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题目: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德、智、体、美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活动,经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或者受到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学习的影响,减弱了其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本应具有的重要功用。综合美术活动是将各种学校的科目联系起来,使学生使用形象表达概念或感觉,从事对他们更有意义的事情。

①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②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综合美术活动是否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吉尔福德(Guilford,1984)。

③、斯滕伯格(Sternberg,2006)。

④以及托兰斯(Ball Torrance,1984)。

⑤关于创造性思维认知和情感维度的描述,本研究将创造性思维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共9个子维度,进一步说明该研究问题所包含的内容。

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维度方面,包括如下5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精致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五,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抗过早封闭性有怎样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维度方面,包括以下4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好奇心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感觉过程复杂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和幻想有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形成综合美术活动的视觉思维模式,探讨综合美术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形成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即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与讨论存在的原因,得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综合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幼儿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观念和策略,为他们更多的认识幼儿艺术创造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希望通过辨析幼儿在综合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概念,为引领幼儿教育实践及政策制定和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影响家庭乃至社区,使他们能够从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表现。幼儿与生俱来对新奇、快乐、冒险、探索的活动充满热情,随着学习和生活中很多成人制定的规则日渐增多,幼儿的需求不断遭到抑制,这些热情也逐渐消逝。致力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才能和智慧,承认孩子能够自己建构对世界的认识,鼓励他们用独创的或发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研究的意义

1、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专题

研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然而,国内研究者对北京、大连、扬州、深圳、上海和重庆6个城市12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表明,70~80%的学前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绘画的自主创新性及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家长均认同儿童绘画教育理应改革,但却普遍困惑于该如何进行。他们在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绘画时不应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条文有明显反响。

归纳出来的问题有两类,不提供示范画应怎么教;怎么指导儿童自己画画。李文馥等认为,这是如何干预儿童画和怎样把握干预的质和度的问题,既有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需要澄清。该研究就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的基本属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自主绘画高度认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两个层面上,出现变化的不均衡和步调的不一致,影射出一般认识水平的高度认同和教育实践中示范画教学之间观念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绘画教学观念改革之难。

该研究反应出了当前国内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所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本研究就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以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对上述问题加以验证,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具有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专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对幼儿教师美术领域职后培训新模式的启发意义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的改革,首先是通过师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开始的。在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模仿范画的教学不再得到提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得到明确,一线教师们对这样的变化显得准备不足。如何通过有效的师资培训,向教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提供一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即由点到面,由点及线,点点互动的培训模式。通过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幼儿园展开长期的合作研究,由点到面的展开大范围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培训,由点及线的进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点点互动的与一线教师展开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培训模式。这种师资培训新模式的建构,将对教学领域的改革具有实际的意义。

四、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潮流、综合美术课程理论和儿童美术发展理论。以下,就学术界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体现本研究在这些领域交叉的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潮流的回顾,是为了使读者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儿童美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态度。综合的美术课程理论,探讨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与联系,对美术学习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美术的功能和目的有新的认识。儿童美术发展理论揭示了以往学者关于儿童美术发展普遍性趋势和个别化趋势的不同主张,对展开的不同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假设

研究的理论背景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种潮流

儿童美术发展理论

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

相关概念界定

综合美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研究历程

古希腊关于艺术创造的两种哲学解释

近代对于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当代关于艺术创造两个方面的解释

理论探讨

综合美术课程理论

创造性思维理论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探索

国际上综合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实践研究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视觉思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

实证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实证研究的设计思路

师资培训

方案设计

环境创设

机制保障

实证研究的设计

实证研究的实施

实施效果的保障

效果的评价

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

问题

实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反思

对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影响

结语

访谈调研

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认知维度上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思维流畅性

幼儿思维抗过早封闭性

幼儿思维独创性

幼儿思维标题抽象性

幼儿思维精致性

情感维度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感觉过程的复杂性

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

幼儿的想象和幻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视觉思维新模式

新模式分析

实施建议

创造性思维评估与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认知维度的策略

情感维度的策略

实践启示

师资培训新模式

政策参考意见

课题与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选取2个中班,按照随机抽样控制的设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对实验班进行综合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该园实行按地段划分招生,随机分班,所以对两个班级在师资力量,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总体发展做了了解,两个班级的差异不明显。在综合美术活动开展的11个月中(含寒暑假),实验班除了采用研究者设计的综合美术活动以外,在其他的课程内容安排方面与控制班保持一致。考虑到在同一个幼儿园,对实验班进行单独的研讨、交流和实施,尽量避开控制班教师和幼儿受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的影响。此外,督促控制班按照幼儿园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也较好的使控制班避免受教育干预的交互影响。在综合美术活动实践开展的11个月中,研究人员通过前测和后测,分2次得到了实验班、控制班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TTCT-A)的成绩。

Torrance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包括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流畅性、抗过早封闭性五个维度。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综合美术活动在5个认知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2、访谈法

人物访谈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根据大致的访谈提纲,向被访者提问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研究的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园长、业务副园长、科研室主任、中班年级组长和实验班带班教师5人的访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描述综合美术活动4个情感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即综合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好奇心,感觉过程的复杂性,勇于冒险,想象与幻想4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在综合分析访谈内容之后,对幼儿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幼儿教师美术领域之后培训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翟灿,熊蕾,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9.

[5]艾夫兰.艺术与认知[M].智玉琴,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6]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康德.判断力批判[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35-45.

[10]德雷克,伯恩斯.综合课程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3]汉森,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思维教育[M].邓琪颖,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14]吉伊根,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相关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去书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美术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王丽

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题目: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德、智、体、美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活动,经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或者受到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学习的影响,减弱了其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本应具有的重要功用。综合美术活动是将各种学校的科目联系起来,使学生使用形象表达概念或感觉,从事对他们更有意义的事情。

①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②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综合美术活动是否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吉尔福德(Guilford,1984)。

③、斯滕伯格(Sternberg,2006)。

④以及托兰斯(Ball Torrance,1984)。

⑤关于创造性思维认知和情感维度的描述,本研究将创造性思维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共9个子维度,进一步说明该研究问题所包含的内容。

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维度方面,包括如下5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精致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五,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抗过早封闭性有怎样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维度方面,包括以下4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好奇心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感觉过程复杂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和幻想有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形成综合美术活动的视觉思维模式,探讨综合美术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形成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即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与讨论存在的原因,得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综合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幼儿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观念和策略,为他们更多的认识幼儿艺术创造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希望通过辨析幼儿在综合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概念,为引领幼儿教育实践及政策制定和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影响家庭乃至社区,使他们能够从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表现。幼儿与生俱来对新奇、快乐、冒险、探索的活动充满热情,随着学习和生活中很多成人制定的规则日渐增多,幼儿的需求不断遭到抑制,这些热情也逐渐消逝。致力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才能和智慧,承认孩子能够自己建构对世界的认识,鼓励他们用独创的或发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研究的意义

1、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专题

研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然而,国内研究者对北京、大连、扬州、深圳、上海和重庆6个城市12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表明,70~80%的学前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绘画的自主创新性及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家长均认同儿童绘画教育理应改革,但却普遍困惑于该如何进行。他们在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绘画时不应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条文有明显反响。

归纳出来的问题有两类,不提供示范画应怎么教;怎么指导儿童自己画画。李文馥等认为,这是如何干预儿童画和怎样把握干预的质和度的问题,既有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需要澄清。该研究就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的基本属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自主绘画高度认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两个层面上,出现变化的不均衡和步调的不一致,影射出一般认识水平的高度认同和教育实践中示范画教学之间观念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绘画教学观念改革之难。

该研究反应出了当前国内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所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本研究就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以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对上述问题加以验证,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具有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专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对幼儿教师美术领域职后培训新模式的启发意义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的改革,首先是通过师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开始的。在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模仿范画的教学不再得到提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得到明确,一线教师们对这样的变化显得准备不足。如何通过有效的师资培训,向教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提供一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即由点到面,由点及线,点点互动的培训模式。通过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幼儿园展开长期的合作研究,由点到面的展开大范围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培训,由点及线的进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点点互动的与一线教师展开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培训模式。这种师资培训新模式的建构,将对教学领域的改革具有实际的意义。

四、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潮流、综合美术课程理论和儿童美术发展理论。以下,就学术界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体现本研究在这些领域交叉的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潮流的回顾,是为了使读者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儿童美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态度。综合的美术课程理论,探讨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与联系,对美术学习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美术的功能和目的有新的认识。儿童美术发展理论揭示了以往学者关于儿童美术发展普遍性趋势和个别化趋势的不同主张,对展开的不同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假设

研究的理论背景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种潮流

儿童美术发展理论

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

相关概念界定

综合美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研究历程

古希腊关于艺术创造的两种哲学解释

近代对于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当代关于艺术创造两个方面的解释

理论探讨

综合美术课程理论

创造性思维理论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探索

国际上综合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实践研究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视觉思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

实证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实证研究的设计思路

师资培训

方案设计

环境创设

机制保障

实证研究的设计

实证研究的实施

实施效果的保障

效果的评价

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

问题

实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反思

对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影响

结语

访谈调研

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认知维度上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思维流畅性

幼儿思维抗过早封闭性

幼儿思维独创性

幼儿思维标题抽象性

幼儿思维精致性

情感维度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感觉过程的复杂性

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

幼儿的想象和幻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视觉思维新模式

新模式分析

实施建议

创造性思维评估与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认知维度的策略

情感维度的策略

实践启示

师资培训新模式

政策参考意见

课题与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选取2个中班,按照随机抽样控制的设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对实验班进行综合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该园实行按地段划分招生,随机分班,所以对两个班级在师资力量,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总体发展做了了解,两个班级的差异不明显。在综合美术活动开展的11个月中(含寒暑假),实验班除了采用研究者设计的综合美术活动以外,在其他的课程内容安排方面与控制班保持一致。考虑到在同一个幼儿园,对实验班进行单独的研讨、交流和实施,尽量避开控制班教师和幼儿受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的影响。此外,督促控制班按照幼儿园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也较好的使控制班避免受教育干预的交互影响。在综合美术活动实践开展的11个月中,研究人员通过前测和后测,分2次得到了实验班、控制班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TTCT-A)的成绩。

Torrance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包括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流畅性、抗过早封闭性五个维度。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综合美术活动在5个认知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2、访谈法

人物访谈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根据大致的访谈提纲,向被访者提问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研究的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园长、业务副园长、科研室主任、中班年级组长和实验班带班教师5人的访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描述综合美术活动4个情感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即综合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好奇心,感觉过程的复杂性,勇于冒险,想象与幻想4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在综合分析访谈内容之后,对幼儿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幼儿教师美术领域之后培训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翟灿,熊蕾,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9.

[5]艾夫兰.艺术与认知[M].智玉琴,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6]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康德.判断力批判[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35-45.

[10]德雷克,伯恩斯.综合课程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3]汉森,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思维教育[M].邓琪颖,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14]吉伊根,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相关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去书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美术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儿童教育是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儿童教育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教育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1、幼儿园美术教学情况摸底;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 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 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生成的教学设计及课件

一. 研究的背景

1、 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 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 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受歧视,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发展走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4、宜宾县留守儿童简况:

宜宾县536所中学校中在校生12万人,其中留守儿童4万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据宜宾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虽然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但还是有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又选择了再次出去。”据宜宾县“留守学生”抽样情况调查表显示,该县单亲外出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双亲外出的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不良嗜好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老师在留守学生生活中既要充当师长角色又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关爱留守儿童是全方位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该县目前还没有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三、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

2、进一步该县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1、宜宾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宜宾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宜宾县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宜宾县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宜宾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研究。

6、宜宾县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对宜宾县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教育实验法:对该县在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 、经验总结法: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六、研究的实施

1、调查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需编制以下问卷:(1)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道德素质问卷;(2)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3、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进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相关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去书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美术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题目: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德、智、体、美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活动,经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或者受到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学习的影响,减弱了其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本应具有的重要功用。综合美术活动是将各种学校的科目联系起来,使学生使用形象表达概念或感觉,从事对他们更有意义的事情。

①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②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综合美术活动是否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吉尔福德(Guilford,1984)。

③、斯滕伯格(Sternberg,2006)。

④以及托兰斯(Ball Torrance,1984)。

⑤关于创造性思维认知和情感维度的描述,本研究将创造性思维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共9个子维度,进一步说明该研究问题所包含的内容。

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维度方面,包括如下5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精致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五,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抗过早封闭性有怎样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维度方面,包括以下4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好奇心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感觉过程复杂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和幻想有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形成综合美术活动的视觉思维模式,探讨综合美术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形成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即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与讨论存在的原因,得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综合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幼儿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观念和策略,为他们更多的认识幼儿艺术创造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希望通过辨析幼儿在综合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概念,为引领幼儿教育实践及政策制定和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影响家庭乃至社区,使他们能够从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表现。幼儿与生俱来对新奇、快乐、冒险、探索的活动充满热情,随着学习和生活中很多成人制定的规则日渐增多,幼儿的需求不断遭到抑制,这些热情也逐渐消逝。致力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才能和智慧,承认孩子能够自己建构对世界的认识,鼓励他们用独创的或发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研究的意义

1、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专题

研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然而,国内研究者对北京、大连、扬州、深圳、上海和重庆6个城市12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表明,70~80%的学前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绘画的自主创新性及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家长均认同儿童绘画教育理应改革,但却普遍困惑于该如何进行。他们在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绘画时不应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条文有明显反响。

归纳出来的问题有两类,不提供示范画应怎么教;怎么指导儿童自己画画。李文馥等认为,这是如何干预儿童画和怎样把握干预的质和度的问题,既有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需要澄清。该研究就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的基本属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自主绘画高度认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两个层面上,出现变化的不均衡和步调的不一致,影射出一般认识水平的高度认同和教育实践中示范画教学之间观念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绘画教学观念改革之难。

该研究反应出了当前国内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所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本研究就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以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对上述问题加以验证,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具有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专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对幼儿教师美术领域职后培训新模式的启发意义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的改革,首先是通过师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开始的。在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模仿范画的教学不再得到提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得到明确,一线教师们对这样的变化显得准备不足。如何通过有效的师资培训,向教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提供一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即由点到面,由点及线,点点互动的培训模式。通过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幼儿园展开长期的合作研究,由点到面的展开大范围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培训,由点及线的进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点点互动的与一线教师展开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培训模式。这种师资培训新模式的建构,将对教学领域的改革具有实际的意义。

四、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潮流、综合美术课程理论和儿童美术发展理论。以下,就学术界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体现本研究在这些领域交叉的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潮流的回顾,是为了使读者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儿童美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态度。综合的美术课程理论,探讨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与联系,对美术学习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美术的功能和目的有新的认识。儿童美术发展理论揭示了以往学者关于儿童美术发展普遍性趋势和个别化趋势的不同主张,对展开的不同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假设

研究的理论背景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种潮流

儿童美术发展理论

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

相关概念界定

综合美术活动

创造性思维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研究历程

古希腊关于艺术创造的两种哲学解释

近代对于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当代关于艺术创造两个方面的解释

理论探讨

综合美术课程理论

创造性思维理论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探索

国际上综合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实践研究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视觉思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

实证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实证研究的设计思路

师资培训

方案设计

环境创设

机制保障

实证研究的设计

实证研究的实施

实施效果的保障

效果的评价

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实验研究

问题

实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反思

对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影响

结语

访谈调研

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认知维度上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思维流畅性

幼儿思维抗过早封闭性

幼儿思维独创性

幼儿思维标题抽象性

幼儿思维精致性

情感维度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感觉过程的复杂性

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

幼儿的想象和幻想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视觉思维新模式

新模式分析

实施建议

创造性思维评估与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认知维度的策略

情感维度的策略

实践启示

师资培训新模式

政策参考意见

课题与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选取2个中班,按照随机抽样控制的设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对实验班进行综合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该园实行按地段划分招生,随机分班,所以对两个班级在师资力量,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总体发展做了了解,两个班级的差异不明显。在综合美术活动开展的11个月中(含寒暑假),实验班除了采用研究者设计的综合美术活动以外,在其他的课程内容安排方面与控制班保持一致。考虑到在同一个幼儿园,对实验班进行单独的研讨、交流和实施,尽量避开控制班教师和幼儿受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的影响。此外,督促控制班按照幼儿园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也较好的使控制班避免受教育干预的交互影响。在综合美术活动实践开展的11个月中,研究人员通过前测和后测,分2次得到了实验班、控制班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TTCT-A)的成绩。

Torrance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包括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流畅性、抗过早封闭性五个维度。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综合美术活动在5个认知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2、访谈法

人物访谈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根据大致的访谈提纲,向被访者提问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研究的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园长、业务副园长、科研室主任、中班年级组长和实验班带班教师5人的访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描述综合美术活动4个情感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即综合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好奇心,感觉过程的复杂性,勇于冒险,想象与幻想4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在综合分析访谈内容之后,对幼儿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幼儿教师美术领域之后培训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翟灿,熊蕾,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9.

[5]艾夫兰.艺术与认知[M].智玉琴,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6]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康德.判断力批判[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35-45.

[10]德雷克,伯恩斯.综合课程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3]汉森,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思维教育[M].邓琪颖,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14]吉伊根,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幼儿园美术示范论文开题报告

你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美术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相关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去书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美术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幼儿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如下: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

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

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

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

《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

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下面是我分享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二、研究的意义:

1、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4、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5、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 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 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 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 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 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 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 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 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1、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2、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3、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 and 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 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⑥为基础分析了教育爱的基本组成要素,即亲密、承诺与热情。当这三个要素全都具备了时,此时的爱便是一种“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Sternberg)。 Goldstein通过具体的实验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具体分析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爱的基本要素等问题。弥补了实践层面研究之不足,她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与观点。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 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 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 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

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

⑨ 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

⑩ 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三)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三、研究方法:

1、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 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

2、 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

3、 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四、进度安排:

1、2005年6月27——200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

2、2005年9月——200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2005年12月底——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 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 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六、参考文献:

[1]、[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 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内容与意义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注意事项

五、总结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