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素质存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完成这场变革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加大。针对部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最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努力改造和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又可称为“两全教育”,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二是实行“德、智、体、美、劳”综合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它要求施教者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把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对立了起来,使施教者的活动局限于围绕学生升学,着眼点只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尤其是只放在少数学生的智力发展上。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偏离了“两全”宗旨,形成了一种短视的、狭隘的、只注重表面的反科学发展的育人观念。
其次,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施教者必须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现在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走着一条从应试教育的受教育者到应试教育的教育者的道路。因此,从整体上说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呈现为一种“理论知识窄,实践知识乏,理论与实践不相搭”的状态。
第三,现有教师队伍的施教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施教者必须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必须洞察学生心理,把握住受教育者整体的共性和个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队伍中的多数教师,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颠倒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完全不相容的。很多教师对学校教育目的认识模糊,在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的授受,忽视学生的人格、个性、价值及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单一,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脱离学生实际,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只重教条,不重实践。显然,这些状态与以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
二、前教师素质进行改革和提高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彻底解决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重构教育理念
(1)教育目的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深层智慧的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和独创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最终达到人类昌明的理想。
(2)教育价值理念:是教育实践主体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这种新的教育价值理念要求教师立足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使教育真正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3)学生主体理念: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教学活动理念:教师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经验共享、情感共鸣、心灵融洽,生命与人格共同升华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5)教师角色理念: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成为品行端正、具有人格魅力的楷模,成为博学多才、兴趣广泛、经验丰富的导师,成为身心健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生活指导者,成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成为情感丰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天使”。教师的这些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以学习者的姿态进入教学过程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自我挑战、自我更新。
(6)终身学习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性选择。因此,教师应不断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课程创新理念:教师要通过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共建共享,平等合作。通过课程的民主性与学生对话协商,相互启发。通过课程的科学性与学生探索创新,教学互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因此,教师有责任让课程以个性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充分领路。
2.重构职业能力
(1)教育交往能力: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同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经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有效教育。
(2)教育管理能力:教师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以便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特长,发挥优势。
(3)教育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一是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二是积极营造合作、平等、真诚、共融的师生关系。三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主要体现。对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包括对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条例的理解和贯彻的能力;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措施和办法的能力;制定各种教学文件、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能力。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素质教育之我见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有问题。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个体本身蕴含了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全面发展是人发展自身的要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它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素质 教育 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
论文关键词:教师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创新;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所培养的人的素质。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指为 发展 及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 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 方法 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 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 现代 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 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 规律 ,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教学方法 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考试 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 措施 ,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 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 文化 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 经验 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 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 教育 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 发展 ;在教学的 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 规律 ,大胆创新 实践。
五、高尚的 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 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 科学 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 政治 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 听力 、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文献 :
[1]程景民 现代 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周宏教育新概念[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为题的论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学言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出发,明确了教师职业道规范内容,从五个方面阐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终身学习 培养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 其它 职业有更强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广泛、更深远。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热爱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关心学生思想进步,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而不厌,努力进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4)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 (一)完善师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不仅是社会 文化 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有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外在文明的 言行举止 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其次要遵守学校的 规章制度 ,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2语言文明。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应善于用语言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必须做到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仪表大方。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高雅洒脱等。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为人师表。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它是一种表率.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应提倡“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由于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 爱好 都不一样。就性格而言,有的刚毅,有的软弱,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内向,有的直爽。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无论对能说会道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无论对天资聪明的还是脑子反应迟钝的都应该给予爱。有些教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对学生态度生硬,简单粗暴,以致采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 方法 极易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后果,使后进生更落后,更无动于衷,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当然,以爱护学生为名,放弃对学生的批评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教师对学生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在此基础上应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方。一要严得合理。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必须是科学的,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讲道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差错要说服,不要压服,要以亲近信任的态度,满腔热情,谆谆教诲,娓娓规劝,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严之有方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交往和生活经历、先天素质、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然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最合适于他们各种特点的教育方法。总之,教师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也非常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否扎实深厚。专业越扎实,教学就越能高屋建瓴、挥洒自如,对学生的身教示范作用就越明显。有的教师技能源于教材、高出教材,不照搬参考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能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课堂语言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批改作业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这无疑都会对学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形成一种自然的身教示范作用。相反,专业知识浅薄、教学技能贫乏的教师,则往往会被学生看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身教作用就荡然无存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无止境应该是教师坚持的思想准则。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支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师生关系,确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点,探索实践创新的 教学方法 ,建立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今天,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落在了教育者身上,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辨析》 摘要:“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之间,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包含着众多的区别。“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需要获得更多教师的重视,并正视“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从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对“教师道德”与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是一个高起点、高素养和高境界的职业。这种现象为教师这个职业增添了更多的光环,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各界和学生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本篇 文章 主要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辨析,希望能够正确理解“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若想深入研究“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清晰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 中国社会中的“道德”,指的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以及传统思想等,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道德”是衡量人行为价值的标准,对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1]。 “道德”的作用 “道德”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韩愈《原道》中有曰:“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道德是人们十分看重的内容。但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两个方向,其一为注重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注重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二为注重通过道德,来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2]。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与西方社会中,道德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西方社会注重通过道德,规范和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使人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从而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2“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 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以下为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论述。 以“教师道德”为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这一种观点是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混淆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并不等同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包含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对于这一个行业的尊重和努力,是对职业负责、对个人负责和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者之间虽然相同,却不能混为一谈[3]。“教师道德”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但是“教师职业道德”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表明的鲜明的职业特点和道德约束力量。对于当前社会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在明确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和道德本质的基础上,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做出必要的划分。 教师不仅仅是提供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者,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这一点,社会和人们不能仅仅通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而要求教师整个人的各种行为。只有正视这其中的关系,才能使教师专心于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会。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这一种理解更注重“道德立法”这一观点,观点的重点在于通过道德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教育氛围,从而使教育氛围能够更加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特点[4]。但是这一种观点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因为教学环境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借助外部环境的约束来管理和制约整个教育行为,需要借助外力和内力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注意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忠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模型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04):1-47. [2]王艳.教师道德 反思 ――从教师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角度分析教师德性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8):143-147. [3]朱卫芳.浅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43-146. [4]孙炳海,蔡志良,申继亮.“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体现――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排序分析[J].中国教师,2010,(02):165-167.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三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自古以来,教师的寓意神圣而不可侵犯。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认为对教师最好的概括莫过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想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学生,必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论述。 1.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2.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建立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关爱呵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拉近距离,彼此产生共鸣,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为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培养教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有人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他们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光和热散尽了,就悄然无声的走了。他们带走的极少极少,留下的却很多很多……自古以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不谈利益得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社会。教师应时刻牢记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心和爱投入教育事业。 培养教师精益求精的精神。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有能力给学生一碗水。”如:护理专业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操作示范,每一个动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稍有差错就会误导学生,在临床上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单靠感情来感化学生还不够,必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同学,使学生心生崇拜,将授业恩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和榜样,以此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其明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大学中,学生处于性格转变、青春发育的末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妥善处理复杂问题和应急问题,甚至有时会盲目的排斥与接受。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的作用,站在一定地高度给学生讲解分析,使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要学会用内心分辨是非对错。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品行与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成长的快慢、素质的高低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映。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不光彩的一面,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虚心改正,才会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看到成功的曙光。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战胜心理这道魔障,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认真做好“三个心”。 爱心。爱是一种无言的行动,爱学生是一名高校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身上闪耀着不同的、夺目的光彩。如果没有爱心,甚至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耐心。耐心是教师的 基本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如实反映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学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部分学生态度端正,反应较慢。这类学生不是因为不想学,而是由于接受能力较差,才导致成绩不佳。对这类学生辅导功课时,教师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没有嫌弃他们,而且在不厌其烦的细心教导,使学生放松精神压力,树立起自信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心。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工作需在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中完成,教师责任心的强弱也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琐碎中体现的。教师的工作态度,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着自己的工作成效。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努力培养“四个习惯”。 热情主动。它是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主动走近它、克服它,而并非等它自我消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能动性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 端庄大方。它是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和谦逊的态度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很大,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面带微笑。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最好的工具。教师主动地、真诚地微笑,表达着乐观与自信,代表着热情与友好,传递着信任与希望,它能激励学生同教师一起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 宽容公正。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应一视同仁。不管相处对象是学生还是同事,都应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允许别人犯错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理解和原谅。宽容不是无尺度的放纵,而是巧妙的运用策略,改善不良局面,这恰恰是提高了教师在自身修养建设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总之,一位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学生会在教师的影响中潜移默化。作为高校教师,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应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打造优秀的教师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 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优秀范文 3.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4.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5.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其素质教育格外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素质;幼儿教育
一、教师不良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以及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幼儿教师,“对儿童要恪尽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和奉献。
参考文献
1、试论幼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贾志方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30
2、幼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杨维农福建师范大学2002-08-01
摘要: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
关键词:文学素养;幼师;综合素质培养
一、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幼师是不同于其他教师而言的特殊群体,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未来人才的素质,幼儿教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步伐,实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要从幼师工作做起,教育发展的希望应从幼教事业开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立足于文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提供展示能力的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方式,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幼儿园实施各种教育要素的整体优化,突出科学育人氛围,强化文学素养的重要促进力量,使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服务于幼儿教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在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师艺术体操教学与素质教育吴苏秀体育科技1998-12-30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