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广州本田的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

广州本田的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质量控制的四个阶段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每一环都要求品质:学习、思考、分析、评估、改进。产品可靠:及时完成、品质优良划一。更顺畅的沟通管道:倾听、询问、勇于发言。”——本田汽车的企业愿景宣言。PDCA是一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1、有计划中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PDCA方法很能体现出成果,但面对变化多的情况,往往越往后对变化的处理能力越弱。2、计划中无变化,计划被完美的执行了,下一步怎么办?制定更高的计划目标?还是继续按原来的计划进行?事实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上述问题。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日,首期工程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亿元人民币,由广州汽车集团和本田工业技研株式会社各出资50%建设而成,合资期限30年。广州本田目前引进本田雅阁最新升级系列轿车,生产纲领为年产5万辆以上,起步阶段为年产3万辆。生产车型为雅阁豪华型轿车、普通型轿车和环保型轿车。公司现有员工2382人,占地约54万平方米,拥有研究开发中心、排放实验室等强大技术研发力量和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成树脂等先进工艺生产车间。1999年3月26日,第一辆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下线,同年11月通过国家对广州本田雅阁轿车40%国产化的严格验收。2000年2月28日,广州轿车项目通过年产三万辆的项目竣工验收。 目前,广州本田的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万辆汽车,生产的车型有广州雅阁轿车系列和7人座多功能轿车——Odyssey(奥德赛)。在科技引创未来的时代,将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广州本田凭借强大而先进的国际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诠释对汽车制造的独到见解,为产品的卓越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引进世界最新科技的同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还根据中国的道路状况以及用户的驾乘习惯和审美品味,进行技术调整和再创新。广州本田的目标是:创造世界最高水平的产品。放眼未来,广州本田一直关注环保、节能等与人类生存攸关的全球性问题,致力于绿色环保汽车的生产,努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工厂”,并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广州本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排放实验室,可进行欧洲I号、II号标准的排放实验,并具有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检测能力。目前,广州本田汽车的尾气排放已提前达到中国计划于2004年实施的尾气排放标准(欧洲II号法规水平)。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生化综合处理系统,令水资源能够得到再循环利用。经其处理过的水,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达到HONDA更为严格的企业回用水标准。信赖源自可靠的安全保障。广州雅阁的许多先进装备使之具有了深值信赖的安全性:为增加后排乘员安全而设的后座椅中央三点式ELR安全带;更坚固、更耐锈蚀一体式保险杠;还有进一步改善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在缩短制动反应时间的同时改进了制动和操纵的稳定性,实现了更平稳、更迅速的转向控制……特别是广州雅阁配有的SRS(辅助安全带)双安全气囊,采用先进的间接折射式设计,使弹出的气囊先打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再弹到驾乘者身上,缓解了气囊本身的冲力,减少气囊对驾乘者的冲击,使之更有效保障驾乘者的安全。世界领先的四缸16气门VTEC(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配合多点电控汽油喷射技术(PGM_FI),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轿车90公里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仅为升。本公司重视保护地球环境,在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服务中积极参与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活动,为实现环保领域的领先而不懈努力。秉承“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广州本田汇聚了最优秀的中日人才。自立、平等、信赖的工作氛围,让个人的独创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在尊重个性的同时,广州本田始终提倡“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并通过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制造高品质产品所必需的创造性人才。演绎动感 创引时尚广州雅阁,源自跑车的流线外型,时刻迸发时尚气息。采用先进的VTEC发动机、电子控制四档自动变速器、五连杆双叉后悬挂系统、SRS(辅助安全带)双安全气囊,配以精工细制的内饰,处处显露非凡气质。让您纵情驰骋天地间,品味超然人生!广州本田在引进世界最新科技的同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还根据中国的道路状况以及用户的驾乘习惯和审美品味,进行技术改造和再创新。广州本田的目标是:创造世界最高水平的产品。我们以国际企业为目标,通过向顾客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商品,贡献社会。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和本田技研株式会社按50:50的股比合资建设和经营,于1998年7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首期工程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合资年限30年。广州本田现有员工4000多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了年产24万辆的生产规模。广州本田拥有研究开发中心、排放试验室等强大技术研发力量和冲压、焊接、注塑、涂装、总装、整车检测等先进工艺生产车间,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综合培训中心等辅助设施。广州本田目前的产品品种有第八代雅阁轿车、多人乘坐多功能轿车奥德赛、精巧型轿车思迪轿车和Fit(飞度)两厢轿车。公司概况: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本田)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它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经营,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年限为30年。广州本田占地面积为16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5000多人。广州本田目前的产品品种有06款雅阁(Accord)轿车、多功能轿车新锐派新奥德赛(Odyssey)、Fit(飞度)轿车和思迪(CITY)轿车,共四个系列,18种车型。生产规模:在国内轿车项目中,广州本田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道路,经过年产3万辆、12万辆、24万辆生产能力阶段的工程改造,已经于2004年年初建立了年产24万辆的生产体制,并实现了日产1000台的目标。广州本田于2004年11月在增城市建立第二工厂,首期投资22亿元人民币,起步生产规模为年产12万辆,计划于2006年9月正式投产。通过建立第二工厂,广州本田将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及广大顾客的需求。经营情况:广州本田成立以来,产销量实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州本田顺利实现23万辆的产销目标,比2004年增长;在国产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广州本田2006年的产销目标是26万辆。2006年1-5月累计生产103349台,同比增长21%,1-5月累计销售101382台,同比增长。1-5月雅阁轿车累计销售53436台,成为中高档轿车市场的单月以及累计销量双料冠军。截止2006年6月27日,广州本田雅阁的产量累计达到50万辆。八年来,广州本田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了80多万辆用户满意的轿车。企业文化:广州本田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广州本田哲学,广州本田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广州本田哲学的基础上而展开。广州本田以“我们以国际企业为目标,通过向顾客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商品,贡献社会。”为公司宗旨,本着“以人为本,三个喜悦”的基本理念开展工作。三种喜悦包括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和制造的喜悦,通过这三个喜悦实现用户、经销商以及企业(包括供应商)的“三赢”。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竞争力。广州本田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健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劳动竞争、NGH、改善提案等自主活动,营造一个和谐、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5S活动,提高员工综合素养,提升企业形象;通过周年庆典、新春晚会、运动会等大型集体活动提高员工归属感;通过不断完善人事、薪酬、考核等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并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我培训”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通过内部报纸、电视、杂志、电子信息屏、橱窗以及领导接待日等方式,创造一个沟通无限的世界。供应商网络:自公司成立以来,广州本田坚持推进国产化,并于1999年11月成功达到40%国产化率的目标。截止目前,广州本田在全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达到143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华北东北、华西以及华中地区。广州本田对供应商的选择,是在对供应商进行各项调查的基础上,本着QCDDME的原则,对供应商在质量、价格、交货期、研究开发能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等六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除了在工厂内作好质量保证以外,广州本田还把质量管理的控制点向前推移到供应商,实行的是一个主动型的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广州本田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帮助供应商构建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从出厂时就是合格、高品质的。销售服务网络:广州本田在成立之初率先在国内导入以售后服务为中心,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特约销售服务模式。截止2006年5月22日,广州本田分布在全国各地、已开业的特约销售服务店已达到252家,使顾客购车、用户保养维修非常便捷,并且享受到贴心的服务。为提高用户满意度,自1999年以来,广州本田每年举办两次售后服务双周活动,且自2001年在国内首次举办售后服务技术技能竞赛,至今已举办了5年,大大提高了特约店售后服务综合水平和操作规范性;还在全国首先导入快修体制,将保养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此外,广州本田还在特约销售服务店实施24小时紧急救援服务体制、以及“早八晚八”体制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了以更快速度向顾客供应商品以及零部件,广州本田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结合的方式,并于2003年11月1日建成国内汽车企业中第一个可以从工厂直接通过铁路发运整车的专用铁路发运中心。目前,广州本田成立了华南(广州)商务中心、华北(北京)商务中心以及华东(上海)商务中心,承担对特约销售服务店的培训以及商品车和零部件的中转功能。目前西南商务中心正在建设中。研发力量: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同时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开发基础能力。汽车的大量增加引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成为我们的重要课题。广州本田从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排放试验室,并于2001年底建成。可以对试制车型进行排放检测和分析,以达到比法规要求更低的排放水平,可以对量产产品进行一致性的排放控制。这是全国首个可进行低温检测的排放试验室。广州本田投放的车型系列逐渐丰富,产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技术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用户的车辆技术诉求需要有更快速的解决方案。通过一年多的规划建设,于2003年底落成试验楼,包括消音室、道路模拟试验室、动力性能试验室、淋雨密封试验室、零部件疲劳强度试验室和环境试验室,可对整车的基本性能和质量水平进行测试,寻求改善性能提高质量的措施办法。绿色工厂:环保一直是广州本田的追求,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生产过程资源的再生利用都力图达到绿色环保工厂的标准。广州本田生产的雅阁、奥德赛、飞度和思迪均达到欧Ⅳ排放水平,且实现了整车材料90%可回收利用,真正成为绿色产品。广州本田第一工厂投资3千多万元建立了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2500吨。处理后的“中水”回用,约有50%回用于厂区绿化、马路洒水、厂房喷淋、卫生间的冲洗、部分工业用水等,减少了部分自来水的用量。

中外顶尖企业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透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我们的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知识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和创新加快的当今时代,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创新全球化市场,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创造“世界级质量”,就是要把质量生产、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真正地融入国际化经营战略之中,在全球化竞争与市场创新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法宝,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透视其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的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诀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增长。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专题研讨跨世纪质量问题。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大会上提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则是知识与质量的世纪,质量优劣将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发展由诸多战略组合构成,而质量经营已上升为这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顶尖企业较早地看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质量创新是决定竞争制胜的关键,纷纷创造“世界级质量”,不断拓展全球化市场。美国宝洁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质量经营战略,把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与市场服务等融为一体,实行以质量为基础的市场创新经营。宝洁公司每年发明技术专利达2万件,质量管理系统延伸到世界各地独资、合资企业和产品销售市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派出跟踪产品质量与市场调查的专业小组就有20多个,质量调查人员常年深入到上海、广州等城市用户家庭。根据质量调研信息不断改进品种与服务,创出汰渍、玉兰油等17个中国品牌产品,成为高质量产品占据中国洗涤用品市场的重点企业。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是面向21世纪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的实践说明,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用户至上、市场导向、质量效益与以质量求生存等广义的质量观念;将质量与科技紧密结合,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质量经营。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战略是事关长远振兴企业与民族经济的大问题,极为重要。二、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认为对质量的追求就是追求达标化、零缺陷,质量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组织部门的事等等。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世界顶尖企业创造“世界级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笔者曾到法国、德国等欧共体国家考察工业企业,发现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已从以企业为中心的“CI战略”转向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S战略”,CS即英文意为“顾客满意”的缩写。在谈到企业质量管理变革时,一位德国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们较为重视重建内部机制,以强化质量管理,而忽略了“顾客关系管理”,这是有失偏颇的。时下,“企业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顾客满意已上升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中心位置顾客;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并由其参与;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监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意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内部顾客,以及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成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我们应当借鉴发达企业的做法,更新传统的质量管理思维,深刻认识顾客满意对质量管理内涵的重大作用。从改善顾客关系中,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培养更多的忠诚客户,营造利于制造质量提高的企业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质量。三、人的素质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世界顶尖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领域展开。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发“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中外顶尖企业看到,当今质量管理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市场已成为企业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归宿。企业步入全球化市场竞争,需要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质量管理。在这之中,人的素质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均高度重视开发人才与知识资源,推动质量管理不断升级。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训的开支高达10亿美元,通用公司投入4亿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希格玛”培训计划。在欧洲不少公司出现“老板出钱,员工充电”现象,德国知名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卡迈·耶公司、赫希斯特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常年培训制度,大力而有效地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使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从不必担忧使用过程中发生需要进行售后服务等质量问题。我们的企业面临跨世纪经济竞争与质量挑战,应当看到制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与劳动者的素质问题,有必要下力气改变现状,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四、利益共同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德·瓦里新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特·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欧美不少企业深刻看到,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整体质量效益,有必要建立所有受益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整体质量经营与共同利益增长。进入九十年代初,世界知名大公司纷纷严重亏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手之策,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教训使精明的大企业兴起了管理创新热潮,带来了质量管理观念更新飞跃。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乔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IBM公司相继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保证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在德国大企业中,不少科技人员开发出具有高精技术和质量产品与项目,而大企业视他们为整体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部分,因规模小大企业不利于生产,纷纷资助科技人员创办小型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大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提高了配套协作水平,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他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高质量的新价值。同时,也在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质量服务中受益各方。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部的质量整体意识,着力建设和培育以质量经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五、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认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多种管理体制相容的一体化全面管理,技术创新则是诸多管理中起决定因素和作用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世界级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我国小天鹅公司将“全心全意小天鹅”作为全面质量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较早地看到,企业市场竞争最终是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而质量的优胜来自于技术领先。由此,他们建立了由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双重创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小天鹅公司在全国洗衣机行业首家建立了由1214件中国专利、527件欧洲专利、398件日本专利和478件美国专利等3600多件涉及洗衣机国际专利的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小天鹅公司还建立了由专家和博士后组成的技术开发院,确保开发领先市场5-10年的前瞻性产品。同时,小天鹅公司实行了24小时全天侯登门售后服务,把“全心全意小天鹅”的质量创新和运行机制渗透到研制、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质量与服务的“零死角”。从而,使企业不仅享誉于国内市场,还在东南亚等国外地区设立了生产企业,实现了技术出口和产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200多名硕士、40多名博士和1000多名北大、复旦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富有成效地通过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快速提升。六、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成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支柱精神。我国“五粮液酒”是近10年来市场上迅速崛起的高质量名牌产品。“五粮液酒”品牌与质量来源于何方?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术与文化交融创新,酿出了举世品牌。多年来,这家企业坚持走质量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之路,将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贯穿于产品之中,使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完美结合,不断实现企业市场创新的飞跃。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过程中,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与公司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育以质量为支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强大的质量优先文化氛围。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使五粮液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09001国内国际质量认证质量,1998年企业销售额跃升为42亿元,利税亿元。从1991年以来,每年递增利税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之冠。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近年中,欧洲各大企业正在寻求“第三条道路”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第三条道路”最先由英国政治经济相关论文 href="">经济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认为要打破政治上的左右两分法,创造混合型经济和投资国家,主张追寻“制度平衡”与“效率超越”。欧洲企业正以此创新企业文化,追寻责任与权利、雇用与民主、控制与激励、企业与顾客、公司与社会学类论文 href="">社会之间的平衡。欧美企业文化创新,有效地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念,重树企业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管理与质量理念不断创新,推进了企业更快发展。[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内容提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集合在一起充分合理运用的一门管理方法。它不仅带来企业质量产品得到提升,对于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提升有着莫大的益处,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源动力,更是现代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突出重围的关健。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从小作坊起家,企业的产品质理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为明显。本文从此入手,分析,研究目前民营企业中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质量管理改革必要性和针对性提出相当的见解。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于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做了说明.第二部分,对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作了阐述.第三部分,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浅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多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要跟国际接轨。如果我们质量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国际的水平,我们的制造业将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而不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产业结构调整所淘汰。另外从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的创建开创事业出来的。不可否认发达国家许多家族企业都带有家族色彩,但是其管理层的革新已经改变了其价值观念,不光在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决策程序,在人员任用上更是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其公司。从以上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而且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如温州有部分档次低的,没有核心价值,靠价格取胜的工厂已经陆续关闭工厂。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的水平。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中统计手段的运用,改善了产品设计方案,先期降低了失败成本及后续因产品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成本优化。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另外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还可以减少责任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一)误把ISO标准当作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还是把IS09000标准当作申请的过程,虽然按照1S09000标准操作,质量有了提高,但企业的文化并未因此而改变,领导也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把ISO当作了标杆当做了一个噱头。而且,尤其需注意的是TQM中所定义的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响应顾客的投诉等都有关。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要真正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流程、技巧、技术支持、培训系统、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都做一个全面的改进。ISO只是一个框架,好比造房子的一个空壳,提供必要的建设标准,里面实际家俱要靠企业自行去优化,调整。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因此把ISO标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上方宝剑是不合理的。(二)质量管理中缺乏全员参与我国民营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质量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质量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中国企业的员工,往往是聪明的员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规则上,去寻找规则的漏洞,去违反规则。这样的员工一多起来,企业往往就管不下去了。这样的问题在企业中屡见不鲜。(三)企业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维护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象力来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一时一个政策,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朝令夕改,犹如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做长久。企业基础数据管理更是一塌糊涂,没有一个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要得到先前的数据,都因为资料的丢失,而找不到。这样作为经理人只能依靠资历经验凭空制定个决策出来。导致做出的决策,轻者不合符合企业实际状况,遇到执行难,重者,使企业产生很大的内耗,增加失败成本。这就为何现在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导入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的原因。(四)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论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往往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绩效不佳。我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缺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而企业中这样的薄弱环节不胜枚举。三、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解决对策(一)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的重要性在民营企业家眼里,我们的公司通过ISO认证了,就代表我们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做为最高层的领导应该打消这样的理念,要清醒的认识到ISO只是一个企业与其客户合作的门槛。就譬如汽车行业需QS9000认证,这是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公司为其供应链而设计的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规定做为其供应商需要的文件及技术支撑,从深度意义来讲就是规定做为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TQM则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良药,需要全员的参与,提高全员的品质意识的,企业才能走向永续经营。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做过“红珠”实验,得出结论是:管理者要为质量不好承担最主要的责任,质量不好更多是管理系统造成的,而不是由某些“不良员工”造成的。所以质量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必须要关心的首要大事,做好质量也必须从企业全系统去考虑、去着手,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对质量进行管理。诚然,我们也不能忽视ISO9001给设定的框架,ISO是标准,是TQM的基石,企业的ISO认证有助于TQM的实施。TQM的能动性加上ISO的框架保证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最高的质量、最低的成本,通过持续改进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也是我国民营制造业必由之路。(二)成立QCC小组实行全员长期的质量改善QCC英文全称QUALITY CONTROL CYCLE,中文译作“品管圈”,它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学的权威石川馨博士于1962创立,亦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管圈。这个小组做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C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显然从QCC活动跟企业员工全员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活动的过程比口号更加重要,而我国的民营企业总是把QCC当作口号,缺乏团队的合作性及规范性。规划好QCC活动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圈员,可以在同一部门或者性质相同的部门间来选择人员;2.主题选定,通过必要的脑力激荡,成员提出在工作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经常出现”断头情况”的问题,掌握现状;3.目标设定,把此问题的改善设定一个要达成的指标;4.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5.对策的制定及解决;6.效果确认及成果方布。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切实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做才有可能将质量有着长期的改善,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2008年的30年中,电子行业累计完成QCC小组成果151276个,共创经济效益约1090863万元。 综上所述,QCC是一套被公认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它不仅消除制造业中有关品质的问题,并且早已解决为达成企业所设定目标的相关各项问题,因此开展QCC活动对于促进企业的管理的良性循环启到积极的意义及作用,对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QCC注重全员参与,这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把员工个人发展愿望集合成企业的发展动力,鼓励优秀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QCC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上不可否认会用到许多数据,如何整理及提取有效的数据,对于整个QCC活动取得进展起到直接的作用。(三)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统计1、成立相关部门及组织相关人员专项专门管理,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数据资源的保密性及因此导致数据管理的流失。专人专职此点可以写入企业管理职务说明书,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定义,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其员工签属保密协仪,有其制约因素的存在。2、建立相应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对文件按机密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发放文件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文件编码规则,可以使企业人员尽快找到该文件,也不会因为人员的离职造成文件找不到的现象。这就是文件的可追朔性,此要求在ISO文件中有明确的阐述。如何操作好适于当前企业的文件管理系统,是要靠企业相关单位人员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找出一个适合企业的方案来。3、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文件的各个环节的流通容易造成文件的缺失、遗陋、损毁,这时需要定期对企业内部的文件进行有效的稽核。按内控管理流程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文件的审查。此活动可以分季度作相应的检查。此外ISO外稽也会做年度的审核。稽核出来的缺失项要尽快解决,已防下次在重复发生,此点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经常发生,只有临时的解决对策,临时抱佛脚。但问题后续始终困扰。因此,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建立文件的内部稽核制度。4、定期整理文件,做好6S工作。6S:指的是由6S的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企业推行6S的好处,使办公、加工现场宽敞明亮,待检、合格、不合格、安全区域标识醒目,仪器、仪表、设备检定、操作记录正确,现场使用的文件清洁、规范、有效6S活动不仅提升了职工素养,也提高了企业效益,更重要的是时时督促人们按照6S标准,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杜绝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使得员工积极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四)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充分运用统计手法在我国质量管理中经验论导致血的教训经常发生,未对事件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就决策进行,把问题解决,从而导致另一问题的产生,周而复始重复劳动。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质量方面的管控,同时也充分运用了统计手法。1、质量问题预防的动作等发生质量问题,企业的失败成品已经产生,这样对于企业来说损失会很惨重。这就需要引入FMEA进行先期的失效模式效率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是由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制定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组件生产行业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为:(1)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分;(2)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企业能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3)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4)以消除产品和流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例如宇通公司就是因为充分运用FMEA,使得宇通客车始终维持在高品质阶段。2、企业流程环节上制程质量管控(1)IQC进料检阶段制程管控,用到的统计手法为抽样检验计划,我国的部分民营企业采用GB2828及MIL-STD-II美军的抽样计划检查,按照检测作业指导书的每项要求进行检查。这个动作对下道工序影响不言而喻,起到警卫员的作用。合理的选择抽样计划对于先期物料质量管控有深入的影响,也是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的一环。当然抽检计划并非任何场合都适用,有些可以作抽样检验,有些非得作全检不可,主要看检验群体的性质,数量,体积和大小,或检验所产生的经费或者检验方式而定。(2)制程中运用统计手法进行质量管控。在产品检验环节需要用到SPC进行制程管制,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 tidal Process Control),是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检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不断改进品质。统计过程控制SPC用更加直观方法显现出企业当中质量存在的问题,通过脑力激荡,鱼骨图分析原因,采取更直接的解决办法,使质量朝着稳定安全的指数上运行。目前我国现行的民营企业只不过把SPC当过场,这对于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深刻领会到SPC管理制程控制的好处,在制程中运用SPC进行质量管控。(3)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中QC七大手法的灵活运用。“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过程决定计划法、箭线图法。不同手法应用不同的领域,需要活学活用,而非机械化的模仿,我国的民营企业当作一个图表为了好看,最终需要通过这些图表得出结论,分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统计的好处在于使问题集中化更易识别。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统计方法的培训,“功先利于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方法,正解的工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症结所在。3、测量系统分析(MSA)在企业全面管理中运用。诚然我们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我们用统计制程手法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起到关健性的作用。分析用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合适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在ISO10012-2和QS9000中,都对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因此我们要对仪器作GR&R(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论证,来保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判定测量系统的误差。这对于后面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起到关健重要。如果我们的量测的数据是错误的,那我们的分析就可能把我们带入另外一个圈子,问题将周而复始的产生,质量将永远不能改善,这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经常发生。这就需我们对于目前的量测仪器作定期的检查,做好年检记录,这些规定在ISO标准书中有清晰的阐述说明及要求。综上所述,企业,尤其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成长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QM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体现到行动上来。在国外公司,TQM成功的获取利益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显然我们有些制造业无法达到六个西格码管控,这也是我国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国外一位著名的管理专家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我国现在民营企业无法创造市场,那就让我们跟随市场,跟随着跨国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的全面管理,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的附录

问题一:论文附录怎么写 把原文中要说明的相关材料,最好是整理成表格放到论文的最后,并且标上标号,要把它在原文出现的地方找到,在原文中写,XX详见附录1 问题二:毕业论文附录怎么写啊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问题三:毕业论文附录怎么写?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第二、各项目含义(1)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后记等对应的页码。(4)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畅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5).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6)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问题四:论文中的附录起到什么作用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问题五:毕业论文的谢辞和附录怎么写? 附录的内容包括: (1)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以附录中依次给出; (2)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等; (3)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在毕业论文的最后,应附上学员本人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获奖、鉴定及工程实现的社会评价及有关资料(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 谢辞: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 老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除了敬佩 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其他同学,他们在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问题六:论文里面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致谢,这几个是怎么排列的 结论:问题分析完毕后,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反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其作用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 结论之后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最后是附录: 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 问题七:毕业论文附录怎么写啊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恭。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问题八:学士论文的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问题九:毕业论文的附录和注释 可以不写,不是必要内容一般只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这几部分就可以了如果想写的话,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问题十:附录怎么写 附录是作为说明书(论文)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需的。 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说明书(论文)之后: (1)为了说明书(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损于正文的处理和逻丹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途述,对于了解正文内容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 2.附录中的有关格式 说明书(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上面提到的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 附如图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它依次类推。 范例:《中国金属工业年鉴2006》附录 一、1949年~2005年全国金属重要统计资料汇编 (一)全国金属产量 (二)全国金属工业总产值 (三)全国金属工业利税指标 (四)全国金属固定资产投资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五)全国金属进出口贸易额 二、1949年~2005年全国金属企业概况 (一)全国金属工业企业数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二)全国金属工业从业人数 (三)全国金属工业职工人均工资 (四)全国金属工业企业平均产能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五)全国金属工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这一般就是对你本次论文的一些补充。也就是说你可以回顾一下你的论文立意。同样,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需要立意的,意思就是你的论文要有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他是论文的灵魂,只要确定了论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内容会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

把原文中要说明的相关材料,最好是整理成表格放到论文的最后,并且标上标号,要把它在原文出现的地方找到,在原文中写,xx详见附录1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目录

提供些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计面(含计理论、财务计、本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及其防范3.试论计造假防范与治理4.计诚信问题思考5.关于计职业道德探讨6.论计际化与家化7.论稳健原则市公司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9.计信息相关性与靠性协调10.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计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改进13.论企业部信息披露14.我证券市场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计问题研究18.我企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析20.外币报表折算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探讨22.增值表我应用初探23.市公司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挑战及改革策25.表外筹资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计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计32.环境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责任计34.本主义管理思考――力资源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力资源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计问题研究38.作业本我企业应用39.战略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制定应用41.跨公司转让定价问题探讨42.我企业集团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本计企业运用与发展44.试论计监管45.计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若干问题思考49.新计制度企业影响50.《企业计制度》创新51.我加入WTO计面临挑战52.XX准则际比较(例:美形资产准则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企业影响54.形资产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案计影响56.资产概念顾与思考57.规范计研究与实证计研究比较析58.试论计政策及其选择59.虚拟企业几财务计问题探讨60.知识经济形资产计问题探讨61.两实证计理论及其我运用二、财务管理面(含财务管理、管理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财务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防范6.代理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企业筹资渠道9.西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关问题研究15.股利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财务效应析17.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代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选择20.企业财务管理存问题及策21.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管理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筹资与支付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研究35.我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经营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企业所税)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我税务计影响及展望43.我加入WTO财务管理面临挑战44.管理计我企业应用存问题及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三、审计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思考2.注册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内部审计存问题及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案审计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间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电算化审计及策析18.浅议我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20.论内部审计独立性21.论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构建四、电算化计类1.论电计算机审计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计电算化企业实施经验总结4.计算机管理计应用5.试论计软件发展思路6.前计电算化存问题与策7.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库接口研究8.我计电算化软件实施问题及策9.外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计电算化系统组织控制问题11.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发与实施问题探讨13.计软件发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计软件现状与发展向问题研究15.计电算化实践计工作影响与策16.我计电算化软件市场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计科目设计18.计软件发何防止科目串户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计电算化系统构想20.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计系统比较研究21.计电算化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计电算化理论体系构想23.计电算化软件使用存问题解决办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应用25.计电算化我省展现状研究26.关于计电算化审计若干问题探讨27.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库结合应用28.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若干典型案例29.计电算化理论实际使用几点看30.计电算化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经验31.Foxpro计工作应用体

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1.引言2.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3.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4.TQM八大原则第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原理1.引言2.TQM的特点和关键3.TQM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4.全面质量管理的地位第三讲TQM的任务和内容1.TQM的目标和任务2.TQM的过程和内容第四讲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上)1.引言2.标准化工作3.计量理化工作4.质量信息工作5.质量责任制第五讲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下)1.引言2.质量培训工作3.质量目标管理4.看板管理5.实验室管理第六讲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1.引言2.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3.质量成本管理4.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第七讲TQM的常用方法(上)1.引言2.排列图3.因果分析法4.对策表方法5.分层法6.相关图法第八讲TQM的常用方法(下)1.引言2.统计分析表方法3.直方图方法4.工序能力指数5.控制图6.其他方法简介第九讲QC小组和管理(上)1.引言2.我国的QC小组建设和管理现状3.如何组建QC小组4.QC小组活动管理第十讲QC小组和管理(下)1.引言2.QC小组活动成果管理3.QC小组成果评审和激励第十一讲TQM和产品可靠性控制与管理1.引言2.TQM中的产品可靠性控制3.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4.可靠性管理第十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演示1.引言2.案例演示3.综合评价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答辩

工程管理硕士,简称MEM,是2010由中国工程院提议,委托清华大学进行学科论证,同年批复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随着现代工程出现了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等趋势。工程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工程管理硕士的招生对象为具有三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具有国民教育序列理、工科本科毕业证书者(一般应具有理、工科学士学位)。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要报考工程管理硕士,需要通过管理类联考,该考试都是国家统考,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就是12月联考,最后也都是双证书,认可度与含金量都在上升。学位拿到手,对个人今后工作的晋升与实践,帮助挺大。

MEM是2010年新设立的专业,是双证的,(参加管理类联考,与MBA是同一套试题)管理类联考就考2门,MBA也是考的一模一样,一个英语,一个大综合!

工程管理硕士就业前景比较广阔。

培养方向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

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

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

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

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工程管理硕士

mem是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管理硕士就读者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10年新设置的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培养方向MEM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未来发展MEM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