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上显示是月刊,经咨询杂志社2017年是季刊,2018年为月刊。网页链接
《丝绸之路》一书由 [英] 彼得·弗兰科潘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介: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主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甘肃丝绸之路协会 甘肃省文物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旅游协会国内刊号:CN 62-1115/K国际刊号:ISSN 1005-3115《丝绸之路》 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为宗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2001年入选全国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加大对外宣传西部、宣传甘肃的力度,英文版《丝绸之路》正在筹办之中。 丝绸之路》杂志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创刊于丝路重镇——金城兰州。1993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丝绸之路》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和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丝绸之路》由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季成家教授担任总编辑兼社长。初办时为双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为宗旨,知识性、学术性、现实性、趣味性兼及。它集中展示中国西部的壮美山川和悠久历史文化,努力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专家与群众、文化与经济之间铺路架桥。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形势,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满足普通读者需求,自2000年起,《丝绸之路》在内容上加大了旅游份量,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取得了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01年,改为月刊,其宗旨在“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补充了“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内涵。2006年第10期起,又改版为全彩印刷。《丝绸之路》创刊十几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本精美的大型旅游文化月刊,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80页,全彩印刷,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它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的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发行面覆盖中国各省区及海外华人经济文化团体、西方国家中文研究机构等。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丝绸之路》从2009年起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定位于丝绸之路旅游文化;下半月刊以历史文化为主旨,集中刊发学术性文稿。“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中最具魅力的文化资源而久富盛名。“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多彩的现实内容。因而作为旅游文化月刊的《丝绸之路》,在内容上的资源优势将是取之不尽的,其对国内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将是无限的。国内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刊物独此一份,它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丝绸之路》的目标是:做读者最忠实的朋友和最亲密的伴侣,成为他们解读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钥匙,了解现代新丝绸之路绚烂现实的窗口,游览中国西部奇异景观的向导,体察中国西部民情风俗的指南。
当代作家,《世界五千年》《巴黎公社的故事》《十月革命的炮声》《现代三十年》《人类的故事》的作者其余资料少之又少《世界五千年—上下卷》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12341 / 7532412342出版时间:2002-9-1 丛编项:无。简介:历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只要你们有决心、有勇气去打开它的大门,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便会向你迎面扑来,使你受...主题项:少儿读物-少儿知识读本-少儿百科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巴黎公社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1978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历史故事-中国-现代-选集 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十月革命的炮声》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1980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儿童文学—故事-中国-当代 故事—儿童文学-中国-当代 更多同类图书:少儿??文学天地 《世界五千年》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世界史-普及读物 儿童文学-历史故事-中国-当代 历史故事-儿童文学-中国-当代 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巴黎公社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儿童文学-革命故事-中国-现代-选集更多同类图书:文学艺术??小说??中国当代小说 《现代三十年》作者:段万翰等编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12419 / 7532412415出版时间:1992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中国-少年读物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五千年—3》作者: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9787532402823 / 7532402827出版时间:1997-01 丛编项:无。简介:生已去世,新版在原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物。该书100余万字,取材真实,知识广博,故事生动,自上世纪...主题项:少儿读物-儿童读物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人类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编著 出版社:香港汉阳图书公司出版时间:1988 丛编项:无。简介:暂缺简介。主题项:社会科学-普及读物 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世界五千年》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编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9787543209794 / 7543209799出版时间:2004 丛编项:无。简介: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调...必读书目,累计发行150万套,并荣获多项全国性优秀图书奖。该书原...主题项:世界史 世界史-古代史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世界五千年》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编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9787543210141 / 7543210142出版时间:2004 丛编项:无。简介:已去世,新版在原书另两位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持下,对原有篇目进行...物。该书100余万字,取材真实,知识广博,故事生动,自上世纪...主题项:哲学社科-历史-西方史更多同类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链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简写)期刊是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制定的一个目录,列入这个目录的期刊是CSSCI期刊,属于比较权威的期刊。《丝绸之路》是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D级刊物,省级刊物。至“一级刊物”、“二级刊物”或A\B\C类刊物的分类方法,因各地学校制定的标准不一样,故无法采用此种划分。
丝路纵横杂志社是中国国家级文化交流刊物,该杂志社的社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其级别应该是正厅级别。正厅级别是中国政府的一种行政职务级别,一般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的部门领导、省部级领导、高级军官、高级司法系统工作者等。正厅级别是最高的中层及以下领导职务级别之一,有重要行政、立法、领导、管理等职责。作为丝路纵横杂志社的社长,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外交等领域的经验和知识,有能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打造知名品牌杂志,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丝绸辞典》 ISBN 7-5046-2136-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辞书集茧、丝、绸、农、工、贸于一体,是丝绸系统工程的一部内容详尽的辞书。全书有总论、养蚕、蚕茧、蚕丝、绸缎、服饰、贸易和丝绸文化等共八篇。其中有我国历代丝绸简况、生产地区、蚕丝理化、世界产销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饰制造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种类和其品种特征,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基础知识、贸易条件、作价办法和推销战略,还有丝绸的典故成语、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经营机构等有关的辞条。这是一部丝绸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教育工作者查询问题的实用工具书。 《中国丝绸辞典》编委会 主 编: 王庄穆 副主编:韩 毅 编 写:王庄穆 李奕仁 刘 桥 叶夏裕 藏伦越 荣光远 张启华 张修仲 赵 丰 韩 毅 袁宣萍 编 审:吕鸿声 吴裕贤 朱克明 袁观洛 王荣达 胡 丹 前言 丝绸是中国五千多年前的重大发明,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世界人民誉丝绸为“纤维皇后”,称丝绸为中国文化,名中国为“SERES”(丝国)。丝绸是中国的 “国宝”,在历史上曾密切联系着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具体传播着和平、自由、合作的宽容精神,成为现代世界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有关专业科学家探讨丝绸文化的专题。同时,丝绸始终是我国富国裕民和美化人类并集文化于一体的“世界型”商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政策,从“一五”至“八五”计划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丝绸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很快。1993年生产蚕茧76万吨,其中桑蚕茧71万吨,占世界蚕茧产量的70%,比1949年生产蚕茧5万吨,其中桑蚕茧万吨,分别增加倍和倍,年均增长和7%;生产丝类万吨,其中桑蚕丝万吨,比1949年生产丝类1501吨,其中桑蚕丝1440吨,分别增长60倍和52倍,平均增长和,丝绸出口创汇32亿美元,比1949年丝绸出口创汇265万美元增加1206倍,平均增长。特别是丝绸生产技术飞速进步,自动化、电子化改变了脚踏手摇和一只缸两根棒的落后局面。在现有主要蚕种、丝绸生产企业中,已有许多企业的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丝绸出口中的生丝已占世界贸易量的90%,真丝绸的45%,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商品中唯一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商品,而且也是世界丝绸界依靠的对象。这种伟大的成就,是我国2000万户桑农、近百万丝绸职工和科技人员在党和国家特别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指导下,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的。 丝绸是由种桑养蚕始至丝绸出口止的一个贸工农、产供销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我国丝绸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其中一项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丝绸系统工程中的有关知识基础,以有利于工作的规划和进展。因此许多丝绸工作者总是苦于没有丝绸系统工程的专业辞书,如果查询丝绸特征、种桑养蚕、国内外贸易以及丝绸文化等等,就是在农工贸许多辞书中也不可能查得满意的结果。中国丝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可是总无这个系统工程的辞书。前年,率先确立研究课题,并已制定编写规划的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在有关方面的要求下,一定要我负责编写这部《中国丝绸辞典》。编者虽然知道编写辞典不是易事,特别是记得J•J•斯卡利格(16-17世纪)说过“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应该处决,也不应该强制劳动,而应该去编词典,因为这项工作包括了一切折磨人的痛苦。”当代学者H•A•格利森更加言简意赅地说:“词典编纂工作极端令人厌烦,要求十分苛刻,这是一项难以置信的工程。”但编者为了有利于丝绸工作者,有利于丝绸的发展,即使这项工程极端厌烦、十分苛刻,或者是劳动改造……,还是应该和值得的。为此,在卢嘉锡先生题写书名和贸工农领导以及专家们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这部空前的丝绸系统工程辞书终于出现在丝绸工作者面前。但有关丝绸的新课题不断出现,正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条目及其释文尚有片面、遗漏,不尽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王庄穆 (时任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 后记 《中国丝绸辞典》涉及了丝绸系统工程中的各个方面,必须请有关方面支持。因此,编者除主编和编写辞书的总论、绸缎、服饰、贸易篇外,还请中国记者协会《桥》杂志社编辑韩毅同志为副主编,并作全书通稿。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品种资源保护室主任、副研究员李奕仁同志,农业部农业司处长、高级农艺师刘桥同志,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叶夏裕同志编写养蚕篇。 原重庆市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藏伦越同志,成都纺织工业专科学校丝绸系主任、副教授荣光远同志,四川省丝绸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修仲同志编写蚕茧、蚕丝篇。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赵丰同志,《丝绸》杂志编辑部工程师袁宣萍同志编写丝绸文化篇。 又请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鸿声同志,,原纺织工业部丝绸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吴裕贤同志,原辽宁省丝绸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朱克明同志,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教授袁观洛同志,原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处长、译审王荣达同志,原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处长、高级经济师胡丹同志进行审阅。 同时,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以及全国部分省、市丝绸公司的大力支持。并承王铸、鹿素兰、马庚、盛晓明、殷罡同志的热情帮助。均在此表示感谢。 王庄穆
是正规期刊,杂志社2017年是季刊,2018年为月刊。
《丝路艺术》(Serindia)季刊是与丝绸之路艺术相关的艺术研究学刊、国际性中文期刊,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漓江出版社主办,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研究、译介国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丝路艺术》为季刊,每年四期,译介和传播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成果、历史文献和当代艺术活动信息,搭建丝路艺术考古、图像研究、艺术交流与文化史研究平台。读者对象包括对丝绸之路和中亚古国文明感兴趣的学者专家及普通读者。
扩展资料:
丝路艺术杂志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1、维普收录(中)
2、国家图书馆馆藏
3、上海图书馆馆藏
丝路艺术杂志社介绍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丝路艺术》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丝路艺术》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路艺术
文章可以帮着写的
你写错了,应该是1500字吧
新丝绸之路在功能和性质上已不同于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新表述,其实质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开拓发展问题。这是一项对外涉及大区域安全和经济合作,对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边疆安全、区域平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重大产业布局的国家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国策的深化和延伸。 通过建设新丝绸之路,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之间良好的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将会有利于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地区的经济联系更紧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必定会有利于国家民族团结和稳定发展。 此外,还可以推进区域间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互联互通,有利于提高区域间的合作水平,激发区域内经济增长潜力。更有利于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有利于构筑以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部再改革的新格局。 从中国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经验来看,面对中国第一轮改革红利的逐渐消失,开放就成为了推动中国改革的最有力的力量之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性价值链创造和分工的重大举措,是投资建设增长的最大回旋空间,同时也能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持续发展,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及中国周边经济的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问题,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且挑战大于机遇的老课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其最大的特点是战略性、系统性、长远性以及合作性。如何以更加深远的眼光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有效的举措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素配置,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性新课题。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定位中,要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合作协调诸多方面去把握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要形成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姿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产要素流通和高端要素配置中,只有赢得要素配置的话语权、主导权才能有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进而赢得发展机遇。
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中外学者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的丝绸由海路外传,比陆路持续的时间更长,到达的地区更广,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更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我在就个人的初步研究,谈些以下不成熟的看法.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 从东海(今黄海)起航的船只主要航行朝鲜和日本.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就“教其民田蚕织作”.公元199年中国蚕种东传到日本.公元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中国赠送礼品,魏明帝回赠精美丝织品.这是中国丝绸作为皇帝的礼品而传入日本的最早文献.南朝时,中国派四名丝织和裁缝女工到日本传授技艺.他们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海船从南海航路起航,于公元前140-87年,带了大批黄金和丝织品,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上述国家的特产,然后从斯里兰卡返航.这样,早在公元前,中国丝绸就传入上述各国.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由于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的极大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便如,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31年,今爪哇(当时的叶调国)、公元159和161年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和公元97、120和131年今缅甸(当时的掸国)都遣使业中国进献方物,换得丝绸.这是中国丝绸传入今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到欧洲大秦(罗马)的另一条途径.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 唐朝和日本、朝鲜的海上贸易较前代更加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名义上虽是遣使贡方物而唐亦回赐丝绸作为礼品,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如802年,日本遣使270人到中国,每人赐绢五匹,共计1,350匹.从宋朝开始,出现了民间贸易.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见当时民间丝绸贸易已很发达.在频繁的民间丝绸贸易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在仿制“唐绫”(中国丝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的纺织法.朝鲜和中国的贸易也很发达,许多来自新罗的朝鲜的人在中国楚州(今准安)侨居.当时楚州是通往朝鲜、日本的重要海港,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为中日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布丝绸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和需时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以室利佛逝(今印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这条传布丝绸到外国的航路,在传布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特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布和影响,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赵汝适的《诸蕃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两书著者是宁代人,也有与上述相同的记载.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迫不得已而行之".因为到了南宋时期北方敌人过于强大~金~西夏断掉了陆上丝绸之路所以南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编者按:海南古代的经济贸易,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萧条。琼岛偏居海外,人口不多,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一站。自宋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海南岛逐渐告别荒凉。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中国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为海南岛带来瓷器、丝绸,带来商人、移民,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风气和生产方式。 扼守南海航道咽喉的海南岛,上千年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巨大驿站,过往船只在这里寄泊、避风或是补给后,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大海。对于大部分商人而言,这里其实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但他们带来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却推动着这个曾经“孤悬海外”的海岛的开发和发展。主要国内航线输出主要以土产沉香、槟榔、椰子、小马、翠羽、吉贝为主,输入以米、耕牛、绢、纱、漆器、瓷器为主主要国际航线 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南海诸国间的转口贸易 ①东南亚—海南—广州或泉州(经琼岛向海外诸国输出较多的是粤、闽、浙等地出产的瓷器、铜钱等,从东南亚输入的主要是珍珠、香药等) ②海南(输出本地产沉香、黑糖、玳瑁等)—厦门—福州—宁波(载当地产瓷器、丝、布等)—日本长琦(从日本输入棉纱和棉制品等)万宁大洲岛为古代商船停泊避风之处。图为清初一艘搁浅沉没的越南铁船。李幸璜 摄 在万宁市大洲岛前港的清澈水面下,一艘铁船静静地躺在水中。若遇上水浅时,铁船的轮廓清晰可见。据说,这是一艘清初搁浅在这里的越南贡船,其后人为了纪念先人,还特意在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小庙……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附近的一片海滩上,随海水冲上岸的不仅有漂亮的贝壳,还有宋代的瓷器碎片。住在附近的人却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这里过去就靠近繁忙的海上通道,上千年来数不清的商船都曾经过这里,这些碎瓷片或许就是其中一艘沉船留在海底的…… 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是从西汉开始的,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开始。但一直到宋代,处于这一海上贸易通道的海南岛,才真正进入开发轨道。当我们再回望那段历史时,时间已经划过了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现在,仅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研究中心登记在册的数据,南海古沉船已经超过2000艘,从这些五代、宋、元、明、清的古沉船里,不仅发现了依然完好的瓷器,还有大量的银锭、钱币等重要文物。 这些多少年来一直躺在海底的沉船,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讲述当时那条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是从西汉开始的,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开始。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乡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蒙乐生认为,其实一直到宋代,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之北方战乱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才使以南方沿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处于这一海上贸易通道的海南岛,也正是从这个时期才真正进入开发轨道。 时间转回宋代,广州和泉州的港口商船林立,操着各种口音的商人们正忙着指挥码头工搬运货品,这里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中国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是泉州放洋后,几乎都要经过南海海域,才能把这些精美的中国商品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精明的波斯商人把这些远道运来的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杨辑)
文章可以帮着写的
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中外学者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的丝绸由海路外传,比陆路持续的时间更长,到达的地区更广,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更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我在就个人的初步研究,谈些以下不成熟的看法。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 从东海(今黄海)起航的船只主要航行朝鲜和日本。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就“教其民田蚕织作”。公元199年中国蚕种东传到日本。公元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中国赠送礼品,魏明帝回赠精美丝织品。这是中国丝绸作为皇帝的礼品而传入日本的最早文献。南朝时,中国派四名丝织和裁缝女工到日本传授技艺。他们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海船从南海航路起航,于公元前140-87年,带了大批黄金和丝织品,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上述国家的特产,然后从斯里兰卡返航。这样,早在公元前,中国丝绸就传入上述各国。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由于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的极大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便如,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31年,今爪哇(当时的叶调国)、公元159和161年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和公元97、120和131年今缅甸(当时的掸国)都遣使业中国进献方物,换得丝绸。这是中国丝绸传入今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到欧洲大秦(罗马)的另一条途径。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 唐朝和日本、朝鲜的海上贸易较前代更加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名义上虽是遣使贡方物而唐亦回赐丝绸作为礼品,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如802年,日本遣使270人到中国,每人赐绢五匹,共计1,350匹。从宋朝开始,出现了民间贸易。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见当时民间丝绸贸易已很发达。在频繁的民间丝绸贸易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在仿制“唐绫”(中国丝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的纺织法。朝鲜和中国的贸易也很发达,许多来自新罗的朝鲜的人在中国楚州(今准安)侨居。当时楚州是通往朝鲜、日本的重要海港,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为中日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布丝绸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和需时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以室利佛逝(今印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这条传布丝绸到外国的航路,在传布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特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布和影响,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赵汝适的《诸蕃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两书著者是宁代人,也有与上述相同的记载。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论文是要自己写的,我可以告诉你一点点:1.写一个好开头,如“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2.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3.写“海上丝绸之路”为人们带来的好处.4.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