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青春期儿童教育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青春期儿童教育的毕业论文

幼儿学前 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 方法 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 儿童 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 文化 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 经验 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 顺口溜 ,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 智力开发 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 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 唱歌 .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 音乐欣赏 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 故事 ,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 言行举止 ,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多元化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在黑龙江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发展已经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最为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最为突出。本研究能够打破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并从幼儿园布局调整、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当前学前教育公平,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新局面,使当前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中城乡儿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公平。

作者:董静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2.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3. 学前教育心得3篇

4. 幼儿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篇

5.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心得3篇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健康 教育 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1 试论自己性格的优缺点以及对你 人际交往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完善策略。 我认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活泼开朗型,很容易和他人交往。我喜欢和别人共同学习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初次和陌生人见面,也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担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或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也可以。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人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专职公关人员才需要具备公关社交的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己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各种人际的或社会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有几位教师向2000名雇主寄出一份问卷。调查被解雇的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为什么要他离开?”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三分之二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纪来临之际,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学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讨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在诸多观点中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据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反映,目前实际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也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状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 经验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兴趣、经验和体会,往往在交流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并传递给周围的人。因此,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素质,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是人才发展的关键。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复杂,很重要学问和修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和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的人,不仅事业受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调。许多中国的父母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败。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孰不知:成绩优等生到了社会上也可能沦为终身怀才不遇的失败者。 大学里的人际环境也是极其丰富的。中学生大多数以家庭为根据地,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群体关系比较单一,接触的同学又都处于共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区域 文化 ,同学之间关系处在较为单纯、坦诚的氛围中。进人大学后,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间的差别,素昧平生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同学间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交往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仅仅限于老师的传授和答疑;而同学之间的交谈,因特网、电话、书信等各种交往 渠道 ,都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美国人际学专家鲁道兹说过:人际关系是隐形的铺路石,是一切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中,还要克服交往障碍,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认真落实提高。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 热点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卫生 社会环境 青春发育期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报告 。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 八年级 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 毕业 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教材中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等活动。(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4)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 故事 、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 工作计划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3)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学生体检质量,要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咨询,即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 黑板报 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 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7、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 儿童 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小结: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宣传与活动,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学》科学出版社.郑振佺、霍建勋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希庭主编, [3].《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卡尔森(Carlson,.)(美)著,苏彦捷 等译, [4].《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马军、王翔等主编, [5].《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均林 主编, [6].《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3 本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大学生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健康就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有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更是我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健康?健康人的标志有哪些?有关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认为,健康教育可分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大众健康教育两个部分,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不少大学生宁愿多吃两个鸡腿,也不会敦促自己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常有的生活状态。 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的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基本没有早课的时候我是不会早起去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是肯定的。平时除了体育课基本也没什么锻炼。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会熬夜。平时玩手机的时间也长,眼睛也不会注意保养。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是一篇关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方法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曾维杏为了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幼儿学前教育逐步走上正轨,顺利地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我现根据任教幼儿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下体会: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家庭教育必要性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也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三.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学前儿童早期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幼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所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变的规范。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三、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2.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更大意义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做好幼儿学前教育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

幼儿学前 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 方法 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 儿童 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 文化 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 经验 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 顺口溜 ,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 智力开发 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 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 唱歌 .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 音乐欣赏 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 故事 ,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 言行举止 ,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多元化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在黑龙江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发展已经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最为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最为突出。本研究能够打破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并从幼儿园布局调整、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当前学前教育公平,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新局面,使当前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中城乡儿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公平。

作者:董静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2. 幼儿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3. 学前教育心得3篇

4. 幼儿学前教育心得体会3篇

5. 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心得3篇

6. 幼儿教育类论文最新范文

青春期健康教育论文文献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关系以及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启示。

关键词: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4-02

在作为自我同一性理论之父,埃里克森的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他将社会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在他将人生发展分成的八个阶段中,青少年期(12-18岁)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个体主要是获得同一性。该理论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做出了明确而清晰的阐释,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打开了一扇明朗的窗户。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涵义

自我同一性又称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过去、现在、将来“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将会怎样”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具有主观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自我都是自己认同的自我。青少年常常会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危机,就会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同一性强闭。青少年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对自己将来生活理想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信心,因此便过早的接纳了来自长辈和社会赋予自己的种种社会角色。这是一个包含消极内容的双向选择过程,选择的最终结果是弱化了家长和社会的指导作用,也使处于这种状态下的青少年始终生活在缺乏自信的环境里,无法走向自主成才和积极进取的道路。

第二、合法延缓期。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在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要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既有积极应对和主动寻求解决的愿望,又有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矛盾冲突。合法延缓期便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青少年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努力增强自身的能力,明确未来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第三、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无法或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建立在他人的看法基础上,对外界事物的判断丧失了基本的批判精神。这样使青少年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甚至会导致否定自我,其结果是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冲突的强度。

造成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根源是复杂的,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

第一、主观内在原因。由于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不稳定,于是便形成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理想我”是青少年在身心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对未来生活、职业理想等的设计。“现实我”是青少年客观公正的理解现实的我的一切状态。如果青少年“理想我”的设计脱离了“现实我”的状态,就会破坏自我认同感的生成。

第二、客观外在原因。(1)家庭教养。青少年同父母的关系对同一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青少年无法认同和尊重父母并从中汲取某种优良品质,那么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很困难的。处于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忽略和拒绝,也更容易与父母疏远。对于同一性提前结束的青少年,则处于另一个极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常常相当密切,甚至害怕被抛弃,这些青少年不会想要形成独立的同一性。(2)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同样具有重大影响,埃里克森也肯定了这一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病态的反应,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成人社会口中的“垮掉的一代”,那么社会对青少年的诸多疑问、指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的心理素质。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外貌、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的认识看法、态度与评价的综合。埃里克森认为人在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如果不能接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过大的差异,就会面临着同一性危机。教育者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建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完整、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提高青少年心理免疫力,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从认同到同一要经历一个“形成”的经历,必须要靠个体自己从认同经验中选择、补充、排列、组合,然后再重组之后做自我选择。青少年们在追寻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注定要经过不断的挫折和失败。而我国的青少年们在对抗挫折与磨难方面存在缺陷。父母对他们的过分保护与关爱,使他们过多地依附于他人,缺少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免疫力的训练,使个体在坚强和独立中走向成熟。

指引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在群体认同中获得尊重。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坚定的内在的同一性。它的形成有助于个体从那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体中获得集体同一感的支持。青少年特别重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希望被喜欢和接纳,这会使他们体验到强烈的归属感,形成爱和尊重的品质。

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成人社会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不能以成人的理想和标准去逼迫他们,给青少年一个过程,一个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认同感,更多地表现真实自我,促使青少年向着一个协调、充实、积极的自我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 石 杨,刘 妤.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

[4] 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根据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青春期性健康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30-0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将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行为养成、心理发展将展现出不同特点,这些“个性”将潜移默化的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其一生。

家庭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模式呈现“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趋势。唯一的孩子成为家庭的焦点,家长难免出现娇纵溺爱的现象,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自私、蛮横、脆弱、不善于沟通等问题。因此,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子女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学校教育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升学率成为判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严重。德育教育的滞后意味着忽视青少年在德、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单纯用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无法做到一视同仁,更有甚者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体罚学生,这种师生的紧张关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逆反,还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少年对信息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他们在众多生活方式中吸取社会文化营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已渗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丰富的信息,但有毒信息如色情、暴力,对青少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与日俱增,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性格缺失和道德失范。

青春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给青少年带来自我接纳、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压力承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背负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沉重使命。这种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儿童模式被打破,但成人模式尚未建立让他们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拒绝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心理断乳期”,自身又无法解决因成长带来的烦恼,从而产生迷茫的心理。另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容易误入歧途意气用事。

2 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人格障碍等。此外,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身生理发育存在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了解健康成长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节奏,促进其全面发展,对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十分关键。

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家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望,青少年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照顾养育能力,对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将影响青少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使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要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工作。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 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

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普遍认为性健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尺度把握不好容易形成“教唆”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一方面,家长对于这部分知识通常避而不谈、即使想讲也不知道该如何讲;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自学课本,老师的泛泛带过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此类知识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书较少,而且大都可读性不强,不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青少年既要承担中考、高考的学习压力,又要承担成长中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不一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封闭、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流于形式。首先,多数心理健康的老师不是科班出身,老师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其次,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仅是在一个办公室外面挂了块牌子,形同虚设。最后,青少年即使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却迫于压力不敢去找心理老师咨询。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那些本可以早发现、早疏导,可以避免的惨剧才会一再发生。

缺少权威的教育阵地

目前社会上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多是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能和配合学校教育为目的,课程多为钢琴、书法、英语等。近期较为流行的体验式活动基地如比如世界、欢乐之都等是以扮演社会角色让青少年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进而理解社会的组织机构,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也无法承担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功能。在社区也有青少年教育场所,但多为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放学后的活动场所不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这些机构普遍缺乏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权威性,没有系统的教材教案,只有确立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和公益性,才能树立品牌,全国推广。

家庭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但很多家庭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一是家长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容易忽视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家长自身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缺乏教育经验,面对出现的问题无从下手;三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对于家长善意的帮助会出现敌对情绪。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忽视

根据全国妇联近期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习惯养成、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另外,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缺少得到正确信息的来源和不健全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健康教育需求被忽视,尤其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不普及,容易导致他们心理的不平衡甚至扭曲,并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埋下隐患。

4 应对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应多方合作,相互融合与补充,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应对措施。

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融合、补充的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团委和相关社团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

社会正面引导

扩大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手机信息终端等媒体,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开设专题或栏目普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知识,推出适合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文图宣传品和科普影视作品。

进行阵地建设

在政府的指导下,利用社会资源建设青少年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机构,搭建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服务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形式、互动式的服务平台。向青少年提供便利、快捷、准确的青春期健康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援助。

针对家长开展培训

开办家长学校,动员家长参与,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操,配合学校、社会,科学引导,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开展师资培训

以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内容为基础,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向学校、社区等青少年活动场所输送人才,为青少年提供系统、专业、优质的服务,提高青少年自我认知,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保护青少年远离伤害。

关注特殊人群

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比正常家庭孩子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应加强对特殊家庭青少年的帮助与关爱。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为特殊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健康服务,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弱势人群的服务与帮扶力度。

青少年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养,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性健康的教育不容忽视,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梅,台世强.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黄梅.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王晓艳.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辽宁师专学报,2012(1).

健康 教育 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1 试论自己性格的优缺点以及对你 人际交往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和完善策略。 我认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是活泼开朗型,很容易和他人交往。我喜欢和别人共同学习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初次和陌生人见面,也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的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担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或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也可以。 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则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人际关系己成为现代人事业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专职公关人员才需要具备公关社交的素质。一个人不论在社会中从事何种事业,都需要有处理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的能力,需要有和各种对象合作的能力。因为现代社会己经成为一个“关系”社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各种人际的或社会的“关系”。要理顺各种关系,连接各种有利关系资源,并和各种关系合作、协调好,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有这样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有几位教师向2000名雇主寄出一份问卷。调查被解雇的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为什么要他离开?”无论工种是什么,地区在哪里,有三分之二的答复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好而被解雇的。” 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 21世纪来临之际,曾有世界百位著名中学教育工作者聚首北京,共同研讨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怎样素质的人。在诸多观点中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同时能够和多种人打交道都能成功的人。而据相关人力资源部门反映,目前实际用人单位通常首选的也是那种既有专业才智,又善于合作且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才干和人际合作沟通能力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多数单位通常会倾向选择后者。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任何一种创新都需要捕捉大量的信息,那种一个脑袋加一支笔的研究状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 经验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兴趣、经验和体会,往往在交流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并传递给周围的人。因此,21世纪的人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素质,也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是人才发展的关键。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复杂,很重要学问和修养。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和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的人,不仅事业受损失,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失调。许多中国的父母都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败。这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观念,孰不知:成绩优等生到了社会上也可能沦为终身怀才不遇的失败者。 大学里的人际环境也是极其丰富的。中学生大多数以家庭为根据地,交往对象是父母、亲戚、同学、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老师,群体关系比较单一,接触的同学又都处于共同的区域,具有相似的区域 文化 ,同学之间关系处在较为单纯、坦诚的氛围中。进人大学后,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间的差别,素昧平生的同学带来了语言、性格、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同学间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组成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交往不仅仅是学习,而且是全方位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在大学校园里,这种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不仅仅限于老师的传授和答疑;而同学之间的交谈,因特网、电话、书信等各种交往 渠道 ,都是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美国人际学专家鲁道兹说过:人际关系是隐形的铺路石,是一切成功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中,还要克服交往障碍,了解良好人际交往的原则,以及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成功的人际交往应遵循真诚的原则、尊重的原则、宽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认真落实提高。异性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对异性心理反映的正常化,促进异性间的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一是要通过对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二是要大胆实践,善于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三是要努力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四是了解人际吸引得一般规律,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 热点 。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积极采取有效 措施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卫生 社会环境 青春发育期 一、引言: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21世纪的主人,也就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这对他们将来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充满希望的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此以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就于国家未来的建设。 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2004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报告 。报告抽取八个区县90所小学的3500多名五年级学生和90所中学的3500多名 八年级 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两年德育工作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制定计划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但此次调查却反映出了八年级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选择中有一些错误认识和想法。测试中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对哈佛大学违背学校纪律但又敢于认错的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以续写结尾的方式设想校长会对该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只有2%的学生能够从肯定学生的品质与处罚学生的违纪行为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选择校长应该表扬该学生品质的学生,远远多于选择校长应该对该学生做出惩罚的学生。 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们更注重道德品质,而纪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的权威、法不可违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从学生续写的结尾中,反映出他们在法律意识或道德要求上还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点偏激。如把书烧了、请学生家长、打学生、学生受不了惩罚而自杀等,学生答卷中流露出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明确的是非标准。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得到发展呢?如何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呢?如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呢? 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 毕业 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教材中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外,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等活动。(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4)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 故事 、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 2、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这比矫正学生心理问题重要得多。(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 工作计划 ,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3)学生年度健康体检工作要保证学生体检质量,要确保学生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及相关资料汇入学生健康档案。 3、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咨询,即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 黑板报 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5、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 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6、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社会各界应积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7、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 儿童 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 小结: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收获,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各种宣传与活动,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健康教育学》科学出版社.郑振佺、霍建勋主编, [2].《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希庭主编, [3].《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卡尔森(Carlson,.)(美)著,苏彦捷 等译, [4].《健康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健、马军、王翔等主编, [5].《心理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均林 主编, [6].《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小学四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俞国良主编, 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论文篇3 本学期,我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大学生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古以来,健康就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有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更是我们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健康?健康人的标志有哪些?有关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认为,健康教育可分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大众健康教育两个部分,其中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是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症状 或是疾病表现的状态,还是指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 喝酒、熬夜、饮食不规律、天天泡图书馆……学校早期健康教育缺失是重要原因,还有不少大学生宁愿多吃两个鸡腿,也不会敦促自己去锻炼半个小时。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这是当代不少大学生的常有的生活状态。 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的大学生不吃早餐,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 首先就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基本没有早课的时候我是不会早起去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是肯定的。平时除了体育课基本也没什么锻炼。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会熬夜。平时玩手机的时间也长,眼睛也不会注意保养。 1.放慢生活节奏; 2.“留心”感激与感恩; 3.量力而行; 4.开怀大笑; 5.学会说“不”的艺术。 1.运动能增加体适能。美国对体适能的解释为:对日常身体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有充足的储备能量去对应突发危机。 2.运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疾病。锻炼能预防癌症,锻炼能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脏病。 3.通过走、跑、爬山、有氧舞蹈、 武术 、水中健身、 球类运动 、骑自行车、健身路径、有氧搏击、有氧踏板操等心血管运动能减肥塑形,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改善生活等。 4.柔韧性锻炼,能最大限度的活动关节能力。通过颈部伸展,肩部伸展,胸部伸展,躯干伸展,腿部伸展来减少活动损伤、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健美塑身、放松身心。 另外,重新认识了科学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中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休息与调整,科学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一整天的高效率身体机能的运作。故常有言说:缺什么不能缺觉。 常见的睡眠障碍缘由的来自于:1. 压力和焦虑; 2.身体上的疼痛; 3.咖啡因; 4.烟酒; 5.药物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经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3.尽量避免性行为,大学生生理还未完全发育完成,性行为会对健康不利;且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性行为会对学习造成负担。4. 远离毒品 守护健康。毒品摧毁的不但是人的肉体,也是人的意志,当代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最后,在营养理念上也具有认识上的促进作用。 之前就有人主张“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这就是在膳食营养上提出来的一种对健康与健康实现途径的信任是与新体验。 首先我了解到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调整”:先吃水果后吃饭 “维持”:高纤维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 “控制”:控制肉、油、烟 "增加”;增加蔬菜、水果、奶、谷物以及薯类食物 然后,从日常开始从小处着手开始“认真”吃,然健康从“口”中来。 上面这些就是我通过一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改变,和在健康理念的认识上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所拥有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可表现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运动的促进作用、营养促进作用、抗压能力的促进作用、精神性的促进作用等多方面。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

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论文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中生与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和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其中艾滋病病人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同性性传播占。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论文开题论文开题答辩,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我觉得,你应该回答性教育,现在是比较时尚的话题,也是敏感的话题,所以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星期五下午的时候,黄老师的讲座在五年级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声中拉开了帷幕。根据邓老师的介绍,我知道这位黄老师将会是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讲座开始了,看到标题“五年级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我们班的男生一看到“青春期”这三个字,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们班的女生一看到“青春期”这三个字,就开始想入非非。主题是“成长的秘密”,大家看到“秘密”一词,肯定会很好奇,很想知道成长的秘密吧?那就随着我的介绍来进入黄老师的讲座吧!一开题,黄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 1、上体育课做运动时,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坐在旁边,为什么?2、小明最近的声音渐渐开始低沉,开始长了一点点胡子,这是怎么一回事?3、小康看到同桌小丽的椅子上有红色的血迹,小丽到底怎么了?同学们可都积极了,都把问题一一解答出来:1、因为那几个同学来月经了,来月经了不适宜做剧烈运动。2、因为小明开始发育了,发育的时候会长胡子,声音也会慢慢低沉。3、小丽来月经了。女孩子们听了同学们的一一解答,脸渐渐都红得像个红苹果了。接下来,黄老师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简简单单的讲述了一下男女生青春期发育的时间:男生是11岁多;女生是10岁左右。然后又讲了,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的第二特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而女性表现为乳房增大、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黄老师还给我们放了一段“月经”的视频,大家看完后,大会议室就传来一阵呕吐的声音。最后,黄老师也随着同学们“排山倒海”的掌声中,离开了大会议室,结束了这次讲座。这次讲座,使我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每个婴儿都是父母相爱的结晶,因为性,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心理学分为五大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可见,性是伴随人一生的课题。性教育应贯穿我们的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我比较赞同视频中某位教育教授的说法,性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灌输。不同的时期都应该对性有所了解并渐渐深入理解。婴儿虽然还小,但是也需要性教育。婴儿的性教育主要是通过母亲对孩子的抚养喂养。其中身体接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母亲和儿童的身体接触可增强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缺乏这一环节则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和敏感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此外,美国动物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若让离开母亲的两只幼猴由不同的母亲喂养,一个是“棉布毛巾妈妈”(外包毛巾被的人工雌猴,胸前有奶瓶),另一个是“金属刺妈妈”(浑身长满金属刺的有奶瓶的人工做的假雌性猴子)。吃金属猴妈妈的奶长大的幼猴,成年以后不会进行性活动,而且行为退缩,不和群。所以婴儿期的教育特点是满足婴儿食欲的同时,还要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幼儿期的性教育影响孩子日后对性同一性的理解。这个时期应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男孩子要穿男生的衣服,要鼓励他们坚强勇敢,女孩子要穿女生的衣服,要教会她温柔甜美爱洁等等,把男孩子当女生养把女孩子当男生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原因之一,或许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家庭不和的诱因。同时要让男孩礼让女孩子,让女孩子知道不能随便让别人触碰身体等等。儿童期性教育从六岁起到十岁以前。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先给予肯定,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则应该及时纠正,以防发生日后的性别角色倒错现象。还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让孩子有男女之分的意识,还有如何保护自己,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爱护女性,教育女生要有防范意识,了解什么是性侵犯,教给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规则,要孩子自尊、自爱。少年期性教育(10~20)是尤其重要的,这时期大多数孩子先后进入青春发育阶段,他们已经开始对异性感兴趣,有了朦胧的性意识,而且特别容易性冲动,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女生的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有什么道德原则,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性罪错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受。教育男生要提高自己对性的控制能力。青年期(20~35)性教育的特点是孩子已经成年,有了独立的爱好、个性,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夫妻生活知识,子女教育知识,家庭经济知识,为建立家庭做好准备。视频讨论了好几个问题,对幼儿儿童是否应进行性教育?我觉得有必要,起码要让他们了解有性那么一回事,至于性的具体内容可以涉及一些,轻描淡写,或是用孩子的口吻来阐述,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当他们提出疑问,作为家长应大方一点把性知识告诉儿童,让他们有性的意识,懂得性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时候儿童性侵犯就是在儿童不了解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让孩子接触性知识是让他们有意识要保护自己。视频里有专家讲了些比较保守的说法,说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还没发展成熟,不适宜接受性知识。其实我觉得这都是老一辈思想比较传统一点,对于这些比较忌讳的话题避而不谈或是含蓄地一笔带过,他们不太赞成早期性教育也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子起影响,另一方面是长辈自身对性的认识是扭曲的,他们自身早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性教育,对性的认识认识错误,导致他们还是以错误的观念对待儿童性教育问题。我觉得性教育应该从婴儿期开始,性教育在时间上的早晚并不是一个问题,而在于性教育的内容和尺度是否符合该阶段发展要求。

这个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那你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呀。那您就把这个论文的意义说出来就可以的。如果你是环保方面的,那你就把环保的意义说出来就可。

青春期主题教育小论文初中

青春如诗、如梦、如火。年轻的生命追求一份浪漫,寻找一丝恬静,这就是充满诗意的青春;纯洁的心灵向往美好的未来,设计着一幅又一幅壮丽的蓝图,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 议论文 欣赏5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一

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当彩虹还没映照我脸庞,我用微笑回答所有的迷茫,用眼睛传承友爱的光芒。青春这是一个埋葬了无数人梦想的词语,让无数人迷茫的词语,可我却微笑面对,因为青春就是我的校园生活,而青春也由我自己作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悄地撒落在大地,降临在校园时,我们班都披着那温暖的阳光,舒心地大声朗读每一句优美的诗句。我们伴随着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着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学习。老师如辛勤的园丁,在这里为我们播下知识的种子,而我们是土壤,努力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我们的青春,由我们自己做主!

课堂上,笔尖正在那白净的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着,我们聆听老师那精心准备的讲义,沉浸在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中。语文课上的诗词元曲,数学课上的二次函数,英语课上的短篇 作文 ,物理课上的奇思妙想,化学课上的神奇实验,体育课上的精神抖擞,音乐课上的放声高歌,这些无不体现出我们的青春,这由我们自己做主!

在学海中游累了,便有了那丰富多彩的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是同学们最快活的时候,不管在校园的哪一个角落,都有同学们喊叫声、欢笑声和吵闹声;在这十分钟里,是同学们学习的时候,不管在哪个班级,都有同学在看书和做作业;在这十分钟里,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一起讲笑话;在这十分钟里,是同学们最忙碌的时候。不管是那位同学都要为下节课做准备,迎接新课地到来。

运动场上的我们是不同于别日的,场上的我们意气奋发。 短跑 ,拼爆发力; 长跑 ,考验意志; 跳高 如鱼跃龙腾; 跳远 轻如雨燕。球场上争分夺秒,团队精神尽显无疑,那默契的眼神,拼搏的怒吼,场边记录得分的白色粉笔痕迹已不甚清晰,但取胜的欢呼雀跃仿若就在耳边,那是属于我们的青春。

当然也有失败,谁能不失败呢?但充分准备后的失败,怎能说不是虽败犹荣?如同快板,如歌的岁月里,这是我们的青春,由我们自己做主!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我的青春我做主!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二

沁人心脾的芳香,那是青春的气息;闪烁耀眼的金黄,那是青春的光芒;撞击心灵的震撼,那是青春的力量。青春是一本书,有悲伤也有欢乐;青春是一条河,有平缓也有险恶;青春是一个早摘的苹果,有甜有涩,青春是一条充满风景的路,有平坦有坎坷!

因为青春,才能飞翔!迈着青春的步伐,我们活力十足,热情奔放;吐着青春的气息,我们信心百倍,开朗大方;带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昂首挺胸,步履铿锵;露着青春的笑容,我们美丽端庄,自信坚强;怀着青春的希望,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拥着青春的梦想,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朝着朝阳升起的地方起航!

因为青春,所以快乐!青春,用她清脆嘹亮的声音,呼唤我们内心久久沉默的激情;青春,用它动听柔美的歌喉,牵引我们心中深深遮掩的希望;青春,用她激昂有力的词汇,描述我们生活中每每出现的美丽缤纷!青春,让我们敢想敢做,我们努力,我们奔跑,我们坚持,我们不倦,所以我们无悔!

青春,生命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可是,忽然发现,那竟是颗转眼即逝的流星。

当我们自甘堕落的时候,她正迈着矫捷的步伐悄悄从我们背后走过;当我们迷茫懦弱的时候,她正敲着警钟急急地催促我们;当我们不知进取的时候,她正驾着时间的马车快速地从我们身后驶过……

可是,没人留心她的脚步,没人在乎她的即将离开。于是,我们大把大把的挥霍着青春,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强壮了,不再那么有活力了,我们才害怕她的远去,我们才开始去寻找她的足迹,却迟迟看不到她的身影。

我们后悔了,可她的确不会再回头了!她把自己藏起来,因为我们的不珍惜,她绝不会再用自己的尊严换取我们所谓的不在意。他和我们玩捉迷藏,却永远不会让我们找到她。她用这个特殊的 方法 ,告诉了我们,她是圣洁的,是值得珍惜的!

我的朋友,你们听到青春的呼喊了吗?你们听到她的心声了吗?如果你听到了,请紧紧抓着她的手,把握好她,别伤了她。如果有一天她必须要离去,也希望你们会毫无遗憾的,开心的互相告别!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三

青春是一首优美的小诗;青春,是一段美丽的过往,那难忘的青春,那难忘的青春时光。

青春期的女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坏女孩,她狂妄不羁,梳着短发,戴着帽子,背着斜挎包,站在校门口打着口哨,别人都老大老大的叫,打架很厉害,像是姐大,很酷,让人羡慕。

我的青春也是如此,我当够了乖乖女,我不要受别人主宰,我要自由。凭什么你能当姐大,我就不能,于是,一瞬间,变了味,当我第一次戴上美瞳时,我心里只想着,我要变坏,我要强,我要我在被欺负时有很多人帮我报仇,于是我在第一次忍着疼痛,戴上了美瞳,我还记得当时,是红色的,随后我又把头发染成了绿色,终于那天有一个人找我搭讪“你好,妹妹,交个朋友吧?”他把手放在我肩上,搂着我,我很反感,躲了躲她又紧了紧,“我,我叫如墨。”

“我叫宇。走吧,我们一起去玩吧。”

于是我跟着他们那一帮人一起进了酒吧,我记得很清楚,叫零星,那天晚上宇一直帮我挡酒,我才没喝,他好像是老大,所以,被他搂在怀里的我也没有人敢碰,因为宇,他们都叫我妹妹,我一直叫他哥哥,就这么我认识了很多男生,他们大多数都是混子,于是,校园里没有人敢碰我,可是,为什么没有丝毫快感,我厌倦了这种生活,就连我的朋友都离我远去,那晚我和那些人说我以后都不会在和他们一起玩了,我不想再每天顶着烟熏妆穿梭了,我不想看到男人贪婪的眼光,我受够了,可是那些人却丝毫不放手,还在挑逗着我,有一个人往前走着,我渐渐往后退,已经快退到墙角了,本能的抱住头,这时,突然看见宇出现了,他带着他的朋友对那些人说“她是我妹妹,你们放开她。”

也许,是因为宇很厉害,那些人竟然真的放了我,我扑倒宇怀里。我哭着说宇,谢谢你,他说。如果现在的生活厌倦了,那就趁早远离吧,回到那个最初的自己.一周后,我还是那个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小女生,但是,我是快乐的,我想,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失去了,所以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即使它很枯燥,无谓,但是,与那些担惊受怕的日子相比,它是幸福的,谢谢宇,谢谢那段青春的过往。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篇四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题记

青春无悔,因为我们用热血渲染青春;青春无价,因为我们用真情诠释青春;青春无惧,因为我们用汗水滋润青春。点亮青春梦想的同时,我看到了青春的形状。

青春是圆的,她充满生机与希望。青春如同火红的朝阳,是温暖的,是浓烈的,她带着一天的责任从地平线升起,又含着满腔的忧愤缓缓下落。她又像丰硕的金色果实,带给人们满心的喜悦和舒畅。

青春是方的,她充满无限的力量。青春是军营中的欢笑,是军人的忧伤情怀,是铁骨铮铮的气概,是保家卫国的忠义,是风雨无阻的坚强。青春是苦恼中的一笑,是伟人的博大胸怀,她赋予了人们真挚的感情,她像是一张宣纸,上面绘画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涂抹着人生中的斑斓色彩。

青春是流线形的,她给予人们无限的活力和动力。她如同奔流的江河,永不停息。她是学子汗泪交加的艰苦时刻,是崛起的希望,是不败的决心和毅力。她是默默奋斗着的人的恒心与坚持,她是最美舞姿,她是最美歌声。青春,她是暴风雨中的雄鹰,任电闪雷鸣,她也要张开坚硬的、绚丽的翅膀,翱翔于高空之上。

青春是三角形的,她承载着亲情、友情和爱情。她是一个三角转盘,当指针指向亲情,她是一种至亲之爱,她是无比的,她是温馨可靠的,她展现个个孝子的身影,当指针指向友情,那是一句朋友,那是一种辛酸,她是忠诚,她是执着,她是如松的情谊。当指针指向爱情,她有一丝羞涩,她是多么娇娆,多么可爱,她使人想起“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挚爱,那是令人心碎的、感人肺腑的 爱情 故事 ,那是长长久久的温暖,她触动了人们最柔弱的心弦,她是多么楚楚动人。

青春有着很多形状,因为她不受禁锢,她是自由的、成长着的。青春的形状在变,而在梦想之路中,她对人生是一种充实,她是新时代的希望之歌,她是不朽的精神体现。让我们共同发自心声地致青春:青春有“形”,真爱永恒!岁月无情,与梦同行!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五

18岁,一个花一般的年纪,青春的风时常吹过,带着这年轻的气息,漫溢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享受青春,爱上了青春。青春应是鲜活的,充满激情的。我们的生命,需要一次次青春岁月的搏击,才能真正成长。这样的花样年华,怎能过于胆怯,怎能不满怀勇气大胆去闯?

青春拒绝胆怯!

青春要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我们拥抱着自己的理想,向前行进,或选择考大学,或在自己的特长中找到未来的路,不同的人,不同的理想,一样的青春。

拒绝胆怯,我们就要更自信,挫折或许很多,但我们会握紧双手;不平的路或许很长,但我们会更谨慎地迈出每一步;今天的天空或许阴霆,但我们相信明天的曙光。

拒绝胆怯,就是在黑色六月来临之时,对自己微笑着说:“你能行”;拒绝胆怯,就是紧紧把握每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拒绝胆怯,就是在18岁的生日歌唱响之际,学会去承担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拒绝胆怯,就是在失败的面前依然自信,依然拥有热情。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明天就像巧克力,没有谁知道下一口是什么滋味。”是的,明天就像巧克力,或苦或甜,青春的明天是未知的巧克力,或青涩或快乐,我们要有品尝下一口巧克力的勇气,不论是苦得让人流泪,还是甜得让人感到幸福。

青春拒绝胆怯,我们正青春,我们有勇气迎接明天的阳光或暴风雨,有勇气走或平坦或坎坷的路,有勇气展望未来,有勇气面对现实,不论它是什么。或许,这样的勇气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正是这样花样年华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我们这样一群正为梦想而搏击打拼的人:我们拒绝胆怯,我们相信,我们坚强,我们拥有浇不灭的热情、开天地的力量。我们要像阿姆斯特朗那样创造登月的奇迹,我们要像刘翔演绎火一般的自信;我们要像史铁生勇敢地与命运之神搏斗,我们要像司马迁坚定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我们要像雨后的彩虹,在湛蓝的天空灿烂。

青春拒绝胆怯,青春正在进行,我们的青春是火,点燃在现在和未来的交错处,永不谢幕。

高中以青春为主题的议论文欣赏5篇相关 文章 :

1. 以青春为话题的高中作文4篇

2.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五篇

3. 高中优秀议论文

4. 关于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5篇

5. 关于青春奋斗高中作文800字5篇

6. 关于青春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7.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5篇

8. 青春话题作文800字5篇

9.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大全800字5篇

10.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青春期 教育 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篇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普及青春期 健康知识 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身心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始终把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与实施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深入贯彻 在县生育关怀领导组、县计生协会、教育局和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青春期教育工作活动领导组,高度重视,各施其责,精心安排,使此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第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努力拓宽青春健康教育 渠道 ,创造条件,开足开齐课程,将青春期健康教育直接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二,教育因人而异,内容安排科学合理。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利用专门的课堂时间,进行青春期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课,适时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 第三,认真开展青春期教育课题研讨会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使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第四,在县关工委牵头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从学生抓起,从娃娃开始,抓住根本环节,采取得力 措施 、标本兼治、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消除性别歧视观念,倡导男女平等,保护妇女 儿童 合法权益。 二、创造条件,人人参与 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单纯只是教师、家长的说教,更应侧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校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也参与到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做到人人参与,使他们能够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情流露,有感可发。 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情境。在开展每学期一次的 手抄报 和征文比赛活动中,学校要求学生主要以人口理论、计生法律法规、关爱女孩、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保健、性知识、早恋、心理健康等为比赛内容,采用论文、小品、相声、 谜语 、杂文等进行创作,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班班都有人参加,作品书写工整、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新颖、形式灵活多样、充满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特点、强烈的吸引力和很强的宣传力度,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努力拓展空间,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三、坚固青春期健康教育阵地,措施得力 社会的复杂, 家庭教育 的缺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异性交往等,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他们紧张、自卑、冲动、失眠乃至神经衰弱。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单是传授心理、生理知识,还包括性心理、性道德、性 法律知识 及性病防治等,涉及的内容广泛,我校积极开设的箱庭疗法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倾诉的平台,在这里,交流的障碍不复存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让心灵畅游,彻底改变了过去只重视单向的大众传播教育方式,转为双向的教育手段。 办好每月一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报纸(心之舟简报),以普及心理和生理健康等知识内容为主,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坚持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深受学生们地喜欢。 在每班设立“青春飞扬”宣传角,推选青春期健康教育班级宣传员,落实学校布置的班级青春健康教育宣传的各项工作,收集、发放、保管有关青春健康教育班级宣传材料,主动参与班级青春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利用宣传橱窗进行青春期健康主题教育,利用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基地播放青春期教育电影及专题片,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专题辅导,利用 国旗下讲话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只有直面自身的问题,运用科学 方法 ,增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篇二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 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 工作计划 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 文化 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 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 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篇三 本年度,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师生高度认识,积极配合,通过课堂、板报、讲座、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使学生能科学的面对青春期自身各种变化,健康的在学校渡过青春期初期阶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工作,为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各项工作健康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将本年度开展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人知水平等适时对学生进行青春早期生理、心理、卫生等知识教育。进行青春期专题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教育工作不走形式。实施集体——班主任——学校——家庭多管其下共同教育方法,共同关注中学生青春期教育。 (一)集体教育 充分利用集体舆论和活动进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心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对学生来说,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集体之中,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一个小集体,青春期教育每周一课时,进入班级常规教育中;另一方面与学科相结合,在不经意间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净化他们的思想。 1、通过课堂课件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和家长、长辈和谐相处、如何与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如何正确看待一些不良现象以几如何处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2、要求学生对教师教育的 热点 问题展开了讨论和 辩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之间达成科学的共识,用集体舆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个别教育 本年度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牢牢抓住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和时间,对学生的了解也最深。学生如有异常,可以及时的发现。使老师真正成为联系学生与心理辅导室、学校之间的纽带。在工作中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家庭联系等形式开展青春期教育,良好的青春期教育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集体的建设。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学生青春期教育中起做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青春期教育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必须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否则学校孤掌难鸣。要搞好青春期教育,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学校——学生—家长应该建立成为一条完整的教育锁链,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也应成为学生的第一任青春期教育老师。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指导,邀请有关专家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的预防、青少年的性教育的必要性等做一定的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包括与子女的沟通技巧、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变化等。为了提高家长的参与兴趣,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了“做家长的技巧”、“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怎样注意孩子的营养“等培训内容,并根据孩子年龄及其他具体情况决定向家长宣传的侧重点。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举行分班级家长小型座 (四)学校教育。 学校将充分利用各部门的作用、和教师特长,在校园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春期教育活动。利用课堂、广播、卫生宣传、影视资料等方式向学生传输青春期个人卫生、心理健康等知识;请专家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讲座和培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春期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能够正常的发展;组织学生观看了青春期教育相关电影、电视;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疑问和困惑,使他们心理得到及时的疏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写小论文,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较明显。 总之,青春期教育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为了孩子能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健康、平稳的成长,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使学生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