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此目的,为了提升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过程参与,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程必须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起一套新的实践型和体验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相对僵化,教师注重课标和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的关注不足。中职学生通常在曾经的教育经历中受挫,但在其他某些方面的能力较强。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比较缺乏关爱。有的学生从小由祖父母或者亲戚代为照顾,比较缺乏纪律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德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2、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德育课程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引导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法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小组项目作业提升学生的人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让学生现场展示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等等。
3、以职业为本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认知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为学生毕业时候的正确评估自己,选择职业和尽快适应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建构
1、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转向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法制观念和职业观念等[2]。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择业和就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根据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应该讲德育课程的内容整合为新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德育课堂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即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有深度、可把握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资料,制作PPT,然后依次到讲台上演讲,并发起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
3、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德育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实用和快乐,德育课程就会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教师考核方式的改变
1、梯度考核奖金由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事业编制的限制,使得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国家规定和保障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压力。但是,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奖金收入都有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可以实行梯度奖金制度,不是按资历,而是按照课改的成效和工作的业绩来分配奖金。如,公开课获奖、课程组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课业讲座开展、主题研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教师的奖金级别等。为了提升奖金对教师的吸引力,中职学校还需要提升奖金在教师整体收入中的比例。
2、引进教师评教方法教师的课改成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校网平台上开始学生的匿名评教系统,将课改的各种方式列入评教的子项目,让学生来决定教师的总和得分,并将教师的总和得分作为教师奖金级别的重要权重指标。为了督促学生参与教师评教,可以规定学生在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必须认真完成教师的网络评教,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亟待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需要得到纵深改革,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帮助中职学校改善社会对中职学生“三多”(坏习惯多、上网多、混日子多)和“三差”(学习兴趣差、学习能力差、纪律观念差)[3]的看法和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达到职业学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2]潘莉莉、中职德育课分年级设置专题实施探索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78、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当下乃至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受高考压力下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是门面工程,在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心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学工作的配角,更有甚者认为,德育工作是为教学工作所服务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何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德育工作是否为教学工作所服务
最近在一个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个教师的提问:按道理来说,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但事实上,各个重点高中都在为抓分数、抓重点人数而奋力拼搏。重点指标统领着全校的工作。那么德育工作呢?德育是为教学服务的。理由是德育工作做得好,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上升。
这其实是目前国内重点高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惑与无奈。德育与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不能简单地说谁为谁服务。对于学生而言,两者并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第一要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育人与育才的同等重要性。对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说,成人应该比成才更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做好“人师”要比做好“经师”更重要。班主任只有自我内心充满了正能量,才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正能量,学生才会敬重你,才会服从你的管教。这正是古人所说的:“教育有道,道在心灵。”
二、德育要追求养成与内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心态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知识,而是要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维护学生的心力,让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内心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而学生这种尽力的生成是靠养成的,是一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好的德育是不经意中的点悟,而非刻意的规范;是润物无声的滋养,而非外在行为的管制;是从外到内的精神熏染,而非终端结果的速成。
现代的高中生生活于网络时代,他们思想开放、心灵自由、行为自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得到家长与教师的理解,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从学生角度审视教育,改变教育方式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与关爱。为此,笔者从高一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开始实行班级“五自”管理模式,即座位自由组合、住宿自由搭配、班委自主选举、活动自主设想、人格自我完善。其目的是为学生实现美好自我提供最大的空间,班主任对学生人格需求的尊重换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配合,换来的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同与自豪感。那么学生都自主了,班主任要做什么?第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与生活态度,使其不会因为碰到小事就沮丧,就有挫败感。第二,控制底线。即允许违纪,不容再犯;可以吵架,不容打架;德劣违法,一概不容。班主任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积极心态的培育上,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学生有主见、能承担、有爱心是德育工作的目标。
三、最好的德育莫过于感染
一个德育工作者要做好德育首先得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现如今,高中德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育者缺乏的,却要让学生拥有。岂非缘木求鱼?只有身心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有位教育专家说:“如果我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必须成为那样的人。我希望他们举止优雅,我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我想对他们发火的时候,也必须非常优雅,即使他们气得我想扔他们到窗外,我也必须保持优雅。我想让孩子们努力,我自己就必须成为我孩子从没见过的那么努力工作的人。”作为班主任,如果能够用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就非常了不起了,这样的德育教育必然成功。
总之,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守的教育方向与底线。
参考文献:
[1] 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5-7.
[2] 戴智明,戴利民.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75-76.
[3]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跨国界的频繁往来,实现了多元思想大融合,也使得国内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相互碰撞。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底线与社会其他群体不同,具有一定的校园特色和政治氛围,凝聚了学校的`精神力量。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实现经济复苏、国力增强的百年计划夯实人才基础。德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标准中“五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管理者,因此,班主任的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等对学生都有关键影响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端正自身观念,成为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换言之,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即要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此外,高中生由于年龄特性,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受其他不良信息、舆论的引导,且价值取向和对人生的思考极易反复变化,再加上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经受压力能力较低,故此班主任更应自觉提升自我德育素养,以夯实自身德育基础,投入更多精力指引学生的价值导向。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思路
( 一) 对班级德育现状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德”是占据了首位的,是每一位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培养内容。而由于个性特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每名学生体现在德育方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每个班级体现出来的德育氛围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可在每节课、每天生活和学习中密切观察学生,观察班级,观察其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成因并详细记录。通过不断观察、记录,便能发现其中规律,摸索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加以总结整理,以此指导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 二) 融入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理念,营造和谐风气。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班级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中,高中生需要朋辈关系的帮助---辅导介入。这种辅导并非知识性的教导,而是通过心理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兴趣、意志等。实践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于现实中广为学生所接受。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年龄特性决定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如青春叛逆、学业困惑等。
心理辅导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帮助个体、群体维护和发展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因此,关注高中生心理辅导,不仅有助缓和师生关系,推动班级和谐发展,还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如,定期开展心理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相互协作中解决现实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关系变得和谐,还能使班级更具凝聚力。
( 三) 坚持生本理念并发扬榜样作用,引导德育内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关于忠孝、诚信、仁义和爱国等美德的历史楷模不胜枚举,其所寓意的精神和道理代代相承,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以至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学生对这些或多或少产生了麻木情绪。因此,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对榜样事例的选择要适当做出调整和变革,秉承贴近生活、坚持真实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榜样事例的真实性与学习的可行性,避免因为年代久远和案例陈旧而导致厌倦和不屑。同时,坚持素质教育提倡的生本理念,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个体成绩的差异或是家庭背景而有所区别,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实践中切勿以高姿态控制学生、压迫学生,而应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德服人,方能获取信任和尊重,践行“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除上述外,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应注重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从教风入手,即要改善师资队伍素养,完善选拔机制,任用能力突出、品学兼优的教师为班主任,以形成名师效应,从而调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性; 再以教风带领学风,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在实践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转化学习态度; 最后端正校风,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德育效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三、结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德育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为了让学生成长更加全面与完善,班主任要在不断提升自我、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同时,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错误,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积极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素质水平,让德育工作成为推进学生成长和班级班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伟.欣赏式探询---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新视角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3).
[2]欧林革.中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心育”素养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马未燕.信息化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的探索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4).
关于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
在撰写论文的时候,我们不由的会思考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呢?论文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査阅参考过的着作和报纸杂志。
第一,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真实、广泛的研究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涑度。论文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有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导师(或答辩老师)、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体现研究的区别。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毕业论文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的研究成果虽然是学生自己写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样不仅体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也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第三,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着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又没能如实、准确、规范地标注出处,则会被认为作者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第四,反映科学态度和索引作用。毕业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实、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可以说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素养,它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启发其思维,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第五,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人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査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餺求。
第六,节省论文篇幅。在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擗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解决。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作用是什么
论文的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査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纸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也是学生在进行论文研究中为说明问题、引证论据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做的必要标注,用来表明所引用内容的所有者和出处,可以保护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完整的参考文献是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论文一起构成了严满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它既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接关系和作者的科学态度和品质,又反映论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可避免重复劳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也表明学生已读过的参考文献运料,提供特定主题的相关资料,方便读者研究。作为一篇毕业论文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它对主题研究发展的影响,也取决于国内外同行的反映。
对于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第一,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真实、广泛的研究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涑度。论文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有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导师(或答辩老师)、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体现研究的区别。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毕业论文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的研究成果虽然是学生自己写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样不仅体现自己的研究能力,也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第三,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着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又没能如实、准确、规范地标注出处,则会被认为作者缺乏学术道德修养,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第四,反映科学态度和索引作用。毕业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任何一位治学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如实、规范地标注参考文献可以说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素养,它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和品质,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启发其思维,便于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第五,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人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査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餺求。
第六,节省论文篇幅。在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擗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解决。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2、[知识拓展]
1.硕士论文致词
当我从一个默默的湘中小城来到省城长沙,踏入当时的长沙铁道学院时,运气便把我和这片安静的校园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一晃便是七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七年啊,我很庆幸这段最美妙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母校。我爱你,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在举笔行将实现这篇致谢的时候,我猛然察觉本人即刻将分开校园,人生又将写下新的篇章。在这告别之际,只管恋恋不舍,却很爱护,因为在我的性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恨的人值得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爱戴的导师——吴小萍教学。从本科毕业设计开端便师从于吴小萍传授,老师给我最大的印象便是待人和颜悦色、治学谨严。在三年的研讨生生活中,很荣幸又得到老师的抬爱,师恩如母,永刻于心。难忘老师漂亮的心灵和身影,难忘老师给予国度重点课题研究的机遇,难忘老师刚强的性情与不屈的意志。做为我的导师,感谢您对我科研学习上的严格与教诲;做为我的长辈,感谢您给予我母亲般的关怀与香甜可口的饭菜;做为我的友人,感谢您对我知心好友般的促膝而谈以及耐烦地倾听我的心声。此刻,仿佛无奈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激之情,惟愿师生情义毕生连续。祝贺老师及家人健康快乐,永远幸福!
对我学业最支持确当然是父母,感谢你们竭尽所能地为我供给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了我健康的体格,诚朴正派的品德,这些都是我受益毕生的财产。我敬爱的弟弟,感谢你对哥哥的爱,我很爱你,愿你学习提高,你是我最大的挂念与盼望。感谢爷爷奶奶和所有亲人们给予我成长的关怀,祝你们永远健康安全。
衷心感谢问难委员会的各位老师们,你们百忙之中抽出时光来审视论文,为我指导迷津;感谢王卫东老师和蒲浩老师平时对我的关心与领导,谢谢你们。
感谢刘虹师姐、杨晓宇师兄在我考研时对我的帮助;感谢秦曦青师姐的济困解危,谢谢你在我找工作的时候给予的鼎力帮助;感谢冉冒平、杨舟、李俊芳、郑小燕和陈剑伟多少位师兄师姐,还有李洪旺、李文、苏卿、梅盛四位师弟师妹在学习上的帮助;感谢我的五位同门破国,洪强,松真,小乔,小可恶,恰是因为你们这三年来的陪同,在一起开心玩闹,相互倾听,计划将来,从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寝室三年的华仔和中流,能与你们共处一室相处三年也是缘分,谢谢你们在学习上对我的赞助,还有生活上对我的关心,我们相知相惜,毕业也不会使得我们由于分隔两地而显得那么的遥远。
感谢我的本科同窗兼挚友兰玉、陈轶君、赵练横、杨峰、付黎龙、马玉林,谢谢你们平时对我的关怀与辅助;感谢远在德国的挚友谢欢,谢谢你帮找到了须要的参考文献;感谢那群与我在篮球场上一起奔驰的'矫健身影,刘竞、老秦、罗玉、高杰、西岳、友华、阿根、老卢、凳子、朝辉、周峰等等;感谢那些跟我一起骑单车在春天里驰骋的飒爽雄姿,曲曲、祝志恒、胡文军、方薇等等。感激在大学里给予我家个别暖和的一个个搭档们,兄弟们,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毕生难忘,与你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的生涯一丝都不孤寂。为了幻想和恋情,我们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决定,祝愿咱们都能快活,今后再相聚,我们干杯!
感谢中铁十七局的结拜兄长韦兄,谢谢你始终以来对我的支撑与激励;感谢南海舰队的良知陈巍,谢谢你一路走来的陪伴,愿你我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谢中铁十七局的曹总对我关心与厚爱,谢谢您为我做的所有,愿你及您的家人健康快乐;感谢华南理工的老乡小新每次热忱地招待,让我异乡也感触到故乡般的温暖;感谢铁四院的孙泽兵给予我在实习时的帮助与关心;感谢怀化铁路公司的春晓阿姨对我对于生命以及如何看待生活的教导;感谢当年工作在赣龙铁路线上的工班长黄文化,谢谢你颇有哲理的故事,从此拧亮了我心中的明灯。
2.参考文献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一篇论文里面包含多个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各有用处,从摘要、前言、结论、再到参考文献,这是一个写论文的标准框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参考文献是写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参考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参考文献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它的支撑作用。文献的多少、权威与否、前沿与否,就能直观感受到你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如果这些文献你都没有仔细阅读,就说明你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第二个作用就是评审的加权。这个也是现在我们容易忽视的,特别是细节,参考文献的格式、版本一定要正确、统一化。是什么版本,就是什么版本,特别是一些马列的文献、经典的文献,它的年份、它的出版社一定不要出现错误,不然会在主观上判断你这个人学术不严谨。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它不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是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尊重参考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参考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任何一篇论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因此需要恰当引用别人的工作,以满足学术规范。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了解参考文献正确的使用方法。怎么样正确的梳理文献?1.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就是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2.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就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参考文献,这样范围就会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参考文献。3.引言中的文献引用对于期刊论文,需要在引言中交代背景、需求、任务和论文的目标与安排。在背景介绍中,通过引用参考文献来说明你问题的来源是什么,问题为何重要。在需求分析中,通过引用文献,指出你面对的问题已经有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空白。在任务和目标介绍中,通过引用文献来指出你将采用前人的哪些方法或结果,你的工作将推进、补充或纠正前人哪些工作。使用参考文献时的一些常见问题:❌文献罗列不全,对应该引文献的地方没有引用,使读者查不到原文。在投稿前要对照所引用文献的原始出处,仔细检查参考文献部分。检查的时候要确信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都确实列在参考文献部分中,也要确信列在参考文献部分的文章都确实在正文中被引用到。❌盲目转引他人参考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所引文献,以至错误很多。例如,引用论点不够准确,断章取义甚至歪曲原意;经检索,有的文献原文中根本没有相关内容。❌文献陈旧,信息不新,有些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为5年前的研究,有的综述大多数文献也在3年以上,这样,就不可能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综述出来。在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老化快,如作者缺乏引用最新文献的能力,该科研成果的价值将会受到影响。❌文内引用处未标角码或标注有误,有的作者不掌握参考文献标引的基本规范,仅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而文内相应处未标角码;有的文内角码处与参考文献表所引内容不一致。❌规格不当,格式错误,(1)项目次序颠倒;(2)缺项;(3)作者仅列3位后加等;(4)标点符号错误等等。❌外文文献书写错误,(1)字母错误,大小写错误,有的单词拼写错误;(2)西文词连排,错误分开,移行不按音节;(3)外文期刊名缩写错误,刊名与书名、论文集混淆等。参考文献不可随意“从略”,不可马虎了事或错误百出,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
学术堂提供了参考文献格式并举例说明:(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谈尊重 《诗经》中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自古以来的礼尚往来中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以尊重他人为话题,写一篇 议论文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800字尊重他人议论文,供你借鉴。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常听人们说起这句话。
说得没错,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人们都希望自己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在行为举止上便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尊贵,而且对人也异常友好,使别人觉得这种人值得尊重。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人前显示出自己怎样怎样好,却往往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不懂的尊重别人的人,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人要有自尊,自信,自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自己。一个人对自己如此尊重,自然也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才是一个成功的人。
对于“尊重”,有些人把它理解为“客气”。在别人面前,对人家恭恭敬敬,说一些违心的话,但是等到一转身,却又跟旁人说三道四,诋毁别人。这样的尊重,要他何用?
从小到大,大人们只要发现我们有一点进步,例如第一次学习进步,第一次考试得一百分,第一次关心家人,等等,就会大加赞赏。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赞美与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是我们充满了做人的自豪与快乐。既然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自尊。每个人都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尊重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更要注意不要做有损他人的事情。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不是雨衣霓裳,知耻是最美的服装。一个人如果懂得知耻,就会格外珍惜自己的自尊,就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今天他学会了尊重,明天你学会了尊重,后天我们都学会了尊重。
尊重这一词我们都非常了解,但是基本上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也不懂怎样才是尊重。
在这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懂得尊重人的,另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人的,还有一种是即不尊重人,也不会去尊重人。
曾经听说这样一个 故事 :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的人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去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会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员迎上这位商人,无不感谢地 自我介绍 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以前一直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这件事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你尊重了别人,到后来别人也会尊重你
其实尊重他人非常简单,只要不对别人做出侮辱性的事,带给别人自信,让他更努力的把自己的自信心表现出来,这样他就好比永远打不倒的战士,不管在艰难的事在他身边,在苦恼的痛苦缠绕着他,他永远是能克服的。
尊重,让我们为自尊而活,为尊重而活,尊重好比世界,尊重了他人就是尊重了自己,让自尊与尊重永久存在再我们的心灵吧。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试论“尊重学生”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尊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民主,意味着宽容,意味着理解、帮助和支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尊重;尊重学生;内涵;策略
尊重学生不仅意味着对学生的爱与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尊重绝不等同于放纵,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就是“尊重”幌子下对生命、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一言以蔽之: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尊重意味着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并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优化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准绳。下面就尊重学生的内涵与尊重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内涵
1、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脊梁,尊严可以使人高尚,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塑造人灵魂的教育,就更不应该去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的前提和源泉,作为教师要注意利用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主体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教师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对每一位学生持久的期望就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正是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因此,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和处理。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群体,比如有的学生有自卑倾向,则表现为对教师的责备逆来顺受,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自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的学生则介于之间,凡事持观望态度。自卑情结严重的学生往往会封闭而逆反,而自信的学生则可能因此骄傲。真正尊重学生的教学是要在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优化发展。
3、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教育要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通过情感的满足拉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感情交流中传授知识,让学生在愉悦和快乐中获取知识。
4、引导学生从自尊到尊重他人
教育自尊重始,只是说明尊重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素质就是尊重,尊重是一切素质的综合和具体体现,可以说它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支柱,一切素质的根基和动力。
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和家庭、尊重教师和学校、尊重单位和集体,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二、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策略
1、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的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学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有按照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因而,教学过程既要为“学”的活动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节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2、重视师生关系在教学场中的作用
师生关系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位学生,他总是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的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课堂心理状况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有关。
让学生自主首先应表现为学生的心理自主,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保持有愉悦的心理体验,有良好的兴趣和适度的学习张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能否营造宽严相济、张弛适度的和谐的心理氛围或课堂风格。显然,教师的无上权威下,处于知识能力弱势的学生又怎会有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幼儿园中的师生关系与一般的师生关系不同,它的特殊性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的。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只有处在良好的精神环境中,才能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就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这一方。因为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者引导、启发、询问、建议作用,而幼儿则是有选择地观察、模仿、尝试、操作并把信息内化。幼儿之间的交往技能靠教师来培养,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来导向,幼儿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教师来协调。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与幼儿的相互交往,只有良好的交往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地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 人际关系包括交往双方或多方相互间的情感表示,因此,只有在交往的双方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良好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幼儿自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当进入幼儿园后,他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对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自发地转移到老师的身上,希望教师能够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要爱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出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家庭氛围影响,先天的遗传素质也各不相同,因而,幼儿的性格、兴趣和需要也有所不同。 教师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幼儿,并且把这种爱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此外,教师爱幼儿,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时、或拥抱幼儿、抚摸幼儿时,幼儿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二、尊重幼儿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遵循民主原则,那么学生就会经常感到满意和高兴;如果教师是一个专横的人,学生的心情往往会受到压抑;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感到愤懑和怨恨。”因此幼儿园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像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批评、指责,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是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这样才能使幼儿心情舒畅。只有幼儿感到心情愉快,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本着民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切不可独断专行,随意指挥幼儿。 三、平等对待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这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孩子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中,需要进行个别教育的往往都是一些令人头疼的角色,或是能力欠缺、或是性格怪僻、或是行为^异常……教师若因此而产生偏见或一味批评、指责,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应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从而有效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四、借助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作出积极的反馈。如:在体育课上,幼儿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的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等“我们都为你骄傲”等,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等亲切的语气给幼儿肯定和赞扬。这种正强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自豪和满足。 五、要与家长友好交往 一位专家在谈及 家庭教育 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学校(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是亲切的还是不亲切的,幼儿往往都看在眼里,如果幼儿感到教师对其父母友好,幼儿也能同样对教师友好、亲切;反之,教师在与幼儿父母交往时比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儿对教师的不友好态度。 须知,家长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会使幼儿从父母那获得对教师信赖和尊敬,也就是说,只有在家庭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所以,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针对家长的特点做些沟通,以取得协调一致。诸如:教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来园,并用搂抱、亲热的称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另外,经常表扬为本班做好事和义务服务的家长,并给家长创造交谈的机会,共同探讨育儿妙策,与家长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幼儿通过看到这一切,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把自己的依赖感、心理需求希冀在教师身上,并且得到满足。这样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随之建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文篇4 浅析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的素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给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机会。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 文化 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建立新型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 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博”,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二 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又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三 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 教学 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要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营造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教师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还是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二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 1.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别于父子和母女,有别于兄弟姐妹,有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学效果就越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虽然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既要做先生,又要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第二,要热爱学生。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第三,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够一够,切合自己的实际有所提高。否则,标准低了,学生学起来注意力就不易集中,觉得不够解渴,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定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2.要想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就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在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教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还可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睿.《中国教育与师生关系》200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曹蒙.《现代素质教育与现代学生》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任振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009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1. 师生关系的格言 2. 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点体会 3. 师生关系研修心得 4. 浅析师生关系的教育学论文 5. 运用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
尊重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心态,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尊重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有必要贯彻尊重教育的理念,以推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因为尊重,方可形成和谐宽松的氛围;因为和谐,因为宽松,方可培育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尊重教育和谐创造性人才
37岁的大卫帕卡德曾经说过:“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尊重别人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
所以尊重教育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发展,尊重需要越来越强。在“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将“尊重的教育”渗透、扩展到基础教育中去。
提起尊重,多年来。人们总习惯于谈尊师重教。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俗话说:“若先取之,必先予之。”人生而平等,要学生尊重教师,做老师的也必须给予学生尊重。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要求,但同时尽可能对人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任何不尊重的行为都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效。所以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应当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立足于爱,寓严于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信任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教育鼓励,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从生理、心理上体罚、侮辱学生。尊重其人格、自尊心,形成和谐自然的氛围。这样,让他们在尊重的氛围里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国的教育似乎过了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一导向常常使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要求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如鱼得水,找到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可也有一些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视学习如洪水猛兽。
五个手指伸出来。各有长短,可绝不是最长的作用最大。它们各有特点,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残缺的。人类社会也一样,人人生而不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组成的,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但对我们的社会都会有独特的贡献,正是人的个体差异才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精彩,更何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没有模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给予他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潜能最大化地展露出来。
当然,尊重不等于盲目顺从,学生犯锚是难免的,点拨、指正,让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途中要尊重学生的合理成分,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比如一棵树。只有树干向上发展是单调的,枝繁叶茂才更精彩。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出多样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而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尤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对作品形象的分析和对作品的感悟,而这方面的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不善于全面地、客观地权衡事物,思维不一定全面、准确,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值得尊重。教师可以与之讨论、探讨、说服,切忌用标准化答案要求学生,甚至粗暴遏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记得在翻译《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时,我参照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学习从不满足,教育别人从不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时就有个学生认为不对,说应该翻译成“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我为难了,因为从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上看,字字落实,两种答案都讲得通,但是却涉及孔予的性格,是绵里藏针还是个性张扬?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答案很有道理,他说,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开设私塾,广收门徒,也是为传播知识以及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的孔子肯定是个性张扬的,而不是一个事事谦虚的人。经过慎重考虑,我尊重了他的思维,承认他的答案很有道理。
这个个例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盲目的,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值得我们尊重。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得到尊重。其后继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这将使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这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学得主动,他们的探索欲望、创造精神才能得到激发。
近年来语文试卷在涉及答案时,总会出现“参考…言之成理即可”等字样,我觉得这正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们平时的教学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早就把尊重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而在人本思想空前膨胀的今天,尊重需要愈加值得教育界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关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花圃方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蜂飞蝶舞,异彩纷呈。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二
《做好尊重学生的工作》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关键词】尊严;以人为本;自信
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向往的教师工作,从教的第一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到现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8年中,在这带领一届届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美好的学习生涯过程中,我也在一点一点地积累教育心得,也在一点一点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素养,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者成长成一名在学生心目中倍受尊敬的班主任。在这8年中,回想成功的历程,另我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只有在得到足够的尊重中,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一定要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思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安全感、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尊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尊严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但胆小怕事。一次,有人请他与几个朋友吃饭。他始终坐在桌角,不怎么跟大家交谈,更拒绝吃鸡蛋,大家觉得很纳闷。后来,一次谈心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他上幼儿园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邻床的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篮子吃的东西,挂在床头。一天,这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鸡蛋丢了。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认为是这个画家偷吃了。他不承认,老师就把他关进了小黑屋,说不承认就不放他出来。这位画家说当时他害怕极了,就违心地承认了。于是,小朋友们总骂他是“小偷”。那年他四岁。从此,他一见鸡蛋便有一种恐惧感。
听了这个故事,我难过得直想哭。这位教师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吗?且不说他在侦查过程中的种种失误,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知道他的极端行为伤害的是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以及彻底践踏了一个年幼孩子的尊严。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位画家的这番话,不知道会不会让他好好反省呢?
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遗憾的是,教师侮辱学生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学生也是人,而且是独立的人,尤其对未成年人,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要知道,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一个失去尊严的学生,长大了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抬起头来走路。人没有了尊严,哪里还谈得上自信、自强?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慢慢领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做引导者,而不能去做践踏者,而唯有尊重学生才是引导的起点。
二、尊重,“以人为本”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换之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语气;换之以耐心、细心、将心比心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才是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把学生看成真正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热爱,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尊重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就一条崭新的道路。
老师与学生,是校园这个大竹林里的一棵棵竹子,他们应该是平等地扎根于泥土。因此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还记得上学期月考结束后,我要学生们把卷子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对老师写几句话。我班一个女学生羞答答的把试卷交给我,看得出她的表情很尴尬。我接过试卷,看到试卷上赫然写着这样几句话:这个学生学习差,平时也不好好学习,希望老师多批评教育。我当时心就一揪,心想:“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这不是给孩子泼冷水吗?我一定要帮孩子把尊严找回来。”想到这里我赶紧把孩子拉过来,很严肃地说:“姚婷呀,我不同意你爸爸的意见!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孩子愣在那儿了,她可能根本就没想到我会说出那样的话,她甚至会认为我会借机嘲讽她一番呢!“你看姚婷,我知道你基础不是很好这是实际情况,可是我也知道你并不甘心落后,对不对?你也很想把成绩搞好,你不像你爸爸说的那样不用功。”孩子低下了头。我接着说:“我看见你上课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我刚说到这儿,孩子眼泪“哗”流了下来。我赶紧递过一张纸,用手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说:“不哭,老师知道你心里苦,我也知道你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哭得更伤心了。我知道我的话触动了孩子的心弦,她被感动了。最后孩子慢慢擦干眼泪哽咽着说:“老师你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我笑着点点头“我相信你,我都看到了,我很高兴。不过你也别怪你爸爸,虽然他错怪你了,但他也是为你而急的!谅解他好吗?”“嗯,我知道,我会证明给他看的。”她深深向我鞠了一躬说:“那老师,你忙,我先走了!”她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是那样的虔诚,那种敬重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尊重的意义。作为老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真正的尊重,而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行为中获得真正的尊重。同样学生也只有在被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
三、尊重,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充沛的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不竭源泉和原动力。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形成与确定的初期,教师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赖,都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与雨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请学生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关心。而要做到尊重,那就必须要求教师细心,敏锐捕捉学生脸上的“晴雨表”,予细节处,予无声处给孩子尊重。公务员之家: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全面细致去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而从我们实际教育过程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出现各种异样的时候,都是因为家庭或者自身心理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在以前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沟通,那么他在处理这些异常情况时就会武断甚至进一步伤害孩子。所以我们要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虑。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因势利导,化逆反为诚恳接受。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方能取胜。这里是说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等状况,从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加以教育诱导,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由自发的倾向变成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在了解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孩子的性格特征、日常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因势利导,积极的在错误的行为中抓住能让孩子惊醒的事物,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会因为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会觉得老师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是真正对自己好的,而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教师的言语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话语,可以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可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能用“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学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
多少来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铸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是老师,你就得听我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尊重教育”却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苦口婆心”,“经验之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成长需要时间,成熟需要磨练。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空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7]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18]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19]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0]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 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230.
[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1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1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12][1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4)
[1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Z6)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昭文.儿童亲社会行为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一58.
[4]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一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一574.
[5]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22(4):63.
[7]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19-23.
[8]郭忠玲.关于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和“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雯吉.玩具所属性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阳,许政援.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16]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希峰.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18]郭力平,杨恒.年幼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或,赵章留.小学4-6年级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新,2004,(2):48-52.
[20]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1]刘俊升.天使之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2]宗爱东,李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6,47-48.
[3]冯夏婷,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福芹.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50-154.
[7]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祯,刘京海.5-11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10]刘晓晓、莫书亮、王红敏等,3-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4-31.
[11]赵旖旎、王丽薇、苏彦捷,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47-51.
[12]王涛,3-6岁幼儿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14]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15]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