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电机工程学报最多几个作者

发布时间:

电机工程学报最多几个作者

一页400元

现在实际情况是不会给稿费,事实上您还需要付一笔版面费,不过这期刊有一点好就是不发表不要版面费,图灵电气可以根据您的文章针对性修改润色并通过渠道投中文核心期刊。

不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有3个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电力工业领域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电及动力工程、电工电机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主要设有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与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输变电技术、大电网规划与运行、智能配用电、电力市场、继电保护、通信及自动化、热能动力工程、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技术等栏目。

没有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原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章要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具体说明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字、文本、参考资料,以及第一位作者和通信作者(通常是导师)的介绍(包括姓名、姓氏、职称、出生年月、获得的学位、现在的主要业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是哪些项目以及哪些资金(编号)补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摘要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第4页(100个字左右)、独立性和自我包含,以及关键词接近文章含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语(3至5个)。3,包含图表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脚本长度通常不超过5,000个单词(在布局2500个单词内)。本文量单位的使用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外语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色和白体,上下各项的标记要明确区分。4、文本的图片、表格必须不言自明。图画不超过2点,图像就要清晰,层次也要清晰。5、参考文献的记载格式采用顺序编码,请按照本文件出现的顺序编号。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参考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需要引用的话,请用脚注标记3份以上的参考文献。6、原告不要再投票。收到原稿后5个工作日内审阅,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作者。主稿将派同事专家审阅。如果10天内没有收到提案通知(特别请求者可能会发送纸张招聘通知),请与本总部联系以确认。7、原告的责任是自食恶果。所有作者对原告的内容和签名没有异议,原告的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刊登。书稿有权技术修改,每页2500字,每页5000字左右。如果作者需要安排布局数量、出版日期、快递与否等,请给我们投邮时的特别指示。8、请作者留下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发表后,赠送1-2本糖月刊,需要快递

学位论文最多有几个作者

当然是两个作者了,第一和第二,没有第三的,

一般自己加上学校把

假如那篇论文要求几个人完成的话,签署多个作者,就算做一同完成的论文了 ,一般本科是很少有几个人完成的题目的,假如很难的话才有可能!

分享了一个期刊署名小知识

电机工程学报作者修改

现在实际情况是不会给稿费,事实上您还需要付一笔版面费,不过这期刊有一点好就是不发表不要版面费,图灵电气可以根据您的文章针对性修改润色并通过渠道投中文核心期刊。

没有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原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章要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具体说明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字、文本、参考资料,以及第一位作者和通信作者(通常是导师)的介绍(包括姓名、姓氏、职称、出生年月、获得的学位、现在的主要业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是哪些项目以及哪些资金(编号)补2,《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摘要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第4页(100个字左右)、独立性和自我包含,以及关键词接近文章含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语(3至5个)。3,包含图表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脚本长度通常不超过5,000个单词(在布局2500个单词内)。本文量单位的使用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最新标准。外语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色和白体,上下各项的标记要明确区分。4、文本的图片、表格必须不言自明。图画不超过2点,图像就要清晰,层次也要清晰。5、参考文献的记载格式采用顺序编码,请按照本文件出现的顺序编号。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参考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需要引用的话,请用脚注标记3份以上的参考文献。6、原告不要再投票。收到原稿后5个工作日内审阅,通过电子邮件回复作者。主稿将派同事专家审阅。如果10天内没有收到提案通知(特别请求者可能会发送纸张招聘通知),请与本总部联系以确认。7、原告的责任是自食恶果。所有作者对原告的内容和签名没有异议,原告的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刊登。书稿有权技术修改,每页2500字,每页5000字左右。如果作者需要安排布局数量、出版日期、快递与否等,请给我们投邮时的特别指示。8、请作者留下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发表后,赠送1-2本糖月刊,需要快递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伍佰元整,望采纳

机械工程学报作者反馈

作者所投稿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论文报道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体现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技、教育并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振兴机械工业服务,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前瞻性,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2)论文的写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技术手册。目前我刊参照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①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②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③ GB ~13-1993 量和单位④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⑤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⑥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参照相关专业技术手册包括:《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3)通过《机械工程学报》 工作平台投稿,必要时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向编辑部询问有关情况。注意不要一稿多投!(4)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工作,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5) 论文如有资助项目应在首页脚注处明确标出。获省部(局)级以上基金(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获得奖励者,须提供证明复印件。我编辑部的稿件处理采用“四审四校”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复审、主编(主任)审定以及作者一次校对和编辑三次校对的审校方法,审稿及制版非常严格,稿件处理需要一定的周期,投稿后作者可通过投稿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我刊网站上的“作者工作区”,在线查询稿件处理进展。

好发。审稿时间在1-3个月, 通过率50%以上。《机械工程学报》于1953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是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的优秀科研成果。刊登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论文。主要包括以下栏目: 机器人及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 制造工艺与装备;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运载工程 ;交叉与前沿等。投稿:网站网址:。本刊不接受邮寄、邮件方式的投稿。 稿件查询:电脑端查询:打开网页点击作者查询,登录账号实时追踪稿件状态。手机端查询:关注“机械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网刊—作者查稿

光学学报有几个第一作者

高博文,男,副教授,现任泰山学院光伏材料与建筑一体化研究所所长。2014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物理机制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优化与应用。本人2016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全光波段吸收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J16LA02),另外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项目名称:“以赛促教”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竞赛为例, 项目编号:Z2016M058)。本人2017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名称:基于新型Ag/Au matrix微纳结构的有机三元体系太阳能电池物理机制与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 ZR2017MF007)。2018年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名称:喷墨打印制备大面积钙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关键技术工艺研究,项目编号:KF20180630)和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技术研发,项目编号:2018GX0057)。2019年本人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益类科技攻关) ,项目名称: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与产品研发,项目编号:2019GGX103005。2020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高效率、高稳定性钙钛矿/有机集成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编号:ZR2020KF001。2021年主持泰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两纵一横”科技创新模式助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泰山学院为例,编号:JY-01-202101。除此以外,本人于2016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Solar Energy, Materials Letter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三十多篇SCI学术论文,其中SCI一区(IF>=5)的论文占比30%,他引500余次, H-index为8。并且长期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Organic Electronics, Materials Letters,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特约审稿人,受到本领域国内外专家以及同行的关注和肯定。本人自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泰山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2018年获得泰安市第十三届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2019年获得“泰山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对象”称号。2020年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获得“泰山学院标志性教学成果培育对象”称号,2021年论文“RbCs(MA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 effiffifficiency using the precise ions cascade regulation”被全球工程领域著名科研评价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2021年获得泰安市第十四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楼上的,人家本来说的就是西安邮电学院嘛、、、激动个啥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课题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002年参与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光电子联合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PDT项目编号:003101511。同时还参与国家科委信息光电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新一代光纤激光器与WDM波分复用技术”。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项,参与山东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项目2项。2011年-2014年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具体项目名称及编号列表如下: 主持曲阜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新型激光光源的宽带调频与瞬态特性研究” 项目编号:XJ07212008.11-2011.11 主持曲阜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新型光电材料HA的激发态与光谱学特性研究” 项目编号:XJZ2008122009.11—2012.11 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居间相硅纳米结构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项目编号:ZR2009GL0104人第2 在研。2010.11—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应用于μm激发的铕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项目编号:J10LA10 5人第4 在研2010.11— 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nAs/InP量子点外腔激光器” 项目编号:ZR2010FM023,列第三位。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米波段宽调谐InAs/InP量子点外腔激光器的研究” 项目编号:61176065,列第4位。 70万元 参与北京大学人工微尺度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聚合物反向电池的相分离机制和光伏性能研究”项目编号:61274054 ,列第2位 。 85万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