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幼儿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你自己在(创新教育研究)里面看下呗~应该有这样的论文可以让你看下的吧~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儿童幸福感为目的,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强调儿童个体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艺术猜想:对当代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摘要]儿童心灵纯洁天真,充满童趣,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应该是充满 *** 、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然而,目前学前美术教育成人化已严重扭曲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宗旨,使孩子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扼杀了他们艺术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艺术 美术教育 反思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纯真无邪!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想向力和追寻快乐的特异功能。孩子之所以可以感到事物之外的乐趣,是因为他们可以进入自己想象的思想中去,正如幼儿在涂鸦过程中可以愉快地将各种圆形影象命名泡泡、气球、糖、宝宝、小鱼、花、树叶、青蛙、汽车等,这正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正因为他们所独有的天真,所以才创造成年人所不能的思想空间,寻找到专属他们自己的快乐。

一、猜想孩童心中的艺术

关于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道:用一种间接的形式方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内容。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则将其进行升华,并具体介绍: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 *** 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不管怎样定义,它始终离弃不了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的宗旨。

对于孩童来言,艺术的定义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他们关心的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更不懂得刻意地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华。“我欣赏我看见的东西”,他们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什么物体的对称关系、远近的虚实、透视、比例、明暗、色彩,在他们心中并没这么多复杂的考虑。他们期待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这意味着孩子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欣赏和选择能力。月亮的阴晴圆缺、花丛中的五彩缤纷、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叫、游乐场振奋人心的欢呼等等通常会被孩子们表现在画面里,美丽高贵的芭比娃娃、能力超群的奥特曼等动画造型更是女孩、男孩百画不厌的经典之作。也许这种缺乏技能及生活感受是一种缺陷,但有了生活感受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表达岂不更是一种遗憾。儿童肆意妄为的涂画或许在我们这些接受过各种教育,感受过生活百态的成年人来说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这正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更是其承接和释放情感的独特表达,是我们这些所谓殚见洽闻的成年人所不及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形象应和了儿童的审美期望,他们才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表达,从而映射出人类内心最初衷的追求真善美与正义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以及超常的表现手法,我们常能看到他们唯我地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这往往是成人世界里所缺失的。

二、当代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我们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教育事业也受其影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似乎备受关注,呈现出火热发展势头,各类的比赛、画展、层出不群,美术学校、各种艺术培训中心、少儿美术画室,散落于大街小巷。儿童美术教育有声有色,似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愈演愈烈,儿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其受害者。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对3-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请他们画一棵树、一栋房。以这样同样的方法调查上万名幼儿,绝大多数孩子们画出的绘画形象符号如同文字元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画这些形象都是同样的符号,一笔不多,一笔不少。这个结果是十分可悲的。他们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在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就被成人所异化。在这个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应该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也遭受扭曲。有些家长和教师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来干涉教育儿童,儿童从中或许学到了艺术知识,锻炼了艺术技能,但却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久而久之,儿童生命中所具有的艺术天分和潜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儿童慢慢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表现和创作热情,丧失了孩子本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行我素的绘画风格,也就失去了其儿童画的意义。

三、反思当代学前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名词。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可见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积极的,它始终促进人类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实现。那么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什么?那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然而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渐渐离弃其初衷,儿童的非理性创造哪去了?怎样弥补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释放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儿童绘画发展有一定的过程,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3-4岁开始产生表现物象的意识;5岁的幼儿才简单的构思,因此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 “拔苗助长”。

其次,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也许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教育中掌握适度原则,既要指出缺点又不能束缚孩子的思想、打消其表现的积极性。

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我们应尊重儿童的自主创造,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把发展权交还给儿童,由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和技能培训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对孩子的艺术作品进行引导,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要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使儿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能动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炼美术的精华,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结语

创作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会画画,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他们往往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不得当的教育会在不经意间扼杀掉一个未来的绘画大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深知责任之重大。本着对孩子的负责、对艺术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抱负,我们这些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更应当不懈地探索、实践、反思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利弊,在前进中逐渐完善和实现学前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陈蓉晖,刘霞.东北师大学报

[2]《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3]《艺术心理学》吕景云.文化艺术出版社

[4]《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画布上的声音》聂作平.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 教育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 思维方式 。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 想象力 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 传说 ,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 国画 、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 文化 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 故事 ,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 教学 方法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刺激幼儿感官,它培育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维能力并拓展了视野和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思考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幼儿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选择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比如喝过的矿泉水瓶、纸盒等,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笔筒,但是做好之后这样的笔筒并不是很好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笔筒的周围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是剪贴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之后在这些作品上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上面。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运用 美术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时美术作品也展现着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以其鲜艳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说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比如,学生平时都会有写 日记 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日记本,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日记本封面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本封面,然后将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对这样的美术创作想法进行分享。总而言之,美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生活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术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让学生感觉美术学习是比较亲切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比较活跃。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或者是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现美术,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瑾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探讨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现状论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整合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业过度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严重透支,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达到了不治理就无法面对的程度。雾霾经常光临我们的生活,沙漠化逐渐接近我们的城市,饮用水资源常常被污染,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一、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活动开展的不多。很多幼儿对环保纪念日不知道,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环保知识的教育。这样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这个种子就可以开花结果。 二、幼儿绘画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绘画是幼儿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绘画课程的实施,帮助幼儿获得美术知识,在绘画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或者是 卡通画 的形式,在幼儿心理播种环保的种子。比如,在《一条小河》的绘画教学中,我给幼儿看视频:乌黑的河水下面,一条小鱼痛苦不堪地游着,在小鱼的前面,一大片白色垃圾正在漂浮着。然后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这么痛苦和难受?我给幼儿讲解原因,之后又出示一条清澈的小河,水底下的水草随着水流漂浮着,小鱼儿欢快地 游泳 ,还有可爱的小蝌蚪。我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条小河?在幼儿回答后,我进行讲解。之后开始绘画的教学,在绘画中,幼儿的意识里已经深深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幼儿和我一起画出了一条清亮、明净、有小鱼、小蝌蚪游泳的小河,青青的绿草、清澈的小河,在蓝天下不停地流着,幼儿的内心就呈现出阳光的世界。 三、在幼儿美工课中实施环保教育 幼儿的美工课主要是 折纸 、剪纸、泥工、小制作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比如,在搜集使用过旧物品的过程中寻找灵感,这样不浪费钱、不浪费物,就可以实现手工课的教学目标。利用一个废纸杯,联想出相应的形状;利用一个废纸盒变换后形成新的造型。这些都可由幼儿自己想象和实践,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同时,也启蒙了幼儿环保的意识。比如,我实施了一节《 变废为宝 》的手工制作课,先让幼儿搜集使用过后的塑料瓶、卡纸、塑料袋等手工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观察,琢磨这些物品能够怎样变化,充分利用这些物品的外形、颜色、性质等,创造出一种新的物品。然后给幼儿讲解塑料制品,尤其是包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灾难,那些塑料袋深埋地下几十年都不能降解,是一种高度的白色污染。所以,要提倡重复利用和环保包装等意识。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载体,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意识启蒙的途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应该引起幼儿教师的重视。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4 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巾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提高到2011年的,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 渠道 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其次,幼儿园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命,这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变得竞争日趋激烈,刚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增加,面对急速变幻的现实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们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尤其显得重要的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建立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以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目标,教会幼儿“审美化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这是人生命的高境界。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为市民是除生产方式、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之外的个体素养的市民化,而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个体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条有效之路。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保持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本源,发挥新建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又要学习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好的经验,力排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诟病,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城镇幼儿在学习艺术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所具有的艺术天赋和潜能,保护好幼儿在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和创作的热情,尊重生命在艺术活动中本能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自由地成长,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艺术教育计划 2.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3.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4. 幼儿艺术教育相关论文 5. 有关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在不断推进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传达了如下的观点:在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依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加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全面和整体的教育。以下是我对渗透式领域课程的一点思考,并以艺术为例提出领域渗透的策略。

一、领域课程要相互渗透

完全分割开来的领域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例如艺术教育,追求的只是一种由技入道的知识技能传承方式。按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腾守尧先生的说法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而艺术本是感性和精神的结合体,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承上,就会把一种富有灵性的、丰富多彩的东西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从而失去了艺术在培养人类情感和创造性上的意义。传统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学校教育将学科的知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满足人类 经验 传承的需要,但是它容易造成 儿童 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

综合课程模式以主题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将原有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是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但必然遗失了另一个教育价值,那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尽管幼儿尚不能也不必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儿童的学习确实存在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组织教育内容,我们都无法回避特定领域教育的规律性。很多老师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的活动综合,却不去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导致有些幼儿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都不具备。

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极端化的课程模式都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实际存在的课程必定是一种妥协和折中。《纲要》把幼儿园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这样有利于关照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规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五个领域其实是相互渗透、边际交融的。就象陈鹤琴先生指出的那样,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且相互联系。

在幼儿园里课程不是分割的,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 编织 在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渗透式领域课程更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它保持了学科领域完整性的同时,更多关注了幼儿发展的完整性、整体性。

二、艺术领域之间、艺术与 其它 领域如何渗透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本耐特·雷默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它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在组织艺术活动时,要以某一艺术学科为核心,紧紧地围绕这一核心所要达到的目标,有选择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1、艺术与艺术学科相互渗透。

(1)文学与音乐。文学与音乐相互渗透,能使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在音乐的渲染烘托下,变得更加强烈,给幼儿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同时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文学语言的描绘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使幼儿对情感的识别、体验更深刻。

(2)文学与美术。文学与美术相互渗透能将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让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对画面形象和寓意的理解更加透彻。如:文学活动《树妈妈和叶娃娃》中,首先以语言优美的 散文 引起幼儿兴趣,通过欣赏帮助幼儿感知作品角色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树妈妈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情绪表现。幼儿的情绪高涨,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创作的画面形象生动、各具特色。

(3)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相互渗透可以取长补短,使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协同作用,彼此相通,让幼儿在 音乐欣赏 中所激发的不可言状的内心体验变成可视性形象,成为可以交流和识别的情感。如:在音乐活动《波尔卡圆舞曲》中,先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幼儿用线条、色彩表现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体现自己听后的感受。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统一,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波。

(4)文学、音乐与美术。这三者有机渗透,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帮助幼儿挖掘艺术之间共通的因素,提高整体效果。如我把《小蝌蚪找妈妈》分三次活动来进行。活动一:以文学欣赏为主,让幼儿倾听 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二:以音乐为主,引导幼儿给故事的不同情节选择配乐,创编表演动作,以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角色的情感。活动三:以美术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境。

2、艺术与非艺术学科的渗透。

艺术与非艺术类学科的渗透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坚持艺术教育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目标,从而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二是在其他领域中,把艺术作为表现认识的手段和宣泄情感的方式,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实现认知方面的目标,又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浅谈幼儿艺术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教育的必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 文化 、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 方法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

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2]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3]

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二者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目标都着眼于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热爱,在能力的培养上,都重视儿童主动地探究和独立大胆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联系。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5]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 总结 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

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物(小班)

(1)小鸡的一家

通过感知和观察大公鸡、母鸡和小鸡,讨论对小鸡一家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共同创编儿歌,表现小鸡一家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鸡的情感。

(2)可爱的兔子

感知和观察兔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兔子的毛色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兔子喜欢吃什么食物,制作兔子头饰,模仿兔子跳跃或唱小兔子的歌。

(3)机灵的猴子

感知和观察猴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观看录像或参观动物园发现猴子的灵巧和聪明以及猴子的种类和习性,制作猴子的面具进行自由游戏。

单科渗透式的融合,是在保持单科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与其它学科的核心联系,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连接和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表现。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6]

例如在以“冷和暖”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

(1)夏天和冬天

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如气候,动植物,河流,雨雪,人们的穿着,

饮食,活动等方面,获得对冷暖的不同感受。

(2)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文学故事和情境表演体验作品中温暖与悲凉的感觉。

(3)热情的音乐与悲伤的音乐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中传达的不同情感,如欢快、低沉等或用其它象征性语言来描述,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如音高、音速等,用自由舞蹈或抽象画的形式表现热情的与悲伤的音乐。

(4)冷暖的变化

谈论生活中的冷暖变化,了解制冷和取暖的工具与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如取缓可以将房间装扮成暖色,围着火炉 唱歌 ,讲故事等,将日常的感受和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3、主题网络式

主题网络式的融合适用于综合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它是围绕一个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网络中的活动可能与特定的某个学科相关,更多的活动是与多个学科相关,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而多科并列式的融合其活动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在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中,艺术与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园主题网络中的一部分,与其它领域、其它方面的活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主题网络式的融合是比较充分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不是从学科的关系出发,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成相结合。

下面以“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参观桥;

(2)在参观活动的基础上,自由谈论“桥”,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3)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桥”的资料;(教师在儿童的话题和资料中选择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欣赏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桥。)

(4)“我最喜欢的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感知桥的不同造型和态势,初步了解桥的不同种类,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我最喜爱的桥”。

(5)“怎样造桥”。在上一次的活动中生成,讲“赵洲桥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用自选材料搭桥;

(6)“桥的形状。”孩于们搭出了不同形状的桥,并且争论谁的桥最漂亮。

四、结语

对于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实现模式进行了主要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诸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儿童幸福感为目的,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强调儿童个体个性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艺术猜想:对当代学前美术教育的反思》

[摘要]儿童心灵纯洁天真,充满童趣,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应该是充满 *** 、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然而,目前学前美术教育成人化已严重扭曲了儿童艺术教育的宗旨,使孩子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扼杀了他们艺术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实践、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艺术 美术教育 反思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纯真无邪!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小时候的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想向力和追寻快乐的特异功能。孩子之所以可以感到事物之外的乐趣,是因为他们可以进入自己想象的思想中去,正如幼儿在涂鸦过程中可以愉快地将各种圆形影象命名泡泡、气球、糖、宝宝、小鱼、花、树叶、青蛙、汽车等,这正是一个小孩子的天真,正因为他们所独有的天真,所以才创造成年人所不能的思想空间,寻找到专属他们自己的快乐。

一、猜想孩童心中的艺术

关于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道:用一种间接的形式方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内容。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则将其进行升华,并具体介绍: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 *** 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不管怎样定义,它始终离弃不了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的宗旨。

对于孩童来言,艺术的定义似乎显得没那么重要,他们关心的不是社会需要什么,更不懂得刻意地去提炼生活中的精华。“我欣赏我看见的东西”,他们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什么物体的对称关系、远近的虚实、透视、比例、明暗、色彩,在他们心中并没这么多复杂的考虑。他们期待表达属于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情感,这意味着孩子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欣赏和选择能力。月亮的阴晴圆缺、花丛中的五彩缤纷、树林中叽叽喳喳的鸟叫、游乐场振奋人心的欢呼等等通常会被孩子们表现在画面里,美丽高贵的芭比娃娃、能力超群的奥特曼等动画造型更是女孩、男孩百画不厌的经典之作。也许这种缺乏技能及生活感受是一种缺陷,但有了生活感受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无法表达岂不更是一种遗憾。儿童肆意妄为的涂画或许在我们这些接受过各种教育,感受过生活百态的成年人来说并不能称之为“艺术”,但这正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更是其承接和释放情感的独特表达,是我们这些所谓殚见洽闻的成年人所不及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形象应和了儿童的审美期望,他们才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表达,从而映射出人类内心最初衷的追求真善美与正义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以及超常的表现手法,我们常能看到他们唯我地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这往往是成人世界里所缺失的。

二、当代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我们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教育事业也受其影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似乎备受关注,呈现出火热发展势头,各类的比赛、画展、层出不群,美术学校、各种艺术培训中心、少儿美术画室,散落于大街小巷。儿童美术教育有声有色,似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愈演愈烈,儿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其受害者。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对3-6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请他们画一棵树、一栋房。以这样同样的方法调查上万名幼儿,绝大多数孩子们画出的绘画形象符号如同文字元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龄画这些形象都是同样的符号,一笔不多,一笔不少。这个结果是十分可悲的。他们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在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就被成人所异化。在这个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儿童,使得本应该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儿童美术教育也遭受扭曲。有些家长和教师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来干涉教育儿童,儿童从中或许学到了艺术知识,锻炼了艺术技能,但却失去了生命在艺术活动中的本能感受、体验和创造,久而久之,儿童生命中所具有的艺术天分和潜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儿童慢慢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表现和创作热情,丧失了孩子本该天马行空的想象、我行我素的绘画风格,也就失去了其儿童画的意义。

三、反思当代学前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在现代已经是一个普遍的名词。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儿童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儿童主体性品质和创新精神,特别是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是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可见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积极的,它始终促进人类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实现。那么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是什么?那就是“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活在当下。”

然而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渐渐离弃其初衷,儿童的非理性创造哪去了?怎样弥补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释放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反思的问题。

首先,儿童绘画发展有一定的过程,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3-4岁开始产生表现物象的意识;5岁的幼儿才简单的构思,因此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 “拔苗助长”。

其次,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也许在绘画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教育中掌握适度原则,既要指出缺点又不能束缚孩子的思想、打消其表现的积极性。

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我们应尊重儿童的自主创造,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善于把发展权交还给儿童,由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和技能培训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抓住时机,用积极的语言对孩子的艺术作品进行引导,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要让孩子多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使儿童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能动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以此来培养他们对生活有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炼美术的精华,以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结语

创作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天生会画画,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一抹色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孩子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他们往往能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不得当的教育会在不经意间扼杀掉一个未来的绘画大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深知责任之重大。本着对孩子的负责、对艺术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的抱负,我们这些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更应当不懈地探索、实践、反思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利弊,在前进中逐渐完善和实现学前艺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陈蓉晖,刘霞.东北师大学报

[2]《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3]《艺术心理学》吕景云.文化艺术出版社

[4]《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画布上的声音》聂作平.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咸阳

美国农村幼儿艺术教育研究论文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 教育 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一: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研究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但是在农村,许多幼儿不能很好地接受学前教育。那么如何让农村幼儿更好地接受幼儿教育呢?下面,教师就此进行研究。 一、造成农村幼儿不能很好地接受幼儿教育的原因 (1)在全国贫困县的通渭,农村经济条件差,造成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农村幼儿得不到相应的幼儿教育。情况好些的就到当地小学一年级跟读几年,这样会导致幼儿的智力就得不到开发。(2)办园的水平普遍不高。在每个乡镇,幼儿园的设备得不到完善,教师不够专业,造成所受的教育不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3)农村幼儿师资水平差异大,教师学历和专业不合格。由于政府机构每年招考补充的大多都是中小学教师,对幼教专业教师疏忽,再加上在农村多数幼儿教师为代课人员,缺乏教学 经验 ,致使幼儿教育质量得不到提高。(4) 家庭教育 与幼儿园教学目标要求跟不上拍。当前,不少家庭都是爷爷奶奶和幼儿的父母共同承担养育幼儿的工作,在教育幼儿的方式、 方法 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农村家长的 文化 水平低,对早期教育认识不够,认识不到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根据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 措施 (1)加大农村幼儿园经费投入,努力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严重失衡,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缺失。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2)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这关系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个别的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开设了一些类似小学的课程,如拼音、写字、英语、数学等,同时在教学形式和方法、常规管理等方面也脱离了幼儿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当前应该狠抓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及时纠正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还给幼儿一个天真、健康、趣味十足的童年。 (3)提高幼儿教师的水平,要从根本上抓起。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只重视中小学的教育,注重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和小升初的质量,却忽略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农村幼儿园的从业教师,只有少部分是从正规幼师教育学专业 毕业 的,这就造成他们教育幼儿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政府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中要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足。 (4)与家长共同走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一致的误区。由于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幼儿的教育,从而造成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幼儿教师要引导家长,使家庭教育的进行贯穿于家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与幼儿有关的家庭成员都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又因为幼儿园的每项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步骤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引导幼儿去主动参加活动等。由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注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所以,家长刻意追求教育的一致性是不可取的,适当延续幼儿在学校的教育是可行的。因此,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及时与教师沟通 儿童 在幼儿园内的表现,达到家校教育的统一。 (5)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早期教育,及时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早教这个词的真正意义,部分家长并不能真正理解。一是没有条件对幼儿早教。二是认识不到位。因此,一个家长能否正确对待儿童早期教育,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6)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儿童是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近年来,各种幼儿意外伤亡事故屡见不显,为了让这类事件的不再发生,作为教师要时刻怀有安全意识。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范围和场地以及玩具等设施都要事先做好仔细检查,排除不安全因素。在活动期间,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量,及时喊停,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和动作,聆听他们的交谈,发现问题时及时校正指导。另外,为了幼儿的安全健康,教育部门要及时排查和更新每所幼儿园各项活动设施。 三、结束语 总之,政府要加大力度对农村幼儿园投入经费,加强培养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重视家庭早期教育的宣传和幼儿园的建设工作。而作为幼儿教师,则要用自己全身心的爱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才能让农村的幼儿更好地接受幼儿教育。 作者:王丽艳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二幼儿园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措施 1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农村的幼儿教育又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目前来看,虽然部分乡镇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当前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普遍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大多数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想办法让孩子进城上真正的幼儿园,农村山里孩子的家长总认为集镇上的幼儿班要比山上小学的学前班要好,在集镇上租房子或买房子照顾小孩子上学占绝大多数,也致使集镇上的学前班不得不超员、不得不超负荷运行。 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个别特困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同样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农村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的“小学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从而失去了幼儿教育所应具有的办学特色。 幼儿教育理念得不到广泛的接受 在城市,对适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普遍重视,必然促进城市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但是,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人均GDP不高、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等等,决定了幼儿教育理念很难形成像城市那样的认同感。同时,县乡一级的教育部门由于面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压力,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缺少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政府行为。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偏重于读、写、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儿的游戏教育、人格个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显得苍白而无力。 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法律上的“真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人们群众对发展幼儿教育需要迫切;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育又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的状况使资金、人员方面的调配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撑,资源难以实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 3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突出农村特色,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感觉到乡村幼儿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泥土、棉花、麦秆、果核等,幼儿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亲自动手做教具、玩具,布置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季节变换带来资源的多样性,或采摘野花,或拔苇穗,或粘稻秆,创造出各种幼儿心爱的物品;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幼儿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幼教的投资扶持力度,健全农村幼儿园的各种教育、保育和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为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保障。此外,还要在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农村的幼儿教育。 切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健康成长方面所发挥影响非常关键。因此,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之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其中最紧要的工作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稳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幼儿队伍,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严重的情况,为稳定农村幼教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教师和设置班额,制定农村幼儿教师收入最低控制线,并将幼儿教师纳入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从教积极性。 农村幼儿教育论文篇三:农村幼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幼儿教学师资力量不雄厚,使农村幼儿教学更加落后于城市幼儿教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幼儿教学的发展。针对以上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一点想法,以便提高农村幼儿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学;问题分析;实践经验 一、开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干净纯洁,主要看老师和家长如何教育,才能使这张白纸涂抹上绚丽的颜色,变成美丽的画卷。幼儿时期,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好的幼儿教育、好的幼儿教师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农村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在分配教师资源时好的老师全都留在了发展空间更大的城市,只有少数民办教师或者学历较低的教师在农村任教,且人数较少,经常出现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好几门学科的现象。由于老师学历低,没有竞争压力,备课懒散,专业素质过低,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安全问题也没办法得到保障,学生家长不放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安全问题,致使农村生源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2.幼儿教育条件简陋,有“小学化”的倾向 农村幼儿教学中教学条件简陋,而城市幼儿园大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学生家长为了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幼儿时期就要求孩子们学习小学的文化知识,如十以内的加减法,英文字母,汉字等等,使得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在听说读写中度过,失去了幼儿时期的自由和快乐。农村幼儿教学也不重视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政府不重视,老师太懒散,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质量太差,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学越来越差。 3.家长文化程度低,不能积极配合幼儿教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导,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家长文化程度低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教育,不会积极配合甚至会阻碍幼儿园所实施的各种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使之无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修养;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条件,外出打工,使得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孩子又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因此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开发,性格也变得内向自卑。 4.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老师通常都是一人带好几个班,顺带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管理机制混乱,孩子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在幼儿 教学方法 方式等方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育教学混乱,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针对农村幼儿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想法 1.建立完善的农村幼儿教学管理机制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幼儿园应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幼儿安全管理方法、教职工管理机制等等,使得幼儿教学有章可依,按章程办事。遵循国家相关的幼儿教学章程规定并认真贯彻,逐步摆脱“保姆式”的教学模式,对幼儿实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特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为农村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遵循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找出幼儿的兴趣和特长并加以培养。加强老师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其落实到个人。为保证幼儿安全,必须做好每日的入园、离校等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加强安全防范力度,保证孩子的安全。 2.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教学素养 幼儿教师担当着培养幼儿、教导幼儿的重要责任,对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今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专业素质不高,距离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时期,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必须过关。因此必须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对于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对幼儿的关爱和耐心。 3.实行家园互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幼儿园应向家长灌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实施家园互动,使得家长参与到幼儿教学中来,并在其中找到更加合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4.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学的重视 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比较落后,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教学的投资,包括农村幼儿教学,完善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增加多媒体设备。政府新出台规定:“自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政府将投入150多亿元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加强了对农村教育教学的扶持力度。总之,农村幼儿教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农村幼儿能更加全面地发展,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教学,为这些农村的孩子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杨晓燕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坝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2]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J].教育研究,2009(5). [3]樊楠.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4]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整合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业过度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严重透支,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达到了不治理就无法面对的程度。雾霾经常光临我们的生活,沙漠化逐渐接近我们的城市,饮用水资源常常被污染,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一、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活动开展的不多。很多幼儿对环保纪念日不知道,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环保知识的教育。这样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这个种子就可以开花结果。 二、幼儿绘画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绘画是幼儿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绘画课程的实施,帮助幼儿获得美术知识,在绘画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或者是 卡通画 的形式,在幼儿心理播种环保的种子。比如,在《一条小河》的绘画教学中,我给幼儿看视频:乌黑的河水下面,一条小鱼痛苦不堪地游着,在小鱼的前面,一大片白色垃圾正在漂浮着。然后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这么痛苦和难受?我给幼儿讲解原因,之后又出示一条清澈的小河,水底下的水草随着水流漂浮着,小鱼儿欢快地 游泳 ,还有可爱的小蝌蚪。我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条小河?在幼儿回答后,我进行讲解。之后开始绘画的教学,在绘画中,幼儿的意识里已经深深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幼儿和我一起画出了一条清亮、明净、有小鱼、小蝌蚪游泳的小河,青青的绿草、清澈的小河,在蓝天下不停地流着,幼儿的内心就呈现出阳光的世界。 三、在幼儿美工课中实施环保教育 幼儿的美工课主要是 折纸 、剪纸、泥工、小制作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比如,在搜集使用过旧物品的过程中寻找灵感,这样不浪费钱、不浪费物,就可以实现手工课的教学目标。利用一个废纸杯,联想出相应的形状;利用一个废纸盒变换后形成新的造型。这些都可由幼儿自己想象和实践,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同时,也启蒙了幼儿环保的意识。比如,我实施了一节《 变废为宝 》的手工制作课,先让幼儿搜集使用过后的塑料瓶、卡纸、塑料袋等手工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观察,琢磨这些物品能够怎样变化,充分利用这些物品的外形、颜色、性质等,创造出一种新的物品。然后给幼儿讲解塑料制品,尤其是包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灾难,那些塑料袋深埋地下几十年都不能降解,是一种高度的白色污染。所以,要提倡重复利用和环保包装等意识。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载体,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意识启蒙的途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应该引起幼儿教师的重视。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4 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巾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提高到2011年的,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 渠道 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其次,幼儿园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命,这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变得竞争日趋激烈,刚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增加,面对急速变幻的现实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们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尤其显得重要的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建立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以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目标,教会幼儿“审美化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这是人生命的高境界。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为市民是除生产方式、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之外的个体素养的市民化,而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个体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条有效之路。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保持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本源,发挥新建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又要学习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好的经验,力排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诟病,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城镇幼儿在学习艺术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所具有的艺术天赋和潜能,保护好幼儿在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和创作的热情,尊重生命在艺术活动中本能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自由地成长,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艺术教育计划 2.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3.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4. 幼儿艺术教育相关论文 5. 有关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教育论文艺术方面

在不断推进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传达了如下的观点:在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依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加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全面和整体的教育。以下是我对渗透式领域课程的一点思考,并以艺术为例提出领域渗透的策略。

一、领域课程要相互渗透

完全分割开来的领域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例如艺术教育,追求的只是一种由技入道的知识技能传承方式。按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腾守尧先生的说法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而艺术本是感性和精神的结合体,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承上,就会把一种富有灵性的、丰富多彩的东西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从而失去了艺术在培养人类情感和创造性上的意义。传统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学校教育将学科的知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满足人类 经验 传承的需要,但是它容易造成 儿童 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

综合课程模式以主题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将原有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是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但必然遗失了另一个教育价值,那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尽管幼儿尚不能也不必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儿童的学习确实存在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组织教育内容,我们都无法回避特定领域教育的规律性。很多老师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的活动综合,却不去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导致有些幼儿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都不具备。

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极端化的课程模式都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实际存在的课程必定是一种妥协和折中。《纲要》把幼儿园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这样有利于关照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规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五个领域其实是相互渗透、边际交融的。就象陈鹤琴先生指出的那样,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且相互联系。

在幼儿园里课程不是分割的,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 编织 在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渗透式领域课程更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它保持了学科领域完整性的同时,更多关注了幼儿发展的完整性、整体性。

二、艺术领域之间、艺术与 其它 领域如何渗透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本耐特·雷默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它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在组织艺术活动时,要以某一艺术学科为核心,紧紧地围绕这一核心所要达到的目标,有选择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1、艺术与艺术学科相互渗透。

(1)文学与音乐。文学与音乐相互渗透,能使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在音乐的渲染烘托下,变得更加强烈,给幼儿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同时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文学语言的描绘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使幼儿对情感的识别、体验更深刻。

(2)文学与美术。文学与美术相互渗透能将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让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对画面形象和寓意的理解更加透彻。如:文学活动《树妈妈和叶娃娃》中,首先以语言优美的 散文 引起幼儿兴趣,通过欣赏帮助幼儿感知作品角色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树妈妈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情绪表现。幼儿的情绪高涨,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创作的画面形象生动、各具特色。

(3)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相互渗透可以取长补短,使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协同作用,彼此相通,让幼儿在 音乐欣赏 中所激发的不可言状的内心体验变成可视性形象,成为可以交流和识别的情感。如:在音乐活动《波尔卡圆舞曲》中,先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幼儿用线条、色彩表现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体现自己听后的感受。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统一,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波。

(4)文学、音乐与美术。这三者有机渗透,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帮助幼儿挖掘艺术之间共通的因素,提高整体效果。如我把《小蝌蚪找妈妈》分三次活动来进行。活动一:以文学欣赏为主,让幼儿倾听 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二:以音乐为主,引导幼儿给故事的不同情节选择配乐,创编表演动作,以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角色的情感。活动三:以美术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境。

2、艺术与非艺术学科的渗透。

艺术与非艺术类学科的渗透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坚持艺术教育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目标,从而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二是在其他领域中,把艺术作为表现认识的手段和宣泄情感的方式,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实现认知方面的目标,又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浅谈幼儿艺术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教育的必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 文化 、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 方法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

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2]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3]

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二者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目标都着眼于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热爱,在能力的培养上,都重视儿童主动地探究和独立大胆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联系。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5]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 总结 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

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物(小班)

(1)小鸡的一家

通过感知和观察大公鸡、母鸡和小鸡,讨论对小鸡一家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共同创编儿歌,表现小鸡一家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鸡的情感。

(2)可爱的兔子

感知和观察兔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兔子的毛色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兔子喜欢吃什么食物,制作兔子头饰,模仿兔子跳跃或唱小兔子的歌。

(3)机灵的猴子

感知和观察猴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观看录像或参观动物园发现猴子的灵巧和聪明以及猴子的种类和习性,制作猴子的面具进行自由游戏。

单科渗透式的融合,是在保持单科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与其它学科的核心联系,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连接和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表现。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6]

例如在以“冷和暖”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

(1)夏天和冬天

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如气候,动植物,河流,雨雪,人们的穿着,

饮食,活动等方面,获得对冷暖的不同感受。

(2)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文学故事和情境表演体验作品中温暖与悲凉的感觉。

(3)热情的音乐与悲伤的音乐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中传达的不同情感,如欢快、低沉等或用其它象征性语言来描述,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如音高、音速等,用自由舞蹈或抽象画的形式表现热情的与悲伤的音乐。

(4)冷暖的变化

谈论生活中的冷暖变化,了解制冷和取暖的工具与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如取缓可以将房间装扮成暖色,围着火炉 唱歌 ,讲故事等,将日常的感受和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3、主题网络式

主题网络式的融合适用于综合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它是围绕一个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网络中的活动可能与特定的某个学科相关,更多的活动是与多个学科相关,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而多科并列式的融合其活动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在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中,艺术与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园主题网络中的一部分,与其它领域、其它方面的活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主题网络式的融合是比较充分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不是从学科的关系出发,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成相结合。

下面以“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参观桥;

(2)在参观活动的基础上,自由谈论“桥”,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3)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桥”的资料;(教师在儿童的话题和资料中选择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欣赏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桥。)

(4)“我最喜欢的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感知桥的不同造型和态势,初步了解桥的不同种类,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我最喜爱的桥”。

(5)“怎样造桥”。在上一次的活动中生成,讲“赵洲桥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用自选材料搭桥;

(6)“桥的形状。”孩于们搭出了不同形状的桥,并且争论谁的桥最漂亮。

四、结语

对于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实现模式进行了主要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诸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3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和环保教育的整合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业过度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严重透支,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达到了不治理就无法面对的程度。雾霾经常光临我们的生活,沙漠化逐渐接近我们的城市,饮用水资源常常被污染,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一、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意义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活动开展的不多。很多幼儿对环保纪念日不知道,对环境问题的意识不强。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环保知识的教育。这样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环保意识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这个种子就可以开花结果。 二、幼儿绘画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绘画是幼儿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绘画课程的实施,帮助幼儿获得美术知识,在绘画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或者是 卡通画 的形式,在幼儿心理播种环保的种子。比如,在《一条小河》的绘画教学中,我给幼儿看视频:乌黑的河水下面,一条小鱼痛苦不堪地游着,在小鱼的前面,一大片白色垃圾正在漂浮着。然后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这么痛苦和难受?我给幼儿讲解原因,之后又出示一条清澈的小河,水底下的水草随着水流漂浮着,小鱼儿欢快地 游泳 ,还有可爱的小蝌蚪。我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条小河?在幼儿回答后,我进行讲解。之后开始绘画的教学,在绘画中,幼儿的意识里已经深深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幼儿和我一起画出了一条清亮、明净、有小鱼、小蝌蚪游泳的小河,青青的绿草、清澈的小河,在蓝天下不停地流着,幼儿的内心就呈现出阳光的世界。 三、在幼儿美工课中实施环保教育 幼儿的美工课主要是 折纸 、剪纸、泥工、小制作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比如,在搜集使用过旧物品的过程中寻找灵感,这样不浪费钱、不浪费物,就可以实现手工课的教学目标。利用一个废纸杯,联想出相应的形状;利用一个废纸盒变换后形成新的造型。这些都可由幼儿自己想象和实践,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同时,也启蒙了幼儿环保的意识。比如,我实施了一节《 变废为宝 》的手工制作课,先让幼儿搜集使用过后的塑料瓶、卡纸、塑料袋等手工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通过观察,琢磨这些物品能够怎样变化,充分利用这些物品的外形、颜色、性质等,创造出一种新的物品。然后给幼儿讲解塑料制品,尤其是包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灾难,那些塑料袋深埋地下几十年都不能降解,是一种高度的白色污染。所以,要提倡重复利用和环保包装等意识。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载体,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意识启蒙的途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应该引起幼儿教师的重视。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篇4 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巾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提高到2011年的,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 渠道 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其次,幼儿园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命,这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变得竞争日趋激烈,刚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增加,面对急速变幻的现实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们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尤其显得重要的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建立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以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目标,教会幼儿“审美化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这是人生命的高境界。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为市民是除生产方式、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之外的个体素养的市民化,而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个体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条有效之路。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保持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本源,发挥新建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又要学习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好的经验,力排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诟病,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城镇幼儿在学习艺术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所具有的艺术天赋和潜能,保护好幼儿在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和创作的热情,尊重生命在艺术活动中本能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自由地成长,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艺术教育计划 2.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3.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4. 幼儿艺术教育相关论文 5. 有关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

美育即审美 教育 ,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对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美育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一:《浅议幼儿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贯穿于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自然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促进德育、智育等协调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等重要功能,当前对美育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在正确解读美育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幼儿美育,提升幼儿美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绝不可忽略美育的重要作用.这是由幼儿身心特点和美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很早就能够表现出对美的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四个月的婴儿,有的已喜听钢琴的声音,一岁的婴儿爱看颜色鲜艳的衣服;两岁多的幼儿已有他们喜爱和不喜爱的颜色;五岁的 儿童 能欣赏落日和晚霞。所以幼儿美感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起点,也是美育的始基。[3]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 智力开发 。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 经验 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稚琳,幼儿美育浅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58-60. [2]王习明,论学校美育的功能[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121-123 [3]陈科美.再谈幼儿美育[J],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36-37. [4]顾颉,论美育的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10期,9-11. [5][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二:《浅谈美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 要: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儿童认识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幼儿教育;素质培养 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仪表美等。观察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观察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观察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 动物画 及 卡通画 ,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美育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而社会安定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选择一些美好的社会事物对幼儿进行美育,可以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操。如,参观工农业生产,可以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听英雄模范的 事迹 介绍,可以培养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品德。在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美好行为品质。参观县政府、游览观景台等人文艺术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感受美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艺术部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幼儿舞蹈教育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大,成效之显著,有目共睹,也是其他艺术教育不可替代。幼儿舞蹈凭借着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和富有魅力、感染力的表演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舞蹈的形象化、趣味化、生动化的表现手法寓教于乐,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个真、善、美的七彩世界,它让幼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受到美的启迪、美的熏陶,使幼儿具有美的情操、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舞蹈中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有神奇梦幻的童话王国,有五彩斑斓的大自然世界,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有绚丽多彩的服装道具等等。而这些在幼儿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幼儿感受美的情趣?首先,引导孩子去感受舞蹈的艺术之美。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它的独特性,在于运用人的形体动作表现艺术,属视觉艺术范畴。让幼儿多欣赏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不断加深幼儿视觉印象,让他们从观赏中感受舞蹈动作之美。如我在教《小孔雀》时先找来杨丽萍代表作《雀之灵》 三、美育释放儿童自然天性,健全人格 美育教育包含审美教育以及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上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感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审美理想,端正审美观,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审美态度看待社会。幼儿教育作为儿童初步突入教育门槛的启蒙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孩子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还要教育孩子审视美的能力,以及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塑造孩子的个性。而美育教育的渗入,能够有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给儿童营造一个理想教育的环境。一切美的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人往往会循着美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但是处于由于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其本身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美的感知和鉴别,往往容易在根据自己主观意识的喜好去判定“什么是美?怎样才算美?”,这极容易让孩子走入一个对美的事物认识的误区,而且这种误区一旦在儿童的潜意识中扎根,就很难根除。 美育教育对于健全儿童人格方面的作用体现在,让儿童在发现美、鉴别美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互相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是非对错,如何区别美与丑。毕竟孩子对这个社会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美的事物缺乏一定的评判标准,往往会根据自己喜好来判别美。比如对自然事物的美的看法,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河海,往往会因个人的第一感觉喜好来辨别,又比如对社会上一些精神层面上的美的评判,儿童更是没有判别的标准。因此,美育教育作为一个摆渡者的身份,让儿童感受自然的万千变化、神奇奥妙的美,让儿童以健康、积极、向上的美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上的美德。美育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的发展,在协调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差异互补过程中,实现幼儿全方位个性的发展。 幼儿美育教育论文篇三:《浅析幼儿美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将人的社会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美育功能对每一个学前儿童在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所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如何对幼儿实施美育,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美育;审美;幼儿园;教师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怡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美育主要以艺术教育为基础,以幼儿园生活与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置身于和谐的、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情境中,让幼儿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探索和创造的魅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美育具备让幼儿认识深化、情感净化、道德感化和智能开发等很多功能,是幼儿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途径。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利用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发展幼儿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园美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日常生活、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教育资源,多 渠道 、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是人类审美实践的集中体现,艺术美直观、鲜明、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最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陶冶幼儿的情感,带给幼儿充分和完美的美的享受,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有重大意义。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有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欣赏,而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 唱歌 、舞蹈、绘画和语言等多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音乐节奏、 音乐欣赏 和歌舞技能来培养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并辅以感受美的 方法 。例如:在演唱歌曲《鲁冰花》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歌曲的图片或者观看歌曲的舞动视频,让孩子感受旋律的美好,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学会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 (二)美术教育则以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剪纸、玩具制作、 泥塑 等活动。教师通过让孩子亲手设计、制作美术作品,从而锻炼视觉,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且幼儿在对绘画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能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教师切忌脱离艺术自身的感染而对幼儿进行呆板的模仿和单纯的技术练习。 (三)文学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或事件,幼儿文学作品如童话、 故事 、儿歌等具有生动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幼儿通过听、看、说等方式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增长文学知识,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的能力,丰富其内心世界。例如:在老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积极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去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去描述,在结束时,教师用幼儿能明白的话语 总结 该作品的“中心思想”,来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孩子们在诗一样的童话中体会真善美,净化和滋润幼儿的心灵,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给予正确引导。 二、把美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为幼儿进行美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幼儿最初的美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所以幼儿的美育应贯穿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 (一)家庭是幼儿美育启蒙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幼儿家庭美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家庭布置上,注重朴素美观,干净整洁,为幼儿提供一个陶冶幼小心灵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形式美;在家庭氛围上,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孩子一种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生活态度上,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作为补充 家庭教育 不足的机构,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把美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首先,注意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室外尽可能栽培美丽的花卉和树木,并且使有足够大的安全的玩耍空间,室内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画,以及孩子自己设计的各种作品,从而为幼儿创设充分显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校园之美,实施对幼儿无声的美育。其次,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交往中体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最后,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充实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拓宽美育的空间 幼儿美育不应只局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之美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也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感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美好。 (一)自然界包括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自然为幼儿提供的审美对象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是最真实的内容,这些形象生动的美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与感知。因此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散步、参观或郊游等一些户外活动,深切感受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让他们更多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增强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对美的丰富感受性,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二)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社会是美育的大课堂,美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在社会中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参观各种建筑、商品和艺术品,感受物质文明之美;听一听先进的人物和事迹,了解英雄模范,感受精神文明之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这些都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呀,美无处不在,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梅俊宇:《浅析学前儿童美育培养途径》,青年文学家,2010年 [2]冉祥华:《美育.童心.创造力》,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3.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参考 5.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的摘要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要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让幼儿深刻地理解节能减排的理念和作用,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美感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美感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与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更要注意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鼓励、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中,来自美术界的代表委员共40多人,其中包含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工艺美术家等,到会委员代表非常关注现代美术教育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提到他在国外时常看到教师带领少儿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画展,了解他国和世界艺术历史。现在中国的教育结构中,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的主线多是知识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入初中后更为严重。不少学校和家长更是将学生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期间,按照“精打细算”“争分夺秒”的标准来制定流程,几乎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国学院创办者何香久也表示,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受教育主体“人”的关注,只关注知识,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造成了美感能力的缺失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浅议美育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

[2]庄虹.审美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1987(10)

[3]傅梅芳.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郭建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0

摘要: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

一、多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细致化

为使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更细致,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幼儿活动场地设置安全标志,提示幼儿注意安全。比如在每个楼梯上都利用可爱的小脚印标识,让幼儿区分上下楼梯的方向;电源插座旁都是孩子自制的安全标志,小心有电;盥洗室的地上都有防滑标志、墙壁上有如何洗手的顺序图示,以此来规范常规以及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多方位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凸显了安全环境标致化,强化了安全教育效果。

二、多通道体验: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1.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让幼儿在玩中体会什么是安全、遵守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行为,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2.主题活动法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它是依据幼儿的生活,又以幼儿的快乐、健康生活为目的。同时,也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只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

3.安全讨论会

我们注重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自我防护知识有机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针对玩滑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玩才能安全又开心?”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和总结的基础上自主制订游戏规则,消除安全隐患。吃点心、午餐时不要急着把太烫的食物送入班级,不要催促幼儿“快吃“”比赛看谁吃得快”等;午睡前提醒他们自我检查,不带玩具杂物入寝室,加强午睡时的巡查……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形式推动: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做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家庭及社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人

为强化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园长胡海燕)为组长;专设安全负责人尤燕飞;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领导班子全面管安全的理念,党政共抓,形成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每月安全排查、在重要节假日前排查安全隐患,能及时排查幼儿园周边环境异常情况和异常人物。

2.安全培训,一个也不能少

安全培训辐射全体教职工,涉及教师、保育员、食堂、门卫等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此,我园每月对教职员工开展1~2次的安全专题培训,如学习安全文件,实践活动(灭火器的使用、出现火灾、地震时怎样逃生、幼儿意外事故处理)等,以此来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

3.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参考文献

1、以“做”为中心 让幼儿在操作中感悟数学——谈“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林华帧;生活教育2009-03-10

《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探讨》

摘要:经过研究和探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芦画瓢,不再是只注重技能技巧,美术活动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活动,活动往往是孩子的一些创意,是孩子“情”与“趣”的体验,更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63-02

一、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根据我国2001年颁布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的相关要求,幼儿教育要避免仅仅重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体验获得良好情绪情感的激发。由此,我们必须明确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它是定位于儿童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同时还要突出以幼儿为中心的整体定性。教师要正确认识技能训练与自由创造,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教育者要厘清儿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视儿童活动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幼儿管理中,可以帮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因此,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该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美术活动可以为幼儿的感知能力、独立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应设立如下目标:第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感,增加对美术活动的认同感和依赖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第二,引导幼儿主动与伙伴分享美术活动体验,并把美术活动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进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对美感的认知来进行美术创作,以独到的眼光和独特思维方式审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具体实践探索

1.创设审美环境。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趣味性较强的审美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在无形之中对幼儿产生影响。对幼儿园的审美环境进行创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主题活动定期展示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例如本月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伞花朵朵开”,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彩绘伞面》,让幼儿在伞面上面进行绘画和创作,用广告颜料让幼儿在伞上进行绘画,出示多把已经绘画完成的伞,请幼儿来欣赏这些伞,让幼儿观察这些伞面构图的特点,启发幼儿商量讨论:我们要如何共同制作彩绘伞?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人多伞少的问题?几个人一起合作,怎样才能让伞的画面一致漂亮呢?每组幼儿商量出一个“工作计划”:伞面什么地方要画什么?谁负责画那个部分?画什么内容?如:语言组的幼儿商量着画海底世界,6个伞面,正好一人画一个面,他们商量着要画一个大大的鲨鱼,有尖尖的牙齿这样需要画两个伞面,就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其他四个小朋友就画小鱼和水母,还有珊瑚和水草。综合区的幼儿拿到了一把蓝色底的雨伞,他们就商量画白云、小鸟,还有很多彩色的气球。(2)随处展示孩子的作品。班上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和两次区域活动,在我班的走廊、美工区到处悬挂张贴孩子的作品,孩子们欣赏着同伴的作品,感受稚拙的画法、夸张的形象、浓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地产生共鸣,激发新的创作激情。如:在我们班主题活动《最棒的我》中有节美工活动《表情变变变》,通过这节课我延伸到了区域活动《人物头像粘贴》,利用废旧的纸盒和各种彩色纸来进行人物头像的粘贴。我们班的郭承泽小朋友就把眉毛剪得又粗又直,眼睛一边是方形,一边是同心圆圈。鼻子是用纸盒的边角剪成的一个三角形,很有立体感。嘴吧贴成一个正方形,还有很多牙齿。我看到后马上问泽泽你做的这个表情是什么啊?泽泽说我做的是一个会修理汽车的机器人。当其他幼儿看到后,也马上说教师我做的也是个机器人,他可以帮妈妈干活的!其他活动区域的幼儿看到后,马上跑过来问,这是什么啊?郭承泽很骄傲地说这是我做的会修机器的机器人,其他小朋友马上也获得了类似的灵感!还有面墙展示了幼儿的绘画作品,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都会让幼儿把作品展示到自己的画袋里面,幼儿就会一起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记得有节课是画出四季常青的树,旭升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树是一棵圣诞树,上面挂了很多的彩灯,树下放了很多的礼物,天空还下了雪。国贤小朋友看到后说我也画了很多的雪花,我画的是冬天的树。这时忆宣小朋友说我也要加上雪花,我过年回爷爷家就可以看到雪了。(3)经常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艺术想象。孩子天生是个音乐爱好者。无论是几个月还是几岁的孩子,只要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面露喜色,或摇头晃脑,或载歌载舞。音乐和美术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经常听音乐也能丰富孩子的艺术想象。如:中班《线的训练》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用流动的线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拓宽儿童的思路。通过音乐可以从另一侧面进一步消除幼儿对绘画的紧张感。活动重点:线条的变化。活动难点: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和组织。活动过程:玩彩带,让幼儿观察彩带舞动的变化,让幼儿对线有初步的认识。欣赏红绸舞、体操、棒操、圆环操等与线条相关的舞蹈。边放音乐边用语言描述,启发儿童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线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线条画。如浪花(弧线)、流水(波浪线)、雨水(竖线、斜线)、折线(山峰、峡谷)、花朵(同心螺旋线)、毛毛虫(螺旋线)等。边描述过程,边在黑板上记录这些线条。

2.选择有情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课题的选择符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只要是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的东西,都是孩子喜欢的,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可以说是有情趣的。有种材料叫毛根,它在幼儿的手中能变化成不同的造型,这让我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创设了一节美术课《千奇百态的人》。在上这节手工课之前,我先带幼儿参观了幼儿园的运动标志墙,让幼儿观察这些运动造型是什么运动的动作,并让幼儿来描述和示范这个动作。在幼儿描述动作的过程中,我随手拿几条毛根扭起来,不一会儿幼儿的动作就展示出来了,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幼儿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做出了许多千奇百态的动作,人人都说“老师做我,做我”,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们扭毛根:请每个小朋友拿两根颜色相同的毛根,两根毛根对齐,从毛根的中间位置开始,相互缠绕,做手和脚,这样小人的身体就做好了。再用一根毛根在我们手指上缠绕几圈做小人的头,预留一定的长度用来和身体部位相固定。这样一个小人就做好了。把小人做好后,就可让它们来做操、跳舞、运动了!孩子们可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随意扭动它们的手和脚,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就做好了!当幼儿开始动手操作的时候,有些幼儿显得有点困难,这个时候我就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这些有幼儿,让他们互相交流。很快所有幼儿都能自己完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小人了。

3.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创意和情趣。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鼓励和正面评价为主,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减少对图画与实物的比对,力求神似,以相对宽松的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创作天赋,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幼儿团体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喜欢受到他人的表扬,并且会在赞扬与鼓励中再接再厉,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在看到孩子的优点和正确做法时,及时予以表扬,并且提出对幼儿的期望。即使孩子犯错时,教师也应循循善诱,恳切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小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降低教学难度,使孩子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事物内部规律。例如,“蝴蝶找朋友”、“和小企鹅抢答”、“编花篮”等,这些游戏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教师应创新评价形式,总结有趣的、新鲜的评价方式,减少幼儿的听觉疲劳。例如,在幼儿园小班的手工活动中,利用小猴买元宵的小故事代替纯粹的泥工美术活动。小猴说:我喜欢买圆圆的、一样大的元宵,我用五角星来买元宵。在小猴五角星奖励的诱导下,孩子认真地搓“元宵”,最终都获得了小猴的五角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幼儿的亲密程度,而且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总结:实践证明,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注重情趣性,能使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创作愿望,孩子们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愉悦心情,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些活动还大大地拓展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丰富了内容,给孩子新鲜感、神奇感,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了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孩子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孩子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凯波.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2008,(4).

[2]王辉.浅谈指导学期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美术实践活动[J].学术期刊,2006,(6).

[3]杨红.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陶冶幼儿审美情感[J].贵州教育,2010,(20).

[4]朱莉.开启创意的大门画出心中的世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1,(07).

[5]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6]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