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李清照和她的婉约词”,对主题完成是相当成功的,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各种文献、史料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及其她的婉约词,也让我们的成果更有文学价值。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花费的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课题完成之后,看着研究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研究方法,仿佛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研究者,仿佛又成熟了很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掌握了文件检索及其整理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小组的分工是具体而明确的,每个组员负责不同的部分,相互间既独立又相联系。组员间并不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很好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了队伍的友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难得的几位女词人之一,著名的,恐怕仅此一位。而她又以婉约词而著名,爱国的词都是她后期生活遭变故才产生的,篇幅很小。她的婉约词清新脱俗,语言新丽,内涵也很丰富,意境优美。这与她童年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而她,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从小受家庭中文化氛围的熏陶,而她家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罕有的民主家庭,她与赵明诚的婚姻多半是自己的选择,因此,从小她就过着幸福的生活,人格也相对独立,对生活的看法也很乐观,对自然的感悟与态度就恬淡起来。这就为她的婉约词提供了强大的生活基础。此次研究主要是对李清照婉约词中特有风格的挖掘,以及这种风格的成因。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李清照婉约词的内涵有所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李清照的生活以及经历有所了解,有助于自己日后对李清照词中感情的更广泛的以及更准确的把握。也同时是自身内涵的丰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比较论论文摘 要李清照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本文试图围绕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经历和作品内容,来浅析李清照前后词风转化之过程。关键词:李清照 生活经历 词风比较李清照(约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被誉为婉约正宗,其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在宋代文坛上放射出独特的光彩。李清照的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李清照不仅在词的创作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还在词的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她在《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词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她的词爽朗明快,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情别意,轻快活泼的语言,可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后期,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时有流露。其过于凄苦哀伤之情调,是那个时代与国家苦难在词中艺术的体现。追寻诗人南渡前后不同的生活轨迹,我们能逐步地感受到李清照词风由清丽婉约演变为沉郁激昂的变化过程。一、南渡前,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真挚情感的抒发。1、描写少女的浪漫情怀,鲜活清新,空灵飞动。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与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母王氏亦工文章。书香门第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家庭气氛的宽松开明,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其秉赋和潜能都获得了极大的发挥,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闺阁词,大多数是为了抒发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她善于把热爱大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在这些诗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对生活和大自然绘声绘色的描摹。且看以下三首:《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用白描手法,回忆在溪亭的一次尽兴的游玩,境界优美怡人,尺幅之短却给人足够美的享受。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美不胜收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兴尽”“误入”“争渡”“惊奇”寥寥数语,传神地写出了少女的快乐妩媚、天真浪漫。《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墉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并勾勒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多情的复杂心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李清照化用了孟浩然《春晓》的意境,灵巧有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句,无限凄婉、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妙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在这里,李清照借少女惜花、惜春的感伤,含蓄地述说着闺中生活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李清照早期的“闺阁词”,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物情态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开朗、机柕天成。有评论家认为她此时的作品题材狭义,没有深度和广度,试想一位养尊处优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才华,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王灼称赞:“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2、描写琴瑟合鸣的新婚生活,轻倩绰约,自然妩媚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的儿子赵明诚结为夫妇。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幸福生活,夫妇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尽管其间由于政局变化使两家长辈经历了一些变故,但生活大体上是安宁的。由于李清照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整理与研讨,长期的“意会心谋、目注神授”,她的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受到极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词作中,就帮助她形成了高超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心爱的丈夫朝夕相处,李清照时时表现出楚楚可爱、娇媚依人的神情,她的词记录了这段生活与情感。《减字木兰花》说: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喜爱梅花,常常通过咏梅自我比拟,这首词不是咏梅词,却以梅花的形象比喻自己,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表露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在另一首《渔家傲》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似的情调:“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以上两首词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词人在新婚时期,还处于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氛围之中。3、描写夫妇相思情愁的分居生活,即景取喻,缠绵委婉1103年,赵明诚游宦在外,俩人少则小别数月,多则一年半载,李清照初偿别离情怀,此时李清照词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往来的书信就成为李清照日常的慰藉,“云中谁寄锦书来”,这种情感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题在锦帕上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留情话”。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的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遗的爱情,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首词,表现了李清照善于描写人物的神情和心理状态,同时又善于用浅近清新的语言表达真挚感情的艺术功底。李清照这段时间虽然被相思愁苦所包围着,但毕竟是一种生离之愁。与丈夫往日恩爱的情景给李清照无限美好的回忆,也给了她对丈夫归来的信心与信任。重阳九月九,李清照向赵明诚传达“人比黄花瘦”的消息,期望引起丈夫的怜爱,以图早日团圆。《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李清照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赋予薄雾浓云以人的感情,赋予黄花以人的特性,反衬她思念丈夫的愁苦,一个花容憔悴、玉肢柔弱的少妇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画面,一个特写镜头,将相思情怀以最经济而又最形象的表现。难怪她丈夫赵明诚读了之后深为叹赏,“自愧勿逮”。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时候赵明诚集中精力收集金石书画,李清照协助校勘,《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李清照这段时期的作品极其艳丽和温存,《凤凰台上忆吹箫》、《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行香子.七夕》、《鹧鸪天》、《庆清朝慢》等词令,都生动地表白了李清照的真情实感。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文采飞扬,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高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提炼的艺术形象,即保持了唐五代以来的婉约词的本色,又创造了以个人身世为内涵的艺术格调;温婉中含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刚健、俊爽之美。二、南渡后,作品主要抒发忧国思乡之情和孤苦凄凉的生活。1、金陵期:描写流亡颠沛的离乡生活,满腹愁情,哀伤忧怨正当赵明诚、李清照在各自所喜爱的金石和词的研究上取得成就的时候,公元l127年四月,“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五月高宗即位南京应天府,改元建炎,自此宋室南渡。八月,赵明诚又被起用为建康知府。十二月,青州发生兵乱,李清照逃难南下,家财毁于战火。1128年,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江宁相逢,晃若隔世。1129年五月,赵明诚任湖州知府,李清照本想两人在兵荒马乱中能够相依为命,却没想到又要中途分手。李清照单身在池阳,举目无亲,倍感凄凉。这个时期她的作品大都是怀念故土和故人之作,风格趋向沉稳、哀怨。《菩萨蛮》、《念奴娇》表达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华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更燃余香,更得些时。《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脑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值得一提的是,赵明诚罢知江宁府,夫妇在赴赣水时,途经项羽庙,李清照写下了至今读来仍惊心动魄的《乌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歌颂英雄,用以讽刺宋高宗的逃跑主义和那些投降者,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国破家沦,李清照的心情格外沉重:只觉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永夜愤慨欢意少”(《蝶恋花·上巳召亲族》)。白天“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夜晚“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及至梦醒,一种“梦远不成归” (《诉衷情》)的惆怅又攫取了她的心,直教她“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捐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秋日里,她“仲宣怀远更凄凉”(《鹧鸪天》);到了冬天,她又“授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清平乐》)。词人的满腹愁情,使得一向受到亲睐的桂花也受到了斥责:“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2、服丧期:描写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深愁重哀,低回婉转,凄苦深沉1129年,李清照避难金华,赵明诚在独赴建康任职的途中病故。李清照背负对国破、家亡、丧夫的三重痛苦,漂泊转徙,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原来性格中的缠绵柔情、开朗直爽已随丈夫的逝去荡然无存,词情极苍凉悲苦。有论者曰:“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屿?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李清照在《武陵春》其中的一首词中这样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含蓄与直率相结合,李清照将抽象的愁情具体化,变为有重量的实体,曲折生动又巧妙自然,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不得不独自一人继续逃难,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期间,她视同生命的大量古书石刻,在战火中“散为云烟”,所珍爱的书画铭器也屡遭盗窃。本来她所遭受的灾难已经够多了,而此时的她又祸起萧墙,偏偏又有几个专门拨弄是非的小人乘机落井下石,诬告李清照曾将家中收藏的玉壶奉送给金人,暗地里向朝廷弹劾她有通敌嫌疑。为了洗雪冤辱,她被迫沿着南宋朝廷逃亡路线而逃亡,想将家中所剩的铜器等物尽快奉献给朝廷。这就是有名的“玉瓶案”。幸好当时的南宋小朝廷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此事,才使得此事不了了之。1132年5月,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婚后不久,李清照发现张是个贪财好利之徒,李清照不堪对方的精神虐待,不顾宋代刑法之拘限,毅然告发张汝舟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之时贪污。张汝舟被除去官职并流放外地,李清照因告发而入狱,幸得一位身居要职的远亲帮助,李清照两年刑期减为九日,百日婚姻终告解脱。但经此一连串接踵而来的打击,李清照再也支持不住,彻底病倒了,透过李清照晚年的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孤苦无依、终日以泪洗面、以酒消愁的嫠妇形象。3、孀居期:描写孤寂凄苦的晚年生活 忧患悲愤 凄苦苍凉在李清照的一生中,最传神地表达出她暮年心境的非《声声慢》(寻寻觅觅)莫属。这首词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词用十四个叠字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情并茂,堪称创举。继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则更进一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将十四个叠字之愁,酒浇不去之意,在此略略点出,似淡却浓。下阕词人继续描写孤独与愁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这个“黑”字,是险韵,极难韵,在这里却押得即稳妥又自然,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词人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现“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读来让人心醉。“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点点滴滴”再次叠用,与前面的十四个叠字映照呼应。” 李清照这首词是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再来读一首李清照年老寡居时的感旧之作《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在这首词中,李清照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热闹景象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当前节日悲凉境遇和寂寞心情相对比,将半世飘零、身老他乡的满腹辛酸,以及对故国沦亡的哀伤和沉痛悲戚的感情,表现得曲折婉转、回肠荡气。因此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由此可见,此词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矣。南渡以来,残酷的现实和流离的生活扩大了李清照的视野,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丰富了。很明显,贯穿这一时期词创作的主线除了哀叹个人不幸遭遇,还有炽烈的爱国热情、忧时伤国的思绪抒发,词风流动出豪迈激昂之气。《渔家傲》一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若与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相比毫不逊色。清朝的词人黄了翁在他的《蓼园词选》中写道:“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然大雅,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的艺术风格上具有多样性的特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虽写梦境,其实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李清照南渡之后,曾在海上航行,历尽了风涛之险。词中所反映的内容,与她所经历的真实生活的感受有着一定的联系。李清照进入梦境,身临天宫并与天帝对语,向天帝诉说自己的艰难处境和远大理想。“路长日暮”和“谩有惊人句”的嗟叹,表现了她要求摆脱现实苦难以及生逢离乱之世徙有才学而报国无门的苦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描写了李清照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乘长风高飞远举,直向仙山蓬岛,在理想的国度中求得精神上的慰籍。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李清照这首词既有李白的放浪姿肆,又具有杜甫的沉郁顿挫,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使这首《渔家傲》成为《漱玉集》中独具特色的词篇1155年,李清照怀着“永夜恹恹欢意少”的孤寂与“致死薄殷周”的悲愤,孑然一生,郁郁而终。纵观李清照南渡后这一时期的词,孤独凄清的情怀自始至终都流动于其中,面对着祖国山河的沦丧,她沉痛无比,更加上家亡、夫死,她漂泊无依,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对于她来说,都是漫长而凄清的,她常常独自品尝孤独寂寞,让痛苦与寂寞吞噬着自己的灵魂,因而伤时感怀。她把自己的这种深悲剧痛熔铸于其词作中,因此这些伤乱之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真可谓是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人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不曾有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都是来自词人真实的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活、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应该说,最能体现李清照词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的作品出现在南渡之后。因为她这部分的词作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真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三、结束语综上对李清照身世经历及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比较,从总体情况来讲,李清照词作的风格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可以这样说,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人性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从她的词作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李清照生活和思想上的巨大转折,从她的词作中,我们必然能逐渐推断出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是造成李清照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那个风云不定的大动乱年代一定会改变作者的词风。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李清照词作前后形成不同风格的其他因素,还在于她对不同文学样式应该表现不同内容的观念而产生的,她的身世经历找到了词这种最佳表现形式,并且也确实达到了一个高峰。所谓词“别是一家”,是对李清照词风不同风格的又一合理解释。--------------------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去百度上搜索一下,有很多的。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 A4;正文格式要求:宋体五号字。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文章出处:作者:解洪生论文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作家在因为家破夫丧之痛,和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怀想的孤寂哀愁的日子里,目睹南国芭蕉,自然觉得“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难眠,白天的视觉形象顺延转换为夜晚的听觉形象,耳听雨打芭蕉之声,也不免饱含浓愁,以至于“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样,看、听芭蕉的“北人”,也就与芭蕉融为一体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鸣。”(《好事近》)作家选择帘外风动花落多,花瓣堆积厚这一特殊景象,极力渲染一种令人感伤、不堪触目的气氛,却偏偏还要“长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海棠花败的伤春情形,新旧叠加,更令人倍加伤感;而帘内也是席罢人散,青灯将灭,更是一片萧索,这就强烈的表达出了一种孤寂零落的心情。“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景此恨,拟托行云,问东君。”(《怨王孙》)人是“愁浓酒恼”、“宝枕生寒”,景是夜风吹扫凋败的花瓣,这正是人愁怨,景凄凉,而凄清的景色更渲染出愁闷的心情;下片点明丈夫“忍把归期负”,更表达出抒情女主人公孤寂难挨,思绪难谴的寂寞愁苦之情,而这也正是作家本人的心情写照。像这样的例子,在李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有论者甚至把“她把强烈、真实的诗人感情,完全倾注在自己所写的词内”,作为“李清照所以作到‘独辟门径’,‘为词家一大宗’的最重要原因。李清照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她的词所以达到“冠绝”,“当行本色”是第一个特点。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为了减少对原作的引征,这里就以前面提到的几首词作为例,作一些简要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完整的记录描述了一群少女尽情饮酒玩乐,天晚归来时手忙脚乱、喧闹争胜的动人情景和过程。《点绛唇·蹴罢秋千》则描述了一位尽兴玩罢秋千之后,薄汗浸衣,感到疲乏劳累,揉搓纤手时,突然见到有客到来,而慌慌张张,鞋落钗脱,赶快溜掉,却又“倚门回首”,借嗅梅香,石客人的少女生活片断,让人如当时站立楼上,历历在目。《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更写出了抒情女主人公从白天在“阴满中庭”,看见南国芭蕉触动思念北国故园的心怀,到夜晚枕上难眠,夜半三更,听到异地他乡单调的雨点,没完没了的滴打在芭蕉叶上,而更增异乡之感的一大的孤寂和苦闷心情。《永遇乐·落日熔金》则不仅写了一天中的时间、地点、天气、景物、气氛,还写了人物、事情及转折、心情,的确形成了一个连贯流动的完整的日常生活片断,抵得上一篇篇幅不短的短篇小说。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论晏叔原(几道)的词作时,感叹其“苦无铺叙”,可见她的词中的连贯流动的生活场景,既是信手拈来的日常经历,更是有意为之的匠心独运。这对于现今的诗歌创作,无疑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样的一首词淋漓尽致的道出了易安的生活的艰辛。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呢?这就是易安初期生活的快乐写照。处于两宋之交的她,在北宋灭亡之前,她享受着贵妇般的生活,幽情雅趣自不会少,于是一篇篇吟酒惜花之作便应运而生。那时候的她真的愁为何物。 直到十六岁嫁入赵家的那一刻,世人都为她祝福,祝福她可以继续她的幸福生活。起初的一切也正如世人所愿。她与丈夫赵明诚幸福的生活着,她会夫唱妇随。她会与明诚对酒当歌,明诚也与她品香茗而作诗,他们还会一起考究金石之道。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然而幸福终究还是短暂的,天不遂人愿,这短暂的幸福过后接踵而至的却是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不幸!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也许是易安南渡以后另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了。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梧桐夜雨之时,易安都无法安息。如今又是黄花再开之时了,可是明诚何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她知道如果此刻明诚还在身边的花,他一定会摘下最美丽的那一朵为自己戴上的……罢罢罢!明诚已去,不想也罢!忆起明诚,只会图添自己的烦恼而已,空恋自伤情。只是心中仍然忍不住在隐隐的痛着。抬头间,无语问苍天,却只见大雁北归。不禁亡国之恨再起! 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愁到了极致。即使不看她的《声声慢》,不算她的《醉花阴》,只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易安已经是愁到了何处!觉来不禁令人心痛! 古来万事东流水。原来一切不过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也许正是这沧桑世事才使易安顿悟了。所以经历了如此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易安不再寻寻觅觅。而是在每一个东篱把酒黄昏后勤修《漱玉词》,在冷香倪之时拷撰《金石录》。 日日夜夜,月月年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终于,她成功了! 战胜自己的愁苦的易安为世人留下了字字珠玑的漱玉词与那难得的金石录。她终于舍弃了自己的黄花之愁,而留下了一篇篇留传千古的名词佳作! 回眸易安的一生,易安易安,何易而安?又何安而易呢?!他曾经在历史的黑夜中蹒跚的走过,而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易安,终于走上了成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坛上最光辉耀人的女词人!终于成就了名垂青史的李清照! 易安易安,何易而安?何安而易呢?哦!易安啊,原来你是在以自身的行动来告诉我:只要战胜自己就可以易而安之。
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李清照和她的婉约词”,对主题完成是相当成功的,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各种文献、史料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及其她的婉约词,也让我们的成果更有文学价值。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花费的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课题完成之后,看着研究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研究方法,仿佛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研究者,仿佛又成熟了很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掌握了文件检索及其整理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小组的分工是具体而明确的,每个组员负责不同的部分,相互间既独立又相联系。组员间并不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很好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了队伍的友谊。
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李清照和她的婉约词”,对主题完成是相当成功的,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各种文献、史料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及其她的婉约词,也让我们的成果更有文学价值。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花费的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课题完成之后,看着研究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研究方法,仿佛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研究者,仿佛又成熟了很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掌握了文件检索及其整理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小组的分工是具体而明确的,每个组员负责不同的部分,相互间既独立又相联系。组员间并不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很好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了队伍的友谊。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毕业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指出课题难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等);(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三、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所在系存档。四、具体样式要求:字数:1500字;纸张: A4;正文格式要求:宋体五号字。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论文摘要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他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请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为首”。她以敏锐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敏感深情地致力于别具一格的小词创作,有着鲜明的个性风韵。随着生活的变迁,其作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映青春少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作品,活泼自由,充满生机。第二阶段反用、映年轻少妇思亲恋亲的作品,悲伤中包含着期盼,冷清中又有热烈的渴望。第三阶段由于国破家亡,孤身瓢泊异地,作品多思乡恋旧,怀念亲人,表现一种孤苦无助的家国之痛。她的词的艺术成就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在人物形象方面,李词塑造了一系列从青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其次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移物于情。二是善于用典。三是构思精巧,善于造境。四是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此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李词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他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她的词的艺术成就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在人物形象方面,李词塑造了一系列从青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其次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移物于情。二是善于用典。三是构思精巧,善于造境。四是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此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李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背景 李清照的一生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李清照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才出众,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实乃“盐絮家风”。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城也极为重要。二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作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言:二人堂前饭茶,“只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中者可饮茶,“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真乃情深意笃。而逢赵明诚奉命去他乡就职,或出外游学对易安来说真是日思不想餐,夜思不能寐,对酒消不尽绵绵情思,于是才有了“锦书万里无人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表达无限相思之苦的名篇佳作。“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正是爱情的真实表现。 李清照前半生虽说没有受过生计之苦,但是官宦门第中政治活动的耳濡目染,使她对国家大事也有所了解,并怀有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北宋亡后,其辗转江南,备受流离之苦,加之明城病殁,更是雪上加霜。从此,李清照孤雁南行,敏感的情怀只有通过笔墨来表达,“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罪”。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这样的生活,才会有一首首让人心碎,让人心痛的千古佳作。采纳哦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难得的几位女词人之一,著名的,恐怕仅此一位。而她又以婉约词而著名,爱国的词都是她后期生活遭变故才产生的,篇幅很小。她的婉约词清新脱俗,语言新丽,内涵也很丰富,意境优美。这与她童年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而她,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从小受家庭中文化氛围的熏陶,而她家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罕有的民主家庭,她与赵明诚的婚姻多半是自己的选择,因此,从小她就过着幸福的生活,人格也相对独立,对生活的看法也很乐观,对自然的感悟与态度就恬淡起来。这就为她的婉约词提供了强大的生活基础。此次研究主要是对李清照婉约词中特有风格的挖掘,以及这种风格的成因。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李清照婉约词的内涵有所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李清照的生活以及经历有所了解,有助于自己日后对李清照词中感情的更广泛的以及更准确的把握。也同时是自身内涵的丰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文章出处:作者:解洪生论文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作家在因为家破夫丧之痛,和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怀想的孤寂哀愁的日子里,目睹南国芭蕉,自然觉得“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难眠,白天的视觉形象顺延转换为夜晚的听觉形象,耳听雨打芭蕉之声,也不免饱含浓愁,以至于“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样,看、听芭蕉的“北人”,也就与芭蕉融为一体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鸣。”(《好事近》)作家选择帘外风动花落多,花瓣堆积厚这一特殊景象,极力渲染一种令人感伤、不堪触目的气氛,却偏偏还要“长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海棠花败的伤春情形,新旧叠加,更令人倍加伤感;而帘内也是席罢人散,青灯将灭,更是一片萧索,这就强烈的表达出了一种孤寂零落的心情。“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景此恨,拟托行云,问东君。”(《怨王孙》)人是“愁浓酒恼”、“宝枕生寒”,景是夜风吹扫凋败的花瓣,这正是人愁怨,景凄凉,而凄清的景色更渲染出愁闷的心情;下片点明丈夫“忍把归期负”,更表达出抒情女主人公孤寂难挨,思绪难谴的寂寞愁苦之情,而这也正是作家本人的心情写照。像这样的例子,在李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有论者甚至把“她把强烈、真实的诗人感情,完全倾注在自己所写的词内”,作为“李清照所以作到‘独辟门径’,‘为词家一大宗’的最重要原因。李清照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她的词所以达到“冠绝”,“当行本色”是第一个特点。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为了减少对原作的引征,这里就以前面提到的几首词作为例,作一些简要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完整的记录描述了一群少女尽情饮酒玩乐,天晚归来时手忙脚乱、喧闹争胜的动人情景和过程。《点绛唇·蹴罢秋千》则描述了一位尽兴玩罢秋千之后,薄汗浸衣,感到疲乏劳累,揉搓纤手时,突然见到有客到来,而慌慌张张,鞋落钗脱,赶快溜掉,却又“倚门回首”,借嗅梅香,石客人的少女生活片断,让人如当时站立楼上,历历在目。《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更写出了抒情女主人公从白天在“阴满中庭”,看见南国芭蕉触动思念北国故园的心怀,到夜晚枕上难眠,夜半三更,听到异地他乡单调的雨点,没完没了的滴打在芭蕉叶上,而更增异乡之感的一大的孤寂和苦闷心情。《永遇乐·落日熔金》则不仅写了一天中的时间、地点、天气、景物、气氛,还写了人物、事情及转折、心情,的确形成了一个连贯流动的完整的日常生活片断,抵得上一篇篇幅不短的短篇小说。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论晏叔原(几道)的词作时,感叹其“苦无铺叙”,可见她的词中的连贯流动的生活场景,既是信手拈来的日常经历,更是有意为之的匠心独运。这对于现今的诗歌创作,无疑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评李清照《词论 摘要]李清照的《词论》在中国词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对后来词创作理论产生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历代文学评论家的褒贬不一。今天,我们在深化研究《词论》的历史作用时,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给以公正的评价。[关键词]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李清照是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词的创作领域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留下的不多,至今辑存者仅有五十余首,但由于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一直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的《词论》全文不足七百字,立论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的词学观,引起了历代文学评论家的注意,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李清照提出的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谈谈个人的理解和看法。《词论》强调,词“别是一家”,她把当时的词人分成两类:一类是不知词者;认为苏轼等人虽“学际天人”,王安石等人“文章似西汉”,却作不来词。又说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弟兄“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对这些人有肯定,有指责。柳永词能协律固然好,但词中夹杂着庸俗、低下的缺点。张先、宋祁等人的词虽有丽句,却不够完整、匀称。另一类是始能知词者:如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对于这些人,虽然是懂得词的人,但她仍有所不满。李清照认为晏殊有妙语,却“苦无铺叙”;秦观词虽有情致,但沉溺其中,显得柔弱无气度。正是由于少故实,贺铸的缺憾也是如此;黄庭坚的词一味崇尚故实,又显得呆板,反而又成了疵病。李清照提出自己的词学审美标准,并将审美标准具体化,评价的具体全面,既有风格意境,又讲究铺叙用典等具体写法,使学者便于研习。李清照用她对词的审美标准,将她的前人、同辈等一些词作大家进行毫不掩饰的评判,直指他们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女子,在当时能有这种批判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李清照认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都不符合词的艺术规律。忽略词的特质,只能使诗词文混淆,这不利于词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词“别是一家”,将词独立出来。李清照不但将苏词,而且连欧、晏词都视为“句读不葺之诗”。她主张写词要把握好词的基本要素,即协音律、重典雅、尚故实、主情致、有铺叙。这就不难看出,她对词的要求非常讲究,与诗的区别更为严格。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论断,从词与音乐的角度,提出词要合律,并提出词要分五音、五声、五律等等,以此来区分词与诗,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旨在说明词的界限。的确,词作为一种文艺形式,有着特殊性能和独特形式,自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从词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词与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种意义上说,诗与词是同源。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必须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统一,但是如果形式和内容发生矛盾时,形式束缚了内容的表达时,应该在形式服从内容的前提下设法解决。苏轼的词正好在这一点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大胆地摆脱了一切传统形式的束缚,所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形成了他雄健豪放的词风。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苏轼的词并不是都不可歌,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等等,都是可歌的。这种在词的创作上突破音乐束缚的新特征,可以说正是苏轼的革新和创造。苏轼在拓展词的题材广度时忽视了词体自身的独特性,对此,后人不能求全;同样,李清照在强调词的特性,捍卫词体独立的同时,对词的广度扩延未能顾及,我们也不能责备。诗言志,词缘情。我们应该承认诗与词有不完全相同的体性和风格,但也应该承认词与诗并非完全不相同的事实。有不少专家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是属于保守派的词学观,词“别是一家”提出后,影响了后代词的发展和创新。我不认为是这样,李清照的《词论》是从内容和形式的两个方面阐述的,一是从内容上说词不同于诗,一是从写作方法上说词不同于诗,也就是说词是合乐以供歌唱的文学,因此要“协音律”。李清照提出的词“别是一家”,并不完全是仅仅醉心于词的形式,突出表现词的诸要素,而是表明一种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有所追求的规范。这种规范的追求当然是严格的,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就连李清照自己的词也不能完全做到。她的后期词就有突破《词论》的例子。比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永遇乐》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就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这就缺少用典、铺叙。至于李清照的《词论》写于她的早期还是晚期,研究家们说法不一,至于词论对当时的影响有多大,本人学识才浅,研究的不够,不敢妄加评论。但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看来,不但打破了诗词的界限,并且拿词赋、散文及书札、语录等体裁来作词,由其取精用宏,及能腾天跃渊,成为宋词集大成的一家。我想,这也是百花齐放吧。李清照的《词论》是第一篇系统论词的文章,在词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词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词的特性作进一步认识的必然产物。《词论》对后来词创作理论影响深远,我们应当将其置于词学发展史中进行考察,并给予全面公正的评价。总之,词和诗文一样,作家要根据需要,破除多种观念的束缚,才能进入自由创作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词论》所应持有的态度和追求。[参考文献][1]褚斌杰,等编.李清照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2]刘忆莹.李清照诗词选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中华书局,1984.
我们小组的研究主题是“李清照和她的婉约词”,对主题完成是相当成功的,我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各种文献、史料的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及其她的婉约词,也让我们的成果更有文学价值。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综观清照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节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或者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但难得的是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运用巧思在这些无数诗人大作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与今日当红的一些女性作家相比,虽能窃取李清照一二清辞丽句,但在史学上的造诣与文学表现的深刻等方面,实难望其项背。再者,富有巧思的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沉东江曾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确是事实,但可惜由于整个大时代对女子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使李清照几乎整个人生里的经验和重心都还是受限于深闺之中,视野无法更加开阔--这是无法否认的,除了晚期有几首诗词抒发宋朝偏安对她造成的伤害之外,她作品的主要内容都在别愁离恨之上。也正因为她大多数的诗词作品都还未能突破闺中点滴以及词的柔媚特色,所以只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颇负盛名的闺阁词人而已。就算心中有那么一点不为人所知的英雄情怀或者理想抱负,也只能聊以自慰,无法真正去实践自己的愿望、想法和意见这令人遗憾的一点,只能说李清照也是无数封建时代下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方式所造成的牺牲品之一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花费的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当课题完成之后,看着研究成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研究方法,仿佛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研究者,仿佛又成熟了很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掌握了文件检索及其整理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小组的分工是具体而明确的,每个组员负责不同的部分,相互间既独立又相联系。组员间并不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更多的时候是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很好地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了队伍的友谊。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文章出处:作者:解洪生论文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作家在因为家破夫丧之痛,和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怀想的孤寂哀愁的日子里,目睹南国芭蕉,自然觉得“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难眠,白天的视觉形象顺延转换为夜晚的听觉形象,耳听雨打芭蕉之声,也不免饱含浓愁,以至于“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样,看、听芭蕉的“北人”,也就与芭蕉融为一体了。“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鸣。”(《好事近》)作家选择帘外风动花落多,花瓣堆积厚这一特殊景象,极力渲染一种令人感伤、不堪触目的气氛,却偏偏还要“长忆”自己以往经历过的海棠花败的伤春情形,新旧叠加,更令人倍加伤感;而帘内也是席罢人散,青灯将灭,更是一片萧索,这就强烈的表达出了一种孤寂零落的心情。“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景此恨,拟托行云,问东君。”(《怨王孙》)人是“愁浓酒恼”、“宝枕生寒”,景是夜风吹扫凋败的花瓣,这正是人愁怨,景凄凉,而凄清的景色更渲染出愁闷的心情;下片点明丈夫“忍把归期负”,更表达出抒情女主人公孤寂难挨,思绪难谴的寂寞愁苦之情,而这也正是作家本人的心情写照。像这样的例子,在李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有论者甚至把“她把强烈、真实的诗人感情,完全倾注在自己所写的词内”,作为“李清照所以作到‘独辟门径’,‘为词家一大宗’的最重要原因。李清照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她的词所以达到“冠绝”,“当行本色”是第一个特点。不仅如此,李清照在词作中,还善于随感情心绪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捕捉描绘连贯的、而非零散的,流动发展的、而非静止拼杂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片断。在李词中,总有一个与外在的抒情者——词人相一致的内在的抒情女主人公,在看在听、在乐在愁,活动其间,并贯串始终;而不象别的词家的词作,其中的人事、物景,往往全部或仅仅听凭于外在的抒情者的安排拼接、调动摆布。为了减少对原作的引征,这里就以前面提到的几首词作为例,作一些简要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完整的记录描述了一群少女尽情饮酒玩乐,天晚归来时手忙脚乱、喧闹争胜的动人情景和过程。《点绛唇·蹴罢秋千》则描述了一位尽兴玩罢秋千之后,薄汗浸衣,感到疲乏劳累,揉搓纤手时,突然见到有客到来,而慌慌张张,鞋落钗脱,赶快溜掉,却又“倚门回首”,借嗅梅香,石客人的少女生活片断,让人如当时站立楼上,历历在目。《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更写出了抒情女主人公从白天在“阴满中庭”,看见南国芭蕉触动思念北国故园的心怀,到夜晚枕上难眠,夜半三更,听到异地他乡单调的雨点,没完没了的滴打在芭蕉叶上,而更增异乡之感的一大的孤寂和苦闷心情。《永遇乐·落日熔金》则不仅写了一天中的时间、地点、天气、景物、气氛,还写了人物、事情及转折、心情,的确形成了一个连贯流动的完整的日常生活片断,抵得上一篇篇幅不短的短篇小说。如果我们把许多其他词家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场景,比作儿张拼接在一起的幻灯片,那么,易安居士笔下的场景,则是一段反映日常生活起居往来的电影,既不乏蒙太奇的手段,又具有连贯流动的段落特点,两相比较,两者带给读者的视听效果、艺术感受,无疑高下立判,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论晏叔原(几道)的词作时,感叹其“苦无铺叙”,可见她的词中的连贯流动的生活场景,既是信手拈来的日常经历,更是有意为之的匠心独运。这对于现今的诗歌创作,无疑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难得的几位女词人之一,著名的,恐怕仅此一位。而她又以婉约词而著名,爱国的词都是她后期生活遭变故才产生的,篇幅很小。她的婉约词清新脱俗,语言新丽,内涵也很丰富,意境优美。这与她童年的生活息息相关,她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而她,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从小受家庭中文化氛围的熏陶,而她家也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罕有的民主家庭,她与赵明诚的婚姻多半是自己的选择,因此,从小她就过着幸福的生活,人格也相对独立,对生活的看法也很乐观,对自然的感悟与态度就恬淡起来。这就为她的婉约词提供了强大的生活基础。此次研究主要是对李清照婉约词中特有风格的挖掘,以及这种风格的成因。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李清照婉约词的内涵有所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李清照的生活以及经历有所了解,有助于自己日后对李清照词中感情的更广泛的以及更准确的把握。也同时是自身内涵的丰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