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3] (美)杰弗里·萨克斯(),(美)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中译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1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d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1]袁申国,陈平,刘兰凤,. 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 经济研究,2011,(1).
[2]黄志刚,. 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J]. 经济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钟宁桦,. 度量中国经济:购买力平价的适当应用[J]. 经济研究,2010,(1).
[4]万晓莉,霍德明,陈斌开,. 中国货币需求长期是否稳定?[J]. 经济研究,2010,(1).
[5]裘骏峰,. 投机资本流入、升值预期和最优升值路径[J]. 经济研究,2010,(2).
[6]张屹山,孔灵柱,. 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 经济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马文涛,. 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J]. 经济研究,2010,(3).
[8]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 经济研究,2010,(5).
[9]黄志刚,陈晓杰,. 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空间评估[J]. 经济研究,2010,(5).
[10]路继业,杜两省,. 货币政策可信性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10,(8).
[11]卞世博,贾德奎,.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第四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2010,(12).
[12]赵志君,陈增敬,. 大国模型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评估[J]. 经济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J]. 经济研究,2009,(3).
[14]王晋斌,李南,.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9,(4).
[15]张瀛,. 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经济研究,2008,(3).
[1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 经济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区效应”还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基于外生收入的实际汇率理论[J]. 经济研究,2008,(5).
[18]龚刚,高坚,何学中,.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思考[J]. 经济研究,2008,(6).
[19]管汉晖,. 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经济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广,许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 经济研究,2008,(7).
[1] 方毅,桂鹏. 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联动程度—基于次级贷冲击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I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刘建国,邵凤,胡兆龙,郭强. 复杂网络中最小K-核节点的传播能力分析,[J].物理学报:2011(7).90-93
[8] 韩定定,复杂网络的拓扑、动力学行为及其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论文[C],2007
[9] Simutis R,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华,姚洪兴.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网络的结构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4(17).659-667
[15] 闵志锋.上海证券市场的复杂网络特性分析 [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 (7).1053-1056
[16] 黄玮强,姚爽,中国股票关联网络拓扑性质与聚类结构分析[J],管理科学:2008(3).92-95
[17] 高雅纯,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陈守东,韩广哲,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动性,[J].商务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国大陆股票市场与周边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J]企业经济,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莹,靳莉莉.沪深300指数与世界主要股票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赵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欧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5).76-79
[7] 洪天国. 欧洲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C]江西财经大学,2013(1).29-34
[8] 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C]山西大学,2012(2).192-196
[9] 陈守东,陈雷,刘艳武.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收益率及波动性相关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刘存绪.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J].资本市场:2000(4).30-32
[1] 母宇.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学:2011.
[2] 于会鹏.中国股票市场板块及其与国外主要市场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C].理工大学:2009
[3] 陈志宁.中外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C].农业大学:2009.
[4] 汪波.股票市场波动性网络及其应用[C]华南理工,2012
[5] 徐晓萍. 金融危机下证券网络的复杂性特征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陈俊华.中国股票市场网络模型动态研究[C]浙江工业大学,2012
[7] 兰旺森,赵国浩. 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板块内股票的强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2010(6).20-23
[8] 李耀华,姚洪兴.股票市场网络的稳定性研究,[M].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会:2012.
[9] 陈花.基于复杂网络的股票之间有向相关性研究,[C].北京邮电大学:2012.
[10] 陈辉煌,高岩,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证券市场网抗毁性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2008(6)154-156
[11] 万阳松,陈忠基. 加权股票网络模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1(5) :21-27
[12] 李平,汪秉宏.证券指数的网络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6,24(3):73-77
[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
[14]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
[15]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
[16] Xiao fan Liu, Chi k.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
[17] Simutis R,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97).59-63
[18]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
[19]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
[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
[21] 杨治辉,贾寒梅.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网络结构分析,[M].中国控制学会:2011.
[22] 周艳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场的无标度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8).19-22
[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
[24] 李辉,赵海,徐久强,李博,李鹏,王家亮. 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核心框架结构抽取与度量,[J].东北大学学报:2010(11).345-347
[25] 李辉,赵海.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宏观拓扑结构层次性研究,[J].电子学报:2010(6).134-136
[26] 李备友,刘思峰. 网络化市场结构下证券市场传闻的`扩散规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90-92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润.李安林.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循环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64-68
[17]齐力.梅林海.环境管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态经济.2008(12):129-131.
[18]张瑞.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9
[19]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7-162.
[20]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邹农检.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陈涛.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 (1) : 35-41
[5]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 (1) : 122-128
[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 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
[13]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刘国光: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经济学动态》,2001年06期
2.刘国光: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09期
3.刘国光: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2期
4.赵世洪: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2期
5.谷书堂,刘占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6.谷书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7.谷书堂: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8.何国华、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9.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陈峥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
11.马颖: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
12.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3.叶景聪: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每个大学生提起“内卷”2字,都可谓是怨声载道。李升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高耸庙堂贤圣在,读书利弊任析歪。犹民虑国何其有?自幼光宗耀祖来。”形象地描述了内卷现象及其危害。内卷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自身发展,还会扰乱社会的正常发展秩序。
我第一次认识“内卷”这个词,是看到我的朋友们纷纷转发一篇名为《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文章,并纷纷表示共鸣,由此我也开始审视我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其实都已经异化为不正常的内卷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内卷”具体是什么意思,那么我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为大家介绍:在一场露天演出中,本来每个人都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节目,可是总有人想更清楚地看到台上的场景,于是他就选择站到凳子上,可是这样后面的人就看不清了,于是后面的人也会纷纷从凳子上站起来,渐渐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导致本来轻松坐在凳子上就可以欣赏的演出,反而要所有人都站起来才能够看清。这种无意义的内耗就叫做“内卷”。
“内卷”其实并不是这几年的新词,它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之后由我国学者黄宗智引进、改造,在现在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词。
内卷有两个标志性的因素:其一,就是资源有限性。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生存、学习环境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每个人都不能无限地向外发展,都要受到外部边框的限制。其二,就是无意义内耗导致的边际效益下降,即人们在刚开始额外付出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获得了更多收益,但是随着付出越来越多,收益反而不断下降。下图就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
具体针对到大学生,“内卷”则可解释为:因为每个学校的教育资源、环境资源有限,所以学生们为了争取更优质的资源而不断地增加投入,并使自己的付出更加细致化、结构化,进而导致非理性竞争,最终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斜杠青年”这一在当今时代非常流行的网络热词。所谓“斜杠青年”,就是指拥有多重身份或者是多种职业的青年人。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介绍自己说“我是一位学生/作家/音乐人”,这一个个的“斜杠”就代表了人的一个个不同身份。
“斜杠青年”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代表了一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即现在的青年在生活中可以不只选择一种人生方向,他们可以全面发展,选择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比如有的大学生作为“斜杠青年”,既可以在学习中取得门门全A的优异成绩,又可以在自己的社团活动中带领组员参加各种竞赛夺得冠军。这种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非常清晰,因此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活动,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斜杠青年”,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是,在内卷的社会背景之下,有的人本身并不具备成为“斜杠青年”的能力,却被迫把自己劈成了好几半,妄想做很多事,却一件也做不好,这对他们的生活就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被社会大背景裹挟,头顶着虚假全面发展的压力,不停向前走、向前爬。自己的学科作业完成不了,却还想着去参加别的竞赛,最终一事无成。
浅析其中的原因,首先,是他们的精力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工作,他们没有办法合理分配好学习、生活与课外活动的时间,以至于他们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都不能专注,而导致精力过度分散。其次,成为“斜杠青年”,必须以每个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为基础。如果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达不到此要求,却被迫踏入了“斜杠”生活这一虚门,这只会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不会使他们的生活“全面开花”。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学生们,现在的社会压力确实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人们不再“唯成绩论”,而更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这种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也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上面说到,大学生如果想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能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可是参加的活动越多,必然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但是,付出多少精力,并不代表着我们能获得多少收益,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无效投入的现象。如何衡量自己的投入标准,如何获得最大效益,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思考的一个重点,而不是去无脑、无限制地增加自己的时间投入。
很多大学生都曾经抱怨说,“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忙碌,可是坐下来细想,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收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们都想在有限的时间中争取更多的资源,所有人都想成为、或被迫成为了“时间管理大师”,他们希望自己可以白天上课,下午参加社团活动,晚上再去和同学们聚餐,完成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可是,这真的可能吗?这种理想固然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是他们在被迫进行一场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时间竞赛,这反而与我们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背道而驰。
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他们看见自己周围的同学忙忙碌碌,内心就会非常着急,觉得好像自己在碌碌无为,于是自己也开始盲目努力。但是没有人真正静下心来想一下,自己的实际能力界限在哪里,这项活动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所裨益,都只是“为了忙而忙”,最后换来的只有每天的睡眼惺忪、头昏脑胀和黑黢黢的黑眼圈。
提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老师布置了一篇仅2000字的论文作业,可是所有的学生拿到作业的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论文的质量,还是想着如何要把字数凑到1万字,仿佛通过这种无效的文字堆砌,就能建起一个虚空的“文字城堡”,从而在老师的心目中建立良好形象,获得高分。而现实是,所谓的“文字城堡”不过是“空中楼阁”,完全经不起推敲。
不知道从何时起,总有人在你的耳边说,“上了大学呀,就要多交朋友,多认识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师兄、师姐、老师,他们都是你们以后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于是,大学生们不仅在学习成绩、科学竞赛上,甚至连社交中都开始内卷了!
大学生的社交人格,大体可以分为3种:
第一种是“积极外向型”。他们经常选择主动出击,在各种场合都能努力展现自己的特长,不断向别人发起挑战,点燃周围的竞争气氛,给他人制造压力,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与心理优势。
第二种是“被动体验型”。他们是被迫卷入社交的大学生,本身根本不想参与社交,可是却总是有人推着他们去。他们一方面根本不愿意和别人沟通,每次参加活动都要努力进行一番心理建设,才能够踏出自己封闭的大门;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社交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渴望收获大量的朋友。他们很矛盾、很痛苦,却不得不社交。
第三种是“阴暗破坏型”。他们致力于破坏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其他人制造无效的焦虑和压力。比如在你复习的时候,他会跑到你身边阴阳怪气地跟你说,“哎哟,你怎么才复习到这儿啊,这本书我都看过三遍了。”你说是不是很气人!
以上三种社交人格并不全是负面的,前两种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积极影响,但最后一种是我们需要尽力去避免的。在大学生活的社交中,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自己的发展,不要盲目社交。但是,也不要封闭自己,如果你觉得孤身一人确实为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那么你就应该努力地去打开自己的心房,以结交更多朋友。但如果你现在的社交生活已经繁杂混乱,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的学习生活,那么你就应该相应地克制,减少自己的社交时间,交朋友“在精,不在多”。
每个大学生都深受内卷其害,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
当今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大学生得抑郁症的新闻,在各种社交媒体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有小伙伴陈述自己现在陷入焦虑症的苦恼之中。朋友圈中出现最多的内容不再是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也不再是分享旅途中的美景,而是频繁地出现像“又脱发了”“肝不动了”等消极词语。由此可见,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与无休止的内卷中,大学生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对于很多人来说,提到“健康”,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身体健康,好像只要不感冒发烧就是健康。但其实,精神健康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层面。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在拼命地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反而会让自己的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而得不到有效休息,产生焦虑症、抑郁症等问题;每个人都拼命地成为“社交达人”,反而会让一些本身不善于社交的同学产生社交恐惧症。这些疾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导致校园恶劣事件,残害我们社会的栋梁、祖国的花朵。
社会、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竞争规则,而内卷现象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原有的规则,进而导致了不良竞争,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比如,在竞争中,人们妄想得到优异的成绩,会采取很多不良手段,例如盗窃数据、剽窃论文、垄断信息等。这些方法虽然会帮助竞争者获得虚假的成绩,但是会严重阻碍那些遵守规则的竞争者获得自己应有的成绩,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现象。
不良竞争还会导致“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本意是指两个被捕歹徒,在只要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收益的情况下竟然放弃了合作,最后导致零和的现象。
延伸到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大学生竞争者之间本应该相互分享信息,以节约时间成本,共同进步。可是现在为了所谓的内卷,每个人都不愿意分享自己手里的信息,这就导致了很多不良的时间消耗,产生盲目竞争。
所有的高校都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现在很多高校却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业率等客观指标,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以至于在现在出现了很多内卷现象,显然是与立德树人的目标背道而驰。
内卷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恶化,在本应该温馨的象牙塔内产生了凶残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很多大学生开始走钢丝,不惜破坏规则来为自己争取优质资源。所谓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本来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做人的根本,现在却成了某些人的奢望。
不仅如此,由于不良竞争增加了大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发展成本,他们本来用一年时间就可以达到的目标,现在反而要用两年甚至三年才能够完成。盲目成为“斜杠青年”,使学生本身应该掌握的基础能力落不实,最终导致他们缺少自身的看家本领,无法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从而无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和祖国,白白流失一大批优秀人才。
所有的大学生都不喜欢内卷,可是每个大学生又都被迫内卷。如何解决如今的内卷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鼎力支持。
内卷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现在高校的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实在有限,且分配不均。因此学生们为了争夺更多资源,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很多额外的、甚至是无效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如果想减少内卷现象,就要从源头进行优化,高校资源的合理分配就成了必须要走的关键一步。
首先,在物质资源的分配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例如,在奖学金、助学金等物质奖励的发放上,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不允许任何人走后门、踩红线,以禁止任何违背规则的行为,让真正应该得到奖赏的学生得到自己应有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精神资源的发展。教育者应该向学生投入更多的、平均的思想关怀,避免过度关注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尽量在主观上做到公平公正。对于所有主观评议的项目都要加入信度、效度的考核,进行第三方评议或者加入同行评审制度,尽可能减少主观偏差,提升科学性、客观性。
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都是促进资源有效分配不可缺少的关键程序。因此,各大高校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两头并举,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内卷的问题,缓和大学生内卷的矛盾。
在内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学生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的高校和社会更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进行:
1. 设置心理诊疗室。高校可以向学生们提供一个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途径。这样觉得自己心里有焦虑、有疙瘩的学生们,就可以主动同心理老师沟通,以疏解压力,修正自己盲目竞争的错误信念,从而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优良发展。
2. 高校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输良性竞争的观点。让学生们在这种价值观的默默影响中,慢慢改变自己的心态、观念。比如,老师在布置论文时,可以明确提出这次作业的字数上限,超过此上限的文字不计成绩,从而引导学生们把重点放在提升自己文章的质量上,而不是无意义地内卷字数。
在社会、高校不断努力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可以积极开展自救行动。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候,都认真思考一下这是否是我们需要的,这是否能提升我们的能力、丰富我们的经验。所谓“三思而后行”。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注重良性竞争,时刻提醒自己在竞争中坚决不越雷池,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质量,而不是盲目堆砌数量。
大学生内卷现象确已出现,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掩盖、忽视,而应该正视,并且积极寻找途径去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
1. 并不是所有的竞争都可以用“内卷”来解释,不要将内卷扩大化,从而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2. 高校老师也不可以将“内卷”这个词应用到任何场合,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负担。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其他用“内卷”无法解释的问题,也要多多关注,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
总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希望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冲出内卷的重围。要记住,世间万物本就是参差多态的,而这,恰恰才是幸福的本源。
2020年,一群清华大学生夜晚骑自行车的照片火爆全网,照片中,一个清华大学生一手骑单车,一手却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程序代码,这个学生也被称为“清华卷王”。而“内卷”这个热词也由此火爆全网。内卷是指很多大学生拼命学习,几乎达到废寝忘食地步,只为让自己提高学业竞争力。随着高校加强考试管理,让那些试图靠混日子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人,开始有了紧张感。可以说靠“划水”就企图蒙混过关完成大学学业的人来说,不得不把精力投放到学业中来,下功夫去完成学业。所以“内卷”,说白了就是竞争。
那么我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对于内卷也是深有体会,下面就来具体看看我对于“卷”的看法:①我认为“内卷”这个词既不属于褒义词,也不属于贬义词,应为中性词。之所以我认为是中性词,最关键一点,就是大学生本应该在大学期间专注于学业,花很多精力去提升自己的综合专业水平和素质,这样才能在毕业后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赢得先机。能力为王的时代终将来临,就如最近几年考研大军不断壮大一样,学历竞争日趋白热化,如果在大学读本科期间不努力,可能毕业是问题,而择业更成为问题。
②在“内卷”这个流行词出现后,大众的视线才聚焦到高校内那些苦读的学子身上。这一关心不要紧,发现竟然有走极端的现象。如有些学生论文为拿高分,明明导师规定写5000字即可,偏偏要写到8000——10000字,其理由是写的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实际上这就是盲目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下面我举个我身边的人真实发生的例子:1,我们学校的学姐丽丽是一名大四学生,这次任课老师对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论文作业,字数要求5000字即可。但很多人为了获取更好的成绩,都选择将论文写到10000字,左右,甚至更多,最后,老师批改论文时发现,几乎全班同学都超出了预期要求,但高分的名额却还是不会变。丽丽班级的同学几乎都超额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论文,可换一个方向看,大家的水平线依然不相上下,那就代表字数远超要求和刚好达标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哪怕大家普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每个人最终得到的收益却没有显著增加。
2,再比如上中学或者高中时,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语文考试最后一道题是作文,明明题目要求的是800字,可语文老师却告诉我们玩写1000字,甚至更多才可以。当然,老师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字数上占领优势,可后来等我们升到更高的一级,结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小伙伴时发现,到头来大家都是在以1000字为标准。这样就相当于私下将作文的标准提高了,同学们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但却并没有什么收获。
③有些高校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会考很多证书,尽管有些证书和将来择业关系不大,但为了增强竞争力,也要耗费很多精力去考证。这样一来,就会占用学习专业的时间,反而使专业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内卷”化是一种被曲解的学业观念,如果大学生自己不能正确对待,极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样看来,“内卷”似乎是代表着竞争的不必要,而这种方式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比如我在北京上学的表哥小凯,是来自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他认为“内卷”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非常普遍:“最早,可能我学了一个小时,我的同学学了一个半小时,后来他比我多考一分。现在,我的同学学了5个半小时,我没有办法,学了5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比我多考一分。但是两个人那几个月每天都感到非常疲惫不堪,心理更是焦躁不安。从结果上来看,什么都没变,但是我们都被卷入了这样高压力焦躁的生活。”从小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和自己的同学存在一种竞争式的攀比,比的不是谁学习好,而是比谁学习的时间长。最后两个人都没从中取得进步。④我搜索网站,看到针对大学生内卷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也曾说过:“学生说的内卷,往往想表达这样一种困惑: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
而记得我的辅导员也曾表示:自己经常和学生强调要有“思维意识”。“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
在进入社会或者大学之后,大家都很容易“内卷”,这也是应对竞争压力的正常反应。 在竞争的同时,或许我们被‘内卷’驱使着前进,克服了困难,但这种行为是被动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盲目跟风。最后找到人民日报对于内卷的九大建议,收藏起来:停止内耗,拒绝躺平,防止内卷,人民日报给出的9条建议。从实际、从行动、从机遇、从接纳、从过程、从潜能、从自我、从现在、从放下……
那么,在这种普遍内卷的大环境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应对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内卷有哪些具体表现和解决办法 。一、精美的错题集和积累本常见现象:错题集,积累本,整理得特别漂亮。用彩色笔,工工整整的整理自己的错题集或积累本,注意力都在让自己的本子如何漂亮,因为老师可能会表扬。但是这种精益求精,对知识的本身没有梳理,没有思考,是无意义的,对学习没有多大用处。大多本子整理漂亮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解决问题:整理之前,一定对整理的内容进行思考,是错题,那就重新做一遍,然后整理到本子上。主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当时做错题的原因,过程,心理,也简单的写一下。每隔一段时间,回头再做一遍这些错题。真的会了的题,就可以划去。不会的,再细心思考,题目前做一个标记,比如标记“正”来表明自己是第几遍不会做。
二、疲劳战,加班加点常见现象:看到别人晚上学习,自己也学,看到别人早起,自己也早起。以为时间拉长,就能提高学习收益,岂不知晚上多学一会,结果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白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哈欠连天,听课效果不佳,记忆力下降等。解决问题:注重白天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延长晚上学习时间。如果感到白天精力不充沛,一定要抓紧休息。另外,课下多活动,多吃正餐,也是减少困倦的好办法。期末考试前,一定不要搞疲劳战,及时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保证白天考试时间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
三、抄作业 赶作业常见现象:忙着赶作业,抄作业,应付老师检查。做作业拖沓,不及时做,临要上交了,才忙着抄答案,抄同学的。为了免于被老师惩罚,被动应付作业,这属于严重的内卷。解决问题:作业多,完不成,根据自己手中的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分配。需要早一点交的,早一点做。优先完成自己的弱科。对简单的题可以不做。做作业时,给自己制定计划,不要拖沓,不分心,一气呵成。
四、装作学习,垃圾学习常见现象:在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下,装作学习,但心思还在游戏、垃圾书和其他杂事上面。对未来没有目的,对自己没有定位,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起来都是装样子,耗时间。解决问题:游戏和其他不能陪伴自己一辈子,也不能靠他们吃饭。要生存,还是要生活,都取决于自己的当下。结合自己的成绩,给自己定个位,比如自己想考什么大学,上网查找这些大学的资料,然后给自己制定每一次考试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制定每一天切实可行的计划,让父母作见证,让老师作见证。完成了计划,奖励自己一下,未完成,惩罚自己。今天对自己手软,明天生活就会对自己下狠手。
五、盲目购买辅导书常见现象:为了成绩,只要看到别人有的辅导书,自己也去购买。但是买了之后,翻都没有翻,就束之高阁。没弄懂自己真的需要什么,盲目的比较,偏离自己的实际需要。这是对别人的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浪费金钱,浪费自己的信心,只能是自己越来越懒散。解决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知道自己的成绩,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如果成绩不好,先优先把课本上的内容学会,如果再好一点,就把老师发的资料、试卷弄懂弄透,如果还学有余力,再精挑细选辅导书。辅导书怎么用,也要清楚,是用来当成字典的查阅,还是全面依赖他。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坚持到底,这一本辅导书未用完,坚决不买下一本。看着自己写的琳琅满目的辅导书,是不是也是一种骄傲,这是自信的积累。然后,奖励自己再买一本辅导书吧!
六、无意义的自习课常见现象:自习课上,没有学习计划,看到同学学英语自己也学英语,看到同桌学数学,自己也学数学。这也是一种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就比如,自己得了病,看到别的病人吃什么药,自己也吃什么药,不仅病没好,反而愈加严重。在学习上,无意义的模仿别人,失去了自己。无论学习什么,都是机械被动,东一榔头西一锤。解决问题:要明确自己的层次,要懂得自己的需要。有多少作业,有多少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然后对时间合理的分配,把大的时间段分成小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完成什么学习内容进行简单规划,然后就全力去完成自己的规划。你会发现,完成作业不是那么难。而且,从中也找到完成时的快乐,学习中的快乐越多,学习信心就越足。
七、拔高自己,钻研难题常见现象:喜欢钻研难题,在某一道题上面耗费太多的时间。自我较劲,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其实用处不大。解决问题:要知道考试时试卷中容易题和基础题加起来就占到70-80%,真正的难题是提供给学霸做的,如果自己不是学霸,那就勇于放弃。平时的学习也是这样,自己的增长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会做,却做错了;二是做错了,看了答案会了,听了老师讲懂了。在这两类问题上下功夫,才能使得自己提高。对第一类解决的方法是思考自己怎样避免小失误,然后得满分。第二类重在知识点的梳理和思路的整理。
结语:总之吧,关于内卷要平常心看待,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关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即使做的达不到自己预期,那也是争取过了,可以更好的放开,接受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最怕的就是你一方面自己懒得努力,另一方面又怕别人太努力,未来让自己吃亏。所以诚惶诚恐,只能来网上痛骂内卷,那这就没救了。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
[13]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1]黄承明. 中小型商业银行对账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剖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1)
[2] 祝光波. 商业银行对账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09(09)
[3] 宗欣露. 基于.NET的信用联社对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软件导刊. 2009(11)
[4] 闫俊伢、安俊秀.J2EE技术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
[5] 田娟; 徐钊.基于J2EE的MVC设计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10)
[6] Analysis and Design with MVC Model[M].Beijing:China Maehine Press,2003
[7] 陈洁琴、黄仁勇、黄洪.基于Struts+SPring+Hibemate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23卷(第4期).415-419
[8] 仝茂琴.基于J2EE的银行对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9] Novel Neural Fuzzy Base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Bank Failures[J].NeuralNetworks, 2004. (17): 567~587.
[10] Junxing Xiong,Haining Tu,Jiansheng Liu,Jinping and development on parts atla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J2EE[J],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ervice System (CSSS),2011
[11] 侯少林.J2EE轻量级架构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
[12] 杨明根, 郑明秀, 廖浩德. Struts+Spring+Hibernate 架构及开发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3): 42-58
[13] ] 张克新、王义学.基于J2EE框架和Web应用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201,(07)
[14]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Arora, R.; Goel, 22nd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roach for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Scalable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9. 2009.(17): 105 - 112
[16] 张春明,晁玉忠. 对账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研究[J]. 软件. 2012(11)
[17] 项镇. 对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及应用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2(31)
[18] 余迪. 新形势下银行对账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 金融经济. 2012(18)
[19] 郝进义.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设计技巧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2)
[20] 胡援成,张文君.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对账风险[J]. 财经论丛. 2012(03)
[21] 翟立福. 工商银行X市分行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2-23
[22] 胡勇. 浦发银行大连分行房地产对账客户选择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3] 白益臣. 基于MVC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 2012
[24] Secure authent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ubiquitous healthcare middleware Mangal Sain; Kumar, P.;Hoon Jae Lee;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ACT), 2011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ation Year: 2011 , Page(s): 173 - 178
[25] 程祥.Struts、Hibemate和spring的轻型J2EE架构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术与维护.2007(04).
[26] 李涛,张波,黄志宏,曾明.Struts框架的扩展应用与分析[J].电脑学习,2007,(3),120-128.
[27] 布奇,兰宝,雅各布.UML用户指南(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16-333.
[28]CHEN Lingrong, .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Hierarchical[J]. Distributed,Dynamic Inventory Management Scheme Simulation. 1997, 68(6): 340-362
[29]P. Brebner, J. Gosper. J2EE infrastructure scalability and throughput estimation[J].. ACM SIGMETR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view, 2003, 31(3): 23-45
[30]李文浩, 王海洋. 基于 J2EE 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04): 12-18
[31]. Niching Method for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Application to JSP.[J]. 2006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6: 35-42
[32]]张海阳、祝永志.STRUTS+HIBERNATE+SPRING整合技术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月,第5卷(第9期)
[33] 蔡世波. 基于J2EE架构的校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浙江工业大学 20133-36
[34] 方奇超.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0-42
[35] 郑行双. 基于MVC的Android与Web双模式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经济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同学是否还在愁找经济学参考文献呢?以下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经济学参考文献 ,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1.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美国《货币银行学杂志》,1988年第22期
2.罗 默:递增收益与长期增长,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86第10期
3.丁堡骏:亚当·斯密的宏观经济分析与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经济评论》,1996年第6期
4.赵世洪: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2期
5.谷书堂,刘占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6.谷书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7.谷书堂: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8.何国华、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9.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陈峥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
11.马颖: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
12.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3.叶景聪: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 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 吴汉洪、苏晚囡 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莫里斯D利维著 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 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
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
16. & .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
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长春出版社,2006年.
19.约翰·米尔斯:《一种批判的经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
[1]卧龙(2013).经济周期与克强指数.《股市动态分析》.2013年21期.
[2]江红莉和何建敏(2011).基于PairCopula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风险测度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8月.28-34页.
[3]韦艳华,张世英(2004).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CopulaGARCH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2(4): 7-12.
[4]韦艳华,张世英(2005).金融市场非对称尾部相关结构的研究[J].管理学报.2(5):601-605.
[5]韦艳华,张世英(2006).金融市场动态相关结构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1(3):313-317.
[6]李悦,程希骇(2006)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的copula尾部相关性分析[J].系统工程,24(5):88-92
[7]叶允最(2013).广西工业总产值与“克强指数”的关系研究.《经济纵横》.2013年06期.
[8]赵鹏(2011).基于Copula理论的投资组合风险测度.统计与决策2011年3月.37-40页.
[9]韦艳华,张世英(2007).多元Copula-GARCH模型及其在金融风险分析上的'应用,数理统计与管理,26(3): 432-439
[10]Davide M,Walter V. (2004). Copula Sensitivity in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and Basket Default Swaps Pricing and Risk Monitoring[R].
[11]Li,D. X. 2000. On Default Correlation: a Copula Approach[J].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9:.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19] 刘毅. 缺血后处理、缺血远隔后处理和纳洛酮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19] David M. Cutler,Adriana Lleras-Muney.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in health behaviors by education[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 2009 (1)
[20] M. Kate Bundorf,Natalie Chun,Gopi Shah Goda,Daniel P. Kessler. Do markets respond to quality information? The case of fertility clinics[J].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 2009 (3)
[1]张斌. 障碍期权的定价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温鲜、霍海峰、邓国和. 分数布朗运动的美式障碍期权定价[J].经济数学, 2011,Vol 28, No 3:87-91.
[3]谢赤. 不变方差弹性(CEV)过程下障碍期权的定价[J].管理科学学报, 2001, Vol, 4,No 5: 14-21.
[4]王莉, 杜雪樵. 跳扩散模型下的欧式障碍期权的定价[J].经济数学, 2008, Vol, 25,No 3: 248-253.
[5]杨淑伶. 跳跃扩散下双障碍期权定价的数值解[J].经济数学, Vol 28, No 4:86-89.
[6]张向文, 李时银. 障碍期权推广到几何平均资产情况下的定价公式[J].数学研究,2006, Vol 39, No 4: 447-453.
[7]刘维泉. Jump-Diffusion 模型下障碍期权的定价分析[D].暨南大学, 2007.
[8]孙玉东、师义民、吴敏. 参数依赖股票价格情形下的障碍期权定价[J].数学物理学报, 2013, 33A: 912-925.
[9]吴文青,吴雄华. 美式障碍期权定价的数值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Vol 29, No 8: 970-975.
[10]Fischer Black and Myron Scholes.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81(3): 637-654.
[11]Hull, John, and Alan White. The pricing of options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ies[J].Journal of Finance, 1987, 42: 281-300.
[1] 宋丹,姚蔚,于润吉. 医院规模盲目扩张风险大[J]. 卫生经济研究. 2005(05)
[2] 彭国红. 企业家精神对组织创新的影响[D]. 武汉大学 2011
[3] 吕娜. 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 武汉大学 2011
[4] 郑浩. 贫困陷阱:风险、人力资本传递和脆弱性[D]. 武汉大学 2012
[5] 赖玥.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委托-代理视角下的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D]. 武汉大学 2010
[6] 黄付敏,李峰,李涛.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及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15)
[7] 郑菁.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的品牌管理与广告营销策略[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06)
[8] 刘毅.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9] 卢涛.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视角下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资产价格行为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
[10] 叶春辉,封进,王晓润. 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医疗消费:基于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8(08)
[11] 任娜,匡莉,吉琳. 医院创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现代医院. 2008(07)
[12] 世界银行编.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
[13] 封进,余央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化、激励机制与政府的作用[J]. 世界经济文汇. 2008(01)
[14] 刘国华,刘琍. 2000床医院在中心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政府规划与适宜规模[J]. 中国医院. 2008(01)
[15] 王绍光,何焕荣,乐园. 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16] 刘雅芳,程伟,高宏伟. 虚假医药广告问题与对策[J]. 医学与哲学. 2005(09)
[17] 郭文姣,欧阳昭连,周平,池慧. 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特点及研究现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09)
[18] Ya‐Chen TinaShih,MingTai‐Seale. Physicians' perception of demand‐induced suppl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latent class model analysis[J]. Health Econ. . 2012 (3)
[19] TanyaWanchek. Dental Hygiene Regulation and Access to Oral Healthcare: Assessing the Variation across the US States[J].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 2010 (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百姓都以农业为生,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离开农业,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会陷入困境,这是我国传统社会最大的国情。在传统社会中,土地问题又是农业中的最大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则是农业发展变化中的核心所在,也是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生活中的关键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一次经济体制变革时期,由西周时期的领主制经济体制向地主制经济体制过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变动,到秦汉时期,地主制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废井田“民得买卖”,开创了经济运行的新纪元。地主制经济体制是以地主经济为核心,包括国有经济、自耕农经济、佃农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构成。其中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经济和佃农经济)是地主制经济的基础。当地主经济无限扩张时,地主制经济体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自耕农经济会受到极大打击而衰败下去,广大自耕农便沦落为佃农,或地主的依附农,或雇佣工人。佃农经济因受自耕农破产挤压,原来的佃农中有相当部分受到排挤,而沦落为流民,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随着小农经济破坏而得到强化,整个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在下降。与此同时,手工业者也因小农经济破产,产品找不到出路而倒闭。这时地主制经济体制就会发生倒退,甚至是逆转。不甘心破产、没落的小农和手工业者就会为争取曾经有过的经济利益进行抗争,一场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爆发了。在农民战争洗涤下,地主制经济体制又回到正常轨道上,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利益暂时得到平衡,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会得到巨大的发挥,社会经济又会在新一轮经济关系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走向繁荣昌盛。 经过一场巨大的农民战争洗礼,新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安定社会秩序,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鼓励垦荒,并给垦荒者以土地所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免于升科纳粮、免除徭役负担,没有耕牛、籽种者给予资助,大力兴修水利,或资助农户凿井溉田,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在受灾年份可以免除部分田赋,或给予赈济,或对地主兼并土地行为进行抑制,等等。这时,小农经济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得到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在小农经济发展拉动下,也由衰败走向恢复,并走向繁荣和昌盛。这一切都受到地主制经济影响和约束。 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土地可以买卖,并不固定在某个人手中。由于土地所有制不同,所以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与西欧领主制经济体制运行有巨大不同,西欧在领主制经济体制约束下,庄园内部实行分工制,生产各种各样产品以满足庄园内部生产生产需求,与市场联系不密切;中国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由于各个经济单位规模小,产品又单一,对市场有强烈依赖性,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每家每户都是一个独立经济单位,由于他们经营土地面积规模都不大,南方地区,耕地多的农户,所占有的土地不过数十亩,占地少的家庭,所耕种的土地不过三五亩,少的甚至几分地而己。北方自耕农虽然耕地面积大些,多者上百亩,少者十几亩或几亩,但单位面积产量比南方要低。从家庭人口结构看,不论南方或北方,家庭成员也不多,一般为四五口之家,数世同堂大家庭虽有,但为数不多。地主占地有的很大,多者以万计,但绝大部分土地是划分为小块,出租给农民,以收取地租为生。土地收获物以粮食为主,很单一,无法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交换,才能实现自身经济再生产。这成千成万经济单位存在,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情况下,为市场经济发展堤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不过,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当时社会的购买力。我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繁荣与萧条,取决于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衡量。有人认为个别地区市场发展是靠当地官僚集中、消费水平高来拉动。但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这仅仅是很特殊的事例,不能把它扩大化。手工业工人、商人、官僚数量也不大,据研究,到明清时期,城镇人口还占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最多也不过十分之一而己。尽管这些人与市场关系很密切,对市场经济依赖性很强,消费也较高,但必竟人少,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购买力还是有限,对市场经济整体而言,起不到拉动作用。所以农村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至为关键所在。舍此,而去寻找其他什么原因,都是拾芝麻丢西瓜,抓小而不抓大。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体,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条件。明清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衰落,农村经济繁荣与衰败,农民需要增加与缩减的发展变化历史过程,生动地描绘了“三农”与市场之间水与鱼关系。水丰则鱼多,水枯则鱼亡。农民口袋钱多,市场则购销两旺。当地主制经济体制正常轨道运行时,自耕农经济大量存在,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得到发展,商品量增加,农民钱袋子也随生产发展而逐渐饱满起来,农民钱多了,市场出现购消两旺,商人发财。到王朝后期,市场逐渐走向萎缩,商号倒闭,其原因是政府重农政策不能坚持到底,在地主经济迅速上升情况下,重农政策转化为弃农政策,把农民当作羔羊任意宰割,自耕农承受不了苛重赋役剥削,而抛弃土地,佃农经受不了地主沉重地租掠夺,而离开土地,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这时农民钱袋子又变得空敞,市场失去拉动力,而变得疲软。商品卖不出去,市场就不景气。这时就会出现商家破产,商人失业,手工业倒闭,社会经济萧条。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从前,有很多人谈论中国商业不发达时,总喜欢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这可能是一种误解。除汉武帝采用告缗钱办法,抑制商人发展以外,其后历代王朝都没有对商人采取过打击或剥夺政策。虽然在政治上有限制商人参加科举规定,但并不影响商人当官,历代买官商人所在有之。况且,汉武帝时所采取的告缗钱政策,主要还是针对逃税不法商贾,是针对人,并不是针对要不要商业制度,守法商贾准予照常营业,同时小商小贩并没有受到打击,盐铁买卖也照常进行。当时政府行为并不是取缔市场,禁止买卖,这一点还是很明确的。不能因为惩治不法商人,而笼统地把它夸大为“抑商”。
一、 从GDP增长看农村社会发展的政策依赖性 中国经济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通过对农业部门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农业部门始终存在着较总体经济更加不稳定的增长结构,无论农业部门GDP的总量还是其增长率,都能印证这一点,而增长的时序变化则与相应时期农业政策的变革力度息息相关。 1982—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布了中央1号文件,把每年的首要工作布局均放在了三农领域,通过大胆的谋篇布局,切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生产关系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了深化调整工作。正是这几年的大动作,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体现在GDP上就是农业GDP增长率迅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明显降低,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一个例证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是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政策效果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经济进入了平台期,增长幅度逐渐趋缓。自1993年开始,农业GDP又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时期,但是,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来看,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快速的通货膨胀引起的名义GDP的大幅提高,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处于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发力期。1995—199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保护价收购政策,由于粮食价格较高,1995年农户家庭当年从粮食作物获得纯收入比1990年增加了1448元,占同期农民家庭纯收入增加值3776元的,占同期农民家庭全年纯收入增加值5635元的。这说明在保护价政策实施的初期,保护价政策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随着其后粮食价格的不断下滑,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纯收入由1995年的2436元减少到2000年的元,减少元,粮食作物减少值占种植业纯收入减少值的。对于家庭经营中非农产业不发达,种植业结构单一的粮食生产农户来说,粮食价格的不断下降成为农户收入水平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2 ]。由此可以看出,在保护价实施初期,由于政府维持了较高的收购价格,使得这一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后随着政府不断下调保护价标准,同样又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以粮食保护价政策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政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十分明确。 1997年以后,农村经济再次进入平台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负增长。期间,中央虽多次出台农业新政,但均未能扭转发展乏力的局面。究其原因,可以说一是因为农业内部缺少内生增长的有效机制,二是庞大的冗余农业劳动力和二元制的社会结构限制、消耗了农业自身发展的有限资源,而同时又缺少外部资源的注入。 2004—2005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两个1号文件,直接将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政策运作的目标。2004年采取“两减免、三补贴”等更为直接的政策措施,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2600多亿元。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力于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作为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心。从2004年的政策效果来看,2004年度仅“两减免”、“三补贴”就使农民直接得到实惠451亿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4元,比2003年增加314元,增长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打破了1997年以来的低速增长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9390亿斤,超过预期的9100亿斤,增产9%,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政策目标[ 4 ]。 再回过头来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业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审视,足以看出政策导向式的发展特征伴随了农业经济的每一个高潮与低谷。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1号文件,以前的重点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可以说是在农村经济的内部进行的成功变革,这一基于体制自身的变革基本上已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其效力的极限;而后两次均把政策目标直接指向了农民增收上。虽然2005年度的中央政策更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无论是从政策本身的功能还是从农业领域的现状来说,政策性依赖仍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最为突出的发展特征。 二、 当前“三农”问题的困境 总的来说,农业经济的最大困境还是其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不足。仅就2005年与2004年作一个对比,2004年“增收”效果可谓满意,但从2005年的上半年情况来看,同样的政策力度若想取得与2004年相似的目标的难度已明显加大。一方面2004年农产品价格较之2003年有很大的提高,农产品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加之自然灾害较少以及减免农业税、增加直接补贴等措施均能对农业的生产生活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2005年一季度,农产品价格已有所回落,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扬,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却难以有新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制约机制将使农业产出效益在现有的生产率水平上迅速达到封顶状态。长期的发展轨迹说明,政策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惟一有效的依赖,而这一依赖同时又是不可靠的、难以持久的。 当前“三农”的困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人口压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2003年底,全国农业人口有9亿3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其中农业劳动力3亿1千万,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农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而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仅为%,城乡消费水平比为︰1[ 3 ]。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2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指数为,大大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小于的水平;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各种福利和补贴的因素,我国这一指数还会更高一些。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地区收入差距指数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为,而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和印度同期的地区收入差距指数分别为,,和。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占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份额达到80%以上。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农业经济总量很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却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而2004年之前,这14%的农业经济总量不但要维持占总人口70%的全部农业人口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供养了以地方财政为基础的数量巨大的各类财政供养人员。从每百万美元GDP的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来看,美国为人/百万美元GDP,法国为人/百万美元GDP,日本为人/百万美元GDP,英国为人/百万美元GDP,而中国则为39人/百万美元GDP[ 5 ]。既使按全国平均水平来衡量农村人口的人均财政负担,比例也相当之高。 与此同时,几乎全部的乡村建设、教育、卫生资源建设等关系生产发展和劳动力资源再生的各项投入,绝大部分都落在了农业人口自己身上,换句话说,农业人口的生老病死花费基本上都依靠其自身的收入,低收入也就意味着低投入。以卫生事业为例,我国卫生财政支出约整个财政的2%,而全部投入资源的80%分布在城市,只有20%分布在农村。 农业社会几乎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而建国后几十年的“抽农补工”政策以及“两种户籍”造成的农业人口的大量积淀,演变成今天似乎回天乏力的局面,几乎任何异乎寻常的大举措在根深蒂固的“三农”问题面前都像是花拳绣腿,人口压力与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之间存在着强大的离心力量,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凝结了层次复杂的各种矛盾。 由于农业经济先天的脆弱性以及其长期以来薄弱的基础,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在市场化进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权、话语权,而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一直都在低产出、高负担的恶性环境中艰难地发展,在这其中,人口的压力又处于一个绝对中心的位置。 2. 社会资源压力与内在发展动力的不足 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条件下,农村社会的自然资源供应总量也已接近其潜在的最大值,在现有条件下,农村社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已出现瓶颈效应。从最基本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来看,形势均不容乐观[ 6 ]。而在社会再发展资源(如金融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同样面临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多年以来,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绝对数量都是减少的,其中生态退耕所占比例最大。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一方面,要还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之债,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也将有新的发展高峰,伴随着城镇化加速,相应的建设用地比重也会提高,这些都必然以牺牲耕地为代价,耕地形势将更为严峻。 表1 1998—2003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 7 ] 单位:千公顷 年末实有 年内新增 年内减少 年内净减 年份 地区 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 建设占用 灾毁耕地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耕地面积 1998 129, 1999 129, 2000 128, 1, 2001 127, 2002 125, 2, 1, 2003 123, 2, 2, 2, 在人力资源方面,表2列出了2003年农户家庭人口与劳动力的统计情况,同样能看到,对三农发展最具有长远价值的人力资源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面。“三农”内部人力资源的积累与再生机制已经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所需,人力、科技资源的积累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阻碍。 表2 2003年农户家庭人口与劳动力情况[ 8 ] (每个农村居民户) 指标名称 单位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被调查户数 户 20283 家庭常住人口 人 农村人口 人 家庭劳动力 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 人 在农村劳动力中: 1.文盲、半文盲 人 2.小学文化程度 人 3.初中文化程度 人 4.高中文化程度 人 在农村劳动力中: 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 人 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人数 人 在家庭劳动力中: 1.从事农业家庭经营劳动力 人 2.从事非农业家庭经营劳动力 人 ……………… 全家劳动力外出从业时间 天 205 195 204 216 全家外出从业劳动力数 人 ……………… 注:…表示省略了部分内容。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中有在外出务工,而专职从事农业经营的家庭劳动力只占。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全市万外来农民工中,的人年龄在15岁至49岁之间。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的人数为万人,占全市农民工的比重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在全部农民工中男女比例相差较大,男性万人,女性万人[ 9 ]。可见,农村中最富有生产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在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一趋势会更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已经釜底抽薪,所投入的单位人力资本价值日趋降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村家庭劳动力的负担比是,从事农业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比例是,按现有的从事农业经营的劳动力数量并把的人口负担比计算进去,农村户均人口应为,与现有的相比,即使按现状计算,农村人口中完全属于冗余的人口比例也达到了,而这些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并不能得到多少基于社会的外部给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基础性资源的缺失仍将限制农业人口的发展,即使农村人力资本的产出能够有很大突破,农村经济的弱质性也将阻碍其自身的受益能力,内在发展动力的缺失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性障碍,任何投入都会像雨水一样迅速渗漏,发展资源的不足与发展动力的缺失将形成三农问题中一个长期的且互为因果的根本性矛盾。
《论美国家庭农场》199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论美国家庭农场》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蓝益江
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民”、“农村“农业”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重点在于研究三者的现状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一。农村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治上: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2、经济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的经济也有一个质的飞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遇。农村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现在农民可通过种地、养殖、外出打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3、科技文化。义务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农村的失学率减少,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农民对文化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农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的比重越来越大,高中生、大学生在农村已不再罕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总计723万,较2003年净增110万名,增幅为17、9%。其中农村考生为398万名,占报名总数的55%,首次超过城镇考生人数。党和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 4、其他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在发展中,并有了很大的改变。“要致富,想修路”成为我们共同的认识。党和政府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完善公路网、电网等交通通信设施。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中,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让老人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着他们的心。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还是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来看,农村的发展有着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充分把握些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促进加快农村的发展。 二,发展中的问题: 1、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提出许多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政策实施的力度还是不够,某些对农民不负责的官员不断损害农民利益,从中牟取个人利益。有许多政策到了下面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口号,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是为什么?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官员身上。“民告官”已不再是奇闻,而且胜诉率也在提高。这说明什么问题?官员本来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应该感激他,信任他,但有些官员却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为什么有的官员还要欺农民和损害农民的利益。“说一套,做一套”已是不负责任的官员常用的手段,常常利用农民对他们的信任,为自己牟取私利。官员腐败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2、虽然农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为自己和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如此长期下去,根本就和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部北部比较严重。耕地锐减,人均耕地减少、水污染、垃圾乱堆乱放成为农村的“特色”.现在在农村,农民的用水安全无法保障。“脏、乱、不文明”成为农村的代名词。我们不能在发展农村的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不能在赢得农村发展的同时,失去我们原来可爱的家园。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3、由于外出人员增多,多为青壮年男性,留守在家的多为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在农村经常发生抢劫偷盗行为,农民的家庭财产得不到保障。冬天是案件的多发期,因此加强夜间巡逻是农村的必要责任。在农村贫富差距拉大,邻里关系有的不太融洽,兄弟之间明争暗斗的现象十分突出。不赡养老人,家庭关系冷淡,家庭暴力等现象依然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存在。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守在家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使农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日益呈现出萧条、凄凉的现象。尤其在冬天,呆在农村里的人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的而且也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因为对他们来说,呆在农村每年的收入实在太少了,很难改变他们贫穷的面貌。所以他们也自然地产生了对城市的向往和追求。他们也想到外面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只有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家是以前的家,才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才有对家的眷恋和依依不舍。现在的农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不是原来的农村了。 4、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性青壮年外出打工,,妇女、儿童、老人成为田地上的劳动力。田地也得不到有效利用,大多数处于闲置或粗放经营的状态,所以现代农村的潜力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独自支撑家庭的妇女操劳过度,体力透支,身心健康也得不到保障。她们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身患疾病。和城市同龄人相比,她们过早地衰老,过早地失去了青春,也没有美丽漂亮的外表。美丽、漂亮等女人引以自豪的资本早已被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艰辛消磨得没有一点痕迹。如今,当我们回到农村时,看到的是妇女们满脸的沧桑与双手的粗糙。岁月早在她们的头发里留下了痕迹。皱纹也过早地爬上她们的额头。她们的孤独、寂寞、又有谁能够了解,知道。我想,这一切的一切,也只有她们自己最能感受到。毕竟这种感受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和理解的。 5、另外,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留守子女。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他们由母亲或被别人照顾。他们的情感教育缺乏应有的家庭氛围。于是,安全、情感危机、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广大农民工在揣着求生梦想进入远离故乡故土的另一个“外面世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农村。大多数留守子女有着孤独、寂寞、性格暴躁、自闭等心理问题。他们的童年是浸满思念与孤独的。在外打工的父母在金钱物质方面可以满足子女的需求,但永远也无法弥补自己在情感教育的缺位。是我们去关注、了解留守儿童,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时候了 6、由于农村受城市的影响,“打工热”成为农村里最具吸引力的东西。现在不少农村学生已经学会了吸烟、喝酒、打架、赌博、沉迷于上网等不良习惯,甚至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由于缺乏应有的管教而走上了这样的道路。父母的不在或家庭的破裂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作为父母的他们也是受害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活着的最大动力和支柱。孩子的前程被毁了,这对身为父母的他们来说打击有多大啊!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也不愿意扔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问,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这对单纯靠出卖劳动力来谋生并且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不少工厂企业倒闭,许多人失业。这对本来就没有就业优势的农民来说,无疑于是雪上加霜。尤其是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更使他们难上加难。 7。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担忧。乡村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低。农民们最怕得病,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人得了重病,那么整个家庭也将被拖跨。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小病不看,大病忍着的原因。现在在农村,依然有许多孤寡老人无人赡养,有病不看的现象。因为他们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照顾。这三大问题是我们仍然面临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三大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8、农民工,依然是我们常说的一个话题。他们从事着城市最脏、最累、最苦的职业。但他们的职业地位是低下的。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差、经济收入没有保障。但他们的生活又会怎样呢,又有人去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呢?他们为了打工养家糊口,付出了自己的健康代价。那我们有没有想过农民工为什么总是拿生命作为维护权利的最后押呢?身为弱势群体的他们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资本呢?农民工确实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理解。现在也到我们认真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9、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城市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优秀资源和优秀人才向城市集中。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留得住人才。只有留住人才,农村才有发展的可能、资本、与实力从上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是艰难缓慢的。农村能否有更好的发展就在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如何。 发展 无论是从农村发展的优势来看,还是从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来看,“农村”、“农民”、“农业”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农民是核心,农村是基础,农业是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从整体出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利用有利优势,尽最大努力解决农村问题是我们实现农村突破性发展的成功举措。 1、我们应严格执行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 加大对腐败的严查惩治力度,确保让农民真正得到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处。 2、我们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努力建立服务性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赢得民心,和农民共同发展农村。 3、坚持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的时代风尚,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5、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现代性科技性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的砝码,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 6、认真解决好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让这些不再成为农村发展的阻碍。 7、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和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其中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村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真正留得住人才,实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文的重点在于农村现状与发展的问题,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分析农村的问题,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关于农村发展的措施就显得次要。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关注农村的发展并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本文有些语言是摘抄于其他文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民工调查〉〉隋晓明主编 群言出版社2005
地摊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其特点是以低门槛、低成本、灵活性强等为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小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商业模式。以下是国内外对地摊经济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1. 地摊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物。2.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新兴商业形态,对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市场竞争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3. 地摊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规范和管理,保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国外研究:1. 地摊经济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亚洲的夜市、欧美的农贸市场等。2. 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消费升级等。3. 地摊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政府规范和管理,保证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总之,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优势在于低门槛、低成本、灵活性强,对于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市场竞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合理规范和管理,保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大学生看待低碳经济,要懂得地摊经济,也是一种经济模式而已,并不是说低碳经济就有多厉害,也不是完全不可取
地摊经济的价值解决部分民众的基本生活,创造就业,稳定社会。
2020年一月疫情突然而至,截止到四月份好多企业都没有复工,好不容易复产后人们消费水平又改变了,很多人开始注重起存钱来了,很多企业只好通过裁员降薪、停薪留职等办法解决现金压力,很多员工失业了,更多的个体经营者收入也大幅下跌,基础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月和五月偷盗和刑事犯罪案件频发,因此,为了社会安定,为了恢复百姓收入,国家作出了地摊文化的解禁,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开展地摊经营活动,地摊文化的再次开启,降低了做生意的门槛;
让老百姓收入和生活得以改善,利用较低的物价盘活一座城市,让城市恢复往日的烟火气息,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也把这一条评分去掉了,摆地摊释放了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味。
扩展资料
一、由于商业门店租金贵,所以不会销售廉价的商品,地摊主卖的往往也不是贵的商品,两者消费群体不一样,不存在较大的冲突。
二、商业门店因地摊带来大量客流,为啥现在商铺生意越来越差,就是疫情期间人们花了很多,存款所剩无几,贵的买不起或者舍不得买,便宜的没地方买,所以就不太愿意出门,地摊文化再次盛行,必将激发消费者外出消费的欲望,正好带给了商铺大量客流。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摆摊,能开店铺的还是会选择稳定的店铺,不用风吹日晒,摆地摊是一些失业或者收入低的群体,赚外快最快的合法途径,人们通过摆地摊实现了再就业,摆地摊让更多人的出去消费,让我们的城市充满活力,对商铺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由于网络的发展,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购物的出现和发展严重打乱了传统的实体销售,随时威胁实体门店的经营和存活,各大网络商城、段视频直播带货、微商朋友圈的轰炸,本来就不多的利润空间,让实体店铺的生存空间日趋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旌德县人民政府—【政策解读】如何看待“地摊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发展“地摊经济”的几点建议
前半部分用了一些人物的引言,后面大多是政策的解读和未来的预估,请自行斟酌和删减。如何看待地摊经济?地摊经济是稳定就业、保住民生刘尚希:今年财政特点是围绕人来做文章。最近很火的地摊经济,就是促进就业,同时也是保证基本民生,稳定基本生活。地摊经济属于灵活就业,数字平台现在也有很多灵活就业机会,这些方面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做了特别的强调,要鼓励这些灵活就业,尽可能创造条件,为灵活就业和所谓的非正规就业提供一些方便。韩永文:李克强总理专门到山东对地摊经济进行了考察,韩正副总理在湖南也对这方面进行了考察。这对提振信心、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是非常扎实、非常有用的。地摊经济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什么变化?重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发展,扩大有效投资韩永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孕育新机遇,带动产业升级潜力大。数字基建投资溢出效应较高,可以达到1:5的比例,所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从消费互联网拓展至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带动产业升级的潜力无限。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所以传统基建仍然是基础。传统基建和新型基础设施基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增加新动能、调结构、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在稳增长、补短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融合才能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水平,才能助推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带动产业升级从长期来看,经济是需要靠消费来拉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许多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还无法放开启动,因此投资拉动对稳定经济、保就业、保民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增长速度上可能会比去年要慢,但总的规模不会小。投资实际上也是拉动消费,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在投入当中30%—40%是转化为消费基金的,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投资不仅仅是投资拉动的问题,同时也是拉动消费、稳定经济、保证就业。如何理解将赤字率安排在“以上”?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刘尚希:“以上”这个提法以前是没有的,今年提出了一个有弹性的说法,就是说赤字率有可能高于。为什么作出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政策安排呢?这里可能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的这种不确定性也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今年的经济增长具体目标没有提出来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的规模是赤字率的分母,因为不确定性很大,所以赤字率就有可能变化。如果说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率,那么这个赤字率可能比较稳定。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那么在分母不变的情况下赤字率会上升。围绕人来做文章以财政风险对冲公共风险刘尚希:过去财政政策的特点是围绕“物”做文章,主要在“铁公基”方面力度比较大。今年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做法,更多的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首先突出就是要保就业,在中央提出的“六稳”,首先就是稳就业。这次提出“六保”首先也是保就业。财政政策的特点更多是体现在救助、救急,就是以财政风险去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从而为经济社会的恢复注入更大的确定性,降低、对冲不确定性。稳就业、保就业当前的财政政策既是一个经济政策,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政策。作为经济政策,就是要促进经济的循环,就是要落实好“六保”的任务,尤其是市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就是要给社会托底,要保基本民生,要促进就业,要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受疫情的影响,保证基层政府的运转。如何看待当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谁也离不开谁刘尚希:以财政风险去对冲公共风险,好比用药去治病。是药三分毒,吃药实际就是以毒攻毒,从这点来看,财政风险适当的提升,相当于一味药,用这味药去治公共风险这个更大的病,但是光靠一味药不行,还要靠货币政策这味药,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药要形成一种配伍、组合,这样才能使药效达到最大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财政、货币政策要配合,以及其他宏观政策也要配合。韩永文:有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就在5月28日“两会”结束以后,央行三次进行了逆回购,向市场大概投放了3700亿的流动性。为什么这么做?有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出去了但传导机制还有不畅的问题,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部流动还比较多,这还是一个需要下决心解决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会得到很好的配合。刘尚希:在当前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实际上出现了货币政策固有的一个弱点,也就是当经济越不确定的时候,甚至经济处于下行的时候,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就越受到限制,因为这个时候银行贷款的风险会扩大。市场主体出于防风险本能,对于贷款会更加谨慎。我们在微观政策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贴息+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政府性基金+贷款,微观上,这些政策组合分担了商业银行的一些风险,确保了贷款投入。今年前四个月,贷款增量达到八万多亿,也是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配合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贴息、融资担保,银行可能面临很大的风险,可能会退缩。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配合分不开从这点来看,要使资金真正注入实体经济当中,货币政策必须要和财政政策配合。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也需要货币政策配合,总计万亿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对市场产生挤出效应。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市场上可用的资金是一定的,政府通过发债把资金拿走了,市场可用的资金就少了,就会出现利率上升,企业融资的成本也会上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要对这个挤出效应进行对冲,就是要增加基础货币,或者说通过降准、通过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增加流动性,这样才能避免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挤出效应。无论从宏观来看还是从微观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都必须彼此配合,谁也离不开谁。给予以“地摊经济”为标志的草根经济一片成长的空间,不仅是当前疫情冲击下应对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权宜之计,也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复苏,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地摊经济”如何实现长远发展,如何成为纾解民生难题、培育创新经济模式、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奋斗热情的重要载体,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外,还需要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营造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近期,“地摊经济”突然火起来了。这个彰显民生底色的草根经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政府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一大亮点。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曾几何时,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以“地摊经济”为标志的个体经济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改革时代大潮的序幕,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为活跃市场,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就业、丰富百姓生活、增加国家税收、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独特角色。在今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重大冲击的特殊背景下,政府倡导的发展“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政策导向,体现的是政府经济、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在实践中需要理性看待,防止过犹不及把一部“好经”念歪了,把一个好的政策用滥了。一要全面准确理解“地摊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新时代倡导发展的“地摊经济”,不是过去小、散、乱无序经营的个体小商贩走街串巷吆喝叫卖的简单复制和翻版,而是繁荣城乡市场,激发民间创新活力,发展民生经济,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业模式的客观需要。地摊经济中孕育着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天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许多著名民营企业家,得益于党的改革创新政策,在创业初期大多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当前,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工复产还没有恢复到应有的水平,经济下行与就业压力双重叠加,党中央提出了“六保”“六稳”的战略举措,纾解民生发展困境。鼓励发展“地摊经济”,释放社会活力成为必然,彰显了党和政府坚持民生为重、实事求是的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二要防止政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从过去个体摊贩像“过街老鼠”一样遭遇工商、城管执法人员的围追堵截,到如今政策放宽后政府管理和执法部门的嘘寒问暖,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需要,层层定指标、压任务,硬性摊派,都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体现,是不可取的。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地摊经济”发展主体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此外,还要防止舆论宣传中的过度概念炒作,将“地摊经济”演变成庸俗化的作秀与跟风炒作的“眼球经济”。三要坚持放管结合,提高经济社会管理质量和效能。“地摊经济”对城市工商、卫生、城管、交通、社会治安等城市各部门的综合执法和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地摊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短期逐利性等特征,往往与城市管理发生冲突,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管得过死不行,放任不管也不行。如何破解“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之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难题,关键是政府部门要创新管理模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能一刀切,搞运动式执法。从事“地摊经济”的大多数是为生计奔波的普通老百姓,只要从民生角度着想,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规范有序管理,给予“地摊经济”公平发展机会,才是利国利民之举。四要探索助推“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地摊经济”不应该仅仅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权宜之计和昙花一现的经济现象,而应该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观视角,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政治高度,积极探索扶持“地摊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草根创业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在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统一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政策制定落实方面,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和长期稳定的发展预期。给予以“地摊经济”为标志的草根经济一片成长的空间,不仅是当前疫情冲击下应对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权宜之计,也应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复苏,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地摊经济”如何实现长远发展,如何成为纾解民生难题、培育创新经济模式、激发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奋斗热情的重要载体,除了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外,还需要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营造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助推“地摊经济”行稳致远,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 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 教育 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贸易论文
4.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经济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1、唐国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张寿、于清文,计量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
3、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
5、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译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汉密尔顿,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译本。
8、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9、张晓峒主编,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玛丹山《应用计量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中译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版)》,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12、陆懋祖《高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韩德瑞、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谢识予、朱弘鑫《高级计量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业和经济预测中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现代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du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1]袁申国,陈平,刘兰凤,. 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 经济研究,2011,(1).
[2]黄志刚,. 货币政策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J]. 经济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钟宁桦,. 度量中国经济:购买力平价的适当应用[J]. 经济研究,2010,(1).
[4]万晓莉,霍德明,陈斌开,. 中国货币需求长期是否稳定?[J]. 经济研究,2010,(1).
[5]裘骏峰,. 投机资本流入、升值预期和最优升值路径[J]. 经济研究,2010,(2).
[6]张屹山,孔灵柱,. 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 经济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马文涛,. 资产价格、汇率波动与最优利率规则[J]. 经济研究,2010,(3).
[8]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 经济研究,2010,(5).
[9]黄志刚,陈晓杰,. 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空间评估[J]. 经济研究,2010,(5).
[10]路继业,杜两省,. 货币政策可信性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10,(8).
[11]卞世博,贾德奎,.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管理——第四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 经济研究,2010,(12).
[12]赵志君,陈增敬,. 大国模型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评估[J]. 经济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资产替代:1994—2008[J]. 经济研究,2009,(3).
[14]王晋斌,李南,. 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9,(4).
[15]张瀛,. 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经济研究,2008,(3).
[16]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 经济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区效应”还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基于外生收入的实际汇率理论[J]. 经济研究,2008,(5).
[18]龚刚,高坚,何学中,.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思考[J]. 经济研究,2008,(6).
[19]管汉晖,. 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经济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广,许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 经济研究,2008,(7).
[1] 方毅,桂鹏. 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的联动程度—基于次级贷冲击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I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刘建国,邵凤,胡兆龙,郭强. 复杂网络中最小K-核节点的传播能力分析,[J].物理学报:2011(7).90-93
[8] 韩定定,复杂网络的拓扑、动力学行为及其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论文[C],2007
[9] Simutis R,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华,姚洪兴.金融危机下股票市场网络的结构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4(17).659-667
[15] 闵志锋.上海证券市场的复杂网络特性分析 [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 (7).1053-1056
[16] 黄玮强,姚爽,中国股票关联网络拓扑性质与聚类结构分析[J],管理科学:2008(3).92-95
[17] 高雅纯,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陈守东,韩广哲,荆伟.主要股票市场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指数间的协整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联动性,[J].商务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国大陆股票市场与周边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J]企业经济,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莹,靳莉莉.沪深300指数与世界主要股票指数的关联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赵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欧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5).76-79
[7] 洪天国. 欧洲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C]江西财经大学,2013(1).29-34
[8] 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判别与度量[C]山西大学,2012(2).192-196
[9] 陈守东,陈雷,刘艳武.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收益率及波动性相关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刘存绪.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J].资本市场:2000(4).30-32
[1] 母宇.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学:2011.
[2] 于会鹏.中国股票市场板块及其与国外主要市场间的联动性实证研究,[C].理工大学:2009
[3] 陈志宁.中外股票市场的联动分析,[C].农业大学:2009.
[4] 汪波.股票市场波动性网络及其应用[C]华南理工,2012
[5] 徐晓萍. 金融危机下证券网络的复杂性特征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2013
[6] 陈俊华.中国股票市场网络模型动态研究[C]浙江工业大学,2012
[7] 兰旺森,赵国浩. 应用复杂网络研究板块内股票的强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2010(6).20-23
[8] 李耀华,姚洪兴.股票市场网络的稳定性研究,[M].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会:2012.
[9] 陈花.基于复杂网络的股票之间有向相关性研究,[C].北京邮电大学:2012.
[10] 陈辉煌,高岩,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证券市场网抗毁性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2008(6)154-156
[11] 万阳松,陈忠基. 加权股票网络模型[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1(5) :21-27
[12] 李平,汪秉宏.证券指数的网络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6,24(3):73-77
[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
[14]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
[15]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
[16] Xiao fan Liu, Chi k.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
[17] Simutis R,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97).59-63
[18]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
[19]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
[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
[21] 杨治辉,贾寒梅.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网络结构分析,[M].中国控制学会:2011.
[22] 周艳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场的无标度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8).19-22
[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
[24] 李辉,赵海,徐久强,李博,李鹏,王家亮. 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核心框架结构抽取与度量,[J].东北大学学报:2010(11).345-347
[25] 李辉,赵海.基于k-核的大规模软件宏观拓扑结构层次性研究,[J].电子学报:2010(6).134-136
[26] 李备友,刘思峰. 网络化市场结构下证券市场传闻的`扩散规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90-92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润.李安林.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循环社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64-68
[17]齐力.梅林海.环境管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态经济.2008(12):129-131.
[18]张瑞.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探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9
[19]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7-162.
[20]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邹农检.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陈涛.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 (1) : 35-41
[5]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 (1) : 122-128
[6]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 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
[13]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刘国光: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几点看法,《经济学动态》,2001年06期
2.刘国光:我国宏观经济的几个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09期
3.刘国光: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几点看法,《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22期
4.赵世洪: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2期
5.谷书堂,刘占年: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6.谷书堂: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与微观经济改革的关系,《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7.谷书堂:论中国转型期经济学,《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8.何国华、范卫清:新凯恩斯主义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9.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陈峥嵘: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
11.马颖: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
12.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3.叶景聪: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固定与浮动汇率体系之比较,《财经论丛》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经济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参考文献有以下几种。1、《中国对外贸易》2021年第004期,期刊论文《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机遇》。2、《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年第005期,期刊论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问题研究》。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003期,期刊论文《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4、《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年第002期,期刊论文《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回顾、逻辑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