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云裳诉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云裳诉

袁莎,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创办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并亲自任院长及教学总监。曾是两大国际和国内最具权威古筝演奏大赛的冠军获得者,是享誉中外的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刘媌老师习筝,打下深固的古筝专业技术“童子功”。十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小学。一九九O年作为该音乐小学的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中学。一九九六年又作为该音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九九九年更因为成绩突出,被中央音乐学院免试指定作为该院的硕士研究生。袁莎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小学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十余年间,一直潜力专修古筝专业,师从古筝名师李萌教授,成为该院的古筝“尖子”学生,曾连续被评为该院和北京市的“全优三好学生”、连续九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一等奖学金”,并多次获得“宝钢奖学金”、“傅成贤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中华民族基金奖学金”、“美国萨默雷石东维亚康姆奖学金”等多项中国和外国颁发授予具有超众的专业才能和学业成就之学生的奖学金。获硕士学位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该院留任至今。袁莎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年青学生时代,因其特殊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古筝水平,已成为频频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上的一名成熟的、出众的古筝专业演奏家。她除在中国各地多次举行个人专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经常参加各种重要比赛活动及电视表演外,还经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为国家领导人及外宾演奏古筝,使古筝艺术得到了政府领导人的喜爱及高度重视。多年来,袁莎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共约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得到极高的赞誉与评价,被国外媒体称誉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艺术与中国当代创新音乐艺术出色结合的优秀、动人展现者”;“感人的听觉印象与迷人的视觉印象之高度完美统一的表演”。她在学生时代曾与钢琴大师刘诗昆等著名音乐表演家于世界著名的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大音乐厅同台表演,瑞士音乐评论家评论说:“她的琴音精彩绝伦,令人感到古老中国乐器奏出的音乐竟如此美妙动人,使人由此听到和看到中国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巨大价值。”二OO一年八月,她还同她妹妹--获上海音乐学院古筝硕士学位,现留任该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莉,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姐妹二人专场古筝音乐会,并特邀刘诗昆大师为她演奏的一首古筝名曲伴奏,引起强烈反响,音乐会实况还被制成VCD发行。袁莎曾录制出版发行大量她的古筝演奏和古筝教学的录像带、CD和VCD:《筝独奏欣 赏》、《花与音符的邂逅》、《古筝演奏入门》、《古筝经典名曲音乐会》、《古筝考级曲目讲解与赏析音乐会》、《古筝名曲伴奏》、《古筝考级辅导大全》、《香港古筝独奏音乐会实况》、《巧学古筝基本技巧》、《巧学古筝经典名曲》、《云裳诉》等等,其中《古筝演奏入门》获得全国第四届教育音像制品奖,其他的音像制品发行量达到传统音乐音像制品社会发行量的极高纪录。二OO三年袁莎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14期古筝教学节目《名家教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近一年的播出,是中央电视台历年来所有播出器乐教学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由于全国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全套教学节目再次被重播并被制作成VCD教学片向全世界发行,至今,销量稳居同行业前列。二OO四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投巨资赴杭州、乌镇为袁莎拍摄大型古筝音乐电视《云裳诉》,将于近期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热播。多年来,袁莎经常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作古筝讲座、讲学及大师班公开示范授课。二OO四年应邀到欧洲五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个人巡演,并应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及荷兰莱登大学分别进行“关于中国文化--筝”的艺术讲座及表演。被国外媒体称誉为“瑰丽的中国音乐与东方艺术的美丽化身与杰出代表”。袁莎于二OO一年和二OO二年接连两次获得两大国际和国内最高古筝演奏大赛: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的第一名,和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大赛”的第一名。成为古筝界的第一个双料冠军。从而确立了她在古筝表演领域的地位。中央电视台《国乐骄子》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华儿女》、《人民音乐》、《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几十家权威媒体对袁莎进行了全面专访及报道。袁莎在其多年的演奏及教学的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培养的近百名古筝人才在国内艺术大赛中摘金夺银,多名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及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她的众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内各地古筝教学的重要师资。二OO五年初,袁莎及其共同致力于古筝艺术发展的合作团队与我国最大的南洋教育发展集团共同创办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以“弘扬国乐,打造国琴(古筝),让筝声响遍全球”为宗旨,全面致力于培养全国古筝教育的普及师资人才,并计划4年内培养3000名古筝师资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同年八月在北京成功创办了面向全国加盟连锁的“袁莎古筝艺术中心”,并计划3年内面向全国成立500家分中心。

稍微有点改动,她自己加了一些技巧,但弹的时候还是按原谱弹好,那时她在毕业音乐会演奏,原作者周煜国,也是她的老师就不太高兴别人改他的谱。我觉得《云裳诉》应该属于演奏级别的,也就是比十级还要高一个层次,这首曲子一般都不会出现在考级书上。弹的时候一定要把陕西风味儿弹出来。

云裳诉毕业论文

打个电话到中央音乐学院咨询,不是更方便?

袁莎,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创办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并亲自任院长及教学总监。曾是两大国际和国内最具权威古筝演奏大赛的冠军获得者,是享誉中外的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自幼随刘媌老师习筝,打下深固的古筝专业技术"童子功"。十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属小学。一九九O年作为该音乐小学的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中学。一九九六年又作为该音乐中学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一九九九年更因为成绩突出,被中央音乐学院免试指定作为该院的硕士研究生。袁莎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小学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十余年间,一直潜力专修古筝专业,师从古筝名师李萌教授,成为该院的古筝"尖子"学生,曾连续被评为该院和北京市的"全优三好学生"、连续九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一等奖学金",并多次获得"宝钢奖学金"、"傅成贤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中华民族基金奖学金"、"美国萨默·雷石东维亚康姆奖学金"等多项中国和外国颁发授予具有超众的专业才能和学业成就之学生的奖学金。获硕士学位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该院留任至今。��袁莎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年青学生时代,因其特殊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古筝水平,已成为频频活跃于中、外音乐舞台上的一名成熟的、出众的古筝专业演奏家。她除在中国各地多次举行个人专场古筝独奏音乐会和经常参加各种重要比赛活动及电视表演外,还经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为国家领导人及外宾演奏古筝,使古筝艺术得到了政府领导人的喜爱及高度重视。多年来,袁莎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 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共约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得到极高的赞誉与评价,被国外媒体称誉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艺术与中国当代创新音乐艺术出色结合的优秀、动人展现者";"感人的听觉印象与迷人的视觉印象之高度完美统一的表演"。 她在学生时代曾与钢琴大师刘诗昆等著名音乐表演家于世界著名的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大音乐厅同台表演,瑞士音乐评论家评论说:"她的琴音精彩绝伦,令人感到古老中国乐器奏出的音乐竟如此美妙动人,使人由此听到和看到中国音乐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巨大价值。"二OO一年八月,她还同她妹妹--获上海音乐学院古筝硕士学位,现留任该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莉,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姐妹二人专场古筝音乐会,并特邀刘诗昆大师为她演奏的一首古筝名曲伴奏,引起强烈反响,音乐会实况还被制成VCD发行。��袁莎曾录制出版发行大量她的古筝演奏和古筝教学的录像带、CD和VCD:《筝独奏欣 赏》、《花与音符的邂逅》、《古筝演奏入门》、《古筝经典名曲音乐会》、《古筝考级曲目讲解与赏析音乐会》、《古筝名曲伴奏》、《古筝考级辅导大全》、《香港古筝独奏音乐会实况》、《巧学古筝基本技巧》、《巧学古筝经典名曲》、《云裳诉》等等,其中《古筝演奏入门》获得全国第四届教育音像制品奖,其他的音像制品发行量达到传统音乐音像制品社会发行量的极高纪录。二OO三年袁莎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14期古筝教学节目《名家教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近一年的播出,是中央电视台历年来所有播出器乐教学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由于全国观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全套教学节目再次被重播并被制作成VCD教学片向全世界发行,至今,销量稳居同行业前列。二OO四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投巨资赴杭州、乌镇为袁莎拍摄大型古筝音乐电视《云裳诉》,将于近期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热播。��多年来,袁莎经常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作古筝讲座、讲学及大师班公开示范授课。二OO四年应邀到欧洲五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个人巡演,并应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及荷兰莱登大学分别进行"关于中国文化--筝"的艺术讲座及表演。被国外媒体称誉为"瑰丽的中国音乐与东方艺术的美丽化身与杰出代表"。��袁莎于二OO一年和二OO二年接连两次获得两大国际和国内最高古筝演奏大赛: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的第一名,和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大赛"的第一名。成为古筝界的第一个双料冠军。从而确立了她在古筝表演领域的地位。中央电视台《国乐骄子》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中华儿女》、《人民音乐》、《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几十家权威媒体对袁莎进行了全面专访及报道。��袁莎在其多年的演奏及教学的实践当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培养的近百名古筝人才在国内艺术大赛中摘金夺银,多名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及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她的众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内各地古筝教学的重要师资。二OO五年初,袁莎及其共同致力于古筝艺术发展的合作团队与我国最大的南洋教育发展集团共同创办国内第一所古筝专业高等艺术院校--北京兴华大学古筝艺术学院。以"弘扬国乐,打造国琴(古筝),让筝声响遍全球"为宗旨,全面致力于培养全国古筝教育的普及师资人才,并计划4年内培养3000名古筝师资人才服务于全国各地。同年八月在北京成功创办了面向全国加盟连锁的"袁莎古筝艺术中心",并计划3年内面向全国成立500家分中心。

稍微有点改动,她自己加了一些技巧,但弹的时候还是按原谱弹好,那时她在毕业音乐会演奏,原作者周煜国,也是她的老师就不太高兴别人改他的谱。我觉得《云裳诉》应该属于演奏级别的,也就是比十级还要高一个层次,这首曲子一般都不会出现在考级书上。弹的时候一定要把陕西风味儿弹出来。

袁莎,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兼任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筝艺术团团长,两大国际和国内权威古筝专业大赛的冠军获得者。 自幼师从刘媌老师习筝,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李萌教授,自此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十余年间,一直潜心专修古筝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其间曾受到古筝名家焦金海、王世璜等教授的精心指导。 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瑞典皇家爱乐乐团、维也纳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荷兰新乐团、香港中乐团等乐团合作协奏曲。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为其创作古筝作品《林泉》并在香港进行首演;著名作曲家谭盾为其姐妹创作了《古筝协奏曲》,在瑞典斯特哥尔摩音乐厅进行首演;著名作曲家关峡为其创作了筝与交响乐作品《花木兰》;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为其全新创作了筝与交响乐作品《洛神》。

论文云裳诉的研究意义

打虎上山:快速指序非常难练。临安遗恨:是带钢伴的,主要是感情不好表达出来,快板的要求也非长高。幻想曲:慢板和快板都不太好练,拍琴那一段我练了很久。彝族舞曲:轮指要练至少半年才能弹的曲子。这些曲子都是我练过的一般考大学都会弹这些曲子。

我只能告诉你它的背景,赏析要自己慢慢去体会哦~此曲是在筝曲《乡韵》的旋律基础上改编扩张而成的,并赋予了它新的乐曲含义。此曲取自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流传百世的爱情故事。全曲分成四个段落:“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思念”。曲调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碗碗腔”,凄婉哀怨。

《黔中赋》《莲花谣》《幻想曲》《临安遗恨》《云裳诉》《林泉》《箜篌引》这些都很难。 我说的这些都是演奏级别了。不止10级别。都是专业的人在弹的。厉害的演奏者,像袁莎,吉炜,邱霁都很厉害。

1、《钟》2、《鬼火》3、《冬风》4、《云岭音画》5、《莲花谣》6、《井冈山上太阳红》7、《溟山》8、《幻想曲》9、《黔中赋》

云想霓裳舞蹈毕业论文

关于你的要求,我这里正好有一部作品,你可以借鉴下,觉得可以就给分吧。

毕业论文?800字?什么论文800字啊?中学毕业啊?我想你要的应该没人能给你。求谁不如求自己。

论现代舞 现代舞蹈重建的意义不在于提升舞蹈家的地位,而在于使人们重新认识身体的意义。这是因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拥有和谐的身体才能承载和谐的生命。舞蹈家如果能在这一层面上进行创作和表演,那么,舞蹈才会真正留在观众心中。前些日子举行的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可以称作中国舞蹈史上舞种最全的比赛,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好舞、好戏,并且促进了当代舞蹈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它还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舞蹈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殷实成果。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最多的团体是北京舞蹈学院,他们不仅捧走了民族舞蹈与现代舞的桂冠,而且在其他舞种亦有突出的表现。在传统舞蹈中,《扇舞丹青》和《风吟》不仅带着迎面扑来的时代气息,亦深蕴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他们在“传神写照”中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体韵遒举,风彩飘然”的动态形象之中,建构起中国古典舞之“雅”气———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舞在继承民族传统从“形”到“神”的更大超越。现代舞的艺术探索对于现当代中国舞蹈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提供的启示、做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自身却往往由于“有悖传统”而被打入另册。其实,当代中国舞蹈家所有的努力都在使中国舞蹈走向现代化,只是被纳入“主流”文化的舞蹈立足于张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因而比较契合由传统文化艺术观念培养起来的观众的审美理想;而现代舞则试图突破旧传统的僵化部分,探求艺术发展新的可能性。现代舞蹈追求艺术的质朴与真实,落下足尖,褪去装饰,为舞蹈真正成为人的艺术而首先使舞蹈动作“人化”。在着力追求舞蹈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向舞蹈艺术“本体”回归。《咱爸咱妈》、《两人车站》和《胭脂扣》的创作与表演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优秀作品均出自舞蹈院校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之手,并突破了“学院派”舞蹈创作重“舞”轻“质”的倾向,同时突破了传统舞蹈创作重“质”轻“舞”的偏颇。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品将艺术表现的视点投向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表现他们的亲情、爱情以及乡情。业余舞者的参赛使大赛的表演平添几抹色彩。农民秧歌队、工人艺术团、文化宫、群艺馆等舞蹈团的节目丰富多彩,甚至涉猎了难度很高的踢踏舞和芭蕾舞,都表演得颇有水准。其中,北京大学舞蹈团的《校园音画》独树一帜,以浓浓的人文情怀给观众以感染。唯一进入决赛圈的中学舞蹈团———北京第二中学的舞蹈队,用朝气、用稚气、用活力捧走了业余组的金杯,他们的舞蹈,集中地体现了今日全民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水平的提升。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大的成功是使喜爱舞蹈或不熟悉舞蹈的观众坐在屏幕前观看了舞蹈,参与了舞蹈。电话、网络热线显现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舞蹈大赛也通过邀请资深舞蹈家、教育家的现场评说,或通过综合素质考试的题解普及舞蹈文化,给观众走近舞蹈铺路搭桥。其实,更精彩感人的镜头都关在幕后,在讨论当代舞与现代舞的区别时,有位年轻的网友说他的“老妈”见解很“经典”;一个是“时髦”,一个是“另类”,是否十分准确我们将另作讨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很精彩。还有许多未能进入决赛的作品,多少受制于“比赛”这一游戏规则,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舞者的那份勇敢和真诚,让我坚信:舞蹈的舞台,每一个人都享有权力。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年代,许多大型电视晚会很少将3分钟以上的时间给予一个舞蹈。于是乎,舞蹈成了电视的包装;成了歌星的包装;成了杂技的包装,最终,其它艺术都好看了,舞蹈却成为了包装纸、包装袋……是舞蹈家的舞蹈没跳好,还是身体的感觉退化了,使人们忽略了舞蹈?我认为,现代舞蹈重建的意义不在于提升舞蹈家的地位,而在于使人们重新认识身体的意义,这是因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拥有和谐的身体才能承载和谐的生命,并且,身体本身是一部历史,它由自然、社会与文化构成;舞蹈艺术作为身体“体现”的典型现象,是在人的鲜明意志主导下,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形态,无论在官能感觉还是在抽象的精神方面,都集中体现着某种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文化习俗的身体特征,因此,通过舞蹈及其身体的“体现”,我们理解生命,解读生命,表现生命,交流生命,协调生命,最终保障与发展生命。舞蹈家如果能在这一层面上进行创作和表演,那么,舞蹈才会真正留在观众心中。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⑥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缕缕就可以了! ⑦ 要是计算机类的代码什么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载!【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霓裳羽衣舞论文题目

《声音的意义》徐健顺 教授 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引进西方理论,研究、阐释、传承汉诗文,取得了很多新见解新成果,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太正确的研究定势,比如,不重视声音的意义。因为西方理论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印欧语系基本上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没重音。语言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西方理论在解释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方面苍白无力,所以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形成了忽略、回避、放弃声音研究的习惯。实际上,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离开了声音的阐释,对汉诗文的理解是很难准确、深入的。本文即在作者多年采录研究吟诵的基础上,希望对汉诗文的声音的意义,做一次初步的研究探索。一、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1931年2月20日,鲁迅悲愤于 “左联”五青年被害,在上海租界逃避追捕的夜里,写下了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其中有这样一段: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即是鲁迅的名作七律《无题》。第三联“觅小诗”,就是要作诗的意思。如果是寻觅一首前人的诗,那又何必“写”呢?所以,鲁迅是说,他因朋辈之死而愤怒,要作诗了。那么鲁迅是怎么作诗的呢?——“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是先“吟”后“录”的!先在院子里徘徊、吟咏,创作、修改,等到感觉满意了,才去找纸笔记录下来。这就是“积习”!这不是鲁迅一个人的“积习”,而是自先秦以来,所有文人们的“积习”。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黛玉教香菱作诗,那一回的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为什么呢?因为诗是吟成的。 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第十八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第四十回) 很明显,“吟”就是“作”,“作”就是“吟”。诗吟成以后,才“提笔写出”。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第三十七回) 还记得咱们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吟诗做东道,那时候何等热闹?(第八十一回) “吟诗”,是整个诗歌创作过程的代称。“海棠社”是创作诗歌的社团,不是诵读诗歌的社团,所以“吟诗”就是指创作诗歌,“吟社”就是创作诗歌的社团。这个涵义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还有引申义,比如诗人也叫“吟家”,称呼别的诗人为“吟友”等等。类似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俯拾即是。汉诗,基本上都是先吟后录的。以前有所谓“口占”,指随口吟出,不加修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诗都是“口占”而不是“笔占”的。只不过很多诗还要修改,而修改也是吟的,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诗句)啊。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声音。“登高而赋”、“赋诗言志”,诗歌本来就是声音的创作。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永明体诗歌追求的就是声音之美。这种美并不是在纸面上看字和字应该怎么组合,而是用吟咏的声音尝试出来的,所以魏晋以降,吟咏之风大盛。 唐诗是吟出来的!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吟”与“作”互文。杜甫:“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是指自己作诗;“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则说的更清楚。白居易:“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此处明确说《长恨歌》是“歌咏” ,又说张籍作诗“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崔涂:“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杜荀鹤: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许棠:“万事不关心,终朝但苦吟。”徐铉:“年少支离奈命何?悲秋怀旧苦吟多。”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这些都是说用吟诵来创作。 至于诗既作成之后,又复吟咏,或吟咏前人诗作,在文献中更是俯拾即是。此处不多赘述了。总之诗是吟出来的,是声音的创作。汉文的创作,似乎“吟”的比重要小一些,但是也是声音优先的。《文心雕龙·神思》: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创作之前,先要构思。这个构思的过程,就是思动而形于吟咏的过程。又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谋篇要“寻声律而定墨”,声律在先。声律之寻也要靠吟咏。其“情采篇”又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这里也很明确地说“文”是“吟咏”出来的。 汉诗文,基本上是先吟后录的!所以古代基本上见不到“写诗”这个词,古人一直说“作诗”。文也一样,不说“写文”,而说“作文”,直至今日。 如果还不相信,可以看看更早的文献: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尚书·帝典》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这里都说的是诗歌的创作过程,诗就是心之声,从头到尾,就是从心志到吟咏的过程,都是声音的创作,哪里有文字的参与?所以说,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作完成的时候,还完全停留在口头上。文字只是用来记录下来而已。少数的时候,声音和文字是共同参与创作的,这就是边写边作的情况。这种情况,古代有些专门的词:援笔立成、一挥而就、文不加点等等,都是形容天才啊。只有天才才能做到上来就写,凡人岂能如此?凡人都是先吟咏,反复修改,满意之后,才付之笔墨的。还有个词叫“出口成章”,形容吟咏创作时速度很快。这么快的速度就可以“援笔立成”了,可见当声音和文字同时参与创作时,还是声音在前、文字在后的。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只有“作诗”、“作文”、“作歌”之称,并无“写诗”、“写文”、“写歌”的说法,因为诗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声音“作”出来的。汉诗文的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汉诗文的意义产生机制。今天,我们的创作已经变成了上来就写,涂涂改改,或者上来就敲键盘,删除回车。汉诗文创作不再是声音的创作,而纯粹是文字的创作,这恐怕是白话诗文在形式上最大的软肋。对于古代文学研究来说,把古诗文仅仅当成是文字的作品,恐怕也是在形式研究上最大的误区。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1. 关于霓裳羽衣舞蹈的诗句 关于霓裳羽衣舞蹈的诗句 1.赞美或有关霓裳羽衣舞的所有诗词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对寒食春风天,玉钩阑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玉楼宴罢醉和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渔阳鼙鼓动地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宛转娥眉马前死,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形容霓裳羽衣舞的语句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著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霓裳羽衣舞》时的舞姿。 3.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子,急用 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柳雀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注】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注】原句: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此句中“翔鸾舞了却收翅”,字意难以推敲。 何为“舞了(liǎo)”,何为“却收翅”。故余认为可能文者读音上的误区,致坊间流传之文本有误,或其种种原因。 推之读音,余大胆妄为,将此句改为“翔鸾舞柳雀收翅”。“柳”与“了”暗合,“雀”与“却”读音一致。 出自baidu望采纳!!!! 。 4.关于霓裳羽衣的诗句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5.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段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6.描写霓裳羽衣曲的诗词 1、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2、乐妓按霓裳羽衣曲初毕 唐 白居易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3、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4、寂寞霓裳羽衣曲 宋 李纲 《雨霖铃·蛾眉修绿》 5、归作霓裳羽衣曲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6、看舞霓裳羽衣曲 宋 晁冲之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7、三奏霓裳羽衣曲 宋 白玉蟾 《琴歌》 8、直掩霓裳羽衣曲 宋 陈造 《题六么后》 9、特奏霓裳羽衣曲 宋 范仲淹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10、看舞霓裳羽衣曲 宋 晃冲之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11、俾与霓裳羽衣曲 宋 四锡 《紫云曲》 12、一曲霓裳羽衣舞 宋 滕宗谅 《月》 13、舞遍霓裳羽衣曲 宋 杨冠卿 《美人在空谷》 14、独记《霓裳羽衣》曲 明 童冀 《题胡廷辉画梨园图》 15、最爱《霓裳羽衣》曲 明 屠隆 《长安明月篇》 7.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 诗词 唐 - 白居易 - 霓裳羽衣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霓裳羽衣歌 【内容】: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扌压)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 中序擘(马砉)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 ]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上咸下角)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 ]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参考资料:。 8.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段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著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霓裳羽衣舞》时的舞姿。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注释】(1)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yè)弹吹声迤逦(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开始演奏时,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等金石丝竹逐一发声,霓裳羽衣曲也是这样。“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压按的弹奏方法。 (2)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没有节拍,所以尚未开始跳舞。 (3)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乐曲从中序(也称拍序)开始打节拍,这时舞蹈也开始了。 “擘”表示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騞”表示暴裂声。 “擘騞”其实就是用拇指抬弦后迅速切音,这样乐器会发出类似暴裂的声音。 (4)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四句都是形容刚开始起舞时的姿态。 (5)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上元”是指上元夫人,传说中的神女;在天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 “萼绿”、“飞琼”分别是萼绿华和许飞琼,都是天宫中的仙女。 (6)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为十二遍,然后乐曲结束。 (7)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后才结束,如长空鹤唳。 (8)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峡”指忠州(今重庆忠县)。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 (9)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 “觱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较凄凉。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10)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1)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在《重题别东楼》中的诗句:“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12)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夭折后,化为人形来见吴王,小玉的母亲想去抱她,她化成轻烟飞走了。 (13)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李娟、张态均为苏州的歌妓。 全诗串讲:我侍奉宪宗皇帝于元和年间,并曾。 9.关于舞蹈的诗句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