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业余无线电cq杂志

发布时间:

业余无线电cq杂志

火腿;来源于HAM--国外对无线电爱好者的称呼

以下大段文字,都是我在我俱乐部自己的网站转过来的,相信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火腿: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与“火腿”,实际上是同一类人的两个不同名称,前者是法律上的正式名称,后者是圈子内的非正式名称,不过欧美公众更熟悉后者。没有人知道火腿一词的准确起源,它已经约定俗成,从1900年代业余无线电出现到今天的一个世纪中,一直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同义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中的“业余”一词,并不表示这些人缺少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表示业余无线电不能用于商业目的。每个火腿都应当保持业余无线电的非商业性质。HAM这个在英汉字典中,大体上有下面几种解释:「火腿」(食品名)、「动物的大腿」、「演技欠佳,动作过火的演员」、「技巧笨拙的报务员」、「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等。看着这麽一大堆的解释?怎麽也想不透AMATEUR RADIO和HAM会扯上什麽关系,我们现在来研究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麽称为「火腿」? 据日本CQ杂志在1991年五月号的一篇由JR8EZM泷川哲夫所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了一则早期业余电台的故事:远在业余无线电发明之初的1908年,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个业余无线电社团其成员为亚伯特.海曼(Elbert. S. Hyman)、巴伯.兹美(Bob Almay)和佩姬.莫瑞(Paggy Murray)三人。一开始,他们是用三个人的姓来作为电台的呼号,也就是:Hyman-Almay Murry;后来觉得名字实在太长,把呼号拍发出去,手也酸了,于是又改为取用姓氏前面的二个字母,而成为HY-AL-MU。1909年初,这个业余电台使用的呼号竟和一艘名为「MYALMO」的墨西哥籍轮船,在通信时搞混了,只好又改取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做为台号,于是就叫作「HAM」。 由于当时处于无线电萌芽的初期,对于无线电的频率也没什麽规划,业余家也可以任意使用频率,自行决定呼号。甚至有些业余电台的信号收发,在性能上竟然优于专业性的电台。 此一现象引起了华盛顿国会的注意,并开始计划订定严苛的法规来打压业余无线电台。「HAM 」业余电台成员之一的海曼,在1911年以当时倍受争议的无线电规定草案做为毕业论文主题。海曼的指导教授正巧也是检讨法案的委员之一,他就把这篇论文的副本送交给一位叫大卫.华西(David I. Walsh)的议员,并且进行游说。华西议员以极为重视的态度,邀请海曼到委员会上发言,海曼在会中详细的说明业余电台的运作状况,并激动的表示苛刻的法规将导致无线电技术这种盛行的活动,因证照费用的过高而无力支付;再加上种种的规定限制,致使众多具有优秀能力的业余电台,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关闭,且不得不停止对无线电方面的研究,间接妨碍到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海曼的一番陈述,使得这项法案获得重视。不久,法案送到国会,海曼所属的「HAM」这个小业余电台成为焦点。此后,「 HAM 」成为美国业余电台在妾身未明、倍遭争议的时代中,将那些企图抹杀业余家的大型专业或商业电台的威胁,化为助力的象徵。于是美国人便把「HAM」和业余无线电划上等号,从当年至今,乃至往后,在无线电界当中,都会以「HAM」来称呼业余无线电人员。这一段历史,至今仍保留在美国国会的档案中。 成果得来不易,法规共同遵守,无论称呼业余家为HAM的典故是如何而来,哈佛大学「HAM」电台,为业余无线电甚至整个无线电发展和规划所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业余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是一种在全世界非常普遍的业余爱好。喜爱业余无线电的人也被称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或HAM,在美国政府正式注册的HAM大约有一百四十万人,在中国大约有二十多万人,在全世界总共大约六百万人。

他们必须学习相关知识并通过所在国家的测试才能领取到业余无线电执照,同时领取政府分配给的呼号。呼号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唯一标识,也是荣誉所在。

扩展资料:

在业余无线电领域,有许多值得从事的方向,比如公众紧急情况响应小组、天线理论、卫星通讯、灾难响应、天气预报、分包通讯(用类似于internet的数据传输协议用于无线电通讯)、DX通讯(借助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或者特殊传播现象与几千里外通讯)、IRLP(把internet和无线电组成一个通讯网络)、QRP(极小功率的无线电通讯)。

这里面最活跃、最让人兴奋的就是DX通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从其他国家收集QSL卡片,记录他们成功连通的大洲和地区。有一些地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非常少。所以,当电波中出现了一个罕见的呼号显示它是从那些少见的地区来的,马上会有大批HAM蜂拥而至,争取和他取得一次无线电连通的机会。

为了拥有这个受宠并享有通讯主动的机会,成群的HAM涌入边远的地区和岛屿(比如,平常根本无人居住的大西洋上的小岛:Bouvet岛,这里的呼号是极为少见的3Y打头)。这种远征可以帮助HAM更快地获得象由DXCC颁发的奖状。为了获得DXCC奖状,每位HAM至少要拿到从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发来的确认通讯成功的QSL卡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业余无线电

《技术篇》专家从这儿起步无线电技术既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但也是当今刷新速度最快的技术。从点点滴滴入手学习和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常人所不知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同样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的主要特征是“纯出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和“不赢利”。但就无线电技术而言,业余无线电和其它业务的无线电没有本质的区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今天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明天的其它业务所使用,其它业务今天开发的无线电应用也会不断为明天的业余无线电界移植采用,况且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总宽度大于23GHz,而目前有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记录的频段的总宽度还不到1%,从业余频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讲,发展空间还无比巨大,任重而道远。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开发自己而学习技术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火腿或多或少还要涉及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本篇这样的小书有能力去包罗的。好在有关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网站多如繁星,而且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无线通信市场,国内围绕移动、宽带等主流商用无线电业务的无线电技术书刊正快速增多,加上我国一些书局和杂志社几十年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书籍、电路大全、制作集锦之类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特定内容的经验心得交流文章, 这些都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汲取知识提供了重要源泉,不过相比之下,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还不算太充裕,本篇的宗旨只是努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元器件的快速换代带动着业余无线电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刷新。但是作为底层支撑的无线电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加自如地深入学习,有效地从广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用的营养,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迅速提高。所以本篇的重点既不是捕捉和定格瞬息万变的最新动态,也不是详尽展开具体实践的细节指导,而是试图从比较广泛的视角介绍最常见的现象和最基本的原理,希望具有不同经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能从本篇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以便有的放矢地从其它信息来源去搜索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再回到本篇,寻找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的线索。为方便读者深入查询有关中外资料,本册在一些常用术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弧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帮助读者亲身接触业余无线电界常见的不同表达方式,一些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技术插图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些历史原图的图面质量不够理想,但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我国无线电应用历史相当悠久,但留下的实物资料极少,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此本篇也顺便以少量篇幅介绍了一些我国早期业余无线电设备和战时国产名机的梗概,用意在于唤起研究。本篇很多内容系笔者长期学习拾得,不少来自依稀的记忆以及个别凌乱的笔记,原文的准确出处很难再查考注明,谨请谅解。《操作篇》开篇语本篇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是操作篇的上半部分,此部分章节是针对那些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写的,所以它只是入门的初级篇。回想1993年,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首批四十多名刚入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当时每周还只是休息周日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十多次集中培训,大家就无线电一般技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知识、法规、通信技巧等,听讲座,进行讨论,晚间在家里还要练习抄收老师在7兆低端播发的莫尔斯电码。当时取得的四级操作证书,只是收听级的,一年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才可获得有发射资格的三级操作证书。可不同了,有的入会后,集中培训加考试就两个多小时……。由于门槛低,又跳过了收听级这一段,对大多数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些补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篇前半部分就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分区、通用时间、地理位置报告等相关知识等作些简单介绍,供朋友们进行自学。本篇对收发信机的使用、天馈系统的架设安装、电源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具体通信用语、操作程序等作一般性介绍,供朋友们操作实践中参考。以前法规规定,持三、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不允许进行RTTY、PSK31等模式的数据通信和SSTV慢扫描电视通信,2001年这些法规已经废止。因此,这里也向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了除语音通信外的其它通信模式,供朋友们选择使用,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并为将来上短波作些准备。由于本人是学文科的,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文。受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也请朋友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开篇语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是一部业余无线电操作的进级篇。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理解了呼叫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后,如何能够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内更进一步,了解和进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无线电操作世界。本章节从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业余无线电竞赛、奖状、远征、日志软件、各种辅助工具、极低频段和超高频段操作、QRP、空间通信操作、EME、射电天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并配以具体的例子,力图使读者了解和掌握神秘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世界中许多精彩的部分。鉴于篇幅的原因,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涉及的点上不可能每一点都讲得非常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源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BD6CR协助编写了“绿色通信-QRP”一章,BD4OS协助编写了“向太空冲刺”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BA7IA、BA4RF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补充了一些章节的内容。另外,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曾经联系过以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BA1HAM、BA7NQ、BD7OH、BA4EG、BD0AAI、BA1AA、BA1EO、BD1WC、BA1AAX、BD1BYV、BA4ALC、BA3CE、BG1DO、BG1MW、BD1ES、BD5RV、BA5TT、DL3MBG、K5SF以及在网站上的其他爱好者,他们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史记篇》写在前面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一部坎坷、曲折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传言励志的章节,能集文成卷留予后人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笔者多年的夙愿。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兴衰,同时还是中国当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特别是科技人员志向情怀的生动反映,每每翻阅总让我受益匪浅。笔者有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接触业余无线电事业,又因工作需要,曾访问了一批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上卓著且有成就的老业余无线电家。在他们中间有些曾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或实业家,不少还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团体或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大名赫赫,备受社会推崇与爱好者的仰慕,对他们的访问,为我整理、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笔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曾经访问过以下各位老业余家:已故去的有:朱其清、孟昭英、赵振德、张宗汲、潘仁庸(潘仁荣)、陈仁慕、沈明刚、谢棣华、李石麟(李欧儒)、郑观森、郑光祖、陈实忻、朱悦民、赵超尘等。尚健在的有:周海婴、王传善、钱皋韵、许道通、张家齐、韩铸文、徐树滋、高昌镕、朱天赋、冯国祥、黄耀曾、许毓嘉、郭德文、张志诚、金贤藻、顾元庄、王耿介等。所有被访的老业余家均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介绍过他们那段亲历亲为的历史,有的还写成文字向笔者提供,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翔实凭证。更有前辈还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献,对于这些文献,笔者在使用时,都注明了提供者的姓名,以示资料来源和归属。笔者还常向健在的老业余家们核对情况,他们更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甚至亲自推敲、修改。这些耄耋高龄的老者,其信其义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令我敬佩,应该说这篇史记能够成稿也有着前辈们的功劳,我将永远感谢这些前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编写的过程中笔者除查阅了解放前相关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外,还参考了人民邮电报社出版的《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社出版的《中国电子报》、中国台湾《无线电界》杂志社出版的《无线电界》、上海地方志、浙江省地方志、汉口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特别是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民航通信设备修造厂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鼎力相助,允许笔者查阅并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福建、江苏等全国各地均有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笔者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次应约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之史记篇,对我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本想将资料收集的更加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考证得更加翔实些,无奈《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史记篇”仅是其中一篇,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交卷,权作一个征求意见的草稿先交付印。同时原来准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也因需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和文件,且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查阅档案、核实情况的手续极为繁杂,要赶上本书的出版日期,实无可能,所以只能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概括,详细叙述,只能以后择机另行撰写、另行出版了。对于已经完成部分,也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手头资料编写而成,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请老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斧正,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将来得以增《交流篇》 自1992年我国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十余年以来,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并积极通过空中联络学习和交流技术,他们的体会、经验和见解也反映在一些刊物和互联网上的文章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也为了留下一些反映这个时期我国业余无线电界交流的实况记录,本篇随机收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或启发性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没有署名,有的是经过改写转载的,难以与原作者联络,也无法在印书时正确署名,敬请谅解,并请原作者与出版者联系,在此谨向本篇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设备篇》设备篇522-666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也是空中联络、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从早期完全靠无线电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由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自制设备的品种更是只能以“无数”来描述,它们留下了一条漫长的历史足迹。追踪这一足迹,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无线电技术的各阶段进步的理解,探索今天的无线电设备之所以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理由。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本书的《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以供读者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作为索引。限于收集的能力和资料的来源,篇中内容比较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其中有些曾经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打机种,有些并没有成为流行产品,也有少数机型是通用机型。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它设备因为缺乏准确的资料,未能收入。为此敬请读者谅解并予指正。《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附录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附录三、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附录四、DXCC实体呼号前缀及分区对照表附录五、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附录六、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附录七、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附录八、我国(以北京为中心)与世界部分城市或国家的方位角和大圆距离附录九、CQ- World-Wide WPX 竞赛规则节选业余无线电家礼仪…………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使用至今已经将近七十年了,但是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神活现,早已被奉为业余无线电家之圭臬。可惜的是,这一精神标帜如何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没有听过有人倡导,而自己根据这些标语文字又学不来,因此下面我以古贤曾子的精神:日省三次,来探讨这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下面都是一些根据保罗君制定的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发展出来的自省题目,希望对於业余无线电家修养有帮助。互谅互解 -- 凡是让人不舒服的事我不干:进行 CQ 呼叫或是履行约定通讯之前,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先倾听一阵子?确定频率上无人使用之后,再进行呼叫。碰到频率使用权纷争时,是不是能尽量给对方方便?而不是高谈阔论,以「根本无人有权拥有频率」等语相应,或只是一味地坚持你是优先使用者。如果友台指出自己有技术上的瑕疵,是不是应该马上停止操作,就这些问题先解决?而不是若无其事的继续操作。使用中继台时,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随时有人需要使用,或者是紧咬着中继台不放?如果对方提出交换 QSL 卡时,是不是应尽速履行实现?产生射频扰问题时,是不是能彻底反躬自省,即使知道射频扰问题根本与自己的通讯设备无关?面对远征电台讯号时,是不是要完全配合对方的呼叫指示;或者只顾自己就缺这个国家地区通讯而显得不耐烦,或者是表现出「丛林战术」以对?高贵情谊 -- 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全国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我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或者是以单飞的姿态对应?如果我使用了公共资源 ( 例如中继台、OSL 卡服务 ),是不是心存回馈?如果对於所属社团有意见或不满,是不是应透过适当管道表达,或者迳自在空中发炮,散播自己的情绪与不满?是否意识到无线电波无远弗届,你的一举一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监听到,不管监听的是一般人士或者是业馀特定监听站,都有可能影响到业馀无线电家的形象?日新又新 -- 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是否尽全力学好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技术?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认为技术问题对我而言太深了,无从学起。考虑到拥挤频率内的扰问题,是不是应该主动把线性放大器关掉?你是不是有了开启操作桌照明灯时,顺手也把线性放大器打开的坏习惯?是不是应该设法取得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且好好自修或是向别人请益研习?以便彻底了解使用设备的线路原理。检讨过去几年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当中,是不是亲自动手制做过一些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例如天线等。距离最后一次仔细看有关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有多久了?你曾要求朋友监听你的发报能力,并且提出挑惕性质的批评吗?通讯程序或是常用的 Q 码,你熟悉吗?最好能倒背如流。如果临时受邀客串主控网路,你对於自己的通讯技巧有信心吗?是不是曾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它理由加以推诿?友善互助 -- 如有需要,对新手应慢而有耐性,温文儒雅以对。热心助人、充份合作、体谅他人,这些都是业余无线电家的本行: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报到吗?他们需要鼓励、指导、及归属感,这些都是你做得到的。无意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是操作程序不符约定,应设法私底下提出指正规劝,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空中警察,迳自就地指正或教训。很具建设性地鼓励新手在技术上升级,应以技术升高可以得到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使得新手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严禁与种族、族群,或是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对非常熟悉的人也不行。尽量不要涉足在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挑少数团体的行为。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趁机打个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夥」的念头所影响,而置之不理。如果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是亲人丧故,只有在通讯时表示慰问之意够吗?应该考虑拨空带束鲜花或是慰问卡,亲临表示关心之意。在空中与人交谈时,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应重视与珍惜别人的看法或意见。碰到一流的、完美的操作者,别忘了向他称赞、褒扬几句。均衡发展 -- 对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是消遣、嗜好,不要影响家庭、工作、课业、或是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切割成工作、睡眠、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时间吗?有没有注意到家人需要你;除了业余无线电外,你也需要朋友。我有非业余无线电的挚友吗?我参加非业余无线电团体的活动吗?已经多久了,完全不是因为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缘故,而陪同家人出去旅行?应能够暂时撇开业余无线电与家人在一起。何时才能在讨论年终奖金时,不要提及业余无线电设备的添购计画?与朋友或家人旅行、打保龄球、或是任何聚会时,能够完全放下〈不提及〉自己有趣的业余无线电,而关心别人的嗜好吗?对於购买自己的数万元业余无线电设备出手大方,而家人因所属的嗜好要花费时,你却不甘不愿。爱乡爱国 -- 电台设备与操作技巧永远为乡为国准备:对於慈善或是公益的社团活动,你自动自发帮忙过吗?对於法规的看法或意见,你正式向有关当局提出过吗?或者只是消极的向他人抱怨?你真正了解国家在什麽时候有权徵召你的业余无线电台吗?

无线电杂志pdf2019

无线电专业性强一些,初学者看着深奥.家电维修一月一期,保存方便,但信息量少.电子报(四川的)订的人多,信息量大,一周一刊,可以常看,广告也新,适合维修人员看.保存不易,容易丢.北京还有北京电子报,不如电子报通俗.电子报好一些.

目前应该是处于停刊的状态。你可以考虑查看一下其他的电视类期刊。西部广播电视另外还有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等等。

1、首先是《元器件》这本书,主要介绍各个元件的原理及应用还有简单的元件测试方法,是入门的好书。2、其次看看《电子制作》这本杂志吧,上面有很多实用好玩的制作 而且门槛较低 其次如果你感兴趣。3、想从理论上进一步学习看看《电子线路基础 模拟部分,这本书作者是康华光,这是大学电学专业的教材,不是很难,另外建议你买一些电子制作的套件比如收音机套件,声控开关套件等等,一定要一边做一边学 这样提高很快,也有助于你对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的使用。 4、在这些基础上如果还觉得不够用,感兴趣再看《高频电子电路》或《通信电子线路》,这两本书内容基本一样。5、同时建议你订阅《无线电》,这本杂志说明的是射频电路,也就是俗称的无线电是一个非常高端的领域,它所建立的基础是低频电路远远不能比拟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上的书。6、《元器件》、《电子制作》是联系实际的参考书,可以没有先后顺序 。《元器件》作为参考书在实际制作时再用也可以。但是《电子线路基础 模拟部分》和《高频电子电路》这两本书的顺序不能调换。除非你有电学基础可以不看《模电》, 否则你绝对看不懂《高频》。无线电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定不要只是看书,那样将到头来还是什么都不会,一定要边学先做,先从6管中波收音机开始慢慢尝试,这样是学好无线电这门技术的关键。

无线电杂志图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在1936年出的。1936年,国际无线电电界出版了一本名为《无线电技术周刊》的电视研究杂志,其中提及了混合式电视机的研究和应用。

有线电报是在1835年,无线电报是1893年。1893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技术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古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托马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还有俄国发明家波波夫,他在1901年声称就发明了无线电。

电报(telegraph)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报的发明者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制电报,但实用电磁电报的发明,主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库克、惠斯通和美国科学家莫尔斯。1836年,库克制成电磁电报机,并于次年申请了首个电报专利。惠斯通则是库克的合作者。莫尔斯原本是美国的一流画家,出于兴趣,他在1835年研制出电磁电报机的样机,后又根据电流通、断掉时出现电火花和没有电火花两种信号,于1838年发明了由点、划组成的“莫尔斯电码”。1858年7月《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报道: ...众所周知,英国人一向宣称,电磁式电报(magnetic telegraph)是由他们的同胞惠斯通教授发明的。而在大西洋彼岸,电报公司的成立,则让更多的欧洲人开始讨论,谁才是电报的真正发明者。法国巴黎的《通报》(Moniteur)认为,莫尔斯虽不是电报原理的创立者,却是第一个将该原理用于实践的人。

无线电》杂志2008年第5期目次 本期光盘介绍 编辑部(1)● 音 频 应 用非互补式全对称OCL功放的制作 安玉景(4)经典准互补功放电路制作 杨 帆(10)优秀全互补功放电路剖析与制作 吴根清(14)胆机制作专题 (续)浅谈音频输出变压器的设计与制作 安 石(16)国半高性能音频IC的应用 杨宇洸(20)● 应 用 电 路 与 制 作新品速递高亮度LED专用电源控制芯片 吴红奎(24)自制高亮度、低功耗LED观片器 孙志甫(26)AC-DC高亮度LED灯电源DIY常用方法 吴 钥(28)自制高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孙 俊(30)实用电路模块应用热释电红外探测模块 陈有卿(32)自己动手做个手机万能充电器 冉小平(35)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场效应管的新颖应用 史建平(37)● 初 学 者 园 地怎样制作声控开关 莫 恩(39)谈谈简易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细节 杜灿鸿(42)热转印法制作电路板实战演练 丁 平 马晓明(44)● H A M 通 信打造个人电子工作室二手频率计选购指南(下) 聆 听(46)自制DTMF译码数字显示器 韩军伟(BD6PL)(48)把计算机变成你的低频信号接收机 邓小涛(49)● 测 试 测 量HDS2062M手持式数字存储示波表 实验室(51)时代之选——数字示波表带给我们便利 庄 军(52)似曾相识——认识数字示波表 庄 军(53)一览无余——剖析数字示波表 庄 军(56) 量体裁衣——选购数字示波表 庄 军(58)上路开车——玩转数字示波表 庄 军(61)家电的待机功耗究竟有多大? 吴汉清(64)用电子式电度表改制数字式功率表 吴汉清(67)● 电 脑 · 单 片 机淘宝攻略 快门瞬间,美丽呈现! 杜 洋(70)优秀电子课程设计项目集萃产品产量计数器 张建平 朱伟娜(73)电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张建平 朱伟娜(75)单片机电子琴 张建平 朱伟娜(76)智能交通灯控制器 张建平 朱伟娜(78)汽车尾灯控制器 张建平 朱伟娜(80)利用最少的连线操作LCD1602液晶屏 张志斌(82)五花八门流水灯用流水灯显示莫尔斯码时长 周正华(83)能自动校时的电波钟表 林芝松(84)单片机外围电路常用USB转串口芯片介绍 刘 亮(87)● 家 电 与 维 修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背光灯驱动电路的维修要点 赵理科(89)计算机主板上电容失效引发的故障 刘 宏(91)电视机行幅偏大的检修 张庆辉 胡献满(92)不要忽视行输出管脚上的磁环 刘爱芬(92)超级单芯片彩电接收不到任何信号的检修 曲 静(93)维修技巧一点通巧修显像管 张兰家 贾 凡(93)佳能S系列数码相机闪光灯不弹出的检修 潘邦文(94)问与答 (95)● 市 场 与 活 动先进的无滤波D类立体声音频放大器PAM8610 王丰硕(96)声控开关是由声音控制的电源开关。将声控开关电路组装到灯具中,就可以利用口哨声或击掌声控制电灯的开与关,不必再安装开关。将声控开关应用于楼道等公共部位,可实现照明的智能控制,只在夜晚有人走动时才自动开灯,人走后即自动关灯,既满足了照明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电能。

无线电杂志shougou

混合式电视机于1953年底正式被报道,当时由美国无线电杂志出版的《电视与电影》杂志上报道了这一技术的最新进展。1954年,美国电视厂商RCA在美国东部地区推出了第一台混合式电视机,并在1955年正式上市。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哪年出的那是南京木器厂郑词卫先生在1974年第7期《无线电》杂志上发表的《晶体管电子管混合式9寸黑白电视机》作品。

在这里可能不讨好找,去淘宝看一下吧,也须有

无线电专业性强一些,初学者看着深奥.家电维修一月一期,保存方便,但信息量少.电子报(四川的)订的人多,信息量大,一周一刊,可以常看,广告也新,适合维修人员看.保存不易,容易丢.北京还有北京电子报,不如电子报通俗.电子报好一些.

无线电杂志1980

国家级刊物期刊名称 无线电 期刊CN号 11-1639/TN 主管单位 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 人民邮电出版社 文种 汉文 发行范围 公开

Pentium4处理器的种类根据出厂时间的不同,Pentium4处理器有着Willamette、Northwood和新上市的Prescott这三种不同核心的产品。由于采用了不同架构的设计,这几种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看看构架相近的 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产品。其中Willamette核心的 Pentium4属于Inter的早期产品,采用微米制程,不仅发热量大,主频较低而且二级缓存只有256KB 在于AMD的Athlon XP性能较量中处在下风。于是Inter又很快推出了采用微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4处理器,并且将二级缓存容量增加到512KB。为了在命名上与以前的产品区分,Inter在其主频标志后加了一个大写字母“A” ,表示这是拥有512KB二级缓存的新产品。但随着Inter不断提高CPU的前端总线,市场上又出现了533MHz前端总线和800MHz前端总线的Pentium4处理器。例如主频为的Pentium4处理器就既有533MHz前端总线和800MHz前端总线的。为了以示区别,Inter将前者用“”表示,而后者用“”表示。这就是Pentium4处理器“A” 、“B” 、“C” 、等不同后缀的由来。Pentium4从Northwood构架过度到Prescott构架在进化数据上:制程从微米提升到微米,一级缓存数据和二极缓存倍增,分别为16KB和1MB,管线层数,增加了50%(Inter官方并没有透漏实际的管线层数,但至少超过了30层,更多倾向与31层管线),晶体管数量从5500万个倍增至亿个,新增13条指令集……这些似乎成了Pentium4每次进化的常规,不过每次都只是些“小手术”而已,Inter自己也宣称Prescott不是一次革命性的产品,而只是Pentium4处理器的一个过度产品。增加的管线层数,增加的晶体管数量,增加的频率,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都很让人羡慕。然而仔细推敲一下有很多令Inter尴尬的矛盾。为什么要增加管线层数?——为了执行更多更复杂的指令集。但与同频率管线较少的Northwood相比,指令集的效率却降低了(所以在某些评测机构的测试中,Prescott带来的惊奇不是性能提升,而是有所倒退)。为此,Prescott不得不大幅增加频率,简单的从执行效率(单位时间完成的指令数量)来说,起码要的Prescott才能和的Northwood相当。当然,前者能完成更复杂的指令。而增加频率,又要从增加针脚数量入手(由Socket478变到LGA775),同时变大、变热(设计功率为100W左右),最后不得不革新制程来解决上述问题。产品型号 核心代号 制程(微米) 前端总线(MHz) 外频(MHz) 倍频 L1 Data Cache(kb) L2 Data Cache(kb) 晶体管数目(万) 核心电压(V) 核心面积(m )Pentium4 Northwood 400 100 18 8 512 5500 935Pentium4 Northwood 00 100 20 8 512 5500 985Pentium4 Northwood 533 133 18 8 512 5500 1045Pentium4 Northwood 533 133 19 8 512 5500 1320Pentium4 Northwood 533 133 20 8 512 5500 1330Pentium4 Northwood 533 133 21 8 512 5500 1370Pentium4 Northwood 800 200 12 8 512 5500 1320Pentium4 Northwood 800 200 13 8 512 5500 1400Pentium4 Northwood 800 200 14 8 512 5500 1490Pentium4 Northwood 800 200 15 8 512 5500 1825Pentium4 Prescott 533 133 21 16 1024 12500 1370Pentium4 Prescott 800 200 14 16 1024 12500 1490Pentium4 Prescott 800 200 15 16 1024 12500 1825Celeron处理器的种类当前市场上的Socket 478架构的Celeron处理器是由高端的Pentium4简化而来,所以也常常被人称为“赛扬4”或“P4赛扬”。这种处理器由Willamett和Northwood两种不同核心的产品,不过前端总线均为400MHz,带有128KB二级缓存。其中Willamett核心采用的是微米制,发热量大而且主频较低,主要有频率为 MHz和 MHz的两种产品。而Northwood核心采用了更先进的微米制程,发热量较小而切极限频率更高,产品线更丰富,主频从 MHz到 MHz的都有。产品型号 核心代号 制程(微米) 前端总线(MHz) 外频(MHz) 倍频 L1 Data Cache(kb) L2 Data Cache(kb) 晶体管数目(万) 核心电压(V) 核心面积(m )Celeron GHz Willamette 400 100 17 8 128 4200 415Celeron GHz Willamette 400 100 18 8 128 4200 435Celeron GHz Northwood 400 100 20 8 128 5500 500Celeron GHz Northwood 400 100 24 8 128 5500 550Celeron GHz Northwood 400 100 26 8 128 5500 650初学者常对Pentium 4处理器编号后的A/B/C/E等后缀备感困惑。其实,这些后缀是Intel针对相同主频,但拥有不同核心的处理器而设定,以方便大家辨认。例如频率为的Pentium 4拥有众多后缀,包括Pentium 4 等。对此,只需通过Intel的“简单编号”便可方便地加以分辨。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A”代表Northwood核心且具有400MHz FSB的Pentium 4处理器,以此区别早期同频的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具体到处理器表面编号,可通过“简单编号”中的“512K/400”确认,而相应Willamette则是“256K/400”。 “B”则代表533MHz FSB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处理器,表现在编号上可通过“512K/533”与“A”的“512K/400”相区别。 “C”便是800MHz FSB的Northwood Pentium 4处理器,其编号为“512K/800”。 “E”则是最新的基于Socket 478芄沟腜rescott核心Pentium 4处理器,由于具备1MB二级缓存,其编号表示为“1M/800”。 请留意部分例外,Prescott核心处理器有两款也采用“A”标识,分别是和,它们不支持超线程且都是533MHz FSB,标识为“1M/533”。 通过以上方法将后缀与编号相联系,我们便能知晓主流Pentium 4共有“256K/400”(无后缀)、“512K/400”(A)、“512K/533”(B)、“512K/800”(C)、“1M/533”(A)和“1M/800”(E)六种,区分清晰明了。● 留意Northwood的步进值销量最大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包括了前文提到的A/B/C三大系列。在同频下,性能由高至低为C→B→A。不过即便同为“C”,还得注意处理器的步进值。通常Northwood核心有三种步进:B0、C1和D1。通常的做法是选择靠后的步进,即D1。D1步进通常拥有多种核心电压(Intel在逐步降低功耗),这类处理器在“简单编号”中一般不会标识核心电压,可查看S-Spec编号获知。由于S-Spec编号无规律可循,文末列出了主流频率的Northwood处理器的S-Spec值及相应步进,以供参考。● 后缀J和E0步进的含义Intel宣称,后缀J代表处理器支持硬件防病毒功能(该功能与Athlon 64类似,在安装WinXP SP2后可在操作系统中打开)。据了解,Intel新推出的E0制程的Prescott都应支持该功能。此外,E0制程还具备加强的温度控制功能。但笔者注意到,并非所有的E0步进Prescott处理器都会标注后缀J。另外,在Socket 478处理器中,我们也发现了E0制程的Prescott核心存在,但这类处理器肯定不会标注后缀J。反过来讲,后缀J的处理器是否支持加强的温度控制功能呢?官方表示不支持。但笔者认为并不排除Intel人为屏蔽该功能的可能性,所以挑选一块E0制程的Prescott是更聪明的做法。 如何判断是否为E0制程呢?还得依靠S-Spec值。因为从缓存和FSB无法看出E0与其它制程的区别。从Intel官方处理器编号列表可以发现E0步进处理器的S-Spec包括:Socket 478平台:SL7PL、SL7PK、SL7PM、SL7PN、SL7PP和SL7KD;LGA 775平台:SL7PT、SL82V、SL7PR、SL85V、SL87L、SL82X、SL7PU、SL7PW、SL7PX、SL82Z、SL7PY、SL7PZ、SL833、SL84X、SL7Q2、SL7NZ、SL82U、SL84Y和SL72P。Prescott非常混乱,一定要小心! ● 后缀F和后缀P的Pentium 4后缀F代表支持EM64T,即Intel的64位扩展。借助S-Spec编号可发现从D0步进的Pentium 4开始便有支持EMT64的型号。在D0步进中,SL7LA、SL7L8和SL7L9可支持EM64T,即Pentium 4 F。而新的E0步进中,SL7PX、SL7PZ、SL7NZ和SL72P可支持EM64T。后缀P的产品代表支持硬件防病毒、EM64T和加强的温度控制功能,并且具有2MB二级缓存。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Intel新的6XX系列处理器。笔者个人认为只要是E0内核的处理器,除了二级缓存大小外,都应具备这三个功能。只是Intel为了区分6xx和5xx系列人为控制了P4J不具备EM64T和加强的温度控制功能。这里笔者再次强调选择E0步进的Prescott,以后极可能通过升级BIOS打开这些功能。● 混乱的Prescott处理器Northwood处理器虽然有A/B/C的差别,但很好辨认。处理器步进虽有B0/C1/D1/M0几种,但市面销售的通常为D1步进,选购时只要根据上文方法稍解辨别一般不会混淆。但Prescott则比较混乱,仅“1M/800”的Prescott便有E/J/F/P多种后缀。另外,除去大家熟悉的是否支持超线程、EM64T和硬件防病毒外,还有几种不太了解的区别。 首先是电源规范的区别:和(仅限Socket 478的Prescott),这也得通过S-Spec了解;其次是最大功耗:04A与04B(仅限LGA 775)。在最新的LGA 755产品线中,Intel制订了两种功耗方案,04A为主流方案,功耗较小,性能稍差;04B则称为高性能方案,功耗大,性能强劲。Intel直接在处理器包装盒写明了是04A还是04B,以便于区分。当然,通过S-Spec区别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Prescott处理器的区别一定要凭S-Spec对号入座,文末详细列出已知的Prescott处理器S-Spec号,供大家参考。● 留意Celeron D的步进Celeron D包括C0/D0/E0三种步进,D0步进的Celeron D 315或320在市场上最受青睐。新的E0步进LGA 775 Celeron D被称为Celeron D J,支持硬件防病毒。选择Celeron D仍要参考S-Spec。例如,Celeron D 315属该系列倍频最低者,具有较强的超频能力,又包括多种步进的产品,如SL7XG是C0步进、SL7XY/SL7WS是D0步进、SL8AW/SL87K是E0步进,E0步进才是首选。其他型号可参考文末列表。至此,笔者已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市场上(包括二手市场)能买到的各类Intel和AMD处理器编号问题,弄清这些编号的区别意味着您将成为处理器辨别的行家。此外,全面认识处理器编号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通过步进值寻找更易超频的处理器。下面笔者列出市场上常见处理器的编号,Intel产品列出S-Spec,AMD产品列出OPN编号。表1:Intel Northwood S-Spec 笔者每个主频挑选不同步进的S-Spec各一个供参考。其它的可在查询,或在Intel官方文档区下载Specification Update文档查找。处理器名称 S-Spec 步进 核心电压 P4A SL668 B0 P4A SL63X B0 SL6QL C1 ~ SL6PQ D1 多电压 P4A SL5YR B0 SL6E7 C1 SL6PK D1 多电压 P4A SL5YS B0 SL6E8 C1 SL6QN D1 多电压 P4B SL67Y B0 SL6RY C1 SL6PB D1 (多电压) P4A SL65R B0 SL6S9 C1 多电压 SL6QP D1 多电压 P4B SL67Z B0 SL6RZ C1 (多电压) SL6PC D1 (多电压) P4C SL6WR D1 多电压 P4A SL6EB C1 SL6QQ D1 多电压 P4B SL682 B0 SL6DW C1 SL6PD D1 (多电压) P4A SL6GU C1 SL6QR D1 多电压 P4C SL6WH D1 多电压 P4B SL6DX C1 SL6QA D1 (多电压) P4A SL7EY D1 ~ P4B SL6HL C1 SL6K6 C1 SL6QB D1 (多电压) P4C SL6WJ D1 多电压 P4C SL6WK D1 多电压 P4B SL6JJ C1 SL6PG D1 (多电压) P4C SL6WE D1 ~ P4C SL7AJ C0(1MB L2)~ SL793 D1 ~ Intel Celeron D篇 表2:Intel Celeron D S-Spec Celeron D虽然型号不多,但存在C0、D0和E0步进。目前国内市场仍有很多C0步进产品,尤其是盒装产品。如果想超频,建议选择散装D0或E0产品。 处理器名称 S-Spec 步进 接口 Celeron D 315 SL7XG C0 Socket 478 SL7WS D0 Socket 478 SL8AW E0 Socket 478 Celeron D 320 SL7C4 C0 Socket 478 SL7JV D0 Socket 478 SL87J E0 Socket 478 SL7VQ E0 LGA 775 Celeron D 325 SL7C5 C0 Socket 478 SL7SS D0 Socket 478 SL7NU E0 Socket 478 SL7VR E0 LGA 775 Celeron D 330 SL7C6 C0 Socket 478 SL7ST D0 Socket 478 SL7NV E0 Socket 478 SL7VS E0 LGA 775 Celeron D 335 SL7C7 C0 Socket 478 SL7Q9 D0 Socket 478 SL7NW E0 Socket 478 SL7VT E0 LGA 775 Celeron D 340 SL7Q9 D0 Socket 478 SL7TS E0 Socket 478 SL7VV E0 LGA 775 Celeron D 345 SL7DN D0 Socket 478 SLYW3 E0 Socket 478 SL7TQ E0 LGA 775 Intel Prescott篇 表3:Intel Prescott S-Spec Prescott情况较复杂,笔者尽量将已知的S-Spec列出。要说明的是Socket 478产品(表内用S代表)未列功耗,LGA 775产品(表内用L代表)无电源规范项。 处理器名称 S-Spec 步进 EM64T 电源规范 超线程 功耗 接口 P4A SL7D7(512K L2) C0 否 FMB 否 N/A S P4A SL7E8 C0 否 FMB 否 N/A S SL7YP D0 否 FMB 是 N/A S P4E SL7FY C0 否 FMB 是 N/A S P4A SL7PT E0 否 N/A 否 04A L P4A SL7D8 C0 否 FMB 否 N/A S SL7E2 D0 否 FMB 否 N/A S SL7K9 D0 否 FMB 未知 N/A S SL7PK E0 否 FMB 否 N/A S SL7J4 D0 否 N/A 是 N/A L SL7KH D0 否 N/A 未知 04A L P4E SL79K C0 否 是 N/A S SL7E3 D0 否 FMB 是 N/A S SL7KA D0 否 FMB 是 N/A S SL7PL E0 否 FMB 是 N/A S SL7J5 D0 否 N/A 是 04A L SL7KJ D0 否 N/A 是 04A L SL82V E0 否 N/A 是 04A L SL7PR E0 否 N/A 是 04A L P4A SL85V E0 否 N/A 否 04A L P4E SL79L C0 否 FMB 是 N/A S SL7L4 D0 否 FMB 是 N/A S SL7E4 D0 否 FMB 是 N/A S SL7KB D0 否 FMB 是 N/A S SL7PM E0 否 FMB 是 N/A S SL7J6 D0 否 N/A 是 04A L SL7KK D0 否 N/A 是 04A L SL82X E0 否 N/A 是 04A L SL7PU E0 否 N/A 是 04A L P4A SL87L E0 否 N/A 否 04A L P4E SL7B8 C0 否 FMB 是 N/A S SL7L5 D0 否 FMB 是 N/A S SL7E5 D0 否 FMB 是 N/A S SL7KC D0 否 FMB 是 N/A S SL7J7 D0 否 N/A 是 04A L SL7KL D0 否 N/A 是 04A L SL7LA D0 是 N/A 是 04A L SL7PN E0 否 FMB 是 N/A S SL7PW E0 否 N/A 是 04A L SL7PX E0 是 N/A 是 04A L SL82Z E0 否 N/A 是 04A L P4E SL7B9 C0 否 FMB 是 N/A S SL7E6 D0 否 FMB 是 N/A S SL7KM D0 否 N/A 是 04B L SL7L8 D0 是 N/A 是 04B L SL7J8 D0 否 N/A 是 04B L SL7PP E0 否 FMB 是 N/A S SL7KD E0 否 FMB 是 N/A S SL7PY E0 否 N/A 是 04A L SL7PZ E0 是 N/A 是 04A L SL833 E0 否 N/A 是 04A L P4E SL7J9 D0 否 N/A 是 04B L SL7KN D0 否 N/A 是 04B L SL7L9 D0 是 N/A 是 04B L SL84X E0 否 N/A 是 04B L SL7Q2 E0 否 N/A 是 04B L SL7NZ E0 是 N/A 是 04B L P4E SL82U E0 否 N/A 是 04B L SL84Y E0 否 N/A 是 04B L SL72P E0 是 N/A 是 04B L 每块处理器都有一个能反映主频、前端总线频率、二级缓存、工作电压等参数的编号。读懂这一编号除可认识处理器外,实际选购时还能在一定程度防止假货。一、处理器编号揭秘处理器篇当前市场上的Intel处理器主要包括Pentium 4和Celeron D两大系列,基于Northwood核心的老Celeron正趋于淘汰。这些处理器表面都覆有金属散热盖,处理器的编号便在其上。一款Pentium 4处理器表面的编号 注:所有Intel处理器的标识大同小异,即便偶有调整,也只是排列顺序微调,但基本信息仍然不变。从上图可看到,第一行标识为处理器基本参数,以“主频/二级缓存/前端总线频率/电压(有的未标识电压)”形式表示(本文称之为“简单编号”)。这一行信息对初级用户了解处理器基本参数尤其有用。第二行则是S-Spec与产地,S-Spec蕴含了Intel处理器更多的秘密。这个五位编号可全面了解主频、二级缓存、FSB频率、核心电压、温度以及处理器步进值等信息。虽然S-Spec的含义无法直接看出,但它是选择Intel处理器的最有用工具,笔者将在后文详细介绍,并在文末列出常见Intel处理器S-Spec供参考。紧随S-Spec后的是处理器产地,常见的有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和中国等。第三行为FPO和序列号,这是每块处理器唯一的出厂编号。购买盒装处理器的消费者需留意外包装上的FPO号与处理器是否一致,并可通过Intel 800电话确认是否为真正盒装产品。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Jack Kilby)在一块半导体硅晶片上将电阻、电容等分立元件集成在里面,制成世界上第一片集成电路。也正因为这件事,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已退休的基尔比。1959年,美国仙童公司的诺伊斯用一种平面工艺制成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此开启了集成电路比黄金还诱人的时代。其后,摩尔、诺宜斯、葛洛夫这三个“伙伴”离开原来的仙童公司,一起开创事业——筹建一家他们自已的公司。三人一致认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半导体市场是计算机存储器芯片市场。吸引他们成立新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市场几乎完全依赖于高新技术,你可以尽可能地在一个芯片上放最多的电路,谁的集成度高,谁就能成为这一行业的领袖。基于以上考虑,摩尔为新公司命名为:Intel,这个字是由“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两个英文单词组合成的,象征新公司将在集成电路市场上飞黄腾达,结果就真的如此,看来在摩尔有生之年,请他起个名字一定发达。当时,这三位创业者说服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给他们投资了200万美元;还找到了他们创业的最佳地点,就是原联合碳化物电子公司的大楼,这可比惠普的车库要强多了。公司创建不久,三位创建人就与公司职员(这时是1968年底,英特尔公司已约定,他们将不拘泥于任何特定的技术或产品生产线,用诺宜斯的话来说就是“对当今所有技术进行快镜拍摄,从中发现哪种技术行得通,哪种技术最卓有成效,就开发哪种技术”,公司有的是时间、才能和资金,所以他们不能草率行事。诺宜斯说:“没能任何合同规定我们必须保证某一生产线的生产。我们也不受任何旧技术的约束。” 英特尔公司发现:当电子在集成电路块的细微部位上出现或消失时,可以将若干比特(bites,资料的最小计量单位)信息非常廉价地储存在微型集成电路硅片上,他们首先将这种发现应用在商业上。1969年的春天,在公司成立一周年以后,英特尔公司生产了第一批产品,即双极处理64比特存储芯片。不久,公司又推出256比特的MOS存储器芯片。一个小小的Intel公司,以它的两种新产品的问世而打入了整个计算机存储器市场——这是一个辉煌的开端,而其他的一些公司直到1980年才能生产MOS芯片和双极芯片。 随着日本公司加入竞争,内存的生意越来越艰难。尽管当时有很多美国人抱怨日本人公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美国倾销产品,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日本在芯片制造上的速度和质量是无与伦比的。这时候,英特尔公司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不过最终他们作出一个令人钦佩的决断:放弃内存,全力投入微处理器业务。 说到微处理器业务,其实最初是件很偶然的事情:英特尔的一家客户(Busicom,一家现已不存在的日本厂商)要求英特尔为其专门设计一些处理芯片。在研究过程中,英特尔的研究员霍夫(Hoff)问自已:对于集成电路,能否在外部软件的操纵下以简单的指令进行复杂的工作呢?为什么不可将这个计算机上的所有逻辑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并在上面编制简单通用的程序呢?这其实就是今天所有微处理器的原理。但日本公司对此毫无兴趣。在同事的帮助及公司支持下,霍夫把中央处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再加上存储器;完善了这种后来被称为4004的芯片,也就是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1971年英特尔诞生了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该芯片其实是为Busicom calculator专门设计制造的,但已经可以看到个人电脑的影子在里面了。据说当时有一位留着长发的美国人在无线电杂志上读到I4004的消息,立即就想能用这个CPU来开发个人使用的操作系统。结果经过一番仔细折腾之后,发现I4004的功能实在是太弱,而他想实现的系统功能与Basic语言并不能在上面实现只好作罢,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微软公司的老板。不过从此之后,他对英特尔的动向非常关注,终于在1975年成就了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接下来到了8008,8008的运算能力比4004强劲2倍。1974年,一本无线电杂志刊登了一种使用8008作处理器的机器,叫做“Mark-8(马克八号)”,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家用电脑了。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来,“Mark-8”非常难以使用、控制、编程及维护,但是这在当时却是一种伟大的发明。下一代产品叫做8080,8080被用于当时一种品牌为Altair(牵牛星,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电视节目里一个流行的科幻剧)的电脑上。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知名的个人电脑。当时这种电脑的套件售价是395美金,短短数月的时间里面,销售业绩达到了数万部,创造了个人电脑销售历史的一个里程碑。4004的集成度只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其实比较弱,且计算速度较慢,以致只能用在Busicom计算器上,更不用说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了。不过比起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来说,它已经轻巧太多太多了。而且最大的历史意义是,它是第一个通用型处理器,这在当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横行的时代是难得的突破。所谓专用集成电路设,就是为不同的应用设计独特的产品,一旦应用条件变化,就需要重新设计;当然在商业盈利上,对设计公司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英特尔公司的目光并没有这么短浅,霍夫做出大胆的设想:使用通用的硬件设计加上外部软件支持来完成不同的应用,这就是最初的通用微处理器的设想。英特尔公司很快对这个设想进行了论证,发现确实可行,而且这种产品的好处就在于采用不同的软件支持就能完成不同的工作,这比重新设计专用的集成电路要简单得多。看到这种产品将来的广阔前景,英特尔公司马上投入了设计工作并很快推出了产品——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Intel 4004。其实4004处理只能处理4位数据,但内部指令是8位的。4004拥有46条指令,采用16针直插式封装。数据内存和程序内存分开,1K数据内存,4K程序内存。运行时钟频率预计为1M,最终实现达到了740kHz,能进行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学运算。这款处理器很快得到了整个业界的承认,蓝色巨人IBM还将4004装备在IBM 1620机器上。在4004发布后不久,英特尔连续的发布了几款CPU:4040、8008,但市场反响平平,不过却为开发8位微处理器打下了良好基础。1974年,英特尔公司又在8008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拥有16位地址总线和8位数据总线,包含7个8位寄存器(A,B,C,D,E,F,G,其中BC,DE,HL组合可组成16位数据寄存器),支持16位内存,同时它也包含一些输入输出端口,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设计,还有效解决了外部设备在内存寻址能力不足的问题。1978年,8086处理器诞生了。这个处理器标志着x86王朝的开始,为什么要纪念英特尔x86架构25周年?主要原因是从8086开始,才有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PC行业基础。虽然从1971年,英特尔制造4004至今,已经有32年历史;但是从没有像8086这样影响深远的神来之作。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是时IBM研究新的PC机来打击苹果的个人电脑。IBM公司需要选择一款强大,易于扩展的处理器来驱动,英特尔的x86处理器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成为IBM PC的新“大脑”。这个历史的选择也将英特尔公司日后带入了财富500强大公司的行列,并被财富杂志称之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 IBM公司的PC大获成功,不但带旺了英特尔的生意,还造就了另外一个商业奇迹——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搭车销售了DOS操作系统,为今天称霸软件行业攫取了第一桶金。不但如此,因为IBM公司的远见,开放了PC架构的授权,康柏(今天已经变成HP的一部分)等第三方的制造商也大获其利。甚至台湾等经济的腾飞都与这次历史的联合有着必然的联系,无论从历史,还是产业的眼光来阅读,这个事件都非常值得称颂!事实

这杂志,2012年的,以及前几年的,都是10元一本,据说2013年涨了,为15元一本,可以在邮局订购(邮发代号:2-75),可以书报亭购买,也可以当dang网、TB网购买,甚至可以去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夕照寺街的中国邮电出版社直接购买,以前中国业余无线电会员购买还可以打9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PENTIUM的技术有很多种了,谁也不会完全明白很多,真明白的也不会帮你写出一大堆来,在这样描述是不可能的,INTEL在电脑界主流产品,关于他的历史到处有啦,不复制人家的东西了,这个贴关于中央处理器的很不错里面有处理器的历程、技术资料和参数说明。当然还包括AMD处理器。你看看英特尔部分吧。已经很详细说明了,而且图文并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