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要求

发布时间: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要求

中医药期刊投稿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结构要求:文章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应当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2、字数要求:文章的总字数一般需要在20000字以上;3、文章的完整性要求:文章内容要全面、完整、条理清晰,不能有错误;4、文章的发表要求:文章内容不能与本杂志已发表的任何文章内容重复,也不能与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已经投稿的文章重复;5、文章的格式要求:文章投稿时,应当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文章格式要求符合期刊的格式规范;6、文章的质量要求:文章的内容要求有科学性、学术性,要求论述准确、深入,观点独到、深刻,文字表达要求精确、流畅,参考文献要求准确、多样;7、文章的审核要求:文章投稿完成后,会经过期刊的专家审核,审核结果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反馈给投稿者;8、文章的版权要求:文章投稿完成后,版权归本杂志所有,投稿者不得重复发表或转载本稿件,但可以发表文章的部分内容。

中医药期刊的投稿要求严格规范,以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投稿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文章类型:文章类型一般分为综述性论文、研究论文、临床报告和临床案例报告等。文章的内容要清晰,完整,有说服力,且与期刊的主题相关。二、文章内容:文章内容要有创新,并且符合中医药学的原则,比如实验结果要准确可靠,关联性要强,所论证的理论要科学合理,提出的方案要实用可行,报社要求投稿文章的字数至少要达200字。三、文章结构:文章结构要清晰,具备明确的主次关系,一般分为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准确,有权威性,要注明出处,以便评审专家能够进行查阅,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要以期刊文章为主。总之,投稿期刊的文章要求较高,需要包含规范的文章类型、内容、结构和质量高的参考文献,以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

查重率在20%左右。中国中药杂志查重率一般在20%左右,要求查重率低于25%。查重率又叫重复率、相似率、抄袭率等,其实每一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一样。所谓的查重率指,通过论文检测系统对比检测出的结果值,与他人的文献相似程度的量化。在论文写作时难免会引用一些别人的论文和资料,这些内容会直接影响论文重复率。

1、论文字符数以2000-6000为宜;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齐全。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合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3、稿件须注明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4、论文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并脚注于文题页下方。5、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序号后不用黑点,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文内接排的序号用圆括号。标题序号后应拟定标题,正文内标题一律顶格。6、稿件中的外文字母、符合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字母、符号等在首次出现时,请注明。文中计量单位务必使用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7、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实验研究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综述文章只附指示性摘要。8、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文章名后注明 文献类型,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邮编: 100195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格式要求

1、投递方法邮寄或网络投稿均可。来稿一律要求用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一式2份(附高质量的图),并附寸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电子文本可通过E-mail发至本刊电子信箱。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还原稿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或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修改意见寄回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I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送2本样刊

中医药期刊的投稿要求一般比较严格,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投稿的文章必须与中医药相关,文章内容应该贴合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采用科学合理,文章结构清晰,文笔流畅,语言清晰明了,投稿文章需要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以及丰富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一般要求在20000字以上,文章格式应符合投稿期刊的特定要求。一般来说,投稿的文章需要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并且有较高的可读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须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的进展,开展学术讨论和争鸣,为提高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水平,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本刊为月刊,1981年7月创刊。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还被国内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居同类期刊前列。1992年及199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1995年及1999年两次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优秀期刊奖一等奖”;2001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双效期刊”,列入中国期刊方阵;2001—2005年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1998,1999及2000年3次获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并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期刊专项资金资助(2003—2008年);200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投 稿� 1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2 来稿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也可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在线投稿者,请在网上收到稿件编号回复后,将稿件编号填写于稿件首页左上角,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一同通过邮局寄来。不采用稿件不寄还,请自留底稿。�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4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6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7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8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9 来稿请寄:北京西苑操场1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邮编:100091)。电话:,;传真:;E-mail:cjim@;网址:http:‖; http:‖撰 稿1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5 文题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6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7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8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9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10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11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2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13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14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期)∶起页—迄页.举例:1 项 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09—711.�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25)∶1882—1890.〔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284.�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中医药期刊投稿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结构要求:文章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应当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2、字数要求:文章的总字数一般需要在20000字以上;3、文章的完整性要求:文章内容要全面、完整、条理清晰,不能有错误;4、文章的发表要求:文章内容不能与本杂志已发表的任何文章内容重复,也不能与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已经投稿的文章重复;5、文章的格式要求:文章投稿时,应当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文章格式要求符合期刊的格式规范;6、文章的质量要求:文章的内容要求有科学性、学术性,要求论述准确、深入,观点独到、深刻,文字表达要求精确、流畅,参考文献要求准确、多样;7、文章的审核要求:文章投稿完成后,会经过期刊的专家审核,审核结果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反馈给投稿者;8、文章的版权要求:文章投稿完成后,版权归本杂志所有,投稿者不得重复发表或转载本稿件,但可以发表文章的部分内容。

中药材杂志投稿要求

1、投递方法邮寄或网络投稿均可。来稿一律要求用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一式2份(附高质量的图),并附寸软盘,寄送本刊编辑部;电子文本可通过E-mail发至本刊电子信箱。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须附单位证明,并应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的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需要退还原稿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或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修改意见寄回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I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及电子文本寄回编辑部。如不按要求修改或逾期不修回者,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送2本样刊

1、文稿要求内容真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说理透彻,文字精炼,具实用性、真实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字数以5000字内为宜,重大研究成果及综述性论文不受篇幅限制。2、文题应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字,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不宜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避免使用简称、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3、所有来稿均要求标注关键词,请参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选用;超过2000字论文请附100~200字的中文摘要,要求以第三人称撰写,报道性论文采用结构性摘要,要求能说明该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大要素;一般研究性论文均必须设小标题,一般不超过4级。4、报道性论文要注明临床资料采集的具体时间和疗程,所用方药均要标明各药剂量,所用药品必须注明生产批准文号或制剂许可证号,诊断、分型、计分、疗效等各项标准要注明出处。5、名词术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准;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医学名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公布)为准。缩略语可以在文稿中使用,但首次出现时应使用全称。6、量和单位的使用以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为标准(引用经典原文和中医药特殊计量单位除外),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国际符号(如g、ml、L、mmol、℃、min、h、d)。血压计量单位使用mmHg,但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的换算系数(1mmHg≈)。7、统计名词及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2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规范书写。8、图表设计应正确、合理、易懂,力求少而精,避免与文稿内容重复,注明图表内指标的单位,并符合制版要求。9、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著录。10、本刊接受网上投稿,欢迎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来稿必须附寄单位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还来稿,以传统纸质方式投稿者请自留底稿。11、本刊每篇稿件收取30元审稿费,作者投稿的同时请及时邮寄。12、本刊执行稿件三审制,必要时请专家外审,审稿期限在3个月以内。收到录用通知的作者请及时按通知要求补充修改和办理刊用手续。若投稿后3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

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将在本刊曝光并两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稿件。 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修改后的清样发给作者核校。 作者在投稿的同时,请下载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版权转让协议书(《中草药》杂志→下载专区→版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寄至编辑部,方可考虑论文发表。

中国中药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

本刊主要报道我国中药资源、鉴定、栽培、养殖、炮制、制剂、化学、药理、中药理论、临床、不良反应、本草等各专业领域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栏目包括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技术交流、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来稿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在稿件同意录用后(收到修改意见时),应在修回稿件的同时附其合同书首页复印件,以资证明(投稿不需)。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 * 号上标。例如:法菲亚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写法: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

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

【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中国新药杂志中英文摘要

药学专业常用网址 医药法规 有关医药管理、卫生方面的法规。 医药经济信息 列有中国医药政策法规、医疗保健及上海联合名医中心。 2 药事新闻 国外药 国外医药界新闻和新药信息等。 国内药 国内药学界最新动态。 3 医药机构 卫生 研究和制订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制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 中国药学 全国各地的药学会介绍。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 提供中药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数据库查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 有该所以及所里的主要人员的图文资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 该所简介及主要工作人员的图文介绍。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负责药品生物制品的检验监督以及药品的注册信息和新药动态等。 国家医药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 研究中国医药市场、发布各种医药经济信息。 中国医院信 列有全国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名录。 传统中医药网 ~hai001 介绍中医药组织、学校、诊所及相关软件。 4 药学期刊杂志 下面列出的在线药学期刊收录了近2a期刊中的所有文章。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理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医药导报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药学学报 5 文献资料 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 收有药物基础科学、药典、药方集、药物鉴定、生药学、药剂学等文献资料。 中国中医药信息系统 含有中医药科技文献检索等内容。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收有1982年以来近千种医药生物医学期刊、会议论文题录约120万篇,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不、中医学及中药学,以及医院管理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中医药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 收录了大量有关中医药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由中科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联合开发。 中国医药古籍文献全文检索系统 录有景岳全书、中医药名词、经典名方等。 中药有效成分数据库 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制作,可以药物有效成分、成分分类、用途、关键词和自由词查询。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收录了包括药学在内的10多个科技门类的500多种核心期刊的全文内容。 中国中草药大典 根据中草药的药用部位提供分类检索。 中国中成药数据库 根据中成药的剂型和药理作用提供查询。 中药基本信息数据库 根据药名、药品类别等进行精确或模糊查询。 本草纲目数据库系统 ... " target="_blank"> \ ... 图文介绍药物、药方。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国针灸 5、中成药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 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辽宁中医杂志 16、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新中医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中国天然药物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抗生素杂志 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华西药学杂志

无菌制剂生产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1】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水平也不断进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

关于无菌制剂在现代社会也愈加普遍,因此,无菌制剂生产在医学发展舞台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结合国内外无菌制剂生产发展现状以及无菌操作技术的更新与研究成果,从无菌制剂的基本概况、无菌操作技术的普遍运用的基本技术,如隔离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无菌制剂;生产;操作技术;隔离技术;信息工程

1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医疗水平对我国医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无菌制剂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于今天来说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对于现代社会医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于与病患息息相关的无菌制剂生产更是不可忽视,由此不难得出,无菌操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无菌制剂生产的现状分析

关于无菌,是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也可以说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包括大小容量注射剂。

如果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目前国内外统一认定需要做无菌检验的药品制剂种类繁多,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一种。

主要有:所有的注射剂;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植入剂及供手术、伤口、角膜穿透伤用的眼用制剂;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乳膏剂;植入剂;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气雾剂;用于烧伤、创伤或溃疡的喷雾剂;用于烧伤或创伤的局部用散剂;用于手术、耳部伤口或耳膜穿孔的滴耳剂与洗耳剂;用于手术创伤的鼻用制剂;冲洗剂;用于严重创伤的凝胶剂。

3 无菌操作以及无菌操作技术分析

无菌操作法系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操作方法或技术。

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无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另一方面可以更广义的理解为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伤口。

无菌操作不仅在医疗应用较多,而且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也具有广泛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地生长和繁殖影响实验的进行,因此也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与清洁,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认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时,严禁喧哗,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

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

看似简要的细节,其实在无菌操作中至关重要。

4 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分析

无菌操作技术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生物学领域,还是医学制药方面,都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实际生产领域,人作为技术的操作者,却是无菌操作过程中的最大危险。

人体的不完全的无菌状态对现在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技术的更新与进步要点之一就是克服现阶段的障碍。

隔离技术采用物理屏障的手段将受控空间与外部环境相互隔绝的技术,为一种绝对隔离。

而主要用于无菌药品生产的隔离器,能够利用可再生并且有效的方式去除污染,密封的或是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实现空气交换,以此防止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进入及人员带有的污染物进入受控的环境。

系统允许物料通过设计和验证过的通路进入及(或)排出,并排除污染物的进入。

隔离器主要用于无菌处理或无菌测试。

现代的隔离器多用不锈钢框架支撑窗、手套、转移站合格通风空调系统以及高效过滤器。

气流像一个活塞从上向下推进,又从隔离器底板被抽出。

隔离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产品质量改进的需要、安全防护的改进要求,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供特殊环境,隔离技术使无菌操作有了“可移动的无菌室”。

5 信息工程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运用

新版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对无菌制剂生产领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于无菌制剂生产在信息工程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无菌制剂生产可以通过对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灭菌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悬浮粒子在线监测等信息工程技术来调试和整合无菌制剂生产工作。

空调系统是无菌制剂生产环节中最关键的控制点,其对药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灭菌设备是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药品无菌保证的前提,而控制无菌的手段即是控制温度,以高温进行灭菌。

另一方面,数据采集系统在无菌制剂的应用则更为普遍。

信息工程以它独有的准确、高效、自动化等优势地位在无菌制剂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信息工程技术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使无菌制剂产品质量有了保障,也使现阶段我国无菌制剂生产达到更高要求。

6 结语

无菌制剂生产对于现代制药和生物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菌制剂的投入和广泛运用,对于现代化制药产业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无菌针剂的核心生产工艺。

无菌制剂生产中无菌操作技术的应用更是保证药品安全、操作人员和最终使用药品者安全的必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无菌制剂生产与无菌操作技术的及时更新,保持其领域先进性,同时生产出更加合格的产品,减少了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不仅是对无菌制剂生产领域的要求,也是对操作人员与药品最终使用者安全的承诺。

参考文献

[1]崔菊霞.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3,02:158-159+162.

[2]方伟忠.无菌制剂生产技术的发展――隔离技术[J].机电信息,2011,17:46-49.

[3]赵敏.信息工程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11:47-50.

[4]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02:140-141.

[5]吕慧侠,周建平.灭菌和无菌制剂及其制备技术发展概况[J].机电信息,2004,06:54-58.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2】

关键词:无菌操作;技术;应用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无菌制剂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本文对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提倡洁净室中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操作

发菌量

洁净室内的发尘量,产品、材料等在运送过程中的发尘与人体发尘量相比,一般可忽略;发尘主要来自人,占90%左右。

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时间3-7倍。

工作人员产生的污染: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皮肤(平均大小为30*60*3微米);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人类以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0000个大于微米的微粒;人类静止和坐立每分钟将产生10000个大于微米的微粒;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0000个大于微米的微粒。

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无口罩发菌量:有口罩发菌量1:7~1:14;穿平常衣服时发菌量3300~62000个/ min.人。

一般规定洁净室内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 min.人,动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

相关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第三十三条,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应事先对个人卫生、更衣等事项进行指导。

第二十条,洁净区内的人数应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三十七条,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的表面。

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2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的现象

使用过的手套乱放、脱去手套的手不经消毒便去开门、挤压工作服、奔跑、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灭菌后的西林瓶倒下,手臂伸在敞口的西林瓶上、戴手套用手接触表面及物料、在感冒或在其他疾病期间进入洁净室、在洁净室内戴首饰和手表、在工作台上滑动物品、靠在表面上、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打喷嚏、触摸地板。

3 原因分析

无菌意识不强。

无菌培训内容多是微生物学对无菌操作少。

在设备出现小的故障时,操作人员会做一些非正常的操作动作,违反无菌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

4 解决办法

反复进行无菌概念的培训,并根据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人员的更衣可能是非常大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人体污染源在更衣过程中很有可能污染无菌服。

因此,两套无菌服非常重要,外面的无菌服要求严格做到在无菌的更衣室更衣,并且确保不被人体污染。

无菌室必须限定进入的人数。

人员数量应该经过验证证明对无菌环境的相关指标没有影响才能确定最大的人员数量。

洁净室人员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任何操作方式不得影响产品的无菌性。

非生产人员在更衣过程以及无菌生产区域的操作等很有可能会给无菌生产区域带来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无菌生产区域,如果需要进入,应该经过仔细培训并有无菌生产区域人员带领和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关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操作人员减少非正常操作的.主要保障。

5 讨论

无菌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如何控制质量风险,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必须强化操作人员的无菌观念,并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利益与产品质量挂钩的机制,是保障无菌药品的无菌性的有效方法。

由于操作规程中不可能事元巨细,必须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关键区域的良好行为规范要求应包括:尽量减少进入洁净区的人数和次数;仅用无菌工器具接触无菌物料;人员在进入无菌区域前应用无菌的消毒剂(如酒精)消毒双手,待消毒剂挥发干后方可进入无菌区域;每次接触物品后应对双手进行消毒,晾干后进行下一步操作;进入关键区域后应定期检查着装;着装要求正确的洁净服尺寸,穿戴未破损的洁净服,不涂指甲油,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不能混淆洁净服类别,不戴手表。

从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角度而言,建议戴手套和戴口罩在穿好内层无菌服之后进行,然后再穿上外层无菌服。

姿势的要求:使身体远离产品,不能挤压工作服,不能靠在表面上,身体站直以最小化破坏气流,保持手臂在腰线或以上。

动作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当不参与工艺操作室,动作平稳、准确、平滑,不能奔跑,操作者应站或坐。

行为要求:不能触摸地板。

当有物品跌落,如果不会产生风险的话可以在清场时去除,在关键区域中的任何时候,双手都不应接触地面等。

讲话要求:不能通过洞口、进出口或气闸进行交流,无不必要的谈话,不能大声呼喊除非确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敏,曹江华,孟泉科.药品生产的风险控制策略探索[J].山东化工,2014(2).

[2]宁黎丽,邵颖.对眼用制剂无菌要求和灭菌工艺的思考[J].中国新药杂志,2008(9).

[3]李远文,宋志德.加强无菌制剂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安徽医药,2009(3).

[4]邵俊狄.无菌环境的粒子动态控制和监测[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1998(3).

[5]黄怀元.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J].中国药事,2009(1).

[6]陈震文,陈纪鹏.谈中药企业非无菌制剂的GMP认证[J].中成药,2003(8).

[7]徐影,何立波,刘小军.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甲醛熏蒸灭菌的验证[J].天津药学,2006(4).

[8]缪德骅.总结经验,把我国的GMP修改得更好[J].上海医药,1999(3).

[9]王培,臧恒昌,曾英姿.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中国药学杂志,2011(13).

[10]霍秀敏.无菌制剂的灭菌方法和灭菌工艺的验证[J].药品评价,2005(6).

[11]白荣.无菌制剂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医药,2007(2).

[12]郑珂.无菌制剂生产设备在线清洗与在线灭菌的重要性探讨[J].齐鲁药事,2009(5).

[13]丛佳.欧洲共同体GMP补充指南[J].中国药事,1990(S1).

无菌药品生产无菌保证的【3】

【摘要】在目前的药品制作和生产工作中,无菌药品生产是要求最为严格、风险最大的制药项目之一。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最新出版的药品控制对于无菌生产的变化和要求最大,也对其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从而对药品的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出了保证依据。

本文就无菌药品生产中各个无菌控制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和控制要点。

【关键词】无菌药品;生产;制药

药品生产控制和产量质量有更好的保证,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然而很多药企为了通过认证,不得不投巨资改造环境,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但是仅有硬件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正确理解“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法规要求合理地设计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顺利实现新版GMP的认证要求,从细节入手,切实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一、无菌药品概述

新世纪以来,随着无菌药品的不断增多,相关企业和单位在工作中逐步对无菌药品的生产保证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同时在工作中的过程不断提升整体无菌保证能力和控制水平,从而解决无菌药品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操作风险和细节性问题,有效的控制其生产质量和效益,从而做到真正的实现无菌药品的生产要求。

1、无菌药品概念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2、无菌药品的制药要点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二、无菌药品生产保证研究

无菌药品生产在目前的制药领域中最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制药领域中最为关键和重视的一部分和工作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对于无菌药品的生产器械、工作人员和物料在生产之前都需要采用相关的灭菌措施和方法来进行灭杀和消除各种微生物与病菌,从而保证无菌药品生产的质量、持续进行,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有效的保障药品生产质量和药效要求。

1、生产原则

药品在生产中,其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高质、高效的药物体系,从而形成一套综合性、完善的制药体系。

因此,在目前的制药生产中,我们需要满足其使用用途和预定的功能发挥要求,尽可能的降低其中还有包含的各种微生物元素,使得其中各种微粒和污染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与处理,从而使得其形成无菌或者没有其他污染的一种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当前生产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种内容方式。

无菌药品特别是各种输液、注射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产品,因此要对于洁净区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设备和装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在各种物料进入之前要提前做好处理和消毒、在生产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原则在于防止各种污染源的产生与出现,特别是相关人员或者物料,更是要严加控制,建立严格的岗位控制理论和控制体系,从而使得无菌制药能够达到预计标准和要求。

2、生产工艺分类

在目前的无菌药品生产中,将其生产工艺按照目前的设备和用途进行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主要是采用最终灭菌工艺形成的最终灭菌产品,也是工作中最终形成的一种灭菌药品;部分药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以无菌生产为主的生产措施和方式。

3、生产控制要点

遵循国家规定要求

在当前最新颁布的GMP规定和实施基础上,确保无菌药品的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作中必须从生产管理抓起的一个工作重点模式,同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牢牢抓住有法必依、照章办事和有据可查的工作模式,这种生产措施和工艺的应用对于实现无菌药品生产质量十分关键和重视,成为整个制药工程抓奶哥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做到相应的依法、执法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生产工艺的规定是通过从产品的设计、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处理的过程,这也是目前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同时也是实现生产控制的基础所在。

生产工艺规程规范要求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无论是新颁布的GMP还是传统的管理规范,都对药品的生产和包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控制要求和基础依据,这也是整个生产制药工作中主要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依据。

无菌药品在生产工作中,所谓的药品生产主要值得是在规定生产一定数量或者需要的原始材料和包装材料商都需要注明各项注意事项和生产工艺,并且在经过批准之后其不得随意进行改变。

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岗位操作法和制定岗位生产记录表格的依据。

岗位操作法将工艺规程中的工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使生产操作程序更加明确,也就是说工艺规程对生产过程是指导性的文件,而操作法则是实现工艺要求如何执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章与法,是生产的依据,是GMP指导思想的体现;而操作法是如何执行工艺规程的方法与措施,是实践照章办事的步骤与程序。

生产记录则是执行规程、操作参数、执行结果的文字和数据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重要档案。

它们三者构成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4、操作技术

人员操作

从事无菌操作的人员及进入的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时间要求

微生物无处不在、而且是动态生长的,以几何数裂变繁殖。

因此时间限制是控制微生物数量所必要的。

注射用水在24小时内使用,已消毒用品用具在,48小时内使用,洁净区的废弃物不得堆积及时退出,减少污染。

三、结束语

无菌检查不是也不可能拿一个批的产品百分百地检查,这样,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产品的批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无菌检验结果仅提供一个提示性的参考,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必须依靠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和验证,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合理的工艺流程。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无菌产品将日臻完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