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计价方法很多的。上面已经给了几种。其实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的影响很大的,包括利润,包括税收等等。我简单比方:物价上涨了,一般后进的肯定比先进的价格高,假如你采取先进先出,那样势必造成成本低,多交税款,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而将风险转移到了以后。原来,我写过一篇论文题目《高进先出法探讨》,我觉得你可以参考的,从会计的几个基本原则。谨慎原则,税务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你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来写文章的。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类型的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对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有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计价方式导致不同的存货价值和公司报告利润所得,而且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税负、业绩、现金流等等方面。所以,选择切当的存货计价方法也是公司制定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公司的存货计价方法概念及其比较分析存货是公司自身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主要有以下种类:库存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品、低值易耗品等等。在实际生产经营业务中,公司的存货是处于不断流动变化过程中的,而存货的实体流转顺序与其生产成本流转顺序也是不相同。所以,一般来说公司只需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来明确库存成本和已发出的存货成本即可。这样,公司就需要依据某些的成本流转假设,来考核存货和发出存货之间的成本分配,而这也就是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这一方面的规则,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肯定与调整步骤。而根据这一准则的规定,当前我国国内公司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大致分类三种方法。下面逼着将对这三种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各种存货计价方法中,先进先出法的概念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存货假设为基础的进行核算的,这种方法的本职是它的存货比较贴近于最新购入的存货价值。个别计价法则是以每一种类的存货的实际成本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这一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存货成本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符合现实,其缺点是工作量大,不适合于大中型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则均以加权平均数的方式对存货进行计价管理,由于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均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但它们计算的结果通常既不能与当期利润相配比,又难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现实情况,所以缺点也较为突出。二、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比较指标的影响公司采取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税负等重要方面都产生影响,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有直接影响。在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中,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总额等项目的计算结果均会受所选计价方法的影响,其数值也会随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而其价值发生变化。②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损益情况的衡量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若存货估价低,则当期的公司收益可能因此而会有所增加(减少);相反,如果的存货估价高,则本期的公司收益则可能因此会有所减少(增加)。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公司收益情况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③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负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当期销售成本数额,进而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也会不同,故此会影响到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数。这也意味着,公司可以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经营的存货计价方法。三、对先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进一步比较研究1.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纳税和财务的影响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若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意味着在会计所属期内已售成本是由以前存货和早期价格决定的,这会造成公司市场价值高于已发出存货的价值的情形,销售成本偏低,同时导致经营利润虚高,进一步增大了公司的税负。相反的,加权平均法则使期内公司的成本——收益核算较接近平均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降低了公司的所得税负担。然而,对于我国很多大中型公司来说,先进先出法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纳税负担,却同时也有利于其提高公司知名度以及品牌竞争力和赢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及银行贷款。所以,多数大中型公司从综合考虑往往会选择先进先出法。但,一些刚刚成立的小型公司来说,希望降低公司税负、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则是它们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公司往往会采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进行核算。2.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一般包括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等等。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这些公司指标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首先,就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流动性比例指标来判断,采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存货周转率偏低的情形,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而相应的流动比率和存货周转期则会偏高。在加权平均法条件下的上述各指标则会有所“收缩”。其次,就公司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来说,其直接的衡量最终都会体现在公司的利润,所以采用存货计价方式中的先进先出法通常会提高公司的获利能力指标,而采用加权平均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指标。再次,从对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因为先进先出法会高估的税前利润,所以此种计价方法事实上也高估了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公司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公司外部环境状况、公司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公司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合理的改善自身的经营业绩。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一、合理进行存货计价的意义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做了不切合企业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造成不利影响。二、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事实上,存货极有可能以比该成本高许多的价格卖出去,所以通过销售存货所获得的现金数额往往比计算流动比率时所使用的数额要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通货膨胀的持续,存货的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必然会产生偏差。 (二)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 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结果,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三)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后进先出法在传统理论中被认为是“合理地计量销货成本,减少存货利润,从而公允地表示企业财务状次和经营成果”的较为科学有效的存货计价方法。但是,严格地讲,后进先出法所体现的只是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而不是纯粹意义下的谨慎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与另一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在质和量上有因循沿袭的关系,即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存货在数量和金额上等同于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因此,后进先出法较之于先进先出法导致的期末存货的降低也就相应地降低了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由于期末存货与期初存货之间的内在关系,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在一个会计期间降低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减少了存货利润与税金,却相应地在下一个会计期间提高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增加了存货利润与税金。基于企业以现实状况和按既定目标不断从事生产经营的持续经营假设,从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后进先出法并不能有效地消除因物价的波动而形成的存货利润。因此,后进先出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谨慎做法,而是体现了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制的谨慎原则的暂时做法。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三、存货核算计价方法的分析(一)存货核算的计价方法 概括的说,存货核算的计价方法包括六大类:按实际成本计价,按计划成本计价,按商品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估价法,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下面对这六大类做详细的分析。1.按实际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存货核算时,存货收入与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存货的总帐和明细账均按实际成本设置与登记。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也称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月购进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来确定本期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3)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后进先出法是根据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接近于近期市场价格,使现时成本与现时收入得到配比,从而较合理地确认了当期收益,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可以使当期出材料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延迟企业交纳所得税,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期末材料结存成本是按早期价格确定的,这样也减少了库存材料的资金占用,可以增加企业后劲,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符合稳健性原则。但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造成成本虚增或虚减。并且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这种方法计算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不相等。但是,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尽管后进先出法有其不足,但在目前我国国情下,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价格昂贵且数量较少的存货。2.按计划成本计价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帐和明细帐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另行组织核算,并要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将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实施:(1) 计划成本的制定 按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正确地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进行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计划成本的制定,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考虑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制定,力求与实际成本尽可能相接近,而且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有特殊情况应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做变动。(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成本的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一般分为超支差异与节约差异两种情况。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不利差异,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差额,或称有利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计算出存货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3.按商品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1) 经营商品批发的商品流通企业可按进价进行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的进货原价作为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可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进行计算,但一经先用其中一种方法后,则不得随意变动。(2) 经营商品零售的商品流通企业,一般采用售价进行核算,购入的商品按商品的售价增加库存商品,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作为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算。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平时可按商品的售价进行结转,月末时应按商品的存销比例分配商品成本的差异,将本月销售商品的售价调整为实际成本。 4.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该法是指当期末存货的计价,当成本低于市价时,就按原始成本计算,而当存货成本高于市价时,改按市价计算存货成本。这里所说的市价是指存货的重置成本。这里所说的成本指的是存货的原始成本。所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也可称为重置成本法和原始成本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存货价值时,其重置成本或再生产成本下跌时可能带来的损失,在当期就应予以确认,这虽与原始成本原则相背离,但符合稳健性原则。由于考虑到示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前处理,在市价不稳定的情况下,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的期末存货成本不低于实际成本而接近于重置价格,将来这些存货出售时,不会受价格变化太大的影响,这样能保持各个期间的正常利润幅度。成本与市价孰代低法在工作中的运用有下面三种方法:(1) 逐项比较法:即按存货的每一项目比较其成本和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该项存货的金额。(2) 分类比较法:即按每类存货比较其成本和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该类存货的金额。 (3) 总额比较法:即比较全部存货的总成本和总市价,取其较低者作为全部存货的金额。 一经采用上面三种方法的一种后,依据一贯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在比较市价与成本时,所用的市价即重置成本不得超过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价格减去合理预计的加和处置成本后的可变现净值,也不得低于可变现净值减去估计的正常毛利。5.估价法公司在编制月度财力报表时,需要在每月末计算出存货的成本。但在采用实地盘存制时,每月进行存货的清查,不公费时,而且也要付出较多的费用,因此一般每年年末盘存一次。这样,在编制月份财务报表时,就需要对期末存货成本进行估价。估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 毛利率法 该法是用毛利率来估算本期的销货成本,并推算出期末存货的估计成本。采用毛利率法时,毛利率估计的准确程度如何,对于期末存货的成本是否准确有着直接影响,为了防止计算时使用不十分恰当的毛利率,选择的毛利率必须是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有一定代表性的,如果公司的各项存货在销售时的毛利率差别较大时,应将各种相近毛利率的存货予以归类,在计算时分别使用适合的毛利率来计算出各类存货的成本,然后加总计算期末存货的估计成本。(2)零售价格法 该法是指对经营的每种商品都标明零售价格,在商品购进的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格分别登记购货业务,并按零售价格计算出期末存货后,从按零售价格计算出的可供销售的商品总中减去已销货额,然后根据存货的成本和零售价格计算两者的比率,以该比率乘经按零售价格计人的期末存货额,即可得出期末存货的估计成本。 6.重置成本法与可实现净值法 (1) 重置成本法 该法是指假定用现在市场价格重新购置现有的材料,商品等存货所需发生的成本。按重置成本法确定存货的价值,由于受市场涨跌的波动,存货的价值也随之波动,因此会使公司的损益发生少计或虚增的情况,不能达成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但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言,以重置成本来反映存货的价什值,可以用存货等流动资产来正确衡量公司的知期偿债能力。 (2)可实现净值法 可实现净值也可称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正常售价扣除合理预计的加工和处置成本后的收益,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存货的价值时,一般适用于残次,陈旧,冷背等商品或产品的计价。 (二)常用存货计价方法的综合分析1.从价值角度看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结果,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从利润确定角度看,后进先出法,则以最近的进货成本可与最近的营业收入相配比,可以产生较有意义的利润数据,以恰当地解释评价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所获得的利润倘以所得税、股利等形式全部分配的话,也不会过多影响企业按原有规模持续经营。相反,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以较早期的存货成本与现时的营业收入相配比,毛利虚计。若将算得的毛利全额以所得税、股利等形式分尽的话,收回的成本因数额较低,在现时物价水平下,难以重置相同数量的存货,致使企业不能按原有规模持续经营。2.从纳税和现金流量角度看后进先出法具有压低期末存货成本、提高销货成本,减少本期应税利润,因而减少应纳税所得产生的现金流,因此使企业的净现金的流入比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平均法为多。但是,后进先出法减少应纳所得税额和增加净现金流入的效果并非绝对。从长远时期看,企业的全部存货成本,不管何时形成,正常情况下最终将转化为销货成本。若所有存货均已售出,其成本将全部转化为销货成本,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采用哪种存货计价方法,几个会计期的销货成本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所得税总额、税后利润总额、现金流入总额都是一致的。3.从管理人员业绩评估角度看 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四、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改进(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1.从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考虑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对于不能互相替换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无疑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如果存在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采用个别计价法将不胜其繁,此时,必须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作出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存货的实物管理可能是“先进先出”,因此,采用“先进先出法”比较符合存货的实际情况。2. 从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考虑存货计价方法选择需考虑的第二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进法会导致较低的期末存货、销售毛利、所得税和净收益额;而采用先进先出法其结果恰好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采用平均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核算的结果,总是介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但是,上述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一般财务影响又会因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不同时期而产生差异。例如:周转很快、存货积压很少,则后进先出法的优势也不会充分显示。3.从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角度考虑存货计价方法选择需考虑的第三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一般是“先进先出”的,如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如此,后进先出法虽然能够减少所得税,但同时会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影响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各种奖励和报酬。因此,从内部管理及业绩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后迸先出法更为合理。此外,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经营业绩的比较时,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业绩评价的正确性。(二)存货计价的改进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上述多方面的因素,而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撇开采用个别计价法的情况不谈,先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地适应存货管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后进先出法的情况与此恰好相反。加权平均法除了核算工作量相对较少外,居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移动平均法的情况与加权平均法基本相同,只是核算工作量比加权平均法要大。由于现代会计已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核算工作量已不再是制约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范围可以缩小到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两种。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如果根据客观情况及利益权衡的变化频繁地在两种方法之间不断地转换,势必与一贯性原则的要求相冲突,会给人留下“粉饰”和“调剂”的嫌疑,也难以与采用另一种方法的其他企业进行业绩的比较。 解决问题的唯一的出路是同时报告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会计信息。这也就意味着税法应该允许企业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与计算应交税金时应当采取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一致;否则,会与税收法律有冲突。我国目前税法中尚无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和纳税计算必须采用同一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明确规定,故上述作法也是可行的。具体地说,由于先进先出法与存货的实物管理、存货销售价格的确定、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相适应,且这些管理及决策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纳所得税只是定期的,故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取先迸先出法,期末时再采取后进先出法对其进行调整,以发挥后进先出法可以减少所得税支出的优势,财务报告则同时列报这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核算的结果。
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希望大家喜欢!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的意义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所以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至关重要。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按实际成本计价
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存货核算时,存货收入与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存货的总帐和明细账均按实际成本设置与登记。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平均加权法
移动平均加权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的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
(3)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
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上月期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以
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 (月初库存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这种方法是注重所发出的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代替使用的存货、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
举例说明上述计算方法的差异。
企业本年先后进货两批,1月份第一批30件,单价10元。6月份第二批70件,单价12元。3月份出售10件,12月份出售90件。100件货物到年底全部出售。
先进先出法:
3月份出售:10*10=100元;12月份出售:20*10+70*12=1040元
总收入1140元
移动平均加权法:
3月份出售:10*10=100元;
12月份出售,单位成本为(20*10+70*12)/90=元,90*元, 总收入1140元;
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
单位成本为(30*10+70*12)/100=元,100*元
总收入1140元
2.按计划成本计价。
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帐和明细帐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另行组织核算,并要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将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日程核算工作量大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发出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实施:
(1) 计划成本的制定。
按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正确地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进行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计划成本的制定,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考虑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制定,力求与实际成本尽可能相接近,而且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有特殊情况应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做变动。
(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成本的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一般分为超支差异与节约差异两种情况。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计算出存货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期末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经济状况,并考虑以下几点,选择适合企业的计价方法的计价方法。
1.客观性
企业在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应注意不同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应选择一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计价方法
2.实际性
各种计价方法均有有点和不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基础的水平,从符合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选择一种适合企业财务状况并且对企业的生产利大于弊的存货计价方法。
3.谨慎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经营的进行,企业应选择适合企业的较为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
4.目标性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当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选择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而不是以企业的短期行为轻率抉择。
(二)不同计价方法的优缺点
1.个别计价法
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在确定每次发出存货购入存货的成本时较为简单,适合于物价下降的时候 但在月末计算总成本时比较麻烦,物价上升时,因采取先前的价值,会虚增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保证了企业成本费用的事中跟踪,有利于使企业利润保持稳定,便于核查账面库存数额,将繁琐工作分流减轻月末负担。但是仍需大量计算,当发生退货、接发货时间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价差,影响企业的成本。
(三)不同计价方法对损益影响
根据存货期初成本+购入存货成本=存货期末成本+发出存货成本,分析以下各种计价方法。
1.采用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能够较为精确核算购入、发出存货的价值,但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适合于物价下降的时候,能够合理计价。但在物价上升时因采取先前的价值,会虚增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无论在物价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
4.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能使企业利润保持稳定,便于核查账面库存数额,但在发生退货、接发货时间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价差。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则:
销货收入为:8×(30+50)+10×(40+30)=1340(万元)
销货成本为:5×30+6×(50+40)+7×30=9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销货收入-销货成本=1340-900=440(万元)
按照目前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5%=440×25%=110(万元)
存货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按年计算加权平均成本(一般按月,为了简化起见)。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
销货收入为:8×(30+50)+10×(40+30)=1340(万元)
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为:
(150+540+280+160)/(30+90+40+20)=(万元)
销货成本为:
×(30+50+40+30)=942(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
1340-942=398(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为:
398×25%=(万元)
采用移动平均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也为25%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该年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变为以下情况:
销货收入为:
8×(30+50)+10×(40+30)=1340(万元)
第一次购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150+540)/(30+90)=(万元)
第一、二次发货的存货成本为:
×(30+50)=460万元
结存存货成本为:
×40=230(万元)
第二次购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230+280)/(40+40)=(万元)
第三、第四次发货的存货成本为:
×(40+30)=(万元)
销货成本为:
4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为:×25%=(万元)
总结: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使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有所不同。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货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4)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四)不同时期对存货方法选择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可选择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通货紧缩时,可选择先进先出法法。 通货膨胀时期,因为物价上涨,发出存货价格会被提升从而虚增利润,所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最能反应存货的真实成本。而在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出于谨慎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价值低,当期领用的存货价值高,从而增加当期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所得额。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级财务会计,2010
[3]叶英华 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
[4]侯君邦 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技术探索,2011
[5]曾庆娟 朱永慧 浅议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的优缺点【J】科技资讯,2010
一、选择存贷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①以历史成本为基础;②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③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
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被易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发出的存货按最后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销售成本较接近当前的市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但是,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后进先出法是当前我国存贷计价较为理想的方法
尽管后进先出法有其不足,但在目前我国国情下,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首先,通货膨胀的经济大环境为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创造了客观条件。尽管为了削弱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是,这一方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其次,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差别和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方法使国有企业倾向于采用有利于提高当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方法。笔者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与存贷计价方法的选择不无关系。再次,后进先出法不仅能够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会计专业的,有很好的推荐的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存货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淡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在中小企业中,管理者认为按时交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延期有可能要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因此要如何才能保证能按时交货又能够提高存货周转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存货管理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存货管理 问题 途径分析
一、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为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稳定,企业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购入、使用和销售存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繁多,并且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科学、高效、完善的存货管理,可以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有效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而缺乏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尤其在中小企业, 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来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的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信息不准也导致无法为资金管理提供合理依据。
2. 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准确记录
在我国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存货价值核算、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相关人员素质较低,无法采用合理、科学的 方法 进行核算、计量,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不符,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大许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存货的电算化管理。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仅靠人工操作已远远无法满足存货管理的需要,无法保证存货核算、计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部分企业经营者有意粉饰自身业绩,因此不真实准确体现存货的跌价损失。
所以,存货的主要构成项目,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库存商品的出入库记录等,由于人为因素较多,在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
3. 缺乏科学的采购计划,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在企业存货采购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生产运营的需求来提出采购申请,更谈不上制度合理、科学的采购计划。导致企业的存货采购靠的是主观 经验 和感觉的判断,采购入库价格仅以采购员口说为凭,而非基于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科学采购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常常出现采购频繁,不按物资需求量来提出采购申请等情况,导致企业的采购计划混乱,缺乏科学的分析,无法明确适合企业的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如此一来,不但采购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极大,采购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原材料的挤压或暂时性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储存不合理和存货积压,致使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在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导致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进而为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就会盲目采购大量存货备用,造成存货库存的大量积压;或者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可能因为存货的长期积压导致贬值、毁损、失窃等情况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三、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 制定详细的存货管理岗位分工以及岗位权限规章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够重视,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都不够明确。因此首先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存货管理人员最好将各个职责区分开,领用单的填制和盘库人员分开授权,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也避免了同一个人可以做假账的行为。
2. 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利用现代科技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
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保存货核算、计量的准确性。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存货表达的正确性及评估赋税等问题,力求准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势,以保证公司获得最大赋税利益为原则,选择合理的方法,并尽可能地使存货的账面计价结果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从而使销货成本的确定更为准确。此外,人工核算、计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还应尽量实现存货电算化管理,通过相应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保证存货核算、计量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并根据自身组织构架和行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3. 加强存货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1)采购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2)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
(3)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4. 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 ~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论
要做好存货管理首先要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制度,其次是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将库存量降低到最小,减少资金占用,有效地,推动企业存货结构的优化,提高资金的运转率,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企业的存货管理做好才能让企业不断运营。
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存货管理论文
存货的计价方法很多的。上面已经给了几种。其实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的影响很大的,包括利润,包括税收等等。我简单比方:物价上涨了,一般后进的肯定比先进的价格高,假如你采取先进先出,那样势必造成成本低,多交税款,包括增值税,所得税,而将风险转移到了以后。原来,我写过一篇论文题目《高进先出法探讨》,我觉得你可以参考的,从会计的几个基本原则。谨慎原则,税务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你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来写文章的。
企业存货的核算与管理摘要:企业的存货就像现金一样,只不过在企业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存货占用企业资金比率高、变现能力强,为确保存货的安全,加快存货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企业积压资金。这就为企业加强存货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企业;存货;会计核算 一、引言 存货是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资料。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备的实物资产,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以及外销商品等。存货目的是供企业生产经营使用,而不是以转售盈利为目的的。存货占用着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存货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本文就企业存货会计核算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二、存货在日常管理的做法和会计核算建议 存货管理在企业涉及的部门主要有:财务部、采购部、物流部,财务部负责企业存货会计核算工作。采购部负责存货的购置、请付工作,采购部门在采购时,企业应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避免给企业损失。物流部负责存货验收入库、出库和日常保管工作。凡所有权已属于企业,不论企业是否已收到或持有,均应作为本企业的存货;反之,若无所有权,即使存放于企业,也不作为本企业的存货。仓库管理人员应对在仓库中的存货建立“物料登记卡”,“物料登记卡”应详细记录存货的进、出、存,“物料登记卡”登记的数量应定期与仓库帐进行核对,查看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找原因。财务部在存货核算主要涉及以下环节: 1、存货的计价 企业的存货计价以实际成本为依据,按照财务制度规定,遵照下列原则进行存货的计价: 企业购入存货按照买价加上各种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以及缴纳的税金等计价(按规定应抵扣的增值税额不包括在内)。 由此可见,存货的价值=买价+各项杂费+途中合理损耗+整理挑选费用+缴纳税金。 另外企业对于自行制造的存货,其价值应包括:自制存货价值=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实际支出。 企业对于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其价值应包括:委外加工存货价值=委托加工材料或半成品的价值+委托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其他杂费。 2、存货的收、发、领用 对于各项存货的日常收、发、领用,仓库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存货的收、发、存等有关信息提供财务部,并向财务部提供相关出、入库单据,以便财务部相关会计对采购订单、供应商发票、入库单、送货单、领用单、发货单进行复核,复核合格后,制作记账凭证并提交总账主管复核,复核无误后批准后入账;供应商发票尚未送达的,则根据合同/协议暂估入账,下月冲回。 3、存货采购付款办法 供应商必须开具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单证,并将单证与仓管员签字的送货单整理后,邮寄或随货同行送采购部申请付款。 采购部审核发票与送货单、采购订单、入库单内容是否相符,登记发票号码后,填制相关单证,送财务部进行审核。 财务部收到的采购发票,作为应付账款的原始凭据附上,同时对采购部的付款申请的相关单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送出纳报相关领导签字后付款。出纳付款后,将有关单据送应付会计录单、记账。 4、存货发出核算方法 企业可采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或两者相结合的核算方法。 5、存货盘存办法 存货在盘点时,要求账实相符,出现不符应查明原因,作盘亏盘盈处理。按照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准则规定,期末,存货成本按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过时或不能在市场上出售;(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跌价准备由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说明》,交财务部经理审批,财务部经理签批后才进行账务处理。报废的存货需要通知仓库并经生产中心经理审批后才可进行报废处理。 6、存货期末盘点 存货盘点一般由企业财务部组织实施,物流部、采购部、生产部等相关部门配合。 财务部负责制定盘点的实施流程及办法,并提供盘点表,同时负责编排“盘点人员编组表”,安排人员监督盘点;物流部负责事前整理仓库,并组织人员现场清点实物;生产部负责清点在车间的原材料和在制品;采购部及流通部预先通知供应商暂停送货及告知客户停止发货。 盘点事项,财务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盘点单,盘点单连续编号;各部门盘点人员需在盘点单上签字确认。盘点时发现损坏、变质、陈旧、失效的存货,要单独注明,写明盘点日期,并由盘点人签名确认;盘点后将盘点表全部收回,检查是否有签名。 盘点结算结束后,对于存货盘点的结果,财务部应编制《存货盘点表》,将账实不符的存货记入表内,列出盘盈或盘亏的数量,并注明盘盈、盘亏的原因,在规定损耗率范围内的盘亏,经财务经理签批后才能进行账务处理,超过规定损耗率范围内的,经财务部经理与物流部经理签字确认后,还需报公司总裁审批。 盘盈、盘亏处理:存货清查盘点出现的盘盈、盘亏、毁损和报废,按财务制度规定,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清原因后,并报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审核,总裁批后,计人管理费用中,即:盘亏、毁损、报废的存货,扣除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计入管理费用;盘盈的存货冲减管理费用;存货毁损属于非常损失部份,并非企业生产经营原因,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优缺点: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其他四种方法,由于采用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会出现不同的发出、库存存货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损益。因此,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苯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迸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迸的存货先发出,发出的存货按最后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销售成本较接近当前的市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但是,当期销售收人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会计专业的,有很好的推荐的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类型的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对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有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计价方式导致不同的存货价值和公司报告利润所得,而且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税负、业绩、现金流等等方面。所以,选择切当的存货计价方法也是公司制定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公司的存货计价方法概念及其比较分析存货是公司自身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主要有以下种类:库存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品、低值易耗品等等。在实际生产经营业务中,公司的存货是处于不断流动变化过程中的,而存货的实体流转顺序与其生产成本流转顺序也是不相同。所以,一般来说公司只需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来明确库存成本和已发出的存货成本即可。这样,公司就需要依据某些的成本流转假设,来考核存货和发出存货之间的成本分配,而这也就是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这一方面的规则,在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肯定与调整步骤。而根据这一准则的规定,当前我国国内公司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大致分类三种方法。下面逼着将对这三种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各种存货计价方法中,先进先出法的概念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一存货假设为基础的进行核算的,这种方法的本职是它的存货比较贴近于最新购入的存货价值。个别计价法则是以每一种类的存货的实际成本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发出存货成本的,这一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存货成本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符合现实,其缺点是工作量大,不适合于大中型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则均以加权平均数的方式对存货进行计价管理,由于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均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但它们计算的结果通常既不能与当期利润相配比,又难以反映物价变动的现实情况,所以缺点也较为突出。二、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比较指标的影响公司采取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税负等重要方面都产生影响,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有直接影响。在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中,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总额等项目的计算结果均会受所选计价方法的影响,其数值也会随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而其价值发生变化。②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损益情况的衡量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若存货估价低,则当期的公司收益可能因此而会有所增加(减少);相反,如果的存货估价高,则本期的公司收益则可能因此会有所减少(增加)。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公司收益情况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③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负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当期销售成本数额,进而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也会不同,故此会影响到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数。这也意味着,公司可以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经营的存货计价方法。三、对先进先出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进一步比较研究1.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纳税和财务的影响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公司若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意味着在会计所属期内已售成本是由以前存货和早期价格决定的,这会造成公司市场价值高于已发出存货的价值的情形,销售成本偏低,同时导致经营利润虚高,进一步增大了公司的税负。相反的,加权平均法则使期内公司的成本——收益核算较接近平均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降低了公司的所得税负担。然而,对于我国很多大中型公司来说,先进先出法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纳税负担,却同时也有利于其提高公司知名度以及品牌竞争力和赢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及银行贷款。所以,多数大中型公司从综合考虑往往会选择先进先出法。但,一些刚刚成立的小型公司来说,希望降低公司税负、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则是它们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公司往往会采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进行核算。2.两种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公司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一般包括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等等。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这些公司指标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影响。首先,就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流动性比例指标来判断,采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存货周转率偏低的情形,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而相应的流动比率和存货周转期则会偏高。在加权平均法条件下的上述各指标则会有所“收缩”。其次,就公司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来说,其直接的衡量最终都会体现在公司的利润,所以采用存货计价方式中的先进先出法通常会提高公司的获利能力指标,而采用加权平均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指标。再次,从对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因为先进先出法会高估的税前利润,所以此种计价方法事实上也高估了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公司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公司外部环境状况、公司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公司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合理的改善自身的经营业绩。
很好写比较容易去网上搜集资料不过想要拿个高分不容易毕竟没太多自己个人的观点
1、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试论会计管理 4、论会计理论结构 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6、论会计准则的性质 7、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 8、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9、试论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10、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模式的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12、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13、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4、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15、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6、试论会计环境 17、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8、绿色会计初探 19、会计职能运用的实务调查 20、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 21、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22、关于编制合并报表的几个问题 23、对会计定性、定职、定位理论的探讨 24、对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再认识 25、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初探 26、建立我国会计管理体系 27、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 28、会计学科体系模式的初探 29、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30、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 31、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32、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33、会计报告披露研究 34、探索成本核算改革的新路子 35、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36、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7、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38、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平衡公式的改进 39、负商誉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 40、成本会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41、作业成本核算初探 4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 43、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44、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45、关于会计计量的认识 46、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认识 47、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 48、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49、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50、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51、试论会计规范 52、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 5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 54、对财务会计概念的再认识 55、对我国会计概念的思考 56、重组会计研究 57、破产会计理论研究 58、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59、对新型责任会计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60、对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分析和认识 61、完善会计准则的研究 62、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 63、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64、农村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的研究 65、我国会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66、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67、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68、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研究 69、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70、论影响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的因素 7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72、成本报表体系研究 73、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 7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75、论会计的对象 76、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77、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78、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1、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试论会计管理 4、论会计理论结构 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6、论会计准则的性质 7、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 8、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9、试论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10、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模式的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12、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13、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4、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15、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6、试论会计环境 17、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8、绿色会计初探 19、会计职能运用的实务调查 20、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 21、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22、关于编制合并报表的几个问题 23、对会计定性、定职、定位理论的探讨 24、对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再认识 25、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初探 26、建立我国会计管理体系 27、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 28、会计学科体系模式的初探 29、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 30、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 31、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 32、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33、会计报告披露研究 34、探索成本核算改革的新路子 35、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 36、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7、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38、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平衡公式的改进 39、负商誉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 40、成本会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41、作业成本核算初探 4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 43、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 44、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45、关于会计计量的认识 46、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认识 47、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 48、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49、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50、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51、试论会计规范 52、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 5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 54、对财务会计概念的再认识 55、对我国会计概念的思考 56、重组会计研究 57、破产会计理论研究 58、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 59、对新型责任会计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60、对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分析和认识 61、完善会计准则的研究 62、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 63、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64、农村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的研究 65、我国会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66、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67、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68、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研究 69、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70、论影响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的因素 7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72、成本报表体系研究 73、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 7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75、论会计的对象 76、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77、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78、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会计专业的,有很好的推荐的
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浅谈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希望大家喜欢!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的意义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存货在大多数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所以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至关重要。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按实际成本计价
按实际成本计价进行存货核算时,存货收入与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进行计价,存货的总帐和明细账均按实际成本设置与登记。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2)移动平均加权法
移动平均加权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的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
(3)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
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上月期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以
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 (月初库存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某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这种方法是注重所发出的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即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代替使用的存货、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
举例说明上述计算方法的差异。
企业本年先后进货两批,1月份第一批30件,单价10元。6月份第二批70件,单价12元。3月份出售10件,12月份出售90件。100件货物到年底全部出售。
先进先出法:
3月份出售:10*10=100元;12月份出售:20*10+70*12=1040元
总收入1140元
移动平均加权法:
3月份出售:10*10=100元;
12月份出售,单位成本为(20*10+70*12)/90=元,90*元, 总收入1140元;
月末一次平均加权法:
单位成本为(30*10+70*12)/100=元,100*元
总收入1140元
2.按计划成本计价。
存货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存货的总帐和明细帐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为存货的成本差异另行组织核算,并要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将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日程核算工作量大的企业。如大中型企业中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发出按计划成本法计价分为两部分实施:
(1) 计划成本的制定。
按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正确地制定各类存货的计划成本是进行存货核算的前提,存货计划成本的制定,应根据存货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考虑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予以制定,力求与实际成本尽可能相接近,而且应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有特殊情况应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做变动。
(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存货成本的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较的差额,一般分为超支差异与节约差异两种情况。超支差异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节约差异是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计算出存货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出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期末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经济状况,并考虑以下几点,选择适合企业的计价方法的计价方法。
1.客观性
企业在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应注意不同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应选择一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计价方法
2.实际性
各种计价方法均有有点和不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基础的水平,从符合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选择一种适合企业财务状况并且对企业的生产利大于弊的存货计价方法。
3.谨慎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经营的进行,企业应选择适合企业的较为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
4.目标性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当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选择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而不是以企业的短期行为轻率抉择。
(二)不同计价方法的优缺点
1.个别计价法
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资,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在确定每次发出存货购入存货的成本时较为简单,适合于物价下降的时候 但在月末计算总成本时比较麻烦,物价上升时,因采取先前的价值,会虚增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同时无论在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4.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保证了企业成本费用的事中跟踪,有利于使企业利润保持稳定,便于核查账面库存数额,将繁琐工作分流减轻月末负担。但是仍需大量计算,当发生退货、接发货时间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价差,影响企业的成本。
(三)不同计价方法对损益影响
根据存货期初成本+购入存货成本=存货期末成本+发出存货成本,分析以下各种计价方法。
1.采用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能够较为精确核算购入、发出存货的价值,但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适合于物价下降的时候,能够合理计价。但在物价上升时因采取先前的价值,会虚增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无论在物价上涨还是下跌情况下,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都有一定的差距。
4.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能使企业利润保持稳定,便于核查账面库存数额,但在发生退货、接发货时间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价差。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则:
销货收入为:8×(30+50)+10×(40+30)=1340(万元)
销货成本为:5×30+6×(50+40)+7×30=90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销货收入-销货成本=1340-900=440(万元)
按照目前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5%=440×25%=110(万元)
存货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按年计算加权平均成本(一般按月,为了简化起见)。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
销货收入为:8×(30+50)+10×(40+30)=1340(万元)
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为:
(150+540+280+160)/(30+90+40+20)=(万元)
销货成本为:
×(30+50+40+30)=942(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
1340-942=398(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为:
398×25%=(万元)
采用移动平均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也为25%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该年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变为以下情况:
销货收入为:
8×(30+50)+10×(40+30)=1340(万元)
第一次购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150+540)/(30+90)=(万元)
第一、二次发货的存货成本为:
×(30+50)=460万元
结存存货成本为:
×40=230(万元)
第二次购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230+280)/(40+40)=(万元)
第三、第四次发货的存货成本为:
×(40+30)=(万元)
销货成本为:
4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为:×25%=(万元)
总结: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使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有所不同。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货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会影响到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4)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的利润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四)不同时期对存货方法选择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可选择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通货紧缩时,可选择先进先出法法。 通货膨胀时期,因为物价上涨,发出存货价格会被提升从而虚增利润,所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最能反应存货的真实成本。而在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出于谨慎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价值低,当期领用的存货价值高,从而增加当期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所得额。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级财务会计,2010
[3]叶英华 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
[4]侯君邦 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技术探索,2011
[5]曾庆娟 朱永慧 浅议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的优缺点【J】科技资讯,2010
一、选择存贷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在确定存贷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①以历史成本为基础;②坚持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③坚持谨慎性原则,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同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
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被易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发出的存货按最后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销售成本较接近当前的市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但是,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三、后进先出法是当前我国存贷计价较为理想的方法
尽管后进先出法有其不足,但在目前我国国情下,仍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首先,通货膨胀的经济大环境为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创造了客观条件。尽管为了削弱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是,这一方法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其次,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差别和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方法使国有企业倾向于采用有利于提高当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方法。笔者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与存贷计价方法的选择不无关系。再次,后进先出法不仅能够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还可以,字数多少,什么时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