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消费指南杂志是事业单位吗

发布时间:

消费指南杂志是事业单位吗

杂志社属于事业单位。杂志社一般分为国家大型杂志和非政府创办的杂志,他们都属于事业单位,不过,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杂志社的企业类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大型杂志,一种是非政府创办的杂志,目前还有很多还是文化科技事业单位,需要去工商局注册登记。但也很多都改制为企业(公司)。杂志社一般有几种类型:一、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是事业单位,如《求是》杂志社。这类杂志社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二、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拓展资料:1.杂志社,是以宣传政治理论、社会理念、社会科学知识为目的,以创建社会文化为己任的,编辑各种杂志的机构。2.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前后历时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订为一本,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故名《吴医汇讲》。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3.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4.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5.由VIVA无线新媒体制作的《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2月25日在京公布。《报告》指出,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无线智能终端阅读杂志的中国用户已经超过亿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在线阅读而不是下载阅读,娱乐、时尚、新闻、数码是用户首选的阅读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越来越投入,阅读每本杂志的平均时间从2012年的63秒增长到230秒。6.杂志发展到当前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杂志按时邮寄到订阅者手里,省时省力,而且还有很多额外优惠,这些优势决定了杂志订阅走向电商是一种趋势。

这个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我觉得很不错:))--------------个人办份杂志要经过的程序 ★●★★怎样申请刊号 █ █ 经常接到电话和邮件咨询,一些朋友有热情、有理想,但申请刊号困难,有20几年都没有申请到正式刊号。而我国在2003年的报刊整顿过程中,大量刊号急寻出路,年底共空出刊号近400个,2003年我国目前每年新出刊进400中,(数据来源《传媒》杂志,有投资报告也有数据是600种,(包括关闭后新办和新增),2003年中统计,全国期刊总数量9029种,(而19文件前只有8889种,期刊数量十年增长三成,平均每年新增300种。) ⊙—⊙情况如此,为什么还是非常紧张,因为我在2001年与朋友写过一份2万字的期刊收购报告,知道其中错综复杂。也通过北京朋友了解一些情况,我将部分了解,通过网友问答形式整理。 ★●★★申请刊号的关键 █ █申请刊号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负政治责任和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由其出面申请。为什么大家申请难,就是没有主管单位 ★●★★什么是主管单位 在我国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有如下副厅以上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学校、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协会、国有企业)。 ⊙—⊙或正县一级 政府机构以上,(包括政协、人大、法院、检察院)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如地市的新闻霭婢郑���俊⒐悴サ缡泳帧⑷毡ㄉ纭⑿挛虐臁⒌厥屑蹲芄せ帷⒓吐晌�被帷⒄�ㄎ�⒈嘀莆��褡遄灾蔚厍�目莆��认绲厍�那劝欤�蟮某霭嫔缁蚱渌�峡傻闹鞴艿ノ唬ㄈ缥夜��母龈笔〖冻鞘械母碧�兜ノ缓湍承┫嗟庇诟碧�睹癜齑笱Ш脱芯炕�梗�>咛蹇梢圆檠暗钡氐哪昙�? ★●★★怎样寻找主管单位 █ █由于要负政治责任,一般单位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根据经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找到一个副省以上领导,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联系。另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单位一定级别的主要领导。这很重要,没有他们支持无法申请。 ★●★★申请流程 █ █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民间办刊关键 █ █目前民间办刊的五个出口, ●一、科协、 ●二、工商联、 ●三、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深圳综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另外有50个大的民办大学中有部分相当副厅级的), ●四、某些国家字头的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论坛(他们一般是部省级别领导下来办的事业单位,是民间协会。 ●五、中图渠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申请技巧和注意事项 █ █一般申请需要先办6期以上的杂志,一般是用丛刊、协作出版、书号形式、光碟号形式、增刊形式、内部准印证形式。(千万不要用国际刊号)。要求期发行量如消费经济类在20000份以上、技术经济类5000以上、学术类1000以上(不能底于500份,我国目前有几百中发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学术期刊,(这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但许多期刊是通过这样说服主管单位的或找到主管单位,一定要有过程。 ⊙—⊙还有在申请时一般是专门成立新的主办单位,以事业单位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适应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许多人挂靠地方上的,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他们一般专门成立如XX经济发展中心,XX企业战略研究会,XX研究会,XX人才研究会,XX职工技术改革研究,XX企业文化研究会。最好是以跟出版内容相适应机构。我知道有纪律委员会办的文摘杂志,他们的主办单位就是XX战略研究会 。 ★●★★如何通过挂靠主管单位合作出版 一,直接申请,请几个副省级别的领导或院士出面做顾问,一般3个人以上,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经费保障。向新闻行政单位或市科协,国家科协申请。 能请到副委员长或政协副主席以上领导,会很快。 二、如果是所在地区指标缺,可以请主管部门出面,到其他地区调一个刊号,一般也是选同行业方面的,将他的刊号转过来,他们的内容可以合到其他杂志。或他们的内容用协作出版的方式用书号出版。国际刊号不变。类似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形式。 三、 以上都是过程,有时申请可能需要一两年,对时机而言,时间太久,风险大。可以用收购合作的形式办,我们讲收购期刊也要通过主管单位进行。有省内收购和出省收购。有省内收购一般可以逐渐用新的主管单位接手。出省收购则需要用合办的形式或者购买一个新指标补偿原有的地区。 四、与新闻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们派编审,费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们可以帮你用增刊号的形式,或安排某杂志合办的方式。这一般是新办杂志的过度。 五、打主管单位本身杂志的主意,捆绑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场培养较好后再创刊一种是A、B卷形式将A卷为《要办的杂志》, B卷为原来的主管单位杂志,定价不变还是原样。但A卷为《要办的杂志》进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场,如只卖?元等。另外是将主管单位杂志改书号协作出版将其刊号用于《要办的杂志》出版,但这样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变成三四本杂志(如科普版)(综合版)(学术版)(专题版)价值才大 六、走丛刊道路,与出版社协作出版或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捆绑其他杂志发行,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资金保证 。利用增刊号申请邮发,解决订户问题。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七,最坏情况用内部准印证的方式发行,在许多同类杂志上交换广告如XXX等进行会员发展,用会员方式征定。或用邮购形式零售,如许多内部杂志目前是免费,但其邮费则很贵,如无线电定向要8元,中国无线电要12元。还有20多的,30多的。通过快递发行落地。不需要有资金保证 。到一个发行临界点再申请正式刊号。 ★●★★注意事项 █ █有的地方刊号的指标非常紧张,申请要注意看他们的刊号走向,你可以查《传媒》杂志上面有一个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请刊号时,内紧外松,地方上要挡驾,国家会支持,但技术经济类杂志他有个总量规划布局,如果一种类型太多他可能会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设立主办单位的方式规避,如文化类申请困难,可以用经济类,以经济文化内容为主。 ⊙—⊙科技类杂志特别是地方协会办,一般当地的省市科协会会挡驾或强调很难。这时需要强硬一点,强调理由,需要他们给出不同意办一本科技杂志的理由,一般情况他们没有理由,如果他们没有理由,请他们支持就盖章行文,或者先让支持办一个省内的连续内部准印证。上面新闻部门批不批是一回事,你们报不报又是一回事。新闻部门政策性强,人员修养高,只要你坚持,不会为难,还会给建议,出主意在权限内,就都会批准。 ⊙—⊙许多地方协会和机构就是这样给档回,为什么一般北京的机构容易拿到刊号,原因在此。根据程序,一般只要主管单位同意,新闻部门就不能限制。,因为现在一切都是依法办事,他在规定的时间不答复,你们可以对其行政诉讼,诉行政不做为。一般到这地步,他们会给你一个丛刊号或协作出版书号,让你们出版,几期后根据他们的考核标准,再批准,给正式刊号。 ★●★★刊号需要多少钱许多 █ █刊号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的手续费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个总量平衡的问题。数量有限,壳就有一个价格,根据评估如消费经济类在100万以上、技术经济类50万以上、学术类30万以上 新闻类要150-200万以上,报号要200-500万。 (是对现有刊号指特定情况的最低评估,需要请出版部门的高层协助。能够交易的价格。但学术类有许多可以改类(如改新闻类),所以价值很高) ⊙—⊙我的分类是按国际上的一种分法。消费经济类相当大众期刊,技术经济类相当小众期刊。新闻类是指刊期在2周内的。 ★●★★我们期刊现状 █ █但由于我国媒体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报纸产权界定不清,以及报刊刊号资源的特殊性,使得媒体之间市场化的兼并整合极少发生。但出版单位的最新设计是实行企业法人制度。 但估计在开放前会形成规范促使兼并整合的发展) ⊙—⊙中国期刊总量太少,每年新出刊才600种(治理整顿回收400种新出200种)结构不合理,根据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原则,中国期刊总量应该在18000种以上。(有数据我国1997年,一个中等省份内部刊物有20000种,这还不包括学校的小报和非正式团体的数量。现在有互联网络,数量少很多,但还是很大),规划消费经济类应该有50%以上,即9000种以上。但实际情况非常糟糕,消费经济类才2000多种,机关刊物太多,机关刊变换主办单位(不换主管,向消费经济类发展是趋势) ⊙—⊙如果完全放开,不设定经济上的门坎,中国的出版会管理失控,设想一下。中国有近50个行政省部以上单位,200个行政副省部以上单位。每年新增600种期刊。每个单位才3种。每个省部单位有200个(平均)副厅以上单位,副省部单位有50个副厅以上单位。一个副厅单位申请一个需要20000个。还不包括其他情况,出版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法人的权利,出版部门很难用其他方式控制,经济规模总量控制是唯一选择,刊号有补偿使用是趋势,出版社要求3000-5000万注册资本门坎不太高,中国的民办大学前50强的资产都在3亿以上。qi只要能批都会申请。 ⊙—⊙新闻出版署19号文件要求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求关闭1000家机关刊。发行在20000份以下的机关刊关停并转,合并到其他刊。通过观察目前国内对消费经济类的期刊申请不限制。如佛山一个县级单位有3份期刊。学术类则转为丛刊形式出版(一种有国际刊号,但国内是书号的形式,一个般由出版社出版,并审读。不列如刊号管理,但由新闻出版署审批书号) 目前法律和科学出版单位已经出版数百种丛刊,估计我国真正的学术刊物都会改丛刊形式,已收回刊号,给新闻和消费经济类期刊腾位置。原有的学术单位通过转让自己的刊号获的高额收入(60-200万以上)。 ★●★★何时放开 █ █根据现有中国民主法制进程,媒体这一块,从1998年开始启动改革。比如允许每个省成立一个民营出版社。部分省已经进行了试点,(目前是采用书号由省新闻出版总控,民办出版社挂出版总社的模式),已经有8家特批的出版电子出版物的民营出版社。 实际上已经成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二步就是报纸,允许民间办报,允许有自己的新闻来源,有司法解释规定,记者一词不再是专有名词,网络记者,内刊记者大量出现。从出版社、书籍、报纸,到电视台股份化的走向是定下来的,完全是根据市场经济化发展。 ⊙—⊙估计2007年会放开出版,但监督管理会更严。按市场经济规则管理。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法制化。国家将制订大量的法规制度来约束传媒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以保持对传媒管理的连续性;国家仅控制少量全国性传媒机构,且用法律手段保证其全国的覆盖率;鼓励大量社会资本将进入传媒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部分传媒机构将实现直接上市融资; ⊙—⊙但是 还是需要由主管单位申请,可能会像旅行社一样,主管单位派编审,主办单位交保证金。如消费经济类在100万以上、技术经济类50万以上、学术类30万以上 新闻类要150-200万以上,报号200-500万。传媒的新闻采编播部门与其他部门分离,既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分离。出版单位不参与经营,仍实行事业单位式管理体制,进行编审。保证传媒的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对违规者处理更严,经济上和法律上双重处理,直至吊销出版许可。 ⊙—⊙给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DM杂志(他有区域限制和行业限制)和经济信息类和消费时尚类期刊一个出版空间。给民间出版,给言论自由一个空间。媒体的活跃是政治改革的成果,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完全意义上民办出版社的出现会在民办大学申请的基础上突破。 ★●★★国际刊号 █ █WTO后中国的出版没有放开的内容,在入世谈判中,未谈及开放出版业、报业,中国大陆平面传媒业最多开放到允许外商和私人搞发行和印刷,不可能允许其做内容,今后政治家办报、党管传媒的方针不会变。 同时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国际刊号他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中国刊号包括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他实际是出版许可证,有国内刊号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许多国家不承认国际刊号 ,通过他们的机构直接到法国申请是免费的。 ⊙—⊙同时香港的出版许可证也是免费的,但很少有人申请,因为监督管理和市场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种期刊,但只有750多种登记,(在香港有俗语害人劝他办杂志)在香港杂志出版需要月内按时送样,没有送样一期罚2000港币,还有版权问题处理困难。 ⊙—⊙在香港除必须零售才登记,从某种意义没有登记也是违法的,好在香港商业印刷品可以不登记。所以标的国际刊号也没有意义,我观察许多发行到中港台的杂志没有国际刊号,但都有当地落地许可的标志。 ★●★★关于图书进口 █ █目前我国有图书进口权的机构80多家,但终端零售单位非常少,中图有一些,一般的终端零售点销售是违法的,同时不能征订发行,有不能经营的限制,赠送的申请,渠道复杂,代价高,目前一期进来费用要20000左右费用, ⊙—⊙目前只有600多种学术类在中国可以公开征订。其他的都是假进口,许多认真的办刊人要求办图书进口机构一个进口标志,但实际上程序是某些有图书进口权的机构用特别采购预订的形式,让办刊人自己每个月交400-800元。订几份自己的杂志。有关部门电话查询时,称有这么回事,有这个进口。但对代理发行和终端销售的人没有办法保护,对印刷工厂没有办法保护。是一个死循环,目前在过内只能以地摊1-2元本的方式销售。 因为各地的新闻出版部门对新进省销售的杂志和图书要送样审查。发行批发商过不了关。 ⊙—⊙所以国际刊号实际上赶不上准印证的作用,用准印证只是违规,用国际刊号假进口是违法。由于对非法出版物打击比较频繁,用国际刊号认定非法出版物非常简单,新闻出版部门有心放一马都难。因为工商、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会直接查封、扣压,留置。不象盗版和准印证认定困难、协查麻烦,处理由出版地的新闻出版部门管理,当地新闻出版部门认为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不会发生扣押和巨额罚款和刑事处罚。 ⊙—⊙所以一般用国际刊号的机关很难出版6期以上,一是中国每年集中查4次,二是罚不起,工商、公安、城管、新闻出版都可以处罚。我知道深圳有一家做了一年多,两次罚十几万,老板都没有什么事,出钱。工作人员惨,关好几个好几天,打工主编跟我讲掉眼泪,有关部门对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有许多不是一个文化人能受的。 ★●★★关于版权合作 █ █境外媒体期刊如果发行量大的,一般与国内刊号合作出版,目前我国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有政策,可以用版权合作的形式进来,但是代价还是很大,我知道某合作出版的杂志外方是600万美金的多少年合作。国家在这方面是很严格的,这涉及到国家利益。有许多小杂志与境外合作一个月有20几万的收入,这也是目前杂志的赢利模式之一,当然他要补贴发行的费用。所以许多境外的编译公关文章,许多杂志用国内作者名义发表。 ★●★★关于代理协助出版 █ █关于代理协助出版许多人认为是买书号,实际不是,在北京有1200家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买书号是一个口头语,是出版代理机构的收费理由。一般一个书号费用需要1-1。5万。(这主要是出版社为保证避免风险收的定金和前期费用,出版社的风险非常大,因为目前文章大多数是编写,这有个版权的问题,出问题出版社要先赔),书出版后有一个市场销路的问题,出版社是一个经营单位,公民有出版自由和权利,又不能拒绝出版,印刷有一个基数,版权风险大。所以实际操作一本书需要4-5万,最少的要3万,我给个案例。一本十万字的书,印3000册图书,出版社投入费用,(按工价)图书编辑校对 80元/每万字 ,共800元,需要三审,2700元,封面设计 500元/每册图书 ,图书选题策划 1000元/每项 ,十万字的书一般定价10元,3000本是30000元码样,11%的版费,3300元。印刷费用4000元。其他不可预见费用,1。44系数,是1万多一点。实际投入一般出版社会多一点。所以出版社需要收1-1。5万(大家理解的书号费) ★●★★关于协作出版 █ █目前大多数想办杂志的民营机构和个人可以用协作出版的方式,一般的程序是申请成立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如某管理培训中心、研修学院等非学历层次的,开办相对容易)或事业性研究机构,协会也可以(难度大一点)。寻找一个大学的出版社(当然内容跟他们出版宗旨接近)。用丛书的形式出版,费用一般是系列(类)丛书3万(好处是3 个月内可以出12本,目前有许多经济信息类和行业广告类用此招),单丛书书号1万左右。好处是可以长年出版,容易批,出版社帮你做三审读。 ⊙—⊙ 许多民营机构办的民间出版社(代理)也是用这种形式,一般注册一个文化或教育研究院。向省新闻出版局申请书号,用与省出版总社的名义联合出版,版权页上有2个出版机构,如自己有总发行权还可以标总发行。好处是书号申请不受限制,部分科技、学术冷门图书还可以用内部准印证的方式出版,让作者补贴出版 ,进入发行渠道。有许多人一年申请一个(类)丛书,若干个内部准印证,收入就有30-50万。 ★●★★为什么教育、科研机构才能协作出版 申请成教育科研机构才能协作出版,是我国新闻出版部门为科技、学术、教育类图书出版开的一个口子,也是民间出版社的雏形,未来的民间出版社和书商基本上就是这种模式。特别是教育机构范围比较广,大部分图书都可以用教学交流辅助读物的形式出现,内部期刊也可以用教学交流辅助读物名义发行,同时教育、科研机构接受捐献、赞助合理合法,对特定对象进行征订收费也合理,经费来源有保障。规避了的内部资料出版条例的限制。新闻出版部门审批也合情合理,有部分地区也只有上述情况才批内部准印证。 ★●★★DM广告媒体刊号申请出版 █ █目前我国还没有DM广告,国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个内控标准,即在出版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闻和文学作品内的信息内容。目前我们看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全部是广告内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区域或行业许可审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广告审查。目前邮政DM,电信运营商的DM,金融办的DM,或工商部门办的DM,商业部门办的黄页DM。都是这种形式,由于不含信息内容,不能定价、可读性差和成本高,经营很困难,发展不好。实际DM的广告业务收入在西方广告总量70%。如果DM能放开。以上机构都会成为巨无霸。 二、商情类,发行2000份以上,这是信息管理部门用纸媒质许可证的方式发的一种印刷品,把广告做为信息发布,写各省的管理条例不一样,但一般要通过新闻出版部门前置审批,有纸媒质许可证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有纸媒质许可证号是一次性申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逐次审查批准。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DM。但审批困难,有许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聪商情》类的DM,跟新闻出版部门做工作,一般他们请示上级后,2个月内会批,(会有主管领导面谈,学习出版和广告条例,获得广告审查证)面向特定群体的还可以获得工本费许可。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

电视台,国企报纸,大部分国企杂志,国企、公司都有

消费指南杂志

应该是时尚芭莎这个是比较好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是有很多特殊的地点存在的,也是有很多的特殊事情需要做的,比如说这一个时尚芭莎和目标进行比较的话,时尚芭莎更是非常适合的,而且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应该是这个好的。

《去边》 杂志(月刊) 是目前增城首个面对大学生消费的潮流杂志,由增城华立学院创风工作室创办。《去边》消费指南集文化消费、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品牌服饰、运动系列、礼品装饰、旅游名胜、KTV、酒吧、咖啡厅、网游、电玩、特色餐饮、旅店,商场、超市购物、日用快消品等大学生消费项目的资讯于一身,校园DM的内容主要是将这些内容经过编辑后,通过杂志与目标读者进行互动,以影响和引导潜在受众群。随着网络的兴起,现在《去边》消费指南与网站进行深度结合,形成了杂志、网络、会员卡三位一体的模式。 “去边”释义:一词在广东人的口语中是表示“去哪里?”的意思,就是这个“去哪里?”而引发的这本《去边》消费指南,就如各大高校的大一新生,80%的同学都是完全不了解增城这个地方,来到这里也不知道从何消费,由于没有一本真正专业的针对高校学生的类似的消费指南或杂志,所以普遍的大学生都是属于盲目性消费,为此,《去边》将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寻找大学生真正的需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创编人员,在增城地区来做一本适合大学生口味的消费杂志。

《去边》 杂志(月刊) 是目前增城首个面对大学生消费的潮流杂志,由增城华立学院创风工作室创办。《去边》消费指南集文化消费、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品牌服饰、运动系列、礼品装饰、旅游名胜、KTV、酒吧、咖啡厅、网游、电玩、特色餐饮、旅店,商场、超市购物、日用快消品等大学生消费项目的资讯于一身,校园DM的内容主要是将这些内容经过编辑后,通过杂志与目标读者进行互动,以影响和引导潜在受众群。随着网络的兴起,现在《去边》消费指南与网站进行深度结合,形成了杂志、网络、会员卡三位一体的模式。 “去边”释义:一词在广东人的口语中是表示“去哪里?”的意思,就是这个“去哪里?”而引发的这本《去边》消费指南,就如各大高校的大一新生,80%的同学都是完全不了解增城这个地方,来到这里也不知道从何消费,由于没有一本真正专业的针对高校学生的类似的消费指南或杂志,所以普遍的大学生都是属于盲目性消费,为此,《去边》将以大学生的视角来寻找大学生真正的需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创编人员,在增城地区来做一本适合大学生口味的消费杂志。1 《去边》大学生论坛: 2 创风工作室网站:

公共关系学案例材料公共关系学案例材料一 "华旗"倒旗留下的"?" 天津华旗集团公司是以36万元的投资,从几百亩苇泽地上崛起的乡镇企业。自1991年5月20日投产以来,两年就积累了4000万元资金,发展了6家分公司,果茶年生产量达万吨,销售额亿元,社会上曾有"果茶因华旗而盛"的说法。正当他们要向亿元目标冲刺的时候,悲剧却降临了。 1992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市场上的果茶进行了抽查。经检测,"华旗"果茶内在质量各项指标均属上乘,但产品净含量一项不稳定,因而被列为不合格产品。1993年1月19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华旗"果茶为不合格产品,并于3月9日向华旗发来了去年第四季度抽查不合格的通知。与此同时,轻工部办的《消费指南》杂志向华旗发来了认定"华旗"为合格产品的广告征订函。因每年都要收到几千封这样要求掏钱参加活动、广告的信函,所以华旗没有理会。3月中旬,华旗针对"不合格"的通报开展整改工作,花了几十万元将净含量245毫升的标签全部作废,更换成240毫升的新标签。4月初,在北京技术监督局的市场随机抽检中,"华旗"各项指标全部合格,被作为优质产品推荐参加了扶优限劣成果展。 4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消费指南》杂志等单位再次举办新闻发布会,宣传优质果茶,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对部分山楂果茶和凝固性乳酸饮料的抽查结果。这对华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会议,但因为须交8000元费用,华旗没有参加。这样,承办单位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华旗的合格产品不予发布,并误导新闻界:"华旗"是不合格产品。同时,刚出版的《消费指南》第三期也将华旗的合格产品公布为不合格产品。随后,全国几十家新闻单位对已经整改合格的"华旗"果茶也做了不合格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华旗总部及各地办事处电话铃不断,信函似雪片般飞来,客户不由分说,纷纷要求退货,终止供销合同。四五月份,本来是果茶销售旺季,可仅在几天之内,全国的市场销售就削减一半。工厂被迫停产,1000多名工人放假回家,1000多吨红果存于冷库,以每月2%的损耗腐烂,不到一个月,各项直接损失就达3000多万元,间接损失超过1亿元。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华旗事件",并继而引发了一场传媒大战。在沸沸扬扬的舆论当中,也有人认为华旗缺乏起码的广告意识和公关意识。从去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查开始到悲剧的发生,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华旗令人费解地始终保持沉默。公司副总经理张春林说:"我们对产品花了很大精力,但在与外界沟通联系方面做得太少,这是我们的致命缺陷。也没有想到轻工部下面办的这个《消费指南》杂志发行量不大,能量却这么大,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华旗除了屡次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沟通及询问不合格原因外,没有采取任何澄清事实的措施。直到工厂关门后的 6月初,他们才想到通过新闻界的朋友写点正面文章扶扶"华旗".然而,当《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的两位记者了解了"华旗事件"真相,表示要坚决"曝光"的时候,华旗的领导却忧心忡忡地一再表示:"不要报,写出来上了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一个小公司怎么敢和一个部门去抗争,去作对立面!"6月中旬以来,华旗不由自主地成了舆论焦点。但是华旗的领导陷入既怕得罪有关部门,又不甘忍下这口气、眼巴巴看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倒下的两难境地。 随后,华旗一方面主动跑有关部门做疏通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利用新闻媒介的力量做一些事实上的澄清,先后在北京和天津召开了中央、地方几十家新闻单位参加的情况通报会。经过几个月的公关努力,华旗公司逐步从悲惨困境中走了出来。造成"华旗事件"的有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组织部门的相应处分。但华旗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事件中暴露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让每一个中国公关人深思。公共关系学案例材料二 案例一:"国贸"状告吴祖光 1993年2月,因被怀疑偷拿商品而遭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惠康商场人员检查的北京女青年倪培璐、王颖为维护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愤然起诉这家大型合资企业。此案在北京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经当庭调解,被告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惠康商场对自己的行为给原告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害,诚恳表示赔礼道歉,同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精神损失费2000元。认为已经讨回公道的两位女青年表示状告目的已达到而撤回了诉讼。 这起在我国大陆范围内首例诉诸法院的消费者名誉权案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北京晚报》首先以《姑娘无端受辱找"包公",国贸当"堂"道歉又赔偿》为题,在头版发了消息。接着,《北京青年报》、《消费时报》等也陆续作了报道。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看了有关报纸后,对发生在国贸这类大型合资企业员工身上的做法十分义愤,旋即根据6月6日《中华工商时报》刊登的《红颜一怒为自尊》一文,写了题为《高档次事业需要高素质职工》的随感文章,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第六版《雅园杂谈》栏目上。 很快,国贸方面向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吴祖光侵害了他们的名誉权。这起连锁案成了新闻热点,本来已经基本平息的"名誉权"案又掀起了一场新的风波。《消费时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戏剧电影报》、《经济参考报》、中央电视台,以及香港《明报》、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报刊、电台、电视台纷纷播消息、放专题,发表评论,甚至美国、日本、英国等的传媒也就此纷加评说。综观各家报道,大多对"国贸"不利。 思考题: 1.试从公关的角度评析国贸起诉吴祖光的举动。 2.国贸方面应如何应对此次公关危机? 案例二:"太阳神"巧占上海城 1989年,问世不到半年的广东太阳神集团公司选择大上海打响了第一枪。此时,在上海红了10年的"蜂王浆"开始大退潮,"性激素"、"儿童性早熟"等字眼的出现,使上海人对各类补品望而生畏。太阳神决心迎难而上,把挑战转为契机。当时,汉城奥运会余波未尽,名闻世界的约翰逊等体育超人因服用激素被一一曝光,而此次参赛捧回10多枚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服用的保健饮品就是"太阳神".太阳神抛出了权威的材料,并且定期将产品送到市防疫站等权威检测中心,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希望全上海监督"太阳神".为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太阳神",1990年,又一轮强劲的攻势展开了。4月,太阳神独资举办"上海市首届少年儿童体育节",100万少儿参加了活动,占上海少儿的一半还多。"太阳神"成了少儿的口头语。7月,太阳神在《新民晚报》开展"关于太阳神企业形象和功能"的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全国29个省市的4万封信件表明"太阳神"已声名远播。9月,太阳神独资为红歌星朱明英在上海最大的演出中心——上海体育馆举办专场"艺术家之梦".一连几场音乐会将朱明英的歌声,也将"太阳神"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太阳神用一个整版在上海多家报纸上刊登了"太阳神"商标。鲜红的太阳底下,站立着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旭日初升,生机昂然,送来一片温馨、吉祥的新风。不同的消费层次和文化修养,需要不同的广告策划。太阳神总共有18 个电视广告,分属产品功能广告、形象广告和商业诱惑性广告三大类,可以适应各种市场的消费者,而表述的主题却是一个。针对上海理智型市场的特点,太阳神播(刊)出的广告更多的是形象广告,不搞硬灌输。花80万元专程去大沙漠拍摄的"我们的爱天长地久"的广告片,通篇没有一句广告词,但在雄浑、粗犷的男声歌唱中,天地浑然合一,产生一种摄人心魄的挡不住的诱惑力。 上海市场终于敞开了大门,"太阳神"长驱直入:这一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次年更是突破了1亿元,稳固地占领了上海市场。旨在消费者心中矗起一座"太阳神"丰碑的公关策划极为成功。

城市建设杂志是事业单位吗

您好!《城市建设》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科研管理》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都是国家级期刊,关于区分一家期刊的级别,看它的主办单位,如果是国字头、央字头,就是国家级,如果是省、部等,就是省级的。

属于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城建并没有确定的定性,有的地方还属于事业单位,实际上就是建委下属的事业单位,而有的地方则已经改制且注册,属于国企。经营生产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具有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地基与基础,钢结构,公路路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一批专业总承包一级资质。以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地铁,高速公路,深基础工程,机场港口,长输管线等工程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和资本经营为主业,并从事工业生产,物业经营,饭店管理,外经外贸等多种业务。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的特殊使命,受到国家政策,法律的许多特殊对待和国家的特别照顾,享有许多优惠,受一般性企业法规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的特别法规的调整。其财产出资人是国家这个特殊的主体,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担负着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计划。城建集团和建工集团的区别是:业务内容不同。城建集团以城市居民住宅开发,大型工程绿化,高架人行道路承建为主,建工集团以工程配套设施施工安装,机器机械生产为主。建工集团和城建集团是两个单位。北京城建是原基建工程兵集体改制而成立了北京城建总公司。这只部队对北京市的城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都是方面基建工程兵地面开挖式修建的。现在有了盾构机,仍然担负着北京市的地铁建设任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第十条 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第十一条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六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城市建设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杂志,

对于评职称,晋升,考研,保研是非常有用的。

城镇建设是正规期刊,大都可以评职称,但是能不能评中级职称还是要看单位的要求,单位认可就可以评职称,反之则不可以。《新型城镇化》杂志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时政经济类国家级权威期刊。《新型城镇化》杂志是目前我国唯一研究和宣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专业性期刊。《新型城镇化》杂志联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相关部门,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主要指导性刊物、是研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是宣传我国新型城镇化成果的重要阵地。《城镇建设》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建筑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589/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852,国家级建筑期刊。本杂志定位于县、镇、村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中央级优秀学术期刊。创刊三十余年来,一直坚持“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信息性”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在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法律依据《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规范职称评审程序,加强职称评审管理,保证职称评审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职称评审结果是专业技术人才聘用、考核、晋升等的重要依据。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以下称用人单位)以及自由职业者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适用本规定。第五条 职称评审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各职称系列国家标准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地区标准由各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单位标准由具有职称评审权的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标准、地区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地区标准、单位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中国科学杂志社是事业单位吗

1.《中国科学》分为A辑-数学;B辑-化学;C辑-生命科学;D辑-地球科学;E辑-技术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杂志社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 主要从事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与发行业务, 是国内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的专业化机构之一。 50多年来,中国 科学杂志社始终以向世界报道中国最优秀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己任, 它出版的《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 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近几年来, 随着刊物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通过我们的刊物来关注着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 科学通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主编】周光召 【执行主编】朱作言 【刊载内容】 《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和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文章收录】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创刊于1966年,目前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CD),,美国《化学文摘》等检索系统收录。 参考资料:

亲亲,你好。中国科学院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在行政级别上与教育部平级。中科院包括100多个直属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研究所、2所大学(中科大和国科大)、网络中心、情报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报社、行政管理局、疗养院、附属公司、共建单位等多家机构。中科大(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科大(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都是中科院下属的大学。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国科大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哦。

自从中国科学院创立以来,随着他的逐步发展,直到现在来说,中科院属于事业单位。

1.介绍: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各直属机构组成,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

2.历史:1949年11月1日,在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一批在海外学有成就的科学家陆续回国加盟,使中国科学院成为汇集全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最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科学研究中心。

3.职能: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坚持以科研为中心,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培养高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对重大科技问题发表学术见解与评议;广泛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杂志社属于事业单位。杂志社一般分为国家大型杂志和非政府创办的杂志,他们都属于事业单位,不过,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清风杂志属于事业单位吗

《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3—1501/D),于2010年元月正式公开发行。

杂志社属于事业单位。杂志社一般分为国家大型杂志和非政府创办的杂志,他们都属于事业单位,不过,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英文是Public Institu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司法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清风》杂志社是重庆文理学院唯一的校园文学杂志社团,成立于2004年3月10日,在校社员已达900人。《清风》社现主办一刊《清风》文学杂志,一团队“捷传文化传媒(优游电视创作,《精品媒》时尚杂志)”并下设新闻部、文艺部、外联部、活动部、秘书部、美宣部、网信部七个部门,且下辖“印象”播映室及“午后花园”摄影棚两个社员活动分部。出版的《清风》杂志以“纪实校园生活,关注人间真情”为办刊宗旨,以新闻与文学并重为特色。从2004年创刊至今,已成功出刊十三期,并于2006年荣获重庆市首届校园优秀刊物评比(杂志类)三等奖。 《清风》杂志社自2004年成立至今,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渐趋成熟,并以破竹之势迅速在社团林立的文理校园中掀起一番波澜,如今已成为学校社团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社团之一。在《清风》渐趋成熟的岁月中,清风人一直在否定与被否定,思考与反思考中对新闻视角进行审视,在价值与观念,形式与内容上对文化精品进行深度总结。清风人在用自己的努力,向校园“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真情奉献文学精品”,浓浓道义,凡事洞察,于简单中追求完美,于成熟中塑造个性。清风人就是这样以文学的名义一路走来,懵懂走过2005,谨慎走过2006,激昂走在2007,坚定走向2008。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我们呼号不息,是因为没有一天曾熄灭我们的梦想;我们致力于一毫一厘的进步,是因为我们深知清风的完善无近路可寻,我们一次次泪流满面的奔波在文理这片热土上!”在《清风》发展的岁月中,清风人以其对《清风》浓郁的感情形成了一种清风情节。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精神。也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促进了今天《清风》的发展。《清风》有理由让人们期待它明天的辉煌,也有理由让人们相信它必将成为校园刊物中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问沧忙大地,谁主沉浮。清风独尊文理大地!

杂志社有几种类型:一、国家大型杂志社(或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主管的)是事业单位,如《求是》杂志社。这类杂志社的经费一般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拔款(或部分拔款);二、非政府部门创办的杂志社,现在一般都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其经费一般是自收自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