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尿毒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尿毒症毕业论文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药学专业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要求学生要为学好专业课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结合问题所在探讨合理用药的有效 措施 。 方法 我院自2009年7月起,对儿科用药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严格管制。研究从我院儿科科室2009年7月~2010年2月(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后)收治的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09年1月~6月(未执行用药规范管制前)收治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对比。结果经研究,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药物,对保障药物治疗效果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儿科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由于 儿童 年纪过小,生理上多方面功能均与成人有明显出入,如内分泌、神经、肝、肾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儿童在防御外界疾病方面的能力较弱,染病概率也较大[1]。此外,因为小儿肾功能仍未完全发育,因此在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以及排泄能力较弱,所以在治疗儿科疾病时,若临床医师未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极易引起药物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研究通过分析实行用药控制前后的儿科用药情况,从而掌握儿科的用药特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①观察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7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3例男性患儿与27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为(±)岁;②对照组:本组60例研究对象为儿科于2009年1月~6月收治的患儿,其中包括30例男性患儿与30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通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现象的差异情况,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观察组所采用的的用药合理性管理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呕吐、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无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有无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有无皮疹、泌尿系统受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症状。

统计学方法采用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若(P<)则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两组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如皮疹、泌尿系统受损、咳嗽、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以及呕吐、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药物的滥用情况依旧大量存在。因为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患儿的机体生长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具有远远高于成人的敏感性,其药物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不稳定、不规律用药的情况突出,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临床医生常常选择几类药物联合应用,这样就使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泛滥存在。滥用药物对于患者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而药物间协同作用效率被降低。许多药物经由肝肾代谢之后排出,而药物滥用则会大大增加药品对肝肾脏器的功能损害。

儿科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未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儿科临床医师在选择用药剂量时,仅依据自身临床诊断 经验 进行判断,此为引起用药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2]。小儿的胃酸浓度通常较低,加上胃部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使肠蠕动缺乏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药物吸收方面较为容易。若临床医师未注意到小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易引起泌尿系统受损的情况。②滥用药物:相比起成人,儿童生理上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相应的对于服用药物的顺从性也较差,常有用药不稳定的情况,而临床治疗中,多种药物共同使用的情况较为多见,普遍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

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药物的滥用。此类情况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还会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③忽视了药物剂型:贴剂、注射液、栓剂、喷雾剂、颗粒冲剂、口服液、分散片、控释片、缓释片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药物剂型。其中,部分剂型若分散使用则会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缓释片等。

儿科临床用药分析

在临床用药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具有耳毒性、发育毒性等毒性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也降低了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近几年,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可分为3类[3]:①时间依赖类;②浓度依赖类;③时间依赖+浓度依赖类;对于儿科用药而言,此种分类方法对改变用药的间隔时间、疗效、毒性等起到了直接影响,成为临床上无法忽视的问题。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属于抗生素在浓度依赖、时间依赖等方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后效应是指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抗生素中的血清浓度的降低值虽然低于抑菌最低浓度或是消失,但药物对于微生物仍可维持短时间的抑制效果。对于革兰阳性细菌而言,临床上的抗菌药物通常均具备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但是多种抗菌药物中,以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类抗生素的PAE较为可靠。浓度依赖类抗菌药物的效果由血药峰浓度值所决定,药物持续时间对于药效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儿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现阶段儿科用药中采用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的情况较为少见。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峰浓度对于药效的影响不大,儿科临床上多是通过控制用药的间隔时间以及剂量确保用药合理性。

用药管理措施

从2009年7月起,我院从三个方面入手,严格管制儿科的用药情况:①药物选择。在选择药物时,若仅使用一种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则不采取联用其他药物的做法,尤其是抗生素方面,需准确掌握患儿的适应证,若患儿受染情况处于可控制状态,可通过培养细菌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尽可能使用毒性较低与窄谱的药物;②剂型选择。原则上,可通过口服给药进行治疗则尽量避免采用注射治疗。积极研制口感较好的药物,以降低患儿对药物的排斥性。尽量给予患儿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从而通过缩短用药时间以及用药频率,增强患儿对口服药物的依从性;③剂量选择。进行用药治疗前,应指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方面,从而掌握患儿的机体情况,确保用药方面的合理性。

4结论

随着临床用药的管理强度增加,临床上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已经有效降低。研究表明,抗生素的分类对于患儿用药的效率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医生要认真选择用药。而抗生素的后效应则与药品浓度密切相关。而浓度依赖性药物的使用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而时间依赖型药物如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与药物浓度在组织中高于MIC的时间,药物峰浓度不会对此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常常遵循着"缩短给药时间,减小给药剂量"的原则对患儿进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姚冰,潘洁,王远光,等.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41-44.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179-180.

[3]王爱英,窦传斌.加强合理用药规范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 ,2010,8(5):147-148.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 总结 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 配对 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护理医学论文2000字

论文题目: 探讨留置导管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晚期形成尿毒症,为了维持生命,血液透析[1]成为最主要的诊疗手段。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最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为动、静脉内 瘘 ,但很多患者由于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无法行自体血管造 瘘 手术,而股静脉留置插管技术的应用可为肾衰患者在自身未建立动静脉内 瘘 前或动静脉内 瘘 建立失败后提供良好的血管通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如果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不当,会出现以导管感染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1~77岁,平均(±)岁,其中慢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5例;对照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42~76岁,平均(±)岁,慢性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4例,痛风性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实验组护理方法

置管前护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置管操作了解较少,存在恐惧、紧张、担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平和耐心,每天和患者进行3-5次沟通交流,向患者说明病情,消除患者的紧张戒备心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治疗。

置管中护理:(1)安置患者于仰卧的体位,膝关节略微弯曲,垫高臀部,髋关节伸直并稍向外旋转;(2)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3)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插管时间;(4)进行皮肤消毒时,应保证足够的消毒剂剂量及充足的消毒时间,对穿刺部位毛发较多患者应予以剪除而非剃除,备皮范围应>8cm,减少感染诱因。

置管后护理:(1)工作人员戴无菌手套,消毒导管口,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再注入导管容量等量的肝素封管液,然后拧紧消毒的肝素帽,导管口用无菌敷料包扎并妥善固定;(2)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出血等症状,一旦发现置管脱出有大出血状况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3)嘱患者尽量注意休息,生活中避免抓挠穿刺处,大小便及翻身等的注意事项;(4)每天取下导管处敷料,用安儿碘消毒两次,每次消毒范围直径>5cm,注意保持敷料干燥、卫生;(5)换药时认真细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股静脉留置插管护理。

疗效评价标准

导管感染判定标准:穿刺处红肿、疼痛;导管局部血培养与外周血培养出现相同细菌且数目远多于外周血培养的细菌数;每导管节段定量培养菌落记数>100cfu;患者出现发热、嗜睡、畏寒等症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血液透析顺畅,呼吸平稳、血压正常,患者无不良反应。有效:血液透析较为顺畅,呼吸不畅得到缓解、血压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脱落,呼吸急促,患者明显感到不适。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的导管感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导管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感染5例,感染率;对照组感染19例,感染率。经 t 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实验组39例患者精神气色明显好转,血液透析顺畅,血压等指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总有效率达到;对照组21例患者身体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总有效率达到。经t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护理效果显著。两组患者具体治疗效果见表2。

3.讨论

血液透析是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血液透析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血管通路[2],股静脉置管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价格比人造血管便宜,透析效果也更好,因此股静脉置管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内 瘘 成熟前、食物和药物中毒等血液透析的治疗。但留置导管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留置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导管感染几率于其使用时间呈正相关,降低导管感染成为留置导管护理的重要目标[3]。常规护理应用于周期相对较长的留置导管护理很难保证护理质量,致使导管感染几率较高,因此股静脉留置导管应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全面提高护理水平,力求降低导管感染率[3]。

综上所述,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诱因较多,对股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针对感染诱因的重点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几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磊.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8,4 (4):188

[3] 欧阳凌霞.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J].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2005,5(3):4-7.

[4] 程晓媚,周美珍.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使用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329.

[5] 高同凤.股静脉留置插管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3,9(11):862.

如想查看更多的论文范文,请转到应届生毕业网--毕业论文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范文,希望能真正的帮到大家!

尿毒症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每位肾友都要知道,患了肾病并不等于就是尿毒症。

根据权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患病总人数亿。

其中,在1-2期的早期患者占84%,且透析发病率只有约‰。

只是,对肾友来说,[ 健康 的身体只有一个,生命也只有一次],大家必须100%的杜绝尿毒症的发生。

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

0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

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肾小球疾病,3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10-20年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是引起我国青年人尿毒症的常见原因。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它是一种少见的肾小球疾病,难以治愈且预后较差、病程较长,大约10年后会进展至尿毒症。

膜性肾病

预后总体较好,但若合并长期的大量蛋白尿,进展至尿毒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微小病变

总体预后较好,甚至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此类肾病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60%,应重点监测、避免反复。

02

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及饮食方式的转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突增。

其中,近1/3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若合并出现大量蛋白尿,大约5年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并且,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已经越过肾小球肾炎,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位病因。

03

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 健康 的一种常见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眼底视网膜病变,也是导致肾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当高血钾患者出现蛋白尿和(或)血肌酐升高,夜尿增多、肾脏体积缩小,则提示存在高血压肾病。

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大约10年会出现肾功能下降,肾脏受损后,会反作用加重高血压,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除此之外,多囊肾、高尿酸肾病、感染、肾毒性药物也是造成尿毒症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吕继成. IgA肾病治疗进展及思考[J]. 临床内科杂志, 2014, 031(005):297-299.

[2]李玉芝.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6).

[3]杜罕.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011(024):52-53.

[4]王茜, 周广宇, 徐杰. 微小病变型肾病[J]. 中国社区医师, 2003(09):13-14.

[5]赵建双, 娄岩, 刘树军,等.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 023(002):262-264.

[6]梁少姗, 乐伟波, 梁丹丹, et al.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5, 024(001):32-37.

一般来说可以吃哪些水果,还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尿量少或透析次数少、血钾高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梨、香蕉等;少尿、高血压、浮肿的患者,还应严格限制饮水,因水果中所含水分较多,过度食用将会加重水肿。尿毒症患者在尿毒症饮食方面应尤为注意,要保持主食品种的多样化,补充有利于患者食欲的东西,限制每日食盐的摄入,保证每日身体必需,注意选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

具体的饮食禁忌如下: 1、补充足够的热量: 由于限制蛋白质的摄取,米饭类的摄取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容易造成热量不足,这时体内原有的蛋白质会被消耗掉,反而使尿素增加,抵抗力变差,所以活动后必需多食高热量、低蛋白的食物(糖类如:白糖、蜂蜜、水果糖等;油脂及蛋白质粉类如:冬粉、西谷米等) 2、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在蛋白质摄取量严格限制下,病人应尽量选择好的蛋白质来源(如肉类、蛋、奶类的蛋白质品质较好),才能充分利用于修补或维持肌肉强壮,豆类(黄豆例外),核果类,面筋制品,五谷杂粮,面粉制品、地瓜、芋头、马铃薯、蔬菜、水果所含的蛋白质品质较差,会制造较多的废物,增加肾脏负担。蛋白质摄取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公克,例如:体重为50公斤,则每天蛋白质摄取量应控制在30克左右。 3、限制钾离子: 肾功能不好时,人体可能无法有效除去多余的钾,而血钾太高容易引起严重的心脏传导和收缩异常,甚至死亡。因此平常应少食用钾离子含量高的疏菜(如:香菇、芥菜、花菜、菠菜、空心菜、竹笋、蕃茄、胡萝卜、南瓜、番石榴)及水果(如:枇杷、桃子、柳丁、硬柿子、橘子等),尽量避免生食蔬菜沙拉,其他如:咖啡、浓茶、鸡精、牛精、人参精、浓肉汤、酱油、袋盐等钾的含量也高,应尽量少吃。 4、限制钠离子: 体内钠离子过多容易造成血压升高、水肿、腹水、肺积水,导致心力衰竭等。食物中的食盐、酱油、味精、蕃茄酱、沙茶酱、醋等含有大量的钠,因此平时炒菜时应少放盐。外出用餐时,可以先用白开水将食物中的盐份冲淡。 5、限制磷离子: 磷的主要功能是强化骨骼,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多余的磷会堆积在血中,造成高血磷症,导致皮肤搔痒及骨骼病变。含磷较高的食物有:奶制品、汽水、可乐、酵(健素糖)、内脏类、干豆类、全谷类(糙米、全麦面包)、蛋类、小鱼干等,这些食物要谨慎食用。6、如何限制水分: 尿毒症病人由于尿量减少,经口进入的液体会滞留在体内,造成身体浮肿、血压升高、甚至肺水肿,因此尿毒症病人必须严格限制每天的液体摄入量,通常经口摄入的液体量大约等于全日排尿量加500毫升。如果出汗多,可酌量增加。但别忘了每天测量体重,以作为自己饮水的参考。 本文作者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告诫通过“云火活肾”特色疗法治疗尿毒症效果明显,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患者肌在1300umol/L以下,24小时小便量是1200ml以上,透析不超过10次,用此疗法治疗,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此疗法是治不好的。参考文献: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生,平时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是为病人诊断“尿毒症,”并为“尿毒症”的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所以题主这个关于“尿毒症”的问题我应该是能插上几句话。

我先概括性的解答一下:我说他难也难,说他不难也不难,因为这取决于病人以及家属对 治疗期望值 有多高,具体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请带着问题继续往下看!!!

1、它是由于多种病因(糖尿病、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相关性血管炎、干燥综合症、膜性肾病等等很多种)导致肾脏的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至 15ml( )。我们又把它叫做 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

2、急性肾脏损伤(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多种)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是完全有可能恢复的,但是慢性肾脏病(肾脏损伤 3个月)一旦形成,常常就是以不同的速度进展, 最终到达尿毒症阶段。

1、肾小球滤过率GFR 15ml( ),这是一个 硬性指标。

2、症状上一般会有四肢乏力、腰酸、晚上小便多,渐渐的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肚子胀、皮肤瘙痒、头晕、气急、脚肿、眼睛肿等等。

3、化验上出现贫血、低钙、高磷、高钾、白蛋白降低、血脂紊乱、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如果有的到了尿毒症还没治疗引起了心衰、肺水肿那么血气分析会提示酸中毒。

4、检查上比较直观的就是肾脏萎缩了,很多B超报告单上面会写着“ 慢性肾病图像” ,血管彩超做出来很多都会有动脉硬化的情况,如果反复气急,心衰发作的心脏B超做出来会有心脏变大的情况,如果拍胸片有的人会有胸腔积液,心胸比 。

1、我先强调一点,尿毒症是属于肾内科疾病范畴,所以要根治是不可能的,这就可以为我解释题主的问题,尿毒症难医吗?我的回答是如果要想要完全治愈,那很难,基本不可能。

2、对于尿毒症的核心治疗上不论国内外只有 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 肾移植 ,当然移植了并非给你换了肾脏就完事了,术后的抗排异反应,远期生存率都还需要不断的 探索 与完善。

1、透析的方式有两种,要么血液透析、要么腹膜透析,没有规定说谁一定要选哪一种,根据自身的情况、家庭条件等等 自由选择 ,除非有明显的禁忌症,医生也会告诉你并进行评估的。

2、尿素氮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GFR 15ml( ),这个指标稍微有点浮动,其它类型的疾病导致的尿毒症可以在肾小球 10再透析,但是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还是要尽早透析,因为它晚期尿蛋白特别高,白蛋白很低,如果不及时透析,并发症会比较多。

3、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是选择血液透析,那么先把透析通路建立起来,最合适的就是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一般都可以,但是有些人血管特别细,动脉硬化又特别严重,那么家里条件还好的可以选择人工血管,条件困难可以选择插长期血透导管。

4、如果是选择腹膜透析,那么在医院的时候就要把腹透管插好,自己学好怎么做腹透,出院了会有医生对你进行操作考试看合不合格,合格了就可以回家做了,定期来配腹透液、评估腹透的充分性怎么样,自己每天记录超滤量好不好。

1、这是尿毒症目前为止最好的治疗方式了,但是费用比较高,肾源紧张所以只有部分人选择。

2、并非尿毒症了马上就可以移植,我前面也提到了,肾源很紧张,需要在有移植资质的医院排队,有的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那不可能为了移植尿毒症就不管了吧,所以还是需要先透析,再等待。

3、肾移植还需要进行评估,看看你是不是达的到移植的条件,比如心功能情况怎么样,耐不耐受手术,年龄和供体是否合适等等多种因素。

1、根据我和我们血透病人、腹透病人了解、经过国家的特殊病种报销以后每年还需要几万块,为什么我不说具体多少钱,因为每个地方医保政策不一样,所以我无法提供具体数值,总体来说腹透便宜一点,但相差其实也不是很大,这是关于透析治疗的费用。

2、根据透析质控要求,血透病人需要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和检查(血常规、生化、血透后肾功能、电解质、甲状旁腺激素、传染性指标、铁代谢情况等) 以便于及时调整透析方式和指导透析病人药物的调整。

1、尿毒症并非透析做上了就万事大吉了,由于尿毒症带来的并发症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尿毒症并不会致命,但是尿毒症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却是很多透析病人最终的死因。

2、尿毒症引起的肾性高血压非常难控制,需要多种降压药物才有可能稳定血压,肾性贫血根据血色素水平需要长期应用促红素,肾性骨病需要应用降磷的药物和补钙的药物,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降甲状旁腺激素,瘙痒症需要止痒,营养不良需要调整饮食结构等等非常之多需要处理。

尿毒症难医吗?读者朋友们看完这几千字以后应该有一个结果了,也就是说,尿毒症如果想恢复的和正常人一样,那非常难医,迄今为止也没有特殊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可以达到如此,所以我前面就提到了这和病人或者家属的期望值有关,但是及时接受透析或者移植治疗,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透析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更远的大有人在,所以, 只有接受治疗才是疾病治疗真正的开始!!!

参考文献 :

1、Chen J, Wildman RP, Gu D, et al. Prevalence of decreased kid-ney function in Chinese adults aged 35 to 70 .

2、梅长林.余学清 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信中医的人只有尿尿没有尿毒,因为发展不到尿毒的地步,

尿毒症是肾衰竭的终末期。若是急性肾衰竭导致的尿毒症,经积极治疗可恢复正常。若是长期慢性肾衰竭导致的尿毒症,比较难治疗,预后欠佳。

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很多毒素、代谢废物都经肾脏排泄,部分药物也在肾脏代谢和排泄。肾脏损伤、感染、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肾脏损伤、药物损伤都可导致肾功能异常、肾衰竭,甚至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障碍,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例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瘙痒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尿毒症患者由于钾排泄障碍,很容易出现高钾血症,导致极度乏力,甚至心脏停搏。因此,尿毒症患者要避免吃含钾量高的食物,经常检测血钾,发现高钾血症及时降血钾。

目前,尿毒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病因治疗、透析治疗和肾移植。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控制血压、血糖等。当一般对症治疗药物无法缓解症状时,可选择透析治疗,体外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透析通常需要每周做3次左右,长期如此经济负担较大。肾移植需要配型和等待合适的肾源,移植术后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为了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也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支撑。总的来说,大多数尿毒症确实很难完全治好。

综上,尿毒症是肾衰竭的终末期,常用透析和肾移植治疗。由于配型和肾源的限制,能够做肾移植的患者很少。大多数尿毒症病人靠透析维持生命。而透析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尿毒症。

谈到疾病的预防,往往会讲到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对疾病病因的预防,在没有发生某个疾病的时候的预防。二级预防是在发生了某个疾病情况下,防止进一步加重病情。

一、那么如何对尿毒症进行一级预防呢?

前面说了,一级预防是对病因的预防,那么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包括哪些:主要有糖尿病、高血压、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肾间质疾病等等。要预防慢性肾脏病就要对这些疾病积极的进行治疗,并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至少2次或者以上,期望可以及早的发现慢性肾脏病。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但是这些年来,糖尿病导致的肾病也是明显的增加。

对于已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的病人,要采取各种措施延缓尿毒症的发生。

1.坚持对疾病病因的治疗

2.避免和消除可能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饮食方面

总结:尿毒症确实是很难治的疾病,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重视。

自己不是大夫,但去年经历了两例双肾的案例,说说我的想法!

一个是我表妹,兰州大学大二学生,等我知道时已经到了双肾彻底衰竭的时候,因为当时在医院后勤上有些关系,所以找了大夫给诊断,双肾一旦出现衰竭就具有不可逆性,不论你发现早晚,一旦发现肌酐高,就迟了,服用药物可以延迟,但不能治疗!

最终的治疗方案只有两种,透析,因为肾的作用主要是排毒,肾一旦损坏就必须通过机械排毒,一个月十次左右,一次五六百但一千左右不等,主要看机械!一直坚持透析病人也可以长时间存活,我在省人民医院就见过十几年没有等到肾,一直在透析的!因透析可能会把人体有益的元素也排除,或者排毒不彻底,人肤色会呈现灰褐色!

第二种当时就是换肾,现代医学换肾存活率极高,三年存活率都在97以上,但我们这二附院等换肾的人数都在几千人以上,所以好多人都等不到!

所以就得联系到主管肾源的大夫!如何做就看你们的悟性!

换肾医院的说法是有七个匹配点,至少四个要匹配,但实际是血型匹配就可以!

再说费用,肾的价格在我们这有些医院是十万,有些医院是十五万!手术费用,有些医院在十万,有些医院在二十万左右,术后恢复,主要是服用压制排异的药物!

所以对有医保的人来说,治疗费用基本就在二十万左右,并不是很多!

所以就算自己知道了,也不要太灰心,只要找对人,一两个月手术就可以了!

而且术后只要按时服用药物,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包括性生活,生育都可以!

也预祝得病的朋友早日康复

尿毒症就目前来说在世界上还是公认的难题。尿毒症号称不死的癌症,只有血液透析或换肾两种治疗方法,并且还不是根治,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透析也只能维持,管理好的患者可以透析10~20年甚至更长。要么就是做肾移植,肾移植手术需要好几十万,做好之后还必须要吃抗排斥药。因此我说这两种方法都只是维持生命,而不是根治。前提是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持,我透析今年已经第9年了,早在5年以前国家报销的比较少,那时候每个月要出几千块钱,我差点就坚持不过来了。好在这两年国家政策好,透析基本上不用花什么钱,我才感觉又活过来了。不管怎么说,得了这种病就要放好心态,要多听医生的话,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能吃的东西千万不要乱吃,不然最终受伤的是自己。在此我劝各位得了尿毒症,不要害怕,放松心情,科学一直在发展,说不定哪天就攻克了呢。

尿毒症久治久败之根是不懂脾肾与肝胆之气之协调关系,为什么民间中医不当病。就是懂得脏腑之关系。但应与服药与手工相结合。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医治尿毒症,也从不听说过所谓中医治好了那一个尿毒症病人。而且这个病开始时不易让人察觉,一旦发展成慢性就很难逆转。现在唯一解决的办法只能换肾和透析两种方式来生存。现代的透析技术也比早些年好很多,医保政策也跟上了。只要心态好,正常规律去做透析还是能提高生存质量的。建议大家生病了去正规医院就诊,以免人财两空。切记!这是我生病六年来的一些看法!

我学习好久的中医,但是对于尿毒症。我就是没有办法去治疗。当然了,我也遇到了这样的病人。她就是我妈妈。我告诉她一些办法,要她照着做,开始她没有照着做。

只能说听天由命!

不是很难医是治不了!

尿液检测癌症论文

你是遇到、庸医了。那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1、首先简单说个“小学生”等级的道理。你说你手脚癌症,病菌出现在尿液里,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那是你手脚、一直到血液(也就连带心脏、肺)、肾、排尿器官……等都存在“癌症病毒”,而且都量不少(否则尿液了根本不可能发现存在)。那是多么严重的癌症病情了,你还能外表看着那么健康?还能正常日常生活活到……所以“尿液检测”癌症,最多仅是肾癌、排尿系统类的癌症而已。其它宫颈癌、子宫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与尿尿无关的器官、部位的癌症都是不可通过“尿液检测”能检查出来的。2、另外再给你说说专业的的癌症知识——到今天,人类科技还没有知道“癌细胞”的外貌、形状、结构、组合、怎么来、怎么去……这些都还是人类未解的科技问题。起码到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没有认可、世界医学没有公认过任何之类的发表。3、所以你说他们在“尿液”里检查发现的会是什么?请结合上面两点自己想下吧。我就不必要废话多说了!4、目前人类对癌症的识别——只能通过对患处(怀疑是癌症的地方)的“细胞活检”,通过细胞生长变化来分析是否患癌症。5、所以那些验尿、验血、验DNA……的都只不过是、庸医的把戏而已!

如今的确可以用尿检的方法检查癌症,但是正如许多人说的“难以置信”,尿检目前也不能准确无误地确诊癌症,只是一个广谱的筛查。我个人也认为这只能作为一个更为“先进”的参考。但是既然有尿检癌症一说,当然有一定的成效咯,我稍微查了一些资料看到: 某些试剂可与尿液中酪氨酸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沉淀物颜色的变化,即可以判定被测试者体内癌细胞的活跃程度,可用于进行大面积人群癌症早期筛查、自测和用于癌症患者治疗中的监测。 其原理是: 通过癌症尿液检测试剂对人体尿液中酪氨酸含量的检测,来进行大面积人群的癌症早期筛查。 当受试者处于癌前病变及早、中期时,细胞的异常增殖引发应激反应,导致人体内氨基酸代谢异常(如,吸附在细胞上的氮化酪氨酸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酪氨酸的利用大幅度降低、排泄到体液。),尿液色氨酸、酪氨酸及其代谢衍生物(5-羟吲哚乙酸、对-羟基苯丙酮酸等)含量远远超过正常人。URC试剂通过与上述肿瘤标志物发生特征显色反应,即可判定被测者体内是否有癌症细胞的活动以及癌细胞的活跃程度。所以呢,我觉得相信科学总是比迷信好!而且我们的文库里就有一篇关于尿检试剂的介绍哦——《URC--癌症早期筛查试剂》自己可以看看详细!

主要是看尿液当中的某种参与肿瘤生长的参与物质异常来检测的,也就是对羟基苯丙氨酸这个成份

癌症病人尿液中酪氨酸含量明显比正常健康人高,可以通过此检测指标来发现早期癌症。

高尿酸血症论文文献

仅供参考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到当地的中医院进行咨询:能否利用上面经方进行治疗。

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以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我们鼓励痛风患者低嘌呤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但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成百上千,哪些食物是高嘌呤食物,哪些食物是低嘌呤食物?若无相关科普,普通痛风患者很难记清这些食物的分类,那么痛风患者能吃豆腐吗?

我们都知道豆腐由黄豆加工而来,每100g黄豆的嘌呤含量大约为,属于中嘌呤食物(当每100g食物嘌呤含量为25-150mg时,为中嘌呤食物;高于150mg为高嘌呤食物,低于25mg为低嘌呤食物),经过加工,制成豆腐以后,每100g豆腐的嘌呤含量大约为。所以,从黄豆到豆腐,嘌呤含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但无论是黄豆,还是豆腐,都属于中嘌呤食物,非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可以吃,但是要限量,痛风急性发作时最好少吃。

其次,由黄豆衍生而来的一些食物,如豆浆、豆芽,这两者的嘌呤含量差距较大,痛风患者食用时需注意。 豆浆每100g的嘌呤含量大约为,临近低嘌呤食物边缘,痛风患者是可以喝的;豆芽每100g的嘌呤含量为500mg,属于高嘌呤食物,长期食用会升高尿酸,甚至诱发痛风,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甚至禁止食用 。

低嘌呤食物是痛风患者可以放心吃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面食、粉条、奶制品、蛋类、海参、桂鱼、大部分蔬菜(除开豆芽、香菇、紫菜、芦笋、豆苗菜等)、大部分水果、干果等。这些食物几乎都属于低嘌呤食物,少数属于中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所有的痛风患者都应多饮水,最好每日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我们提倡痛风患者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ATP,增加尿酸来源,升高尿酸;限酒,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都应少喝,不喝最好,因为酒精不仅会升高尿酸、还会抑制尿酸排泄,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控制好血脂、血糖,减轻体重,血脂太高了,它的代谢产物酮体会抑制尿酸的排泄;血糖太高了,发生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时,会促进人体对尿酸的吸收。

感谢阅读!

痛风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不得不忌口,医生总是叮嘱要慎食高嘌呤食物。豆腐也被列为高嘌呤食物之一,那么痛风患者真的不能吃豆腐吗?

1、 痛风是什么病?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的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导致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痛风患者的饮食需注意避免高嘌呤食物。

2、嘌呤是什么东西?

嘌呤是有机化合物,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代谢成为尿酸。高嘌呤食物具体定义为每100克中含嘌呤100~1000mg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鲭鱼、凤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鹅、斑鸡、石鸡、大豆制品、酵母、香菇、紫菜等。你可能会发现,这些高嘌呤食物都是味道鲜美的,因为“鲜”真的与嘌呤有关!简而言之,得了痛风病就好像与 美食 无缘了。

3、痛风能吃豆腐吗?

痛风病人谈“高嘌呤食物”色变,什么都不敢吃。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尤其像豆腐这种既廉价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还是可以适当吃的。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和其他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虽然大豆是高嘌呤食物,但在做豆腐的过程中,经过浸泡、挤水等制作工艺,嘌呤含量已大大降低,因此即便是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前期)的患者,也是可以适量吃豆腐、豆干、豆浆等豆制品的。

张帆 营养学博士

本人因为平时也特别喜爱各种豆制品,看到这个问题后也查找了一些文献与报道,其中一篇 新加坡的文献报道 吸引了我的目光,是属于国外的报道,但是毕竟新加坡人华人居多,体质与我们国人相同。

为了研究食用豆腐到底会不会增加得痛风的风险,和会不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专家开展的研究涉及了 新加坡5万多名中国人 。 受访者在1993年至1998年被招募时年龄在45岁至74岁之间。研究人员询问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并跟进了1999年至2004年和2006年至2010年的医疗状况问题。他们随访的51114人中,仅仅有2197人患上了痛风,发病率为。而且在研究中还发现, 那些食用豆制品最多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比那些吃得最少的人要低!

是不是很神奇?

看到这篇文献研究后谢医生又顺便去看了一些日本和台湾的研究报道,学着们得出的结论都是相仿的,这些研究表明: 食用大豆以及豆腐等豆制品不会增加血液中的尿酸含量!

而且现在有研究表明 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如豆类、菠菜、蘑菇和花椰菜。不增加出现痛风的可能性 。

以上的这些研究,并没有从根源上发现到底为什么食用豆制品不会导致尿酸的增高,是从一些大数据和常年的随访当中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但是临床上也确实遇到过一些患者,只要进食比较量大的豆腐就会出现痛风发作的情况,相信这是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导致的。

个人认为完全可以吃 !毕竟有这么多国家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摄入植物性的高嘌呤食材不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只是我们要注意摄入的量和频次 ,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资源要丰富的多,即使再喜欢吃豆腐,也没有必要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豆腐, 有那么多的可以补充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为什么单单要跟豆腐较劲呢,对吧 !?

而且 烹饪的方法也很重要 ,比如想吃豆腐,非要做成海鲜豆腐汤,或者搭配着海鲜酱、香菇酱吃豆腐,那就很有可能导致痛风的发作,毕竟 像海鲜、很多酱料的嘌呤含量出奇的高 。

虽然到现在也有很多医生会告诉患者不要吃豆类以及花椰菜、香菇这些植物性的高嘌呤食材。但是医学的研究是一直在进步的,很多理念也在时刻的更新着,导致痛风发作的因素是特别多的,很多人痛风的发作是由于身体内源性的原因导致的,控制饮食也仅仅是控制痛风发作的一部分,个人觉得只要坚持正确的生活状态,大量的饮水,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适度的、少量的摄入一些中嘌呤含量的食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以上就是对您问题的解答,个人觉得豆腐这种食材痛风的患者完全可以吃,只不过要控制摄入的量和频次,注意烹饪的方法,是可以避免痛风发作的。

痛风患者是可以少量吃点豆腐的,包括其他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干都是可以的。豆腐是大豆做成的制品,很多痛风患者会觉得害怕吃这些豆制品,因为大豆类中嘌呤含量较高,而嘌呤就是尿酸的主要合成物质,尿酸过多会导致关节处聚集尿酸结晶,让关节肿胀疼痛诱发痛风,因此,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应当注意控制,痛风患者应当选择嘌呤含量较少的食物,那豆腐出自嘌呤高的大豆类?真的能吃?

豆腐的确是痛风/高尿酸患者可以选择的食物,大豆虽然嘌呤含量较高,但豆腐在制作过程中会浸泡、稀释,最终做出的豆腐嘌呤的含量已经大幅降低了,再加上我们烹饪的时候蒸煮加热,这还会进一步让嘌呤下降, 所以最终在豆腐中含有的嘌呤其实并不高,与此相对的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矿物质丰富,特别是钙质最佳,蛋白质含量也不低,很适合适当食用补充营养。很多痛风患者喜爱豆浆但不敢喝, 其实豆浆也是吸收后的大豆制品,嘌呤含量不算太高,是可以适当饮用的。如豆腐每餐吃个100g,豆浆喝个200ml完全是没问题的。

痛风患者诱发痛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的尿酸较高,尿酸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而嘌呤是尿酸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但嘌呤并不只是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另外还有自身分泌的内源性嘌呤来源,但 内源性的嘌呤确是总嘌呤的主要来源,大概占有七成含量,而我们自身却无法主动控制,而从食物中摄入的外源性嘌呤只有三成含量,其实即使少量吃一点高嘌呤食物,也不会突然性就对总嘌呤有较大影响而诱发痛风 。为了配合内源性嘌呤控制最好药物和食物一同调理,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植物性食物其实对于尿酸的代谢十分有好处,而且豆制品中的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成分反而有助于调理尿酸和痛风,适当食用反而是能够预防痛风的经常发作 ,所以我并不赞同痛风患者不能吃豆腐的说法,反而适量吃点豆腐是对病情十分有利的。

痛风患者要控制血尿酸的浓度,尽管人体自身产生的内源性尿酸占三分之二,外源性占三分之一,血尿酸高,并不完全是吃导致的,食物就占三分之一。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的结果。当体液中的尿酸钠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时,在某些条件的激发下,如劳累、酗酒、饮食不节、大鱼大肉水产海鲜动物内脏高嘌呤摄入导致血尿酸增加、局部受凉、激动、紧张、高应激状态、疲劳、运动过度等等,就会导致体液中溶解的尿酸钠进入过饱和状态,形成尿酸纳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中,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结节和痛风性肾病等疾病。所以说吃一顿高嘌呤的食物,无异于注射高浓度的尿酸,所以饮食的嘌呤也要注意摄入。

但是痛风膳食配餐的三低两多:“低热量、低脂肪、低嘌呤、多饮水、多坚持”,里面对于嘌呤的限制是放在第三位的。

合理的热量和平衡的营养才是“王道”,痛风膳食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配餐的第一原则就是:限制总热量。是正常人推荐热量的八折摄入,比推荐量低300到600大卡左右。通过每天的运动,把体重减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仅仅限制嘌呤摄入,而忽视总热量,馒头米饭水果吃多了(都是低嘌呤)也会碳水化合物超标转化脂肪,越来越胖,反而对痛风控制不利。如果总热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均衡摄入不超标,减少300到500大卡的热量摄入,毕竟吃进去的嘌呤是外源性,只占20%到30%,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你又不会吃很多,偶尔吃一些可口的瘦肉鸡肉,豆腐等,也无伤大雅。

传统的低嘌呤饮食将动物内脏、海鲜、肉类、酒、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均列为痛风患者的禁忌。近年很多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评估了饮食对痛风的影响,明确了动物内脏、红肉、高嘌呤的海鲜、酒等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而适量禽类、富含嘌呤的蔬菜和适量豆制品(不要大量喝豆浆)对痛风的影响不大。

限制嘌呤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嘌呤的摄入量,而富含嘌呤的蔬菜由于并不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且在 健康 人体中摄入蔬菜与血尿酸水平及肾结石发病风险的降低有关。2012年ACR痛风指南鼓励痛风患者摄入新鲜蔬菜。

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等)是亚洲的传统食物,以往认为属高嘌呤食物,建议痛风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则发现摄入豆类和豆制品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其可能的机制与豆类促尿酸排泄作用有关。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可增加摄入豆类和豆制品。豆腐,豆干,豆皮等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豆浆里大部分嘌呤,嘌呤是水溶性的,在制作豆制品,豆腐,豆干,豆皮过程中,水分要去除很多,也就去除了很多嘌呤。每天摄入100克豆腐是安全的。但不要大量喝豆浆。每天喝一杯豆浆,在总热量不超标的前提下是可以的。

关于痛风病人不能吃豆制品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在电视的寻医问药栏目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专家斩钉截铁地断绝了某患者想尝试豆制品的念头,在某综艺节目的知识问答中,豆制品也列入痛风患者饮食的“黑名单”。通过媒体的传播,看来,这种说法已经家喻户晓了吧?

其实在“食物嘌呤含量表”里面,豆制品只是处于需要限量的警示级别罢了。其实,有关学者研究测定食物的嘌呤含量,发现大部分豆类的嘌呤含量并不算太高。而另一个常见的现象也可以帮助豆制品“洗脱罪名”:素食的和尚为了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首选的食品就是豆类,在素食文化中豆制品的食物几乎是要顿顿不离的,而事实上,和尚患痛风的比例很小。由此可见,将豆类和豆制品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合理。

但是,在选择豆制品时,痛风患者可以放心选用豆腐,每天一个小手掌大小的豆腐,100克是可以吃的,前提是总热量不超标。但不能大量饮用豆浆,一天喝五六杯豆浆当水喝是不可以的。原因在于嘌呤是水溶性强的物质,在制作豆腐时,豆中的嘌呤已“随波逐流”排走了,成品的豆腐中嘌呤含量已经变少了;而磨制豆浆的过程中,嘌呤则驻留在了豆浆中。同样是豆制品,豆浆的嘌呤含量可远胜豆腐好几倍。

这是痛风配餐供参考,这套450大卡,有50克豆皮。

痛风病人可以适量吃豆腐

通过对痛风病治疗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豆腐不会引起痛风病发作的结论。治疗痛风病患者的传统方法之一就是减少病人摄入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这种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性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现代营养学研究结果证明严格控制痛风病人饮食中的嘌呤含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其它营养学治疗手段如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量、控制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等方法对痛风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饮食中含有适量的嘌呤,比严格控制嘌呤含量的饮食,可能对痛风病人更有帮助,尤其是那些吃降尿酸盐药物也无法控制血浆中尿酸盐含量的病人,更应该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嘌呤。这是因为尽管高蛋白含量的食品含有大量的嘌呤,会增加体内嘌呤的产生,但这类饮食通常也会增加尿酸的排泄,甚至可能降低血浆中尿酸的水平。

由此可见,国外有关豆腐与痛风病的关系的报道中,根本没有提到过摄入适量的豆腐会增加痛风病人血浆中的尿酸盐含量的报道,相反,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了豆腐并不会引起痛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的显著增加,可以作为痛风病人的 健康 饮食。而国内倒是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但论文中的结论并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豆腐嘌呤含量高,所以会导致痛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的增加,这种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错误的观点。

痛风病人吃豆腐的优点

根据现代营养学观点进行分析,豆腐不会引起痛风病的发作,完全符合痛风病人的 健康 饮食的要求,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豆腐蛋白含量高,有利于促进痛风病人体内尿酸盐的排泄。

2、豆腐脂肪含量低,能量低,有利于控制痛风病人的体重及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而降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升高的风险性。

3、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满足现代营养学对痛风病人营养提出的要求,即痛风病人饮食中允许含有适量的嘌呤。

4、豆腐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低聚糖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各种保健功能,如预防和抑制肝功能疾病;预防和抑制糖尿病的发生;预防和抑制动脉硬化;预防和抑制伤风与流行性感冒等。有利于痛风病人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自我恢复的能力。

豆腐的原材料是黄豆,黄豆的嘌呤含量较高,约等于肉类,属于高嘌呤食物,对于痛风人群来说,应尽量少吃黄豆(特别是干黄豆)。由于豆腐是由黄豆制作而成,导致许多痛风患者不敢吃豆腐,认为豆腐也属于高嘌呤食物,食用后会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正确, 豆腐属于低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完全可以进食。 豆腐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是食物,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大众的喜爱。豆腐是由黄豆多次溶水稀释后制作而成,嘌呤含量已经被稀释了数十倍,同时,由于嘌呤易溶于水,豆腐中的嘌呤又被进一步的稀释,早已成为了低嘌呤食物,是适合痛风患者进食的食物。同理,豆浆也是如此,嘌呤含量较黄豆明显降低,痛风患者也可适当饮用。 当然,由于我们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痛风患者的饮食还需个体化,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规律服药,方能稳定控制病情。 日常生活中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吃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动物性肉食、鱼肉、干香菇、干豆类;要多吃新鲜蔬菜、多饮水,以白水为宜,应避免饮用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要戒烟限酒,急性期不能饮酒,缓解期可适当饮红酒;要适当运动、注意保暖和控制体重;要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在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建议大家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以内,如有痛风石形成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者,应控制在300umol/L以内,但不宜低于180umol/L。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急性期不建议开始降尿酸,应先积极消炎止痛,待病情缓解后,再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大家好,我就是这块美艳动人的豆腐,我可是天然白,绝对没有美颜加滤镜,没有磨皮,更没有打玻尿酸。

过去痛风的病人还没现在这么多,所以人类对我研究的少,甚至连医生都不懂我,还说的振振有词,说什么因为我是黄豆做的,是豆制品,豆制品嘌呤很高,痛风病人吃了我会发作的。说得连我自己都相信了。

然后,随着痛风的病人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对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他们一开始发现有好多痛风的病人吃了我以后发病率并不增加,这就很奇怪了,我自己也充满了希望,难道我并不会导致痛风发作?

于是我认真地思考了我的出生,俗话说“磨豆腐,磨豆腐”,我是在石磨下磨出来的,一边磨还一边加清水,一遍不够就两遍,两遍不够就10遍,多少遍我记不清了,反正很多很多遍。这样子出来的豆浆就是我最初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加了好多清水过滤,大部分的嘌呤都冲走了。最后嘛,大家知道的,把这些豆浆煮一煮,压一压,一个倾国倾城、美若天仙的我就出生了。仔细想想,我真的嘌呤含量很少。

随后,科学家又开始研究,说我不仅嘌呤含量少,还利尿,对痛风有好处!我开心的立即给老公打了个电话,不过很可惜,刚得知他已经被做成臭豆腐了。

直到最近,一个国外的专家又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有信服力,它告诉人类植物性的嘌呤和动物性的嘌呤是有区别的,植物性的嘌呤由于难以吸收及转化,因此并不会引起痛风。

哈哈哈哈,终于证明了我是清白的嫩豆腐,我又开心地拿起了手机,我想打给豆腐脑哥哥,豆浆姐姐,豆腐花弟弟,豆腐渣妹妹,我想告诉他们都是清白的,都不会引起痛风发作!

哎呀,老公回来了,好臭啊,俗话说,“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不说了,我今天吃定他了!

豆腐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物,很多人都喜欢,但是得了痛风的病人因为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对于能否吃豆腐不甚清楚。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关于痛风的相关知识。

其实 黄豆嘌呤含量挺高的 ,据分析100克的黄豆中大约有200毫克的嘌呤,从这能看出黄豆的嘌呤含量快赶上动物内脏的嘌呤含量了,因此痛风患者是不宜吃黄豆的;

主要是清洗黄豆、侵泡大豆、磨成浆糊状、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通过上述豆腐的制作流程,我们能看出灵活这些工序, 黄豆的不少成分都损耗掉了, 当然嘌呤含量也会降低;另外 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水 ,大约相当于稀释了20倍,这样算下来豆腐的嘌呤含量相当于是每100克有11mg的嘌呤,这已经属于低嘌呤食物了,因此痛风患者是可以吃豆腐的;

痛风一直被认为是吃出来的疾病。这种病痛是由体内尿酸过多积累在关节中形成结晶引起的,而尿酸则来源于嘌呤分解。因此,避免高嘌呤食物,就成为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则。

嘌呤主要存在于富含蛋白的食物中,大豆也富含蛋白,因此大豆及其制品包括豆腐、豆浆、豆皮等也被列入痛风饮食的黑名单。黄豆、豌豆的嘌呤含量确实很高,每100g分别含嘌呤和,比肉类嘌呤含量还高。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痛风人群确实要少吃豆类。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No。

以黄豆为例,黄豆做成 豆浆 后,含水量大大增加,其中所含的 嘌呤也被大大稀释 了——日常购买的豆浆中所含的嘌呤大约仅为 20mg ,1杯浓豆浆约有 38mg ,痛风人群喝一杯完全没有问题,但也不能当水喝哟。

大豆做成豆腐以后,每100g所含的嘌呤含量也降到55mg,属于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完全可以吃,但要 注意适当减少其他蛋白食品尤其是肉类的摄入(重点!) 。痛风人群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病情重时可限制在克以内,且以植物蛋白为主(例如大豆蛋白)。

2012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动物蛋白摄入量越高,高尿酸风险越高; 而植物蛋白摄入越高,高尿酸风险反而越低 。总的大豆类食物食用量与高尿酸风险无关,而且 吃豆制品的量与高尿酸风险负相关,即吃的豆制品越多,高尿酸风险越低 ——参与研究的上海3978位中老年男性吃豆制品最多的前20%人群,高尿酸风险比倒数20%的人群低1/5。

总结:痛风人群可以食用豆腐等豆制品;但最重要的饮食预防措施是,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

苯丙酮尿症论文题目

我来做 准备给分

遗传分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题目看来是性染色体遗传 母XAXa 父亲XAY 儿子是XaY 所以患病 !本人生物高手~哈哈~~

也许出现了变异,现代接触的致突变物多了去了而且,隐性遗传是隔代遗传是规律,但不是定律,没有说一定是隔代啊你说的可能概率也比较大话说,谁体内没有几条带着隐性遗传病的染色体啊,刚好患儿父母带的是同一种病的而已

本题目有哈迪-温伯格定律和单基因病遗传学分析两个考点。由题意可知,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型频率aa=q^2=,得q=,则p= ,即AA的基因型频率p^2=,故Aa的基因型频率2pq=2×× ,由此可推断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为携带者概率是:2pq/( p^2+2pq)=2/101携带者与苯丙酮尿症患者婚配生出患儿概率为1/2,故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与苯丙酮尿症患者婚配,生出患苯丙酮尿症小孩的概率约为2/101×1/2=1/10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