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木材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木材论文文献

在森工企业中,木材检验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对木材的缺陷进行掌握,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有效的检验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木材检验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木材缺陷与木材检验技术

摘 要:在森工企业中,木材检验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对木材的缺陷进行掌握,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有效的检验方法,对木材的强度进行提高,这样在利用木材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森林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木材检验的时候要对其存在的缺陷以及检验的方法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以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木材缺陷;木材检验;检验技术

林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的对象就是木材,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保证木材的质量,因此,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检验工作,木材检验已经慢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木材的检验能够更好的保证林业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在进行木材检验的时候,要能够准确的找出缺陷,然后制定出补救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木材保管的技能。

1 木材缺陷与木材损伤检验内容

木材损伤和木材缺陷

木材出现缺陷的情况会导致木材产品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受到很大的影响,木材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木材出现损伤的情况,会导致木材的强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加工的质量以及产品的外观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对木材的损伤进行检验的时候,要对其是否受到灾害影响、是否出现裂纹以及是否受到腐蚀都要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木材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其使用价值不会受到影响。

木材损伤和木材缺陷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对于方木和原木结构,出现木材缺陷的情况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裂缝、顺弯、扭曲以及翘曲的情况,对于胶合性木结构通常会出现脱胶以及顺弯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木材检查的时候,要包含这些方面的检查,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缺陷能够及时被发现。

木材缺陷的分类

木材的缺陷主要是会出现在木材的表面,这样会导致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对木材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大影响。木材的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木材腐朽缺陷,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和腐朽菌对木材进行侵蚀导致的,这样就会出现木材容易腐烂的情况。还有就是木材本身的结构问题,木材是一种有机体木材,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到虫蛀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木材出现外部损伤,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种裂缝,这些都是木材的缺陷,对其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很大影响。

2 常见型木材缺陷与对木材影响

木材质受节子影响

木材出现缺陷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节子,节子的出现对木材的完整性以及构造均匀性进行了破坏,而且,也导致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外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节子也是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是死节,另外一种是活节。活节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和周围的木材进行紧密联系,因此,在质地上一般都是比较硬。而死节是由于树木枯死形成的,因此其和周围的木材已经出现了脱离的情况,在板材中非常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这样是非常容易导致木材出现空洞的情况。节子的出现不仅仅会对木材表面的美观性进行影响,同时对木材的硬度以及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木材的使用效率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节子的尺寸、大小以及分布位置都对木材的用途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木材的顺纹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都有很大影响。

虫蛀木材与木材腐朽

树木出现腐朽的问题和腐朽菌对木材的侵蚀有很大的关系,木材腐蚀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褐色腐朽,另外一种是白色腐朽,不同的细菌对木材进行侵蚀,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差异。白色腐朽会导致出现大量的白色和浅色斑点,同时,也会出现纤维状的结构。褐色菌在对木材进行侵入的时候,是会产生褐色或者是红褐色的外表。不同的木材在生长环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也非常容易受到昆虫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昆虫也会对木材的表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木材损伤与木材裂纹

木材裂纹主要包括干裂纹、东裂纹、轮裂纹和径裂纹,一般都和木材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样裂纹的出现对木材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木材的强度出现下降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木材的出材率受到影响。木材的斜纹通常都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在进行加工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斜纹的出现对木材的抗拉和抗弯强度都有很大影响。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会导致其出现质量方面问题。

3 如何加强木材检验工作

木材检验范围

木材检验技术相结合了木材检验实践、理论和标准,主要是研究木材品质、木材缺陷,也研究木材尺寸和大小的计算、检量。除研究检验理论和检验操作之外,检验人员必须承担研究应用、改进,木材检验方法、检验工具的改进与发展。

强化木材检验工作重要性

木材生产经营、销售等过程中,木材检验工作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木材检验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贯穿。木材检验关系着销售基础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加强原条量材的设计工作

木材检验中,原条量材设计属于造材前的重要优化设计工序,决定了原木产品的最终价值。同一根原条因造材方案差异,产品价值的差异也较大。进行原条量设计时,合理选择设计等内材与出口材,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增加木材的出材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强化储木场的木材检验

通常情况而言,林地应伐林木需经过采伐、集材、归愣与上车运输等环节,最终会抵运储木场,再经过卸车、选材、造材和归愣等环节,将其转化成商品材,再进入销售环节。为确保此过程的木材产品质量,储木场的检验而能源需根据国家木材标准规定,发挥有限木材资源的最大效益,与储木场管理员加强配合,严格控制选材、归愣、入库、出场等检验关,加强监督保障,逐根检尺真格原木,进行评价的估计,在原木上打上印号后,将木材入库记录,分类为愣头、材长、树积、树种等缴入国库,实现缴库、拔出、库存的高度准确。保证木材实现商品化、集约化管理。

提高林加工厂家的木材检验工作

使用先进、科学的检验技术,有利于推动林加工厂家产品的推陈出新,增强林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森工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延长,有利于推动产业化经营。木材加工企业必须不断研发出优质、竞争力产品。所以,木材加工需尽可能减少木材缺陷、降低木材的损失率,防止木材资源浪费,要求木材检验人员需严把检验环节,提高品牌意识度,对木材产品加强质量等级的评定,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对木材进行检验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森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木材检验是保证木材商品能够更好的进行销售流通的关键,因此,在森工企业中,一定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都做好管理工作,对木材检验工作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在木材检验方面,可以提高检验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在道德意识和检验技术方面也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其在进行检验的时候更好的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森工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路建东.木材缺陷及木材检验技术[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2(2):79.

[2]吴凤华.浅谈提高木材缺陷检验的技巧[J].中国科技纵横,2012(9):243.

[3]刘金福,郝正东.浅析木材检验中的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1(22):242.

[4]冯加彬,陈海秋.谈真菌引起的木材缺陷检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2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木材检验技术论文

鲍甫成从60年代初开展了木材显微力学研究。他的《云南松木材显微力学的研究》论文,阐明了木材受载荷时,木材微区与细胞的形变和破坏的动力学过程与特点,论述了木材机械破坏与抗强的动态机理,该文刊于《林业科学》上。他的此项研究把木材力学性质研究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从静态研究深化到动态研究,从观察整体木材受力下的变化过程深入到观察细胞在受载时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在中国木材显微力学研究方面走在同行的前面。

关于松树的论文 我挑选了两个 希望你看了对你有所帮助!!1.云南松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本研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就树皮、木材、针叶、球果等10多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统计分析。并对针叶、韧皮部、胚进行了微观构造的观察。结合环境条件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形态结构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 云南松种群的形态特征表现为多态性,随着纬度或海拔(样带取样)的增加,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形态变异的总趋势为:针叶长度逐渐减少、芽、3针1束的比例、短枝上的针叶数目、球果和鳞盾、生长轮宽度和针叶断面积(海拔除外)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叶鞘的长度、鳞脐、木材生长轮宽度、树脂道的数量、芽鳞排列的紧密程度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 经过大量观察,发现以3针1束为主的树木中,其长度比2针1束的长;以2针1束为主的地盘松和高山松,其2针1束的长度比3针1束的长。针叶的伸长生长通常表现出“优势针束优势生长”的原则。 针叶的内部构造表明,其基本的结构特征较为稳定,但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值变化较大,即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针叶的结构也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横断面的形状主要为半圆形、扇形、纺锤形和梯形等。4针1束和5针1束针叶的横断面的形态,出现了多样性和不规则性,单维管束和介于单、双维管束之间的过渡类型的比例增加。 滇东南地区云南松针叶的内皮层细胞出现外切向壁和径向壁加厚的凯氏带,生长在该地区湿热条件下的细叶云南松和思茅松针叶内皮层的凯氏带则更为明显。而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云南松针叶的内皮层没有出现凯氏带。同时,滇东南的细叶云南松和滇中地区的地盘松针叶的转输组织中出现大型树脂道,在细叶云南松的幼嫩针叶中表现更为明显。 云南松针叶的维管束以双维管束为主,同时亦有单维管束以及介于单、双维管束之间的过渡类型;皮下层为典型的二型皮下层;表皮层的角质层明显;树脂道多为典型的外生型。 滇中地区的云南松,其针叶维管束内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数量和组成分子的大小比滇东南地区的少且相对较小。而滇中地区的地盘松针叶的维管束内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列数明显多于滇中地区的云南松,但是细胞体积相对较小。针叶内木质部细胞数量的增加是对旱生环境的一种适应。 针叶基部的短枝连续横向切片表明,其针叶和基部的结构均表现为连续的过渡结构。首先针叶中的维管束全部转变为单维管束,进而针叶基部逐渐愈合,中央部位逐渐出现类似髓部的薄壁组织,不同针叶的维管束逐渐愈合,最终形成完全具备枝条的典型结构。在短枝的最顶端,仍然存在顶端的薄壁组织,但由于受到针叶发育的限制,而不再继续分化。 短枝的发育来源于长枝上芽鳞间的侧芽,在发育的初期,侧芽进行伸长生长,在伸长生长的过程中首先分化出一大一小“不对称”的两个针叶原基,大的叶原基进一步分化,形成三个针叶原基。在针叶原基的不对称分化过程中,进而发育成幼嫩的针叶。依据针叶原基的不对称发育和分化,如果温湿条件较好,或受到机械创伤,不对称的两个或三个针叶原基可以进一步分化成4个或5个针叶原基而形成4、5针1束。 幼嫩种子的解剖构造表明,直干云南松的胚为直的细长型,胚芽、胚轴、胚根、根冠基本在一直线上。弯曲云南松的胚比直干云南松的胚短,略有弯曲。地盘松的胚则比弯曲云南松的胚更短,弯曲度更大。这说明胚已表现出母体的一些形态特征。 云南松的树皮类型和韧皮部颜色的不同是由韧皮部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内含物的不同而形成的。粗皮类型的韧皮部组织排列倾斜、不整齐或呈斜切线状;细皮类型的韧皮部,组织结构排列较为整齐。红色的韧皮部,组织细胞内的内含物多;白色类型的韧皮部,内含物较少。韧皮部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与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水热条件较好,较为背风的条件下,云南松的韧皮部通常为细皮类型,而生长在迎风面的云南松韧皮部多为粗皮类型。但是韧皮部的颜色则与细胞内含物的多少和成分有关,尤其是韧皮薄壁细胞内的丹宁和树脂的含量以及它们在空气中的氧化作用有关。 云南松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与种群分布区的气候特点相适应。云南松形态结构特征在滇东南、滇中、滇西北大的分布区之间表现出“趋异”的生态适应趋势,在各自的分布区范围内又表现出“趋同”的生态适应趋势。整体趋势表明,滇东南和滇西北云南松形态结构特征相对的稳定,滇中地区分化最为激烈,可能与滇中地区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火烧等有关。 云南松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因子组合的多样性是云南松种群分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云南松的进化是其遗传变异与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是生态适应和进化的基础,长期的进化和适应又塑造了形态结构的相对稳定。2.兴安落叶松种内红材型与变异类型-白材型的比较研究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是我国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也是我国东北地区速生造林和更新树种。由于其生态幅度较大,在各种不同生境下产生了许多变异类型,其中最有意义的是红材型和白材型,前者木材颜色呈褐色至黄褐色,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类型,后者木材淡黄色,是少见的类型。通过对两种类型兴安落叶松在天然林中分布情况的调查,表明了白材型兴安落叶松主要生于草类落叶松林内,在天然生长的落叶松林中占10%的比例。 兴安落叶松过去曾有不少中外学者研究过,但多偏重于分类学研究,未见有红材类型与白材类型研究的报道。本文对大兴安岭林区天然生长的两种材色的兴安落叶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与现代实验手段相结合、生物学研究与木材学研究相结合、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科学系统的揭示了两种类型的兴安落叶松在形态学、木材物理力学、木材解剖学、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区别,从而确认白材型兴安落叶松是一个速生、优质类型。 本文采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种内变异与进化机理,得出了该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

土木材料论文文献

综上所述,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建筑结构适应环境能力弱的缺点,将建筑结构需要人为检测转向建筑结构带自我检测、调整和适应功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土木工程材料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应该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既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又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搞好“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

一、课堂教学

(一)突出重点

“土木工程材料”较多的课程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全部讲解,应根据专业性质,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程云虹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1]为例,课堂重点讲解的内容是:绪论,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第三章(水泥混凝土),第四章(砂浆),第六章(土木工程用钢),第七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有一个梗概的认识,对“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章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能等,同时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即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及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及第七章分别讲解工程中最常用的几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而第五章(砌筑材料)、第八章(木材)、第九章(合成高分子材料)及第十章(建筑功能材料)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但教师应适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把重点讲解的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做到学有所获;避免面面俱到,不求甚解。而且,有了重点讲解的内容作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章节才不会感到困难。突出重点的课堂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意识。

(二)科学讲解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比较松散,讲解时容易产生平铺直叙的感觉,甚至索然无味;如能精心安排、科学讲解,效果会大不一样。比如,通用硅酸盐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如果按照教材一种水泥接着一种水泥地讲,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重复、堆砌、凌乱,甚至不知所云。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进行科学整合,重点把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水化及凝结硬化过程、技术性质等等讲解透彻;而在介绍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时,抓住活性混合材料的潜在活性及掺活性混合材料水泥的二次水化反应,然后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各种水泥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内容紧凑了,脉络清楚了,学生掌握起来也就轻松了。了解了技术性质的异同点,进一步掌握各种水泥的工程应用就会很容易。再比如,在现代水泥混凝土技术中,外加剂已经成为水泥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因此,为了内容的系统和完整,一般教材(如文献)都将“外加剂”放在“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来介绍。但外加剂是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如果不了解混凝土的性能,很难深入理解外加剂的作用,因此,在讲授时,应作适当调整,把“外加剂”放到“混凝土拌和物的主要性能”和“硬化混凝土主要性能”的后面来讲,这样会更加方便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总之,科学地组织和讲解课程内容,对于做好“土木工程材料”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从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土木工程材料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实,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只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比如,某一水泥砂浆地面破损了,用水泥砂浆修补以后,需要浇水覆盖一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种做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在讲解水泥的水化、凝结及硬化过程时,提到这一现象,学生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养护,并及时让学生了解养护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及时间。这样,把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直接经验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量列举工程实例。典型的工程实例是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注重材料的工程应用背景,避免脱离工程孤立地讲解材料。比如,在讲到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时,实例之一:北京三元立交桥桥墩,建成后不到两年,个别地方发生“人字形”裂纹,经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碱-骨料反应;实例之二: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泄漏,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另外,还可以用数字来说明,“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工业总投资的40%以上用于现存结构的修理和维护,60%以下用于新的设施”。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性,了解到很多混凝土结构的过早破坏不是由于强度不足,而是由于耐久性不足。最后,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实验课上,学生对从书本上学到的材料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材料的性能进一步了解,在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提高应用材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基本理论,学习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关注学科新进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但教材的更新需要时间,而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并适时补充到教学中。同时,随着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有关材料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也会随之更新,亦应将这部分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工程意识

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巩固和补充作用。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并能对所学内容活学活用。本课程中,一部分课后作业来自于教材每章后面的复习思考题,需要教师紧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中精选,比如,混凝土骨料颗粒级配,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教师要对作业认真批改,并总结,使学生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而是做到真正掌握。另一部分课后作业是综合性、讨论性的。比如,程云虹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开放讨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即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围绕这一内容查阅文献,深度思考,自由讨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

三、结束语

通过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应该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既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又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搞好“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国际大型土木工程承包项目投标风险定量评估刘睿天津大学2003-06-0155

2、土木工程中锚杆支护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贾颖绚,宋宏伟岩土工程界2003-08-3053

摘要:

关键词:

1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光导纤维在混泥土材料的监控

光导纤维材料,是一种光通信介质,其最大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信号衰减低和并行处理能力较强,经常被用于高要求的通信传输中。光导纤维和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主要用于对混泥土固化的监控。混泥土结构最大的缺点是抗拉强度弱、内部钢筋容易被腐蚀等,在大面积浇筑过程中由于混泥土结构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而导致混泥土块体出现裂缝。这种情况下,将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埋入混泥土结构中,对结构的强度、温度、变形、裂缝、振动等可能引起混泥土结构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诊断、预报。更进一步,如果控制元件能接入信息处理系统,并引入形状记忆类金属等智能材料,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将能实现混泥土材料的自适应功能———这正是目前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前沿课题。

压电材料

压电材料一般是指在收到压力后,材料两端会出现电压的晶体材料。压电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于结构的静变形控制、噪声控制和抗震抗风等领域。传统的压电材料使用方法是通过压电传感元件对结构的震动进行感知,利用传感器输出结果,从而实现对于震动的感知和预警。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控制算法对压电体的输入进行控制和定量,从而实现对于结构震动的控制,这是目前压电类智能材料的研究前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压电类的智能结构土木工程中的应该越来越广泛。

压磁材料

压磁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磁流变材料和磁致伸缩材料。基于磁流变材料的原理,当磁场的强度高于临界强度时,磁流变在极短时间内从液态向固态转化。在介于固液体之间可根据磁流变液特点具有的快速、可控及可逆性质,控制流体特性实施时需要较低的能量,因此在智能结构中通常将磁流变液作为动器件的主要材料。基于这点,磁流变材料可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中,实现对地震的半主动控制。因为潜在应用前景的广阔,使得磁致伸缩材料近年来得到很大关注。磁致伸缩材料具有强烈的磁致伸缩效应,这种材料可以在电磁和机械之间进行可逆转换,这种特性使其可以用于大功率超声器件、声纳系统、精密定位控制等很多领域。

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被改变后,在一定条件下能激发其形状记忆效应,这一过程中,材料产生高于700兆帕的回复应力及8%左右的回复应变,同时具有较强的能量传输储存能力。基于这一特性,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中最大的用处是用于各种结构中来实现结构的自我诊断、增加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等、增强材料的适应控制。形状记忆合金还可以被研制成智能驱动器,用于对结构变形、裂缝和振动方面的控制。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高相变回复力,结合该特性能够研制开展形状记忆合金被动耗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相变伪弹性性能,可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用于耗能抗震的被动控制。目前的土木工程实践中,通常在结构层间或底部等受地震作用较大的位置安置形状记忆合金被动耗能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耗能系统对结构的层间变形的感知,进而起到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

2智能材料的优点局限性

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智能材料具有反馈信息、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适应能能力,实践也表明,智能材料在实际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使得工程结构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等特点,同时能智能化地执行指令,能较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上述的光纤、形状记忆合金、压电和压磁等材料,本质上属于高智能复合材料,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使用成本很高,造价太贵。这一缺点,使得目前对于智能材料的应用智能局限于档次较高、标准较高的建筑工程,智能材料在普通民居建筑中的应用还遥遥无期。另外,智能材料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技术和配套材料设备的配合支撑,在施工中对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要求较高。因此,但就目前看,对智能材料的应用还不可能实现全方位的广泛普及,但是,智能材料可能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建筑结构适应环境能力弱的缺点,将建筑结构需要人为检测转向建筑结构带自我检测、调整和适应功能。目前智能材料的应用还局限在少部分高要求和高标准的建筑项目,科学界对于智能材料以及相关技术和配套设备的研究,是未来智能材料能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高等建筑教育2006-03-2556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王恩斌.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 苏文菊.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文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工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山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1]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生.国际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方彬.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工企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木材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

例如:引用的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则,在参考文献中格式为: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参考标准格式指的是写论文的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格式,根据资源的类型可分为这本书[M],[C]学报》发布会上,报纸文章[N],[J],期刊文章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一]学报文献、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报[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Internet[OL]、CD[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论文的参考资料怎么写问题一: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何写50分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Heider,[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Gill,[M].London:Macmillan,1985:.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French,[N].AtlanticWeekly,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10]Almarza,’sknowledgegrowth[A].(eds.).Teac......余下全文>>问题二:大学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中的主要参考资料怎么写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问题三: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①论证作者的论点,启发作者的思维;②同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③反映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态度,亦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篇数不宜过多,论著类论文要求在10篇左右,综述类文章以20篇左右为宜所引文献均应是作者亲自查阅过的,并注意多引用权威性、专业性杂志近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列出时要按文献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编数码,依次列出完整的参考文献(书籍)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译文注明译者)、书名、页数、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等完整的参考文献(论文)写法应列出文献的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卷/期、起讫页数等问题四:论文结尾参考文献中,以网络文章作为参考资料的应当如何标明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有解的话通知我我找到了问题五:请问,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能否有来自于网络,比方说某网站。如果能的话,参考文献中书写的格式怎样的?谢可以!我是国外的硕士学位,就此问题专门问过导师,他说必须用网络上的资料时,copy并且paste网页地址栏里的整个链接地址,后面再注上你的copy日期,同时自己保存好考屏图片以供未来有可能碰到的质询或答辩!但是,有一种例外,只有在你确定该内容确实没有纸件出版物时才可以用,而且,教授告诉我说,这样的引用越少越好,因为这类资料通常不太具有论证力。格式:;2006年11月13日引自百度知道问题六:写论文如果是从百度文库找的资料,该怎么写参考文献啊?参考文献的类型划到划到网络资料一类。问题七:写论文时都是参考百度文库里的一些内容,那这个参考文献要怎么写呀?参考文献要写原文的名字,要具有权威性的。这样能增强自己论文的说服力。百度文库在学术上没有发言权,只能用来给自己参考。问题八:论文引用百度百科的资料怎么标注10分问题九:论文里引用百度文库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那参考文献的作者应该怎么写论文里引用百度文库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怎么可能文章上面没写作者??????论文题目下面都有作者的好不好!!!!!!1,2,3作者的都有。实在不行就换一篇文章嘛,现在论文泛滥,同类型的论文一堆堆,你可以去中国知网上面去找嘛,百度文库不是专业的学术网站。并且没有人去追究参考文献作者,只看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作者乱写也没事,问题十: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阀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论我国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2、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2、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3、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4、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木材材料研究论文

1、首先可以讲述木材行业的发展前景。2、其次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带入主题,讲述木材方面的经济支持依据。3、最后把木材行业的现状表现出来。

木材与人类生活论文题目怎么写题目:论木材与人类生活。木材是植物生长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加工而成的材料。作为地球上支持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木材不仅是迄今世界公认、用途广泛的四大原料(木材、钢材、水泥、塑料)之一,而且千百年来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浅谈木建筑的发展历程 摘要:通过引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的木建筑重要案例,介绍了木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 论述了木建筑再崛起的关键与可能性。 关键词:木建筑,木筋墙,建筑风格,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木材如同土石材料一样,是最原 始的建筑材料之一。人类除了大量使用木材外,在构筑工艺及技 术上也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知识,造就了许多不朽的文 化资产。因此,木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革命以 来,现代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现代建 筑一座座拔地而起。与此同时,给人类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无穷 的灾难,全球变暖、生态失衡、土石流失等灾害接连而至。 进入21世纪,人类面对的是重要的反省时期。在科技及工 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生态的经营与维护已成为最受关注的 焦点之一。以房屋开发而言,虽然现代建筑的营建技术已趋成 熟,却也经常是破坏环境生态的主要行为之一,其中以水土资源 的不当开发、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以及资源的过度耗费等最为 严重。 木建筑曾经是中国最具有成就的建筑形态,然而曾几何时, 木建筑在中国已成为熟悉却又遥远的名词,存留下来的只是朗朗 上口的历史文献以及无数“说不清”的经验法则。幸而,在“绿色 建筑”、“生态建筑”思潮的推动之下,木建筑逐渐获得市场的青 睐,许多营建业主及建筑师也都跃跃欲试。 1 木建筑的过去 在古代中国,木材一直是最重要的建材。中国木建筑的类型 融合了社会的阶级形态、儒释道的宗教精神及哲学文化等。更重 要的是,它体现了古时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仰韶文化的西安半 坡遗址中(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300年),发现以木柱支撑的 半覆土建筑物;安阳的殷墟遗址中(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 年),出现以砾石及铜片为柱基础的木质柱梁建筑形态;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青铜雕饰中,也明显可见柱梁 式的木建筑,甚至连斗拱的构造方式也已然存在。此后,一直到 公元600年,这段时期虽然没有明显木建筑民居文化的记录,但 依据同时期朝鲜及日本留存下来的文献显示:中国式木建筑形态 已被广泛传播,并且影响了远东地区的建筑文化。宋代的《营造法 式》(1103年)详细而又系统地描述了木建筑的材料、构法、作式及 形态等,足见当时木建筑的工艺水准已达巅峰。清代的《工程做 法则例》(1734年)则列举了不同功能、形式的建筑构筑规则。与 《营造法式》不同的是,此规则详细列出了每一构件的尺寸,反映 出宋、清两代木建筑的差异及发展历程。 世界最高木建筑———应县木塔,塔总高 m,是中国现存 唯一的纯木构大塔。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在寺的前部中心位置上,当时是寺中的一个主要建筑。900年来, 木塔曾经受了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屹然不动,未受到任何损害, 这说明它的抗震力很强,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成就。应县 木塔是中国现存木构建筑之最,也是现存世界古代木构建筑之最 高者。 在北美洲,最早的木筋墙建筑是由欧洲殖民者所建造的。来 自欧洲不同地区的移民建造了不同形态的木建筑,诸如著名的希 腊复兴风格(Greek Revical Style)、意大利风格(Italianate Style)、安 妮女王风格(Queen Ann Style)、木格架形式(Stick Style),出现于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特征为石板的陡斜屋顶与金属装饰组 合,外墙大量使用木条及几何的装饰图案,房屋平面往往不呈几 何对称形状,在门廊的柱、托架及梁端部常有雕饰的手法。大部 分的建筑物为木构造,也有少数为砖木混造的形式,许多房屋细 部的设计仍承袭着欧洲风格。1874年美洲东部出现最早的斜屋 顶住宅形式(Shingle Style),是由建筑师理查森(Henry Robson Richardsons,1836年~1886年)设计的。其特色包括在建筑物外 墙大量使用条板覆盖,并且使用大倾斜度的屋顶。这些都充分反 映了木材的特性及质感。 在欧洲,目前确切可考的木筋墙建筑形态可溯至13世纪末, 最古老的德国若墨(Romer)的建筑建造于1296年。在法兰克福 的萨克豪森,则发现建造于1291年~1292年间的木筋墙建筑。 15世纪以后,依据历史文献推断,精确的力学计算技术已明显应 用于木筋墙建筑,于是更合理、更高难度的建筑开始大量出现。 2 木建筑的近代 工业革命以来,木建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今都没有严 谨的学术研究对木建筑作深入探讨,但从20世纪以来的营建发 展史来看,大致可归结为3点:1)木材虽然是一种建筑材料,但不 同于其他建材的是:在人类漫长的传统生活中,木材同时也是一 种普遍的燃烧材料。加上近代人口急速增长,战争不断破坏地 表,森林资源损耗的速度及程度已明显影响人类的重要需求(有 鉴于此,自17世纪起欧洲各国均开始大量种植再生林),因此在 危机意识的驱使下,替代传统材料的需求日渐紧急。2)由于工业 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寻求更多新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加上新建 筑材料制造效率的提高,不论在质和量方面都能解决木材逐渐短 缺的问题,相比之下,木材已逐渐无法迎合日后市场的需求及挑 战。3)由于战后全球人口的极度增长,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人 口密度较大的国家纷纷建造高层住宅,这是木建筑所不能及的。 然而不幸的是,新建材的发展却建立在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 的耗竭行为之上。在人类追求新奇事物的心理驱使下,狂热、期 待、创造力、活力在新材料、新建筑的发展趋势中显露无遗。人们 对于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却显得麻木不仁,甚至抛诸脑后,至 少在当时许多的质疑并没有得到社会太多的关注或回应。木建 筑是一种复杂的、需高度知识背景的,并强烈依附于文化传统的 建筑形态,其经验的传承、历史性的价值却在此时渐渐风华褪尽, 无声无息地淹没在“现代化”的洪流之中。 3 木建筑的未来 转机出现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1992年的里约集团 国际高峰会之间。面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木建筑不只诉求于 环保、诉求于资源、诉求于可持续发展,更诉求于生活品质、诉求 于人性、诉求于文化传统。于是,一连串有趣,具有创新概念的建 筑计划纷纷出笼,尤其在环保意识高涨的欧洲,木建筑的崛起犹 如一场“大自然的反扑”,再一次震慑人心。许多成功的案例更令 人惊喜不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及工程师投入其中,更多缜密及 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议题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相对的,对于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冲突、为环境生态带 来直接或间接负面冲击的“新建筑材料”,如今人们除了必须重新 省思其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外,还必须为解决或降低其对人类社会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疲于奔命。一味追求功能的“现代化列车”如 今正在放慢速度,重新调整方向。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地 区,木结构房屋采暖耗能比轻型钢结构房屋低,比混凝土 结构房屋低。有关专家指出,木建筑的再开发,不只意味 着人类对于传统材料及技术的认同,更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远景 的先进做法。从建筑经济学和建筑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推广木结 构建筑建造,确实是在走一条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4 结语 由此可知,木建筑伴随人类住屋形式与生活习惯的历程相当 久远,且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美洲,几乎涵盖所有的古文明地 区。迈入21世纪,在全球变暖、能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泛滥成 灾等灾害的影响下,人类不得不摒弃几百年来以科技马首是瞻的 功利主义思考,重新审视现代主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带来的重 创和危机,因此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有 机建筑”等论述纷纷应运而生。在当今提倡环保意识的年代,符 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木建筑以“另类”之姿趁势崛起,重新站上世 界建筑的舞台。然而,木建筑面对的挑战并不亚于它被赋予的期 待。它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兴生活形态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三大 趋势中,寻得最佳的定位及发展战略,这将是现代木建筑从事者 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贺斌.基于环境观点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 技进步与对策,2003(3):35-36. [2]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允.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 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王超,薛烨.古建筑保护中的新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2007,33(22):28-29.

木材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在森工企业中,木材检验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对木材的缺陷进行掌握,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有效的检验方法,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木材检验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木材缺陷与木材检验技术

摘 要:在森工企业中,木材检验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对木材的缺陷进行掌握,在检验过程中可以利用有效的检验方法,对木材的强度进行提高,这样在利用木材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保证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森林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木材检验的时候要对其存在的缺陷以及检验的方法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以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木材缺陷;木材检验;检验技术

林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的对象就是木材,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保证木材的质量,因此,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检验工作,木材检验已经慢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木材的检验能够更好的保证林业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在进行木材检验的时候,要能够准确的找出缺陷,然后制定出补救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木材保管的技能。

1 木材缺陷与木材损伤检验内容

木材损伤和木材缺陷

木材出现缺陷的情况会导致木材产品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受到很大的影响,木材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木材出现损伤的情况,会导致木材的强度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加工的质量以及产品的外观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对木材的损伤进行检验的时候,要对其是否受到灾害影响、是否出现裂纹以及是否受到腐蚀都要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木材产品的美观性,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其使用价值不会受到影响。

木材损伤和木材缺陷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对于方木和原木结构,出现木材缺陷的情况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裂缝、顺弯、扭曲以及翘曲的情况,对于胶合性木结构通常会出现脱胶以及顺弯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木材检查的时候,要包含这些方面的检查,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缺陷能够及时被发现。

木材缺陷的分类

木材的缺陷主要是会出现在木材的表面,这样会导致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对木材的经济价值也有很大影响。木材的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木材腐朽缺陷,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和腐朽菌对木材进行侵蚀导致的,这样就会出现木材容易腐烂的情况。还有就是木材本身的结构问题,木材是一种有机体木材,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到虫蛀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木材出现外部损伤,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种裂缝,这些都是木材的缺陷,对其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很大影响。

2 常见型木材缺陷与对木材影响

木材质受节子影响

木材出现缺陷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节子,节子的出现对木材的完整性以及构造均匀性进行了破坏,而且,也导致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外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节子也是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是死节,另外一种是活节。活节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和周围的木材进行紧密联系,因此,在质地上一般都是比较硬。而死节是由于树木枯死形成的,因此其和周围的木材已经出现了脱离的情况,在板材中非常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这样是非常容易导致木材出现空洞的情况。节子的出现不仅仅会对木材表面的美观性进行影响,同时对木材的硬度以及强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木材的使用效率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节子的尺寸、大小以及分布位置都对木材的用途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木材的顺纹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都有很大影响。

虫蛀木材与木材腐朽

树木出现腐朽的问题和腐朽菌对木材的侵蚀有很大的关系,木材腐蚀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褐色腐朽,另外一种是白色腐朽,不同的细菌对木材进行侵蚀,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差异。白色腐朽会导致出现大量的白色和浅色斑点,同时,也会出现纤维状的结构。褐色菌在对木材进行侵入的时候,是会产生褐色或者是红褐色的外表。不同的木材在生长环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也非常容易受到昆虫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昆虫也会对木材的表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木材损伤与木材裂纹

木材裂纹主要包括干裂纹、东裂纹、轮裂纹和径裂纹,一般都和木材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样裂纹的出现对木材的完整性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木材的强度出现下降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木材的出材率受到影响。木材的斜纹通常都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在进行加工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斜纹的出现对木材的抗拉和抗弯强度都有很大影响。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也会导致其出现质量方面问题。

3 如何加强木材检验工作

木材检验范围

木材检验技术相结合了木材检验实践、理论和标准,主要是研究木材品质、木材缺陷,也研究木材尺寸和大小的计算、检量。除研究检验理论和检验操作之外,检验人员必须承担研究应用、改进,木材检验方法、检验工具的改进与发展。

强化木材检验工作重要性

木材生产经营、销售等过程中,木材检验工作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木材检验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贯穿。木材检验关系着销售基础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加强原条量材的设计工作

木材检验中,原条量材设计属于造材前的重要优化设计工序,决定了原木产品的最终价值。同一根原条因造材方案差异,产品价值的差异也较大。进行原条量设计时,合理选择设计等内材与出口材,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增加木材的出材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强化储木场的木材检验

通常情况而言,林地应伐林木需经过采伐、集材、归愣与上车运输等环节,最终会抵运储木场,再经过卸车、选材、造材和归愣等环节,将其转化成商品材,再进入销售环节。为确保此过程的木材产品质量,储木场的检验而能源需根据国家木材标准规定,发挥有限木材资源的最大效益,与储木场管理员加强配合,严格控制选材、归愣、入库、出场等检验关,加强监督保障,逐根检尺真格原木,进行评价的估计,在原木上打上印号后,将木材入库记录,分类为愣头、材长、树积、树种等缴入国库,实现缴库、拔出、库存的高度准确。保证木材实现商品化、集约化管理。

提高林加工厂家的木材检验工作

使用先进、科学的检验技术,有利于推动林加工厂家产品的推陈出新,增强林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森工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延长,有利于推动产业化经营。木材加工企业必须不断研发出优质、竞争力产品。所以,木材加工需尽可能减少木材缺陷、降低木材的损失率,防止木材资源浪费,要求木材检验人员需严把检验环节,提高品牌意识度,对木材产品加强质量等级的评定,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对木材进行检验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森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木材检验是保证木材商品能够更好的进行销售流通的关键,因此,在森工企业中,一定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都做好管理工作,对木材检验工作进行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在木材检验方面,可以提高检验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在道德意识和检验技术方面也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其在进行检验的时候更好的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森工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路建东.木材缺陷及木材检验技术[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2(2):79.

[2]吴凤华.浅谈提高木材缺陷检验的技巧[J].中国科技纵横,2012(9):243.

[3]刘金福,郝正东.浅析木材检验中的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1(22):242.

[4]冯加彬,陈海秋.谈真菌引起的木材缺陷检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2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木材检验技术论文

论文答辩决议(通用6篇)

论文的答辩决议是决定学生的论文通过的关键点,这也取决于老师的评价。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答辩决议,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的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分级燃烧过程的两相流动、燃烧与污染物生成机理,发展分级燃烧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热态实验装置系统。

2)应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有气相燃烧的高温气固流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气固两相平均轴向与切向速度和湍流脉动特性以及两相轴向与切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揭示了燃烧室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的特点。

3)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进行了测量,阐明了二次风率对气体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和NO浓度场的影响规律。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写作规范,图表完备。答辩中叙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表决,5票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郑晓川工学硕士学位。

随着计算机主频、内存的快速发展,显示清晰度和显示尺寸的限制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如何利用高性能价格比的机群实现超高分辨率的高清晰度大尺寸显示正在成为并行可视化方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李颖敏同学的硕士论文以设计基于机群的拼贴显示系统提供方便的编程接口和编程环境为目的,其选题具有前瞻性,论文的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第一段:选题的意义)

论文在分析调研国际目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分布式共享显示内存”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种并行程序环境下的拼贴显示接口,并以两种形式实现了该接口,简化了系统应用的编程实现。提供了一些测试用的应用程序,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平台。展示了基于机群作分布式显示的良好前景。同时作者还利用该拼贴显示接口为一个地理图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屏显示应用,满足了该应用对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

(第二段:论文工作取得的成果或新见解)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拼贴显示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对机群系统,尤其是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第三段:对科研能力及对论文的评价)

论文组织合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流畅,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答辩中表达清楚,思维敏捷,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该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一致建议授予李颖敏同学工学硕士学位。

(第四段:答辩中的表现及结论性意见)

速生材改性研究是木材科学与应用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背景。立题正确。

作者对国内外在木材改性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化学改性研究。论文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硬度等的检测,考察了各种改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用含有纳米SiO2的UF、PF树脂复合处理剂处理木材时,二氧化硅对提高木

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降低处理材的游离甲醛释放量;2)马来酸酐/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环氧氯丙烷复合处理液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吸水性、抗吸湿性和硬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完整,撰写认真,文字流畅,图表清晰,工作量饱满。论文答辩中,讲解重点突出,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表明该同学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xxx研究是xxx领域十分重要的前沿课题。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背景)。

作者对国内外在xxx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了xxx。其所做主要工作及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xxx方法,研究分析了xxx,得出了xxx(结论)。

(2)应用方法对xxx 进行了xxx分析和优化,建立xxx(模型)。

(3)......

论文写作规范、层次分明、论述清楚、语言通顺、图表规范、内容翔实,答辩中能正确回答问题,表明该同学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文(工)学硕士学位。

论文 ([此部分事前由答辩秘书准备]简述论文选题及背景意义) ,具有重要的(较重要 / 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论文采用xxx方法,研究分析了xxx,得出的主要成果为 ([此部分事前由答辩秘书准备]根据评阅意见汇总2-4条) ,有独到的.新见解,成果突出。(有一定的见解和学术价值 /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对 (学科范围或课题[此部分事前由答辩秘书准备])领域和相关的研究具有全面深入(较为深入 / 一定的)的了解,并具有很强的(较强的 / 一定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论文概念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深入,文笔流畅,文字图表规范,学风严谨。(论文概念清晰,结构较完整,论证较为充分,

文字图表基本符合学术规范 / 论文结构较完整,论证较充分,文字图表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答辩阐述清楚,重点突出,很好地回答了答辩委员的问题。(答辩阐述较清楚,能较好地回答答辩委员的问题 / 答辩阐述基本清楚,能正确回答答辩委员的问题)。表明作者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文学)硕士学位。

为规范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现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写内容与体例要求说明如下,请各单位参照执行:

一、应对博士论文选题是否得当,以及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做出确切评价。

二、应对答辩人是否充分掌握其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论文对相关前沿学术思想、观点的归纳和梳理工作做出准确的评价。

三、应说明论文的主要创新内容和方法(一般不超过3点),并且明示其创新观点和结论。

四、应对论文的结构、逻辑、行文,及对数据资料的占有和写作是否规范做出评价,并说明其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应有的学术水平(如果具备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条件,则说明其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五、必须指出论文的缺陷与不足,或提出继续深入研究的努力方向。

六、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

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____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____满意或基本满意。答辩委员会(共____人),经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____票)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____学博士学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