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家长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家长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给孩子的家教辅导也越来越广泛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教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家教的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家教利弊》 摘要:面对目前日益流行,并逐渐影响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家教风,笔者就该方面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家长和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 总结 了小学生请家教的利与弊,笔者认为请或不请家教,以及请哪方面的家教,必须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家庭条件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决定。 关键词:家教 小学生 老师 家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教之风愈吹愈热。家教的盛行与现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式有关,与家长的期望分不开。笔者就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某小学的小学生作了一些调查,并与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目的和效果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小学生的调查――家教有利有弊 1、家教在小学生中日益流行 在笔者的调查中约有的学生是三年级开始请家教,占主要地位。五年级开始请家教的学生有,二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家教的学生都占了,而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请家教的情况几乎没有。 2、父母为孩子请家教,大多是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的小学生说,请家教是父母的要求,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认为家教占去了自己大量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其中也有小学生表示是自己想要请家教,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理想。有也些小学生请家教是由老师建议的,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议家长可以请家教为学生帮忙。 而在调查家教原因的时候,有的小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上有了困难才请家教的,家教主要是为他们补习学习上的内容,也有一些小学生说自己成绩不差,家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将来能上个好的学校。 此外,在请家教这一问题上,多数家长还有一个跟风心理,求心理安慰,看到别的孩子学这样学那样,自己的孩子也要学,惟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可是这样强迫学生补习的结果往往是使学生反感学习。 可见大多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家教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语,数,外三门主要科目进行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补习 文化 课的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发展小学生的 兴趣 爱好 ,例如小提琴,书法,跳舞等,但其数量远不及前者。 3、家教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说自己的家教老师是其他学校或自己学校的老师,可见家长也比较重视家教的质量,其中有些家庭教师是已退休在家的老教师。多数家长表示,有教学 经验 的老师能更好的辅导学生,让他们比较放心。而调查结果也确实表明超过70%中等及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接受家教之后成绩有了提高,23%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再听老师的课比之前轻松很多,可见家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却有近10%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效果很好,觉得没必要再听老师讲课,上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只要课后让家教补习一下就可以了。 调查显示一般小学生放学后和双休日是家教补习的主要时间,家教为他们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讲解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或者陪他们一起预习新的课文,使他们更容易的听懂学校老师的讲课.寒暑假虽然也有学生补习,但数量明显比前两种情况少。但补习往往占据了小学生大量游戏玩乐的时间,使一些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大量数据看出家教也要布置小学生一些作业,而这些作业往往也要花去半小时以上,大量的作业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对于在学校已有一份作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量是大了些,花去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太有利的。 二、家长感悟――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培养特长,家教必不可少 笔者也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放学之后直接去补习班或者进行家教补习,为完成学校和家教的作业,甚至晚上到10点多还不熄灯,自己看着心疼。但自己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是拔尖,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心里着急,也只能给小孩请家教提提成绩。还有家长表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时刻照顾孩子,请了个家教学习之余能照看小孩,自己也能放心。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学习也还说得过去,但眼看着其他孩子都利用课余时间上各种补习班补习,为避免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清家教。而且也希望他们将来面对升级试能有更大的把握。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明自己的孩子成绩还是可以的,想要发展他们各方面能力,为他们请家教学习小提琴,书法,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内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应该给小学生请家教,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过多的负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坏习惯。 三、教师感言――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家教作用很大,且效果显著 有老师对此情况表示理解,觉得对于部分上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家教能够针对他们薄弱的部分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不至于落后。但同时有些学生认为有了家教的帮助,上课就不那么用功了,造成上课不听,课后恶补的恶性循环。另外有老师认为为孩子请家教或参加辅导班,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像小学生的话,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兴趣类的辅导,既培养学生兴趣,也能缓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盲目的跟风请家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认为学生在接受心的知识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快,但过段时间就遗忘了;有些学生理解得较慢,但一旦理解就不容易忘记。教师虽然深知这点,但在授课时却无法做到各个兼顾,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家长就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在自身情况,来请适合他们的家教。 四、笔者感慨――请家教利大于弊,但仍需谨慎而为 家庭教师的市场在慢慢扩大,这无疑说明了这样一点,这种现象是让许多人认可的,对于请家庭教师,家长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找家教,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意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加重学习负担,造成他们厌学,偏学的坏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家教在中学教学中角色分析》 一、“家教”的定义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教”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名词,反之、无数家庭都与之有渊源。“家教”所谓是家庭教师的简称,随着社会对之的需要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即被以一定的报酬聘请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主要由在职任教的教师和专职家教构成。通常负责功课的补习或是教授某些技能。 二、“家教”扮演的正面角色 (一)家长的合作者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或者弥补家长自己在教育子女时间上的空缺等原因,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越来越多。“家教”很多时候也充当了家长一个合作者的角色。主要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管理和督促。常理下,家教主要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技能。更多的时候家教又被家长赋予了很多新的角色,如保姆、陪读、及心理辅导等,此原因主要源自,很多家长为了扩大自己的诉求,而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 另外提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 单亲的家庭 对子 女的教育相比正常家庭往往有着不自信,而把对子女的人格教育和学习的辅导,更多的寄托在了其他因素上面,也给活跃在家教市场上的“家教”提供“从业”机会。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多,在其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随之体现出来,也让家长对其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然而教职工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辅导好每个学生,就不能百分百的满足家长对学校的一个寄托。必然“家教”也就成为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家长们也意识到家教这种独特的辅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子女的成长。 综合上述:家长请家教虽出于种种不同原因、目的,却浮现了一个共识。家教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的辅导者 家教对学生的辅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家教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辅导,相对学校教师,更有力度的教授学生知识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疑难问题的解答,这种情况下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也能具体详细的分解、消化疑难和困惑。也就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精力有限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让上诉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也就降低了其对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家教也为此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也就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家教不仅让学生和家长对之的一个重视,也间接填补了学生因在学校学习中被教师忽略所带来的心灵空洞,并且资深的家教还懂的如何用自己巧妙、幽默的风格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提升。 (三)家教是学校教师的补充 家教和学校教师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国家正统的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授业的职业。学校教师是在固定的教育办学场所,对学生进行授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统一的固定的。是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模式。不论从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是这样的传统模式。学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单调,不能而家教却是一对一的模式, 这样, 一个教师可以将分散在多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趋向个性化, 学校教育以班级制授课的模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学校大班教学是针对大都数学生进行的共性教学, 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个体的个性。在这个里与之完全不同的是家教,家教充当的角色是与学校教师完全不同的,他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传教。所以家教可以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如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和 方法 。并且这些方案方法在一对一的形式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其特长和潜质得到表现和发挥,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教”扮演的负面角色 以上三点我们分析的都是“家教”的正面角色,但是家教也同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弊端。下面我们详细的对弊端进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高学历的家教老师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在一些经济生活条件很不错的家庭中,从小就开始给孩子请家教,而且家教老师的学历都非常高。在一个报道中,一名小学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竟然聘请了一名清华大学的教授,这真可谓是大材小用,聘请了这样的家教,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有效的教育,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聘请家教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爱好,以及所需要补充的知识来进行家教培训,不能只根据老师的名气或者学历来聘用。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只要有了家教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忽视了正规的高校教育。他们认为家教是一切的保障,在学校,孩子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只需要有家教就可以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也找到一种学校成绩不好的理由和借口,他们会上课不认真听讲,给老师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想法。 当然在现实中,有一部分的“家教”纯粹就是为了家教而生,他们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只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上课。他们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社会上更缺乏一定力度的监督。 因此对于“家教”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我们应该公正的认识,要扬长避短,发挥“家教”的长处,给需要“家教”的人,带来他们有效的用处。另外“家教”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 它是教学研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但要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雷红,张晓红.幼儿家教经验谈[J].山西教育科研, 1999, (4). [2]杨泽平.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对策[M].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86.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家教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校兼职做家教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角度――多赢;家庭角度――多爱;社会角度――多才;但当前大学生家教存在诸问多题: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重“绩”轻情,急功近利;“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引导: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家长主动从“心”与子女有效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家教;问题;对策 一、高校家教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跟着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家教问题成了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而大学生家教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我国广泛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活动,基于这种双方互利的关系,目前高校的家教市场正不断壮大且成上升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家教的形式主要有几种主要的途径通过张贴 广告 举家教牌子;网上求职家教信息中介公司介绍;通过熟人介绍等。总的来说,大学生家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家教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角度一一多赢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习上,有一个人能够分担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自然很好。生活心理上,小老师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新奇事物及信息,开阔其眼界,甚至有些不想问学校老师也不想对父母启齿的问题及困惑也可以向其交流,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帮助。从家长的角度看,请大学生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带动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口中了解子女的想法,并且和大学生探讨育子方法。从大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可以有经济保障,更好地独立生活;其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技能,及早了解当前社会再次,大学生可以在家教中找到意义感,增强自信心,继而保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家庭角度――多爱 从家庭角度看,大学生家教本身虽然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但由于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家庭成员真正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而大学生家教挤出的时间一部分也是调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时间,是家长与子女双方表达爱的一种愿望和方式的润滑剂。家庭中相互关爱的成分表露得更多,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协调家长与孩子关系,成为家长与孩子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多给予爱的供养。 (三)社会角度――多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细胞生命力旺盛起来了,社会这个整体才能发挥好。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为适应社会而服务。而人才的增多对社会的蓬勃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诸多烦恼,为社会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心灵的窗户。社会人才的增多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从长远意义上看,尽管大学生家教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当前日益扩大的高校家教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及隐患。 三、当前大学生家教现状及问题 (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高校家教市场尽管在日益壮大,但目前仍然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在家教的质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均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很多不合格的高校大学生误人子弟造成家长不信任,以至于家长只相信熟人介绍,范围缩小了,家长们可能找不到真正最适合孩子的优秀家教小老师。另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渴望求职的心里,建立所谓的中介公司,钱色,致使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这方面正规的法律出台,双方的合同意识也不强,造成了很多的“哑巴亏”。出现了家长认为找不到好的高校大学生家教,高校大学生也不敢轻易做家教,即使家教交易成功,双方也会有不信任的尴尬局面。 (二)重“绩”轻情,急功近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也演变成了一种竞争手段。考试成了判定一切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下,为了迎合竞争需求,家长也只注重成绩分数,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与生活成长同步发展的需求,只以分数变动、成绩排名来断定孩子学习的好坏,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好心请来的家教也是为“分数”奋斗,知识经济变成了经济与分数的交易。这种思想怪圈的影响下,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机械竞争手段,学生自然也拒绝知识和学问,而这对学生的更好的发展正是巨大的绊脚石,而且为其今后的高等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卓越人才的巨大损失。 (三)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 一方面,由于各种升学等压力聚焦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吸收,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中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功课上面。父母们也忙于生计,投入竞争同样激烈的工作中。子女与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很少,家庭教育更是极少甚至没有,造成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衔接严重断层。另一方面,系统教育内容上,小、中、大学教育衔接也出现“断层”,基础教育阶段缺少职业生涯教育,很多中学生到了填高考志愿时都不知如何选择。这不仅让成长中的中学生身心倍感困惑及疲惫,已有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机械化。同时让做家教的高校大学生也进退两难。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高校大学生既不能完全替代其应受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将小、中、大学教育做到有机衔接。这种恶性循环下,很容易让家教的“绩”效处于尴尬局面。 (四)“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 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往往是真的“毁人不倦”,请家教也自然成为了一厢情愿的’包办’式教育之一。家长们越俎代庖,为孩子设置的目标多数是一种“身份期待”,是想让孩子做人中龙凤的迫切心愿。这种揠苗助长的激进愿望氛围下下,孩子和家教高校大学生甚至是家长本身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心里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是具体化、形象化、能震动心弦、有乐趣、能催人奋进的人生目标,却因为家长的心愿没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高校大学生作为自主教育的实践者,却要极力帮助孩子达到家长对子女的“身份期待”,快速提高其分数;家长以经济作为代价,想要寻求等价交换,认为请了家教孩子成绩就一定要有所大的变化,这样才能物有所值。然而,好的教育与诸多因素有关,很多时候,若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家教很难凑效。整个家教过程中,行为的主动夹杂着心理的被动。 四、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 政府始终是建设教育事业的主体,针对家教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要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对家教双方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及综合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对各个阶段的家教情况设立统一的家教收费标准,必要时,可以设置家教证等。同时,政府要将政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高校及地方政府,不能够“雷声大雨点小”,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实 事为规范家教市场,并顺利发展扫清障碍。 另外,各级政府要通过至上而下的宣传,以海报 标语 、书籍报刊、 社会实践 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氛围。知识经济不是简单的知识与经济的交换,而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运用能力发展经济。广大家长学生要正确认识家教的意义;加强社会的治安综合管理,真正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及引导 各级高校要相应政府的号召,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本身的人才培养,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设立家教互联网等多提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家教勤工俭学,同时要狠抓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各高校要正面管理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做好家教,增强其人身安全意识,合同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谨防社会上不法分子以花言巧语、小恩小惠引诱大学生上当。保证家教的高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三)大学生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长期作为学生而言,高校大学生要做到师生角色的灵活转换,需要品质储备、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而品质对人来说,是一切之本。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易受环境影响,高校大学生尤其要注重自我品质的储备,以期树立好的榜样并正确引导。第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态度,认真对待家教,并施以积极正面的教育。第二,做到教育与心理同时辅导,多了解家教对象的想法,真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第三,多与家长沟通,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委婉改变家长某些不好的育子观念。真正具备以人为本的师德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认真夯实专业知识,同时要辅以了解较为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其次通过书籍资料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变化及家长心理。并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饯行“教有学法,教无定法,’,在能力储备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语言的浅显易懂,还要达到一个思维高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想解决和看待问题,再对家教对象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教会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做好高校大学生家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方面的努力和完善,相信大学生家教市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腊月梅.浅谈对家教大学生的管理[J].南部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2]杨映霞陈勇,大学生家教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佛朝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视角U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l初梓豪.李力豪.张萌.北京地区大学生家教市场现状及问题对策2010[11]. [5]杨海.魏甲亮.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抿2007(5). [6]骆风.成才与家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7]周蓉靖.导致家教失败的68个漏洞[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1. 爱心家教论文 2.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3.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5.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6.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就说明了幼儿园应将家园共育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在幼教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 关键词家长,交流,家园合作家长,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且庞大的群体。为什么说它特殊呢,是因为虽然我们幼儿园是面向幼儿,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单位,但是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如果少了家园共育这一步,那我们的工作将会很难开展,而且对幼儿的教育也将不能持续下去。家长群体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孩子最少有两个家长,有的甚至再加上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所以也可看出家长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家长资源,那么不但幼儿的家园共育工作会做的很出色,而且也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家长工作中的一点启示与反思,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一、微笑的魅力笑,是生命活力剂;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微笑是一个法力无边的“魔女”它可以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每天早晨在门口迎接时,多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微笑,会让孩子温暖一天,更会让家长放一百个心。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出现在教室门口时,看到班上笑容可掬的老师,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一天的好心情从此开始,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他们放心;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老师微笑着对他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穿衣服。”也许他的劳累立刻减轻了许多;当家长有事耽误了接孩子时,面对心急如焚,满脸歉意的家长,老师依旧微笑的说:“没关系的,您别着急!”这又怎能不让家长感动呢?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不管是调皮的、还是乖巧的幼儿在家长的心中都是宝,对每位家长都应平等对待,不要让调皮的幼儿及家长感到自卑、无地自容,也不要让乖巧的幼儿及家长感到优越。家长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及面子思想,特别在与调皮幼儿家长交流时,千万不要损伤家长的面子及自尊。在带大班时班里有个调皮孩子良良有较多不良习惯,多次教育也不见好转。在一次放学时,我非常主动地叫住他爸爸,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把他今天做的坏事数落了一番:“良良今天又欺负旁边的小朋友了,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顿时,只见他爸爸在众家长面前脸红了,低着头,无耐地对着良良说:“你怎么办?你说怎么办?”最后,他们父子就这样郁闷地离开了幼儿园。我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在又一次放学时,我仍然主动地叫住了他爸爸,然后到教室与他单独交流。首先,我表态,我非常喜欢良良这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并一一指出良良在美术及语言等方面的进步,然后再客观地向他分析现状(即将升入小学),以及良良各种不良习惯。此时,良良爸爸也大方地表明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松懈,愿积极配合,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不要一味迁就、包办代替、溺爱),带着良良高兴地离开了幼儿园。三、利用家长半日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因为家长平时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所以每一个家长都很希望能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老师要经常给家长创造这样的机会。家长观摩或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可以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伙伴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技能。由于幼儿园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对幼儿的教育能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比较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相适应的方法,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实地学习,会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行为。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节日联欢、开放日等,家长能看到孩子的在园情况并且最好能与幼儿一起学习娱乐的活动。这样一是使家长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方便与老师之间的配合;二使家长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能体谅老师;三是增进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更方便以后的家园合作。每次开展的家长半日活动我们两位老师都会积极、认真的准备,让家长看到我们平时工作中的最优秀的一面。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指导,第让家长参与教学亲临现场尝试,资源共享,发挥了家长参与教学的作用,也吸引更多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家长通过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老师真不容易,嗓子都说干了,孩子太调皮,有的思想不集中不听话怎么办,选择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教具制作等等问题都很有专业性,值得学习。四、利用家园联系栏和幼儿评价指标与家长进行交流:家园联系栏是联系家园的纽带,是传输信息和知识的桥梁。作为老师,有义务定期贴出关于幼儿教育、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方便家长的学习。再就是定期贴出大家关心的话题,在家长会上可以与家长们共同讨论交流。另外,把老师个人的联系方式张贴出来也是信任家长,方便家长的一种方式。幼儿评价指标是实现家园联系的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形式,现在有些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评价指标就是最好的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幼儿评价指标灵活、方便传递信息,家长可从中经常得到孩子的进步、问题及幼儿园对家庭在配合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教师则可以从幼儿评价指标中获得幼儿园教育效果的反信息,了解幼儿园在家中的表现,得知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幼儿评价指标是教师与家长围绕孩子的发展与教育进行书面联系与交流的形式,因此所写内容要侧重反映幼儿的变化与新的情况;要围绕教育目标和近期的教育任务,结合孩子个体发展实际来写,家园不断的进行交流信息,相互配合促进幼儿的发展,时间长了幼儿评价指标就成了反映孩子发展的宝贵资料。 通过幼儿评价指标还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我们常在手册上,发现家长向老师所反馈的大都是孩子在知识技能上的进步问题,很少关注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可以为教师设法端正家长思想提供依据。 五、 掌握处理家园矛盾的小技巧所谓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矛盾,其主要焦点应当是聚集在孩子身上的,而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又是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时就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古人云:因材施教,就是要求针对不同人的学习志趣,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这里就要求老师根据孩子的爱好特点另外还得顾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进行教育。首先当矛盾曝爆发时要保持镇静,任何激动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行为;其次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微笑,微笑能缓解人紧张的神经。并且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善。中国有句古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所以微笑是解决棘手问题的钥匙;第三点就是不要在矛盾爆发时指责对方的不是,人性的弱点就是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错。尤其是在矛盾爆发的时候,或者一个人过于激动或者盛怒的时候。这时候人的是非判断力将大为下降,甚至出现明知是错也不肯改的情况,这种情况和无理取闹有点类似。在社会上对无理取闹者可以由保安甚至警察介入处理,但家园之间的矛盾只要不是十分的过激,最好还是在园内解决为好。不要指责对方的过错!聆听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当你用微笑的眼神关注地看着对方,静静地听着对方的唠叼时,矛盾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所以聆听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家园矛盾的技巧。善后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打不成交。打过了我们还得交往下去,孩子还得上幼儿园,家长每天还得接送。在这今后的很长的时间里如果家长已经认识了自己的不对,那就没有必要再提这件事。如果家长当时虽然被你说服,但事后还是心存芥蒂,不能彻底地领会幼儿园的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意图。(这可以通过后期孩子的和家长的行为看出来,或者从交谈的语言中分析出来。)就应当通过家访书信或者以向家长求教的方式进行交流。争取我们的工作尽早地得到每位家长的支持!家长工作其实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从一件件细小的事入手,无任什么样的家长,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你让他明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他必定会支持你。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1期——12期《家园共育七大策略》《早期教育》教师版 - 肖力

摘 要:在信息时代,孩子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在这个环节中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教育工作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同时能否达到教育的目的有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本文希望通过讨论教育的功能,介绍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助社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 家长类型 沟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化多元化水平的加大,如何保证一个民族的兴盛,不言而喻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造成了社会失范效应,也就是我们无法从上一代获得相应的规范来适应自身目前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浮躁的心态应运而生,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使整个社会走得虽快但不够稳健。就教育产业化而言,其实也是受到如此风气的影响,往往倡导的不再是如何尊师重教,而是如何从不断挖掘生源中获得高的收益和利益。这对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极大的亵渎。如何才能还原教育的本质呢?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教育的作用。教育能帮助人们理性客观地认识世界,帮助人们分析、探讨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及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其实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延续,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个人而言教育起到了社会化的重要作用。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所以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家庭而言教育是家庭财富和家庭所处社会地位得以延续的必须手段。在家庭中确保孩子能有健康的身体是家长生命的一种延续,确保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延续。因此,一个家庭往往会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哪一个家庭的,而是国家、社会的未来,只有保证每个家庭的健康才能确保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曾国藩曾经说:“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这可以说就是教育。教育是承袭前人智能,从中获得启发;教育是长养自己的德行,从自我改变到净化社会人心风气;教育是让人增加知识,发展心理智能;教育是增加生活常识,体认世界文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家庭的主要任务,更是使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一个社会要有美好的未来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系统化培训的老师作为承担者,而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担者――家长,生来没有进行过相关专业的系统培训。许多家长与孩子平时的沟通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其他的方面就很少涉及。如何做好一个家长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孩子如何沟通又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实,我们有很多方面需要沟通,比如交往方面、学习方面和家庭事务方面的沟通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倾听的时候可以从单项交流转为双向交流,把自己的信息也传递给孩子。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确保对孩子的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呢?首先与孩子的沟通其实取决于家长的态度。根据家长对孩子教育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的家长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生长在专制型家庭环境里的孩子由于家长对孩子处处专制,孩子的意见不被家长采纳,使孩子的性格逐渐形成小奴隶型,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服从别人的决定;放任型的家长其实没有做好成为家长的心理准备,由于家长前期教育工作未做好,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被家长视为无可救药而放手不管,这样的后果致使孩子变本加厉搞恶作剧;民主型的家长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愿意与孩子分享,希望帮助孩子共同成长,生长在民主型家庭里的孩子形成的性格会很阳光,并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以上的分析,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格独立的阳光少年。那么首先请先想一下,您作为家长的态度属于哪一个类型,如果您的态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又是否愿意做出改变呢?因为态度决定了人的行为,要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改变态度是需要跨出的第一步,如果跨好了这一步等于您成功了一半。 与孩子的沟通倾听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什么是“倾听”?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者作为真挚的朋友或者辅导者,要虚心、耐心、诚心和善意为倾诉者排忧解难。那么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那些技巧呢?首先要注意选择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与孩子独处进行交流,身体的位置要保持与孩子平视,自然放松面带微笑;适时地给予孩子回应,点头表示理解,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把话讲完;最后,如果在一些问题上还不十分清楚时可以提问让孩子做深入的解说。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掌握倾听的技巧极为重要。做好了倾听这一步,你不但得到了孩子的信任,而且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更掌握了孩子问题的所在,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与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表达能够确保有效沟通呢?在了解了孩子的感受,掌握孩子所遇到的问题以后,合理的表达方式确保了孩子能够接受,愿意接受家长的帮助。那么如何表达?首先家长要记住的是不要指责,有些家长一开口就是对孩子的责骂“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孩子对家长的依赖与信任在家长的责骂声中荡然无存;家长对孩子的表达从爱开始:“孩子,我是爱你的!我会帮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如此真诚的表达相信孩子一定对你增加几分信赖。家长要学会鼓励自己的孩子,有这样一本书,书名叫《墙角的小婷婷》讲述了一个家长如何通过鼓励的方式将自己一个自幼双耳全聋的孩子培养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博士的故事。那个爸爸仅仅是一个普通工人,他并没有灵丹妙方,他用的方法就是鼓励。通过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真正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并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这就是鼓励的神奇之处。最后要让孩子有自己做出决定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有用之才。 良好的沟通能使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现在的独生子女什么都不缺,最缺少的就是朋友,最缺少的就是与人沟通的机会,造成了孩子孤独,甚至有些孩子网络成瘾,如果家长能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有更多交流的机会,那么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将大大增强;良好的沟通方式使教育事半功倍,有的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往往在责骂和吵闹中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到最后问题并没有解决,而相互之间更多的是怨恨,有效的沟通使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进行解决,提高了效率,增进了感情。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从家长做起,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对孩子今后适应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文.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反思教育的功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燕锋.亲子沟通技巧,专家家长零接触.洛阳日报,2006. [3]何世远.家庭教育类型调查与研究.□

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因此,正确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有些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作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从犯罪年龄看,现在青少年犯罪大多在15~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最活跃,最好动,模仿力最强,探索欲最旺盛,主观意识最不坚定,是违法犯罪的高危阶段。(四)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五)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渐成熟,敏感好奇,富有想象力,喜欢模仿,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时,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二是自我意识至于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心理减弱,形成“自我中心”倾向,渴望独立,但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和现实脱节,以形成善恶颠倒的心理倾向;三是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特别是狂暴的激情,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厅等全天开放,致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学业,终日为此着迷,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三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就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并未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陈旧的、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对“学困生”进行冷落和歧视,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极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针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峻的社会现象,建立一个自我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会预防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监护、共同教育的工作网络和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措施。(一)自我预防。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成长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其特点是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遇事只凭直观印象而不加判断,办事不计后果,争强好胜的行为极易导致犯罪。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必须从自我做起,力行“十戒”。什么是“十戒”?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黄”、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这十种需要“戒”的,都是青少年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不好的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这些不良的习惯、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如果让它在青少年身上滋长、蔓延,不能有效地远离它,那么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就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所唾骂的阶下囚。人们常说“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违法犯罪与否我认为也只是一念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这个犯罪之“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青少年加强自身的修养,理解并确实做到“十戒”,时刻预防犯罪之“念”的产生,自然就能够预防犯罪。(二)学校预防。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校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育中一要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对教师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是不合格的教师。二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区司法局同志举办法制报告会,向师生们介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维权法》等相关的法制法规。使师生及时了解当前违法犯罪的状况,让青少年明确自身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知道法律禁止什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通过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帮助其提高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三要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才能使学生立志立德、学会做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三)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发源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对家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作用。学校将家长会的召开制度化,指导和鼓励他们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确立三个新观念:一是新成才观。当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未来的人才素质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二是新责任观。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将其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是家长的应尽职责。三是新权益观。未成年人从法律角度上看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同时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样一来,通过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防线。(四)社会预防。切实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理,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全社会齐抓共管,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1)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理。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状况,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2)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音像、书刊的制品,网吧等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黄、贩黄、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清除精神污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3)在各类建设规划中加大青少年活动及社会教育功能,使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中感悟和成长,把孩子们从网吧中吸引到社会活动中来,如建立科技馆、博物院、儿童活动中心等,并免费开放使之发挥作用。(4)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镇预防工作小组因地制宜地把握禁毒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纪念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成功举办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普法宣传日”镇预防工作小组要组织人员走上全镇各主要街道,张贴挂图、发放宣传单,向每位社会成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知识,并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号召学生做小小宣传员,与家长、邻里进行交流;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向未成年人宣传毒品危害,普及毒品预防知识,还在各中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并组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营造法制氛围,取得良好效果。(5)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注、关心、支持并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幸福。他们除了需要成年人所需要的关切外,更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关爱。只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参考文献:[1]胡安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2004,(2).[2]吴启和.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分析与对策[J].2004,(3).

家长沟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摘要: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给孩子的家教辅导也越来越广泛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教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家教的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家教利弊》 摘要:面对目前日益流行,并逐渐影响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家教风,笔者就该方面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家长和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 总结 了小学生请家教的利与弊,笔者认为请或不请家教,以及请哪方面的家教,必须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家庭条件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决定。 关键词:家教 小学生 老师 家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教之风愈吹愈热。家教的盛行与现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式有关,与家长的期望分不开。笔者就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某小学的小学生作了一些调查,并与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目的和效果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小学生的调查――家教有利有弊 1、家教在小学生中日益流行 在笔者的调查中约有的学生是三年级开始请家教,占主要地位。五年级开始请家教的学生有,二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家教的学生都占了,而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请家教的情况几乎没有。 2、父母为孩子请家教,大多是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的小学生说,请家教是父母的要求,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认为家教占去了自己大量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其中也有小学生表示是自己想要请家教,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理想。有也些小学生请家教是由老师建议的,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议家长可以请家教为学生帮忙。 而在调查家教原因的时候,有的小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上有了困难才请家教的,家教主要是为他们补习学习上的内容,也有一些小学生说自己成绩不差,家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将来能上个好的学校。 此外,在请家教这一问题上,多数家长还有一个跟风心理,求心理安慰,看到别的孩子学这样学那样,自己的孩子也要学,惟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可是这样强迫学生补习的结果往往是使学生反感学习。 可见大多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家教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语,数,外三门主要科目进行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补习 文化 课的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发展小学生的 兴趣 爱好 ,例如小提琴,书法,跳舞等,但其数量远不及前者。 3、家教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说自己的家教老师是其他学校或自己学校的老师,可见家长也比较重视家教的质量,其中有些家庭教师是已退休在家的老教师。多数家长表示,有教学 经验 的老师能更好的辅导学生,让他们比较放心。而调查结果也确实表明超过70%中等及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接受家教之后成绩有了提高,23%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再听老师的课比之前轻松很多,可见家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却有近10%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效果很好,觉得没必要再听老师讲课,上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只要课后让家教补习一下就可以了。 调查显示一般小学生放学后和双休日是家教补习的主要时间,家教为他们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讲解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或者陪他们一起预习新的课文,使他们更容易的听懂学校老师的讲课.寒暑假虽然也有学生补习,但数量明显比前两种情况少。但补习往往占据了小学生大量游戏玩乐的时间,使一些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大量数据看出家教也要布置小学生一些作业,而这些作业往往也要花去半小时以上,大量的作业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对于在学校已有一份作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量是大了些,花去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太有利的。 二、家长感悟――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培养特长,家教必不可少 笔者也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放学之后直接去补习班或者进行家教补习,为完成学校和家教的作业,甚至晚上到10点多还不熄灯,自己看着心疼。但自己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是拔尖,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心里着急,也只能给小孩请家教提提成绩。还有家长表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时刻照顾孩子,请了个家教学习之余能照看小孩,自己也能放心。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学习也还说得过去,但眼看着其他孩子都利用课余时间上各种补习班补习,为避免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清家教。而且也希望他们将来面对升级试能有更大的把握。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明自己的孩子成绩还是可以的,想要发展他们各方面能力,为他们请家教学习小提琴,书法,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内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应该给小学生请家教,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过多的负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坏习惯。 三、教师感言――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家教作用很大,且效果显著 有老师对此情况表示理解,觉得对于部分上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家教能够针对他们薄弱的部分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不至于落后。但同时有些学生认为有了家教的帮助,上课就不那么用功了,造成上课不听,课后恶补的恶性循环。另外有老师认为为孩子请家教或参加辅导班,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像小学生的话,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兴趣类的辅导,既培养学生兴趣,也能缓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盲目的跟风请家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认为学生在接受心的知识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快,但过段时间就遗忘了;有些学生理解得较慢,但一旦理解就不容易忘记。教师虽然深知这点,但在授课时却无法做到各个兼顾,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家长就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在自身情况,来请适合他们的家教。 四、笔者感慨――请家教利大于弊,但仍需谨慎而为 家庭教师的市场在慢慢扩大,这无疑说明了这样一点,这种现象是让许多人认可的,对于请家庭教师,家长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找家教,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意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加重学习负担,造成他们厌学,偏学的坏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家教在中学教学中角色分析》 一、“家教”的定义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教”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名词,反之、无数家庭都与之有渊源。“家教”所谓是家庭教师的简称,随着社会对之的需要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即被以一定的报酬聘请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主要由在职任教的教师和专职家教构成。通常负责功课的补习或是教授某些技能。 二、“家教”扮演的正面角色 (一)家长的合作者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或者弥补家长自己在教育子女时间上的空缺等原因,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越来越多。“家教”很多时候也充当了家长一个合作者的角色。主要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管理和督促。常理下,家教主要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技能。更多的时候家教又被家长赋予了很多新的角色,如保姆、陪读、及心理辅导等,此原因主要源自,很多家长为了扩大自己的诉求,而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 另外提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 单亲的家庭 对子 女的教育相比正常家庭往往有着不自信,而把对子女的人格教育和学习的辅导,更多的寄托在了其他因素上面,也给活跃在家教市场上的“家教”提供“从业”机会。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多,在其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随之体现出来,也让家长对其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然而教职工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辅导好每个学生,就不能百分百的满足家长对学校的一个寄托。必然“家教”也就成为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家长们也意识到家教这种独特的辅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子女的成长。 综合上述:家长请家教虽出于种种不同原因、目的,却浮现了一个共识。家教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的辅导者 家教对学生的辅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家教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辅导,相对学校教师,更有力度的教授学生知识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疑难问题的解答,这种情况下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也能具体详细的分解、消化疑难和困惑。也就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精力有限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让上诉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也就降低了其对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家教也为此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也就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家教不仅让学生和家长对之的一个重视,也间接填补了学生因在学校学习中被教师忽略所带来的心灵空洞,并且资深的家教还懂的如何用自己巧妙、幽默的风格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提升。 (三)家教是学校教师的补充 家教和学校教师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国家正统的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授业的职业。学校教师是在固定的教育办学场所,对学生进行授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统一的固定的。是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模式。不论从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是这样的传统模式。学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单调,不能而家教却是一对一的模式, 这样, 一个教师可以将分散在多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趋向个性化, 学校教育以班级制授课的模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学校大班教学是针对大都数学生进行的共性教学, 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个体的个性。在这个里与之完全不同的是家教,家教充当的角色是与学校教师完全不同的,他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传教。所以家教可以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如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和 方法 。并且这些方案方法在一对一的形式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其特长和潜质得到表现和发挥,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教”扮演的负面角色 以上三点我们分析的都是“家教”的正面角色,但是家教也同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弊端。下面我们详细的对弊端进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高学历的家教老师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在一些经济生活条件很不错的家庭中,从小就开始给孩子请家教,而且家教老师的学历都非常高。在一个报道中,一名小学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竟然聘请了一名清华大学的教授,这真可谓是大材小用,聘请了这样的家教,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有效的教育,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聘请家教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爱好,以及所需要补充的知识来进行家教培训,不能只根据老师的名气或者学历来聘用。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只要有了家教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忽视了正规的高校教育。他们认为家教是一切的保障,在学校,孩子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只需要有家教就可以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也找到一种学校成绩不好的理由和借口,他们会上课不认真听讲,给老师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想法。 当然在现实中,有一部分的“家教”纯粹就是为了家教而生,他们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只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上课。他们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社会上更缺乏一定力度的监督。 因此对于“家教”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我们应该公正的认识,要扬长避短,发挥“家教”的长处,给需要“家教”的人,带来他们有效的用处。另外“家教”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 它是教学研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但要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雷红,张晓红.幼儿家教经验谈[J].山西教育科研, 1999, (4). [2]杨泽平.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对策[M].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86.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家教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校兼职做家教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角度――多赢;家庭角度――多爱;社会角度――多才;但当前大学生家教存在诸问多题: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重“绩”轻情,急功近利;“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引导: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家长主动从“心”与子女有效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家教;问题;对策 一、高校家教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跟着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家教问题成了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而大学生家教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我国广泛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活动,基于这种双方互利的关系,目前高校的家教市场正不断壮大且成上升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家教的形式主要有几种主要的途径通过张贴 广告 举家教牌子;网上求职家教信息中介公司介绍;通过熟人介绍等。总的来说,大学生家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家教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角度一一多赢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习上,有一个人能够分担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自然很好。生活心理上,小老师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新奇事物及信息,开阔其眼界,甚至有些不想问学校老师也不想对父母启齿的问题及困惑也可以向其交流,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帮助。从家长的角度看,请大学生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带动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口中了解子女的想法,并且和大学生探讨育子方法。从大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可以有经济保障,更好地独立生活;其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技能,及早了解当前社会再次,大学生可以在家教中找到意义感,增强自信心,继而保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家庭角度――多爱 从家庭角度看,大学生家教本身虽然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但由于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家庭成员真正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而大学生家教挤出的时间一部分也是调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时间,是家长与子女双方表达爱的一种愿望和方式的润滑剂。家庭中相互关爱的成分表露得更多,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协调家长与孩子关系,成为家长与孩子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多给予爱的供养。 (三)社会角度――多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细胞生命力旺盛起来了,社会这个整体才能发挥好。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为适应社会而服务。而人才的增多对社会的蓬勃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诸多烦恼,为社会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心灵的窗户。社会人才的增多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从长远意义上看,尽管大学生家教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当前日益扩大的高校家教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及隐患。 三、当前大学生家教现状及问题 (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高校家教市场尽管在日益壮大,但目前仍然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在家教的质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均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很多不合格的高校大学生误人子弟造成家长不信任,以至于家长只相信熟人介绍,范围缩小了,家长们可能找不到真正最适合孩子的优秀家教小老师。另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渴望求职的心里,建立所谓的中介公司,钱色,致使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这方面正规的法律出台,双方的合同意识也不强,造成了很多的“哑巴亏”。出现了家长认为找不到好的高校大学生家教,高校大学生也不敢轻易做家教,即使家教交易成功,双方也会有不信任的尴尬局面。 (二)重“绩”轻情,急功近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也演变成了一种竞争手段。考试成了判定一切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下,为了迎合竞争需求,家长也只注重成绩分数,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与生活成长同步发展的需求,只以分数变动、成绩排名来断定孩子学习的好坏,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好心请来的家教也是为“分数”奋斗,知识经济变成了经济与分数的交易。这种思想怪圈的影响下,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机械竞争手段,学生自然也拒绝知识和学问,而这对学生的更好的发展正是巨大的绊脚石,而且为其今后的高等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卓越人才的巨大损失。 (三)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 一方面,由于各种升学等压力聚焦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吸收,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中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功课上面。父母们也忙于生计,投入竞争同样激烈的工作中。子女与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很少,家庭教育更是极少甚至没有,造成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衔接严重断层。另一方面,系统教育内容上,小、中、大学教育衔接也出现“断层”,基础教育阶段缺少职业生涯教育,很多中学生到了填高考志愿时都不知如何选择。这不仅让成长中的中学生身心倍感困惑及疲惫,已有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机械化。同时让做家教的高校大学生也进退两难。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高校大学生既不能完全替代其应受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将小、中、大学教育做到有机衔接。这种恶性循环下,很容易让家教的“绩”效处于尴尬局面。 (四)“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 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往往是真的“毁人不倦”,请家教也自然成为了一厢情愿的’包办’式教育之一。家长们越俎代庖,为孩子设置的目标多数是一种“身份期待”,是想让孩子做人中龙凤的迫切心愿。这种揠苗助长的激进愿望氛围下下,孩子和家教高校大学生甚至是家长本身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心里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是具体化、形象化、能震动心弦、有乐趣、能催人奋进的人生目标,却因为家长的心愿没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高校大学生作为自主教育的实践者,却要极力帮助孩子达到家长对子女的“身份期待”,快速提高其分数;家长以经济作为代价,想要寻求等价交换,认为请了家教孩子成绩就一定要有所大的变化,这样才能物有所值。然而,好的教育与诸多因素有关,很多时候,若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家教很难凑效。整个家教过程中,行为的主动夹杂着心理的被动。 四、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 政府始终是建设教育事业的主体,针对家教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要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对家教双方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及综合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对各个阶段的家教情况设立统一的家教收费标准,必要时,可以设置家教证等。同时,政府要将政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高校及地方政府,不能够“雷声大雨点小”,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实 事为规范家教市场,并顺利发展扫清障碍。 另外,各级政府要通过至上而下的宣传,以海报 标语 、书籍报刊、 社会实践 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氛围。知识经济不是简单的知识与经济的交换,而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运用能力发展经济。广大家长学生要正确认识家教的意义;加强社会的治安综合管理,真正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及引导 各级高校要相应政府的号召,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本身的人才培养,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设立家教互联网等多提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家教勤工俭学,同时要狠抓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各高校要正面管理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做好家教,增强其人身安全意识,合同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谨防社会上不法分子以花言巧语、小恩小惠引诱大学生上当。保证家教的高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三)大学生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长期作为学生而言,高校大学生要做到师生角色的灵活转换,需要品质储备、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而品质对人来说,是一切之本。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易受环境影响,高校大学生尤其要注重自我品质的储备,以期树立好的榜样并正确引导。第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态度,认真对待家教,并施以积极正面的教育。第二,做到教育与心理同时辅导,多了解家教对象的想法,真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第三,多与家长沟通,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委婉改变家长某些不好的育子观念。真正具备以人为本的师德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认真夯实专业知识,同时要辅以了解较为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其次通过书籍资料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变化及家长心理。并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饯行“教有学法,教无定法,’,在能力储备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语言的浅显易懂,还要达到一个思维高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想解决和看待问题,再对家教对象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教会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做好高校大学生家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方面的努力和完善,相信大学生家教市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腊月梅.浅谈对家教大学生的管理[J].南部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2]杨映霞陈勇,大学生家教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佛朝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视角U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l初梓豪.李力豪.张萌.北京地区大学生家教市场现状及问题对策2010[11]. [5]杨海.魏甲亮.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抿2007(5). [6]骆风.成才与家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7]周蓉靖.导致家教失败的68个漏洞[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1. 爱心家教论文 2.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3.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5.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6.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把以下几本好好的看了,作为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就非常合格了!(当然其它的书还有千千万,但这是精华中的精华)

第一本  堪称教育圣经     卢梭的《爱妮尔》

第二本 卡尔·威特   亲子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本  (美)艾尔菲·科恩YCL  无条件养育

第四本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论文题目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四)缺乏及时的和沟通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三)、分歧的解决(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四)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教师每天面对数十名幼儿,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有的优点多一点,缺点少一些,有的优点少一些,缺点多一些;有的优点显露,缺点隐蔽,有的缺点显露,优点隐蔽。仔细地观察和每一个幼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五)加强,坦诚相见幼儿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家中进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地直接沟通交流,互相通报幼儿在家与在幼儿园的情况,充分交换意见,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幼儿教师在家访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友好,要充分为幼儿的优点,与人为善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积极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沟通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育儿水平普通提高,教师也要放下架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多肯定家长好的教育方法,积极采纳家长合理化建议。这样做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使家长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利用,产生成功感和自尊感,有利于形成家园共育、教育合力,使幼儿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而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相互沟通交流、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一)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二)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作为幼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交流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热情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教师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教师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比如我们班佳佳的妈妈,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给老师,至少要说上半个小时。一天,她又打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佳佳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拨掉了。”“哈哈,我就是说嘛,我回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扰老师问问。”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们呀!信好自己对她够关注。在这个案例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接着,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例如,我们班新插班的乐乐,参加节目排练,我请她们一人带一辆纸风车来做道具用。第二天,她没有带来,在排练的过程中,由于她反应慢,不会听音乐,我把她撤了。由于怕乐乐的妈妈误解是因为她没带风车才不让她排练,所以,我和乐乐的妈妈通把事情进行说明。在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乐乐为何没有带风车来的原因,原来是他回家对爸爸说:“老师叫风车,不,老师会打娃娃的。”爸爸不相信乐乐的话,就没有给她。其中,乐乐叫爸爸风车是真,她对爸爸说:“不,老师会打娃娃。”这是乐乐的谎话,那爸爸,不相信孩子也是对老师的信任,他不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打孩子。但就在乐乐没带风车的那天碰巧就把乐乐给撤下来了,如果我没有及时和乐乐妈妈沟通,那么给家长的误解一定会是这样:因为乐乐没带风车来,老师虽然没打孩子,但却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惩罚了。可见,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班的曦曦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曦曦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我们三个老师好不容易交会他自己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曦曦在班上动手能力特差,而且脾气也特大,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沟通,曦曦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家长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二)、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在三个孩子的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去处理的,让家长明白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取教育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最后艳艳的奶奶说:“老师,我不好意思说呀,在家我们都专门有一个人看着她,怕她有这样的行为,如果真能把她的这种习惯改掉,你说怎么配合我们都愿意呀。”通过一学期的家园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上课或玩时明显忘记了不良习惯。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知识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个别家长沟交谈的工作,会让老师受益非浅。

1沟通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家长,摆正且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要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性的沟通,两者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王加敏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一位孩子,在画画、数学等方面与其他的幼儿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入小学时,我们建议家长让王加敏再重读一年,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便与她更好的进入小学。但是家长听了之后并没有采纳,还觉得我们对王加敏有偏见,说了一些刺耳的话语,执意要升入小学。我们理解在每位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王加敏的爸爸看到了她的表现后,再一次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很抱歉之前的做法,现在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孩子确实在能力上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距。2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在家园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无疑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倾听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对孩子的问题作简单评判,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孩子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切记,与家长沟通并不是教育家长,教师要避免对家长说教,要给予家长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本文来自于]方式,为合作共育大好基础。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去体会和理解家长。其次要给予家长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用心。专注的神情和适当的点头示意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外在行为,这对家长来讲既是尊重,又是一种鼓励。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最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本文来自于]“软化”得通情达理。辉辉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各班布置区角环境,老师的任务也很重,没有及时的提醒孩子喝水,由于老师的疏忽,导致了冲冲小朋友一天没有喝水。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他才拉着妈妈去喝水,辉辉妈妈看到儿子渴了一天,十分心疼,指责我们工作不到位,还一味的质问我们是如何照顾小孩子的,这样漠不关心的照顾如何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马上进行安抚:“辉辉妈妈,真是对不起,今天呢是我们不对,辉辉呢平时比较乖也不太爱表达,今天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也知道你肯定很心疼,以后我们肯定会特别注意一点的好不好?”辉辉妈妈听到我们道歉后,也开始软化了,说:“辉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之前我们也没有和你们说清楚,那老师下次就麻烦你们多提醒他,他自己不敢和老师说,你们多主动的和他进行沟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心疼。我想你们老师应该是照顾的很好的,没想到……”我们又一次道歉,辉辉妈妈牵着他回家了。听到家长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心里满是委屈,但是尽管家长再怎么不讲道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快。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一天没有喝水,我心疼吗?”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疼和气愤的情绪,并耐心的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从而得到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3沟通中要以 “交流”为桥梁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需要和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想必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心果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不太爱说话,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一天,我将发生在心果身上的一件趣事同心果妈妈分享:心果在午睡之前,学小猴子爬树一样。看见老师后,“嗖”的一声缩了回来,躲进了被窝里……心果妈妈听了后,笑着说:“心果在家里是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很贪玩,很任性,妈妈说什么也不听,就喜欢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讲话,也不爱玩了……”心果妈妈也和我们讲了很多心果在家的趣事,我们就好像“叙家常”一样。4沟通要重视“家访”的重要作用通过家访,我们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就孩子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家访、网上聊天等形式定期沟通,检验效果,即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硕硕是个比较“暴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欺负弱小”。久而久之,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天下午,硕硕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们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硕硕妈妈。硕硕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啪啪”打了几下手心,狠狠地说:“再打人,就关到门外去,不要你了……”硕硕“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教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硕硕妈妈就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过激行为让沟通成为了一种“障碍”,仔细分析原因后,为了了解硕硕在家到底表现怎样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我们主动提出了家访的想法,得到了硕硕妈妈的同意。在家访中,我们首先肯定了硕硕最近取得的进步,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不足。通过沟通,我们终于知道了硕硕打人背后的“真相”:家长经常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的倾向,有时是大人不经意被模仿了!借助这次家访,让家长正视孩子的缺点,积极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自己对幼儿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关心充分的流露给家长,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的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写作小常识: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一.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1)沟通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师首先要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2)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有渴望能够得到帮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3)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上。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平等对待。如果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地沟通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学生有错,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子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在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位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4)沟通时,教师要讲究沟通方式。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地点。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在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教到办公室,当然最好是其他教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论文研究意义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新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对于刚踏入高校的新生而言,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其顺利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文章认为,在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新生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以科学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沟通时把握好内容的轻重缓急,做好必要的沟通记录,并注意搜集沟通后的反馈信息。掌握这些沟通技巧对于做好新手班主任工作不无裨益。

关键词

班主任;新生家长;沟通技巧

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高校,班主任工作都是一项内容丰富、问题复杂、意义重大的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须富有耐心和爱心,同时要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并且灵活运用,善于应对和处理好各种学生问题。其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校的班主任,虽然学生已成年或即将成年,但是与其家长的沟通依然必不可少。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观念也趋于多元化,因此高校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显得更为重要。

一、做好与新生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高校新生班主任,面对的对象是之前从未离开父母亲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生理上正处于从半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同时,经过近二十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待人处事能力尚有欠缺。由于新生入学不久,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仍处于一个相互熟悉的阶段,因而双方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加深了解。从家长角度,可以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从班主任的角度,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的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性格等情况。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采用科学的沟通方式

如何有效沟通,这既是工作方式方法,也是体现一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能否沟通,沟通的效果与程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沟通还需根据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具体实际而定。因此,在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以信件的形式沟通。这个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和入学后采用。

一是新生入校前的信件沟通。也许有人会认为,学生还没入校,有跟家长沟通的必要吗?事实证明,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因此,班主任可将本学院和专业的特色材料准备好,和入学通知等材料一起寄给学生。同时,在专业特色材料的设计上,如果能做到样式新颖、外形美观、语言表达富有情感等,就会让学生和家长一打开入学通知,有一种亲切感,感受到学校的人情关怀。

二是开学一段时间后的信件沟通。可以将通过入学一段时间观察、交流,结合其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汇报给学生家长。

(二)新生入学时,通过家长座谈会的形式沟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由于不少新生家长会送孩子上学,因此,学校、各个学院和系部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或者恳谈会,就家长所关注的内容进行交流。

(三)电话沟通。这是使用最正常的沟通方式。电话沟通时,要注意的方面,下文有深入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四)微信和电子邮箱的沟通。上述沟通的方式,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如下:

一是了解学生的生源地。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本省还是外省、东部还是西部地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有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农村,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家长一般不会普通话,这样沟通起来较为困难。要做好这个工作,就必须事前与学生取得联系,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取其成年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成年的兄弟姐妹都会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然后由他们转告学生父母。

二是了解学生近期基本情况和表现。只有了解学生近期在校的表现,才能与家长有话可说,才能明确沟通方向,让沟通更具针对性。

三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职业、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家庭或孤儿等,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避免误会甚至伤害。

四、沟通内容的选择

在与家长沟通中,沟通内容有哪些呢?一般来说,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沟通。沟通前要认真思考,把准备沟通的内容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排序,沟通过程中要先主后次。这样才能避免在沟通中无话可说,或者重点不突出。

一是班主任可就学生近段时间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文体活动表现等方面向家长简要汇报。

二是学校和班主任关于学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任课老师的简要介绍等。

三是学校有关在奖、助、贷及贫困生工作的开展工作等。四是专业介绍和未来就业。五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入学前的情况等等。

五、沟通后的工作

沟通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因此,在开展与家长沟通工作后:

一是要把交流中的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备查。

二是尽快处理沟通中了解到的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在沟通中了解到一些有关学生在性格、健康方面存在的、急需关心和处理的问题,要赶紧与学生取得联系,并尽快处理好。

三是注意反馈信息。对于家长在沟通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尽力解决,并把处理信息反馈给家长,以取得家长信任,这有利于下一步沟通和交流。

总之,加强与高校新生家长的沟通,对了解学生入学前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个人爱好和特长,以及家庭情况等,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对沟通工作要高度重视,做好在沟通内容、沟通方式和技巧等方面充分准备。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必将为班主任日后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 岳瑞.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

[2] 魏睿智,洪倩倩.浅谈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4).

拓展: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艺术

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像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且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这样班主任不但对学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要帮助家长更新观念的任务。现在,种种现象说明: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不是很好,原因在于我们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双方交流、了解不够。而我们做班主任的在这一环节中担任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担任班主任多年。在和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我觉得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沟通的方法上也有技巧,如果我们能加强这门学问的学习和掌握一些技巧,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谈一谈与家长沟通的几点策略。

一、重视第一次家长会,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一次与家长接触,我们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了解对方,我们是想看一看家长的情况,而家长也十分关心他们的孩子的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们同样希望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以便确信他们的孩子是否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因此,第一次家长会要格外重视。就以现在这届学生为例,20xx年8月,我继续留任高三,任高三(12)班班主任,该班学生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生活纪律上都是最差的,在每月文明评比中总是处于倒数的行列,中段考结束后,学校组织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我认真制做课件,在家长会上,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详细介绍了班级个方面的情况,把学生在班上的学习、生活等情况通过电脑屏幕一一展现给家长,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子女在校生活快乐,学习认真时,他们心里感到踏实,当看到我们的班级从一个最差班变成进入高三以来连续三次获学校文明先进班,在每次的月考中,我班进步人数最多的时候,家长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结束后家长们仍意犹未尽围着我交流,我的工作得到家长们的充分的肯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与每一个家长长谈,会后,不时地有家长打电话询问子女的情况,有家长发给来信息,“这次家长会非常有意义,听了你的介绍,我很感动,有你这样认真负责的班主任,我感到我的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班级非常放心”。通过家长会,使家长相信了学校,相信了我们的老师,,给了家长一份信心,只有家长对班主任、老师、学校产生足够的信任,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而这种信任也会对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终,也给我一份能教好这些孩子的信心。

二、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1、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及时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长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能扳起面孔去教育家长,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家长来访时,应尽量做到起身欢迎,搬椅到水,家长走时起身相送。同时要使用文明用语,等等。这样家长就会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家访或家长来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家长知道班主任对它的孩子特别重视,我在每次家访或家长来访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班主任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等,拟一个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印象。这样从感情上容易沟通。

3、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满腹牢骚、怨气冲天,甚至最不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耐心地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是”“对”这样的短语呼应,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更全面了解。

三、讲究艺术,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

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1、对于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措施是很好的。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从心理上能接纳意见。同时恳切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的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让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能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同时要委婉的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我们班主任最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的失望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我们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再说到孩子的优点是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缺点是语气要委婉,这样就会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遇到这种情况,要沉住气。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能让人轻易渡过尴尬、困难的场合,既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

总之,在今天,由于家庭中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由于社会的种种原因,学校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艰巨。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我们的力量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这,太少了;而家庭中,两个家长甚至几个家长面对一个孩子,这一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让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与家长沟通、交流将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成为主旋律。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有很多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沟通起来更具有艺术性是众多班主任毕生所探询和追求的。通过沟通,教师与家长才能最终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才能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一.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1)沟通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教师首先要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2)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有渴望能够得到帮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3)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上。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平等对待。如果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地沟通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学生有错,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子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在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位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4)沟通时,教师要讲究沟通方式。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地点。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在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教到办公室,当然最好是其他教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流。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研究论文

一、如何与不同文化素养的家长沟通与交流 1、高学历层次家长 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他们培养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会存在差异,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会产生极大地差别。我们班的陶瓷、顾龙龙、杨茵、刘宇这些家长中有教授、博士后,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非常重视孩子全面的发展,重视孩子外智力因素的发展,主要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的能力等,轻知识的灌输。与他们的育儿沟通与交流,我们一般采取从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后,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像顾龙龙属于从别的幼儿园转入小三班的,正因为他有多动症,而且攻击行为特别强,不太受老师的喜欢,所以家长才选择了我园。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入园初我们与家长商讨制定了教育计划(1)家长为幼儿进行身体上的治疗。(2)针对他好强的心理多让他干他喜欢的事情。(3)教师、家长时刻关注,防止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4)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暂时离开集体知道失去玩伴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每天沟通,既:教师向家长反映、汇报幼儿在的表现,家长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第二天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并且做好评价分析。以一周为一阶段,分析幼儿出现的问题,形成一个动态渐进的模式,在教育上达到共识,实现同步教育。使该幼儿在短短的三个月成了班级了受欢迎的一员,教授爷爷也乐得找到了教育“刺头”孙子的好方法。 要做好此类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还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尊重自己的孩子、工作尽职尽责时,自然地产生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地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孩子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沟通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首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其次就是要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下面小编整理了幼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充分准备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在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妨列一个提纲,将需要沟通的问题写出来,做好沟通的准备。多途径沟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如果双方都有时间,可以选择面谈。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短信、电话、联系册、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尽快解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谈话技巧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运用语言技巧。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在说到孩子时,千万不要直接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这样家长很难接受。最好分两方面来说,先客观的评价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说说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尊重家长与家长沟通的首要问题就是尊重。虽然我们身为老师,但是我们与家长是平等的,不要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让人难以接近的姿态。要展现出幼儿教师应有的热情、和蔼可亲、以及平易近人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为下面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聆听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很不满意,会将各种不满和牢骚发泄在老师身上。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家长的意见,不要与家长争执,必要时可以做好记录,以便向上级反映。征求意见幼儿工作是很繁杂的,难免会出现各种疏漏之处。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向家长征求意见,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幼儿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幼儿园的饭菜是否可口;孩子是否喜欢自己的老师;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有没有疑问等等。做到家长多提意见,老师及时反馈。讲解教育方法很多家长都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给家长讲一些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不但能让家长佩服老师的专业素养,对老师增加信任感,还能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各位好朋友们,点击下方,加入王堃阳线下训练粉丝团,第一时间收看更多现场视频!

1沟通要以“尊重”家长为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家长,摆正且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要以尊重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家长,赢得他们的信任,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性的沟通,两者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王加敏是我们班能力较弱的一位孩子,在画画、数学等方面与其他的幼儿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进入小学时,我们建议家长让王加敏再重读一年,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便与她更好的进入小学。但是家长听了之后并没有采纳,还觉得我们对王加敏有偏见,说了一些刺耳的话语,执意要升入小学。我们理解在每位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就尊重家长的意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王加敏的爸爸看到了她的表现后,再一次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他很抱歉之前的做法,现在认为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孩子确实在能力上与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距。2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在家园沟通中,倾听很重要。倾听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无疑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的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倾听家长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对孩子的问题作简单评判,从而为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孩子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促使家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切记,与家长沟通并不是教育家长,教师要避免对家长说教,要给予家长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教养[本文来自于]方式,为合作共育大好基础。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努力去体会和理解家长。其次要给予家长适当的回应,让家长感觉到你的用心。专注的神情和适当的点头示意是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的外在行为,这对家长来讲既是尊重,又是一种鼓励。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最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常会被[本文来自于]“软化”得通情达理。辉辉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各班布置区角环境,老师的任务也很重,没有及时的提醒孩子喝水,由于老师的疏忽,导致了冲冲小朋友一天没有喝水。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回家的时候,他才拉着妈妈去喝水,辉辉妈妈看到儿子渴了一天,十分心疼,指责我们工作不到位,还一味的质问我们是如何照顾小孩子的,这样漠不关心的照顾如何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马上进行安抚:“辉辉妈妈,真是对不起,今天呢是我们不对,辉辉呢平时比较乖也不太爱表达,今天是我们疏忽了!我们也知道你肯定很心疼,以后我们肯定会特别注意一点的好不好?”辉辉妈妈听到我们道歉后,也开始软化了,说:“辉辉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之前我们也没有和你们说清楚,那老师下次就麻烦你们多提醒他,他自己不敢和老师说,你们多主动的和他进行沟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很心疼。我想你们老师应该是照顾的很好的,没想到……”我们又一次道歉,辉辉妈妈牵着他回家了。听到家长一些不堪入耳的话,心里满是委屈,但是尽管家长再怎么不讲道理,不理解我们的工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得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泄他们心中的不快。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一天没有喝水,我心疼吗?”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疼和气愤的情绪,并耐心的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发生的缘由,从而得到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与支持。3沟通中要以 “交流”为桥梁通过多沟通,家园共育保持协调一致,让教师与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孩子的好搭档,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在平日里注意和每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各种正面信息,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孩子的兴趣和喜好等,让家长得以时常感受到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从而更乐意与教师交流,形成对幼儿园充满信任和理解的良好心理。有了这样的前提,如果需要和家长谈谈孩子的问题,想必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心果是一个十分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不太爱说话,做事情也是慢条斯理的。一天,我将发生在心果身上的一件趣事同心果妈妈分享:心果在午睡之前,学小猴子爬树一样。看见老师后,“嗖”的一声缩了回来,躲进了被窝里……心果妈妈听了后,笑着说:“心果在家里是个十分调皮的小女孩。很贪玩,很任性,妈妈说什么也不听,就喜欢玩,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讲话,也不爱玩了……”心果妈妈也和我们讲了很多心果在家的趣事,我们就好像“叙家常”一样。4沟通要重视“家访”的重要作用通过家访,我们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也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沟通,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和家长可就孩子近期的表现通过每日接送时间或电话、家访、网上聊天等形式定期沟通,检验效果,即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寻找进一步的解决策略。硕硕是个比较“暴力”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欺负弱小”。久而久之,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满。一天下午,硕硕妈妈来接孩子时,我们将今天的事情告诉了硕硕妈妈。硕硕妈妈听了一句话也没说,“啪啪”打了几下手心,狠狠地说:“再打人,就关到门外去,不要你了……”硕硕“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教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硕硕妈妈就拉着哭哭啼啼的孩子离开了……家长的过激行为让沟通成为了一种“障碍”,仔细分析原因后,为了了解硕硕在家到底表现怎样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我们主动提出了家访的想法,得到了硕硕妈妈的同意。在家访中,我们首先肯定了硕硕最近取得的进步,然后与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不足。通过沟通,我们终于知道了硕硕打人背后的“真相”:家长经常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有模仿的倾向,有时是大人不经意被模仿了!借助这次家访,让家长正视孩子的缺点,积极配合,共同商量对策,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孩子父母的角色,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认识其需求以及问题,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自己对幼儿的那份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关心充分的流露给家长,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的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写作小常识:论文常见模式;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