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政治与形式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政治与形式的论文格式

论文基本格式要求(一)毕业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用WORD进行编辑(二)全文页面设置:纸型:A4,方向:纵向页边距:上: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0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距边界:页眉:厘米,页脚:厘米应用于:本节(三)全文段落:缩进:左:0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倍行距复选框“□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自动调整右缩进(D)”为选中状态“□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为空白状态大纲级别:正文文字,对齐方式:两端对齐三、论文各部分的具体格式要求如下:(一)封面题目要对论文(设计)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字以内。(二)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一般为200—500字。关键词为3-5个。“内容摘要”四个字是黑体三号,加粗居中。正文摘要内容为200-500字,字号为四号,字体为楷体。正文要与“内容摘要”四字之间空一行。“关键词”三字为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5个,字号为四号,字体为楷体。关键词之间要用分号隔开,这部分与摘要内容部分之间空一行。中文的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在一页,不标页码。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学位论文(另起一页)正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空一行,打印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示例:□□正文(宋体小四号)

论文的格式和一般作文的模板都是一样的。

论文格式可以让你写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下面是我整理了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新形势 新措施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面对的是全体同学,而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课堂上能根据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现初中教学面对的都是九零后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能力各异,主动性相差大。特别是农村中学,从各村小上来的学生基础相差特别大。若教师对此不管不问,长此下来,差的学生会因升学无望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笔者结合实践就在物理课堂上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愿与各位教师同行来共同探讨。 1.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困生”的好奇心,让“学困生”无拘无束地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特别是“学困生”,一节课十几分钟的注意力已是他们的限度。而如果在课堂上能不断地创设实验情境,就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并延长他们注意力的时间。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创设实验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上电路这一节课时,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老师手拿着电路示教板,“哗”大喊起来,看得出学生此时的热情。讲完相关事项后,笔者又不惜每桌发下一块学生用电路板,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只小灯泡、导线,要求学生把灯接亮起来。笔者还特地请了“学困生”把自己“亮”起来的灯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一节“电路的组成”课完成得轻松自如,而学生也学得很愉快,特别是“学困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有效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实验的改进和设计,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大部分的课堂内容都有,而绝大多数的结论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果,所以课堂上若能在演示实验中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对“学困生”的提高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多数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只是照本宣科,基本上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来完成,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这些实例,感觉不新鲜,因此就使得实验吸引“学困生”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若能适度地依据内容改进和设计一些学生熟识又有趣的实验,将会引起“学困生”的注意并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可不照课本上用“惯性演示器”来演示,改用一个鸡蛋,放在一个装有水并用一硬塑料片盖着的水杯上面。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由于学生担心鸡蛋会“飞”出去被砸烂,他们紧紧盯着鸡蛋,前排同学还用手挡住脸。当鸡蛋安然落入水中时,学生才松一口气,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包括“学困生”所有人都被这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这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代替原有的实验说明道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3.注意运用“生活中的物理”,让“学困生”认识到学好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是实验性和使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农村中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比较熟悉,他们期待了解其中的缘由。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如:学习惯性能理解交通事故容易发生的原因;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车打滑时可怎么做;学习浮力可知如何用盐水选饱满的种子;学习密度可知如何调配农药水;学习水的比热容可知初春育秧苗时晚间要灌水给秧苗保暖;学习家庭电路可象电工一样布置自己家的电线;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可知育种盖地膜的作用等等实例。课堂上教师适时地引入,可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即使是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学习物理会使自己变得聪明,可掌握一些生产技能。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严肃有余,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成绩差,本来对学习就有“恐惧感”的“学困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应用恰当形象的比喻,讲究一点幽默感,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讲“杠杆”一课时,可给学生先说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有学生说那得有一根非常长的棒。教师说有那么长的棒吗?学生说没有,教师说:“我听说有人有。”学生说:“谁?”教师暗示学生说:“谁有可变短变长的棒子,咱们借来用用。”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说出来,个个学生兴致盎然,想象力再一次得以激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困生”对教师的敬畏也转变为对教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喜爱,“恐惧感”也会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便是积极的参与,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5.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给“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般有两种偏爱:一种偏爱是专对“学困生”提问,原本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注意力,殊不知会给“学困生”一种紧张感,压迫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久了会产生厌倦感;另一种偏爱是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和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学困生”,这样做使得较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而“学困生”则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教师虽然有时也把容易的题用来提问“学困生”,但这也只是暂时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显出来了,当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出会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也能尝试到成功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善于发现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肯定、承认和赞扬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反映人们普遍存在的心里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不喜欢别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如在一次上课时发现一“学困生”在画美术,头都没抬,注意力全在画上,完全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当抬头发现我就站在他身边时,脸唰一下变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我拿起他的画看了一下说你的画画得真好,好好练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那位学生对我投来了感激的眼光。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特别是电学部分的作图学得特别好,初三上学期结束,该生的成绩已大有起色。另外,在课堂上“学困生”回答问题后,不管答得对错与否,教师都应首先给予肯定,针对每位“学困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语言评价。如:“你答得很对”、“你看书很仔细”、“你很会思考”、“你的答案很有新意”、“你很勇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再加油”等赞扬的语言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去学习。故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一鸣著 [2]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唐伟 丁召民主编 [3] 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廖伯琴主编 [4] 《论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吕飞鹏著 2003. 我为你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 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2. 中国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3.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4. 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格式 5. 2000字论文范文要格式

关于政治与形式的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可以让你写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下面是我整理了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新形势 新措施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面对的是全体同学,而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课堂上能根据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现初中教学面对的都是九零后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能力各异,主动性相差大。特别是农村中学,从各村小上来的学生基础相差特别大。若教师对此不管不问,长此下来,差的学生会因升学无望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笔者结合实践就在物理课堂上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愿与各位教师同行来共同探讨。 1.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困生”的好奇心,让“学困生”无拘无束地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特别是“学困生”,一节课十几分钟的注意力已是他们的限度。而如果在课堂上能不断地创设实验情境,就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并延长他们注意力的时间。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创设实验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上电路这一节课时,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老师手拿着电路示教板,“哗”大喊起来,看得出学生此时的热情。讲完相关事项后,笔者又不惜每桌发下一块学生用电路板,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只小灯泡、导线,要求学生把灯接亮起来。笔者还特地请了“学困生”把自己“亮”起来的灯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一节“电路的组成”课完成得轻松自如,而学生也学得很愉快,特别是“学困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有效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实验的改进和设计,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大部分的课堂内容都有,而绝大多数的结论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果,所以课堂上若能在演示实验中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对“学困生”的提高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多数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只是照本宣科,基本上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来完成,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这些实例,感觉不新鲜,因此就使得实验吸引“学困生”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若能适度地依据内容改进和设计一些学生熟识又有趣的实验,将会引起“学困生”的注意并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可不照课本上用“惯性演示器”来演示,改用一个鸡蛋,放在一个装有水并用一硬塑料片盖着的水杯上面。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由于学生担心鸡蛋会“飞”出去被砸烂,他们紧紧盯着鸡蛋,前排同学还用手挡住脸。当鸡蛋安然落入水中时,学生才松一口气,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包括“学困生”所有人都被这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这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代替原有的实验说明道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3.注意运用“生活中的物理”,让“学困生”认识到学好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是实验性和使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农村中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比较熟悉,他们期待了解其中的缘由。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如:学习惯性能理解交通事故容易发生的原因;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车打滑时可怎么做;学习浮力可知如何用盐水选饱满的种子;学习密度可知如何调配农药水;学习水的比热容可知初春育秧苗时晚间要灌水给秧苗保暖;学习家庭电路可象电工一样布置自己家的电线;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可知育种盖地膜的作用等等实例。课堂上教师适时地引入,可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即使是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学习物理会使自己变得聪明,可掌握一些生产技能。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严肃有余,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成绩差,本来对学习就有“恐惧感”的“学困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应用恰当形象的比喻,讲究一点幽默感,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讲“杠杆”一课时,可给学生先说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有学生说那得有一根非常长的棒。教师说有那么长的棒吗?学生说没有,教师说:“我听说有人有。”学生说:“谁?”教师暗示学生说:“谁有可变短变长的棒子,咱们借来用用。”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说出来,个个学生兴致盎然,想象力再一次得以激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困生”对教师的敬畏也转变为对教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喜爱,“恐惧感”也会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便是积极的参与,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5.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给“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般有两种偏爱:一种偏爱是专对“学困生”提问,原本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注意力,殊不知会给“学困生”一种紧张感,压迫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久了会产生厌倦感;另一种偏爱是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和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学困生”,这样做使得较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而“学困生”则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教师虽然有时也把容易的题用来提问“学困生”,但这也只是暂时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显出来了,当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出会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也能尝试到成功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善于发现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肯定、承认和赞扬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反映人们普遍存在的心里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不喜欢别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如在一次上课时发现一“学困生”在画美术,头都没抬,注意力全在画上,完全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当抬头发现我就站在他身边时,脸唰一下变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我拿起他的画看了一下说你的画画得真好,好好练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那位学生对我投来了感激的眼光。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特别是电学部分的作图学得特别好,初三上学期结束,该生的成绩已大有起色。另外,在课堂上“学困生”回答问题后,不管答得对错与否,教师都应首先给予肯定,针对每位“学困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语言评价。如:“你答得很对”、“你看书很仔细”、“你很会思考”、“你的答案很有新意”、“你很勇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再加油”等赞扬的语言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去学习。故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一鸣著 [2]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唐伟 丁召民主编 [3] 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廖伯琴主编 [4] 《论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吕飞鹏著 2003. 我为你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 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2. 中国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3.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4. 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格式 5. 2000字论文范文要格式

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我给你分享高中生政治小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高中生政治小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范文

零花钱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止不觉间不断上涨。

有些学生对于穿着打扮,可都是“行家”。""NIKE"的上衣和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另有一些男生,通常每天身上都会带有上百块的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结交不良少年;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些现象不再是凤毛麟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二,目前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其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最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传统中,父母们都会用零花钱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比如:勤俭节约、财务自理。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将给他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会促使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第一,吃零食的习惯。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食品等。吃零食本身对身体无益了,更何况这种环境下出售的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钱,更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二,浪费的习惯。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孩子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一些孩子的心理失衡。今天你在“肯德基”搓一顿几十元;明天我在“XX酒家”摆一桌几百元,看谁更有风度。现在的孩子谁手里要是没几个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拿着钱去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又尴尬的很。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那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

再次,会给其他人树立不好的榜样,给他们的父母造成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要。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我相信,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也许有的人靠自己的意志能熬过去,但有的人却会难以自拔。

身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愿给孩子付出呢?但是,家长们该给孩子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味地给钱显然是错误的,而应该给他们以知识和正确的引导。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

一是培养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比如,孩子做了什么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成绩或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的奖励作为零花钱。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二是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花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独立生活是不利的。

三是培养自立能力。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给孩子零花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乘车、买文具、买图书,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购买”这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零花钱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首先,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政治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 文化 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在民族国家作为国际交往和处理国内事务首要主体的条件下,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维护政治安全,保持政治稳定,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并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只有当政治安全获得保证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谋求和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安全。一般认为,政治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秩序安全等四个要素。对于中国来说,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政治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组成部分),对政治安全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出了问题,政治也会出问题。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看,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由天灾导致的饥荒和民不聊生,往往会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从西汉末年直至清朝中后期,历史一直围绕着经济领域的治乱循环为轴心旋转着。即使是现代社会也难以逃出这条铁律的规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经济陷入困境,引发政治危机,导致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政权于1998年倒台。同样,南美的庇隆、皮诺切特、藤森等政权兴衰乃至苏东剧变,其动因也都在于经济领域的危机。有鉴于此,邓小平在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等论断,明确指出了经济发展对于保持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当然,另一方面,政治安全问题也可能反作用于经济安全领域,这在苏东剧变以来的原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的泰国、菲律宾以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现实政治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反面例证。总之,在思考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时,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投射。 意识形态既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政权,除了依靠国家机器和经济利益两手来维系,统治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能否为多数民众接受和尊奉,也是保持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清代学者龚自珍有句 名言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说的就是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对政治安全的重要影响。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或执政阶级而言,能够产生立竿见影功效的是暴力工具和直接与民众自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要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可能是最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的政治安全要素,因为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反映出来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和对政治文化、社会舆论前沿的跟踪和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执政集团丧失政权是始于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或公信力。 二、人民利益与政治安全 决定一国政治安全的根本因素,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一个政权或执政党如何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呢?说到底,就在于它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如果能带来利益,人民就拥护,政权就巩固;如果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反对,政权就不稳固。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1949年以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国内政局不稳、战乱不止,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颠沛流离。摆脱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之所在。谁能带领人民实现这个任务,谁就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以后,就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整个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但由于受特殊的国际环境影响,加上极“左”思想在党内泛滥,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运动接连不断,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国家政治安全,从根本上讲,还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 在人民富裕起来的同时,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在中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继承了邓小平使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富起来以后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创新发展。 如何在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起来以后,让社会更公平、更和谐,人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问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已经成为了全党上下的共识。 通过上述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条贯穿其间的红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党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可能克服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确保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性本质的前提下,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基础。 三、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按矛盾性质分为两大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包括西方敌对势力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颠覆势力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当前影响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使矛盾和问题在短期内集聚。应该说,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引起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导致的,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些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化解,就有可能不断积累甚至激化,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中国的政治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一项根本任务。 而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政治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根本上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具体单位、具体问题上干群矛盾、党群问题是存在的。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善于体察民情,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努力做好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只要党和政府真正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即使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谅解。 为了防止党夺取政权后蜕化变质,重蹈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覆辙,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索。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谈话。黄炎培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政治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民主。毛泽东在窑洞谈话中提出民主,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人人起来负责。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也是真正的民主的含义。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七大 报告 也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第二,人民监督政府。现代国家,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除了在基层和一定范围内实行直接民主、协商民主,在整个国家层面,主要还是实行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将权力交给选出来的政党和民意代表,由政党组成政府,来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任何国家要发展、要稳定,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公共权力。但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腐化变质,损害人民的利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学者阿克顿提出:权力导致腐败,失去有效监督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也是影响政治安全的根源。让人民监督政府,用权利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腐化变质,危害人民利益,进而影响政治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中国的现实看,权力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是当前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并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遏制腐败,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说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解决权力来自人民同时又服务于人民的问题,解决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问题。一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 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制约权力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政权内部的分权制衡;另一方面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用人民的权利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从历史和现实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从中国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情况看,要保持政局稳定,更需要一个有权威、有力量的政党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中,是否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衡量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现实路径,也是确保政治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看了“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 参考文献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模板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5. 2017届高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格式学术论文

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论文还是要自己写啊,不要把希望寄托别人身上了,自己加油

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如何书写论文

第一、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

第二、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第三、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

第四、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

1.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2.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3.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4.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Key words(Times New Roman体、加粗)5.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6.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广开形势与政策一定要手写。论文提交一律采用手写稿(必备),字迹务求工正易识。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是论文第一页,写清论文题目、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座号。

中国形式与政治论文格式

政治是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的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的格式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 范文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 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 措施 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 文化 、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 思维方式 、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 世界环境日 "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 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繁衍。 全球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20世纪以来,全世界哺乳动物中3800多种中已有110种和亚种灭绝,另外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余 种植 物正濒临灭绝。生态学家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要使其自然恢复至少要一亿年以上。水污染使人类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有17亿以上的人没有适当安全饮用水供应,30多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万人。再如1983~1984年埃塞俄比亚因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形成的特大旱灾使得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使得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与此同时,长江由于洞庭湖等大湖泥沙淤积加速,湖体面积和容量正逐年锐减,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目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大堤也逐年升高,古时?quot;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剧在不远的将来又将可能在长江重演。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仅1998年长江洪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人民币,而每年全世界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万亿美元。因此,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局部区域而具有全球性质,来自于生态危机的威胁,已远远超过战争、瘟疫,保护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必须以一定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在整个地球生物圈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中,人类虽在整个生物界中一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并无时无刻不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所谓的"改造"和"征服";另一方面,人类自从诞生之日起又无时无刻不依赖于其他生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它与国家及国际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政治又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政治是人的政治。生态危机既然已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政治就必然与生态危机发生必然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必然延伸到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对全球人类所构成的巨大威胁,此时的全球生态危机就不可能不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及政治行为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态危机的推动下,政治必须谋求一种全新的政治发展观:生态政治发展观。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人类认识到,社会是身处自然环境中的社会,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辨证的双重互动效应,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又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正负效应。因此,到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益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政治问题,生态政治理论也应运而生。生态政治理论认为,人类不仅是社会的人,同时也是受自然环境限制、约束的人,如果政治行为仅仅去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社会属性关系,而忽略自然生态规律对人的影响,甚至违背自然生态运行规律,以人类自身生态环境及资源的牺牲为代价,去达到少数集 团、阶级、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那么整个人类最终将自掘坟墓,走向自我毁灭的绝境。覆巢之下,焉有安卵?因此,生态政治理论 是站在全人类生存利益的高度上指导生态 政治 有序地进行,一定程度上讲,它是超阶级、民族、种族、国家界限的。 最初的生态政治 主要局限于民间自发 组织的 运动 。60年代末,由于生态 环境问题直接导致生态政治出现最明显的标志是"生态运动的出现"、"生态党的产生"、"国际环境组织作用的提高与加强"。这标志着全球生态政治 的兴起和 发展。 60年代后期,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关心的 热点 。到了70年代,生态政治 的目的也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态政治 已成为环保、和平、女权运动的多元全球性群众 运动 。最为著名的生态运动当属1970年4月22日美国爆发的有2000多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 运动 ,正是这次运动促成了世界"地球日"的诞生和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90年代以来,生态政治 从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为公众与政府共同关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环境问题。"公共决策"过程的"生态化"使生态运动真正成为生态政治 。与此同时,从60年代末至今,世界生态学家、 经济学家、政治家以及科普学家一道推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发展与预测 报告 。如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米都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加博尔等的《超越浪费的时代》,以及由58个国家152位世界著名生态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共同编写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伴随着生态政治 规模的扩大和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绿党"组织应运而生,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影响的日益增强。1972年新西兰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绿党,此后的70~80年代,西欧国家出现了绿党组织兴起的高峰,其中德国的绿党组织对全球绿党组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到1983年,德国绿党以的选票出人意料地首次获得27个议席,这标志着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式步入历史舞台。由于德国绿党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展现在公众面前,其党纲将生态、经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反对核军备竞赛,谋求国际和平和女权、人权等,并提出相当完备的持续发展方案,因此在1987年议会选举中得票率突破了8%,并获得42个联邦议席,到两德统一后的1994年,绿党已在联邦议席中占有49个席位,成为联邦议院内第三大政党,到1998年,绿党领导人菲舍尔出任德国外交部长,首次成为国家政府中重要领导人。同时,80年代以来,欧洲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以及90年代东欧及其他多党制的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quot;绿党"组织。据 统计,1979~1989年,西北欧15个国家的绿党共有117名成员进入11个国家的议会,并于1999年2月在巴黎召开了欧洲绿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有28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许多"绿色国际"等国际生态政治发展新概念和新趋势。 在各国绿色组织纷纷建立和民间生态政治 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像联合国下属的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 计划(MA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世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地球之友(FOE)等绿色和平组织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生态保护组织也纷纷成立,至今全世界已有7000多个非政府和政府环保组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他们用生态思想、环境意识、生态伦理、生态 哲学、持续发展等理念为解决国际争端、冲突、战争,最终为维护国际和平,为国际间经济、 文化、政治协调发展以及跨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0、70年代西方民间自发的生态政治 意义有三方面:一是在生态运动影响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治家选举和施政的口头禅,即使最狂妄的政治家也必须首先提倡保护环境,以"生态牌"来夯实其竞选实力和政治地位,例如1976年美国卡特成功当选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提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承诺;二是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直接或间接介入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行动中来,并制定相应严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法规,增加环境开支比例;三是在公众生态政治 宣传下,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文明时代逐步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到了90年代,公众生态政治 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盛会召开以后,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公众也从纯粹关注环境问题发展为政府与公众共同关心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政治 几乎触及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权等每一个领域。 综上所述,全球性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成为民众生态政治 的源动因和基础,把环境问题作为政治范畴并纳入政治家的视野,用全球性的环保联盟来代替军事、经济联盟,这是全球政治生活和政治战略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由于世界各国绿党的参政,以及民众生态政治 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使得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向新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目前国际及各国内部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三、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生态化 (一) 政治生态化的内涵--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一词目前经常出现,比如经济生态化、 教育 生态化、科技生态化等。"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则和原理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内,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经济、 社会、文化等问题,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情况,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政治是人类的政治,人类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的发展与人类与自然存在着必然的内在 联系。 "政治生态化"这一概念在国内外还鲜为少见。所谓政治生态化,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辨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环境在宏观上影响着政治区域的结构、功能和政治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制约着政治区域系统的运行以及政府高层决策者的政治举措。因此,政治生态化的提出就是要正确地解决政治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公民政治参与、国际政治行为和政治教育等过程中,使政治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这样政治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就成为政治生态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政治生态化所遵循的是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平衡等生态学基本原则和原理。在当今世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它将成为传统政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从而构成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政治生态观,以推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使人类战胜生态危机,走?quot;人类中心主义"的阴影,向"生态中心主义"转变,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二) 政治生态化对国家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政治生态化认识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治过程生态化。广义上说,政治过程既包括国家内部的政府行为过程求各国政府决策行为生态化。政府决策行为在解决生态 环境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的政策、法令、 规章制度 、 教育方式等对环境保护进行直接干预,同时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教育方式对 经济 发展模式、公众行为的影响又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政府决策行为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可以把各种权利、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科学素质,去调控人口数量和素质;通过政府实施教育工程去改变人们无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培育全新的 政治生态观。 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曾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如此严峻,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在继续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的生态环境破坏及人口问题也正是50~70年代政府决策的严重失误所致。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大跃进"、"大炼钢铁",没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错误政府决策,就不会出现我国北方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沙漠化和沙尘暴;没有对马寅初的批判,中国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如此沉重的人口负担,而这些政治发展观念和政府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是无法用数学概念来衡量,这种破坏是快捷、持续、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不是一代几代人可以偿还的,往往需要数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能改变。而这种努力一旦失败,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可能就将付诸东流。这一点从人类曾经消失的古文明即可作为佐证:曾经灿烂一时的楼兰古国"、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衰都为人类当今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前车之鉴。未来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塑生态地球村的和谐。政府和政治家们将面临 社会团体、公众越来越多的压力,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必须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以此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是未来各国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必然趋势。因此,当今世界各国亟需一批具有环境意识的、富于 想象力 和创造力的政治家。将环境保护知识与法律等基础知识同等列为国家政府公务员报考、考核的内容之一是当务之急,同时考核政绩时应对经济政绩对等考核,以此来促进政府政治行为的生态化。 其次,政治民主和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生态化是政治环境生态化的必然要求。当生态环境问题从自然向社会领域转移并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时,生态环境问题就自觉转变为政治问题。政府是公民的政府,因此公民的政治参与将对政府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的出现不自觉地促进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治选举、投票、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方式从而达到对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 管理起作用;另一方面,公众政治参与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政治生态化中广泛的公众政治参与及意识的增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改变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传统消极的观念。广泛的政治参与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政治参与有助于和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避免 动荡 ;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对政府的监督,避免政府决策失灵;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公民的环境权这一基本环境生存权利。 政治民主与政治环境生态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①,任何国家如果没有政治稳定,就没有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稳定的社会使人们把过多的物力、才力、财力投入到权利与财富的斗争之中,经济也因此没有和平环境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供应而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已经从政治环境生态化的高度上阐述了政治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跨世纪战略目标。这一点" “”"就已经经受了惨痛的教训,不但经济倒退20年,而且因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导致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人口数量的膨胀造成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都难以偿还的恶果和环境债务。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又会反过来影响政治环境稳定和政治民主。例如,严重的粮食短缺、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与枯竭,人口剧增并超过环境承载量等一系列生态危机的出现必然引起政治上的恐慌和不稳定的社会局面,因此,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的退化又反过来影响政治的不稳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同时,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也具有紧密 联系,在遵循环境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快速经济增长不仅为推进政治民主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政治民主的进程加快,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因此政治民主与政治环境生态化在解决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建立国家、地区间平等、和谐、和平共处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地球村联邦"是政治生态化的另一基本要求。目前,世界政治秩序很大程度上还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999年的科索沃问题即是有力佐证。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直接后果是地区、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战争、核军备竞赛等,这些军事、政治行为的最终后果是对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和破坏。由于国际政治旧秩序的混乱,导致6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不断扩大和升级。这种冲突最根本目的还是为各自的"狭隘生态利益"。中东地区长年不断的战火的根源就在于争夺水资源是全世界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尤其是核大国,裁军和削减核武器是当务之急,强权、霸权政治不仅加剧地区动荡、国家冲突,更不利于环境的持续发展。目前全球每年军费开支超过一万亿美元,这些费用的十分之一用于环境,那么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就可有效地得到保护。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物种间不论强弱、大小、进化时间的长短,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各国也应遵循这一平等性原则,减少或消除强权和霸权政治,避免地区、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对地球生态环境威胁最大的核军备竞赛,以此来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因此,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国际政治生态化,就必须建立全球伙伴新关系。这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既要求推动国际社会间在维护、恢复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又要推动国际社会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合作,这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包含环境与发展两方面,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以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可持续目标;这种新型关系必须是公正平等的,建立在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之上,要实事求是地考虑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同国家间的责任,并以此确定相应的义务,在制定有关措施时,必须考虑到各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不能不顾及历史和现实而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新型关系必须有国际社会共同有效、积极、务实地参与,在承担这一责任时各国之间也必须停止无休止的争吵,因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才能建立这"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确保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目标。 第四,政治教育生态化。教育是人类改造自身的一种 实践活动,教育过程中蕴涵了人类与自身的关系、与身外自然之间的关系。教育对人类自身自然的改造及影响,是以人类对身外自然的改造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教育并非纯粹的精神文化现象,它并没有远离自然界,相反它是以人类自身自然为对象,改造自然的 实践活动。作为 政治 教育亦不例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政治 文化与政治意识。政治教育生态化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渗入到政治教育之中,将受教育者的政治文化、政治意识提升到全人类的生存文化、生存意识上来,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 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因此,在生态危机遍及全球的严峻形势下,现代政治教育向生态化方向 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它推进政治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教育生态化时代。通过政治教育生态化过程,使人类认识到工业文明时代已走向尽头,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综上所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全球生态政治 兴起的根本原因,而生态政治 及各国生态绿党的成立发展成为政治生态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政治生态化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政治生态化也就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看了“政治论文的格式怎么写”的人还看:1. 大学政治论文的格式 2. 大学生政治论文写法 3. 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 4. 初一政治论文怎么写 5. 高中生政治论文怎么写

论文的格式和一般作文的模板都是一样的。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二)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

政治小论文范文1】政治论文【内容摘要】2008年广州公布了《广州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方案》,计划投资486亿元整治珠江,轰轰烈烈的治水大行动充分反映了广州政府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彰显政府“公仆”本色,我们应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坚持依法行政,将治水工程打造成为一个“阳光工程”。【关键词】治水行动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监督机制监督权 “公仆”本色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热点话题之一就数广州政府的治水大行动了,“广州将在2010年6月底前投资亿元整治珠江,确保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这显示了广州政府对治水行动决心坚定且信心十足。大家都知道,广州是一个因水而成、因水而兴、因水而盛、以水为荣的城市,境内水系密布,河道纵横,仅中心城区就有河涌321条,共长913公里。“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一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对环境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治水工作力度。回首广州治水历程与成效广大市民是有目共睹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政府一直认真贯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足见政府“公仆”本色。首先,治水行动反映了广州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广州治水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政府将会在从化市城区修建4个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6个区将会负责辖区的污染摸查,雨污分流改造,辖区内污水治理工程所涉及到的征地拆迁工作、水浸街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必须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这在当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给予广州经济发展以很大的帮助。这些举措反映了广州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增加就业,以促进广州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其次,治水行动反映了广州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在广州政府开始治水大行动以来,广州政府对这个治水行动做了大量的宣传,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让市民群众知晓治水工程的内容,了解水污染减排的要求及相关规定,现在走在一些大街上,都可以从公告栏上看到有关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一些宣传标语,以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市民的素质。第三,治水行动反映了广州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治水行动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环境保护工程。为了这个工程的成功,政府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的就是还广州市民一江碧水。据报道,在召开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会议后,荔湾区率先响应市里要求,投资亿元全面启动该区治水工程。荔湾区的项目整治和投资只是广州治水行动的冰山一角,到2010年6月份前,治水行动将会在各区完成,到时候广州的水环境将会根本好转。这个治水行动反映了政府认真履行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广州政府在治水行动中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足见 “公仆”本色,说明了广州政府是个负责任的、干好事的、办实事的政府。但对“486亿的治水钱怎么监管?一天一个亿怎么花?花了能不能达到效果???”等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市民的质疑与关注。为了不让广州市民的“碧水蓝天梦”破灭和广州政府一直以来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更彰显政府“公仆”本色,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要强化责任制,实行行政问责制。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考核监督体系,应明确并公布治水工程中的责任主体及各项目责任人名单,拟定工作目标,定期公布工程进展,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对完成任务好的,要大力表彰;对完不成任务的,轻者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2、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首先应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发挥监察、审计、司法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引导治水有关部门正确运用权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治水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把贪污腐化等不法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其次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司法机关、社会与公民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作用。让广大市民对治水工程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能及时了解“一天投资一个亿的去向及绩效”,将耗资486个亿的治水工程打造成为一个“阳光工程”,做到公开透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又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并且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高效政府;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市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格式

形势与政策的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形势与政策都是很好写的,老师会给你们话题,比如台湾、钓鱼岛、西藏、中美关系、住房问题等,随你们自己挑。

在这里面找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写,一般是在网上找5篇左右的相关资料,按老师的字数要求(一般是1500-3000字),整理出一片论文出来。注意,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没有太大的格式限制,把内容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例如:写领土问题可以包括:领土问题的历史由来,发展现状,建议或解决方案,最后写自己的感想。但是,不管你怎么摘抄,最后一段最好是写些关于自己的感想,不要通篇复制黏贴。开头引题的话也尽量用自己的话写,这样老师看了比较喜欢。

论文的格式和一般作文的模板都是一样的。

政治是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的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的格式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 范文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 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 措施 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 文化 、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危机;生态政治;政治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 思维方式 、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基于上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生态政治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每年以"地球日"、" 世界环境日 "等为契机而不断壮大,至今方兴未艾。80、90年代在生态政治 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纷纷建立了众多形形色色的生态组织和生态绿党(简称生态党或绿党),生态学与政治学由此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传统政治发展观也由此向政治生态发展观转变。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一)生态危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繁衍。 全球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我们就可窥见一斑。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物种消失的速率较过去6500万年之中的任何时期都要快上1000倍,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20世纪以来,全世界哺乳动物中3800多种中已有110种和亚种灭绝,另外还有600多种动物和25000余 种植 物正濒临灭绝。生态学家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要使其自然恢复至少要一亿年以上。水污染使人类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有17亿以上的人没有适当安全饮用水供应,30多亿人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万人。再如1983~1984年埃塞俄比亚因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形成的特大旱灾使得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使得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因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与此同时,长江由于洞庭湖等大湖泥沙淤积加速,湖体面积和容量正逐年锐减,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目前,长江中下游防洪大堤也逐年升高,古时?quot;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剧在不远的将来又将可能在长江重演。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再次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仅1998年长江洪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亿人民币,而每年全世界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低于万亿美元。因此,生态学家指出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地球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超越局部区域而具有全球性质,来自于生态危机的威胁,已远远超过战争、瘟疫,保护地球家园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任何生物一样,都必须以一定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在整个地球生物圈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中,人类虽在整个生物界中一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并无时无刻不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所谓的"改造"和"征服";另一方面,人类自从诞生之日起又无时无刻不依赖于其他生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它与国家及国际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政治又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政治是人类社会的政治,政治是人的政治。生态危机既然已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政治就必然与生态危机发生必然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必然延伸到社会之外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危机对全球人类所构成的巨大威胁,此时的全球生态危机就不可能不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政治及政治行为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态危机的推动下,政治必须谋求一种全新的政治发展观:生态政治发展观。 (二)生态政治的兴起、发展及意义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人类认识到,社会是身处自然环境中的社会,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辨证的双重互动效应,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又对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正负效应。因此,到20世纪50、60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益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政治问题,生态政治理论也应运而生。生态政治理论认为,人类不仅是社会的人,同时也是受自然环境限制、约束的人,如果政治行为仅仅去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社会属性关系,而忽略自然生态规律对人的影响,甚至违背自然生态运行规律,以人类自身生态环境及资源的牺牲为代价,去达到少数集 团、阶级、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那么整个人类最终将自掘坟墓,走向自我毁灭的绝境。覆巢之下,焉有安卵?因此,生态政治理论 是站在全人类生存利益的高度上指导生态 政治 有序地进行,一定程度上讲,它是超阶级、民族、种族、国家界限的。 最初的生态政治 主要局限于民间自发 组织的 运动 。60年代末,由于生态 环境问题直接导致生态政治出现最明显的标志是"生态运动的出现"、"生态党的产生"、"国际环境组织作用的提高与加强"。这标志着全球生态政治 的兴起和 发展。 60年代后期,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关心的 热点 。到了70年代,生态政治 的目的也已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态政治 已成为环保、和平、女权运动的多元全球性群众 运动 。最为著名的生态运动当属1970年4月22日美国爆发的有2000多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 运动 ,正是这次运动促成了世界"地球日"的诞生和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90年代以来,生态政治 从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发展为公众与政府共同关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环境问题。"公共决策"过程的"生态化"使生态运动真正成为生态政治 。与此同时,从60年代末至今,世界生态学家、 经济学家、政治家以及科普学家一道推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发展与预测 报告 。如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米都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加博尔等的《超越浪费的时代》,以及由58个国家152位世界著名生态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家共同编写的《只有一个地球》等。 伴随着生态政治 规模的扩大和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绿党"组织应运而生,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影响的日益增强。1972年新西兰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绿党,此后的70~80年代,西欧国家出现了绿党组织兴起的高峰,其中德国的绿党组织对全球绿党组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到1983年,德国绿党以的选票出人意料地首次获得27个议席,这标志着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正式步入历史舞台。由于德国绿党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展现在公众面前,其党纲将生态、经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反对核军备竞赛,谋求国际和平和女权、人权等,并提出相当完备的持续发展方案,因此在1987年议会选举中得票率突破了8%,并获得42个联邦议席,到两德统一后的1994年,绿党已在联邦议席中占有49个席位,成为联邦议院内第三大政党,到1998年,绿党领导人菲舍尔出任德国外交部长,首次成为国家政府中重要领导人。同时,80年代以来,欧洲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以及90年代东欧及其他多党制的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quot;绿党"组织。据 统计,1979~1989年,西北欧15个国家的绿党共有117名成员进入11个国家的议会,并于1999年2月在巴黎召开了欧洲绿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有28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许多"绿色国际"等国际生态政治发展新概念和新趋势。 在各国绿色组织纷纷建立和民间生态政治 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像联合国下属的教科文组织(UNESCO)、人与生物圈 计划(MA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世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IED)、地球之友(FOE)等绿色和平组织政府和非政府间国际生态保护组织也纷纷成立,至今全世界已有7000多个非政府和政府环保组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他们用生态思想、环境意识、生态伦理、生态 哲学、持续发展等理念为解决国际争端、冲突、战争,最终为维护国际和平,为国际间经济、 文化、政治协调发展以及跨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60、70年代西方民间自发的生态政治 意义有三方面:一是在生态运动影响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治家选举和施政的口头禅,即使最狂妄的政治家也必须首先提倡保护环境,以"生态牌"来夯实其竞选实力和政治地位,例如1976年美国卡特成功当选总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提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承诺;二是在公众舆论压力下,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直接或间接介入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行动中来,并制定相应严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法规,增加环境开支比例;三是在公众生态政治 宣传下,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文明时代逐步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到了90年代,公众生态政治 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盛会召开以后,不仅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公众也从纯粹关注环境问题发展为政府与公众共同关心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政治 几乎触及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权等每一个领域。 综上所述,全球性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又成为民众生态政治 的源动因和基础,把环境问题作为政治范畴并纳入政治家的视野,用全球性的环保联盟来代替军事、经济联盟,这是全球政治生活和政治战略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由于世界各国绿党的参政,以及民众生态政治 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使得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向新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目前国际及各国内部政治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三、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生态化 (一) 政治生态化的内涵--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一词目前经常出现,比如经济生态化、 教育 生态化、科技生态化等。"生态化"是将生态学原则和原理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内,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经济、 社会、文化等问题,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情况,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政治是人类的政治,人类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的发展与人类与自然存在着必然的内在 联系。 "政治生态化"这一概念在国内外还鲜为少见。所谓政治生态化,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辨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环境在宏观上影响着政治区域的结构、功能和政治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制约着政治区域系统的运行以及政府高层决策者的政治举措。因此,政治生态化的提出就是要正确地解决政治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公民政治参与、国际政治行为和政治教育等过程中,使政治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这样政治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就成为政治生态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政治生态化所遵循的是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平衡等生态学基本原则和原理。在当今世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它将成为传统政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从而构成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政治生态观,以推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使人类战胜生态危机,走?quot;人类中心主义"的阴影,向"生态中心主义"转变,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二) 政治生态化对国家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政治生态化认识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政治过程生态化。广义上说,政治过程既包括国家内部的政府行为过程求各国政府决策行为生态化。政府决策行为在解决生态 环境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的政策、法令、 规章制度 、 教育方式等对环境保护进行直接干预,同时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教育方式对 经济 发展模式、公众行为的影响又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政府决策行为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可以把各种权利、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科学素质,去调控人口数量和素质;通过政府实施教育工程去改变人们无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培育全新的 政治生态观。 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曾因政府决策失误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如此严峻,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在继续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的生态环境破坏及人口问题也正是50~70年代政府决策的严重失误所致。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大跃进"、"大炼钢铁",没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错误政府决策,就不会出现我国北方近年来越演越烈的沙漠化和沙尘暴;没有对马寅初的批判,中国也许就不会有今天如此沉重的人口负担,而这些政治发展观念和政府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是无法用数学概念来衡量,这种破坏是快捷、持续、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不是一代几代人可以偿还的,往往需要数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可能改变。而这种努力一旦失败,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可能就将付诸东流。这一点从人类曾经消失的古文明即可作为佐证:曾经灿烂一时的楼兰古国"、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衰都为人类当今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了前车之鉴。未来政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塑生态地球村的和谐。政府和政治家们将面临 社会团体、公众越来越多的压力,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也必须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以此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是未来各国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必然趋势。因此,当今世界各国亟需一批具有环境意识的、富于 想象力 和创造力的政治家。将环境保护知识与法律等基础知识同等列为国家政府公务员报考、考核的内容之一是当务之急,同时考核政绩时应对经济政绩对等考核,以此来促进政府政治行为的生态化。 其次,政治民主和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生态化是政治环境生态化的必然要求。当生态环境问题从自然向社会领域转移并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时,生态环境问题就自觉转变为政治问题。政府是公民的政府,因此公民的政治参与将对政府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危机的出现不自觉地促进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治选举、投票、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方式从而达到对政府环境政策和环境 管理起作用;另一方面,公众政治参与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政治生态化中广泛的公众政治参与及意识的增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改变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传统消极的观念。广泛的政治参与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政治参与有助于和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避免 动荡 ;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对政府的监督,避免政府决策失灵;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公开化;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公民的环境权这一基本环境生存权利。 政治民主与政治环境生态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①,任何国家如果没有政治稳定,就没有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稳定的社会使人们把过多的物力、才力、财力投入到权利与财富的斗争之中,经济也因此没有和平环境和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供应而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已经从政治环境生态化的高度上阐述了政治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一跨世纪战略目标。这一点" “”"就已经经受了惨痛的教训,不但经济倒退20年,而且因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导致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人口数量的膨胀造成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都难以偿还的恶果和环境债务。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又会反过来影响政治环境稳定和政治民主。例如,严重的粮食短缺、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污染与枯竭,人口剧增并超过环境承载量等一系列生态危机的出现必然引起政治上的恐慌和不稳定的社会局面,因此,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的退化又反过来影响政治的不稳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同时,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也具有紧密 联系,在遵循环境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快速经济增长不仅为推进政治民主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政治民主的进程加快,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因此政治民主与政治环境生态化在解决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建立国家、地区间平等、和谐、和平共处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地球村联邦"是政治生态化的另一基本要求。目前,世界政治秩序很大程度上还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999年的科索沃问题即是有力佐证。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直接后果是地区、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战争、核军备竞赛等,这些军事、政治行为的最终后果是对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和破坏。由于国际政治旧秩序的混乱,导致6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不断扩大和升级。这种冲突最根本目的还是为各自的"狭隘生态利益"。中东地区长年不断的战火的根源就在于争夺水资源是全世界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尤其是核大国,裁军和削减核武器是当务之急,强权、霸权政治不仅加剧地区动荡、国家冲突,更不利于环境的持续发展。目前全球每年军费开支超过一万亿美元,这些费用的十分之一用于环境,那么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就可有效地得到保护。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物种间不论强弱、大小、进化时间的长短,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各国也应遵循这一平等性原则,减少或消除强权和霸权政治,避免地区、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对地球生态环境威胁最大的核军备竞赛,以此来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因此,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促进国际政治生态化,就必须建立全球伙伴新关系。这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既要求推动国际社会间在维护、恢复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又要推动国际社会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合作,这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必须包含环境与发展两方面,改善国际经济环境,以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的可持续目标;这种新型关系必须是公正平等的,建立在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之上,要实事求是地考虑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同国家间的责任,并以此确定相应的义务,在制定有关措施时,必须考虑到各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不能不顾及历史和现实而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新型关系必须有国际社会共同有效、积极、务实地参与,在承担这一责任时各国之间也必须停止无休止的争吵,因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才能建立这"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确保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目标。 第四,政治教育生态化。教育是人类改造自身的一种 实践活动,教育过程中蕴涵了人类与自身的关系、与身外自然之间的关系。教育对人类自身自然的改造及影响,是以人类对身外自然的改造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教育并非纯粹的精神文化现象,它并没有远离自然界,相反它是以人类自身自然为对象,改造自然的 实践活动。作为 政治 教育亦不例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政治 文化与政治意识。政治教育生态化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渗入到政治教育之中,将受教育者的政治文化、政治意识提升到全人类的生存文化、生存意识上来,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 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因此,在生态危机遍及全球的严峻形势下,现代政治教育向生态化方向 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它推进政治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教育生态化时代。通过政治教育生态化过程,使人类认识到工业文明时代已走向尽头,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综上所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全球生态政治 兴起的根本原因,而生态政治 及各国生态绿党的成立发展成为政治生态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政治生态化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政治生态化也就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看了“政治论文的格式怎么写”的人还看:1. 大学政治论文的格式 2. 大学生政治论文写法 3. 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 4. 初一政治论文怎么写 5. 高中生政治论文怎么写

论文格式可以让你写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下面是我整理了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 新形势 新措施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面对的是全体同学,而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课堂上能根据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现初中教学面对的都是九零后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能力各异,主动性相差大。特别是农村中学,从各村小上来的学生基础相差特别大。若教师对此不管不问,长此下来,差的学生会因升学无望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笔者结合实践就在物理课堂上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愿与各位教师同行来共同探讨。 1.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困生”的好奇心,让“学困生”无拘无束地学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特别是“学困生”,一节课十几分钟的注意力已是他们的限度。而如果在课堂上能不断地创设实验情境,就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并延长他们注意力的时间。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创设实验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上电路这一节课时,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老师手拿着电路示教板,“哗”大喊起来,看得出学生此时的热情。讲完相关事项后,笔者又不惜每桌发下一块学生用电路板,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只小灯泡、导线,要求学生把灯接亮起来。笔者还特地请了“学困生”把自己“亮”起来的灯展示给同学们看,然后引导他们分析,一节“电路的组成”课完成得轻松自如,而学生也学得很愉快,特别是“学困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有效地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实验的改进和设计,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大部分的课堂内容都有,而绝大多数的结论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果,所以课堂上若能在演示实验中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对“学困生”的提高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效果。多数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只是照本宣科,基本上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来完成,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这些实例,感觉不新鲜,因此就使得实验吸引“学困生”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若能适度地依据内容改进和设计一些学生熟识又有趣的实验,将会引起“学困生”的注意并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可不照课本上用“惯性演示器”来演示,改用一个鸡蛋,放在一个装有水并用一硬塑料片盖着的水杯上面。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由于学生担心鸡蛋会“飞”出去被砸烂,他们紧紧盯着鸡蛋,前排同学还用手挡住脸。当鸡蛋安然落入水中时,学生才松一口气,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包括“学困生”所有人都被这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这些有趣的实验,不仅能代替原有的实验说明道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3.注意运用“生活中的物理”,让“学困生”认识到学好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是实验性和使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农村中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比较熟悉,他们期待了解其中的缘由。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如:学习惯性能理解交通事故容易发生的原因;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车打滑时可怎么做;学习浮力可知如何用盐水选饱满的种子;学习密度可知如何调配农药水;学习水的比热容可知初春育秧苗时晚间要灌水给秧苗保暖;学习家庭电路可象电工一样布置自己家的电线;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可知育种盖地膜的作用等等实例。课堂上教师适时地引入,可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即使是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学习物理会使自己变得聪明,可掌握一些生产技能。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严肃有余,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成绩差,本来对学习就有“恐惧感”的“学困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规律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应用恰当形象的比喻,讲究一点幽默感,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如在讲“杠杆”一课时,可给学生先说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请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有学生说那得有一根非常长的棒。教师说有那么长的棒吗?学生说没有,教师说:“我听说有人有。”学生说:“谁?”教师暗示学生说:“谁有可变短变长的棒子,咱们借来用用。”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说出来,个个学生兴致盎然,想象力再一次得以激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困生”对教师的敬畏也转变为对教师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喜爱,“恐惧感”也会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便是积极的参与,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5.设计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给“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一般有两种偏爱:一种偏爱是专对“学困生”提问,原本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注意力,殊不知会给“学困生”一种紧张感,压迫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久了会产生厌倦感;另一种偏爱是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和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学困生”,这样做使得较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而“学困生”则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教师虽然有时也把容易的题用来提问“学困生”,但这也只是暂时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显出来了,当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出会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让“学困生”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也能尝试到成功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善于发现闪光点,给“学困生”以肯定、承认和赞扬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放大“学困生”的闪光点。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反映人们普遍存在的心里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人不喜欢别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如在一次上课时发现一“学困生”在画美术,头都没抬,注意力全在画上,完全没有感觉到我的存在。当抬头发现我就站在他身边时,脸唰一下变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我拿起他的画看了一下说你的画画得真好,好好练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那位学生对我投来了感激的眼光。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特别是电学部分的作图学得特别好,初三上学期结束,该生的成绩已大有起色。另外,在课堂上“学困生”回答问题后,不管答得对错与否,教师都应首先给予肯定,针对每位“学困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语言评价。如:“你答得很对”、“你看书很仔细”、“你很会思考”、“你的答案很有新意”、“你很勇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再加油”等赞扬的语言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去学习。故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唐一鸣著 [2]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唐伟 丁召民主编 [3] 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廖伯琴主编 [4] 《论物理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吕飞鹏著 2003. 我为你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 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2. 中国形势与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格式 3. 大一形势与政治论文格式 4. 关于形式与政治论文格式 5. 2000字论文范文要格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