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幼儿游戏教育论文
一、杜威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杜威与蒙台梭利的共同之处是,都注重游戏与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两者都“注意于自由自动、儿童自己教育”。杜威认为游戏与主动作业是幼儿
园的主要活动,幼儿的游戏通常指向一定的目的,幼儿的工作通常带着游戏的态度。“儿童从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时期的区别,即使很幼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对参与成人的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单就这一点而言,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杜威重视游戏的主动性,幼儿通过游戏与工作从做中学,从做中获取经验。在这一点上,蒙氏与杜威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然而蒙台梭利的思想与杜威的理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对蒙氏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一段时间的沉寂。“蒙氏受官能心理学的影响,按照先从感觉到观念,然后到观念的联络的方式,将活动中的经验划分得极为细致,蒙氏的每种教具,都有着其特定的目的。”然而,作为自然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则认为游戏应给幼儿带来整体性的经验,注重游戏要立足幼儿的社会与生活经验。因此,杜威更强调游戏中生活与模仿的重要性,儿童通过对周遭生活自主模仿的游戏进行学习,“他们的游戏越多,他们的用具与计划亦越精密,他们的生活亦因之丰富。因为他们所做的游戏,其全局是他们父母日常生活惟妙惟肖的一幅画面,模仿能够养成儿童的习惯、集中儿童的注意、深入儿童的思想。”此外,杜威也强调要创造适宜儿童模仿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简单的游戏材料以及儿童游戏中想象力的作用。这对于今天的幼儿园游戏教育实践,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德可乐利与蒙台梭利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也采用教具为主要材料,让儿童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在其著作《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中,制作了专门的游戏教具,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其使用的方法。“与蒙台梭利游戏体系不同的是,他的游戏材料完全取自自然,取自儿童周围的日常用品,这使得他的这套游戏体系具备较强的游戏性。这套游戏教学体系共包括三方面内容:(1)发展儿童视觉的;(2)发展儿童运动觉的;(3)发展儿童听觉的。并在此基础上列入了比较的方法,如要求儿童比较近和远、过去和现在等。他认为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此外,德可乐利在其教材的设计中有着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强调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结合幼儿的社会生活,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可以说德可乐利的游戏思想是蒙台梭利和杜威两者理念的结合。当然,德可乐利的游戏教学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他提倡游戏给予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其教具能给予幼儿的经验较为有限,但就其游戏及游戏材料的自然性与源于生活而言,在现今开展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提倡。
三、维果斯基与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比较
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肯定游戏的社会文化作用的同时,也强调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游戏就像一个放大镜,能使儿童潜在的新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首先展现它们。因此,相对于蒙台梭利对于感知训练的强调,维果斯基更加强调象征性游戏中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认为当发展过程中超出了实际的,儿童不能实现愿望时就发生了游戏,游戏创造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遭遇困难和问题,通过创造性地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获得发展。因此,维果斯基认为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进行学习,并促进其思维发展,譬如幼儿在游戏中用木棍代替马这样一个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儿具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的重要体现。而蒙台梭利则认为象征类的游戏只会导致幼儿漫无目的的想象,不利于幼儿内在秩序的形成。相对于蒙氏对象征性游戏的否定,维果斯基强调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的重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相对蒙氏“我们教师只能像仆人侍奉主人那样地帮助儿童进行工作”的观点,他更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把握游戏中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具备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在他的游戏思想的指引下,支架式游戏模式成为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实践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游戏教学方式,但在具体运用中,如何防止教育者对幼儿游戏的过分干预与指导,依然需要审慎考虑。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将蒙台梭利的游戏思想与其他几位教育名家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游戏思想与蒙台梭利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创造与想象类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理解,而蒙氏到了晚年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承认创造与想象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尽管如此,在蒙氏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对儿童游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忽视,而导致的.教学方法和游戏材料机械单调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在蒙氏的教具中,往往只有一种特定的教育目的,以粉红塔为例,大小不同的粉红色立方体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垒高,如果顺序排错,粉红色的小塔就无法完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幼儿关于体积大小的概念。然而,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幼儿往往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他们不会只是按照教具的功能要求来游戏,除了简单的垒高,他们还会将粉红塔的立方块当作积木进行平铺、垒高和架空,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蒙氏教具的目的与原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来运用教具,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这种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的多元性和蒙氏教具的单一性矛盾,依然是教师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因此,今天在实践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时,依然需要注意如何在培养幼儿内在秩序的同时,充分尊重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五、小结
纵观蒙台梭利与几位教育名家的论述,其共通之处在于对幼儿自主性的尊重,重视儿童自主自发的活动,认为幼儿能够通过游戏与“工作”自主学习,而这种以游戏为主、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早期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位,教育的大纲应该尊重、适合儿童,让儿童在游戏中自主自发地学习与成长,这应该是一种共识。然而,这样的一种共识,在目前很多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游戏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缺失和异化,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但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游戏类型及活动形式单调,游戏内容统一硬性规定、缺乏幼儿自主性,教师指导方式程式化”等问题依然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蒙氏的游戏教育思想,还是福禄贝尔、杜威、德可乐利、维果斯基等教育家对于幼儿游戏的论述,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开设一个蒙氏班,蒙氏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区别,蒙氏教育对幼儿发展多少都有点影响。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浅谈蒙氏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蒙氏教育是世界上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法。她强调孩子由出生到成长是一个由人成人的过程。而人最重要的教育时段就是早期教育。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由,当然也需要成人的理解。给孩子自主的学习氛围。利用正确的手段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给与孩子一个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关键词] 幼儿、自我、自主、自由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l952),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了解实施一种真正的教育,将会有效地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同时也将会有效地改善我们目前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以及人文素质。
一、改变人的发展观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协助心理发展”的工具。蒙台梭利认为,个体不是沿着一个连续的斜坡发展的。因为连续斜坡发展模式意味着,儿童仅仅是一个小大人,发展是从出生到成熟的一个线性的、持续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初期最具有发展潜力,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
近年来,育婴师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有90%以上的0—3岁的婴幼儿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和保姆照料,在科学喂养育儿观念的知识和方法方面,都需要科学的指导。父母们迫切需要全方位、系统的科学喂养知识。育婴师这一职业主要针对0—3岁而进行生活护理及教育,其工作职能是指导婴幼儿的家长及保姆科学喂养孩子,并根据婴幼儿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锻炼孩子的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完成孩子的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
人类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六岁前奠定的,其中0—3岁的宝宝已完成她一生中70%以上的学习能力。错过了这一黄金时期,宝宝的智力潜能开发将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艰辛努力。因此,由专业的育婴师在婴幼儿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进行科学、系统的干预和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二、给孩子自主的活动空间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一词的使用没有任何规定,它不是什么贵族学校教育,也不是什么专业学校教育。它只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另外一种教育模式。看如今我们的幼儿园教室里,放着许多高低不同的开放式架子,上面精心摆放着各种活动材料,孩子们可以从架子上选择活动材料、桌子的摆放有助于个人或者小组活动。没有固定的要求。开放式的地面为地面工作提供了空间。此外,摆放学习材料的架子各种各样。一般,教室所有的墙都设有架子,而且这些架子扩展到教室的很多个地方,形成弯道或者中心区域,学习材料是为孩子个人,或者小组活动设计的,而不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例如、材料中的球都是小球,便于儿童拿握、探索,而不是供教师在教室前面做教师中心教学的大球。
孩子们的活动,是判断一个课程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幼儿园里,一天主要的时间——3、4小时,孩子们必须从事自己选择的个人或者小组工作,当然,老师是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如何选择,孩子们用这些老师自制的教具自由选择进行活动。如、数学活动认识几何领域中,孩子操作把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搭,进行想象。从而了解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
另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带来的快乐,而非竞争。例如、数学、科学等问题的答案是非常严谨的,孩子们独立完成自己的活动,然后可以借助“控制性”材料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此外,孩子们通常向其他同伴寻求帮助,在他们看来,教师并不是教室里面唯一的信息来源。最后,教育呈现出来的是对孩子们个体责任感的培养,例如、用完材料后,孩子们必须把材料放回架子上,打扫干净活动区域。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管理者”会进行督促和帮助。此外,活动规则的制定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参与的。
三、激发幼儿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蒙台梭利说过、“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的活动。她认为,教育应该帮助生命的自我活动。凡事干涉生命的自我活动的教育就是应该予以废除的消极教育。蒙台梭利发现了儿童的教育敏感期,她把幼儿期看做是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这个时期能够为以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她的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概念之一就是”独立活动”。她甚至提出了”自我创造”的思想。在蒙台梭利提出的多数例证中。都提到了儿童在独立地达到自我实现时表现出来的高度满足而得出结论、“这种不断增长的自我促进成熟,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感到自由,并且再也不会把学业看成负担。”为此,她创造了一整套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活动,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的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于成功。”“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纲要的一个突出特征。它将《规程》中“让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可以说《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高扬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在这种思想前提下,教师准备适当的环境,组织适当的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宝贵的素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卡鲁夫斯基所说、“幼儿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限制的发展趋势。”的确,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学前期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但还只是一种潜能,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下,这种潜能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这些要求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凡是创造性比较强的幼儿大多具有顽皮、淘气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让老师觉得不知所措,因此也就是很难容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面临着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蒙台梭利所说的、“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她引导我们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摒弃“权威者”等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形成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新型的教师角色观,从而发挥教师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教师自身探索和发现的性质会极大地刺激和影响幼儿,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五、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自己处理的事情毫无主见,事事依靠家长。在家庭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孩子是一个个体,他们需要独立,需要有主见。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不如教他起码的做人之道,因为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一种良好的习惯却会让他受益无穷。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独立自主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要独立学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都不是做父母的所能代替得了的。
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开放的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教育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参与,才能实现多种互动。因而,幼儿园建构的结构,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及配置,都通过精心挑选和摆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在过去,环境布置都是教师的工作,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墙面布置得漂漂亮亮而无一点教育意义,对孩子而言,那只是一幅幅看不懂的画。现在环境创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参与弯沉。孩子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七、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简单地说自由的意义就是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童相遇时,他们放佛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很快就会玩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标准,共同的感受和思维方式,一句话,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即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
随着教育的发展,儿童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儿童的世纪”。不少教师也正研究着如何用所谓的“新理念”教育儿童。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把幼儿视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所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主还给孩子,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一颗深埋地下的植物种子,也要破土自由生长,享受生命成长中必需的空气、阳光和水分,更何况孩子。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文化,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
摘要
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
关键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幼儿园、家庭
正文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三、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四、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础——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日常生活教育对家庭及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一)日常生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他将家庭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先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家长往往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我班有个小男孩叫吴尚泽,平时在和伙伴一起玩闹时稍不满意就会打同伴,弄得很多家长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经我们了解他的爸爸在家只要吴尚泽不听话就会打他,所以孩子也养成了打人的坏毛病。这不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吗?
2、蒙台梭利在观察中指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蒙台梭利将儿童要求独立工作的愿望遭到成人阻挠的现象,曾幽默地比喻为“儿童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幼儿对事物几乎没有任何的理性认识,他们的兴趣可以在一瞬间萌芽,也可以在一瞬间消失;若家长善于发现,在幼儿对某一事物感兴趣的那一刻给予引导与赞美,往往能促使幼儿的兴趣持久下去;若父母习惯性地为幼儿操持一切,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幼儿会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的结果是习得生活能力的机会被剥夺了,缺乏自信心,独立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
3、在家庭教育中幼儿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是问题,家长要采取适当的责备方式,责备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应适可而止,重点是引导孩子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4、与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有任何烦恼时告诉父母,得到体谅可支持,这会增加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的发挥。父母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的重要一环。
5、幼儿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孩子在家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摆放碗筷等,家长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二)日常生活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1、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很多,它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迁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的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学到蒙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我们将内容融入到区角游戏中,如、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将材料放入其中,孩子们练习了剪、撕、折、粘贴等,在娃娃家区域中,孩子们练习了喂、舀、给娃娃穿衣服等等,经过区角游戏的练习,培养了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与灵巧性。
2、蒙氏教具的吸引性和实物的可操作性。在蒙氏日常生活特色教育中,形象逼真,生动,色彩鲜艳的蒙氏教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生活教学中结合蒙氏教具并让幼儿使用真实东西进行操作,通过操作真实的物品使幼儿更趋向社会性,并缩短与外界社会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并学会懂得珍惜、关爱。
3、通过区角游戏和教具的操作,幼儿在此基础上学会了有序的摆放游戏材料和物品并给游戏材料进行归类使孩子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由于他们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班级的桌面游戏及系列活动中都得以了体现。
4、在日常生活的蒙氏教育中应给幼儿具体的时间感觉,“等待”对幼儿是一种考验。如、我们班的甜心在工作时要求我陪伴他一起工作,而我正在忙于他事时,我便告诉他等长针走到3的时候我便来陪你玩。这样甜心便知道他到底等多久,非常高兴的在工作毯上等待,时间到了,我们就应信守承诺。再如、每次的入厕、洗手、喝水等,孩子们都能耐心的等待,使班级充满了关爱。
5、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进行随机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环节教师都要给予关注,对他们所表现的行为和习惯,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予指导,对他们所进行的工作给予及时的鼓励,给他们微笑或拥抱,使他们有成就感。如、在每日户外活动或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等,我们对孩子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孩子们更有了自信心。记得在小班上学期幼儿集体测量身高、体重时,我班幼儿就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知道要有秩序的等待,知道穿、脱鞋并能整理好自己的衣物,他们的自理能力及纪律性受到了儿保所王所长的赞扬,看到孩子们各个小脸上的笑容,我们教师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通过日常生活练习,使幼儿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然地建构独立自主的内心,需要、自信心和相应的技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生存打下基础。通过各种运动,生活技能的练习、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周围人、事、自然的照顾与服务中养成爱心与责任意识,为建构幼儿完整而优良的人格奠定基础。
【拓展内容】
蒙氏教育对幼儿的好处
蒙氏教育,作为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追捧和青睐。有的家长甚至以自己的孩子在接受蒙氏教育为荣,很多幼儿园也在做蒙氏教育,那么蒙氏教育对孩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蒙班毕业的孩子责任心强
因为是混龄班,而且孩子是班级的主人,孩子要学会照顾环境、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所以责任心比较强,社会性发展比较好。
2、秩序感发展更好
蒙氏教育强调做事情有秩序,包括环境的设计、材料的摆放也都是比较有序的,以此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逻辑性。
3、思维敏捷,观察力强,专注力发展好,有耐心
蒙氏教育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叫感官教育,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的兴趣,提供了系统的教具。蒙特梭利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并充分和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就非常专注,安静和谐的环境也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4、动手操作能力强
蒙氏班都会有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具,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具操作来完成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或技能,开发智力。这些丰富的教学材料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强,并且喜欢探索。
5、数学能力强
蒙特梭利教学材料中有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数学教具,孩子用来掌握数学技能。在蒙班生活两三年的孩子毕业时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四则运算了。而且孩子能达到这个程度完全是出于自发性的学习兴趣,而非成人所强迫,孩子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完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
6、蒙班毕业的孩子独立性强
每天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间要将要将近一个小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有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老师都会放手。并且,蒙特梭利课程中有日常生活训练,专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外在的独立影响孩子心智的独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很好的适应环境的一个前提条件。
蒙氏教育的好处
1、感官教育
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觉地训练。还有对物体形状的认知、配对、排列、分类和组合。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2、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的动作、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和对自己的照顾。如:对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的拿、抓、倒、夹、舀、摆等动作的练习;礼貌行为、语言、活动、饮居等好习惯的训练;扫地、擦桌椅器具、浇水、开关门窗等动作的训练;洗、穿、叠的训练等等。目的是通过对生活中熟悉事物及动作的操作练习,培养其独立生活意识、自理能力、自信、有耐性,促进意志力、理解力、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发展。
3、数学教育
包括认数、进位法、连续数、计算与记忆、四则运算与分数、平方与立方等。让幼儿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号、数与量、概念与计算转化为对实物的操作。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4、语文教育
包括听、说、看、运笔、识字和阅读。目的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对话、复述、提物品认知等方式刺激幼儿听、说、读的意识,诱发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5、文化艺术教育
包括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动物学、植物学、地球天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论文写作需要注意如下细节:细节一 方向选择写作,主要对原创度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查重时,不管是软件也好其他的网站也好,都是使用大数据进行搜索。如果自己所选择的方向已经有人在写或者是已经有人发表了,那么自己还是选择这个方向的话,不仅写作难度会增大,而且在查重时,查重率也会比普通论文高一些。毕竟已经有人做过相关的论文研究,即便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有了更改,但是重复的地方也会比较多,一些专业名词总是避免不掉。细节二格式选择不管是研究生论文还是本科生论文,对格式要求都非常严格,哪怕你所递交上去的论文在专业程度上非常完美,但如果格式错误的话,也是会被驳回要求重新更改。这一点,如果你对办公软件了解不全面的话,也可以使用本平台网站,让本查重平台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改,或者是修改意见。这样自己在软件的提示下,修改论文的格式难度相对会降低很多。细节三 参考文献一般来说,即便是在网上找到能参考的其他论文,在参考文献上也不建议雷同,否则使用本平台网站进行查重时,如果参考文献跟其他论文作者的一样,那么仅仅是参考文献所占比例的雷同就足以让你的论文查重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基本上论文写作,如果查重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话,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导师驳回,毕竟这样的原创度是无法通过的。细节四案例分析问题。几乎所有的论文都会有案例分析,关于案例分析,如果你想降低自己的查重率,那么案例分析必须是原创。即便这个案例不是你经历的,也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相比较来说,案例分析并不需要太多专业技术支撑,因此在撰写时,只要保证是原创即可。当然,如果是借鉴他人的案例分析,也要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否则在使用本平台或者其他平台进行查重时,如果直接搬运过来他人的案例,那么整个案例都会直接飘红,查重率也会直接飙升。当然大家在论文写作完成后别忘了需要进行论文查重,重磅推荐学知查重,关注公众号可获取免费查重的机会,提交论文查重还提供修改指导意见。为什么需要查重呢?毕竟未经过查重直接提交论文不通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论文一般涉及比较多的专业术语或者引用文章观点,这些都是会提高论文的重复率,重复率过高是不能毕业的,所以强烈建议毕业论文都要经过查重后才提交,当然当前为毕业论文冲刺阶段,建议在学知查重选择与学校查重系统相关的查重系统进行查重,强烈推荐PMLC查重,该查重系统和多数学校的知网查重结果是一致的,虽然价格偏高,但是为了保证能与学校查重结果相同,降低论文不通过的风险。最后祝心想事成。
现在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开设一个蒙氏班,蒙氏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区别,蒙氏教育对幼儿发展多少都有点影响。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浅谈蒙氏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蒙氏教育是世界上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法。她强调孩子由出生到成长是一个由人成人的过程。而人最重要的教育时段就是早期教育。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自由,当然也需要成人的理解。给孩子自主的学习氛围。利用正确的手段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给与孩子一个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关键词] 幼儿、自我、自主、自由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l952),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了解实施一种真正的教育,将会有效地改变一个人、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同时也将会有效地改善我们目前的道德水平、社会风气以及人文素质。
一、改变人的发展观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提供帮助……协助心理发展”的工具。蒙台梭利认为,个体不是沿着一个连续的斜坡发展的。因为连续斜坡发展模式意味着,儿童仅仅是一个小大人,发展是从出生到成熟的一个线性的、持续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初期最具有发展潜力,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
近年来,育婴师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有90%以上的0—3岁的婴幼儿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和保姆照料,在科学喂养育儿观念的知识和方法方面,都需要科学的指导。父母们迫切需要全方位、系统的科学喂养知识。育婴师这一职业主要针对0—3岁而进行生活护理及教育,其工作职能是指导婴幼儿的家长及保姆科学喂养孩子,并根据婴幼儿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锻炼孩子的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完成孩子的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
人类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六岁前奠定的,其中0—3岁的宝宝已完成她一生中70%以上的学习能力。错过了这一黄金时期,宝宝的智力潜能开发将需要付出千倍万倍的艰辛努力。因此,由专业的育婴师在婴幼儿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进行科学、系统的干预和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二、给孩子自主的活动空间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一词的使用没有任何规定,它不是什么贵族学校教育,也不是什么专业学校教育。它只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另外一种教育模式。看如今我们的幼儿园教室里,放着许多高低不同的开放式架子,上面精心摆放着各种活动材料,孩子们可以从架子上选择活动材料、桌子的摆放有助于个人或者小组活动。没有固定的要求。开放式的地面为地面工作提供了空间。此外,摆放学习材料的架子各种各样。一般,教室所有的墙都设有架子,而且这些架子扩展到教室的很多个地方,形成弯道或者中心区域,学习材料是为孩子个人,或者小组活动设计的,而不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例如、材料中的球都是小球,便于儿童拿握、探索,而不是供教师在教室前面做教师中心教学的大球。
孩子们的活动,是判断一个课程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幼儿园里,一天主要的时间——3、4小时,孩子们必须从事自己选择的个人或者小组工作,当然,老师是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如何选择,孩子们用这些老师自制的教具自由选择进行活动。如、数学活动认识几何领域中,孩子操作把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拼搭,进行想象。从而了解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
另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带来的快乐,而非竞争。例如、数学、科学等问题的答案是非常严谨的,孩子们独立完成自己的活动,然后可以借助“控制性”材料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此外,孩子们通常向其他同伴寻求帮助,在他们看来,教师并不是教室里面唯一的信息来源。最后,教育呈现出来的是对孩子们个体责任感的培养,例如、用完材料后,孩子们必须把材料放回架子上,打扫干净活动区域。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管理者”会进行督促和帮助。此外,活动规则的制定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参与的。
三、激发幼儿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透过人格的选择及行动而表现出来。如孩子热衷做某一件事时,大多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分析、比一比、合起来、集在一起”的工作。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蒙台梭利说过、“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这种活动,就是遵循幼儿自身生命发展的活动。她认为,教育应该帮助生命的自我活动。凡事干涉生命的自我活动的教育就是应该予以废除的消极教育。蒙台梭利发现了儿童的教育敏感期,她把幼儿期看做是个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期,这个时期能够为以后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她的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概念之一就是”独立活动”。她甚至提出了”自我创造”的思想。在蒙台梭利提出的多数例证中。都提到了儿童在独立地达到自我实现时表现出来的高度满足而得出结论、“这种不断增长的自我促进成熟,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感到自由,并且再也不会把学业看成负担。”为此,她创造了一整套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活动,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的纲要中也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孩子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于成功。”“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纲要的一个突出特征。它将《规程》中“让每个幼儿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可以说《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高扬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在这种思想前提下,教师准备适当的环境,组织适当的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人类在未成熟的状态出生,其后要靠以后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工作,因此人类不只是有创造性,还在不断发挥创造性。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最宝贵的素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卡鲁夫斯基所说、“幼儿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每个幼儿天生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限制的发展趋势。”的确,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学前期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但还只是一种潜能,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下,这种潜能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这些要求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凡是创造性比较强的幼儿大多具有顽皮、淘气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让老师觉得不知所措,因此也就是很难容忍。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面临着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蒙台梭利所说的、“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她引导我们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摒弃“权威者”等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形成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新型的教师角色观,从而发挥教师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教师自身探索和发现的性质会极大地刺激和影响幼儿,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五、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成人给儿童的教育是协助儿童自我发展,是给他出一己之力。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自己处理的事情毫无主见,事事依靠家长。在家庭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孩子是一个个体,他们需要独立,需要有主见。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不如教他起码的做人之道,因为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一种良好的习惯却会让他受益无穷。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独立自主是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要独立学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都不是做父母的所能代替得了的。
六、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开放的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教育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要素的参与,才能实现多种互动。因而,幼儿园建构的结构,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及配置,都通过精心挑选和摆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在过去,环境布置都是教师的工作,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墙面布置得漂漂亮亮而无一点教育意义,对孩子而言,那只是一幅幅看不懂的画。现在环境创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参与弯沉。孩子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七、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简单地说自由的意义就是活动,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成人应观察那些活动,辨别幼儿哪些行为应该禁止,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童相遇时,他们放佛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很快就会玩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标准,共同的感受和思维方式,一句话,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即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世界观念、价值观念的总和。
随着教育的发展,儿童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儿童的世纪”。不少教师也正研究着如何用所谓的“新理念”教育儿童。根据纲要精神、“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把幼儿视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有人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观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所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主还给孩子,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使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一颗深埋地下的植物种子,也要破土自由生长,享受生命成长中必需的空气、阳光和水分,更何况孩子。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文化,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
摘要
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
关键词: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幼儿园、家庭
正文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三、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四、蒙台梭利教育的基础——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日常生活教育对家庭及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一)日常生活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他将家庭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先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家长往往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我班有个小男孩叫吴尚泽,平时在和伙伴一起玩闹时稍不满意就会打同伴,弄得很多家长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经我们了解他的爸爸在家只要吴尚泽不听话就会打他,所以孩子也养成了打人的坏毛病。这不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吗?
2、蒙台梭利在观察中指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蒙台梭利将儿童要求独立工作的愿望遭到成人阻挠的现象,曾幽默地比喻为“儿童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敌人”。幼儿对事物几乎没有任何的理性认识,他们的兴趣可以在一瞬间萌芽,也可以在一瞬间消失;若家长善于发现,在幼儿对某一事物感兴趣的那一刻给予引导与赞美,往往能促使幼儿的兴趣持久下去;若父母习惯性地为幼儿操持一切,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幼儿会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的结果是习得生活能力的机会被剥夺了,缺乏自信心,独立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
3、在家庭教育中幼儿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是问题,家长要采取适当的责备方式,责备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进行,只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应适可而止,重点是引导孩子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4、与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沟通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有任何烦恼时告诉父母,得到体谅可支持,这会增加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的发挥。父母多听少说,是亲子沟通的重要一环。
5、幼儿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孩子在家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摆放碗筷等,家长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二)日常生活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1、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很多,它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迁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的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学到蒙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我们将内容融入到区角游戏中,如、在美工区域中,我们将材料放入其中,孩子们练习了剪、撕、折、粘贴等,在娃娃家区域中,孩子们练习了喂、舀、给娃娃穿衣服等等,经过区角游戏的练习,培养了幼儿手指动作的协调性与灵巧性。
2、蒙氏教具的吸引性和实物的可操作性。在蒙氏日常生活特色教育中,形象逼真,生动,色彩鲜艳的蒙氏教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生活教学中结合蒙氏教具并让幼儿使用真实东西进行操作,通过操作真实的物品使幼儿更趋向社会性,并缩短与外界社会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并学会懂得珍惜、关爱。
3、通过区角游戏和教具的操作,幼儿在此基础上学会了有序的摆放游戏材料和物品并给游戏材料进行归类使孩子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由于他们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班级的桌面游戏及系列活动中都得以了体现。
4、在日常生活的蒙氏教育中应给幼儿具体的时间感觉,“等待”对幼儿是一种考验。如、我们班的甜心在工作时要求我陪伴他一起工作,而我正在忙于他事时,我便告诉他等长针走到3的时候我便来陪你玩。这样甜心便知道他到底等多久,非常高兴的在工作毯上等待,时间到了,我们就应信守承诺。再如、每次的入厕、洗手、喝水等,孩子们都能耐心的等待,使班级充满了关爱。
5、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进行随机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环节教师都要给予关注,对他们所表现的行为和习惯,教师要适时、适当的给予指导,对他们所进行的工作给予及时的鼓励,给他们微笑或拥抱,使他们有成就感。如、在每日户外活动或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等,我们对孩子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孩子们更有了自信心。记得在小班上学期幼儿集体测量身高、体重时,我班幼儿就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知道要有秩序的等待,知道穿、脱鞋并能整理好自己的衣物,他们的自理能力及纪律性受到了儿保所王所长的赞扬,看到孩子们各个小脸上的笑容,我们教师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总之,通过日常生活练习,使幼儿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然地建构独立自主的内心,需要、自信心和相应的技能,为今后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生存打下基础。通过各种运动,生活技能的练习、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周围人、事、自然的照顾与服务中养成爱心与责任意识,为建构幼儿完整而优良的人格奠定基础。
【拓展内容】
蒙氏教育对幼儿的好处
蒙氏教育,作为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追捧和青睐。有的家长甚至以自己的孩子在接受蒙氏教育为荣,很多幼儿园也在做蒙氏教育,那么蒙氏教育对孩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蒙班毕业的孩子责任心强
因为是混龄班,而且孩子是班级的主人,孩子要学会照顾环境、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所以责任心比较强,社会性发展比较好。
2、秩序感发展更好
蒙氏教育强调做事情有秩序,包括环境的设计、材料的摆放也都是比较有序的,以此来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逻辑性。
3、思维敏捷,观察力强,专注力发展好,有耐心
蒙氏教育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叫感官教育,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探索的兴趣,提供了系统的教具。蒙特梭利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并充分和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就非常专注,安静和谐的环境也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4、动手操作能力强
蒙氏班都会有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具,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具操作来完成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或技能,开发智力。这些丰富的教学材料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强,并且喜欢探索。
5、数学能力强
蒙特梭利教学材料中有一套完善的、系统的数学教具,孩子用来掌握数学技能。在蒙班生活两三年的孩子毕业时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四则运算了。而且孩子能达到这个程度完全是出于自发性的学习兴趣,而非成人所强迫,孩子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完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
6、蒙班毕业的孩子独立性强
每天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间要将要将近一个小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所有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老师都会放手。并且,蒙特梭利课程中有日常生活训练,专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外在的独立影响孩子心智的独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很好的适应环境的一个前提条件。
蒙氏教育的好处
1、感官教育
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觉地训练。还有对物体形状的认知、配对、排列、分类和组合。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2、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基本的动作、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和对自己的照顾。如:对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的拿、抓、倒、夹、舀、摆等动作的练习;礼貌行为、语言、活动、饮居等好习惯的训练;扫地、擦桌椅器具、浇水、开关门窗等动作的训练;洗、穿、叠的训练等等。目的是通过对生活中熟悉事物及动作的操作练习,培养其独立生活意识、自理能力、自信、有耐性,促进意志力、理解力、专注力和秩序感的发展。
3、数学教育
包括认数、进位法、连续数、计算与记忆、四则运算与分数、平方与立方等。让幼儿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号、数与量、概念与计算转化为对实物的操作。使用直观教具玩数学。让孩子在学具操作中懂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四则运算的快乐。
4、语文教育
包括听、说、看、运笔、识字和阅读。目的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对话、复述、提物品认知等方式刺激幼儿听、说、读的意识,诱发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孩子通过对实物的描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渗透文字活动,培养阅读能力,为书写做准备。
5、文化艺术教育
包括音乐、美术、历史、地理、动物学、植物学、地球天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 《理想人: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从 儿童 身心特点出发,形成了其教育理念中的理想人。理想的儿童是“正常”的,教师是“科学家”般的指导者。这些理想假设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和观念的改变仍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想儿童 理想教师 蒙台梭利 蒙氏开创“儿童之家”,进行教育观察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在生理心理学、形态人类学、医学和实验科学等理论的奠基下, 总结 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及自身教育实践掌握的一手材料的支撑,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和教师观。 一、理想儿童 1.健全的人格 儿童有自己“正在进行式”的独特人格,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遵守的规律。但成年人却因婴儿出生后的伶弱状态产生错误的认知――自认为是儿童的塑造者、恩人和拥有者。把帮助视为一种职责,把儿童当做自己的拥有物――试图胡乱干预儿童的自然生长,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意志,把儿童塞入成人的世界。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时,正处于个性形成和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人的这些行为不仅阻碍、扭曲了儿童的自然天性,也使自己的人格悄悄潜入儿童之中,从而压抑甚至剥夺儿童尚未成熟的人格。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发展着的、具有无穷力量的存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的这种“潜在生命力”朝着“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以帮助“潜在生命力”走向“正常化”,儿童成长“正常化”。 2.身心健康,感觉正确 在后天成长中,由于一些内外在因素,导致孩子发育迟缓或异常,造成身体畸形。在3岁至6岁这一阶段,成人应注意幼儿保健,必须用 体操 锻炼来保护儿童,其主要形式是练习走步。通过齐步行进操和自由游戏、搬运、开关门、穿脱衣、发音练习等保护和促进体格正常发育及肌肉协调。 心理偏离正轨能影响身体功能的发挥,引起许多身体疾病和身体状态缺陷。例如,心理问题会导致儿童贪食,也会导致儿童拒绝吃东西,而饮食的失调会导致疾病。潜意识的心理紊乱会支配一个人的生理规律,只有当他脱离了让他不愉快的处境时,这些疾病和病态才会自动消失。所以,应将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以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自由活动的环境中,使其心理回归或维持正轨。 感觉是探知、理解、适应外界的联络通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感觉的合理发展是适应实际生活和社会的准备。在3岁到7岁这段感觉形成期,通过感觉训练能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发现并纠正一些缺陷(如耳聋、眼睛近视等),提高感觉能力。 3.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有吸收力的心理和敏感期。儿童的成长受内部潜能的驱使,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也非成人和外界环境随意塑造的蜡或泥,而是自我吸收创造。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人们没发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儿童这种巨大力量,而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童,压抑其本性。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各种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使得儿童在特定时期有一种对某些事物的特殊感受力。儿童会对这些事物投入极关注和耐心,忽视其他事物。这种热情产生于儿童无意识的深处,但因此满足了其精神需要。儿童通过一个个敏感期,取得自己所需,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成人总是在儿童关注状态下将其打断,或者颁布禁令禁止其关注。 儿童既有吸收 文化 的本能,蒙台梭利进而说明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工作”,使儿童的潜在生命力在与外界的作用中进行自我建构、纠正、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教育即是儿童教育的目的。如果成人忽视儿童的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难免会造成儿童的被动学习,依赖外界的推动、命令,丧失自律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后果。因此,应保护儿童的主动性和吸收本能,改变传统的监管式、灌输式教育,为儿童创造满足其需要的适宜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与学习,进行自我教育。 二、理想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监管者、资源的支配者,而将儿童当做需要培植灌溉的花木,将教育作为一种工作职责。所履行的职责只是灌输各种干巴零碎的知识,强制规定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窒息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教师应改称为“指导者”,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观察,及时加以指导,让儿童朝积极方向自由发展。 1.科学家与 __ 蒙台梭利认为,应将科学家直接引入学校领域,同时把教师提高到科学家水平。这个科学家水平不仅指外部的机械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学家精神――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充满着热爱和忘我精神。即是说应更多地培养教师的科学家精神而非机械技巧,从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唤醒对于研究人的科学家般的热情和兴趣,及培养善于把儿童当做独特的个体来看待的能力。 耶稣:“谁变得像一个孩子,谁就是最伟大的。”听到这种言论的信徒,为达到这种境界,充满尊敬和好奇的心情去细心观察孩子的种种表现。即使是这种观察者,也成不了新型教师。但若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__的虔诚与热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那这个教师将向孩子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2.学习者 教师只靠独自研究为他的使命做准备,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得到引导,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陷及坏脾性,而非一味纠正儿童的错误。教师以崇高的责任作为借口,掩饰自己的缺陷,事实上,这些最根深蒂固的缺陷会妨碍他与儿童的关系。 傲慢和发怒是其基本缺点。教师傲慢地认为他对儿童的一切都要负责。这种傲慢会导致某种虚假的尊严,甚至还要求得到尊重。而发怒是对儿童反抗的怒火,荫蔽在傲慢之下,在儿童要表现自己的微弱意图时,发怒就发展成一种暴虐专制,藐视商议。但儿童尚不能理解这些,他们接受暴虐专制,当受到责备时,总感到是自己有错,在学会反抗前就已经习惯并相信这种暴虐专制是完全为他好。这些缺陷是成人所特有的偏见,毫无疑问会阻碍教师理解儿童。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除这些缺陷,学会谦恭、慈爱、沉静、宽容这些有助于平衡和教学的美德。这对当前我国频发师生暴力事件的状况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3.观察者 一个新型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观察”能力。成人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权威态度,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以观察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观察品质包括各种各样的细小品质,比如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正确地观察审度事物,只能意识到自己暂时的欲望满足,逃脱真正的工作,也不能对那些微小事物予以足够的重视。 儿童的许多缺陷,后来之所以很难弥补,是在最主要时期被忽视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态度应是积极的、科学的和神圣的。因为他要通过细致观察使自己准确地区分真理与谬误,且只有人才能去观察人这个特殊而神圣的对象。 4.指导者与环境管理者 注意儿童的环境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个阶段。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有效持久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有教具都依次摆放,永远保持美丽、光泽与完美,营造对于儿童来说一切东西都是新颖、完整、可随意使用的环境。这也意味着教师本身在仪表上应富有吸引力,并保持整洁、沉稳、庄严,赢得儿童信任和尊敬。还应留心自己的举止。教师的仪表是环境的一部分,教师本身是儿童世界的最重要部分。 对儿童的必要干涉是教师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若不断打扰别人,教师最实际的 措施 就是打断他,既可以采取惊叫的方式,也可以对打扰别人的孩子表现出特别的和充满深情的兴趣。 但当儿童专心工作时,教师切忌打搅他,以免中断其积极关注,阻碍其自然的发展。儿童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始专心于某项工作,教师从他身边走过哪怕只说声“好”,也会使这第一步像肥皂泡一样消失。儿童对某事感到困难时,教师也不要去帮助他,否则会使其丧失克服困难的兴趣。教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引导孩子自己行动、决定和思考。 三、评价 蒙台梭利站在幼儿教育的角度,运用多方面理论知识,提出了对儿童、教师的理想假设与要求。她的见解独特,对很多国家的幼儿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和谬误,比如夸大了儿童的先天潜能和自主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作用,主张的环境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但她的思想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如对儿童的认识与尊重,主张儿童的自由独立,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反对奖惩、教师满堂灌,对改变当今的儿童观念、灌输式教育、被动学习、功利教育以及分数论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邵夏珍主编.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卢乐山.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维审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5-8 [4]梅纳新.试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 教学 方法 [J].中州大学学报.2002,(4):51-53 作者简介 符美华(1995-)女,汉,四川达州,本科,西华师范大学
蒙氏教育就是如今一个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通过良好的环境,还有很好的资源给孩子激发潜能,并且让孩子学习的非常愉悦。从而树立孩子在学习上的一种自主意识,还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今有许多的教育方法,而蒙氏教育无疑就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就比如说这个教育理念的话,拥有着专门的一个方法,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培养方式。孩子的小身体中其实是蕴含着无限的潜能的,如果要让孩子给发育起来,那么必将让孩子向独立的道路上行走。蒙氏教育最反对的就是如今那一种强硬的往孩子的脑袋里面灌输教育的方法,而提倡的是要让孩子自主的去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找到一种乐趣,从而沉浸在其中。
孩子在学习之中也是有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的,而在这个时候只要让孩子把握住这个时期并且明白学习的乐趣,那么自然的在学习上就会突飞猛进。而且教师在其中并不是主导作用,反而是充当辅助对孩子的心灵起到引导,而且对孩子的状况也了如指掌,这样子才能够在孩子遇到困境时提供适时的帮助。在这个教育中其实孩子是一切的中心,像成人并不是所谓的中心点,孩子应该被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并且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要教导孩子拥有一个好的人品。
而蒙氏教育的缺点,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教育在中国没有全面的推广下去,所以家庭没有起到有效的配合作用。并且如今我国的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那种教育方式,这就和蒙氏教育相违背了,那么自然的不能适应传统的潮流。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启示如下:
1、混龄教育观——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更符合社会需求,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合作,在共同生活学习中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混领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较小的幼儿会向年龄较大的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而年龄较大的幼儿也在教育年龄较小的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处于“上位者”的地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而且,这种儿童向儿童学习的方式比儿童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不感到受压抑。再者,混龄的设置是和蒙台梭利的吸收性心智密切相关的,更有利于儿童吸收环境中的一切。
2、蒙氏教具观——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
蒙氏教具被蒙台梭利本人称为“工作材料”,“教材”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蒙台梭利经过大量的观察、实验,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专门制定的一套主要以进行感官训练为目的,儿童在“工作”中反复操作以实现自我教育的活动材料。
3、教师观——符合蒙氏教学合格教师标准
蒙台梭利教师,简称蒙氏教师,是依照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以蒙氏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教具,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
由于蒙台梭利教师不会以只灌输知识给孩子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位置,处于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而让孩子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所以,蒙台梭利教师称为“导师”更恰当。
蒙台梭利 教育 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并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一:《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几点建议》 【摘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间蒙台梭利教室引进A市,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突现。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以推进A市蒙台梭利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蒙氏教育 实践 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世界知名的幼教模式,说明它具有世界性。但是这个不表明它在推广过程中不需要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化的产物,蒙台梭利教育也不例外。蒙台梭利教育在推广过程中都经历了本土化过程。在引进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错误到正确选择的过程。A市市区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时间较短,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一)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从理论上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1.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 儿童 健全的人格。其精髓是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蒙氏教具的运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但绝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蒙氏班的教师把蒙台梭利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蒙氏教具的操作,仅注意蒙氏教具的操作步骤与 方法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正确的认识。如对教师的“导师”作用、如何观察儿童、何时干预儿童的操作环境、制作蒙氏教具的原则、如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的蒙氏师资存在的问题,与蒙氏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习、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蒙台梭利教育即蒙氏教具的误区,全面、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当前,尤其要注意儿童独立性的培养,这不仅因为独立性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应充分发挥蒙氏课程的优势,加强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与锻炼。 2.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需要认清该蒙台梭利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并加以克服。如前文所述蒙台梭利教育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 其它 教育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克服。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是加强儿童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但是这种教育的局限是合作不够充分、创造力培养不够。因此要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如在实践中探讨与瑞吉欧教育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当然在探讨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不同教育方案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经典蒙氏课程突出强调儿童的自由工作,因此在时间分配比例上自由工作时间一般为2―3小时,而团体时间则在30分钟左右,保证儿童的自主操作、建构。因此,无论如何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与其它教育方案的结合都不要把儿童自由工作的时间缩的太短,否则就不能保证蒙氏台梭利教育的真正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的发展,增加课程内容是必然的。即使是意大利的蒙氏课程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创设之初不同了,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实践中应当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 文化 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训)。 2.注意课程实施的顺序性。在各领域课程进行的顺序上,应以日常生活练习为起始,逐渐进入感觉教育,然后分化为语文、算术及文化课程。日常生活练习放在感觉教育之前的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感觉教育是为促进高层次认知学习而做的准备,感觉教育培养出来的能力及 学习态度 ,如专注力、自信心等,能促使幼儿进行高层次的算术、语文及文化课程。此外许多教育实践表明,由于现在的幼儿发展较早,因此课程之提供在各领域适合的幼儿起始年龄有提早半年的趋势。 (三)注重环境创设与教具的开发 1.有准备环境的提供要注意秩序性和适宜性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环境,指依据幼儿发展过程中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之需要而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独立学习,为进入世界及未来生活做准备。由于儿童对于秩序有特殊的需要,因此,教师为儿童提供环境时,应当在幼儿进入教室之前将蒙氏工作依照不同领域规划放置于教室之中。这样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能够受到工作的吸引,并在有秩序的教室中学会自我控制,进行自主学习。 2.开发设计符合时代特征与本地区特色的教具 经典的蒙氏教具连同教师自制教具对于儿童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蒙氏课程过分依赖经典教具,忽视自制教具的现象,应根据蒙氏教具的设计理念积极自制教具。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要反映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蒙古族幼儿园可以结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符合蒙语文字特点的语言教具。如果明确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意图和目的,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大胆创新,适应我们今天的需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本土化”。 (四)加强蒙氏教师的师资培训 对蒙氏教师进行培训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内容,原因在于蒙氏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区别于传统教师的作用。结合蒙台梭利教育与纲要的要求,在培养蒙氏师资时尤其要注意三点: 1. 树立蒙台梭利教育观。通过培训,蒙氏教师应在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之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真正渗透到实践中,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简单机械的操作教具开展工作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2. “导师”意识。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之处,明确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怎样观察儿童;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的工作进行干预。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普通班的老师不能马上成为蒙氏教师,她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的教育偏见。 3. 观察能力。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有准确观察出儿童需求的能力,并提供准备好的环境,使蒙氏教师明确教师的作用就是观察,而不是控制和集中。 (五)注意蒙台梭利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溺爱孩子,孩子的事情都有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蒙台梭利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蒙台梭利教育特别强调的是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注重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果 家庭教育 观念与幼儿园实施的蒙台梭利教育相背离,自然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蒙台梭利教育很多教育内容,如日常生活练习,除了在幼儿园进行外,更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练习。这就需要家长为儿童提供准备好的环境,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儿童锻炼的机会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的作用,要通过幼儿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好蒙台梭利教育,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步调一致。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二:《浅谈蒙台梭利教育的点滴体会》 【摘要】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特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体会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在多年的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她一边研读前辈著作,一边在实践中探索,终于发现了新的教育原理,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20世纪初,她在罗马建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把自己摸索出的智障儿童教育方法运用到正常儿童的教育当中,成效十分显著。随后,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全世界。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 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开始学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 爱好 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1.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童使用。 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 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2.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3.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几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蒙台梭利教育的日常生活领域》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快乐,无忧无虑的,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不该过早地让他们过多的体会学习的重压,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尽早的适应这个世界,学会一些照顾自己的方法、照顾他人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必备的一些能力,这样在他们长大一点,才能是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照顾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在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他会很好的处理好自己以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培养独立能力从小做起。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也越来越周到,这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孩子表现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对同伴不会谦让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照顾自己,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是孩子在初期学习的一个必要能力。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 二、日常生活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不同 日常生活教育不是传统的教学和小学教育的常规训练。在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只是讲课和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矩,上课时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木头桌椅上听老师说,而学到的也只能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因此,在孩子入园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日常生活教育比较注重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日常生活教育是来帮家长解决一下日常中出现的一些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会很好的帮助妈妈们,家长会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以及在家里的进步而感到惊讶的。 三、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方面培养,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四、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小朋友最熟悉的,在家里天天要做的事,随时会用到的事,自己做,自己拿,自己用。主要包括:照顾自己,照顾他人与环境,生活礼节问候等三方面。 (一)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衣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衣物,自理大小便等。食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用筷子,勺等工具自己吃东西,喝水,自己从冰箱中取出食物。 (二)照顾他人与环境 自己衣食方面做好后就可以帮助别人了,照顾环境方面包括扫地浇花 ,擦桌子椅子,甚至还可以帮助家里洗盘子,简单的搬一些东西等工作。还可以培养帮助大人做事。收拾碗筷子等。看完电视帮父母倒水,为家人服务的工作。学习叠衣服。 (三)生活礼节,问候礼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渗透一些社会行为的基本要素,比如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安静,在适当的时间会吃饭,在课间的时候要吃好东西,上好厕所等。对待同伴要礼貌,早上来了要和大家问好,走时也要和大家打招呼,轻声关门。在外面遇见自己的长辈时也一样要问好。吃饭之前要帮助家里拿好碗筷,吃完也要帮助收拾一下。当不小心对别人造成伤害时,还要适当的学会道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五、日常生活教育的好处 虽说这样做会让家长们迅速地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但最主要的事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不仅仅是因为好玩,自从有了生命,儿童就在争取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以增加自己的独立性,他们的内现在由一股生命力,会引导他们走向目标。在满足了这种生物性的需求之后,他的身心都会感到骄傲与自豪,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成就感,也就是他们对此乐此不疲的原因。对他们信心的建立,以及今后主动做事情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培养他们独立去应付周围的事物,也在生活环境中能够担任任何工作,让小朋友从这些具体的练习中,奠定一个发展成人的基本能力与德行,以及养成个别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也促进他们的专注力、意志力和理解力。 幼儿学会了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初步学会了等待,知道了尊重别人,知道了在别人工作时不打扰别人,知道了只有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参与别人的活动。幼儿之间逐步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这样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开始形成,社会交往能力较入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摘 要: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幼儿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关键词:蒙氏教育 幼儿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9) (c)-0196-011 创设有序的环境, 营造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蒙台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能力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 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 即敏感性) , 蒙台梭利主张幼儿预备一个有明确秩序的环境。因此, 应根据幼儿特点, 创设有序环境, 使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 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 )布置有规律、人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活动室环境。蒙台梭利对教室设置是比较讲究的, 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而我们的房间小, 幼儿人数多。根据这种实际情况, 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区域用小家具分隔开, 便于幼儿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 减少了互相干扰, 在材料投放方面, 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 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夹乒乓球比赛、给娃娃穿鞋、编花蓝等多种操作材料, 语言区除了有可以幼儿看的图书, 可供幼儿讲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动物指偶、图片外, 还增加了一立体有声的玩具和利于合作讲述、创编的道具让幼儿操作。( 2 ) 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 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我们布置好活动区后, 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并相应规定一些规则。如“商店”物品玩后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图书看完后要放好。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 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 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形成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柜子上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 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自觉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 同时, 我们在区域内的地毯上巧妙根据地毯的拼图做标志, 提醒幼儿有序就坐, 避免幼儿在活动中拥挤在一起, 互相干扰。久而久之, 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本领, 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2 通过肃静活动让幼儿养成安静进入活动区活动的良好常规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 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些准备工作, 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如, 写论文之前就要平心静气, 排除干扰, 以期达到思路的顺畅。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 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为幼儿做好学习前准备的铺垫活动, 是蒙氏的特色。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活动, 进区前我们灵活运用蒙氏的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的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 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 ) 走线游戏——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走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 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增加走线的趣味性、游戏性,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 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盘子、手持装着珠子的 汤 匙 … … 使 幼 儿 的 专 注 力 在“ 表 演 杂技”的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为幼儿进入区域专心活动做好准备。( 2 ) 听听猜猜游戏——让小朋友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 我们有意设置一些有趣的声音, 如心跳声、小流水声……让幼儿静静聆听, 在听听猜猜过程中, 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 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3 )“吹气娃娃”游戏——让小朋友在优美宁静的音乐中模仿吹气娃娃吹气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 慢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的腹式呼吸法, 及有趣的吹气娃娃动作模仿, 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心境上的控制。实践表明, 在各种自我控制游戏后进入活动区学习或操作游戏, 幼儿往往比较能集中注意力。3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 规蒙台梭利博士认为, 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 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 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 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 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操作中, 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深入地了解儿童, 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 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 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 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 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 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中, 还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待之以恒地进行巩固。( 1 )语言提示。这个方法因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而经常被采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 即用正向语汇代替负向言语,如, 告诉孩子“不要吵”, 不如告诉孩子玩玩具要安静, 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 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 如表演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 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 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2 ) 动作暗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 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 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 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时,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和他们一起操作, 在拿取最小积木时, 我们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 然后再轻轻放下, 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 在以后操作中, 再也没有出现乱扔粉红塔的现象。( 3 ) 材料调整。当孩子违反了常规时,作为教师, 我们都该先想想,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克无法遵守规则, 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是孩子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起足够的自制力?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 结构区的幼儿持久性差, 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 玩具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 是不是材料太少、叙述单调、操作性不强, 继而就要对材料进行调整, 分别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辅助材料,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 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 改掉了以往不良的操作习惯, 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 ) 行为评价。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 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 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 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 表扬幼儿专心学习, 坚持学习, 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 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 下次剪纸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 那就更棒了”, 可以是讨论性的, 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靠进桌子”; 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 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而受伤, 而且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等。这样, 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 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 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 并且能够确实遵守。蒙氏教育在我园的应用与发展【摘要】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人类成长的自然规律及其中的道理,创造发明了一套蒙氏教具和蒙氏教学法,通过尊重儿童,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准备的工作环境,让孩子按自己的内部发展速度与节奏来自主的活动、自然的表现,从而促进孩子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关键词l蒙氏教育 生活能力孩子近几年,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氏实验班。人们不禁要同——何谓蒙台援铡教学法?蒙氏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运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发明的一套蒙氏教具和蒙氏教学法。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2002年,我园开办了蒙氏教育实验班。我园蒙氏教师结合本园实际,对蒙特梭利教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在环境创设上的探索:孩子是蒙氏教室的主人.环境的设置以幼儿为中心蒙氏教学要求孩子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我园在原有教室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门的改建,使孩子们平时的工作空间扩大了近一倍,环境安全、温馨、真实、有秩序。教室里配备了开放式的活动橱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以及教室的不同格局任意组合,教具物品分类放置,方便幼儿进行物品的取放和分类。设计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的目的是一切让幼儿自己动手,养成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的习惯;教室里的桌椅、工作柜的高度。茶杯、碗匙、毛巾甚至抹布的尺寸及放置的位置都适宜孩子,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拿放;教室的每样物品都是真实可用的:柜子上有各式各样的盘子,里面有香气扑鼻的水果,角落里有铺着台布的小桌子,孩子们可坐在这里与小朋友聊天、削水果、还有可供随时饮用的饮料、糖果等小食品:处处营造出“家的感觉”,孩子们乐于置身其中,进而逐渐萌发爱家、爱园的责任感。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不断丰富、补充蒙氏教具,增添了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等部分的教具,还与智能图书相结合,使幼儿各方面都得到有利发展。二、在幼儿良好习惯形成上的探索请幼儿共同制定蒙氏规则,尊重与要求和谐统一。蒙特梭利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参与了,我理解了。真正的蒙氏规则是由幼儿自己制定的。我们请孩子们自己动手试试怎样搬教具筐稳当,怎样放置工作毯才坐得下又不会影响别人……虽然,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十分困难,但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试过、做过的事就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就能记住、理解这个规则,这也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蕴涵了教育的要求。在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环节,让孩子从照顾自己开始,乐意自己动手做身边的细微小事:怎样走楼梯、怎样穿衣、怎样洗手、怎样便后使用厕纸等等,使孩子们在平时一言一行中慢慢学习、积累。在我们教室中,有一个盛着面巾纸的小筐,摆放在每个孩子都能取到的地方,孩子们流汗了、有鼻涕了,都会自己拿纸擦汗、擦鼻涕。在不经意中,他们已逐渐具备了照顾自己的能力。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弥补了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她非常重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班上的孩子接受过蒙氏教育后,部分孩子就能用刀切黄瓜,用安全剪刀剪纸。这与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由众人服侍的。小皇帝”当然无法与之抗衡了。三、在教师角色定位上的探索在幼儿所处的不同时期,教师有着不同的作用。对所有刚刚进人蒙氏教学实验班的幼儿来说,教师是环境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有准备的工作区域”,所有教具都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地放置着,教师随时保持着教具的完整与有序。教师自身的仪表、言行都是儿童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孩子。教师工作的第二阶段是活动的观察者与带动者。教师用自己的耐心与热情去带动鼓励所有的幼儿进行工作,对于逐渐进入工作状况的幼儿,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来记录孩子在每一个活动时期的变化、进步,从而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孩子的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个求助的眼神都不能逃过教师的艰睛,教师要适时地出现在他们的身边,给予及时的帮助。而对于容易打扰别人的孩子,教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转移”他的行为。“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关键在既信奉不干预原则,又知道在何时必须干预,在什么情况下干预到何种程度。”引导他们在开始下一个活动之前要先结束上一个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四、絮氏教学法应从父母做起的探索蒙台梭利认为,家庭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生活作息最久的地方,有关爱他最多和影响他最深的亲人。因此,对儿童的智力和习性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她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父母对幼儿认识日常的生活,要用家中常见的真实物体制成教具,以娴美而正确的示范。来吸引他们的学习动机。决不可强灌些知识,来妨害他们白己打开“窍门”的机会。要以客观的态度记录事实,经过分析和讨论,针对孩子内在的需要,找出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对于幼儿的心态和行为,不可以以成人的想法妄加武断,也不能用成人的经验来计划教育。正如蒙氏说:唯有当我们了解幼儿,也认为他是位独立的“人”时,我们才会鼓励其自发性和独立性。反之,当他们不被尊重时,不但无法激发其学习情绪,且其反感远较成人为更深远。同时我们也不可用“幼稚”眼光来看待他们。蒙氏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首先要注意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为言传身教的作用,往往胜过对孩子说一千道一万。蒙台梭利理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作为家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孩子,针对他的个性采取相应的手段,营造轻松、活泼、愉快、有趣的家庭环境,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明白,蒙氏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的全程教育计划。蒙氏科学幼教虽有丰富的教具,但目的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教具,丽是借助教具的操作,协助孩子建构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教育用真实、实用、完整来评价也许最适合。但必须考虑它的适用性与本土化问题。承担蒙台梭利班教学任务的教师更需要透彻了解这一方法的精髓,并将蒙台梭利法正确用之于我们中国儿童的训练.而不是有人认为这个方法好,我们就照搬过来用。我们要对蒙氏教育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更加有效地发挥它的价值
蒙台梭利 教育 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并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一:《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几点建议》 【摘要】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间蒙台梭利教室引进A市,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突现。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以推进A市蒙台梭利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蒙氏教育 实践 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世界知名的幼教模式,说明它具有世界性。但是这个不表明它在推广过程中不需要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化的产物,蒙台梭利教育也不例外。蒙台梭利教育在推广过程中都经历了本土化过程。在引进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错误到正确选择的过程。A市市区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时间较短,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一)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从理论上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1.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 儿童 健全的人格。其精髓是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蒙氏教具的运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但绝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蒙氏班的教师把蒙台梭利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蒙氏教具的操作,仅注意蒙氏教具的操作步骤与 方法 ,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正确的认识。如对教师的“导师”作用、如何观察儿童、何时干预儿童的操作环境、制作蒙氏教具的原则、如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的蒙氏师资存在的问题,与蒙氏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习、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蒙台梭利教育即蒙氏教具的误区,全面、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当前,尤其要注意儿童独立性的培养,这不仅因为独立性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应充分发挥蒙氏课程的优势,加强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与锻炼。 2.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需要认清该蒙台梭利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并加以克服。如前文所述蒙台梭利教育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 其它 教育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克服。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是加强儿童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但是这种教育的局限是合作不够充分、创造力培养不够。因此要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如在实践中探讨与瑞吉欧教育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当然在探讨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不同教育方案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经典蒙氏课程突出强调儿童的自由工作,因此在时间分配比例上自由工作时间一般为2―3小时,而团体时间则在30分钟左右,保证儿童的自主操作、建构。因此,无论如何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与其它教育方案的结合都不要把儿童自由工作的时间缩的太短,否则就不能保证蒙氏台梭利教育的真正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的发展,增加课程内容是必然的。即使是意大利的蒙氏课程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创设之初不同了,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实践中应当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 文化 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训)。 2.注意课程实施的顺序性。在各领域课程进行的顺序上,应以日常生活练习为起始,逐渐进入感觉教育,然后分化为语文、算术及文化课程。日常生活练习放在感觉教育之前的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感觉教育是为促进高层次认知学习而做的准备,感觉教育培养出来的能力及 学习态度 ,如专注力、自信心等,能促使幼儿进行高层次的算术、语文及文化课程。此外许多教育实践表明,由于现在的幼儿发展较早,因此课程之提供在各领域适合的幼儿起始年龄有提早半年的趋势。 (三)注重环境创设与教具的开发 1.有准备环境的提供要注意秩序性和适宜性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环境,指依据幼儿发展过程中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之需要而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独立学习,为进入世界及未来生活做准备。由于儿童对于秩序有特殊的需要,因此,教师为儿童提供环境时,应当在幼儿进入教室之前将蒙氏工作依照不同领域规划放置于教室之中。这样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能够受到工作的吸引,并在有秩序的教室中学会自我控制,进行自主学习。 2.开发设计符合时代特征与本地区特色的教具 经典的蒙氏教具连同教师自制教具对于儿童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蒙氏课程过分依赖经典教具,忽视自制教具的现象,应根据蒙氏教具的设计理念积极自制教具。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要反映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蒙古族幼儿园可以结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符合蒙语文字特点的语言教具。如果明确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意图和目的,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大胆创新,适应我们今天的需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本土化”。 (四)加强蒙氏教师的师资培训 对蒙氏教师进行培训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内容,原因在于蒙氏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区别于传统教师的作用。结合蒙台梭利教育与纲要的要求,在培养蒙氏师资时尤其要注意三点: 1. 树立蒙台梭利教育观。通过培训,蒙氏教师应在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之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真正渗透到实践中,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简单机械的操作教具开展工作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2. “导师”意识。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之处,明确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怎样观察儿童;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的工作进行干预。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普通班的老师不能马上成为蒙氏教师,她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的教育偏见。 3. 观察能力。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有准确观察出儿童需求的能力,并提供准备好的环境,使蒙氏教师明确教师的作用就是观察,而不是控制和集中。 (五)注意蒙台梭利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溺爱孩子,孩子的事情都有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蒙台梭利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蒙台梭利教育特别强调的是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注重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果 家庭教育 观念与幼儿园实施的蒙台梭利教育相背离,自然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蒙台梭利教育很多教育内容,如日常生活练习,除了在幼儿园进行外,更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练习。这就需要家长为儿童提供准备好的环境,而不是越俎代庖,剥夺儿童锻炼的机会和发展的权利。因此,幼儿园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的作用,要通过幼儿开放日、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好蒙台梭利教育,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步调一致。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二:《浅谈蒙台梭利教育的点滴体会》 【摘要】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特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体会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在多年的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她一边研读前辈著作,一边在实践中探索,终于发现了新的教育原理,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20世纪初,她在罗马建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把自己摸索出的智障儿童教育方法运用到正常儿童的教育当中,成效十分显著。随后,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全世界。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行走的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 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幼儿开始学说话,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 爱好 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工作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台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1.为幼儿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他们喜欢有条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 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观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适合儿童的身材、体力,同时方便儿童使用。 3.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 4.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 5.培养儿童的社会行为,各种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规则,并且考虑对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2.感官训练 蒙台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3.实际生活练习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等几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篇三:《试谈蒙台梭利教育的日常生活领域》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快乐,无忧无虑的,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不该过早地让他们过多的体会学习的重压,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尽早的适应这个世界,学会一些照顾自己的方法、照顾他人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必备的一些能力,这样在他们长大一点,才能是一个懂得照顾自己,照顾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在孩子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他会很好的处理好自己以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培养独立能力从小做起。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也越来越周到,这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教师虽然注意了对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孩子表现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对同伴不会谦让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照顾自己,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是孩子在初期学习的一个必要能力。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教育,她认为“实际生活练习是塑造儿童性格的活动”,“幼儿期是动作发展及生活环境学习的敏感期”。 二、日常生活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不同 日常生活教育不是传统的教学和小学教育的常规训练。在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只是讲课和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矩,上课时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木头桌椅上听老师说,而学到的也只能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因此,在孩子入园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日常生活教育比较注重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日常生活教育是来帮家长解决一下日常中出现的一些令家长头疼的事情,会很好的帮助妈妈们,家长会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以及在家里的进步而感到惊讶的。 三、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 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方面培养,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四、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小朋友最熟悉的,在家里天天要做的事,随时会用到的事,自己做,自己拿,自己用。主要包括:照顾自己,照顾他人与环境,生活礼节问候等三方面。 (一)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衣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子,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洗头,剪指甲,梳头,洗衣物,自理大小便等。食方面主要包括,学会自己用筷子,勺等工具自己吃东西,喝水,自己从冰箱中取出食物。 (二)照顾他人与环境 自己衣食方面做好后就可以帮助别人了,照顾环境方面包括扫地浇花 ,擦桌子椅子,甚至还可以帮助家里洗盘子,简单的搬一些东西等工作。还可以培养帮助大人做事。收拾碗筷子等。看完电视帮父母倒水,为家人服务的工作。学习叠衣服。 (三)生活礼节,问候礼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渗透一些社会行为的基本要素,比如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安静,在适当的时间会吃饭,在课间的时候要吃好东西,上好厕所等。对待同伴要礼貌,早上来了要和大家问好,走时也要和大家打招呼,轻声关门。在外面遇见自己的长辈时也一样要问好。吃饭之前要帮助家里拿好碗筷,吃完也要帮助收拾一下。当不小心对别人造成伤害时,还要适当的学会道歉。在与人交往方面,教给幼儿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如何感谢和道歉,如何观察和参与别人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样做,从而在幼儿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幼儿在家中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也注意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五、日常生活教育的好处 虽说这样做会让家长们迅速地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但最主要的事通过这些训练,孩子们不仅仅是因为好玩,自从有了生命,儿童就在争取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各种困难,以增加自己的独立性,他们的内现在由一股生命力,会引导他们走向目标。在满足了这种生物性的需求之后,他的身心都会感到骄傲与自豪,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成就感,也就是他们对此乐此不疲的原因。对他们信心的建立,以及今后主动做事情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培养他们独立去应付周围的事物,也在生活环境中能够担任任何工作,让小朋友从这些具体的练习中,奠定一个发展成人的基本能力与德行,以及养成个别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也促进他们的专注力、意志力和理解力。 幼儿学会了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初步学会了等待,知道了尊重别人,知道了在别人工作时不打扰别人,知道了只有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参与别人的活动。幼儿之间逐步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这样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开始形成,社会交往能力较入园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果条件好的话 如果条件好 就很让从小就接受早教 早教开发孩子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