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评析艾青有关诗的“散文美”的主张艾青离开他最热爱的祖国太匆忙了一些。他还有许多诗没有写,还有许多诗论没发表。特别是作为他的诗歌美学为主体的“散文美”思想,还未能充分阐明,令人深感遗憾。因为这是艾青在诗歌美学上的创造性发现,可以被视作艾青研究的突破口。艾青在1939年流亡桂林时,发表了《诗的散文美》一文,要求诗要摆脱脚韵的羁绊。他说:“我们嫌恶诗里面有那种丑陋的散文,不管它是有韵与否;我们却酷爱诗里面的那种美好的散文,而它常是首先就离弃了韵的羁绊的。”“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音韵。”这既是艾青从诗歌美学上对诗的散文美和怎样算好诗所作的说明和所下的定义,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诗其所以可读性强、耐读性久的决定性原因。有些读者未加深思,却误以为写诗只要不押韵,便算是散文美。这就把“散文美”等同于“散文化”了。殊不知,艾青是以诗的散文美批判诗的散文化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虽不押韵,却以自然的韵律见长,从而显示一种散文美。可见诗的散文美或散文化和诗的是否押韵并无因果关系,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诗中是否含蕴着令读者爱不忍释的艺术形象。早在“五四”之后,诗就因其不押韵出现过泛滥的散文化现象。新月诗派之所以崛起,就是为了克服当时新诗的散文化倾向。叶圣陶先生其所以把戴望舒的《雨巷》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19卷第8号上,并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就是因为它对诗的散文化倾向是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戴望舒并没有因为受到叶圣陶的表扬而继续写作《雨巷》之类的音韵铿锵的新诗,而是恰恰相反,他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的影响,在1929年写了摆脱音乐成分的《我底记忆》一诗,而在1930年后,又公开宣布新诗要排除外在的韵律,彻底摆脱了他早期所受新月诗派的影响。他在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文学月刊上发表的《诗论零札》,可以看作他要废除诗的音韵的宣言。到1936年10月,他创办《新诗》月刊,更加强化了以诗的内在情绪的起伏变化取代诗的外在形式的音乐成分的主张。艾青自称曾受《我底记忆》的影响,与戴望舒声气相通,写诗也力避音乐的成分。一时之间形成一股诗风,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派。但他在抗战后的桂林提倡诗的散文美,却只是表示他个人的诗观。尽管他在桂林与戴望舒合编过一期《顶点》诗刊,但他的散文美的主张,与所谓现代派无关,而是因他主持桂林《南方日报》副刊时,发觉投来的新诗多不押韵,似分行的散文,而又并非好散文,虽有一星半点的诗意,却被“散文化”得一干二净;而来稿中的押韵诗,语言干瘪,节奏板滞,虽有一些鲜活的形象,也被脚韵捆绑得没有生机。他正是针对抗战初期的新诗“无韵则散,有韵则死”的不良倾向,而提出“诗的散文美”,批判诗的散文化的。他当时出版的专著《诗论》便把《诗的散文美》一文作为重点文章收入其中。他一直坚持这一主张。在解放初期他虽一度抽掉,后来仍然收入。他虽然从一个不平常的春天起停止歌唱达二十二年之久,使得某些读者以为他放弃了他的主张。其实不然,他在“归来”之后,继续强调“诗的散文美”。正如他自己所说:“就是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风气中摆脱出来,主张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诗论》新版《前言》)这可以看作艾青晚年对“诗的散文美”所作的最后而又最新的阐释。他在1981年5月对专访他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从欣赏有韵到欣赏无韵,在诗歌美学上是一大进步。没有韵的诗比较难写,它必须切实地都是真货色。有些诗,去掉韵脚,就是一篇散文,这就不好。好的诗即使不押韵,也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现。”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他的“散文美”的理论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方面的形式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通过形象思维处理好诗的内容的问题。写诗如果脱离形象思维,不论押韵与否,都可能流于散文化。他指出,诗的“散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创作过程排除了形象思维”。他晚年的作品《归来的歌》虽押了自然的韵脚,但因突出了形象思维,仍然显示着散文美。这就表明,艾青的诗从早期到晚年、从无韵到有韵,都一以贯之地坚持散文美。这是艾青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最突出、也最稳定的个性化的特征,是他所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地方。
1.大学毕业诗歌散文 第一章:流金岁月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再看一看吧那赫然相对的男生楼,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曾经硝烟四起;窗外的晾衣绳,飘荡着不知哪个宿舍落下来的白衬衫;插着爱护花草牌子的草坪,记不清什么时候已经被抄近路打水的兄弟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路旁的女生楼,对男生来说,几乎成为永远的禁区;综合楼自习室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鏖战过几个月的那个屋子,如今应该没有什么人了吧,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和爱情!来到这片校园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因为象牙塔是白色的,整个生活就好像它折射的光:纯净而自由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在BBS上呆到很晚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包括我们的爱情,那还年轻没经历过风雨的爱情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七月流火我们和去年学长毕业时一样,把行李装好了箱,一点点往外运,整个宿舍楼就这样在几天之内变回空楼,变成一个无限伤感的符号记忆也同时从校园离开,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流金岁月,也是我们的宝藏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从毕业这一天起,便开始了漫长的追逐云彩的旅程明天是美好的,路途却可能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第二章:梦开始的地方 大胖拿到去美国签证的那一天,是他两个月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四个兄弟,也是同一间屋子的室友老大学计算机,网名大胖;老二是帅哥瘦猴,每次聚会总是吸引不少女生的目光;小高在我们四个中排行老三,但是最高,学中文,爱写散文,话不多,但有哲理的话总是从他那里冒出来我像是个毫无特色的人,除了喜欢做实验大一时我还什么都不懂,老大已经开始忙着买红宝书他书架上有厚厚的英文字典,贴着一行字:四年后,美国,我会在那里他是我们中最明白自己目标的人其他的人,多半和我一样,懵懵懂懂地开始上课,做实验,写论文仿佛还像高中生一样,习惯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旦没有人管,就好像少了些什么我们很认真地聊过理想这回事大胖说,他想当科学家我们就笑,说十年以前每个人在作文里,大概都写: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科学家要不然就是老师瘦猴抢着说,那时候,觉得老师是最大的,将来如果能当老师,一定很威风神气,没有小朋友敢欺负我童年时也梦想过当科学家和老师,高中的时候选了理科,因为喜欢做实验的感觉那种感觉,好像事情的每一步,你都看得见,都能掌控,而且,错了还可以重来生活若是能像试管那样透明就好了,可惜不然,许多时候,我们无法控制生活,所以愈加喜欢在实验室的生活,单纯沉静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瘦猴望着自己的个人简历叹气跟别人相比,他的实践经历很少,或许因为太多时间给了爱情不过,他依然是个优秀的男孩,所以在层层面试之后去了一家不错的网络公司,或许跟我们一起泡BBS的时光帮了他不少忙小高最后选择了我们童年梦想过的职业他要去当老师,而且,不是在繁华的都市,也没有可观的工资他申请去了青海,那儿有个全国志愿者的支教项目他说自己是从农村来的,知道山里的孩子会有多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我早早地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少了申请出国的辛苦,少了找工作的忙碌,少了选择的彷徨,也少了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大胖是我们四个兄弟中最后一个有着落的庆祝他签证成功的晚宴上,我们终于可以痛快地怀念四年的生活,怀念每一次喝醉,甚至每一次争吵自进入七月以来,我第。2.关于毕业的句子 走过的四年时光,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芳香,更收获了人生的芳香,远去的灯光书影,我们不仅失去了青春的光芒,而且还失去了岁月的忧伤。 毕业之际,愿你们有一个辉煌的前程。走过尘烟沸腾的沙漠,走过重重叠叠的坎坷,才明白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经历,最值得拥有的品格是执着,酷爱生命,酷爱生活,祝毕业后人生幸福永远洒脱!祝福我们,祝福所有的经历。 感谢父母,感谢每一位老师。祝福所有毕业的兄弟姐妹,愿我们以后更加坚强,我们的路更长更广,一路走好。 曾经一起并肩奋斗,曾经与你共同进退,曾经与你吵闹不休那么多的曾经都是我们快乐幸福的见证。毕业在即,分别在即,不愿与不舍都藏在心里,送你一句永远快乐,一切顺利。 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实在累了的时候,拿来读一读,看一看,又会有继续奋斗的动力。记住,再苦再累是自己选择的路,决不能放弃,更不能掉眼泪。 只有毕业胜利的时候,眼泪才能留下。校园生活是一道勤奋的起跑线,社会生活是一片成功的艳阳天,毕业是人生起航的转折点,愿朋友毕业后坚定勤奋的信念,创造成功的蓝天!随着时光的推进,校园的生活在逐步远离,但是青春的聚会并没有散去,飞扬的风筝依旧在天际,梦想与现实之间不会有距离,只要毕业后拥有执着的勇气!说服自己,暂停繁忙稍休息;感动自己,没事多多看韩剧;征服自己,登山跑步健身体;超越自己,快乐永远不离你;相信自己,毕业工作没问题!幸福第一!熟悉的校园小路上,曾经有我们一起走过的身影;朝夕相处过的教室里,留下了我们共同战斗的汗水。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毕业了,珍重!轻轻地挥一挥手,告别昨日的懵懂;静静地回一回眸,静看曾经的奋斗;时光此刻难停留,毕业之际各自走,唯愿你牵着拼搏的手,伴着祝福,成功走过人生每一个关口。路还长,道还远,愿你热情永不减!情会深,义会浓,愿我们感情不生锈!毕业只是暂时的分开奋斗,希望再聚首,大家都能功成也名就!回首往事匆匆,我们告别母校,告别似曾消逝的伤悲,因为我们毕业了。 走过的春夏秋冬,走过的灯光书影。付出了,就不在悲伤。 付出了,就不在彷徨。因为等待我们的还有未来的希望。 读书同窗并椅,毕业各奔东西。工作各有志趣,发展各有天地。 如今不管老几,同学永驻记忆。每逢节日假期,总把你们想起。 祝老同学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短信常来。朝夕相处是缘分,虽然四年;同窗相伴是运气,虽然短暂;莫因离别而伤感,莫因毕业而留恋,分别验证了情感,人生处处有蓝天,毕业后愿珍惜你我的缘,牵挂永远存心田。 彩色的梦幻,轻狂的少年,向往广袤的天空与浪漫;经历了坎坷,学会了珍惜,成熟的你我学会有梦想就不言放弃,请你放心将你的执着放在灿烂的未来里,祝毕业后努力一如往昔!毕业赠言想说爱你,感觉太沉;想说喜欢,感觉太轻;一天天地眷恋,一夜夜的无眠,我只有数着相思的绿莹帘珠,托星月寄到你窗前。毕业了,话语泪流,好想一个拥抱能够永远永远!我放下了那些以前,静静悄悄的走开,没有对爱情的半点留恋!我晒干了承诺,放他在一个盒子,保存并且珍藏回忆!毕业了,走了心走不了情谊!毕业,不是结局,不是散了的宴席。 毕业,只是开始,只是旅行新的风情。再见,就是为了别了再相见。 不要感伤,这辈子最多的就是时间,再次相见,只是迟早的事。把稚嫩锁在宿舍的抽屉,把珍重装进打包的行李,毕业起,告诉自己我能行!一步踏出去,留一个骄傲的背影,从此快乐前进。 愿你毕业大展鸿图,前程似锦!不忘同窗情,难诉离别意。忆相遇,蓬勃朝气,青春活力,纯真岁月共嬉戏;盼相聚,依然年轻,快乐幸福,你我同拥新天地。 愿你大鹏展翅冲云霄,此去一路俱顺风!五湖四海来相聚,同窗情谊铭心间。天南地北今分别,依依不舍何时见。 潜龙腾渊无可阻,大鹏展翅翔九天。祝君前程胜花锦,一路顺风登峰巅。 学校里遇见你是我的福气,生活中因你而异常绚丽,经常的打闹嬉戏,见证了至真至纯的友谊。毕业之时就要分离,不能再和你共担风雨,只愿我的朋友最爱的你,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上天赐缘我们相聚一起,感激让人兴奋的天意,走过一路欢歌笑语,如今毕业却要分离,不管何地友谊栓我们在一起,等待我们下次相聚,愿你的未来万事如意。道一声再见,愿我们日后再相见;道一声珍重,愿你踏上幸福路;道一声离别,愿你一切都顺利;道一声祝福,愿你前程似锦鸿图展。 我们的友爱如花,越开就越芬芳;我们的友谊如光,越远就越辉煌;我们的友情如酒,越久会越醇厚!朝夕相处,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日分手,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情意!又到毕业时,情依依,别依依,千言万语化作无语,你忘不了我,我忘不你,相逢会有期。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幸福快乐与你相伴。 分离熔得友情更浓,重逢在灿烂的明天。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品过的味,流过的泪,笑过的美,都在时间的河流中沉淀,在斑驳的记忆中保存了。 四年飞逝,毕业分别,愿你前程似锦,心想事成。3.有关毕业的诗歌 毕业是惶恐又必须的了结 是精心打造的不眠夜 是女孩子的深情款款 是大男生的无语默默 毕业是伤情而张扬的告别 蓄谋已久的心旌摇曳 让今宵的月色格外亲切 让明朝的阳光别样热烈 毕业是一种去意回徨的境界 是行色匆匆再回眸一瞥 所有缤纷灿烂的往昔时光 都被点击成生动传神的细节 曾经有过的光荣梦想 曾经有过的深沉激越 正召唤着我们重新上课 重新去听、说、读、写 听 一条穿越千古的长河 孔夫子浩叹不舍昼夜 说 一个幽蓝迷朦的清晨 逍遥人梦见翩翩蝴蝶 读 一种美丽而孤傲的寂寞 李太白举杯邀明月 写 一次伟大悲壮的世纪跋涉 毛泽东无畏雄关漫道真如铁 毕业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情歌 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耳 所有甜美或者苦涩的故事 定格为热泪盈眶的欣悦 依然真诚直率的目光 依然奔流激荡的热血 正牵引着我们再一次传唱 传唱那飘逝的风花雪月 风 是晨读的少女秀发飘飘明眸闪烁 是优雅的剪影被晨曦镶上金色的轮廓 花 是校园中五彩石铺就的小径幽幽 是等待在温馨诗句里的含情脉脉 雪 是华灯初上万千思绪纷纷扬扬 是图书馆里豁然开朗后的灵光四射 月 是郊游归来清辉斑斓里一路放歌 是师生情同窗情一如天心澄澈 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 毕业是执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经典时刻 低眉处无奈流年似水 扬帆行有志风华如火 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 毕业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 因为校园是历久弥新的青春扉页 因为社会是背景壮阔的 人生大学 再见 一诺千金的季节 再见 一往情深的岁月 再见 我的青春故乡——我的校园 再见 我的精神家园——我的大学 毕业 青春的情绪,多愁善感 同学的离别,心酸无言 孤独的怀念,笑意积脸 友谊的真挚,默默祝愿 夹于日记中的枯叶—— 留下了难忘的那一幕幕情节 写于同学录的留言—— 记录着同窗好友对我那种种无限关怀 收藏于相册的合影—— 再现了彼此相处那时的浪漫欢快 摆放于屉角的鸿雁—— 回忆着那用书信寄托情感的岁月 急将离开校园 不知又会在何时相遇 遥望明月 真心祝愿 平安 。4.描写毕业的优美句子 1、毕业了,你走了,我守2113着一颗真心呆呆的5261看着咱们毕业照你微笑的脸庞。 2、这次4102毕业照我希望你们都1653开心点,至少能让相机定格你们最开心的一次,也许这次各自纷飞一辈子都遇不见了。3、当你再重温我们在一起的旧梦时,那时只有寄托于千里之明月。 又是一年毕业季!4、三年的记忆,忘了吧。只为会笑的明天,不带走任何牵连一点思念。 只是不想流泪。5、踏出这一步,管你万般无奈,它还是,变成逝去的回忆,成为一个飘忽的梦境,在时间轻蔑的流动里,逐步尘封,但又时时于夜深人静之际悄然浮上心头。 6、没到离别的时候,似乎体味不到离别的艰难;到了离别的时候,却又想到了再见的艰难。亿万个偶然,使我们昔日的同学,又相聚在安大校园。 相见时难别亦难,别时容易见更难。7、群鸿飞四海,爱心留故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让我们把“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作为航标,勇敢地启航!8、路遥遥,心漫漫,伤离别,何感叹;风潇潇,夜长长,盼君至,不觉眠。9、待你白发苍老,你是否还记得,曾经那天真无邪,满操场乱跑的我们。 10、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11、我曾如此讨厌学校,最后却如此怀念。 12、无论你多么讨厌你的学校,当你离开久了,你还是会想念它。13、毕业了,不再为作业,论文烦恼了,可却要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14、祝学哥学姐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捧月,八面春风!15、毕业了,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人生理想: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16、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17、大学就像校门口的公交车,坐上车,去了又回,那是又开始一个学期;坐上车,去了不回,就毕业了。 18、毕业了,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为了新闻专业而努力争取一切机会,甚至联名签名的张狂?19、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荆棘和坎坷,但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我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坚强的学哥学姐。5.求几首毕业20年的经典诗句,七言或五律 ——-《把酒闻风》天河滴露晚来急,渭水秋池夜莺啼。 秦城远影烟波渺,独坐楼台盼月明。忽闻寺锺震鼓鸣,惟以日月争朝夕。 劝君更尽一杯酒,纵有千愁醉来驱。——-《天涯行问李白》辞亲远游独行客,日暮夜宿南海阁。 天际海连望无垠,梦随礁岩撞浪波。海角天涯可安歇,锦缎谱写大地歌。 人间仙境莫如此,慷慨南国佳人多。天上人间是尽头,何惧此生逍遥客?把酒纵歌向李白,来世畅游莫错过!——-《秋韵》漫山枫叶红似火,秋果粒粒浴霞波。 蝴蝶展翅翩翩舞,林间鸟鸣伴香歌!——-《画荷》泼墨展卷秀丝红,荷花娇羞月池头。点点墨迹淡淡思,滴滴丹青浓浓情。 ——-《南归雁》孤鸿秋鸣南飞却,雁影划过天际虹。 来年花红遍野碧,正是回返落巢处。 ——-《踏古寺晚归》禅院钟声鸣,小生叩门轻。缓步移堂前,作揖躬身问。 劝世佛歌奏,手合十垂头。心静自然清,念语心虔诚。 世外圣地静,落院叹十声。尘世喧嚣浮,红尘恋歌躁。 暮降天路暗,渔舟唱晚声。水墨丹青序,荷塘月色明。 ——-《赞盛唐游长安》丝绸始长安,唐都举世赞。 八方贵宾聚,四海威名传。 东有潼关固,西有秦岭戍。李白诗酒仙,作词乐三篇。 贵妃玄宗恋,华清宫中寒。灞桥杨柳青,雁塔双象肩。 慈恩寺中坐,玄奘东归安。 曲江景如织,赋诗有人叹!——-《秦阳观,家乡美》秦川百里阔,泾渭塞前过。 莽莽波泛坡,金甲夜不脱。唐都夜未央,举目望边色。 遥看西岳巍,远眺秦岭峨。 太白雪披肩,长风万里河。 丝绸走马川,望月气磅礴。——-《逐浪觅知音》扬帆逐浪波,龙游戏虾乐。 彩云伴海蓝,万重山飞过。波澜浪滔天,江山秀锦色。 插翅云展翼,磅礴风雨现。池月镜中映。 赋诗吟秋月。感怀天下客,神州觅知音。 ——-《无须问》风急问雨声,萧萧又啼啼。伊瘦向君问,痴痴又疑疑。 佳人与我违,何须怨杨柳?漫山有知音,邂逅是归期。6.求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nbs
诗歌是创作的灵感,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乐趣!!!
一篇论文就值这么点儿呀,谁肯干啊?除非他的那你什么人。
你是要英文论文吗?俺没有,HOHO回答你的问题:1、英语论文不一定全是英文,还可以包括阿拉伯数字2、参考文献不一定是英文的,但需要把参考资料的题目翻译成英文。回答完毕!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拿1000分来我帮你写
最简单的事用金山词霸翻译
Poetry Analysis Essay也就是诗歌分析类论文,是文科专业学生并不陌生的一种论文类型。这里根据过往学霸的写作经验分享一些诗歌分析类论文高效写作技巧。 每个作家和诗人都有自己无法复制的独特风格,他们如何思考的,想要描述的是什么?他们在创作各类诗歌散文时,如何表达一些自己想在脑海中探索的想法或理论?诗歌分析是检查构成诗歌的艺术、功能和结构部分的过程。通常,这种评论是在文学分析论文的结构中进行和记录的。这种类型的散文写作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诗人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的整体效果。这些论文需要对构成诗歌作品的所有部分进行深入分析。1、预写步骤写诗歌分析论文前,首先要仔细读诗歌。多次重读文献以充分掌握广泛的思想和概念非常重要。这也让你有机会写下韵律方案、诗的类型以及诗人使用的其他诗歌技巧,如沉默、韵律、停止线等。涵盖一首诗的技术方面后,最好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背景、写诗的年代和作品的文化背景,对散文写作很有帮助。学生在写论文时应该确保他们知道这些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通常会导致读者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而那些更好地理解它的人也会有更深的感受。3、专题作品撰写诗歌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专题作品的一部分。这可以在确定诗的主题、语气、意境和意义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支持主题背后预期信息的主题和主题元素通常是解释性雷区。通常,人们对诗人试图通过使用主题表达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除非隐含地陈述了信息,否则最好陈述多种可能性并提供包含这些理论的证据。但是,从你创建的各种理论中选择一侧通常很重要,我们可以尝试阐述一些现有的想法和理论。许多人喜欢贡献自己的想法并追求创新,以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因为选择最喜欢的观点或我们自己的偏见而犯错误。毕竟,论文只是分析,所以你应该学会避免反对意见,有证据支持,避免没有具体事实的猜测。4、选择主题最后,我们需要如何选择一个主题。为诗歌分析选择主题的一个好方法是选择一个人们已经熟悉的主题。例如,如果要分析的诗取决于作者,那么知名作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您必须在一首诗的不同主题领域之间做出选择,请选择作者更专注并发挥其优势的领域。这样的选择可以使诗分析论文中的陈述更加自信和清晰。
回答:学弟,我只想说网上谁给你的答案都不会准确。1、毕业论文是给谁看的?一般是给答辩人员看的吧,所以你要投他们所好,摸准答辩老师们的偏好,才能获得高分~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2、如果你想写一份比较专业的毕业论文,知道上的用户估计给不了你什么答案。因为有这个能力的人我估计不怎么上知道。。。实话3、如果你想写一片属于自己的论文,那你就大胆放手去写把,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一、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但在此绪论中,就像我们在论述唐诗的艺术特性前必须先说明唐诗对前代的继承关系一样,我们也必须先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从后来挖掘出来的敦煌曲子词来看,词在进入文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外,与此前的民间歌谣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主要是采用那种简单、质朴、直率的表现方法。到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另外,五代、宋的词作者,也几乎都是诗人,他们一面作诗、一面填词,唐诗的各种技巧自然就会融汇、渗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使词的创作更加精美。实际上,我们只要对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相对于诗,这是一首地道的词,它的情韵、它的色泽、它的意境,都是地道的词味儿的。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一品味,却发现它在很多方面,与唐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首句的“倚危亭”,看似是诗人的独创,但实际上,登高抒怀、寄愁正是唐诗人常用的写法,此类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杜牧的“楼倚霜树外,镜天玩一毫”(《长安望秋》)、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安定城楼》)、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东楼);甚至是“危”字的用法,也找得出唐诗的渊源,如杜甫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商隐的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赠刘司户贲》)至于接下来的以“芳草”比喻“恨”,以“萋萋”形容“芳草”,那更是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写法;甚到 “铲尽还生”一语,也并非完全没有借鉴,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下面的“柳外”、“青骢”也一样,单纯的“柳”的意象就不用说了,就是以“柳外青骢”来暗示恋情、离别的写法,也不是完全无所本的,如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储光羲的《钓鱼弯》中就有“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虽然它们之间有较大的区别,但也不能说它们完全没有联系。至于“青骢”代车马、“红袂”代女性的写法,也是唐诗中庞大的借代体系中所有的。至于下片中“夜月、春风、飞花、细雨、黄鹂”的意象,以及用大量的类似意象来渲染愁绪的写法,以及它所创造的迷朦的意境,与唐诗都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也运用了大量的这类意象来渲染愁绪,其意境也有些相似。就是“娉婷、一帘、十里柔情”这些词语及其组合,应该说与唐诗也是有关系的,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笔者选择秦观这片词来说明宋词对唐诗的继承关系,并不是它与唐诗有特别多的雷同处、借鉴得特别多,这实在是宋词创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并不足怪,下如唐诗是在前代巨大遗产的基础上创新、 发展一样,宋词亦是在唐诗丰富的遗产的基地上进行创造的。 论到这种继承性,这里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宋诗与宋词都继承了唐诗这一遗产,那么,为什么宋诗的成就远在唐诗之下,亦不及宋词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诗与词不同的体式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说是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打一个也许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唐诗的创作艺术好比是一种专利,宋诗人把这种专利拿来制作同一种东西,尽管他们并非完全没有创造、没有革新、没有增补,但是他们制作的毕竟是诗,是同一种东西,因此,这些东西一上市,就会被人窥见雷同处、摹仿处、剽窃处,被人控告侵犯了唐人的专利。正国为此(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宋诗就希望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例如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等,但不幸的是,这些东西新则新矣,但却或多或少地违背了诗的艺术规律。但宋代的词人则不同,虽然他们也继承了唐诗的创作艺术,但是,他们制作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长短句的词,尽管明眼人也能窥见它们之间的某种继承关系,但这却不会被人视为侵犯了专利。有一种也许较为极端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这种情总如果出现在宋诗中,是万万逃不掉蠹鱼之讥的。但它出现在宋词里,情况却大不一样,由于词的长短句式的不同框架、不同的韵味,却仿佛给唐人原句注入了新的生命。例如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在这首精彩的词中,不要说意象、写景抒情、比喻等技巧的运用上继承了唐诗的艺术技巧,就是在字面上也有几处与唐人的诗句有些关系的,最末两句,几乎就是杜牧的成句。杜牧《赠别》诗:“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若单以个别的句子来对照,晏几道是万万逃脱不掉书袋之名的。但若从词的整体来衡量,杜牧的这两句诗被稍加变化,放在一首结构、韵味全新的词中,却并不给人以多少摹仿、陈旧之感。如果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现象,就一点也不奇怪:词对于诗而言,是一个不同的系统,即使同样的诗句进入词中,它也会获得新的系统质。对于这种现象,前人实际也有所认识,例如明王世贞说:“‘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阳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又如清胡薇元也说:“晏元献《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中腹联,一入词即成妙句,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学者须于此参之,则他词亦可由此会悟矣。”为什么“语虽蹈袭”的句子,“然入词家尤是当家”呢?为什么“在诗中即不为工”,“一入词即成妙句”呢?这便是因为词是一不同于诗的新的系统,同样的诗句一进入词,就获得了新的系统质。至于更巧妙无痕迹的化用,那更可以视为一种全新的创造。如此词中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可以说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但晏词化用后,不仅更凝炼,更由于句式的变化,使它比原诗获得了更深长的韵味。这种现象在宋词中很多,可以说举不胜举。 当然,我们说宋词继承了唐诗的遗产,也并不是说宋词就没有自己的创造。前面我们说宋词继承唐诗的创作艺术生产了一种新的东西,这新的东西之“新”,当然就是唐诗中所没有的。它最大的新,就是它长短交错、变化多端的句式,这种句式,打破了唐诗(也打破中国古诗)齐言的传统,为更自由、委婉、更有韵味的抒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的“言长”的艺术特性,就主要是由其句式、韵律及其所带来的其他艺术技巧所造成的。其次,它之“新”还表现在它的“诗余”功能上、它的“诗余”题材的选择上。这种新的功能与新的题材选择,与它特定的体式、句式相结合,又带来了宋词一系列新的东西,例如它委婉、倾诉式的抒情韵味、细腻而多层折的描写、对内心生活更细腻而深入的把握、装饰设色的艺术、轻丽婉约的风格等。这种种之新,就造成了宋词与唐诗很不相同的面目。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舜”的抱负,而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深有感触,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一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入化。像《春望》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一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写论文时可以先稍微提一下李清照词的风格婉约中又有几种,然后找到你想论述的观点进行展开,然后找一首李清照经典的词(如《声声慢》)进行赏析,并对个别词句进行鉴赏,同时也可以找一些婉约词派的词与之进行对比,比如柳永,晏殊,秦观,李煜等。通过对比论证的方式,让李清照的词更别有一番风味。
我读唐诗宋词不知怎么了一向不喜欢文学的我,被同学们刮起的文学风感染了。从此,我逐渐的迷上了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有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它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是中国“皇帝世袭制''的光辉侧面体现,唐诗宋词是我们的骄傲,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是世界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比起唐诗,我更喜欢的是宋词。宋代的诗词分为两派,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豪放派的作品大多是气势豪放,雄伟壮观,意境雄浑,充满诗人的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婉约的词汇更是情感交替,词语清晰含蓄,让人眼帘湿润不可忘怀。婉转的情绪在词调中深深表达了当时时期的无力抗争的一种有力武器!如范成大写的宋词《西江月》十月谁云春小十月谁云春小,一年两见风娇。云英此夕度蓝桥,人意花枝都好。百媚朝天淡粉,六锐步月生销。人间双叶满庭皋,别有东风不老!多么美妙的词句,我好喜欢!我好爱读!唐代现实主义爱国诗人杜甫世称诗圣,世界文化诗人,杜甫生活在由胜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被誉为“史诗”在政治黑暗人们饱受疾苦的当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意精湛的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独自去投靠肃宗中途被安史叛军俘获,他面对凌乱的长安面对国难当头的残酷事变不顾全家个人利益的得失,在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事国事事事忧心苦闷彷徨,在这种窖迫的形势下,奋笔疾书写下了:《蜀相》一首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映街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落满襟!此诗写下了杜甫当时的心情,写下了在长安所见到的荒凉悲景,悲愤爱国之情贯穿全诗。向古代诗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为一名中国的中学生应该有的就是爱国精神,国家兴衰匹夫有责!我们要力争上游,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学好科学,为国家!
落花之下的独立人 ——从宋词中的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 【关键词】 落花 命运偶然性 文人的个人际遇 家国忧患意识 【内容摘要】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将选取“落花”这一意象,从士大夫阶层、失意文人以及女性词人,三个层面,结合具体作品,和词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试分析“落花”意象在宋词中的特殊意蕴和内涵,及其中所表达的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太多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一种不可自制的悲伤。这是因为,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也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悲戚心理。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 其实,最早提出这种落花意象中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偶然观的是南朝的范缜。在《南史范缜传》中,这样写道:“竟陵王子良精言佛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开藩篱落于粪溷之中。” 这段话是他与竟陵王萧子良就关于因果报应说所作的辩论。范缜说,“人生好象落在地上的花朵,有些花朵被风吹落到厅堂里,飘落到席子上,坐垫上,正如你一样出身高门,享受富贵;而有些花瓣被吹到粪坑里,就像我,一生不幸。”这即是说,人的富贵、贫贱,只不过是偶然的遭遇不同罢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富贵贫贱完全是自然的偶然现象。它包含了一种不可知论的前提,即人们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只能听其自然安排,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综观宋词史,在宋代诗人的词作中,落花意象比比皆是,有约六百多首。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因为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纤巧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现优美、悠闲或忧愁的情绪。故而,落花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宋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境化、女性化的色彩。同时,又由于作者的地位、身份、所处情境的不同,落花意象中所包含的思想内蕴也不尽相同。但是,我认为,采用落花意象中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感时伤物的,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的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首先,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优渥文人的时代。为了适应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成为了入仕的主要途径,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从而形成了读书办学和研究学术的社会风气。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明朝徐有贞在《重建文正书院记》中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盛过之。”宋代统治者,鉴于前朝之教训,对文化没有实行专制,使学术思想得以活跃。宋代知识分子吸取了佛、道理论,与儒学相结合,形成了与“汉学”相对立的“理学”,以及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境遇的探寻。但是,他们可以论政,却仍然是统治者手中的筹码。 其次,在经济方面,宋代基本做到了长治久安,商业繁荣。这也使宋代文学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宋朝的发展是一个从北方向南方的迁移过程。北宋前期境内比较安定,但是,在逐渐迁移的过程中,国势渐微,尤其是到了南宋,国力已大不如前。这也造成了南渡之前后词人词作的不同。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才有助于宋代词人心态和价值取向的孕育和形成。而价值取向和处世心态一旦确立和稳固,宋代词人才会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随心而动,去实现冶游、饮酒、隐逸、谪居、参禅等多彩的人生体验。 我大体上将宋代的知识分子分为三类,将从三个类别分述之。 第一类是士大夫阶层。他们多沉浮于宦海,有报国之心,却难以为统治阶级所真正接纳,从而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这一类型,在宋代词人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以晏殊、欧阳修为例。 提起落花词,不得不提晏殊。晏殊以一寒门士子而至于位极人臣,但是,检索晏殊长达五十年的仕宦生涯,其于政治历史却无足以彪炳史册的突出建树。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气稍重,不是那种不避风险,敢于斗争的人。经多年宦海风波的历练,他养成了处事圆通的习惯。这种性格,以及他的家世背景,必然导致了他虽身居高位,但却无法很好的施展抱负的状况。落花的意象,可以自然为他表达对个人际遇的无奈和悲哀。 在耳熟能详的《浣溪沙》中,他这样写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其中,“ 怜取眼前人”一句,语出自元稹《会真记》中的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定义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通过“落花”这两个富有生命流逝色彩 的意象,明确地集中和体现了 “伤逝”之情。而因为春和美好生命的明显关联,对 “伤春”主题的揭示就等于展示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年华的留恋,而时间性作为规定此在之 “在世”的基本性质,就在这种特殊的、在本质上是对生存本身的 “留恋”中被揭示出来。可以设想,假若没有这两个负载着主人公万千情思的生命化意象,此在又如何能从 “生命”自身中直观地感受到生命流逝的痕迹呢? 晏殊需要以“落花”中所蕴涵的这种哲学人生观作为化解痛苦的灵药,其中包含着的无理性,不公平,可以,使他聊以平息底里矛盾的声音,得到短暂的心灵超脱。 而欧阳修与晏殊又有着很大同。虽欧阳修词作不多,但仍多次出现了“落花”的意象。如《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所谓“乱红”即是落花。此词写暮春闺怨,
诗酒文化至诗唐而大放异彩,大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他是人所共知的诗仙、酒仙,李白对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主要是在精神上将饮酒提高到了一个哲理的层次,形成了心系忧愤,把酒长志、心存魏阙、以酒解忧、心念同道、以酒交朋、心慕贤圣、把酒问天的人文精神。将诗歌与美酒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诗酒文化,诗酒文化也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同时,这也强化了后世对于诗酒文化的认同感。 李白的诗与酒,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将进酒》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这种高歌的引吭,如隔世的洪钟,至今不绝如缕。它既是一首劝人饮酒的劝歌,又是一首愤世嫉俗的悲歌;它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又充满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 李白的酒与诗是他一生的写照,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成了李白诗酒文化的主旋律。 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尽情的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 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 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在“一杯复一杯”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度过一生。 酒,是李白人生中除诗歌外的又一大人生支柱,他爱诗成性,爱酒至狂。以至有人说,李白的一生,是喝酒吟诗的一生。
一、综述酒的文化内涵。酒,这个词引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会意。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1]这是对于酒的最表层的释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2] 酒是恶因,酒可致亡国败家,可致淫乱杀伤,这是《说文》对于酒的的解释,当然这是从负面角度谈酒是古代的一项荒唐的发明。还有许多典籍论述了酒的意义和功效。如酒曰清酌——《礼记·曲礼》;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不为酒困。——《论语·子罕》……总之古代对于酒的的话题可谓“不尽长江滚滚来”。酒在当代给人的印象很可能是负面的,如酗酒、酒鬼……这些不文明的粗狂的词汇确实令人陷入一种尴尬的维谷。但是,当我们真正回顾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不难发现,酒在华夏沃土上酝酿珍藏,早已形成了一种古老的文明——酒文化。任何对于就的误读和偏见都是不可取的。二、关于酒文化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对于很多现象不能理解,都会归咎于神仙所为。“酒”就是其中的一个元素。酒是液体,多黄白色,或辣或清香,给人带来火感受,遇火即明,未开化的古人不知其所以然,便认为酒神所为。古代流传“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人类造酒的起源最早追溯于距今约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当时造酒实属偶然,经粮食、水果自然发酵所得,工具简陋,酿造的多数低度米酒和水酒。(如左:西汉酿酒图)秦汉以后,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这种用谷物酿酒的传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酒文化,逢重大节日和喜庆之事人们必定饮酒。岁末除夕,“除日驱傩,除夜守岁,饮屠苏酒”[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节有饮桂花陈酒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出生酒、生日酒、婚丧酒、升学酒、晋升酒。总之,酒文化成为一种传统袭承下来。三、 酒文化与文学艺术的情结。中国酒文化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典诗中关于情爱、离愁类的作品居多,故诗歌中经常流淌“酒”“泪”液体,泪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为男子所饮。两者结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对于酒文化与文学的渊源可从如下几方面一一做理会。1.酒可以避政,明哲保身。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谓文之豪杰,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或谈禅或饮酒,酒后大醉,一醉不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七贤之首阮籍,性嗜酒,为了逃避司马氏的贿赂曾大醉60天从而躲避了曹氏集团的灾祸。2.酒是文人创作的畅饮伴侣。文人相聚饮酒是盛事,月下独酌更是雅兴之至。酒可以刺激神经、活血兴奋,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文人作诗多有美酒相伴。 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可谓诗之上作。一箪食,一瓢饮,自然是饮酒,就到了诗人的仙境。“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4]。酒可以张扬个性,抒发自由之感。诗仙李白不仅诗作得浪漫飘渺,其酒量可谓“量能扛鼎”,素有酒仙美称。李白的诗歌多半是在酒后大醉创作的。如描写杨贵妃的佳句,正因李白的酒兴衬托诗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试问能有此大气磅礴的阵容者能有几人?3.酒之最美不在酒味而在意境。 “兴观群怨,物我两忘”[5]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文人的诗歌亦多以酒为题材。周代的《诗经·鹿鸣》“嗷嗷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周代的宴请诗生动的记录了宴饮的热闹场面。《鹿鸣》等十二首风雅诗曲被文人士大夫称作“乡饮酒礼”。[6]唐代盛世为文人饮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李杜诗篇百分之十五左右都是以酒行诗作赋的。酒一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一分飒爽英姿和人生豪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慰藉人的情感,李清照宋代的巾帼女诗人,一洒热血,一咏菊酒,“三杯两盏淡酒,怎地他晚来风急?”的萧索落寞。东坡居士喜酒,酒后做文若干,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好一个“诗酒趁年华”的豪放派巨匠。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香的酒味。放荡不羁的柳永更与酒结缘,留迹于青楼曼舞的他与歌舞酒影相随,有雅致即兴诵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写出了诗中含酒,酒中酿情的风韵。4.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关酒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许多篇都写到了酒,屈原的辞赋中也同样歌咏到酒,历代文人莫不与酒结缘。不少文人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酿出绚丽的诗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气势浩瀚,喷涌勃发,好似一股酒泉涌向滕王阁的高栏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无不是酒兴勃发,怀才感伤的忧国忧民之作,被后人耳熟能详。“酒的欢乐”,“酒的悲哀”,酒和文人的文学创作共同辉煌灿烂。四、 对于酒文化的传承。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正如没有一成不变的酒文化。酒文化预示着一定的人生意蕴。酒虽然不能消除痛苦,但可以缓解压力,带来暂时的愉悦。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以批判吸收的视角继承酒文化的辉煌传统,虽不能如古代文人豪气冲天,斟酒耽佳句,我们可以解酒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聊以自娱,得以自乐。酒文化依然可以应用于现代文的阅读课写作之中,时代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改不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沉淀的酒文化,淹没不了文人对于酒的钟爱与偏嗜。形式可以变,传统不能丢,批判扬弃,丰富创新才能有新文化,创造新文明。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
李白嗜酒,人称“醉圣”“酒仙”史书上记载他“每醉为文章,为少差错,与醉之人相谈议事,皆不出其所见.”客居任城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张叔明、裴政、陶沔在徂徕山,日日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虚”。
杜甫《饮中八仙歌》赞之:“李白斗酒诗百篇”又有人称其诗:“《乐府》之外,……,言酒者固多。”保留下来的1500多首诗中,写到饮酒的达700多首,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的酒味。其中的《独酌》、《将进酒》、《襄阳歌》等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酒文化其他名人
1、杜康。
《尚书 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唐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云:“杜康造酒。”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有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曹操(“说曹操,曹操到”)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
2、纣王。
作为商朝的末代皇帝,他是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
3、孔子。
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
李白是继庄子、屈原以后的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杰出贡献在于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 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在诗篇中达到高度的统一, 把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研究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重点应了解他的浪漫主义特色, 才能真正得到李白诗歌的精髓。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 现存《李太白全集》30 卷, 除赋、序等文章外, 有诗九百八十余首。这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小部分。在他死后不久, 他的诗歌就已经“十丧其九”(李阳冰《草堂集序》) 。就从这余下的十分之一的诗歌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庄子、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并且以他在唐朝由盛转衰, 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中, 形成了那种坚持进步的理想, 反抗黑暗现实, 相信自己才能, 鄙视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在李白诗歌中, 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达到高度的成熟。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在反庸俗和追求理想的斗争中展示了比屈原更为深刻的矛盾, 更为强烈的快乐和痛苦。因而李白的诗比屈原的辞所概括的生活更深更广, 他着眼的不是一个集团, 而是整个时代。屈原主要是通过浪漫主义的独白, 表达了政治上的失败而产生的痛苦与矛盾, 而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渗透到一切主题中去, 接触到封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 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 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浪漫主义诗人中, 李白是伟大的, 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说: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有着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而这些艺术魅力正是从诗人的种种浪漫主义手法中表现出来的。因此, 在我们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时候, 应该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一、豪迈而奔放的气势元稹说李白的诗歌: “壮浪纵恣, 摆去拘束。”这正道出了李白诗歌的这种豪迈而奔放的气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描写客观事物, 表现出不可羁勒的力量。如诗人笔下的黄河: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这里, 黄河奔腾咆哮, 冲决一切, 呈现出不可驯服的形象, 确有“落笔摇五岳”之势。再如诗人笔下的长江和高山: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庐山秀出南斗傍。《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这咆哮愤怒, 一泻千里的江河, 奇险挺拔, 高出天外的峰峦, 都表现出冲决束缚, 追求自由的不可阻挡气概。(二) 抒发主观感受, 表现出强烈、炽热的感情。李白的诗往往直抒胸臆:在黑暗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 渴望摆脱羁绁, 腾风凌云, 得到自由。他高呼: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 “摧残槛中虎, 羁绁 上鹰, 何时腾风云, 搏击申所能!”(《赠新平少年》) ; 受诏赴长安时, 他高兴万分: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 长安三年无所作为, 最后又受排挤, 他在诗中大呼: “时清不及英豪人, 三尺儿童唾廉蔺。”(《醉后赠从甥高镇》) ; 他憎恨权奸, 诗中表达清除权奸的愿望: “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 直上青天扫浮云。”(《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 他反对安禄山的叛乱, 要求恢复祖国统一, 就在诗中表示: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 他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就写下了“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的沉痛诗句。在李白的诗歌里, 或爱、或恨、或兴会淋漓、或嘻笑怒骂, 种种强烈炽热的感情, 汇成一股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震动着读者的心弦。(三) 句法变化多端, 不受格律的束缚。当时律诗正在兴起, 而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中, 七律只有十二首, 五律也为数不多。这并非李白不会写律诗, 而正如清代赵翼所说, 是“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 与雕绘者争长”。他大量写的是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就是在这格律不严的情况下, 李白也常常打破、突破了一般的规定。表现在句法上, 长短错落, 变化多端。如“噫, 吁口戏,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等。尤其是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 李白决不使格律束缚感情, 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 出现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 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江夏赠书南陵冰》)这样便于诗人抒发感情, 正如宋代曾巩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说: “又如长江, 浩浩奔放,千里一泻, 来势犹壮。”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一) 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中, 有大量的想象, 有的诗通首是想象。现实事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物、梦中境界等等, 在李白笔下, 无不成为想象的媒介。通过这些媒介, 诗人的想象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任意驰骋。而这种任意驰骋的想象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超现实的描写为更深刻地反映现实服务。《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面的典型。诗人借助梦境, 开展大胆的想象, 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 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 表现了崇高的理想。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不开心颜”的斗争精神。又如, 在《蜀道难》中借助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驰骋想象, 着力渲染了秦蜀道路上奇险的山川, 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与关切。明月, 是李白经常歌咏的对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 赋于明月人格化和个性化。诸如: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是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拜访一位姓斛的隐士时, 将空中的明月想象成是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与自己随行的同伴, 以此衬托出诗人与斛士之间的深情。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这是在自己受到打击, 政治失意, 感到孤独时, 把明月想象成为自己的友人。(二) 奇特的想象李白诗歌中的想象往往出人意表, 新颖不俗。但出人意表又入情理之内, 新颖不俗而不流于怪谲。试看《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 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 沽酒与何人?诗中想象纪姓老人死后还应继续酿酒。这本来是不可能的, 但诗人却像真有其事一样,执著地继续想下去: 夜台中没有李白, 你卖酒给谁呢? 这种想象好似出自一个天真的孩子,确实奇特新颖。但正是这种想象把老人“善酿”的形象, 诗人与老人的深厚情谊, 特别是老人死后, 诗人对他的怀念都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完全合乎情理。三、大胆而恰切的夸张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艺术手法, 来表现强烈、炽热的激情。从那大胆而恰切的夸张中, 也表现出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李白在《北风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 来叙述北方雪大天寒。鲁迅先生就此句作了说明: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 但燕山究竟有雪花, 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 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那就变成笑话了。” (《鲁迅全集》第六卷185 —186 页) 这就是艺术中夸张与真实的辩证法。李白那些优秀诗歌中的夸张, 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真实, 恰恰相反, 他总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因此, 往往越是夸张, 现实生活越是表现得深刻、真实。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之十五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之二“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前者以诗人自己的愁情之长为基础, 后者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 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 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深长的忧愁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李白在运用夸张手法时, 非常注重抓住夸张对象的特点, 使夸张本身与夸张对象产生内在联系, 做到既大胆又不失确切。如: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后一句, 诗人抓住远望江水波涛汹涌, 如卷起堆堆白雪的特点, 用“流雪山”来加以夸张, 就更突出了波涛汹涌的阔大景象。四、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在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可以看出, 李白运用比喻, 一是做到了形象: 感情本来是抽象的, 而诗人用滔滔江水或千尺深潭水来比喻感情, 就把感情变成了可感可触的形象, 鲜明地呈献在人们的眼前。二是做到了贴切: 比喻与友人别情之长, 绵绵无尽的流水正有长的特点; 比喻友人送我深情, 千尺潭水正有深的特点; 比喻愁情不断, 抽刀断水正有不可断的特点。这都是用与被比喻的事物有共用特征的形象做比喻, 使比喻显得十分贴切。三是生动: 形象本身就具有生动的特质。而诗人关于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人的丰富联想的形象作比喻, 就更加生动。以“抽刀断水”比喻愁不可消, 不仅突出了诗人的愁情, 而且从“抽刀断水”的动作上, 使人联想到诗人那激愤的心情、豪迈的气概等等, 余味无穷。值得注意的是, 在李白的诗中, 还引用了大量典故。这些典故, 一般也起着比喻作用。诗人把许多揭露批判最高封建统治者不便直言的思想感情, 通过用典故尽情地表达出来, 而且这些典故能够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 往往比直言表达来得更深刻, 更有感人力量。例如《古风》之五十一中, 就用殷纣王暴虐、楚怀王昏庸的历史传说, 比喻唐玄宗的统治。虽未直言, 但人们从关于殷纣王和楚怀王的历史传说中, 就会联想到唐玄宗的统治该有多么黑暗混乱, 昏庸腐朽。五、清新而自然的语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又都是通过他那独特的清新、自然的语言而表达出来的。李白主张写诗要“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这正是他自己诗歌那种清新而自然的语言风格形象化的概括, 也正是他学习民歌语言风格的结果。如: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人道横江好, 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语言朴素简洁, 不假雕琢, 又活泼生动, 音节和谐, 颇有民歌风味, 但他又不是单纯地以民歌语言为模式, 而是经过加工提炼, 既不失民歌语言的本色, 又有含蓄精炼的特点。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回一叫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初看如脱口而出, 明白如话, 但若深入下去, 便觉意味隽永, 经过千锤百炼, 使清新而自然的民歌语言的风格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李白的七绝也体现了这一语言特色。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沈德潜《唐诗别裁》说: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 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 口头语,而有弦外音, 使人神远, 太白有焉。”他说的这些特点, 实际上也就是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再如《早发白帝城》脱自于《水经注·江水》。我们于此对照一下:《水经注·江水》: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后传响, 哀转久绝。”这是一段优美的散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到了李白的笔下成了一首优美的诗。语言之清新自然, 心情之舒畅乐观, 与原文风貌,却迥然不同。李白在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中,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取得了不仅是他的前人, 即使是后来者也没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 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