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发布时间: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邮编如下:

一、西安工程大学邮编是多少

西安工程大学的邮编为710048,该校地址位于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二、西安工程大学简介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

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本科生18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

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西安工程大学是几本?想了解西安工程大学的朋友可以来看看本篇文章,下面我为你准备了“西安工程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西安工程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西安工程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要根据所在省份招生批次确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根据公开信息可知:

西安工程大学在陕西是第一批次本科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本大学。

如果你不是陕西考生,西安工程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西安工程大学是二本大学。

拓展阅读:西安工程大学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其中研究生近3000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是老牌的专科学校 在四川也比较有名 具体情况建议实地考察 还不错就业率比较高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一所纺织类高等学校,隶属四川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2007 年在校本专科生为 8962 人,另有一部分本科生(本科为与西华大学和四川理工学院联办)。 学校地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占地 690 余亩。东(老)校区地处成都市高新区三瓦窑,坐落在锦江河畔,北距二环路 公里,距四川大学 3公里,占地70余亩。学校西(新)校区地处成都市高新西区犀浦镇,西距外环高速路1公里,与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成都中医药大学新校区等为邻,占地620余亩。学校新老校区均有市内公交车运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社区环境优良。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结构合理,社会适应性强,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严格,校风优良。 学校创立于 1939年,原名为“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迄今已有六十六年的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服装、纺织、染化为龙头,以机械、电气、电子信息为骨干,艺术、经贸、管理和商贸英语等专业并举的专业格局,使学校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社会适应性强的应用型多科性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学校有服装与工艺美术系、纺织与材料科学系、染化与环境工程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经贸与外语系、人文社科与基础教学部等七个教学系部和图书馆、电教中心、实习工厂等教学、教辅部门。 学校长期的办学实践,造就了一支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造”的优良校风。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490余人,有教授7人,其中美籍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90余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师等160余人。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有80余人,在读研究生7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的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6人,原纺织部先进工作者2人,20%以上的教师曾获省(部)市级以上的表彰。 学校长期坚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治学严谨,管理严格,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的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内部分高工专金工实习评估中,名列四川省第一的好成绩;在历年的全省英语等级考试、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生通过率均名列省上前茅;《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课题获全国首届高专英语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参赛队获多个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学校培养的服装专业大三学生曾白子,在“益鑫泰”第五届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评审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何欣在中国首届电子商务大赛中夺取国家级银奖;学校曾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称号;获成都市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校风先进集体”称号; 2000年学校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市文明标兵”。 学校基础设施优良,为全体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东(老)、西(新)校区共有 万平方米教学、生活用房,共有三幢教学大楼、两幢实验大楼、一幢图书大楼、十四幢学生宿舍、一幢实训楼、一个学生活动中心,有比较完备的运动设施和运动场地及其它教学生活设施,完全满足全校学生在校内学习的需要。学校新、老校都建有校园网,共有12个微机室,1200多台教学用计算机机;五个功能先进的语音室和校区内无线音频发射系统,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27个装备先进的实验室,能开出全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实验课及必要的专业课实验;服装CAD室和虚拟仪器实验室、 染整实验室、纺织实验室、服装专用设备室等装备先进的实验室,为帮助学生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99年在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实验室评估中,学校7个参评实验室均评估合格,其中化学实验室获得优秀。学校图书大楼功能齐全、藏书丰富、借阅方便,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供师生发表科研、教学论文。学校实习工厂拥有机械加工、电气控制、纺织、针织服装生产等各种设备,为师生实习和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西校区(新校区)7幢宿舍有6幢全部为四人间寝室,室内装有全国直拨电话,并可安置四台计算机。学生食堂按标准化要求修建,经营管理追求以人为本,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尽力满足师生的要求。学生活动中心可供周末娱乐和平时开展室内文体活动使用。学校无校外分校或校外办学点,全体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新生全部入住西(新)校区。新校区12万平方米的教学、学生生活用房中,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全部为近年新建,校园大部分园区是原“成都世界乐园”的园区,具备了既有功能比较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又有湖光潋滟、林木茂盛、曲径通幽的园林特色,环境更加优美怡人。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支持有力,学校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多年来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学校大力支持,政府先后拨款上千万元,社会各界投资上亿元,投入学校新校区基本建设。 2001年学校被中国和意大利政府选定为中、意政府合作职业培训项目的执行学校。从2004年至2007年,学校获得意大利政府赠款100万欧元、长期低息贷款220万欧元,用以购买教学设备和进行师资培训及贫困学生助学金的资助,目前项目已在按计划执行。近年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电气技术专业、服装专业、染整专业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学校纺织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003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被列为首批进行IT类高职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近年已有50余名教师和管理干部被送往意大利、日本、瑞士等高等学府学习交流;学校与日本桐生工业高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师生互换交流学习活动。 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学校毕业生连续十多年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业、创业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有招生就业处,配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就业工作。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毕业生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工作。毕业学生已遍布四川、重庆、广东、深圳、珠海、厦门、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河北、辽宁、新疆等全国各地。行业和单位涉及轻纺、电子、机械、贸易、装饰、金融、旅游、广告、建筑、军队和政府机关等。众多毕业学生已成为行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学校连续 10多年保持了一次性就业在90%以上,2005年更达到了,多年保持的高就业率,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四川日报》、《中国纺织报》、《四川经济日报》、《教育导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介,均先后报道了学校在教学和毕业生就业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学校多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纺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据专家预测,五年内纺织行业将为社会提供约 54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纺织品市场,在新的世纪,中国正在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纺织工业将永远是“朝阳工业”。同时由于纺织企业多年的改革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的纺织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的工厂,而是日益成为拥有高科技设备,厂房明亮,空气洁净的现代化企业。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区域性结构调整,纺织企业向西转移的大趋势,必将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进入学校各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搜索三聚氯氰的应用发布日期:2020/10/24 7:56:57背景[1][2]三聚氯氰具有强烈刺激性氯气味的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对眼有刺激性和催泪性。溶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乙酸和丙烯腈,难溶于冷水。与水作用冷却时缓慢,加热时很快水解为氰尿酸和盐酸,与浓硝酸和浓硫酸在室温下作用部分转化为氰尿酸,与醇钠作用得正氰尿酸的三酯,也能与氨、胺、酚等起作用。三聚氯氰储存过程中经常会因遇潮水解释放出酸性气体而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该产品结构上有三个活泼的氯原子,能够与-OR,-SR,-NRR’等多种活性基团发生取代反应,因此被广泛用于农药、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阻燃剂等的合成中,其应用涉及农药、洗涤、印染、造纸、纺织、塑料等多个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三聚氯氰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技术提升。目前工业化合成技术主要有氰化钠 法和氢氰酸法,国内主要采用氰化钠法合成,而国外主要采用技术更为先进、更经济、更易于规模化的氢氰酸法生产,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应与生产厂家联手,尽快攻克氢氰酸合成三聚氯氰技术,即使一时不能解决所有难题,也可以走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道路,为引进技术做好铺垫,尽快使氢氰酸法合成三聚氯氰路线在国内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三聚氯氰装置规模太小,生产厂家众多,良莠不齐,许多企业生产规模极小,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快规模生产步伐,通过市场竞争尽快淘汰小规模生产装置。应用[3][4]1. 在农药合成方面的应用在三聚氯氰的市场消费结构中,均三嗪类农药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三聚氯氰需求量70% 左右用于合成三嗪类农药,而在三嗪类农药品种中,均三嗪类除草剂是消费主体。据统计,目前上市的三嗪类除草剂共有9个品种,分别是阿特拉津、特丁津、西玛津、莠 灭 净、扑草净、氰草津、特丁净、西草净、三氟嗪草胺和异戊净。均三嗪类除草剂多为成熟产品,市场销售额比较稳定。2010年均三嗪类除草剂全球场销售亿美元,而其中阿特拉津的销售额就达到了亿美元,其次分别为特丁津和扑草净,二者销售额分别为亿和亿美元。尽管阿特拉津上市已经达到近60年,而且受到新除草剂的影响,但由于该产品低毒、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而成并且会在未来的除草剂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此外,随着三嗪类除草剂在非农领域的应用开发,一些老的品种也在一定程 度上焕发新的生命力,如特丁津可作为藻类生长抑制剂而添加在舰船表面涂料中,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三嗪类除草剂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的主要活性单体结构如下 :2. 在荧光增白剂中的应用除了除草剂之外,荧光增白剂在三聚氯氰产业链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荧光增白剂的需求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荧光增白剂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光线中肉眼不可见部分的波长的紫外线,之 后再发射出肉眼可见的蓝光或蓝紫光,通过光学互补原理,使经过荧光增白剂 处 理的衣物、纸张、涂料、油墨、相纸等更白、更艳、更亮。目前市场上的荧光增白剂产品主要有二苯乙烯类、苯并恶唑类、香豆素类、萘酰亚胺类和吡唑啉等5大类,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嗪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在该类产品中,通过三聚氯氰,将DSD酸和不同的取代基团连接在一起。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 商 业价值的品种包括VBU、VBA、CXT、BBU等50余种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占总荧光增白剂种的50% 左右,而且其中约90%以上的品种为水溶性的,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处理工艺简单,被市场广泛认可。除此之外,还 有 含三嗪基的香豆素类产品如SFG、增白剂355,以及改进的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增白剂 BR、HL等品种,虽然品种较三嗪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品种少很多,但由于性能更加优良而拥有特定的市场应用。3. 在光稳定剂中的应用光稳定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添加剂,通过捕获游离基分解过氧化物并转移激发态能量而提升聚合物耐老化性能的高效紫外线吸收剂。通常由三聚氯氰连接受阻胺而得到,目前性能最好的受阻胺性光稳定剂为GW-944,并以此结构为基础,通过取代基的替换合成了一些其他结构的光稳定剂并进行了研究,如采用受 阻胺类光稳定剂单体4-羟基-四甲基哌啶或者4-氨基-四甲基哌啶对三嗪环进行修饰以提高产品性能等,也是三聚氯氰市场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 在紫外线吸收剂中的应用紫外光吸收剂,是一类特殊的光稳定剂,主要有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三嗪类等,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吸收紫外光使本身由基态进入激发态,之后逐渐跃迁回到基态并以可见光或热辐射等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通过这种式,可以减少高分子材料在被紫外光照射后发生的自由基氧化、还原等,达到保护高分子材料的外观和使用性能的目的。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吸收效率最高的紫外光吸收剂,该类产品通常具有酚羟基,且酚羟基与三环的氮原子形成 分子内氢键,通过氢键的形成和断裂达到吸收紫外光的目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和日化品的包装、纺织品、纤维、塑料、涂料等行业,尤其是用于汽车涂层方面,效果要远优于其他类型的紫外线吸收剂。该类化合物的的合成通常经过至少一次的格氏偶联以及傅克烷基化反应在三嗪环上连接上含酚羟基的官能团,之后通过不同的醚化修饰得到性能各异的目标产物。5.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除上述应用外,三聚氯氰在其他很多行业都有着广泛应用,如合成活性染料 黄145、167、176,活性染料红。采用三聚氯氰和苯基次磷酸酯等为原料合成如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丙酯、乙酯等多种阻燃剂以及用于土壤修复的重金属捕捉剂TMT-3Na等。制备[5]三聚氯氰文献报道方法很多,但是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氢氰酸法和氰化钠法。1.氰化钠法世界先进国家大多数采用氢氰酸工艺路线,即用液态氢氰酸和氯气在反应器中进行气一液反应,产生出的氯氰气体,经过洗涤和精馏,以气态进入装有催化剂的固定床的聚合反应器中产生三聚氯氰气体,再进入凝化器得到产品,尾气经过处理后排放。由氯氰混合制备三聚氯氰的方法有液相法、加压法和常压气相法三种。液相法是最初的工业化方法,由于在液相下进行聚合,因此反应过程容易控制,但是产品中含有四聚、六聚物等杂质,需要精制,收率低,成本高,因此在国外已经遭到淘汰。加压法,反应温度高达 450qC、压 力 "9 .8M Pa,反应条件苛刻,而且对设备腐蚀强,产品的后处理比较复杂,因此限制了它的发展。常压气相法,将经过充分干燥的氰化氢和氯气按比例(氯过量)混合,预热,进入聚合器,采用活性炭 (或硅胶、沸石为载体的氯化铜或亚铁氯化铜) 为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 380℃的气相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后的产物,经过干燥、冷风冷却结晶得到产品。氯氰合成与氯氰聚合在一个反应器完成,也以在两个反应器内完成。后者尚可以回收部分氯氰,返回聚合反应器聚合,这样一步法省却了氯氰精制工序,从而简化 了设备,缩短了反应周期,收率在 86%以上。常压法产品质量、收率、生产成本等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方法,并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因此国外常压气相法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国外主要的合成路线。但是该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温度高、存在一定危险,产品质量有待提高。2. 氰化钠法以氰化钠和氯气为原料,合成氯氰,再经过气相催化聚合制备三聚氯氰。具体工艺过程,将罐区送来的3 氰化钠溶液配制成 15%的水溶液,同氯气按比例混合经过特制的喷嘴进入氯氰反应器,生成氯氰单体,经第一冷却器及第一分离器冷却脱水,再经第二冷却器及第二分离器冷却脱水后进入干燥器,进一步脱水干燥;然后进入聚合反应器生成气态三聚氯氰,经结晶在℃的冷空气下生成粉末状的固体三聚氯氰产品。氯化反应的废液中含有一定的氯氰,进入解析釜加热至90~100~C,解析出的氯氰单体回到反应釜,解析废液送污水处理;尾气经过扑集器、尾气吸收塔用碱吸收处理后,经尾气风机送人烟囱排出。该路线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较好,但是三废污染严重,仅适合小批量生产,而且路线冗长,收率低和生产成本高。主要参考资料[1] 化合物词典[2] 吕咏梅. 三聚氯氰合成, 应用与市场分析[J]. 中国氯碱, 2002 (11): 14-16.[3] 杨国忠, 郭婷婷, 时叶强. 三聚氯氰的应用及合成工艺进展[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6 (9): 36-38.[4] 伏宏彬. 三聚氯氰在精细化工领域中的运用[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9(2): 19-22.[5] 秦伟程. 三聚氯氰合成, 应用与市场分析[J]. 化工中间体, 2002 (20): 16-18.

纺织基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研究 1、立题依据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内衣业蒸蒸日上,由于用料少附加值高,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内衣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中国的内衣市场,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活力、成长最快和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 科技的发展促使内衣裤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内衣是内穿服装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普通内衣、修身(矫形)内衣和装饰(情趣)内衣三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面辅材料的运用以及大众衣生活中对内衣类产品消费日趋高裆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饿倾向,促使针织内衣内裤的结构在设计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型面料的不断涌现使内衣的造型和结构产生了变化。如:纯纺包覆纱类针织弹力面料性能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传统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能,改变了相对宽松才能达到舒适的内衣结构设计的传统习惯。其次,国际流行时尚潮流的同步化使我们在内衣设计上应该充分满足消费者追求流行时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供各种风格和功能的产品种类,例如不同服装与不同内衣的穿着搭配、不同人群不同场合对不同内衣的选择,而这些不同功用内衣的结构是有差异的。再次,内衣加工的专门化、设备的专业化以及人体采寸数据的精确和产品规格的掌控,这些技术均对内衣结构制板产生根本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无疑是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技术日益复杂和精微的根源所在。从内衣研发的角度而言,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是建立在结构设计师对人体静态动态结构的认识、对内衣纸样结构规律的理解、对内衣的舒适性功能性的把握以及对流行时尚和审美情趣的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上的。 女性内裤结构设计根殖于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而有其特殊性 服装结构设计的普遍规律体现在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具体的应用方法上,这与女内裤结构设计在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一致,只是由于内裤的裁片作用于人体结构中的部位和作用与普通服装不同而存在差异。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平面的布料转化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的服装立体造型的首要途径。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假助于基本纸样来认识服用人体结构的特征并进行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共识。基本纸样的造型形态和构成方式因不同的人体部位和不同的服装种类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具备三方面的特征:首先,基本纸样是人体作用于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是立体的人体在基础服装(或部件)成型过程中的平面形态,因此,基本纸样体现了相对静态下人体外形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在一定动态状况中人体运动规律对服装的要求。其次,基本纸样可以随生产实际的要求而设计成不同规格的基础纸样(也称基础样板、基型板或母板),体现为不同的款式设计中能达到相同规格要求的优势。再次,不同的基本纸样其构成形态均呈现为所对应的基本款式的典型样式,据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款式、结构变化上的方便。 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同样符合服装造型的普遍规律,以内裤为例,其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进一步体现了服装基本纸样的普遍特征。作为内衣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裤的护体功能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修身功能和装饰情趣在内衣的时尚潮流中体现得那么令人眩目,但从日常适用的角度出发,实用功能无疑是此类产品审美情趣的基石和大众的选购依据。除了面料性能,内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是服装舒适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构成舒适感的衣内小气候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的作用,如:松紧度、运动量、余缺(浮余)量、透气性、摩擦性等等,这些正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结构合理才能穿着舒适,即:结构的设计既要符合人体的静态要求更要符合人体的动态要求;既护体又舒适。从服装造型的规律和人体对服装的需求上看,要达到服装结构高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正是由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应用方式决定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方法的研究,揭示服用人体结构、内裤基本纸样、内裤产品纸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实基本纸样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认识途径和人体之于服装的媒介与桥梁,基本纸样是服装结构设计普遍规律的集中体现。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实验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立体裁剪和平面构成的公式完成对人体静态外形的复制。 (2)根据人体所需的基本动态和服用功能因素,进行分体组合,构成基本纸样。 (3)根据内裤不同性别、品种的结构分类,运用相应的基本纸样对典型性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实证其可行性,为服装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意义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4年正式成立益德内衣专业学院,2005年9月开办全日制学士课程。而国内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实质性的“内衣结构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多只是在服装设计课程内加些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基本停留在平面图的形式,结构和工艺研究则基本无暇顾及,局限性显而易见。因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国内内衣行业在岗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师徒传承或自我摸索来开展工作。这有孛于内衣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势态。从技术层面的现状看,以针织内裤为例,长久以来其结构设计通常依靠经验的定规定数实施,虽然便捷却缺乏科学依据,由于数据的随意性大,教学推广中很难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达不到以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的要求。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种传承方式从根本上就不能适应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对内衣而言,产品创新的基础首先就是技术创新,就应该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人体的分析,产品的分析、揭示基本纸样的获取、基础样板的设定以及应用方法和规律。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内衣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以“女性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研究为例,寻求内在规律、探索有效方法、创设针织内衣结构设计的新途径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内衣消费的急剧增加,内衣设计的专业性、内衣技术的独特性开始被行业所认识。近年来,在国内外有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对针织内裤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 1999年10月,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爱慕内衣公司共同筹建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人体体型分布、服装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涉及到部分内衣内裤的结构基础研究。 部分内衣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内衣结构设计的方法。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了印建荣、常建亮两位内衣行业资深制板师编著的《内衣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一书。通过大量的纸样实例进解了内衣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纸样设计与具体打板的操作方法,还涉及到了内衣纸样的放码与排料、计料以及各类内衣的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有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部分内容。印建荣还通过到国内各服装院校开设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内衣结构设计技术的推广。 刊登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由王东晖,徐东撰写的论文《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对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证。由潘健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出版的《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一书对服装人体工效学作用于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作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这些均对内衣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江南大学沈雷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薛福平副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贺庆玉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等书中均有部分章节讲述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王成芳、田然等作者在2005年08期《针织工业》杂志上发表题为《紧身平角内裤吊裆问题的解决》的文章,针对一款紧身针织平角内裤的吊裆问题,分析其覆盖的人体部位特点及样板结构,运用转移分割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结构设计,文章阐述了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从国内相关专业人士开设的讲座形式授课内容以及出版书籍、发表论文的内容来看,具备企业背景的专业人士侧重于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工作程序的建立;院校教师则侧重于服装品类造型特点的理论研究,结构技术方面多为选择其一细节展开修正方法的类似探讨,以上均未阐述女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方面的内容。 在国外关于内裤结构设计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英国的哈格编著了《内衣 泳装 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2001年8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其中部分涉及女裤结构设计。日本的内衣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的内衣研究和产品开发一直于亚洲,尤其在日本国内人体数据采集,人体工学研究、人体体型分布、结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为日本国内内衣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由袁观洛翻译的中泽愈编著《人体与服装》一书对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析,其中大量的内容有助于作为女内裤结构原理与设计的理论支撑。中日合资的“华歌尔”内衣即是运用日本技术在中国开发生产销售的内衣品牌,其中女内裤结构的功能设计是该品牌产品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特色之一。 综上,对于女性内裤来说,结构设计的方法似乎简单,但其结构原理和规律却很难得以揭示,这不仅因为它与外衣类的裤子结构有着全然不同的构成形态,更因为其初始纸样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基本纸样时具备多种可行性。因此,构成和应用基本纸样实际就是内裤结构设计中增强科学认识的关键所在。因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资料也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缺乏深度,大多是通过长时期经验积累所得的零散知识,很少从结构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问题。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企业生产更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权威资料获取数据与信息。 (2)归纳分析法:主要通过运用服装结构设计的规律和法则对内裤进行结构分类,通过归纳、分析、比较其结构特征,得出相应结论。 (3)对比分析法(图片法):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从人体结构、面料特性以及款式造型、时尚潮流等方面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 (4)实验设计法:制定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成型设置的依据和过程(即:初始的获取—基本纸样Ⅰ的设置--基本纸样Ⅱ设置)和两种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为本课题提供验证依据(设计方案的制定可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直接造型法、空间坐标法、几何造型法等)。 5、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通过资料的查询、对比分析以及一系列的实验,找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结构构成与设置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出与款式分类所对应的途径。总结出基本纸样应用于款式变化中的规律以及面料性能对这种变化的规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女内裤的产生与发展 女内裤的属性与功能 针织女内裤 针织女内裤的造型特征 针织女内裤的分类 针织女内裤的常用面料 第二章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与规格 针织女内裤人体测量的方法 针织女内裤号型数据的采集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系列 针织女内裤的规格设置 第三章 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 针织女内裤初始纸样的获得 标准立体裁剪的模型准备 女内裤立体裁剪的面料选择 通过立体裁剪获取的初始纸样 一、标准立体裁剪人台准备 二、立体裁剪面料的选择 三、通过立体裁剪获得初始纸样 通过平面制图获取的初始纸样 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 女内裤初始纸样的修正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 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分裆式结构 女内裤基本纸样Ⅱ---连裆式结构 第四章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6、实验设计 (1)根据国家号型系列数据和标准人体模型进行针织女内裤的结构分解,尝试按照预想的人体空间坐标进行定位,并且将坐标按照款式类别进行空间位置的重构设置。以总结出人体形态、款式特征影响和制约内裤结构线变化的规律。 (2)初始纸样结构的重构设计。将初始纸样结构线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产品的结构类别进行设定,并优化组合,将成衣穿着于标准84A型人台,创设出可行、易行的基本纸样,并通过制样、试样、分析比较不同因素下各个部位对廓型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3)根据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基本纸样Ⅱ的应用性实验设计,论证创设方法的可行性。 7、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规律入手,根据女性人体与内裤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通过归纳、对比、分析和应用实验总结创设出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寻求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规律,为国内内衣业女内裤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便捷的途径。必将提高这一内衣品种在结构设计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服装结构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8、课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1)由于服装结构源于人体结构而又有差异,因此如何选择标准的人体进行采寸,并通过假体的模拟展开初始纸样的获取工作,其中的运动量的把握以及运动幅度的域定范围和数据收集则是重中之重。 (2)由于针织女性内裤基本纸样的研究资料极少,加之,女性人体因种族、区域等因素因此本课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不具体、不准确的地方。 9、预期的研究结论 归纳出女内裤结构设计的规律,总结出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及其应用方法。 10、时间进度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初步定位5个阶段: (1)20XX年9月――20XX年12月:查找相关文献,明确目标,选题 (2)20XX年1月――20XX年4月:搜集资料,学习研究 (3)20XX年4月――20XX年7月:资料分析,设计实验 (4)20XX年7月――20XX年12月:初步结论,论文撰写 (5)20XX年12月――20XX年3月:论文修改,答辩 参考文献: [1]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 Ann Haggar(英)安•哈格 ,内衣、泳装、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M]. 北京服装学院爱慕人体工学研究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 内衣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印建荣,常建亮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内衣结构设计教程,印建荣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5] 女性内衣设计制图技法,洪境,汪林[M].东华大学出版社, [6] Valerie Steele(美)瓦莱丽•斯蒂尔,内衣--一部文化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7]潘健华.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 刘瑞璞.女装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9] Joan Nunn(英)琼•娜,服饰时尚800年 [M].贺彤译,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Kathryn Mckelvey & Janine Munslow [英]凯瑟琳•麦凯维,詹莱茵•玛斯罗.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1] 王东晖,徐东.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10) [12] 倪红,李春萍.面料的悬垂性能对服装波浪造型的影响[J].丝绸,2001(2) [13] 戴鸿,陈国桢.省道变位在服装中的应用[J].四川丝绸,2003(4) [14] 王平,阎玉秀.谈服装上的分割[J].丝绸,2004(6) [15] 王秀之,李敬华.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4)

1 我国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在纺织品贸易的国际舞台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纺织品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前我们应看清的现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利用国际贸易的规则,政府、社会、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提高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国际竞争力.2 纺织行业是我国创汇的第一大户,但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对国际上的各种贸易壁垒无所适从,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出口竞争秩序的含义入手,结合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探寻了导致其无序竞争的原因,阐述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秩序的对策,使纺织业的出口竞争秩序更加合理、有序.3

纺织材料生态化及其发展趋势摘要:从采用绿色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和开发可降解纤维3方面,综述了纺织材料生态化的发展现状,指出循环材料开发和使用是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关键词:纺织材料;绿色;生态化;趋势目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能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纤维。并提出纺织用材料必须经过毒理学测试,具有相应标志,符合环保、生态、人体健康要求。纺织材料生态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方向。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可降解纤维,选择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纤维原料已成为目前纺织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1~2]。1采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生态纤维已成为获得生态型纺织材料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开发热点。从食用的香蕉、小麦、大豆、玉米、牛奶、虾、蟹等到木材、昆虫、蜘蛛都成为了生态纤维材料的来源。现今的绿色原料包括原生态自然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炼物及原有纤维的再加工产物3种[3]。1·1利用原生态自然物开发生态纤维自然界中原生态的物质即常规的天然纤维,以其自然本色和环保特性赢得人们喜爱。但天然纤维并非完全无毒,如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所施用的化肥及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是有害物质进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生态天然纤维主要致力于开发对杀虫剂和除草剂较少依赖的天然纤维和新型绿色纤维,如有机棉、有机麻等。同时许多新型原生态的纤维原料如木棉、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竹纤维等生态纤维也在积极的开发与应用中。发现更多的天然纤维材料,进一步扩大天然纤维的可利用性,使天然纤维材料的发展日益扩大是当前利用原生态的自然物质开发生态纤维的主要研究方向[4~5]。1·2用自然物的提取物开发再生生态性纤维直接取自天然高分子物质,以自然物质为基础的提取物可形成绿色环保纤维,如Tence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牛奶、海藻酸钠纤维、甲壳素纤维、竹浆纤维等。这些纤维多属于再生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类,纤维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或蛋白质组成,易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有关再生生态纤维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多,许多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也较成熟[6]。如甲壳素纤维,所用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中,也存在于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甲壳质纤维是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型动物纤维素纤维,废弃后可被微生物分解。这种纤维具有生物活性,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抗菌性和治伤性能。它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对危害人体的大肠菌杆、金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适合制造特殊的医用功能纤维产品。此外,近年开发的新型蛋白复合蚕蛹蛋白粘胶长丝纤维,利用与粘胶纺丝原液共混,纤维素形成芯部,蛋白质集中于表面,构成分子上的稳定结合,形成具有特定皮芯结构的蛹蛋白粘胶皮芯复合长丝。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为10%~20%左右,纤维与皮肤的亲合性好,保健功能显著[7~8]。1·3利用原有纤维的再加工开发生态性纺织材料采用自然原料通过高分子化学合成的方法可加工、生产生态纤维材料,如聚乳酸纤维(PLA)、聚羟基乙酸纤维(PGA),及它们的聚合纤维(PLGA)。这些纤维原料资源可再生和重复利用,使用过程安全。纤维开发途径包括微生物合成生态纤维和化学合成高分子生态材料。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短梗霉多糖、功能蛋白高分子等都可以纺制成纤维。另外,微生物还可直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如短梗霉多糖(Pullulan)纤维就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由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胞外水溶性多糖(由麦芽三糖1,6键接形成的聚合物)合成,其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质与聚苯乙烯相当。Pullulan纤维具有平滑、透明、光泽好、强度高(与尼纶相当)、无毒、无味、无色、能生物降解的特点,适合作手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还可利用多糖液中培养出的细菌(膜醋菌)获得直径大于40 nm的生物纤维丝条,用微菌类霉菌体合成支化营养菌丝或长度达几厘米的由孢子囊柄组成的丝条,分离纯化后丝条能够织成无纺布,用于湿法无纺布的过滤材料[9]。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将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加工方法合成,如美国杜邦公司2000年10月投产的索罗那(Sorona)纤维就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全新多聚体化合物。其纤维制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化纤制品。制成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似真皮,且可回收再利用,为重要的环保产品。还有以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原料发酵成乳酸再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乳酸纤维(PLA)等[10]。2运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开发生态纺织材料将现代生物技术巧妙地用于纺织纤维的开发,不仅能有效地改进现有纺织原料的不足,还可根据需要开发出适合纺织生产的新型纺织纤维,为纺织原料研发开辟新的途径。天然彩色棉纤维是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棉花品种,通过将彩色基因移植到白棉DNA中而获得。彩棉产品省去染色、印花等工序,减少了加工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了从纤维生长到纺织成衣全过程的“零污染”。利用基因改性技术可生产抗虫棉,避免农药对环境及棉本身造成危害。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将苏芸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转入棉细胞内,培育出了十多个抗虫棉品种,能产生一种对抗鳞翅目昆虫的毒素,抗棉铃虫能力达80%以上。此外,转基因抗蚜虫棉、转基因抗虫抗病棉也相继培育成功,已在我国实验推广[11]。利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还可向棉纤维中引入其他成分,形成天然多成分棉,改善棉纤维的性能。如利用在棉纤维中腔内具有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内芯来生产天然的涤棉混合纤维,或引入动物纤维蛋白,从而形成含动物纤维的天然多成分棉,对改善棉纤维自身的不足,提高棉纤维的性能有很大贡献[12]。五彩丝、彩色羊毛的取得主要靠蚕的基因突变。利用染色体技术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输入家蚕体内,培育出能吐彩丝的新蚕种。选择合适的彩色基因导入绵羊体内,也可培育出具有天然色彩的彩色羊毛[13]。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扩大纤维的生产。例如,蜘蛛丝因具有超高强力是开发高强织物的理想原料,但如何获得大量的蜘蛛丝来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就成了产品开发过程的难题。为此,加拿大Nexia公司将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的有关基因转入奶牛和山羊的乳腺细胞中,从其分泌的乳液中获得经过重组的蜘蛛丝蛋白,并从中提取到与蜘蛛丝性能相似的丝蛋白纤维。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从蜘蛛丝蛋白中分离出有关基因,人工重组到可以用发酵法大量生产蛋白质的诸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体内,在其细胞中产生蜘蛛丝蛋白[14~15]。3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可生物降解纤维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或其分泌物在醇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纤维。可生物降解纤维制成的纺织品,通常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是理想的石油类纤维材料替代品。降解采用的方法有堆肥降解、土地埋入降解、在活性污泥中降解、海水浸渍降解,以及在聚合物中通过添加组分进行共聚来加速降解等。目前美、欧、日对可生物降解纤维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6]。常见的天然纤维及目前研究较多的纤维素纤维、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淀粉纤维等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而合成纤维可降解中较大的一类是水溶性聚合物,它是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水中能溶解或溶胀形成溶液或分散液,其分子链上一般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氨基、醚基和酞胺基等)。常见的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有聚乙烯醇(PVA)、聚丙二醇(PPG)和聚乙二醇(PEG)等。聚乙烯醇(PVA)是人们最熟悉的水溶性高聚物,它在纤维和纤维改性及制作膜材料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Planet Packaging Technologies公司用PEG共混制造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美国Air Product & Chemical公司也开发了一种商品名为Vinex的材料,它是由聚乙烯醇和聚烯烃、丙烯酸酯接枝聚合而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17-18]。另一类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物质经化学加工形成的合成纤维,如聚乳酸纤维(PLA),虽为合成纤维,但其原料来源于地球上不断再生而取之不竭的农作物,其废弃物埋入土中后,在土壤和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大约经过1~2年时间,纤维可被完全分解为CO2和H2O从而发生降解[19]。虽然可降解纤维材料的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进行得还很不够,也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可生物降解功能纤维需求的增长,可以预见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涌现下,可生物降解纤维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20~21]。4生态材料的发展趋势循环材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在主产业链上向前、向后延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使所用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节约生态资源。现代纺织要求材料可循环、再生,产业发展可持续,因此,循环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未来生态材料发展的趋势。最近日本提出了“完全循环型”新概念,要求彻底实现纤维从原料使用到最终制品回收全过程完全循环。吉玛公司、杜邦公司对聚酯等装置也提出了“全循环”概念[22]。天然纤维材料是地球上巨大的再生性生物高分子资源,作为“从自然产生又回到自然”的资源循环型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人造纤维材料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其原料多为天然可再生的非石油资源(木、棉、亚麻、竹、麦杆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成纤维多为石油化合物,而石油属原生资源,且常规合成纤维具有不可再生、不可降解性。目前合成纤维如何进行回收再生是生态材料研究的重点,也是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合成材料循环使用的一种最积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已开发了有回收聚合物、纤维的原料再循环和回收单体的化学再循环系统[23~25]。回归自然、适应环境是纺织材料总的发展趋势。生态化纺织材料的发展为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符合21世纪绿色环保型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认为未来的纺织工业将是绿色生态工业。参考文献:[1]吴湘济,沈晶.纺织工业绿色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12):298-317.[2]黄猛.我国绿色纺织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00,(2):31-33.[3]甘应近,白越,等.绿色纺织品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学报,2003,(6):93-95.[4]Peter F Greenwood, green are cotton and linen?[J].textiles,1999,(3).[5]付群锋.浅谈新世纪纺织面料的发展趋势[J].印染,2000,(7):49-50.[6]A P Aneja,等.21世纪的纤维[J].国外纺织技术,2000,(1):1-3.[7]李晓燕.生态纺织纤维的性能与应用[J].棉纺织技术,2002,(11):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我是杂志社编辑,这个期刊很不错的,属于核心期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属于目前国内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原《西北纺织工学学院学报》)是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部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工程院院士,本院名誉院长姚穆教授任主编。本刊创刊于1986年,主要刊登纺织与材料科学、服装与艺术设计、环境工程、化学化工、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及基础科学等方面具有创见性及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科研报告与文献综述等,报告本院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动态。

纺织学报期刊交完审稿费需要一到三个月反馈。纺织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纺织学报》(月刊)创刊于1979年,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刊。《纺织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代表着我国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纺织学报的论文查重高吗

一般的话,发表论文查重率低于30%就行了,但是有些学校的要求不同,还是要根据你们自己的规定来。

众所周知,论文发表之前要对论文进行查重才能被发表,但发表时不能有过高的相似度,否则论文就会被退回,那么论文发表时的重复率需要达到多少呢?下面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

1、论文重复率在多少内可以发表?

事实上,对于论文重复率,每个出版社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规定比较宽松,要求在30%之内,重复率和内容在要求之内就可以发表了。但对某些要求较严格的出版机构来说,论文的重复率一般不能超过15%,超过15%的论文将被出版机构重新退回给投稿人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将论文提交给出版社的编辑,编辑审核可以通过后,就能在期刊上进行论文发表。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将论文修改并提交,则有可能被取消申请资格,或延迟审稿时间。因此,说自己正在写论文并想要发表时,千万要保证自己的原创。

2、在什么地方可以检测论文的重复率

现在全国95%的学校都要求学生进行论文查重,但有的论文查重平台是不对个人开放的,所以自己要去查自己论文的相似度,那只能到自己学校的图书馆去查,所以这段时间不太方便,而权威的论文查询相似度的费用也比较高,一般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无法去查。因此,此时大家可以使用papertime论文查重系统,这个系统中所有的准确度也是比较高的。另外就是这套系统的收费没有像权威查重系统那样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福音,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这套系统。

一般论文的查重率别过百分之二十就可以,级别越高的论文重复率要求就越高,而且论文的重复率也跟论文检测系统有关,在选择检测系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安全和准确,才不会影响之后的答辩和发表。论文的重复率随着不同类型的论文而变化,论文类型大致分为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首先介绍学位论文的重复率:1、本科毕业论文的重复率一般在百分之二十以内,严格的会在百分之十五以内。2、硕士论文的重复率一般要求在百分之十五以内,严格的会在百分之十以内。3、博士论文的重复率大多要求在百分之五以内。然后是期刊论文的重复率,变动依据是论文的等级和期刊的等级,也就是说研究生小论文发表到普通期刊的话,重复率在百分之三十以内即可,评选高级职称的论文需要发表到核心期刊icon中的,重复率就要在百分之十以内。当然,各个类型的论文,学校和杂志社是有具体规定的,在提交之前对重复率有清楚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学术交流》刊期8-9月,北大C扩成稿:有合适及时确认,随时被定1、论曹禺icon戏剧以及田本相的研究方式2、分析契诃夫戏剧中的时间观念——以《三姊妹》为例3、以赖声川戏剧述评为例分析中国现代戏剧的创新发展方向4、论著名评论家、创作家萧伯纳icon在早期进行戏剧评论与创作中所传递出的价值观5、文本《成都偷心》的浸没式戏剧美学探索评职、结业所需【核心期刊】【普刊】 【国内外核心】【著作】【课题】【专利】等如下,SSCIicon,ISTP,EI,南核,北核2.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全包或任一位置选择3.国家级课题申请4.各专业普刊、学报、核心论文的编审加发表5.硕论、博论编审6.学术专著、教材出版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查重率合格标准取决于杂志社的具体要求。因此,如果想要知道自己所投稿期刊规定的论文查重率标准,最好是通过期刊编辑或者期刊官网进行了解。可以参考下面大致的期刊论文查重率标准:1、普通期刊的查重率在25%~30%以内;2、省级期刊论文查重率标准在15%~25%以内;3、国家级期刊论文查重率标准在10%~15%以内;4、核心期刊的查重率总体要控制在5%~10%以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