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是由于排版员在当天排版时版面字数超过可容纳字数而没有将剩余稿件撤签而造成的。中国气象报社远程投稿系统是应作者要求,除进行投稿外,增加了对稿件进行跟踪的功能。稿件流转到采编业务平台,经过各级编辑编审,对于当天初步确定要刊发的稿件进行签发后,进入排版环节。而排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字数的调整,有时会因为临时情况对稿件进行撤换,这时一些稿件将无法排入版面。但已被签发到版面的所有稿件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报纸出版后,会将记录自动回写到投稿系统中,大家见到的是已签发的记录。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报纸出版后,编辑及时撤签未被排到版面上的稿件。有时编辑疏忽就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发现此种情况可直接联系编辑中心。
MICAPS,即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系中国气象部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等产品的综合应用最强有力业务技术支撑平台。micaps是中国气象部门气象预报最主要的预报业务系统。目前已经开发了4个版本,于2013年正式启动开发工作。截止2014年9月MICAPS4的基本框架已开发完成,进入到了业务功能开发阶段,2014年年底将在中央气象台和部分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进行测试应用,现代化、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正是MICAPS4的亮点。
中国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
中国气象报1989年4月创刊,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经新闻出版署1988年8月9日批复同意创办,1989年1月16日出试刊,4月5日正式创刊,中国气象报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爱萍题写报头。国务委员宋健在报社创刊时致信称“中国气象报正式出刊,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为报社题词祝贺,李鹏委员长在报纸创刊十周年时题词:“希望中国气象报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贡献”。中国气象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宣传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服务及其巨大效益、迅速发展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为气象工作服务社会、社会了解和应用气象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气象报社加强采编自动化建设,现已建成新闻采编远程网络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并出版电子版报纸,进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政府网。中国气象报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这个中心,始终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打造引导舆论、交流工作、科普宣传、传播文化的平台,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宣传,精心打造一流媒体,充分发挥气象宣传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气象报社着力推进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和文化工程,坚持精品强社、人才兴社、文化立社。中国气象报社机构设置:办公室:负责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党务、纪检、计划财务、目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后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总编室:总编室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综合协调、运行管理;重大新闻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协调,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考核、考评和社内业务学习培训。通联部:负责记者站管理和通联队伍建设,负责社会媒体宣传与合作,编辑出版《中国气象报通讯》,负责与中国记协、产业报协会、行业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图片库的管理工作。采访中心:负责制定采访计划、选题策划,承担中国气象局和行业重大活动、重要选题的的采访报道,负责《内参》《网摘》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中心:负责《中国气象报》的各版稿件的组织、编审及组版、校对工作;负责版面栏目、专题等策划。CMA网站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网站中、英文版的新闻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工作,负责网站直播、专题设计策划、以及公众留言回复工作,以及网站的业务值班和汛期应急宣传工作。网络技术部:负责中国气象报社办公平台、业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新气象”网站的建设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等日常运行,负责中国气象局中、英文网站的技术支持和安全设计部署及与相关部门的技术协调,负责数据存储统计、视频编辑、剪辑加工等工作。在全国设有35个记者站,报社基本业务格局为:“一报三网两内参”,即《中国气象报》,CMA中、英文门户网站,新气象网站,《内参》、《网摘》
中国气象局的网站是
就在百度上搜中国气象局不就行了.
MICAPS是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是与卫星通讯、数据库配套的支持天气预报制作的人机交互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检索各种气象数据,显示气象数据的图形和图像,对各种气象图形进行编辑加工,为气象预报人员提供一个中期、短期、短时天气预报的工作平台。
MICAPS 采用了核心软件加组件的系统结构,使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大大增强;增加了二维窗口的分裂窗显示和多窗口管理功能;增加了邮票图和表格显示;增加了底图填色、等值线填色;在组件中增加了分析工具;增加了一维和三维显示等等。
2006年11月7日召开的MICAPS-系统联合开发研讨会,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为设计开发核心,联合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等15家单位的科研业务骨干力量,共同承担的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第三版——MICAPS-系统在紧张的研发当中,在2007年初开始业务测试。
MICAPS-系统是在MICAPS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基础上,从单一的气象人机交互系统拓展到完整的气象台预报信息系统,针对中短期、短时预报业务,实现预报决策、实况检测预警、预报产品的自动生成和管理、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和预报发布等功能。
其中预报决策功能负责支持中、短期预报员的定时汇总分析数据及会商的预报业务工作;实况检测预警功能支持预报员随时监测天气,发布临近预报和警报;预报产品的自动生成和管理功能负责自动生成各种基本预报产品,并对它们的生成进行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
不支持电子邮件投稿。建议到新气象网站尝试远程投稿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就在百度上搜中国气象局不就行了.
今年的年会主题: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征文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的机理研究;强对流、暴雨等灾害天气潜势、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与方法;热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异常;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预报技术与方法。承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主席:端义宏 梁建茵S2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征文范围:2009年(国庆6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2009年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防御;2010年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服务;气象灾害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承办单位: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席:陈振林S3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征文范围: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的减缓等。承办单位:气候变化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秦大河S4 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征文范围: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风能(电)、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开发利用研究;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模拟及其发电量预报研究;气候变化对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承办单位: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主席:罗 勇S5 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征文范围:城市气象探测技术与应用;城市精细气象预报与应用;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适应与对策;城市化与城市大气环境;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市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影响评估。承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北京市气象局主席:王迎春S6 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征文范围:人工影响天气新的理论认识和新的技术方法。承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席:郭学良S7 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征文范围: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的作用;雷达产品、拼图软件开发;雷达技术保障;风廓线雷达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雷达探测产品质量控制。承办单位: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席:宋连春 李 柏 高玉春S8 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征文范围:农业气象灾害灾损和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与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应对;设施农业气象保障;农业气象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农用天气预报;草原、森林气象等。承办单位: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席:申双和 郭建平 梅旭荣S9 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征文范围:副热带地区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副热带季风(降水)的监测、诊断与预测预报。承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主席:汤 绪S10 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征文范围: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土壤-植被-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研究;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陆-气耦合大气数值模式研究。承办单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席:张 强 马柱国 吕世华S11 空间天气自主资料应用与模式集成征文范围: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基于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模式开发与集成;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空间天气类项目进展。承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席:王劲松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征文范围:云降水物理学;大气辐射学与大气环境;空基、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反演方法与验证;中层大气探测与过程研究及气候环境效应;大气与空间电学临近空间监测技术和实验。承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主席:赵春生S13 第二届气象期刊发展论坛——大气科学期刊编辑与创新发展征文范围:期刊编校流程优化和规范;刊物网页设计和网上采编系统建设;大气科学期刊的集团化发展;大气科学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承办单位:《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丁一汇S14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不同天气条件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承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局主席:王式功S15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征文范围:防雷减灾综合管理;雷电物理与应用研究;雷电监测、预警及其应用;防雷检测、评价及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分析;雷电防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承办单位:雷电防护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席:朱祥瑞五、论文征集与出版1.请按照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各分会场征文内容向年会提交论文。应征论文应是2008年以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2.应征论文需在正文中标明分会场的编号(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3.每位作者的应征论文在同一个分会场不超过1篇,最多在3个分会场投稿(注:请勿同一篇文章投多个会场)。应征论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800字摘要。所投稿件应符合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征稿简则(见附件1)的要求。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4.应征论文一律通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请见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0日。
答:这是由于排版员在当天排版时版面字数超过可容纳字数而没有将剩余稿件撤签而造成的。中国气象报社远程投稿系统是应作者要求,除进行投稿外,增加了对稿件进行跟踪的功能。稿件流转到采编业务平台,经过各级编辑编审,对于当天初步确定要刊发的稿件进行签发后,进入排版环节。而排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字数的调整,有时会因为临时情况对稿件进行撤换,这时一些稿件将无法排入版面。但已被签发到版面的所有稿件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报纸出版后,会将记录自动回写到投稿系统中,大家见到的是已签发的记录。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报纸出版后,编辑及时撤签未被排到版面上的稿件。有时编辑疏忽就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发现此种情况可直接联系编辑中心。
不支持电子邮件投稿。建议到新气象网站尝试远程投稿
中国气象行政审批平台登陆方法。进入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平台,点击登录,进行注册登录。
中国气象报1989年4月创刊,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报是中国气象行业报。经新闻出版署1988年8月9日批复同意创办,1989年1月16日出试刊,4月5日正式创刊,中国气象报由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爱萍题写报头。国务委员宋健在报社创刊时致信称“中国气象报正式出刊,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多次为报社题词祝贺,李鹏委员长在报纸创刊十周年时题词:“希望中国气象报为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服务社会作出贡献”。中国气象报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宣传优质的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服务及其巨大效益、迅速发展的气象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大力普及气象科学技术,为气象工作服务社会、社会了解和应用气象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中国气象报社加强采编自动化建设,现已建成新闻采编远程网络系统和局域网系统,并出版电子版报纸,进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国气象局政府网。中国气象报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这个中心,始终突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大主题,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着力打造引导舆论、交流工作、科普宣传、传播文化的平台,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创新宣传,精心打造一流媒体,充分发挥气象宣传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国气象报社着力推进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和文化工程,坚持精品强社、人才兴社、文化立社。中国气象报社机构设置:办公室:负责全社重要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党务、纪检、计划财务、目标管理、资产管理、人事、后勤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总编室:总编室是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综合协调、运行管理;重大新闻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协调,负责新闻采编业务的考核、考评和社内业务学习培训。通联部:负责记者站管理和通联队伍建设,负责社会媒体宣传与合作,编辑出版《中国气象报通讯》,负责与中国记协、产业报协会、行业报委员会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新闻摄影协会及中国图片库的管理工作。采访中心:负责制定采访计划、选题策划,承担中国气象局和行业重大活动、重要选题的的采访报道,负责《内参》《网摘》的编辑出版工作。编辑中心:负责《中国气象报》的各版稿件的组织、编审及组版、校对工作;负责版面栏目、专题等策划。CMA网站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网站中、英文版的新闻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工作,负责网站直播、专题设计策划、以及公众留言回复工作,以及网站的业务值班和汛期应急宣传工作。网络技术部:负责中国气象报社办公平台、业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新气象”网站的建设和信息采集、编辑、发布等日常运行,负责中国气象局中、英文网站的技术支持和安全设计部署及与相关部门的技术协调,负责数据存储统计、视频编辑、剪辑加工等工作。在全国设有35个记者站,报社基本业务格局为:“一报三网两内参”,即《中国气象报》,CMA中、英文门户网站,新气象网站,《内参》、《网摘》
答:这是由于排版员在当天排版时版面字数超过可容纳字数而没有将剩余稿件撤签而造成的。中国气象报社远程投稿系统是应作者要求,除进行投稿外,增加了对稿件进行跟踪的功能。稿件流转到采编业务平台,经过各级编辑编审,对于当天初步确定要刊发的稿件进行签发后,进入排版环节。而排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字数的调整,有时会因为临时情况对稿件进行撤换,这时一些稿件将无法排入版面。但已被签发到版面的所有稿件都将被记录下来,当报纸出版后,会将记录自动回写到投稿系统中,大家见到的是已签发的记录。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报纸出版后,编辑及时撤签未被排到版面上的稿件。有时编辑疏忽就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家发现此种情况可直接联系编辑中心。
2到3个。建筑结构学报一般是有2到3个外审专家,审稿是较为严格的。建筑结构学报审稿流程。1、投稿:通过登录本刊网站的作者投稿系统,远程投稿。2、收稿:编辑收稿,为稿件分配编号,并通过E-mail推送给作者。3、初审:编辑初审,通过的送外审,未通过的退稿。4、外审:送2到3名专家进行外审。5、终审:主编终审,结合外审专家意见给出最终结果,即录用或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