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沉积学报是几区

发布时间:

沉积学报是几区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沉积学报影响因子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论文题目

1.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就是发生沉积作用的一个地貌单元,按塞利(,1970)的定义,沉积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故环境的划分标志有三个方面:

物理标志 主要指搬运和沉积介质的动力条件,如介质的性质(水、空气或冰川)、流体的流动性质(流水、波浪、潮汐或风)、流动速度、方向和稳定性、流体的密度、黏度和能量、水深等,以及气候、雨量、湿度等。

化学标志 主要指沉积环境介质的pH、Eh、盐度等条件。

生物标志 包括动物或植物的门类、种属和生态特征等各个方面,也包括生物的生命活动留下的各种痕迹。

2.沉积相和沉积相的分类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沉积物(岩)特征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沉积环境形成一定特征的岩石类型和古生物组合。故沉积环境或相的概念,就是为了反映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的关系而提出来的。按鲁欣(1953)的定义:“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因此,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也即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或者说“相就是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

沉积学者研究的是现代沉积物或古代沉积岩,沉积岩是古代沉积环境的产物或遗迹,而古代沉积环境已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根据其沉积物或沉积岩特征间接推断。由此可知,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定义虽有不同,但却有因果关系和相似之处,故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

沉积相的分类主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的,可分为大陆相、海相及海陆过渡相,它们属于一级相,或叫相组。再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局部变化划分出二级相,或叫相,如大陆相组中可分出河流相、湖泊相等。二级相之下又可分出三级相,或叫亚相,如在湖泊相的内部可分出滨湖亚相、浅水湖泊亚相、深水湖泊亚相等。还可根据微地貌或岩性、古生物特征细分出四级相(微相)和五级相(相素),但一般只划分到相或亚相。本教材采用的分类如表6-1所示。

表6-1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亚相、微相综合划分表

3.沉积相的鉴定标志

沉积相的鉴定标志或古代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岩石学标志

岩石的颜色和化学成分(包括微量元素) 如陆相,过渡相岩层多为黄、红等浅色,海相深水者多为灰、黑灰等深色,不同相的岩石中所含微量元素和色素元素也不相同。

矿物成分和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指示沉积环境,如原生的自生矿物可指示沉积环境,重矿物组合和某些轻矿物特征,以及成分成熟度等不仅可指示陆源区母岩性质,同时可反映沉积盆地的构造状况和古气候条件。

岩石结构 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结构是有差异的,如颗粒类型、大小及含量、支撑性、杂基含量和粒度分布特征等均可反映沉积环境的水动力状况和流体性质。

岩石构造 原生的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最重要的沉积相标志(参看第四章)。

剖面结构 剖面结构亦可称之为剖面层序,是综合分析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在剖面上的变化序列,是沉积相分析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技术方法之一。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在剖面上的沉积层序是不一样的,如向上变细的剖面结构见于河流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浊积岩相等;而向上变粗的剖面结构见于三角洲相、湖泊相、无障壁海岸海滩相等。

沉积岩产状 沉积岩产状(如砂体形状、生物礁和滩体的形态)、接触关系等也是沉积相的重要标志。

瓦尔特相律 瓦尔特(,1894)指出:“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通称为相序递变规律或相序递变法则,即瓦尔特相律(图6-1),是相序分析中应遵守的基本法则。该相律对在剖面上和平面上进行沉积相分析是很重要的准则,当然会有一些与突发性事件有关的例外现象。

图6-1 瓦尔特相律

(2)古生物和古生态标志

古生物的种类、生态和形态特征,不仅可确定海相和非海相沉积环境,而且还可指示水介质的深度、盐度、温度和浊度等,如叠层石形态的宏观特征与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关系(图6-2),可直接用于沉积环境的判断。

(3)地球化学标志

应用岩石或生物介壳中的微量元素(如B、B/Ga、Sr/Ba、Br、103Br/Cl等)、同位素(O、C、S、H、Sr)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来判断沉积相。

应该指出,上述三方面的判别标志,应综合考虑,不能仅看某一点就作结论,因某些不同的相可出现一些相似的特征,相同的相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会有所差异。沉积相的研究对了解各地质时代的地表古地理特征和地壳地质历史的演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沉积矿产的普查勘探,对查明含油气和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对规划和设计工程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6-2 海进和海退序列中叠层石形态与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华北地区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由于中条、吕梁等陆岛的存在,导致吕梁山以东广大地区成为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相关相带的空间展布;吕梁山以西,因毗连秦岭和祁连海槽,故以台地边缘和盆地沉积区为主。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沉积特征见图1-3-2。

1.古陆边缘沉积区

古陆边缘沉积区和碳酸盐台地沉积区是本区沉积类型的基本特征,前者根据其沉积岩的岩石类型、层理及结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及其他标志,可分成潮坪相和近岸浅滩相;后者又可分为局限海、台地浅滩和开阔海等微相。

古陆边缘沉积区主要指沿古陆、古岛边缘分布的潮汐作用带。此带具有海水极浅,有时暴露,蒸发作用强,盐度高不宜于生物繁衍,间歇性水流能量弱,并常接受来自古陆剥蚀区的陆源砂、泥物质以及席状藻普遍发育等特点。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叠层藻白云岩,膏质白云岩,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并常夹有粉砂岩、页岩。多具薄层、页状或微细纹层构造,石灰岩中不溶组分偏多。岩石颜色普遍具强氧化或氧化色,其中的颗粒(如砾屑)常有氧化边。有时伴有异地生物屑和砂屑、球粒等。化石少,组合单一,在潮汐流作用下,扁平砾石和生物屑多呈定向或叠瓦状、扇状、菊花状或涡流状排列。干裂、膏盐假晶、雨痕、岩溶角砾、鸟眼、帐篷等浅水标志及爬痕、垂直潜穴等构造较普遍发育。淡水渗流作用形成的渗流砂、重力胶结和溶蚀等成岩标志均较常见。根据沉积部位、海水盐度、水体能量及沉积物性质可进一步划分微相。

(1)潮坪相

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及潮上、潮间潟湖环境,有时也包括部分浅潮下带。潮上环境最靠近古陆边缘,只有风暴高潮可以淹没的地带。平缓的潮上坪在干旱炎热气候下由强蒸发引起的“毛细管浓缩作用”常形成泥、粉晶白云岩,泥晶泥质白云岩或藻席白云岩,并构成云坪亚相。当有大量陆源物质混入时,可形成泥云坪、砂云坪,甚至泥坪亚相。潮间及部分浅潮下环境除具潮坪相常见的沉积特征外,泥质或云质条带泥晶灰岩为此带典型微相,有时其中夹有潮道或潮池沉积,其微相以竹叶状灰岩为主。

总之,潮坪环境是以紧邻古陆、岛屿,时而暴露,时而被极浅水淹没,介质能量主要来自潮汐作用而具间歇性,缺乏有利生物繁衍条件,微相组合简单为基本特点,空间上随古陆边缘地貌条件而呈宽窄不一的展布。潮坪相的识别与圈定是判定古陆位置和剥蚀程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华北地台东部潮坪相极为发育的广大地区,其研究意义甚为重要。

早寒武世海侵初期,古陆边缘沉积区较为发育。华北东部的南部及北部、东北部主要为碎屑、粘土岩组合,靠近东部西侧的陆岛或水下隆起区则以潮上云坪、灰云坪为主。淮北的猴家山组和郑州一带的辛集组是最早出现的潮坪沉积,因为海侵刚刚开始,这些相带正处于淮阳古陆北侧,故以含磷石英砂岩、砾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但在鲁南、鲁西南则为碳酸盐潮坪沉积,并以泥质灰岩、准同生白云岩、角砾云岩、紫色页岩等为主。长治、林县、范县、枣庄一带为潮上和上潮间泥云坪亚相,总厚度33~70m以上,岩石中少见生物碎屑,具纹层、干裂、鸟眼和变形层理等指相构造。在沛县发育了膏质云坪,石膏层占10%以上。至馒头、毛庄期海侵范围加大,波及全区,潮坪亚相继而广为发育,东部各区以紫、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钙质页岩为主,夹薄层泥晶灰岩。徐庄期至凤山期在鄂尔多斯古隆起以东广大地区内,仍不时出现潮坪沉积,如东部早、中徐庄期继承了潮坪环境,从山海关往西经唐山、京西、曲阳至峰峰和聊古1井、古2井、东1井、大1井等钻孔揭露的平原区以及济南、皖北等地均以潮上及潮间带为主,局部为潮下带沉积。在鄂尔多斯古隆起东缘文水、沁源以西地区,在柳林、离石残留岛屿控制下,自馒头期至上寒武世,接受了大量陆源粗粒碎屑后发育了含砂泥云坪,其中临县泥云坪中泥云岩占60%以上。临县、离石、中阳以西亦沉积了60%以上的潮上含砂泥质泥晶白云岩。地台东部凤山组由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和钙质页岩组成的韵律性沉积也是潮间带沉积的典型产物。

图1-3-2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示意图

潮坪环境下,沉积多由海退沉积序列组成。如平顺、峰峰一带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厚度为178~411m,主要为灰黄色细、粉晶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夹少量竹叶白云岩,堂邑地区则有石膏夹层,岩石层面上多角形干裂发育,层间角砾构造、鸟眼构造、膏盐铸模多见,化石及虫迹稀少,应属典型潮上带沉积。

曲阳、登封及鲁西等地冶里组由中、薄层云斑泥晶灰岩、含球粒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竹叶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及页岩夹层组成,岩层局部见冲刷、干裂、鸟眼、虫孔及石膏假晶等构造,生屑则以三叶虫、海百合、介形虫、腹足类及骨针等常见,但含量不高。这套微相构成了潮下至潮间带的潮坪沉积组合。亮甲山组由中、厚层含燧石的生物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演变为云质条带灰岩和泥晶白云岩或角砾泥晶白云岩。这一微相组合显示了潮下带至潮上带的海退沉积韵律。如偏关-岐山泥云坪由含燧石的细晶、粉晶白云岩组成,是冶里组潮坪环境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继承性云坪。下马家沟组底部(旧称贾汪组)在华北地台东部许多地区都由底部含砾的褐黄色泥粉晶白云岩和浅灰色泥晶灰岩组成,岩石中微细纹层、干裂、鸟眼和石膏假晶等浅水、暴露标志极常见,生物碎屑则较罕见,应属潮上泥、云坪亚相。在离石、河津、辉县一带及昔阳-五台、韩城-蒙阴、濮阳、邯郸、阳泉、徐淮等地,均有云坪或泥云坪分布。各地准同生白云岩的陆源物质含量不一,徐州、登封等地可高达30%。中、上马家沟组在淮阳古陆北侧,在五台、鲁西古隆起周围,均有由薄层泥晶灰岩,云豹斑泥晶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组成的潮坪沉积。

潮上坪和潮间坪中的一些洼地,易于在退潮后积水,涨潮时得到补给,从而形成潮上、潮间潟湖环境。在古陆边缘沉积区如有浅滩、堤坝存在,则在滩坝后侧多伴有潟湖出现。潮坪洼地规模较小,介质能量低,多为典型静水沉积。早寒武世砂、泥坪中的白云岩和泥质泥晶灰岩,以及云坪、灰云坪中的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可能为咸化或淡化潟湖产物。规模较大的滩后潟湖,由于滨岸滩坝的阻隔,海水循环不畅,水体能量很弱,生物稀少,水体深度与地形起伏有关,水体较深时可有潮下沉积。由于咸化海水回流渗透,可形成潟湖环境下的泥粉晶白云岩、球粒泥、粉晶白云岩和膏盐类岩石。

由于潮坪环境和台地浅滩发育,而空间上潟湖环境又依附于上述两种环境,故地台上潮坪相展布的地区以及滨岸滩坝后侧和台地浅滩间均可有此类潟湖环境沉积产物出现。台地东部馒头组紫色粉砂质页岩、夹泥晶白云岩,在广大地域内含石盐假晶,个别地区有膏盐,在一些短距离内地层厚度及岩相变化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济南,河北石门寨等地,应属潟湖沉积。奥陶纪潮坪沉积相中局部亦有石膏层,例如临清坳陷的东1井、聊古1井、堂古1井及峰峰地区均有石膏层,聊古1井亮甲山组有三层石膏分布,因此,这一带应以潮间潟湖与局限海交替沉积为主,间或有潮上环境出现。长治-邯郸冶里组泥、云坪西部的临汾膏云坪和东部聊城膏云坪的出现,说明了泥云坪高地两侧低洼潮间或潮上潟湖的存在。这两个潟湖潮坪沉积区一直延续到上马家沟时期,其沉积岩系中石膏层含量达50%以上。

总之,潮上、潮间潟湖环境产物多分布于潮坪沉积相中,其展布范围和厚度一般小于潮坪沉积产物,但其微相组合和沉积相标志远较潮坪相清晰。

(2)滨岸浅滩相

该相位于古陆边缘沉积区外侧,多居潮间作用带,局部可延伸至浅水潮下带中。滨岸浅滩环境具有潮汐流较通畅,但水体能量间歇性较弱,水浅而盐度正常,有适量异地生物碎屑沉积,分选不完全,常有暴露标志。其微相组合则以竹叶灰岩、条带泥晶灰岩或球粒泥晶灰岩为主,有时亦有少量粉砂岩或页岩。竹叶灰岩是以扁平砾屑为主并伴有三叶虫、海百合等生物碎屑和少量砂屑、球粒等组成的颗粒灰岩,由泥晶填隙,有时可有少量亮晶。扁平砾屑主要来自潮下和潮间带先期干裂的泥晶灰岩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而成,遇有风暴时,常形成扁平砾屑直立,或呈放射状或菊花状排列的砾屑灰岩与代表好天气的泥晶灰岩互层的韵律性沉积,此类薄层砾屑灰岩夹层或透镜体实际上是风暴流产物。条带灰岩与泥晶灰岩中可见对称波痕、水平层理、泥裂、虫孔等构造。

早在辛集期,地台东部地区就已具有潮间低能滩的性质,如京西、唐山一带厚达40~90m的府君山组中的颗粒泥晶云质灰岩较发育,徐州大北望猴家山组中厚度大于10m的颗粒泥晶云质灰岩,两者颗粒类型均以砾屑、砂屑,三叶虫、棘皮类、腹足类等生物屑为主,含少量陆源砂,颗粒具一定磨圆分选,总含量为28%~37%,灰泥填隙。徐庄中、晚期太原、明水、东明、沛县、平顶山等地含放射鲕、云质鲕和晶粒鲕,粒间常见三叶虫碎片和陆源砂,颗粒一般含量为10%~16%,局部鲕粒夹层可达40%左右。明显而常见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渗透成岩的表现及包心菜状叠层石的偶尔出现和陆源泥、砂的普遍存在表明了其滨岸、浅水的潮间带环境。京西、宿县等地徐庄组岩性与之类似,但砾屑含量有所增加,颗粒总量为7%~20%不等,交错层、干裂和虫迹等标志亦较多见。

崮山组、长山组内此类沉积较发育,唐山、京西、五台以及山东境内的长山组主要由泥质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夹大量竹叶状灰岩组成,竹叶状砾屑多具氧化圈、含量高,定向或杂乱排列。砾屑间含三叶虫等生物屑和少量鲕粒、石英砂、亮晶或泥晶填隙。泥晶灰岩中有干裂、垂直虫孔,偶见对称波痕。条带灰岩常过渡为断续条带、链状灰岩,有时可形成“准竹叶”泥晶灰岩。这种构造虽曾被解释为成岩压实破碎,但仔细观察则不难发现碎屑仍有错位和近距离移位,它们是在水动力条件不足或作用时间持续性差的间歇弱动荡水中形成的,因此,“准竹叶”状构造的普遍存在恰恰反映了近岸潮汐低能浅滩沉积环境的基本特点。在这一相带中常有柱状和半球状叠层石发育,叠层柱高一般不超过20cm,柱宽仅数厘米,柱间为同心或晶粒鲕、砂屑和三叶虫碎屑等(图1-3-3)。

图1-3-3 北京西山下苇甸崮山组中的柱状叠层石

早奥陶世的大面积海侵,导致滨岸浅滩向台地浅滩转化。怀远运动后,马家沟海侵初期,准同生白云岩较普遍地发育于全区。根据1987年华北石油局等单位以颗粒含量10%为准滩界限勾划出的几个准滩,其颗粒以藻屑、砂、砾屑及核形石为主,就其与潮汐云坪的关系而言,准滩应为潮间低能浅水沉积物。此类低颗粒量碳酸盐岩能否作为水体具一定能量的水下浅滩或滨岸潮间浅滩沉积环境的微相,还值得讨论,总的看来,由于奥陶纪是继寒武纪以来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加之地台本身长期剥蚀、夷平,致使全区滨岸浅滩环境分异不明显也是可以理解的。

2.碳酸盐台地沉积区

这一沉积区是与古陆边缘沉积区紧相毗邻的广阔陆棚内侧,与浅海盆地多有台地边缘相区相隔。其沉积界面大都在低潮面和浪基面之间,个别直达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潮下带,海底地形和水体深度均有较大变化。水深可由数米至数十米,但一般不超过百米。海水盐度正常,低洼处略有增高,生物较为常见,水体能量则介于较弱至中等之间,并以潮下低能为主。这一沉积区在华北地台甚为发育,据其水下地貌-海水通畅状态、水体深浅和能量大小可将其细分为局限滩间海、开阔滩间海和台地浅滩等环境。

(1)局限滩间海(局限海)

随海底地形变化,常因浅滩遮挡、相对低洼而形成局限滩间海沉积环境。其中海水虽与广海相通,但循环受阻,持续低能,盐度稍高,不利于广海生物发育,化石种类少。主要岩石为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岩、泥质条带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及准同生后白云岩等,其基本特点为缺乏高能颗粒。岩石中常见生物碎屑则多为广盐性生物。当这一沉积区受滨岸滩坝或水下隆起封闭时,可因盐度激增形成白云岩为主的潟湖沉积。

地台东、北部府君山晚期局限海较为发育,山海关、唐山、京西至易县,府君山组厚度由150m递减为15m,其上部地层均以灰、深灰色中—厚层云斑泥晶灰岩、泥晶云质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常见少量球粒泥晶灰岩,岩石均具水平层理,生物稀少,陆源物含量不超过10%。莒县地区则以云斑泥晶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白云岩为主。任丘古2井,聊古1井及峰峰地区则为薄层泥晶灰岩与页岩互层。张夏组以台地浅滩与滩间海沉积环境为主,滩间海如受多滩围阻则为局限海环境。如京西、大同等地张夏组下部,唐山和易县上部虽均属张夏组,但其岩石及普遍具有的高能颗粒含量低,生物单一,水平层理、层面罕见冲刷痕遗迹,偶含少量球粒,虫迹不发育等特点,均反映受古陆、水下隆起或台地浅滩遮挡的局限海环境。

下奥陶统,华北地台虽可据岩性划分为以准同生后白云岩为主的南区和以泥晶灰岩、生物泥晶灰岩、云斑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的灰岩或粉晶白云岩为主的北区,以及本次工作区以外的西区,但大部分白云岩均为准同生后交代白云岩,其原岩岩性多为生物泥晶灰岩、球粒泥晶灰岩,故唐山、曲阳、京西及峰峰等地和聊城一带均为局限台地沉积。

中奥陶世的广泛海侵,使局限海多与广海连通,地台东部南北岩性分异为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岩性组合更为复杂的浅水沉积环境。如曲阳任2井、古2井一带及鲁西地区下马家沟组沉积的泥晶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多具水平层理,并含三叶虫、海百合、头足类等化石碎屑,底部常见冲刷构造,应为局限海与陆棚海交替沉积。工作区以外的西部,马家沟早期受乌兰格尔、阿拉善、庆阳和延安古陆的阻隔,属典型局限海沉积。

(2)开阔滩间海(开阔海)

指地台中部或外侧开阔地区及台地与外海畅通的广阔浅水区。由于华北地台以发育台地浅滩为特征,所以浅滩间的开阔浅水台地可称为开阔滩间海。其沉积界面多位于低潮面与浪基面之间,盐度正常,水深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具中等能量。以颗粒灰岩、含颗粒灰岩及泥晶泥质灰岩为主,时含页岩及粉砂岩夹层。岩石中颗粒类型较单一,偶有内碎屑、鲕粒等高能颗粒。化石较为丰富,可有介形虫、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三叶虫和腕足类。其中窄盐性生物相对含量少。层理以水平层理多见,偶有斜层理。小型单柱、半球状叠层构造偶有出现,水平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常见。

地台东部毛庄、徐庄期某些厚层段的泥岩夹粉砂岩、海绿石细砂岩及砂质石灰岩具弱还原色,并含较多的海相化石,可能属于开阔海非清水沉积。燕辽地区和徐淮等地,本组地层中夹藻屑泥晶灰岩、生物屑泥晶灰岩、海绿石泥晶砂质灰岩和瘤状泥晶灰岩也应是开阔海的产物。中寒武纪张夏期海侵达到高潮,水下隆起多成浅滩,滩间海环境较为发育。其特点是鲕粒含量普遍小于30%,岩石多以深灰色生物泥晶灰岩为主,浅海生物含量较丰富,粘土岩含量变化较大等特征。如曲阳、任丘及山西某些地区张夏组的某些岩段,以生物泥晶灰岩或藻屑泥晶灰岩为主,多含10%以上的粘土夹层,鲕粒小于20%,岩石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早奥陶世,地台北部的唐山及京西地区以灰色厚层生物泥晶灰岩、条带泥晶灰岩夹不具氧化边的竹叶状砾屑或砂屑泥晶灰岩为主。岩石中常见三叶虫、头足类、腹足类、棘皮类、腕足类等化石,时见水平虫孔,为典型开阔海沉积。徐州-郑州一带开阔海沉积以夹黄绿色或灰绿色页岩为特征;平原区如任丘、港59井、古2井一带,除生物泥晶灰岩外,尚有条带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与其互层,颗粒石灰岩较少发育;在鲁西、莱芜一带白云岩中有腕足类、棘皮类、苔藓类等广海生物碎屑,水平层理及虫孔发育,为开阔海与水下竹叶滩沉积。下马家沟组在唐山、京西、曲阳、任丘等地均以泥晶灰岩为主,间有云质灰岩、泥灰岩等,化石以腕足类、棘皮类、头足类为常见,水平层理发育,为开阔海与局限海交替沉积。上马家沟组上部开阔海以生物泥晶灰岩、含燧石泥晶灰岩、云斑泥晶灰岩为典型组合,生物以头足类为主。

峰峰组上部的泥晶灰岩含较多正常海化石,但仅残存于峰峰和鲁西等地。

总之,华北东部开阔海多受水下浅滩控制,呈滩间海展布;工作区外的地台西部,多受古陆、古隆起或台地前缘相带阻隔而分布在其后,纵向上多与浅滩、局限海交替出现,空间上多绕古隆起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工作区内则大致呈带状或不规则等轴状展布。

(3)台地浅滩

华北地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水下隆起。这些地区多处于浪基面之上,水体浅,长期遭受中等能量海水的作用,使之成为滩相沉积环境,并形成孤立于台地中的浅滩。台地浅滩主要为潮下高能带沉积,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亮晶生屑灰岩或亮晶核形石、藻屑灰岩较常见。粒序层理、交错层理,柱状、掌状叠层石时有发现。流水波痕、冰雹痕、鲕铸模、重力胶结等成岩现象均甚发育。

图1-3-4 地台东部寒武系沉积模式

华北东部徐庄期,在北京、曲阳、任丘、莒县等地均有厚层鲕粒灰岩分布,表明水下浅滩环境已间歇性出现。至张夏期,鲕滩分布较广,自唐山、京西、曲阳至峰峰等地,鲕粒灰岩产出部位各异,从而反映纵向上随地壳升降,浅滩间歇性发育和横向上,相带有规律展布(图1-3-4)。

此外,环吕梁陆岛的河津、洪洞、昔阳、平鲁等地,以及地台南部的徐淮、嵩山、洛阳等地,均有点状浅滩出现。在黄骅、济阳、任丘坳陷等掩盖区,经钻井揭露亦有点滩发育,如港59井、堂2井等均为岩性稳定的厚层亮晶鲕粒灰岩。

张夏期广泛发育浅水高能滩环境,滩间多局限海或开阔海环境。浅滩环境稳定,鲕灰岩单层厚度大,水体能量高,多以亮晶鲕或豆粒灰岩为主,竹叶砾屑滩或砂屑滩少见。浅水鲕滩易出露水面之上,在山东张夏、徐淮和峰峰等地均在张夏组厚层块状鲕粒灰岩内部发现暴露标志。大气淡水淋溶和淡水胶结等成岩标志也常见。

冶里期浅滩主要为竹叶状砾屑灰岩,据冯增昭所倡导的单因素定量统计综合分析方法,以组颗粒含量15%为依据,曲阳、津塘、鲁中和莒县均为浅滩。竹叶灰岩或白云岩中,砾屑含量多>50%,填隙物以灰泥为主,亮晶不时出现。砾屑多不具氧化边,呈扁平状,磨圆好,分选中等,砾间常见砂屑、生屑。水体一般浅,盐度正常。中奥陶世第二次大规模海侵,导致沉积环境以云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为主,有时虽夹竹叶灰岩,但厚度较小,横向不稳定,已基本不具浅滩沉积特点。在工作区外的地台西部,在鄂尔多斯古隆起、秦岭祁连海槽和淮阳古陆控制下,沉积区狭窄,台地浅滩沉积不甚典型,而台地边缘斜坡相和盆地相较发育。鄂尔多斯古隆起以东的华北地台东部,台地边缘相和盆地相不典型。

金属学报是几区

一定要比较的话 是SCI的难些。那什么是SCI、EI检索呢?1论文进入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1)加大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2)引起期刊重视,提高作者论文的采用率;3)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4)促进论文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与国际文献接轨;5)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6)提高作者、期刊、工作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2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见下文)。2)美国《工程索引》Ei(见下文)。3)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CA报道的化学化工文献量占全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左右,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收录最全、应用最为广泛的查找化学化工文献大型检索工具。4)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SA;或INSPEC)--《物理文摘》(SectionA-PhysicsAbstracts,PA);--《电子与电气文摘》(SectionB-ElectricalEngineering&ElectronicsAbstracts,EEA);--《计算机与控制文摘》(SectionC-ComputersandControlAbstracts,CCA);--《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5)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Journals,AJ)或РЖ(共220余卷),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统。6)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orrentBulletinonScienceTechnology,CBST;为印刷本,共12分册)。现扩充为大型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apanInformationCenterScienceandTechnology,JICST)。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国际部分重要检索系统名单,参见附录A。3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40多年来,SCI(或称IS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来源期刊的两个档次nSCI。是SCI的核心库,产品代码K(内圈);nSCI-Expanded(简称SCI-E),又称SCI-Rearch。是SCI的扩展库,产品代码D(外圈)。内圈与外圈都是精选的,同等重要。其区别在于:影响因子、地区因素、学科平衡等。产品的6种版本①SCIPrint印刷版。1961年创刊至今。双月刊。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②SCI-CDE光盘版。季度更新。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③SCI-CDEwithAbstracts,带有摘要的光盘版。逐月更新。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④MagneticTape磁带数据库。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⑤SCISearchOnline联机数据库。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⑥TheWebofScienceSCI的网络版。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数据库的分类目前,SCI数据库分为两类。引文索引数据库(CitationIndex,简称CI)(1)CI的内容1)期刊论文的相关信息--作者姓名,论文题名、出处,英文摘要;2)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2)CI的学术领域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产品代码为K)3500种期刊;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SSCI(J)1700种期刊;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HumanitiesCitationIndex,AHCI1150种期刊。4)其他专业引文索引①计算数学引文索引CompuMathCitationIndex(4);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引文索引Biochemistry&BiophysicsCitationIndex(BB);③生物技术引文索引BiotechnologyCitationIndex(HI);④化学引文索引ChemistryCitationIndex(CD);⑤神经科学引文索引NeuroscienceCitationIndex(MD);⑥材料科学引文索引MaterialsScienceCitationIndex(MS)。现刊题录数据库(CurrentContens,简称CC)现刊题录数据库共分7个组别。另外还有--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cedings(ISTP);--社会及人文学会议录索引IndextoSocialSciences&HumanitiesProccedings(ISSHP)。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1)主要收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理论价值高并具有创新的论文;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3)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简介美国《工程索引》(EingineeringIndex,简称Ei),在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创办,是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被称做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标引文摘。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主题词和分类号,进行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题录。不列入文摘,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不进行深加工。有的PageOne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对Ei收录论文两个档次区分的示例,参见附录B。发展的几个阶段①创办初,月刊、年刊的印刷本(EiCompendex),1884年至今。②70年代,电子版数据库(EiCompendex),并通过Dialog等大型联机系统提供检索服务。③80年代,光盘版(CD-ROM)形式(EiCompendex)。④90年代,提供网络版数据库(简称CPXWeb),推出了工程信息村(EngineeringVillage:EiCompendex+PageOne);1999年,中国18所高等学校联合购买网络版数据库的使用权,镜像在清华大学图书馆;2000年8月,Ei推出EngineeringVillage2新版本,于2000年底出版。把收录的期刊分三个档次①扩充期刊,约2800种。它只收录题录(EiPageOne)。在Ei的扩充版中,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156种;《计算力学学报》被列入EiPageOne。据悉Ei的扩充版将于近几年被取消。②选做期刊,约1600种;其论文只选择收录,作为EiCompendex。《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被列为选做期刊。③核心期刊,约有1000种;每期所有论文均被收录。《金属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为核心期刊。我国1996~2000年被EiCompendex收录的期刊(②+③)数请见表1。表1EiCompendex收录中国期刊统计名称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10月末中国期刊80899094高校学报17182023大连理工大学(105)(120)(190)(124)(6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4)(21)(79)(49)(8)东北大学学报(0)(0)(0)(59)(63)注:1)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0卷第5期开始进入Ei;2)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和《材料科学与工艺》将于2001年1月1日被Ei列入收录刊源;3)扩号内的数字为收录摘要的篇数。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如:--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工程管理。Ei不收录数理化、生物学、医药、农林等学术理论论文。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有创新。5论文编写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SCI、Ei有关规定基本要求必须满足国际检索系统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英文):论文题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工作单位、论文摘要、文献出处、参考文献。论文题名题名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太笼统。英文题名可以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the、a、an等。题名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应按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建议: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如;林皋LINGao,钟万勰ZHONGWan-xie,欧阳华江OUYANGHua-jiang。请勿将姓氏写在名字后:Ming-shengWANG,MingshengWang;请勿将名字缩写:。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LINGao,ZHONGWan-xie,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要规范、统一、稳定,英文译名结尾处应加"China"。如:(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不要只写"工程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辽宁大连116024)(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勿写成大连化物所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对于多作者、多工作单位,应写成LIZhi-gang1,CHENXiang-dong1,WANGPing2,ZHANGYU-shun3(;;)英文摘要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摘要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它包括:摘要内容、格式、语句的时态和用词的准确性。--摘要的内容: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摘要的长度:100~150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Ei对英文摘要的撰写要求,请参见附录C"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书写规范化"。文后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要精选,应规范--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因为它可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书,SCI是不会收录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的编写,应遵循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正在修订之中)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把文后参考文献编写好。--SCI则特别要求把文后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加注论文来源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论文,不要忘记在篇首页地脚注明标准的资助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写出批准号,以证明论文价值。因为这类论文,其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论证后批准的课题,受到国内外检索系统的重视。6投稿途径论文被SCI、Ei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ISI、Ei收录。建议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投稿。1)投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已被EiCompendex收录。好文章投给我校学报,可以牢固树立学报的学术地位,引起SCI、Ei重视,形成良性循环。2)充分利用已有渠道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收录过,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人头熟,对刊物编排格式适应。3)投向国内期刊稿件多,要分流;不能全在本校学报发表,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注意:--SCI的来源期刊名单每年都在我国许多报刊上刊登,但有许多错误。如1999年底以来在各大报刊上公布的、由美国ISI提供的中国期刊名单多出6种(非中国期刊),丢了8种。经过近一年核实,现提出"美国SCI数据库1999年收录中国期刊通讯地址和E-mail",见附录D,供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公布了"美国EiCompendex(光盘版)1999年收录中国期刊名单和篇数"。但是,Ei2000年对中国期刊进行了调整:淘汰了14种,新增加了6种。向这些期刊投稿时,还应注意:①有些高校学报不接收来自校外的稿件;②要向核心期刊投稿;③可向选做期刊中收录篇数较多的期刊投稿。投稿时参见附录E"EiCompendex收录篇数较多的中国期刊编辑部的通讯地址"。4)投向国际期刊由于语言上的障碍,采用英语的国际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进入SCI、Ei,但其学术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国期刊高。中国期刊进入SCI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较大。应把部分稿件向国际分流。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对SCI、Ei的刊源表进行研究,并加整理;我校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已掌握了SCI大部分核心期刊的通讯地址和E-mail,可帮您提供捷径。5)争取使您的论文进入国际会议论文集SCI、Ei都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应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果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少或经费困难,应争取参加在国内,特别是在校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投稿。SCI、Ei对这种国际会议论文集是很有兴趣的。最近赴美国考察有一种感觉,与中国期刊相比,这种论文集进入SCI、Ei要容易得多。附录A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名单A1法国《文摘通报》(PASCAL),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A2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ScienceAbstracts,CSA;下设52个数据库)1)美国《金属文摘》MDX或MEDADEX;2)美国《工程材料文摘》EMA;3)美国《铝工业文摘》AIA;4)美国《世界陶瓷文摘》WCA;5)美国《腐蚀文摘》CorrA;6)美国《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文摘》CISA;7)美国《电子与通讯文摘》ECA;8)美国《超导文摘》SS/SA;9)美国《水生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10)美国《生物科学与生命源》ASFA1:BSLR;11)美国《海洋技术,政策与非生命源》ASFA2:OTPLR;12)美国《水污染与环境质量》ASFA3:APEQ;13)美国《水文摘》ASFAAA;14)美国《海洋生物技术文摘》ASFAMBA;15)美国《海洋文摘》OA;16)美国《健康与安全科学文摘》HSSA;17)美国《污染文摘》PollA;18)美国《农业与环境生物技术文摘》AEBA;19)美国《动物行为文摘》ABA;20)美国《社会学文摘》;……A3国际数学、力学检索系统1)美国《数学评论》MR;2)美国《最新数学出版物》CMP;3)德国《数学文摘》ZBlMATH。4)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MR。A4国际化学化工检索系统1)英国《分析文摘》AA;2)英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文摘》CEABA;3)英国《化工商业新闻数据库》CBNB;4)英国《化学品安全新闻》CSNB;5)美国《石油文摘》PA。A5美国《世界纺织文摘》WTAA6英国《英国海运技术文摘》BMTAA7美国《环境文摘》EAA8国际医药检索系统1)美国《医学索引》IM或NLM;2)荷兰《医学文摘》ES;3)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A9国际农业与生物学检索系统1)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s;2)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3)美国《生物学文摘》BA(BIOSIS);4)英国《动物学记录》ZR(属于BIOSIS)。

二区。金属学报英文版属于sci二区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金属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英文刊物。

肯定是SCI检索的难,尤其是影响因子很好的SCI期刊,难度很大,审稿也慢,经常一审就1年多。EI难度要看你是投JA检索的EI,还是CA检索的EI,两者差别很大的。JA检索的EI中,如果投水刊还是比较好中的,CA检索的EI难度也不大,不过这两个都要求你论文必须翻译成英文,对于英语不好的朋友来说,可能比较麻烦。当然如果你第一次发SCI和EI,建议你先发EI,并且发CA检索的EI,练练手。CA检索的EI也叫会议EI,如果还不懂,建议你百度搜:EI学术会议中心,里面有很多关于EI会议的知识和相关学习资料。

问题一: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喔~ 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一般期刊等级的划分 ? 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 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 以期刊质量分级 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问题二:什么是一类期刊和二类期刊? 请参考: 邯郸学院中文学术期刊分类认定意见 (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2.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4.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5.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7.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9.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10.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1.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3.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4.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5.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6.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7.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8.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9.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1.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2.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1.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1.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1.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2.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3.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4.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5.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7.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 问题三:请教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 国内目前没有给期刊分级的权威标准。但是可以看几个指标。如果被北大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核心期刊,或被中国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被南京大学编辑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确定为源期刊,一般可成为国内的核心期刊;有些也按期刊的出版机构划分。但是要想确定为一级(国家级),最基本的条件应该是全国性机构(学会、协会)出版的期刊。你提供的杂志算为省级期刊,或你说的二级期刊较为合适。 问题四:什么是CN类刊物? CN期刊为我国目前鉴定期刊真伪的唯一标准。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期刊都应具备CN刊号。 九品论文 问题五:期刊类型是指什么 期刊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角度: I、按期刊的载体分: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等。 2、按内容、用途分:学术性期刊(有学报、公报、通报、会志、汇刊等);科普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文摘、题录、索引等);工具资料性期刊(统计资料、要人传记、时事纪要等,);行业性期刊。 3、按出版机构分:学术团体;大专院校; *** 机构;公司企业;商业机构;科研部门等。 4、按文种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 5、按刊期分:定期(周刊、旬于U、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不定期; 6、按期刊文献级别分:一次文献期刊(又称一级文献),如:公报、会报、会志、学报和江刊等;二次文献期刊(又称二级文献),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三次文献期刊(又称三级文献),如述评、综论、评论和进展报告等。 问题六:论文发表怎么看期刊的级别?什么是三类期刊,几类期刊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按新闻出版总署的相关规定,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每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地区不同的职能机构对期刊的认定标准都不同,所以了解几类期刊,请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了解。 问题七:什么是c类期刊 你们学校或单位,根据省里的规定,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般是按照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把全国的刊物划分为A、B、C类,和你们研究领域最合适的,就是A类,其次的是B类,再次是C类。刊物的目录,只有你们单位的人事处有,其他地方的规定,对你们来说,是无效的。 问题八:医学论文里,什么是一类期刊,二类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求解。 第一档:跨学科的顶级刊物。包括知名的science,nature,pnas。 这些刊物是面向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发表难度特别大,一般国内学生不太可能发表,差不多都是要看作者在学术圈的影响力足够大才有可能发表,初出茅庐的小毛孩就算写得再好也被拒是经常的。一般来说都是经过美国院士或者英国XX牛人推荐,并且以他的信誉担保才能发表。所以说各位民科看到了吧,真正的学术腐败是在美国,用面子跟资历来卡人。 顺便说下这上面的文章大多是宣传性质的,感觉可参考性不大,其他大神也跟我有同样的观点。这一档次的论文都是几个特别牛的老师一辈子看能不能发一篇。能发一篇你只管开公司数票子就是。 第二档:本学科的综合性刊物rev mod phys,phsy rev letter,phys rev ABCDE。 这个档次的同样对于我们博士生而言很难,但也有人做得到。这上面确实有不少牛论文,可参考性很大。但是一般理论都写的比较深,要读懂很难。如果有幸在这上面一作名义发一篇基本上下辈子混饭不成问题了= = 第三档:本研究方向的顶级会议,顶级刊物。 这个级别的我们一般叫1区,一般来说这个级别是一个博士生能发表的最高级别了,我们所要求发一篇1区才能博士毕业,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只能发个2区,最后拖着拖着也就混毕业的。 在这上面发文章代表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般来说一个研究方向,哪个大学的谁谁谁发了一篇啥啥啥,国内哪些人发过顶会基本上同行都清楚。能发一篇1区区美国top50混个博士后问题不大。 我刚读博时听说身边有博士发这个觉得特别佩服,现在想起来,加把劲我倒也不是做不到。。。 这一档审稿人一般是本领域的超大牛。 第四档:非顶会的SCI会议,刊物 这个级别跟2区还不太一样,有些文章还不算2区,但在评职称好像把这一些都当2区这一档(除非真的是篇用了点trick的垃圾论文)这个级别还是发的比较多的,一般来说连这个档次都发不了,那博士还真毕不了业。我在读研阶段以三作发过一篇。 这档的审稿人一般是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大学教授吧,这个档次的审稿人还是认识几个,第三档的就高攀不上了。。。 第五档:EI档 一般来说这个档次硕士生发一篇EI才能毕业,但是实在发不了发一篇核心到也能说过去。我读研时也发过一篇。感觉这个档次的论文的贡献度可能不怎么大,但是要求你在做这次研究时从选题,找资料,实验,写作都按照现行科研的规范才能发表。在这上面发文章,也算是一次科研的体验吧。 顺便说下,这个档次的论文也是我老师说的分水岭,我老师见过无数民科,他说最牛的也就发个核心,能发EI的,即使是中文EI的一个也没见过。蒋春暄发的代数几何群也不是EI收录的,但因为是外文刊物,也不知道归到哪一档好,说核心嘛也不是。 吧里各位民科朋友可以挑战,挑战成功了就可以成为中国最牛的民科。 还顺便说下,第五档的论文,很多美国教授不认可,不少美国教授认为SCI以外的论文都是没有审稿的(垃圾)论文,如果你要发前四档的论文最好不要引用第五档的。 第六档:核心期刊 我们一般叫黑心期刊,硕士毕业的最低要求,也是可以评职称的最低档次论文(再低的论文,你发100篇也没用,不认可),我没发过,不好说。感觉很多一般大学的硕士混毕业在上面发。 下面七八九十,十一档是我自己排的,因为这些文章老师不让看。。。 第七档:国家级刊物 这一级别,如果是科研,还真不好说有什么价值,比较烂一点的学校可能要求学生发这级别吧。但是如果不是前沿科研,到还真有不少值得参考,总而言之不太学术。很多都是花钱就能发。 第八档:省级刊物 这个级别。。。。我知道中等数学杂志不错,虽然......>> 问题九:7类和8类期刊是什么? 您好 ,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论文帮发表 望采纳 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问题十:省级期刊属于几类刊物?是三类吗? 每个地方的划分是不一样的,这个是要看在那里发,还是问问当地的人比较好

水产学报是几区

刊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主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杨陵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643XCN: 61-1413/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曾用刊名: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创刊时间:1990 统计源核心期刊!!!我们还有类似的期刊有:H008 水产学报H232 水产学杂志Z016 水处理技术X533 水道港口P007 水电能源科学W004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W013 水科学进展R050 水力发电R049 水力发电学报R587 水利经济W011 水利水电技术W50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W006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W003 水利学报W026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F010 水生生物学报H850 水生态学杂志H015 水土保持通报H287 水土保持学报H056 水土保持研究E540 水文E15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X528 水运工程*R566 水资源保护W570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A类合格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具体地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护城环路999号,该校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2018年有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616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5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57人次,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7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0人等。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含方向)4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1个海外实习基地、近200个国内教学实践基地、5个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4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荣誉,2010年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获得全国“十佳易班学生工作站”“最佳思政创新奖”“最佳文明网络社区奖”等荣誉。自2005年起,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指挥家曹丁、作曲家陈钢等艺术家为兼职教授;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研究生海川学术文化节;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等文博育人场馆。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2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在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开展精准扶贫服务,成效显著;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48万余册,电子图书108万余册,数据库61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and Fisheries;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77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为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海洋、水产、食品三大主干学科优势明显,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对“生物资源、地球环境、人类社会”具有高度诠释能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2030年,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到2050年,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