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模板,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一 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稳定的维护。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说明食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及模式研究,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37-02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民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等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活动,制止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无数人民群众的神经,“瘦肉精”猪肉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事件被曝光之后,卫生监察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卖场进行紧急排查,严格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添加剂。应该时刻反省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足。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 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隐患 (1)多部门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造成了部门之间推诱扯皮的现象。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权力难以充分履行职责,安全评价标准缺失、致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农产品原料加工的食品埋下了安全隐患。 (2)食品源头的污染。兽药残留是导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肉类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来源于饲养过程。养殖者为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实行药物与口粮同步,有的饲料中添加防腐剂、抗菌剂、生长促进剂,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中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在人体内富集易产生变异,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很多食品企业规模小,仍采用传统或手工作坊式生产,食品生产机械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有害物质的污染,还有的企业缺乏卫生设施,极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管理混乱,采取分级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这种“分段监督”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缺陷非常明显。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1)未形成肉类加工产业的规范化与规模化。收购和定点屠宰等散户无法控制,存在风险的环节和产业链漏洞较多。无法全面掌控肉类食品的产业链条,食品安全随时可能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很大。食品生产企业自身根基不牢,职权交叉出现在所难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2)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卫生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体系。 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2 食品加工科学监管模式 (1)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把肉类食品安全放在风险控制管理上,开展科学监督和监测活动,并以其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 政府必须要改变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按照产品分类来监管。充分发挥地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食品安全可以由由农业部门监管,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监管模式,可以改变我国食品监管被各方踢皮球的状况。严格禁止食品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一个大企业底下成百上千个小作坊的模式必须消除。”从现存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中突破陈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科学监管模式。 (2)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首先是规范生产质量,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依法核发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抽验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质量,检测食品机构的业务工作。避免执法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形成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建立管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其次是将监督职能赋予食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和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协调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植物检疫制度进行了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使得我们的体系建设得以完善和改进。进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直接实施法律监督。负责食品的行政保护,指导检测机构的业务工作。有效地避免多头执法,办事效率低下,打击不力的种种弊端,建立运作协调、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根据《畜禽屠宰加工条件》等规定,在动物防疫严格宰前宰后检疫。执行肉类流通同步检测制度,特别是防止疫情扩散和有毒有病产品流向市场进入餐桌,严格肉类主体的准入及产地准出和退出机制,发挥检测机构的能力优势,建立诚信联系档案。督促企业强化食品质检科室建设、配备食品安全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4)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把好源头监管关。充分发挥检测加工生产技术,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媒体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予以推广。对参加的企业建立诚信联系档案,减少对其检查次数,督促企业强化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要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完善食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制度,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事后监督,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退出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朝伟,陈青川.食品风险分析保证食品安全的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 [2]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 [3]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12) . [4] 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二 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本文介绍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关键词] 营养强化 食品 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讲究吃得既要健康又要有营养,除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外,还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 一、正确认识营养强化食品 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天然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这种经过强化处理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需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食品称为媒体食品。碘盐和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营养强化食品。 二、进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 1.增补某些食品中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 如向米面中强化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向乳、肉、禽、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等可以增补天然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素,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补充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 多数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引起某些营养素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在碾米和小麦磨粉时有多种维生素的损失,且加工精度越高,损失越大。因此,向精白米面中添加B族维生素是很有意义的。 3.简化膳食处理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就必须同时进食多种食物,但原料的购买及制作均比较麻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营养素普遍不足或不均衡的快餐和方便食品,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其强化适当的营养素,则能达到食用较少种类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 4.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劳动环境,以及处于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人来说,他们所需的营养是不同的,对食品进行不同的营养强化可分别满足其需要。如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以牛乳为原料,通过强化维生素、添加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乳糖等,使其组成成分接近母乳,更适合婴儿的喂养。 5.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 食品营养强化对改善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对缺碘地区的居民采取食盐加碘措施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用维生素B1防治食米地区的脚气病,用维生素C补充北方地区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季节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 三、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 纵观时下的食品市场,营养强化食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新潮流。目前我国已基本确定将盐、面粉、大米、食用油、酱油、调味品、乳制品和儿童辅助食品作为营养强化战略的实施载体。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强化食品;钙、碘、铁、锌等矿物质类强化食品;赖氨酸等氨基酸类强化食品。 四、科学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营养状态等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相同,因此,在选购营养强化食品时首先要了解食用者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掌握营养强化剂的天然食物来源及食用者的膳食搭配,最好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某种营养缺乏,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 2.平衡性原则 人体所摄取的营养素应该与身体的生理需要之间形成相对平衡,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补充必须合理,不能偏补或过补。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 3.循序渐进性原则 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应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强化。哪一种营养素缺乏最严重,就优先强化哪一种,待该营养素缺乏的情况纠正后,再强化另外一种营养素。如当儿童缺铁同时又缺锌时,一般可先服用铁剂或强化铁的食品,待贫血纠正后,再吃补锌的食品。 4.安全性原则 在购买强化食品时一定要去正规商场,选用国家批准、卫生部门验收合格且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注重其质量问题。普通人最好选择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推广的强化食品。 五、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1.了解人体的营养素需求及需要量 了解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各个年龄段和特殊人群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能够根据身体状况对一些营养缺乏做出初步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添加相应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2.选择合理的强化剂量 只有食物中可吸收的营养素不足时,缺少的部分才需要由营养强化食品来补充。否则,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如钙摄入过多会导致磷排出增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1消耗增加,补锌过多会降低铁的吸收。因此,要选择适量的强化食品,不缺乏也不要过多地摄入。 3.避免盲目选用营养强化食品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强化食品。如饮食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白米面和喜欢吃捞饭弃汤的人群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食欲不振、毛发枯黄、有异食癖的小儿可能有锌的缺乏;3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应适当补铁;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可选择维生素A、维生素B2强化食品。 4.食用营养强化食品有时间限制 人体的营养状况是处在随时变动之中的,营养强化食品不适合长期当作普通食品来吃。如果已经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应及时停用,代之以天然食品供给充足的营养素,以避免因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而破坏它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加重组织器官的代谢负担。 5.不可用营养强化食品代替日常普通食品 虽然营养强化食品可以补充某些营养素,但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和最佳来源还应当是日常合理的膳食,应大力提倡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只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全,营养素含量比例合适,烹调加工合理,完全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食品科技论文模板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论文范文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篇一 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摘 要: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文学,杨立刚.食品安全的环境责任界定[J].生态经济,2009,(6):2-4. 食品科学论文篇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摘 要:文章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探讨专题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设计,总结与归纳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专业课;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或故事,引领学生对隐藏于其中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从而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集讲授、研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优点。在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形势下,案例式教学法以其强调实践、创新、合作、对话、交流等适应知识增长方式的新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引入案例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既具有对专业知识体系极强的依附度,同时也具有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为避免授课内容与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的脱节,将案例式教学法合理引入食品专业课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师生共同解读、分析、研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食品专业和岗位任职的认知、认可与接受程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针对专业课程性质,合理规划案例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只有把握好案例教学与系统理论知识讲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较好地认识和全面把握案例问题,并进行正确分析或决策,不能仅为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而摈弃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案例式教学有目的地整合在课程中,包括教学的实施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等。 (二)体现综合学习特点,实现知识重新构建 案例式教学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即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相关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教师主动参与设计和指导,尽可能拓展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师总结,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知识系统得到整合和重新建构。 (三)重视案例选编工作,不断优化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最根本的条件,推动食品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必须提高案例制作水平,并构建丰富、前沿、典型的食品专业案例库。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目标。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具备相关特点的案例。其次,要选择对背景资料描述尽可能详尽的案例。最后,要及时融入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问题。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以《食品营养学》为例,课程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改善食物营养”为主线,其中,“营养基本原理”与“食品营养”为课程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基础营养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改善食物营养”为课程的实际应用部分,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介绍了不同人群的营养、食品的营养素强化、营养与健康、社区营养、营养与农业等内容。 (一)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材料和媒介,因此案例式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案例的选取首先要考虑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包括所选取案例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教学时间都要符合教学目标。其次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和现实性。可以通过解剖案例,有效地达到由例及类,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时,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2008年颁布实施的《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等作为案例素材,结合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等知识点,启发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原料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检测方法的利弊进行深入思考,达到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机结合。最后,引入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教学资源。将国内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领域涌现的新闻事件纳入教学案例库,拓展学员知识视野。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影像、专访等多种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案例内容来选择,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关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把握案例教学操作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概念性、原理性和基础性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在知识系统性、连贯性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不宜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果一味追求案例的量,而不深入解析案例的内涵,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走入举例式教学的误区。为避免教学案例的简单堆砌与相加,一是要注意教学主体的把握。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挖掘案例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研讨之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案例中,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钻研,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和结论,在案例讨论环节,更要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在思考与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案例引入时机的把握。对于食品专业基础课而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教学仍应沿袭传统的讲授式、解析式教学法,教学案例最好在归纳性与总结性教学环节适时引入,以巩固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适应性。例如,在学习完营养学相关基础知识后,以“营养与健康”为案例教学专题,引用“七十年代美国医学科学院对河南林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近几年我国进行的生态学调查报告”、“糖尿病病人一日食谱”等为案例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主题,将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代谢特点、膳食调查、饮食习惯、营养干预等重要知识点通过专题式案例教学依次展现出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构和整合,完成由“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型。三是案例适用性的把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应选择基础性或中等难度案例。其二,教师能否完全把握,例如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到位,对学生讨论的进度和方向能否很好的控制和引导。 (三)避免易出现的问题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精选的案例材料等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高投入低收效的结果,为了避免案例教学的低效率事件发生,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取案例,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的物质准备、预案的设计等。其次,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开放式与研讨式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将资料查询、案例搜集、问题设计等开放性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附带一些思考题以便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在进行案例讨论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很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控制和干预,使讨论回归主题,以完成各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是学生受益和展现教师授课艺术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案例总结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忌过分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要把握好分寸,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吴俊,杨安运,罗蕾蕾.军需专业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探讨及实例分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2. [3]宋军.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5]印祺,杨雄.军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案例式教学研究[J].社科纵横,2007,(1). [6]候锦芳.案例教学法在Lectora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9).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科技论文写作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以写食品生产工艺、卫生安全等方面。开始也不会写,还是寝室哥们给的文方网,帮写的《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功能性及其功能食品工艺研究》,很快就通过了萌发对粮食主要营养成份的影响及其断奶食品的工艺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鲜鸡肉挤压食品工艺条件的研究“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复合马铃薯粉油炸及膨化休闲食品工艺研究挤压五谷杂粮营养早餐谷物食品的研究山药功能性食品工艺与储藏稳定性研究非天然脂肪酸链氨基酸的磷酰化合成及性质研究桂花糯米糖藕食品的工艺研究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鱼肉仿真工程食品生产工艺及设备研究时产10t宠物食品厂设计油菜籽工艺水综合利用与处理的研究组织改良技术对平菇方便休闲食品风味及品质的影响微波在绿色食品干燥中的工艺及设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洛阳市旅游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HACCP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食品超高压保鲜技术理论及实验研究猕猴桃真空加工技术研究高水分蒸煮挤压面类食品及在麻辣食品中的应用食品辐照国内外法规标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变性淀粉与食品胶体协同作用的研究牛肉微波方便食品、速冻方便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型紫马铃薯功能性食品工艺研究荞麦早餐食品的工艺优化及质构特性的研究咸鸭蛋清的超滤脱盐及脱盐蛋清功能性质的研究湖南省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内蒙古杂粮食品营销策略问题的研究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昌乐食品厂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啤酒小麦品种筛选、制麦工艺优化与啤酒糟的综合利用新疆民族式快餐与西式快餐运营管理对比研究豆制品辐照保鲜技术研究猕猴桃果汁润肠通便和排铅功能研究姬菇与草菇加工产品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1】
摘要: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强调了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合理设置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课前教学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的组成成分、结构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
通过课堂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应的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加工、检验、研发等食品行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可以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腐bai变质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结构、组成、物理性质、营养水平、反应机理和安全性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理化反应和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安全性质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从而直接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牢固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在食品行业领域从事相应的教学、研究、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严格的按照学科分类来说,食品化学既可以分为化学类,又可以分为食品类。
食品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错而产生的新课程。
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因为学习食品化学需要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基础,同时它又是后续要学习的专业课基础;它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食品、化学、生物、工程、医学、农学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向食品化学输入新鲜血液,同时也都在利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来完善壮大自己;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学科,所以在全国多数大学的食品院系中,食品化学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国外的大学中更是如此。
一、认清课程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首先,它讲述了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成分的结构;其次,它研究了食品各种成分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理化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再次,食品化学课程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食品、食品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化学为科学调整食品营养、完善消费者饮食结构、减少食品原材料浪费、降低食品生产加工成本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食品化学课程主要具有:①章节多,知识面广,每一章节都可自成体系;②内容简单易懂,便于传授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很少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计算;③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时时注意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紧跟食品领域发展最前沿,不断充实教学内容;④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具备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去粗取精,科学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编写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案。
不同作者编写的食品化学教材其内容一般都包括绪论,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理化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还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的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的有害成分等内容。
一般每种成分都单独成一章节,而这些内容又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营养学、酶学和食品添加剂这些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重叠,并且由于教学课时所限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的侧重点,在课堂上基础知识应进行简要授课,重点强调食品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善,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移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充实教学内容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相互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大学课堂,板书已经渐渐被减少,但是PPT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而板书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传授。
大学教育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结果的演示,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板书、PPT、视频、动画、模型、讨论、实例等方法,改变理论课的单调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适当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理论课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矛盾的不断涌现,仅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质料充实教学内容,特别应注重收集与食品化学相关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了解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选择。
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食品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化学后能把各门专业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实际生产中一些成功的案例,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改变理论课堂的枯燥乏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启发学生能以某一个基础知识点为纽带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教授学生所有专业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食品行业的高新人才,而随着的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适当引入高新技术的使用和食品行业的热点问题讨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食品行业的最前沿。
教学的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在课堂中定期邀请食品行业的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比如生产技工、质检员、管理者等到学校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新需要、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不经可以和课堂内容互补,还能使学生尽早的适应食品行业,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食品化学充满兴趣。
在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居于卷面成绩对学生整学期的学习给予评价,我们应完善考核制度,采用多方面、多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从课程的重要性来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凸显出食品化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食品化学教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卢蓉蓉,杨瑞金,张文斌.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88-90.
[2]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
[3]毕金峰,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01):55-56.
[4]张文斌,杨瑞金,卢蓉蓉,华霄,赵伟,夏文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08):4982-4984.
[5]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2):84-86.
[6]汪姣,张科贵.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5):373-374.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
摘要 作为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理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1],国内高校多数食品院系均将其作为校级和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来进行重点建设。
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在借鉴省内外同行教学经验[2]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既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因而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问题,确保教学重点和方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要求。
如同属专业课的《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导论》《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均同时安排在同一学年授课,为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规避内容重复,学院自2009年开始多次组织学科方向类似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交叉内容在各自课程建设中的重点和方向,达到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运行下来效果显著。
对于公共必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与食品化学交叉内容的调整问题,食品化学课程则把教学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发生并影响食品品质变化的内容等方面,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食品化学课程较抽象、偏重理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通常会感觉学习内容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不好把握重点,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继而影响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其穿插教学全过程,达到调动并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为了增强所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般常结合生产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事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结合教学理论中某个知识点,通过联系分析生产生活案例、点面结合、融会贯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如通过提问为什么苹果、土豆削完皮后会变色等问题;还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承担的魔芋多糖成果单独作为糖类专题讲座等。
将这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创造主动参与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优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实例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借助各类教学资源,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
如曾以分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式教学,把某一教学热点交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要求每个学生以幻灯片形式交由教师审查合格后,在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则进行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纠正。
此方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入学习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自我学习和与人探讨等能力,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掌握。
将课程论文纳入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食品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程论文写作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在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方面起到必要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去探寻论题领域的研究概况,使自学内容超越课堂和教材,达到延伸食品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
课程论文的内容设置重点考核对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一般结合教学内容的某一章节开展,形式上则根据低年级专业知识掌握特点和班级人数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或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论题。
教学实践证明,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食品化学的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自学时间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在调动自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借助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以理论紧贴实践为切入点的教学实践要求[4],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学院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各类大赛,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
科研课题研究中有很多实验设计是带有探索性的、尝试性的,部分内容紧贴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近年来,部分学生以毕业课题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使其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开放实验室,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近年来,将实验室进行弹性管理,建设了面向本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给予其开展食品化学实验充足的实验时间。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申请进入实验室既可以开展如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等相关大型综合性设计实验[5-6]工作,也可以对集中开展的基础教学实验进行重复验证。
学院近几年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工作,学生结合学校挑战杯和学院创新基金开展涉及食品化学方面的小项目、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提高,所体现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水平也逐年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及实验人员也能因材施教,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对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第3学期单独开设了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从实验场所、实验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达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和重视应用[7-8]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借助食品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实施方案、后期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得到锻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4 参考文献
[1]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华,戚向阳.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合作讨论式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5):115-116.
[3] 张汆,贾小丽,孙艳辉.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22(4):49-50.
[4] 赵国华.食品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 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84-85.
[6] 付莉,杨爱丽,顾英.《食品化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8-79.
[7] 侯方丽,徐金瑞,胡勇.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9):182-183.
[8] 陈海华,甄天元.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206-207.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篇一 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摘 要: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 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2 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 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 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 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味、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文学,杨立刚.食品安全的环境责任界定[J].生态经济,2009,(6):2-4. 食品科学论文篇二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摘 要:文章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例,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案例库建设等方面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实例分析,探讨专题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及设计,总结与归纳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专业课;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或故事,引领学生对隐藏于其中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从而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集讲授、研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优点。在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形势下,案例式教学法以其强调实践、创新、合作、对话、交流等适应知识增长方式的新特点日益受到重视。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引入案例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既具有对专业知识体系极强的依附度,同时也具有专业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为避免授课内容与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前沿的脱节,将案例式教学法合理引入食品专业课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师生共同解读、分析、研讨典型案例的过程中,有效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食品专业和岗位任职的认知、认可与接受程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针对专业课程性质,合理规划案例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只有把握好案例教学与系统理论知识讲授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较好地认识和全面把握案例问题,并进行正确分析或决策,不能仅为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而摈弃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把案例式教学有目的地整合在课程中,包括教学的实施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策略等。 (二)体现综合学习特点,实现知识重新构建 案例式教学具有双主体的特点,即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对相关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教师主动参与设计和指导,尽可能拓展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师总结,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知识系统得到整合和重新建构。 (三)重视案例选编工作,不断优化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最根本的条件,推动食品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必须提高案例制作水平,并构建丰富、前沿、典型的食品专业案例库。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目标。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就需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具备相关特点的案例。其次,要选择对背景资料描述尽可能详尽的案例。最后,要及时融入学科专业发展前沿问题。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案例式教学实践与分析 以《食品营养学》为例,课程以“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改善食物营养”为主线,其中,“营养基本原理”与“食品营养”为课程基础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营养的生理基础、基础营养以及食物的营养价值等营养学基础知识,“改善食物营养”为课程的实际应用部分,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介绍了不同人群的营养、食品的营养素强化、营养与健康、社区营养、营养与农业等内容。 (一)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 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材料和媒介,因此案例式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案例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案例的选取首先要考虑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包括所选取案例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教学时间都要符合教学目标。其次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和现实性。可以通过解剖案例,有效地达到由例及类,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时,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及2008年颁布实施的《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等作为案例素材,结合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等知识点,启发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原料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检测方法的利弊进行深入思考,达到理论知识、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机结合。最后,引入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教学资源。将国内外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加工领域涌现的新闻事件纳入教学案例库,拓展学员知识视野。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影像、专访等多种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案例内容来选择,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关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把握案例教学操作环节 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概念性、原理性和基础性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在知识系统性、连贯性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不宜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果一味追求案例的量,而不深入解析案例的内涵,则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走入举例式教学的误区。为避免教学案例的简单堆砌与相加,一是要注意教学主体的把握。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挖掘案例的内涵,并融入到课堂研讨之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案例中,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钻研,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和结论,在案例讨论环节,更要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在思考与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案例引入时机的把握。对于食品专业基础课而言,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教学仍应沿袭传统的讲授式、解析式教学法,教学案例最好在归纳性与总结性教学环节适时引入,以巩固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适应性。例如,在学习完营养学相关基础知识后,以“营养与健康”为案例教学专题,引用“七十年代美国医学科学院对河南林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近几年我国进行的生态学调查报告”、“糖尿病病人一日食谱”等为案例素材,在此基础上设计研讨主题,将六大营养素生理功能、代谢特点、膳食调查、饮食习惯、营养干预等重要知识点通过专题式案例教学依次展现出来,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构和整合,完成由“讲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型。三是案例适用性的把握,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应选择基础性或中等难度案例。其二,教师能否完全把握,例如教师对案例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到位,对学生讨论的进度和方向能否很好的控制和引导。 (三)避免易出现的问题 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精选的案例材料等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高投入低收效的结果,为了避免案例教学的低效率事件发生,首先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取案例,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的物质准备、预案的设计等。其次,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开放式与研讨式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将资料查询、案例搜集、问题设计等开放性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附带一些思考题以便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在进行案例讨论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很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控制和干预,使讨论回归主题,以完成各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是学生受益和展现教师授课艺术的关键阶段,对于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案例总结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忌过分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要把握好分寸,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吴俊,杨安运,罗蕾蕾.军需专业基础课案例式教学探讨及实例分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2. [3]宋军.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孙远明,余群力.食品营养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5]印祺,杨雄.军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案例式教学研究[J].社科纵横,2007,(1). [6]候锦芳.案例教学法在Lectora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9).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科技论文写作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一 重视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1]。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1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2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3]。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4]。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2] 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3] 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6):38-40. [4] 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7):41-44.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二 浅析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当今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食品添加剂是促进食品工业生产最活跃的因素,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的安全生产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但若不科学地使用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近几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以,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持它的安全性,使之更好地有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发展趋势与食品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食品质量安全 一、前言 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食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添加剂简介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通常是人们为了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或提高营养价值,在食品加工或贮藏过程中添加的少量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既可以是单一成分,也可以是混合物。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世界各国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附则中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添加剂。一般说除了化学合成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纳入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还可按安全性评价来划分,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曾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A、B、C三类,每类再细分为两类。 A类 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T和暂定ADI者; B类 JECFA曾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 C类 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和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 由于食品添加剂功能各异,所以按其用途分类,世界各国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其中香精、香料占80%以上,目前我国在GB2760-2007中已公布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812种(含食品用香料)。国外的食品添加剂更加普遍,美国已有25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应用在近20000种食品中,日本使用的有2000多种。 3.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近二十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水平,缩短和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差距,开发新的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新的要求,营养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主流,而食品添加剂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是不可取代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可以没有食品添加剂的。 1.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除少数食品(如食盐)以外,各种生鲜食品若不能及时加工或加工不当,就会腐败变质,带来很大损失。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它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作用;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以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产物的形成。这对食品的保藏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后有的退色、有的变色,风味和质地等也可有所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往往可能对原食品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适当添加某些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它们大部分都是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增稠剂以及不同的着色剂、增香剂、调味剂乃至其他各种食品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正是这些方便食品的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5.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适应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加工豆腐时使用卤水、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大大提高了豆腐生产的效益。 看了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论文2000字 2. 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论文 3. 有关食品微生物论文范文 4.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 5. 浅谈食品安全研究论文范文
LZ你好;希望以下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到食品加工,食品品质安全,食品检测等等方面。 (一)食品加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她是食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基础,涉及化学、物理、农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治理与工程等各门学科。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饮料加工、果蔬加工等等,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料的品质和维持原料的品质,如课堂上提到的营养品质,感官品质。 (二)食品品质安全 由于最近频频发生的食品危害的重大事件,如2005年因为食物中添加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色素,由此引发中国对肯德基等食品的苏丹红一号追杀令,2008年的三鹿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事件等弄得人心惶惶。因此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学习食品的一些专业知识,更加贴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食品检测 说到食品品质安全,不能不提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食品检测就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食品检测与食品专业密切相关,它包括各种食品基本营养成分测定,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人们切身的安全,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毕业后具备食品检验员资格,可以到食品企业或政府机关的相关检测部门就业,比如现场质检人员或化验员等,就业前景相当乐观,前来介绍经验的师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人当初并不了解食品安全与检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的具体分别,而且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包括了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的。再经本专业的师姐的经验,她是在佛山西樵检测站工作的介绍,所以本人认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安全与检测没有多大的界限。 (四)食品专业与市场营销 在佛科院,经过食品教研组的仔细研究,市场营销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增加到食品专业里,自然有它独到的优势。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食品就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一些专业的技术而对营销方面了解甚少,这样的话,我们也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机,毕竟食品的市场很大,懂得如何将它销得更好更有品质也是一门很高的学问。而且,我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增加了食品安全内容,开创了专业实践课程,还复合了经济管理专业内容,优势显而易见。因为如师兄所说,技术与市场营销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你了解,懂得更多的专业技术,做起市场营销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而只懂得市场营销,对专业技术没多大了解的话,做起市场营销来很大机会只碰得一鼻子灰。 (5)食品的发展趋势 食品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专业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比如,科学家正在试图把鱼的基因和西红柿的基因结合,培养一种更富营养的新品种。 但食品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定位不一定就是只涉及食品制造方面,董华强教授在课上介绍过,可以银行里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一些客户是食品行业领域的,而银行工作人员是食品专业的,双方谈起业务来,总会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还有科研,国际贸易等等方面的工作,我们食品专业的学生也是有立足之地的,前来介绍经验的方师兄就在一家外企,做市场营销的工作。 食品科学虽为一门年轻的技术学科,但是它在现代社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3年才正式开设这门学科,算是很新的一门专业,但在佛科院食品系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它逐渐完善并开始走向成熟,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由此可见,它实力非凡! 要使食品专业发扬光大,为其配备更充足的弹药,身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定当给自己一个4年的大学成长规划。毕竟本科四年时间看来很长,但如果用来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好自身的能力,是十分的短时间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四年宝贵的时间。对四年宝贵的时间作出合理的展望与安排,之后用坚持不懈的毅力把安排变为行动,把理想变成事实,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然最后碌碌无为,对不起的不单单是自己,还对不起我们的食品专业。 这时我个人的规划 第一年, 尽早熟识本学校、本专业、大学的学习方法。多做实验,多跟老师沟通,还可从中学习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技巧,方法;修好公共课程,力保不掉科。思考该留下还是该转专业。 第二年,想定了专业,努力读好该专业:加强为人处世的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第三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期间要想清楚考研或是就业和创业。 第四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把三年学到的应用到实践中。 经过一个月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本食品系的了解,与董教授、伍班主任的交流,使我对我的前途充满希望,对食品专业更加充满热情。希望在今后的四年大学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更高一层的老师、教授、领导沟通学习,学会做人,能在思想上成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接受到更加高等的教育,将来能看的更远;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与锻炼。记得采纳啊
食品化学课程论文【1】
摘要: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强调了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合理设置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课前教学准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的组成成分、结构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
通过课堂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与之相应的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食品加工、检验、研发等食品行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可以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腐bai变质过程中各种成分的结构、组成、物理性质、营养水平、反应机理和安全性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理化反应和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安全性质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从而直接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牢固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在食品行业领域从事相应的教学、研究、生产、检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严格的按照学科分类来说,食品化学既可以分为化学类,又可以分为食品类。
食品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错而产生的新课程。
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因为学习食品化学需要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基础,同时它又是后续要学习的专业课基础;它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食品、化学、生物、工程、医学、农学等领域都在不断地向食品化学输入新鲜血液,同时也都在利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来完善壮大自己;它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学科,所以在全国多数大学的食品院系中,食品化学课程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国外的大学中更是如此。
一、认清课程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首先,它讲述了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成分的结构;其次,它研究了食品各种成分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理化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食品品质、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再次,食品化学课程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食品、食品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化学为科学调整食品营养、完善消费者饮食结构、减少食品原材料浪费、降低食品生产加工成本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食品化学课程主要具有:①章节多,知识面广,每一章节都可自成体系;②内容简单易懂,便于传授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很少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计算;③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时时注意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紧跟食品领域发展最前沿,不断充实教学内容;④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具备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去粗取精,科学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编写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案。
不同作者编写的食品化学教材其内容一般都包括绪论,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理化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还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的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的有害成分等内容。
一般每种成分都单独成一章节,而这些内容又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营养学、酶学和食品添加剂这些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重叠,并且由于教学课时所限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的侧重点,在课堂上基础知识应进行简要授课,重点强调食品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善,应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移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充实教学内容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相互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大学课堂,板书已经渐渐被减少,但是PPT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而板书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传授。
大学教育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结果的演示,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板书、PPT、视频、动画、模型、讨论、实例等方法,改变理论课的单调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适当配合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理论课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矛盾的不断涌现,仅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质料充实教学内容,特别应注重收集与食品化学相关最前沿的热点问题,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了解食品行业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选择。
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食品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掌握食品化学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化学后能把各门专业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实际生产中一些成功的案例,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改变理论课堂的枯燥乏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启发学生能以某一个基础知识点为纽带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教授学生所有专业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食品行业的高新人才,而随着的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适当引入高新技术的使用和食品行业的热点问题讨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食品行业的最前沿。
教学的最终是为了学以致用,在课堂中定期邀请食品行业的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比如生产技工、质检员、管理者等到学校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最新需要、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不经可以和课堂内容互补,还能使学生尽早的适应食品行业,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食品化学充满兴趣。
在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居于卷面成绩对学生整学期的学习给予评价,我们应完善考核制度,采用多方面、多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从课程的重要性来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凸显出食品化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食品化学教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卢蓉蓉,杨瑞金,张文斌.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88-90.
[2]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Z].
[3]毕金峰,刘长江.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2,(01):55-56.
[4]张文斌,杨瑞金,卢蓉蓉,华霄,赵伟,夏文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08):4982-4984.
[5]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2):84-86.
[6]汪姣,张科贵.师范院校食品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5):373-374.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
摘要 作为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课程在食品理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1],国内高校多数食品院系均将其作为校级和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来进行重点建设。
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在借鉴省内外同行教学经验[2]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既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因而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问题,确保教学重点和方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要求。
如同属专业课的《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导论》《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均同时安排在同一学年授课,为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规避内容重复,学院自2009年开始多次组织学科方向类似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交叉内容在各自课程建设中的重点和方向,达到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运行下来效果显著。
对于公共必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与食品化学交叉内容的调整问题,食品化学课程则把教学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发生并影响食品品质变化的内容等方面,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食品化学课程较抽象、偏重理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通常会感觉学习内容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不好把握重点,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继而影响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其穿插教学全过程,达到调动并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为了增强所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般常结合生产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事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结合教学理论中某个知识点,通过联系分析生产生活案例、点面结合、融会贯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如通过提问为什么苹果、土豆削完皮后会变色等问题;还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承担的魔芋多糖成果单独作为糖类专题讲座等。
将这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创造主动参与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优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实例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借助各类教学资源,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
如曾以分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式教学,把某一教学热点交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要求每个学生以幻灯片形式交由教师审查合格后,在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则进行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纠正。
此方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入学习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自我学习和与人探讨等能力,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掌握。
将课程论文纳入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食品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程论文写作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在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方面起到必要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去探寻论题领域的研究概况,使自学内容超越课堂和教材,达到延伸食品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
课程论文的内容设置重点考核对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一般结合教学内容的某一章节开展,形式上则根据低年级专业知识掌握特点和班级人数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或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论题。
教学实践证明,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食品化学的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自学时间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在调动自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借助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以理论紧贴实践为切入点的教学实践要求[4],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学院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各类大赛,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
科研课题研究中有很多实验设计是带有探索性的、尝试性的,部分内容紧贴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近年来,部分学生以毕业课题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使其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开放实验室,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近年来,将实验室进行弹性管理,建设了面向本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给予其开展食品化学实验充足的实验时间。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申请进入实验室既可以开展如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等相关大型综合性设计实验[5-6]工作,也可以对集中开展的基础教学实验进行重复验证。
学院近几年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工作,学生结合学校挑战杯和学院创新基金开展涉及食品化学方面的小项目、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提高,所体现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水平也逐年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及实验人员也能因材施教,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对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第3学期单独开设了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从实验场所、实验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达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和重视应用[7-8]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借助食品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实施方案、后期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得到锻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4 参考文献
[1]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华,戚向阳.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合作讨论式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5):115-116.
[3] 张汆,贾小丽,孙艳辉.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22(4):49-50.
[4] 赵国华.食品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 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84-85.
[6] 付莉,杨爱丽,顾英.《食品化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8-79.
[7] 侯方丽,徐金瑞,胡勇.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9):182-183.
[8] 陈海华,甄天元.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206-207.
专门关于咖啡方面的似乎没有不过各种是杂志期刊都也可以刊登关于咖啡方面的比如食品科学、食品科技、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工业、食品与发酵工业等等不知您是有什么需求?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中文排名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食品工业 5.中国粮油学报 6.中国油脂7.中国调味品 8.茶叶科学 9.食品研究与开发 10.中国乳品工业 11.食品科技 12.酿酒科技13.食品与机械 14.中国酿造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此刊审稿严格,如果你有国家级科研基金或者项目,会好点。《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工商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任主编的食品专业期刊。本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多家数据库、文摘杂志列为固定刊源。本刊主要刊发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工工艺、贮藏保鲜、分析检测、清洁生产、安全监管、机械与包装技术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包括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论文,以及反映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综述文章。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