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上海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上海大学学报

截止2015年7月,上海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学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 、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3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其他上海市级科研机构: 上海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上海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上海市非线性科学活动中心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上海光纤技术与现代通信研究所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上海计算数学和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上海粉末冶金研究所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上海热处理技术研究所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老年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党政研究中心上海劳改法学研究所 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集团,香港瑞安集团,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法国ESSILOR国际集团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共计100多个。 馆藏资源 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图书馆目前共有馆藏图书资料386万余册,定购中外文现刊310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近500种。已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了上大所有学科范围,包含了国内外二次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以及事实数据库等。图书馆现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SCI、Scifinder Scholar、Elsevier、Springer Link 、John wiley、Ei Village、 IEL(IEE/IEEE)等几十余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可供使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30万余种。2010年,学校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万余册。 学术刊物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名誉主编周邦新院士,主编孙晋良院士。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同时,刊物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等十余种国内外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评定为来源期刊、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先后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行列,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 据学校最新官网显示,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0、44、23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21位,科研经费居全国高校41位。2012年由上大两位院士领衔的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有11项成果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4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1项,经费万;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项。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 。上海大学2011年科研总经费达亿。2012年新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0项,经费9841万元。2012年,“都市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入选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在多个领域创造出一大批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文社科成果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委科技进步奖百余项。 2014年世界著名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大共计有物理、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6个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全球研究机构前1%;上大的科研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排名第23、上海第3位(仅次于复旦、交大)。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核心期刊表 排序 中文刊名 学科门类: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A/K,Z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 社会科学 9 南京社会科学 10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探索与争鸣 16 文史哲 17 天津社会科学 18 社会科学战线 19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1 学海 22 江海学刊 23 社会科学研究 24 浙江社会科学 2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7 学术研究 28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9 人文杂志 30 求是学刊 3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2 学习与探索 3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 广东社会科学 36 贵州社会科学 37 中州学刊 38 江苏社会科学 39 江汉论坛 40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4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4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5 河北学刊 46 思想战线 47 东岳论丛 4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9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51 社会科学辑刊 5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3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请问计算机的非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个刊物比较便宜?谢谢各位了:) 解析: 高校 ( 非核心) 序号 刊物名称(以期刊名称的拼音为序)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1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99 0.3202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6 0.208 3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072 0.805 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7 0.202 5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95 0.144 6 华北工学院学报 136 0.248 7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56 0.101 8 上海大学学报 (英文版) 156 0.150 9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5 0.117 10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72 0.242 11 武汉大学学报 (英文版) 12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554 0.462 1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185 0.202 1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79 0.363 1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84 0.231 16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15 0.215 17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521 0.304 18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87 0.231 19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54 0.216 非高校 ( 非核心) 序号 刊物名称(以期刊名称的拼音为序)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1 半导体光电 131 0.115 2 兵工学报 133 0.106 3 电工技术学报 315 0.339 4 电子与信息学报 255 0.123 5 光电工程 192 0.284 6 光学技术 287 0.257 7 光学学报 1103 0.472 8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304 0.397 9 机器人 483 0.755 10 计量学报 140 0.221 1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85 0.187 12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99 0.227 13 仪器仪表学报 489 0.472 14 振动测试与诊断 190 0.520

《上海大学学报》

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7-2861CN:31-171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上海科技大学学报》与《上海工业大学学报》合并本刊设有“Reviews”,“Articles”,“Letters”,“Abstract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等栏目,报道范围涉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多种领域,主要有“应用数学和力学”,“信息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 Letters Keview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上海市高校优秀期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 更改刊名声明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从2012年第一期起正式更改刊名为《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先进制造进展》)。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2069/TB,ISSN 2095-3127。更改刊名后的期刊为季刊,特此声明!《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编辑部2012年2月10日

上海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上海大学期刊社是一个集期刊管理、编辑出版和研究的重要机构,下辖10个期刊编辑部,所出版期刊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分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被国内外十几种著名检索性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

简介

《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院士钱伟长于1980年创办,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同时发行,被《工程索引》(E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收录。获得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及2006年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等荣誉称号。

《社会》杂志创办于1981年,是我国大陆社会学学科重建后最早创办的社会学学术刊物,主编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教授,奉行“规范化、学术性、真问题”的宗旨,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编是董乃斌教授。学报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既重视积学所得,又关注学术热点。逐渐形成了“影视理论研究”这一特色栏目。入选三大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

对建立秘书学史料学的几点思考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现代秘书学的教学与研究肇兴,到2011年秘书学专业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秘书学的发展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30年来,秘书学的学科发展、秘书工作实践、秘书学专业建设与秘书人才培养等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科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不清楚、教学研究团队不稳定、专业美誉度不高等。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秘书学研究中尚缺少深入细致、科学有效地对学科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判断一个学科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史料建设的完善程度。在秘书学研究的早期,秘书学研究存在着“整体水平偏低,现象描述偏多,理论概括较少”等现象。即使当前,秘书学研究也存在着大量“炒冷饭”与“煮夹生饭”的现象,缺少深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科在初创期的体系不完善有关,但学科史料学尚未建立也是重要原因。当然,也有学界前辈发现秘书学史料的重要性,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做出了积极与重要的贡献。常崇宜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持续地对秘书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做综述,对秘书学著作出版情况的史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用力尤甚:他的仁十世纪的一百本秘书学科书籍》。精挑细选108本秘书学相关书籍,系统介绍了基本情况与创新特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外,他还编著了《新世纪前后秘书论著摘介》《新世纪部分秘书论著简介》。娄山关、董继超等学者在秘书学教学与研究参考资料的汇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至2008年,钱世荣连续对当年的秘书学研究做成绩与问题、基本态势、发展路向、创新点等方面的综述,在期刊与专著研究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何宝梅在对秘书学基础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理论思考与探索,指出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②。基于秘书学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特点,方国雄、杨锋、黄桐华等学者做了秘书工作案例的整理与分析,为秘书工作实践及秘书学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大量实践材料。眭达明有大量秘书史话著作,史料翔实,叙述生动,通俗易懂。 基于此,已有学者认识到建立秘书学史料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也反映了学界对秘书学史料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强,更彰显了秘书学史料研究自觉意识的增强, “秘书学史料学”的建立呼之欲出。 一、建立秘书学史料学的一些问题 1.建立秘书学史料学的必要性 秘书学的学科性质,是秘书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界对秘书学学科性质的理解虽然还有争议,但基本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一般认为,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秘书学还与管理学、行政学、领导学有着诸多联系。基于此种学科性质,秘书学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等;一种是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运用何种研究方法,尽可能地占有充足的史料才是最基础的工作。没有完整的史料,就相当于建筑没有稳固的地基,只能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在秘书学建立之初,娄山关就认识到学科史料的重要性。他指出,“秘书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研究秘书学的方法,就只能按照社会科学的特点,对社会上各级领导机构的秘书工作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只有周密地调查研究秘书工作的现状,考察秘书工作的历史(并指出关键是掌握可靠的史料),明了秘书工作存在的社会条件,才能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研究,得出秘书工作的规律,用以指导社会主义秘书工作的实践。”根据公务秘书学的学科对象、性质,董继超认为研究方法有事实积累法、经验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与实验证实法。不管是调查秘书工作现状、考察秘书工作历史,还是事实积累、经验分析与案例研究,其实都表明了秘书学研究中史料整理、分析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没有完整的史料积累,就难以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秘书学的学科体系看秘书学史料学的建立 虽确定了秘书学史料学建立的必要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秘书学史料学的内容指向哪些范畴?笔者认为,可以从秘书学的学科体系人手,来看秘书学史料学的内容指向。凡秘书学科体系之内的,皆可列入秘书学史料学的指向范畴;反之,则可以根据其与秘书学科的关系紧密程度及效用来分析,紧密的及效用强的视为边缘史料,不紧密及无效的则选择放弃。 然而,秘书学科创建三十年来,秘书学科体系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未形成定论,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秘书学科“体系尚未成型”。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混淆了秘书学学科体系与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将某些不属于学科体系却属于课程体系的项目置入学科体系之中;或者混淆了“秘书学”“秘书学概论”与“秘书实务”的关系,把三种概念杂糅在一起。基于前述问题,有学者提出确立“大秘书”的概念,从论、史、应用三方面加以构建。笔者费同此观点,在“大秘书” (即学科体系)的框架下,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界限,促进秘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不仅秘书史学需要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运用,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同样需要建立在完善史料的分析与运用之上。 3.如何处理史料学层面上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秘书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与应用写作学、文书学、社会学、管理学、信访学、领导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礼仪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不属于秘书学科体系,却与秘书学发生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学科,可视为秘书学的相关学科。 笔者认为,从秘书工作与活动的规律来看,秘书学可以与这些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秘书写作、秘书公关、秘书礼仪、秘书社会学、秘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作为秘书论、史、应用下的三级学科。如此,在秘书学史料学的内容指向上,可从秘书学的角度出发,来辨别与运用这些交叉学科的史料。如常崇宜在编选《二十世纪的一百本秘书学科书籍》时指出,档案、公文写作、文书处理、公共关系等自成体系的书籍,除个别与秘书学科发展关系密切者外,一般均未纳入。 4.秘书学史料学的基本概念 史料学是一门分析和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研究某些领域具体史料的学科。分析史料是指确认史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运用史料是指恰如其分地选择史料证明你的论述。另外,史料有原始史料和非原始史料、核心史料和非核心史料、边缘史料和关键史料之分。因此,大量非原始、非核心、非关键的史料也不一定有用。 秘书学史料学可以借鉴一般史料学及古代文学史料学、现代文学史料学等其他专业史料学的研究方法,并从自身综合性应用学科的特征出发,来建构系统化、理论化、学科化的秘书学史料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 二、建立秘书学史料学的路径 秘书学学科的成熟,需要构建完备的秘书学史料学体系。丰富与准确的史料,是提高秘书学研究学术水平的重要保证,也可以克服从前秘书学研究缺少史料支撑的弊端。 李良玉认为,史料大致可以分为八种:文献,档案,报刊,回忆录,前人著述,声像资料,遗址、遗迹与器物,口碑资料与乡例民俗。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此8种路径来构建秘书学史料学,但要根据秘书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来辨别与确认。 1.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对于秘书学史料学而言,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史料。首先,档案管理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次,关于秘书工作、秘书活动、秘书机构、秘书人员的档案,是秘书学史料的重要构成。在这些档案中,关于文书工作的档案又占很大一部分。1984年娄山关等编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秘书法规汇编》与1993年董继超编著的《秘书学教程参考资料》,收集了大量秘书工作档案。 2.报刊 秘书学的研究阵地主要以期刊为主,也有少量文章在报纸发表。 30年来,国内各地先后创办了多种秘书类专业期刊,最多时全国公开或内部出版的秘书类专业期刊有30多家。迄今为止,由于各种原因,多数秘书类专业期刊已经停办。现在公开出版的有: 《秘书》 (上海大学)、《秘书之友》 (兰州大学》、 《秘书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室业务》 (国家档案局创办,现改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内部刊物主要有: 《当代秘书论坛》 (原名《当代秘书》,湖南省委办公厅和省秘书学会)、《秘书战线》 (石家庄市委办公厅、市秘书协会)、《办公室工作》 (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北京秘书工作通讯》 (北京市秘书学会)、 《现代文秘》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山东大学)。曾经出版或内部印行的有:《秘书届》(成都市秘书学会)、《广东秘书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工作质量研究》 (广东省质量管理协会、秘书工作质量研究会),《秘书学研究》 (江汉大学)、《秘书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秘书学刊》 (郑州秘书专科学校)、《办公室工作研究》 (青岛市办公室工作研究会)、《厂长与秘书》、《企业秘书》、《文秘》等。另外,《成都大学学报》 《长沙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江汉大学学报 》 《乐山师院学报》《达川师专学报》等高校学报及各级政府部门主办的政报也开设有秘书专栏。还有《:应用写作》 《:兰台世界》等杂志,虽然不属于秘书类期刊,但其中的“公文写作”“档案工作”等栏目与秘书学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期刊,栏目设置并非完全一致,却都在关注秘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秘书实务、秘书史话、秘书学专业建设等,为我国秘书学教学、研究及秘书工作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与材料支撑。 在期刊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报刊通常受到政治的制约,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管束较强的某些时期,要注意报刊的政治性与客观性。其次,秘书期刊栏目设置更突出综合性特征,要注意辨别与确认。如《秘书》的“文化广场”“艺术长廊”栏目、 《秘书工作》的“博览”“文艺”等栏目,主要考虑的是秘书人员的文化及美学修养,在秘书学史料学的整理中可以选择放弃。 3.前人著述 前人著述主要指前人关于秘书学(论、史、应用)的教材、史话与学术著作,其中以教材为主。3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余部秘书学专著问世。大致经历了两代:第一代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宽容者称之为集专业教材、学术著作、工作手册三位一体的连体婴儿,批评者斥之为难以做教材、不成工作手册、远非学术著作;第二代出版于21世纪初,将秘书学内容。分为论、史、应用三部分,初步形成了秘书学的学科体系,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从内容上,前人著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秘书学理论,主要指关于秘书工作、秘书活动或秘书学自身理性认识的成果。主要由秘书学基础理论、专门秘书学、交叉秘书学三部分构成。秘书学基础理论,或称《秘书学概论》《秘书学原理》,是秘书学的自身理论。专门秘书学,主要指适用于不同行业、部门的秘书学,如《务秘书学》 《乡镇秘书学》 《商务秘书学》《企业秘书学》 《金融秘书学》《军事秘书》《公安秘书等》《涉外秘书学》等。交叉秘书学,指秘书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或交叉学科。此处,要注意的是,早期的秘书学教材经常把秘书学、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混淆在一起,要认真分析与辨别。 (2)秘书史,是研究古今中外秘书活动现象与规律的专门史,如《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发展史》《中共秘书工作简史》《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3)秘书实务,主要研究秘书人员及秘书工作机构的专业工作。新世纪以来,单独出版的《秘书实务》越来越多,可以看出秘书教学与科研机构对秘书学科体系理解的深入。 (4)秘书手册、辞典、指南、大全、百科类工具书,在秘书工作实践中有极强的实用性。如《韦氏秘书手册》 (安娜·埃克丝蕾、安娜·约翰逊,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秘书词典》(翁世荣、王千弓,档案出版社,1989年)、《办公室工作规范》 (李欣,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等。 (5)秘书史话,主要指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秘书题材的通俗读物。眭达明在秘书史话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相继出版了《文牍趣话》《秘书生活》《秘书政治》《秘书生态》《清朝秘书政治》等史话类读物。 (6)幕学研究专著。幕学,是幕友佐官为治所必备的行政知识与技术,与现代秘书学有着密切关系。幕学的代表性成果有万枫江著的《幕学举要》,汪辉祖著的《匠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臆》 《学治续谢,王阴庭著的协案要略》 《刑幕要略》等。幕学研究专著有《绍兴师爷汪辉祖研究》 (鲍永军,人民出版社,2006年)、《官府、幕友与书生:“绍兴师爷”研究》(郭润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等。 (7)其他秘书研究专著,主要是研究者根据个人学术兴趣写成的学术专著。如《中国古代秘书通论》 (潘林杉,安徽人民出版社,199D年)、《管理参谋原理与参谋艺术》 (常崇宜、方国雄、罗金轩,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秘书系统: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 (钱世荣,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当代秘书学家论》 (邱惠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田家英秘书工作研究:兼及预防党政秘书腐败》 (王茜,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秘书学基础理论探究》 (何宝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 4.工作案例 工作案例,是指在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中形成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一般有真实案例与虚拟案例两种。从秘书研究与秘书工作的角度讲,只要是符合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逻辑的案例,都具备可资借鉴与研究的“真实性”。方国雄、黄桐华、王守福等学者编有多种《秘书工作案例与分析》。 5.日记、回忆录与传记 这一类史料主要指古今中外秘书人员的日记、回忆录与传记。通过这些史料,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秘书人员在秘书工作中“真实”的经验体会与心路历程,从而为秘书研究与秘书工作提供借鉴。 日记,即历史当事人的记述,历来是历史研究者立论的依据。历史当事人当时的记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信度较高,有助于接近历史的真相。然而,日记文本内部“隐身听者”的永远在场及其普遍的文饰倾向使得日记的真实性和自由度相对有限;日记出版时,历史当事人或版权所有者基于多种考虑,也会进行文饰与修改。秘书日记有很多,如《李锐日记》。 回忆录,主要指历史当事人对亲身经历或者其他人的回忆,能提供大量历史材料。它的本质特性是追忆,因而其“真实性”更加值得商榷。秘书回忆录如《叶子龙回忆录》 《陈布雷回忆录》等。传记,此处主要以秘书人员为传主,围绕秘书人员与领导的关系来写作。如《田家英传》 《陈伯达传》 《胡乔木:中共中央一支笔》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史料,不能采取“孤证”,而要从不同版本、层面来“互证”,认真细致地分析与辨别,采取更可信的史料。 6.秘书类文艺作品 这主要指以秘书人员、秘书工作或秘书活动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影视类也可置入声像资料的范畴)。如杨川庆著的《省长秘书》 (小说)、大卫·弗兰科尔导演的《时尚女魔头》 (电影)与《杜拉拉升职记》系列文艺作品。在分析与运用此类文艺作品时,要关注其是否符合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的逻辑。只要具备“文艺真实性”,就能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借鉴,也可以作为秘书学教学与研究的材料。 7.声像资料与口述史料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秘书学声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如关于高级领导秘书与秘书学者的采访、专业教学录像、秘书工作录像等;另一方面,亟需对一些年事已高的高级领导秘书、秘书学者进行访问与调查,以挖掘、整理与研究口述史料。 8.其他史料 此外,可以收集整理各级各类秘书工作机构、秘书学会、秘书院校等多种层面的秘书机构的资料,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秘书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三、秘书学史料学的研究方法 一般认为,学术研究的起点应为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简要的脉络性综述。这样,才不会“炒冷饭” “煮夹生饭”“挤牙膏”,才能站在前人研究的肩膀之上,厚积薄发,进行“泉水型”学术研究与写作。那么,秘书学史料该如何收集、整理与运用,秘书学史料学又该如何建构呢? 1.秘书学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借鉴文献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学是以文献整理的各方面及其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首先要研究文献本身。即要研究每一个体文献的材料来源、编著过程、体裁、体例、内容及其价值;还要揭示文献这一文化实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过程,研究各个时期文献的特点及文献的继承性。其次要研究文献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一是文献的实证,有辨伪、版本、校勘、辑佚等;二是文献的解释,有标点、注释、翻译等;三是根据实际需要,将文献按一定规则和类例编成书目,把一些分散的资料、论文,或一书或几本书中的相关内容编成索引。@ 常崇宜编著仁十世纪的一百本秘书学科书籍》,即是秘书学史料收集与整理的一种良好方法。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按照秘书工作实践、秘书学专业教学与秘书学研究的具体需要分门别类,对秘书学文献进行编目与索引。对于在秘书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影响力与创新意义的文献,进行介绍与评述;对于重复建设的文献,只要编目即可。 2.秘书学史料的阅读与鉴定 尽可能地占有完整的史料,但并非所有史料都具有应用价值。要具备阅读与鉴别史料的能力,进行史料的辨伪与校勘。要掌握各种史料自证与互证的方法:通过史料自身资质证明,不同版本对照,同类史料互证,史料与研究成果的互证等。 杨剑字在《中国秘书史》中指出,在一些书籍和秘书史话类文章中,时有将古代秘书官署和官员的界定扩大或移位的现象。从现代秘书学的概念与特征来看,历代秘书工作机构与人员大多并未冠以“秘书”二字。所以,在中国秘书史的研究中,要从纷繁的古代文献中收集有关史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加以考证与辨别,以免歪曲秘书史的研究对象。 3.秘书学史料的运用 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出发,何宝梅认为“要发展秘书学,就必须注重秘书学研究的规范化,这种规范化既表现在研究内容上(规范秘书学学术概念),也表现在研究形式上仂求统一规范)”。早期的秘书学研究论文,因为史料匮乏,注释与引用较少或不规范,普遍为学界所诟病。学术研究不能自说自话,必然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秘书学的发展与成熟也必然需要秘书学界的学术研究规范。 4.秘书学史料学的建立 只有建立秘书学史料学,才能更好地推进史料的研究和建设。理论化体系化的秘书学史料学的建立,有助于秘书学史料工作的有序推进。建立秘书学史料学,一方面随着更多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可以厘清学界内外对秘书学的误解,从而提高秘书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新的史料及观念的出现,也有助于秘书学观念上的更新与发展。比如,长期以来,虽然秘书学一直依托于中文学科,但少有人从秘书文艺作品的角度来考察秘书学在学界外的形象与影响。将秘书文艺作品引入秘书学史料中,可以一窥社会上对秘书形象与秘书工作的认知偏差,从而为秘书工作的开展提供“局外人”意义上的借鉴。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论文

[1]李宝珠,王颖. 基于ANP的企业物流外包服务评价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0,(2). [2]彭本红,罗明,周叶. 物流外包中的最优契约分析[J]. 软科学,2007,(1). [3]刘福华,陶杰,黄秀娟.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J]. 物流科技,2005,(7). [4]黄玉华.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2009. [5]黄赪. 金恒利公司物流外包服务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徐娟,刘志学. 基于实物期权的物流外包成本风险[J]. 系统工程,2007,(12). [7]熊吉陵,雷霆. 中小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及策略简析[J]. 中国市场,2008,(2). [8]李桂艳. 物流外包风险的防范策略[J]. 经济与管理,2008,(5). [9]杨淼,邵鲁宁. 浅析物流外包[J]. 上海管理科学,2004,(3). [10]涂筱兰. 生态坊化妆品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2004. [11]陈文粤. 成都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物流外包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2007. [12]戴一兵. 广州地铁运营物资采购物流外包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3]宗涛. 外包关系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D].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2009. [14]田宠. 家具企业物流外包的策略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10. [15]张洁. 基于WNN的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测研究[D].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2009. [16]刘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激励机制研究[D].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09. [17]姚卓顺,鲁雅萍. 基于企业物流外包的第三方物流选择[J]. 科技和产业,2010,(8). [18]田宇.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J]. 国际贸易问题,2007,(2). [19]罗勇,卿海锋. 物流外包和自营物流的比较分析——以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为例[J]. 物流技术,2007,(5). [20]赵卫华. 物流外包——烟草商业物流的方向[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1]袁志锋. 企业物流外包与物流企业博弈探析[J]. 中国市场,2008,(10). [22]洪怡恬,李晓青.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外包风险分析与评价[J]. 物流技术,2008,(9). [23]顾睿.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中甄选最佳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模型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2008. [24]曾叶. 物流外包及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2006. [25]陈志.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2007. [26]马鹏,刘斌,徐国强,李秋香.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双向选择模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1). [27]招莉莉.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港口企业物流服务外包[D].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09. [28]记者 阮栩. 物流外包好看不好吃?[N]. 信息时报,2003-01-23(C04). [29]程凯媛.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物流科技,2009,(2). [30]田宇,阎琦. 物流外包关系中物流服务需求方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7,(5). [31]胡从旭.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 物流科技,2008,(11). [32]刘联辉,王坚强.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3]王淑云. 物流外包的效益及外包区域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4,(8). [34]记者 鲁松实习生 时琪. 淮矿物流大市场“第三方物流外包”成功运作[N]. 淮南日报,2008-08-10(001). [35]杨树果. 物流外包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4). [36]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企业战略关系矩阵的探索与研究[J]. 物流科技,2011,(4). [37]俞仲秋. 当代物流外包中有效沟通系统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11,(3). [38]杨涛,孙军伟. 物流外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述评[J]. 价值工程,2011,(13). [39]虞上尚,刘丹. 基于承包商视角的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1,(7). [40]王宇楠.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物流外包策略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1]周立军.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0,(21). [42]郑平,何雪君. 物流外包业务的风险矩阵模型[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1). [43]李朝敏. 浙江省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程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1,(2). [44]陈兰芳,吴刚.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逆向物流外包模式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7). [45]公彦德,李帮义. 三级CLSC物流外包与废品回收的临界条件整合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0,(2). [46]周湘峰. 生产企业物流外包决策行为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0,(5). [47]刘艳锐,孙福田,索瑞霞,孙玉凤. 基于效益最优的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量化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0). [48]怀劲梅,颜慧. 基于供应链环境的物流外包风险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 [49]余泳泽,马欣. 物流外包中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的治理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2). [50]包祖琦,杨斌. 非对称信息下企业的物流外包服务商数量选择模型[J]. 物流技术,2010,(12).

根据《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的编辑规定,发表在《上海海事大学学报》上的文章字数范围在3000-5000字之间。

[1]夏永明;孔凡花;王洋;索志民;杨鹏举;船用智能同步检测、指示、控制仪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04):40-44. 摘要:为适应船舶自动化电站向总线—智能控制方向发展的需要,针对非数字船用同步仪表的缺陷,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对仪表进行智能控制,并根据船舶机舱工作环境对微控制器进行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设计,实现总线—嵌入控制的现场总线接口设计,使同步仪表成为总线—智能同步检测、指示、控制仪表,上位机和其他智能仪表通过CAN接口连成总线网.试验表明,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系统抗干扰性强、性能可靠,与传统仪表相比,在测量速度、精确度、自动化程度以及性价比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2]陈立军;黄学武;郑华耀;SMSC船用智能仪表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07,(04):21-24. 摘要: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仪器仪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船用仪器仪表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更新。该文研究了一种适合于船舶管理和维护的智能数字式显示仪表,阐述了该智能数显仪表硬件设计、软件开发以及主要特点。仪表样品成功地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新研制的综合轮机模拟器中得到推广运用。 [3]李振宇;郑为民;吴涛;船用蓄电池智能检测仪的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10,(02):48-52. 摘要:为了提高船用蓄电池参数的测量速度和精度,保障测量人员的身体健康,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智能检测仪.系统采用凌阳SPCE061A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包括蓄电池温度、电压和电流采集及处理模块,键盘、显示以及语音报警模块.介绍了船用蓄电池的测量原理,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软、硬件设计.实现了船用蓄电池参数的快速测量和显示、电池电量不足时的语音报警功能. [4]李振宇;郑为民;吴涛;船用蓄电池智能检测仪的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28-132. 摘要:为了提高船用蓄电池参数的测量速度和精度,保障测量人员的身体健康,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智能检测仪.系统采用凌阳SPCE061A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包括蓄电池温度、电压和电流采集及处理模块,键盘、显示以及语音报警模块.介绍了船用蓄电池的测量原理,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软、硬件设计.实现了船用蓄电池参数的快速测量和显示,电池电量不足时的语音报警功能. [5]李永波;关海龙;胡旭东;基于Small RTOS51的船用智能巡检仪的设计[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02):174-178. 摘要:讨论了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ll RTOS51的船用智能巡检仪的设计过程。对系统软、硬件设计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ll RTOS51的移植作了较详细论述。船用智能巡检仪可巡回检测16路4~20 mA信号,具有液晶显示、报警和485通讯等功能,可集中远程监测被测舱的温度、液位、压力等参数,符合船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实用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6].船用智能仪表的非编码键盘:,CN201327580[P].2009-10-14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船用智能仪表的非编码键盘,该键盘主要有霍尔器件组 成,所述霍尔器件按磁性原理组成键盘,将接收到的键信号经处理后传输至智 能仪表的MCU进行进一步处理。本实用新型克服由通常按键或薄膜开关组成 的现场控制仪表键盘的缺点,其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方便、密封性好、实用性 广、工作可靠,这对于要求密封的智能仪表非常有用。

你好啊.请问下.你的论文写完了吗?还有没有底呀.发一份给我好吗?我现在也在写这个题目,到处找不到资料,可否借参考下呢?我的邮箱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一、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1992-1995,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 “中型草型湖泊综合高产技术研究”1998-2000,参加上海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斑节对虾亲虾越冬与淡化养殖技术开发”1999-2000,主持汉宝基金项目“微绿球藻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应用”1999-2000,主持农业部生态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长江口方蟹科主要蟹类幼体发育的比较研究”2000-2001,主持校青年基金项目“微绿球藻在养殖废水中的应用”2000-2001,主持“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CAI制作。2001-2003,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水生生物学”建设项目。2002-2004,住宅小区人工湖水质处理技术,第二主持!2002-2003,延中绿地人工湖水质处理技术,第二主持。2003-2004,863项目“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研究”的子课题“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环境动态研究”2002-2003,山泉水生产中常见微藻的生物学及有效控制研究,第二主持2003-2004,国家重点学科水产养殖科研基金项目“小对叶和红蛋的组织培养”2004-2010,主持新疆特克斯河流域饵料生物资源调查。2004-2005,参加千岛湖初级生产力及渔产潜力测定,千岛湖保水渔业工程、2003-2006,主持教委青年基金项目“两种枝角类对水华蓝藻的摄食研究”2005-2008,参加淀山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生态学研究、2005-2008,主持“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环境响应”2005-2009,主持世茂佘山庄园景观河道水处理工程项目。2006-2007,主持江苏908海洋生资源调查-浮游生物部分,2006-2007,主持世茂常熟世纪新城中心湖生态水处理项目2007-2008,主持新疆水利厅“水利工程对克孜河流域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006-2009,主持朱家角大淀湖水环境生态治理及水质长效管理和维护。2009-2011,国家水专项子课题“滆湖自净能力增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9-2011,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南方丘陵和河网水系水生生物种群与水环境关系”;2008-2010,主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环境响应”;2008-2010,主持上海市水务局“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和生态修复综合示范试验性工程”项目;2008-2010,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控制技术研究”;2009-2011,主持上海市科委项目子课题“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在标准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2008-2011,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构建与水体自净能力增强技术研究”二、 发表的论著、论文教材、论著:1.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水生生物学》。2005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副主编。2. 水产辞典。2007,上海辞书出版社。参编。论文:1. 姜新耀,王丽卿,陈马康,1997。塥湖有机碎屑组成及现存量的研究。塥湖渔业高产模式及生态渔业研究论文集,164-173。2. 姜新耀,王丽卿,1997。塥湖水域中细菌生长速率的测定及其动态研究。上海水产大学学报,6(4):258-262。3. 邱高峰,徐巧婷,王丽卿等。四种绒螯蟹的分子分类及进化。动物学报,2001,47(6): 640-6474. 王丽卿,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10(3): . 王丽卿,天津厚蟹的幼体发育。海洋科学集刊,2002,44:139-. 王丽卿,王为东,臧维玲等,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浮游生物状况。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 11(2):. 王丽卿,黄旭雄,不同营养盐浓度下微绿球藻的生长及水体中氮磷的变化。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3):. 王丽卿,周胜耀,蔡文卫等,水生生物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与探索,2002:85-9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9. 王丽卿,陈杨建,狭颚绒螯蟹的幼体发育。水生生物学报,2002,27(5):457-46210.Wang liqing, Liang xiangqiu, A new species of Caridina from Yunnan。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005. 30(4):748-750。11.王旭晨,王丽卿(通迅作者),彭自然等,应用灰色聚类评价淀山湖水环境质量。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15(4):497-50212.王丽卿,季高华等,4种观赏水草的组织培养实验。水产科技情报,2006,33(2):84-8613.季高华,王丽卿,张瑞雷等,4种化学试剂对三种藻液的浓缩效果。水产科技情报,2006,(4):157-15914.王丽卿,黄旭雄,任文青,山泉水生产过程中微藻污染途径分析。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6):530-53215.季高华,李燕,王丽卿等,光照对苦草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科学养鱼,2006,7:43-4416.李燕,王丽卿(通迅作者),张瑞雷,大型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2007,517.盖建军,王丽卿(通迅作者),刘其根等,千岛湖浮游甲壳类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6):560-56518.王丽卿,张军毅,彭自然等,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1):58-6419.李燕,王丽卿(通迅作者),张瑞雷,5种沉水植物死亡分解过程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释放。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2):45-4820.Wang Liqing, Liang Xiangqiu & Li Fan,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of Caridina (Decapoda: Atyidae) from China. Zootaxa,2008,1726:49-5921.王丽卿,李燕,张瑞雷,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2. 张玮, 王为东,王丽卿. 嘉兴石臼漾湿地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9):2431-2437. 23. 王丽卿, 许莉,陈庆江,鲢鳙放养水平对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环境工程学报. 2011,5(8):. 王丽卿,许莉,卢子园.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环境科学,2011,32(10):. 王丽卿, 施荣, 季高华, 范志锋, 程婧蕾.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J]. 生物多样性, 2011,19(01): 48-56 26. 张玮,郑晓燕, 王丽卿,上海辰山植物园沉水植被恢复后水质变化特征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12. 6(1):178-184. 27. 王丽卿,张玮,范志锋,等. 淀山湖生态示范区附着藻类季节动态变化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8):1596-1602.

中文1.水产学报 2.中国水产科学 3.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报)4.海洋水产研究(改名为:渔业科学进展)5.淡水渔业 6.海洋渔业 7.水产科学 8.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外文 Aquaculture (荷);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加);Fisheries oceanography(英);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英);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德);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美)

1. Zhiyi Bai, Yuxin Yin, Songnian Hu, Guiling Wang, Xiaowei Zhang, Jiale Li(Correspondence).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immune response, microsatellite and SNP markers from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generated from hemocytes of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 Marin Biotechnology, 2009, DOI . (SCI)2. J. L. Li, G. L. Wang, Z. Y. Bai. Genetic diversity of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Hyriosis cumigii) in populations from five largest lakes in China revealed by inter-simple sequences repeat (ISSR).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2009, DOI . (SCI)3. Xiao-Yu Feng, Zhong-Quan Li, Nan Xie, Jia-Le Li.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elve novel microsatellites in yellow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9, DOI . (SCI)4. Ping Gong; Jiale Li; Gen Hua Yue. Twelve novel microsatellite loci from an endangered marine fish species golden pompano Trachinotus blochii.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9, DOI . (SCI)5. 刘士力, 李家乐(通信作者),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水产学报, 2009, 已录用.6. 牛东红, 李家乐(通信作者), 冯冰冰, 刘迖博. 缢蛏六个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已录用.7. 郑润玲, 李家乐(通信作者), 牛东红. 长PCR技术扩增缢蛏线粒体基因全序列的两种方法及其比较. 生物技术通报, 2009, 已录取.8. 海 萨, 李家乐(通信作者), 刘 峰, 冯建彬. 伊犁鲈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近缘物种通用性研究. 动物学杂志, 2009, 44(1): . 贾名静, 李家乐(通信作者), 牛东红, 白志毅. 长江中下游褶纹冠蚌十个群体COI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09, 44(1): . J. L. Li, G. L. Wang, Z. Y. Bai. Genetic variability in four wild and two farmed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 from Poyang Lake in China estimated by microsatellites. Aquaculture, 2009, 287: 286-291. (SCI)11. Dong-Hong Niu, Jia-le Li(Correspondence), Da-Bo Liu.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population studies of the Razor clam,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8, 9: 1393-1394. (SCI)12. Feng Jian-Bin, Li Jia-Le(Correspondence). Twelv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in oriental river prawn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2008, 8(5): 986-988. (SCI)13. 李家乐, 王建军, 汪桂玲, 白志毅. 我国五大淡水湖三角帆蚌群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32(5): . 王建军, 李家乐(通信作者), 汪桂玲, 白志毅. 我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ITS-1序列变异分析. 湖泊科学, 2008, 20(2): . 白志毅, 李家乐(通信作者), 汪桂玲. 三角帆蚌生长性状及插片部位与产珠性能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15(3): . 牛东红, 李家乐(通信作者), 沈和定, 姜志勇. 缢蛏六群体线粒体DNA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海洋学报, 2008, 30(3):. 冯建彬, 孙悦娜, 程熙, 李家乐(通信作者). 我国五大湖日本沼虾线粒体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比较. 水产学报, 2008,32(4): . 常抗美, 刘慧慧, 李家乐(通信作者), 沈玉帮.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 水产学报, 2008,32(4): . 海萨, 李家乐(通信作者), 冯建彬, 木拉提. 基于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Cytb序列的鲈属鱼类分类探讨. 动物学研究, 2008, 29(2): . 冯冰冰, 李家乐(通信作者), 牛东红, 陈 琳, 郑岳夫, 郑凯宏. 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九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R和COⅠ片段比较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08, 43(2): . 牛东红, 李家乐(通信作者), 郑润玲. 缢蛏微卫星分离及特性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 38(5): . 赵晓勤, 李家乐, 汪桂玲. 金鱼雌核发育诱导的τ0度量法优化.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5): . 陈友明, 李家乐(通信作者), 白志毅. 肌肉注射维生素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4): . 冯建彬, 李家乐(通信作者), 程 熙. 日本沼虾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研究进展.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3): . 冯冰冰, 李家乐, 陈琳, 周志强, 郑岳夫, 郑凯宏. 我国四大海域三疣梭子蟹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2): . 程熙, 李家乐(通信作者), 冯建彬, 聂式忠, 范益平.日本沼虾幼虾的耐盐性研究.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23(4): . 董志国, 李家乐(通信作者), 郑汉丰. 三角帆蚌三个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的形态差异.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23(2): . 白志毅, 李家乐(通信作者), 潘彬斌. 五种寄主鱼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效果的研究.淡水渔业. (1): . 白志毅, 李家乐(通信作者), 杨光.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初步研究. 特产研究. 2008. 30(1): . 郑润玲, 李家乐(通信作者), 牛东红. 缢蛏线粒体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分子科学学报, 2008, 24(5): . 汪桂玲, 李家乐(通信作者). 淡水育珠蚌外套膜提取总RNA的改良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355-357(361).32. 张根芳, 刘其根, 方爱萍, 叶秋红, 李家乐. 育珠期三角帆蚌的生长及其与珍珠增长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08,32(6). 冷向军, 孟晓林, 李家乐. 杜仲叶对草鱼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2008,32(3): . 李宝山, 冷向军, 李小勤, 李家乐. 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15(6): . 胡斌, 李小勤, 冷向军, 李家乐, 文华. 饲料Vc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15(5): . 吴滟, 傅洪拓, 李家乐, 龚永生, 李明爽. 太湖日本沼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 17(5): . 严如娟, 刘承初, 李应森, 李家乐. 三角帆蚌肉和外套膜中可溶性蛋白的回收与性质比较. 食品科学, 29(9): . 赵金良, 李家乐, 曹阳. 草鱼杂交育种及杂交后代生物学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11): . Li Jia-Le, Wang Gui-Ling, Bai Zhi-Yi, Yue Gen-Hua. T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from freshwater pearl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 Molecular Ecology Notes. 2007, 7(6): 1114-1116. (SCI)40. Li Jia-Le, Zhu Ze-Yuan, Wang Gui-Ling, Bai Zhi-Yi and Yue Gen-Hua.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7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in grass carp. Molecular Ecology Notes. 2007, 7 (6): 1357–1359. (SCI)41. Liu Qi-gen, Chen Yong, Li Jia-le, Chen Li-qiao. The food web structure and ecosystem properties of a filter feeding carps dominated deep reservoir ecosystem.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7, 203: 279-289. (SCI)42. 李家乐, 董志国, 郑汉丰. 三角帆蚌三种群F1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水产学报, 2007, 31(6): . 汪桂玲, 袁一鸣, 李家乐(通信作者).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水产学报, 2007, 31(2): . 董志国, 李晓英, 李家乐(通信作者). 外来种池蝶蚌与本地种三角帆蚌及其杂种对三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力. 生态学杂志, 2007, 26(7): . 孙悦娜, 冯建彬, 李家乐(通信作者), 聂式忠. 日本沼虾三群体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与系统进化. 动物学杂志, 2007, 42(1): . 牛东红, 李家乐(通信作者), 汪桂玲, 姜志勇, 张文博, 沈玉帮, 冯冰冰. 缢蛏六群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分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1): . 张学义, 李家乐(通信作者), 汪桂玲, 赵晓勤. 八个品种金鱼及野生鲫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6): . 王宏, 李家乐(通信作者), 汪桂玲, 张根芳, 谢楠.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宿阶段形态变化初步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4): . 王宏, 白志毅, 李家乐(通信作者), 王建军. 三角帆蚌胚胎在外鳃育儿囊内发育的初步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3): . 卓华龙, 沈庞幼, 吴雄飞, 李家乐(通信作者). 象山港网箱养殖鲈鱼残饵和排粪情况初步研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16(5): . 陈友明, 李家乐(通信作者), 白志毅. 三角帆蚌人工繁育工艺的改良及效果. 渔业现代化. (5):. 姜志勇, 牛东红, 陈慧, 沈和定, 李家乐(通信作者). 福建缢蛏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ITS-1和ITS-2分析. 海洋渔业, 2007, . 鲍宝龙, 李家乐, 汪桂玲, 刘占江. 斑点叉尾鮰SCYA126基因及其可变剪接.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14(1): . 李小勤, 李星星, 冷向军, 刘贤敏, 王锡昌, 李家乐. 盐度对草鱼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07, 31(3): . 孟晓林, 冷向军, 李小勤, 伦峰, 刘贤敏, 李宝山, 李家乐. 杜仲对草鱼鱼种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4): . 吕耀平, 胞宝龙, 蒋燕, 杨琳琳, 李家乐. 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水产学报, 2007, 31(5): . 郑汉丰, 李家乐(通信作者), 袁伟康. 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繁育初试. 渔业现代化, 2007, 34(2): . 董志国, 李家乐(通信作者), 郑汉丰, 谢楠, 白志毅. 三角帆蚌三个优异种质杂交后代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淡水渔业, 2007, 37(3): . 李家乐, 白志毅. 淡水养殖新品种——康乐蚌. 中国水产, 2007, 10: . 李家乐. 淡水养殖珍珠蚌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 科学养鱼, 2007, 6: 1-2.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小木虫

1-3个月2022年9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审稿周期: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 大贝是我 1小时前发布 赞305 自己学校的学生好投一些 但审稿特别慢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创刊于1992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学报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该学报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单玲玲,李小勤,郑小淼,赵鑫鑫,冷向军。不同形式蛋氨酸对建鲤生长性能及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15,39(2):259-266。 秦巍仑,杨 毅,冷向军,吴 江。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建鲤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3):383-390 马飞,李小勤,李百安,甘甜,冷向军。饲料加工方式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4,26(9):2892-2901 甘甜,冷向军,郭婷,胡静,魏静,李小勤。草鱼PAX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生物技术通报,2014,(11):152-158 冷向军。水产膨化饲料使用中的几个问题。饲料工业,2014,35(8):1-5柴仙琦,冷向军,张明,刘国锋,唐鹏。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14,35(2):32-36 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4):528-534李乃顺,冷向军,李小勤,刘波,柴仙琦,李忠铭,郑小淼。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619-626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3,20(4):869-875冷向军,田娟,陈丙爱,李小勤,文华。罗非鱼对晶体蛋氨酸、包膜蛋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35-242谭崇桂,冷向军,李小勤,粟雄高,刘波,柴仙琦。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1):93-99 张娟娟, 李小勤, 冷向军, 韩志英, 张飞鸽, 吴世林.虾青素在虹鳟体内的沉积与降解研究.水产学报,2012,36(12): 1871-1879 张娟娟,李小勤,冷向军,韩志英,张飞鸽。蛋白酶对虹鳟生长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27(6):534-538汪立平; 穆昭艳; 张大兵; 赵勇; 冷向军。异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13-216 柴仙琦,冷向军,李小勤,单玲玲,宋宏斌.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2,42(4):59-62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营养指标。饲料工业,2012,33(14):1-6陈来,冷向军,李小勤,王晓芳,李乃顺,周璐颖,章樟红,董 晰,姚劲挺,施淑娴。优化HPLC法测定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320-1328 秦洁,叶元土,冷向军,蔡春芳,宋亮,许凡,张宝彤,萧培珍,张波,王丽宏。草鱼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20(3):33-39. 粟雄高,李小勤,冷向军,谭崇桂,刘波,柴仙琦。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海洋渔业,2012,34(2):168-175李忠铭,冷向军,李小勤,朱瑞俊,关磊,李乃顺。脆化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86-189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 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

在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经过定量遴选以及专家定性评估,正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也就是中国的SCI。此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已多次被CSCD扩展库收录。此次被CSCD核心库收录,是《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自1992年创刊以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进展。上海海洋大学学另一本为《水产学报》也被CSCD核心库收录。拓展资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以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和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该数据库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