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学说,《孔子改制考》可以说明.康有为表面上是作历史考证的文章,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理论著作,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定,宣布是“伪经”,是假货,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而且他在思想上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在现实中却很难获得成功。可惜的是,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康有为,偏偏打算在现实中干一番事业。康有为在1898年正式变法之前,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和宣传他的变法思想。作为一个书生和学者,他最值得人们关注的,也应该是他的变法思想。康有为的整个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三本书里,即《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其中《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应该说是为了适应维新变法的需要而写的,目的是破除人们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迷信,进行思想解放,以便为日后的变法维新做好准备。所以说这两本书更多的是具备政治上的意义,是变法维新的武器,而非真正的学术研究。《新学伪经考》里说,中国东汉以来的经学,多出刘歆伪造。刘歆为了给西汉末年的新莽王朝提供统治的合法依据,就篡改了孔子的学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思想领域的李代桃僵,把自己给新莽王朝辩护的学说说成是孔子的思想。从此孔子的真正思想就此埋没,中国社会几千年流传的儒家经学,都是经过那时候改造的,是新莽王朝之学,也就是所谓“新学”。所以他康有为现在要“雪先圣之沉冤,出诸儒于云雾”,给孔子正名,发扬光大孔子的真正思想,证明新学都是“伪经”。那么孔子的真正思想是什么呢?那就是《孔子改制考》里的内容了,康有为说孔子提倡周礼,正是要改革当时政治现实中的种种弊端,所以孔子是推行改革的先祖。而孔子推行的那些政治原则和信仰,正是民主政体、人民权利这样一些近代西方政治原则中核心的东西。这可真是牵强附会,让人哭笑不得了。康有为好歹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能写出这样毫无根据的东西呢?他的目的,当然是要为他的变法维新找个正当的理由。毕竟在当时的中国,虽然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社会思想的冲击很大,但是人们的思想禁锢还是十分严重,封建道德和社会体系被认为是天经地义,要说到变法维新,人们还是谈虎色变。在这种形势下,要提倡变法,完全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不为自己找到一棵大树来遮风挡雨,根本无法抵御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为了找到这棵大树,康有为就写了这样两本书,一本用来攻击顽固不化的守旧派,说他们信奉的经典都是“伪经”;一本用来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说至圣先师孔子正是变法的始祖。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在中国要进行变革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康有为为了尽量为自己的变法寻找到一个盾牌,竟然使出了这么异想天开的招数。二是康有为真是书生气十足,迂腐之至,找个靠山也要到历史里面去找,拿出孔子来吓唬人。怪不得后来他一门心思抱光绪的大腿,就是不肯考虑考虑太后老佛爷。康有为还有一本书叫做《大同书》,这本书应该说是他自己毕生功力之所聚,不是敷衍之作了。一个学者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现实,穿透未来的特性,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现实的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革上,而这本书尽管其中的观点在现在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却正好体现了康有为的学者特点。在这本书中,康有为把儒家“仁”的思想、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基督教的救世思想、资本主义民主观念和一些模糊的空想社会主义观念掺杂在一起,用《礼记·礼运篇》里的“大同”说法作为题目,写了长达10部30卷20万字的著作。在书中他描绘的未来世界的美好景象: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人按需分配,国家、阶级、民族、种族这些分别全都已经自动消亡,人人享受民主,不再有剥削和压迫,甚至就连动物也不再遭受人类的奴役和宰杀,因为人类发明了一种食物,其味道比动物的肉还要鲜美,完全可以替代动物的肉……这些描述体现了康有为超凡的想象力和敢于打破一切旧制度、旧思想的勇气,但是同时这些描述也无异于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人间永远不可能建成天国。凡是这样的尝试,最终都将走向其反面-地狱。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康有为本人也隐约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本书他斟酌再三才发表了前两部,死后才由其弟子全部印刷发行。此书最初名为《人类公理》,他自己还曾自豪地说:吾既闻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这固然体现出他追求永恒真理的理想,但是也表现出他本人那种过分的自信。康有为一生,从自己的个人功绩的角度说一直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变成像孔子一样的圣人,后人都信奉他所创立的学说,在他所设想的社会里生活。总的说来,从康有为的三本著名著作和他整个的思想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产生于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学者和思想家,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都是以他这些思想为指导原则的。然而他并非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仅凭这些奇思妙想,书生意气,终究难成大事,所以最后戊戌变法走向失败,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康有为晚年时资产阶级文化政策、教育体制逐渐确立,新的文化方针、教育方针也逐渐得到贯彻,但守旧势力如旧官僚、大地主、土豪劣绅、旧学名流、前清遗老以及新旧军阀仍顽强地坚守自己的阵地,维护他们久所尊奉的传统文化,对新教育极端仇视。他们将力量集结起来,疯狂地反扑新文化、新教育。而康有为就是其中的重量级人物。康有为对于民国政府推行新式教育,先是表露出极大的失望与悲愤,继而向教育部表示抗议,并予质问,观点鲜明,口气冷峻。康有为说:“今吾国生民涂炭,国势抢攘,道揆凌夷,法守扫荡,廉耻靡尽,教化榛芜,名为共和,而实共争共乱,日称博爱,而益事残贼虐杀,口唱平等,而贵族之阶级暗增,高谈自由,而小民之压困日甚,不过与多数暴民以恣睢放荡,破法律,弃礼教而已。……顷乃闻部令行饬各直省州县,令将孔庙学田充公,以充小学校经费,有斯异政,举国惶骇,既已废孔,小学童子,未知所教,俟其长成,未知犹得为中国人否也?拟将为洪水猛兽也?呜呼哀哉!”(康有为:《复教育部书》)如果这仅仅是康有为个人的哀鸣,倒也不足为奇。事实是,在民国初年的尊孔复古活动中,康有为急不可待地以精神领袖面目登台。有了康有为的再三鼓噪,孔教会在陈焕章的策划下,又是“请愿”,又是“上书”,闹得泥动水响。在孔教会的联络、呼吁下,政界要员如黎元洪、冯国璋等人也积极响应。在尊孔守旧、反对新式教育的一片唱和声中,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孔子祭奠会、尚贤堂、国教维持会、全国公民尊孔联合会、四存学会等一些保守的文化社团组织纷纷出笼,随之兴起的尊孔活动便是春丁祀孔、秋丁祀孔、孔子诞辰纪念会等。思想界的尊孔回流与守旧派发动的尊孔活动,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 袁世凯当时一意复辟帝制,数次致电康有为,请他进京主持名教。一个要提倡名教,一个要复辟帝制,于是,他们很快走到一起来。日后的岁月证明,康有为提倡名教,支持尊孔复古,并不是要为中国文化谋新路,也不是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满,而是意欲恢复大清王朝。有些论者依据康有为在民国元年12月22日所作的《〈不忍〉杂志序》中提出的“十不忍”,认为他反对袁记中华民国这个-实体、“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同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真是这样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这一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不值一辩。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康有为呼应袁世凯复辟帝制,在理论上推波助澜,毫无疑问都是其晚年的一大污点。我们没有必要为贤者讳。 认真推究起来,康有为晚年之所以有此失误,既有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时代条件形成的局限。 首先,不存在康有为只反对所谓“袁记中华民国”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的问题。戊戌变法以后,康有为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历史进步的步履而前进。辛亥革命之前,他作为保皇党领袖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向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难并予以恶毒攻击。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又满怀不安,“惴惴恐惧”。辛亥革命一个月后,他不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欢呼革命的胜利,而是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哀叹“亡国”。可见,他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始终就没有好感,怎么可能有拥护之情? 其次,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以“亡国臣民”自居,对新生的中华民国充满敌意。辛亥年除夕前六日,康有为“感赋一首”。诗云:“绝域深山看瀑云,故京禅让写移文。玉棺未掩长陵土,版宇空归望帝魂。三百年终王气尽,亿千界遍劫灰焚。逋臣党锢随朝运,袖手河山白日曛。”诗中充分流露出康有为的故国之思。缘于此,他才会有“十不忍”:“睹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忍也;哀国土之沦丧,吾不能忍也;痛人心之隳落,吾不能忍也;嗟纲纪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之窳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纷亡,吾不能忍也。”可见,他的“十不忍”表露的是他对清帝失位、朝廷被废、孔子学说退出历史舞台的残酷现实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心态;他数落中华民国“十大罪状”,根本就不是对“袁记中华民国的黑暗统治”表示抗议,而是对革命派推翻清朝强烈不满,同时也是为复辟运动寻找借口。由此也可看出,康有为对于“袁记中华民国”掀起的尊孔复古运动有的只是惶恐之余的欣慰、失落之后的感激,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满。 再次,正是因为康有为与袁世凯的合作,充当民国初年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才导致康有为与梁启超这对莫逆师徒反目,分道扬镳。梁启超发现袁世凯在利用尊孔复古运动搞帝制复辟、妄图再建一个封建王朝的阴谋后,幡然悔悟,毅然发起护国运动。在看到袁世凯复辟帝制运动与康有为种种助桀为虐的表演后,梁启超不无嘲讽地说,他的老师康有为已经由一个历史巨人蜕变为一个历史侏儒了。 孟子说:“知人论世”。如果我们不弄清楚康有为在民国初年的-立场及其活动,仅仅从字面上察考康氏的“十不忍”,就会得出康有为是民国初年“少有的爱国主义者”与“关心社会进步与生民疾苦的民族英雄”这样的结论,但历史的真情却恰恰不然。康有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正是袁世凯迫切需要的。既然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策划复辟帝制是一种逆行,那么,康有为此时醉心于尊孔复古、支持帝制复辟,也不会具有进步性和爱国精神。毒草在袁世凯身上是毒草,在康有为身上也不会变成鲜花,这是由毒草的本质所决定的。由此也使笔者不能不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问题进行思考。毫无疑问,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行为总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但如何“扣”却是因人而异、大不相同的:有的人与时俱进,始终与时代潮流同行,既是“老先进”,又是“新先进”,如孙中山、宋庆龄这样的杰出人物就是如此。他们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但有的人曾经是“老先进”,后来却落伍了,康有为即是一例。这样的人值得后人借鉴。我们在考察、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本着历史的态度,进行客观、科学、具体的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而不能简单化。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历史的真相。
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的写作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拓展: 标准学术论文
学者布雷斯(Blase)从学校微观政治学(micro-politicsofschool)的视角研究了存在于学校组织中人际互动的政治行为,包括权力的运用和存在的冲突。
①组织政治的研究把静态组织理论重构以利益分化――权力多元――矛盾控制――人际融合为中轴的动态组织行为理论,开辟了以利益冲突为基础的学校组织日常运转机制分析的新视角。耶鲁大学教授伯顿R克拉克在《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的权力模式》一书提出“学术权力”的概念问题,在文中罗列了从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最基层(教授)到最上层(国家)之间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十种学术权力:个人统治(教授统治)、集团统治(教授统治)、行会权力、专业权力、魅力权威、董事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院校权力)、官僚权力(政府权力)、政治权力、高教系统的学术寡头权力。
②其后,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把学术权力归纳为扎根于学科、院校和系统三大部分。
③辛西亚哈代(Chnthin Hardy)以巴西大学为例,剖析了其组织结构的变化,他从该大学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大学结构与大学决策、大学结构与不同阶段特点适应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职能科层和矩阵结构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务于创新,前者有利于完善。
④泰德()和帕特丽夏()在《高等教育组织研究》中从组织结构的起源、理论模式、组织文化、学术组织中的权力问题、组织结构中的决策机构以及组织结构的变革等几个方面来描述高等教育组织结构。
⑤这些研究运用组织社会学、比较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静态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大学的权力关系,把大学作为一个政治系统来分析,描述大学的权力模式。并且,这些研究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谈权力问题,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力关系着墨较多,只是偶尔谈到基于个人利益的权力运行现象,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探寻高等院校中内部的组织运行问题,所以,这些文献基本上没有回答组织政治学所关心的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状况。
国内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制度改革也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逐步下放办学自主权,拓展大学的生存空间。但是,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体现大学根本使命的学术权力在结构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的发展与提升,大学学术权力研究成为学界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术权力的内涵。分析总结学界对于学术权力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类为三种界定方式:第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主体既包括学者及学术组织,也包括行政人员及校内外行政组织。别敦荣就是从广义上界定学术权力,他认为“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
⑥并且,可以根据权力作用方式,把学术权力划分为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第二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界定,把学术权力界定为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李承先则认为“学术权力是学术组织的权力”
⑦权力主体包括学术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认证机构。第三种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高校学术权力的本质在于专业和学术能力。秦惠民认为“构成学术权力基础的是专家的学术专长,其行使只能是基于行使人从其学科专业背景出发所形成和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⑧学术权力的来源与合法性基础。宋伟认为“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承、储存、研究、创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社会组织,大学组织的学术性是学术权力的本源,而学术管理则为大学学术权力存在的提供了现实基础。”
⑨赵俊芳认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主要从“形式合法”和“实质合法”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认识。“学术权力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是从权力来源的角度审视学术权力,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大学内部相关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程序、规则、方式的属性。学术权力的实质合法性,主要是指学术权力所尊奉的原则及其功能是否符合理性、正义、自然法的属性要求,是否符合知识生产及人才培养的规律。”
⑩学术权力的重构与扩张。查永军认为“从学术研究内部场域入手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研究实力,是实现学术权力复位乃至张扬的重要途径。”李光认为“要提升学术权力在我国高校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使其能与行政权力协调运作,必须内外并举。外部举措主要是由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两方面来推动;内部举措主要是由高校从理念、制度和人员三方面进行设计,采取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调控监管的策略,建立自由的学术环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
学术权力的规制。学者们针对目前存在的学术、学霸、学阀等现象,认为学术权力的扩张需要有限度,并对其进行规制。赵春华认为“权力的这种非理性化倾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学术权力也莫能例外。要遏制权力的非理性化,必须以法律制度规制权力,以权力规制权力。”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研究视角一元化。国外学者对学术权力的研究,立足于政治学、组织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以不同的学科之眼探视大学的学术权力,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多学科多维度的`特点。而我国开展学术权力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学科门类,即教育学和政治学,这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存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对学术权力的研究呈现出扁平化和高度一致性的特点。在后续研究中,要引入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多维度探究学术权力问题。
研究方法简单化。我国关于大学学术权力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对学术权力的感性认识,结合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进行思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为主。由于缺少一手资料的支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欠缺。
研究边界狭窄。目前的很多研究,忽视了学术权力的复杂性与整体性,有关大学学术权力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问题的论述上,忽略了对大学学术权力总体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关注。也由于对学术权力内涵的界定相对狭窄,学术权力的研究场域局限于大学内部,缺乏对于大学外部学术权力系统的研究与关注。同时,对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的研究过于笼统,停留在宽泛的大学和高校范畴内,缺少对于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的学术权力细化研究。
研究起点模糊导致研究结论的理论性与思辨性欠缺。学界对学术权力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界说,但却忽视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的考察,缺乏对权力理论的溯源研究,致使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思辨性。学术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要深刻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首先需要对权力理论与权力实质有所了解,借鉴权力理论漫长的研究历程与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阐述权力的内涵基础上,才能科学地把握学术权力的内涵,夯实研究的逻辑起点,保证研究成果保持基本的学术水准。(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学术论文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谨性:学术论文需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准确使用术语、引用前人研究成果、明确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此外,结论必须基于严密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
2、可信度:由于学术论文往往涉及到某个领域或学科的研究,因此受众群体和审稿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需要作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和理论支持。
3、综合性:学术论文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以获得全面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
4、抽象性:学术论文的内容通常比较抽象,需要克服概念混乱、篇幅冗余等问题,提出简明扼要、精确清晰的研究问题与结论。
5、专业化:学术论文是由专业学者撰写的,因此需要具备强大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同时,适应目标读者的专业背景和技术水平,使用符合行业规范的术语和表述方式。
总之,学术论文需要具备严谨性、可信度、综合性、抽象性和专业化等特点,以便为学术界和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严谨的研究成果和思想。
写学术论文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研究主题:选择一个有足够潜力和创新性的研究主题,一定要陈述清楚自己的研究目标、重点和贡献。
2、文献综述:对于所研究的主题,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前人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成果,找到自己的研究空间和方向。
3、设计实验或调查: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设计适当的实验或调查方案,收集足够的数据和信息。
4、数据分析: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需要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提炼出有效的结论,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5、结构和语言:在撰写过程中,需要遵循标准的学术论文结构和语言规范,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精确的语言表达。
6、修改和润色:完成初稿后,需要对文本进行修改和润色,包括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优化句子结构和段落组织、增强文章逻辑性和连贯性等。
7、提交和发表:最后,按照期刊要求将文章提交审稿,并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最终成功发表。
总之,撰写学术论文需要充分调查研究、科学统计数据、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反复修改润色,并且需要耐心和恒心。
学术论文的六大特性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
那么,学术论文主要有哪些特点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
⑴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⑵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⑶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⑷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⑸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⑹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当然以上六大特性要在论文中得以体现。
一、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要有新意,要从不同层次进行新颖独到的见解;
(1)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在前人未开拓的土地上进行探索的研究从而提出填补空白的新发现,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新发明,如音乐家杰思罗·塔尔,把风琴传声结构的原理用于播种机,解决了种子落地的速度问题,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播种机;新理论,如牛顿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更正前说错误。论文的研究成果能更正前人错误的认识。如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土多德的物体下落学说;李四光否定了中国大陆无石油的所谓权威定论。
(3)弥补前说不足。与前人论述同一事物或现象,但从新的角度研究,补充完善前说观点、内容。在谁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学术论文就是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错的学理性文章。
二、论文的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学术性是毕业论文的本质特征。论文一般是针对某一个专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和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见解。其学术性具体体现在:
(1)论点的正确。论点正确是论文的生命力,它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面,它要求作者立论要客观,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
(2)论据的真实。论文中的引用材料、数据水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论文作者必须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占有材料,事实要充分而且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3)论证周密。论文的论述过程符合人们推理规律,层次清楚,首尾连贯、结构严谨。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其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三、论文的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理论上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尽可能的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优利德 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进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坚持论文的科学性,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忌感情用事,更不能凭空臆造、随意发挥。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
(1)论文观点客观。正确鲜明集中。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论点必须正确。在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2)论据确凿,足以支撑作者观点。观点需要用充分有力的、真实可靠的论据来支持。要求作者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相关数据,认真核实每个论据。为立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论证合乎逻辑。 用证据说明论点,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充分阐述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做到论文结构严谨、推理严密。
四、论文的平易性
平易性是论文在形式与表达方面必不可少的特点。值得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字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具体如下:
(1)论文的结构要有条理性,主次有别,言而有序。不求章法奇特,但求顺理成章。
(2)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正确,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联系同异分明,说明事物事理的内容、属性和存在形式时要恰如其分,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事理的面貌。
(3)论文文句流畅,叙述深人浅出。把深奥的问题尽可能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要求论文写作语言具有明确、简洁周密、规范的特点,遣词造句不仅要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要注意词汇的精确性和单性,避免产生歧义。
(4)要将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图像、照片、表格、符号、公式等)配合使用形成独特的书面语言表达体系,这不仅可以节省篇幅,提高直观性、形象性,还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的兴趣。
五、专业性
论文的专业性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有课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两类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
学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自的学科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对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于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六、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各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学术论文的特点有:内容的科学性、理论的逻辑性、结果的创新性、论述的专业性、格式的规范性。
内容的科学性。学术论文要求其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就是把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系统化,并加以探索、研究。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要客观,不得带有随意性,不得带有任何个人偏见;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论文观点正确、材料真实、论证严密。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论据上要有说服力,不得凭空捏造,要通过作者缜密地观察、调查、实验、研究,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以最充分的事实、确凿的证据、可靠的数据作为立论的依据。
理论的逻辑性。由于其科学性,不同于一般论文比较自由地展开议论,学术论文写作要求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严谨而富有逻辑效果的论证。学术论文写作必须运用科学的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手段,来分析、表达在实验、理论、观测方面的研究成果或见解。
结果的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特点也包含了创新性,就是继承原有的、研究现代的、探索未知的、发现那些尚未被人认识的客观规律。
论述的专业性。学术论文选题都是专业性的,作者都是有关的专业人员。每一门学科,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都有自己的专门研究,论文的交流、发表等,也都带有明显的专业性。
格式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化的证明过程,已经发展成为各学者的学术人格,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遵守。没有规范就没有学术论文,没有规范就会损害学术论文的学术价位,影响学术论文的交流。
学术论文写作更规范的方法:
1、稿件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并具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
2、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英文题名,A类的文章还应附作者工作单位、关键词和摘要内容的英译。
4、文章应有关键词(3至8个)和摘要(约300字)。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文摘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的科学分析、综合研究和阐述。
并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符合各类科技期刊电子化和书面表达的要求。
从专业领域看,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研究、经济管理等领域对科技论文的需求比较广泛。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为理论性、实验性和描述性三种类型。理论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论证明、理论分析和数学推理,通过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成果。
实验论文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学研究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
扩展资料:
科技论文的写作注意问题:
1、科技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应该是针对问题的基层(也就是说,问题不能再细分为下级的子问题),而不是问题的领域,更不要说研究课题了。
对于这个问题,换句话说,研究的对象不应该太大。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科技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因为其他人想按论文标题中的关键字搜索您的论文,所以使用精确的术语非常重要。
论文的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准确、具体的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一般反映了研究结论。因此,论文题目不仅要告诉读者论文研究了哪些问题,还要告诉读者研究的结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技小论文
科技论文的概念: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地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内容分类:
毕业论文,科技论文也是一种学术论文。
现阶段,在我国,科技论文一般泛指SCI、EI、ISTP论文等。
按照专业领域来说,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研究、经济管理等专业科技论文的需要比较广泛。
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
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
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
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
科技论文的特点:
学术性:
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创新性:
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科学性:
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那么你对科技论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科技论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毕业论文, 科技论文也是一种学术论文。
现阶段,在我国,科技论文一般泛指SCI、EI、ISTP论文等。
按照专业领域来说,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研究、经济管理等专业科技论文的需要比较广泛。
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
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二是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三是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科技论文文本结构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组成。
标题
简明、准确地写出该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作者
姓名、职称(或职务)
摘要
概括地说明,该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极其扼要地表述是以何种实验材料与方法得出的何种研究结论,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和研究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
这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词汇,它可以从标题和摘要中提出(一般提出3-4个关键词),关键词可供检索性期刊(或数据库)编入关键词索引,供国内外科技人员查阅。
前言(或导言、引言)
简要表述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前人的研究结果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实验(试验)内容和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
详细写出本研究所用的实验(试验)材料、实验条件、采用的实验方法以及其理论依据,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结果
客观描述和科学分析实验(试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写明应用的公式、反应方程式;用表格、坐标图或曲线图准确列出实验中得出的数据;表述实验得出的最终结果。
讨论
讨论是将实验研究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高度。其重点内容是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并对数据误差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解释,探讨对实验材料及方法的改进。在讨论的撰写中,表述要全面、辩证、客观、切忌武断。
结论
对本研究结果的价值、作用、意义作出判断,说明本研究发现了哪些新的规律、发展了哪些学术理论、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科技论文是以科技新成果为对象,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公开发表的论文。写科技论文的目的是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接受同行的评议和审查,以图在讨论和争论中渐进真理。理解科技论文的定义,有利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所指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该国标还指出,鉴于我国科技水平较低,消化、模仿国外引进技术中的工作,也可作为学术论文的写作内容。 美国生物学编辑协会把科技论文定义为:一篇能被接受的原始科学出版物必须是首次披露,并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同行能够:1)评定所观察到的资料的价值;2)重复实验结果;3)评价整个研究过程的学术;此外,它必须是易于人们的感官接受、本质上持久、不加限制地为科学界所使用,并能为一种或多种公认的二级情报源(如化学文摘等)所选用。2 科技论文的特点 创新性 理论型科技论文是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技术型科技论文是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也就是说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科学记录和历史性文件,没有新意的论文又怎能体现科技的发展。 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同其它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如科技报告和综述等具备科学性、学术性等特点,但可不具备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或新意是写作与发表每篇科技论文必备的条件,但只有创新性或新意还不够。 科技论文都应是“新”的,但其创新程度有大小之分。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要特别谨慎使用“首创”、“首次提出”、“首次发现”等词。“首次提出”等词一般是指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己的新研究成果,与他人相重复的研究,基础性知识,具体过程或数学推导,给出参考文献或作简要交代就够。科技论文的写法应避免与教科书、实验报告写法等同,不要用"众所周知"这个词。 科学性和准确性 科学性是科技论文同一般议论文以及一切非科技文体的基本区别。科学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科技论文的内容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指科技论文表达形式的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即科技论文的结构严谨、思维符合逻辑规律、材料真实、方法准确可靠、观点正确无误。准确性主要是指科技论文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科技论文中不要用"据估计、据统计、据报道、据观察"等词,应给出参考文献。 学术性或理论性 科技论文的学术性即理论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同其他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所谓学术是指系统和专门的学问,是指有较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科技论文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一篇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一般包括两个方面:1.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2.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与分析或说明,要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规范性 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
毕业论文的特点是
理论性是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所谓理论性是指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对复杂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或规律并加以论述。
例如,针对《浅析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娱乐营销》这个选题,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据不仅包含对现象的说明和描述,而且应包括对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
2. 创新性
创新性是毕业论文的灵魂,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就在于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见解,这就是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3.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毕业论文的选题、论点、论据等均来源于实践。例如,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快递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资质低、服务水平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整合实现规模经济。
提升自身素质和行业规范等理论观点,该论文的选题即是从实践中来,而论文又可以反过去指导实践。
4. 专业性
毕业论文的课题一般属于某一专业领域,无论是确定题目、选取材料,还是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都应与撰写者所学专业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撰写的目的。例如,经济类毕业论文是解决经济领域里的实际问题。
因而,其内容所反映的是经济领域里的各种现象、问题,否则,就不称为经济类论文了。在语言表达上,所采用的是经济领域里的专业术语,如“资本”、“经济效益”、“通货膨胀”、“金融”、“税收”等。
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受导性、学术性、习作性、考核性。
理论性是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是毕业论文的灵魂所在。在形式上,它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一个体系。作者往往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对丰富、复杂的材料进行分析。如果一篇毕业论文仅停留在对事实的说明和描述上,没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那就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得再生动、再漂亮,也不能算是好论文。
创造性就是要求文章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毕业论文虽然只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入门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对所研究的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应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论文的特点是什么
你们知不知道论文的特点是什么吗?论文同一般的文章有共同之处,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那么论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论文有哪几个特点吧。
论文和一般的文章有共同之处,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做为论文,又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等等特点。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性的学问,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而不是点滴所得。学术性可以体现在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可以是将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有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
2、理论性 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在写作中,作者须用大量的可靠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质的东西加以剖析,对规律性的进行探讨。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要通过论证、阐发,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3、科学性 论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论文,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工作,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性是论文的灵魂,没有科学性的论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独创性
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二、科学性
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三、创新性
1.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2.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四、学术性(理论性)
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五、可读性(文科论文)
忌玩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