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 1材料 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 说说 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约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自身整体素质 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 措施 、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 法律知识 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 教育 ,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阴部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 方法 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坚持护理原则,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尤其是暴发型大出血,极易引起产妇休克,所以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一边有效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宫复等措施,一边 报告 医师实施抢救工作。一是迅速协助医生实施抢救,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着手查找出血原因,抽血急检血型,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及必要时手术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失血过多的及时给予吸氧,防止缺氧。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给产妇补充失血量。二是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两小时内,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四是回病房后,应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胀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产后一日内,仍应严密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症状。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 毕业 后进 入职 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 疾病知识 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2.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浅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写法如下:
一、文题
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论文内容相符;文题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0字;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署名
1、在文题后加上姓名和工作单位,可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表示作者享有著作权,对文章内容负责。署名一般根据对文章贡献性的大小,上下排列或前后排列。
2、若有多位作者时,姓名中间不用标点,采用真名;工作单位的标注,可在署名之后,根据某些杂志的要求在脚注等处标明。
三、摘要
是文章内容的提要和精华,用精练的文字概括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摘要一般不列图表,不用缩略语,不分段,字数在200—300字。
四、关键词
是反映文章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以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也帮助读者进行关键词检索。一般一篇论文可用3—5个关键词。关键词的选择应以美国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顷表》和《汉语主题词表》为准。
五、正文
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应列出本次研究所参考文献的目录。
找了一篇关于本科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感觉挺不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帮助的,采纳我吧。浅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国内8所医学院校的52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总分为(±)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的比例相差更远。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认知不到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 就业观念不正确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就业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就业准备不充分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2 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供求不平衡一方面医院、医疗机构、相关单位急需大量护理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逐年严峻,护理专业就业整体态势呈现沿海大城市、省级以上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西部地区、各省市欠发达地区及城镇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护理人才缺乏严重。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一方面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应聘。此外由于高校教学方法呆板、课程改革落后,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较冷。以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来看,有90%以上的毕业生在省市级以上综合性或者专科医院就业,到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几乎为零。 毕业生自身问题(1)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准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匮乏。一些学生从往届毕业生了解到,很多医院招聘都有学习成绩要求,认为学业成绩是就业成功的关键。一心埋头学习,却忽略了在校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法学会推销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有部分学生把就业成功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学院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相关老师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得就业更为困难,以上这些均反映了学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匮乏。(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个人择业标准是倾向于去大城市、东部沿海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就业,个别学生有去基层就业意向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于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奖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资收入的高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考虑的重要标准,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明显了。(3)弱势群体就业艰难。在护理行业中,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困难、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欠佳,挂科严重,或性格内向、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学生,近年来尤其是学生身材问题,个别医院招聘时直接要求报名者身高不能低于多少,这无形中很多学生被挡在了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大门外,成为就业困难生。3 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结以现代教育观、护理观为指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有高尚专业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新型护理人才[6]。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2005年6月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在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护理类毕业生的甚少。国家应出台更多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就业,让他们能安心稳定地在基层工作;同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基层医院在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给予一定的保证,从经济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想留在基层,切实维护到基层、农村、社区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会保障。对于在基层就业并取得突出业绩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以此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并逐步解决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充分的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如举办大型系列招聘会、宣讲会、讲授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等服务。更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指导,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压力并存的特殊性,毕业生存在个人自我认知不清晰、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不正确、盲目自信等特征,及时完善他们的就业心理,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知道毕业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分析出其潜在误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用事实说话,介绍目前国家各级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引导毕业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明确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把就业指导贯穿始终,既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又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他们的职业期望。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毕业生在临床实习,进一步接近临床加上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少数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并感受到护士地位低、对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不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给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惑。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目前存在不足,在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教师要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7]。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授业与育人融为一体,在育人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想,形成一个“热爱专业、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着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承担的团学工作经历、曾获各种奖学金、奖励以及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都被用人单位看重。现阶段,随着护理医疗、教学的与国际接轨,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护理毕业生应注重职业道德及身心素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提高求职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切实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准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对护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 毕业 生优秀论文汇总表分析,探索一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路径,为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而努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与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文指导的相关毕业论文
摘 要目的:研讨提高护理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 措施 . 方法 :通过对本校近几年来对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关于选题,指导手段,答辨评价体系的 总结 ,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结果: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合理的选题,优化指导模式能较大程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结论:提高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举措,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临床护理实践人才,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毕业论文本科护生选题论文答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ofNursingProfessionalUndergraduateThesisGuidance
WEIYoulong,ZHANGLirong
(MedicalandNursingSchool,Chengdu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
AbstractPurpose::Throughthesummaryofschoolinrecentyearsonthenursingprofessionthesisguidanceontopics,guidancetools,:Toimprovestudents'degreeofemphasisonthethesis,reasonabletopic,greaterdegreeofoptimizationguidancemo
:Toimprovenursingqualityundergraduatethesisintegratedinitiativesplaysanactiveroleforcultivatinghighqualityclinicalnursingpracticetalents,andimprovethelevelofcareandprofessional.
Keywordsundergraduatethesis;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topic;thesis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
本科新生进入学校后就应让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往届因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未拿到学位的例子,打消学生侥幸过关的心理,端正态度.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这项教学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我校护理学本科学生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的一学期成立本科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织毕业论文写作讲座,确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召开开题 报告 会,再次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完成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
2合理的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
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 ,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
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 文章 ;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3优化指导模式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
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
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 经验 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重视英文摘 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 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 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 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
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指导教师评分,二是评阅教师评分,三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论文发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高度重视,严格把握本科护生对论文的选题,并应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规范答辩模式,合理评价标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才能保证本科护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提高护生素质.
*通讯作者:张莉蓉
参考文献
[1]陈振斌,张建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调查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杨雷,齐静.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 教育 ,2011(22):8-9.
[3]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1):12-14.
[4]钟卫东.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J].高等教育,2011.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二: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文(设计)质量的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
本文是一篇环境工程论文范文,环境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文(设计)质量的与实践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环境工程及毕业论文及医学院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环境工程相关开题 报告范文 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前提,通过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从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 考研 的冲突、严格加强指导过程管理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毕业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毕业论文是整个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环节,约占本科教学内容的1/8,作为架构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是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环境管理与咨询、环保公司、化工企业、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技术研发等工作.通过对近三年来环境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写作质量、工作量和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量,环境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并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和关键.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对近三年来毕业设计题目的统计分析,发现有约20%左右的论文题目存在雷同,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人数较多,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的主要为环境工程教研室的教师,每个教师要指导4~8个毕业生,由于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部分教师缺乏科研工作经历,造成多个学生做同一个题目,不同学生之间仅在实验地点、实验材料或监测项目等方面做稍微变化,缺乏创新性和对某个题目的深入研究,造成最后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存在雷同.另外,由于师资的限制,选题更新较慢,难以体现创新性内涵.
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选题上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因材施教.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与课程平行的进行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查阅一些专业文献,撰写综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开放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开放实验指也会密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老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水平及各自的优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在选题方式上,改变指导教师单方面指定题目的做法,鼓励学生根据参加开放实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会自主提出感兴趣的题目,以导师把关的方式,师生互动来选题,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研室师资有限,年轻教师多,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经常出现一名讲师要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学生一人一题,题目不能重复,从师资配备的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的难度.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大同小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创新性内涵的体现几乎流于形式.
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上筛选高水平的优质师资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鼓励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到考取学校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又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院为找工作的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利用实习单位的高水平师资和实验条件来完成毕业论文.在校内,我们整合化工学院的其他一些优秀师资力量,聘请基础教研室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使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范围、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及论文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解决毕业论文与求职考研的冲突
经过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我们发现,现在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非常大是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的压力较大,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考研,在第七学期都全力以赴准备考研,在第八学期的3~4月份又是考研复试的主要时间,很多上线的学生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准备 面试 上,等到面试结束,真正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已经为时过晚.由于考研对时间的占用导致学生将原本重要的毕业论文工作放在从属地位.因此不但毕业论文的质量会下降,没有经过毕业论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求职、考研面试也收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一般到第七学期初甚至第六学期开始让学生选题,并开始毕业论文的部分工作,如:文献检索,撰写综述等.在这方面也主要得益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展,如一部分在第五学期参加过环境微生物开放实验的同学在结束了一学期的综合实验后,对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第六学期继续进实验室作实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收获很大,所以到第七学期个别优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并发表.
四、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重视毕业论文答辩
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定毕业论文总成绩的重要考评依据.针对以往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幻灯片字数多、字体小、颜色搭配不合理,答辩内容不熟悉,图标绘制不规范等,要求指导教师对本小组的学生进行预答辩,减少答辩时的常规错误.对于答辩过程中评委提出的相关问题,指导教师督促学生认证整改,提高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宇,张云.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6):11-13.
\[2\]陈云嫩,梁礼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双赢之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2(3):135-137.
\[3\]张烈平.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毕业实习(设计)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6,(4):90-92.
\[4\]张庆乐,董建,王虹,郑超.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66-68.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任务是研究护理理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内容。护理是学科的论题,必须紧紧围绕学科的宗旨及中心任务。而有些疾病的医疗过程、药物研制等论题,则属医疗、药理学科研究范畴。下面提供一些选题供你参考:
1.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2.心理干预对降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水平的研究
3.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
4.一例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肝脓肿合并脊髓硬膜外脓肿的护理
5.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调查
6.对临床护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实习护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快速康复护理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0.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心理教育干预
11.人文关怀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12.优质护理在产后康复的应用及影响
13.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
14.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15.内科病人住院时间与心理变化的研究
16.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原因及防范举措
17.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 1材料 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 说说 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约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自身整体素质 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 措施 、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 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侵权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3改进措施 进行岗前培训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 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 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 法律知识 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4小结 护士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护理人员有必要提高护理质量、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关于产后出血的护理》 一、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我院临床资料分析,造成产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发生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从子宫剥离时少许出血是很常见的,但是当胎盘完全从子宫剥离并排出后,流血便会迅速减少。但一些产妇由于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焦虑或疲劳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血管闭合不好,就可发生较大出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多次流产后导致子宫纤维受损、羊水过多使宫腔压力增高导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等,也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 (二)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俗称“衣胞不下”,也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最常见的是胎盘不完全剥离,即因部分胎盘未从子宫壁上剥离导致剥离面出血;二是胎盘剥离后不能及时排出,即胎盘已从宫壁完全剥离,但因子宫收缩乏力使胎盘不能排出导致出血;三是刮宫史产妇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导致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常会引起出血;四是使用催产素不当,使得子宫痉挛性收缩造成已剥离的胎盘嵌顿在子宫腔内,也可引起阴道出血。 (三)产道裂伤 多数发生在阴道手术分娩后,胎儿太大、使用产钳生产、产道明显水肿或静脉曲张、难产、急产等,都会增加产道裂伤的可能。我院近3年临床中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妊高症,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组织缺氧,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在软产道撕裂后引起阴道壁血肿;其他还有急产,外阴阴道炎,宫颈管坚韧等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撕裂,接生者的不当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四)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如患有血液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缺乏凝血因子等,也易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2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对策 (一)坚持预防为先,对症采取预防措施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预防 一是由于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异常产及时性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在分娩前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准备。二是分娩期间要加强监护,注意产妇休息与营养补充,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排空膀胱,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如果必须使用降压、镇静药的情况下,用药要适度,避免过量而影响子宫收缩。三是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易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可立即使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抓“早”,结合妇产科治疗、孕期检查等广泛开展健康 教育 ,避免多次人流,早期发现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等产后出血诱因,动员产妇提前入院待产,在分娩前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急救措施。二是抓“准”,产程中,准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剥离前耐心等待,避免过早挤揉子宫、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刺激宫缩,促使胎盘及时剥离排出。二是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仍未剥离者,首先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胎盘仍未剥离,可重新消毒会阴,排空膀胱,实施人工剥离。四是发生胎盘嵌顿引起出血的,可实施麻醉使狭窄环放松,人工取出胎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论以上何种情形,在胎盘排出或人工取出后,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胎盘、胎膜或副胎盘残留,如有,应及时清宫,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后期出血。 3、产道裂伤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软产道裂伤所致的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措施是及时准确修补缝合。胎儿娩出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包括宫颈、阴道及会阴,特别是宫颈,有裂伤及时缝合。一是宫颈裂伤的处理。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窿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应该先实施消毒,然后暴露宫颈,用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二是阴道裂伤的处理。阴道裂伤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并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三是会阴部裂伤的处理。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粘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粘膜及会阴皮肤。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是产前应及时询问病史,如有提前入院待产,进行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二是凝血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在排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原因后,即可确定为疑似凝血功能障碍。在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输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等。三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是产后出血处理中最难治的特殊类型,除了按常规的产后出血处理步骤和 方法 进行外,要注重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坚持护理原则,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尤其是暴发型大出血,极易引起产妇休克,所以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护理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一边有效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宫复等措施,一边 报告 医师实施抢救工作。一是迅速协助医生实施抢救,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着手查找出血原因,抽血急检血型,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及必要时手术的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失血过多的及时给予吸氧,防止缺氧。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给产妇补充失血量。二是严密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子宫复旧情况,精确测量出血,详细作好特别护理记录单。三是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两小时内,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四是回病房后,应指导产妇及时排空膀胱,防止膀胱胀大影响子宫收缩复旧。产后一日内,仍应严密关注产妇的一般情况,指导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防止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症状。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三:《浅谈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欠佳原因》 护士职业是我国医疗体系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的护士资源仍有部分靠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来补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基础,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期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根据《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行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自2011年起,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的四个科目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考试涉及临床工作初期的是护士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碍这一类新增的疾病类型。但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结果中发现,精神障碍的相关考点五年制的学生大多没有得分。这个现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学生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和临床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一、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初中 毕业 后进 入职 业院校学习的群体。有的学生是自主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希望能学习职业技术获得谋生技能。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来职院校学习,希望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尽早进入社会工作。而就社会的大形势而言,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问题就会涌现出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要学习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比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等。在初中课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过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如若基础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础科目上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问题。而《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专业课中的一门,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学,生理学这些课程作为基础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学生的基础虽然有差别,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帮助每一位学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技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通过多媒体PPT、影像资料的展示,可以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精确的讲述给学生,借此来向学生们说明疾病的相关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来看仅仅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精神疾病护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像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学一样进行一定的实训和见习课程,通过实训和见习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精神疾病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疾病,实训课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不知所措。见习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精神类疾病,直观认识精神疾病,加深对于精神疾病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们以短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精神疾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还可以与时俱进的增加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校的网站上上传教学课件或微课视频,将学习过程中得知识点展现出来方便所有人的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现在普遍的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的更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真正将职业教育的优势凸显出来。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疾病的生物学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有识之士提出了医学模式应该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学中显得最恰当、最适用,也最需要。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病学不仅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关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精神病学不仅要服务于精神病院之内,也要(或者是更要)着眼于全社会的心理健康。但我们课程体系下的精神 疾病知识 相对落后,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图书馆书目相对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师怠于继续深造学习均导致了精神科护理学的相关教师师资水平常年保持不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护理学》的老师本身就没有真正的接触过精神疾病,只能靠书本的知识来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技能。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如若知识结构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进,就如一潭死水永远没有生气。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思进取而逐渐的消磨殆尽。希望每一位教师不要停滞不前坐井观天,而要不断通过提高自我素质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学校管理体制落后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他们重要的成长和蜕变过程。学校认为五年制学生没有成熟的心智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甚至对于是非的明辨能力也相对较弱。学校有时为学生及家长考虑,对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甚至相对刻板。基本还是按照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按时上早自习,晚自习,没有自我的空间去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扩充自己的知识,甚至扼杀了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上或许五年制的学生们还学要老师及学校的督促和监督,但在学习上应该给与学生一定的空间。《精神科护理学》也是一门相对而言较难的课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一些问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职责是教,学生的目的是学。但怎么学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这才是教育的主旨所在。 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60分万岁”的观念已经落伍,职业院校学习的所有知识都需要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如何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效果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改善精神科护理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希望对五年制学生《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情况改进有所帮助,期望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1.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2.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5. 浅谈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河南08年下半年自学考试报考通知网上报名:8月1日——9月7日 现场确认:9月1日——9月7日下午5:30(确认期间是否可以网上报名请咨询相应报名点)考试时间:08年10月25日——26日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8年主要工作时间安排时间 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 2月1日-29日 网上报名 省招办 3月1日-7日 报名现场确认 市招办及五个扩权县、各报名工作站 3月18日-25日 整理全省报考数据 省招办 4月上旬 召开全省考务工作会议及评卷工作会议 省招办 4月19日-20日 全国统一考试 省、市招办及重点扩权县招办 4月23日-29日 评阅答卷 评卷院校 5月7日前 全省统一登统分数 省招办、登分单位 5月11日-13日 复核试卷 市招办 5月14日- 20日 集中处理当次成绩,打印课程合格证 省、市招办 5月21日-25日 公布成绩;发放课程合格证;同时各地办理考籍变更手续(免考、转考、合并考号等) 省、市招办 6月10日-14日 接受考生毕业申请 市招办 6月17日-25日 统一审查毕业生资格,毕业生电子注册,打印毕业证书及毕业生登记表 省、市招办、主考院校 7月2日后 发放毕业证书 省、市招办 8月1-31日 网上报名 省招办 9月1日-7日 报名现场确认 市招办及五个扩权县、各报名工作站 9月17日前 上报报名报考数据 市招办及五个扩权县 9月18日-25日 整理全省报考数据 省招办 10月中旬 召开全省考务工作会议及评卷工作会议 省招办 10月25日-26日 全国统一考试时间 省、市招办 10月29日-11月4日 评阅答卷 评卷院校 11月5日 阅后试卷的交接上报实践环节成绩 评卷院校、登分单位 11月6日-11日 全省统一登统分数 省招办、登分单位 11月19日-24日 集中处理当次成绩,打印课程合格证 省、市招办 11月25日-30日 公布当次成绩;发放课程合格证;同时各地办理考籍变更手续(免考、转考、合并考号等) 市招办 12月10日-14日 接受考生毕业申请 市招办 12月17日-25日统一审查毕业生资格;毕业生电子注册;打印毕业证书及毕业生登记表 省、市招办,主考院校
找了一篇关于本科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感觉挺不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帮助的,采纳我吧。浅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国内8所医学院校的52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总分为(±)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的比例相差更远。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认知不到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 就业观念不正确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就业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就业准备不充分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2 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供求不平衡一方面医院、医疗机构、相关单位急需大量护理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逐年严峻,护理专业就业整体态势呈现沿海大城市、省级以上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西部地区、各省市欠发达地区及城镇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护理人才缺乏严重。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一方面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应聘。此外由于高校教学方法呆板、课程改革落后,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较冷。以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来看,有90%以上的毕业生在省市级以上综合性或者专科医院就业,到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几乎为零。 毕业生自身问题(1)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准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匮乏。一些学生从往届毕业生了解到,很多医院招聘都有学习成绩要求,认为学业成绩是就业成功的关键。一心埋头学习,却忽略了在校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法学会推销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有部分学生把就业成功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学院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相关老师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得就业更为困难,以上这些均反映了学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匮乏。(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个人择业标准是倾向于去大城市、东部沿海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就业,个别学生有去基层就业意向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于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奖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资收入的高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考虑的重要标准,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明显了。(3)弱势群体就业艰难。在护理行业中,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困难、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欠佳,挂科严重,或性格内向、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学生,近年来尤其是学生身材问题,个别医院招聘时直接要求报名者身高不能低于多少,这无形中很多学生被挡在了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大门外,成为就业困难生。3 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结以现代教育观、护理观为指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有高尚专业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新型护理人才[6]。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2005年6月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在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护理类毕业生的甚少。国家应出台更多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就业,让他们能安心稳定地在基层工作;同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基层医院在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给予一定的保证,从经济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想留在基层,切实维护到基层、农村、社区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会保障。对于在基层就业并取得突出业绩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以此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并逐步解决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充分的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如举办大型系列招聘会、宣讲会、讲授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等服务。更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指导,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压力并存的特殊性,毕业生存在个人自我认知不清晰、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不正确、盲目自信等特征,及时完善他们的就业心理,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知道毕业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分析出其潜在误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用事实说话,介绍目前国家各级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引导毕业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明确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把就业指导贯穿始终,既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又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他们的职业期望。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毕业生在临床实习,进一步接近临床加上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少数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并感受到护士地位低、对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不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给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惑。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目前存在不足,在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教师要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7]。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授业与育人融为一体,在育人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想,形成一个“热爱专业、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着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承担的团学工作经历、曾获各种奖学金、奖励以及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都被用人单位看重。现阶段,随着护理医疗、教学的与国际接轨,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护理毕业生应注重职业道德及身心素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提高求职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切实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准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对护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找了一篇关于本科护理的毕业论文范文,感觉挺不错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有帮助的,采纳我吧。浅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针对胜任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胜任力自评问卷对国内8所医学院校的527名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总分为(±)分,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因此,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护理专业就业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应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的比例相差更远。截止2012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万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86万人[2],平均年净增加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然用人单位对护士有着大量的需求,学生又为何屡屡反映就业难呢?其实所谓的难是指自己的职业地位、薪资待遇、工们不境等。因为工作性质护士这个职业被外界很多人所歧视,很多人认为“护士只存在于医院当中,永远扮演给医生‘打下手’的角色”;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护毕业生的学生就业容易、工作稳定、待遇好,对工作的期望值非常高[3]。这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找工作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认知不到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最大的困惑是自我认知不到位自我认知不到位,盲目攀比。由于自我认知不够、对自己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是本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自傲自大。自己认知不到位、犹豫不决、当良好的就业机会到来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导致就业机会丧失;此外自我认知不准确,有的产生自负心理,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4]。 就业观念不正确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大多为大城市、工作环境优、工资薪酬高、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以及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基层地区这样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 就业目标不明确目前,很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明确,都期望到大城市、大医院或者待遇高的体面岗位,而不愿意从事社区、康复、老年人护理工作;这造成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拥挤,而基层城镇、欠发达地区的护士岗位人才缺乏严重。 就业准备不充分随着全国各校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很多学生在校时没有认真学习,理论水平较低,对学校以及学院各种社团组织和各项学生活动不感兴趣、不积极,平时参加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找工作时不自信;另外在校学生极少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对于撰写个人简历技巧、如何筛选目标就业岗位等缺乏应有的技巧,造成很多毕业生学生就业困难。2 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不足我国护理教育总体上仍沿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护理人才与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和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目前护理人才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临床见实习3种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和实践技术,缺少人文学科的教育,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5]。传统的大而全、广而浅、专业方向单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 供求不平衡一方面医院、医疗机构、相关单位急需大量护理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逐年严峻,护理专业就业整体态势呈现沿海大城市、省级以上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西部地区、各省市欠发达地区及城镇等基层单位无人问津,护理人才缺乏严重。而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一方面毕业生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应聘。此外由于高校教学方法呆板、课程改革落后,培养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较冷。以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来看,有90%以上的毕业生在省市级以上综合性或者专科医院就业,到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几乎为零。 毕业生自身问题(1)毕业生缺乏就业心理准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匮乏。一些学生从往届毕业生了解到,很多医院招聘都有学习成绩要求,认为学业成绩是就业成功的关键。一心埋头学习,却忽略了在校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法学会推销自己的法和策略,忽略了对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也有部分学生把就业成功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学院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相关老师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得就业更为困难,以上这些均反映了学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匮乏。(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个人择业标准是倾向于去大城市、东部沿海或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就业,个别学生有去基层就业意向或者自主创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对于单位提供的薪酬待遇、奖金非常看重,因此,工资收入的高低成为了毕业生就业考虑的重要标准,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更明显了。(3)弱势群体就业艰难。在护理行业中,基本不存在性别歧视,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困难、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欠佳,挂科严重,或性格内向、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差,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的学生,近年来尤其是学生身材问题,个别医院招聘时直接要求报名者身高不能低于多少,这无形中很多学生被挡在了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的大门外,成为就业困难生。3 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确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人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结以现代教育观、护理观为指导,强化专业培养目标,顺应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又有高尚专业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等新型护理人才[6]。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2005年6月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免费师范生”等,在这些扶助政策中面向护理类毕业生的甚少。国家应出台更多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乡镇卫生院就业,让他们能安心稳定地在基层工作;同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基层医院在毕业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上要给予一定的保证,从经济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想留在基层,切实维护到基层、农村、社区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享受到同等社会保障。对于在基层就业并取得突出业绩者,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以此激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并逐步解决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需要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充分的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如举办大型系列招聘会、宣讲会、讲授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等服务。更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指导,针对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压力并存的特殊性,毕业生存在个人自我认知不清晰、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不正确、盲目自信等特征,及时完善他们的就业心理,正确引导就业期望值,知道毕业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分析出其潜在误区;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讲座,用事实说话,介绍目前国家各级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引导毕业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明确当前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把就业指导贯穿始终,既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又能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最终达到他们的职业期望。 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毕业生在临床实习,进一步接近临床加上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少数学生对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并感受到护士地位低、对工作内容单调、工作环境不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给学生造成了诸多困惑。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目前存在不足,在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教师要将对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7]。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始终将授业与育人融为一体,在育人中教书,在教书中育人,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想,形成一个“热爱专业、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为护理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着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人文素质、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校期间承担的团学工作经历、曾获各种奖学金、奖励以及英语、计算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都被用人单位看重。现阶段,随着护理医疗、教学的与国际接轨,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省级三甲医院对于应聘者英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护理毕业生应注重职业道德及身心素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提高求职就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切实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认知,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准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率,对护理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最新护理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基础护理学》毕业考试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
2、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期压力源调查及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3、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的构建
4、“学思模式”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质性研究
5、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
6、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的设想
7、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8、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9、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技能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0、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需求的调查
11、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探索
12、某高校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13、高等护理毕业生实施毕业后护理学教育的实践与成效
14、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的探索
15、对“基础护理学”毕业考试的探讨
源于网络查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