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审的原则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原则和规定;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各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真实状况;有利于加强学位点建设,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
二、盲审结果处理
1. 论文送审意见全部收回,评审意见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额份数必须追加送审。
2. 论文送审意见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据已收回的评审意见,决定是否让研究生先进行论文答辩,再根据缺额份数收回情况及评审意见确定答辩的处理意见。
3.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若出现一票否决的,则追加二位评阅人重审,如再出现否决意见,则该论文评审定为不合格。若出现二票否决,则该论文评审即定为不合格。硕士学位论文实行盲审意见一票否决制。
4. 通过盲审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导师及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
5. 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接到“复审申请表”后,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分委员会成员对被盲审为不合格学位论文及盲审意见进行评议,如认同盲审结果,则应责成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其盲审费用由导师或研究生承担。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盲审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博士论文盲审结果一般是90分达到优秀。以下附一份大致的博士论文盲审要求及注意事项:
博士学位论文全盲送审在实质上与以往的博士学位论文送审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送审方式不同。所以送审前该进行的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一样不能少。
首先:
1、博士生的课程成绩应通过培养办审核盖章
2、博士生的开题、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应通过学院的认证
3、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达到学院学位论文送审的要求
以上事项学院审核通过后,博士学位论文方可送审。
一、送审前提交的材料(由学院统一提交)
1、博士学位论文电子版(PDF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规则为:XXXX_XXXX_学号_XX
即:学校代码_二级学科代码_学号_LW(如:11414_082001_2011312001_LW)
(强调一遍,具体命名以学校准确代码命名)
2、Excel表格。
3、其他材料(成绩单、博士生开题、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通过的证明)
二、送审后提交的材料(由博士生提交)
1、导师评阅书
2、一份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自审清单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自审清单表格从研究生院主页学位工作栏目下载,纸质自审清单应由导师审核签字;电子文档命名:学号+姓名+自审清单,送审前请发至学位办公室电子邮箱:你自己学校的邮箱
3、一份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全套复印件
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全文、录用通知书原件(包括拟刊载年份、卷、期号等)和被录用论文全文复印件以及其它成果的复印件,会议论文复印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并签字。
4、学位论文评审费(每位博士生xxxx元)
费用的收取规则为每篇博士学位论文聘请xx位评阅专家,每位专家评审费xxxx元,导师出部分费用(学校不同费用不同),即:xxxx元;研究生院和学院各出部分费用。所有费用全部刷卡缴纳。
以上要求为大致要求,具体以学校要求为准。但不管怎样,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
以上内容参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 百度百科
硕士论文盲审一般一个月左右可以知道结果。
一般来说,评审论文的盲审老师都会在规定的日期内答复复审结果。如果是一篇硕士论文,没有工作的,盲审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工作的话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了,因为每个学校的规定都是不同的。
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学校送审,学生能查到,一般盲审结果会在你上传论文的学校系统上能查到,从学院那里也能拿到盲审结果。
研究生论文盲审是全部送审。
学位论文盲审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是指在学位论文送审及评阅过程中隐去研究生、导师以及评阅专家姓名等个人基本信息的“双盲”评阅,每篇学位论文盲审评阅专家一般为3位校外同行专家。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学位论文盲审前,该研究生须完成培养环节要求,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预答辩。
盲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经导师审核同意,学院审核通过后,由所在学院(所)按照送审要求整理好电子版学位论文等材料,提交研究生院统一送审。
在哪里查询学位论文盲审结果:
硕士论文盲审结果大约在20个工作日后收到,博士论文盲审结果大约在35个工作日后收到,研究生院会第一时间通知所在学院(所)。未收到反馈结果即为专家评阅未结束,请耐心等待。
学位论文盲审结果分为“同意答辩”、“修改后直接答辩”、“修改后重新送审”和“不同意答辩”4种。其中“同意答辩”和“修改后直接答辩”认定为盲审通过,“修改后重新送审”和“不同意答辩”认定为盲审不通过。
毕业论文送审是指提交写好的论文,等待审核。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常使用查重系统来检查论文的重量,以检查学生的论文是否抄袭。是否在规定的查重率内。很多人会问:论文送审后查重吗? 一、论文送审后查重吗? 1.毕业论文送审后是否还需要查重,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要求定的。有的学校会要求查重,有的学校不会要求查重。一般情况下,论文盲审结果出来后,学生应根据评论书专家的意见再次修改,修改后必须查重。 2.很多毕业论文要参加的盲审,也就是人工查重,会对论文中包含的相关内容进行查重。因为是人工审核,此时不会检测到重复率,但很多学校也可以在盲审中划出重复内容,然后进行修改。 二、论文送审有哪些要求? 1.提交学位论文的过程一般是:通过论文查重率检测、学生提交申请、导师、学院批准、论文提交、评审结果录入、评审结果查询。 2.研究生论文的提交应通过开题报告进行论证,从开题到答辩的时间应符合相关要求。所有要求必须经学院批准后才能提交。 3.被抽出参加盲审的学生,应在收到通知后的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藏作者和导师的姓名),并报送研究生办公室,其中硕士论文一式两份,博士论文一式三份。
查重是学校的事,一般学校查重通过了才会进入到盲审阶段吧。其实就是通过这个平台找一些专家对论文进行双盲评审,两年以前是不查重的。两年以前被盲审的经历:①身边有同学不通过的,具体比例不得而知。②时间会比较久,慢一点的可能要一个月。我们当时的情况,很多人到答辩的时候有的盲审还没有回来(总共5个专家),学校让写保证书,如果后续返回的盲审中有不合格的,答辩无效。我们学校好像就用了一年,以后就不用了,感觉盲审时间比较久,还没法去催那些专家(因为只有教育部知道论文送给了哪些专家。)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要求有4点。1、完成基本学制年限的在籍研究生。2、在基本学制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3、在基本学制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同时符合申请学位要求者,可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获得毕业证、学位证,未通过者可获得毕业证或结业证。4、硕士研究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但不符合申请硕士学位要求者,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获得毕业证,未通过者可获结业证。
北京林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实施“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直属重点高校。北京林业大学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经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在校研究生人数近4000人,其中科学学位研究生约3000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约1000人。北京林业大学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建有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4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部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台站、9个部级和市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理科基地。博士、硕士点覆盖农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和26个一级学科,学科点拥有量处于农林院校前列。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现有研究生导师416名(其中博士导师134名,硕士生导师28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北京市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北京林业大学共授予硕士、博士学位3000余人。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北京林业大学实施了十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主要包括研究生生源扩展、研究生教育资源开发、研究生自选课题资助、优秀博士论文建设、研究生访学与学术交流、研究生教学硬平台建设、硕士专业学位建设、数字化研究生院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合作等。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于2000年、2002年和2005年3次入选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15人次荣获风景园林与建筑国际设计大奖。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在合作培养研究生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正在按照面向学院、面向学科、面向导师、面向学生的“四个面向”办学方针,与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向着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经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位居A+档位。学校现有16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0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5名两院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林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在校生25347人,其中本科生13309人,全日制研究生593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356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751人。学校教职工1888人,其中专任教师1204人,包括正教授302人、副教授54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组部“”入选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入选者7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支。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3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25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人获全国林业教学名师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实施导师制、主辅修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梁希实验班、创新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1项。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研究生58人次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IFLA-UNESCO)、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4%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在96%以上。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设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站台共43个。其中,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林业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外观测研究站6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2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被SCI收录5424篇,EI收录2610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到账科研经费总计亿元。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自2005年起,每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培养了70余个发展中国家近600名林业领域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美国、法国等国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办公室在学校设立,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搭建了新平台。2016年,学校成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伙伴关系。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以及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项目院校。目前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在校进行本科、硕士、博士、汉语学习,其中学历生的比例占80%以上。 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696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3176亩。图书馆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藏书万册,电子文献48900GB,数据库70种。建成了“万兆骨干、部分千兆到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启北林崛起新征程,为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定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导师,进行论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导师对盲审结果有异议,可填写“复审申请表”申请复审。
盲审办法
1、参加双盲评审的研究生:博士生100%,每人送审三份。硕士生(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按当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人数的3~5%,每人送审二份。
2、研究生部根据每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科、专业研究生分布情况制定出盲审方案,并交分管校长审批。
3、研究生部根据盲审方案,抽出需进行论文盲审的研究生名单,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名单核对无误后,将盲审论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学科所属学院。
4、被抽出参加盲审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的二天内,按规定格式制作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硕士生论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论文一式三份,报送研究生处。
扩展资料
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是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推行的一项新制度,广受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和社会舆论的好评。在研究生不知道评阅自己论文的导师是谁,评阅导师也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的情况下,论文“盲审”制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并能促使研究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并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灵丹妙药”,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不可高估。 首先,论文“盲审”制度并不能杜绝弄虚作假。从表面上看,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而实际情况却是,如果导师对所带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过指导,他就会熟知该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
如果他有意弄虚作假,同样可以将论文题目和大致内容告诉“关系不错”的评阅导师,请他们“手下留情”。这就是说,只要导师们私下里相互“串通”,论文“盲审”制度便会有名无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人民网-论文“盲审”的作用不可高估
可以的。当研究生毕业论文被学校送审时,学生一般可以通过研究生教育官网进行查询,看毕业论文审核到那个阶段了。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学校送审,学生能查到,一般盲审结果会在你上传论文的学校系统上能查到,从学院那里也能拿到盲审结果。
如果是本科,211与985的学校大概需要一个月。如果是普本一到三周。如果是硕士,不是在职的话大概要一个月。
首先,不同院校对送审论文的安排是不一样的。送审的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导师审核。一般高校会安排在4月份提交,但也有部分高校会安排在5月份以后提交。看院校安排,一定要注意,提交的论文需要导师签字审核,这是学生要注意的。
其实很多学生在论文查重过程中绞尽脑汁,甚至因为论文查重没有达标而没有机会送审,这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非常遗憾的。但是,论文查重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用户知道高效的降重技巧,并在论文初稿检查完毕后成功对论文进行降重,那么通过学生的审核机会是非常大的。
其次,论文中重复最多的内容是用词内容,作者可以通过用同义词替换重复的词来降重,从而减少论文中连续重复的内容,降低论文查重率。作者还可以通过将主动句转化为被动句来降重,通过减少重复措辞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
最后,数据内容也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些数据内容是论证的要素,但同时也容易重复,所以需要降低数据内容的重复。论文作者可以通过截图来降重,可以直接避免数据内容的查重,降低论文的查重率。
论文种类:
1、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一个月。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外审大概一个月出结果,初审过了就是外审,外审结束说明已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