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工笔重彩人物画艺术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工笔重彩人物画艺术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 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关键词] 工笔画教学 表现技法 学生 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需要,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并成为一名适应性强,与社会同步的优秀人才。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一、要加强自己的造型能力 对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对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前者应为后者的基础。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偏废的。以上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课堂的基础训练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另外,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要养成速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解决人物的造型问题。今天的工笔人物画面对的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和生活。西方艺术的影响使人物画的造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对面的直接写生成为人物画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这种直接写生的方法为研究人,表现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果加上“写意”这一传统的切入点,我想这正是人物画发展的前途之一。 在工笔人物画中培养训练自己的造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写意识,写心,写情,让造型的形式表达情感,立求尽达其意,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与形式构成是绘画本体的基础,想画好工笔人物画,就必须培养好自己的造型观念,造型意识,造型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关键是要修炼好画外功夫。 二、运用现代工具表现线条的美感 作为艺术表现之手段,线语言的应用,早于形体和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把经过高度提炼和抽象概括出来的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线”作为表达物象的最佳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以线为主的造型艺术手法。因此,在进行工笔人物创作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线与造型的形态美结合好便能充分体现工笔人物画的美感。 1.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美的问题 工笔人物首先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的问题,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但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不同,工笔画运用细而均匀的线条。意笔画运用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如何用线造型。即如何进行白描写生教学是其中遇到的关键难题之一。许多学生的白描作业中,其根本的问题是没能真正的理解造型的线的组织结构是怎么一回事,单线不成型,线与线的有机组织才能构成美的画面,但这决非易事。有的同学虽然素描功夫尚可,但如果要求他用线来进行人物写生或是进行创作,往往就无从着手了,这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理解线的含义。 2.现代工具在传统技法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也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技法教学:例如在工笔画中作线,在使用工具上不局限于毛笔画线。现代工笔画中线的独立性在减弱,尤其是重彩画和厚画法,线只是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于画面。因此,线的粗细刚柔的微弱变化其意义已不大,所以,有时也采取钢笔画线,由于它挺劲,匀称,有力,变化自然,转折没有粗细变化,这样线的纯化结果增强了线的装饰趣味。有时还可以把墨汁稀释成几个深浅层次,根据需要灌进不同粗细的直管笔中,把直管笔分成十几种深浅不同,粗细不一的规格种类用于作线,以适合画面复杂而层次多变化的大场面的需要,在画面用线设计上可以前面粗后面细,前面重后面轻,前面浓后面淡。使用这种方法,用笔是较容易安排整幅画面线的粗细深浅,容易控制线的布局。另外,这种笔用来画“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很有效果,别有一番审美趣味,传统用线是轮廓加笔法,现代教学中画线则要求准确把握住物象形体的组织结构,掌握它在某种透视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转折,倾向和强弱变化,以及每一个结构轮廓的起伏和消失点,这样才能使线的正确地描绘出物象的长、宽、方、圆、深、浅、粗、细等变化关系,否则就难真实地表现出其体积感而变成剪影或空洞的框框。 三、运用现代人的色彩感觉来用色 除了上面所讲的线的造型外,工笔画中的用色也十分重要。和水墨画相比,工笔画中的用色有时是画面成败的关键,一幅工笔画,线条组织欠佳,但着色好,往往还可以弥补画面的效果,如果色用的不好,没有好的色彩感,不协调统一,是无法完成一幅好的工笔画。 任何一种绘画材料,有它的特色也有它的局限,可以说由局限产生特色,也可以说要有特色就要受到局限。中国画颜色纯粹、沉着、典雅、虽不及西画色彩丰富,但有自身的韵味和特点。墨韵墨彩渗透在画面中,中国画中的墨不是纯粹的黑色,稀释的墨也不是纯粹的灰色,墨和色的关系中闪烁着一种文化特点和哲学思想。 时至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画的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中国画需要在审美范式、形式构成、墨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观念和实际上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中国画墨彩的互补,促进中国画色彩向现代的转换,再创新时期中国画色彩的辉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中国画的创新是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审美观念的确立,同时涉及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弘扬,在美术史上色彩的应用有着独具的风采,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定位,完全可以吸收融合到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中去,在现代审美理念的整合下,推进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其次,各类西方色彩材料的引用及西方色彩经验的融合、创新。借鉴西方绘画颜料,如水彩、水粉、甚至油画棒,都可以大胆地融合在中国工笔画创新中去,只要整体上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书写性,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精神内蕴,就可以大胆进行探索,推进色彩的表现力,逐步建立新的色彩观。用色大胆地吸纳西方艺术色彩的科学配制,客观地了解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相互关系,把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及冷暖对比,科学地分析研究,合理地融入中国工笔画的创新。 由于中国传统色彩色阶不多,其工笔画的制作方法也不能使这有限的色彩产生太多的变化。但也正是由这种材质设色方法和基本精神使其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所以现代对色彩的认识和能力提高了,工笔写作必须不断地追求材质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的新突破。 总之,工笔画中技术因素的发展大大丰富和推进了现代工笔画的艺术表现;不仅闪现在画面的表层组织之上,也渗透到造型的意象之中和工笔化的新观念里;不仅表现着画家的艺术个性,并且辅助状物抒情;同时也给中国工笔画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孕育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才12月呢!等明年4月在准备吧!多玩玩!

您好,希望能够给您帮助参考高等院校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其历史的了解,重视临摹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作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教育界经过剧烈的思想震荡,从思维方式到意象表现,从精神层面到技法层面都更趋多元化。各类画种都进行着巨大的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着全面的创新与改革。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中国画教学组成部分,现代重彩画就是中国美术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现代重彩画由媒材的变革与技法的创新,从绘画手段、造型语言、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演变,牵动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系列的变化,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价值取向,不断挖掘创新,重视吸收现代艺术形式的精华,引导学生领略现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完成着对传统重彩画的超越。传统不变的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重彩画的教学,高校现代重彩画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尤其是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 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传统工笔重彩画从发展到兴盛,从兴盛再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和学习资料。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增强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史中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重彩画的课题。 传统工笔重彩画自古有之,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无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新石器时期沧源的原始岩画,东汉酒泉的墓道砖绘彩画,还是秦代咸阳宫廷遗址的重彩壁画,都充分显示古代艺人在运用天然矿物色所表现出的纯朴率真的审美意识,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工笔重彩画,当时重彩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帛画《龙凤人物图》和《御龙人物图》的分析来看,无论构图构思、用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方法也极具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画有了明显的新发展。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在材质和技法上进一步发展,把重彩画推向辉煌。从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宗教壁画和几幅早期的卷轴画摹本来看,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有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用线更精炼并具有轻重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笔法,在色彩上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用色,色调却更为丰富并能协调统一。我们能从众多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出,当时运用色彩的高度技巧,如永秦公文墓壁画《宫女图》,其中宫女服装的色彩变化非常细微精妙,不仅红、绿、青、紫诸色绚丽多彩,更有深有浅,或鲜或灰,画面中的绿色就有多种不同的绿,唐代工笔重彩画最兴旺时期,如周彷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代达到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雄风的推动之下重彩发展为绘画的主流。从元代起重彩画进人发展的晚期,尤其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以严谨、精到严谨和高度娴熟的技法 ,并运用堆金沥粉,双勾填彩等方法,其画面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都让后人所不及,绘制成一幅气度非凡、灿烂辉煌、生动传神,又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宏伟巨作,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古典延续时期,随着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步衰落。现代复兴时期,日本画家广泛吸纳西方印象派写实主义等色彩表现手段,重新构建了具有民族绘画形式的日本画表现形态,日本画逐渐转入重彩画的图式。日本重彩画的崛起引起中国画坛很大的震动,我国现代重彩画家蒋彩萍、唐秀玲、陈子、胡明哲、林容生等,大胆地尝试新型综合绘画材料和媒介,拓宽了绘画材料的运用范畴,特别是对材质美的追求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及表现手法的局限,扩大了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与表现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语言的整体面貌。重彩画被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并迅速为全国各大高校所接受,这是当代美术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重视现代重彩画临摹课的学习 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尽管在发扬民族传统,保留传统精华,但在设课与授课上,对临摹课教学没有给予真正的高度重视,只把临摹看作是一个应有的过场,实际教学计划中临摹课安排的课时比例少,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表面的勾、点、皴、染等技法因素上,对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审美特点、造型特色等问题缺乏深层的研究探讨,为使我们传统民族绘画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正确面对重彩画临摹课教学中诸多问题。 现代重彩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潜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照传统,做好这点,才能把握到传统的精华。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成,任何一种创新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又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临摹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重彩画的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习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学生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对自己绘画学习有一种较高的要求,并且为将来的外出写生、毕业创作、教学等等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非常重视传统,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在早年学画的过程中,他对一套《芥子园画谱》就临摹了几十遍。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先生就是从临摹故宫藏画开始,特别是学习宋代赵佶的花鸟画而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之路的。追溯到晋唐宋元明清的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入门并奠定绘画根基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而对有了一定基础的画家的要求,正值高校美术院系学生而言,通过临摹学习对于获得现代重彩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对前成果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解,是门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功课。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临摹教学中不要求和临本相像,不须要还原,要求学生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态度去研究,去发现,吸取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式的重彩画语言,发现旧程式以外的可能性,寻求适合现代形式的多元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传统,是为了寻找千年以来,中国画家认识问题的角度,看到传统重彩画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还有局限,什么地方还有待我们去改进,去创造,努力使现代重彩画焕发新的活力。 三、强调学生对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 现代重彩画要发展就得借鉴,只向传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还要向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优秀艺术学习,不断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也为当今中国画坛唤醒了一系列全新的绘画语言。现代重彩画是强调绘画的创造性、自主性,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恰当的媒介和各种技法,不再受传统单一绘画的约束,尽量把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充分表现。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代重彩画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气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自由表现的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现代重彩画。 传统重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画的载体是绢本、纸本和壁画等,由于绘画媒材的变革,导致了技法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元,由此焕发出一系列色彩语言变化,现代重彩画在材料上首先通过新科技的方法,现代人开放的观念与新的重彩画媒材相结合,语言表现变化丰富而自由,更大范围的拓展了重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相,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特殊处理,注重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作品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震撼,天然矿物颜色加强了画面的色彩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让作品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从多方面引进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加强了现代重彩画色彩的独特语言个性。 如何使用传统颜料,认识掌握其性能是教学中重彩材料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两种,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使用比较方便,用水调合来使用,因矿物质颜料由各种颜色的矿石通过研磨、漂制而成,所以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特点是色泽纯正,艳而不俗,富有光泽,耐磨、不易腐涩,作品色彩可以千年不变的特点,但是使用石色须用胶来调合,因此石色的掌握是初学者重彩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国传统颜料种类繁多,每个系列又分多种系列,其中学生熟悉的墨又有分油烟、松烟、漆烟等种类,白色系列有蛤粉铅粉、云母等,蛤粉使用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但其色经久不变。青色系列中根据其颗粒粗细,颜色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等,赤色系列有朱骠、朱砂、胭脂、褚石、银朱、西洋红、红珊糊等,黄色系列有土黄、月黄、石黄、雄黄、等,绿色系列根据其颗料大小又分头绿、二绿、三绿等,有金色、银色等。传统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方毕竟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后来研制发明的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微妙的色相变化,都优于传统的重彩画颜料。现代工艺技术下,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可以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如果传统天然矿物色石与仿石色的结合运用,作品画面色彩就会显得格外浓重,饱和度格外的高,和传统水色形成较强烈反差。除此之外,水干色、云母粉等新兴材料的合理利用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母体,从一开始就以浓厚的装饰性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光芒辉煌的装饰效果。有什么样的媒材,就有什么样的技法。高品质的材料给现代重彩画画家、学生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展示空间,带来了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创新,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产生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新的跨越。 中国画本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开放局面,工笔、水墨、没骨、泼彩、泼墨、工写结合等等,各种形式还在打破界限,互为融合,一直强调的“写意”两字一直是水墨画的专利,而经过种种实践研究,工笔画中也含写意的成分,不过是用工整细腻的笔法表现而已,一幅画中工笔画与意笔画结合才会显得画面更加自然舒展。相对于中国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采取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将做画材料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把以前使用的熟宣改为温州皮纸,粗纤维纸、麻纸、棉布,油画布、把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将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各种材质的综合交融使用,创作作品画面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还具有西方油画的独特的味道。 现代重彩画将现代西方科学、自然主义、合理的写实主义生动地融进作品表现手法,扬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种类、方法,在保留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画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绘画的科学用色原理,强调绘画中要突出对光与色的处理,在颜色材料的选择与色彩的表现方面更突出材质美,追求现代重彩画中的肌理表现,注重画面不同色块之间的整体性。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绘画的理念突破、画路拓展、技法创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路径。比如在空气的表现方式上,现代重彩画直接以不同颜色的浓淡深浅,垫满画面的背景,来表现画面中充满大气的远近空间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处理方法,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处理,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关系,也不同于东方后期传统的卷轴画随类赋彩的表述。 在教学中由于当代重彩画的变革可以使绘画主体、材料运用和艺术主观意识紧密结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意境,从而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作品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能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学习进程中,每一个画家和学生都面临着现代重彩画如何创新拓展的问题。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远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只有学生改变固有的创作思路,开拓思维,重视对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现代重彩画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力推动高校重彩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工笔人物画研究论文

摘要] 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关键词] 工笔画教学 表现技法 学生 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需要,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并成为一名适应性强,与社会同步的优秀人才。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一、要加强自己的造型能力 对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对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前者应为后者的基础。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偏废的。以上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课堂的基础训练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另外,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要养成速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解决人物的造型问题。今天的工笔人物画面对的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和生活。西方艺术的影响使人物画的造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对面的直接写生成为人物画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这种直接写生的方法为研究人,表现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果加上“写意”这一传统的切入点,我想这正是人物画发展的前途之一。 在工笔人物画中培养训练自己的造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写意识,写心,写情,让造型的形式表达情感,立求尽达其意,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与形式构成是绘画本体的基础,想画好工笔人物画,就必须培养好自己的造型观念,造型意识,造型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关键是要修炼好画外功夫。 二、运用现代工具表现线条的美感 作为艺术表现之手段,线语言的应用,早于形体和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把经过高度提炼和抽象概括出来的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线”作为表达物象的最佳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以线为主的造型艺术手法。因此,在进行工笔人物创作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线与造型的形态美结合好便能充分体现工笔人物画的美感。 1.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美的问题 工笔人物首先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的问题,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但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不同,工笔画运用细而均匀的线条。意笔画运用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如何用线造型。即如何进行白描写生教学是其中遇到的关键难题之一。许多学生的白描作业中,其根本的问题是没能真正的理解造型的线的组织结构是怎么一回事,单线不成型,线与线的有机组织才能构成美的画面,但这决非易事。有的同学虽然素描功夫尚可,但如果要求他用线来进行人物写生或是进行创作,往往就无从着手了,这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理解线的含义。 2.现代工具在传统技法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也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技法教学:例如在工笔画中作线,在使用工具上不局限于毛笔画线。现代工笔画中线的独立性在减弱,尤其是重彩画和厚画法,线只是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于画面。因此,线的粗细刚柔的微弱变化其意义已不大,所以,有时也采取钢笔画线,由于它挺劲,匀称,有力,变化自然,转折没有粗细变化,这样线的纯化结果增强了线的装饰趣味。有时还可以把墨汁稀释成几个深浅层次,根据需要灌进不同粗细的直管笔中,把直管笔分成十几种深浅不同,粗细不一的规格种类用于作线,以适合画面复杂而层次多变化的大场面的需要,在画面用线设计上可以前面粗后面细,前面重后面轻,前面浓后面淡。使用这种方法,用笔是较容易安排整幅画面线的粗细深浅,容易控制线的布局。另外,这种笔用来画“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很有效果,别有一番审美趣味,传统用线是轮廓加笔法,现代教学中画线则要求准确把握住物象形体的组织结构,掌握它在某种透视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转折,倾向和强弱变化,以及每一个结构轮廓的起伏和消失点,这样才能使线的正确地描绘出物象的长、宽、方、圆、深、浅、粗、细等变化关系,否则就难真实地表现出其体积感而变成剪影或空洞的框框。 三、运用现代人的色彩感觉来用色 除了上面所讲的线的造型外,工笔画中的用色也十分重要。和水墨画相比,工笔画中的用色有时是画面成败的关键,一幅工笔画,线条组织欠佳,但着色好,往往还可以弥补画面的效果,如果色用的不好,没有好的色彩感,不协调统一,是无法完成一幅好的工笔画。 任何一种绘画材料,有它的特色也有它的局限,可以说由局限产生特色,也可以说要有特色就要受到局限。中国画颜色纯粹、沉着、典雅、虽不及西画色彩丰富,但有自身的韵味和特点。墨韵墨彩渗透在画面中,中国画中的墨不是纯粹的黑色,稀释的墨也不是纯粹的灰色,墨和色的关系中闪烁着一种文化特点和哲学思想。 时至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画的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中国画需要在审美范式、形式构成、墨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观念和实际上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中国画墨彩的互补,促进中国画色彩向现代的转换,再创新时期中国画色彩的辉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中国画的创新是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审美观念的确立,同时涉及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弘扬,在美术史上色彩的应用有着独具的风采,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定位,完全可以吸收融合到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中去,在现代审美理念的整合下,推进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其次,各类西方色彩材料的引用及西方色彩经验的融合、创新。借鉴西方绘画颜料,如水彩、水粉、甚至油画棒,都可以大胆地融合在中国工笔画创新中去,只要整体上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书写性,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精神内蕴,就可以大胆进行探索,推进色彩的表现力,逐步建立新的色彩观。用色大胆地吸纳西方艺术色彩的科学配制,客观地了解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相互关系,把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及冷暖对比,科学地分析研究,合理地融入中国工笔画的创新。 由于中国传统色彩色阶不多,其工笔画的制作方法也不能使这有限的色彩产生太多的变化。但也正是由这种材质设色方法和基本精神使其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所以现代对色彩的认识和能力提高了,工笔写作必须不断地追求材质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的新突破。 总之,工笔画中技术因素的发展大大丰富和推进了现代工笔画的艺术表现;不仅闪现在画面的表层组织之上,也渗透到造型的意象之中和工笔化的新观念里;不仅表现着画家的艺术个性,并且辅助状物抒情;同时也给中国工笔画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孕育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国工笔画中,也有很多种类型,而中国古典工笔画人物,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的时空,作为当代艺术家,就要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建构这一古老绘画形式的新形态,使中国工笔画人物以全新的语言样式绽放异彩。

线条

以线条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之一。如果使用色彩渲染而不以线立骨,则就变成水彩画那样了。中国画中有一种单纯用线来表现的画种,即“白描”。白描对中国画的线描起了巩固的作用,它也是彩色工笔人物画的基础。工笔彩色人物画的线描突出地表现在人物的衣纹描法上。我国古代画家把人物画衣纹描法归结为十八种,叫做“十八描”(即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撅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古代人物画基本上有三种类型的线。第一类是描线粗细无变化或变化很小的游丝描等。这类线笔用中锋,行笔慢,压力均匀,力量含蓄。第二类是描线粗细有变化的柳叶描等。这类线也用中锋,行笔速度稍快,压力不一致,使线型呈多种变化,笔锋外露,宜于表现动势和力。第三类是线型变态莫测的减笔描等。这类线多用偏急之锋,速度快,是大写意人物画专用的线。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中,描线要考虑和色彩的结合,断续缺落得线在设色上就会产生困难。

线描技巧还要依据对象的前后远近、阴阳向背关系及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的主要部分来决定勾出粗细、虚实、浓淡的线描。工笔重彩衣纹的线描,一般是外轮廓线盒变现结构的线要粗些,而里边的辅助线略细一些,这样可使整个形体更鲜明,加强了整体感,并使其与背景拉开了距离。表现贴体处的线要实,而表现离体凌空的衣纹要虚,受光面得线要重实,而背光面得线要粗、淡、虚,线的阴阳向背粗细变化构成了物体的立体感。但工笔重彩画线描的虚实浓淡变化要适宜,不能强调过分。要与水墨线描的变化有所区别。

衣纹要分主次。凡属轮廓线都属主要衣纹,勾描时应清楚,透露内部肢体关节部分(如肩、臂、腕、膝、臀),要能从衣外看出。轮廓线也包括服装本身所具有的边缘线(如衣领、开襟、袖口等)。运动线中,凡属显示运动方向、比较明显和突出的线,就是主线;主线不可省略,辅线可以作适当的精简。在掌握了衣纹的变化规律后,就可以有取舍地进行。缝缀线(衣服剪裁拼接处)、折叠线(如制服裤中线、少数民族褶裙),虽属次要衣纹,但要呈现清晰,不宜省略。当它和运动线交错时,宜稍作挫。惯性线是由惯常动作形成的,多半在人体关节部分。这类衣纹多半表现为两端轻细,无所依傍。一条线判阴阳,即明暗交接处。唯独缝缀线例外,它本身无明暗变化,受制约于运动线。缝缀线盒惯性线可以和运动线相交叉。上下、反正、内外服装,其质料、颜色各有不同,画时要以深浅粗细不同的墨线来区别,使设色前的白描画稿,就能层次分明,现实出体、质形、色的造型效果。衣纹的运动、光、色各种复杂变化,是用笔的轻重疾徐、转折顿挫和用墨的浓淡干湿的客观依据。一般地说,质轻、受光的和线细墨浅相联系,质重、背光的和线粗墨重相联系。但要学会灵活应用。衣纹中点顿用笔,是表示衣纹深凹之处。尖细用笔,是表示衣纹正趋向消失。线条尾端消失处应是肢体的突出部分。勾线时要掌握全体,从大局着眼,不要以次要部位压倒主要部位,一笔失之,影响全貌。

色彩

古代画家认为,绘画上的色彩不完全指丹铅青绿等颜料,而在于“浓淡明暗之间”,“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浓淡明暗,是物体在空间的色彩关系。传统的中国画着色,是在线描(骨法)已经完成了基本造型之后添肌加肉,使形象更为丰满突出。中国画色彩要求纯净明快,就要排除或减弱周围环境、光线的影响,强调物的本色。即使有变化,也只是“一色中的变化”,这种变化了的颜色,仍然属于它的固有色。借助于各个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变化,各个固有色相互的对比、烘托、映发、色彩与笔墨的配合等,仍然可以收到极有感染力的丰富真是的艺术效果。色彩的使用方法很多,现在许多画家作画时都掺用水彩、水粉画颜料,这是可以的,这些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探讨。中国重彩画中矿物质颜料具有坚固耐久的性能,所以,学习工笔重彩画要学会使用它固有的颜料更为重要。工笔重彩使用的矿物质颜料,质地滞重,需要在着色时研成粉末后飘去颜料中的'杂质,依颜料的明度分为数等(如石青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四青),而且注意到各种颜料、特别是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等)的相关性。研究它们的调合方法,以石色和草色并用(如朱砂和胭脂、石绿和汁绿、赭石和滕黄),使草色因附石色而耐久,石色又借草色破其呆板凝滞(石色与草色一般不能直接调用,石色的粉粒易泛起,只能复罩)。要研究色彩的冷暖对比,了解各种颜料的明度。大体凡属红黄倾向的都是暖色,蓝绿倾向的都是冷色。在颜料对比中不协调,某种颜料过于强烈,就会“刺目”、“火气”,减低美感。工笔人物画使用的色彩,必须有一个主调,使之统一。色调是冷是暖,要根据内容需要而定。工笔人物画的渲染,一般要色彩光洁润泽,不留色痕墨迹。但为了表现粗糙的质感,亦可皴擦,如饱经风霜的老人面部的暗面。它的色彩无论怎样浓重鲜丽,总不能夺取线的地位,最终必须受线的节制约束。所以,一幅画往往着色后,线条还要再勾勒一遍。

装饰性

装饰美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又经过必要地集中、提炼、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线条本身就起着表现和装饰的双重作用。线处理的不好,就像乐曲出现了噪音。工笔重彩人物画中常用的青绿金碧、丹朱铅白,从强烈地对照中求得调和,是一种十分大胆的装饰手法。在细节的处理上,工笔人物画的发型、须眉,都把它调理得丝丝分明;衣服佩饰、织绣花纹,刻划得恰到好处;点缀景物,以夹叶点叶、勾勒添彩来画花草树石,使之生动而又规律化。

线条、色彩、装饰性都服从造型的要求,三者比如人体中的骨肉筋络的有机结合,互为依存,不可分割,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

你好啊,你的浅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先说下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这个真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传统勾线里有“十八描”一说。几乎涵盖了历代绘画勾线的特点,具体的说,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画法,或者所画对象不同,为了产生不同质感而用不同的画法。比如画侍女,勾线会稍稍柔一点,适合用兰叶描、游丝描......,如果画张飞,钟馗之类的就会用挺拔,硬朗一点的画法,橛头钉描、铁线描......之类的。

毕业论文工笔人物画创作

你的工笔人物画设计开题报告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开题报告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想知道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就得知道什么是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道就是当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院系批准的写作方案。它主要说明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写作进度安排以及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等。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论文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先写出开题报告,再经过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阅修改后,才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选题报告的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在写开题报告之前,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自己能够了解自己所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这就需要去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其次,要掌握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要认真地复习总结;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也要通过补课的方式,把它理解掌握。这样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按项目填写,避免遗漏。其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题目、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文献综述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进展计划及阅读文献目录等。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伯数字书写。如“年4月26日”或“-04-26”。内容: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课题的研究内容5、已查阅参考文献:;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宋体; ; ; "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 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 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 得进入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术学毕业论文选题还不容易 [1] 施乐群. 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2] 曾传兴. 四种写实话语[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3] 刘芳.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4] 沈阳. 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5] 尹骅. 关于马奈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参考这几篇文章,很简单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自从它两千多年前形成起,就贯穿整个中国画领域。中国画艺术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外在美)和内在精神(内在美),还表现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感情旨趣。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成分;既有再现的形物,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性。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物我相契而又不互相排斥,构成了中国画特殊的审美艺术观。一、形象,在画家的把握与引导下,借助笔墨表现出来,既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美,又揭示了画家的心理世界。善于绘画的人注重作品的写意性而不拘泥于形物,形只是传载“意”的载体,只要达到传载“意”的目的就可以了。所以形的抽象、具象、简约、繁密应该根据画家所要表达的精神思想、意境来决定。顾恺之便提出了“形神兼备 ”、“ 以形写神 ”的观点,这是对“存形”的补充和深化,要求不但要画得象,而且还要画出神气。这时期的绘画观仍然是形神并重。再往后南朝的谢赫的“六法论”又更进一步,强调了绘画要“气韵生动”,这给工笔绘画的发展,奠定了更高层次的理论基础。而当代的工笔人物画由于过多地吸收外来美术“形式”,加之部分画家传统技术的缺失和精神修养的不足,造成了工笔人物画审美方向的偏失和审美价值的丧失——认为工笔画在精神与内核都是一个“细”字而已,作品效果因为过“实”而“腻、僵、呆、板”。从而丧失了我们最为重要的“诗”的国度的情怀和“意”的精神的归宿。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仅仅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它更能传递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以及精神感与情绪感等信息。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这种感觉在清代的画家任伯年那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他继承了文人画的笔墨,机巧变化地运用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线条书写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同时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形成形、线、色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中国式的,而其中吸收的西方绘画对形体结构的处理方法,恰倒好处又不露痕迹。确实对当代人物画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中西合璧,体现的却是中西分离。二、在工笔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线条所具有的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另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唐代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命题,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便意在笔中。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工笔人物画的用线唯此最佳。以气运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中国画家在意在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又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也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常说要排出杂念,保持松静自然的身心状态,就是要使气运笔端,笔笔畅通,笔笔见力。工笔人物画的用线以此心境勾勒,匠俗之气绝难出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既是形式的,又是意境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实际上也就是写意性的。三、中国画的墨色处理,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及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墨法》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也。”足见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长期以来水墨画为主流绘画的历史已经使人们弱化了色彩感觉,同时,“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古训还在主导我们对于中国画的价值评判。我们要抛弃色彩视为“粉气”、“匠气”的观念,而切实认识色彩在中国画中的美学价值,发扬并利用中国画色彩学的传统资源,同时适当地吸取外来艺术在色彩应用上的合理性,从而建立起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中国画古称“丹青”,实即色彩的“冷暖”,这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朝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引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这些都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则——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反应和意向认知及感受的表达。中国绘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中国画设色,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而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人物设色作了极其详实和实用的阐述:“人之颜色,自婴孩以至垂老,其随时而变者,固不可以悉数,即人各自具者,亦不可以数计……此则苍、黄、红、白之不同者也。”反映了中国人的观察习惯——对于事物的深入观察和长期积累总结,形成意向共识。这种共识有客观的一面,如:人物年龄、性别差异而形成的肤色特征;也有主观的一面,如:对不同肤色的处理有一定的色彩搭配关系。而后者在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中更为重要,就象芥子园画谱中对人的肤色的要求:“红色主血,黄色主气”,肤色中要有红色和黄色,画中人物就有了气息和血脉,人就鲜活生动了。这种认识的本身也具有写意性,并带有浪漫色彩。同时,色彩的运用又以线条的形式差异,而分别着以重彩和淡彩。与重彩协调的是线条的挺拔粗壮和组织的严谨有序;与淡彩协调的是线条的细劲装饰和组织的概括松活。重彩是工笔人物画的主流。工笔画中线条是“筋骨”,色彩是“血肉”,“血肉”可薄可厚,可丰可瘦,而“筋骨”则必须结实坚固,挺拔舒展。色彩与线条之间彼此的依赖、互补以及协调、相融的关系,是工笔人物画最基本、最直接影响作品风格和品位的技术范畴、思想范畴的内容。线条的启承转合的状态,为色彩的晕染形式和方法给出了约定和依托。一般情况下,线条变法较多,且抑扬顿挫较强的作品,色彩是为线条服务,线的构成关系为主,处于支配整幅作品的地位,色彩则是尽力地呼应线条的节奏,辅助画面达到厚重、充分的艺术效果;线条变法较少,且不注重“书写性”的平铺直叙式的表现,则色彩往往处于主要的地位,线条只是起到收敛色彩,分割形块的作用,色彩的晕染较朦胧,虚幻,自有一番飘渺梦幻般的意韵。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 国画 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 人物画 ——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 山水画 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 素描 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2.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3. 线描艺术的魅力 4.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5. 浅论山水画写石 方法 6.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7.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8. 论白描仕女画 9.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0.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1.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2. 论白描 13.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4.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5.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6.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7.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18.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19.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20. 谈临摹 21.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22. 油画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猜你喜欢: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6.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毕业论文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摘要] 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关键词] 工笔画教学 表现技法 学生 如何再认识,再理解工笔画,是当代工笔画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对工笔画教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需要,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并成为一名适应性强,与社会同步的优秀人才。对工笔画表现技法问题的关注已是现代工笔画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工笔画技法因素在造型、用线和用色三个方面的实验大大丰富了艺术创造的空间,使中国工笔画具有了超越古代传统的现代形态。 一、要加强自己的造型能力 对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的要求,与对其他画种人物造型能力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生对象的能力。二是主观造型的能力。前者应为后者的基础。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偏废的。以上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课堂的基础训练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另外,学生应当在生活中对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各类形象做经常的深入细微的观察,默写,心记,研究各类形象的特点和形体的运动规律,要养成速写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解决人物的造型问题。今天的工笔人物画面对的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和生活。西方艺术的影响使人物画的造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对面的直接写生成为人物画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这种直接写生的方法为研究人,表现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果加上“写意”这一传统的切入点,我想这正是人物画发展的前途之一。 在工笔人物画中培养训练自己的造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写意识,写心,写情,让造型的形式表达情感,立求尽达其意,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与形式构成是绘画本体的基础,想画好工笔人物画,就必须培养好自己的造型观念,造型意识,造型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关键是要修炼好画外功夫。 二、运用现代工具表现线条的美感 作为艺术表现之手段,线语言的应用,早于形体和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把经过高度提炼和抽象概括出来的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线”作为表达物象的最佳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以线为主的造型艺术手法。因此,在进行工笔人物创作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线与造型的形态美结合好便能充分体现工笔人物画的美感。 1.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美的问题 工笔人物首先要解决用线条塑造形体的问题,工笔人物画用线条造型称为“白描”,白描就是线描,线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也是工笔画的特点之一。但工笔画的线与意笔画的线不同,工笔画运用细而均匀的线条。意笔画运用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如何用线造型。即如何进行白描写生教学是其中遇到的关键难题之一。许多学生的白描作业中,其根本的问题是没能真正的理解造型的线的组织结构是怎么一回事,单线不成型,线与线的有机组织才能构成美的画面,但这决非易事。有的同学虽然素描功夫尚可,但如果要求他用线来进行人物写生或是进行创作,往往就无从着手了,这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理解线的含义。 2.现代工具在传统技法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也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技法教学:例如在工笔画中作线,在使用工具上不局限于毛笔画线。现代工笔画中线的独立性在减弱,尤其是重彩画和厚画法,线只是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于画面。因此,线的粗细刚柔的微弱变化其意义已不大,所以,有时也采取钢笔画线,由于它挺劲,匀称,有力,变化自然,转折没有粗细变化,这样线的纯化结果增强了线的装饰趣味。有时还可以把墨汁稀释成几个深浅层次,根据需要灌进不同粗细的直管笔中,把直管笔分成十几种深浅不同,粗细不一的规格种类用于作线,以适合画面复杂而层次多变化的大场面的需要,在画面用线设计上可以前面粗后面细,前面重后面轻,前面浓后面淡。使用这种方法,用笔是较容易安排整幅画面线的粗细深浅,容易控制线的布局。另外,这种笔用来画“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很有效果,别有一番审美趣味,传统用线是轮廓加笔法,现代教学中画线则要求准确把握住物象形体的组织结构,掌握它在某种透视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转折,倾向和强弱变化,以及每一个结构轮廓的起伏和消失点,这样才能使线的正确地描绘出物象的长、宽、方、圆、深、浅、粗、细等变化关系,否则就难真实地表现出其体积感而变成剪影或空洞的框框。 三、运用现代人的色彩感觉来用色 除了上面所讲的线的造型外,工笔画中的用色也十分重要。和水墨画相比,工笔画中的用色有时是画面成败的关键,一幅工笔画,线条组织欠佳,但着色好,往往还可以弥补画面的效果,如果色用的不好,没有好的色彩感,不协调统一,是无法完成一幅好的工笔画。 任何一种绘画材料,有它的特色也有它的局限,可以说由局限产生特色,也可以说要有特色就要受到局限。中国画颜色纯粹、沉着、典雅、虽不及西画色彩丰富,但有自身的韵味和特点。墨韵墨彩渗透在画面中,中国画中的墨不是纯粹的黑色,稀释的墨也不是纯粹的灰色,墨和色的关系中闪烁着一种文化特点和哲学思想。 时至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国画的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中国画需要在审美范式、形式构成、墨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观念和实际上的创新和拓展,实现中国画墨彩的互补,促进中国画色彩向现代的转换,再创新时期中国画色彩的辉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中国画的创新是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审美观念的确立,同时涉及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弘扬,在美术史上色彩的应用有着独具的风采,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定位,完全可以吸收融合到现代中国画的创新中去,在现代审美理念的整合下,推进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其次,各类西方色彩材料的引用及西方色彩经验的融合、创新。借鉴西方绘画颜料,如水彩、水粉、甚至油画棒,都可以大胆地融合在中国工笔画创新中去,只要整体上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书写性,不失去中国工笔画的精神内蕴,就可以大胆进行探索,推进色彩的表现力,逐步建立新的色彩观。用色大胆地吸纳西方艺术色彩的科学配制,客观地了解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相互关系,把握色彩的明度,纯度及冷暖对比,科学地分析研究,合理地融入中国工笔画的创新。 由于中国传统色彩色阶不多,其工笔画的制作方法也不能使这有限的色彩产生太多的变化。但也正是由这种材质设色方法和基本精神使其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所以现代对色彩的认识和能力提高了,工笔写作必须不断地追求材质的丰富性和色彩运用的新突破。 总之,工笔画中技术因素的发展大大丰富和推进了现代工笔画的艺术表现;不仅闪现在画面的表层组织之上,也渗透到造型的意象之中和工笔化的新观念里;不仅表现着画家的艺术个性,并且辅助状物抒情;同时也给中国工笔画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孕育出旺盛的生命力。

美术学毕业论文选题还不容易 [1] 施乐群. 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2] 曾传兴. 四种写实话语[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3] 刘芳.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4] 沈阳. 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5] 尹骅. 关于马奈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参考这几篇文章,很简单

这种文章最好自己写,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搜集素材,然后加上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就可以了。大学毕业论文不都是这样写吗?别人写的东西,你不整理,不分析,到最后毕业答辩会吃亏的。

工笔画色彩应用体系研究论文

您好,希望能够给您帮助参考高等院校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其历史的了解,重视临摹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作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教育界经过剧烈的思想震荡,从思维方式到意象表现,从精神层面到技法层面都更趋多元化。各类画种都进行着巨大的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着全面的创新与改革。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中国画教学组成部分,现代重彩画就是中国美术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现代重彩画由媒材的变革与技法的创新,从绘画手段、造型语言、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演变,牵动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系列的变化,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价值取向,不断挖掘创新,重视吸收现代艺术形式的精华,引导学生领略现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完成着对传统重彩画的超越。传统不变的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重彩画的教学,高校现代重彩画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尤其是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 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传统工笔重彩画从发展到兴盛,从兴盛再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和学习资料。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增强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史中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重彩画的课题。 传统工笔重彩画自古有之,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无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新石器时期沧源的原始岩画,东汉酒泉的墓道砖绘彩画,还是秦代咸阳宫廷遗址的重彩壁画,都充分显示古代艺人在运用天然矿物色所表现出的纯朴率真的审美意识,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工笔重彩画,当时重彩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帛画《龙凤人物图》和《御龙人物图》的分析来看,无论构图构思、用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方法也极具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画有了明显的新发展。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在材质和技法上进一步发展,把重彩画推向辉煌。从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宗教壁画和几幅早期的卷轴画摹本来看,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有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用线更精炼并具有轻重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笔法,在色彩上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用色,色调却更为丰富并能协调统一。我们能从众多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出,当时运用色彩的高度技巧,如永秦公文墓壁画《宫女图》,其中宫女服装的色彩变化非常细微精妙,不仅红、绿、青、紫诸色绚丽多彩,更有深有浅,或鲜或灰,画面中的绿色就有多种不同的绿,唐代工笔重彩画最兴旺时期,如周彷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代达到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雄风的推动之下重彩发展为绘画的主流。从元代起重彩画进人发展的晚期,尤其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以严谨、精到严谨和高度娴熟的技法 ,并运用堆金沥粉,双勾填彩等方法,其画面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都让后人所不及,绘制成一幅气度非凡、灿烂辉煌、生动传神,又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宏伟巨作,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古典延续时期,随着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步衰落。现代复兴时期,日本画家广泛吸纳西方印象派写实主义等色彩表现手段,重新构建了具有民族绘画形式的日本画表现形态,日本画逐渐转入重彩画的图式。日本重彩画的崛起引起中国画坛很大的震动,我国现代重彩画家蒋彩萍、唐秀玲、陈子、胡明哲、林容生等,大胆地尝试新型综合绘画材料和媒介,拓宽了绘画材料的运用范畴,特别是对材质美的追求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及表现手法的局限,扩大了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与表现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语言的整体面貌。重彩画被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并迅速为全国各大高校所接受,这是当代美术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重视现代重彩画临摹课的学习 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尽管在发扬民族传统,保留传统精华,但在设课与授课上,对临摹课教学没有给予真正的高度重视,只把临摹看作是一个应有的过场,实际教学计划中临摹课安排的课时比例少,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表面的勾、点、皴、染等技法因素上,对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审美特点、造型特色等问题缺乏深层的研究探讨,为使我们传统民族绘画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正确面对重彩画临摹课教学中诸多问题。 现代重彩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潜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照传统,做好这点,才能把握到传统的精华。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成,任何一种创新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又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临摹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重彩画的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习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学生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对自己绘画学习有一种较高的要求,并且为将来的外出写生、毕业创作、教学等等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非常重视传统,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在早年学画的过程中,他对一套《芥子园画谱》就临摹了几十遍。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先生就是从临摹故宫藏画开始,特别是学习宋代赵佶的花鸟画而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之路的。追溯到晋唐宋元明清的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入门并奠定绘画根基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而对有了一定基础的画家的要求,正值高校美术院系学生而言,通过临摹学习对于获得现代重彩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对前成果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解,是门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功课。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临摹教学中不要求和临本相像,不须要还原,要求学生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态度去研究,去发现,吸取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式的重彩画语言,发现旧程式以外的可能性,寻求适合现代形式的多元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传统,是为了寻找千年以来,中国画家认识问题的角度,看到传统重彩画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还有局限,什么地方还有待我们去改进,去创造,努力使现代重彩画焕发新的活力。 三、强调学生对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 现代重彩画要发展就得借鉴,只向传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还要向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优秀艺术学习,不断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也为当今中国画坛唤醒了一系列全新的绘画语言。现代重彩画是强调绘画的创造性、自主性,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恰当的媒介和各种技法,不再受传统单一绘画的约束,尽量把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充分表现。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代重彩画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气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自由表现的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现代重彩画。 传统重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画的载体是绢本、纸本和壁画等,由于绘画媒材的变革,导致了技法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元,由此焕发出一系列色彩语言变化,现代重彩画在材料上首先通过新科技的方法,现代人开放的观念与新的重彩画媒材相结合,语言表现变化丰富而自由,更大范围的拓展了重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相,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特殊处理,注重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作品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震撼,天然矿物颜色加强了画面的色彩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让作品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从多方面引进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加强了现代重彩画色彩的独特语言个性。 如何使用传统颜料,认识掌握其性能是教学中重彩材料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两种,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使用比较方便,用水调合来使用,因矿物质颜料由各种颜色的矿石通过研磨、漂制而成,所以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特点是色泽纯正,艳而不俗,富有光泽,耐磨、不易腐涩,作品色彩可以千年不变的特点,但是使用石色须用胶来调合,因此石色的掌握是初学者重彩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国传统颜料种类繁多,每个系列又分多种系列,其中学生熟悉的墨又有分油烟、松烟、漆烟等种类,白色系列有蛤粉铅粉、云母等,蛤粉使用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但其色经久不变。青色系列中根据其颗粒粗细,颜色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等,赤色系列有朱骠、朱砂、胭脂、褚石、银朱、西洋红、红珊糊等,黄色系列有土黄、月黄、石黄、雄黄、等,绿色系列根据其颗料大小又分头绿、二绿、三绿等,有金色、银色等。传统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方毕竟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后来研制发明的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微妙的色相变化,都优于传统的重彩画颜料。现代工艺技术下,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可以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如果传统天然矿物色石与仿石色的结合运用,作品画面色彩就会显得格外浓重,饱和度格外的高,和传统水色形成较强烈反差。除此之外,水干色、云母粉等新兴材料的合理利用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母体,从一开始就以浓厚的装饰性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光芒辉煌的装饰效果。有什么样的媒材,就有什么样的技法。高品质的材料给现代重彩画画家、学生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展示空间,带来了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创新,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产生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新的跨越。 中国画本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开放局面,工笔、水墨、没骨、泼彩、泼墨、工写结合等等,各种形式还在打破界限,互为融合,一直强调的“写意”两字一直是水墨画的专利,而经过种种实践研究,工笔画中也含写意的成分,不过是用工整细腻的笔法表现而已,一幅画中工笔画与意笔画结合才会显得画面更加自然舒展。相对于中国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采取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将做画材料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把以前使用的熟宣改为温州皮纸,粗纤维纸、麻纸、棉布,油画布、把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将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各种材质的综合交融使用,创作作品画面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还具有西方油画的独特的味道。 现代重彩画将现代西方科学、自然主义、合理的写实主义生动地融进作品表现手法,扬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种类、方法,在保留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画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绘画的科学用色原理,强调绘画中要突出对光与色的处理,在颜色材料的选择与色彩的表现方面更突出材质美,追求现代重彩画中的肌理表现,注重画面不同色块之间的整体性。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绘画的理念突破、画路拓展、技法创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路径。比如在空气的表现方式上,现代重彩画直接以不同颜色的浓淡深浅,垫满画面的背景,来表现画面中充满大气的远近空间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处理方法,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处理,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关系,也不同于东方后期传统的卷轴画随类赋彩的表述。 在教学中由于当代重彩画的变革可以使绘画主体、材料运用和艺术主观意识紧密结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意境,从而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作品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能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学习进程中,每一个画家和学生都面临着现代重彩画如何创新拓展的问题。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远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只有学生改变固有的创作思路,开拓思维,重视对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现代重彩画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力推动高校重彩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赵国经现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王美芳是天津工艺美术学院二级美术师。他们二人既是生活的伴侣,又在事业上志同道合。对于绘画艺术,他们常常怀着一种感恩之情。是绘画使他们二人相识、相爱,直到成为艺术上的一对挚友。绘画给了他们许多东西,他们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绘画。 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后,他们觉得应该从古代仕女人物画上开掘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正是对自己艺术特长有清醒认识,才使他们走上了一条成功的路。凭着一种热情踏上“仕女画”之路后,他们才感觉到其实这是一条很险也很难走的路。工笔仕女画是中国画的一个范畴,历史上尽管有仇英、唐寅等名家涉足,但其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它始终不能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般意义之人物画比肩。在这样一个题材极狭隘的领域里要另辟蹊径实属不易。虽然要在古代仕女画中画出一片新天地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赵国经、王美芳却对此有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古装仕女画同样需要贴近生活,需要反映时代的审美风尚。任何题材,任何画种都有“质文代变”的性质。 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画,正是将艺术理想构筑在当代审美品格的基石之上,确立了他们全新的价值观及艺术视野。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仕女画对文学意蕴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摒弃传统仕女凄苦脆弱、多愁善感的特征,而使笔下的形象端庄健康,充满青春活力,不乏当代女性的气息与风采。无论是历史人物,如李清照、上官婉儿,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钗等,都真实可信,突破了史实和文学描述的限制。他们将西洋画的观念和技法融入到仕女画的创作中,进而将鲜明的时代感、文学性、抒情性也灌注到作品中去,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使作品具有古朴与现代二重旋律。他们的画正是有了古朴与现代的双向延伸,才使他们的“仕女画”有了别样的面貌。 赵国经与王美芳,相识了30多年,也合作了30多年,他们的合作是名符其实的合作。在创作中,他们发挥两人各自的长处,赵国经有着创作上万幅连环画的经验,对人物的形体语言、环境及画面的整体效果把握比较自如,往往是他先构思,起草稿;王美芳素描功底扎实,另外,她擅长刻画人物,人物形象不仅美,而且美得善良、不媚气,在赵国经一稿的基础上,王美芳将那些原本很模糊的人物,一一刻画出来。两人合作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共同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 赵国经、王美芳生活得十分美好,他们十分想把这份美好的感觉通过作品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的画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优雅、纯净的美。他们认为画就是画,就是让人看了之后能赏心悦目。他们想把这种浸透着善良的亲和力的美表现到极致,谁不喜欢善良呢?他们表现的优美不低俗,不同于甜美或俗美,而是颇有风范的幽雅之美,这种审美意境给人一种静静的安适感。他们的作品由于十分注重挖掘“美”,营造了一种如诗的境界,而被认定为当代仕女画家中的佼佼者。 赵国经:1950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画院一级美术师 王美芳: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工艺美院二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特聘画家。 二人合作近三十年,作品多次入选全军、全国美展并获奖,其主要作品有: 《新书下连》 入选建国二十五周年全国美展。 《专心》 入选第四届全军美展。 《新来的水手》 入选建国二十五周年全国美展。 《高原的愿望》 入选第五届全国美展。 《蒙山腊月》 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天津二等奖、全国三等奖。天津美协收藏。 《再添来亨》 入选华北地区美展。天津美协收藏。 《王贵与李香香》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做嫁衣》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正月》 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太阳、雪山和我》 入选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乡间小路》 入选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 ” 全国美展。 《红楼人物——王熙凤》 入选天津 “ 弘扬民族文化 ” 美展,获一等奖。 《隔辈人》 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这才12月呢!等明年4月在准备吧!多玩玩!

摘要: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得名于20世纪40-50年代,是建国前后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等的有机融合,他是创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和新形式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于非闇笔下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是对当时社会现象和民族气派强有力的反应,他的画中以色彩的表现为显著特点。本文就以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意蕴”为研究对象,采取案例分析、比较等的方法对其“色彩意蕴”的渊源、色彩的表现风格和于非闇工笔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对当代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进而对于非闇工笔花鸟画“色彩意蕴”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色彩意蕴 传统特色 序言 绘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和。在色彩、线条、光色等绘画语言中,色彩是工笔花鸟画中最为强有力的表现形式,总是与时俱进,这其中显现出了艺术家的智慧、灵性和情趣,也是作者审美情感的突出表现。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精神领域的拓展,文化多元的形成,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获得了空前发展,同样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色彩是工笔绘画表现的重要语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色彩意蕴”,它决定着工笔画的内容与形式。“意蕴”指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1]。色彩意蕴作为工笔花鸟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支撑着工笔绘画的发展,保持着工笔画持久的生命力。然而,近代有位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他在我国工笔花鸟画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观他的作品首先给人以色彩美,其工笔花鸟画色彩鲜艳而不失大雅,不似前人又胜似前人,耐看而又让人越看越放不下。这些都体现了于非闇画家深厚的传统和精湛的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作的一种严谨态度。其作品中色彩的亮丽,古意,鲜艳,炫目等,都是他人格志趣的写照和审美态度的流露。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勇于实践,赋予了工笔花鸟画以新的面貌和内涵。所以,本文将要重点研究色彩,通过学习和理解于非闇工笔花鸟的画色彩进而对其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且从他的作品中分析出其作品蕴含的现代精神内涵,最终使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 一、“色彩意蕴”产生的渊源 1.于非闇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精神的坚持与守望 回首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历史,清末之际,西风东渐,西方列强用鸦片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科学、民主、自由等观念的引入,西方的绘画形态也影响着中国画家的眼球,强势的改变着他们对于绘画根深蒂固的思想。民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思想的袭击,中国画家对此也有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部分画家对传统的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良,并引入西方绘画的样式和表现方法。另一种就是像于非闇这一类型的画家,坚守传统,并持续不断的挖掘中国古代绘画精髓和艺术精神。前者是现代绘画风貌的开拓者,后者却将传承原汁原味的传统,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如他们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并且抗衡着西方异质文化的侵入。于非闇作为民国时期北平“传统派”的代表,他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并一心一意的传承两宋工笔花鸟画的特点。绘画贵在求新,求真,于非闇不仅挖掘绘画的精华,而且将生活,民间,自然与传统紧密联系,寻求创作灵感。所以毋庸置疑,他对传统确实保持着坚守的精神。 于非闇从46岁才开始研究工笔花鸟画,起步比较晚,但是成就却很大,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到40年代其名声与张大千不相上下,他研究工笔花鸟画,最初从清代陈洪绶入手,然后学宋元花鸟画,能再现一草一叶瞬间的动态,把客观事物表现得深动,传神,淋漓尽致。作画又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突破,白描兰竹水仙深动传神、秀雅清逸。他笔下牡丹的春之花、夏之叶和秋之干都能箤于一枝,他艺术风格严谨,借古画临摹总是研究许久,吸取许多技法,直到掌握其传统精髓,这些都使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画艺。2.于非闇深厚的文人素养 “文人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2]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之国内外矛盾严重,中国也正处于危难时刻。于非闇他以绘画的形式勾勒了一幅幅祖国美好明天的“蓝图”。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一种生机勃勃、热烈的气氛,这是一种对祖国,对未来新中国状态的描绘,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品质,作品闪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华…… 我想也正因此,一个民族才能起来,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欣赏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从时代背景入手,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真实的内涵。 在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中,不难看出以上色彩的突出表现,如作品《和平鸽》、《玉兰黄鹂图》都有所体现。这两幅作品都以蓝色为背景,其中《和平鸽》以鸽子为主要表现对象,加之祥云的配衬,显示出了一片和平的景象。整幅画面色调明快,构图新颖。《玉兰黄鹂图》同样也是以蓝色为背景,并刻画了两只黄鹂,一只栖息在玉兰树枝上,一只正在飞翔,它们相互观望,整幅画面流露出了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意味深长,使人百看不厌。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上承传统、下师自然,作品难免有院画的特征,但又不失自然风姿。观其作品,色彩常带有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特点,如作品《木笔山鹧图》,小枝与主干之间不仅在穿插避让上井然有序,主次关系明确,表现技巧也更生动自然。作品中线条抑扬顿挫,笔势稳重结实,细致的皴擦使枝干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加之淡赭石的渲染,整幅作品典雅韵致,很有西画的韵味。盛开的花朵娇柔轻盈,给人以恬淡宁静、端庄秀丽、平和安详之感。层层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使人观后心旷神怡。他的作品还带有醒目、耀眼的视觉效果,使用大量的色调来达到色彩的表现目的,这样不仅丰富了画面色彩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且又给观赏者释放出更多的心理正能量。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不仅得李公麟之笔法,还体现着陈洪绶的高古之风趣,其作品《茶花斑鸠》,画中的斑鸠,羽毛亮丽而富于光泽,它们目视着对方,微微仰头,极显天真古趣,画外意浓厚,红花绿叶和枯枝集于一体。他的作品还渗透着时代气息,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作品也有所改观,他曾说“花鸟画要画的朝气蓬勃,使人看后如身临其境,如欣赏鲜花和活泼的虫鸟一样,消除一天的疲劳,更感生活之幸福”[3]。这充分说明了于非闇对艺术求真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宋人高古的气韵、精到的笔法和艳丽的色彩并不冲突,不会因为“艳”而“俗”,这足以说明绘画大师的高明之处,艳之色与高古之意,整体的贯穿在他的作品之中,这便是其作品的不凡之处。[4]二、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表现风格 “人物画代表线条美,山水画代表水墨美,花鸟画代表色彩美”。[5]色彩作为工笔花鸟画中最主要的形式元素之一,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绘画语言。艳美之色与高古之意、严谨与细致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都能得以反映,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扩展了审美主体的范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在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中,色彩表现的和谐、丰富、亮丽而又高古,每次欣赏他的作品时总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在艺术上求真但不墨守成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艺术风格也随时代亦步亦趋。于非闇对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勇于实践和探索,使得工笔花鸟画的风格趋向了多元化,一并推动了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 (一)阴阳之美---对比色彩的表现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以笔力为骨,以色彩为肌,形成了以浓丽庄重为主导和以多种和谐为辅表现的风格,因此与文人雅逸为主的水墨画拉开距离而富时代感与大众性,成为现代中国典型的工笔重彩画家。他精通于对比色和同类色的运用,堪称为色彩的大师。[6] 歌德曾说过“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可见对比规律是至关重要色彩规律之一。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色彩有大对比和小对比、强对比和弱对比的区分。                    大对比即是整体的色调近于补色关系的对比,例如以红花与绿叶作为对比,以石青与黄、红为对比,都是以色域大、色相纯为特色。但为了达到既鲜明又沉稳的艺术效果,画家往往会弱化其中一色的色相,例如用墨画叶使叶子呈现墨绿效果而使红花更为鲜红更明艳;或者在对比色的面积上拉开差距,例如绶带、黄鹂的红黄面积远远小于天空和树的面积,使画面避免了纯度或面积等量而表现出变化。再加上对比色的形状不同,又有花的枝干的灰色作为过渡,即大对比中有非对比因素,有现在所谓构成的意识,使主题和内在美得以强化。 小对比,即局部的对比,在和谐整体的色调中,个别细节呈对比色,例如绿叶衬白荷花,叶子上面落一红蜻蜓,小对比或在大对比中,或在弱对比与同类色中加以运用,足以看出画家用心的精细,进而增添了画外之意。  强对比一般用于装饰性绘画中。弱对比是中性色彩的对比,如《丹柿图》,柿子为橙黄色,叶子的正面墨绿近似黑色,背面为赭色,借用墨的中性造成近于黑黄对比的效果。弱对比偏向雅致,与题材的意境相关,所以用黑白等中性颜色与其他色彩之间的对比,使整个色调看上去既概括又协调。                             2.格调之美--意象色彩的表现 (1)意象色彩的文化内涵 “意”是内在的抽象心意,一般代表主体或艺术家大的认识判断、观念等一切主观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意”主要是一种文化内涵,如儒家的人格理想、道家和禅宗的行为方式与人生境界等。“象”是外在的具体事物,它是客观存在的,如山石、人物、花鸟等。“意象”,就是以之寓“意”表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现实生活的姿态千千万万,生长品相及环境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各自也有一定的联系。[7]一幅耐看,经久不变的工笔花鸟画,必须在色彩的意象性搭配上多多研究,这样才能做到画面的格调美,而决定工笔花鸟画的雅俗则体现在于设色是否“意象”,以及对色彩的感觉和推敲问题上。 (2)意象色彩的特征 意象色彩是本土化的色彩语言,它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塑造富有东方意蕴的色彩。它是通过主体的认知、判断、观念等一切主观意识,把客体的色彩上升为追求个性和创造精神上来。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以意象化的色彩为显著特点,体现了作者高尚的艺术旨趣。 (3)意象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 于非闇在《独占高枝》中题识:“意定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非闇”这不仅反映了竹的主题,还表达了他对设色之意、意在颜色中、意也在颜色外的独到见解。[8]于非闇的这样题识,是对之前工笔花鸟画“随类赋彩”的一种升华。 文人画追求意在象外,通过画家模仿古人的笔墨,抑或富有个人风格的笔墨抒情遇兴,强调用笔用墨,却弱化用色,不受物象原本的色彩束缚,更加注重颜色的抽象化表现,打破了以往的“随类赋彩”这一说法,增强了作者的主观性。“色彩取之于新,根据需要,有时又应与对象不同”。[9]于非闇在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过程中,对意象色彩的用运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是非常主观的对画面色彩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冷调、暖调、中性调等,使画面的色彩按照创作者的意图而实现其创作的目的。如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如果将其定格为暖色调,为实现画面整体暖色调调式,画家就会对画面中呈现的冷色元素的色彩进行减弱,使其向冷色系倾向。颜色的取色到色彩的布局、对比、夸张、用笔等这些过程,是画家心理感受的流露和审美情感的体现。 于非闇通过深入对生活的体验—养花养鸟养鱼虫等,体会到对象的精神气质以及对对象感受的结合,主观取色,并结合颜色与用笔,用色来营造画面意境,所以观其作品总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于非闇在工笔花鸟画中,以色彩意趣抒发了心中的情感,展现个人的风格,这样的作品总是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作品《秋梧鸣禽》,以对角线法则来构图,作者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只是用很淡的色彩给梧桐设色,并加以刻画矗立于枝头一上一下的两只鸟儿,足以表现秋天的景致,作者在这幅作品上就采用了意象色彩的表现方式,使作品简练概括,意味深长。 3.炫目之美—装饰色彩的表现 (1)装饰色彩的特征 在美学观念中,绘画的色彩并不是为了还原现实事物中自然物象的色彩,也不是作为物象造型的一种手段,而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需要,为了使画面更好的体现创作艺术情致和意境而服务的。工笔花鸟画中物象造型的色彩可以因构图的需要加以装饰。装饰色彩最大的特征就是平面和主观任意变换色彩,装饰色彩的强和弱,一是平面特点,二是取决于所依附的结构和装饰性的强弱,如秩序强弱、规则形状的强弱,越秩序、越规则、越平面,装饰色彩感就越强,反之越弱。在于非闇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装饰色彩,每每观其作品,总使我的视觉领域豁然开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2)装饰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 五代荆浩的《画说》有“红兼黄,秋叶堕;红兼绿,花簇簇;青兼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10]荆浩的这一说法深刻的道出了色彩的搭配装饰法则。 在具有装饰意味的工笔花鸟画中,现实的时空结构虽然被颠覆了,但是作品中的情调,意蕴都是统一的,它们又组成了另一种结构,使画面展示出更广阔可 见与不可见的审美图景,更加丰富了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语言。[11] 在中国的色彩美学观念中,绘画的色彩不是为了表现自然物象色彩的逼真,也不是作为物象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主要是为了营造画面意境和情致的需要,是为画面效果服务的,物象的色彩可以因画的需要而改变。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格调打破了以往的局限—随类赋彩,更加注重主观性的表现,如作品《玉兰黄鹂图》,画面中明快的色调引人注目,石青底上的白玉兰隐秀温润,黄鹂的颜色更加光鲜亮丽,画面背景蓝色平涂。这一色调的处理,不仅可以看到于非闇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研习,还可以看到他对西方绘画技法、理念的合理借鉴。《玉兰黄鹂图》设色虽然艳丽,但却然显得格外清丽而又沉稳,作者在营造装饰趣味的同时还给人一种典雅的气格,这足以看出于非闇绘画功底的深厚与纯熟。   三、于非闇花鸟画对当代工笔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表现特点,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继承两宋工笔花鸟画的精华之处取胜,并进一步复兴工笔花鸟画写生的传统、挖掘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总结古代绘画的经验等等,在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运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其创作风格对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在关于花鸟画的学习中,于非闇一直在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并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法则,他认为对于花鸟画的创作首先得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认识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然后把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素材。于非闇通过栽花养鸟,饲养鱼虫等,可以观察到活生生的客观事物,还有利于作者深刻的掌握客观对象的生活习性,从而在创作中表现的惟妙惟肖。“师法自然,中得心源”这无疑是对于非闇创作之道的最佳描述。 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充满着朝气与欢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的美除了造型和构图的因素之外,重要的是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他对于工笔花鸟画色彩突出的表现主要源于对真正事物的见习---养花养鸟;对颜色的深入研究---自制颜料,并且最终著成《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这为他在后来工笔花画色彩的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其美学思想和创作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影响 创作者的绘画质量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这个艺术家本身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形态,艺术创作的实质在于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方式反映出人类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感悟。 于非闇生平最注重的就是文化修养和对读书明理的追求,他的这种精神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表现的很明显。作为当代的新生绘画者,应当大力学习于非闇的这种以文化修养拓宽自身艺术视野的精神,加强对未来艺术发展潮流的判断,并不断地求新。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我们有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将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始终要保持“扬弃”的态度,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每每看到于非闇的工笔花鸟作品,总给人以热烈、醒目、生动、积极的感觉,观后总使人流连忘返,这都与他以承接传统和善于创新的创作思想,以及饱含传统美学思想的丰富笔墨韵律大有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中笔墨、色彩、构图等要素无疑是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最重要的是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画如其人,风格即人”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品格与修养的提升,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多种文化领域以及艺术层面的知识,用以开启绘画艺术创作的思想与审美情趣。参考文献 [1]王宏健.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2] [3]于非闇.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4]中华书画网[OL],. [5]童书业.童书业美术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P25. [6]王士进.论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EB\OL].博宝艺术网 [7]刘菊亭.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5. [8]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何迪.于非闇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用运特色[J].美术大观-艺术理论-040 [10]王原祁.佩文斋书画谱[M].北京:中国书店,1984 [11]宋丽君.谈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在创作中的运用[J].四川:四川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雪松,美术学专业,绘画、书法爱好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