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补泻的原则 | 施行补泻的依据 |《官针》篇论刺法 | 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内经》中关于针法的论述涉及到针刺的器具、持针的法则、刺法的种类、补泻手法的区分、针刺剂量的掌握、针刺的宜忌、针灸医师的应备条件以及某些疾病的针刺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法和补泻法。 针刺补泻的原则 《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临床必须根据病症的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这些都是关于补虚泻实方面的论述。针刺补虚、泻实就是要从临床具体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不同时间,选用恰当的经络穴位,运用适当的补泻方法,对正气虚弱的病证,起到扶正(补)的作用;对病邪偏盛的病症,起到祛邪(泻)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刺虚者须其实(补),刺实者须其虚(泻)。”因此说掌握好针刺补泻手法也是针刺作用产生的关键之一。《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调气可以说是在得气的基础上适当调节其感应,以起到调整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就是指针刺治疗以达到气调为目的。 施行补泻的依据 1、明辨经络 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扶正祛邪。临床上辨证施治,都离不开经络。 《灵枢·卫气失常》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轻)者浅(刺)之,甚(重)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意指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分别采用适当的刺法以达到调气。 2、审察形神 《灵枢·终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灵枢·寿夭刚柔》:“……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针灸治疗前必须诊察患者体质、形态的强弱与神气的盛衰。 3、辨别虚实 《灵枢·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概括了邪与正的关系。由于针灸的作用在于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平衡,所以《内经》总结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针灸施治之前,必须明辨虚实,即通过四诊合参对病症作出正确诊断。对针灸治疗来说,更须审察其经络的虚实情况,以及针刺穴位时指下感觉以分虚辨实。 《官针》篇论刺法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刺法,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刺”。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五刺”是针对五脏有关病变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针刺入皮肤后,分浅中深等三种不同深度的分层刺法,后世发展为烧山火、透天凉等综合补泻法。 九刺 《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所谓变者,是指不同性质的病变。故九刺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九类不同性质的病变,应运用九种不同的刺法。 (1)、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腧也。”这是一种五脏有病时的针治方法。如脏腑疾病,可取有关经脉的肘膝以下的荥穴和输穴,以及背部相关的五藏俞(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2)、远道刺 ——“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这是上病下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一般适宜于治疗六腑的疾病。 (3)、经刺 ——“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是刺经脉所过部位中气血瘀滞不通有结聚现象的地方(如郁血、硬结、压痛等)。这种刺法主要治疗经脉本身的病,并单独取用病经的输穴治疗,故称为经刺。 (4)、络刺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是浅刺体表郁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刺法以刺血络为主,故称络刺,又称刺络。多用于实证、热证。 (5)、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是指针刺直达肌肉部的一种刺法。分肉指附着于骨骼部的肌肉。治疗肌肉的痹证、痿证或陈伤等,均可选用此法,以调其经气。 (6)、大写刺 ——“大写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这是切开引流,排脓放血、泻水的刺法。“写”通“泻”,排队泄出的意思,故称大写刺。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于”字据《甲乙》补)因浅刺在皮毛,故称毛刺。 (8)、巨刺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这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将针烧红后刺入体表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寒痹、瘰疬、阻疽等病症。 十二刺 《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节,是节要的意思。由于刺法中有十二节要,所以能应合于十二经的病症,又称“十二节刺”。 (1)、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苦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当胸部募穴等处,一手按其后背,相当于相应的背俞处,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这种一前一后,阴阳对偶的针法,称为偶刺,又称“阴阳刺”。临床对脏腑病痛以胸腹部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属本法。 (2)、报刺 ——“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此法是治游走性病痛的针刺方法,根据病人所报之处下针。施行手法后,询问病人针处是否痛止,另再在其他痛处下针。报,亦作“复”解,即出针后复刺的意思。 (3)、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这种刺法,是专对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针刺。先从傍刺入,得气后,令病人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疏通经气、舒缓筋急。恢,有恢复其原来的活动功能的意思。 (4)、齐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这种针法是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这种刺法与恢刺相反,恢刺为一穴多刺,或称多向刺;齐刺为三针集合,故又称三刺。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5)、扬刺 ——“扬刺者,正内一,傍内(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故称为扬刺。本法适宜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近代梅花针叩刺法,即为扬刺法的演变。 (6)、直针刺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先挟持捏起穴位处的皮肤,然后将针沿皮下刺之。直是直对病所的意思。近代多称作沿皮刺或横刺。这种刺法,进针较浅,治疗浅表络脉等部位的病症。 (7)、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这种刺法,是垂直刺入较深处候气,得气后慢慢将针退出,乃从阴引阳,输泻热邪的一种手法,以治气盛而热的病症。输指输通,直入直出,以泻病邪,故称输刺。 (8)、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其法是慢慢进针稍摇动其针而深入,在近骨之处将针上下轻轻捻转。短是接近的意思,故称短刺。治骨痹等深部病痛。 (9)、浮刺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是斜针浅刺的一种方法,故名浮刺。浅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近代应用皮内针法,就是本法的演变。浮刺和毛刺、杨刺同属浅刺法,但是毛刺为少针而浅刺,扬刺是多针而浅刺,与本法均有所不同。 (10)、阴刺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阴刺是左右两侧穴位同用的刺法。 (11)、傍针刺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这种刺法,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证。是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称“傍针刺”。 (12)、赞刺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块,是边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痈肿、丹毒等症。赞是赞助其消散的意思,故称赞刺
汉语拼音:zhēn jiǔ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编辑本段【针灸的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编辑本段【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
如果没有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建议不要试验
中医针灸的论文发表的普刊为你列举以下几个:
1.针灸临床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2.上海针灸
《上海针灸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3.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原名《江苏中医》、《江苏中医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全国创刊时间最早的中医药期刊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通报类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文革”的原因,被迫于1966年停刊。在党的十一届三...
4.中华针灸电子
《中华针灸电子》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5.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
普刊:《国际临床医学》《国际医药探索》《光明中医》《当代医学》《《当代医药论丛》《名医》《医药卫生》以上都可以发中医针灸论文
“相对穴”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将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命名“相对穴”, 如内关与外关,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等。“相对穴”阴阳二经一边一穴,它帮助掌握经络循行,定穴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使“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用,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
【关键词】 针灸; 教育/教学方法; 相对穴; 腧穴
在针灸教学中,“经络乱,穴位多”是学习针灸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找到一种简便而易行的学习记忆方法,课题组进行了多年探讨,总结出“相对穴”,在教学及临床实践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相对穴”的定义和名称
“相对穴”[1]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悬钟与三阴交,昆仑与太溪等。这些穴一个穴位于阴经,一个穴位于阳经,在上肢及部分下肢属阴阳表里相对,在躯干及部分下肢属阴阳相对。
“相对”一词见于古代和现代,用于描述腧穴定位,“相对穴”古今皆有应用,因此,提出“相对穴”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相对穴”的基础理论,一是经脉理论,一是阴阳学说[2]。“相对穴”阴阳相对,因此,以“相对穴”调整阴阳,能够“阴阳并治,气血同调”[2];“从阴引阳,从阳引阴”[2,3]。
相对穴的名称见表1,共计35对。表1 35对“相对穴”(略)
35对“相对穴”不能包含所有腧穴,而是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穴。它的特点是:一阴一阳,一边一穴,两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因此,定穴知一可以晓二,针刺则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它使定穴方便,操作简便,容易记忆和掌握,同时,应用方便,疗效好。
2 相对穴的特点和作用
帮助掌握经络循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科学的作用就是发现并揭示这些规律。经络在人体的循行虽然复杂,也有规律可循[4]。一般而言,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的规律是“阴升阳降” ,即将双手上举,所有的阴经皆向上行,所有的.阳经都向下行。十二经脉大体分布规律是,手的经脉(手三阴、手三阳)循行于上肢。足三阳经从头至足均有分布,其中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外侧。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侧面。
以手的六条经脉在上肢的循行为例,从上肢手腕内侧前缘经由后缘至外侧,依次是太(手太阴肺经)、厥(手厥阴心包经)、少(手少阴心经);太(手太阳小肠经)、少(手少阳三焦经)、阳(手阳明大肠经),其中相表里的两经内外相对:肺与大肠相表里,则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前缘;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之中间;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都循行在上肢内、外侧的后缘。
经脉理论是“相对穴”存在的基础,“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穴位在相应的经脉线上,可由相对的“穴”联想经络循行之路线;也可由经络循行线联想相对之“穴”。
定穴一边一穴,知一晓二“相对穴”是两个穴组成一对,这两个穴,一个在阴经,一个在阳经,一阴一阳且“相对”,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那么,掌握相对穴中的一个穴,就可联想到与这个穴相对的另一个穴,其穴位定位、所属经脉,知一可以晓二。
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应用“相对穴”,相对的一穴可单独应用,也可成对选用。成对选用,可一边一针,同时取相对的二穴,一针阴经穴一针阳经穴,称为“对刺”;或一针二穴,以一针深刺相对的一穴,同时作用于与其相对的另一穴,以一针针二穴,二穴均得气,即“透刺”。
操作方便,疗效好“相对穴”阴阳或阴阳表里相对,定穴知一晓二;在针刺时,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定穴简便、操作方便,且阴阳相配,在调理阴阳方面“阴阳并治,气血同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5],取穴少,疗效好。
3 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腧穴以“相对穴”为基础“相对穴”包含了临床大部分常用腧穴。教学过程中,在介绍腧穴各论之前,讲解经络循行规律之后,在经络线上点出“相对穴”腧穴的“点”,哪些穴“相对”,它们的名称、位置。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然后再介绍腧穴各论的内容。当讲解到属于“相对穴”的穴时,让学生联想与之“相对”的腧穴,定位及所属经脉。当各论的内容全部介绍之后,再让学生联系经络循行将相对穴做总结,它们的功能、主治、特点,并将“相对”的两穴特点、功能做对比,对比可以使它们的特点、功能更加清晰突出,便于区别运用。
“相对穴”抛砖引玉由“相对穴”的“点”联系一条经上的腧穴,同一条经脉的腧穴有共同之处,这是“共性”,也有区别,即“个性”,掌握他们共性是什么,个性是什么,一条经上的常用腧穴大体心中有数。这样在掌握“相对穴”的基础上,再扩充学习,较单个腧穴记忆要方便许多。“相对穴”的穴是“点”,由点及“线”(经络及经络线上的腧穴),再由“线”及“面”(其他经上的更多腧穴),这样掌握“相对穴”,对经络腧穴的学习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用疗效激发兴趣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腧穴、刺灸、治疗间教学脱节,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是许多针灸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腧穴和刺灸,先讲腧穴不会用,先讲刺灸不知道在哪用。我们在学习腧穴各论之时或之后,可结合腧穴的学习进行,也可在对比时进行,结合相对穴的功能特点,联系疾病,有选择的介绍如何就相对穴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应用“相对穴”,学生在学习治疗学或治疗部分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些实践,特别是在取得效果之后,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样也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学之间教学的脱节。
4 小结
“相对穴”一阴一阳,阴阳二经一边一穴,既方便掌握经络循行,又使腧穴定位知一晓二;针刺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操作方便,疗效好。它将“经络、腧穴、操作、应用”四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腧穴、刺灸、治疗之间教学的脱节。提出“相对穴”还只是粗浅的尝试,望同道多指正。
【参考文献】
[1]杨志新.相对穴及临床应用,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杨志新,宋成军.“相对穴”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07,48(3):200.
[3]杨志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3,23(10):613.
[4]杨志新.经络教学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1):82.
[5]杨志新.相对穴临床应用之1~14[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12):48.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慢性鼻炎大多是感冒治疗不彻底慢慢转化而来的,已经不单单是炎症了,与人体的体质有关,只是消炎或者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人体的体质,属于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愈慢性鼻炎必须改善人体的体质才行。建议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鼻炎是以调节人体的体质为主,通过改善人体的体质而从根本上治愈慢性鼻炎的。祝您早日摆脱鼻炎。
慢性鼻炎针灸效果很好,齐河县阳光门诊针灸科治疗了五十余名急慢性鼻炎患者,急性鼻炎平均六天治好。慢性鼻炎一年以内的两个疗程约二十天左右治好,不会复发。
常规针灸治疗对鼻炎有一定效果,但配穴复杂,疗程较长,患者不易坚持。最近,有一个取名为“新吾穴”的穴位,因其对鼻、咽炎、耳聋、颈椎、头痛、等疾病具有的独特疗效。 “新吾穴”(蝶腭神经节穴)新吾穴”(蝶腭神经节穴)是一个古人没有记载的穴位,发现者是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现了这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所以这个穴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称“蝶腭穴”)。他在数十年对超过13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针刺此穴对于鼻部疾病患者疗效很好:慢性鼻炎有效率为90%,变应性鼻炎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在向李新吾主任学习了这种独特方法并将之应用到临床以后,发现不仅对于鼻部疾病,而且对于干眼症、咽痛及哮喘等病,针刺该穴都有不错的效果。其中,对泪液分泌的改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泪膜、防止泪膜蒸发、减轻干眼症状,对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憋气症状也能改善。 独针“新吾穴”治疗慢性鼻炎此法为选取60mm左右的毫针,刺向位于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具有简便、效显、价廉、安全等优势。 简便:治疗方法仅是一针一穴,针刺到位取得针感后一般不留针,全部治疗过程只需几分钟; 效显:不少患者仅针一次就感到鼻塞及流涕症状减轻。部分患者治疗5~8次,症状明显缓解; 价廉:治疗过程简单,疗程短,单次和总体收费低廉; 安全:虽然针刺部位解剖位置复杂,针刺又较深,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什么针灸“新吾穴”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这与“新吾穴”这个地方有个蝶腭神经节有关。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的原理是:将中医针灸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相结合,使用长针刺激隐藏在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内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上、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和鼻咽顶等部位。交感神经有促使血管收缩的功能,因而能使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变小、腺体分泌物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有扩张血管的功能,能使海绵体内充血、鼻黏膜膨大、腺体分泌物大量增加。蝶腭神经节含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就必然具有这两种神经纤维所起的完全相反的作用。在正常状态下,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以维护两者间的平衡,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就是阴阳相互平衡、阴阳互为消长。当某种致病因素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紊乱,阴阳平衡即被打破,相关的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如,鼻部、眼、咽喉等处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充血,分泌物增多,即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中的寒证,也就是阴盛阳虚;有些病变也可引发这些部位局部血管缺血,分泌物过少的症状,类似于中医中的热证,此为阳盛阴虚,即交感神经处于强势,而副交感神经处于弱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神经调节紊乱长期存在,炎症就会迁延不愈。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过盛或过衰的阴与阳趋于平衡,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良性的双向调节的作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灸蝶腭穴,该穴位6周一疗程,针刺蝶腭穴治疗鼻炎,具有无药物副作用,可重复进行,治疗简单、方便等优点。一般六周一疗程,每周针灸一次,每次一分钟左右。治疗对象有鼻炎、眼干、头痛、颈椎病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拖延时间过长,或断断续续治疗,停停扎扎,会逐渐丧失敏感性,效果不佳甚至失效。像过敏性鼻炎最好在发作期治疗,见效更明显。
用中医调理比较好,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一方面消除症状也很好。可以去当地中医院找中医治疗,我也可以帮忙。
细分:(一)
经典著作 · 哲学类
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
军事科学 · 财经管理
历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学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语言文字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音乐 · 美术雕塑
摄影影视 · 舞蹈戏剧
书法篆刻 · 自然科学
数理化学 ·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 工业技术
计算机技术 · 建筑工程
生活休闲 · 少儿读物
大中专教材 · 年画挂历
进口图书 · 进口图书
期刊 · 港版图书
戏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园 | 爱情 | 叛逆 | 悬疑 惊悚 | 网络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陆原创 | 港台原创 | 韩国原创 | 其他国外原创
小说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国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影视同期书 | 历史小说 | 外文原版书 | 都市小说 | 悬疑/推理小说 | 恐怖/惊悚小说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文学
文集 | 纪实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外国诗歌 | 中国古代随笔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外国随笔 | 戏剧 | 民间文学
艺术
艺术理论 | 人体艺术 | 设计 | 影视艺术 | 建筑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收藏鉴赏 | 民间艺术 | 外文原版书 | 摄影 | 理论/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术 | 理论 | 技法/教程 | 画谱/画册 | 书法/篆刻 | 技法/评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乐 | 乐理/评述 | 教程/考级 | 演奏法/演唱法 | 乐谱/歌谱
动漫/幽默
动漫学堂 | 大师画集 | 名著绘图本 | 幽默与漫画 | 笑话/打油诗 | 连环画 | 相声/小品/曲艺 | 外文原版书 | 动漫书库 | 推理/侦探 | 冒险 | 武侠/动作 | 纯情 | 生活/都市 | 体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娱乐时尚
美容/美体/化妆 | 减肥健身 | 瑜伽 | 服装/饰品 | 丽质女人 | 时尚DIY | 宠物 | 占卜测试 | 明星 | 读图时代 | 外文原版书 | 游戏 | 智力游戏 | 网络游戏 | 棋牌 | 其他
旅游
旅游随笔 | 旅游地图 | 自助游 | 自然/名胜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饮食 | 旅游实用外语 | 老外游中国 | 国家/地区概况 | 生存探险 | 外文原版书 | 旅游指南/旅游手册 | 境内 | 境外 | 境内外 | 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旅游管理 | 旅游经济与旅游市场 | 旅游教育/导游
地图/地理
交通运输地图 | 交通运输地图册/集 | 历史地图 | 历史地图册/集 | 旅游地图 | 旅游地图册/集 | 生活地图 | 生活地图册/集 | 世界行政区划图 | 世界行政区划图册/集 | 中国行政区划图 | 中国行政区划图册/集 | 地图其他 | 地理 | 国家/地区概况
生活
购物/置业/理财 | 养花 | 家居装潢 | 爱车一族 | 实用法律 | 生活百科 | 饮食文化 | 茶 | 家居与风水 | 饮食/烹饪 | 家常食谱 | 保健食谱/营养 | 八大菜系 | 西餐/料理 | 酒/饮品 | 甜品/家庭小制作 | 餐饮指南 | 烹饪理论/厨师手册
婚恋/性
两性之间 | 恋爱 | 婚姻 | 性
育儿/成长
准父母读物 | 好爸爸 | 起名儿 | 婴幼儿护理 | 启蒙/认知卡片 | 亲子读物 | 图画故事/拼音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连环画 | 儿童营养健康 | 育儿百科 | 青春期 | 好家长妙诀 | 从怀孕到出生 | 胎教/优生 | 心理辅导 | 孕产妇营养保健 | 孕产百科 | 儿童教育 | 0-1岁 | 1-3岁 | 学龄前 | 7-12岁 | 跨年龄段
保健/心理健康
男性健康 | 女性健康 | 中老年保健 | 孕产妇保健 | 健身 | 饮食营养/食疗 | 中医养生 | 常见病防治 | 家庭医生 | 性保健 | 心理健康
体育
体育理论及教学 | 奥林匹克 | 球类 棋牌 | 田径 | 武术/太极/气功 | 其它运动项目
自我实现/励志
成长 | 个人修养/自我完善 | 自我调节 | 出国留学 | 成功 | 求职/面试 | 格言/警句/赠言 | 职场 | 演讲/口才/辩论 | 人际沟通 | 礼仪 | 谋略 | 外文原版书
管理
战略管理 | 运作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 | 商业史传 | WTO | 电子商务 | 工具书 | 商务写作 | 求职/面试 | 外文原版/影印版 | 管理学 | 领导学 | 组织学 | 决策学 | 团队 | 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 项目管理/目标管理 | 质量管理与控制 | 商业道德 | 经营管理 | 财务管理 | 会计 | 会计理论 | 国际会计 | 管理会计 | 薄计 | 预算会计 | 成本会计 | 金融会计 | 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 | 各部门会计 |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国际市场 | 品牌管理 | 产品管理 | 销售 | 价格 | 谈判 | 广告 | 公共关系(PR) | 客户服务 | 进出口 | 金融/投资 | 金融理论| 货币银行学 | 证券 | 投资 | 国际金融 | 外汇 | 基金 | 企业并购 | 股票 | 期货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 企业家 | 企业内部革新 | 成功秘诀 | 女企业家 | MBA | MBA考试辅导 | MBA教材 | MBA实务 | 个人理财 | 投资/个人创业 | 税收 | 购房置业 | 股市入门/实战 | 保险 | 彩票
经济
各流派经济学说 | 经济数学 | 区域经济 | 财政税收 | 统计/审计 | 贸易政策 | 通货膨胀 | 世界及各国经济概况 | 保险 | 经济史 | 工具书 | 经济理论 | 经济学理论 | 政治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知识经济学 |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概况 | 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西部开发 | WTO与中国 | 各部门经济 | 旅游经济/酒店管理 | 运输经济 | 房地产经济/物业管理 | 市政建设 | 工业经济 | 农业经济 | 其他各部门经济 | 经济法 | 公司法 | 税法 | 合同法 | 工业经济 | 其他法律法规
法律
法律工具书 | 法学理论 | 法律知识读物 | 司法案例/司法解释 | 司法考试 | 法律文书写作 | 法律法规 | 司法制度 | 高等法律教材 | 世界各国法律
政治/军事
政治 | 政治理论 | 中国政治 | 世界政治 | 外交/国际关系 | 时政 | 领袖著作 | 党政读物 | 公共管理 | 军事 | 军事理论 | 中国军事 | 世界军事 | 军事技术 | 中外战争纪实 | 兵器 | 外文原版书
哲学/宗教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 哲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 | 中国近代哲学 | 伦理学 | 逻辑学 | 美学 | 宗教 | 宗教知识读物 | 宗教理论 | 佛教 | 道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其他宗教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 文化人类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语言文字 | 心理学 | 图书馆学/档案学 | 外文原版书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 社会学方法 | 社会调查报告 | 人口学 | 教育 | 教育理论 | 中国教育 | 世界各国教育 | 各级教育 | 各类教育
古籍
经部 | 总类 | 易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 春秋 | 孝经类 | 四书 | 群经总义类 | 小学类 | 学校类 | 史部 | 纪传类 | 编年类 | 纪事本未类 | 杂史类 | 传记类 | 史抄类 | 史评类 | 政书类 | 考工类 | 时令类 | 地理类 | 金石类 | 目录类 | 子部 | 总类 | 儒家类 | 医类 | 法类 | 农家类 | 医家类 | 天文算法类 | 艺术类 | 谱录类 | 杂家类 | 术数类 | 宗教类 | 类书类 | 道家类 | 集部 | 总集类 | 楚辞类 | 别集类 | 词类 | 曲类 | 小说类 | 诗文评类 | 丛书
文化
文化理论 | 文化评述 | 中国文化 | 中国民俗 | 世界文化 | 神秘现象 | 地域文化 | 京派文化 | 海派文化 | 天津卫 | 齐鲁文化 | 湘楚文化 | 吴越文化 | 三晋文化 | 三秦文化 | 华夏文化 | 巴蜀文化 | 草原文化 | 客家文化 | 藏文化 | 关东文化 | 其他地域文化
历史
史学理论 | 历史知识读物 | 文物/考古 | 地方史志 | 中国史 | 通史 | 古代史 | 近现代史 | 当代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 世界史 | 全球史 | 区域国别史 | 专门史 | 史料典籍
传记
综合 | 领袖/政治人物 | 哲学家 | 军事人物 | 法律 | 科学家 | 医学家 | 财经人物 | 艺术家/建筑设计 | 宗教人物 | 历史人物 | 教育家 | 音乐家 | 娱乐圈/影星/歌星 | 文学家 | 体育界 | 普通百姓 | 其他 | 外文原版书
少儿
0~3岁 | 学龄前 | 小学 | 启蒙/认知 | 亲子读物 | 游戏/智力开发 | 儿童美术 | 儿童手工 | 艺术教育 | 童谣/谜语 | 漫画/连环画/卡通故事 | 童话 | 寓言/传说/小故事 | 诗歌/散文 | 少儿小说 | 侦探/恐怖 | 魔幻/奇幻/科幻 | 名著少儿读本 | 成语故事/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 名人传记 | 语言/文字 | 算术/数学 | 儿童英语 | 百科/十万个为什么 | 自然科学 | 生活常识 | 励志/个人修养 | 幼儿园学前班教材/入学准备 | 外文原版少儿读物
中小学教辅
小学 | 初中(含新课标) | 中考 | 高中 | 高考 | 作文 | 迁移阅读 | 奥林匹克/竞赛 | 工具书 | 综合能力 | 教师用书
外语
英语词汇 | 英语语法 | 英语听力 | 英语口语/语音 | 英语阅读 | 英语写作 | 英语翻译 | 生活英语/即学即用英语 | 行业英语 | 英语读物 | 少儿英语 | 中小学英语课外学习 | 大学英语 | 硕士英语/博士英语 | 英语综合教程/学习方法 | 新概念英语 | 大学英语四六级 | 专业英语四八级 | 考研英语 | 托福(TOFEL)/托业(TOEIC) | GRE/GMAT | 雅思(IETLS)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 剑桥商务英语(BEC) | 其他英语考试 | 日语 | 德语 | 法语 | 俄语 | 韩语 | 其他语种 | 老外学汉语 | 工具书 | 外文原版书 | 教学光盘
考试
考研 | 外语考试 | 计算机考试 | 财税外贸保险类职称考试 | 建筑工程类职称考试 | 医药卫生类职称考试 | 其他类职称考试 | 艺术、体育类水平考试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教材
研究生 | 本科 | 专科教材 | 高职高专教材 | 中职教材 | 成人教育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教材
工具书
索引/目录 | 哲学/宗教 | 法律 | 商务/经济/金融 | 历史 | 外语 | 汉语/辞典 | 医学 | 文学 | 艺术 | 科学技术 | 计算机 | 建筑 | 百科全书 | 综合年鉴 | 其他
科普读物
历史 | 动物 | 植物 | 海洋生物 | 自然灾害 | 生态 | 环境保护与治理 | 人类 | 地震 | 星体观测 | 海洋 | 气象 | 河流 | 鸟类 | 昆虫 | 其他科普知识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 | 硬件/外部设备/维修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 | 程序设计 | 网络与数据通信 | 图形图像/多媒体 | CAD/CAM/CAE |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 行业软件及应用 | 人工智能 |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认证/等级考试 | 管理信息系统(MIS) |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 |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 信息安全 | 项目管理/IT人文 | 电脑杂志—合订本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数码全攻略 | 影印版 | 教学光盘
医学
基础医学 | 医药卫生教材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老年病学 | 精神病/心理病学 | 肿瘤学 | 影像医学 | 放射学 | 麻醉学 | 急诊急救 | 检验诊断 | 特种医学/民族医学 | 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 | 图谱 | 医学工具书 | 专家医话 | 影印版/原版 | 医疗器械 | 医院管理 | 医学写作/医学信息检索 | 其他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儿科学 | 妇产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口腔学 | 眼科学 | 皮肤病性病学 | 职业资格考试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职称考试 | 药学 | 西药 | 中药 | 药学工具书 | 药学理论 | 中医学 | 中医临床 | 针灸/推拿 | 方剂学 | 经典古籍 | 中医理论
原版书
文学 | 小说 | 艺术 | 摄影 | 旅游 | 经管 | 儿童 | 文化 | 语言 | 历史/地理 | 建筑 | 工具书
科学技术
基础理论 | 化学工业 | 机械工业 | 电工电子 | 建筑 | 其他工业技术类 | 汽车与交通运输 | 农业/林业 | 科技史 | 标准 | 原版书
商务印书馆
外研社
科文商科教材
我国图书馆的图书均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由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基本大类组成。它结合科技发展和图书的特征,分为五大基本部类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为22个大类,五大基本部类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22大类的顺序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 生物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其中T工业技术又分为: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 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关于图书馆的是归入类目: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不是的。查了2014版的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查不到此期刊。(2015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要到2015年12月才会发会)
图书的种类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书种类: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给你推荐几篇论文你看看吧! 1 乐永清; 医话2则[J]; 光明中医; 2004年02期; 42 2 樊德春 ,李兰周; 《冷庐医话》误治医案评析[J]; 国医论坛; 2003年04期; 40-42 3 谢远军,许丽,倪锋,陈华德; 针灸推拿专业推拿功法学与手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 按摩与导引; 2004年04期; 13 4 张喜奎 ,王旭丽;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J]; 国医论坛; 2003年01期; 14-16 5 邢鸿林,赵伟; 医话二则[J];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04期; 29 6 原林,姚大卫,唐雷,黄文华,焦培峰,陆云涛,戴景兴,张辉,贺振泉,钟世镇;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J]; 解剖学报; 2004年04期; 3-9 7 王少华; 三槐堂百年医话[J]; 江苏中医药; 2003年08期; 34-37 8 张顺利; 针灸疗效评价方法初探[J]; 江苏中医药; 2004年06期; 58 9 朱炳林; 医话琐言[J]; 江西中医药; 2004年12期; 59-61 10 王昆文; 喻洁仁医话[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4年03期; 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刘淑明; 针灸推拿医话2则 [J];陕西中医; 2004年08期; 88 2 许敬生; 银袖治疾 [J];河南中医; 2005年03期; 11 3 干祖望; 干祖望趣味医话(33) [J];辽宁中医杂志; 1994年12期; 561-563 4 鲁安养; 谈振兴医话 [J];山东中医杂志; 1995年01期; 32-33 5 许敬生; 唐大黄 [J];河南中医; 2005年05期; 25 6 陈荣; 《冷庐医话》论老年慎药 [J];新中医; 1983年12期; 36 7 朱炳林; 医话2则 [J];江西中医药; 2001年04期; 27-28 8 戚建弘; 医话录存 [J];浙江中医杂志; 1998年06期; 283 9 王雨亭; 医话二则 [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88年01期; 57 10 梁允标; 针灸推拿疗法治愈注射引起的小儿坐骨神经损伤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05期; 784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