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音乐,因为那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可以演绎出一首首青春的旋律,让我的思绪任意飞翔。我喜欢文字,可以书写出感人的文章。我更喜欢体育活动,因为他不但可以增强我的体质,而且还让我在运动中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全校同学像潮水般涌出教室来到宽阔的操场上,操场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沙坑上立定跳远,有的打乒乓球,还有的在跳绳。我们几个女生也找了根长绳在凉爽的树荫下跳了起来,两个女生既有力又熟练地甩动长绳,听着那“啪啪”有节奏的声音,我心怦怦跳个不停,想冲进去又怕被打到,看到别的同学跳得那么高兴,我跃跃欲试,两眼紧盯着绳子,想抓住机会冲进去,“耶”我成功了,就在那一瞬间我鼓足勇气冲进去了。随着甩绳的节奏,我全身放松和同学们一上一下地欢快跳动,头上的小辫子也随着翩翩舞动。跳着跳着,我渐渐觉得腿非常酸,像两条腿灌满了铅,但我坚持跳了20几下。就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教室。我们跳出了欢乐,跳出了团结,也跳出了珍贵的友谊。在曲折的路途中,我们显得那样平凡,但一定不要停下,我们以微笑的姿势跑向未来,跑向明天。
没蕃故人(张籍)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题目:《阳光大课间》铃,铃铃”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我们手恰腰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楼梯的中间,你可能会问:下楼一起,还那么整齐干什么?哈哈这你就不明白了吧,别急,我给你细细道来。这是我们学校第二节下课做的课间操(除了下雨,法定节假日才不做)从第二课到第三课都是我们的‘阳光的课间’,大课间1,3,5是5,6年级做操,2,4,是3,4年级做操大课间主要有这几个成分:1集合2我们学校自编的‘红领巾飘起来’3多维眼保健操4就是我们已经做腻了的‘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5分散活动6‘放松操’。说起那个‘七彩阳光’真是让人恶心的想吐!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几十遍了,大家一提起‘七彩阳光’就无精打采,怨声载道。现在终于换了一个新的广播体操大家都十分开心,都很努力地学习。再说说那个‘红领巾飘起来’,大家真的很喜欢,可能老师,校长也理解我们了吧,给大家换了个口味,大家高兴得都跳了起来!那个‘多维眼保健操’我们只学了两节,但我们下课就找别的同学学习,再相互教,学习。功夫不费有心人,我们全班都学会了!集合时,音乐是‘运动员进行曲’,下面是那三个操‘红领巾飘起来’多维眼保健操‘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啦。后面是分散活动,在那时,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老师还会很支持你,因为你懂得展示自己!放松操是‘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偷偷告诉你这个优美的 体操也是我们老师自自编的。再告诉你个秘密,如果你从空中向下看,你会发现下面的人都穿了个一件同样的衣服,你真没眼光,这是校服。不过,你别说我们这样还真的像一个大家庭;也像一个即将比赛的一个大组合;更像一只只幸福的海鸥!忘了告诉你,我们在做操前还有一个口号,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七彩阳光,梦想健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七彩阳光,梦想健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七彩阳光,梦想健康!’也就是四个词读三遍。一边比一边用力,一边比一边大声。怎么样,我们的‘阳光的课间’有趣吧,你们学校又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快来展示一下吧!
我分享几个题目给你看看,都是《体育科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题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状况、形式与对策研究论“乒乓精神”的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区域化视角下旱地冰球爱好者参与度研究文化润疆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路径探究健康中国视域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健康促进耦合发展研究大学生“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实证研究
有趣的课间活动叮零零下课了,原本鸦雀无声的学校,一下子变得沸腾了起来。同学们在走廊上玩各种各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有踩脚,老鹰捉小鸡,躲迷藏,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我和小伙伴玩的是“老鹰捉小鸡”,在游戏中胡俊铭当“鸡妈妈”,林安琪当凶猛的“老鹰”,我和其它几个同学当可爱的“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展开双翅,张开血盆大口朝我们扑来,就在这时“鸡妈妈”也展开双翅奋力的保护我们,“鸡妈妈”跑哪儿“老鹰”就追哪儿,我们这些“小鸡”也紧追不舍地跟在“鸡妈妈”身后。“老鹰”左跑跑,右跑跑,可还是没有捉到一只小鸡,我们开心的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忘记了防守,“老鹰”趁机猛扑上来,就当快要捉住最后面的小鸡的时候,幸好“鸡妈妈”反应快,马上喊“下山”,我们这才没有被捉住,“老鹰”原本还想再捉的,可是上课铃声响了,所以我们都回教室上课了。你们看我们的课间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有趣吧?不信你可以来我们学校瞧瞧!
多彩的活动作文题目有如下:
一、《一次活动》
二、《愚人节促销活动策划》
三、《我喜欢的活动》
四、《学校活动》
五、《小学生活动》
六、《一次精彩的活动》
七、《暑假实践活动》
八、《愉快的活动》
九、《学校的一次活动》
十、《一次快乐的活动》
十一、《难忘的活动》
十二、《大课间活动》
十三、《精彩的活动》
十四、《一次特别的活动》
十五、《有意义的活动》
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 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 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 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 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 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 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 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 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 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1 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区域活动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能为幼儿提供较宽松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此,通过我园开展区域活动,我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现将“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园要搞好区域环境创设,就必须贯彻《纲要》精神,更新教师的观念,既充分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良好环境,又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健康成长的园地。因此,开设的区域活动应该是幼儿喜欢的、需要的。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班级里需要哪些区域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想法,设计区域活动标志。区域活动还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及时更换。幼儿的需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他们对某一活动区的活动失去兴趣时,就会产生新的想法,希望开设新的区域。这时,教师就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变换或增设新活动区。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在晨间活动时,尤其是星期一的造成,有的小朋友不愿意进区活动,而是想找好朋友讲一讲星期六、星期天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当时班里并没有这一区域,所以只好在别的活动区边玩边讲,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级的一角开设了“聊天的区域”。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一起聊聊天,既不打扰别人,也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培养了他们交往的能力。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 二、活动区材料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充满想象的、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的。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 2 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 1、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进一步发展。而对另一些幼儿的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能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活动区的材料要根据教育目的不断调整、充实。让幼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在完成同一目标时,也要不断地变换材料,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3、在区域活动中,自制活动材料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因此,在提倡环境教育的同时,多多利用废旧物品是有利有弊的(采用的废旧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确定卫生才能投放使用)。当然,在材料的投放及创设过程中,需要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合作,才能做得更好。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增添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幼儿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成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 4、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在某些活动区,如建构区、科学区、操作区,要向幼儿多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有发挥的余地,有探索的愿望。 如:在操作区向幼儿提供一些盒子、布、线、胶带、胶水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调动幼儿的自主性。 三、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怎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 3 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四、以合适的身份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不等于老师在一旁做一个旁观者,如果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反而会让幼儿盲目的探索、无目的的操作。因此,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让他们被迫接受你所认为的,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新《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大伙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他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总之,区域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而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活动机会,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自由发挥,这样,就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立精神,发挥其潜能,展示其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研究 对幼儿来说,体育游戏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是通过早操(间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等组织形式来实现的。1996年6月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而我班先从体育活动、晨间锻炼这两方面着手让我班体育活动的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平日的集体体育活动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了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体育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一些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体育活动。活动中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肩上挥臂投掷,我们将这一活动三个不同高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高度。这组活动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进行体育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尽可能给每个人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裁判、排头、主角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体育游戏“贴着报纸走”中,我们和幼儿一同探索报纸贴在胸前不用手扶怎样才不让它掉下来,问题提出后,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有的快走、有的快跑、有的仰起身子等,想尽各种办法不让报纸掉下。在这过程中,表现出幼儿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不能只强调体育游戏规则和方法,还应引导幼儿去开发游戏、创造游戏。因为体育游戏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游戏小鱼中孩子把“小雨”改成“虫儿虫儿草中爬,小鸡小鸡来吃虫,虫儿虫儿快快爬”等等面对这些稚嫩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游戏《老鼠笼》中引导幼儿将游戏增加难度。扮演“老鼠笼”的幼儿边念儿歌边在圆圈上顺时针走动,增加“老鼠”钻出的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体育游戏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赛跑、接力、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众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接力赛跑中让自己所在的那组获胜,每个人都要参与,一会是呐喊助威者,一会又变成参赛者,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二、晨间体育锻炼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幼儿每日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的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和恢复幼儿肌体主要器官的机能,使幼儿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可是以往的晨间活动,常常是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质量不高。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兴趣不大,起不到积极作用。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关的讨论及调整。 首先,要了解晨间体育锻炼它具有那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以下是本人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1、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请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老师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生活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态度是积极的,乐于接受教育。我们的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的。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首先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优秀、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品德教育的需要,布置墙壁。
在活动室内设置各种适于幼儿活动与操作的区域或角落。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实践,满足自己参与社会的愿望和情感的体验,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老师们利用活动室的边角,建立了““娃娃家”、图书大家看”、“我有一双小巧手”等活动角,幼儿在这里可以自由看图书、听音乐、玩积木,也可以与朋友交谈,幼儿在自由的天地里,有的操作,有的说笑、有的探索,乐趣无穷,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纪律,当老师组织另外活动时,即使兴味正浓,但也愉快地服从了集体的需要。
教师们设置的自然角,其中有各种花卉,还养了金鱼、ji、鸽子、小白兔等动物,在充分分享自然给他们带来情趣的同时,激发着幼儿自己参与劳作的积极性,他们自己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团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气氛,都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常常会听到幼儿为自己的言行辩解道:“这是我们班╳╳老师说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等,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周围的人、事、物、境都能对他们发生作用,因此,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中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其中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第一,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尊重班上那些淘气,各种能力显露较迟、胆小懦弱幼儿的要求和心理;第二;师生共同参加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克服过去“老师前面讲,幼儿呆坐听”的做法,建立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幼儿没有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第三,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儿的表率。
教育环境中隐性渗透德育,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不仅如此,这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将某些难以用语言对幼儿讲清的观点渗透到教育环境之中。例如“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不是仅靠老师的言传,而是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如“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让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教师们真实的、健康的情感感染下,通过活动,使幼儿从中熟悉可爱的家乡,熟悉伟大的祖国,了解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4、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这就要求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要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道德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摘要 :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
关键词 :
品德教育幼儿品德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遵循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
幼儿年龄小,在进行抽象的道德概念教育时,要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要在适应的情景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或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并以这种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对孩子的礼貌教育,除了我们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儿时,教师主动说“请、谢谢、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每天的重复训练中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具体的指导,使之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现实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帮助朋友穿衣裤、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通过自我服务,如擦桌椅、种植等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如看见有小朋友摔倒了,要把小朋友扶起来;喝水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不能推,不能挤;玩玩具时不能乱扔玩具,不能用玩具砸别的小朋友;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游戏、学习时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教育,又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
三、通过训练与练习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着重加强道德行动的训练。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动举止来表现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要从小养成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动习惯。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班里活动时爱护桌椅、玩具、图书等,启发幼儿与玩具、图书交朋友,比比看谁做得最棒。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看见地上有碎纸片和果皮时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看到花园里的花该浇水时,主动给花浇水,在劳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必要的劳动技能时,幼儿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外,他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起步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训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能使孩子在以后日常的行为表现中逐渐对道德认识,并能对道德情感进行深化吸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要有意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只要没有危险就应放手让幼儿去实践,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过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训斥,或者动手,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相反地要多鼓励和进行耐心教育,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一步步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有孩子的一份贡献,他就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做某件事感到很新鲜,例如叫孩子到楼下奶箱中取奶,他很快就会拿回来,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如果要他每天去做这件事,那么愉快的心情就会逐渐淡漠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及时鼓励,坚持不懈,使幼儿的优秀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巩固。
总之,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地帮助人,不轻易打扰别人等是培养文明行为和大公无私精神的基础,也是奠定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大家都知道,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而小班幼儿刚入园,是由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幼儿园小班思想品德教育总结》。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常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我的好妈妈》《好娃娃》认识《老师》。认识《家庭》,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红花>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及课间操的基础上,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继承及发展,也是课间操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加强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适时地反映学校的校风与校纪,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有效地利用课间时间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更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合作精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可以全面、有针对性、适时地锻炼学生的体质,所以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全面地提高大课间的质量献计献策,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 二、争取学校领导重视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上,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援,成立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对于相关的年级及年组,一定要责任到人。在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以校长为组长,各领导要分配到各年组中进行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各科任课教师深入班级,开展大课间活动。逐步使大课间活动走上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整体化的道路。学校大课间的活动,离不开领导小组的督促与监督,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援,可以使学生们对大课间活动高度重视起来,还可以带动学校对大课间活动的投入。 三、争取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支援 在大课间活动中,不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援,还要争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支援。由于学校是一个大团体,工作内容丰富繁杂,仅体育工作一项内容,就比较繁多与复杂,尤其是相对于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如果仅仅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援,以及分管领导的监督和体育老师的操作,是远远不能满足大课间要求的。由于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工作,有许多的活动离不开班主任的布置与实施,所以争取班主任的支援,对于有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的。例如班主任的配合、检查与督促,都是大课间正常开展与有序开展的最基本的保证。 在争取班主任的支援的同时,还要注意取得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援,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其他老师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活动当中有一技之长的任课教师,要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作用,可以让这部分教师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同时相对于艺术以及资讯科技教师,也可以使其发挥特长,与体育教师一起负责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工作,实现各科之间的整合。
天河区黄村小学:胡新桥内容提要: 体育课教学教师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主要教学目标众体育锻炼活动由于受场地、器材、人数、水平、安全等影响教学各环节都有能出现教师规定学生活动情况(固定变广播操)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练机会参与积极性低锻炼效差大课间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练条件们提供自主探索渠道优化场地建设、协调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游戏、表演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蔚成风锻炼效显著 关键词:创设条件细化标准加强自主探究 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 &uot;健康第&uot;宗旨意深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创新能力走终身体育之路点体育发展必也体育教师努力方向于我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了各种简易、针对性强体育锻炼器材、设定了自我测试方便操作环境让所有学生因地制宜、各喜各爱地进行练习利于学生得成功体验主动去探求新目标体验新成功甚至创造新练习器材尝试曾有过练习形式从而形成良性回圈进而断使学生主动去寻求体育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情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达体育教学目具体做法下: 、 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 了更好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和各项体育锻炼要求我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围墙把各项体育动作用红漆画墙上公示便于学生们对照动作自主练习、树立印象同时学校老师们配合下学校操场按班级规划了17活动区正、副班主任现场与学生起游戏与活动及表演活动各环节用音乐来指挥形成分割槽活动、集管理模式 我校学生活动区域较大学校根据特点依照合理布局、充分运用原则设定了各种学生喜爱竹竿舞、健美操、长板靴练习、踏踏车练习、花样玩呼啦圈、花样玩绳、花样玩球等活动专案区域操场侧面主要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专案区域爬竿、玩滑梯等各种健身器械摸高衡量区、立定跳远衡量区、手臂力量衡量区、柔韧性衡量区等多种区域同时了突出我校体育传统学校优势自编操教学把各运动专案编排进去使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充分体现 通过场地种种设计实行区域管理制定活动安排表每天让学生选择同器材进行大课间练习段时间选择同场地进行大课间练习样既活跃了课间气氛减少了健康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练习体育兴趣感受体育乐趣无处激发练习热情实现自主锻炼创设了环境打下了基础 二、 积极宣传师生合力化 对于体育本身社会对宣传多作学校体育广播操已经深入人心新生大课间没有得整社会认宣传得还远远够没能得社会和家庭大力支援我校本着推广深入原则利用学校媒体(学生、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此突破口向社会和家庭介绍通过师生合力使体育尽展风采广东省门、广州门及其区县、学校多次来校指导与观摩都充分肯定了学校大课间做法 1、利用媒体增强参与意识 了切实让学生充分认识参与体育意义增强参与意识我校通过体育课、自选活动课、早操、、郊游、小广播等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阐述体育功能、价值介绍发达国家学生、重点学校对待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有充分认识们参与体育兴趣和热情自高涨 2、结合场地器材创设活动氛围 优化场地舒展每人身心良好氛围更感染人我校优势体育场地多小型田径场、小型足球场、小型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械区、射击室、及宽阔乒乓球室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事自己喜爱体育活动利用小栏架进行障碍跑比赛、利用旧车胎游戏等;更鼓励全校老师能与学生起参与师生趣味比赛、师生同练广播操、自编操、大课间等种结合场地器材共同运动举措仅激活了运动氛围同时也使师生们愉悦身心同时增进师生情谊便于好地展开工作 3、引入竞争内容目化 体育魅力于竞争了使体育学生心目长盛衰大课间活动引入比赛我校还大力宣传同时结合我校体育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班级单位积极开展田径、足球、游泳、乒乓球、广播操、自编操等各项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集体荣誉争取激发学生集体主义情感促使各班学生人人响应并能有目地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样断地有目锻炼老师正确引导竞赛取得成绩都能使学生们从体育获得满足、快乐和自我价值体验诱因断下学生锻炼经常化、自觉化能自主参与体育逐步形成我校体育工作特色 三、加强社群协调化 我校加强与周围社群与街道、村委、周围兄弟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活动进行篮球比赛等学校又经常帮们提供体育比赛场地、安排老师做各种体育比赛裁判丰富多彩社群体育活动吸引学生、锻炼学生身体还能养成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习惯社群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种呐喊声、加油声、尖叫声及进球狂喜场面极大地了学生神经感官学生无形有种跃跃欲试感觉社群组织游泳赛、亲子游戏等小孩子有家长面前展示机会还能得家长对其参与体育活动、游戏支援 四、 树立典型练习自主化 榜样作用巨大尤其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攀比性、竞争性正处旺盛期榜样树立减少学生练习盲目性根据参照物件进行练习也少走弯路教师练习过程多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向榜样挑战争取早日超越们作别人榜样 1、班级先锋团结动力 体育活动班级力量举足轻重想要把学校体育搞上去班级重要环节贯彻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目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树立积极向上体育新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前提要求班主任主动配合协助学校建立各班活动特色争当班级先锋我校六(2)班游泳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获天河区比赛第五名;六(1)田径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比赛同时班主任要协助体育教师结合班级特色发挥集体力量利用班级荣誉运用校园场地让每学生动起来带着投身体育去自己、班级、来从现做起留住健康自主学习 2、人榜样自主目 榜样作用树立标杆了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跟着榜样共同进步重要我校学生黄志恒区田径运动会、区游泳比赛都获得奖牌事迹我们学生上大力表扬、宣传栏里刊登事迹、家长会上宣传报道等使好多同学羡慕已班级工作班主任、体育教师样引导学生:每人都成别人榜样只要去努力了有进步了感受成功了已经进取榜样了人人都会进步欢喜、高兴…当体验体育魅力时候学生已经离开体育了会自主去追求更深层次情感体验寻找另种展现自我领域此时学生作体已形成了自觉性课间、课外活动、校外会看学生们玩耍活动含有目性和指向性参考文献:1、《小学德育》 年第5期 2、《广州教学研究》 年第6期 3、《兴趣与体育课教学效》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陈子锐、朱征宇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大课间体育运动,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及课间操的基础上,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继承及发展,也是课间操的一种新形式,是大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效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加强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可以适时地反映学校的校风与校纪,更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种体现。通过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不仅能在学习之余有效地利用课间时间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更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缓解学习疲劳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更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合作精神。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可以全面、有针对性、适时地锻炼学生的体质,所以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为全面地提高大课间的质量献计献策,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大课间这一项体育活动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问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至体育大课问活动课的层面,列入我校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 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我校把体育大课间活动视为校本化课程。我就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问活动谈谈个人看法: 一、影响实施大课 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观的场地原因 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例如:学生用脚踢排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挖伤等等。 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我校的经济投入有着差异,即使是同所学校,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设计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 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设计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问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另外,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值得深思。 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发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薰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程序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其实领导认识到位,是决定体育大课问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推进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领导成立了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经常关心,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指导思想。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问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工作。 3.经费要保证。加大“三室”(体育室、卫生室、器材室)等经费的投入,使我校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了全面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顺利实施,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入手,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做到有特色、有活力。如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广播操、课外活动、学生健康体质锻炼测试、传统专案活动等,“使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中。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各门学科的课程转化的教育空间,它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主导和主体性地位,尊重中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首先孩子们要有爱运动的心态,然后让班主任或家委会统一买些运动器材,如跳跳球毽子足球等有特色的,然后可以学校自己设计跑操、放松操,在大课间里,最好边玩边放音乐,这样会让孩子们有欢笑、 *** 。希望能帮你解决难题,谢谢
。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地点落实、措施落实。通过利用这些模式的操作,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应逐渐走向特色化、合理化、规范化。
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一出现雾霾天气就暂停升旗、体育课、课间操等户外体育活动也不应该,人可以承受的雾霾与粉尘应该有一个参照数值。
课间竟有四十分钟,有没有搞错,但这确实是真的,这就是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我们每天上午都有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是让我们锻炼活动的课,几天下来,那滋味真是……“叮铃铃”终于下课了。大课间活动又要开始了,我高兴极了,三步二步冲下楼去。今天是大课间活动的第三天。今天的活动内容是蛙跳和夹着东西跳。我兴奋极了,立刻排好了队,随着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地跳完,我越来越紧张,看到别人一个个都圆满地跳回来,我不禁为自己捏了把汗。后面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紧张都对我笑笑,“没事的,挺容易!”听到这话,我镇定了下来,对,不能慌,一定要稳住。终于要该我了,我默默地站着,等待着那一刻。我屏气凝神,注视着前方。来了,来了!我双臂一摆,在空中画作一条完美的弧线,轻轻落在了地上,耶!我的第一跳成功了。于是,我就这样一步一步跳了过去。太棒了,终于没在女生面前丢脸。接下来夹海绵双腿跳,我的妈呀!前面那个蛙跳都把我整得够呛,还有更难的,这回“死”定了。我心里现在十五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后面的同学反问我:“前面都不怕,还怕后头不成?”对,我前面都不怕,为什么还怕后面?我不能怕后面!想着想着,我又充满了斗志。又该我了,我想:就算不行,我也豁出去了。于是,我夹着海绵就开跳,绝不能输给女生!我跳着跳着就发现,原来是那么轻松。于是,我排开杂念,轻松地跳起来,就像在飞一般。我到处飞啊飞啊!真是快活极了!“加油,加油!”只听男同胞们在向我加油,鼓劲。我跳得更带劲了!我终于到达了终点!耶!……今天的大课间活动真是太好玩了,并且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天河区黄村小学:胡新桥内容提要: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可在群众体育锻炼活动中,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人数、水平、安全等的影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教师规定学生活动的情况(如固定不变的广播操),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练的机会,参与积极性低,锻炼效果差。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练的条件,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渠道,优化场地建设、协调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等,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游戏、表演,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蔚然成风,锻炼效果显著。关键词:创设条件细化标准加强联系自主探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意在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创新能力,走终身体育之路。这一点是体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于是,我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制作了各种简易的、针对性强的体育锻炼器材、设置了自我测试方便的操作环境,让所有学生因地制宜、各喜各爱地进行练习,利于学生在得到成功体验后,主动去探求新的目标,体验新的成功,甚至创造新的练习器材,尝试不曾有过的练习形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不断使学生主动去寻求体育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情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具体做法如下:一、 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为了更好的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和各项体育锻炼要求,我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围墙,把各项体育动作用红漆画在墙上公示,便于学生们对照动作自主练习、树立印象。同时,在学校老师们的配合下,将学校操场按班级规划了17个活动区,正、副班主任现场与学生一起游戏与活动及表演,将活动各环节用音乐来指挥,形成分区活动、集中管理的模式。我校学生活动区域面积较大,学校根据这一特点,依照合理布局、充分运用的原则,设置了各种学生喜爱的竹竿舞、健美操、长板靴练习、踏踏车练习、花样玩呼啦圈、花样玩绳、花样玩球等活动项目的区域,在操场侧面主要设计活动范围小,对抗性小的项目区域。如爬竿、玩滑梯等各种健身器械,摸高衡量区、立定跳远衡量区、手臂力量衡量区、柔韧性衡量区等多种区域。同时为了突出我校体育传统学校的优势,在自编操教学中把各运动项目编排进去,使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充分体现。通过场地的种种设计,实行区域管理,制定活动安排表,每天让学生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大课间练习,一段时间后选择不同场地进行大课间练习,这样既活跃了课间气氛,减少了不健康的活动,又提高了学生练习体育的兴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无处不在,激发练习热情,为实现自主锻炼创设了环境,打下了基础。二、 积极宣传,师生合力化对于体育本身,社会对它的宣传很多,作为学校体育,广播操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新生的大课间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宣传得还远远不够,没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我校本着推广深入的原则,利用学校媒体(学生集会、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向社会和家庭介绍,通过师生合力使体育尽展它的风采。广东省教育部门、广州市教育部门及其他区县、学校多次来校指导与观摩,都充分肯定了学校大课间的做法。1、利用媒体,增强参与意识为了切实让学生充分认识参与体育的意义,增强参与意识,我校通过体育课、自选活动课、早操、集会、郊游、小广播等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阐述体育的功能、价值,介绍发达国家学生、重点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学生在对体育有充分的认识后,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自然高涨。2、结合场地器材,创设活动氛围。优化的场地可以舒展每个人的身心,良好的氛围更是可以感染一群人。我校的优势是体育场地多,小型田径场、小型足球场、小型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械区、射击室、以及宽阔的乒乓球室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如利用自制小栏架进行障碍跑比赛、利用自制旧车胎游戏等;更鼓励全校老师能与学生一起参与,如师生趣味比赛、师生同练广播操、自编操、大课间等。这种结合场地器材,共同运动的举措,不仅激活了运动氛围,同时也使师生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增进师生情谊,便于很好地展开工作。3、引入竞争,内容目的化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为了使体育在学生心目中长盛不衰,不但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比赛,我校还在大力宣传的同时,结合我校体育传统和特色,形成了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田径、足球、游泳、乒乓球、广播操、自编操等各项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集体荣誉的争取,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促使各班学生人人响应,并能有目的地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在不断地有目的的锻炼中,老师正确的引导,竞赛中取得的成绩,都能使学生们从体育中获得满足、快乐和自我价值的体验,在诱因的不断刺激下,学生锻炼经常化、自觉化,能自主参与体育,逐步形成我校体育工作特色。三、加强联系,社区协调化我校加强与周围社区的联系,与街道、村委、周围兄弟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活动,如进行篮球比赛等。学校又经常帮他们提供体育比赛场地、安排老师做各种体育比赛的裁判。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吸引学生、锻炼学生身体,还能养成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社区组织的篮球赛、足球赛,那种呐喊声、加油声、尖叫声,以及进球后的狂喜场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神经感官,学生无形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社区组织的游泳赛、亲子游戏等,小孩子不但有在家长面前展示的机会,还能得到家长对其以后参与体育活动、游戏的支持。四、 树立典型,练习自主化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性、攀比性、竞争性正处在旺盛期,榜样的树立,可以减少学生练习的盲目性,根据参照对象进行练习,也可少走弯路。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可多运用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向榜样挑战,争取早日超越他们,作别人的榜样。1、班级为先锋,团结是动力在体育活动中,班级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想要把学校体育搞上去,班级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贯彻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集体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新风,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班主任主动配合,协助学校建立各班活动特色,争当班级先锋。如我校六(2)班游泳是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获天河区比赛第五名;六(1)田径是特色,部分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比赛。同时,班主任要协助体育教师,结合班级特色,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班级的荣誉,运用校园场地,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带着激情,投身到体育中去。为自己、为班级、为将来从现在做起,留住健康,自主学习。2、个人为榜样,自主是目的榜样的作用是树立标杆,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跟着榜样共同进步很重要。如我校学生黄志恒在区田径运动会、区游泳比赛中都获得奖牌的事迹,我们在学生集会上大力表扬、在宣传栏里刊登他的事迹、在家长会上宣传报道等,使好多同学羡慕不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体育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只要你去努力了,有进步了,感受到成功了,就已经是进取中的榜样了,人人都会为进步的你欢喜、高兴…当体验到体育魅力的时候,学生就已经离不开体育了,会自主的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寻找另一种展现自我的领域。此时,学生作为个体,已形成了自觉性,在课间、课外活动、校外,就会看到学生们玩耍活动是含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参考文献:1、《小学德育》2002年第5期2、《广州教学研究》1998年第6期3、《兴趣与体育课教学效果》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陈子锐、朱征宇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转载)罗田县骆驼坳镇中心学校 唐东曙 张锦平(438616 罗田县骆驼坳镇北街54号 0713-5773188)【摘 要】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学校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收集、网络交流等方式方法,探讨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条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章立制确保落实到位、把握主渠道推进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安全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素质 对策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我县教育、体育和共青团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各方联手,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全县青少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县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起,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得到了广泛开展,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在60分钟的七彩阳光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这项运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制约与局限,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对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进一步提高。2、组织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少数学校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实施机构;二是虽成立了机构但没有覆行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三是组织领导中存在前后不一致,内外不一致现象。3、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少数学校还没有摸索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存在被动应付现象,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部分学校的运行机制受其它因素干扰多,随意性较大。4、活动实施有待进一步创新。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全代替的阳光体育活动;二是完全脱离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和平台,另搞一套;三是有的学校阳光体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学校的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学生疲于应付;四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式方法、活动组织、活动内容等因循守旧,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5、效果评价有待进一步落实。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三是没有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教育视导检查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6、条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缺乏专门化的体育教师,制约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要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三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没有或是不达标,制约了运动的广泛开展。二、农村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长、教师的较高期望,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导致学生压缩参加阳光运动的时间,少参加或是不参加锻炼;三是由于宣传发动不够,或是活动组织不到位,或是参与面不广泛,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采取应付态度;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除中心小学外,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学生活动的场所,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3、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师受应付教育思维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为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会使学生变得更加不好管理,所以在有意与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家长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阳光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不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上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主要还是学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至于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如何,效果怎样,社会上不太关心也不会关心。三、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建议(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1、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必须一以贯之,而不是跟风,不是仅仅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正确理解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质量观。教育是造就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不仅总是与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个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忽视了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3、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构建运行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指导各校的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按照“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做到100%学校开展这项活动,100%学生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保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校长分管,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组成,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任务和职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通过“五负责”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即: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二是体育老师负责,对于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的负责;三是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班主任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表现纳入学期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四是副班主任负责,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五是大队部负责,对全校各班级参加活动锻炼的表现、进出的纪律及安全进行督查,结合学校的“五好”竞赛负责组织评比。(三)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四)建章立制,明确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安排、作息制度、管理制度做了一些调整,更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更有利活动的开展。学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构建阳光体育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首位,以制度来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的措施落实到位。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要求学生努力掌握2项体育技能,把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情况以一定比例(8—10分)计入中考体育考试总分,激励学生主动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五)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渠道,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改革和创新 1、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配置和编排上,从学科特征出发,遵循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注重学生对阳光体育的求知求学需求,注重教学安排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的三者有机结合,在小学、初中阶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型课程为主。学校并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选择和安排一些农业生产劳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学校特色活动、新兴时尚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生产生活劳动进行有机结合。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把课外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对参与课外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按相应时间计算其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实行课内与课外结合,并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六)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可以计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比赛、跳长绳比赛、冬季三项比赛;第二学期举行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研组、各班以及学生会文体部要制定出切实活动计划,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各校可以在原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毽绳等常规项目比赛基础上,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特点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把“冬季三项”、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列入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进一步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1、保证活动开展时间:各学校要科学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要确保学生每天有锻炼的一小时,这是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始终常抓不懈的重要方面。在保证锻炼时间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在制订与安排中小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时,一方面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教学课程时间的总量,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要求中小学校视学生生活和学习作息时间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学生早上到校时间和提前晚自习下课时间。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中,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开足、开齐体育课,实行“3课2操2活动”,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2、增加活动经费投入: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根据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需要,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3、调配体育师资力量:各学校要在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选聘必要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4、完善配套体育设施:各学校要增加投入,配套、完善必要的阳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满足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发一些适合农村实际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广泛的活动资源了。(八)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各学校除了选派学生代表参加市、县级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键、健身操、集体奔跑等竞赛项目外的任务外,重点还是要是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组织开展相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并且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和学生健身需求,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模式,拓展武术、棋牌、台球、拉拉队等各种小型多样、简便灵活的体育健身活动。实现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九)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行的科学指导 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新学期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要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检查监测,检查监测指标要涵盖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疾病等指标。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监测,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各学校根据当前学生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下降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世纪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在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一些加强性、针对性的训练。学校做好“阳光体育运动”记录,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切实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1、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一是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二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三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2、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摘要:课间十分钟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身体安全、学校班级的有序化管理等诸多因素掺杂下,让原本单纯的课间问题变的错综复杂起来,让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顾虑良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当下即为迫切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课间活动的“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摸索一条“文明课间”的新思路。 关键词:有序化集体参与化班主任指导化文明课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求都在不断的提高,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家长们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教育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前台,被放置在聚光灯下。与以往对教育的要求不同,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早已就不满足成绩这一单一维度的要求,而是要求身心都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了。因此家长渐渐地将目光从之前的课堂转变成为课堂课间全方位上来了。聚焦在家长眼光下的课间活动的不足点逐渐被家长发现。无限安全责任的左右下的安静校园的课间活动变成来抑制学生的课间活动,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过度地活动,甚至除了喝水、上厕所之外的一切活动都不被允许。这种情况无疑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初衷的,如何突破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的尴尬局面呢?经过多年一线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摸索了一条适合自己所带班级的课间十分钟活动开展和管理的方法。 一、课间活动的有序化 目前我国只要允许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的学校,在这课间短短十分钟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班主任弄弄得疲于奔命,让其课间十分钟参与学校的有序管理实属困难。而这种课间的无序化是导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我的班上对于参与课间活动的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序”。 进出教室要有序。教室是一个狭窄的空间,各组之间空隙非常的狭窄,只能允许一个学生慢慢通过,奔跑无疑是要撞到课桌椅的,奔跑的学生往往会被撞的鼻青脸肿,身体到处青一块紫一块得。因此在班上我要求所有的学生出教室还是进教室,必须是轻声慢步地。当出教室门的时候要求他们前门进后出,做到拉链进出。在这种要求,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内的走动,还是出教室门,都相当的有序,不在是往日的你拥我挤,安全事故也下降来不少,学生们也养成来谦让的好习惯。 走廊行走要有序。教室前的走廊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就以我目前所带的班级来说,这一层就有五个班级,其中有两个班级就要通过我的班级前门的走廊前往饮水机处接水、上厕所,其他各班的学生还会串班去找自己的朋友玩。所以一下课,走廊中就混杂着各个班的学生,有奔跑地、有打闹地,安全情况非常复杂,往往一个小小地碰至少会需要两个班的班主任共同处理,五位班主任会同处理的事情也不在少数。针对这个情况,我对自己学生要求他们在走廊中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行进”,违反纪律需要禁足一个课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班的学生与外班发生碰撞和矛盾的事件一下子少来很多。 喝水上厕所要有序。由于喝水和上厕所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湿滑,在这种湿滑的场地上奔跑、追逐带来的结果就是摔伤。因此,我要求我的学生喝水、上厕所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三不一有”,即:“不奔跑”、“不追逐”、“不打闹”、“有序排队”,如果违反要求就需要违反者对饮水机、厕所地面的湿滑处进行保洁管理,确保地面没有水。在这种纪律的要求下,我们班的学生逐渐养成来这种有序的习惯,课间的安全事故也减少的不少。 开展游戏要有序。学生们最喜欢在课间开展一些游戏,由于我们的教室处于楼上,条件不允许他们课间去操场开展游戏,那么他们只能在有限走廊中开展自己的游戏。为了能够安全地玩耍,我同样要求学生在课间玩要玩的有秩序,为了这种有序化的实现,我要求学生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规则”、“有谦让”、“有组织”、“有人数限制”,这这种纪律的约束下,学生开展的游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了。 二、课间活动的集体参与化 课间活动要有组织,不能遗漏一个人,这是我最初思考课间十分钟时候就记录在自己笔记本上的。课间活动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二者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不能让一个孩子脱离在学习活动之外,同样课间活动也应该是不让一个学生脱离活动之外,如果脱离了,学校对于这个学生的教育缺失。因此,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集体参与化”这个观点,希望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集体参与化”中的集体参与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人员的全体参与,即课间过度要全体学生都要参加;二、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即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参与到课间活动显目设置的研究过程中来 人员的全体参与化。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同学下课从来不参与课间活动的,除来喝水、上厕所,就基本上宅在教室里。这部分学生是我在组织课间活动的时候重点关注的,作为班上的一员,如果缺失来课间活动的参与,对于他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完全的。为了鼓励他们参与到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中来,我做了充分的工作。首先,找到他们进行谈心,了解到了他们不参与课间活动的原因:有的是学习的压力,有的是家长的要求,有的是本身的性格决定,还有有的是害怕受到伤害······,针对聊天得到的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其次,我会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别与学生自己、家长等进行来沟通,阐述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此外,我会与这一部分一起进行课间活动,固定时间聚集到一起谈一谈参加课间活动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课间活动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后,为了巩固他们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我会进行一些语言上的鼓励。经过一番努力,如今我的班级课间的参与率达到了100%,真正地实现来课间活动人员的全体参与化。 项目制定的全体参与化。我的班级有44名学生,学生活动的空间狭窄有限,不能同时进行一种课间的活动;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同时参与一个活动不能真正地调动他们的课间积极性,久而久之就课间活动就没有生气了。为了让课间活动能够发挥它真实的作用,让课间活动变的生机勃勃,我在制定活动过程中就不搞一言堂,充分精心调研和让学生申报,形成来极具特色的课间十分种。经过全员的研究参与,我们班课间活动有益智类的:如棋类、猜谜语等,有体育类的:投壶等,还有文艺类的:唱歌等等。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课间活动,参与起来积极性非常高。 三、课间活动的班主任指导化 课间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不主动权让给学生,发扬学生的民主管理性,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班主任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在课间活动开展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该是课间活动的主导者和指挥者,更不是问题裁决者、责任的仲裁者;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导师般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我班主任要成为学生课间活动过程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活动设置的指导、活动开展的指导、矛盾解决的指导以及活动意义的指导。 活动设置的指导。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课间活动的能否开展好的前提是这些活动的设置。只要让学生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这样的活动参与性才会高,这样的课间才会生机勃勃。但是在学生有其认知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分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考虑,往往会忽视场地限制、时间地限制、安全地限制等等诸多因素的左右。所有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加以指导。指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角色,不能简单粗暴地裁决,而是应该将左右该活动的相关因素摆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裁决,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否决掉自己设置的活动,而且加强来学生安全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其人生提供来一次理性思考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做一项决定、思考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活动开展的指导。活动的设置只是一个蓝图,更总要的是这个活动的开展,活动开展这个环是我们整个课间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主体环节,更是问题出现最多的环境。很多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是这个出现的,因此我们班主任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活动开展环节的指导要求我们必须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来,一起玩,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那么要指导什么呢?怎么玩、如何如何才规范,都不是,这不是课堂上的教学,不是导演在拍戏,而是孩子在玩耍。我们要不能进行具体地干预,而是要进行有普遍性地指导。在我的班级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会从“规则”、“安全”、“尊重”、“大度”这些方面加以指导,让他们通过课间活动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要学会“尊重他人”、“宽以待人”。 矛盾解决的指导。只要在一起,就会出现矛盾,这是课间活动不可避免的冲突,我们不能因为有矛盾、有冲突就不去开展课间活动,这叫因噎废食,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样是不对的。出现矛盾、出现冲突,恰恰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契机,我们就是通过一次次错误的尝试——纠正而实现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一个转变。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来矛盾,班主任就需要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矛盾的处理,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只有经历来这个过程,学生将来才能够应对各种矛盾和冲突。 活动意义的指导。活动的开展最终立足到意义上,课间活动不仅仅是放松的意义,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既是学生身体一个休憩,更是一个心里修炼,还是思维、行为的训练。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总结,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提炼到“三观”的高度,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行为处事。 课间十分钟非常重要,应当也必须引起班主任的重视。放任不管和为了安全等一禁了之都是不对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的设置、开展、总结过程中来,它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课间十分钟,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是残缺的。参考文献 [1] 教室环境安全的护卫者 [J]. 陈墨桐.青少年科技博览. 2017(06) [2]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的一种权利 [J].赵冉冉. 赤子(上中旬). 2015(02) [3] 孩子,我会给你一点儿时间“摸爬滚打” [J]. 刘希.第二课堂 (C). 2021(02) [4] 还孩子一个幸福的课间 [N]. 黄丽娟.中国教师报. 2012-01-04 (016) [5] 课间十分钟不应静悄悄 [N]. 燕语.山西日报. 2021-04-22 (012) [6] 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N]. 贵州日报. 2019-05-31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