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税收信息化论文研究背景

发布时间:

税收信息化论文研究背景

第1篇:基于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在如今这个社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发展愈演愈烈,传统的商业形态发生转变,加速了国与国之间商品的流通,也促进了国家贸易的全面展开。电子商务其模式主要有:B2B、B2C、C2C等。目前我国主要的C2C模式网站有:淘宝网、乐酷天、拍拍网、易趣网等。C2C交易模式及其灵活自由,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在线网站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来确保其安全性,所以C2C在我国发展迅速。从1998年开始成立第一家C2C交易模式以来,到现在2015年截止,据淘宝官方统计已到达1000多亿元的年交易额。由于我国C2C模式下电子税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税款的流失。加强与完善电子商务税收不仅使国家财政收入得到增加,也有利于经济发展迅速。

模式下的税收现状

其一,运行C2C模式的人群主要是中小型卖家,由于大部分是个体经营,店铺规模较小,他们开设的店铺也没有在工商局进行注册登记,使征税难度大。C2C模式虽说是个人对个人的买卖交易,但是在交易过程中卖方在出卖商品可能会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当卖家出卖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又会涉及个人所得税等,然而在C2C模式下的征税主体、科目、范围都难以确定,因此并不能适用,所以一直以来也未纳入征税范畴。

其二,由于跨境购物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许多在外留学或者移民的人会通过C2C模式进行网络交易,因为价格便宜并且有了质量保证,消费者更多选择网络代购或者真人代购。而从事代购的商家都用各种方法规避关税,海关也只是对部分物品进行抽样调查。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代购规模超过百亿,税收流失几十亿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量为2万亿元,同比增长,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而C2C模式关税流失问题极其严重,需要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

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

税款征收主体确定困难

传统的税收对纳税人、征税主体、税收种类、课税对象、征税地点等要素有了相关要求,但是在C2C模式下,无论谁都可在交易网站注册不真实的个人资料,发布商品信息,进行网上交易,而交易二人的信息隐藏性较深,纳税主体无法确定;交易过程中让纳税地点也较难界定;存在无形商品,税务机关无法找到征税对象,使得课税对象性质模糊。比如最近火热的微信朋友圈销售商品也是典型的C2C模式,交易进行中并不知道买卖双方是通过怎样的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地点与是否交易成功也不得而知,这些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都出现了不确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传统税收制度的根源。

税款征收科目认定困难

传统的税法征收对象和C2C电子商务的征税目标有所不同,前者是有交易的轨迹,很容易就可以确定交易的类型和税率,然而后者是以信息为重要模式。商品存在在线销售和离线销售两种形式,在线销售比如收听音乐,图书,软件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销售给客户,而这种销售方式究竟按照销售货物的增值税17%来征收,还是应该按照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5%,现阶段的C2C商务税法并没有具体要求。

税款征收监管困难

在传统的交易中,税务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票据、合同对企业的营业额、利润等进行明确,并通过银行了解纳税人的真实信息。在C2C模式下,相关交易和费用的支付都直接通过网络,而网上传输的载体又是以电子信号为主,基本上所有的交易信息与交易过程的记录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中传递。然而电子商务是无纸化交易,缺乏纸质的证据,电子交易的凭证又比较容易篡改,税务局不能通过解析这些数字信号来判断交易对象和交易金额情况,税收部门就无法查明实际运行形式,明确逃避税收的具体状况。

税收期限和管辖权认定困难

电子商务的交易场所和交易地点等概念无法明确,虽然有明确规定纳税期限,但C2C模式下产生纳税时间根本无法确定,导致纳税期限的规定就不能实施。电子商务C2C模式,存在国际之间商品的交易,这就使得各国对所得来源地的判断发生了争议。其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可能同时参与到一次交易中,如果涉及交易的国家都对其征收所得税、流转说,就会导致重复征税。其二,避税港的存在会使得部分跨国公司利用避税港的优惠政策来进行避税,特别是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这会导致涉外税收大量流失。

税收征管策略

改革及完善现有税法相关法律

C2C新型商务模式的出现,对于电子税收方面有较大的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税法法律法规并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来适用于C2C模式。较快建立起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法律结构与框架,补充针对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明确C2C模式下电子商务应缴纳什么税费;依照什么身份来缴税;在哪里纳税,让税收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制定C2C模式税收法律法规时,必须要搞清楚交易两方的本质需求,而不是把交易的形式作为侧重点,否则依然会于事无补。

实行电子化税收制度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的税务体系不能满足现状,推行税务系统电子化,以此来弥补传统税务系统的不足。首先,应当让网络与税务机关、银行等相对接,共同合作的同时且各自行使其监管效能。其次,制定C2C电子商务网上登记,实现无纸化式的电子申报制度,纳税人在进行网上交易之前需要使用真实的身份证明及填写有关个人信息资料来办理C2C税务登记,便于税务机构进行监管。再次,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简易操作并且拥有较多功能的电子征税软件,可以使交易发生时按照交易种类和金额大小,按照以定好的计税依据进行计算,再提醒纳税人进行纳税。这样既减少了税务人员的劳动力,又可以阻止漏税、偷税。最后,采用统一的电子税票。现阶段C2C电子商务基本不开具发票,应当规定在交易完成后,必须开具统一的电子税票,已适应票据无纸化的特征,使税务机关在网络上便于核查。

加强国际间针对国际税收管辖权问题的交流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必然会是一个飞跃,我国在制定C2C税收政策要捍卫自身税收利益的同时还需尽力和国际之间加强合作。国际电子商务存在很多税收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协调甚至是妥协,商务部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的税收研究和国际会议交流,统一各国的政策立场,构建国际电子商务网络体系来解决税收问题。在出台国际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之后,对有争议税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无谓的纷争和矛盾。

第2篇: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万亿元,同比增长。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万亿元,同比增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00万人。中国经济发展“电商化”趋势日益明显,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相应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不够完善,造成税收流失问题严重。因此探讨如何规范电子商务税收秩序,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特点以及引发的税收问题

(一)数字化、信息化、无纸化

与传统以纸质化会计凭证为交易证据不同,电子商务的无纸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易过程及所涉及的票据均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不涉及现金流的使用,减少了作为征税依据的纸质凭证。

电子商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导致征税对象难以确定,并对不同税种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依据税法规定,根据交易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将征税对象分为有形商品、劳务和特许权,但电子商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模糊了征税对象的性质,难以区分商品、劳务和特许权。电子商务采用在线销售方式,基于互联网以数字化方式传送销售,将有形产品转化为无形的数字化产品后,这对增值税的冲击表现为征税时适用的税种发生了变化。对于网上销售无实物载体的纯数字化产品(如电脑软件),征收的税种由增值税变为营业税;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数字化产品,钱货的交付均在网上完成,海关难以获得传统票据来掌握此类交易,海关征税的税基不存在,使海关的征税变得十分困难。而且无纸化的电子商务使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获取,极大冲击了以传统纸质会计凭证为依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体系。

(二)虚拟性、隐蔽性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贸方式,交易全过程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完成,使交易主体、场所、商品或者服务等均虚拟化,使得纳税主体难以确认。

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管工作时,必须首先确定纳税主体以及相关的交易信息,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中的经营者而言,只要交纳一定的注册费用,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网页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交易双方无需见面,传统意义上的有形仓库和经营场所均被网络虚拟化,纳税机关很难确定纳税主体及应税事实,经营者也很容易逃避工商登记。依据税法规定,营业税按照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营业税的课税地点,但是电子商务的虚拟化使劳务发生地点难以界定,削减营业税的税基,造成税收流失。我国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但在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虚拟化难以确定“我国境内企业”,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更是无从谈起。

(三)国际化、快捷化

互联网的全球化使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计算机的自动化极大地缩减了交易时间,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但是传统的流转税的多环节纳税体系难以适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快捷化使交易的中介环节减少甚至消失,以致课税点的减少,侵蚀税基,导致税收流失。

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加大了营业税课税地点确认的难度。电子商务中的远程劳务具有消费地和提供地相分离的特点,致使劳务发生地难以确认。当发生跨国劳务交易时,如果以劳务消费地为课税地点时,对于国内企业接受境外远程劳务时,则应征收营业税;对于国内企业向境外提供远程劳务,则不应征收营业税;而如果以劳务提供地为课税地时,则国内企业向境外提供远程服务需要缴纳营业税,国内企业接受境外远程服务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三、国内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比较

(一)中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两大困境”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制建设落后于电子商务征管的需要,电子商务的法制建设亟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国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进行规范,但是可操作性不高,《税收征管法》在电子商务的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1.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困境。《税收征管法》没有明确规定从事电子商务的纳税人是否应该进行税务登记,亦缺乏电子商务登记方式的规定。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但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的`自然人,则应该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实名登记。“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缺乏明确规定,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2.电子商务税务稽查困境。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化、数字化,交易中涉及的电子凭证具有可修改性,这使得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管稽查工作时失去基础。虽然《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进一步确定了电子发票的效力,但是此办法并非针对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征税,而是为了规范发票使用和税收征管。因此,针对专门规范电商在具体操作中不主动开具发票、篡改发票等形式偷逃避税行为的相关规章制度亟须出台。

(二)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主要政策法规

作为电子商务发源地的美国,从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美国各级政府就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制定规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

1.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自1995年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电子商务税收政策。1995年,美国政府研究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税收政策,并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组和经济分析局,收集信息作为今后征税依据;1996年美国财政部发布《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税收政策》白皮书,主要规定了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遵循原则、税务管理方法;1997年发布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确立了税收中性、透明、与现行税制及国际税收一致的原则;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互联网免税法案》规定连续三年的免税期限,并确定属地征税等原则以避免多重课税和课税歧视;2000年美国电子商务咨询委员会再次通过的《互联网免税法案》延长了免税期限;美国国会于2004年又通过《互联网税收不歧视法案》扩大了免缴互联网接入服务税范围;201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市场公平法案》,该法案规定在简化各州征税法规前提下,对电商企业征收地方销售税和使用税,移动应用开发者、云计算服务音乐与电影等数字产品的下载领域也被纳入征税范围。

2.美国电子商务税收监管体系。美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电子商务征税进行调查分析。1995年美国成立的电子商务工作组和经济分析局,专门研究与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该工作组的决策信息是由另设的三个政府机构提供:美国普查局提供电子商务数据统计信息;美国经济分析局分析电子商务产业增长与税收变动效应;美国劳工统计局记录电子商务行业劳务数据。通过多方面获取大量电子商务信息统计,以确保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三)欧盟及韩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情况

1.欧盟。欧盟主张对原有税收征管条款进行补充修订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欧盟颁布的电商增值税新指令,将此前非欧盟居民企业向欧盟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不用缴纳增值税的规定修正为非欧盟居民企业,不管是向欧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还是向欧盟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都要缴纳增值税,以平衡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2008年欧盟通过新的增值税改革方案,规定由收入来源国开征增值税。欧盟对电子商务征税采用代扣代缴方式,欧盟成员国采用一种自动扣税软件,该软件将用户申请和用户银行卡绑定,在交易进行时,该软件自动计算消费额和税额,扣款成功后,将消费款划至公司账户,将税款划至税务部门,并将税务信息传至网上税务监控中心。欧盟实行的电商税收优惠政策是在对年销售额在10万欧元以下的非欧盟公司免征增值税。

2.韩国。韩国为了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保护各方的权益,于1999年颁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规定以前相关法律规章也适用于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为保障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的多头监管电子商务交易行为。韩国为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收入减免的年度电商交易额;对于境外网购有形商品的购货款与运费之和低于十万韩元的,免征进口税;对于网上输出娱乐、教育软件等电子物品视为出口,免征关税。

四、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法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现状和经验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立法是解决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的重要前提。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市场存在相似之处,只需要对原有税法条款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就可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公平的运营环境。

在税收实体法中,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征税对象,无论是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数字化产品或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都应该统一纳税,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如美国在最近颁布的《市场公平法案》中明确将云服务等纳入征税范围之内,我国应在税收法案中对征税对象明确界定。依据电子商务特征对各种税种的冲击,应对各税种的征税规定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关于增值税的调整,首先应规范电子发票。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征管中的重要性以及电子发票在当前电商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中补充专门针对电子商务发票管理的新规十分必要。如新规中明确以电子签名保障电子发票开具内容的真实性、开具电子发票的企业需到税务部门备案以供稽查等。其次应重新界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由于电子商务数字化特征,使很多劳务和商品数字化,以致难以区分商品和劳务。对此,可以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扩大,亦符合营改增的政策指向。关于关税的调整,短期来看,为了鼓励国际贸易自由化,应对电子商务的关税进行减免,但是从长远来看,为避免关税的流失,应引入先进的技术平台,组建网上海关征管电子商务的关税。

在税收程序法中,针对电子商务虚拟性和国际性造成的税务登记困境以及《税收征管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对此方面规范不足,必须对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进行特殊规定管理,并与电商注册网页、域名的管理进行协作,如企业进行注册登记时,应将注册域名、服务器地理位置等材料进行报送,税务机关应据此核发登记证并进行特殊管理。电子商务税收缴纳方式可以参照欧盟代扣代缴体系,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按一定的征收率代扣代缴应纳税收。

(二)加强电子商务运行监管,优化发展环境

根据国外税收监管的经验,大致有政府加强监管和政府减少干预两种方式,比如韩国实行多级政府联合监管,就强调了政府在电子商务税收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根据国情,加强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整合各部门力量,进行多方面的监管。

在国家层面应该成立专门监管电子商务税务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子商务税务管理的统筹工作,收集整理全国电子商务交易信息,下发给各级负责单位机构;开发电子商务征税软件,推进电子凭证的管理,以技术手段保证电子商务的税务监管。开发的征税软件应攻克电子票据可修改的弊端,以保证电子票据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应充分利用云计算来保存数据,防止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查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如联合开发相关应用软件,在电子商务网络支付贸易发生时,可以提醒相关企业纳税,管理部门也可以据此应用软件收集电子商务数据。电子商务税收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因为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交易大多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大数据系统,通过与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监控电子商务交易的全过程,掌控电子商务交易额,防止逃避税行为。

地方的税务机关应负责核实专门管理部门下发的相关信息数据,对地方电商进行分类监管,以地方物流信息和社会信息为辅助,形成完整的监控信息链,并利用社会媒体力量,严打电商不合规的纳税行为。

(三)实施电子商务税收优惠政策

借鉴国外的电子商务征管经验,各国对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实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电子商务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

美国实行的《市场公平法案》规定,对国内远程年度销售额不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除部分销售额的税金,即电商企业可以申请豁免销售税。我国应依据电商规模的大小,设置不同的起征点,同时应根据电子商务的社会效益和利润率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网络交易的税收起征点。韩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电商企业的交易额中减免部分收入,我国可借鉴此法,对刚起步的电商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对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免税或者直接免税,同时结合小微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为促进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对提供国际型产品的电商企业实行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大型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些企业中,大型企业发展壮大的速度更是迅猛,从而使这些大企业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力量。由于大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财政收入的骨干,使其在我国的经济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在税收管理中,对大企业进行专门管理,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是符合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改革措施,也是同国际接轨的改革措施。

关键字: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目录

1绪论

选题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选题意义

文献综述

国外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

国内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大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大企业的标准和概念

大企业的特征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的概念

风险管理的内涵

大企业税收风险的内涵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内涵

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税务机关对大企业实行有效管理的必然要求

可以使税务机关公平与平等对待纳税人

可以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效率

可以降低征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内控机制,提高税收遵从度

可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

可以使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更为规范

3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现状

创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

形成了专业化的大企业风险管理模型

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纳税检查工作

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架构基木成型

签订遵从协议

开展业务培训与国际交流

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偏离初始目标

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构体系

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体系及指标不完善

大企业税收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征管部门内部职责不清,税收风险管理效率不高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4国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DECD风险管理规范

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容

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

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做法

两国大企业的界定

两国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

两国大企业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内容

经验与启示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管理与服务并重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构独立行使职责

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程序

对纳税人采取差别化管理

注重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

注重人才培养与储备

5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完善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降低大企业税收风险

建立以纳税服务为前提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加强部门间沟通,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完善对大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降低大企业税收风险

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标准

建立全国联网的基础信息采集和运用数据库

结论

从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开始,从总局到各地税务机关都在不断的探索应该对大企业如何进行管理,至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明确了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管理机构对大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这些大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从2009年至今,我国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使我国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仅从无到有,而且在工作的诸多方面都能与国际接轨,使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有的放矢。但是我国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必竟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因此构建一套全国统一的完整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规范,成为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外有很多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摸索和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下属财政事务委员会(简称CFA)的研究,它们在对OECD各成员国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这个指引现在已经成为各成员国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范本。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这一领域都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了非常多非常好的方法和经验。澳大利亚是较早对大企业进行税收风险管理的国家。1994年该国就成立了大企业与国际管理局,开始尝试对大企业进行税收风险管理。荷兰税务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方式是通过对企业内控机制的.判定来实现的。这些都为完善我国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对现行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现阶段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简要指出当前国内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木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主要介绍大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并指出我国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为我国目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主要分析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在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实际成效,以及目前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偏离初始目标、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构体系、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体系及指标不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税收征管部门内部职责不清,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效率不高以及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等。

第四部分为国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结合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大企业风险管理经验以及OECD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范本,阐述外国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的建议。本文从建立以纳税服务为前提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大企业管理机构、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加强部门间沟通,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效率、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标准、建立全国联网的基础信息采集和运用数据库这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最后一部分为对全文的小结。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提高管理、监控、服务的效能;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影响和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

信息化背景下工程管理研究论文

论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论文 关键词:建筑信息技术施工管理

论文 摘要: 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然而在全球信息化的冲击下,建筑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企业、单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企业来说,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了。面对全球化信息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决定这个企业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其施工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说分布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以及流动性比较大,而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无疑是限制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但是,施工企业、单位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 1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局限性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具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的运用于部分的企业,在这些部分的企业中,又往往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仅仅只是定位运用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打印报表上,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更不用说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出信息技术并没有从根本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孤立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有些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也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并启动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仅仅只是在工地的现场以及项目经理内部进行流动,并没有进行对外的流动、互动。看起来,就像一个孤立起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岛,仅仅是自给自足,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应用范围窄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仅仅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比如说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以及工程的设计上,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如说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本安全控制等等方面,应用得就比较少了,甚至是忽略了,在施工过程总,仍然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处理能力这种传统的模式。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单位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范围是比较窄的,而且根本没有充分的利用到,自然体会不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 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很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大力推进计算机 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 总结 我国算得上是建筑大国,拥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单位,在这个信息化来临的时代,也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节省了相应的物力、人力,也节约了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忠.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 [2]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 [3]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胡明.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材.2007. [6]刘国民.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7. [7]姚邦松.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项目管理是对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和完工考评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的内容,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看看,想了解更多请锁定网。

一、项目管理

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项目融资TOT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风险分担方式探析

4.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5.××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6.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7.××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8.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分析

9.工程项目材料管理研究

10.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2.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13.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

14.论优化设计与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15.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方式的探讨

16.工程垫资施工的利弊分析

17.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模式在高校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9.高校基建工程项目代建制研究

20.高校基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与控制

21.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与控制

22.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23.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材料设备的采购与管理

24.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制”管理模式风险及其对策探析

25.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26.关于我国建设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的研究

27.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对施工企业的影响研究(以XX企业为例)

28.房地产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以XX企业为例)

29.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设计对施工项目的影响研究(以XX项目为例)

30.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以XX项目为例)

31.施工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优化(以XX企业为例)

32.房地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优化(以XX企业为例)

33.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计的优化(以XX项目为例)

34.建设项目的分包与总包研究(以XX项目为例)

35.建设项目总承包发包模式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

36.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的研究

37.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

38.城市土地成片开发项目前期策划及研究

39.开发商合同中的风险转嫁研究

40.承包商对开发商合同中的风险转嫁对策

41.建设工程安全预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42.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43.关于建设工程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

44.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化与信息化的应用研究

45.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

46.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讨

项目施工管理特点及控制方法研究

48.大型运动会(例北京奥运会)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9.北京奥运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50.北京奥运工程信息管理分析

51.北京奥运工程承包模式分析

52.北京奥运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53.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团队

54.项目管理过程中语言方式及管理原则、沟通技巧探析(可以以业主、监理、施工等不同岗位角色中选择某一角度进行分析)

55.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与普及推广研究(现状、发展方向、推广方式)

56.绿色施工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57.全面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58.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分析及控制研究

59.某工程绿色施工组织设计

60.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61.多高层住宅的施工技术难点与管理模式探讨

62.建筑施工企业青年员工激励因素研究

6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64.超高层建筑施工费用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65.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研究

66.建筑施工承包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67.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的风险识别与危害防治研究

68.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经营”现象分析及对策

69.建筑施工企业空壳化现象研究

二、工程计价管理与控制

1.××工程的工程造价测算

2.××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的编制

3.××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分析

4.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以XX工程为例

5.对我国工程价格实行“量价分离”的探讨

6.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7.项目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8.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研究

9.工程量清单计价下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担研究

10.浅谈用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成本

11.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报价模式比较分析

12. 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13.试论土建施工图预算的审核方法

14.关于在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降低的思考

15.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项目管理探讨

16.新型材料的出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

17.论价值工程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

18.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实施

19.工程造价计价现行体制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20.××钢筋工程量的计量方法分析

21.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项目造价控制

22.清单计价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3.建设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

24.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造价控制

25.工程量变化导致的业主风险分析与防范

26.建筑安装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

27.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28.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三、合同管理与招投标

1.无标低招标体系下业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2.××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案例分析

3.建设工程中围标陪标问题研究

4.房地产工程现场签证与合同管理

5.工程建设合同担保制度研究

6.工程项目分包合同风险的规避和对策探讨

7.某工程项目合同索赔案例的解析与探讨

8.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合同常见纠纷及解决方法

9.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作用

10.目标成本合同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11.浅谈固定总价和固定单价施工合同的比较和选择

12.工程合同审计案例研究

1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14.建设工程违规合同的分析与探讨

15.建设工程“黑白合同”的效力及认定

16.完善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约救济的思考

17.在工程决算审计中如何回避合同风险

18.承包商工程合同索赔的方法与技巧

19.对施工合同承包人占有已竣工工程的探讨

20.建设工程合同变更及管理之我见

2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监管初探

22.情势变更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运用

23.建设工程合同的谈判技巧

24.招投标中的不平衡报价及识别方法

25.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

26.浅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废标的认定

27.建设工程综合单价的市场组价在招投标中的应用

28.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不平等问题探讨

29.建筑市场劳务分包现状分析及对策

30.无标低招标体系下业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

31.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32.探讨合理低价中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3.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研究

34.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

35.试论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

36.工程量清单模式下企业投标报价问题的研究

37.工程拖欠款现象探究

38.建筑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与投标的风险控制

39.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报价策略与赢利措施探讨

40.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研究

41.关于工程项目合同担保制度的研究

42.工程项目不同形式的担保比较研究

43.工程保险制度浅析

四、工程经济及项目可研

1.××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安全等)风险评估

2.××工程项目节能评估研究

3.××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4.××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分析

5.××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分析

6.××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7.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8.建设项目绿色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9.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10.某工程××和××两种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及比较

11.论工程项目的不可行性研究

12.论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

13.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

14.建筑工程节能措施和经济效益分析

15.建设项目工程咨询发展实践与探索

16.价值工程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7.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方法研究

18.××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

五、施工技术

1.××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分析

2.××工程降水施工方案分析

3.钻孔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桩基础工程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5.××工程×××桩基础施工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任选一种桩型)

6.××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

7.高强度混凝土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8.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液压法的施工

9.泡沫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0.复合土钉墙在软土地基中应用

11.软土地基桩基础类型选择与施工措施

12.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与施工措施分析

13.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监管措施浅析

1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分析

15.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

16.如何在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控制施工措施费

17.严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分析

18.××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19.××工程节能施工方案

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1.××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定位分析

2.××房地产估价案例及分析

3.××房地产项目 营销 策划方案研究

4.××房地产企业营销体系的分析与再造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审计研究论文

针对大数据在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的研究论文,要选择目标企业,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企业审计数据量足够大,企业规模大和信息化程度高。举例说,现在的电信运营商或者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都可以是研究目标企业。千万级以上的数据需要进行企业内部审计,企业规模足够大的上市公司需要根据法律责任每年内部审计,最后就是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审计工作。

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想想10年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真的是天壤之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各种“云”层出不断,对大数据的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技术提出更高的竞争和要求。本文首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阐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的机会做出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愈来愈广,随之产生的数据系统总量大,十分庞大,这就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大数据处理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值得每一位考研人员进行探讨。

一、大数据的概念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另一种叫法称之为巨型资料,是一个十分复杂密集的数据集,这样的数据集在一定的时间内,依靠于传统普通的数据加工软件无法最终实现管理、抓取及处理的功能,需要进行创新,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大数据具有虚拟化、按需服务、低成本等等特点。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中的计算技术资源服务可以帮助每一个大数据用户完成想要的资源信息,用户只需进行付费就可以直接使用,根本不需要到处搜寻资料,跑来派去的打听。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种超大规模的网络资源共享。同时,面对海量的大数据库资源,如何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得到用户们想要的信息资源,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进行挖掘。

二、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总体的来说,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总共可以分成以下3个方面: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下面就针对这三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1)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只有完成了信息数据的搜集工作,才能进行下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因此,如若进行信息的采集工作,需要首先明确信息的目标源,对信息数据进行监控,时刻把握信息的流向及动态,然后将采集的信息数据输入至计算机数据库中,实现了信息的获取采集工作。接下来是第二步,信息的加工及处理工作,所有的加工和处理技术的核心在于用户的指引,完全由用户导向,设定信息的筛选范围,确定信息的丰富度等等。最后是依照于用户的要求,将信息资源传输到用户手中。这样就实现了整个信息从采集到处理,再从处理到传送工作的整个流程。2)信息的存储技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整个计算机信息的处理,信息技术的存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可以将处理加工的数据得以保存,更方便用户对于数据的调取和应用。而且,现如今的信息数据总量大、更新速度快,合理的运用存储方面的技术,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的存储工作,提高工效效率,将复杂变简单。在目前的时代下,应用最广泛的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十分方便,能够实现快速大量的数据存储。3)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大数据在方便用户使用和享受的同时,信息数据资源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是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最主要的是建立计算机安全体系,充分引进更多的人才。其次需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速度,由于大数据发展及更新速度快,需要快速的更新原有的安全体系,尽快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更新速度。除此之外,加强对信息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不法之人进行数据的盗取,在信息数据庞大的体量下,依然能够提供稳定有效的安全体系。

三、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1)云技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云计算网络技术是越来越得到大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有限,云技术可以完全的将弊端破除,同时,它能够利用最新的数据资源和处理技术,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因此,随着庞大的数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将计算机信息处理必将朝着云计算发展。2)计算机网络不再受限于计算机硬件。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不再受制于计算机硬件的限制,网络的传输技术更加趋向于开放化,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硬件将会分隔开,重新定义新的网络架构。3)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相互融合。传统的计算机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处理、加工及存储工作,未来新的.计算技术将脱离于计算机硬件配备,可以仅仅用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同时,二者也将会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真正的满足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更新所带来的困扰,这是未来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个方向。

四、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病毒及网站的恶意攻击是少不了的,这些问题是站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面前的巨大挑战,同时,近些年,网络不断,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同忽视,再者,信息之间的传送速度也有限,需要对传送技术进行创新,以适应更高的用户需求。最后,随着大数据库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对数据的存储又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实现更加便捷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调取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机遇。首先,大数据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信息安全的发展,其次,大数据在应用方面,对企业及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丰富了产业资源,未来用户及企业面前的竞争可能会转化为大数据信息资源的竞争。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构造了以信息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主要核心的新形势。

五、结论

通过一番研究,目前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相信未来的云计算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当中,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相信未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会越来越好,必将超过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0(03).

[2]张连杰.企业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

[3]陈静.浅谈计算机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1).

[4]赵春雷,乔治纳汉."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J].世界科学,2012.

[5]庄晏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6]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马慧,译.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6A520008)

[摘要] 社会 经济的进步,带动了 社会 各个方面的发展,当今 社会 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密不可分,大数据的关键不在于数据的收集,而是在于对数据的处理、应用,受大数据的影响,很多职业和岗位职责等都受到了影响,会计、审计工作就是如此,管理机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为了保证各行各业的会计、审计工作顺应 社会 发展需求,必须要了解其在大数据下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会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大数据;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1前言

目前很多人对于大数据时代已经不陌生,因为它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领域当中,经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蕴藏着各种商机以及生产率的增长,还代表着消费者的盈余[1]。会计、审计工作,作为每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岗位和职能,它也受到了大数据发展的影响,不仅使会计审核和审计方式发生了改变,还给会计、审计业带来了变革、创新,所以了解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审计的发展趋势很有必要。

2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2.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IT行业的术语,它主要是指使用常规软件没有办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数据进行处理汇总,需要新的方式来对数据集合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处理[2],从而能够为之后的决策提供依据,发现数据中的多样化信息,使数据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

2.2大数据特点

2.2.1数字或是数据量飞速增长的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等促进了大数据的实现和发展,目前全球网络系统的存储数据每年的增长速度在50%左右,有相关人士预测,预计在2020年,全球的数据存储量将要达到35ZB,约358750亿GB,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我们目前收集的数据量之大,传统的数据通常都是通过书籍、文件资料、杂志、报纸等进行存储,现在少量数据仍然以这样的存储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数据资料其实都是通过网络系统存储的数字数据,通过备份等手段,也使珍贵的资料更加能够妥善的保存[3]。

2.2.2工作、思维方式发生转变现在先进的计算机、云计算技术比较发达,处理数据的维度更加多样,计算的速度也更加迅速,但是在之前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时,则只能通过有限的筛选条件通过较少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方式限制比较多,而且结果准确度也比较低,有些需要更深层次进行研究,进行说明的内容无法验证出来,即使进行随机抽样,但是由于网络数据较少,样本难以具有普遍性特质,可能得出的结果只代表了一部分现象,这使得研究的意义大打折扣。

3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

3.1由会计反映过去朝着预测未来方向发展

基本所有的企业都有会计这个职位,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也略有不同,但是主要职能还是一样的。大多数企业通常需要会计处理、反馈的是已经发生的财务方面的信息等,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针政策等进行干预。在大数据影响下,会计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已产生的财务损失总结分析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会计人员需要整合大数据,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财务方面的预测分析,以发现更多的业绩增长空间[4],提升企业的利润率,以及促进资金的正常流转和最大化进行投资的需求。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企业业务内容、市场发展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帮助企业的领导者做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可以进行实施的预测措施主要有,第一,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要按照工作职责和目标等,制定好相关的预测方法和流程,把将要用到用于评估的数据做好收集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分析处理,做好预测工作,尤其是有关于企业自身业务方面的数据,比如生产资料、固定资产、机械设备等等,以免因为数据收集不完整,影响后期预测工作的开展;第二,由于大数据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性,所以,需要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预警现象,要及时告知上级,然后由上级以及领导层决定是否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等,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第三,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提升会计人员预估风险的能力[5],消除更多发展中的隐患,促进企业平稳发展。

3.2由单一财务管理朝着综合财务管理方向发展

社会 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社会 经济也是如此,随着 社会 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企业也会随之进行调整和变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部分,也会跟着进行变动,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思路都会有所变化,财务管理的范畴在不断加大,由生产逐渐向计划、销售、战略方针的制定等进行多方面的干预,收集相关方面的数据信息,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处理分析,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预测,还可以消除企业发展中的隐患,规避风险。同时,会计、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的梳理,发现了一些问题之后,对于制定之后的财务政策也有了一定的依据,使财务政策更加合理,降低了工作的失误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3.3由事后财务报告形式向实时财务报告形式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做财务报表时,通常都是当月在做上个月的报表,甚至是上个月的财务总结,都是对于已经进行完毕的生产工作进行陈述总结,年度报表,甚至需要3个月左右才可以做出,花费的时间较长[6],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和及时性,不利于企业对于出现的问题以及埋藏的经营隐患的及时处理和规避,尤其是一些业务内容比较复杂且影响比较广泛的企业,滞后的财务报表,对于实时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做到及时调整。这侧面反映了实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以及会计、审计人员也开始关注这一方面。实时财务报表需要依赖于大数据技术,尤其是针对一些金融、理财等行业,实时的财务报表非常有必要。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各个企业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实时财务报表的实现:第一,采购或者研发相应的大数据中心存储、处理系统,可以在单位局域网的基础上进行搭建,通过此系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等;第二,建立财务报表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内外信息互通有无,快速完成数据的更新,保证相关人员可以共享[7];第三,相关人员要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保密工作,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一定不可以外传,数据系统主要涉及会计、审计、技术人员,各个工作人员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并将做好的财务报表上传到系统的指定报表位置,从而方面管理层查询和阅读,同时此系统也方便了财务人员后续对一些 历史 数据的查询等,数据库的建立十分有价值和意义。

3.4由抽样审计形式向总体审计形式转变

之前由于受到数据少的局限,审计工作人员往往采用抽样审计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工作。抽样审计有着一定的弊端,根据样本分析的结果具有偏差的概率性比较大,一些其他的生产经营方面的内容可能会被忽略,而且比较容易存在一些徇私舞弊行为,一些风险性的内容也难以被发现、预警。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很多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将业内外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处理、分析,数据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实时性,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这就是总体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可以将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全部信息进行审查,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这种模式建立一个新的审计流程,这样不仅使工作规范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为企业规避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4结语

社会 经济发展较快,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云计算的双重影响下,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会计、审计工作也需要根据大数据的影响,进行工作职能的改变。会计、审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由事后财务报告朝实时财务报告等方向发展、由单一财务管理朝着综合财务管理、由事后财务报告形式向实时财务报告形式发展、由抽样审计的形式向总体审计形式进行转变[8]。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会计、审计的管理模式,但是它可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可以更好地规避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灵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 健康 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24(16):122-125.

[2]程平,白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2(5):84-87.

[3]职慧,张圣利.企业集团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一致性审计研究———基于网络环境[J].当代经济,2015,36(22):138-139.

[4]周飞.浅析财会行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创新发展[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0(3):81-84.

[5]王共科.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8):108.

[6]张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分析[J].财会学习,2016(3):92.

[7]黄丹.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走向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13):196-197.

[8]马丰华.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J].商业故事,2015,16(17):44-45.

作者:曾静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首先你得明白自己擅长哪一部分~然后在网上找找这样的论文~看下(数据挖掘、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等这样的期刊学习下也是可以的~

税收信息化论文的参考文献

1/100【题 名】试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作 者】申延令【刊 名】特区经济.2005(7): 266-2672/100【题 名】现代报业经营管理建立税务会计的几点思考【作 者】林苹【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8X): 201-2013/100【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作 者】唐立群【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5,37(2): 75-764/100【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作 者】李新燕【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09X): 156-1575/100【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作 者】黄玲【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5(5): 42-446/100【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作 者】李家华【刊 名】会计之友.2005(06B): 45-467/100【题 名】设置税务会计学科的依据与选择【作 者】侯伟[1] 陈启英[2] 程风雷[3]【刊 名】税务研究.2005(8): 96-978/100【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作 者】叶桦【刊 名】事业财会.2005(4): 49-519/100【题 名】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探讨【作 者】陈四平【刊 名】电子财会.2005(8): 62-6310/100【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作 者】丁宏新【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7X): 142-14311/100【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作 者】夏继云【刊 名】江苏企业管理.2005(7): 25-2612/100【题 名】建立税务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作 者】滕波【刊 名】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2): 22-24,6213/100【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作 者】李勤【刊 名】南方农村.2005(3): 51-5314/100【题 名】对我国税务会计研究若干焦点问题的思考【作 者】徐丽盈【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2005,12(3): 20-2315/100【题 名】对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思考【作 者】汪冰【刊 名】经济师.2005(6): 240-24116/100【题 名】中日税务会计的比较及启示【作 者】弓锋伟 段敏生 刘总理【刊 名】现代企业.2005(5): 63-6317/100【题 名】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作 者】刘海英【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 79-8018/100【题 名】企业建立和应用税务会计浅议【作 者】庞少春【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 43-4419/100【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理性思考【作 者】魏朱宝【刊 名】税务研究.2005(5): 90-9220/100【题 名】《税务会计》拨开纳税“乌云”【作 者】杨珺【刊 名】中国总会计师.2005(1): 99-9921/100【题 名】也谈增值税转型和税务会计处理【作 者】王东友【刊 名】财会通讯.2005(3): 36-3622/100【题 名】构建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模式【作 者】叶建芳[1] 夏晨华[2]【刊 名】税务研究.2005(3): 90-9223/100【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作 者】薛智慧[1] 张颖华[2]【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 33-3524/100【题 名】企业存货损失的税务会计处理【作 者】徐意【刊 名】天津经济.2005(3): 76-7625/100【题 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作 者】刘钟【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3): 6-726/100【题 名】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作 者】吴晓冰【刊 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0-42,5127/100【题 名】小企业更应重视税务会计【作 者】钟宏涛【刊 名】企业家信息.2005(3): 57-5728/100【题 名】有关税务会计的定义及纳税主体问题的探讨【作 者】王新萍【刊 名】事业财会.2005(1): 40-4129/100【题 名】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完善【作 者】周仕雅[1] 刘凌雷[2]【刊 名】涉外税务.2005(1): 55-5830/100【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在ERP系统中的实现【作 者】陈敏【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23-2531/100【题 名】谈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作 者】曹姝[2] 李秀娟[1]【刊 名】商贸与会计.2005(1): 22-2432/100【题 名】对税务会计兴起的思考之我见【作 者】徐继红【刊 名】财政监督.2005(1): 63-6433/100【题 名】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作 者】蔡永灿【刊 名】商业时代.2004(33): 68-6934/100【题 名】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 者】曹设 汤斌【刊 名】涉外税务.2004(10): 68-7035/100【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可行性研究【作 者】郭淑霞【刊 名】创新科技.2004(2): 49-5036/100【题 名】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思考【作 者】毛夏鸾【刊 名】商业会计.2004(6): 18-2037/100【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探析【作 者】王碧秀【刊 名】经济师.2004(6): 200-200,20238/100【题 名】浅析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作 者】阎伟【刊 名】财政监督.2004(2): 51-5239/100【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设置的思考【作 者】姜霞 熊丰萍【刊 名】税收征纳.2004(1): 33-3440/100【题 名】浅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作 者】张煜钧【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4(12): 34-3441/100【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研究【作 者】姚爱科【刊 名】中国科学教育.2004(11): 44-4542/100【题 名】试论构建税务会计体系的重要意义【作 者】耿琴【刊 名】华夏星火.2004(8): 45-4843/100【题 名】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与税务会计模式的动态分析【作 者】叶建芳【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0-6244/100【题 名】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作 者】王华明【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2-6445/100【题 名】试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作 者】陈茸【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38-4046/100【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特点及作用【作 者】钟勇 金道强【刊 名】中国税务.2004(10): 20-2047/100【题 名】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作 者】杨家穆【刊 名】财会通讯.2004(11): 53-5348/100【题 名】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初议【作 者】白林【刊 名】铁道财会.2004(0Z6): 94-9749/100【题 名】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特点浅见【作 者】邓中华【刊 名】财会月刊.2004(10A): 26-2750/100【题 名】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作 者】金萍 何秧儿 王荷琴【刊 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3): 21-22,9251/100【题 名】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作 者】卢强【刊 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9): 51-5352/100【题 名】税务会计刍议【作 者】姚春红【刊 名】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5): 115-11753/100【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作 者】薛智军[1] 张继锋[2]【刊 名】中国高教论丛.2004,26(2): 72-7354/100【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作 者】周亚蕊【刊 名】会计之友.2004(8): 68-6955/100【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初探【作 者】蒋惠萍[1] 陶瑗[2]【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72-7456/100【题 名】浅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作 者】余巍巍【刊 名】建材财会.2004(3): 60-6157/100【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定位及其发展【作 者】田伟若【刊 名】会计之友.2004(6): 61-6158/100【题 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作 者】于振亭 贾丽【刊 名】财会月刊.2004(06A): 16-1759/100【题 名】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浅见【作 者】姜雅净【刊 名】职业技术.2004(2): 51-5160/100【题 名】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作 者】高红玉【刊 名】会计之友.2004(4): 57-5861/100【题 名】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协调问题的探讨【作 者】王庆保【刊 名】中华会计学习.2004(3): 24-2662/100【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的学科特征【作 者】徐淑杰【刊 名】吉林会计.2003(12): 40-4163/100【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势在必然【作 者】马洪刚 姜云峰【刊 名】税务(辽宁).2003(6): 26-2764/100【题 名】从世界两大税务会计模式探析我国所得税会计——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比较【作 者】周萍华【刊 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 12-1565/100【题 名】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作 者】秦俊秀【刊 名】内蒙古财会.2003(5): 35-3566/100【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比较【作 者】周松【刊 名】西部财会.2003(11): 54-5567/100【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立刍议【作 者】魏秀琪【刊 名】天津财会.2003(4): 25-2668/100【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及其改进【作 者】任坐田【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3(6): 62-6569/100【题 名】税务会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作 者】蒋晓蕙 刘广洋【刊 名】涉外税务.2003(11): 48-5170/100【题 名】售后回购的税务会计处理【作 者】邢风云【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3(11): 32-3271/100【题 名】浅析我国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作 者】程梅英【刊 名】浙江统计.2003(3): 23-2472/100【题 名】企业设置税务会计岗位加强纳税筹划工作研究【作 者】黄乃宽【刊 名】广西会计.2003(8): 19-2173/100【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作 者】石海磊【刊 名】四川会计.2003(1): 16-1874/100【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的理论分析【作 者】张皓[1] 张彩花[2]【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3(2): 289-29075/100【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确定所得方面的差异【作 者】杜秋红【刊 名】中国审计.2003(9): 53-5476/100【题 名】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作 者】柯树林【刊 名】经济师.2003(6): 203-20377/100【题 名】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思考【作 者】周滟[1] 刘宇彤[2]【刊 名】北京财会.2003(8): 23-2578/100【题 名】损益确认上财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作 者】郑永佩【刊 名】企业经济.2003(6): 66-6879/100【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作 者】石海磊【刊 名】上海会计.2003(4): 35-3780/100【题 名】几个发达国家税务会计模式【作 者】张建 付代红【刊 名】上海会计.2003(1): 49-5081/100【题 名】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作 者】梁杰 史淑芹 等【刊 名】商业研究.2003(1): 49-5182/100【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作 者】李雪征【刊 名】经济论坛.2003(16): 80-8083/100【题 名】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作 者】谢宇飞【刊 名】鞍山社会科学.2003(4): 24-2584/100【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作 者】符桂珍【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91-9385/100【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作 者】符桂珍[1] 邓中华[2]【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2003(3): 114-11686/100【题 名】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作 者】陈云珍【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1): 77-7987/100【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作 者】郭郅琦[1] 司景丽[2] 邹军[2]【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8): 12-1288/100【题 名】西方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作 者】郄萌【刊 名】天津财税.2003(3): 45-4889/100【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作 者】杨华 张贵贞【刊 名】税务纵横.2003(1): 45-4590/100【题 名】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的探讨【作 者】郭冰【刊 名】税收与企业.2003(4): 33-33,4991/100【题 名】税务会计呼唤分立【作 者】潘辉【刊 名】辽宁财税.2003(1): 28-2992/100【题 名】论企业单独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作 者】杨爱芳[1] 彭曙峰[2]【刊 名】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3): 31-3293/100【题 名】试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作 者】周松[1] 王爱农[2]【刊 名】贵州税务.2003(6): 27-2994/100【题 名】税务会计——税务与会计的博弈【作 者】黄学民【刊 名】上海财税.2003(10): 26-2895/100【题 名】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作 者】张全胜【刊 名】财会月刊.2003(05B): 36-3796/100【题 名】税务会计要素探微【作 者】盖地【刊 名】财会月刊.2003(01B): 9-997/100【题 名】目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 者】周京燕[1] 曹斌[2] 李彬[3]【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3(64): 46-4898/100【题 名】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的差异【作 者】王笑梅 李艳丽【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5-3699/100【题 名】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作 者】石中美 林楠【刊 名】湖北审计.2002(9): 32-33100/100【题 名】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定方面的区别【作 者】梁伟祥【刊 名】经济师.2002(12): 194-194,196

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论文

摘要: 1994年以来开展的以增值税管理为主的“金税工程”,经历多年建设发展,使中国的经营商业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前金税三期防伪税控系统得益于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完善、增值税发票系统的统一、涉税信用机制和社会信用机制的完善,建立起了互联网+模式的大数据系统,使企业税务管理进入到强制规范时期。国税金税三期系统的运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带来较大的变革,税收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是企业不断适应大数据分析方式,从税法专业技能、企业内部管理、业务财务融合、业务模式调整、组织结构重塑、税务风险管控等多角度完善管理,创新税务风险管理办法,适应税务系统转变。

关键词: 金税三期;税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1引言

信息化时代国家推出的十二项电子政务工程,并对税务管控进行重点建设。国家税务管理的环境明显该改善,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对多数企业而言,金税三期的上线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需要和大数据对接,以驱动业务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的税务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将会加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尤其新税制使用后,增值税的统一管理急需企业加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不断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办法,主动适应税制改革环境和互联网+模式的管理大背景。

2金税三期概述

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局根据税务工作的特点研发的可以提供税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的系统。其中税务管理系统涉及个税管理、核心征管和网络发票管理三大部分内容。税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税收数据的处理和相关业务工作,涵盖对所有税收业务。并且系统凭借统一的管理流程、数据处理标准以及规范的外部接入可以是实现对税务数据的动态监控,有利于税收执法的统一执行,为国家税务工作的优化提供数据服务平台。而税务决策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应用和公共数据两大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则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实现对数据的基础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治理,并为不同主体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料,实现数据共享。金税三期相较于以往税务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性,不仅可以实现票据税号和金额等全部信息的'识别,还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查验和存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发票的真伪识别准确率。应用信息系统对发票进行识别,可以提高鉴定效率,并且有效规避个人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主观性问题导致的工作不规范。金税三期可以对所有业务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且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数据信息。在金税三期系统下,税收征管单位只需要掌握企业的税务识别号便可以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实现追查。而系统内设的商品编码监控和限制可以使税务征管单位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及时掌握企业的库存状况,通过系统计算企业库存量和商品增值额,对发票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掌控,并降低税务计算错误。该系统同时可以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发票信息和企业资金流向的管理,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监督。

3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变化

税务活动实现全过程管控

自2016年10月金税三期全面推广以来,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渐过渡到全过程控制,通过五证合一实现通过识别系统进行相关信息自动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自有的规则体系可以实现对编码的识别和管理。同时税收系统中的分类编码可以对纳税人票据上的商品和税务总局核定的税收编码进行关联,注明税率和征收率,便于税务统计、筛选和比对分析,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票据进行系统自动识别和报警,实现对企业票务管理的全程监督。此外,税务机关可以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实现对企业发票开具、纳税申报以及申报完成后的全过程监督。

系统自动稽查,实现企业全样本监控

金税三期系统全面落实后,每天可以自动处理几千万条税务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甄别操作,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自动过滤,完善的风险指标数据库,可以通分析系统自动识别、筛选可疑涉税业务。系统平台首次引入排队理念,系统操作员的任务工单适用双随机派单,实现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双盲”核实推动了从管理账户到管理事物的推进。平台的自动推送任务明确了税源指向,同时推动了税务核查工作的公正廉明。同时由于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税务监控,无论企业性质、规模一旦发生票据错误、申报异常系统就会收到报警提示,实现自动预警,且自动派单给稽查工作人员。改变以往多抽查纳税大户的部分抽查监督,实现了对全企业样本的监控。

4“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税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创新企业风险管理规避策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转移和消化。

企业建立税务自查流程,提高风险认知

税收自查系统应该围绕企业纳税人的税务工作内容,全面开展税务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对税务风险的认知、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企业自身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系统、涉税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税务处理水平,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合同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进行“四流合一”的税务自查体系。从合同流来看,企业应该规范合同管理,根据税制改革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范围等对合同规范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明确双方权责,降低企业风险。从企业的信息流来看,财务报表、账簿和财务凭证等形式都会经过财务部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业务状况,通过报表、账簿和凭证可以核查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从资金流来看,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业务和指向单位应该得到关注,调查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通过内部自控确定资金的合理流动,规避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转移定价的发生。此外,保证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安全传递、索取、认证和抵扣,实施发票管理,对于各单位开具或者取得发票的经办人、开票人、财务人员和开票、受票单位进行规定,传递过程的参与人员要进行移交和办理登记手续,做到每一张发票的可追可查。

改进企业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技术

企业采用的风险评估技术直接决定企业风险评估的效果和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在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企业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优势,通过优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逐步改进落后的人工稽查方式,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从税源源头进行管理,借助技术和软件的优势,打通各个业务管理流程。目前金税三期的大数据技术成为实现税务精准稽查的核心技术,企业单靠过去人工稽查会引入过多的主观看法,并且稽查效率不高,需要借助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税务信息系统来化解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借助税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重新梳理税务处流程,统一税务处理方式和口径,使企业税务工作更加符合政策规定。通过企业使用适合税务管理解决方案的财务会计软件,加强票据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创造企业价值,并自动实现票据开具、进销管理、纳税申报实现企业基础税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尽早适应金税三期的税务管理模式。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金税三期管理背景下,企业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自身管理流程重塑,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降低运营风险。建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从监督、审计、管理、考核和反馈调节机制上逐步完善内控体系,为企业自身实现增值。此外,培育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税务管控文化,完善税务制度和流程,通过评估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管控。

参考文献

[1]宋丽.金税三期后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

[2]谢卫.“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8).

[3]熊之洁,廖燕,徐耘,刘宇.金税三期下医院税务风险防控[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研究背景

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研究参考文献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包括环境会计的概念、目的、内容、标准和方法等。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实践经验,包括国内外企业在实施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实践经验。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包括环境会计信息信息披露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贡献等。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 报告 在国内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报告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环境会计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1 浅谈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启发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 方法 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 经验 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00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01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01—关注利益相关者》;2002年3月,发布《指南(2002版)》;此后,环境省于2003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05年2月,《指南(2005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2 试论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摒弃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会计作为企业环境经营活动的评价工具,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环境会计制度作为环境会计的实施保障,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话题。 文章 通过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制度;现状;对策 环境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维护的成本费用,以及对环境开发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而形成的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出台了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对企业环境要素的管理,以及对资源的使用问题,在此背景下,环境会计从社会会计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制度是环境会计活动的一种行为准则,它是由政府及相关组织制定并实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完整的环境会计制度。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促进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目的。 一、环境会计制度的概述 1.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构建环境会计制度是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需要。环境会计是我国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 措施 ,也是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需要实施环境经营,树立环境经营理念,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目前,社会公众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对企业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视,这些都促使企业逐步改变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制度。因此,根据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构建环境会计制度。 2.国外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美国是实施环境会计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该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该国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有关环境法规以及负责处理具体环境案件,并发布了《作为经营管理手段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及术语》。为了控制环境支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多次发布关于企业环境成本处理的准则。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环境会计制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推行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危害,加拿大社会各界之间紧密配合,其所有执政纲领都要体现环境保护的原则。此外,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推进法律的建立;同时注重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成立了以产官学协同推进体制,先后3次修订《环境会计指南》,为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环境会计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社会各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环境会计制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相继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这主要得益于2011年10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构建了相关制度的框架,从而促进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环境报告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规范化程度不强,定量信息较少等。总体来说,国家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报告书的准则要求,积极引导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环境会计制度重视不够环境保护是一个艰难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共同采取多种措施。同时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监管而加大对环境的危害;对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不够深入。(2)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理念没有体现绿色环保和生态文明理念。企业没有树立增设环境会计职位的观念,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会计制度认识不足,制约着环境会计制度的推进。(3)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权威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缺乏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相关理论体系研究较为空泛,尤其是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会计的发展和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USEPA就将有关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会计的核算范围,使其成为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环境会计及其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会计制度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向群众普及环境 会计知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完善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企业职工的环境 教育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 3.加强理论的研究 通过与先进国家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方法,加强对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培养我国环境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从而完善我国关于环境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毕业论文篇3 试谈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摘要:许多煤炭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有必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煤炭企业当中,促进环境和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应用;研究 目前,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会带来较大的污染,为了缓解环境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要在煤炭企业中设立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对煤炭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通过环境会计可以促进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1环境会计概述 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称作绿色会计,是会计领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分支,一般来说环境会计可以分为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宏观环境会计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核算纳入了核算范围,微观环境会计将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广泛应用,我国比较侧重的是对微观环境会计的研究。在我国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含义 总结 为:环境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会计学理论、方法和原理的继承,并吸收了环境经济学、环境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控制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 环境会计的特点 环境会计打破了传统会计的模式,同时也具备一些传统会计的特征。与传统会计相比环境会计有着以特点:(1)研究方法多样性。环境会计分析决策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完整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可以采用环境成本核算进行分析。(2)可以采用成本进行计量。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下,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依据复式记账的系统,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然而环境会计的特点在于可以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成本计量。(3)环境会计报告包含了如何治理环境的说明。在环境会计报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了多大的负面影响,并从相关数据出发提出了几点保护环境的建议。 2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企业考核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的考核不仅仅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财富,还要看企业可以创造出多少综合效益,综合效益主要就包括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很高,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会对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自然会很低,其综合效益也会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国家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因此,为了企业达到国家的考核要求,煤炭企业要通过设立环境会计,使得企业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经济转型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管理 层逐渐认识到粗放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不能够得到长期发展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促进煤炭企业经济改革,满足社会要求。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更希望吸引大量的投资来解决。但是一些外国投资企业将一些环境污染的项目投放在我国,一方面我国要对其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其发展,通过设立环境会计来获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主动权。 国家政策约束的需要 目前,煤炭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与其他国家一起制定了一些有关环境的政策,通过设立环境会计可以实现国家政策的约束。 3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的问题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都缺乏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务操作程序,由于缺乏科学的环境会计理论,直接导致环境会计实务操作缺乏科学的指导。 缺乏完善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即:重置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并没有得到统一,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能够在会计报告中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被低估,导致煤炭企业的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确认过程较难。 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分类 环境会计是以传统会计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会计要素方面是与传统会计的会计要素基本一致的,其中主要包括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然而这些会计要素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主要的确认方法有以下两种: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内容的确认为以下四类:环境投资、成本、权益、效益;一部分的煤炭企业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负债、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形成 煤炭企业受到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影响,在煤炭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在我国会计法律中并没有严格的环境会计准则,缺乏对环境资产、负债、成本的认定标准,当企业遇到与环境相关的特殊情况的时候,也没有严格的准则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煤炭企业内部缺乏成本管理的总体实施计划,缺乏对年度成本费用支出的计划管理,大部分的员工也并没有参与到环境成本计划当中去,同时在成本耗用方面也没有一个计划,成本耗用没有从企业自身应该支出的角度考虑等。 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较多 披露的内容狭窄,内容相对简单 很多煤炭企业采用的是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来反映环境会计数据,通过三大会计报表来反映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资料是笼统的,并不能够完整的揭示出整个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有的煤炭企业没有将采矿权、探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等环境资产进行完善的披露。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量较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少的一部分煤炭企业愿意主动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现阶段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的欠缺,导致了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监管不利的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完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已经刻不容缓。 4煤炭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建议 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能力 完善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影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得不到统一的管理因素之一就是会计核算计量方法不统一,因此,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过程中选择出适用性和可比性较强的会计计量方法,例如煤炭企业可以统一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计量,防护费法和重置成本法可以起到辅助计量的作用。 提高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 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工作分配,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当有关环境会计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找出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水平。煤炭企业要加强对环境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的实务培训,只有环境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环境会计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够更好地胜任环境会计的工作。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可以打破传统的会计理念,大胆得将传统的会计成果与现有的环境会计成果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明确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要将环境会计引入到《会计法》当中去,使得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从煤炭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为了保证环境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可以采用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来对环境会计信息审核,煤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审计方式,例如一些大中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采用合作以及咨询内审的形式,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煤炭企业的先进经验,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进行。 提高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 对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进行扩大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实施环境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环境会计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了环境绩效信息和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其中环境绩效信息大多数是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或者定性的内容,是在企业财务 说明书 或者会计报告中用评价法和文字表达法来反映;环境会计要素信息是能够用货币量化反映出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信息。在扩大对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保证披露内容的完整性,既要对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又要对不利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方面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对于一些不能够量化的信息,可以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反映。 扩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首先,政府要要求企业制定出有关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法规,加大监督力度,这样企业就会在政府约束力的情况下,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积极性;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认识到煤炭企业正在从经济效益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这样经营者就会更加关注环境会计内容的披露。 5结束语 随着煤炭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煤炭企业要认识到环境会计的必要性,要在企业内部积极的构建环境会计模式,这样我国煤炭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张鸿.浅谈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J]. 财经 界(学术版),2013,19. [2]潘远均,等.关于煤炭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究[J].企业导报,2013,21. [3]秦黎.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刘爽.集疏运环境下煤炭港口网络优化及运营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猜你喜欢: 1.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2. 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3. 有关环境会计问题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5. 环境会计方面论文参考

引言一般和摘要差不多,但是重点在写作的意图和缘由,有引出正文的功效。结构一般如下:1、写作的意图、缘由2、论文大致研究内容3、主要的方法、措施4、简单的研究结论 假如引言在论文内部的话,可以只写意图和缘由,另外再写一下目前该研究领域现状,为何再次研究等等,一段文字就够了,主要就是引出下面的内容,有点像一本书的“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