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闭儿童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自闭儿童的论文题目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建议你去看下心理学这样的期刊~多看下(心理学进展)这样的期刊里面的文献论题~可以好好学习参考下吧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1.意识状态与创造2.音乐与创造3.多样化经验与创造4.创造性的性别助长效应5.创造欲望(动机)与创造6.运动与创造7. 娱乐与创造8. 阅读方式与创造9.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1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12.“偏科”形成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辅导策略研究13.心理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研究

儿童自闭症毕业论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建议你去看下心理学这样的期刊~多看下(心理学进展)这样的期刊里面的文献论题~可以好好学习参考下吧

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

建议你去看下心理学这样的期刊~多看下(心理学进展)这样的期刊里面的文献论题~可以好好学习参考下吧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1.意识状态与创造2.音乐与创造3.多样化经验与创造4.创造性的性别助长效应5.创造欲望(动机)与创造6.运动与创造7. 娱乐与创造8. 阅读方式与创造9.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1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12.“偏科”形成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辅导策略研究13.心理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研究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生态理性”——人类决策智慧的演进、乡镇地区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同胞接纳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节奏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四年纵向研究、母亲积极评价对幼儿掌控动机的影响研究等

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毕业论文

1.意识状态与创造2.音乐与创造3.多样化经验与创造4.创造性的性别助长效应5.创造欲望(动机)与创造6.运动与创造7. 娱乐与创造8. 阅读方式与创造9.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10.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研究1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12.“偏科”形成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辅导策略研究13.心理教育促进德育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学前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中华名族未来的希望。学前儿童卫生的保健工作,对提高儿童的身心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是研究如何保护儿童,增进儿童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这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就必须得通过。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怎么样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预防一些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了解一些常见的饮食卫生、生活日常的卫生、环境卫生等等的一些状况。如儿童不小心受了点伤,做教师的必须得及时应对,帮助幼儿包扎伤口,教师对对伤口的卫生也要做到位。了解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就能及时的应对突发状况。关键词:生理卫生保健;营养卫生保健;心里卫生保健;传染病的预防;意外事故的预防。一、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的保健学前儿童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卫生保健:穿的衣服要整洁,不要有污点,儿童要勤洗澡、勤洗手、洗脸。脚趾甲和手指甲也要经常修理,头发要清爽整洁。要求儿童脚趾甲要每两周剪一次,手指甲要每周都必须剪一次。要让儿童知道并养成习惯,上完厕所后必须要洗手擦干,饭前也必须洗手,不要把细菌带入嘴里。学前儿童必须早晚养成刷牙的习惯,这样才能防止蛀牙。日常的生活用品,如脸盆、毛巾、牙刷都要经常拿去消毒,牙刷要一个月换一次。床单也要经常换洗,被子也要常拿到太阳底下晒,这样才能把细菌全消毒掉。学前儿童的餐饮卫生保健,也必须要做到位,食物要清洗干净,也样煮熟后才能食用,不能吃生的东西,要不然会把细菌带进肚子里的,食具用完后要拿去清洗,放进消毒柜里。教会儿童进食的卫生保健,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吃垃圾食品的好习惯。用餐时不要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这样才不会呛到。餐后要适当的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儿童做剧烈运动。环境卫生:室内的卫生清洁应当在幼儿不在的时候就要做好。每天要把窗户敞开来通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幼儿园里每天早晨保育员就必须要到教室打扫,先开窗再开始打扫必须做到干干净净,地板的水迹要拖干,防止幼儿滑倒。必须每天做到小小的清扫,每周做一次大扫除,并且要定期为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到药物的消毒。学前儿童的睡眠卫生:学前儿童的大脑并未发育完整幼儿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就要越长。一般的学前儿童睡眠时间要十二个小时以上,幼儿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学前儿童的睡姿最好要平躺着,学前儿童也必须在一个安静祥和的睡眠环境下才是最好的。卧室里的温度要适宜,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中中就可以。学前儿童的玩具卫生保健:玩具一直都是幼儿的最爱也是对教育幼儿最好的教具,但是若玩具管理不当,也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以幼儿的玩具应该经常清洗消毒,至少每周要清洗消毒一次。玩具也要选择安全的、适合幼儿的玩具,太过危险的玩具坚决不能让幼儿碰。当然也要教育幼儿要爱护玩具,保持玩具的清洁。二、学前儿童营养卫生的保健 学前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一个阶段,要让学前儿童的身体保持着正常的发育迅速,就必须要提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营养因素。学前儿童的营养必须要丰富多彩、合理、均衡的搭配膳食,最重要的是食材一定要干净、新鲜。学前儿童的饭量要适中,不能一顿吃少,下一顿又吃多,这样是不平衡的,对肠胃也不好,俗话说“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所以学前儿童要做好一日三餐两点的搭配和主食,副食的平衡搭配,要注意荤类和素类的相结合,不能只吃荤类不吃素类,这样对身体也不好,还有要蔬菜和水果的均衡搭配,水果多吃对身体才好。因此,学前儿童的膳食搭配,要荤素进行相结合,膳食搭配要多样性、充分性、平衡性、热量要控制、还有适度性,能做到这几点学前儿童的营养健康就不是问题了。 三、学前儿童心里卫生的保健首先,想要做好学前儿童的心里卫生保健工作,就必须要先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心里性格特征。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促进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心里发展,还要防止和改变学前儿童胆小、孤僻等一些异常的心里问题,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客服任性的一面,和一些不好的性格习惯。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品质,为了幼儿以后能更好的学习,我们就要为幼儿做到心里的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的心里异常问题,我们要做好准备措施。心里异常的问题大致是一些口吃、遗尿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多动症、孤独症、攻击性行为等一些心里异常的问题,不过对于有这些疾病的学前儿童,我们应当对幼儿给予一些特别的护理训练,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如有遗尿症的幼儿,我们不能看不起他甚至嘲笑责怪他,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要有耐心的帮助、鼓励幼儿让他建立起自信心,不要颓废。对于口吃的学前儿童,应当想办法让幼儿克服口吃的毛病,要放松下来,说话要慢慢来,想好了之后再说出来,教师可示范带动幼儿说话、朗诵儿歌、故事等,这样慢慢的训练过来,幼儿的口吃就会慢慢的改正过来。而对于孤独症的学前儿童就是所说的自闭症,像这种症状的幼儿,我们更不能冷落他,我们应该努力和他交流,让他愿意和他人交流,尽量开导幼儿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自己一个人不说话,慢慢的他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欢快的玩耍。对于这些症状的学前儿童,我们应该给他们创设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且关注孩子们的心里表现、针对心里发展中的特殊需求。学前儿童心里的健康标志应当做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性格良好、人际交往和谐等等。四、学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学前儿童常见的一些病症,应该及时的治疗此症状。培养学前儿童各种的良好卫生习惯,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充分的利用大自然的一些阳光、空气来锻炼增强身体,并且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学前儿童必须定期体检,幼儿园每年都要为学前儿童的身体做全面的检查,以免发生一些病症。如发现一些缺点应及时治疗过来。学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首先要先控制好传染源,对于一些传染病的学前儿童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相对的患者就必须要马上到医院去医治并且隔离起来。教师也要提醒家长,不要把有传染病的学前儿童带进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应该对幼儿进行隔离医治。第二应该切断传播途径,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做好切断不同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于呼吸道的传染病毒,在公共场合里必须保持空气的流通,应戴口罩,防止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最后要保护好易感人群,让易感人群做好预防接种的工作,增强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在传染病流行前,学前儿童应做好一些预防接种,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病毒染上身。同时也要对学前儿童安排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并注意学前儿童的饮食卫生极其营养的提供,食物也是传染源中的一项,所以对饮食也必须要注意。五、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 意外事故是学前儿童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他们各种的知觉尚未发育完整,动作也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差,意识也比较弱,而这个年龄的幼儿也过于好动、活泼、又好奇,所以就导致了多种的意外事故。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以及安全的防范措施。防止摔伤及事故:幼儿园组织集体活动时,特别是户外活动时,要有组织、有计划性的进行,老师的视线应时时都注意着全体幼儿,以致防止幼儿出事故。教师应做好对药物的保管工作:幼儿应按时服用药物,服用前教师要仔细的对姓名、药量、用法并看着幼儿服用完,之后应把药物重新收好,防止其他幼儿乱拿。预防烧烫伤: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随意玩火,尽量避免幼儿进入厨房,也不要让幼儿去危险的地方,大人要禁止幼儿拿开水壶、热水瓶,以免烫伤。预防触电:关于电源的东西都不要让幼儿碰到,插座及开关家长应安置在高处,还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有无损坏、漏电等,有的话要及时清除隐患,同时教育幼儿不要玩弄插座、开关、电线等关于一切电的用品,都不要去碰。防止溺水:告知幼儿不要独自去河边或者池塘玩水、游泳,去游泳的话,也应当在有大人的陪伴下才能去,这样会比较安全,才不会导致溺水的后果。防止食物中毒: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应仔细的注意产品生产日期,不要购买过期的商品,更不要买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要让幼儿吃没洗干净的水果等种种食物,同时要教育幼儿要吃干净有营养的食品,不要吃一些垃圾食品。排除玩具的不安全隐患:教师要经常检查各种大小形状的玩具,及时排除掉不安全的隐患,要防止幼儿被玩具夹伤、碰伤等一切事物的发生,比较危险的玩具就不要让幼儿碰到。预防幼儿走失:幼儿园组织全体外出旅游、散步游园、看电影等,教师都必须时时注意,随时清点人数,以防幼儿不小心走失,教师也要提前告知幼儿,出游时不要乱跑,应跟紧队伍,不要独自一人。教师要经常检查幼儿身上是否带有危险物品,如小刀、打火机、火柴、尖锐的饰品等,如有的话要帮幼儿收起来。结论:学前儿童的健康就必须从小开始呵护起来,只有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完整无缺,身体素质好的幼儿来。所以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在幼儿园里,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就应该了解幼儿的生理、生长发育规律、营养、预防疾病、心理健康以及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等。

建议你去看下心理学这样的期刊~多看下(心理学进展)这样的期刊里面的文献论题~可以好好学习参考下吧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儿童自闭症论文参考文献

注册域名费用有几元的,有几十元,看你注册域名后辍,时代互联在域名注册这块一般比同行都便宜。时代互联作为国内首批经ICANN(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最高管理机构)和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߅认证的注册商,同时获得了VeriSign国际互联网顶级域名管理机构认证,是国内首家通过香港互联网注册管理有限公司认证(HKIRC)的HK域名注册商。

丙种球蛋白治疗自闭症这个话题,虽然屡有家长提起,叫椰菜君写一点的文字,但该疗法涉及甚广,又有业内大佬正在用之治病救人,椰菜君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一直难以下动手。 可巧近日著名自闭症科普网站上,有人贴出了一份长篇扒皮文章,名曰“How a controversial condition called PANDAS is gaining ground on autism”,可翻译做“ PANDAS,这种争议性的东西,如何在自闭症领域里面攻城略地 ”。此文一反科普老生常态,满满地全身都是八卦G点。椰菜君读后就只有一个想法。 乱了好啊,大乱才能大治。八卦越多,王八才越容易露形。不然恁多叫兽整天西装革履,不看见他卷起袖子,谁会知道他比流氓还厉害?所以椰菜君借此东风,也开始挖一挖丙种球蛋白治疗自闭症这个话题。 今天先扯的是2018年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转化精神病学》上的一项临床研究。 这项研究题为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encephalopath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翻译成中文就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自闭症儿童的自身免疫性脑病”。 喔嚯!!!大热点哦,自身免疫性脑病! 作者,是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的Richard E. Frye博士。 嚄?是不是会有些熟悉的感觉?是的,就是前几年猛攻自闭症叶酸疗法的那位。 Frye博士开篇就提出,自身免疫性脑病厉害哈!症状如下但不限于:癫痫发作、失语、学业下降、抑郁、焦虑、失忆症、学习障碍、社交能力丧失、幻觉、激动、情绪障碍、行为改变、食欲下降、易怒、自主神经障碍、运动障碍、外周神经神经病、肌张力障碍、失眠等(翻译不一定准确哦)。 请问,这里哪条症状和自闭症患者对不上呢? 不过如何知道自闭症患者其实是患了自身免疫性脑病呢?口说无凭,就给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就是患者同意,那医疗保险公司没听到个合适的理由,也不会就掏真金白银啊!况且Frye博士也不打算自掏腰包给患者出药费。。。 肯定得做个什么测试,有数据,有证据才好。再说了,要只是注射个免疫球蛋白,未免显得太没有学术深度。。。 Frye博士知道两种测试法子。一种叫做PNP,是梅奥诊所下属的梅奥医学实验室开发的,检测包括NMDA受体抗体在内的一组自身抗体。另一种叫做Cunningham Panel,是奥克拉荷马州一位叫做Madeleine Cunningham的微生物学家创立的,检测另外几种自身抗体。   这位Cunningham教授(好像可以直译做狡猾的火腿?),在上面提到的扒皮文中,颇有一席之地。  这两个法子,如果测出来是阳性的话,就表明脑子里有自身免疫抗体。若是再有症状,妥妥地是自身免疫性脑病。  好了,Frye博士最后募集了82位病人,其中80位都诊断为自闭症。 先上PNP测试。毕竟梅奥诊所怎么说也是高大上的存在,弄的法子不会太离谱。只是Frye博士发现,结果好感人。 34位患者做了NMDA受体自身抗体检测,个个都是阴性。。。 60位患者做了GAD65自身抗体检测,只有3位算是阳性。。。  63位患者做了全套PNP检测,只有4位算是阳性。。。 真是叫人不活了。。。 改成狡猾的火腿!再调调界限。。。 这下好了!77位患者中,足足有44位是阳性!使得!要得!搞得! 一番操作后,Frye博士挑出了49位他认为值得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患者。但因为又有2位不辞而别,还有11位的医疗保险公司觉得这疗法是虾扯蛋,最后只有36位患者胜出。不过最后又有5位要自己找人注射,所以Frye博士掌握的,就只剩下31位了。 治疗的结果自然是杠杆的,虽然既没有对照组也没有双盲单盲。 家长的反应一如既往地是乐观的,是全面胜利的,形式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90%的家长认为,治疗前后,患者至少在一种症状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当然,Frye博士知道家长经常因为期望值太高而不由自主乐观,所以他从中选了21位患者,亲自做量表测试,以获得更客观的数据。 虽然没有家长们那么乐观,这数据看起来也还是很不赖的。Frye博士的说法是“统计意义上显著的改善”。 所以,Frye博士有那么一点点膨胀了。。。 他分析了一下Cunningham Panel测试结果和患者改善程度之间的关系。 这是其中两个例子。 然后宣称:瞧啊!俺用这个Cunningham Panel测试结果,俺能很准确地预测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法对患者的改善程度!好像还没谁能用生物测试结果预测自闭症改善幅度吧?俺这研究档次不高了吗?岂不显示了自闭症和自身免疫性脑病是密不可分的吗?俺就不说它们有因果关系了,你品,你细细品! 然鹅,就有两个瑞典人觉得自己品得不是味。 为啥呢? 发明Cunningham Panel测试的那位狡猾的火腿教授,开办了一家检测公司推销自己的这个测试方法。据狡猾的火腿教授说,如果测出阳性,那就表明被检测者患有“熊猫病”,也就是上面扒皮文章攻击的PANDAS,新的马甲是“平底锅病”PANS。而这两种“病”呢,据发明人宣称,就是自身免疫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脑病。其症状包括之广,饶是自闭光谱这等大佬,也只能在里面屈尊做个小弟。 两个瑞典人较真,这么牛逼的检测方法,俺倒要试试! 于是叫来了一群确诊的“平底锅病”患者,又叫来了一群健康人,都做个Cunningham Panel测试;结果呢,健康人里面,86%的都测出阳性!“平底锅病”患者里面,92%的都测出阳性! 瑞典人怒了,还测尼玛测啊!信了你,这世界上还有健康人吗?满世界都是熊猫病都是平底锅病了! 所以他们一看Frye博士的研究,小脾气就爆了。立马在同一刊物发了一篇来怼Frye博士。您那研究,测的是个啥啊?您还用它来鉴别病人?您还用它来预测治疗结果?不靠谱!不靠谱!俺们都看不见您的谱子! 参考文献: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encephalopath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ransl Psychiatry. 2018 Aug 10;8(1):148.  The Cunningham Panel is an unreliable biological measure. Transl Psychiatry. 2019 Jan 31;9(1):49. 声明: 本公众号提供的是科普文字,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由于才疏学浅,谬误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