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写苏轼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写苏轼的论文题目

找个你重点写的方面,归纳下,提一句有趣的,来当题目,题目嘛,重在呈述和吸引

大江东去-苏轼的豪放词

1.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1.关于苏轼作文的标题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苏轼《定风波》里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就是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 我以前也用这个题目写过,个人觉得蛮不错的 希望楼主采纳! 2.关于苏轼的作文(题目为苏轼我读懂了你800字) 悠悠百年,别来无恙。昨日,读前辈《记承天寺夜游》,让晚生体会到了您心中的无比郁闷,故写书与您,和您作一个隔着时空的对话,希望不会因此打扰您庭院漫步,月下沉思的清净和宁静吧。 晚生十分理解前辈此时的心情。您正当壮年,本应是大展宏图,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出力之时,却无奈官场黑暗,处处明枪暗箭、争权夺利才使您贬官黄州,无限豪情壮志被埋没于此,保家卫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空留于心。您这种愤恨的情感不言而喻,令晚生在同情之余也忧愤无比。 看唐代文豪柳宗元、宋朝诗人陆游,哪一个不是和您相似,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官场上处处勾心斗角,防不胜防,与那“荷塘月色”比起来,才是无聊至极。虽然您被贬于此,但能与知己好友张怀民共赏明月,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如今您官低权微,事务清闲,但雅兴却丝毫不减,因此,在下以为您与怀民不如真正做个“闲人”,不要汲汲于名利,请放下心中的恩恩怨怨,与知己一起中秋赏月、清明踏青,共赏良辰美景,从容流恋光景,岂不快哉。 我不知道您当时的心情是忧伤,失落,或是更多情感的百感交集。但是我知道您在这些情感的左右下并没有失去自我和朋友。 ——有了自我,才能把握好周遭带来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喧哗,或宁静…… ——有了朋友,才能分享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感悟,或简单,或深奥,或通俗,或哲理…… 您可能不知道,晚辈现在所处的社会,人们的心态普遍浮躁,往往在压力下会失去自我,再加上竞争的激烈,更不会在乎身边的朋友。遇到挫折,就幻想一个桃源胜地去摆脱烦恼,还有人去网吧,登录虚拟世界,因而迷失了自我。看来,在如何从容面对名利、挫折等不利因素方面,您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呢。 东坡老前辈,今天我有幸拜读您的大作,心中有无数感慨,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淡雅的月光把您带到了一个充满意境的世界,我也在你凝练的文笔中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升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此刻又是月色入户,您一定又欣然起行。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望您仍然能时刻保持一颗开朗的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有了自我的把握和与朋友的分享,月和竹柏才会是人生的精彩! 出言放肆,尚请见谅。 篇苏轼写的古诗(有题目,有诗句)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 4.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目的作文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接受佛教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从出生到圆寂到成佛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佛教的理念力量也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叫人向善,追求直着.不去介绍佛家思想了.苏轼在流放的路上寻访高僧,接受了佛家思想,逐渐佛理化了自己哀愁和痛楚.就是说佛家思想再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最有效果,当然大文豪也是如此.苏轼也叫苏居士,所谓居士不是指文人而是指接受佛家思想的俗家弟子.苏轼作居士近半生,许多的诗词都是有丰富的哲理.正是这种接受的佛家思想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作到所谓的乐观,豁达.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以上是苏轼的豁达之道.从某个角度分析,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5.求作文,题目是 我与苏东坡 600字,谢谢 我最初对苏东坡的了解来源于课本上的诗、词、游记。几首诗词,几篇文章而已。约略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父兄同列唐宋八大家。他是四川眉山人,有个儿子叫苏迈,要去当德兴县县尉,知道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游庐山诗,知道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知道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仅此而已,似乎再没有什么理解了。 很久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忘记了从那本书上看到,林语堂先生写过一本《苏东坡传》,林语堂对苏东坡十分推崇,说他是千古第一才子,说他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想找一本看,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兴趣可能竟和鲁迅先生有关:鲁迅是我们了解比较多的人之一,鲁迅和林语堂打过文架,想来,有资格和鲁迅先生吵架的人应该也不一般,应该不一般的人如此推崇苏东坡,就想了解一下他。没想到文学艺术成就如东坡先生这样的人,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头脑。 遗憾的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感谢现在网络书店的技术,没想到大概是2005年左右,还真淘到了一本。后来又陆续看过一些关于苏东坡的数据和传记,如孔凡利的《苏轼年谱》、李一冰的《苏东坡传》等。看过之后,了解了苏东坡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在诗、词、散文、绘画、书法、饮食、医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了解了苏东坡中进士的故事、入狱的故事、与王安石的故事、与司马光的故事,甚至与高俅的故事,了解了苏东坡在杭州、徐州、密州、颍州、扬州当过官,并且很有政绩,了解了苏东坡曾经两次被贬官等等。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苏东坡一生到过的地方太多了,四川出生,出蜀后,到开封赶考,凤翔为官,回京述职,通判杭州,移知密州、徐州、湖州,回京入狱,贬谪黄州,移知汝州,游庐山,常州居住,回京任官,贬惠州,贬海南,回广州,回常州,足迹遍布大半个北宋。很想有一天能把他的足迹、他的事迹、他的文学成就在地图上展示出来,基于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苏东坡的一生。 6.苏轼的诗有哪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苏轼处世哲学初探 【 摘 要 】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也做出了一个儒家士大夫当有的历史功绩。而苏轼辗转于放达文人和深邃政客之间的处世哲学,便有了深刻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正道直行的执着、善处忧患的旷达、自救自立的人格、亲躬为民的情怀四个层面来剖析苏轼的处事之道。 【 关键词 】苏轼 处世之道 人格风貌 生命精神 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一、“奋厉有当世志”――正道直行的执着 儒家鼓励人“志于道”,建功立业,有为于天下。苏轼《上梅直讲书》云:“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苏辙《墓志铭》追述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授以书。“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这正如后来苏轼说自己“少抱有为之志”。苏轼于仁宗朝举制科作《制策》二十五篇,“大抵劝仁宗厉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也”;及事神宗皇帝,两次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哲宗元�初,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苏轼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尤深,使得他虽有“隐”的思想,却终究没有归隐。正如他所言:“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可知苏轼一生沉浮,而拳拳报国之意若一。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善处忧患的旷达 苏轼才华横溢聪敏过人,刚正立朝勇于为义,却拙于谋身,不会自我保护。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几经贬逐,饱受苦难,终不得大用。苏轼于靖国元年所作《自题金山画像》,算是对自己一生贬谪生涯的 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贬居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穷困潦倒,但他都善于在诗词歌赋中发现生活美,从而获得一种充满善处忧患的智慧审美人生。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 元丰时贬往黄州,《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对黄州的“鱼美”、“笋香”盛情称赞,仿佛忘却了“乌台诗案”的灾难。绍圣初贬往惠州,他的《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云:“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这似是《初到黄州》诗在十几年后的历史回想。他又抒写“欣然”,描写口腹之乐。绍圣四年贬往儋州,登岛的第一首诗,“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以其神采飞扬、联想奇妙而成为苏诗五古名篇:“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自赏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三、“尽卖酒器,以供衣食”――自救自立的人格 苏轼之所以能面对忧患随缘自适,不仅在于他善于排遣苦闷,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立足于自救自立,保持一种人格的独立。元丰三年(1080)初贬黄州,作《节饮食说》,提倡“节食”。第二年不能再靠“节流”,于是“开源”。《东坡八首》叙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不辞辛苦躬耕其中,并把这块田地命名为“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他的《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苏轼作为政治上的逐客,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心态却不卑微猥琐。苏轼之卓异正是建立在自己动手种田筑屋丰衣足食,生存需求获得独立的物质基础之上。 苏轼在海南禄�既绝,衣食难保,不得已“尽卖酒器,以供衣食”。暂居破漏官屋不久被官吏逐出,遂买地,起屋五间,名曰“桄榔庵”。然而,独特的伟大人格,既成就了不怨天尤人、立足自救自立的“东坡”精神,苏轼也就拥有了一份坦然与自乐。 四、“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亲躬为民的情怀 苏轼在贬谪时期,反复专研佛老,极慕陶渊明,却始终没有出世。苏轼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奋厉有当世志”的壮志雄心,践行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士操守,也在生存状态上真正的融入到了黎民百姓之中。 谪黄以后,苏轼和“渔樵杂处”,对黎民疾苦有着更深切的了解同情。当时岳州鄂州一带“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苏轼遂“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当即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并盼他“惟为民自重”。他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由此可知,苏轼口出“悲歌为黎元”并非虚言。在儋州,他把自己被贬海南看作是“天其以我为箕子”,理应尽力帮助儋州人民改变困境。面对民族压迫、生产落后的现状,苏轼写了《和劝农》“以告其有知者”,“咨尔黎汉,均为一民”。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为了让百姓喝上泉水,讲究卫生,减少疾病,苏轼曾带领众人开凿至今完好的井泉,儋州人称之为“东坡井”。儋州在北宋时期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苏轼的《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学校教育七零八落的情景。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参考文献】 [1](宋)秦观:《淮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3](宋)苏轼:《苏轼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看了“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苏轼的学术论文 2. 对苏轼研究的学术论文 3. 中文学术论文范文 4. 对外汉语学术论文范文 5.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论文

关于苏轼的论文题目

大江东去-苏轼的豪放词

1.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1.关于苏轼作文的标题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苏轼《定风波》里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就是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 我以前也用这个题目写过,个人觉得蛮不错的 希望楼主采纳! 2.关于苏轼的作文(题目为苏轼我读懂了你800字) 悠悠百年,别来无恙。昨日,读前辈《记承天寺夜游》,让晚生体会到了您心中的无比郁闷,故写书与您,和您作一个隔着时空的对话,希望不会因此打扰您庭院漫步,月下沉思的清净和宁静吧。 晚生十分理解前辈此时的心情。您正当壮年,本应是大展宏图,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出力之时,却无奈官场黑暗,处处明枪暗箭、争权夺利才使您贬官黄州,无限豪情壮志被埋没于此,保家卫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空留于心。您这种愤恨的情感不言而喻,令晚生在同情之余也忧愤无比。 看唐代文豪柳宗元、宋朝诗人陆游,哪一个不是和您相似,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官场上处处勾心斗角,防不胜防,与那“荷塘月色”比起来,才是无聊至极。虽然您被贬于此,但能与知己好友张怀民共赏明月,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如今您官低权微,事务清闲,但雅兴却丝毫不减,因此,在下以为您与怀民不如真正做个“闲人”,不要汲汲于名利,请放下心中的恩恩怨怨,与知己一起中秋赏月、清明踏青,共赏良辰美景,从容流恋光景,岂不快哉。 我不知道您当时的心情是忧伤,失落,或是更多情感的百感交集。但是我知道您在这些情感的左右下并没有失去自我和朋友。 ——有了自我,才能把握好周遭带来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喧哗,或宁静…… ——有了朋友,才能分享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感悟,或简单,或深奥,或通俗,或哲理…… 您可能不知道,晚辈现在所处的社会,人们的心态普遍浮躁,往往在压力下会失去自我,再加上竞争的激烈,更不会在乎身边的朋友。遇到挫折,就幻想一个桃源胜地去摆脱烦恼,还有人去网吧,登录虚拟世界,因而迷失了自我。看来,在如何从容面对名利、挫折等不利因素方面,您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呢。 东坡老前辈,今天我有幸拜读您的大作,心中有无数感慨,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淡雅的月光把您带到了一个充满意境的世界,我也在你凝练的文笔中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升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此刻又是月色入户,您一定又欣然起行。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望您仍然能时刻保持一颗开朗的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有了自我的把握和与朋友的分享,月和竹柏才会是人生的精彩! 出言放肆,尚请见谅。 篇苏轼写的古诗(有题目,有诗句)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 4.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目的作文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接受佛教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从出生到圆寂到成佛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佛教的理念力量也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叫人向善,追求直着.不去介绍佛家思想了.苏轼在流放的路上寻访高僧,接受了佛家思想,逐渐佛理化了自己哀愁和痛楚.就是说佛家思想再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最有效果,当然大文豪也是如此.苏轼也叫苏居士,所谓居士不是指文人而是指接受佛家思想的俗家弟子.苏轼作居士近半生,许多的诗词都是有丰富的哲理.正是这种接受的佛家思想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作到所谓的乐观,豁达.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以上是苏轼的豁达之道.从某个角度分析,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5.求作文,题目是 我与苏东坡 600字,谢谢 我最初对苏东坡的了解来源于课本上的诗、词、游记。几首诗词,几篇文章而已。约略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父兄同列唐宋八大家。他是四川眉山人,有个儿子叫苏迈,要去当德兴县县尉,知道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游庐山诗,知道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知道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仅此而已,似乎再没有什么理解了。 很久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忘记了从那本书上看到,林语堂先生写过一本《苏东坡传》,林语堂对苏东坡十分推崇,说他是千古第一才子,说他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想找一本看,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兴趣可能竟和鲁迅先生有关:鲁迅是我们了解比较多的人之一,鲁迅和林语堂打过文架,想来,有资格和鲁迅先生吵架的人应该也不一般,应该不一般的人如此推崇苏东坡,就想了解一下他。没想到文学艺术成就如东坡先生这样的人,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头脑。 遗憾的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感谢现在网络书店的技术,没想到大概是2005年左右,还真淘到了一本。后来又陆续看过一些关于苏东坡的数据和传记,如孔凡利的《苏轼年谱》、李一冰的《苏东坡传》等。看过之后,了解了苏东坡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在诗、词、散文、绘画、书法、饮食、医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了解了苏东坡中进士的故事、入狱的故事、与王安石的故事、与司马光的故事,甚至与高俅的故事,了解了苏东坡在杭州、徐州、密州、颍州、扬州当过官,并且很有政绩,了解了苏东坡曾经两次被贬官等等。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苏东坡一生到过的地方太多了,四川出生,出蜀后,到开封赶考,凤翔为官,回京述职,通判杭州,移知密州、徐州、湖州,回京入狱,贬谪黄州,移知汝州,游庐山,常州居住,回京任官,贬惠州,贬海南,回广州,回常州,足迹遍布大半个北宋。很想有一天能把他的足迹、他的事迹、他的文学成就在地图上展示出来,基于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苏东坡的一生。 6.苏轼的诗有哪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饮东坡叹逍遥(如果写他乐观豁达的一面)多情应笑,才子易老(如果写他被贬失意的一面)

尘满面,鬓如霜!可以概括苏轼的一生,潦倒不幸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文学史地位.

苏轼论勇论文题目

2008年高考作文必备第一篇 人生信念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代里,立下了“还我河山”的壮志,他一生征战沙场,死而后已。当岳飞率领军队屡败金兵,建有大功的时候,有人赠送美女以示慰劳,岳飞说:“金兵未灭,难道是大将安乐的时候吗?”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又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千古美名。分析:人生短暂,什么最重要?有的人选择及时行乐,有的人选择舒适安逸,岳飞选择的却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放弃小我。话题:“生命的价值”“享乐与追求”童第周新婚别爱妻1930年,童第周刚结婚,为了深造,他毅然告别了妻子,到比利时留学。他们坚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去,就是4年。妻子在家养育着孩子,还把菲薄的工资省下一些寄给国外几乎一贫如洗的童第周,他不禁热泪盈眶。4年后童回国,二人从此并肩在实验室探索着生物学的奥秘。分析:求知者,有时近于无情者;看似无情,却是至情。话题:“有情与无情”“追求”李宁带伤比赛夺金牌在奥运会上连夺3块金牌的李宁是带伤参加比赛的。1984年5月,严重的伤痛使他放弃了在南昌举行的全国体操赛。奥运会临近,伤痛稍有好转,他就参加训练,去洛杉矶后,有一天做双杠后滚翻直倒立拉臂时,一使劲,胸肌拉伤了,肩背也受伤,痛得他痉挛抽搐,攥紧拳头。可他瞒着教练,暗暗发誓:“拼吧,就是比赛后肩膀断了,我也认了!”就这样,李宁不仅靠他的体力、技术,还靠他的坚强意志夺得了3块金牌。分析:金牌是重要的,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体育场上最感动人们的,就是这种拼搏精神。话题:“最重的金牌”“精神无价”不达目的不罢休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话题:“笑声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炙肘练笔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分析: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话题:“刻苦”“成功的法则”王国维之死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绝不气馁的贾平凹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敢问路在何方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分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唐玄奘的成功,更印证了东坡居士的这一论断。话题:“路在脚下”“开拓者”第七次努力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分析:不经意间的一次发现改变了罗伯特的人生。蜘蛛本能的行为给了他启示,坚忍不拔的努力使他最终取胜。话题:“坚持才能胜利”“信念”无腿飞行将军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话题:“真正的残废”“残而不废”“精神的力量”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遛达遛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了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一连数月足不出室,演讲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番顽强的努力,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与此相似,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分析: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话题:“我们没有退路”“退路是借口”“提灯女郎”南丁格尔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分析:南丁格尔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爱心,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由此可见,个人的力量并不微小,关键看你愿意付出多少。话题:“牺牲与奉献”“如何正视自己的工作”悲情英雄——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受他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反英斗争中,年仅17岁的阿拉法特自告奋勇,从沙漠部落中购买武器,偷运到巴勒斯坦,一时成为巴勒斯坦人心目中的英雄。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法特毅然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战争中。在战火硝烟中,他看清楚了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命运,认识到革命是惟一的出路。此后十几年的时间,他一直为保家卫国的理想舍身奋斗。自由,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宝贵。阿拉法特朝着理想国度勇往直前,1993年,他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第二年,他结束2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阔别多年的加沙。1996年,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连任至逝世。分析:自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阿拉法特的一生,正是对“不自由,勿宁死”的最好诠释。话题:“禁锢与自由”“为理想艰苦奋斗”爱拼才会赢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分析:对事业的追求通常来源于理想以及对事业的信念和拼搏。话题:“理想与成才”“奇迹的诞生”祖逖闻鸡起舞祖逖,晋朝人,胸襟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后赵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分析:苦心孤诣,壮心不已,勤学苦练,必将有所成就。话题:“成功与追求”“听其言,观其行”一次成功就够了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不下跪的人1995年3月7日下午3点,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盼到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一名身体染病的女工实在坚持不住,伏在工作台上打起了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韩国女老板顺手操起一块线路板朝这位女工猛砸过去•……紧接着大发雷霆,吼叫着各生产线管理人员直身站立举起双手作投降状,然后叫车间工人统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妇人。女老板吼叫:“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这个中国青年员工的名字叫孙天帅。分析:孙天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更是中国人不畏强暴、毅然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写照。话题:“别让精神跪下”“站立的人”

1.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关于苏轼诗句的作文题目 1.关于苏轼作文的标题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苏轼《定风波》里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就是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 我以前也用这个题目写过,个人觉得蛮不错的 希望楼主采纳! 2.关于苏轼的作文(题目为苏轼我读懂了你800字) 悠悠百年,别来无恙。昨日,读前辈《记承天寺夜游》,让晚生体会到了您心中的无比郁闷,故写书与您,和您作一个隔着时空的对话,希望不会因此打扰您庭院漫步,月下沉思的清净和宁静吧。 晚生十分理解前辈此时的心情。您正当壮年,本应是大展宏图,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出力之时,却无奈官场黑暗,处处明枪暗箭、争权夺利才使您贬官黄州,无限豪情壮志被埋没于此,保家卫国的远大抱负也只能空留于心。您这种愤恨的情感不言而喻,令晚生在同情之余也忧愤无比。 看唐代文豪柳宗元、宋朝诗人陆游,哪一个不是和您相似,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官场上处处勾心斗角,防不胜防,与那“荷塘月色”比起来,才是无聊至极。虽然您被贬于此,但能与知己好友张怀民共赏明月,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如今您官低权微,事务清闲,但雅兴却丝毫不减,因此,在下以为您与怀民不如真正做个“闲人”,不要汲汲于名利,请放下心中的恩恩怨怨,与知己一起中秋赏月、清明踏青,共赏良辰美景,从容流恋光景,岂不快哉。 我不知道您当时的心情是忧伤,失落,或是更多情感的百感交集。但是我知道您在这些情感的左右下并没有失去自我和朋友。 ——有了自我,才能把握好周遭带来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喧哗,或宁静…… ——有了朋友,才能分享自己对周遭事物的感悟,或简单,或深奥,或通俗,或哲理…… 您可能不知道,晚辈现在所处的社会,人们的心态普遍浮躁,往往在压力下会失去自我,再加上竞争的激烈,更不会在乎身边的朋友。遇到挫折,就幻想一个桃源胜地去摆脱烦恼,还有人去网吧,登录虚拟世界,因而迷失了自我。看来,在如何从容面对名利、挫折等不利因素方面,您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呢。 东坡老前辈,今天我有幸拜读您的大作,心中有无数感慨,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淡雅的月光把您带到了一个充满意境的世界,我也在你凝练的文笔中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升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此刻又是月色入户,您一定又欣然起行。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望您仍然能时刻保持一颗开朗的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有了自我的把握和与朋友的分享,月和竹柏才会是人生的精彩! 出言放肆,尚请见谅。 篇苏轼写的古诗(有题目,有诗句)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醉落魄 离京口作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 自述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 4.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目的作文 苏轼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接受佛教思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从出生到圆寂到成佛总是带有神秘的色彩.当然佛教的理念力量也一直影响着世人.佛教叫人向善,追求直着.不去介绍佛家思想了.苏轼在流放的路上寻访高僧,接受了佛家思想,逐渐佛理化了自己哀愁和痛楚.就是说佛家思想再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最有效果,当然大文豪也是如此.苏轼也叫苏居士,所谓居士不是指文人而是指接受佛家思想的俗家弟子.苏轼作居士近半生,许多的诗词都是有丰富的哲理.正是这种接受的佛家思想他才寻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作到所谓的乐观,豁达.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以上是苏轼的豁达之道.从某个角度分析,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5.求作文,题目是 我与苏东坡 600字,谢谢 我最初对苏东坡的了解来源于课本上的诗、词、游记。几首诗词,几篇文章而已。约略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父兄同列唐宋八大家。他是四川眉山人,有个儿子叫苏迈,要去当德兴县县尉,知道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游庐山诗,知道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知道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仅此而已,似乎再没有什么理解了。 很久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忘记了从那本书上看到,林语堂先生写过一本《苏东坡传》,林语堂对苏东坡十分推崇,说他是千古第一才子,说他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想找一本看,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兴趣可能竟和鲁迅先生有关:鲁迅是我们了解比较多的人之一,鲁迅和林语堂打过文架,想来,有资格和鲁迅先生吵架的人应该也不一般,应该不一般的人如此推崇苏东坡,就想了解一下他。没想到文学艺术成就如东坡先生这样的人,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我的头脑。 遗憾的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感谢现在网络书店的技术,没想到大概是2005年左右,还真淘到了一本。后来又陆续看过一些关于苏东坡的数据和传记,如孔凡利的《苏轼年谱》、李一冰的《苏东坡传》等。看过之后,了解了苏东坡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在诗、词、散文、绘画、书法、饮食、医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了解了苏东坡中进士的故事、入狱的故事、与王安石的故事、与司马光的故事,甚至与高俅的故事,了解了苏东坡在杭州、徐州、密州、颍州、扬州当过官,并且很有政绩,了解了苏东坡曾经两次被贬官等等。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苏东坡一生到过的地方太多了,四川出生,出蜀后,到开封赶考,凤翔为官,回京述职,通判杭州,移知密州、徐州、湖州,回京入狱,贬谪黄州,移知汝州,游庐山,常州居住,回京任官,贬惠州,贬海南,回广州,回常州,足迹遍布大半个北宋。很想有一天能把他的足迹、他的事迹、他的文学成就在地图上展示出来,基于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苏东坡的一生。 6.苏轼的诗有哪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勇与畏 苏轼在《留侯论》中认为“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似乎“勇”,就是要能忍。诚然!但我觉得“畏”这个与“勇”貌似相反的东西,也是“勇”所必不可少的。如何处理两者间的关系很有一番学问。 有“勇”而不“畏”者。这类人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如拿破仑。他一生从不知畏,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迎头而上,不断地扩张他的版图,侵略别国,一连打了四十几场胜战,成就了名誉,满足了雄心,但却被欧洲许多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他迎来了滑铁卢之战,成了俘虏,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最后被人毒死。一代英豪,仅仅因为不知畏,而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看来有勇无畏者,即使风光也仅一时。他最终面对的是惨痛的教训。 有“畏”而不“勇”者。这些人往往遇到困难就退缩,把自己看得甚至比蚂蚁还弱小。蚂蚁尚可以背起自己体重几倍的东西,而他,如残喘的病人,受不起任何打击。如果“勇”而不“畏”者像一颗流星,好孬也有个发亮的时候,那么“畏”而不“勇”者就只能做一颗行星,永远只能依着别人转圈圈,被生活所左右。这是多么可悲啊!他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只能被所有的人遗忘。“畏”而不“勇”,是成不了气候的。 有“勇”而“畏”者。他们能伸能屈,有进有退。他们并不是真的胆怯、害怕,而是会退一步,适可而止,随机应变。该勇往直前的时候,他们决不退缩;该止步时,他们决不硬来。如毛泽东。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他毅然选择了退兵长征;而当革命队伍壮大起来后,他又采取了战略反攻,终于,这位勇畏并存的伟人缔造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勇者,不是什么都不怕的莽夫,更不是一个缩头乌龟,不敢正视自己,也不敢正视别人,正视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汲取精华,铸就自己能伸能屈、有进有退的性格,这样才是真正的勇者!

苏轼又名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即唐代李白之后又一文学巨匠,他创造了宋代文学的高峰,然而苏轼的仕途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公,在崎岖的忠君爱国之路上,他却依旧充满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度与豪放。本来诗人本性与官场生活是处处相悖的,两者时时处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一种是带着面具的政客,一种则是肝胆赤诚的诗人。正是在这夹缝中生存的苏轼显示了他超凡的人格。 从苏轼从政的开端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顺利的,苏轼兄弟一举成名,之后曾先后担任“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祥府判官”,杭州通判等职,可以说此时的苏轼诗春风得意的,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助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但是如果没有以后的坎坷也许就不能体现出苏轼的伟大人格了。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的政治风云最终造就了苏轼这一文学奇才。命运的转折随之而来。苏轼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于是最后于王安石一排反目成仇,并受到王一派的排斥和迫害。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然而这并不能打击苏轼建功立业的热情,也正是在此时 他在困顿中做出了不朽的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中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后《赤壁赋》 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写景方面,前篇字字秋色,本篇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是冬景,鲜明地反映出不同季节山水面貌的变化,勾勒了两幅截然有别的江山景色图,可见作者描景状物的传神。至于夜间山景:陡壁、怪石、危巢、古木等,都写得逼真而有幽森之气,跟作者“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密切吻合,而与前篇幽静安谧的情景恰成鲜明的对照。叙事方面,前篇但言“苏子与客”,“举酒属客”,“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都是即事而叙,简洁明了;本篇对于客、酒、肴则用详述,写得别有情味。反之,前篇对于泛舟而歌的情景,用大段笔墨加以渲染;本篇则唯有“顾而乐之,行歌相答”,“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寥寥几句,同样情致盎然。剪裁安排之妙,确很值得借鉴。抒情方面,前篇由乐而悲而解脱,过程起伏,但直抒多于想象,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完整而且显露;本篇则从飞鹤探舟而西展开想象,将鹤与道士合而为一,完全是幻觉和梦境的描述,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虚无消极的思想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写作方法上却也告诉我们,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不同的情景,同一主题的文章才能各具特色。以上有别于前篇的各点,正是本篇的艺术成就。在这两篇文章里,苏轼用巧妙地笔墨描写了苏轼之不能入阁,除了性格因素之外,还在于苏轼本人对于功名富贵的蔑视。他曾有《蜗牛诗》:“升高不知疲,竟作黏壁枯”,将那种功利人生刻划入骨,将这种功利人生的结局看得十分透彻。对于功名富贵,苏轼是蔑视的,对于那些阿谀小人,尤其蔑视。不仅依旧我行我素,而且写出了更为瑰丽的篇什。可知,在仕途与诗文写作艺术人生。审美人生之间,后者才是苏轼生命的灵魂、生命的依归。这正是笔者之所以将苏轼的人生命名为审美人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几经贬谪之后,苏轼逐渐成熟起来,并逐渐开始重新思考人生,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变化是他真切而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人生如梦,一尊换类将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并没有因此否定人生,力求超脱自我,始终保持了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定风波》中有明显的表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比较完整的表现出作者有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苏轼是典型的士大夫文化的代表,是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代表。 苏轼的人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三家兼容并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现苏轼个性的人格精神体系。儒家讲求入世,苏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苏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儒家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体现为忠诚、刚正、忘我、爱民。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正道,不因哪方是得势新贵而趋附于任一边。这也是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型的“君子”形象和理论。鲜明的个性,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苏东坡。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尽管始终生活在政治的旋涡中,但他还是一路歌唱,作文,评论,无论在他的仕途路上,还是在他的流放路上。显然,苏东坡深谙山水之乐,宦海沉浮,他一生嬉戏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都能够微笑接受,磨难始终跟随着他,直至死亡临近。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切的失意潦倒,愁苦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个瞬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人无尽也”,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变是永恒的,不变也是长久的。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分子也是与时同进,与物古今相生。苏轼喜欢放眼宇宙,跨越时空对比,着眼天地,物我古今合一。这是多么深奥的道家辩证法,多么可贵的人生相对论!纵然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但一句“而今安在哉”的反问,一下子使苏轼的精神空间提升到一个超迈古今、独步天下的舒阔境界。伟大与渺小,原是一回事,都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啊。世事都将转空,横空的人物都终成过客,倒不如寄情酒歌,托意箫音!这不正是道家所追求的那种,通过理性的思辩,而达到的乐观、旷达、超然、自适、超越功利、一切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吗? 道家的生存方式是归隐。苏轼深受道家影响,自然少不了对归隐的向往。有人统计,在苏轼现有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苏轼仰慕归隐,但终其一生,却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归隐。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苏轼一生并未归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深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隐退,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他向往的所“归”之处,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使自己复杂灵魂安放解脱的精神家园。

苏轼的生平事迹论文题目

苏轼的生平事迹是: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

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扩展资料:

苏轼主要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

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生平 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上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绍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 文学成就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此外,苏轼写过不少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石苍舒醉墨堂》等。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助于抒写的自由和格调的流畅,但对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则不无影响,又由于应酬赓和,某些和韵诗近于文字游戏;矜才炫学,某些作品有用典过多或粗率冗长之弊,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苏轼的七律也很出色,气韵天成,格调流丽圆转,略与白居易、刘禹锡诗风相近,而更为奇警。苏轼对五言近体用力较少,五律五绝不多,而七绝则写得精美明快,有不少传诵颇广的名篇。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苏轼写了不少题记、序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等。此外,苏轼还有一些记述治学心得的杂文,如《日喻》、《稼说》等,写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浅出,内容上也有不少独得之见。苏轼还有流传较广的笔记文《东坡志林》,此书东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传本实后人编辑。《稗海》所收《志林》,内容较多,史论而外,还有不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参考资料:

苏轼论文主题

内容提要 :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一《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详情更多内容请登录原创论文网,百度搜原创论文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哦,去看看吧

大江东去-苏轼的豪放词

东坡是我喜欢的古人,我对这位天才般的人物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敬。东坡留下了传世的华章,也留下了值得让人深入研究和品味的为官为人之道。他这个人才华横溢,以至于让人惊叹,而且他还他诙谐幽默,率真自信,慷慨厚道。他十分热爱生命,亲切热情,关怀百姓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们值得学习敬佩的。东坡给我的震撼,是人格上的,也是灵魂上的。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如今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为了写这篇论文我也读了关于苏轼的书,之后随着阅读的深入,东坡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更加丰满和生动起来。就如李一冰先生自己所言:“苏轼是一个力求精神自由、富有性情的人,所以喜欢和朋友作毫无遮拦的谐谑,恣意说笑,但却绝对容忍不了庸俗,特别厌憎虚伪的做作。他是一个求痛快的人,假使不能怒骂,他就用‘嘲讽’来发泄这种情绪。充满机智的嘲讽使旁人称快,却也使受者刻骨仇恨。然而,一千年来,同情他的多数人,从那些讽喻中,领略他的热情,欣赏他的正直。”的确,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几个人能像东坡那样拥有丰富的一生?有几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像他那样旷达超然?书中的苏轼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已经看透了让人疯狂的政治斗争,因此也很明白权力如何让他昔年的好友章敦变得那样歇斯底里。他没有简单地情绪化地把章敦当作小人看,而是照旧把他当作人来怜悯。这当然需要广阔的胸怀、慈悲的心肠,但也得力于东坡认知的通达。如果说钻牛角、认死理、走极端是传统文人的通病的话,那么东坡则是一个相当难能可贵的反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的这首颇有哲理的诗最能说明他对人间万物的认知态度,而他的人生态度与这种认知态度密切相关。读完此书,不仅对东坡的才华、东坡的人格、东坡的胸襟有了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认识,而且对他的诗词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和理解。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如,写送别,“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让人感叹人生的离多聚少;写友情,“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让人仿佛回到了九百年前的宋朝;写留人,“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后,少清欢”,东坡那种寂寞寥落的神情恍如在眼前。只有洞彻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道理的人才会说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样平淡而优雅的话来。这就是那世人皆知的苏轼。

可以写苏轼充满光明与阴影的人生光明包括苏轼的诗、词、文、书、画五个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在各个州郡的出色政绩,您可以一一举例,突出他的辉煌阴影包括苏轼的乌台诗案和之后在各个州郡的贬迁生活,突出他的不幸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