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会计本科

发布时间: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会计本科

港口企业成本核算研究;港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业成本法在港口企业中的应用正在研究,故都是关于港口企业的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

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财务分析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财务分析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高校财务分析还较薄弱,存在着分析不全面、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分析;措施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们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高。财务分析是对普通财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是在财务报表所揭示信息基础上,生成更多的财务信息,从而产生质量更高的深层次的财务信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财务服务质量,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用的财务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国家对高校宏观调控的需要,为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多渠道筹资的需要,高校财务必须从核算型向分析型发展。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工作还处于较弱状态,存在着分析不全面、重“事后”不重“事前”和“事中”、重“量”不重“质”等现象;混淆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概念,分析方法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指标体系不完善等。要改变这些不良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财务工作在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合理地将客观会计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转换为决策支持信息,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分析水平,提高财务分析信息质量,提高为信息使用者服务能力。

一、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常将财务分析理解为会计报表分析,完全混淆了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分析的概念。要充分理解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首先应必须弄清会计报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联和区别。

会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相关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单位一定时期的财务情况及其绩效做出判断、评价。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指标比较固定,会计报表分析是一种事后、定期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析和说明,并结合其他的非财务信息,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变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从而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和全面的信息。其分析方法和指标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它既可进行事后分析也可进行事前和事中分析,可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它的分析依据不仅有会计数据还有大量的非会计信息资料,它将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融入其中,又将分析的范围扩大,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其更有用的财务信息。

在了解会计报表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区别和联系后,就可知:高校财务分析的内涵是高校财务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学校发展计划、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结合起来,并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价。其外延就是为学校管理层了解和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预测未来,为学校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为学校投资人、债权人等了解学校财务现况、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依据。

二、建立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

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主要是高校自身的管理层,外部用户主要是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等。高校财务分析的内容相应地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必要时设置专题分析内容。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就应因主体不同而不同并且有较大的灵活性,既要满足内部分析的需要,又要满足外部分析的需要。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财务绩效的窗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指标体系: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包括实际收入、支出与预算的差异,收入、支出预算完成率。将这些指标与招生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等非财务计划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找出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有利措施,及时改进。

(二)资金筹集状况

高校的运行和发展必需资金作为保障,学校筹资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已形成多渠道模型,为了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及财务规模,就需分析包括高校自有资金比率、财政拨款比率、引资比率等等各渠道资金占总资金的比率。

(三)学校财务状况

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收入与支出比、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平均事业支出、教职工人均事业支出、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分析,将学校经济实力、财经运行情况、财务风险情况以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结合相关资料全面反映学校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潜力和经济前景。

(四)资产使用情况

通过资产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学校的资产利用情况和构成是否合理,为提高资产利用率提供参考,使资源配置更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各类资产比重、设备利用率、投资收益率、平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资料等。

(五)学校发展情况

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是比较近几年来各项增长速度来进行分析,主要有各类资产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平均事业支出增长率、学生增长率等指标。通过这些发展趋势指标的分析,预测发展前景,为投资人、债权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体现可比性、实用性、公开性、保密性原则。财务人员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结合学校的学生比率、师生比等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等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为各方面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资料。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质量越高,越能对使用者有益。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分析目标要求,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财务分析中常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所长,财务人员在分析时要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动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将各种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克服分析中出现的片面性,将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从而抓住重点,以便做出有效决策。

四、及时准确地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改善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决策依据。过时的信息对使用者来说只是事后诸葛亮的作用,失误已成事实,浪费无法弥补,财务人员要抓住时机进行事后分析、事中分析、事前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财务分析结果,以使预测更为准确、计划更为科学、偏差得以及时纠正。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财务信息存入计算机,同时努力开发财务分析软件,将财务分析系统与日常的财务处理系统通过一定的接口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计算、分类、分析,随时自动生成分析数据,随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高校财务分析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扩展各方面知识,全面熟悉高校财务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时时了解各方面信息,努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克服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以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分析质量尽责。

参考文献:

[1]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

[2]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1).

[3]丘雄江.浅谈高校财务分析[J].财会研究,2006,(7).

摘要: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永恒的主题,而作为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融合,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文章主要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的异同点,并提出实现二者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均在进行动态变化,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是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在于:首先,二者的基本概念存在差异。财务会计需要向企业定期提供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资料报告,而资料报告的对象除了与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外,还包括与企业日常经营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其它企业团体及个人,因此要求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凭证必须实现格式、登记报表、会计规范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且信息载体必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为参考依据,为其财务管理提供宏观、系统、全面的会计数据。相对财务会计的整体性而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局部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需要管理会计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其报表格式、报告模式及模版没有统一规定,对报告时间也无限制,其只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即可。

其次,二者的服务对象各有侧重。由上述分析可知,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整体资金,密切追踪企业资金的运作及结果,数据整理要求细化、严格、规范,才能将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全面、真实的反映出来。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其更多的侧重于企业管理而非财务管理。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最终的职能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信息数据,但是二者的职能存在显著差异。财务会计的服务范围包括企业相关的数据报表及与企业有经济关联的其它资金数据,资金状况需要通过记账、算账的方式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则服务于企业内部,通过分析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与控制。二者的服务对象、管理职能存在差异。

再次,二者的功能时间性存在差异。企业日常管理中,财务会计报表包括月报、季度报表、年终报表等等,不同的报表贯穿整个财务管理年度,时间上有严格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历史财务状况动态、完整的体现出来,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再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运作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而管理会计对报表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且对历史数据信息的分析也涉及较少,其主要以财务会计总结为基础,对企业财务信息做深入加工与剖析,最终形成报告文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由此可见,管理会计除了要总结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外,还要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出准确预测。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二者的核算信息、核算对象均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二者具有一致的信息来源。其次,二者的工作目标均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二者均需保证经营管理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也有交互性。财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费用、收入、成本、利润等等经济活动相关的各项指标,而管理会计主要对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进行加工、分析,推算出企业的发展动向及各事项的最终结果,由此可见,二者的核算内容是相互影响的。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优势

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竞争、保证其它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措施,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要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助于拓展企业其它业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其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益。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全面、精确的财务信息数据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发展做出准确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可大大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资源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最终的管理目标都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会计信息,二者的融合可以大大减少经营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会计发展的'一大突破,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及权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具备财务会计的管理知识,还了解管理会计的一般工作要求,以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度。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形成一套完善的融合体系。企业的财务会计要将单一的计量模式基础转换成多元化的计量,以实现企业现金流现值、现净值、现市价等计量模式的配合。

(二)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阶段

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核算对象是一致的,二者的核算内容具有交互性,因此可以从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实现二者的融合,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事前预测。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运用到的基础信息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反映出来,因此可以将会计凭证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主要媒介。现有的企业会计凭证主要以货币为单位,仅有借、贷方记录,无法满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需求,因此要对会计凭证的记录形式进行改革。比如增加统计信息代码,以原有财务会计科目为基础,可避免重复筛选。此外还可以增设备用信息栏,主要用于记录非货币信息,完善会计信息,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

其次,事中决策。由于财务会计的报表时间、信息载体均体系现规范性、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财务会计的分类账、总账、会计报表等均是模型运算的结果。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对财务会计循环中的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挑选,产生相应的报告。因此可以将二者所用的原始信息源进行合并,统一确定基础数据,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更有效的实现二者的融合。

最后,事后分析。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会计可在事前预测、事中决策阶段进行融合、统一,但二者并非机械的加在一起,还需要合理的事后分析完成二者真正的整合。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其工作内容均不再局限于记录当前、预测发展,还要加强事后分析的力度,将会计各个时期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营业利润的增长或下降,并总结原因,分析优势。虽然二者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目的仍然是以企业管理为侧重点,可谓是殊途同归。

(三)构建组织责任中心

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提高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企业要对财务责任中心进行重新定位,促进组织结权的融合化。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历史数据的来源、绩效考核的依据等问题均会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建立财务计责任中心其实质上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可以通过责任中心的处理转换为管理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了传统会计管理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财务责任中心包括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成本中心等,每个环节均涉及到会计系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企业ERP系统的后台设置,财务会计信息通过ERP的处理分解成管理会计信息。

四、结语

总之,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宝宏,王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同步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9):162-163.

[2]刘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3(36):255-256.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财务分析方面大学毕业论文篇2 试析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摘要: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和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存在不重视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找不准需求、定位不清、不指导未来、找不到标杆进行比较、不考虑风险、不计资金成本、不结合非财务指标、缺乏动态分析、不剖析整体十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财会工作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过程。 关键词: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前言 企业财务分析是指企业根据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同,从财务角度入手,比照目标和标杆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专业分析,揭示活动结果与目标的差异,探求产生差异的驱动因素,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因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十个常见的问题,希望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有所启发。 2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 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3结语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上述十大问题,而解决这十大问题的过程也将是企业财会工作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正确运用财务分析,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过程。 猜你喜欢: 1. 财务分析大学本科论文 2. 财务报表分析毕业论文 3. 财务分析本科论文 4. 财务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5. 财务会计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 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我们必须 摒 弃将成本控制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传统观点,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产品寿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即投入、产出、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陈旧,不够系统

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沿用原有模式,即首先制定目标成本,再将目标成本订立为标准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标准成本,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制订改善措施,考核奖励有关责任方,其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阶段,着眼于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产品生产其他环节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误导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从而制约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且粗放的成本计算方法缺少中间步骤和明细过程,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成本资源没有得到具体计算,给企业成本的精细控制造成障碍。

成本会计的作用及发展思路论文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加深,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的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企业的运营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对成本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成本战略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企业ERP集成系统、制造资源规划系统都给传统的成本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成本会计水准不高,理论研究不充分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体现在对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不足,导致其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没有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时间成本以及社会责任成本。此外,我国成本会计学的专家和学者尚未突破传统成本会计思维的束缚,尽管已经开始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融入到成本会计当中,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缺乏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我国现有的关于成本会计方面的著作,大多数都倾向于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或者是案例解析,而很少涉及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详解。此外,对于成本会计报表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也只进行了简单介绍,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现阶段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与管理尚处于传统成本管理层次,尽管在成本核算方面开始突出成本管控,但是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次出现,进而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成本管理主要划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部分,而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后管理,但已经发生的成本只能作为以后的参考和依据,并不能产生预防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发展也逐渐现代化。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运用成本会计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面笔者主要从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层面来探讨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成本会计电算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开始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进行工作,这极大地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管理者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助于企业准确地进行成本预算、核算与决策,同时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全面分析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高、低两种类型,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则表明其要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全面、具体,服务对象的层次越低,则要求的信息就比较简单、局限。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成本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管控。

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要求成本会计必须贯彻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进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充分调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不断拓宽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并采取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3.成本会计绿色化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时刻提醒我国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从我国实施的政策看,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发展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将这些反映到企业的会计体系当中,也就是企业成本会计的绿色化发展,这就是近几年来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会计问题。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成本计量当中,将环境污染、质量与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周边环境的维护费用统统计入到企业会计成本效益当中,将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和谐发展。

三、迎合成本会计发展新趋势的方法和措施

1.深入研究成本理论,不断提高成本会计的水准

我国成本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要不断加大对成本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现代理论体系当中,主动吸收现代成本元素,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其次,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成本会计理念,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成本会计全职能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以核算职能为关键,同时充分发挥其他监督职能的作用。最后,要不断扩宽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范围,积极开拓新领域,研究新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会计水准的目的。

2.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成本会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第一,制订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统一标准,将成本会计核算贯穿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整个流程当中。第二,不断充实会计成本的理论实践内容,强化对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成本的分析。第三,主动将成本会计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理论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3.积极引进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准确度

企业在对成本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主动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这一方面能够加大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还可以及时、便捷地处理更多高难度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许多的企业基本实现了成本会计电算化。例如海尔集团就是通过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成本会计预算工作,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计算机便可以快速进行计算并作出反应,此外还能够精确计算出企业当期成本。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

现今大多数的企业基本都是由在职会计人员来担任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没有聘请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然而,许多在职会计人员缺乏成本会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混为一谈。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定期组织培训,重点加强对成本会计知识的学习与更新,确保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将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

会计财务分析论文

财务会计相关论文【1】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日常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各项花费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均存在监督管理机

制不足、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合理以及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等问题,本文则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望给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各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伴随着财务风险,其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在企业管理问题中尤为突出,所以企业想要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有分析财务管理存

在问题,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方案,由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

1.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核心,然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过于注重预算编制,则忽略预算分析和预算执行,常常会存在预算偏离情况以及随意对预算调整和增加。

最重要在预算中缺少有效的监控机制,长期以往会分离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如果企业在此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项目绩效评价观,造成随意浪费预算资金,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合理

当前很多基层单位都运用基数+增长的编制预方法,很少花时间去考虑基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考虑分析当年项目变动因素。

甚至部分单位夸大支出项目和虚增预算支出,目的在于增加本部门利益。

而在较大的专项经费方面,高层领导成为利益保护伞,上报资金需求数量时出现了报价奇高现象,审批过程中也没有严格两上两下的规定程序。

部分企业预算指标下达时间常常会滞后,也正是因为指标下达时间而在使用资金时缺乏相应的约束依据,常常出现在指标没有下达之前就用完了当年预算经费,最终形成大量预算缺口和赤字。

3.不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甚至对企业未来发展也没有树立长远的目标,因此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不仅增加企业发展难度,一定程度还会损害企业经济利益,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内控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能有效提升各种风险防范能力。

必须在内控管理中确保完善各项制度并将其作为提高内控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即会计控制制度,需要通过设立企业内控机制并在明确职务分工的情况下实现授权批准与

执行业务、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审核监督与业务经办以及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等相分离制度,由此才能实现会计内控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好会计控制的同时加强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相关发票审批权限、审批制度等,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也应面向社会聘请有能力和有工作经验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

定期考核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会计和财务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办事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在财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运用正确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财务预算效果

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改变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财务预算效果。

对此可运用以零基预算法,该预算方法也称为“以零为基数编制的预算和计划”,打破传统预算编制的基数概念,即先分析对比上年度的

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找出收支规律,并将其列为预算年度编制的基础参考依据。

之后详细了解和编制工作有关的经费数据资料,准确掌握今年需要花费资金的活动信息,拟定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标准,同时要求工作

人员提出未完成的项目预算申请以及新增项目需要提交的经费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根据预算编制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规划新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3.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预算要严格控制支出,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深入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在编制预算前应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要全方位了解国家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从而增加来年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使用经费部分应根据预算项目执行,并管理部门预算执行目标,实行一支笔审批和一本账制度,领导严格审批经费较大的项目。

坚持从单一会计核算向预算管理的管理转变,学习更要坚持批钱、花钱、管钱等思想理念上下一致,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企业应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加快对财务执行控制与管理,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重要是确保财务上报的部门预算都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要求。

此外如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经济效益,就应学会善于在财务会计管理中随时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能起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率。

同时还应学会判断各类风险,尤其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应建立预警系统来尽可能减少因风险产生的损失,从而做到防范有预案,解决有措施。

三、结语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运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综合性管理应不断进行完善,使企业良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进一步医改的大环境下要以发展的眼光实施各项完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2]曹广喜,李玲.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0):12~13

财务会计相关论文【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探析

[摘要]全球化经济对我国经济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的工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向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而税务会计的工作准则是税法。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充分协调,才能发挥出二者职能的真正作用与优势。

因此,本文将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促进我国企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良好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只有进行互相协调、互相发展,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繁荣。

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人员需要区分二者的职责,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会计信息。

1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的职能分析

1.

1财务会计职能分析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统计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各类信息,并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财务会计利用有效的会计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整体状况进行计算,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与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对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劣,对企业经营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1.

2税务会计职能分析

在企业内部税务与财务互相交叉组合产生的会计系统便是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的数量、成因、申报,进行有效的统计、计算与管理工作。

税务会计的工作基准是国家颁布的相关税法,同时还要确保税务工作的精准性,为不重复收税、漏税提供保障。

2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职能联系

2.

1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工作的基础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税务会计强调的是严谨性,因此在进行税务会计工作过程中,要对财务会计提

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参考、借鉴,从而达到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展开对纳税人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管的目标,从根本上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都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密切相关,企业与政府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掌握、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经营生产状况。

国家税务部门也可以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编制程度,并对企业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同时,企业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对相应的税务会计工作进行处理,并将从财务会计处得到的核算结构,灵活应

用在税务会计处理过程中,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经营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但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诸多问题,这便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税法执行,才能为国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助力。

2.

2企业财务报告体现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

反映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关系的有效依据便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只有在进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

系充分协调,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明确企业的内部管理目标,并确保企业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所得的综合效益。

通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协调性的主要表现方式便是财务报告。

由于税务会计对其进行制约,所以,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

企业通过对自身负债情况、资产情况进行比较,便可充分反映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利用这种差异造成的所得税,

将会计整体收益与所得税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准确记录。

例如,企业税务会计在对所得税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将时间性差异妥善处理,便需要设置有效的递延税款科目,这样才能具体展示出企

业的长期资产以及负债资产情况,为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可以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

3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3.

1核算对象不同

在进行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核算处理的主要对象是以货币计量企业为主的企业经济事务,通过财务会计的正确核算,将企业内

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的反映出来,还能显示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资金流动规律。

同时在涉及纳税事宜、纳税数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债权人、国家宏观调控、投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人员要对企业的投资、资金周转、市场退出等情况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

另外,在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其主要核算对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主要是对税收收入、收益分配、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与税务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同时,税务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税款缴纳等各项经济活动、资金流动。

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数据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分析 公允价值

论文摘要:我国的财务 报告 体系是经过2006年会计改革以后而建立起来的,我国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得到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投资人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文章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分析了财务报表的主要变化,认为在现阶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影响,关注职业判断对报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 措施 。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 企业管理 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 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 经验 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 ;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 财税 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 总结 ,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5]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5.

[6]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 郭建,魏晓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3).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关注科目 分析指标

[论文摘要]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解读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

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经营业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为直观的信息,同时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对于投资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债权人而言,从分析贷款的风险、报酬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从分析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来了解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为改善财务决策、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侧重不同的考核数据指标。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我们应着重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用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三、财务报表中的重点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企业偿债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假设上市公司A资产总额中的债权已经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债权总额中,应收母公司款项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那么此时应如何对A公司存在的债权质量以及对A公司未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实例分析:A公司的债权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中应收母公司款项达到80%以上,即A公司应收母公司债权超过了其总资产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临破产清算,A公司总资产的60%存在坏账风险,故其债权质量极差。

(二)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如果高于社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企业就会更容易的吸收投资,企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分析还要看报表的附注,关注企业的历史及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分析附属企业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同时会计报表分析质量也受到分析者经验与业务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之我见[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S3)

[2]张思菊, 陈雯娟。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1)

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企单位的一种财务分析,能从中看出其中的经营状况以及一些财务信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报表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会计报表分析论文篇1:《试论会计报表分析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一、会计报表分析在高速公路企业营运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 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可以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 中的有关数据,再实际结合企业本身与会计分析相关联的信息,整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全面的营运评价与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从偿债、盈利、营运、发展能力四方面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与控制依据,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企业会计分析是对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过去的发展,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高速公路会计报表分析同行业比较的局限 由于高速公路行业范围较窄,且与地方公路有明显的区别,在行业间对比存在困难性,且在不同地区存在地区发展性制约。为在同行业间起到可比性,可根据公司性质,寻找同类型行业高速公路展开进行对比,明确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性与制约性。而且,现阶段国内与国外的高速公路在建设与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国外的高速公路企业因为发展得较早,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建设管理体系,所以国内与国外的高速公路企业在建设与经营管理上很难存在一定的比较性。会计报表分析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报表分析作为 企业战略 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盈利状态及资金情况的实际经营数据进行监控,使经营者及时了解高速公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的方针与目标。同时,根据其具有长期贷款的特殊性,及时发现资金缺口情况,避免资金断裂的情况出现,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速公路会计报表分析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高速公路具有工程造价高,形成了固定资产及长期贷款较大的特点,非流动性资产及负债占企业资产负债的主要部分。使报表使用者了解行业的独特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层更关注的是企业战略执行情况、效益情况、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高速公路会计报表分析,是在报表使用者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详细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报表分析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盈利状态及资金情况的实际经营数据进行监控,使经营者及时了解高速公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的方针与目标。同时,根据其具有长期贷款的特殊性,及时发现资金缺口情况,避免资金断裂的情况出现,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作充分的准备。 二、会计报表分析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反映高速公路企业年度经营成果 根据高速公路当年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情况,对企业利润表及相关内部管理报表进行分析。高速公路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可先从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指标(如表1)。 高速公路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可以利用盈利能力指标来进行评价。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获利能力非常关注,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投资者的投入资本的回收、债权人的回收资金的安全性,以及企业职工获得相关报酬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企业的债权人要清楚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偿债能力的强弱,这个可以衡量债权人能不能按时收回他们的本金与息利。而企业利用盈利能力分析,可以清晰反映企业在经营期间盈利能力的强弱,及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发展,使债权人透过盈利能力分析了解到企业经营与发展,保证投入的资金在可控的安全范围。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反映了经营业绩的好坏,促使他们在经营方针与理念上作改进,从而保障投资者的根本利益。高速公路行业的特殊性不允许人们在短时间内去判断该企业经营的好坏,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应该从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衡量投资与经营的安全及有效性。高速公路企业会因其所在的地域或开通初期影响车流量较少等因素表现为获利能力弱。同时,高速公路行业的单一性也影响了企业盈利能力。高速公路企业盈利能力应从长期分析考虑,应从长时期的盈利能力水平反映该高速公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是否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和未来获利发展趋势,从而衡量投资人投入资金可回收性及债权人所供资金的安全性。 通过下面的例子分析高速公路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A高速公路企业在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下,周边经济环境发展较好。B高速公路企业在一个欠发达地方,周边经济环境发展较慢。C企业为普通生产制造企业,假设产品开发正常,企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三个企业财务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A高速公路企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合理还贷的情况下,保证股东的净利润,但成本费用的逐年递增,要考虑到道路使用维修的年限。B高速公路企业由于地域及其周边经济的影响导致其发展处于倒退状态,且道路养护费用也在逐年增长中,投资者需要每年进行资金再投入。C企业收入成本都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下,公司发展迅速稳定,投资者可以从其投资中得到可观的盈利分派,企业发展良好。 从三个企业的基础数据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企业的成本不会因为其盈利或亏损而改变,只会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成本费用,但普通企业可以通过原材料成本控制等 方法 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从三个企业的盈利指标来看,高速公路企业营业利润率会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增长变化,但其资产净利率跟普通企业区别很大,因为受高造价的影响,往往资产总额处于一个较大的水平,而普通企业只受其引进的设备等影响,可以把资产总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且成本费用利润率高速公路企业也会受其养护费用成本增长而造成其成本费用率增长,而普通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节约成本的手段去,对成本费用率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根据基础数据分析,进一步剖析高速行业的独特性 经过对高速公路盈利能力分析后,进一步从营运、偿债及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营运、偿债、发展能力指标如表3: 高速公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利用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反映整个 企业运营 的好坏和所获得效益好坏,这样可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且可让经营者决定企业在未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企业营运能力体现在,以尽可能少的对企业资产进行占用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资产进行周转,以获得更多的企业产品,实现更多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高速公路企业特殊性决定其无产品的生产,但由于造价大,固定资产所占资产总额比重占80%以上,固定资产周转率低。但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要通过全面分析去判断高速公路营运情况。高速公路企业随着经营年限的增长,折旧费用增加,固定资产净值也会减少。相对于长期的周转指标,最好以五年指标的平均数去分析企业营运情况,分析企业五年内指标波动幅度,从而找出企业营运存在的问题。 利用负债经营是现在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新型经营模式。因为其可以保证企业的资金充裕,同时可以增加企业资金的来源,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财务杠杆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但负债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企业一定要分析债务风险与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效益,是否风险较效益大。企业偿债能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就是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企业的债务,或企业能否用资产与经营创造的效益来偿还债务。高速公路企业因造价高、工期长,主要采用长期借款的方式,其还贷的期限跟随着其经营期归还,故存在经营前期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后期的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情况。而且经营前期所承担的利息费用相对较高,造成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在经营前期低,随着贷款的归还利息减少,经营中后期该倍数指标也随之上升。所以,高速公路偿债能力指标需要从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对比分板其盈利能力及归还贷能力。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根据企业经营的状况,来判断企业方向发展的好坏,而企业发展又取决于多种因素。高速公路企业分析其发展能力可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模型,可根据高速需要长期经营的特点,用短期财务指标作为辅助手段,增加时间性的跨度,建立适合高速公路企业本身的财务预警体系,从而为企业现在发展与未来可持续发展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通过会计报表分析反映高速公路企业在全面预算及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高速公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达到提高经营质量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利用会计报表分析可以反映高速公路企业在其全部预算及经营管理中起到的有效性。通过下面的例子说明会计报表分析体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假设D高速公路企业在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下,周边经济环境发展较好。2015年度预计完成年度营业收入50000万元,预计成本管理费用20000万元,预计归还贷款15000万元,预计利息费用8000万元,预计税费支出6650万元,预计全年实际净利润15350万元。2015年度D高速公路实际完成营业收入51500万元,实际发生成本管理19800万元,归还贷款15000万元,利息费用8000万元,税费支出7200万元,实现净利润16500万元。 根据资料分析D企业本年度的预算实施是有效的,其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严格控制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提高了企业净利润,保障了广大股东的利益,同时为股东提供了良好的利润分配环境。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制定的计划规定。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围绕这个预算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分析、预算调控和预算考核多个预算管理部分。所以,全面预算作为高速公路企业未来战略目标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预测规划好每个发展环节,同时需要企业多个部门配合执行,在执行过程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调整与修改。 会计报表分析论文篇2:《浅析地勘单位会计报表分析》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 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作用: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所编制的会计报表,能够为企业及其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的财务信息。 二、地勘单位会计报表的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若达到2倍时,是最令人满意的。若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着到期偿还债务的困难。若流动比率过高,这又意味着企业持有较多的不能赢利的闲置流动资产。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速度较慢的存货的余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这里说的现金,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此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又充分利用了负债经营能力。有的企业为了筹措资金,有意在会计期末采用推迟购货、抓紧收回应收账款及尽可能在偿还债务后再商借等办法,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人为地粉饰其财务状况,从而给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以错误的信息。而且,这些指标衡量的是企业在发生财务危机时的偿债能力,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断,不再有新的现金流入,因而只能依靠现有现金以及其他流动资产来偿还。而现金流量指标则不同,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实际收到和支出的现金量和结存量,因而能更真实、直观地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5)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一般该指标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地勘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在3以上较合适。 (2)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1)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反映年度存货平均周转的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地勘单位的存货周转率一般需在4以上较合适。 (3)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拥有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额/(期初全部流动资产+期末全部流动资产)/2;反映年度内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的次数。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平均全部流动资产*×360/销售收入总额;反映年度全部流动资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4)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旨在考评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说明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利用资产创造的现金流入越多,整个企业获取现金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把上述公式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三)获利能力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地勘单位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般需在15%以上比较好。 (2)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营业收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是反映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的指标。地勘单位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一般需在80%以下比较合适。(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进行再次修正。一般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四)综合分析。 (1)杜邦分析法的财务指标关系:1)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权益乘数 (总资产/总权益资本)。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营业净利率(净利润/总收入)×资产周转率(总收入/总资产)。3)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在杜邦体系中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指标关系:1)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净资产收益率是由营业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2)权益系数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程度。该指标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企业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3)资产净利率是营业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企业营业成果和资产运营的综合反映,要提高资产净利率,必须增加营业收入,降低成本费用,而增加收入,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4)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资产实现营业收入的综合能力。分析时,必须综合营业收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结构比率关系。同时还要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使用效率指标,找出总资产周转率高低变化的确切原因。 结束语: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综合反映会计主体信息的主要形式与手段,也是为单位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支持。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会计报表正确分析方式的前提下,注意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制度,灵活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依据单位的经营特点、发展需求展开综合的科学编制与分析。 会计报表论文:《试谈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 》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事业单位领导进行预算的重要依据,其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上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无疑会制约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两点,本文简要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一)内容不完善 按照报表时间可以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为三种,分别是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和月度会计报表,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将三中报表结合到一起才能够保证报表内容的完整性。但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在使用会计报表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注重年度报表,年度会计报表反应的单位收支情况显然不够完整,对于一些重大的事件也没有说明,这不仅不会发挥会计报表对于决策制定的指导作用,还会对事业单位领导产生一定的误导。 (二)管理不到位 受限于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思维,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会计报表并不重视,缺乏对会计报表的有效管理,例如在没有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核的情况下就进行签字盖章等,有的事业单位领导甚至将会计报表的审核权力下放,这都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一些会计报表管理人员也缺乏管理意识和专业的管理素质,会计报表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落实,出现了许多会计报表信息出现错误、不完善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会计报表对事业单位领导制定相关决策的指导作用。 (三)现金流量指标缺失 对于市场上的企业来说,资金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资金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现金流量值得说就是现金的具体流动,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是会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支付能力等,从而帮助领导全面的掌握单位资金状况。但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并没有现金流量指标,更别提编制现金流量表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领导难以掌握单位具体的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影响了相关决策的合理化制定。 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探讨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此为基础,现提出以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工作相对复杂,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和工作水平对会计报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组织讲座: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 入职 之后安于现状,并没有对相关 会计知识 进行更新和积累,事业单位应当积极组织会计报表相关讲座,促进会计人员的再学习,了解先进的会计报表知识,做好会计报表工作的知识储备;二是加强考核:事业单位应当制定规范的会计报表知识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让会计人员保持良好的会计报表能力;三是加强培训: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避免出现会计报表的虚账假账。 (二)加强管理力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会计报表的管理力度,建立会计报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制度,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工作有章可循,以此来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第二,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会计报表工作的审计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降低会计报表出现问题的概率;第三,应当完善会计报表的内容,保证报表的全面性,将年度会计报表、月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进行统一整合,以此来为事业单位领导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全面的财务数据保障。 (三)增加现金流量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改制进行的如火如荼,事业单位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资金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在市场的考验下,单靠政府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方式已经不可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进行自给自足,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来创造收益,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应当增加现金流量表,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细致的记录,对事业单位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事业单位领导制定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改制逐渐受到各方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报表对于事业单位的作用逐渐凸现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旨在充分发挥会计报表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1. 关于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 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3. 学习财务报表分析的心得体会 4. 财务分析论文 5.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结论范文

会计本科论文题目财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2、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3、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问题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二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筹资风险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会计问题我明白道理可以些

好写。

确定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更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小公司在之前的长久时间内始终扮演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主要社会角色。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也相应产生了极大变化,加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和专业人才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异常艰难。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经验,导致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是现阶段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运转和战略发展。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探讨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探究企业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足,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改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财务风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风险。它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好坏。财务风险管理也愈来愈成为企业核心的管理问题。文章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例,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

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3]梁琳.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科技信息,2010(34).

毕业论文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需要注意什么

财务报表分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纽约大学Leopold A. Bernstein(2012)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义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的分析,通常包括对企业投资收益、盈利能力、短期支付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企业价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成果的评价[1]。

美国学者Gerald (1998)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旨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2]。

国内学者如杜胜利、谢志华等(2008)把其定义为: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人员根据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及相关经济信息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可能的业绩,以帮助信息使用人员改善经营决策[3]。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Leopold A. Bernstein把财务报表分析看做一个成果分析,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杜胜利、谢志华等主要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为一个判定流程,评定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做出预测。

虽然说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不同,但可以看出其共同点都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以财务报表和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信息为载体,目的是给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方面的相关信息,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披露和隐含信息的一个挖掘过程。

2.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

付小丽(2006)指出:报表在披露信息层面包含一定的局限性,令针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很难系统化及全面化开展[4]。

陈如意(2006)指出: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5]。

黄秋玲(2006)指出:第一,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未考虑到现行计价与历史计价的差别。第二,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是假定报表是真实的,其真

实性,要靠审计来验证,财务报表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6]。

徐建雯(2012)指出:第一,企业财务报表只能收集单个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不能反映出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报表展示的信息存在滞后性[7]。

赵华(1991)指出: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暂时性的信息。会计报表是分期编制的,一般反映某个期间如一年或半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段期间经营的盈与亏,不能说明企业今后一直所处于这种状态[8]。

综上,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反映用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对企业的影响、数据是汇总性的不能详细反映财务状况、所显示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以及报表存在真实性这五方面。

3.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陈海平(1999)指出:分析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具有分析心理定势的局限性,对企业取得的.业绩非常关注, 而对出现的问题常有一种辩解,所以这种心理定势使其分析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不能客观地作出结论[9]。

李雪梅(2004)指出:分析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同,分析的角度也就不同。管理人员很少全面地去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 只是在感到某些方面有问题时才去了解、翻阅财务报表中相关部分的内容, 这样割裂整体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10]。

倪桂兰(2006)指出:现行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中,主要依据相关指标进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有指标体系已无法全面反应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缺乏对企业产生影响较大的非财务类指标的分析,例如市场份额指标、服务指标、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持续盈利及潜在盈利能力等指标[11]。

Duarte Triggers(2002)认为,比率分析方法是以历史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依据这些历史资料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而这样的财务分析不宜作为判断未来经济状况的可靠依据。他正在致力于研究财务信息改进的指标,以克服比例分析方法的缺点[12]。

石慧丽(1999)指出: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这些分析方法各有各的优点, 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比较分析法在不同

企业, 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都可能缺乏可比性; 趋势分析法一般运用本企业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 历史数据代表过去, 并不代表合理性[13]。

综上,报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由分析者存在心理定势、分析目的和分析方法的不足所导致的。

4.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研究

钟雪(1990)指出加强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背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分析发现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战略分析[14]。

胡奕月(2011)指出坚持多元、立体的分析原则。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多项指标的变化,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等。此外,合理增加非财务类指标体系,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及服务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及持续、潜在盈利能力指标等。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仅包含传统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元化、现代化的经营发展需求,倘若合理引入非财务类指标体系则恰好能有效弥补该类方面的不足[15]。

洪晖晖(2005)指出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提高分析内容的容量和分析结果的时效性。财务分析主要是从计算机或网络获取数据,可以直接存取大型计算机数据,及时收集、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计算机的运用使财务分析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转变, 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解决了现行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难以处理特殊事项或偶然事项的缺陷[16]。

综上所述,要想正确有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要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加强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了解,并且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四方面来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虽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我们应积极发挥其优势,同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弥补其缺陷,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5.结束语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有关对双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寥寥可数,笔者希望在借鉴已形成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家专家提出的财务分析方法改进的对策,对双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使经营者更加了解双汇的经营与财务情况,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管理提供努力的方向。因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疗了但是还疼

比较某公司近三年财务报表,分析其财务状况8000字 这个其实很简单,,我刚好有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的决策。它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不同的决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术也不同。 1.财务比率的分类 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财务比率的计算与理解: 下面,我们仍以ABC公司的财务报表(年末数据)为例,分别说明上述三个方面财务比率的计算和使用。 1) 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以ABC公司为例: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 现金比率 = (现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账款)辅助进行分析。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 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以ABC公司为例: 负债比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利息收入倍数=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负债比率又称财务杠杆,由于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所以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这并不是说财务杠杆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 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财务杠杆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一般来说,象ABC公司这样的 财务杠杆水平比较合适。 利息收入倍数考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这个比率来看,ABC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2) 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存货平均余额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固定资产平均= 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值 = 由于上述的这些周转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损益表数据则是整个报告期的动态数据,所以为 了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须将取自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折算成整个报告期的平均额。通常来讲,上述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但数量 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各资产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各种类型存货的相互搭配、存货的质量、适用性等。 3) 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一般用下面几个指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为例: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 = %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 = % 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 % 总资产报酬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平均值 = % 权益报酬率 = 净利润 / 权益平均值 = % 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 (假设该企业共有流通股10000000股) 上述指标中,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说明企业生产(或销售)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越高则获利能力越强;资产报酬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投入 资金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则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状况。权益报酬率是股东最为关心的内容,它与财务杠杆有关,如果资产的报酬率相同,则财务杠杆越高的 企业权益报酬率也越高,因为股东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润只是将净利润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为了更简洁地表示权益资本的盈利情况。衡量上述盈利指标是高还是低,一般要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就一般情况而言,ABC公司的盈利指标是比较高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发行的股票有价格数据,一般还计算一个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资者为获得的每一元钱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证实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资代价的尺度,体现了投资该股票的风险程度。假设ABC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为25元,则其市盈率= 25 / = 倍。该项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但同时投资风险也高。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市价是一个时点数据,而每股收益则是一个时段数据,这种数据口径上的差异和收益预测的准确程度都为投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会计政策、行业特 征以及人为运作等各种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确定口径难以统一,给准确分析带来困难。 在实际当中,我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即成长性。成长性好的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资者。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预测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 95%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 = 113% 净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 83% 从这几项指标来看,ABC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好。当然,在评价企业成长性时,最好掌握该企业连续若干年的数据,以保证对其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和成长性趋势的综合判断更加精确。 三、现金流分析 在财务比率分析当中,没有考虑现金流的问题,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如何对现金流进行分析。 分析现金流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数量,如果企业总的现金流为正,则表明企业的现金流入能够保证现金流出的需要。但是,企业是如何保证其现金流出的需要的呢?这就要看其现金流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了。这方面的分析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另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质量。这包括现金流的 波动情况、企业的管理情况,如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过快,存货是否已经过时或流动缓慢,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项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最后是企业所处 的经营环境,如行业前景,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在部分一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ABC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令人担忧,但从上面的比率分析中却很难发现这一点,这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深刻认识到现金流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小结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主要通过比率分析实现。常用的财务比率衡量企业三个方面的情况,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使用杜邦图可以将上述比 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对现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过比率分析实现,而是要求从现金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并据此判断其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比率分析与现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

以下是全套:EXCEL财务报表(带公式)的下载 全套EXCEL财务报表,包括支持各行业的:凭证、总账、分类账、科目账、T型账(丁字 帐)、资产负债表(资产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丁字帐(T型帐)、各行资产经营财务表格等等。带全套公式,只要把基本数据填写了,将自动生 成汇总数据和相关数据,最大程度减少财务制表工作量。 200多套表::biso./soft/ 300多套表(含新旧准则)::biso./soft/ 直接运行,自动解压缩。 瑞易财管则是适用于中小公司会计、商户、理财和往来账流水(记账)管理,具有自动、通用、安全的特点。只需要做好收支就能生成专业财务报表。 安全下载::biso./soft/ 按提示安装完成即可永久使用

你去巨潮资讯网随便下载一个上市公司年报,里面有财务状况说明书我记得,不过具体的分析就得你自己来了

涉及到商业机密,绝对不可以,你们导师如果是需要的网上财务报表,可以从网上找一些,但是如果是涉及到真实财务报表,肯定是触犯法律了

输入前面三张资产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就行。

小规模纳税人申报财务报表时企业类型选小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和小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针对增值税来说的,后者是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划分的,一般来讲,小规模纳税人应划入小企业。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 *** 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不要轻言调整,你对虚假报表的原因查清楚了吗?你对究竟哪些科目出现不失数据查出了吗?关键一点,你对真实的数据有掌握吗?该财务人员,敢出虚假报表,必定账面也已经做到一致,甚至无懈可击。你张口就是调整,是否鲁莽了。至于财务状况很差,倒是不可调整的,也许就是真实的状况,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许多事情。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8.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9.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 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 其中:固定资产使用固定资产净值计算。 10.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11.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12.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13.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4.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15.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6.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18.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19.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20.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1.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22.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24.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25.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6.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27.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28.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100% 你按着这些公式计算一下,写些东西分析分析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