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小朋友们总是会再三犯错,为了替老师和家长们减轻忧虑,下面就介绍以下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纠正幼儿说谎的重要性幼儿撒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来的话来人的一种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撒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对其以后的心理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只有认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1、由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引起的无意识说谎。对于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2、因某种愿望而有意地说谎。知道了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 小孩子说谎的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一定会不利于小朋友自身的人格形成,严重的话可能在长大后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说谎的行为,掌握好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及时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谎话。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四辩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一场严肃的辩论需要有一个严肃的立场。 下面,我将就我方立场进行总结陈词。 第一: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而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仅作为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而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 第二: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的亲友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将他的病情说的很轻,鼓励他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在座各位不会因此而指责他们不诚信吧?! 相反是恶意的真实,一个俘虏在敌人的利诱下说出了己方的兵力部署,有人认为他诚信吗?对敌人的诚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啊! 广州脑科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说:“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 一句在不直接伤害追求者基础上表达拒绝爱意的谎言;一个在盛情男却下而又不愿意使邀请者失望的表达力不从心的谎言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更游刃有余的处世不惊,而不象一颗多棱的坚石,划的别人头破血流,自己也遍体鳞伤。 可见,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层保护色和润滑挤。自打从伊甸园被逐出之时,人们就不在赤裸相间而是围上树皮草叶了不是吗??? 第三:善意的谎言虽然是谎言的一种,但是不能说谎言就一定有碍诚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之所以得到大家的推崇,是因为它是善意的不欺,善意的谎言在表面看来,似乎有碍诚信原则,但从本质上看,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说出真话有碍善良的原则。讲诚信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欺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
正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危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面对堕落与死亡。守了诚信就守了一方净土,守了诚信就留住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谎言终究是谎言,无论它的表面是多么美丽,但是只要你揭开它的面纱,他将奇丑无比。谎言终究是谎言,这是不变的事实,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那都是谎言,都是我们人类不能触摸的伤口。谢谢(*°∀°)=3
谎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小朋友们总是会再三犯错,为了替老师和家长们减轻忧虑,下面就介绍以下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纠正幼儿说谎的重要性幼儿撒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来的话来人的一种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撒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对其以后的心理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只有认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1、由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引起的无意识说谎。对于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2、因某种愿望而有意地说谎。知道了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 小孩子说谎的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一定会不利于小朋友自身的人格形成,严重的话可能在长大后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说谎的行为,掌握好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及时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谎话。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对于说谎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小朋友们总是会再三犯错,为了替老师和家长们减轻忧虑,下面就介绍以下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纠正幼儿说谎的重要性幼儿撒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来的话来人的一种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撒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对其以后的心理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只有认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1、由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引起的无意识说谎。对于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2、因某种愿望而有意地说谎。知道了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小孩子说谎的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一定会不利于小朋友自身的人格形成,严重的话可能在长大后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辩论赛默认分类 2008-11-09 19:15 阅读135 评论12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在我们班里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会,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内容是:在日常生活中应不应该撒一些善意的谎言。正方:人应该讲城信,根本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撒一些善意的谎言。正反两方愈战愈勇,正当辩论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有位同学说了一句话:“有些人,即使你用善意的谎言欺他,他也会很愤怒,甚至会怨恨,所以还是不要说谎的好。”他一说完,我立刻站起来反驳他的话,“你刚才也说了是‘有些人’并不是所有的人啊,在本单元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里老教授就是用善意的谎言帮助‘我’,如果‘我’像那一位所说的那样记恨老教授的话,小提琴为什么会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为什么能望不了那位‘耳聋’的老人?”正方也不甘示弱,说:“庄子说过‘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顿时,掌声四起,如雷鸣一般。“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诚信是美德, 是大前提, 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辩论会结束了。我感觉生活中既需要诚信,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学会撒谎,比如说当孩子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就会家长说肚子疼,但是要是把孩子送到医院就马上不疼了。不知道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学会了撒谎,聪明的小脑袋无论任何时候都会想出一大堆理由和借口,我们发现几乎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许多的撒谎经历。而有些家长感到十分担心,万一孩子就这样撒谎成为了坏习惯那该怎么办?而且孩子还那么小就学会了撒谎人,长大之后岂不是会干更多的坏事了?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诚实是一种美德,而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乖孩子,但是事实上说谎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爱说谎的情况,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有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有30%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谎,而在三岁的孩子当中,会撒谎去人的孩子达到了一半以上,到孩子4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学会了撒谎,因此我们可以看来孩子学会撒谎的现象和孩子的道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真正的了解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说谎,这样作为家长的我们才能够纠正出孩子的错误。发现孩子学会撒谎?家长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1、孩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处于一个爆发期,并且加上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多,所接触的事物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处于成长期的,他们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也逐渐得到提升,这时候孩子的脑袋瓜里,会整天想着乱七八糟的玩意,但是由于缺乏现实中的科普常识,并且孩子的记忆力也不太准确,所以就会导致孩子分不清现实和幻想,所以会撒谎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他现实与幻想傻傻分不清而已。2、孩子一知半解,缺乏理解能力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将大人所说的话,常常一知半解,总是将一段话理解了一半,后面那一半就加以自己的想象力,导致孩子很容易对实际上的某种理解产生一定的误会与偏差,所以才会导致孩子撒谎的现象,其实事实上这也不是孩子撒谎的问题,只是理解能力问题而已,所以作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调查清楚背后原因,才能够真正的知道孩子是否有意撒谎。3、为了取悦父母选择撒谎当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讨好身边的长辈和家长,而有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或是家人的奖励和肯定,就会有一时的进行撒谎,去赢得好处。比如说有些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会选择去将自己的分数造假,或者是欺家长自己的作业早就做完了等等……..这种现象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是经常常见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及时纠正孩子这样的行为,防止孩子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而养成这种坏习惯。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