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 一: 一独尊儒术;听取董仲舒的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 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 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 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 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 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 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 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 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 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 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 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 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 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 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 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 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 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 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 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开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 卫青、 李广利、 张骞以及细君解忧等人的前赴后继的努 力西域首次与中国联系紧密,为后来把 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使西南 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 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 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 帝。
你哪个班的?
一代天骄——汉武帝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代雄主。他不像汉朝历代皇帝那样使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进行友好交流,而是采用战争来使敌方屈服。 汉武帝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善于用人。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两给个军事天才对匈奴作战多次,彻底打垮了匈奴的防线,为中国以后的边疆除去了无穷的后患。同时扩大了大汉王朝的疆域,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考虑到了汉景帝时发生了的“七国之乱”可能还会威胁到他的政权,于是,他颁布了推恩令剖分了各个诸侯王的封地,用了这种手段很好得削弱了各个诸侯王得势力,对中国之后几千年的历史打下了基础。 他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他把儒家思想改成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可见他的智慧与谋略。 他在对匈奴旗开得胜的时候,他趣味性的开辟了“丝绸之路”。他原来是想让张骞去联合大月氏去夹击匈奴的,但是张骞在半路中被匈奴军队抓获,在匈奴呆了十几年后,终于了匈奴人的控制范围,到了大月氏,但知道他们已经无心再与匈奴作战,返回了中国,接见了汉武帝,对他讲述了它在西域的种种见闻,于是汉武帝对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派张骞去西域,这次是带去了许多珍宝,与西域各国王会见,实际上已经是为友好关系了,就这样,丝绸之路就被他开辟了。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若他去与凯撒,屋大维,亚历山大,拿破仑等西方的名人对话时,我想定会使他们暗然失色的。但他也有过错。他险些杀了司马迁,差点将一部一代名书——《史记》毁于一旦。还好司马迁用他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虽然爱民如子,但他也杀人如麻,在他组织的对匈奴的作战中,杀了多少匈奴的老百姓和士兵,多少汉朝的将士们牺牲了。 这就是汉武帝,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要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屁孩 自己写去!
一代天骄——汉武帝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代雄主。他不像汉朝历代皇帝那样使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进行友好交流,而是采用战争来使敌方屈服。汉武帝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善于用人。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两给个军事天才对匈奴作战多次,彻底打垮了匈奴的防线,为中国以后的边疆除去了无穷的后患。同时扩大了大汉王朝的疆域,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考虑到了汉景帝时发生了的“七国之乱”可能还会威胁到他的政权,于是,他颁布了推恩令剖分了各个诸侯王的封地,用了这种手段很好得削弱了各个诸侯王得势力,对中国之后几千年的历史打下了基础。他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他把儒家思想改成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可见他的智慧与谋略。他在对匈奴旗开得胜的时候,他趣味性的开辟了“丝绸之路”。他原来是想让张骞去联合大月氏去夹击匈奴的,但是张骞在半路中被匈奴军队抓获,在匈奴呆了十几年后,终于了匈奴人的控制范围,到了大月氏,但知道他们已经无心再与匈奴作战,返回了中国,接见了汉武帝,对他讲述了它在西域的种种见闻,于是汉武帝对西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派张骞去西域,这次是带去了许多珍宝,与西域各国王会见,实际上已经是为友好关系了,就这样,丝绸之路就被他开辟了。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若他去与凯撒,屋大维,亚历山大,拿破仑等西方的名人对话时,我想定会使他们暗然失色的。但他也有过错。他险些杀了司马迁,差点将一部一代名书——《史记》毁于一旦。还好司马迁用他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虽然爱民如子,但他也杀人如麻,在他组织的对匈奴的作战中,杀了多少匈奴的老百姓和士兵,多少汉朝的将士们牺牲了。这就是汉武帝,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都享有巨大的声誉,对历史的影响也十分大,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而汉武帝则对汉朝的综合能力提高到空前绝后的鼎盛程度,相比较,汉武帝功大于过,先说汉武帝刘彻吧。下诏求贤,唯才是用。汉武帝上台不久便开始下诏求贤,不论贤人之身世,才能无贵贱之分,唯才是举。得到了英勇的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将才的拥护,又网获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其中对汉武帝思想触动最大的则是儒家学者董仲舒及贤惠的卫子夫,这些人对当时的汉朝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废黜百家,独尊儒学。昔者汉武帝从董仲舒之言,推崇儒学。董仲舒则提出了“大一统”政策,即“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并上书汉武帝罢黜其他学派,大力推崇儒学,必然使国家思想一统。汉武帝听从建议并采取了措施,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家的特殊地位,断绝了其他学派的人获取功名利禄之路。这时汉武帝思想的一个区域,也叫“废黜百家,独尊儒家。”巩固国家统一与“推恩令”自分封制后,许多外部王国都野心勃勃想称王,与中央对抗,此王国问题到汉景帝时便十分严重,而汉武帝听从了臣下的意见颁发了“推恩令”--以使更多皇子皇顺领受国恩为由,让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们,让他们去建立自己的侯国。这样的层层分封的办法让王国力量分散,难与中央对抗。使王国问题正式解决。开发边疆,远征西域。汉武帝把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大力扩建了军队,起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大将,使西汉军队战斗力大增,曾多次大败匈奴,打败匈奴之后,有设置了“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重置县郡,加强对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的管辖。使西汉成为了西域少数民族的大帝国。此上都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虽然汉武帝也有过错,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心中他任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有,详谈联系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
1、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2、上下一心,以盛行经论;3、文武一途,下及庶民,使各遂其志,勿使人心倦怠;4、破除旧来之陋习,秉持天地之公道;5、求知识于世界,以振汉基。将实现我城市前所未有之变革。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於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其内容虽然未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军国主义色彩,但是却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的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它和维新政体书一起明确了日本走现代化道路的方向。[编辑本段]《五条誓文》-释义《五条誓文》第一条是为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第二条是强调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第三条是废除等级制度,使公卿和武家同心,庶民(以豪商豪民为主的地主资产阶级和百姓)也“各遂其志”,各安其业;第四条是暗示放弃攘夷口号,要与外国交往;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兴国基。发布施政纲领意味着16岁的明治天皇于即位的第二年就被推到了历史前台,他按照倒幕派领袖的安排,率领公卿、诸侯、文武百官进入紫宸殿举行誓祭典礼,宣读《五条誓文》,并向群臣敕语说:这是日本“未曾有之变革,朕当身先率众,誓于天地神明,以大定国是,立保万民之道。尔等亦须本此旨,同心努力。”
作为一位千古帝王,伟其大功绩有两桩,一是解除了匈奴威胁,二是打通了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前者稳定了边疆的治安,巩固了政权;后者促进了汉与外部的联系。武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统一货币,盐铁收归,平抑物价,独尊儒术等等。为汉的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武帝也有其过失,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致使大量破产流亡。汉武帝时代,西汉盛极而衰,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文景之治时积攒下来的财富消耗一空。 我们在评价武帝的时候,也要从其功过中得到教训,正视这位千古帝王的功绩与过失。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一改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所有儿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认为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刑名巩固政府的权威,即是所谓的“儒表法里”。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击地方豪强,他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京师七郡另设司隶校尉监察。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汉武帝穷奢极欲,除大事营造之外,曾为求汗血宝马多次遣李广利远攻贰师城,大耗国力。晚年更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为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又宠信江充,导致太子刘据起兵诛杀江充(巫蛊之乱),因灭太子全家,并逼死太子的生母卫子夫皇后,仅余太子之孙刘病己(后为汉宣帝)一人。汉武帝晚年得子刘弗陵,甚爱之,早有废立之意。巫蛊之乱后,立刘弗陵为太子。因虑子幼母壮,赐死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向武帝哀求,武帝说:“趣行,汝不得活。”汉武帝晚年,由于连年战争及苛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社会动荡不安,全国各地接连爆发农民起义。他颁下《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施政错误。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西南,消灭了夜郎、南越政权,先后建立了七个郡,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在东方,他于公元前109年至前108年派兵消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半岛),并将卫氏朝鲜的国土分为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 征和元年(西元前92年)十一月,巫蛊之祸兴起。丞相公孙贺之妻用巫术诅咒、在驰道埋木偶人的事件被人告发,公孙贺一家被斩杀,同时还牵连到卫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其后汉武帝又发动三辅骑士在皇家园林进行搜查,并在长安城中到处寻找,过了十一天才收兵。征和二年七月,与太子刘据结怨的武帝宠臣江充指使胡巫说官中有蛊气。武帝命江充与按道侯韩说等入官追查,江充诬告太子官中埋的木人最多,又有帛书,所言不守道法。太子得知后非常恐惧,就听从少傅石德的计策,派人诈称武帝使者,捕杀江充等人。汉武帝命丞相刘屈牦派兵击太子,太子举兵对抗。激战五日,太子兵败逃亡,被迫自杀。征和三年,此一冤案真相渐明,武帝感悟,下令族灭江充家;腰斩刘屈牦,其妻枭首。但是因巫蛊之祸牵连受死的,前后达数万人。 历史学家对汉武帝感情复杂。一方面他被公认为打击了匈奴并大大扩张了中国版图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中国疆土扩大了一倍,大部分他新纳入版图的领土都成为现今中国固有疆域的永久组成部分。他缔造的帝国超过了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并领先于整个世界,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他更大的成就是促进了儒学,儒学成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学说直到1911年君主制被推翻。另一方面,许多历史批评家指责他的奢侈、迷信和他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政治负担,就连武帝当朝时期的史学家亦有直接批评者。武帝曾取司马迁的史记阅览,发现司马迁“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大为不满,“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他用严厉的刑罚系统统治整个国家,却又是一个富传奇性色彩的人物。
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敢打出去的皇帝! 宋朝的王安石也曾想强兵宏武, 采取了以军事强大为目标的变法。但是很快就被传统势力推翻,我们所谓的历史书,只会带着浓重的阶级观念告诉我们“王安石变法伤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之类的屁话。但其实深层次地来看,严重专制独裁导致儒家盛行的中国社会体系,根本接受不了富民以强兵的政策,一有尚武的苗头,那些什么的“和为贵”的思想者马上会出来驳斥。而极端专制的统治则是酝酿头领汉奸的温床,南宋高宗就是其中有名的。蒋介石对日的软弱,让国人愤怒。同样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上届政府对日的态度。专制体制下表面稳固的社会,其内部却深藏着巨大的不安定!一场小战争的胜负都有可能导致那个一成不变那个标榜为“安定团结”的统治体系完全垮台,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怎么会有此勇气呢?以前就有慈媳太后为榜样!除非拥有绝对威信的独裁者,如外国的希特勒、拿破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政府!反观老是要闹选举的当今世界老大,一到大选就乱烘烘。时不时就要上下台政府,可真是不够“安定团结”;但是实际上呢,他却形乱实稳,对外做战则该出手是就出手,“民主”打败了“共和”上,“共和”搞砸了“民主”替。高位上的人至少不会为一场小规模对外战争付出过多代价,至少不会是生命代价。那么高位之人,一但有了80%的胜算自然就毫不犹豫,因为什么都不做,也只会落下个平庸的评价。就算做错了也不会怎么样,不过就是下台!可是型和而神不和的我们要扬眉吐气也许只能等待中国Hitler诞生了 汉武帝没死就一直在被司马迁之流批评,死了就更是被后人冠个“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等否定之词。疏不知前人流血后人却受惠的道理!就如长城的修建虽然不可否认秦始皇的残暴,但是长城对后来中原的稳定却起了极大的作用。中国历史上对外没有什么任何战绩可言,就连引以为荣的盛唐,和高丽作战,也是很不顺气。更别说懦弱的宋、明和晚清了!自然是人见人欺了!如果前人有过一回残杀屠戮的历史,只怕倭奴侵略我们的时候,也会多一分战战兢兢!或者设想也许我们现在用核弹稍稍疯一回,当今之人都要受苦,而后来的民族们则都会不敢大意地互相传言:“别惹中国人,中国人是疯子,疯起来用核弹扔人!”过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后,子孙后代则可享受不被人欺负的安宁!一味的宽厚和仁慈,那么这两个词只能用自己的血来去书写! 为什么要疯?因为我们从来都是那么冷静!
汉武帝的功与过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缔造了大一统盛世。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b、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c、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二、经济方面:a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b、打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思想文化方面:a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四、在军事方面:a、派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进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率领汉军主力在“漠北战役”,取得战略决定性的胜利,,解除了匈奴对于北方长期的威胁。b、进军西南,平定闽粤。设立郡县加强与内地的联系;c、 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各国交往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的过失:1、 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2、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封禅求仙挥霍无度;3、汉武帝外儒内法,权力欲望极强,迷信自我意志;4、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总之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颁发《轮台罪己诏》以检讨承认过失,并且停止征伐,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民政策。
养生医学可以写的题目很多啊,开始也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基本都是医学方面的文章,十分专业《黄帝内经》和佛教与道教养生观的探讨济南市养生产业园选址与功能布局策划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森林养生旅游消费意向研究——以福建省为例速食养生农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以陕北五谷杂粮包装为例庄子养生思想研究中国传统养生之道在疗养空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养生文化对当今造园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以阳光养生文化园规划设计为例治气与养心——荀子养生思想研究论射礼中蕴含的儒家养生思想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国传统养生与西方体育健身的文化差异研究——从社会制度对其发展影响的角度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八段锦和五行音乐对心理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研究关于以《内经》养生理论为指导开展台湾养生旅游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现状及传统养生运动干预效果研究《黄帝内经》养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内容与教材设计
阴阳学说的现代解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在古代,这一学说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古人用其解释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农学、医学等许多领域。而其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成功的,当数其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因为在中医学里不仅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主要说理工具,而且在临床诊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赋予其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自从在《内经》中广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述医学理论后,在二千余年来,这一学说一方面经受着临床实际的检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临床实际中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并直到现在仍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中医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重大的争议,特别是对五行学说,废止之声时有所闻,有的则提出要打破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有的认为该学说有神秘性和模糊性两大弱点。所以对该学说的讨论关系到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发展的重大问题。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1、运用举例在阴阳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1)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现把其内容举例如下:阳 阴生理组织结构 部位 上部 下部身体 表 里躯干 背 胸腹四肢 外侧 内侧脏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阴阳) 五脏(各脏又包含阴阳)经络 手足三阳经 手足三阴经气血津液 气(卫气、肺气、脾气、胃气、心气等) 血津液功能活动 升降 上升 下降状态 亢奋,发散 阴滞、收敛动静 动 静主要功能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阴在内,阳之守也。(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 阴阳证和阴证 阳证指病变表现为: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火热炽烈,阴液耗伤等病证。 阴证指病变表现为:阳气不足,机能低下,阴气偏盛,寒象明显等病证。望 面色红赤,躁动不安,舌红,苔黄燥或黑燥。 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神情萎顿,倦怠少语,舌淡胖,苔白润。闻 语声重浊,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气喘。 闻 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息短促。问 恶热,心烦,渴喜冷饮,腹胀满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问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切 皮肤灼热,腹部硬满拒按,脉数有力。 四肢清冷,腹软喜按,脉沉弱微细无力。虚证 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头晕耳鸣,心烦,遗精,脉细数,舌红。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频,或有喘咳,身肿,脉沉弱无力,舌淡胖。脏腑阴阳辨证心 心阳虚:心悸气短,或有心胸憋闷,畏寒肢冷,面色少华、虚浮,舌淡胖,脉微细。 心阴虚:心悸易惊,失眠或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肺 肺阳虚:咳喘无力,气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声嘶,形体消瘦,潮热骨蒸,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脾 脾阳虚: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阴虚:腹胀纳少,食后加剧,大便干结难解,形体消瘦,肌肤干燥,手足心热,口干唇红,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无力。胃 胃阳虚: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饮食,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胃阴虚: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心烦,口干多饮,大便秘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舌体瘦少,脉细数。肝 肝阳虚:胸胁牵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温稍缓,遇寒更剧,形寒肢冷,干呕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细。 肝阴虚:头晕耳鸣,两目昏花,面部烘热,胁肋疼痛或有灼热感,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肾 肾阳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头目眩晕,易疲倦,面色苍白或黧黑,或有阳萎、白带多而稀白,性欲减低,下肢浮肿,苔白滑,脉沉弱。 肾阴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强易举,经闭或崩漏,形瘦潮热,心烦盗汗,失眠多梦,颧红,五心发热,口干咽燥,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3)阴阳学说在药物学方面的运用在中药的理论和运用上,也用阴阳学说作为指导。药物性味 阴 寒、凉性,苦、酸、咸味,味厚者阳 热、温性,辛、甘味,味薄者药物性能 阴 沉降,清火、攻下、滋阴、抑制阳 上升,发散、上升、温阳、兴奋药物作用的转化 重阴则阳,重阳则阴(4)在诊断学中的运用在《内经》中提出:“善诊者,察色诊脉,先别阴阳”,即以辨阴阳为诊断的大纲。而在辨证时,以阴阳为辨证的总纲,八纲辨证 阴 包括里证、寒证、虚证阳 包括表证、热证、实证诊断指导思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脉诊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5)在治疗养生学中的运用在《内经》中,提出调整人体阴阳为治疗的最终目标,如提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又变化无穷。治疗指导思想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疗大法 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指导预防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死。指导养生 把握阴阳、和于阴阳、法于阴阳以阴阳学说来分析医学中的各种现象,不仅仅限于区分事物的阴阳属性,还在不同的层面上进一步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如在阴中又可分阴阳,阳中也可分阴阳,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真是变幻无穷。同时,中医学还有许多关于阴阳相互关系的论述。如在分析生理时提出“阳生阴长”、“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时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盛阳衰”,“阳盛伤阴”等,在治疗时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等。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里运用的特点中医学在运用阴阳学说时,又在原有基础上赋予其许多新的内涵,使其内容更充实、丰富。其中较明显的是不是在于如何区分事物的属阴属阳,而是在于分析对立事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诸如阴阳互根、相生相长等理论。以下就此作一分析:(1)强调阴阳属性:中医学里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更不是所谓的“一分为二”,而是具有非常严格的、特定含义的属性。如以自然而言,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雄(男)为阳、雌(女)为阴,等等。以人体而言,器质属阴、功能属阳,机能阴滞属阴、机能亢奋属阳,等等。以药物而言,性质温热者属阳、性质寒凉属阴,作用升提者属阳、作用下降者属阴,起兴奋作用者属阳、起抑制作用者属阴,等等。这些阴阳的划分是有明显的属性区别的,是决不可以随便调换的。有人认为这是阴阳学说的局限性,实际上这是该学说的优势之一。因为对立统一的事物双方并不是对等的,往往有其属性的差别,而这种属性的差别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是非常适合的。(2)突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医学里对阴阳的认识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阴阳看作是机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动态的、立体的、灵活的。阴阳的属性固然是有其严格性的,但在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而这一思想的体现最典型的是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图中充分体现了在阴中包含了阳,而在阳中也包含了阴。(3)展示阴阳的层次:中医学里对阴阳学说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其概念有时很广,有时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层次上都可以运用阴阳学说。如脏腑学说中用阴阳进行分析,脏属阳,但背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背为阳,肺为阳中之阴。而心又有心阴、心阳之分。可见(4)阴阳之间相互依存:阴阳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内经》中提出:“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提出阴阳之间相互依存,即所谓的“阴阳互根”。如人的形体属阴,功能活动属阳,二者缺一不可。(5)阴阳之间相互影响: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双方是无时不在相互影响的,不断地此消彼长,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如这一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病态,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而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一动态平衡。阴阳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突出了古人对人体整体性的认识,对形神统一、组织与功能统一、脏腑经络统一、人体内外统一等有精辟的见解。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主要被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一个整体中,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过程中,这些关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中医的诊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举例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五脏 肺 肝 肾 心 脾六腑 大肠 胆 膀胱 小肠 胃五气 燥 风 寒 暑 湿五窍 鼻 目 耳 舌 口五体 皮毛 筋 骨 脉 肉五志 忧 怒 恐 喜 思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宫五声 哭 呼 呻 笑 歌五色 白 青 黑 红 黄方向 西 东 北 南 中生化 收 生 藏 长 化季节 秋 春 冬 夏 长夏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运用的特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主要用以说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事物,其所影响和被影响的事物可以用四个方面来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与“我”共同构成了五种关系,从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五行学说的精髓所在,这样,五种关系可以构成一个“稳态结构”。其相互关系示意如下:木相生水 – 火 相克金 土在医学领域里,广泛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关系,如脾胃输布津液至肺,且肺阴有赖于胃阴以补充,即称之为“土生金”。并把脾胃称为“母”,肺称为“子”,二者即为“母子”关系。同时,运用五行学说还可以分析疾病过程的传变及某一脏腑病变对其它脏腑的影响。如因肝气过旺,可以横逆而犯脾胃,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称之为“木克土”。在诊断时,五行学说又往往用来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黄,为其本色,但如出现面色发灰黑,则为肾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较重。在治疗时,又往往用五行学说作为指导。如有“补土生金”、“扶土抑木”、“泻南补北(补肾清心)”。三、探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当然,我们研究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也要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既要认真肯定其中的精华,特别是重视其中某些现代哲学所忽视的内容,从而对发展现代哲学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认为古人的东西都是真理。1、阴阳学说的局限性:阴阳学说主要用以分析对立统一的二个方面的关系,但有时把不一定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也用阴阳来分析,如古人所说的日为阳、月为阴,从其阴阳属性来说,确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阴阳的关系套用在日月的关系上,就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又如有些矛盾双方用阴阳的观点难以说明,例如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为阴或阳。所以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所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时也不够恰当。2、五行学说的局限性:五行学说是把各种事物的关系都列为五要素,虽然这可以认为是构成了一个稳态系统,但毕竟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医学领域里,各种因素的关系更为复杂,有时并不能都归纳为“五”,所以也出现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归纳的情况。同时,五要素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也并非是绝对的、固定的。实际在医学领域里,五行关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来的,应是在实际生理和临床上存在了某种关系,再以五行学说加以说明。如“肝木克土”是因为在临床上存在着肝气不舒而影响脾胃运化的现象,而通过疏肝解郁有助于脾胃的运化,这样才得出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关系。如果在生理或临床上得不到证实的,则很少单凭五行生克关系推断来确定一些相互的关系,至于少数人脱离了临床实际,机械地用阴阳五行的关系来推导,这实际上已背离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真谛,并不代表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身。。至于阴阳五行学说在占卜等领域中被运用,更使这一学说走上岐途。在中医学里所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由于赋予了医学的科学内容,所以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当然,阴阳五行学说有时被蒙上了一种神秘色彩,使得许多人,特别是未系统学习过中医的人,对其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人提出,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思辩性理论,不是成熟的科学理论,但他们恰恰忘记了,阴阳五行学说是建立在临床实践上,并通过临床实践来检验的,并不是坐在房间里单凭思辩推导的。所以我们在认识阴阳五行学说局限性时,不能片面夸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断地作出不科学的结论。四、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哲学思想的比较从前面所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中医学里作为基本说理工具的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尽管现代哲学是在古代哲学(当然也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学的精华,但由于现代哲学体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学体系上发展而来的,因而在现代哲学体系中,并没有充分吸取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特别是由于西方对中医学更是陌生,所以也谈不上吸取中医学里的哲学思想,从而现代哲学有必要进一步吸取中医学里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从而使现代的哲学体系能更上一个档次,让中国的古代哲学发挥出更灿烂的光辉。另一方面,也应吸取现代科学理论来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现代科学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中有许多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有一些初步的体现,要使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就应使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吸取现代科学理论的长处。综上所述,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探讨,应建立在密切联系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可能接触到其本质性的东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学性的内核。同时,也要认真吸取现代科学理论,推动传统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有所发展,这样也必然促使中医理论有一个较大的飞跃。
学术堂整理并提供了2020年养生医学最新毕业论文题目:1、中医养生方法的归类及其内涵和特色2、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3、中医养生中的哲学观4、从“医道相通”透视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的影响5、中医养生运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6、天气气候与健康一一兼论中国气候与中医养生文化7、中医养生防病之系统观8、浅谈五行学说对中医养生的指导作用9、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10、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11、中医养生之道与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社区防治12、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13、以中医养生提高生活质量之我见14、《黄帝内经》 与中医养生15、中医养生探幽16、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17、 刍议中医“治未病”浅谈中医养生保健18、瑜伽与中医养生19、中医养生研究现状概述20、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这个问题最好问导师。如果你学习的专业与内经有关,当然可以把内经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了。如果你学习的是机械制图的话,那还是算了吧。假如你的导师对内经很熟悉,那么他/她可以给你很多指导,你的论文可能就有深度,社会价值就高。如果你的导师对内经不了解,要么你得换导师,要么你得换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