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摘 要】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个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3] 庞丽娟.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大班

学前美术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幼教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幼儿美术活动是通过美术课来完成的。美术课以直观、形象进行教学,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美术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的思考》

摘 要:学前美术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从事幼教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本文在指出学前美术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也对现有高职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试图从传统美术教学观念中解脱束缚并且有针对性地探索适用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力求为提高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美术活动是通过美术课来完成的。美术课以直观、形象进行教学,这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人的智力是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判断、试验和操作等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出来的。美术能培养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学习迁移能力。由此得知美术是幼儿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专业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能力。学前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美术欣赏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儿童画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画种。既然这样,在教学中就应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早日掌握这门技能。在儿童画教学中,先学简笔画,再学儿童画,后学最高的卡通(动画),这样的过程走过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使教学效果也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定期举办儿童画、动漫画、创意画、现场儿童画、卡通大赛,学生们大显伸手,大大调动了学前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学前儿童年龄段不同的发展特征,自编自绘儿童画教学挂图。利用现代技术自编幼儿美术教学教材,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教与学的能力。

二、重视审美情趣的感染

审美就是对于美的欣赏。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审美过程就是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感受到美,进而调动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如果美术教师没有处理好有形和无形的辩证关系,而仅仅向学生呈现了一些美的图形,美的色彩,只对美的景物进行欣赏,而没有去挖掘它的内在,忘记了从美的根源去激发学生心灵的感受,那么很明显,这样的审美教育是失败的。那应该如何去做?欣赏美术作品是一个途径,因为美术作品能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在教学“特殊制作技法”这课时,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来画线条,比方说梳子,棉线,铁丝、树叶,吸管,纸条,竹片等等,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只有用笔才能画出美丽的线条,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东西都能画出美妙的线条。再如,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她们爱美的情操,还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知,领会生活中的一切,从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加强多元技能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从理论知识到技能要求都应力求做到既要全面又有创新。它要突出美术教育的时代特征,抛弃旧有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形式。其教学理念、培养目标都是建立在尊重社会和个人需要的基础之上。因为作为幼儿的人生启蒙者,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今后学习与发展的根基。要保护幼儿探索和求知欲望,培养孩子对科学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学和艺术修养。因此,美术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展开的。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美术学科多元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教育认识:“面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在审美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狠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当学生在素描、色彩训练中有了一定基础后,有计划有步骤针对幼儿美术发展需要,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技能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对绘画、手工、设计等多元化技能进行研究,借助信息网络开拓新的教育资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知识技能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用他的多元化技能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提高儿童作品的了解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对像是学前儿童。那么,在校期间对专业审美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深人理解和掌握就尤其必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多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一些人认为,儿学前美术教育侧重儿童画训练未免太单调了,学生是成年人,还是加强素描、色彩训练好。然而从历届毕业生中了解到,学生在校期间谁在儿童画中下功夫并研究儿童画作品,总结教授儿童作画的内容和方法,谁就受到童的欢迎,其教学能力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谁不研究儿童画、学习儿童画,谁就和儿童画教学脱节,成为儿童不欢迎的人。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开设了以研究儿童画为主题的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儿童画作品分析,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儿童作品欣赏评价水平。

五、完善理论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光注重理论教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有教师把整节课的时间都花在大篇幅的讲理论上,甚至还有美术课的理论考试。条条框框,概念意义,甚是复杂,学生厌恶,美术水平也得不到提高,质量上不去,教师也十分痛苦。所以要转变,就要时刻记住“幼儿”这一客体不容忽视。什么样的主题内容,什么样的色彩是幼儿喜爱的,什么样的形式是幼儿最易表达的――要了解这些就要让学生下到幼儿园去,主动一些。让学生在下园时,以”教师”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如“人物添画”这一主题作业,就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添加儿童喜欢的形状、颜色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靠理论,不能看哪种形式简单,哪种颜色搭配起来顺眼,就画哪种,而是要体现儿童的兴趣和生活氛围,这就要靠你平时的经验和对儿童了解程度的深浅,这就需要去实践。一个教学内容用两种结合起来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是科学的,前者是对学生专业程度的要求,后者是培养学生适应本专业就业需要而设置的教学内容。

总结:学前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美术技能,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适当进行有效改革,不断求新、求变,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的幼教机构,为整个社会的学前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迎来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柏兰.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2]王德强.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美术教育浅析论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一 《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二 《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儿童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园美育教育论文篇三 《试论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 事迹 ,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 2.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学校美育教育论文 4. 幼儿美育探究论文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了解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多样有趣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 荷兰文化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nhan Huizinga)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开展于民间的一种活动。我国 民俗学 家乌丙安先生认为民间游戏就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可见,民间游戏同样具有游戏本身的愉悦性感受,而其特点在于民间游戏是为一个较广阔空间内的人们,即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其所进行的民间游戏各不相同,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北方冬天较为严寒,“挤油”的游戏不仅能为寒冬增添一份热情与乐趣,并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踩高跷锻炼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许多民间游戏至今仍为幼儿所喜爱,有些民间游戏则在时间的检验中进化更新成为现代民间游戏,这种广泛的地域性、流传性与推广性的特征成为民间游戏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保障。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存在意义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游戏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模仿与想象反应各地区现实生活及劳动活动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所需要、所熟悉与感兴趣,这也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通过进行民间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习俗知识,体验多样的民族情感与生活,如包饺子、赛龙舟、元宵数花灯等反映民俗的游戏,挖地雷、织布机形象再现古代人们的生活的游戏等等。幼儿不断了解与熟悉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激发着幼儿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熏陶着幼儿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民间游戏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活动中,因此,民间游戏多以身体活动类游戏、器械运动类游戏以及社会生活扮演类游戏居多。民间游戏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协调促进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活动,如幼儿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能力等。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民间游戏多为两人以上或者群体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也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独特的民间游戏环境 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游戏愿望,有助于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丰富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包括游戏开展的场域、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材料等。首先,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域应根据民间游戏的内容而设置,静态或动态的民间游戏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可以是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一个大操场。其次,民间游戏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各类活动中展开,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再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独特性与层次性,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独特的游戏材料体现着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规则与自由并存的,能使幼儿感受到充分安全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建立积极、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就是安全心理环境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尽管幼儿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游戏的开展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观察者,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以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 经验 以及能力水平,由此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及引导的依据。其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支持者,支持并不是在幼儿疑问的时候马上给予其答案,也不是在幼儿求助时立即告诉其解决 方法 。真正的支持是适宜性支持,通过增减游戏材料、变换游戏环境、更新游戏规则等手段,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积极的探索。再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民间游戏合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幼儿应该成为彼此的游戏伙伴,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守望者与游戏者。 (三)充分运用家长、社区资源 针对游戏资源缺乏这一问题,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大力挖掘与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一方面,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会等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唤起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怀念与激情,收集家长们会玩的民间游戏,由于家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地区,这使得收集起来的游戏资源更为丰富与生动。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如高跷、沙包、竹竿、轮胎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共同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社区内寻找废弃、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获得了人力,极大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6]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2.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论文题目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摘 要】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个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3] 庞丽娟.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

幼儿园美育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

摘要:经过研究和探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芦画瓢,不再是只注重技能技巧,美术活动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活动,活动往往是孩子的一些创意,是孩子“情”与“趣”的体验,更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63-02

一、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根据我国2001年颁布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的相关要求,幼儿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获得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它是定位于儿童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同时还要突出以幼儿为中心的整体定性。教师要正确认识技能训练与自由创造,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教育者要厘清儿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视儿童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幼儿管理中,可以帮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因此,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该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美术活动可以为幼儿的感知能力、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应设立如下目标:第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感,增加对美术活动的认同感和依赖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第二,引导幼儿主动与伙伴分享美术活动体验,并把美术活动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进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对美感的认知来进行美术创作,以独到的眼光和独特思维方式审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具体实践探索

1.创设审美环境。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趣味性较强的审美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在无形之中对幼儿产生影响。对幼儿园的审美环境进行创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主题活动定期展示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例如本月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伞花朵朵开”,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彩绘伞面》,让幼儿在伞面上面进行绘画和创作,用广告颜料让幼儿在伞上进行绘画,出示多把已经绘画完成的伞,请幼儿来欣赏这些伞,让幼儿观察这些伞面构图的特点,启发幼儿商量讨论:我们要如何共同制作彩绘伞?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人多伞少的问题?几个人一起合作,怎样才能让伞的画面一致漂亮呢?每组幼儿商量出一个“工作计划”:伞面什么地方要画什么?谁负责画那个部分?画什么内容?如:语言组的幼儿商量着画海底世界,6个伞面,正好一人画一个面,他们商量着要画一个大大的鲨鱼,有尖尖的牙齿这样需要画两个伞面,就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其他四个小朋友就画小鱼和水母,还有珊瑚和水草。综合区的幼儿拿到了一把蓝色底的雨伞,他们就商量画白云、小鸟,还有很多彩色的气球。(2)随处展示孩子的作品。班上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和两次区域活动,在我班的走廊、美工区到处悬挂张贴孩子的作品,孩子们欣赏着同伴的作品,感受稚拙的画法、夸张的形象、浓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地产生共鸣,激发新的创作激情。如:在我们班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有节美工活动《表情变变变》,通过这节课我延伸到了区域活动《人物头像粘贴》,利用废旧的纸盒和各种彩色纸来进行人物头像的粘贴。我们班的郭承泽小朋友就把眉毛剪得又粗又直,眼睛一边是方形,一边是同心圆圈。鼻子是用纸盒的边角剪成的一个三角形,很有立体感。嘴吧贴成一个正方形,还有很多牙齿。我看到后马上问泽泽你做的这个表情是什么啊?泽泽说我做的是一个会修理汽车的机器人。当其他幼儿看到后,也马上说教师我做的也是个机器人,他可以帮妈妈干活的!其他活动区域的幼儿看到后,马上跑过来问,这是什么啊?郭承泽很骄傲地说这是我做的会修机器的机器人,其他小朋友马上也获得了类似的灵感!还有面墙展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都会让幼儿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画袋里面,幼儿就会一起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记得有节课是画出四季常青的树,旭升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树是一棵圣诞树,上面挂了很多的彩灯,树下放了很多的礼物,天空还下了雪。国贤小朋友看到后说我也画了很多的雪花,我画的是冬天的树。这时忆宣小朋友说我也要加上雪花,我过年回爷爷家就可以看到雪了。(3)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艺术想象。孩子天生是个音乐爱好者。无论是几个月还是几岁的孩子,只要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或摇头晃脑,或载歌载舞。音乐和美术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经常听音乐也能丰富孩子的艺术想象。如:中班《线的训练》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用流动的线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拓宽儿童的思路。通过音乐可以从另一侧面进一步消除幼儿对绘画的紧张感。活动重点:线条的变化。活动难点: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和组织。活动过程:玩彩带,让幼儿观察彩带舞动的变化,让幼儿对线有初步的认识。欣赏红绸舞、体操、棒操、圆环操等与线条相关的舞蹈。边放音乐边用语言描述,启发儿童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线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条画。如浪花(弧线)、流水(波浪线)、雨水(竖线、斜线)、折线(山峰、峡谷)、花朵(同心螺旋线)、毛毛虫(螺旋线)等。边描述过程,边在黑板上记录这些线条。

2.选择有情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课题的选择符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要是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的东西,都是孩子喜欢的,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可以说是有情趣的。有种材料叫毛根,它在幼儿的手中能变化成不同的造型,这让我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创设了一节美术课《千奇百态的人》。在上这节手工课之前,我先带幼儿参观了幼儿园的运动标志墙,让幼儿观察这些运动造型是什么运动的动作,并让幼儿来描述和示范这个动作。在幼儿描述动作的过程中,我随手拿几条毛根扭起来,不一会儿幼儿的动作就展示出来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幼儿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了许多千奇百态的动作,人人都说“老师做我,做我”,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们扭毛根:请每个小朋友拿两根颜色相同的毛根,两根毛根对齐,从毛根的中间位置开始,相互缠绕,做手和脚,这样小人的身体就做好了。再用一根毛根在我们手指上缠绕几圈做小人的头,预留一定的长度用来和身体部位相固定。这样一个小人就做好了。把小人做好后,就可让它们来做操、跳舞、运动了!孩子们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随意扭动它们的手和脚,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就做好了!当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有些幼儿显得有点困难,这个时候我就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这些有幼儿,让他们互相交流。很快所有幼儿都能自己完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小人了。

3.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创意和情趣。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鼓励和正面评价为主,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减少对图画与实物的比对,力求神似,以相对宽松的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创作天赋,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幼儿团体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喜欢受到他人的表扬,并且会在赞扬与鼓励中再接再厉,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正确做法时,及时予以表扬,并且提出对幼儿的期望。即使孩子犯错时,教师也应循循善诱,恳切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小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降低教学难度,使孩子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事物内部规律。例如,“蝴蝶找朋友”、“和小企鹅抢答”、“编花篮”等,这些游戏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教师应创新评价形式,总结有趣的、新鲜的评价方式,减少幼儿的听觉疲劳。例如,在幼儿园小班的手工活动中,利用小猴买元宵的小故事代替纯粹的泥工美术活动。小猴说:我喜欢买圆圆的、一样大的元宵,我用五角星来买元宵。在小猴五角星奖励的诱导下,孩子认真地搓“元宵”,最终都获得了小猴的五角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幼儿的亲密程度,而且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总结:实践证明,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注重情趣性,能使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愿望,孩子们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愉悦心情,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些活动还大大地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丰富了内容,给孩子新鲜感、神奇感,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孩子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孩子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凯波.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08,(4).

[2]王辉.浅谈指导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美术实践活动[J].学术期刊,2006,(6).

[3]杨红.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陶冶幼儿审美情感[J].贵州教育,2010,(20).

[4]朱莉.开启创意的大门画出心中的世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1,(07).

[5]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6]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融合美育到各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美的教育 幼儿园各科教育都饱含着丰富的内容,重点包含以下方面: 1、重视音乐教育 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的听觉的艺术,按照节奏和旋律来影响着听觉,影响着儿童的情感,同时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音乐教育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要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好的情感,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经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来教育幼儿学会有表情地演唱,并配合音乐做出优美的有节奏的动作,表演优美的舞蹈,全面培养音乐教师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幼儿学会唱歌,学会跳舞,锻炼技能,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的时候,教师要教育学生将幻灯片放到屏幕上,学生们看到屏幕就想到碧绿的原野,想到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在美丽的画面中,在优美的音乐里,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而且感受到了音乐的丰富内涵,产生了全面的理解.在音乐的影响下,幼儿的表演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增强,当幼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尽情展示舞蹈的时候,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幼儿学生在学会演唱歌曲,感悟歌曲情感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美感教育. 2、强化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是美术欣赏,美术是造型的艺术,强调着色彩的和谐,线条的明晰,更加形象和生动,并锻炼幼儿的视觉,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幼儿在感受美好美丽的玩具的时候,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表现欲望,喜欢用画笔来描绘想象中的画面和图案,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对美的追求,实现幼儿对美的创造.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学会绘画、泥工、手工等美术制作的时候,要教育幼儿从事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并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才能.幼儿在画花朵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画出了同样的花朵,这样的画面让人不能喜欢.教师要教育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对花的观察,再开始动笔,这样幼儿就能画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来,这样幼儿就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3、普及文学艺术教育 幼儿教师要重视文学艺术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创造情节,发展幼儿的情感.在幼儿的文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听故事、讲童话、读诗歌、欣赏幼儿影视作品等来丰富幼儿的情感.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欣赏作品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作品,积累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并教育幼儿产生美的教育,教会幼儿学会辨别事物的真假,学会分辨善恶,学会区别美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内容,可以通过童话和诗歌来欣赏作品内容,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海的女儿》,来教育幼儿形成优秀的品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丑小鸭》,来教育幼儿学会变化,学会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讲、读、看、练的形式,教育幼儿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增长幼儿的知识水平,全面培养幼儿做人的美德,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成长. 4、发展幼儿的体育 幼儿教师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可以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姿态美.教师要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幼儿的优秀品质,发展幼儿的能力,并重视幼儿的艺术创造.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给幼儿一些体育活动能力的教育,教育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能力,增强体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要重视结合音乐进行教育,也可以穿插小动物的手段进行.教师对幼儿进行学兔的跳的动作的时候,可以播放节奏性的歌曲,教育幼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学习小兔子跳跃,这样幼儿跳得就更活跃,自己的动作才能就更加得到提升,就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的活动,能提升幼儿的身体机能、提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并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5、深入进行常识教育 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常识教育,通过综合性的知识教育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充分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师要经过长期和自然界的教育活动,利用常识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的教育,实施科学常识的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游乐场所,并领悟欣赏美丽自然的乐趣,重视丰富幼儿的情感,全面保护环境. 二、通过日常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 日常教育活动是美的教育的源泉,在幼儿美的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教师要积极创造好的培养人的环境,让幼儿受到潜在的影响,全面实施对幼儿的美的教育.幼儿园要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的整体设计,美化室内在的装饰和布置,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思,并关注激发幼儿的童趣.教师可以在围墙上装饰动物图画,给幼儿创造童话的世界,教师可以在墙上画出有内容的童话,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教师可以教育幼儿产生愉悦的感觉,发展幼儿的能力.教师可以深入到园内的各个环节,重视园舍管理、教育环境管理等,深入到生活场所去进行教育,重视对幼儿美的教育的影响,并用一系列美的教育来发展幼儿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美的教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重视在美的课堂中,选择美好的事物对幼儿进行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感,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是到处存在的,教师要充分运用条件,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提升适应未来社会的人的素质.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题研究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 教育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 思维方式 。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 想象力 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 传说 ,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 国画 、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 文化 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 故事 ,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 教学 方法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刺激幼儿感官,它培育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维能力并拓展了视野和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思考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幼儿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选择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比如喝过的矿泉水瓶、纸盒等,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笔筒,但是做好之后这样的笔筒并不是很好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笔筒的周围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是剪贴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之后在这些作品上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上面。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运用 美术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时美术作品也展现着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以其鲜艳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说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比如,学生平时都会有写 日记 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日记本,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日记本封面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本封面,然后将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对这样的美术创作想法进行分享。总而言之,美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生活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术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让学生感觉美术学习是比较亲切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比较活跃。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或者是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现美术,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瑾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探讨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