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F 综合性经济科学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有很多,关键是看你的文章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论文格式

[摘要]依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开展形势,议论中国在国际中的位置,以及世界政治格式和经济开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开展。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度和地域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抵触的一致的经济体系。其特性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妥协进一步开展; 2、革新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迷信技术抵消费力的推进愈加清楚。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未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进经济全球化开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阻碍逐渐肃清。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时开展,封锁的市场机制失掉了世界少数国度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控制逐渐抓紧,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时增加,“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迷信技术不时提高。随着科技提高和音讯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弭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激进“原产地”与“消耗者”之间的天文界限已失掉意义,商品、效劳、资金和音讯的凝滞将比过去愈加快速,“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梦想。 (3)跨国公司快速开展。仰仗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消费基地和出售机构,树立国际商务音讯网络,树立全球研讨开拓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协作与协作,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开展的主要推进力气。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消费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消费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在活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美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掌握力气,商品消费环节散布于不同国度,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清楚增强。 (2)贸易自在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在贸易的根底,国际贸易阻碍逐渐消弭,贸易量快速增加;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允,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在化的开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经济全球化肯定招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一般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外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促进金融自在化,国际资本大范围活动,国际金融市场兴盛开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时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音讯网络的迅猛开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活动减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联系将更为亲密。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协作与兼并日趋剧烈。 (3)自在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开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美。 (4)开展中国度与兴旺国度的国民财富日益增加,但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加剧,国度间的贫富差异扩展。 (5)国际间的谐和和协作进一步增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与政治不能合并来讲,经济根底决议下层修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完成“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打败危机,完成可继续战争衡增加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完成的进程,而将充溢博弈与应战。世界经济开展临时的不平衡,形成更多不平安要素。经济全球化在为增强国际协作、促进独自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异,一些开展中国度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世界经济开展的失衡所招致的部分国度的极端贫穷和落伍,催生了相关国度部分群众的绝望心思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惧主义的繁殖和延伸提供了土壤,也促使一些开展中国度外部抵触不时加剧,削弱了其应对危机,抵御自然灾祸、严酷污染性疾病和跨国立功等威胁的才干,并招致难民和合法移民数量急剧增加。 关于开展中国度来说,既要警觉“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应战,也要应用其带来的机遇,主动推进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开展中国度在国际合作体系中的自动权,完成经济继续安康开展。 2、开展中国度的经济与政治 ①开展中国度的经济开展及其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面临的首要义务是开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这是它们解脱贫穷、落伍状况的根本路途,也是改动被剥削、被掠取位置的根本方法;是解脱由于贫穷、落伍而社会动乱不安的惟一路途,特地是在南北差异越来越大的明天,这一义务显得尤为急切;是稳固政治独立的保证。实际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不只是不完整的,而且已取得的独立也无法稳固,随时都有重新丧失的风险。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效果包括:A、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初步改动了过去一般的国民经济构造,工业开展比拟快速。C、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许多开展中国度曾经可以依照自己的民族志愿,制定外国经济开展战略和政策,培植民族工业,并对外国垄断公司停止监视和管理。D、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度和地域。 ②开展中国度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酷效果 战后开展中国度为完成国度工业化所实施的两种经济战略,都对国民经济开展起过肯定的主动作用,并各有所长。出口替代有益于树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免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一些国度从轻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开展到重工业的出口替代,逐渐改动外国的繁多经济构造。面向入口战略,有益于完成范围经济,扩展市场范围,推进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加的步伐。但同时,两种战略也都对经济开展有肯定的反面影响。出口替代战略限制国际市场的扩展,招致市场缺乏,消费力闲置,工业产品入口因利息高质量低而缺少协作力;由于过于着眼于出口替代工业,无视了农业和电力、动力工业开展和根底装备树立,限制经济的部分效益,面向入口战略由于主要是为了入口,繁杂使这些国度和地域经济严酷依赖世界市场,同时也繁杂加剧通货收缩和物价下跌,群众生活难以改善。同时都形成了经济开展的不平衡。 开展中国度面临的严酷效果。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主义世界迸发的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开展中国度的经济末尾出现了不少效果和艰难。如债务危机、粮食危机、失业严酷、通货收缩、物价下跌等。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开展中国度经济堕入了严酷的曲折和危机,不少国度的经济处于开展和半开展形状。 ③开展中国度的政治制度、政治提高与具有的效果 A、开展中国度取得独立以后,选择了不同的开展路途。 在战后民族独立和束缚活动开展的高潮时期,争取民族束缚和独立的国度中兴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浪潮”。许多曾经赢得独立和正在赢得独立的国度公布搞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中国、越南等国外,绝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践上选择并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路途,但是与西方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资本主义消费联系与前资本主义的消费联系混杂,国度垄断与官僚性交织、依靠性与民族性共存。 B、开展中国度在选择了各自觉展路途的同时,也树立了多种多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 开展中国度的政治体制比拟繁杂,出现多种类型,且处于不时变卦之中。开展中国度的政权形式主要有以下类型: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君主制(又称议会君主制、相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军人政权;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总的看来,开展中国度的专制化在几十年的开展中,固然出现过迂回,依然取得了清楚的效果与提高:解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完毕了帝国主义、殖专制义的统治和压榨,成为国际舞台主权独立的国度,揭开了外国历史的新篇章;广阔群众参与政治和政治专制化水平不时提高,集权体制逐渐向专制体制开展;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实施了有益于民族勾搭和宗教信仰自在的政策;各国都在探求与外国国情顺应的开展形式和路途。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十分珍贵的效果。在开展中国度的政治生活中具有着政局不稳、部分战乱不时、民族抵触繁杂、宗教抵触频发、恐惧活动有所增加等效果这也是客观梦想,是不容无视的。三、中国逝世界舞台中的作用和位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相对是不能蔑视的.革新封锁以来中国的国际位置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时扩展 革新封锁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清楚增加,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开展迅猛,随着科技提高和经济开展,战略军梦想力也不时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才干大大增强。我国是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中心大国之一。特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失掉全国群众的衷心支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全国各族群众严密勾搭。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不时提高。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 维护世界战争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任务确立的一项主要目的和义务。中国作为别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温和地域动摇的坚决力气,中国的开展是世界限制战争力气的开展,中国的弱小是世界维护战争力气的弱小。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度,支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温和动摇开展,是我国处置对外联系的总准绳和总目的。中华民族是热爱战争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群众饱尝殖专制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顾惜世界的和温和地域动摇。中国一直坚决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战争外交政策,支持霸权、掌管正义、倡议战争,曾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战争与动摇的主要力气,赢得了世界群众的尊重。中国往常正处于革新封锁和现代化树立的历史时期,需求一个战争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宁,支持霸权主义,维护世界战争,坚持周边动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事业安康开展的肯定央求。 3、近现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位置的变化 这个效果我们正在研讨之中,这里仅提出一些不幼稚的见地。经过一些规范来权衡,我们以为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间,中国逝世界格式中的位置大致阅历以下四个阶段: ①1840-1911年。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的状况是:西方列强逝世界各地大肆停止殖民扩张,其扩张的矛头曾经抵达中国边境,手段是自愿改动中国与列强联系的现状。在1840年以前的约三个世纪里,在与列强的交往当中,中国在国际联系中尚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掌握着制定与修正“游戏规则”的自动权。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胜,随之自愿签署了近代第一个不对等条约,中国末尾沦为半殖民地。尔后列强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对等条约,全方位压制和遏制中国,使中国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1911-1949年。总地说来,这一时期由于“三座大山”的压榨,临时的内战和骚动,中国依然处于积弱积贫的位置。但也有几件小事极大提高了中国的位置:辛亥革命树立了延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肯定水平上有益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五四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中国群众经过庞大的民族舍身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世界群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严酷贡献;二战完毕时,中国以世界四强之一的姿态,出现逝世界舞台上,成为新降生的别离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 ③1949-1978年。1949年中华群众共和国树立后,快速扫清了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拟动摇的快速开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位置,保证了中国尔后稳步开展的平安环境。将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树立与开展,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薄弱的根底,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也处于稳步下降的阶段。但由于“文明大革命”等一些过失路途影响,严酷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④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施革新封锁,中国社会经济20余年来一直坚持着快速稳步的开展,中国逝世界上的位置大大提高。这不只极大改动了中国的相貌,同时也改动着世界格式。2000年,假设依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当然,我们依然是一个开展中国度,和世界兴旺国度相比还有相当的差异。如按人均GDP计算,我们还处于世界排名100位之后。这就央求我们愈加苏醒地处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四、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开展 2002年12月3日,中国胜利取得。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权,完成世博史上无开展中国度成为剖析性世界博览会举行国的历史性突破。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形式等角度来讲,触及的范围都十分普遍。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明经济水平等要素大限制,参展国度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发明了足不出户便可宣扬自己、广交冤家的时机。举行。年世界博览会,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笼统和位置,增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协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严酷意义。承办。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愈加充沛地了解中国,目击中国的庞大变化,并可减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封锁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开展中去。在上海举行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见地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水平。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发明、新理念充沛展现的盛会,也是多元文明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行此次世博会将片面提升中国的文明“软实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效果;1876年费城世博会,末尾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兴起的标志……。年5月,世博会离开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践参展方,7000万观赏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现自己的舞台,也为吸取人类最新科技、文明效果,助力自身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开展和变化呢?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流动资产投资增加。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兴旺、最生动的长江三角洲地域,世广博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准备时期,“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行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域投资的拉动将超越50%。梦想大约更具压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时期,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少量的场馆树立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域相关根底装备树立也同步促进,范围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主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入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装备,也将逝世博会时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接收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庞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扬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衔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群众币。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开展 。 上海举行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行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优秀的机遇,特地是经过举行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鼎力宣扬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益于扩展中国产品入口,并有益于扩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停止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际企业也 可以经过上海举行世博会,了解国外开展最新动态,有益于接收多方来客与中国停止经济贸易协作。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利害剖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主动有益的一面,也有消沉有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开展机遇,也面临严酷的应战。我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度,要苏醒地见地到,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向是不可阻挠的,逃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水平上的落伍。我们应准确掌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制地避其有利微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坚持稳步快速开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益要素 (1)有益于应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封锁的扩展,我国已成为开展中国度中接收外资最多的国度。2000年我国应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应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处置了我国经济开展中的资金瓶颈,完成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加。 (2)有益于扩展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加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入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进入口总额抵达11548亿美元,占世界入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益于处置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我国人口众多,休息力充沛。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处置部份盈余休息力失业效果。如在我国西北内地地域,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乡村休息力近两亿,不但有效处置了失业效果,还在肯定水平上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开展进程。 (4)有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树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激进产业构造革新和产业协作,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树立现代法人管理构造具有主要的推进作用。同时,经过技术协作,可以变短与兴旺国度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异,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协作力和发明力。 (5)有益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革新和完美,变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美。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开展的有利要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合在经济兴旺、根底装备好、报答利息率高的地域和项目,将形成我国地域经济的不平衡开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践应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域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域。 (2)我国外贸入口主要是靠廉价协作和少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休息稀疏型产品为特性,却为之付出了舍身生态环境和消耗珍贵矿产资源的繁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际产业链的可继续开展。 三、中国经济开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开展目的是:到2020年国际消费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片面完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抵达中等兴旺国度水平。要完成这个目的,需求我们作不懈的勤劳。面对经济全球化协作日趋剧烈的局面,中国在以后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任务: 1。树立我国国度经济平安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需高度注重国度经济平安,应树立政府指点下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度经济平安预警目的体系,片面研讨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度经济主权,确保国度经济平安。 2。完美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时提高,树立和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主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际经济体制革新力度,突破一系列国有垄断范畴的垄断局面,片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协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美金融、证券和投资等相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视等微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树立一集体系完整、机制健全、一致封锁、协作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树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需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革新,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法律法规,完美进入口商品的运营管理,树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微观调控体系。 4。研讨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开展相顺应的我国经济构造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讨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顺应的经济开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构造调整力度,经济增加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运用效率为主的表现高科技特性的集约型经济方式改动;同时鼎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扬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开展具有国际协作才干的跨国公司。 5。鼎力展开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当代全球经济的协作就是国度创新才干的协作,自主创新才干曾经成为国度协作力的决议性要素。我国应高度注重国度创新体系树立,充沛发扬科技提高对经济开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开展动态,不时提高科技开拓和创新才干,推行运用科技创新效果,不时寻求并发明新的经济增加点。 6。主动展开区域经济协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外部大市场树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发明了数百万的失业时机和数千亿的财富支出,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胜利阅历对我国开展地缘经济具有主要的自创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停顿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度和地域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正在商谈的自在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增强与中国自在贸易区、中国东盟自在贸易区、上海协作组织、西南亚自在贸易区等相关国度和地域的经济协作,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复时间:2011-10-24 5:38:09

建议读一下《大国之路》,《直话直说的政治》《货币战争》等书,包你有收获

哥们选修这课的吧。。。。。

来稿要求: (1)稿件须为 word 文档,含有公式的,用公式编辑器输入。稿件须以附件形式发送; (2)稿件组成: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及邮编、正文。作者署名不应超过 3 位。在文章末尾注明稿件联系人或者第一作者的详细联系信息(如作者简介、电子邮箱、 QQ 号、移动电话、固定电话、通信地址及邮编)。 (3)稿件文字(包括插图和表格文字)不超过 3000 字。 (4) word 文档 命名格式为: 省份 姓名 文章标题(中间用空格隔开) 例如:河北省的 刘红 老师写了一篇标题为“投稿须知”的文章,则 word 文档 文件名为: 河北 刘红 投稿须知

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格式

哥们选修这课的吧。。。。。

建议读一下《大国之路》,《直话直说的政治》《货币战争》等书,包你有收获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世界经济与政治电子期刊

看看《世界经济》吧,其实初试的时候不需要看太多杂志的,试题和实际关联不是很大

我只知道人大的复印资料。。我考新闻看的就是这个。。这个分很多类的,你可以看经济类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一、A级学术期刊A1级:(3)《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A2级:(11)《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二、B级学术期刊B1级:(43)《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B2级: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三、C级学术期刊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刊发时间

世界经济期刊当天退稿。世界经济期刊需要严谨性投稿为通过会当天退。《世界经济》是国家级期刊。世界经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世界经济类刊物之一。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题名】:加拿大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JiaNaDaDuiWaiMaoYiDeJiBenTeZhengShiJieJingJiYuZhengZhiLunWen)【关键词】:对外贸易 特征 加拿大【keywords】:DuiWaiMaoYi TeZheng JiaNaDa【作者】:左连村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世界经济与政治(ShiJieJingJiYuZhengZhi)【国际标准刊号】:1006-9550 【国内统一刊号】:11-1343【作者单位】:不详 (BuXiang )【分类号】: 【页码】:-29-33 【出版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