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类似的论文,你可以看看的。创作过程可以写的。关于格式,你们应该有论文指导老师吧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面对市场,与企业接轨,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及时地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学生没有市场,学校更不可能有前途。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一开始就紧跟市场的脚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同时毕业生就业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平均一个毕业生有好几个油画企业可供选择,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背景下,更是一个奇迹。说明走市场化道路,对学校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否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决定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为职业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不仅要考虑生源的问题,更要考虑就业市场,想到他们的出路。因此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办之初,就对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推进毕业生就业,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那么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又是如何根据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呢?这中间的经验又究竟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如何根据市场设置专业。首先,在设置专业之前,要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任何专业在设置专业之前务必对专业进行调查,并研究可行性。在1991年,在颇有远见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老校长吕德强{工艺美术学校创始人}的指导下,金向军等教师多次到当时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深圳考察商品油画并作了调查。得知,商品油画是中国改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油画复制技术。主要通过香港等国际市场销往欧美等世界各地。(现在,商品油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看好的市场前景。国外市场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从温饱走向了小康,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和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现在随着节假日、公休日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精神方面追求,而艺术品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对象。国内油画市场既将日益壮大。因商品油画让艺术与市场接轨,所以它不出10年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深圳大芬村,厦门乌石浦、海沧、浙江义乌等商品油画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以深圳大芬为例:被当地人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原先是地处深圳郊区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它创造了占领全世界60%的油画市场的奇迹。大芬村每年商品油画的出口额都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透过大芬村油画市场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的油画产业对画工的需求也随行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停的增长。况且工资待遇丰厚。还了解到原工艺美术学校89届毕业生胡力锋,蔡杰等在91年从事商品油画工作,月薪就达到3000元以上(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还不超过200元)。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内就画工培养上来说,基本上是画厂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美术学院又不会培养画工。那么市场上对这一类人才就存在断档。况且开办该专业投资也不大,当时工艺美术学校的领导吕德强先生及油画专业老师们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到这一现实,在1993年9月,正式成立了商品油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怎样的远见卓识。其次,专业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务必要跟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设置专业提供可靠依据。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如果专业的设置,只考虑眼前的市场,而未能对未来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一旦市场需要发生变化,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而淘汰,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缙云工艺美术学美在开办之前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除了调查还对该行业进行了较周全的分析,并充分认识和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事实上商品油画这一行业,在十多年前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时候,还是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业愈加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因此,这个专业就能长久的开办下去。这几年,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的就业一年好过一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经济相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那么,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应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经济特征,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要求才有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地处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较低。职业教育如何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商品油画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需大量人才。而现在,我们丽水市正在全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更急需大量的画工。而商品油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水平决定了一切。丽水本地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青年学生,他们对致富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本专业的开办,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希望通过画商品油画发家致富。这些年,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毕业的农家子弟,有许多已经成为高收入者。证明这条路对农家子弟脱贫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我校有好多已在大城市购房定居,真可谓从"山沟沟"走向"大城市"。)。典型的有95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的赵益胜,在松岗油画厂工作2年后,创办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加工厂,下属员工2300人,现生产的产品有木制玩具,国外花园路牌,商品油画等,年产值2000万元。同时针对学生家长中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本专业了解有限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定期开家长会的方法以及请往界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有更多了解,打消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疑虑。人才的培养,有学校、学生、家长三个要素,如何使这三个要素形成有机的互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最后,专业的设置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是牢牢把握住这两点的。首先商品油画专业开办除了画室、教室之外,只需要画台和日光灯等一些简易的设施,投资省,是美术学校稍加调整现有资源就可以开办了。这个是本专业能够快速开办,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外,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学校,开办商品油画这样的专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专业的开办,又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只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培养人才的道路,方能成功!特色在于积累与沉淀,更在于创造。就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很难培养艺术家,但在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或者具体的说培养画工上说,却有足够空间。这些年的实践表明,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特色路线,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在回述了工艺美术学校根据市场来设置商品油画专业的历程后,那么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又是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根据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建设这一专业,是这个专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下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二、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建设1、专业的发展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新开设的专业需要新的师资力量。好多职业学校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工艺美术学校对于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现有师资进行改造,选派教师到油画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吸取生产第一线的营养,回校进行整理总结,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比如油画专业的金向军教师多次到油画业进行学习进修。油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油画专业理论水平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商品油画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这一点对专业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采取聘请技师的办法来加强教学与市场的联系。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市场接轨,就要实行校企结合,学校聘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油画技师回校任教,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油画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如,工艺美术学校聘请工作多年的王海勇、王旭平、朱伟军回校任教。大大促进和加快了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2、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信息形成互动关系。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自身,如课程设置和改革等等。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商品油画专业是经常与市场沟通的,一方面加强商品油画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借助就业网络与市场沟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好坏就可就直接反映专业发展的好坏,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通过学生"送画回校"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形式收集市场资料和行情。另一方面,带学生参观"古堰画乡"等油画企业,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从而为专业发展导向提供依据。同时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课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因为在商品油画市场中,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级行画,其价格远在一般复制品之上。那么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也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东西方美术简史,油画名作欣赏等课程。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既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又具备一定素质。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就会比画厂里仅仅是依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也更有发展的潜能。3、专业发展需要办学模式的确立。任何一个专业发展发展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同时,办学模式的确立不应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该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换言之,就是要从市场出发。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创造了具有工艺美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具体的说 "教产结合"和"顶岗上班学习"两个特点:⑴实行"教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商品油画专业在办学期间,实行"教产结合",以产促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我校与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合作,接订单进行生产,2000年完成《花篮》、《水果》两款油画稿6000多张,2002年完成《圣诞雪景》油画16000多张,2003年完成玻璃内画30000个。我校产教结合这一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2000年,就得到了缙云县科委的高度重视,并拔款20000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方面课题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丽水市教育局局长江春松十分关心我们学校"教产结合"实施情况,多次到校指导,并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全市职业学校给予推广。2003年6月,在江局长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教产结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教产结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该报告获丽水市首届职教课题评比一等奖。⑵加强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实行顶岗上班学习。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进行开放式办学,并与企业挂钩,实行校企结合。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竞争力更强。所以,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油画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校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利用每年寒暑假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油画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制作油画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油画的制作生产过程并掌握多种技法及了解掌握油画产供销全过程。同时学生顶岗上班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6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接受职业教育'。顶岗上班、半工半读对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而言,意义尤为重要。我校学生在在实行顶岗上班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挣得了学费与生活费,比如03油画班在2006年暑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上班学习一个月,在把学到专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同时,平均每人又获取了900元的经济报酬,其中,李捷同学收入高达1987元。所以顶岗上班学习对学校而言,还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从而起到了防止流生,稳定生源的作用。三、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发展专业取得的成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已建成一支具有深厚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学生实践体系与就业网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受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古堰画乡"建设。2005年9 月,响应丽水市委、市政府创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号召,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受邀请,在丽水莲都区正式成立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2、接轨市场、校企结合和"教产结合"初具成效。为了满足商品油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已建有的"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 "博美画坊"、"丰源工艺厂"实训基地。在前一段时期,学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良好。3、毕业生供不应求。自从商品油画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每个油画专业毕业生都有十多个厂家和公司可选择,面且报酬丰厚。比如: 从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毕业的赵一庆、胡文炳、楼国升等。现在分别在广州与厦门等地购房定居,并长期从事商品油画事业,月收入达8000-10000多元。四、展望目前,丽水市委市政府正着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一个中国知名的特色文化园区、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和行画原创画集散中心,将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一带崛起。随着"古堰画乡"的发展,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厂作坊来此安家落户,画工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在"古堰画乡"的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担负着为"古堰画乡"培养画工的重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加快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更令人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谷画工”这一技术人才品牌的理念,我们相信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将为打造"绿谷画工"、带动一方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马克思全集》 第1卷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 江西高校出版社投我呀!!!
《从新印象派的个案反思科技发展与艺术的关系》 摘 要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它被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它决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着新的含义。它对当时的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锡管颜料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转移了画家们创作题材;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促使一些画家大胆地尝试了新的绘画技法,让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但科学理论毕竟区别于艺术理论,艺术能否科学化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从新印象派的个案入手,通过还原其发展的历史线索以阐明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关系。 关键词:第二次科技革命;色彩理论;新印象派;修拉 导 言 一、写作缘起 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艺术领域,是否也同样如此?本文通过对新印象派的个案研究,阐述当时的科技发展与艺术的关系。从日常的交通工具到作画用的锡管颜料,都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色彩的研究和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新印象派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 19世纪,第二次科技大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水陆交通网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汽轮、尤其是火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这使得那些城里人想避开城市的喧闹,到“郊区”或农村度过时光成为可能。由于锡管颜料的发明与使用,让更多的画家走出了工作室,把目光转向户外写生 。不用再携带一大堆自制的颜料,让户外写生变得简单而又方便。1870年的画家们画的是离巴黎不远、从巴黎很容易去到的地方,从而表明他们对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写生地分布在铁路或塞纳河沿线,这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完全吻合。光学以及色彩学的理论和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着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 三、论文主旨及意义 新印象主义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但是科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有区别的,毕竟,在物理学上产生色彩的光学微粒同在画布上表现色彩的颜料物质颗粒有着太多的不同,因而那些色彩研究的科学结论不能够如此直接地套用于绘画。艺术不必要、也不可能追逐科学、技术的迅猛变革,而只能是合理的吸收和扬弃科技成果。 第一章、印象派生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 技术背景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它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它决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着新的含义,它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出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取代蒸汽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相继出现。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结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 内燃机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又一大重要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 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 又制造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它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97年另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 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远洋轮船、飞机、拖拉机以及军用装甲车、坦克等也陆续出现。 1、 颜料的发展 颜料是绘画材料中直接体现作品效果的物质材料,油画颜料在绘画颜料家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油画颜料是文艺复兴初期诞生的,通常由画家本人或助手根据需要直接研磨配制, 后来逐渐有了专门定制颜料的作坊,17世纪后画家自己动手配制颜料的情况已曰益减少。到了18世纪时油画颜料被装在用动物膀胱做的袋子里出售,口上用线束紧,使用时用针扎一个眼挤出颜料,这也许是后来铅锡管颜料的雏形。19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过装在金属和玻璃注射管中的油画颜料出现,但这项不很方便的发明尚未普及就很快被更为科学的铅锡管装颜料所取代。1841年,铅锡管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但铅锡管因为以铅为基本材料,生产或使用都会有铅污染的危险,现在已开始淘汰而代之以更安全的铝管包装。 由于铝锡管的出现与使用,让更多的画家走出了工作室,把目光转向户外写生 。让户外写生变得简单而又方便,不用再携带一大堆自制的颜料。选择作画的地点也从原来的市区转成郊区或周围的农村。 2、 交通工具的发展 1866年,德国人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和蒸汽机在汽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烧燃料不同,它是在汽缸内点燃煤气的,然后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使曲轴旋转。因此,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为火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机。 后来到了1894年,德国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这种没有大锅炉的新机车,既不烧煤,也不烧煤气,而是用柴油作燃料。它所用的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从此,内燃机车就成了火车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设备之一。汽轮机是一种透平机械,又称蒸汽透平。 公元一世纪时,亚历山大的希罗 记述了利用蒸汽反作用力而旋转的汽转球,又称为风神轮,这是最早的反动式汽轮机的雏形;1629年意大利的布兰卡提出由一股蒸汽冲击叶片而旋转的转轮。 19世纪末,瑞典拉瓦尔和英国帕森斯分别创制了实用的汽轮机。拉瓦尔于1882年制成了第一台5马力(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并解决了有关的喷嘴设计和强度设计问题。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功率很小,现在已很少采用。 20世纪初,法国拉托和瑞士佐莱分别制造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多级结构为增大汽轮机功率开拓了道路,已被广泛采用,机组功率不断增大。帕森斯 在1884年取得英国专利,制成了第一台10马力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这台汽轮机的功率和效率在当时都占领先地位。 最初,这些印象派画家对前辈画家钟爱的写生地表现出近乎子女对父母的忠诚。他们重走枫丹白露 森林小路或是去诺曼底。后来他们另走自己的路。放弃一年一度的沙龙(他们中仍有一些人入选沙龙),转而热心于“印象派”画展,或举办个人画展(一般是在支持印象派的画商杜朗-卢埃尔的画廊举办),同时前去更符合他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写生地。距离巴黎的远近,是选择写生地、同时对19世纪下半叶风景画的演变构成一个决定性因素。当时水陆交通网得到大大发展。此外,还出现了汽轮、尤其是火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这使那些城里人想避开城市的喧闹、到“郊区”或周围的农村度过几个小时时光成为可能。 作为自己时代的人,1870年的画家们画的是离巴黎不远、从巴黎很容易去到的地方,从而表明他们对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写生地分布在铁路或塞纳河沿线,这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完全吻合。年轻的画家们首先选择的是布吉瓦尔、沙图、鲁弗申和马利勒鲁瓦地区。后来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他们分成几派。莫奈在英国经多比尼 的介绍认识了杜朗一卢埃尔。1871年12月,他从英国回法国后居住在阿尔让特依,而毕沙罗则选择了蓬图瓦兹和瓦兹河畔的奥维尔,当时塞尚也在这里创作。雷诺阿则几个地方都去,有时和莫奈,有时和西斯莱一起作画。 在19世纪下半叶,这种对法国农村的发现,表现田野风光的画占主导(在画室创作的“英雄的”和“历史的”风景画减少),对应了法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导游们向游人介绍值得一看的地方和值得注意的景点,很多城里人沿着弗雷德里克•莫罗 和罗萨内特在枫丹白露森林走过的路漫步(福楼拜:《情感教育》,1869年)。列昂•萨伊在1867年出版的《巴黎指南》关于铁路的一章中写道:“巴黎人夏天都到离巴黎四五十公里远的郊区去,其出行的远近取决于时间和价格。” 二、 经济背景 由于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发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它推动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钢为例;1870年,世界钢的产量为52万吨,1900年增加到2830万吨。世界工业生产指数1850年是9,1870年为20,1900年为59,前20年提高了1倍多,后30年增加了近2倍。世界贸易同样如此,1870年是亿法郎,1900年为亿法郎,提高倍。 第二次科技大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产生冶金、铁路运输和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但以轻纺工业为主。第二次科技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发电厂、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生产、输变电机和电览的生产等)、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业、炸药等合成化工工业等新兴工业,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超过传统轻工业。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方向从轻纺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为整个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三、 艺术背景 19世纪30~40年代有一批不满学院派艺术的青年画家先后来到了枫丹白露的巴比松进行写生,于是形成了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以风景画为主,大自然是他们的老师,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他们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尽管荷兰和英国的风景画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在借鉴上没有忘记本民族的传统,正是由于以我为主,才能最后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法国风景画派。这一历史经验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有卢梭、多比尼、迪亚兹•德拉佩纳、杜普雷,特罗容等人。 柯罗是一位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家。他善于捕捉光与色的变化,这对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颇有影响。他前期的作品,画面清晰,有着古典主义的庄严。中后期的作品,画面有一种朦胧美,色调极其丰富,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他的风景画,物我交融,意境深远。此外,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美的肖像画。 19世纪写实主义美术三大代表是 米勒、库尔贝与杜米埃。米勒一生以描绘农民题材为己任。米勒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主要是40~60年代法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感。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让人感到这些朴素、正直、善良的农民,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反抗精神,有着宿命的思想。 19世纪高举写实主义艺术大旗的库尔贝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革命活动家。正是他向学院派提出了真正有力的挑战,主张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的活的艺术。 杜米埃像文学上的巴尔扎克一样更加广泛地描绘了法国社会,在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批判色彩。在1830年9月法令公布前,他曾创作了一系列把矛头直接指向七月王朝 的政治性版画,如《卡冈都亚》、《立法肚子》、《中国佛像》等。杜米埃一生创作了许多石版画、油画,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到跳动着的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声音。 70年代后,写实主义转衰,后期的写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莱尔米特、巴斯蒂安-勒帕热等人。 70年代后还出现了象征主义,它和文学上的象征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追求理想的世界,作品有着虚幻和超脱的味道。皮维斯•德夏瓦纳的作品笼罩着一种出世的宁静气氛。代表作有《猎归》(1859)、《贫苦的渔夫》(1881)等。莫罗的作品则常带有神秘的色彩。 19世纪70年代印象主义崛起,是法国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早在1863年起在巴黎就日益形成一股新的反学院派的势力,一些青年艺术家由于受到官方沙龙的排挤,不得不参加落选沙龙的展出。当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在落选沙龙展览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874年3月份举办了第1届印象主义展览。这个画派的名称是从莫奈的一幅名叫《日出•印象》的画得来的。印象主义先后共举办了 8次展览,1886年后它首先在美国取得了同情和承认。印象主义画家主张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写生,最关心的是光和色的变化,光线成了绘画的主宰,依据其调子而不是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由此可见,印象主义的画家不大重视题材的广泛性和作品的思想深度,无可讳言这一点正是它的不足之处。马奈虽从未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是他是印象主义的精神领袖。应该说,他是一位既不想完全推翻旧的传统而又在努力开创一种新艺术的画家。他从不拒绝参加官方沙龙的展出,并且有些作品在沙龙中获奖,1874年后,他也创作出一批表现外光,色调极其微妙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莫奈有“水上拉斐尔”之称,善于画水,画面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他以微妙的笔触画出了大自然的瞬息万变景象。人们在他创作的组画《圣拉扎尔火车站》(1877)(附画1)和《草垛》(1891) (附画2)等组画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间里同一事物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西斯莱和毕沙罗也都是印象主义中杰出的风景画家。西斯莱的画宁静、清新、抒情。毕沙罗善于描绘农村景色,画面色调丰富,富有变化。印象主义中两个善于画人物的画家是 雷诺阿和德加。雷诺阿像画成熟的果实一样画妇女和儿童,人物充满了青春的力量。而德加却少带有一点厌世情绪。他最喜欢画的 3个题材是:赛马、舞女和女浴者。德加的画色彩绚丽,构图大胆富有变化,画面上的舞女千姿百态,他极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动态,好像这些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圣拉扎尔火车站》 《草垛》 印象派画家不仅仅是利用出现不久的道路和交通手段。他们更是将其看作值得他们去画的创作题材,与房子、磨坊、池塘和森林一样重要,并将其搬上画面。过去法国和意大利的大师们的传统做法是在画中利用道路造成一种三维空间的幻觉,而17世纪荷兰派的风景画家则把道路作为一个正式的创作对象。印象派画家效仿荷兰画家的做法,不满足于描绘正在整治中的乡村和“郊区”,反映那里的休闲活动,而是执意地描绘通往那些地方的交通手段。有多幅油画都以一种特别的亮调子表现出印象派画家对工业化的赞颂。莫奈常常驻足于(《阿尔让特依的铁路桥》(1873年,奥赛博物馆藏)(附画3)前面,而雷诺阿则在《沙图的铁路桥》(1881年,奥赛博物馆藏)(附画4)前支起了画架。新修的道路不断给画家们以灵感(毕沙罗《鲁弗申的马车》,1870;《鲁弗申大街》,1872,奥赛博物馆藏) 《阿尔让特依的铁路桥》 《沙图的铁路桥》 印象派画家把道路、铁路、河流和桥梁以及各种相应的交通工具(马车、火车和船)搬上画面,从而创作了一种风景画的新图像,描绘一种由于当时的工业化而“变得更美的风景”。他们用通俗的画面让同时代的人了解工业化。但是除了像左拉这样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评论家外,很多观众看到的只是显然无意义的主题和一种由特殊的技法、全新的风格所产生的视觉刺激。然而,印象派的作品远比其让人以为的直接易懂复杂得多。其实画家们选择创作题材是很用心的。他们画的风景画中有一种法国的传统形象与进步带来的新事物之间的平衡。工业进步使法国具有现代化的面貌;画家们把“现代性”引入绘画。 8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印象主义,他们自称为科学的印象主义。这一派不满意印象主义的偶然性,而是主张要创造出有秩序合理的美。新印象主义的作品,富有平面感和装饰感,更为重要的是用点来作画,取消线条,所以也叫点彩派。代表人物有《大碗岛的一个星期日下午》的作者修拉和西涅克等。我的博客有整篇的
参考资料: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研究综述姓 名: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 业: 社会学班 级: 社会41学 号: 2214104指导教师: 屈 勇 职称: 讲 师2007 年 6 月 3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佳鹏指导教师 屈 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在关于农民工研究中,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一直是研究的主流视角,关于农民工社会阶层研究中,客观社会分层是其主要视角。由于客观社会分层忽视了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许多学者提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另一视角,即阶层的主观认同研究。本文从社会认同的概念界定,农民工社会分层的研究,以及身份认同、职业认同、乡土(土地)认同、制度认同、阶层认同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农民工阶层的社会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认同;社会建构;社会分层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cial identity of rural migrants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Wang JiapengTutor Qu Yong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study of peasant-works is a main subject.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is the mainstream perspective of most research of the rural migrants, but the objective stratification is the main perspective of farmer social strata. Owing to the neglect of the subjectivity of agents, many scholars study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another perspective, that is, subjective identity of strata. The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the current study of peasant-workers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study of social identity of peasant-workers, such as ident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native (land) recognition, institutional identity, class words: rural migrants; social identity; social constructivism; social stratification导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层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结构转型成为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并被称为市场之外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1]3-18。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源积聚背景下,两极社会更加明显,以农民和农民工为主的底层社会逐渐形成。 [2]77-135但是长期以来对这种阶层结构的转型研究一直以客观分层为主,尤其是缺乏对于作为底层主要构成群体之一的农民工的主观意义的理解;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研究者的不断“实践与反思”,对于客观分层研究的局限性逐渐达成共识[3],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社会适应或社会融入问题的突显,同时再加上国家出于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而对阶级意识尤其是对底层群体的主观认同(阶级意识的主要方面)越来越重视[4]9-20,从而促使农民社会认同研究也相应增多。本文正是对当前农民工阶层的社会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一、社会认同概念界定的研究(一)认同与社会认同认同(identity)是一个比较复杂且争议较大的概念,人们主要从认同的机制特征、认同的功能、认同的行为特征、认同的动力机制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不同的定义和解释,大致而言,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理解:首先,认同是人们对自身角色以及他人关系的一种定位;其次,认同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再次,认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5]30-31认同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角色的一种自我确认,是个人对自己在适合结构中所处位置的感知。社会认同是指某个群体的共同认同。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我认同是社会认同条件下的认同,没有社会认同的自我认同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社会认同存在于某群体成员的自我认同中,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可以认为,人们的认同是由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构成的连续统。[5]32-33卡斯特认为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他根据认同的建构形式和来源将社会认同区分为合法性认同、抗拒性认同、规划性认同,三种认同的建构分别导致公民社会、共同体和主体的产生。[6]6-11卡斯特的这种划分是一种更为一般性的对不同性质的认同的建构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本文主要综述具体的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现状,并将社会认同分为身份认同、职业认同、阶层认同、乡土(土地)认同、制度认同、性别认同等几个方面。(二)社会分类与认同建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分类是人们简化生活复杂性,同时也形成社会秩序的一种思维方式。分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给世界分类的同时也为自己进行了归类,分类也赋予自己及世界以意义,社会认同便是对社会分类归属的认可。最重要的分类是人我之分,是“我群”与“他群”之分,通过共同的经历和持续的互动而产生群体的差异,而社会群体认同的建构和维持的最重要机制是排除和容纳,把非我群的人排除出去,把我群的人容纳进来,以此来型构自己的认同世界。这种认同和容纳通常具有很强的价值性和主观性。[7] [8]203-223具体到农民工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市民对他们不同程度的排斥和容纳,也可以看到农民工自身的排除和容纳,正是这种双重过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的主观认同。(三)社会认同与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一个群体相对于主流社会的融入程度。社会认同与社会适应主要具有如下区别:第一、出发点不同,社会认同主要是被研究群体对自己社会归属的认定,而社会适应是社会对于被研究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程度的判定;第二、价值不同,社会认同尊重被研究群体的主观认识,尽量做到价值中立,让被研究群体自己“说话”,而社会适应是被研究群体对主流社会的适应,这里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主流社会的赞赏和对被研究群体的贬低,是研究者在“说”被研究群体;第三、研究目的不同,社会认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解释被研究群体的意义,而社会适应往往把被研究群体当作“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其自己所建构的被研究群体的“问题”。二、农民工与社会分层社会认同的基础是社会分类,在研究领域中最主要的分类就是社会分层,即根据经济收入、权力、声望等不同或综合标准对人们进行的阶层划分。因此要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必须首先了解农民工的社会归属,然后才是农民工自身对社会归属的主观认同。(一)社会结构中的农民工社会分层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每个学者都会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客观的分层标准,但是尽管不同的学者给予不同的分层标准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类型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无论“金字塔”结构、“倒丁字型”结构[9] ,还是“断裂”结构,都认为存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底层社会,并且也都认为农民和农民工是该底层社会的主要构成群体。[10]具体地农民工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可以从韦伯分层的三个标准进行分析:在政治地位(权力)上,由于户籍制度等二元制度的排斥,农民工处于政治的边缘地位;在经济地位(财富)上,由于存在着截然分开的两种报酬体系,农民工仍然处在底层的位置上;在社会声望上,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声望都很低。 [11]4-9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将中国人划分为十大阶层,而农业劳动者和城市失业者为最底层,在改革开放后农民分化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工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等八大阶层,其中农民工的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个阶层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增减。[12]169-184(二)客观社会分层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这种分层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主要以静态的结构分析为主,而忽视了农民工处于社会结构底层的形成过程,缺乏时间性和历史感;第二、主要是研究者作为客体的主观认识,而忽视了农民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是一种“他者话语”;第三、遵循科学主义范式以追求客观知识为目的,而忽视了农民工的主观认识和实践体验;第四、以专业知识来“检验”农民工的生活,而忽视了农民工自身的意义理解,即没有深刻理解和认识农民工的“地方性知识”。正是由于客观社会分层研究对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的忽视,从而有学者从主观方面进行社会分层研究,甚至有人把社会认同视为社会分层研究的新视角。 周晓虹曾较早地对农民的社会心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主要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史角度研究农民的现代性获得过程,却没有详细论述转型时期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13]4-9王春光的研究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与主观建构之间存在多种差异,它提示我们在社会阶层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特定情境下的个人生活和中国制度对阶层观念形成的影响。[14]李春玲的分析表明,各阶层的认同的一致性程度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出于社会顶层和底层的阶层认同较高,而中间阶层相对较低。 [15]而李友梅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过对社会认同的基础性领域、社会认同的结构演变、社会认同建设的新思路三个方面的探讨,提出构建“社会自我调适系统”以治理社会认同失序问题。 [16] [17]四、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内容及影响因素研究社会认同时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不同学者主要研究了其中的某个或谋几个方面,其中主要有身份认同、职业认同、阶层认同、乡土(土地)认同、制度认同、性别认同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本文就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一)身份认同:农民工是农民还是城市人?身份认同指农民工对于自己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这一社会身份的认同,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区分不仅仅是户籍上的差别,而更多的是由于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资源分配和权利上的不同,因此这里的农民不是与产业工人相对的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与城市居民相对的社会身份。许多学者认为,农民工这个称谓本身已经成为与农民和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身份。陈映芳认为,“农民工”作为一个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身份,是近20年来我国各种制度和文化共同建构的产物,最终使离开农村改变了农民身份的“农民工”却无法获得城市中的“城市居民”身份。 “农民工”身份的建构一方面为各种制度及其所规定的“城市居民”所具有的身份优势提供了合法性或正当性;另一方面, 使“农民工”在城市中区别对待,从而产生相对剥夺感,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认同这一并不公平的“农民工身份”。因此农民工问题不仅仅是农民工权益和权利保障问题,更是市民权问题。[18]唐斌则具体研究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形成的过程,在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的相反相异的向外推力下,农民工倾向于自我认同为“双重边缘人”,农村对农民外出务工给予积极的赞赏性评价,而城市却是通过农民工自我心理预期不断进行消极性的否定评价,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使农民工自我人格矛盾和冲突,也导致了他们身份的模糊和不确定。 [19]这里的“双重边缘人”实际上是对“农民工”这个比较正式称谓的形象表述。但是也有人认为农民工主要认同农民身份,还有部分认同模糊,很少有农民工认同为城市人,且乡土记忆、进城期望、城市体验对农工社会认同起着又大到小的作用,而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对农民工认同影响不具有解释力。[20](二)职业认同:农民工是产业工人吗?职业认同是指农民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程度,由于职业种类较多,多数人都没有细分,而笼统地使用产业工人的概念。方英认为一方面因为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强调会引发农民工的不公平感从而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因为农民工的职业走向是产业工人,甚至已经有人提出将农民工视为产业工人,因此应该淡化“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建构合理的职业认同,具体方式有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媒体等树立农民工的正面形象等。[21]而对于农民工是不是产业工人也存在较大争议,一种主要从农民工的从业特征和收入上认为农民工是新的产业工人,另一种观点从户籍制度壁垒角度出发,通过对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阶级属性、利益冲突、政治表达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做出“农民工是新的产业工人”的论断还为时尚早。[22](三)乡土(土地)认同:农民工留恋乡村(土地)吗?乡土认同指的是农民工对于农村生活的认同,尤其是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多数人认为,年龄是决定农民工乡土(土地)认同程度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年龄不同农民工的乡土(土地)认同也明显不同,相对而言,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的乡土(土地)认同程度要高,对于土地依然有较大的依赖性,而青年农民工的乡土(土地)认同则相对较低。[23]王春光的研究则具体指出,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对家乡具有一定的乡土认同,但是与上一代农村流动人口相比,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更多的是系于与亲人的情感,而对家乡其他方面的依恋在减弱。[24](四)制度认同:农民工赞同国家针对他们的各项制度吗?户籍制度认同:户籍制度是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屏蔽制度,通过资源的强制分配实现秩序的建构,而强加给农民种种不公平待遇。目前农民工对户籍制度的认同正在逐渐减弱。 [25]就业制度认同:就业制度包括企业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数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并且许多农民工是非正式就业。总体而言,农民工的制度认同比较缺乏,非正式就业的农民工的制度认同更低。[25]城市管理制度认同是指农民工对城市外来人口管理和执法制度的认同。城市管理主要是一种防范式管理,“只管手脚,不管大脑”,再加上个别管理者或者管理部门的私利而加大了农民工的成本。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工对城市管理制度的社会认同。 [25](五)阶层认同:农民工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吗?阶层认同是指农民工对于自己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何种位置的认可和评价。对于农民社会认同,各研究者都主要注重某一类或几类的研究,整体地论述农民工群体阶层认同或阶级意识的较少。在此,我们把农民工的阶层认同看作是以上身份认同、职业认同、制度认同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农民工群体对自身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的认同。总体而言,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比城市居民地位要低,但是与农村的农民相比则高些。但同时农民工的阶层认同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根据社会共识的群体的评价,社会认同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而农民工由于在城市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主要以消极社会认同为主,在应对策略上表现为:对自身劣势地位合法性的默认;对土地的重视,土地是农民工认同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家乡农民为参照群体,而不是城市居民等。[26]农民工存在的消极性认同或认同危机可能源于相对剥夺感和“过客心理”。另外,还有性别认同、组织认同、社区认同、国家(政治)认同、民族认同等等认同类别,但因为相关研究较少,也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详述。上述各种社会认同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进行了归类。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复杂性、关系性以及模糊性,在日常实践中,他们无须也不会对自己进行各种分类,他们只是受到城市世界、乡土世界、想象世界、实践世界交互作用而通过实践性惯习的生产和再生产,来寻求一种界定并表达自身利益同时又起到自我保护的社会认同。[27]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怎么样或者是怎么生活的,但很难说他们是什么(农民、工人、制度内人、现代人等)。总 结本文首先对目前有关社会认同含义的梳理,简单地阐述了社会认同在社会分类基础上的建构以及社会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区别,然后简单回顾了农民工社会分层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农民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总体位置,最后从身份认同、职业认同、阶层认同、乡土(土地)认同、制度认同、性别认同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关于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1]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张翼.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4).[4] 李培林,张翼,赵延东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周晓虹.中国中产阶级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Jan E S, Peter J B. 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0(3).[8] Jan E S,Jonathan H T. Identity Theory and Emotions[M].Heidelberg: Springer-Vager Press press,2006.[9] 李强.“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J].社会学研究,2005(2).[10] 孙立平.资源积聚背景下底层社会的形成[J].战略与管理,2002(1).[11] 李强.农民工与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3]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4] 王春光,李炜.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J].江苏社会科学,2002(4).[15] 李春玲.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J].江苏社会科学,2004(6).[16] 李友梅.重塑社会认同与探索社会自我调适系统[J].探索与争,2007(2).[17] 李友梅.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18]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19] 唐斌.“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8).[20] 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J].人口研究,2007(3).[21] 方英.“农民工”的职业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现代乡镇,2006(10).[22] 张智勇.户籍制度、歧视和社会分层—论农民工目前不是中国新的产业工人[J].生产力研究2004(4).[23] 包福存,张海军.建筑业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认同[J].沈阳大学学报,2007(2).[24]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25] 周明宝.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J].社会,2004(5).[26] 孟红莉.对农民工群体社会认同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27] 符平.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J].社会,2006(2).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社会学 姓 名 王佳鹏题 目 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论文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这种论文还是自己写比较好,请别人写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下面的是给你的成品论文,满意加分论文选择关键字:1.乡土油画题材在中国的地位、发展现状。2.油画语言的表达特点及独特规律。3.美术创作中怎样体现人文精神、民族。4.浅析中国经济与艺术发展关系。摘要:创作设计指导方向 1、版画 2、油画 3、平面设计论文指导方向:1、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 2、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3、书籍封面的构成。4、文学作品插图的艺术性。5、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中国版画研究:1.试析设计中绘画元素的运用。2.试论黑白木刻中点、线、面的运用。3.试析绘画中的形式与精神的关系。4.浅析黑白木刻中灰色的组织及表现。5.我看当代艺术理想的演变。6.绘画创作中的个性表现——谈谈我的毕业创作。7.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8.浅析中国画人物的形神论。9.传承、创新、流行——浅谈中国画艺术的现状。10当代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11当代室内设计的观点与发展。12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13浅谈现代重色彩画中色彩的运用。14浅论谢赫的“六法论”对中国画的影响。古代园林与现代环艺设计。15传统因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比如中国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16浅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以及影响。17现代流行文化对绘画的影响。18绘画(或设计)中的个人风格。19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20论新具像绘画的兴起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21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22论线条在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力。23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24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25绘画创作的技法与形式语言的研究。26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27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28室内装饰的精神的个性化。29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30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31造型基础训练与创作及设计的关系。32艺术中的民族精神体现。33造型艺术中的个性化特征及寓于形式的“趣、奇、情、理”。34论绘画的再现与表现及写真与变实。35民间美术的发掘、传承与保护。36大美术”教学的社会调研。37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38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39寻找生命中的个性特征——关于绘画创作的思考40谈基础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 41浅析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意义。创作之我见—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内容 提要: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 艺术 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艺术创作 艺术美 现实美 现实丑 内容 形式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 社会 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 自然 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 农村 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 历史 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 问题 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 艺术 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 自然 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 社会 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 内容 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 规律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而在 现代 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 问题 。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 研究 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 发展 ,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 时代 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参考 文献 :[1]《艺术的真谛》〔英〕赫伯特.里德著 王柯平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 邹文著,人民大学出版社[3]《历代名画记》研究 袁有根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4]《艺术 分析 与美学思辩》 何新著,时事出版社。[5]《美术概论》 高等 教育 出版社[6]《吴冠中速写意境》广东人民出版社[7]《李玉昌言谈录》 《中国油画》1997年第3期[8]《情感的寄托》 《中国油画》2003年第1期
《从新印象派的个案反思科技发展与艺术的关系》 摘 要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它被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它决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着新的含义。它对当时的艺术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锡管颜料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转移了画家们创作题材;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促使一些画家大胆地尝试了新的绘画技法,让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但科学理论毕竟区别于艺术理论,艺术能否科学化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从新印象派的个案入手,通过还原其发展的历史线索以阐明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关系。 关键词:第二次科技革命;色彩理论;新印象派;修拉 导 言 一、写作缘起 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艺术领域,是否也同样如此?本文通过对新印象派的个案研究,阐述当时的科技发展与艺术的关系。从日常的交通工具到作画用的锡管颜料,都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色彩的研究和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新印象派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 19世纪,第二次科技大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水陆交通网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汽轮、尤其是火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这使得那些城里人想避开城市的喧闹,到“郊区”或农村度过时光成为可能。由于锡管颜料的发明与使用,让更多的画家走出了工作室,把目光转向户外写生 。不用再携带一大堆自制的颜料,让户外写生变得简单而又方便。1870年的画家们画的是离巴黎不远、从巴黎很容易去到的地方,从而表明他们对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写生地分布在铁路或塞纳河沿线,这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完全吻合。光学以及色彩学的理论和实验成果,有力地推动着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 三、论文主旨及意义 新印象主义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的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的混合比色彩色素的混合更有艺术效果。但是科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有区别的,毕竟,在物理学上产生色彩的光学微粒同在画布上表现色彩的颜料物质颗粒有着太多的不同,因而那些色彩研究的科学结论不能够如此直接地套用于绘画。艺术不必要、也不可能追逐科学、技术的迅猛变革,而只能是合理的吸收和扬弃科技成果。 第一章、印象派生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 技术背景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它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但它决不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有着新的含义,它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电气发明相继出现。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取代蒸汽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相继出现。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明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结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 内燃机的发明是这一时期的又一大重要成就。1876年,德国人奥托 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 又制造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它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97年另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 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远洋轮船、飞机、拖拉机以及军用装甲车、坦克等也陆续出现。 1、 颜料的发展 颜料是绘画材料中直接体现作品效果的物质材料,油画颜料在绘画颜料家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油画颜料是文艺复兴初期诞生的,通常由画家本人或助手根据需要直接研磨配制, 后来逐渐有了专门定制颜料的作坊,17世纪后画家自己动手配制颜料的情况已曰益减少。到了18世纪时油画颜料被装在用动物膀胱做的袋子里出售,口上用线束紧,使用时用针扎一个眼挤出颜料,这也许是后来铅锡管颜料的雏形。19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过装在金属和玻璃注射管中的油画颜料出现,但这项不很方便的发明尚未普及就很快被更为科学的铅锡管装颜料所取代。1841年,铅锡管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但铅锡管因为以铅为基本材料,生产或使用都会有铅污染的危险,现在已开始淘汰而代之以更安全的铝管包装。 由于铝锡管的出现与使用,让更多的画家走出了工作室,把目光转向户外写生 。让户外写生变得简单而又方便,不用再携带一大堆自制的颜料。选择作画的地点也从原来的市区转成郊区或周围的农村。 2、 交通工具的发展 1866年,德国人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和蒸汽机在汽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烧燃料不同,它是在汽缸内点燃煤气的,然后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使曲轴旋转。因此,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做“内燃机”。内燃机的出现,为火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机。 后来到了1894年,德国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这种没有大锅炉的新机车,既不烧煤,也不烧煤气,而是用柴油作燃料。它所用的柴油机是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的。从此,内燃机车就成了火车家族中的一位重要成员,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设备之一。汽轮机是一种透平机械,又称蒸汽透平。 公元一世纪时,亚历山大的希罗 记述了利用蒸汽反作用力而旋转的汽转球,又称为风神轮,这是最早的反动式汽轮机的雏形;1629年意大利的布兰卡提出由一股蒸汽冲击叶片而旋转的转轮。 19世纪末,瑞典拉瓦尔和英国帕森斯分别创制了实用的汽轮机。拉瓦尔于1882年制成了第一台5马力(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并解决了有关的喷嘴设计和强度设计问题。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功率很小,现在已很少采用。 20世纪初,法国拉托和瑞士佐莱分别制造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多级结构为增大汽轮机功率开拓了道路,已被广泛采用,机组功率不断增大。帕森斯 在1884年取得英国专利,制成了第一台10马力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这台汽轮机的功率和效率在当时都占领先地位。 最初,这些印象派画家对前辈画家钟爱的写生地表现出近乎子女对父母的忠诚。他们重走枫丹白露 森林小路或是去诺曼底。后来他们另走自己的路。放弃一年一度的沙龙(他们中仍有一些人入选沙龙),转而热心于“印象派”画展,或举办个人画展(一般是在支持印象派的画商杜朗-卢埃尔的画廊举办),同时前去更符合他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写生地。距离巴黎的远近,是选择写生地、同时对19世纪下半叶风景画的演变构成一个决定性因素。当时水陆交通网得到大大发展。此外,还出现了汽轮、尤其是火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这使那些城里人想避开城市的喧闹、到“郊区”或周围的农村度过几个小时时光成为可能。 作为自己时代的人,1870年的画家们画的是离巴黎不远、从巴黎很容易去到的地方,从而表明他们对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写生地分布在铁路或塞纳河沿线,这与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完全吻合。年轻的画家们首先选择的是布吉瓦尔、沙图、鲁弗申和马利勒鲁瓦地区。后来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时期,他们分成几派。莫奈在英国经多比尼 的介绍认识了杜朗一卢埃尔。1871年12月,他从英国回法国后居住在阿尔让特依,而毕沙罗则选择了蓬图瓦兹和瓦兹河畔的奥维尔,当时塞尚也在这里创作。雷诺阿则几个地方都去,有时和莫奈,有时和西斯莱一起作画。 在19世纪下半叶,这种对法国农村的发现,表现田野风光的画占主导(在画室创作的“英雄的”和“历史的”风景画减少),对应了法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导游们向游人介绍值得一看的地方和值得注意的景点,很多城里人沿着弗雷德里克•莫罗 和罗萨内特在枫丹白露森林走过的路漫步(福楼拜:《情感教育》,1869年)。列昂•萨伊在1867年出版的《巴黎指南》关于铁路的一章中写道:“巴黎人夏天都到离巴黎四五十公里远的郊区去,其出行的远近取决于时间和价格。” 二、 经济背景 由于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发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它推动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以钢为例;1870年,世界钢的产量为52万吨,1900年增加到2830万吨。世界工业生产指数1850年是9,1870年为20,1900年为59,前20年提高了1倍多,后30年增加了近2倍。世界贸易同样如此,1870年是亿法郎,1900年为亿法郎,提高倍。 第二次科技大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产生冶金、铁路运输和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但以轻纺工业为主。第二次科技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发电厂、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生产、输变电机和电览的生产等)、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业、炸药等合成化工工业等新兴工业,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超过传统轻工业。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方向从轻纺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的优先发展为整个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 三、 艺术背景 19世纪30~40年代有一批不满学院派艺术的青年画家先后来到了枫丹白露的巴比松进行写生,于是形成了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以风景画为主,大自然是他们的老师,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他们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尽管荷兰和英国的风景画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在借鉴上没有忘记本民族的传统,正是由于以我为主,才能最后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法国风景画派。这一历史经验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有卢梭、多比尼、迪亚兹•德拉佩纳、杜普雷,特罗容等人。 柯罗是一位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家。他善于捕捉光与色的变化,这对后来的印象主义画家颇有影响。他前期的作品,画面清晰,有着古典主义的庄严。中后期的作品,画面有一种朦胧美,色调极其丰富,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他的风景画,物我交融,意境深远。此外,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美的肖像画。 19世纪写实主义美术三大代表是 米勒、库尔贝与杜米埃。米勒一生以描绘农民题材为己任。米勒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主要是40~60年代法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感。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让人感到这些朴素、正直、善良的农民,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反抗精神,有着宿命的思想。 19世纪高举写实主义艺术大旗的库尔贝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革命活动家。正是他向学院派提出了真正有力的挑战,主张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的活的艺术。 杜米埃像文学上的巴尔扎克一样更加广泛地描绘了法国社会,在作品中带有鲜明的批判色彩。在1830年9月法令公布前,他曾创作了一系列把矛头直接指向七月王朝 的政治性版画,如《卡冈都亚》、《立法肚子》、《中国佛像》等。杜米埃一生创作了许多石版画、油画,在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到跳动着的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声音。 70年代后,写实主义转衰,后期的写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莱尔米特、巴斯蒂安-勒帕热等人。 70年代后还出现了象征主义,它和文学上的象征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追求理想的世界,作品有着虚幻和超脱的味道。皮维斯•德夏瓦纳的作品笼罩着一种出世的宁静气氛。代表作有《猎归》(1859)、《贫苦的渔夫》(1881)等。莫罗的作品则常带有神秘的色彩。 19世纪70年代印象主义崛起,是法国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早在1863年起在巴黎就日益形成一股新的反学院派的势力,一些青年艺术家由于受到官方沙龙的排挤,不得不参加落选沙龙的展出。当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在落选沙龙展览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874年3月份举办了第1届印象主义展览。这个画派的名称是从莫奈的一幅名叫《日出•印象》的画得来的。印象主义先后共举办了 8次展览,1886年后它首先在美国取得了同情和承认。印象主义画家主张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写生,最关心的是光和色的变化,光线成了绘画的主宰,依据其调子而不是依据题材本身来处理一个题材。由此可见,印象主义的画家不大重视题材的广泛性和作品的思想深度,无可讳言这一点正是它的不足之处。马奈虽从未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是他是印象主义的精神领袖。应该说,他是一位既不想完全推翻旧的传统而又在努力开创一种新艺术的画家。他从不拒绝参加官方沙龙的展出,并且有些作品在沙龙中获奖,1874年后,他也创作出一批表现外光,色调极其微妙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莫奈有“水上拉斐尔”之称,善于画水,画面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他以微妙的笔触画出了大自然的瞬息万变景象。人们在他创作的组画《圣拉扎尔火车站》(1877)(附画1)和《草垛》(1891) (附画2)等组画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时间里同一事物所呈现出的不同景象。西斯莱和毕沙罗也都是印象主义中杰出的风景画家。西斯莱的画宁静、清新、抒情。毕沙罗善于描绘农村景色,画面色调丰富,富有变化。印象主义中两个善于画人物的画家是 雷诺阿和德加。雷诺阿像画成熟的果实一样画妇女和儿童,人物充满了青春的力量。而德加却少带有一点厌世情绪。他最喜欢画的 3个题材是:赛马、舞女和女浴者。德加的画色彩绚丽,构图大胆富有变化,画面上的舞女千姿百态,他极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动态,好像这些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圣拉扎尔火车站》 《草垛》 印象派画家不仅仅是利用出现不久的道路和交通手段。他们更是将其看作值得他们去画的创作题材,与房子、磨坊、池塘和森林一样重要,并将其搬上画面。过去法国和意大利的大师们的传统做法是在画中利用道路造成一种三维空间的幻觉,而17世纪荷兰派的风景画家则把道路作为一个正式的创作对象。印象派画家效仿荷兰画家的做法,不满足于描绘正在整治中的乡村和“郊区”,反映那里的休闲活动,而是执意地描绘通往那些地方的交通手段。有多幅油画都以一种特别的亮调子表现出印象派画家对工业化的赞颂。莫奈常常驻足于(《阿尔让特依的铁路桥》(1873年,奥赛博物馆藏)(附画3)前面,而雷诺阿则在《沙图的铁路桥》(1881年,奥赛博物馆藏)(附画4)前支起了画架。新修的道路不断给画家们以灵感(毕沙罗《鲁弗申的马车》,1870;《鲁弗申大街》,1872,奥赛博物馆藏) 《阿尔让特依的铁路桥》 《沙图的铁路桥》 印象派画家把道路、铁路、河流和桥梁以及各种相应的交通工具(马车、火车和船)搬上画面,从而创作了一种风景画的新图像,描绘一种由于当时的工业化而“变得更美的风景”。他们用通俗的画面让同时代的人了解工业化。但是除了像左拉这样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评论家外,很多观众看到的只是显然无意义的主题和一种由特殊的技法、全新的风格所产生的视觉刺激。然而,印象派的作品远比其让人以为的直接易懂复杂得多。其实画家们选择创作题材是很用心的。他们画的风景画中有一种法国的传统形象与进步带来的新事物之间的平衡。工业进步使法国具有现代化的面貌;画家们把“现代性”引入绘画。 80年代产生了一个新印象主义,他们自称为科学的印象主义。这一派不满意印象主义的偶然性,而是主张要创造出有秩序合理的美。新印象主义的作品,富有平面感和装饰感,更为重要的是用点来作画,取消线条,所以也叫点彩派。代表人物有《大碗岛的一个星期日下午》的作者修拉和西涅克等。我的博客有整篇的
一.你可以找一个画家的某一个点来讨论的,题目讨论的范围越小越容易掌握,越大反而越空洞无物。二.或者你可以找现代油画的某一种具体的现象来进行探讨,这也是很有看头的。如果是第一条的话,那么建议你从最熟悉的画家入手,最好是有名气的。如以画家“莫奈”为例,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但我们写莫奈,不一定要像写传记一样的写(何况一篇论文的篇幅根本是写不详细的),而是选择莫奈的一个点来写——你可以写莫奈在“用色”方面的创新,题目可以叫:“画家莫奈在用色上的创新和影响”,或“画家莫奈用色的特点及创新意味”等等。你在第一章简要讨论莫奈的“用色”、“用光”的特点,第二章就详细讨论为什么莫奈会有颜色光影的创新,第三章就谈论他这种创新对后世的影响。上面提及的这个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套路,其实可以用在其他画家的身上(风格特点、风格出现的原因、风格所带来的影响)。又可以以安格尔、毕加索、塞尚,我国的徐悲鸿等等的为例如:1.论文中,可以讨论安格尔的油画的特有气氛——典雅气派;2.毕加索抽象画的思维元素;3.塞尚的散点透视的运用;4,我国徐悲鸿的,可以探讨一下徐悲鸿油画中有没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如果是第二点的话,你可以讨论一下现当代的某些有趣的现象。以上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继续问。谢谢……呵呵
多少字的啊,哥们
下面的是给你的成品论文,满意加分论文选择关键字:1.乡土油画题材在中国的地位、发展现状。2.油画语言的表达特点及独特规律。3.美术创作中怎样体现人文精神、民族。4.浅析中国经济与艺术发展关系。摘要:创作设计指导方向 1、版画 2、油画 3、平面设计论文指导方向:1、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 2、油画创作的色彩运用3、书籍封面的构成。4、文学作品插图的艺术性。5、美术创作中的人性化运用中国版画研究:1.试析设计中绘画元素的运用。2.试论黑白木刻中点、线、面的运用。3.试析绘画中的形式与精神的关系。4.浅析黑白木刻中灰色的组织及表现。5.我看当代艺术理想的演变。6.绘画创作中的个性表现——谈谈我的毕业创作。7.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8.浅析中国画人物的形神论。9.传承、创新、流行——浅谈中国画艺术的现状。10当代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11当代室内设计的观点与发展。12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13浅谈现代重色彩画中色彩的运用。14浅论谢赫的“六法论”对中国画的影响。古代园林与现代环艺设计。15传统因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比如中国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因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16浅论《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地位以及影响。17现代流行文化对绘画的影响。18绘画(或设计)中的个人风格。19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20论新具像绘画的兴起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21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22论线条在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力。23装饰设计表现形态的多样性。24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25绘画创作的技法与形式语言的研究。26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27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28室内装饰的精神的个性化。29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30论色彩的分寸及其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31造型基础训练与创作及设计的关系。32艺术中的民族精神体现。33造型艺术中的个性化特征及寓于形式的“趣、奇、情、理”。34论绘画的再现与表现及写真与变实。35民间美术的发掘、传承与保护。36大美术”教学的社会调研。37少数民族服饰、用具图案的研究。38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形式及表现因素。39寻找生命中的个性特征——关于绘画创作的思考40谈基础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 41浅析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意义。创作之我见—关于油画艺术的思考内容 提要: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 艺术 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的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其作品中显现出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现实美和现实丑都是美术创作的源泉。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美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 关键词:艺术创作 艺术美 现实美 现实丑 内容 形式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它包括两个相互衣存、互为表里的方面:一是对 社会 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一幅油画作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前,则要经历两个大的阶段,前者是创作的构思活动阶段,后者是美术创作的传达活动阶段。这种创作活动是一种追求艺术美的过程。那么,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作品才具有艺术价值?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情感。” 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兼有两种涵义:一是指美的作品;二是指创造、技巧、技艺。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由此,我们又可得出一点启示,当我们称赞一部艺术品优美时,往往是蕴涵着两层意义:一是指这件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指这件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前者对物、对作品。后者对人、对艺术家。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二是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即具有审美价值。这两点,可以说是艺术品与伪艺术品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首先我们应当排除一种错觉。有人认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 自然 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是真正的艺术本身。油画创作表现的是自然美,是对现实美的再创造。 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它高于自然美。油画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油画创作的有力根据或根源。比如,这样一幅生活情景: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下,有一对衣着朴素,身体健康的农民夫妇,在田野斜斜相对而言地站着,都低了头,把手放在胸前,身边倒着一辆手推车和一个盛满马铃薯的篮子。他们在辛勤劳动了一天正要回家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教堂的钟声,于是他们脸上现出虔诚肃穆的神色,双双心情平和地做起了晚祷。这不是法国19世纪 农村 典型的生活景象吗?在这幅生活景象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劳动人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性格美和人与人之间和谐诚挚的关系美吗?是的。但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景色和美,是法国农民画家米勒在他的名作《晚钟》里为我们描绘出来的。现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术正是以这种在一定 历史 条件下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而创造的。现实中无论人、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只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假若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当然,现实中有些不美或丑的事物,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根据,反映到美术中来,经画家审美意识的加工改造而成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实际上,人们对艺术与美有许多误解。人们总是以为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现丑恶?对于艺术家来说, 问题 并不在于表现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作出卓越的表现。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 艺术 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 自然 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穷人,像一头遍体鳞伤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锹柄上喘息时,只要在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画出他任凭“命运”的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中的人物,变成全人类最好的象征。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 社会 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罗丹的《老妓》是这样,委拉斯贵支的《赛巴斯提恩—莫拉》和米勒的《扶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鸟图》等都是这样。在国内外美术史上,有许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事实上,丑恶只是题材的丑恶,它只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超绝,它形成了艺术作品的深层结构。由此可见,美的价值具有超越性。在自然美中,它超越自然,而达到仿佛拟人化的理性结构。而在人类的艺术中,它又超越了人类,仿佛回到了本色的自然,返噗归真。在油画作品中,通常被看作 内容 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现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内容。人们对一件作品的估价,正是根据这种内容来确定的。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是这样。在一个早以被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中,他以自己的精湛造诣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命。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深刻,正如黑格尔赞叹:“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地体现出其本质的真理,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地表现出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地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非常的突出,鲜明生动,那它才是美的。这就是美的 规律 。凡是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视觉形式;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造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离不开创造艺术典型;而创造了艺术典型的美术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视觉形式充分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创作主体真挚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的善。而这感情和善,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内在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就是艺术的美。在这个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艺术审美经验中得到了融合。在油画创作中,艺术美是必然的。因为美,是一切艺术创作必须设定的自觉目的。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在作品中显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艺术理想的本质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黑格尔)而在 现代 社会,有些想借艺术平步青云的人,总是在思考着画什么,什么样的画才可以出名的 问题 。这种画缺少对艺术的真诚,缺乏那种能打动人的真实情感。这种人实际是在究研成功之路,而非 研究 艺术本身。画油画重要的不在于你画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表达你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对生活的态度。社会在不断 发展 ,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绘画就是在记录这种变化,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对生活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感兴趣的,最激动人心的。其实可画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能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画画,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有了灵感的火花,却无法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黑格尔有名话很形象:“艺术家常遇到这种情形,他感到苦闷,但是由于把苦闷表现为形象,他的情绪的强度就缓和了,减弱了。甚至在眼泪里也藏着一种安慰。”绘画有时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这种反映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而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绘画创作是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的精神劳动,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绘画作品是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作者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的载体。吴冠中说过:艺术家是最憧憬美的一群人。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将自己血液中携带的,对人类的命运,前途那一缕淡淡的哀愁表现出来,感染他人引发思考。而我描绘生活在城市边缘人的印象,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 时代 的发展变化,用形象揭示人性中最善良,最质朴,最美好的一面。我深刻地感到他们有一种贴近我的心灵,伴随着我的呼吸的东西。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感动吧!但他永远吸引着我,打动着我内心深处。 参考 文献 :[1]《艺术的真谛》〔英〕赫伯特.里德著 王柯平译,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公共文化》 邹文著,人民大学出版社[3]《历代名画记》研究 袁有根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4]《艺术 分析 与美学思辩》 何新著,时事出版社。[5]《美术概论》 高等 教育 出版社[6]《吴冠中速写意境》广东人民出版社[7]《李玉昌言谈录》 《中国油画》1997年第3期[8]《情感的寄托》 《中国油画》2003年第1期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
千万别误人子弟.我也在大芬村画画.事实并非你狗狗讲得那样.
其实如果有兴趣或者有疑问,就从这个兴趣或者疑问方向去选题,我想应该是不会错的。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要不就是你的兴趣点,要不就是你的疑问点,呵呵祝你成功!!!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 (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
千万别误人子弟.我也在大芬村画画.事实并非你狗狗讲得那样.
市场需求与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 金向军 )[摘要] 专业的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这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本文就以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来讨论职校专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和发展问题。同时总结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经验。[关键词] 专业设置 教产结合 商品油画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马克思全集》第一卷 第8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教育作为整个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其性质和运作方式也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而言,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物质生活"已构成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才能使自身获得高速发展,展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因此,面对市场,与企业接轨,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及时地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学生没有市场,学校更不可能有前途。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一开始就紧跟市场的脚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的了一定的成绩。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同时毕业生就业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平均一个毕业生有好几个油画企业可供选择,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的背景下,更是一个奇迹。说明走市场化道路,对学校对学生而言,是何等的重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否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决定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为职业教育始终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不仅要考虑生源的问题,更要考虑就业市场,想到他们的出路。因此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在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开办之初,就对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推进毕业生就业,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那么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又是如何根据市场进行专业设置,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呢?这中间的经验又究竟何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如何根据市场设置专业。首先,在设置专业之前,要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任何专业在设置专业之前务必对专业进行调查,并研究可行性。在1991年,在颇有远见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老校长吕德强{工艺美术学校创始人}的指导下,金向军等教师多次到当时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深圳考察商品油画并作了调查。得知,商品油画是中国改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油画复制技术。主要通过香港等国际市场销往欧美等世界各地。(现在,商品油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看好的市场前景。国外市场随着国民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从温饱走向了小康,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和物质有了更高的追求。特别是现在随着节假日、公休日的增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精神方面追求,而艺术品无疑是人们最关注的对象。国内油画市场既将日益壮大。因商品油画让艺术与市场接轨,所以它不出10年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深圳大芬村,厦门乌石浦、海沧、浙江义乌等商品油画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以深圳大芬为例:被当地人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原先是地处深圳郊区的小山村,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它创造了占领全世界60%的油画市场的奇迹。大芬村每年商品油画的出口额都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透过大芬村油画市场发展情况不难看出--我国的油画产业对画工的需求也随行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停的增长。况且工资待遇丰厚。还了解到原工艺美术学校89届毕业生胡力锋,蔡杰等在91年从事商品油画工作,月薪就达到3000元以上(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还不超过200元)。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内就画工培养上来说,基本上是画厂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美术学院又不会培养画工。那么市场上对这一类人才就存在断档。况且开办该专业投资也不大,当时工艺美术学校的领导吕德强先生及油画专业老师们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到这一现实,在1993年9月,正式成立了商品油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怎样的远见卓识。其次,专业的设置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务必要跟着整个社会形势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设置专业提供可靠依据。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如果专业的设置,只考虑眼前的市场,而未能对未来的变化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那么一旦市场需要发生变化,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而淘汰,更谈不上专业发展了。缙云工艺美术学美在开办之前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除了调查还对该行业进行了较周全的分析,并充分认识和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事实上商品油画这一行业,在十多年前我们开办这一专业的时候,还是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行业愈加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因此,这个专业就能长久的开办下去。这几年,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的就业一年好过一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次,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经济相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那么,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应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经济特征,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要求才有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地处山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劳动力市场价格较低。职业教育如何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这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商品油画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需大量人才。而现在,我们丽水市正在全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更急需大量的画工。而商品油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的水平决定了一切。丽水本地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青年学生,他们对致富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本专业的开办,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愿望。希望通过画商品油画发家致富。这些年,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油画专业毕业的农家子弟,有许多已经成为高收入者。证明这条路对农家子弟脱贫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我校有好多已在大城市购房定居,真可谓从"山沟沟"走向"大城市"。)。典型的有95年毕业于工艺美术学校的赵益胜,在松岗油画厂工作2年后,创办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加工厂,下属员工2300人,现生产的产品有木制玩具,国外花园路牌,商品油画等,年产值2000万元。同时针对学生家长中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本专业了解有限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定期开家长会的方法以及请往界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前景有更多了解,打消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疑虑。人才的培养,有学校、学生、家长三个要素,如何使这三个要素形成有机的互动,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最后,专业的设置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自身的办学条件和资源等等,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的设置,是牢牢把握住这两点的。首先商品油画专业开办除了画室、教室之外,只需要画台和日光灯等一些简易的设施,投资省,是美术学校稍加调整现有资源就可以开办了。这个是本专业能够快速开办,抢占市场先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另外,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学校,开办商品油画这样的专业,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这一专业的开办,又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色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只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培养人才的道路,方能成功!特色在于积累与沉淀,更在于创造。就缙云工艺美术学校而言,我们很难培养艺术家,但在培养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或者具体的说培养画工上说,却有足够空间。这些年的实践表明,正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特色路线,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在回述了工艺美术学校根据市场来设置商品油画专业的历程后,那么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又是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建设的呢?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根据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建设这一专业,是这个专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根本保障。下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二、如何围绕市场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建设1、专业的发展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新开设的专业需要新的师资力量。好多职业学校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工艺美术学校对于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利用现有师资进行改造,选派教师到油画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吸取生产第一线的营养,回校进行整理总结,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比如油画专业的金向军教师多次到油画业进行学习进修。油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油画专业理论水平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商品油画制作的全过程,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这一点对专业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采取聘请技师的办法来加强教学与市场的联系。专业的建设必须与市场接轨,就要实行校企结合,学校聘请有多年生产经验的油画技师回校任教,并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油画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如,工艺美术学校聘请工作多年的王海勇、王旭平、朱伟军回校任教。大大促进和加快了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2、专业的发展需要与市场信息形成互动关系。商品油画专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自身,如课程设置和改革等等。缙云工艺美术学校的商品油画专业是经常与市场沟通的,一方面加强商品油画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借助就业网络与市场沟通。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好坏就可就直接反映专业发展的好坏,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通过学生"送画回校"活动和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形式收集市场资料和行情。另一方面,带学生参观"古堰画乡"等油画企业,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也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从而为专业发展导向提供依据。同时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课的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因为在商品油画市场中,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级行画,其价格远在一般复制品之上。那么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也是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东西方美术简史,油画名作欣赏等课程。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既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又具备一定素质。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就会比画厂里仅仅是依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也更有发展的潜能。3、专业发展需要办学模式的确立。任何一个专业发展发展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同时,办学模式的确立不应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该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换言之,就是要从市场出发。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创造了具有工艺美校特色的办学模式,具体的说 "教产结合"和"顶岗上班学习"两个特点:⑴实行"教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我校商品油画专业在办学期间,实行"教产结合",以产促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我校与深圳松岗丰源工艺厂合作,接订单进行生产,2000年完成《花篮》、《水果》两款油画稿6000多张,2002年完成《圣诞雪景》油画16000多张,2003年完成玻璃内画30000个。我校产教结合这一课题,受到了社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2000年,就得到了缙云县科委的高度重视,并拔款20000元专项资金用于这方面课题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丽水市教育局局长江春松十分关心我们学校"教产结合"实施情况,多次到校指导,并专门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全市职业学校给予推广。2003年6月,在江局长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教产结合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对"教产结合"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该报告获丽水市首届职教课题评比一等奖。⑵加强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实行顶岗上班学习。当今社会各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进行开放式办学,并与企业挂钩,实行校企结合。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竞争力更强。所以,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油画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校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利用每年寒暑假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油画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制作油画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油画的制作生产过程并掌握多种技法及了解掌握油画产供销全过程。同时学生顶岗上班学习还可以获得一定收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6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接受职业教育'。顶岗上班、半工半读对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而言,意义尤为重要。我校学生在在实行顶岗上班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挣得了学费与生活费,比如03油画班在2006年暑期参加学校组织的顶岗上班学习一个月,在把学到专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的同时,平均每人又获取了900元的经济报酬,其中,李捷同学收入高达1987元。所以顶岗上班学习对学校而言,还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从而起到了防止流生,稳定生源的作用。三、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发展专业取得的成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已建成一支具有深厚市场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学生实践体系与就业网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受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古堰画乡"建设。2005年9 月,响应丽水市委、市政府创建"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号召,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受邀请,在丽水莲都区正式成立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2、接轨市场、校企结合和"教产结合"初具成效。为了满足商品油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已建有的"弘业国际礼品有限公司"、 "博美画坊"、"丰源工艺厂"实训基地。在前一段时期,学生在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工作开展顺利,效果良好。3、毕业生供不应求。自从商品油画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每个油画专业毕业生都有十多个厂家和公司可选择,面且报酬丰厚。比如: 从工艺美术学校商品油画专业毕业的赵一庆、胡文炳、楼国升等。现在分别在广州与厦门等地购房定居,并长期从事商品油画事业,月收入达8000-10000多元。四、展望目前,丽水市委市政府正着力打造"古堰画乡"项目,一个中国知名的特色文化园区、长三角主要的中高档行画生产基地和行画原创画集散中心,将在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一带崛起。随着"古堰画乡"的发展,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厂作坊来此安家落户,画工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在"古堰画乡"的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生力军,担负着为"古堰画乡"培养画工的重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加快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更令人可喜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谷画工”这一技术人才品牌的理念,我们相信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古堰画乡"分校将为打造"绿谷画工"、带动一方经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马克思全集》 第1卷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 江西高校出版社
由于中西美术的社会背景、思维习惯和宇宙观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美学的差异,使中西方两大美术体系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和风格,并由两大体系产生出美术视野和美术创作的多元性。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是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它们分别是这两大体系的代表画种,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强烈的艺术个性,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中西绘画的差异:首先是媒介、材料不同。国画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油画使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能使绘画堆塑成浅浮雕一样的立体色层,也能用透明色造成层层罩染的丰厚效果,一个能引起视觉专注的光辉的高点,有三度空间和立体感觉。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因此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其次是用线、色彩不同。国画基本上用线条、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它们十分讲究骨力。 国画的笔尖、笔肚、笔根都会产生不同味道的线条。运笔时候还具有中锋、侧锋、卧锋、逆锋、拖锋、藏锋等笔势变化。其用线体现充分,“十八描”、“十四皴法”丰富地体现了线条和墨画的疏密、轻重、浓淡、干湿等相反相成的法则,这些法则体现出一种音乐性,抽象性、情绪性、感情性,画家通过用笔的疾徐、联绵、钝锉、刚柔等所造成的时间性的运动感、节律感,使画家的主观情感留驻于纸上。所以国画也可以说是线的艺术。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交织的节奏而产生的音乐性的美感。国画的色彩同样是抽象性的,它不模仿具体物象的色彩,着意构造色彩的调子。国画的“墨分五色”就是说墨的韵味可以造成丰富的色彩错觉,产生闪烁的色彩。它或以单纯的色相,饱和的色度,造成响亮灿烂的效果;或减弱色度,缩小色相的差别,创造恬淡而蕴藉的效果。油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油画运用光线,阴影和层层覆色,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受到肌肤下流动的血液。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受,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油画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特征,追求真实感、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光影韵律的追求,首先导致对对象团块结构的理解,线为体面服务。光的具体化就是色彩,色彩不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如印象派及其后以创造性的主动精神去运用色彩,他们在对自然的色彩作了认真的观察、分析、理解之后,在获得对客观物象色彩的鲜明、强烈的感受和整体的色调认识之后,同时要求主动地,有所追求地去表现色彩,强调色彩的想象力,他们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他们在观察自然时,思于自然中的“光”与“色”的关系,他们为强烈的光色变化与空气感而陶醉。 再次是透视、写实性不同。国画中的空间处理方式是散点透视,即指画面的构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时间和空间相结的一种表现方法。中国山水画空间特征更靠近时空转换,擅长把握生命运动的奥秘。宋代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能给画家经营位置以广阔天地,画家可以在一幅画上综合交错地使用三远法安排形象,在长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开有合,将散点透视和艺术表现效果结合在一起。散点透视使国画从有限中见到无限,再从无限中回归有限,如此回旋经复,节奏鲜明,给画面带来了整体上的音乐节奏感与和谐感。国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它的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向表现。国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焦点透视,就象照相机,焦距对准的地方清楚,集中之外的模糊,从而表现出距离。从物理学的原理出发,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这种透视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视向和视域,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油画以有限见到无限,并一往而不复返。19世纪末期,西方的现代派画家向传统的西方焦点透视发起了攻击,但也无法否认西方焦点透视的根深传统,在现代派那里也无法否认这种实质,如西方现代派的照相写实主义,仍然可看到传统焦点透视学在形象上的完美体现。西方美术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非常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第四、诗画结合上的不同。国画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天衣无缝,相映成趣共同创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国画上能有题识,主要基于中国画笔墨线条的抽象的、超实象的形式结构,与书法、印章灵犀一点脉脉相通,在画面中显得十分和谐。国画灵活变化的空间形式能够包容题识,并使题识的书法有机地成为画中的一部分,使画面的构图韵律、线条节奏、笔墨韵味更加响亮,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内在形式上诗画相济。诗画相济,首先是意境了的契合,是胸中的感情同时发为诗和画,从而在形式上自然融合,互为表里。在画面的有限形象中包含无限的不可见的情意。西方近代美学开创的时候,德国的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诗画分界”说指出,绘画凭借线条和色彩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因此绘画不适于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诗通过语言和声音叙述持续于时间的动作,所以诗不适于充分地、逼真地描写静止的物体。西文戏画两方面的特点,使西方绘画产生以戏入画的美学特点。在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时期,画中有戏,以戏剧性的情节、动作作为画面内在的构架,是艺术上的普遍现象。第五、画家作手不同。国画画家多为“业余人世”,官员、文人、士大夫,绘画只是消遣。“专业人世”往往是画工,他们的作品多留于庙宇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因此作品多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油画画家一般有很强的职业性,只有经过手工作坊式的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学会绘画技术。油画必须多次修改后,才能得到效果。最后是审美取向不同。 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表明人由审美走向人际,回到生活。绘画作品灵肉兼顾,情、理交融。它中庸平衡,与自然同在,重视此在。中国古代画家多以儒家的思想来看待绘画的社会功能,审美方面则以道、释思想为指导,用道、释的宇宙观去领悟自然。国画的审美心理,要求所描绘的东西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诉诸人的情感和想象,也即“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古典哲学思想“神人合一”表明人由审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绘画作品尊崇灵魂,鄙视肉体,希望向上帝赎罪,以企求来世。不同的民族必定有其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主体性格,心理素质,文化背景,风俗民情及其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等等。如果说中国美术尚意,那么西方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这种鲜明差异成为世界美术领域中的两大体系。
怎样欣赏油画日期: 2007-7-11 10:27:07 作者: 来源: 湖州美术教育有不少朋友,喜欢看油画,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欣赏它,油画由于其逼真细腻的,或者粗放的表面效果,往往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现在已经为我国人民普遍接受和喜爱。鄙人不才,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大家介绍一 些这方面的知识。 我以俄罗斯的风景画为主,给大家说说传统的油画该怎样去欣赏。油画是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一座山峰似的巨浪迎面扑来、几个攀附在折断的船桅上的水手仍在顽强地为生存而搏斗着,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油画《九级浪》的画面。在19设世纪中叶,俄罗斯出现了一 位海景画家,他的艺术不仅惊动了全俄国,也为西欧同时代画家所钦佩。普希金和作曲家格林卡称他是描写海洋的热情歌手。英国著名的海景画家透纳对他的作品赞不绝口。就是俄罗斯海景画的奠基人艾瓦佐夫斯基。艾瓦佐夫斯基善于表达海上夜景,特别善于描绘海上夜晚的风暴,那无边宽阔的海面,晚霞落日的水气,狂涛海浪的云烟,月光下波浪在嬉戏,在暴风雨袭击中的船只。这一 切都在于表现大自然的力量,借以表现俄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油画从诞生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最早是由14世纪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发明的。而我们中国却是19世纪末,才正式由少数的欧洲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介绍进来.它是一 种用亚麻仁油等油与色粉以及硬脂酸制成的颜料,画在做过底子的布或者板上的画。由于油画可以刮掉重新再画,所以它可以不断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油画与水彩水粉等 画种相比,显得厚重,结实,耐看。所以油画往往可以表现那些大场面和比较深入刻画的题材.油画得最大魅力在于四点:1.形 2.光 3.色 4.笔触造型是绘画[我指的是具象的绘画,不指抽象画]的基础,而素描又是绘画的基础,通俗的说就画的像不像。绘画往往利用光来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油画在表现真实感方面是最擅长的了。色彩是油画最精彩的部分,能不能打动你,主要就是靠的色彩的魅力!如果一 张油画色彩单调,魅力就差的多了。笔触是画家心灵在画布上的痕迹,或奔放或细腻;或冷静或热烈,体现了画家的感情和心境。所以如果你在一 张画上找不着一 点笔触,那这张画未必是一 张好画哦,它和照相机拍的有什么区别呢?那我们现在用照相机不是更好吗?绘画是视觉艺术,看画除了看它画的是什么意思以外,主要是欣赏画上的造型,色彩,光线,气氛,意境以及人物画上的神态,表情,气质等。否则你就不能得到乐趣和享受。油画家还运用各种不同的笔触,刮刀[油画刀]以及油的稀薄度来造成坚硬,松软,粗糙,细腻等等不同 的质感。所以油画作品的表面往往是不平的。由于油画颜料用油画笔画出来以后,出现了一 种厚薄不一 的色浆,这种色浆随着画家的手的挥舞形成一 种色浆美。内行人欣赏就是要欣赏这种“色浆美”,外行人就是不明白油画为什么这么高低不平?所以,油画要远看。油画画好以后,还必须装上外框。看过油画展览的朋友,肯定对油画作品的外框之讲究有印象。前几年法国印象派画家精品展上的那些外框每一 个起码上万圆。为了说明笔触的运用,我在这里特地放了俄罗斯画家阿尔希波夫的一张人物画。在这张画上,画家为了表现热烈和谐的气氛;温暖的阳光,强烈明快的民族服装,运用了宽大的笔刷,以热烈,奔放,随意,有力,流畅的笔触来表现。看到画家以如此热情欢快的笔触[有点像中国画里的大写意来表现农村妇女,观众的心也会被作者所感动。这个感受是摄影作品无法给你的。这张画的用光和色彩也都是非常成功的。此画采取了逆光,几个胖丫头脸上都有从别人衣服上反射过来的光 ,好像拍照加了辅助光。欣赏风景画主要是看它的意境如何,一张好的风景画肯定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欣赏时你能得到多少乐趣,就看你自己的体会和想象力了。古典绘画的笔触和色浆不明显,甚至没有。但是照相机发明以后,画家们就开始在这两方面做文章了。例如这张画,属于表现主义的作品,以此表现画家的心理感受。油画是西洋画里的主要画种,它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古典油画的细腻,也有现代绘画的粗放,现在有很多画家的兴趣放到讲究画家内心表现的“表现主义”风格上了。笔触越来越大,画面越来越讲究简洁,概括。有不少作品去掉了光的表现,不讲立体感了,也不讲空间感了。他们更重视的是,玩色彩,玩笔触,玩“概念” .所以现代画家们的油画作品,几乎都有笔触,有的甚至把颜料堆得很厚,画面凹凸不平。这也是我们在欣赏油画时应该予以注意的。否则就会被人当作外行。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油画是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