Ⅱ)分别由不同的人说出;(Ⅲ)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顺序排列;(Ⅳ)分门别类,不同的第一部分需要不同的第二部分(或第二部分系列),如,提议跟采纳或拒绝匹配,问候跟问候匹配,等。(转引自Levinson,1983:303-304)姜望琪(2003:221)认为,相邻语对是日常会话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问有答”、“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共同遵守的一条普遍规律。笔者以为,相邻语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话现象,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的、合乎常规的表达,因此属于无标记的表述。例如:(1)A:明天天气如何?(问)B: 晴天。(答)(2)A:王先生,您早!(问候)B: 您早,周先生!(问候)(3)A: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建议)B: 好主意。(采纳)(4)A:把你的脚踩疼了吧,真对不起。(道歉)B: 没关系。(抚慰)在以上四个会话中,从A到B的话轮转换过渡自然,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几乎不留空隙。B的回应结构简单,满足A的要求,符合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但是,假如B对于A的发话不作出那样的回应或回话,而是像以下这样回应,情况就大不相同了:(1)A:明天天气如何?(问)B′: 你要出差吗?(反问)(2)A:王先生,您早!(问候)B′:还早啊?都差点儿吃到了。(反问+陈述)(3)A: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建议)B′:你还有时间看电影,真够悠闲的。(陈述)(4)A:把你的脚踩疼了吧,真对不起。(道歉)B′:唉呦!疼死我了。(陈述,不明确表态)我们认为,像这样的回应在日常会话中也是有的,但和上文提到的相邻语对相比,显然不那么自然、合乎常规,因此属于有标记的表述。 标记理论与会话中的偏好组织在研究相邻语对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第二部分的系列或范围。Levinson在探讨偏好组织(preference organization)时,认为一个相邻语对的第一部分会出现偏好程度不一的第二部分系列与之匹配。例如,在以下这个会话中,对于第一部分的“问题”,出现了包括“回答”在内的各种反应,它们一起组成了第二部分系列:A: What does Tom do for a living?B:(a) He runs a factory.(b) Do you need to know?(c) I’ve no idea. You may ask David.(d) What’s that got to do with it?(e) He doesn’t.在以上的会话中,B的五种不同反应组成了话轮对第二部分的一个系列。胡壮麟等人(1988:280)认为,在这个系列中,各种应答语并不具有同等的地位,有的是“偏好的”或“期待的”(preferred),有些是“非偏好的”或“非期待的”(dispreferred)。而且,比较起来,“偏好的第二部分”(the preferred second parts)由于听话人满足了发话人的期待,因而更合乎惯例、更正常,是一种无标记的表达,而“非偏好的第二部分”(the dispreferred second parts)由于不是发话人所期待的部分,因此是一种有标记的表达。例如,在以下两个会话中:(1)A:Could you put on the light for my room?B: Yeah. (索振羽,2000:196)(2)A:If you’d like to come and visit a little while this morning,I’ll give you a cup of : Hehh. Well, that’s very kind of you, 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this morning. –uhm 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and uh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 (姜望琪,2003:232-238)例(1)中B这样的第二部分叫做“偏好的第二部分”,例(2)中的第二部分叫做“非偏好的第二部分”。Levinson认为,“偏好”与“非偏好”跟“标记性”有密切的关系,“偏好的第二部分”是无标记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是有标记的,它们在结构方面差别很大。“偏好的第二部分”结构很简单,有时只需一个“yeah”就足够了,这符合人类交际行为的“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即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在例(1)中,B对A的请求几乎没有什么迟延就表示同意,发话与应答之间结构紧凑,交际效果为双方所满意。相比之下,“ 非偏好的第二部分”则结构复杂,在例(2)中,它既有“hehh”这样的故意拖延,又有“well”这样的“非偏好标志词”(dispreferred marker)和“that’s very kind of you”这样的致谢,拒绝的形式也不是最简单的,没有直接用“No”,而是采用“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this morning”这样的婉言谢绝,最后还有“I’m running an ad in the paper and –and uh I have to stay near the phone”这样一长串解释。根据Grice合作原则,这种结构复杂的“非偏好的第二部分”也违反了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即受话人提供了多于交际实际需要的信息。这就为听话人的接收和理解增加了负担,给听话人一种意外。这种不合常规的用法因而也就产生了标记性。 标记理论与顺应论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笔者以为,话语双方使用有标记的表达或无标记的表达,其实就是对语言的一种选择。按照Verschueren(1999:58-61)的说法,作出这种语言的选择,是由于语言具有一系列的特征,即:语言具有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变异性(variability);这种选择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协商性(negotiability);语言使用者作出某种选择是为了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顺应性(adaptability)。例如,当某人试图劝告一个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鲁莽冲动的朋友时,他其实面临着诸如以下这样一些表达方式的选择:由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变异性,他在选择时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他的选择又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如: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和语用策略(为了照顾朋友的面子,必须规避语言的外显性,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了这样的互动和协商,就会选择最符合语境要求的第(4)句,从而顺应对方的要求。和前三句相比,第(4)句不仅使用了尾韵的修辞手段,从而增加了话语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而且采用了一种偏离常规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有标记的表达方式,从而产生了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容易使听者猛醒,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3. 结语本文重点探讨了标记理论在语用学的几个具体研究领域,如语境、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分析、顺应论等领域的研究情况,目的是论证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当然,许多问题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标记理论在语用学范畴的研究也远不只这些。所以,人们对这一重要理论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我们比较倾向于前者。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 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 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 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 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如果说,从索绪尔开始的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的是同质的(homogeneous)语言,那么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有序异质的(orderly heterogeneous)的语言,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这是社会语言学不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特征。 社会语言学现在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随着6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对语言异质性的认识的加深,社会语言学又发展出交际民族志学、跨文化交际、交际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会话分析、语言变异研究等学派。 1) 交际民族志学主要从语言的文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律,它侧重于用文化人类学的观念来描写语言的运用,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社团、组织、社区以及社会中因文化习俗的不同给言语运用所带来的限制性特征,如:特定社区的社会语言学资源、实际言谈活动中上述资源是如何被开发和利用的等等; 2)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是探索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交际策略和具体差异; 3) 交际社会语言学注重研究一个种族内部的交际差异,例如同一种族内男女性别差异对交际策略的影响,不涉及跨文化和跨种族的交际策略; 4) 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把语言的本质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儿童的语言习得就与他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5) 会话分析是一个专门的学派(在英文文献中常用大写的CA来替代),主要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对话,为其他关心实际言谈的社会语言学派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的框架; 6) 语言变异研究则是以拉波夫为代表的"变异学派"。1966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发表了《纽约城英语的社会分层》(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一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精心调查了纽约市上中等级百货公司里职员的语音,并用一句包含fourth的句子作为调查手段。他发现,不同的r 发音,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人清楚地发r音,有人发得不清楚甚至基本不发。经过统计,他发现,上层和中层的职员,发r音的百分比比较高(分别为62%和51%),而下层的职员发的比例则相对低得多(只为20%)。 通过这个变异调查,拉波夫断定,不发r音是下层口音的标志,下层职员出于向上中层靠拢的心理,经常在顾客面前发r音。此后,变异研究不仅以语言变异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而且发展出了一整套调查语言社团、搜集语言素材并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虽然早期变异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语音方面,但目前已逐渐扩展到语法、语义、话语分析等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概念,打破了索绪尔以来只研究语言内部同质系统的局限;2)对语言研究进行计量统计的分析;3)通过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共时和历时的矛盾。

会话分析毕业论文

论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沉默”话语分析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与会话运作有关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原则、关联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以言行事,言语取效涉及到语用问题,因此,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当今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来源于以下假设: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它任何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比如:陈述、请求、命令、提问、道歉、祝贺等行为。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者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者若干个上面列举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者带来某些后果。Austin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在语言研究中,人们几乎没有提及,也并不重视“沉默”的研究,然而据Gold-man-Eisler于1967年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日常会话中“沉默”占总会话时间的比例一般在40-50%左右。可见,“沉默”是真实语言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旨在对“沉默”在会话中所起的各种作用从言语行为的角度作些初步的探讨。

这样的问题也到处问让大家觉得世风日下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和我的论文有点相似,我的论文是:我国男士化妆品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不过你这个比我的偏多了,有机会的话,我把我的论文借你参考参考。

话语分析论文选题

这个你可以参考其他的人论文,在中国知网上查一查,其实主要是找自己的兴趣,再确定文章

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关于新闻系的毕业论文,在这里,给你提供一点小小的经验和建议。1、一般情况下,在校方组织撰写毕业论文之前,会设置一个论文的范围和方向。这方面的选择上: a.如果你是个有些学术见解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偏好和兴趣来选择题目。 b.如果你担心字数上的门槛,那么,先建议你到学校的图书馆转一圈,看看哪一个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多,剖析的比较深入。尽可能贴合图书馆的资源。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学校的计算机房搜索一下历届优秀论文、获奖论文、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的资料电子档,下下来,看看 能不能启发思路之类; c.排除以上两点,还有一种选择方法——如果能够提前小道消息知道论文导师是谁,可以根据导师来选择论文题目。一般论文导师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们的日程是非常忙的,所以在后期的论文指导中,不会那么仔细,基本上草草看过,点评两句,修改两次,就给你个分数让你过了。所以,选择一个脾气好的老师,“懂的做人”的老师,即便是自己不拿手的题目,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d.最讨巧的办法,如果有同系的关系又不错的学长学姐,找他们要他们的毕业论文,然后稍微改改,ok了! 以上是选题的一些方法。 我不知道“新闻学”包括那些,我当时FD新闻系毕业,囊括了广告、广播电视、传播等等; 题目的话,今年比较推荐,“灾难报道”,以及”娱乐节目的现状及未来”(推荐阅读《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当然,数十年不变的题目,可以是“民生新闻”一类。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毕业 时期,英语专业论文写作成为热门,面对导师的严格要求,要想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拟定 一个优秀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必不可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_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 英语教学法论文题目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英语本科论文题目

1、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2、《美国悲剧》的消费 文化 分析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4、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6、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7、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8、《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9、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0、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1、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12、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13、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14、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15、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16、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17、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8、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9、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20、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21、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22、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23、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24、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25、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26、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27、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8、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9、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30、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31、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32、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98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33、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34、从文化的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35、英语娱乐新闻的文体特点

36、自然主义视野中《儿子与情人》主人公保罗的性格分析

37、美国价值观对《老友记》中主要角色的影响

38、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39、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40、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41、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2、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3、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44、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4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47、中西方文化差异点滴

48、中西方送礼与受礼文化之差异

49、中西方思维差异与写作风格对比分析

50、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

51、中西方广告创意水平差异刍议

52、中西方管理者收购差异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建议

53、中西方古代哲学思维的差异及对音乐的影响

54、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

55、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56、求职网络的性别差异:以失业群体为例---兼论社会资本的中西差

57、浅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差异

58、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59、浅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60、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优秀 商务英语 本科论文题目

1、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2、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3、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6、试论普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差异

7、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8、试论文化因素对商务活动的作用

9、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0、从文化视角比较中英文广告语言

11、国际商务英语信函话语分析

12、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3、浅论经贸英语的文体风格

14、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与翻译

15、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16、经贸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17、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18、浅谈如何有效学习经贸英语词汇

19、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际学对经贸英语学习的影响

20、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1、试论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2、中英文广告传播之语言特色及跨文化问题

23、商品译文的品牌形象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4、试论商务英语写作的简洁礼貌原则及写作技巧

25、现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风格和语法特点

26、从修辞方面浅探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

27、商务英语书面语篇词汇特点分析

28、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

29、商务英语函电的文本特征

30、经贸英语合同的语言特色

31、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分析

32、经贸英语信函话语基调分析

33、中西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34、试谈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35、文化差异对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

36、经贸英汉互译中的矛盾与对策

37、经贸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

38、根据词义和逻辑关系谈涉外经济合同的翻译

39、商业 英文书信 所使用的 词语分类 浅析

40、一些普通词汇在经贸英语中的特殊意义及翻译

41、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的语义变化特征

42、浅谈经贸英语会话中的言语交际技巧

43、论国际经贸活动的语言交际技巧

44、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体系研究

45、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4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47、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48、关于网络广告英语与报刊杂志广告英语词汇比较

49、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50、商标名称的美学特征及汉语商标名称的翻译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 医学英语 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 散文 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 句子 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 教育 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 方法 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 配对 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英语专业优秀论文题目

★ 优秀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专业方向的论文题目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 英语专业文化类方面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2021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整理

★ 英语专业不同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

话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下面是我分享的戏剧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异同,是常挂于影视圈口头的一个话题,但如何从理论层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亲性",又看到彼此的"殊异性";既要继承和借鉴戏剧表演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对方和迷失自我;特别是在不少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的今天,其普遍意义是深远的。

影视的产生对戏剧表演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技术的产生,灯光、道具的发展都对传统的表演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表演的范畴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化。媒体从单项向多项化的视听发展,戏剧表演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舞台上,剧场里,而是在向外扩大。传统的剧场表演,演员和观众的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距离,因此剧场里有座位,而影视观赏基本没这个问题,近镜头、特写镜头甚至已经排除了化妆、脸谱的必要性。事实上,影视表演是脱胎于戏剧表演的一种表演样式,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影视表演一经确立,就逐渐培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学原则又对影视表演自身的创作方式、记录方式及展现方式产生了许多制约与整合。作为影视演员,自觉认识和主动把握这些特征,会使自己的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戏剧与影视艺术在本质上讲,都是演员利用自身作为创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一门艺术。戏剧与影视艺术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脉关系。从表演艺术本身来看,戏剧与影视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这也是由各自的艺术特性决定的。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以相互流通人才。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优秀“两栖演员”或说“三栖演员”。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表演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派)、布莱希特(布派)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梅派)三大体系,这在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然而,从表演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三大演剧体系中影响最大的还是斯氏体系。斯氏体系第一次使戏剧表演艺术从演员的培养到舞台的实践都有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影响遍及全世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态,在艺术表现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艺术本质上是同一的。正如英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和导演马丁•艾思林在谈到戏剧与电影电视时所言,“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等这类机械录制的戏剧,不论在技术方面可能有多么不同,但基本上仍是戏剧,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戏剧的全部表达技巧所由产生的感受和领悟的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因此,首先必须认识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具言之,即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自我与角色的统一性问题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完成从自我走向角色的过程。其次,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影视表演确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表演的非连贯性、无法与观众实时沟通、语言、情绪、形体表现的分寸感等问题,都与传统的戏剧表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全面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帮助自己更好的把握两者的特征,使表演进入一种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创作境地,并努力探寻出实现“全方位解放”(“有机天性”、“自然个性”和“创作个性”)的有效途径。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在创作原理、角色塑造、方式方法、分寸拿捏和时空关系中体现出的亲近性与殊异性,区别戏剧表演的“变形”与影视表演的“自然”、戏剧表演的“连贯性”与影视表演的'“问断性”、戏剧表演的“有反馈”与影视表演的“无反馈”,以及如何更好的展开演员的二度创作。

本论文课题以研究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中的角色创作艺术为目的,达到演员对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帮助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从而进一步细化产生的。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1)运用文献法,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的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信息。通过文摘、专业教程、讲座、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以及采用互联网搜索等方法,系统的了解本课题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2)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本学院学生日常在专业上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演员在创作角色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创作,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适时进行对演员角色创作艺术研究的思考和综合评述。

本论文准备从以下提纲中来进行具体研究和实施撰写:

绪论

1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简介

影视表演的基本概念

戏剧表演的基本概念

2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共性

两种形式的表演在自我准备方面的一致性

两种表演形式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亲密性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假定与行动的相同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相似性

两种表演形式在体验中的下意识与控制的同等性

3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差异

无序的影视表演与连贯的戏剧表演

摄像机的运用对两种表演的影响

导演和演员在两种表演中存在的方式和地位不同

两种表演形式对于时空关系的差异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演员自我修养》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表演心理学》作者:李锦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5]《斯氏体系精华》作者:(苏)玛 阿 费烈齐阿诺娃 中国电影出版社

[6]《影视表演学基础——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作者:苏彭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7]《表演技巧》[中译文]作者:胡博译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版)

[8]《布莱希特论戏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

[9]《电影表演探索》作者:白杨 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10]《戏剧表演学》作者:胡导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

[11]《影视戏剧表演技巧与训练》作者:胡敏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表演创作论》作者:郭薄澜 李佛华 李永军 中国戏剧出版社

[13]《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作者:齐士龙 中国电影出版社

[14]《表演学》作者:(美)贝拉·伊特金 华夏出版社

[15]《黄会林影视戏剧艺术论集》作者: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艺术鉴赏影视戏剧》作者:朱典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戏剧表演基础作》作者:梁伯龙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18]《表演艺术教程》作者:林洪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19]《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解读》作者:崔新琴 霍璇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戏剧表演基础》作者:梁伯龙 李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如下:

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开题报告的名称要把开题报告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开题报告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的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最长一般不要超过20字。

3、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背景是什么。

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开题报告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开题报告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4、研究的指导思想,开题报告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能是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科学发展规划。

5、研究的目标和假设,研究目标和假设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假设具体,才能明确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了解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6、研究的基本内容,我们有了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和假设,就要根据目标和假设来确定我们这个开题报告具体要研究的内容。

7、研究的步骤和进度,开题报告研究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开题报告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8、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途径,开题报告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用得最多的是社会调查法和受控对比实验法。一个大的专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专题可以主要采用一种方法,同时兼用其他方法。

9、研究的成果形式,开题报告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发明、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

10、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集体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要写出专题组组长、副组长,专题组成员以及分工。专题组组长就是本专题的负责人。

写作技巧:

一、选题背景

课题选题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简单阐述课题研究在该领域内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状态。

四、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五、拟采用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六、进度安排

对论文的写作进度进行安排,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内容。

七、参考文献

我们要注意参数文献数量、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且要有英文文献,多引用最新发表的文献,同时要注意著作、期刊、网站等参考文献来源要广泛。

开题报告细节要求: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3篇。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有关话语分析的论文题目

1.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探讨》2.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3.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4. 《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5. 《单证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6.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7. 《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8. 《浅谈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9. 《中国退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10.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11.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12. 《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本土注册探讨》13. 《我国利用国际贷款/国际援助现状分析》14. 《WTO与我国反倾销探讨》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现状》16. 《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17. 《中印两国两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1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9.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20.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21. 《外商直接在华投资探讨》22.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23.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24. 《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探讨》25.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6. 《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27. 《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28. 《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研究》29. 《制单工作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30.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探讨》31. 《浅谈实质利益谈判法》32.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33.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34. 《清算所在期货市场上的地位》35.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36. 《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37. 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38. 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反倾销39. 如何防范信用证40.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探讨41. "10+1"自由贸易区未来前景展望42.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43. 商务英语的特征与翻译44. 珠江三角洲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5. 南昌现利用外资纵谈46. 广州/深圳等地区三资企业结构分析47. 浅谈广州等地区外贸企业的困境与出路48. 浅谈广州等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市场分布49.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之探0. 单证员跟单员等资格证书现状思考51.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52.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53.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54. 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55. 中国贸易的现状和前景56. 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研究57. 人民币业务对外开放之探讨58.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59.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60. 文化和地理因素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61. 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6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63. 贸易磨檫及其解决机制研究64. UCP600-信用证领域的新规则探讨65.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及总则66. 浅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67.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68. 浅谈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利弊69. 经纪佣金商或场内经纪人在期货交易中的地位70. 浅谈商检证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作为新闻语篇的灵魂,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分析以语言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并通过语篇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关系。新闻语篇因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备受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作为新闻语篇的灵魂,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来自《中国日报》和CNN关于一名日本军官对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民众进行细菌战的忏悔书曝光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

引言

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所以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语篇的两个基本原则。新闻语篇是由语言构成的,而语言是人类的重要属性之一,也是人类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媒介。但是语言不只是能够反映事实,它还能够用来建构事实(崔瑞国,2012:225)。韩礼德指出语言是拥有多种选择的意义系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所以话语的选择归根结底受到报道者的个人想法、立场、意识形态或者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就导致新闻报道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就如福勒所说,所有对事实的描述都不是完全中立的。

新闻语篇的语言特点、思想、意识形态和立场颇受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上。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的话语选择,不同的话语选择可以反映他们不同的立场。本篇 文章 将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比较《中国日报》和CNN对二战期间一名日本军官的书面忏悔书被公开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标题,分析不同话语选择如何反映双方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一、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分支,它综合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种学的、大众媒体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都对此感兴趣。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在两本书:Language as Ideology (Kress et al., 1979) 和 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r et al., 1979)。这是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对话语的社会性分析。这一理论致力于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以及话语如何反映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汲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 方法 ,并且肯定人类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类对语言的需要是和语言的功能紧密相连的。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言拥有三种功能:概念功能、交际功能、文本功能。根据Fowler 和 Fairclough的观点,概念功能指说话者对世界所有现象的 经验 认识。交际功能反映说话者对某一现象的态度以及评价,自此基础上建立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文本功能是前两种功能的工具,听话者可以通过此功能理解说话者的话语;而且文本功能还可以把话语和语境联系起来。

批评话语分析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类语言的选择有意或无意地遵循一定原则,也就是说,话语是基于说话者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所以,语言形式是由社会功能决定的,那么不同的语言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的意识形态,并且有助于保持并强化社会意识相态的不同。

作为一种公众性的话语,新闻报道与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是密不可分的。新闻标题使用精准语言浓缩、概括新闻的大意,这种浓缩有自身的特点,能够反映独特的语言风格,揭示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分析主流媒体的新闻标题是非常具有可实践性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一分析了解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更形象地理解媒体自身的主张和态度。

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话语时强调话语生成、传播和理解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般分析方法是:首先,分析语篇的结构特点,并且与语篇生成的技巧以及过程联系起来分析。例如,批评话语分析会用“名词化”和“被动化”来描述在文章中大量出现的动作名词和被动结构,这是话语生成的两种代表形式。然后,分析这些技巧和过程是如何把意识形态灌输到具体内容中的。最后,进一步论述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过程具备怎样的社会作用,像有助于获得、保持或推翻一定的权力关系。

Fairclough认为批评话语分析应该把文本分析和社会分析结合起来,他还进一步提出话语分析应该包括三个过程:文本分析、过程分析以及社会分析。文本分析与批评语言学相似,它主要描述语言特点并且揭示蕴含的社会性含义。过程分析目的是阐释话语生成和话语推断过程的社会关系。社会分析用于解释话语的社会环境和其对话语的影响。

二、英文新闻标题的批评话语分析

2014年7月16日,二战期间一名日本军官的书面忏悔书被公开,这证实了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使用伤寒和霍乱疫苗对中国民众进行细菌活体实验的事实。《中国日报》和CNN同时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但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新闻标题:

Officer confesses Japanese army used bacteria on civilians in WWII (China Daily);China highlights Japanese war crimes (CNN)。

(一)文本分析

首先,两个标题的主语不同:《中国日报》把日本军官作为主语,而CNN把中国放在主语的位置,在这两个标题里主语是事件行为的实施者。《中国日报》的标题表明日本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愿意对自己二战期间的残忍行为忏悔,这只是想向社会披露这一事实。

而CNN的标题把人们的视线转向了中国,强调是中国在故意突出日本二战期间的罪行。试图让公众相信公开日本军官的忏悔书很可能再次引发中日间的口水之战,而且中国应该为口水战甚至于对两国外交的不良影响负责。 (二)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在于分析话语生成以及话语的理解,此部分将从话语产生角度分析两则新闻标题。《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官方媒体使用这一标题,表明作为二战期间被日本侵略的国家,中国希望日本能够正面历史,承认二战期间所犯罪行。然而,日本一直试图篡改历史,掩饰其罪行。而日本军官的忏悔书证实了日本二战期间的罪行所以《中国日报》从中国人民的立场出发选择这一标题 。从对标题的分析可看出《中国日报》言语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的英语媒体,是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的英语媒体首选。《中国日报》希望引导其读者选择其主张,向读者渗透其意思形态。

CNN24小时向全世界播报新闻,并且特别关注亚洲,在亚洲国家设立了7处新闻机构加强对亚洲的报道。中日关系是亚洲非常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对此CNN一直非常关注。CNN代表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立场,我们可以从其新闻标题中了解美国对报道事件的态度。在标题中,CNN使用的“highlights”明显地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不友好态度。这一标题显示美国认为是中国在蓄意强调日本的罪行,引起中日之间的敌对。其实,CNN把人们的视线导向中国是在偏袒日本,减弱读者对日本的关注,特别是同样在二战期间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的民众对日本的关注。美国和日本同属于

(三)社会分析

社会分析用于解释话语的社会环境和其对话语的影响。安倍晋三,在2012年参选为日本首相,他手握可以改善中日双边关系的机会。但是,出身于日本右翼政党,安倍晋三针对中国的方针政策会明显偏向右翼,强调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刘江永,2013:116)。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毫不考虑二战期间受其侵略的国家民众的感受,这使得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中国日报》的新闻标题是对日本拒绝正视历史问题的反击。

美国是“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唯一的超级大国,与中国和日本都有密切关系。进入与21世纪中日关系迂回曲折,美国时刻密切关注着中日关系的演变。美国一直试图保持中日关系的适度紧张,保证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刘卫东,2007:14)。所以美国的新闻报道也与其国家总体战略保持一致,致力于始终维持中日关系的适度紧张。

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对这一事件采用不同的新闻标题反映了中国美两国不同的国家利益。两家主流媒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报道事件,分别代表两个国家不同的声音。社会环境可以影响新闻报道语言的选择,而新闻报道又反过来反映社会环境。

三、结语

这个你可以参考其他的人论文,在中国知网上查一查,其实主要是找自己的兴趣,再确定文章

1、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2、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3、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4、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5、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6、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7、商务谈判的文化障碍8、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9、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10、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11、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2、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13、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1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5、商务谈判的艺术性16、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