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行动研究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行动研究案例论文

案例:上午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中班集中在户外大型玩具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当时带班教师在教室整理玩具,孩子们则有保育员和实习老师带领,自由玩耍。一个孩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大哭起来,老师立即检查,发现其没有外伤,实习老师没有告诉班主任,便安抚继续活动;中午吃饭时,老教师发现该孩子不愿意自己吃饭,说是手痛,老师仔细检查询问,发现其右手腕有些肿。随即送往镇卫生院检查,医生建议马上到附近医院拍片检查。经检查,系手腕脱臼,之后,通知其父母,当家长接孩子时看到幼儿伤情,非常生气,要求领导解决处理。原因分析:第一,教师麻痹大意,在孩子们活动时没有合理分工,出现管理盲区,孩子们玩危险游戏时不能及时发现制止;这样的事件是个意外,但是教师就应该具备处理意外的能力。尤其是在室外活动时,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自觉性差,对危险的意识不够,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时间、节奏,使孩子们不脱离自己的视线,才能避免孩子们不做危险游戏,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们的安全。第二,在伤害发生后,教师对幼儿的伤后处理方式太随意,不具备基本的保育、保健知识;在意外发生以后,教师对孩子受伤这件事情不够重视,处理太过随意,觉得只是摔了一跤,揉一揉就没事了。这是老师们应该重视的,孩子受伤其实是在所难免的,这一点大部分家长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由于教师的疏忽而导致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家长是会追究的。所以对于每一个受伤的幼儿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细的检查;第三,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不够细化。对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休息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应该提前预想,认真制定各类预案、细则、各自责任,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而不是出了事故后的补救或者推卸责任。对策:以此事为契机,我园通过专题会议强调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求每位教职工提高工作责任心。在开展各类活动时要提前设想各个细节,合理安排。又请村卫生所的医生对教职工进行了培训学习,使教职工深入了解了幼儿保健知识,提高了对各类伤害事故的及时救治能力;通过学园领导小组集中讨论,结合幼儿园的特点,进一步细化了幼儿园规章制度,明确了幼儿园一日常规,各类活动细则,教职工各自职责。同时,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

幼儿行动研究案例【1】

一、发现问题

东东哭着向老师说:“小朋友们都不和我玩,我不想上幼儿园了”

二、分析界定

如何引导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

三、计划措施

1、在游戏活动中观察东东的特质--内向型。

行动--引导鼓励东东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或设置情景活动让他参与,并个别关注,引导。

观察反思--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能参与活动,与人交往,但仍缺乏主动性。

2、在活动中委以重任,担任角色,促使东东主动交往。

行动--例如请东东担任值日生工作,东东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主动去执行值日生工作,要求小朋友收拾玩具、喝水排队等,能与小朋友友好合作。

观察反思--教师层层递进的引到和鼓励,让他有自我认可,感到自己也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事情,和小朋友做好玩伴,给东东了自信心,促使东东乐于主动与他人交往。

四、其他

1、在每个计划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老师都会考虑到家园沟通,了解造成东东性格特征形成的可能因素,并在行动不同时期保持家园互通,步调一致。

2、在班级活动中,多创设情景模拟,让东东参与角色,引导启发东东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3、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幼儿找冬冬游戏,让冬冬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自然融合。

4、老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幼儿行动研究案例【2】

小班幼儿尚未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语言区里的图书容易破损,一些反复修补的破图书对幼儿再也没有吸引力了,放着多余,扔了又可惜。

我引导幼儿把破图书里完好的插图剪下,可小班幼儿手的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善,不会沿弯曲的边缘剪插图,做精细动作很累也不感兴趣。

于是我请大班幼儿帮忙剪下插图装在盒子里投放在语言区,看看小朋友会怎么玩,于是就衍生了“大带小”故事墙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 激发排图讲述的兴趣,发展语言表达力。

2、 语言区活动中乐于合作,体验“大带小”的乐趣,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第一阶段

活动观察:我将大班幼儿剪好的图片用大月饼盒盛着,投放到语言区,语言区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涌入语言区,都挤在月饼盒前,七手八脚地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随意在地面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放。

郭燕说:“我喜欢大恐龙。”玲玲说:“我喜欢哈巴狗。”一会儿李想告状:“老师,子峥推我。”一会儿云帆又来告状:“颜夕抢我的。”有的小朋友觉得推推挤挤不好玩,又不舍得把自己喜欢的图片给别人,一直揣在手中,带到别的区域里,揉得皱巴巴的,扔在地上。

我见此状况说:“你们都喜欢这些图片,想想这些图片可以怎么玩?不然抓在手里都皱巴巴的,有的还扔在地上,真可惜。”小朋友听了忙把地板上的图片捡起来,就去玩别的。

活动分析:

1、新鲜的材料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从语言区幼儿的表现看出他们关注和交流的是一些感兴趣的动物图片的名称,但目的性不强,较少关注图片上的情景。

也没想到这些图片可以怎么玩好玩,兴趣容易转移,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需要老师多引导。

2、由于老师投放月饼盒只有1个,且盒子里的图片是随意摆放,没有分类导致幼儿找图片很费劲,出现拥挤、争抢现象,为了避免拥挤、争抢现象,教师应多添设几个月饼盒,最好图片能够分类,便于幼儿取放。

调整推进:

1、 教师介入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排图,发挥想象力创编故事。

再次区域活动,我举着月饼盒说:“这可是一个神奇的故事盒,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你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小兔)“这张呢?”(小狗)“这张呢?”(树林、还有许多蘑菇)

我把小兔、树林、小狗按顺序排说:“一天,小兔想去森林里采蘑菇,因为树林里的草地上有许多蘑菇。她担心迷路了,就请好朋友小狗带路,他们采了好多蘑菇。”

我接着引导:“你们可以看看图片上有什么,然后把这些图片排在桌上,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2、材料投放调整:增加月饼盒数量,且每个月饼盒分别隔成几个空格,引导幼儿分门别类摆放图片。如:动物类、植物类、日用物品类等。

3、我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针对语言区拥挤和争抢的现象商讨解决策略。大家一致认同在语言区选图片应讲文明,不推、不挤、不争、不抢。

4、加入控制点:限定幼儿入区人数。

5、引导幼儿分门别类收拾图片。

活动观察:经过我的引导和投放材料的整改,幼儿拿图片有序多了,不再七手八脚、你推我挤地翻找。但能够将几张图片联系起来排图讲述的幼儿很少,只有郭芷含会将两张图联系起来讲述。

她一手拿喜羊羊图片,一手拿灰太狼图片放在桌上说:“喜羊羊在羊羊村玩,灰太狼来了,要吃喜羊羊。”贝宁手里拿着“白雪公主”要到“树林里找小矮人”。

大多幼儿兴致勃勃在桌上排了几张图片,只是针对一张张图片的内容说一句短语。佳佳在桌上摆图片说: “一天小猴吃汉堡。一天,小鸡吃虫子。”

晓晓也摆了张图片说:“一天,猪妈妈和小猪逛街。”之后便无话可说。我见状介入:“那小猴认识小鸡吗?”“不认识”“小猴吃完汉堡要不要跟猪妈妈去逛街?”“不去”“为什么?”“他们不认识”。

颜夕、杭杰、瑞卓每次进区就直奔故事盒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他们并不排图讲述,只是揣在手里,不一会儿就在语言区嬉闹,压来压去。

收拾时小朋友们依然将图片随意放进故事盒,很少分类摆放。只有芷含和贝宁在老师的提醒下会将一些图片分类摆放。老师每天都要亲自分门别类整理小图片。

活动分析:

小班幼儿社会经验少想象力不丰富,词汇贫乏,不善表达和交流,他们感兴趣的是排图的动作。观察图片目的性不强,语言表述简单,只会说短语,较少将几张图片联系起来发挥想象力排图讲述。

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尚未发展,大多幼儿自个儿讲述,很少与人交流。他们的知识面较窄,逻辑思维还没发展,分类收拾图片对小班幼儿来说相对较难。需教师花时间引导幼儿排图讲述和分类收拾图片。

调整推进:

1、小班幼儿排图讲述和分类收拾图片需要老师持续花时间观察引导来静待花开。可区域活动时老师还有别的区域的幼儿需要关注和指导,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刚好大班老师也在探讨怎样提高语言区的实效性,语言区的材料很少能较长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玩法也不够丰富、有趣,幼儿进入语言区的积极性不高。

于是,我建议区域活动时间一起来尝试在语言区开展“大带小”活动,每周大班定期派4位幼儿到小班带领幼儿看图书、排图讲述和分类收拾图片,这样既可以发展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激发幼儿进入语言区的兴趣。

同时还建议大班老师在开展“大带小”活动之前先针对小班语言区的活动内容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大带小”。

2、教幼儿学习分类收拾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区分动物、植物、日用物品等。

活动观察:

语言区“大带小”活动前我向班级小朋友作介绍:“这4位大班的哥哥姐姐可喜欢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很会编故事,准备在语言区和大家一起玩编故事游戏。

”贝宁、芷含、颜夕等十来位小朋友听了急切地进入语言区,4位大班的哥哥姐姐也进入语言区。

倩倩姐姐到图书角挑了一本《天线宝宝》说:“这本书你们看过吗?”陈亮哥哥进去后左看右看,看见小朋友在拿图片,就问我:“老师,他们是不是要排图讲述。”“嗯,他们还不大会排图讲述,你教教他们。”

这时郭芷含正一手拿喜羊羊图片,一手拿灰太狼图片对陈亮说:“喜羊羊在羊羊村玩,灰太狼来了,要吃喜羊羊。”只见陈亮在故事盒里挑出一张黑猫警长图片说:“黑猫警长发现了,气的瞪大眼睛,马上派兵把灰太狼抓走,喜洋洋得救了。”

郭芷含高兴地将图片放在桌上,直挥双臂说:“喜洋洋得救了,喜洋洋得救了,耶耶!”好多小朋友听了都围过来。

“还有懒洋洋,懒洋洋在哪?”郭芷含又去找懒洋洋。贝宁将一张喜羊羊、一张懒羊羊的图片放在郭芷含的的图片上,竭力提高嗓门大声说:“喜羊羊来了,懒羊羊也来了,羊羊村真热闹啊。”

贝宁接着说:“我喜欢这个黄色的故事盒,里面有喜羊羊和灰太狼。”郭芷含应和着说:“我也是。”于是大家都涌过去,忘了规则,挤在一起七手八脚找羊羊们的图片,压成一团。陈亮见状忙大声嚷:“别挤了!一个一个轮流找。”

可谁也不听,于是他用力扒开人群,扯了一下贝宁,大吼一声:“别挤了!”贝宁吓哭了,其他小朋友吓得一窝蜂地散开。我见状问陈亮:“平时你们班级出现大家乱挤的时候,老师怎么处理?”“老师叫大家别挤了!一个一个轮流找。”

“那老师是不是又扯又吼?”陈亮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可这些小屁孩都不听。”“那该怎么办?你这样当哥哥把大家都吓跑了。”小朋友再也不敢来到陈亮身边,陈亮悻悻地自个儿玩。

收拾图片时好多小朋友们都把图片放错格子,哥哥姐姐们边整理边忙不失迭地说“放错了,应该放在这个格子里。”可小朋友一脸茫然。

活动分析:

1、第一次“大带小”活动,大班的哥哥姐姐有一定的责任感,能够主动带领幼儿排图讲述和分类收拾图片。

可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正在发展,他们缺乏处理事情的经验,面对自制力差,兴致来了找图片就乱挤的小班幼儿,情急之下只会按自己的方式处理,把小朋友吓哭了,老师可以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给大班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在收拾图片时大班幼儿只会指令小班幼儿““放错了,应该放在这个格子里。”不懂得教弟弟妹妹怎样分类收拾图片。这方面也需要老师引导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怎样分类收拾图片。

2、从区域活动中发现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的图片容易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如: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的图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图片。但教师投放的相关图片较少,教师应及时添加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的图片。

3、小班幼儿自制力差,找图片乱挤的行为还需老师多提醒。

调整推进:

1、材料投放调整:为了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需多投放一些幼儿平时常看的动画片图片。可动画片插图一时没得找,只能电脑下载打印,色彩不好看,我请大班哥哥姐姐帮忙画好剪下。

2、请大班老师针对小班弟弟妹妹们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特点,组织哥哥姐姐讨论要是碰到弟弟妹妹“不懂事”时该怎么办?

3、继续针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和分类收拾图片指导。

活动观察:大班幼儿再次来到我班,兴致勃勃地带来了好多小朋友画的图片:有喜洋洋和灰太狼,有大耳朵图图,还有天线宝宝。也有其他大树、公主、怪兽等图片。

小朋友们又高高兴兴地围在哥哥姐姐们身边,和哥哥姐姐排图编故事。陈亮哥哥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排图编故事。陈亮问:“你拿的是什么图片?”(小波)“你呢?”(丁丁)陈亮说:“那我们一起把图片排在桌上编《天线宝宝的故事》。”

“有一天,天线宝宝出来玩,小波出来了,小波蹬着滑板车飞快地出来了。小波在哪?”颜夕找了一张小波的图片拿在手中不肯放下。广杰赶忙将手里的一张递过去说:“给你。”陈亮继续编“丁丁拎着包包也高兴地跑出来了。”

晓宇把“迪西”排在“丁丁”后面说:“迪西也出来了。”陈亮哥哥说:“他们排成一队准备到山坡上去玩。”大家趴在桌上,头越凑越近,杭洁说:“拉拉还没出来,拉拉迟到了。”

突然一个喷嚏把图片全吹飞了,小朋友哄堂大笑,陈亮哥哥忙把图片重新摆好。这时颜夕小朋友故意打了个喷嚏,又把图片吹飞,大家又大笑起来。陈亮哥哥说:“谁故意打喷嚏的,我不跟他玩。”

小朋友才安静下来继续和哥哥津津有味地排图讲故事。那些图画纸画的图片太薄了,排在桌上有的翘脚,有的卷起来,他们一边压平一边讲故事。收拾图片时,贝宁、芷含、颜夕三位小朋友已基本能分清动物、植物和日常用品,能分类收拾图片。

活动分析:

1、第二次“大带小”活动,幼儿的合作比第一次融洽。可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容易受突发事件干扰,且喜欢模仿一些觉得好玩的动作。

一个意外的喷嚏就转移了他们编故事的兴趣,且他们觉得喷嚏把图片吹飞很好玩,就开始模仿。这次陈亮哥哥不再那么粗暴,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明显进步了。

2、新投放的大班幼儿画的图片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合作排图讲述的积极性高涨。

3、幼儿用图画纸画的图片太薄,容易变形,不便幼儿操作,需过胶。排图讲述放在桌面,图片容易移动,容易受突发事件干扰,得创设一个既便于幼儿排图讲述,又能让幼儿所排的图片相对固定展示,不易受突发事件干扰的环境。

调整推进:

1、将幼儿用图画纸画的图片拿去过胶,投放在大班的手工区,请大班幼儿帮忙修剪。

2、境创设调整:将排图讲述从桌面拓展到活动室墙面,在墙上并列贴2条宽15cm的长条形透明过胶纸,上下两条间隔30cm,取名“故事墙”。

让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插在“故事墙”的长条形透明过胶纸上,发挥想象力进行排图讲述。这样既可以满足多个幼儿合作排图讲述的需要,便于展示,又不容易受突发事件干扰。

活动观察:

“故事墙”前面,小朋友们或蹲或站。贝宁、郭芷含、李想三个小朋友将图片插在“故事墙”下面一排,合作创编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

周洲和弈城在“故事墙”上面一排排图创编怪兽的故事。颜夕在故事墙的左边排图讲述。他们时而互相观看、倾听、交流,时而又各自三三两两自己排图创编故事。

弈城突然把上排的“怪兽”插到下排贝宁、郭芷含和李想的排图里说:“怪兽跑到羊羊村了。”贝宁、郭芷含、李想就把下排的图片全都收起来说:“大家都跑走了。”

颜夕问我:“老师,怎么没有丑八怪的图片,我要编丑八怪的故事”。“我也要编丑八怪的故事,也没有图片。”贝宁说:“那我们自己画丑八怪。”于是,他们跑去美工区拿笔和纸。

活动反思:

1、《指南》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本着《指南》的理念尝试开展“大带小”语言区活动--有趣的故事墙排图讲述,由于“大带小”活动的时间较短,仅两个星期,为了“大带小”合作成功的愿望,大班老师派到小班的哥哥姐姐都是班级里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较好的小朋友。

为了持续、系统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大班老师连续几次派的都是同一批幼儿。令人高兴的是“大带小”排图讲述既激发了大班幼儿说的兴趣,也激发了小班幼儿说的兴趣,小班幼儿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初步领悟了排图讲述的方法。

虽然用的词汇没大班哥哥姐姐那么生动、丰富,但能较完整地排图讲述。“大带小”语言区活动还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2、故事墙排图讲述与桌面排图讲述相比有很多优势。“故事墙”空间的扩大,大大满足了幼儿合作拼图讲述的需要,拥挤现象不见了。

“故事墙”的创设还解决了桌面排图容易移动或被风吹走的欠缺,便于幼儿操作和展示,幼儿的活动积极、有序,“故事墙”成为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一道靓丽的风景。

3、其实一些与排图讲述相关的其他技能也可以通过“大带小”活动来实现,比如:剪图片、画图片等,但我担心“大带小”活动内容多样会分散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不便老师观察与指导,因此不敢尝试。

可令人惊喜的是“大带小”已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绘画所需图片的灵感,下一阶段我应该放手让幼儿试一试。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进步,要有教育成效,就必须边教边学,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只有时常研究学问,时常找到新理,才能教诲丰富,才能学生得益。做研究型教师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学教师发展的目标。

1、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习,把握教育界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勇于参与诸如微格教学、学案导学研究等适合教师操作的教学研究。

2、坚持自我学习与进修。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参加集体学习、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活动,以促进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优化课堂。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育对象,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求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有效课堂。

行动研究者论文、需要我 来搞定的

幼儿行为研究案例论文

一、存在的问题(一)生活中的不良习惯1.不良的饮食习惯现在的幼儿体质越来越差,其实这跟他们的进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不想吃饭、吃饭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吃饭时间很长、吃得满桌都是……这些都是不良的进食习惯。一个班级里面吃饭快的孩子跟吃饭慢的孩子相差太多了,有些吃饭慢的孩子一顿饭可以吃半个多小时,有的时候饭都冷了,可是小孩还没吃好。而有些孩子吃饭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上、桌子上甚至是地板上吃的都是米粒还要一边吃饭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 这些小朋友已经算是好的了,与他们相比还有一些孩子更让人头痛,他们就是挑食、偏食的孩子。其实幼儿园里每天的菜和点心都是根据营养成分搭配好的,而有些小朋友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不吃,有些小朋友只吃荤菜不吃蔬菜,有些小朋友碰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要吃两碗,自己不喜欢的一碗饭就只吃几口,这些孩子真的很让老师和家长头痛。2.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些小朋友到中班了每天睡觉起来穿衣服都不会穿,而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总是把裤子、鞋子穿反,只要一个不留意,那么那天那几个孩子就是穿反了回家了,而当家长来接的时候看见自己孩子的裤子、鞋子是穿反的,心里面一定会责怪老师。其实那一天老师只是一个不小心没去留意。(二)上课常规习惯幼儿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知道,管理幼儿就宛如栽培小树一样,要时常给它培土、施肥、浇水,将它多余的小叉剪掉,使它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如果不对小树进行精心的管理,任其东倒西歪,树叉横生,那么小树就难以成材,只能成为火中燃物。有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而有些小孩子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而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动作不停。叫喊、讲话,当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喜欢插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孩子自己非但不认真上课还要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影响课堂秩序。一下课便像利箭一般冲出教室,到处奔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惹事生非,难以安静。但是让孩子去做运动或者玩乐时,就开心极了,好像放了缰的野马一样,特别来劲。二、存在的原因(一)纵容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案例: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栋栋,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很宠他,所以他什么都不会,吃饭要老师喂,衣服不会穿。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听。有一次,我们已经在上课了,他妈妈刚刚抱着他进来,而他在哭。情况了解下来才知道,原来是橡皮泥忘在家里没有带来,我们两个老师又哄又,可对于他来说一点都不管用,还是要妈妈回家拿,没办法他妈妈只能回家帮他拿。后来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在家里他已经习惯了,吃饭什么都是喂的,而且要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会满足他,他妈妈说他去超市看中的东西如果不帮他买他就会睡在地上哭,弄的家长没办法只能满足他,所以他已经习惯了。(二)模仿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等等。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如今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是有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一辈人的素质肯定不高,有些坏习惯当然也是很难避免的了,而小孩子长时间跟他们在一起,就会有影响了。模仿真的是小孩子的天性,为什么说一个怎么样的老师交出怎么样的学生,理由就是在这里。孩子认为老师、家长说的话,做的事总是对的,所以他们会模仿。案例:一次我在上课,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小声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第一次我看见后提醒他不要说话,后来他又讲了,我叫他起来问他:“你来跟我说说看,刚才老师讲的什么东西。”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他回答出来了。可是我还是批评了他:“不要以为,其他老师说你聪明了,你上课就可以不听了,就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了。”后来下课以后,我听见好几个小朋友都走到他那里也去跟他说我上课时说过的话。这些孩子好的没学会,不好的一学就会了。(三)重复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孩子的有些不好的行为,一次没有人阻止他,他就会有第二次,慢慢的有第三次、第四次,不断地重复就变成坏习惯了。三、解决的方法(一)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意之中成了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还重视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与学校老师要经常交流,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孩子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教师也可以运用家园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这样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创设环境环境的教育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幼儿学习的途径应是具体直观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刺激孩子的行为习惯。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形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也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三)言传身教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小孩子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老师的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总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孩子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与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教育案例研究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在解决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并未得到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教育案例以及案例研究的理解以及其意义来分析教育案例研究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6]陈莉亚.教育案例研究的解读与撰写[Z].研究与探索.2004

[7]清风.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课程研究.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

幼儿园主题活动案例论文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 秋分 到 冬至 。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1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它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研究的资源。为了让幼儿在多彩的季节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收获。激发幼儿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我们预设了本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

主题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美丽和丰收的季节。

2.能用说、朗诵、唱、跳、绘画、制作、剪贴等各种方式表征秋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3.在欣赏与秋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文字的优美,学习创编与秋天有关的 故事 或儿歌。

4.愿意把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故事、诗歌、光盘、图书等资料。

2.带幼儿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渗透有关秋天的知识。

3.联系赏菊地点,做好赏菊准备。

4.提供幼儿用来表征的物质材料,如:画纸、笔、颜料、棉签、皱纹纸、插花、树叶、剪刀、胶水等。

活动一:秋天在哪儿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体验中感受秋天的特征和美好。

2.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热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流程

1.户外观察活动:秋天在哪儿为了让幼儿对秋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来到户外找秋天:①户外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是怎么知道的?②找秋天:幼儿四散开结伴在院子周围找秋天,看谁找到的秋天景象多。③复习儿歌《秋风吹》(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④创编秋天的儿歌:如“秋姑娘.工作忙,让树叶换新装”。⑤捡拾树叶。

2.小组活动:拓印树叶、树叶粘贴画我们把捡回的树叶稍加整理,让幼儿用它们拓印和粘贴,孩子们对用树叶粘贴制作很感兴趣,虽然难度有点大,但他们都很认真、投入,做完后,都自豪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伴看。

3.打扮大树, 学 唱歌 曲《小树叶》看到大树上的树叶越来越少,有孩子产生了疑问:树叶离开妈妈不害怕吗?它为什么要离开大树妈妈?有幼儿提出:树叶落光了,大树妈妈肯定会很伤心。这可怎么办呢?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来打扮树妈妈,有的用绳子穿上树叶,让老师帮他们挂到大树的枝头上;有的用皱纹纸做成花贴在大树上,有的还对大树说悄悄话。

我趁机把歌曲《小树叶》的歌词像讲故事那样讲给幼儿听,然后又教他们演唱,孩子们唱得很有感情。

4.师幼共创主题墙饰:《秋天来了》怎样把室外的秋天搬到教室来呢?

我们请幼儿讨论,他们一致决定把秋天画下来,画什么怎么画,也请幼儿进行了商讨。老师提供了幼儿所需的一些图画形象,他们就自己构图把眼中的秋天画了下来.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张贴在大墙上,完成了主题墙饰《秋天来了》。

5.开展与树叶有关的游戏:穿树叶项链、设计树叶服装、用树叶做娃娃家的蔬菜、食物等,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

活动二:丰收的秋天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水果、粮食作物的名称和特征,能区分出水果和粮食。

2.初步了解水果和粮食作物的营养价值,能够做到多吃水果和粮食。

3.在活动中体验共同劳动和大家分享的快乐。

活动流程

1.丰收了

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家长们在带来秋天资料的同时,有的还从乡下带来了玉米、高粱、大豆、地瓜、花生、柿子、山楂、栗子、苹果、石榴等农产品,我们逐一让孩子们认识,并教他们如何分类,同时又让他们品尝部分水果,其他的放在自然角让孩子们观察、认识。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儿歌《秋姑娘的礼物》,同时针对个别幼儿不愿吃水果和挑食的不良习惯,我们请了保健大夫向幼儿做蔬菜、水果的营养宣传。

2.快乐的秋收活动

我们请家长带幼儿到农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秋收活动,让幼儿体验劳动是很辛苦的,但同时又是很快乐的。

3.学习打击乐《加油干》和舞蹈《多快乐》。

活动三:多彩的秋天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的颜色是多彩的,能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2.了解菊花的种类、形状,会用多种方式表征菊花。

3.家长与幼儿合作,能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丽的秋天,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1.会变色的小树林

待孩子们对秋天多彩的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又学习了儿歌《秋天的颜色》,幼儿还画了各种各样的落叶树和常青树。

2.美丽的菊花

我们带孩子到户外观赏菊花,回到幼儿园,孩子们还沉浸在对菊花的谈论中。于是我们趁热打铁,请幼儿对看过的菊花进行表征。有幼儿选择择了用水彩笔,有幼儿选择了棉签画,他们边画边讨论自己看到的菊花。画完后,我们把幼儿的作品贴到了墙上,让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3.表征活动:美丽的秋天

我们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丽的秋天》。在活动前我们把这次活动的意义做了说明.并请家长收集一些秋天的自然物,如树叶、果实、种子等带到幼儿园。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商量制作,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家长和孩子还就作品内容进行了故事和儿歌的创编,有的幼儿还把学过的儿歌让家长写上。做完后,家长就征求孩子的意见把作品放在墙的什么位置合适。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美丽的秋天》主题墙饰诞生了。

活动 反思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幼儿、家长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有机会:(1)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要把主题引向深入需要家长的充分参与。

(2) 教育 有爱才称之为教育,所以在活动中除了对幼儿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教育外,我们还注重了对幼儿爱的情感教育,如关心落光了叶子的大树,让幼儿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东西,判断它的教育价值来生成活动,引领幼儿把主题推向深入。如幼儿对秋天的树叶感兴趣。我们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树叶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沿着轮廓线撕出各种秋天的水果,再粘贴果园背景图上。

2、让幼儿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

3、培养幼儿的撕纸、粘贴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我喜欢的水果

2、画有各种水果轮廓线的蜡光纸、浆糊、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我喜欢的水果

1、引导幼儿仔细欣赏。

教师:小朋友,看清楚了吗?有哪些果子呀?这些果子又是什么样的?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每人来做一棵果树,好不好?

二、幼儿相互讨论制作什么样的果树。

1、教师:那么你想做一棵长满什么果子的果树?

2、请幼儿分组

喜欢做苹果树的分在一组,喜欢做香蕉树的分在二组,喜欢做橘子树的分在三组。

3、教师:那么你们知道一棵果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呀?

小结:一棵果树是由树杆、树叶、果子组成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边进行讲解。

1、讲解树枝树叶的画法

2、讲解果子怎样把它撕下来贴到树上去。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操作时不要将浆糊涂得太多,并要注意画面要整洁。

(教师需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五、游戏:摘果子

1、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每人都做了一棵果树,我们的教室变成了一个果园了,让我们拿起篮子,一起去摘果子!

2、游戏:摘果子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各种水果。

2、图片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音乐

二、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1、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2、教师小结: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老师呢,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幼儿学说诗歌

3、幼儿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说诗歌,边拿出图片放到大盘子图片上。

四、果子送给好朋友

教师: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现在我们就把盘子送给你的好朋友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诗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制作秋天的树

2、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画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秋天的树林)

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

2、教师: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

3、小结: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

在这片树林里长得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二、示范与思考

1、教师:请树宝宝 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教师作画、幼儿说。

(1)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2)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3)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4)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三、提出创作要求

教师: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好吗?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五、引导评价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

(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初步理解秋天明显的特征。

2、学习词语:秋天、凉爽。

活动准备:检查幼儿的鞋子、衣服是否穿整齐。

活动过程:

1.交代参观要求:

两人牵好手,一对跟着一对走。

不要去采摘路边的东西,只可以用眼睛看。

2.带领幼儿到田野里。

引导幼儿认识现在是秋天来了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学习词语:秋天)

小朋友,秋天到了,你知道周围的景物有些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景物)

秋天到了,一些树叶有些什么变化?落下来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地上的草怎样了?哪些水果熟了?天气变得怎样了?秋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秋天到了,人们穿上了什么衣服?(学习词语:凉爽)

3.回教室教师小结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得凉爽了,有些树的叶子变黄了,有的树叶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秋天到了,草儿开始枯了。苹果、橘子、梨等水果成熟了,秋风吹在身上凉凉的,人们开始要穿上毛线衣了。

幼儿园秋季主题活动方案实用案例相关 文章 :

1. 幼儿园感恩节主题方案案例

2. 最新幼儿园小中大班秋季活动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3. 幼儿园秋游活动方案

4.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

5. 优秀幼儿园教育案例

6. 幼儿园典型教育案例

7. 秋季学期幼儿园个计划

8. 幼儿园运动会方案2020秋季运动会方案大全

9. 2019秋季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3篇

10. 春游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园安全研究案例论文

幼儿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 安全 教育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户外活动中安全教育的策略思考》 【摘要】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特性,然而,幼儿年龄小,缺少知识 经验 ,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在活动中往往对危险事务不能做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尤其是户外活动。幼儿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都想试探一下,由于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户外活动呢? 一、户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1、户外活动前教师要有周密的组织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每次户外活动前都要给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环境排查。 在每次玩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器械和设施是否安全,以免伤害孩子。活动区有无尖锐物,有什么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比如,在组织幼儿玩滑梯前,要检查滑梯是否稳固,螺丝钉有无松动,扶手处有无油漆脱落,是否会划伤幼儿的小手等。若有发现应及时处理,每天定时检查安全隐患 3.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 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 方法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活动器械前,教会幼儿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往往非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胆大的幼儿更是如此,跑上跑下,钻来钻去,老师的话早就成了耳边风,从而造成玩玩具时的秩序混乱。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活动前老师要重点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二、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1.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活动的强度与密度。 教师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灵活机动地调整活动内容。如在冬季,我们从幼儿的脸红、出汗、手心发热、呼吸状况等外在指标发现有一些器械活动的运动量在这个较为寒冷的季节里是不够或是所需达到时间太长,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跑步、热身运动,在活动过程中用健美舞来调节幼儿运动量的不足。在孩子玩时,老师多用眼看,多用嘴说,多跑点腿,多给孩子一点自持和帮助,放手让孩子玩,而不是放任让孩子玩。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对于活动中一些运动量较大、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如:到较安静的活动区活动、改变器械的玩法减少活动量等。 2.提示幼儿正确、安全的使用器械。 户外活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以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为主。通过采取以游戏为主教育途径,能充分调动幼儿对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通过采取以体育游戏为主的教育途径,充分调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 3.注重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较薄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准确的示范外,还要提出动作的要点、难点,引起幼儿的注意,在练习中,老师站的位置要很清晰,要站到“危险点”处,做好保护动作。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需要教师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 三、活动后的 总结 评价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总结评价要客观准确。 对于户外区域活动、远足等活动,教师要建立恰当的成功标准,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素质、活动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轻易否定或批评。 2.幼儿互评和自评相结合,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今天你看到有那些幼儿进步了,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做得不好,为什么?你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你发现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幼儿讨论、讲述、回顾,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如我们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安排一个户外活动,让家长进行观摩,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 跨栏 、能走平衡了,就会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长就会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在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 家庭教育 环境。 总之,户外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保证幼儿安全,提高幼儿安全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因此,我们教师以及家长都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有效方法,多种形式、多侧面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 摘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 幼儿园户外活动幼儿人身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 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表示户外活动太危险,一不注意就出现安全事故,有的老师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器械容易出事故。因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所以很多时间都是做完集 体操 之后就带着孩子回到班级了。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他们的眼里流露的都是向往的神态。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长,自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含义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那么在户外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就是矛盾的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是冲突的么?答案是否定的:不矛盾、不冲突,关键是看老师怎样组织体育活动。兼于此,我就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形式,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其一,精心选择内容,传统的体育游戏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容易操作。如丢手绢、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建议教师经常开展。其次是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简易器材,在班级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如纸球、沙包、毽子、等器材。这些户外体育活动都能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安全可靠,让我们在玩的尽兴的同时无后顾之忧。 二、运用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首先,根据目标选择。选择的体育器材绝对不能带有盲目性,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投掷动作,教师选择内容有沙包、降落伞、飞盘、等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较好地完成周目标,达到锻炼的效果。 其次,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既能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多样需要的材料;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已免发生争抢的现象;提高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安全性。 再次,是根据季节的影响选择。在春夏季提供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秋冬季应多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大的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材料。 第四,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三、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喜欢户外活动,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放松,充分表现自我,但在户外活动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足够的指导能力,才能保证幼儿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玩的快乐。所以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如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首先帮助幼儿分好角色,给幼儿讲明"大灰狼"要轮流当,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尝试一下当“大灰狼”被人追的滋味,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大灰狼”是小朋友扮演的是假的,所以捉到大灰狼时要小心,不要真的去抓伤小朋友。这样既能让幼儿开心的游戏,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有的幼儿,特别是淘气的幼儿要么四散跑,要么常常去干扰别的小朋友活动,甚至使别人的活动无法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机会请他们当“小警察”帮助老师来监督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保证每一名幼儿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用爱支撑户外活动,创造安全摇篮 老师的爱小朋友是可以感受到的,爱不是一种责任,爱是做人的态度。爱心不是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了这样的爱心,做到尽职尽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小朋友也就不会遇到任何不安全的时候。 总之,户外体育活动,不但对幼儿身体有着促进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价值。更是对幼儿教师的考验,广大教师千万不要惧怕户外体育活动,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议幼儿教育中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新一代,2011,(4). [2]安海涛,张庆东.促学校提升课外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人民法院报,2012-4-12. [3]唐锦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安全控制策略.探秘(科学课),2011,(08):9-11. [4]侯福海.中小学课外活动面临的安全困扰与出路.基础教育参考,2009,(1):92-93. 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三:《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和对策》 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美国一些相关学者认为孩子处在幼儿阶段时,不仅仅是 智力开发 的最佳时间段,更是锻炼孩子具有很好体能的关键时间,幼儿时期家长和学校都不应该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应该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有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茁壮成长,更好地接受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国外的学者认为运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适当、合理、科学的户外活动,既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又能促进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在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国内的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幼儿户外活动,简言之,就是在户外进行的各项活动、游戏等,幼儿既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又可以在幼儿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本文重点分析讨论的是在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一、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对于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来说也是一样,需要有相关制度的支持。制度是一种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其最低底线。因而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关制度作为标准及保障,即使以后有事情发生,也会有章可循,有理可说。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祖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切的基础,因而相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重视幼儿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制定相关的 政策法规 为此保驾护航。而事实却是我国好多地方政府并未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使得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必须有充分的资源,无论场地大小、设施建设及教师队伍都应该满足要求。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包括:首先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较小,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其次是场地类型不标准、不合格,幼儿园内常见的户外活动场地即为水泥地面和塑胶地面,类型比较单一,不多样,而且对幼儿的保护作用较弱,还有就是场地设计不科学;再者就是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功能性较少,幼儿无法体验多项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设施不够;幼儿园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 (三)家长重视不够 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并不都是幼儿园及老师的责任,家长应该具有积极性,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一起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做出努力,努力提高孩子的户外活动质量,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但随着各地升学压力的不断升高,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此外,家长从孩子幼儿时期开始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参加各种兴趣班,相反,对于孩子的体育教育并不那么重视。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也如此,只有极少数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户外活动的开展,积极了解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让孩子在运动与学习中找到平衡点,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家长,会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举行的户外活动,在节假日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其他的户外活动。幼儿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园及老师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家长对此寄予肯定,并配合学校的一些举措,才会使得学校和老师摆脱一切困难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教学。 家长对幼儿户外教学活动不重视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受“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家长认为要从小紧抓他们的学习;其次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基本都会娇生惯养,尤其是在幼儿时期更是有求必应,他们会担心户外活动量一旦大了会累坏孩子,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家长对此都并不热衷,导致幼儿园及老师缩手缩脚,无法正常地开展户外体育教学活动。 二、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解决策略 (一)开发丰富的活动资源 要很好地开展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首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设施器材要适量,户外活动的场地的区域划分要科学合理,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器材适量即指数量要适当,种类也要适量,若数量、种类过少将无法满足幼儿的户外活动的需求,也会挫伤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而数量和种类不能过多,一是会造成浪费,占用太多空间,二是会使得幼儿难以选择,毕竟幼儿还小对所有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想接触,从而无法达到户外活动的目的。 (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有限,尤其是大班孩子,更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户外活动上,因此应该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和学校的教学教案是一样的,它是幼儿园一学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同样也使得幼儿园户外体育教学具体化,是老师安排户外活动的指南,学期结束,幼儿园及老师都应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思考下一阶段的新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合理,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依据。此外,还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幼儿的特点是不同的,对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户外活动,大班幼儿对跳跃性的动作更偏爱,因而幼儿园可以组织竞赛性的跑跳活动。 (三)出台相关的制度标准 虽然国家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的 规章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园的户外互动的开展,使得幼儿园有些标准可循,但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具体,太笼统,缺少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评判的标准,幼儿的相关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维护。因此国家可以出台一些制度,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执行力的存在,而一旦缺少制度,将难以管理、监督。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领导、教师、幼儿家长的职责不明确,严重阻碍幼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智力教育已经逐渐退出舞台,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有具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努力,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从相关部门到幼儿园再到教师再到家长,都不够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的发展,而对于幼儿来说,体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它既能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又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体育活动兴趣和热情。因此,政府、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共同鼓励及参与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中,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猜你喜欢: 1. 大班安全教育论文 2. 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3. 浅析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4. 浅谈幼儿安全教育的论文 5.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 安全 教育 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一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尽我们的一切能力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一、为幼儿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 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基本点,没有安全,其他什么都免谈。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保证幼儿安全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有的孩子会将细小物放入嘴里的习惯,我们在选择孩子的操作材料时,都使用较大的物体,避免孩子将异物塞入耳鼻口内;在外出活动时,我都注意观察四周,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并站在比较关键之处,做好保护、随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确保幼儿安全,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寝室干净、通风,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把好幼儿服药关,药一定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并写好幼儿姓名。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注意开水、餐点的温度,预防烫伤幼儿等等。 二、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一个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首先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对于幼儿我们要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如:小班的孩子,不懂得谦让,特别在出入门口时、接开水时,往往会你推我挤,教育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小便;上下楼的安全排队靠右走;教育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家长或集体;教育幼儿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免挤伤;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滑,让幼儿互相监督,保证幼儿安全;教育幼儿不能碰电插座,不可以带小刀,在手工课剪纸时候注意安全,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剪刀;教育不把纸团、扣子、拉链等塞到耳、鼻、嘴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 安全知识 ,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减少杀害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安全保护,并不是将幼儿关在身边,这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如果能使幼儿有一定的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那一定能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户外活动机会,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来活动身体,提高运动能力。另外,每月进行安全演练活动,让幼儿在演练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救的 方法 。 四、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 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并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和探讨一些保护孩子身体的好方法,使安全教育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实施幼儿园和家庭的同步教育。 总之,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离开幼儿,孩子到哪,教师的眼睛就到哪。努力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并将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二 幼儿园的安全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证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一些幼儿园只重视对幼儿的被动保护,取消可能有安全隐患的活动来保安全,为追求安全不惜降低教育要求与标准,为了安全限制幼儿活动的范围,将"安全带"紧紧地系在幼儿身上,而忽视了对幼儿主动自护的积极引导,幼儿不能自由地活动、自由地游戏,这样的过度保护,等于不护。幼儿的安全不仅需要成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通过安全教育来实施的。因此,我园将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做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知识、技能。 一、是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一)要建立较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明确分工负责,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签订 安全 责任书 ;明确门卫、食堂、宿舍、值班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任务、 岗位职责 、人员配备制度及责任追究 措施 ;有严格的幼儿接送制度。 (二)要全面排查幼儿园内部安全隐患。对幼儿园的各类建筑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对校园设施、老化电线线路等方面的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处理,马上整改。内部能处理的自行组织,处理不了的提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三)要严把卫生保健、伙食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1、把好进货 渠道 关。采购人员采购的货物必须有齐全的"三证"禁止购买"三无"产品。炊事人员严把制作关。。炊事用具管理责任到人,杜绝幼儿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2、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方针,有计划的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工作,接种率要达到100%。要坚持每年的春、秋两季为幼儿服用中药,预防各种传染病,为家长讲授幼儿口腔卫生的预防保健,并为全体幼儿进行了口腔检查。3、细化卫生检查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有目地的卫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相结合,检查结果纳入教职工考核中,同奖金挂钩。紫外线照射、开窗通风、餐具消毒等工作,实行责任到人,做到窗明干净、环境优美无死角、清洁卫生无杂草,另外,不定期的对幼儿进行卫生常识和安全保护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防护能力 幼儿正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 经验 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教育。教师要像妈妈对待孩子一样,做到"眼看,嘴说,脚跟上"、"了解幼儿身体情况、精神状态如何,看幼儿在干什么"等,从源头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通过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过十字路口时看红绿灯行走,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概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受伤,吃鱼前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吃饭时不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一)从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起到美化的作用,而且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注意合理利用幼儿园环境资源来渗透安全教育,能让幼儿在环境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懂得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设置安全标志。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的墙面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让幼儿每天在活动、放学、上学的同时,轻松、自然地认识各种安全标记。二是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各班在家园联系栏中专门设置安全教育知识栏目,通过定期更换安全教育内容,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在教室的互动墙上制作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地震知识我知道"等墙报,让幼儿在欣赏色彩鲜艳的版画,学习琅琅上口的儿歌、浅显易懂的 故事 中,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能力。三是创设安全教育小画廊。让幼儿做幼儿园环境的小主人,运用所学的绘画技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如:"消防安全组画"、"热闹的十字路口"、"规划与标志"等绘画活动,不仅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又为幼儿分享经验提供了平台,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强化了幼儿安全意识。 (二)从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离不开安全教育,在幼儿入园时,医生、教师认真把好入园关,仔细检查幼儿的口袋,提醒幼儿不将危险物品如小珠子、扣子、棒子、打火机等放在口袋中,以免发生危险事故;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意督促和检查,抓住日常随机的安全事件增强幼儿自护意识;在幼儿就餐时,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事故,教育幼儿吃饭时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食管;在开、关门时提醒幼儿开、关门时注意安全,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柜上。此外,教师利用生活事例教育幼儿,如随机拍摄下幼儿玩玩具,玩大型器械的场画,VCD图片,让幼儿分析怎样玩危险,怎样玩才安全等,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让幼儿认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幼儿情感安全的培养,让幼儿在危险到来时不慌张、不害怕,有安全感。 (三)开展安全教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创设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情感,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设置了岗亭、红灯、人行道安全标志等,让幼儿扮演交警,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并知道坐车等不把头伸出窗外等安全知识。游戏中设置电话,幼儿可学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让幼儿懂得生活中的应急措施,遇到意外知道求助。 三、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工作,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改变家长的观念,既要从包办代替中走出来,更要从放任自流中解除出来,要积极做好各项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并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因而幼儿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幼儿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部分在3-5岁,缺乏知识经验和和独立行动能力,但又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对接触到的危险事物常常意识不到其危险性,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不像幼儿在家中可以一对一,甚至几对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护,幼儿园教师少,孩子多,一个教师要面对许多幼儿。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空间大,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多,这使幼儿身处更复杂、更多样的环境。如果没有人身安全的保证,其他的保证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体现出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据这些年与幼儿相处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幼儿安全教育开展的看法。 一、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小朋友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 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够,安全教育中往往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幼儿学习兴趣不高。一旦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幼儿日常活动进行安全教育。 (一)、利用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教育幼儿避开危险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水、火、电这些对幼儿而言都十分危险,在平常的活动中就告诉幼儿不玩火,不要在离水边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电插头和插座,不能摆弄电器;下雨时避免遭受雷击,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旷的高地上行走。不能互射弹弓;不爬树;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往嘴里放东西,以免中毒。如:"怎样喝水?"我倒了一杯热水,请幼儿说一说。在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高启越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李心怡说:"用手摸摸杯子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李新扬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二)、通过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安全规则为幼儿准备一些像画有"热水、药、食品、玩具"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如:幼儿不能自行离园,也不能随便到其他班去;上下楼梯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安全规则,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 (三)、利用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潜在的危险和可能的伤害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常常意识不到周围存在的危险。通过一些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伤害,让他们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所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做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减少危险。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如:通过"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这一活动,我们在班内的电视机及电源没开关上张贴了禁止触摸的标记;在窗台张贴了禁止攀爬的标记;在楼道张贴了下滑危险的标记,在活动区安全角,摆上了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固定电话、手机模型等;贴上了安全图、110、120、119标记。 (四)、通过"讲故事"提高幼儿的安全认知能力安全教育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通过讲故事"小明走丢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失了怎么办?"、"当心坏人"等活动内容,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育幼儿单独在家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不给陌生人开门。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学习安全自救的方法,又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使自己安全。又如通过"小手讲卫生"这一故事不仅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而且告诉了幼儿洗手能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对幼儿有意识的日常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意环境安全,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古人云:"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 儿童 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 (一)、丰富物质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对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我们应该精心创设,以达到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安全教育。首先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获取安全知识。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环境的创设中注意突出这一原则。墙体设计上不仅有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色彩鲜艳的图案,还要有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的儿歌主题与小故事,如:"破缸救友""小红帽"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设施也要定期进行检查, 修理 。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安全标记--大眼睛,这样可以提醒幼儿自身要注意安全。 (二)、和谐有序精神氛围下的安全教育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 言行举止 ,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安全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让幼儿观看《橡皮膏小熊》、《跷跷板》《淘气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灵活地针对小熊、小猴前后两次玩耍的不同态度而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这样幼儿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时,就不会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幼儿就不会往下滑;玩秋千架时,就会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知道双手抓紧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蒙台梭利曾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三、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加强教师安全指导幼儿园个别教师为了避免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儿的活动,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缺乏积极主动的措施。常有这种现象,一旦幼儿园某个班出事,流血缝针或是扭伤骨折,园内老师便长时间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们不可能因为安全问题取消幼儿的正常活动、降低基本的教育要求标准。教师也不可心存"少活动、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儿进行所谓的危险的户外体育活动,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荡秋千"等;在手工、计算等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只贴不剪,束缚孩子的手脚和大脑,……这样做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剥夺了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而应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活动的关系,加强教师在各项活动的安全提醒、指导和帮助,从消极防范转为积极防范。 (一)、教师一定要树立"与其事后处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据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教师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我们工作中,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认为"意外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学会珍惜生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一个人来讲只有一次,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存在着各种各样对生命不利的因素,对于这些不利于生命和健康的因素,应学会辨别它、躲避它、应付它,防止受伤害。比如,让幼儿明白在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来往的车辆可能会伤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时要紧跟成人,万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货员阿姨、门卫叔叔求助;知道要保护动物,但不过分玩逗小动物以及要远离对人有伤害的动物等。在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的监护,比如,对于幼儿在洗手、上厕所等环境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保护的职责,尽可能地避免危险的发生。在许多活动环节中,教师应紧跟在多数幼儿旁,两位教师应分别照顾不定地点的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一个势力范围比较开阔的地方,将所有幼儿收在视力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随机利用语言进行提醒与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成人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安全行为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安全问题随机进行指导与帮助,如,活动前提醒幼儿、活动中对幼儿进的随机的指导与帮助、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等,以经常性的提醒、指导、帮助,来促使幼儿良好的安全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和好的安全习惯。例如画画时头太低,玩沙时把沙向上扬起等,这时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的利用语言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提醒与指导,尤其是在看到幼儿在进行一些相对来说较为兴奋、追打、手拿危险品的行为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不仅能确保幼儿安全,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为和习惯。 四、家园共育,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没有足够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非常容易让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灾。有的家里药品、杀虫剂等物品随意放,幼儿经常发生误饮、误食的现象。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与协助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还可以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幼儿园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为了让幼儿亲自实践"遇到危险时怎么办?"幼儿园在亲子活动中,还应多设计一些让幼儿和家长一块玩的安全小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与家人游玩的快乐,还会使幼儿懂得简单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如针对幼儿流鼻血,向家长、幼儿演示正确的处理方法:先把头向后仰,用干净的软纸或药棉堵住鼻孔,再用冷水敷脑门,安静待一会,不要乱动等等。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家长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行为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和形成的安全行为,如果家长经常帮助幼儿实践,则有助于幼儿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向,进而逐步形成习惯。例如在"安全食品多吃,垃圾食品少吃"安全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传递这一安全信息,同时,也期望家长以身作则多吃安全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对幼儿的适宜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幼儿看看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如:红色的标志是禁止,黄色的标志是警告,标志上的图案是什么意思,禁止警告人们什么。同时,家长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按标志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还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洁厕灵等对孩子能够造成伤害的物品,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不是饮料的液体千万不要放在饮料瓶子里,以免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玩具研究案例论文

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豆芽”的故事导读:这是一个发生在娃娃家游戏中的系列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名叫“毛豆”的女孩。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女孩是怎样结合已有经验,生成这个游戏并推动游戏发展的,同时体会教师在游戏指导中是如何追随孩子的脚步,聆听孩子的想法,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帮助的。▌一、活动背景这是一个发生在娃娃家中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名叫“毛豆”的六岁零两个月的女孩,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主要由幼儿生成及推动。在一个学期的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生成了许多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情节,它们相互交融,也相互影响。“豆芽”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它向我们展现了教师倾听幼儿声音、判断幼儿兴趣、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需要的重要意义。幼儿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生成新的游戏内容和情节,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不断巩固和提升新的经验,游戏水平也随之提高。▌二、活动内容与过程●故事一:“豆芽”出生了一天,在娃娃家,孩子们一边布置环境,一边讨论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毛豆说:“当然是妈妈生出来的!”说着,毛豆就把布娃娃塞进衣服,指着鼓鼓囊囊的肚子说:“我要生宝宝了。”(见图1)她用两只手捂着鼓起的肚子,慢慢地走向“医院”。“医生”正在忙碌着,没有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病人。毛豆拍打着鼓起的肚子,大声喊:“我要生宝宝了!”“医院”里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有的捂着嘴笑,有的伸出手轻轻抚摸毛豆的肚子,还有的在小声议论……毛豆把肚子挺得更高了,似乎在提醒“医生”“我要生孩子了”。头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所有“医生”都傻了,不知道怎么帮助她。毛豆只好推开“医生”,自己躺到了地垫上,一字一顿地说:“我、要、生、宝、宝、了!”“医生”们围了过来。“快开刀吧!”毛豆提高嗓门说。图1 要生宝宝了“医生”拿起塑料小刀在毛豆的衣服上划了一下(见图2),毛豆提醒道:“你忘记给我吃药了。”“医生”立刻递给毛豆一个药瓶,毛豆接过药瓶假装喝药。这时随着药瓶倾倒,里面的彩色绉纸球(游戏时当作药丸用的)掉落下来。“医生”把绉纸球塞进毛豆衣服里说:“这个可以止血。”接着,“医生”从毛豆衣服里取出布娃娃。“宝宝生出来了!”所有人都拍手欢笑(见图3)。图2 去医院生宝宝图3 宝宝从肚子里生出来毛豆躺在地垫上,“医生”把刚出生的“宝宝”放在小方桌上,三位“医生”全都站在桌子旁,有的给“宝宝”打针,有的用听诊器给“宝宝”检查身体。毛豆躺在地垫上喊:“我还躺在这里呢,你们没人来给我看病吗?”活动室里比较嘈杂,“医生”们继续围着“宝宝”忙碌着,没人回应毛豆。游戏分享环节,毛豆借助我在孩子游戏时拍摄的照片,向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生孩子的故事。她还告诉大家:“我的宝宝叫豆芽。因为我是毛豆,毛豆的孩子就是‘豆芽’。”从这一天开始,我的游戏观察记录本上就开启了对“豆芽”故事的连续记录。因为幼儿的学习就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探索世界的过程,值得我们去记录、分析、反思。教师的思考:

幼儿园的“小帮手”现象的实例与分析在幼儿园里“小帮手”现象很常见,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请班上个别小朋友帮忙做事情,孩子们都很 乐意做老师的“小帮手”。正是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才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它,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这一现象当中,教师是怎样想的,孩子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下面,我们通过案例进行进行解析,以便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案例描述案例一休息时间,老师对一名幼儿说:“清清,你到前面来,看谁坐的好,不说话,就让他玩玩具。”被点到名的小女孩立刻离开座位,走到全班幼儿的面前,看了一下大家,说:“壮壮,自己去选一个玩具。”然后,她又继续巡视,一一走到每名幼儿的前面,停下来看看,在继续走,双手叉在腰间,一副小老师的样子。看了一会儿,她说:“比比去。”接着,她有分别拍了两名小朋友的肩和头,然后用手指了指教室一角放玩具的地方,示意他们可以去玩了。清清走了一圈后,开始点剩下的幼儿的名字让他们去玩。再整个过程中,其他幼儿都表现的很听话,很配合。案例二吃午点时间,三名幼儿再打闹,老师让三个人中的一人坐到前面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吃午点。坐在前面请小朋友吃午心的这名幼儿点了好多其他幼儿的名字。点名的过程中,他还向刚刚和他打闹的两名幼儿挤眉弄眼,刚刚和他打闹一名幼儿小声说:“我就知道他不会请我的。”到了最后,被老师点名的这名幼儿才叫那两名幼儿去吃午点。二、案例解析这两个案例都是在幼儿园观察到的,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教师选取“小帮手”的标准及动机一般说来,教师选取的“小帮手”是两类孩子:一类是在老师看来表现好的、乖巧听话的、能力强的幼儿,另一类是调皮捣蛋的幼儿,以前一类为主。案例一中的“小帮手”就属于表现好、能力强的孩子,案例二中的“小帮手”属于后一类调皮的孩子。老师选取前一类孩子做“小帮手”,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个人对他们的喜爱,并且认为他们表现突出,因此有资格去管理班级其他幼儿。老师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所以会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让他们代替自己去行使一些职责,从中也锻炼了这些幼儿的能力。老师让后一类孩子做“小帮手”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他们不要再调皮捣蛋,用这种方式制止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比一味的批评要明智一点。(二)“小帮手”的行为表现案例一中那个小女孩在做“小帮手”前后的言语行为判若两人。在做“小帮手”之前,她的言行就像个孩子,和其他幼儿没什么两样,符合她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但是,在她被老师要求到前面来请其他小朋友玩游戏之后,即这个孩子成为“小帮手”之后,她的一言一行俨然就变成了一副小大人、小老师的模样,让人感觉到有一种以老师代言人的姿态自居的味道。或许与其说是老师的代言人,不如说是“权威”的代言人。她的言行中多了一份成人的成熟,多了一份居高临下的姿态,也多了一份拥有权威的权力感和优越感。从她的动作看,突然间多了叉腰、拍拍其他幼儿的肩部或头部等成人会对孩子做的动作;从她的神情看,刚才还是一脸稚气,此时却多了一种严肃和优越感;再看语气,比之前多了一份命令指派的口气。在她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她获得了一种满足感。她的这种行为表现不由得让我们猜想:这会不会是她班上老师平时对待幼儿的言行的翻版?案例二中的那个男孩被要求来请其他幼儿吃点心是老师让他不要再打闹的一种手段。但是客观上他做了“小帮手”,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履行了一定的职责。他做了“小帮手”之后,不再打闹了,而是坐在前面选表现好的幼儿去吃点心。但是不管之前和他打闹的同伴表现得再好(这里特指老师要求的不讲话、坐端正),他都没有请他们,而是请完其他小朋友,再来点他们的名。(三)对“小帮手”现象的反思案例一中的小女孩成为“小帮手”之后,她的角色也上发生了转变,她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做“小帮手”就意味着老师赋予了她一定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其他幼儿所不能拥有的。这个时候,她和班级里其他幼儿的关系再也不是刚开始时的平等的同伴关系了。此时的她占有优势,比其他孩子更高一等,她与其他孩子变成了一种上下级的支配一服从的不平等的关系,是一般幼儿与老师代言人的关系。“小帮手”从一开始就是以一种 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管理者”或者“教师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教师往往是把自己的制度性权力下放给了充当“小帮手”的幼儿。在“小帮手”待命老师赋予的权力,帮老师做事、支配其他幼儿的过程中,他们会渐渐体验到其中的滋味,了解手中拥有的权力所带来的无上地位,这或许会意外地滋长这部分幼儿的权力欲。对于幼儿尤其是大班的幼儿,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一种莫名的“自我力量感”在支撑着他们,有强烈的想支配别人、统治别人的愿望。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帮手”的管理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复制老师的管理行为。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惟妙惟肖地加以模仿,并准确无识别码地加以迁移。这就给我们的老师们提了个醒,要求老师要将尊重、爱护每一名幼儿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幼儿作个好榜样。不适当的措施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在无意间给孩子造就了一个“独裁者”的榜样。相信请“小帮手”带来的某些不良后果也是和老师请“小帮手”的初衷相背离的,老师的初衷绝对不是为了助长他们的“独裁者性格”。案例二中的那个小男孩虽然只是在客观上做了“小帮手”,但是他也同样被赋予了权力,并且他行使了这个特权,甚至有点“滥用职权”,知道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达到个人的目的,在选表现好的幼儿去吃点心时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因此,我们的老师在选这些孩子做“小帮手”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他们的做法对于别的孩子的影响,也许不能因为让他一个人能安静下来,而牺牲和忽视了其他幼儿的需求、权力和利益。这两个案例反映了当前幼儿园中存在的“小帮手”现象,由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教师应该如何恰当地赋予幼儿权力?应该如何让幼儿合理、正确地行使权力?在实践中,教师又该如何对幼儿的观念和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等等。因此,基于上述案例中的情况,教师更应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给幼儿提供同等的机会和权利。要让幼儿清楚地意识到做“小帮手”没有什么特权和特殊待遇,“小帮手”不意味着权威、支配;“小帮手”不意味着权威;“小帮手”是为大家服务的,是要去帮助老师、帮助其他幼儿的,而不是去控制、支配、管理别人的。

玩具是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资源,对玩具的玩耍和操作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学习方式。在幼儿眼中,一切具有“玩”性的物品都是玩具。

自制玩具是与商品玩具相对的一种玩具,顾名思义,是自己制作、非工业化生产、不用于商业流通的玩具,一般由成人为幼儿制作或与幼儿共同制作。由于不存在对销售利润的追求,不存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对结构、材质设计的限制,也不存在商品销售流通过程中的种种制约,自制玩具在设计、制作上有更大的自由度,能配合教育活动,满足教育需求,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创造性。概括地说,自制玩具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需求,展示新的技术和成果,体现教育理念,具有适时性;能充分体现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针对性;能反映制作者的创意和制作水平,具有创造性。制作者利用身边的材料,因地制宜地制作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民俗风情的玩具,能节约资源、节约经费,弘扬民族文化。

下面我结合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的优秀作品案例,来阐述幼儿园自制玩具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一、自制玩具具有适时性

在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几乎所有选送单位都设计了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北京的“有趣的福娃”、天津的“迎奥运夺金牌”、上海的“世博工地”和“我们的火箭飞得高”等,使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融入时代的主旋律,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社会现象。

二、自制玩具具有针对性

1.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多功能弹簧”就是在分析幼儿对弹簧感兴趣的基础上设计的。制作者从各个角度选择、设计内容,提供系列玩具材料和操作方式,以努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2.从各类教育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幼儿园自制玩具大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发展目标,可用于科学、语言、音乐、健康等教育领域。如“聪明的搬运工”可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多功能操作屋”可用于语言活动,“体育健康组合”可用于体育活动。又如“美丽的春天”是设计者根据创造性语言活动的特点而设计的,不仅具有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形象,还具有可操作性和开放性,能随时增加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满足幼儿语言讲述、创编故事的多种需求。

3.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如“奇智虫”是针对2~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其可分可合的结构既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平行游戏的特点,又能满足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发展社会认知的教育需求。其认知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表情、颜色,学习数数等,操作方式包括系纽扣、拉拉链等。这类融多种教育因素于一体的中大型婴幼儿玩具在现有玩具中较为缺乏。

4.从发展幼儿思维水平的目标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幼儿园自制玩具的设计包括直观层面、形象层面和抽象符号层面等三个不同的思维层面,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式教育帮助,促进幼儿的思维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如“小小挤奶员”属直观层面的玩具设计,能帮助幼儿体验挤奶这一情境,模拟挤奶员的操作活动。“趣味操作盒”属形象层面的玩具设计,可用于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和各种智力活动。

玩具的表征内容和替代性设计是发展幼儿思维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观行动性、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图片形象可作为发展支架,从形象层面对所要表达的语言内容进行支持,对语言符号层面的抽象内容进行梳理,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若在图片形象中融入直观展示的成分,使之成为立体的、可操作的形象材料,让直观和形象这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则更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上述“美丽的春天”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性的玩教具。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各种直观层面的玩具设计有助于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如“世博工地”直观地展示了小吊车的形象,背景是小吊车的工作场景图。设计者把图片形象和直观展示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幼儿感知小吊车,更有助于幼儿发展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直观层面的替代性设计能帮助幼儿进行数概念的学习。如塑料棋子既是直观性的操作物,又具有替代性,可代表各种实物及颜色、数量等,有助于幼儿从直观层面入手进行抽象的数量关系的'学习,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

5.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办园条件的理念出发设计自制玩具

幼儿园自制玩具在选材、选题与制作上具有地方特色,如内蒙古的“奇石斗兽棋”“羊拐棋”、西藏的“奇妙的酥油桶”、安徽的“徽剧脸谱”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设计者一般都会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易得的材料或改造利用废旧物品。由于这些材料是低成本的,所以自制玩具能起到节约资源、改善办园条件的作用。此外,幼儿园自己制作玩具,对于保护环境、从小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态度和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三、自制玩具具有创造性

幼儿园自制玩具在结构设计上更具创造性,既可以是对商品玩具的模仿或改造,也可以是不同程度的创造。如“多功能形体”的设计者根据系列教育因素设计,将原有的桌面智力玩具拓展成多功能的运动类玩具,可满足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从下图看,这套玩具似乎与一般的桌面智力玩具没有太大的区别,属直观层面的形体玩具。它共有四类形体,每类形体从矮到高排列,是二维的因素设计,幼儿操作时需按照一定的序列并按照底座上凹进去的图形(圆形或正方形等)把形体排列在相应的位置上。在主要结构和材质不改变的情况下,设计者对原有桌面智力玩具的相关因素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见下图):1.原桌面玩具不高于10厘米,而这套玩具高度为16~45厘米。2.让底板的另一面凹进,使之能嵌入小推车的轴。3.用电钻在各形体的两端穿孔,用来穿绳。4.增加木轮、绳子、扁担等配置物。改造后的玩具增加了运动性设计元素,幼儿在开展智力活动(从桌面转向地上)的同时可开展跷跷板、踩高跷、抬水桶、走平衡木、打保龄球、投准等多种运动项目。

四、自制玩具可充分利用因素控制的设计和教育策略

因素控制的设计策略可提升玩具的教育性能,挖掘玩具的教育价值,便于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1.利用因素控制的设计策略开展建构活动

“五彩棒”以两根棍棒交叉形成的十字棒为基本

结构。其中包含两套规格大小不一的十字棒(A套)和一套大小相同但十字交叉点不同的十字棒(B套)。设计者通过对十字棒大小和十字交叉点位置的因素控制设计,实现开展建构活动的目的。

2.利用因素控制的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因素控制不仅包含在玩具的设计中,也包含在玩具的使用指导中。尤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因素控制策略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如“快乐的鼓风机”,设计者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帮助幼儿探讨风力与材料轻重的关系;通过机门开口数量的不同设置,引导幼儿观察风力的大小,开展探索性活动。

总之,幼儿园开展自制玩具活动能节约资源,改善办园条件,对有效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玩具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涉及选材、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等方面的问题。玩具的生命力在于“玩”性设计,而“玩”性设计恰恰不是教师的专长,教师擅长的是在玩具结构中融入各种教育因素,体现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相对于商品玩具,自制玩具的设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检测手段,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影响玩具教育作用的发挥。而商品玩具的检测标准相对成熟,制作工艺相对先进,流通手段相对规范,在安全性能、审美价值、结构功能、玩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优势。因此,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自制玩具要与商品玩具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现有商品玩具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玩具独特的教育作用,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性、引导性的帮助。

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家庭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让幼儿在幼儿园中陌生感与焦虑感得以消除,幼儿也就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持续深入家园合作,这一教育方式也被更多人所认可,而且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家园合作在运用过程中,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幼儿个性发展以及幼儿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上都会产生弊端,因此就需要对这些问题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文也就针对相关问题也提出了措施与方法,一切能够促进家园合作得到深入的发展。关键词:家园合作 学前教育 现状 对策目 录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内容及方法 相关概念界定家园合作学前教育2 家园合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家园合作开展情况概述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家园合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不明显多种合作形式使用存在表面化家园合作的内容片面化3 优化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对策 树立科学的家园合作观念 落实多样化家园合作形式 提高家园合作针对性结 论参考文献致 谢1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过这一谚语,可以看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学前教育不仅影响到幼儿当前的发展,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根基性的影响,因此在人一生的教育发展中就要注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过程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意义较大,幼儿教师个人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综合素质。此外幼儿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教育过程也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中共同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漫长的经历,这也就需要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能够在合作中进行耐心的引导与等待,为孩子共同塑造最理想的成长环境。 研究内容及方法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幼儿走进幼儿园后,幼儿教师对幼儿又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园合作就有开展的必要性。在家园合作中,能够让幼儿教师了解到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也能够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现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弥补与完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所涌现出的问题,就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家园合作能够落实到幼儿的成长之中。 相关概念界定家园合作家园合作,顾名思义便是家庭幼儿园的合作,家园合作能够把二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是家庭与幼儿园在相互了解与配合之上,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有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家园合作过程是家庭与幼儿园二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家园合作过程中并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付出,而是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中实现的教育过程。在家园合作中,不仅能够把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特点得到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对幼儿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加以督促,无论是对幼儿教师还是对家长都能够起到科学的引导。尤其是幼儿教师根据家长恰当的意见作出合适的改进,尽力为孩子们打造最适合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环境。学前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个瞬间,在人的学习生活中,学前教育是起始阶段,其之前教育包含的范围场所并不单一的指幼儿园,孩子,托儿所,不过当前人们常说的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幼儿园教育。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在上小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幼儿园,还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会。2 家园合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本研究将以洛阳市4所幼儿园为例,借助调查问卷对其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此为突破口,结合文件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家园合作的实际情况。问卷分别以教师和家长两方作为对象进行调查。 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家园合作开展情况概述(1)为了对家园合作,在当前的研究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本文,查阅了相关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许多幼儿园都有开展家园合作的内容,而且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都有成立家长委员会,每一个学期都会不定期的举行家长会,通过这些活动主要是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在各种活动中让家长能够对幼儿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到全面的了解,让家长能够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幼儿教育在家园合作的开展上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过在研究生也发现我国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模式的发展中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操性还有待加强。也正是因为如此,也就存在当前有的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2)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当前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会呈现多形式多样化特点,例如使用频率最高的家长会、亲子活动、运动会、趣味活动等都是家园合作的开设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有较高的评价。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家长也能够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特点。(3)家园合作的内容日渐丰富。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主要给家长们培训科学的育儿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样的家园合作的活动方式,同时也会定时给家长们汇报孩子们的各方面的成长情况,鼓励家长多参加幼儿园相关亲子活动。家园合作开展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本研究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设计两类问卷,包括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共发11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了98份,存在的有效的回收率是;家长问卷共发30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了272份,存在的有效的回收率是,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教师任教班级情况班级 大班 中班 小班人数 32 36 30所占比例 对洛阳市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2 教师年龄基本情况年龄段 公办园 民办园17-22岁 2% 38%23-33岁 33% 55%34-40岁 35% 7%40-50岁 10%50岁以上 2%表3教师学历及专业情况公办园 民办园初中 0% 12%高中及同等 13% 53%专科 40% 33%本科及以上 47% 3%学前教育 89% 56%非学前教育 11% 44%由上表可知,我国许多民办幼儿园90%以上的幼儿教师年龄都等于或者小于33岁,而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在年龄上相对较为均匀。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偏高。在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是本科与专科学历的教师居多,而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还有中专与高中,这还是最中坚的教师队伍。公办幼儿园中的教师队伍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的比例很高,教师队伍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都普遍较高,而相比之下,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不高,有一多半幼儿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这有直接导致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化水平不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民办幼儿园需要对教师队伍在素质与水平上快速提升,加强民办公办幼儿园的沟通与互动使公办幼儿园能够带动民办幼儿园共同成长。但是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大背景在不断变化,教师们也应该在自己的良好基础上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自身教育素养。表4 家长职业及学历情况类别 人数 比例职业情况 公务员、事业单位公职人员 54 教师、培训师 30 医护人员 13 专业技术人员 68 民办私营企业职员、个体户 20 会计金融行业就业者 29 军人 5 自由职业者 26 退休人员 4 学历情况 初中及以下 21 高中及同等 58 大专 85 本科 93 研究生 15 表示对幼儿家长职业以及幼儿家长的学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家长的职业范围比较广泛,从事业单位教师、医护人员到军人、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都有渗透。而民办幼儿园家长的职业更多的是,个体经营者,私企老板或者自由职业。家长在职业上资源较为广泛,这也是可贵的家长资源,在家园合作的有效性上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家园合作提供。提供充足的教育素养和职业条件。表1-6反映了所调查的幼儿园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情况,可以看到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家长人数为193人,占全部人数的,本科学历的家长占到,大专学历的家长占到,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占到。当前幼儿家长的学历水平偏高,对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园中对幼儿的教育与家长在家中的育儿教育有所不同,幼儿的成长是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中得以实现,为了能够使家园合作有效性得到增强,幼儿教师就需要在个人的综合能力,专业水平,以及教育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幼儿家长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在幼儿教育上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配合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不明显表5 教师及家长双方对家园合作的态度态度 人数 比例教师 很重要 77 重要 19 一般重要 2 不重要 0 0%家长 愿意合作 228 不愿意合作 10 看情况合作 34 调查发现,在家园合作开展工作这一事情上,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幼儿家长其态度大致相同,参与意愿较强。部分家长的态度较摇摆或不统一,选择了“看情况”和“不愿意”,本研究对这一部分家长进行了进一步访谈,发现这部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态度摇摆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比较忙,不能按时并且有效的参加家园合作活动。在研究调查中发现,年龄相对年轻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孩子家长提到,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都很重要。同时,他们认为,自身平时工作太忙,教育子女的经验不足,孩子不愿意听从自身的教导,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更为主要,这些家长不愿意担负自身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且,调查中大多数年龄较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认为家长没有教育责任,幼儿园应该主动承担教育责任,这些家长主要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其秉持的观念就是“幼儿园收费就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对自己教育责任的清晰认识,因此在家园合作过程中与家长沟通的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不科学,甚至沟通过程中单一的批评幼儿,让幼儿家长特别难堪。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幼儿的教育责任,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也是家园合作工作开展过程中阻碍力量之一。多种合作形式使用存在表面化研究调查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联系方式主要为短信、网络通讯、老师家访、家长会、电话访问等方式,其中网络通讯方式运用最为普遍。幼儿园教师更愿意运用网络通讯和家长会方式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而孩子家长更愿意运用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公办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活动中设有校园开放日和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方式,相比之下民办幼儿园并没有开设这些活动。在目前的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主要以幼儿园及园内教师为主,会在活动中对家长提要求,传达相关信息,有些民办幼儿园还会对家长提出购买相关教材的要求,这导致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合作工作中的地位失衡。表6 家长与教师主动交流的频率人数 频率常常交流 51 不经常交流 131 看情况偶尔交流 84 基本不交流 5 6尽管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园沟通,但仍然存在家长参与积极性过低等问题,家长在家园合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扮演“看客”角色。相较于国外的幼儿教育方式,我国的家园合作只是低层次的合作,同时,无论是我国的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其持久性和计划性都较弱,不利于正常的教学工作。家园合作的内容片面化研究调查发现,在家园合作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负责小中班级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孩子们的饮食和睡眠状况以及与孩子的感情培养,负责大班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但是,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并不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向孩子教授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一个问题则在于合作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就家长一方而言,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健康与饮食和睡眠,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相关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家长们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沟通方式。3 优化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对策 树立科学的家园合作观念要顺利开展家园合作工作,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就应该树立合作意识,形成相互合作达到共赢的观念。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幼儿园教师不应自视高于幼儿家长,不重视幼儿家长在其中的重要的作用,只是对幼儿家长提出指示和要求而忽视家长自身的需要;同时,作为幼儿家长,家长们应该树立合作的意识,加强自身合作观念,不应该仅仅将教育孩子看成是幼儿园及其教师的责任,忽视自身应该承担的重要作用,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家长应该主动且积极的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亲子活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与在家庭中行为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纠正。 落实多样化家园合作形式 首先,幼儿园方面应该搭建好并不断完善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校园开放日和家长开放日,创建家园天地,鼓励家长对孩子要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让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自身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定期举办针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相关讲座和座谈会,设立家长家庭教育咨询处,以便为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提供引导和指导。此外,应该注重利用好电话访问、家庭访问甚至家长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教育。其次幼儿园在进行家园合作项目开设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开设都需要有规划,有目的能够在明确的计划中把家长与教师有效合作在一起。幼儿园在合同目的的引导下,调动其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幼儿园还要虚心的接受家长们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提高家园合作针对性当前幼儿园不仅应该开展一些亲子等教育活动来加强家长和教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引导家长密切关注自身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比较侧重理论,而家庭对幼儿的教育通常是在日程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在当前开展的家园合作工作过程中,幼儿教育者应该在重视幼儿的身心整体健康方面、睡眠和饮食方面、学习能力方面以及感情体验方面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逻辑思维的提高以及我国传统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开设国学课程,定期开展国学文化知识活动,将我国五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进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得孩子树立美德意识,继承优良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以及品德素养。此外,幼儿园还应该在对孩子进行国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促进家长对国学知识进行深入认识。进而间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结 论目前,我国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在各个幼儿园都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家园合作的运用与推广,能够积极调动企业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幼儿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正因为如此,家园合作也被幼儿园所重视。幼儿的成长受到幼儿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影响,二者有责任更有义务进行教育的合力,共同发挥积极力量促进幼儿成长。虽然当前幼儿园在家园合作过程中还呈现出许多问题,不过随着幼儿教育在家园合作中的持续深入,这些问题终究会被完善。家园合作对幼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