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报告怎么写呢整改报告是单位或部门以及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改进方式的报告文体。不同项目的整改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以整改报告的内容很广,如产品的整改报告所包含内容应该是:出口情况、内审核情况、怎么去纠正、产品质量情况;组织创建的整改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宣传途径、阵地平台等。一、写作格式1、企业/部门/个人的基本情况介绍。2本次整改的依据,整改范围和内容。3、整改中改进的问题。5、结尾,一般用语:特此报告。二、写作要求(一)明确报告出自何种角度,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写。(二)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三)报告撰写过程中,以上行公文体裁(报告),把握客观性、陈述性叙述。文字要简练,避免重复,用语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文字冗长。(四)作为汇报材料,在会议中领导使用的文稿,可不写称谓和落款,正式上报的方向可根据相关要求决定是否添加称谓和落款以及正、副标题、报告人单位及职务等。
在撰写硕士论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写硕士论文不足之处的一些常见方法:
整改报告怎么写呢整改报告是单位或部门以及个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改进方式的报告文体。不同项目的整改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以整改报告的内容很广,如产品的整改报告所包含内容应该是:出口情况、内审核情况、怎么去纠正、产品质量情况;组织创建的整改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宣传途径、阵地平台等。一、写作格式1、企业/部门/个人的基本情况介绍。2本次整改的依据,整改范围和内容。3、整改中改进的问题。5、结尾,一般用语:特此报告。二、写作要求(一)明确报告出自何种角度,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写。(二)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三)报告撰写过程中,以上行公文体裁(报告),把握客观性、陈述性叙述。文字要简练,避免重复,用语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文字冗长。(四)作为汇报材料,在会议中领导使用的文稿,可不写称谓和落款,正式上报的方向可根据相关要求决定是否添加称谓和落款以及正、副标题、报告人单位及职务等。
科研论文的学后反思,就写论文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进一步解决方向,以用大致的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bai下几种:1、调查法du它是有目zhi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dao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5、实证研究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
在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写作的质量。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实验法等等,下面是我分享的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企业信用结果。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社会调查的一个研究方式。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扩展:学术论文写作的九阶段
1、思考论文雏形
在正式开始之前,花5到10分钟来沉淀心灵吧!写下任何盘旋在您脑海中的事情,无论是需要完成的差事或是所担心的事,而呈现方式则随个人喜好,条列式、树状式、或日记型式都可以(写日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脑袋在想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枝微末节的小事所困惑,所以坐下来,写下任何想到的事情,如此便能屏除那些让人分心的想法,甚至想到一些对文章有帮助的点子。无论如何,在开始写作前先把脑袋净空;在开始写作后也可以将笔记本放在旁边,随时写下那些出现脑海里零零散散的想法。
2、查询资料并且做笔记
不要只是阅读资料,要主动且专注地做笔记。做笔记最好的方法之一是1950年代被提出来的 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 。Cornell笔记页分为三个区块,右边较大的区块为笔记区,让您一边看书/听课一边写下笔记;左边的小区块则用来记录重要的主题以及相关的想法、问题等;下方小区块则用来写下简短的摘要。
3、脑力激荡与构思
您不一定会需要这个阶段。假设您已经做好文献探讨并整理好手中的笔记,那您应该十分清楚自己想论述的各个论点,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将各部份的笔记组合成一篇文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难题而被卡住,或是在一个段落里要结合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帮助我们澄清思绪、架构文章。首先进行脑力激荡,给自己五分钟时间,快速且毫不犹豫地写下任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点子,不要花时间过度思考某一个点,即使毫无章法,仍要写下任何想得到的东西。此外,在您完成论文写作前,请不要丢弃这个随手的笔记,有些想法在当下或许看似无关,但却可能在之后忽然变得极具意义。
4、以心智图构思架构
以心智图的方式呈现脑力激荡所得到的结果,藉此整合想法并建立文章架构。心智图法为Tony Buzan于19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Buzan强调图上的每一个主题都存在着关联性,由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在延长线上衍生更多新的想法。心智图能刺激您的思考,藉此激发更多想法,并帮助您厘清复杂的概念。
5、整合心智图并开始安排段落架构
在完成资料搜集和脑力激荡后,便可以开始写下一些简短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会议摘要一样,为一篇论文的基本架构。在参考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后,我们选出七个重点做为文章架构基础。在您开始撰写文章或其中一个章节前,请先浏览以下七点并各写下一个句子。
焦点:广义上的重要事实或相关故事
文献:有什么已经被研究过了?
缺口:有什么是缺少的?
迫切性:为什么这个东西现在很重要?
问题:有什么是需要被探讨的?
方法:该如何进行研究?
意涵:有什么实际上或哲学上的影响?
参考:Gerald Graff, Barbara Kamler and Pat Thomson, Karen Kelsky, Inger Mewburn
6、在简述中加入想法,并填入段落架构
如果手边有已经整理过的笔记,请直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档案,并尽快将每个笔记间不足的地方填补起来。若先前没有留下任何笔记,则尽可能地一次写下所有想说的论点。
这个阶段是利用写作来反思您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东西。在此阶段所写下的东西并非是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而仅是为了帮助自己思考。对许多人来说,要一直到这个阶段他们才能真正厘清自己的思绪、明白自己将如何架构眼前的研究论文。
例如,您可能想将某现象与理论作连结,但直到开始写作才了解此连结背后的意涵,并真正将理论与现象结合。此步骤的重要性在于,透过写作来帮助您重新整理脑海中的想法,厘清先前想不通或未曾发现的盲点。
尽可能加快此阶段写作的速度,以确认您是否已收集足够的想法和论点来写作文章。如果您能一口气将脑海中的想法写成粗略的草稿,便能立刻得知已完成的研究是否能与您所欲论述的观点或手中的写作结合,或者发现这些论点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阅读或做进一步思考。只要尽可能写下您的想法,任何形式都可以,不需要过度思考或着墨。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对自己太过严格。在您尝试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拟稿的当下,所要做的就仅是写下脑中所有的想法;此时您该做的并非花时间写下完美的草稿,而只是快速的写作,不需要回头修改任何写下的内容,因为还不是时候。在此阶段,请让您的思绪自由奔驰,不需要对写下的内容进行任何批判,也不需要反覆检查,写完就进入下一步骤。
7、开始进行写作
前面一个阶段可被视为thinking writing 阶段,接下来则是doing writing 阶段。在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后,您已经成功写下脑中的想法,也看过一遍,在这当中找到可以被论述的论点,手边也有足够的资料来发展、铺陈,接着便是时候改变写作型态了。在此阶段,写作不再是为了帮助思考,而是用来向读者展示、论述或证明您的想法及观点。检视您先前写下的每一个简短、粗糙的句子,设法把您初步的想法转变为意思清晰、明确的陈述句,使读者能直接接收您所欲传达的内容。
当进行到某一程度,或卡在某个点上的时候,您可以问问自己:我现在在做什么?是否已达成目的?想想自己在这个阶段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并写下答案。在经过不断的反思后,您将发现写下的答案都能在写作中派上用场。在写作过程中,您可能会碰上指导教授无法替您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因此得学着自己解决。
8、自我检视与检讨
在批判阶段,您开始审阅、编辑前面写好的文章内容。假设您在没有过度思考的前提下写出了大量文字,现在该做的便是提出问题,并依答案精简您写好的文章,使其更具条理及连贯性。此阶段您可以尽可能的挑剔,大胆删去不相干的内容,使段落与段落间更加紧密。
9、精简化并舍去冗文赘字
Killing your darlings被用来指称编辑时最残忍的部分,意即删除您很喜欢、但却没有实际贡献的文字。Darlings指的是过于累赘、或是因为作者个人偏好而出现的句子或段落。在小说中,这可能是指某个角色、或是一些优美但却对故事发展没有帮助的文句。在学术写作中则是指离题的段落/句子,或是某个很吸引您但却扭曲文章论点的部分。
在此阶段您可采用以下两步骤:
1、将考虑拿掉的文字先划上删除线,然后重新阅读不含删除线的文章内容,随后再确认是否正式删除划线部分文字。
2、将删除的文字另存至一个新的档案中,开一个新的.资料夹来保存在此次写作中没派上用场的文字和资料。在每次写作过程中,都会有许多未使用但却很重要的资料,当中甚至包含在文章撰写初期出现的、有价值的想法。
在处理这些文字时请保持谨慎,写作学术论文是为了清楚传达您的论点,而为了达成此目的,您必须尽可能排除任何可能模糊文章焦点的内容。
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1、实践法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时读的书很多,但是由于不注意练笔,结果眼高手低,到毕业时也写不出像样的学术论文去公开发表。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研究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分类存储以备后用。同时,注意围绕热点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写心得体会、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等文章,善于借鉴学术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2、模仿法
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选题,不知如何搜集和运用资料,不知如何搭建论文框架结构,也不知写些什么内容,总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在实践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学术大家的论文,艰深难懂,看后产生了畏惧写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线教师教研论文,觉得简单,但又不会写,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反映,论文创新太难,误认为创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写作。其实,就创新而言,不等于“全新”。创新的要点很多,包括题目的创新、结构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参考资料的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一篇文章具备的创新点越多,其创新性也就越强。我们研究生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标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类或类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做参照。可以在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而后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创新之路。
3、切块法
作为导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调研课题和书稿的撰写工作。一般而言,一个课题或一部书稿,都有明确的结题或完稿的时间限定。这种紧迫性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潜心读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不论是结项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这无形中给参与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动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或书稿的编写,原因之一就是“切块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即,当研究生在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书稿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部分,独立成篇,用于发表。由于是在接受重要任务中写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发表在比较权威的杂志上。
4、作业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方面的作业,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业时,有一种敷衍、应付的心理,东拼西凑,既糊弄了任课教师,同时也欺自己。笔者认为,研究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份课程作业,认真选题,搜集资料,按照发表的水平来撰写论文。这样的作业,如果比较成熟,可以随时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调整并投稿;如果不成熟,则实行冷处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时间,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时再及时补充到该作业(论文)之中,并逐步达到发表水平。
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希望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压力/逆境与儿童发展
2心理弹性的概念
关于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
心理弹性相关概念表述
心理弹性的定义
3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第一次浪潮:个体心理弹性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
第二次浪潮:将心理弹性置于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关注过程
第三次浪潮: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
4心理弹性模型
补偿模型
挑战模型
条件模型
的弹性框架
5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关于心理弹性的系统性代表研究
对影响心理弹性的诸种因素的研究
心理弹性研究中发现的几个重要效应
6心理弹性研究意义
7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机遇
研究的观点
8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立论基础
研究内容
第二篇实证研究
研究一压力/逆境与心理弹性一一心理弹性儿童筛查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二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三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四心理弹性儿童心理揣测能力(mind-reading)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五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六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分研究一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结构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模型验证前的准备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分研究二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作用机制探讨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篇总讨论
压力/逆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结果的多样性
严重的压力/逆境并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
心理弹性为心理学带来什么
2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认知特点
为何基于社会认知
3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
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解析
基于社会认知的心理弹性干预、预防与促进
4几点反思、研究不足与展望
关于研究方法的反思
关于心理弹性的反思
研究不足
展望
第四篇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及改进》
摘 要:全社会对新课改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教师形成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从而主动地适应新课程。
关键词:研制质量;主动适应;内外环境
一、提高新课程研制的质量
1.重视新课程实施条件的地区差异
新课程实施的路径是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过渡,最后在全国推广。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或在不同的条件,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之间、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课程实施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必划一,应该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学校,应在实施的进程和水准上提出不同的、有差别的要求。
2.加强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涉及社会为教育改革提供的各种客观现实条件。新课程方案的实施除了要考虑其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外,还要论证其可行性。教育改革方案的可行性问题,首先应考虑该方案实施要求的条件是什么,然后考虑社会能够提供的客观条件如何,再进一步对二者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这个教育改革的可行性。无论是改革方案的要求,还是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制度环境、成本效益、师资力量、技术条件等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能制定出合理、可行并能有效实施的课程方案来。因此,新课程在推进时,应注重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如若不注意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把部分学校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作为榜样在全国推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很容易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
3.听取来自农村学校一线教师的意见
各级英语课程改革调查组和研究员应深入农村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弄清一线课改现状,获取课改真实资料,倾听教师对英语新课改的认识和困惑,了解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在搜集第一手鲜活材料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改进举措。
二、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
1.提高农村教师对教育变革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自身应自我调适,形成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心态。教师应调整认知偏差,努力在真正领会的基础上认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理智宽容的心态看待新课改进程中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缺失,以主动积极的态度适应新课改。
2.教师应主动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再次,强化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批判与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必须仰仗外界的各种支持。
三、改善新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1.改革农村学校管理体制
要使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学校顺利实施,必须打破农村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农村学校领导应在生活中给予教师关心、爱护和帮助;在教学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正确对待教师的缺点和错误,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新见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在这种民主的、和谐的氛围中生活与工作,教师便会产生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愿望。其次,应构建发展性教师考评体系。具体来说,在考评中应重视过程评价,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考评内容上,应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予以考虑。
2.关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尽量缩小城乡差异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和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少;二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这是现实中的现实,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实,最大可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建设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给乡镇小学的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和其他县市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县市英语教学比较成功的农村小学的经验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从而实现城乡教学和谐均衡发展。
3.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
此次课程改革显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定关注,但公众对其核心理念和改革措施并不十分了解,即使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对其理解也各有偏差。因而,加强新课程的社会宣传,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形成改革共识,关注并投入到这场改革之中,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首先,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加新课改信息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暗示”或引导公众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社会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定期进行家长培训,改变其旧有观念,引导家长及教育相关群体关注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和“每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改,并在心态和行动上全面支持这场改革。再次,拓展宣传的广度,不仅在教育报刊或教育电视节目中,还应在其他影响力更大、受众更多的媒体上进行新课改的宣传、造势。在媒体“轰炸”、舆论“造势”下,全社会对新课改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也会使教师形成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从而主动地适应新课程。
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要找具体哪一课的反思还是总结,我介绍给你一个网站你可以上里面自己查询一下,有一千多篇呢,自己找找。如果你要找总结性的反思我现在就给你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以来我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对孩子富有爱心,对工作认真负责 。几十年的工作使我也在教学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如下反思: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为大家分享了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论文,欢迎借鉴!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位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和内在动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1、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
2、不断积累具体经验;
3、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4、积极验证,这样才能使教学反思活动更加顺畅地延续和循环。
一、反思教学经验
回顾从教十二年,我对课堂教学这门综合性的复杂艺术感触最深的一条是: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知识当然重要,知识就是力量;但还有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那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知道教什么,传授书本知识。二是知道怎样去教,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授课。三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去教,做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符合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有很强的目的性,培养了学生什么的能力,是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历。我的课堂教学也经历了这样三个层次。经常反思让我觉得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
我的课堂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一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追求真理。这不等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理念不好,相反,我更是认真实践传统外语教学中一些秀做法。而对于较为流行的一些做法更要认真探索,用好其中的核心理念,向他人虚心学习。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不保守,也不要盲从。
二是切实树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观念。从理念到教学行为上努力实现“自主、互助、高效”学习型课堂。
三是大量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书者,更要大量读书。从教育理论方面的专着,到英语教育期刊;从高等教育专业书籍,到教育语专业书籍、期刊、报纸;从各类人文学书籍,到各类大小教育报刊等等都要广泛涉猎。
四是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每种语言都有自己固定的.表达习惯,要想让自己的英语能够说得出,学的知识用得上,就要按照目标语的表达结构和习惯去思考,去表达。从一开始简单的语言结构、功能项目开始培养,并且要高度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多创造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
五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如何去培养?首先是拓宽知识领域。必须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摄取课外知识。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潜能。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与创造欲望。最后,要激励探索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经常关个角度看问题;另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探索新问题。
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从整体上来看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个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具体来说:
1、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
2、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令人担忧的恶性学习模式,把外语课当作知识课去背着学;
3、语音教学不到位,学生对连读、爆破音,强读、弱读了解很少,通常是逐词读或说,不敢大方地开口读、说英语;
4、严重的汉语思维表达,学了六年还是缺少必要的系统的英语结构,不会用英语进行简单地思维;
5、按照字母顺序去背单词,缺少必要的听其音,想起形;看其形,读其音的基本常识;
6、过分注重单词教学,对句子、短篇教学关注不够。设想今后要以句子为最小语言单位进行教学。
7、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规范。不少学生对字母大小写、单词、句子、标点符号的书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8、多媒体进入课堂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但是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位,并很好地克服。
三、教学设想
能够正视问题的存在,就是向着解决它迈出了一大步。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我有着诸多的感想和一些实实在在的设想:
1、全社会尊重教师,作为老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和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不断内化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理念运用到位,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这不是一句空话。
3、杜绝“装潢”的课堂。一切教学设计从学生出发,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们学到最多的知识;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优势,恰当运用;教学理念百家争鸣,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彰显其魅力;课堂教学不一味地赶时髦,追潮流,而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
4、扎扎实实细化“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堂学习观念:用好课堂学时间,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效与人合作,形成有效的请教、帮教的意识。
5、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作为老师一方,尽最大努力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态度,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尽快全面提高英语素养。
6、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使用问题。有了多媒体不等于就能上好一节课,唯有为我所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越多不等于教学效果越好。普及了多媒体不等于要取消教材、黑板和粉笔。请人代做多媒体可件不等于多媒体真正走入课堂。多媒体技术含量高的可件不等于课堂上最实用的课件。
二是齐家治国,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在中华传统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干部应具备家国情怀,注重家风建设。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党员干部要争当“榜样典型”,做到“廉洁齐家”,同时,党员干部的家人也要争当“贤内助”,共建好家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既要爱家也要爱党爱国,要认识到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党员干部应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国,做到敬业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三是平天下,党员干部应具备为民情怀。天下之事,民生为大
写作思路:可以从一段故事或者事迹来展开,或者也可以根据一句名言来引出文章的观点,通过观点的论述来层层铺垫,最后进行文章的升华。
原文:“我的梦,中国梦”最早是在新闻联播上听到的,哥哥对我解释说它是:爱国、爱家、爱集体、热爱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体现。后来在社会实践中我慢慢地懂得了一点点,哥哥的解释是对的,但是还不够全面。爱国,拥有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
比如前线战场上的英雄人物;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战友的埋伏阵地,当敌人试探的炮火延烧到自己身躯的时候,他纹丝不动;董存瑞看到部队的冲锋路线遭到敌人的封锁,他手托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黄继光看到一个个战友牺牲在自己的眼前,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取得最后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等。
多么悲壮的英雄事迹,这种牺牲自我的爱国、爱家、爱集体的家国情怀,让人热血沸腾,声泪具下。是啊!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英雄事迹太多了。只是现在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我,认为这种家国情怀是高不可攀、是比较渺茫的事,我可能做不到!
因为上第二课堂的缘故,我来到了夏衍故居。夏衍故居位于杭州庆春门外的严家弄,中式平房,建于清末民初,现在已经是陈列室,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室展示了夏衍一生从事电影活动的生平事迹,以及夏衍生前用过的眼镜、衣物,还有名家字画等。
参观夏衍故居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国,拥有家国情怀其实还有其他表现方式。就如夏衍,他是著名的作家,电影家、戏剧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写了很多著名的书籍,有《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等,有些还改编成了电影。夏衍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为祖国的和平解放和我国的话剧、电影等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虽然没有像战争前线的英雄那样做出多么悲壮的壮举,但是却在革命的大后方把爱国,拥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明白了,爱国,拥有家国情怀,在祖国人民的心中她无处不在。是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不能活在过去的荣耀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祖国人民期盼着我们,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能忘记?当然不能。那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我们的祖国,这是在21世纪里我们应有的爱国心、家国情怀,是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我的梦,中国梦”为新的奋斗目标。
远方的路也许不平坦,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加油吧!少年。
君子人格与家国情情怀的关系与发展:首先,从源头上讲,注重家国情怀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孵化和生成了中国的“君子”文化,并使君子人格成为人们追求和向往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有学者指出“儒家君子思想在夏商周时期开始启蒙,在先秦时期儒家君子思想初步形成,两汉时期得到丰富发展,在宋明时期进行了义理的新诠释,君子正式成为社会上具有普世性的称谓名词”。这一论断应该是成立的。孔子将“君子”视作儒家道德修养的关键词之一,也成为理想人格的代名词,在各种儒家经典中被反复描述,从先秦、两汉至唐宋等不同时代的哲学都对“君子”文化有所阐述,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君子人格”仅限于儒家,如道家也有君子概念,并要求君子亲近自然“清静无为”;至释教进入中国并本土化后,也要求学佛者人格上的自我净化,世俗生活中要循规蹈矩,修行过程中要明心见性才能有所成就。尤其是唐宋之后三教合流使君子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哲学上的所有重要概念如心、性、理、气等等都与君子之道密切相关,但总体来说,君子人格有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一直都存在。第一,个人道德和知识的修养,这是道义和榜样所赋予君子文化的重要力量,君子当为世之楷模,要有仁、有知、有勇,要为世人立德、立言、立功。第二,个人修为基础之上对家国天下的关怀,这是一种社会功利价值。第三是形而上的层面,君子要“畏天命”,不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其次,从历史演进上看,家国情怀一直与君子人格相生相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毫无疑义的道德制高点。家国、君子一直都与王权统治、社会治理有关。“君子”到底是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从词源上看,“君”字从“尹”从“口”,“尹”的意思是“治”,而“口”则因治者需要用“口”发布命令,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含义。但是,古代所谓的“君子之治”却又并非是强权政治,因“君子”除地位尊贵外,尚应成为社会秩序和修养的榜样,应为天下之表率,为“君子”者应以政治为媒介将其美德方播于四海以“化成天下”。因此,“君子”是理想的政治状态和个人理想的修养状态或者说是理想人格的结合。但是,就更大的哲学系统而言,君子人格所代表的境界却又远远超过个人与政治的局限。依据中国传统的哲学构架,天、地、人属于同一体系,因而又具有形而上的内涵,君子必尊天道而行也必成为天道、地道的具体体现。这种天地人和的君子观念源远流长,至今对于中国文化品格的塑造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也引起海外汉学家的重视。第二,从文献上看,《周易》是第一部较为明确将“君子”作为重要概念进行论述的著作。《周易》谓君子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后世所论也大抵不出其框架。《周易》论“君子”之德处甚多,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等等,都是为君子“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所规定的修养境界。当然,此处“君子”可能是一个严格的政治概念,指的是出身高贵者或身居高位者,但是,并非所有出身高贵者或居高位者都能达到对理想君子人格的要求,因此,《周易》是要求他们培养自己的德行,使其符合“君子”规范。如果“君子”无德无行,又如何能够治理邦国呢?可见,在君子人格的起始阶段,就已经把个人与国家看成是家国的一体,把政治和个人修养及天道、地道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再次,儒道释文化的汇通、兴盛将家国情怀与君子的出世、入世结合得十分完美,以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成为天下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和遵循的操守。当然,孔子对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不仅是说他对于家国和君子有大量的论述,还在与他将“君子”从原来的社会地位属性直接转移到个人修养属性,把家联系到国,也就是说,个人可以通过培养德行而取得高位,君子不再是靠血统和权力而定,而要靠道德和才能而定——这一是种伟大的颠倒,对中国后世的哲学和政治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个人修养中,参与政治成为必要的成分;而对政务和政府官员来说,个人修养又是必要的品质。”因此,君子不可仅仅是“独善其身”,也必须要有政治责任、要有济世的决心和理想。根据统计,在《论语》中君子出现过107次,其中12处指居上位者,94处指才德高尚的人,一处特指孔子,可见孔子已将“君子”定义的重心由政治地位移至个人才德方面。由于孔子论“君子”之处甚多,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君子不器”(为政第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第十四)等等,从学、行、德、才、政、文等等不同修面对君子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孔子有一段话颇具代表性:“君子之道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第十四),即是说,君子之德包括仁、智、勇三种基本品质,它们是君子之道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既具有世俗我自又具有形上价值,比如有学者就认为:“‘君子’范畴的发展围绕‘天’、‘地’范畴而衍生,君子的特性既是天的我,也是是的特性,是天地人的和合,天健地坤,天刚地柔,分别衍生出‘仁’与‘勇’的特性,由于仁勇互用,成就大智,称为大仁大勇。君子是智、仁、勇的结合,君子是社会中的中层偏上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当然,这种将“君子”定位子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却并太恰当,将士人、贤人、君子、圣人当作不同的修为等级更值得商榷,“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与其他概念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的,圣人是一个更为完美的君子,而君子的“仁”“勇”和“知”则必定是成圣的必经之路。如此,又如何能将“君子”局限于某一社会阶层呢?总之,孔子所论的“君子”之道和“圣人”之道是一致的。不过,相对追求虚无的道家和佛家其实对对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也有重大的贡献。古往今来,每一个有君子人格的人,其实身上都有儒释道的味道和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已经将儒释道化为各有主张、但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文化积淀。道家的贡献在于提供了顺势而为、拿捏火候、张弛有度的处事态度,老子在《道德经》“治大国如烹小鲜”成为许多君子一旦兼济天下,操心家国春秋而采取的治国方略。佛家虽然彻底出世,虚无之至,但中国文化传统对印度佛教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和借鉴,使教人如何成为圣贤的儒家君子们也要强调对主体的感悟和觉醒,思考宇宙、人生的的终极和理想。当下,人们呼唤家国情怀、呼唤君子人格,可以说是对当今社会缺失信念梦想和道义担当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人们重新呼唤谦谦君子,呼唤“在外能挡千军万马,在内能孝亲持家”的真性情男儿,呼唤“诚实守信、仁心宅厚、忠孝节义、克己复礼、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情怀和人格的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和君子人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追求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追求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志与个人诉求的交互连接、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统一,个人幸福和民族复兴的紧密结合。国家意志和个人目标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国家是连在一起的,不可分割,家安好,国富强,国繁荣,家幸福,为国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家,为家国是最强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