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诗经英译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诗经英译研究的论文

我国古文博大精深,言简意赅,许多名言佳句早已成了脍炙人口的座右铭。古文英译是我国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文英译的特点和技巧文化翻译要靠语言去实现,可矛盾的是,语言既是实现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妨碍交际的障碍。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文化翻译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达到真正交流的目的。看完刘云波教授所译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后,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简洁”。这两个字写起来简单,但要在古文英译中体现出这一点,可谓是难上加难!我们知道,在把一篇古文译成英语之前,我们自己首先要理解它,并把它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然后才有可能用恰当的英文把它表达出来。这样以来,就等于把古文翻译了两遍

由于论文太多了 就没复制过来,你让你家里人好好看看吧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古文言简意赅 ,许多名言佳句成为脍炙人口的座右铭。1997年我国领导人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就引了“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世不竭” (Cut away half of a rod and keep onhalving what is left ,and there will be no end to that process ) 、“亲仁善邻 ,国之宝也” (Loving people and treating neighbors kindlyare most valuable in a country)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Heaven operates vigorously , and gentlemen exert to strengthenthemselves unceasingly)等词句。 1999 年 3 月在访问瑞士时 ,他引用了“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 ( Is it not delightful to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 )同年6月视察黄河沿线时引用了“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If a man is not far -sighted he is bound to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the near future.)不仅如此 ,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尊重 ,许多外国元首在与我国的交往中 ,也常引用古代名言。例如 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西安南城门欢迎仪式上的演说 ,就是以《礼记》中的“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When the great way is followed ,all under heaven will beequal)结束的。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中西文化交流还是从中西外事交往的需要来看 ,对古文英译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价值的。 一、 古文英译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最深的先秦古籍首推四书(The Four Books)五经(The Five Classics) 。随后出现的著名诗歌有楚辞(The VerseΠ Elegies of Chu或 The SongsΠ Poetry ofthe South) ,散文有《左传》( Zuo’ s Commentary) 、《战国策》(StrategiesΠ 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 ,等等。四书的英译通名为: The Great Learning ( 《大学》 ) , TheDoctrine of the Mean ( 《中庸》 ) , The Confucian Analects ( 《论语》 ) , (The Works of) Mencius ( 《孟子》 ) 。“四书”又有“四子(之)书”的说法 ,即 abbreviation for“The Books of the Four Phi2losophers”。五经的英译通名为“The Book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 of SongsΠ OdesΠ Poetry ,or TheClassic of Poetry ( 《诗经》 ) , The Book of HistoryΠ Documents ,orThe Classic of History( 《书经》或《尚书》 ) ,The Book of Rites orThe Record of Rites( 《礼记》 ) ,The Book of Change(s) ( 《易经》 ) ,The Spring and Autumn(Annals) ( 《春秋》 ) 。诸子散文除《孟子》外 ,还有《墨子》(Mozi ) 、《庄子》(Zhuangzi) 、《列子》 (Liezi) 、《荀子》 (Xunzi) 、《韩非子》 (Hanfei2zi) ,等等。其中以《老子》的英译本最多。我国先秦文献虽然成书很早 ,但这些古籍称得上系统英译西传的最早时期却是 19 世纪。英译中国古籍最早且最具权威的译者是英国汉学家詹姆斯�6�1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 - 1897) 。他从1858年开始翻译中国典籍直至去世 ,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时近40载。他的多卷集《中国经典》 (The Chinese Classics)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左传》。此外 ,他还英译了其他典籍。理雅各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现以四书为例。

诗词英译译本研究论文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英语翻译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1 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 关键词:意境 传递 模糊 语言 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使读者浮想联翩,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审美能力和 文学再创造能力、语言差异和 文化 差异。意境的核心内容是模糊美,译者需要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原文的意境。 一、引 言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凝结了中国人的 哲学 智慧和 艺术 经验 。道家的本无之论和佛禅的空观是意境诞生的哲学前提,意境的提出受到了佛、道、禅的影响,美学正是在与宗教、哲学的区别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规定。(刘成纪,2006:87,92)根据《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的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之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茅盾曾为文学翻译下过一个定义:“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1984:10)不少人认为文学翻译是以意境的传达和再现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意境的营造已属不易,而要在翻译中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烘托的意境就更是难上加难。“意境由意象群组合而成,它浑融诸意象,而超越于意象之和。”(吴战垒,1991:41)刘禹锡曾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合。”这说明“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龚光明,2004:38)。翻译时译者要如何处理这种不可言传性,在译文里再现原文的意境,对自身无疑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其实,意境再现是一种翻译的理想境界,有时很难实现,毕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和思维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不过,译者可通过自身的努力,用另一种语言来传递原作的意境。 二、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要因素 意境的传递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然是翻译,就一定会涉及原文和译文、译者和读者。意境属于美学范畴。“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翻译中的审美判断,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毛荣贵,2005:7)意境的再现或传递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要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审美冲动”(陆洋,2005:50)。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是影响意境传递的主观因素,而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意境传递的客观因素。 1.译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 译者的审美能力决定了译作的美感层次。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时是“由多种 心理要素及其功能关系组合而成,这些心理要素通力合作,才能保证译者审美经验(美感)的最终实现”(屠国元、袁圆,2006:25)。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强调了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要求译者以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为旨归。因此文学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表述为“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表达美”。译者要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自己就必须能够感知原文的意境美、体验并理解这种美,然后在译文中再现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意境的创造要求达到物我水乳交融,即意与境浑,心与物共。”(孙迎春,2002:87)作者是意境的创造者,他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产生某种意境。译者首先是原文的读者,需要细心品味文中之境,让自己如身临其境般去体验作者的审美情感,之后通过再创造将原文的意境传达给译文的读者。文学作品通常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因此译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意境,才能将译文读者带到原文的意境美中去。 郭沫若曾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 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郭沫若,1984:22)翻译的创造性性质属于二度创造,也就是再创造。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原文作者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然后用适当的语言在译文里再现或传达原作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文学再创造不是词对词、句对句的转换,译者为了再现或传递原作的意境,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框架。“译者的创造不是指语义内容层面上的变化,而是指艺术心理的发挥。”(姜秋霞,2000:260)译者首先要感知原作的意境,再通过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使心物交融,获取审美意象,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造象外之意的意境。 2.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翻译需要进行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认识差异并寻求穿越差异的 方法 。就汉语和 英语 而言,两者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这就注定它们之间的翻译不能完全对等。比如中 英文 诗歌的互译就常常遇到难题,因为汉语的平仄和英语的十二音节诗句的韵律效果是不同的。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只要排列出奇,组合得当,三言两语就能出景、出情,情景交融”(毛荣贵,2005:220)。而英语则注重逻辑分析,少了“虚”和“意”,更多的是“实”和“境”。例如: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此汉语 句子 里有“意”——衰、寒、茫茫,有“境”——冬日、柳、烟、水,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让人充满联想和感触。试比较林语堂的英译:I went there, however, on a winter day and saw only a stretch of cold water against some sparse willow trees and a frosty sky. 虽说林译切合原文,也传达了原文的情与景,但由于英语没有汉语那么多产生朦胧美的词,使得译者无法完全再现和传递中文原句特有的意境。 文学翻译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当两种语言发生碰撞时,它们是在两种文化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特色,所以每一种文化都存在于与另一种文化相互作用的 环境中。(王宁,2006:46,48)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常常具有一词多义、象征性、审美意象和隐喻等特征,字里行间别有一番韵味和意境。要 体会和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 中国 文化修养和 文学功底,因此,译者要向另一种文化背景的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的确是不易。“文化具有一贯性、持久性,渗透于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文化中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廖七一,2002:276)例如,唐朝诗人孟郊的《古离别》:“欲去牵郎衣,郎今去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许渊冲的英译是:I hold your robe lest you should go /Where are you going, dear, today? / Your late return brings me less woe / Than your heart b Eing stolen away.文中的临邛不仅指地名,更是一种文化意象,出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 故事 。“莫向临邛去”意思是不要效仿司马相如另寻新欢。由于临邛所承载的文化意象对英译本读者来说比较陌生,无法用简练的诗歌语言翻译出来,所以许渊冲不得不进行再创造,把原文隐含的意境直接用 英语 表达出来。 三、模糊语言与意境的传递 语言模糊性是语言自身的特点之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语言文字构成文学作品,作家用语言文字来传达文学形象。“文学审美中的非物质形态即意象、情感、意境、风格等这些非表象要素代表文学作品的气质,虽然可感,但又因难以捉摸、不可计量而模糊。”(毛荣贵,2005:230)文学语言的模糊化是作家对语言做 艺术 处理的结果。美学意义上的所谓“模糊语言”,是指语词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穷自己所欲言,不“嚼饭与人”,不无视或低估受众的能动;而是让读者独立思考,让读者驰骋想象,让读者享受咀嚼。(毛荣贵、范武邱,2005:11)模糊语言调动了审美主体,扩大了审美客体,从而扩大艺术空间,增加阅读美感。意境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模糊美,或者说含蓄美、朦胧美。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它的产生和流传是中国影响外国,有着中国的特色。汉民族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综合,在文字表达中强调整体的表达,主张藏而不露,欣赏似是而非、只可意会的意境。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讲究意合意会,不注重分析和逻辑;而英语则讲逻辑、重分析、求形合,欣赏客观描述,漠视整体感应。汉英翻译的憾事之一就是眼睁睁地看着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由此可见,在文学翻译中要完全再现原文的意境是多么困难,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力求传达或传递原文的意境。 四、结语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意境美,追求实境与虚境的和谐统一。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描写手法,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冲击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于意象,具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性,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传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再现原文的意境十分困难。为了更好地向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的意境,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再创造能力,把握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巧妙运用模糊语言来传递意境,体现出意境的核心内容——模糊美,即含蓄美、朦胧美。 参考 文献 : [1] 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 院出版社,2004. [2] 郭沫若. 论文 学翻译 工作[A].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 姜秋霞.佳境生象外——文学翻译的美学随想[A].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2000. [4]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5]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5). [6] 陆洋.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5). 2017英语翻译论文范文篇2 论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 摘要 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较,文学翻译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以及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要考虑的四个层面:历史层面、宗教层面、文化层面和语言结构层面。 关键词:文学翻译 再创造 层面 中国的翻译可谓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随着翻译这一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理论的探讨也不断深化。各种翻译理论层出不穷,释道安的“五失本”,玄奖的“喻俗”,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镜”,再到我们现在通用的“忠实、通顺”等等,都对翻译作过精辟的论述。但文学翻译却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独特性。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艺术,要求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用另外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会受制于诸如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使得翻译活动与前人所提出的“忠实”背道而驰。“忠实”的翻译原则似乎不能给文学翻译以有效的指导,在文学翻译中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去理解与再现他国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 一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媒人”,原文经过译者的加工而转换成译文。从翻译活动的开始到翻译活动的结束,原文是译文的出发点,离开了原文,翻译便无从谈起;而译文却是原文的归宿,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原文转换成译语读者能读懂的信息。当一种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作品被移植到另一语言环境中时,译者要让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最为相似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而忽视“创造”。在过去如果有人提出翻译的创造性,就往往会被指责为误译、滥译、胡译。这实际上是曲解了创造性的真正含义,错误地把创造性当作了任意性,不能把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度”。 “过度”的创造确实会歪曲原作的内容,破坏原作的意境,但是“适度”的创造在表达原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离不开译者的再创造,忠实只是再创造的基础,但忠实的译文并不等于好的译文,太过“忠实”的译文不能满足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这好比是给译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禁锢了译者的思想,忽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难译和不可译的地方,只能采取“死译”,因而与翻译的初衷背道而驰。再者,文学翻译除了要传递原文的意义外,还要涉及到复杂的审美活动。文学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译者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及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再创造”这种主观的能动参与是无法避免的。 茅盾先生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对原文进行再创造,才有可能译出好的译文。当有人把“The man is the blacksheep of family.”译成“那人是家里的黑羊”时,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了一把。这就是典型的“忠实”的翻译。译文确实以最大程度呈现出了原文的字面意思,但是译得很失败。译者完全陷入了所谓的“忠实”翻译,译得一字不差,但却译得不知所云。如果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翻译,考虑到喻体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将blacksheep译成“害群之马”,问题便迎刃而解。还有些译文不是对与错的关系,而是合适与不合适的关系了。 培根在《论读书》中的第一句话可谓是众所周知了,“Sd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 and,for ability”。如果根椐字面意思译为“读书可以让人们感觉很愉快,可以增添光彩也能增长才干”,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原文的美感全无,原文的排比结构也无从体现。故王佐良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将其译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成为了精典译作。由此可见,文学翻译确实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艺术性地进行再创造。 二 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层面 1 历史层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经历过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而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历史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到不同文化在历史中的积淀、 思维方式 及表达情感的方式等不同民族的习惯。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里面有一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尧舜。”有人译为: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Yao Shun.” 这是不合适的译文,汉语诗句中的意思不难理解,“神州”指的就是中国,“舜尧”则是中国古代两位最英明的帝王,这里引申为圣贤之人,这是译入语读者不知晓的信息,显然不能直接音译。只能进行再创造: “Spring winds move willow wands,in tens of million:Six hundred million we shall all be Sage-Kings.” 这样一来,译文中的“Sage-Kings(贤明之主)”更忠实于原文。《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用来描写林黛玉的“稀世”之美: “两弯似蹙非蹙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霍克斯(David Hawks)译为: 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David Hawks,1973) 国外的读者理解不了上面的表达,因为比干、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前者代表着智慧和忠诚,后者代表着绝世的美艳。此处如果不采取加注的方式对原文进行再创造,译文的失败在所难免。 2 宗教层面 宗教在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所形成的文化。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心中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耶稣的位置不可替代,____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主体特征之一。由此演变出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词汇,它们承载着特殊的涵义。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有些词语的长期使用,其含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原来宗教词语的含义,随着词语使用环境的不同,其含义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再创造,往往不能传达这些词的全部含义,造成文本的信息丢失。在《红楼梦》的第六回,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他用英语 谚语 来对译汉语 成语 ,似乎是神形兼备。“天”译为God”。而“God”的意思是____中的上帝,原句中的“天”却是一个道教概念。这使得东方道教和西方基督____的文化差异和宗教渊源无从体现。西方读者会以为《红楼梦》里的人物信奉着基督____样作品的原汁原味就丧失了。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将这句话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osposes.”他将“天”直译为“Heaven”,保存了原文中的道教色彩,使原作的文化特色得以再现。 3 文化层面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特征又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在翻译的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排除文化差异,以达到文化再现的目的。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致使相同的表达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所传递的内涵也大不一样。英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受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的影响,不同的国家赋予词汇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在翻译时若一味“对号人座”、望文生义,不仅令人费解,而且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真正的涵义,因此只能采用意译法恰当地进行翻译,以再现原文的神韵和意境。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Bush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把它译成“布什不吃鱼还玩游戏”则让人莫名其妙。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教徒们为了表示绝对的忠诚,反对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所以有了“不吃鱼”这个说法,此处我们把“不吃鱼”创造性地译为“忠诚”;而“play the game”义同“play fair”,大体上是指公平地比赛,根据具体的语境在此处译为为人正直。所以上面的句子若能译为“布什既忠诚又正直”则更为达意。此外,中西文化中的“龙”也是很好的例证。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权力、地位”,古代的皇帝都坐喜欢坐在龙椅上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喷火的动物。因此,在翻译时就要准确地把握该词所在的语境。 4 语言结构层面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是汉藏语系;英语采用26个字母为其语言的表达符号,而汉语则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传情达意;汉语是螺旋式思维,而英语是直线式思维;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些差异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得斟词酌句、深思熟虑。如果把“The coat is nice and cheap”译为“这件外套漂亮和便宜”就失去汉语的意味了,因为原句中“nice”和“cheap”的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们的审美观,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失去了原文的“美”,若能此处译为“这件外套物美价廉”,则带给中国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译文充分考虑到了汉语语言结构特点,采用四个字的成语表达,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最自然最贴切地再现了原文。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时候还要转换词语的词性,译文若采取与原文同样的词性,可能会造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译文晦涩难懂的局面。如:“Independent observers have commented favourably on the achievements you have made in this direction.”翻译成了“有独立见解的观察家们对你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译文把句中的动词“commented”译为了名词“评价”,而原句中修饰动词的副词“favourably”也相应地转译成汉语的形容词。 三 结语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而创造是表现这门艺术的唯一途径。翻译比写作更难,这是因为作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进行发挥、自由创作,而译者的翻译受原作内容与艺术意境的制约,可供译者驰骋的空间只有方寸之地。即使对那些“文化空白性”事物的翻译也不是任意的,既要使原文的艺术意境能顺利地“化出”,又要能为本族语的读者所接受,除了进行恰当的“创造”与“叛逆”,译者恐怕也别无他法。所谓百分之百的忠实只能是一种错觉。译者在翻译中必须借助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经验水平,在“忠实”和“再创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 [2]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4] 谭晓鸣:《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障碍》,《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5] 黄顺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信息求真》,《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6] 孟健、王春:《比较之中出鉴别――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 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意象研究开题报告意象研究开题报告篇一:唐诗意象研究开题报告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内涵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一(4)班 研究性学习小组一. 课题研究背景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第 1 页企业查询点击进入!百度官方平台,精准定向,按效果付费最近5分钟前有人申请相关服务企业查询-来百度,覆盖95%网民,成为近85万家中国企业开展营销推广的信赖选择!比传统营销方式更精准,更灵活,为您带来更多潜在客户,快速提升企业销售额和品牌影响力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咨询百度营销 广告在唐诗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即意象,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因此从常见的意象内涵入手来分析诗歌是我们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的不二选择。然而同学们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欠佳,因此,为了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我们需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那么,唐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呢?它们又有什么特殊内涵呢?第 2 页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计划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便确立为“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内涵研究”。二、课题组的组成及任务为了多研究些问题,而又减轻每个成员的课外负担,我们这个课题组计划组成一个大组,而分四个小组。四个小组一起开展活动,一起搜集资料,一起进行调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只是任务上各有侧重,总结研究成果时分步进行。“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内涵研究”第 3 页这个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1、边塞诗常见意象内涵研究;2、思乡诗常见意象内涵研究;3、怀古诗常见意象内涵研究;4、送别诗常见意象内涵研究。四个子课题研究分由四个小组承担。多方面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小组组成及任务分工:组长: 朱思婧第一小组:陈宇(负责子课题1)第 4 页第二小组:余少阳(负责子课题2)第三小组: 陆颖怡(负责子课题3)第三小组: 张昆(负责子课题4)指导教师:***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 研究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第 5 页2、 研究唐代诗歌中的言辞,欣赏并恰当的借鉴、运用到写作中去。3、 拓展同学的知识面,增强同学对唐代诗歌的了解。4、 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锻炼自己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撰写论文的能力,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四、研究方法1、 查询常见网站:利用平时常用的网站,关注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第 6 页图片,并整理下载到软盘上以供学习研究。2、 查询图书资料:在学校及校外各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并做好记录,或全文复印,以供学习研究。3、 案例分析:利用咨询老师,整理相关案例,分析唐代诗歌中意象内涵对唐诗的重要意义。五、研究计划及步骤第一阶段:(—)成立研究小组,确立研究课题,明确各小组承担的研究任务。第 7 页第二阶段:()查询资料,通过咨询、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有关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内涵的各种图文影像资料,分类整理保存。第三阶段:()对唐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内涵进行分类整理,对如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作进一步验证。第四阶段:()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其中的有启示的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第 8 页问题,确定总结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及有关论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第六阶段:()展示研究成果。六、成果形式1、 撰写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3份)。2、 每人写出一篇研究性学习论文第 9 页或心得。3、 将整个的研究情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成果展示。20年4月19日篇二:唐诗英译中的意象研究开题报告引言: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是世界文化瑰宝中璀璨的明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体诗(格律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唐诗语言优美、文字流畅、意第 10 页境高雅、情感真挚、思想开放而深邃,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精华,也是绽放在世界文苑里的一枝奇葩。诺贝尔文学评奖委员会主席埃斯库马克盛赞中国文学独特的艺术美时曾说:“世界上哪些作品能与中国的唐诗和《红楼梦》相比呢?”唐诗作为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和艺术之美。诗歌的意象为诗歌美的重要体现形式,而意象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原诗美的传递。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着眼于诗歌“意象”的定义和审美特征,阐释了诗歌的意第 11 页象是人的存在形式通过“赋比兴”等手法而进行的诗意的表达,而人的本性和事物的异质同构的特点使诗歌意象的翻译成为可能。通过结合唐诗英译的例子,通过对译本分析并总结出,诗歌意象翻译中对原诗意象和意象背后的意境的理解是关键,在实践中还要结合译入语境对意象作阐释或调整,这些策略对诗歌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翻译的过程属于文化再现的过程,应该将文化背景纳入考虑范围,做到形美意美的统一。第 12 页1.目的及意义随着汉语热在全球升温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不断落户,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缩影,集历史,文化,经济,内涵于一体,意象更是传达这些含义的重要媒介。“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集中地体现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英国汉学家威亚瑟.韦利把意象视为诗歌的灵魂,第 13 页因为意象积淀和折射出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我国古代著名学者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与象统一、情与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追求,在唐诗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译诗即译意象,一首唐诗的英译过程,就是该诗的意象在英语中重组和再现的过程。从意象转译的角度研究唐诗英译,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本论文以唐诗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演变及其对诗歌翻译第 14 页的影响,选取有代表性的翻译家进行个案分析,进而提出诗歌意象转译的原则与策略。同时通过同首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诗歌翻译的注意事项,从而初步得出唐诗意象翻译的相关策略和技巧。2.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近现代出现很多优秀的翻译家,严复,傅雷,梁启超,而唐诗英译更是翻译家乐此不疲的功课。当代中国优秀的唐诗翻译家代表有第 15 页许渊冲,舟晓航,刘祖慰,孙强新,高嘉正.。以许渊冲着重唐诗的意象为例,他说过:”理论来自实践,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是我提出’创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他正是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加以概括,并且在《翻译的艺术》(1984)、《文学翻译谈》(1998)、《文学与翻译》(203)等著作中,对形似与第 16 页神似,求真与求美,翻译与创作,”翻译腔“和”四字成语“,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文化的竞赛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第 17 页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欢;最高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快。同时唐诗在外国也是受到了关注和热捧。西方学者译介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唐诗)是从1898年赫本特·翟尔(Herbert le)的英译本《中国诗词》(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Verse)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末或1929年威特·拜讷(Witter第 18 页Bynner)在纽约出版了英译本《中国诗选》(A Chinese Anthology,美国最早的英译《唐诗三百首》);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 译过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李白的《长干行》等不少唐诗。 1940 年伦敦出版了叟姆· 杰尼斯(Soame Jenyns)《唐诗三百首选译》,1944年又出版了该书的增补版本。杰出的美国女翻译家阿瑟·薇丽 Arthur Waley (1889-1969)翻译出版了《诗经》,同时她生前至少还译了170 首包括唐诗第 19 页在内的中国古典诗词。1971年纽约出版了.戴维斯英文版《杜甫》(Tu Fu)一书;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了阿塞 · 怀特 Arthur Wright《唐诗赏析》(Perspectives on the Tang);1987 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渊冲、吴钧陶等 39 位翻译家们英译的《唐诗三百首》(在美国诗歌翻译出版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受到华人和美国学界的欢迎)。以埃兹拉·庞德和洛威尔为例为例,他们意象派的代表诗人,庞德从中国古第 20 页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庞德退出意象派后,洛威尔继续领导该派活动,提出6项原则性主张,即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后来洛威尔又加上“要含蓄,不用直陈”的原则。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第 21 页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 研究路线:第 22 页百度文库 搜索中国什么中表现意象的重要媒介是百度文库10亿海量资料,查找管理一应俱全打开APP展开全文免费读意象研究开题报告全文APP打印导出为WORD导出为PDF发送至微信APP打开版权说明:应版权方要求与设置,本文档不支持阅读全文,请购买后查看全文相关文档意象研究开题报告1000阅读免费获取全文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XX 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女性形象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觉得 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导语:撰写一份开题报告,可以使读者对论文有更多的了解。以 下是为各位的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1340阅读 行业好评免费获取全文意象研究1000阅读 TOP超赞免费获取全文实践与想象:观念设计课题研究报告1000阅读查看更多为您精选意象研究开题报告会员文档456篇人气好文意象研究开题报告2029人阅读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2417人阅读热门TOP意象研究1426人阅读实践与想象:观念设计课题研究报告1950人阅读立即开通VIP意象研究开题报告_SABIC中国 生产化工原料的厂家成就你我意象研究开题报告,生产化工原料的厂家战略事业部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运营部门,制造全球日常生活所使用的高级化学制品,塑料,材料等各类基础材料。广告意象研究开题报告_埃克森美孚 - 世界知名的化工公司意象研究开题报告,埃克森美孚的使命是,在秉承可持续发展宗旨的同时,以高效,负责的方式提供高品质的化学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和股东创造卓越价值。广告意象研究开题报告_淮南 化工原料厂家-合肥荣光化工意象研究开题报告,【合肥荣光化工】安徽省化工原料厂家直销,专业生产化工原料厂家,化工原料厂家,二氯甲烷,氯化石蜡等化工原料,产品齐全,欢迎来电咨询!广告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中国什么中表现意象的重要媒介是文件夹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意象分析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分 1683阅读 近期下载量飙升海洋文学中的海岛意象【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分 1076阅读意象研究开题报告doc - 百度文库分 1435阅读 人气好文剩余10篇精选文档APP内一键获取全部合集523人已获取工具 收藏 APP获取全文 获取文档下一篇

这个一言半语说不清,这种翻译很难。建议你看看辜鸿铭翻译的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语句子是主题句,只要把事情本身说清楚,那么不一定要主谓宾各个句子成分齐全。反过来说,汉语句子没有主语,甚至没有谓语或宾语,也能把事情说清楚。尤其在古诗写作中,要求文字高度浓缩,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广阔的意境,抒发深厚的感情。汉语句,重在语义主题,而不着重句法结构上的主体;施动而无施事者的现象,普遍存在。英语语法结构较为严谨,主语不可缺,所以称之为主语句。古诗英译中增添主语是普遍现象,有时虽非结构主语,但至少补译出语义上的某个行为者。一般情况下,诗人抒发感情,主语“我”通常隐含不露,也不必明说。如:孟浩然的《春晓》,妇需皆熟知,通俗易上口,四行诗,无一主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谁“不觉”?谁“闻”?谁“知”?不说也知道是诗人本身。然而,在英译中都――补译上行为者“I”:I awake light―hearted this morning of spring, Everywhere round me the singing of birds―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诗经中的史诗研究论文

可以用百度文档搜索找点素材

两千年来,论诗者多矣。各个方面皆论述颇深。重复老调子,只是拾人牙慧而已。我建议你讨论一下诗经与原始风俗问题,用人类学、风俗学、社会学眼光来解读诗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那代人开始的,相对其他话题比较新颖,涉及跨学科问题,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意思。建议你先读一读闻一多《诗经》类著作,如《匡斋尺度》、《诗经通义》甲乙、《诗经新义》,或许能有所启发。后人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也不少,翻出几本典范,来读一读,看看除此之外能不能有新的视野和认识。只要有一点,一篇不错的论文就可以出来了。

一篇好的古代文学论文首先是要选好标题,选准了标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 2. 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3. 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 4. 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5.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 6. 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 7.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 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 9. 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0. 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 11.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 12. 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3. 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 14. 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15. 论《诗经》中的玉 文化 16. 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 17.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 18. 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 语文教材 中的接受 19. 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 3、论先秦儒家道德 教育 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 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 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 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 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 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 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 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 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 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 20、论先秦儒家 散文 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2.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傅道彬的《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是近年来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成果。它的出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先秦诗学体系开始基本形成。以文学的目光审视经学,分析“六经”文本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联系,是本书的理论基点。因此,作者注重的既不是传统的“六经皆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六经皆文”的文学认识,而是以文学为中心的“六经皆诗”的基本思想。本书祖述钱锺书“古史即诗”、“史蕴诗心”和“史有诗笔”三个方面的论断,指出钱氏“‘以史当诗’,打通‘诗’、‘史’的阻隔,融汇诗笔史笔的努力,已经揭开了‘六经皆诗’的理论帷幕”。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支撑,作者才登高望远,让我们重新领略我国上古文学的精神气象和历史格局。作为一部建立在历史描述基础上的理论著作,由该书的名称即可窥见所论“周代诗学”与其历史文化土壤——周代礼乐文化的关系。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乐文化的滋养和润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代是礼乐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周代礼乐文化与先秦诗学的关系方面,作者指出,“在周代礼乐制度中,‘礼乐’相连,礼乐相通,礼的境界也即乐的境界。”(第21页)由是,作者论述了周代礼乐文化教养下的文学创作主体——周代贵族的君子人格的形成,并充分论证其历史背景——城邦制度的存在、哲学主题的确立、经典文本的形成等诸文化要素。(第92-124页)在对礼乐文化与先秦时期中国诗学关系进行的讨论中,作者独辟蹊径,对中国古代的“史诗”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新的认知思路。比如,作者认为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则可知“中国的史诗存在也是基本的历史事实”,“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史诗中,除了少数的百科全书式的宏大史诗之外,更多存在的是形式内容多样,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的史诗类型”。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被研究者指为史诗的《诗经》诸篇如此短小?作者指出,应当从它们的演述方式来进行考察。这一研究路径不但在史诗研究中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意义,而且对整个先秦诗学的建立都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意义。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我曾指出,此说不当,诗与乐中“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第三章)本书中,作者进一步认为,“象”乐“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第58页)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西方史诗(主要是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方式的不同。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作者的阐释有坚实的文献支撑,又有远大的理论目光,其结论是富有开拓意义的,也是科学可信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悲剧、喜剧以及狄苏朗勃斯等歌唱艺术和诸种器乐的演奏,“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摹仿”,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摹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在对中国古代史诗问题的述论中,作者创造性地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提出的有关“摹仿”的理论运用于中国早期艺术研究,得出了富有开拓意义的合乎先秦文学历史事实与中国古代艺术规律的结论。春秋时代的文化与文学是本书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将春秋作为礼崩乐坏的乱世来描绘,书中指出如果“简单地把春秋社会描绘成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的乱世,就是片面的。其实春秋时期社会一方面表现为礼乐的被僭越被曲解被破坏,同时这也是一个礼乐被强调被坚持被建设的特殊时代。”(第190页)在作者看来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和文学繁荣,是在城邑文明和城邦社会的历史基础上实现的。本书第三章《城邦社会与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与第四章《“文言”变革与春秋时代的文学繁荣》实为一体。前者描述春秋时期新的文学创作主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后者继之,从旧体文言(以《尚书》为代表)与新体文言(以《国风》与《易传》为代表)的演化历史入手,论述孔门乃至整个春秋时期士人集团的言语风尚及春秋时期各体文学形式的全面成熟,进而提出“春秋时期文学自觉说”这一可谓石破惊天的理论构架。虽然“春秋文学自觉说”还需要进一步的个案充实,还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完善,但这一理论的生命活力是不容置疑的。

诗经的论文研究题目

汉语言文学的,谢谢啦

一篇好的古代文学论文首先是要选好标题,选准了标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 2. 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3. 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 4. 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5.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 6. 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 7.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 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 9. 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0. 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 11.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 12. 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3. 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 14. 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15. 论《诗经》中的玉 文化 16. 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 17.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 18. 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 语文教材 中的接受 19. 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 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 3、论先秦儒家道德 教育 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 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 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 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 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 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 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 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 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 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 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 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 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 20、论先秦儒家 散文 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 猜你喜欢: 1.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2.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不知道呀么不知道!

查百度网“诗经原意34首”可以论。现代人总是爱找篇诗经发神经,两千多年中国字是“图画”,现代字是“图画螃蟹"的几个脚爪,整天盲人摸象,国学大师遍地,一个“停止”的“止”原意搞反,搞“现代化国学”倒是一门,新学。

对诗经研究论文

对不起,我也不会

诗经:可爱的人的本性!看我的翻译 氓那个男的刚开始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很,抱着自己家里织的布来到俺们这里换丝。其实吧,他不是来换丝的,是来跟我商量婚事的。我送走他,先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这个地方。我俩一边走一边说,你急着要跟我结婚,不是我不愿意,是你连个像样的媒人都没找到。好了好了,别生气了,我答应你,秋天我们就结婚吧。站在一段破墙上,看着你家方向的那个复关,看不到你时,心里不是滋味,难受的都哭了。看到了你,心里高兴极了,一边说一边笑。马上要成为你的新娘了,我们占卜了一下,卦象很好,说咱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吧,把你的车子拉过来,把我和我的嫁妆带走。。。哦桑树还没有落,那叶子长的繁茂的好的很,哎呀,小斑鸠,别吃我的桑葚。哎呀,女人啊女人,千万不要沉迷于男人的谎言中。男人迷恋女人,只是一时的,很快就能把你忘掉,女人迷恋爱情,很难脱离出来。。。。呜呜,傻女人,坏男人桑树黄了,树叶落了,自从我嫁给你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三年了,我过着贫穷的生活。淇水浩浩荡荡,把我船上的窗帘都打湿了(我现在已经休了他,正在回娘家的路上)。我也没有什么错误啊,男人啊,你怎么这么花心,找了小三不说,一点度都没有,还见一个爱一个。。。受不了我嫁给你这三年,家里活没有不做的,早起来晚睡觉,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开始对我实施家庭暴力了。王八蛋。。。我的兄弟们不知道我现在的生活状态,还经常拿我开玩笑,我静下来想一想,自己难过吧,说啥都没用了。要是跟你白头到老一辈子,那我还不得怨恨一辈子啊,受气一辈子啊。淇水还有岸呢,一坑水还有个尽头呢,你做事没“成”。想起来我们谈恋爱那会,两个人高高兴兴,亲亲我我多好。。。你对我信誓旦旦说的那些话早就随风而去了,既然你说话不算话,做事情有这么混蛋的话,那么一切都结束了,拜拜!

两千年来,论诗者多矣。各个方面皆论述颇深。重复老调子,只是拾人牙慧而已。我建议你讨论一下诗经与原始风俗问题,用人类学、风俗学、社会学眼光来解读诗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那代人开始的,相对其他话题比较新颖,涉及跨学科问题,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意思。建议你先读一读闻一多《诗经》类著作,如《匡斋尺度》、《诗经通义》甲乙、《诗经新义》,或许能有所启发。后人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也不少,翻出几本典范,来读一读,看看除此之外能不能有新的视野和认识。只要有一点,一篇不错的论文就可以出来了。

《诗经》的普遍性流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