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乐山师范学院论文信息电子版模板

发布时间:

乐山师范学院论文信息电子版模板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摘要: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认识爱情的本质,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正确恋爱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笔者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心理特征、类型以及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四个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恋爱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的驱动力 恋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的过程。恋爱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对爱情的追求,只有当他的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产生,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成熟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成熟期。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完成了性成熟的关键一步。性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环境因素 大学生入学前后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恋爱有着特别的影响。入学前,男女之间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干涉,青春的悸动被压抑着不能释放。入学后,学校没有禁令,家长无法直接干涉,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异性,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处以及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等因素,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客观环境。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一)相互美化 男女之间相互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舒服。往往将对方的一切都赋予爱情的印记,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 (二)排他性 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物和亲密感的系统,本能地抗拒他人亲近自己的恋爱对象。表现出对介入他们系统的人非常敏感,充满敌意,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出现矛盾。 (三)波动性 恋爱的时候,思想上容易出现“我的世界里只有你“的想法。经常因对方的情绪变动而出现波动。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易影响到身心健康。 (四)冲动性 热恋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容易出现缩小现象,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习惯行为受到破坏,自控能力受到减弱,易出现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与后果等现象。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一)比翼双飞型。他们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正确的恋爱观,可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二)生活实惠型。基本上这种类型的恋人都有确定的生活目标。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三)时尚攀比型。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多数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谈恋爱,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把谈恋爱看成是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常以“没想那么多”为借口分开。 (四)玩伴消费型。这种类型的同学经常会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他们在精神上常感到孤寂,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五)追求浪漫型。这类学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普遍认为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彼此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六)功利世俗型。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往往以对方的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方面上的大体一致;其次,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同时,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语言要文明,行为大方得体;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要避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三)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前苏联著名 教育 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以及于处理矛盾的能力,只有做到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四)提高恋爱承受挫折能力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波折。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理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念与恋爱心理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4):40-43 [2]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肖晓鸿.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李微.高等医学院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5]丁喜龙.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性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6]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当代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由过去的饱受争议发展到现在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进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便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恋爱观;教育 在人一生的社会生活中,“爱情”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方式的改变,“爱情”也自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过去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比较强。在此情况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正确的恋爱观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和与恋爱大学生的交流,目前恋爱大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众多且恋爱开始时间较早。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人数较多,占有一定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过恋爱史。在这些有恋爱关系的学生情侣中,有些学生的恋爱关系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同。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公开化且恋爱关系自由化。 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躲躲藏藏转为现状的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公开化、自由化。教室、食堂、操场、小路上等都可见男女学生表达爱意的情景,这也俨然成为众多高校里一道“风景线”。所谓自由化,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得到家长的认同,恋爱自由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中形成。 (三)大学生的恋爱观过于简单化且责任意识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有的受身边朋友的调侃、讥讽下产生恋爱关系;有的是与朋友打赌追友与异性产生恋爱关系。这些在大学生眼里是“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的学生对于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从这些大学生对恋爱观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中可知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比较淡化的。恋爱责任由恋爱关系产生,责任对象是多方的、直观的,这种责任意识的淡化无论是对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其他方面都会照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四)大学生恋爱持续短且 毕业 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较少。 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往往较短,这些时间基本都是在校读书阶段,而毕业后能够继续保持恋爱关系的情侣并不多,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思想单一,缺少人生奋斗目标,这促使很多大学生产生对待恋爱问题的简单、幼稚和不成熟态度,再加上大学生活经济上的限制、心理不成熟所产生的虚荣心理、就业的压力,这些都成为毕业后大学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较少的原因。 二、大学生恋爱观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影响,爱情剧、言情小说无处不在的伴随着学生成长。无可厚非,二十几岁的年龄充满着对爱情的幻想、对世界的认知,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众多的影视剧、爱情小说中,更多的出现“三角恋”、“多角恋”,有多少在不经意间扭曲了大学生的思想及恋爱的态度。 (二)传统道德淡化,性观念开放。 由于当今社会极度开放,人们的思想早就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当代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习以为常。大学时期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很多大学生迫切渴望他们眼中的“爱情”,但是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错把“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三)个人虚荣心攀比影响。 许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成双成对,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打击,再加上许多学生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心灵空虚,认为恋爱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观,做好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与培养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得不说,恋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必然会产生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恋爱任何一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对方、对社会负责,达到道德情感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一旦双方有了爱,就应担当起恋爱的道德责任,要知道“爱情”不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占有之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谋求幸福的基础之上,尊重恋人的人格和感情,平等履行道德义务。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交往,可以对双方起到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激的作用,对自我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制定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在很多学生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过去的 经验 证明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爱情与事业“双赢”的例子,但是很少,原因是很多恋爱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往往是顾此即彼,最后的结果不是双赢,却是两者都失去。 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时期,个人的想法过于简单,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把两人简单的爱情包裹在一个温室里,一旦毕业,彼此迈向社会大潮中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而重新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爱情 故事 ,进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少一些虚荣心和孤僻感,多一些满足感和集体感。 (四)加强校园 文化 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学风、校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良好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生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积极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时间,消除大学生孤独感,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之间成为彼此的知已、朋友,使学生从心理上明白恋爱不再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唯一方式。 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学生思想觉悟有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理论阵地,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话题讨论来倾述自己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方式,探索辅导员老师工作模式。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辅导员老师探索自己的工作思路,了解一定的思想教育理论,同时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工作方法,来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观。 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社会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加之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等,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教育与培养学生自身道德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取得“双赢”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 企业文化 ,2009(32). [2]程静.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摘 要】针对恋爱现状、恋爱认知与态度、恋爱相关问题、恋爱教育等问题自编问卷针进行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择偶标准、恋爱观形成、恋爱与学习、同居与亲昵行为产生原因,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教育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 大学生恋爱是校园中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恋爱引发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恋爱观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还将其纳入心理健康课教学体系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了解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恋爱教育有何影响,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恋爱心理教育、辅导、咨询工作。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于2012年3月-5月进行。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在湖南某理工学院13322名二本在校学生(其中女生6521)中抽取了365名学生作为被试,样本涵盖该校文、理、工等十五个院,其中男生201名,女生164名;大一92名,大二90名,大三83名,大四90名,大五10名。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问卷调查 S版》作为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问卷341份,有效回收率为。在参考了百度文库公布的相关问卷,结合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并与若干在校学生座谈的基础上,研究者经过反复修改编制成该问卷。 2 调查分析与结论 (1)恋爱的基本情况:所有被试中从没谈过恋爱的占,所有被试中正在谈恋爱的占;这与《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调查研究》(欧阳宇2011年《毕节学院学报》)调查得出的比例高度一致。曾经谈恋爱,现在没谈的占;二者相加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为,这与《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行为关系研究》(林玲2008年第3期《思想理论教育》)所调查出有过恋爱经历的为也相差不大 。调查显示在所有正在谈恋爱及曾经谈恋爱的学生中,恋爱平均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的占,1-3个月的占,4-6个月的占,7-12个月的占,1年以上,2年以下的占.。从恋爱次数来看,在校学生恋爱过1次的,2次的,恋爱3次及3次以上的占。在谈恋爱的学生中大二的最多,占,其次为大一、大三,均为,大四与大五合计。总体来看,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基本处于尝试恋爱阶段。 (2)对恋爱的认知与态度:对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问题,选择“生活枯燥,排遣寂寞”的占,选择“积累经验,体验人生”的占,选择“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的占。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排前五位的分别是,道德品质占,才华能力占,个性与性格占,与自己志同道合占,外表漂亮占。可见大学生的选择恋爱对象更侧重于精神性因素。这表明大学生重视双方关系融洽,双方心理的相容。有 文章 提出“90后大学生择偶观更现实,趋向于恋爱对象的优越物质条件”。那到底是调查有误,抑或在校大学主观择偶标准与实际选择有出入,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则需在以后进一步研究了。 所有被试中认为谈恋爱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基本无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轻微影响的占,认为谈恋爱对学业成绩有严重影响的仅占。而在“恋爱与学业发生冲突怎么办”中,所有被试中选择以学业为重的占;而的被试回答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学业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对学生引导时可以更多的着重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学生终生发展上着手,而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其对学业有负面影响,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流于说教。 在关于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的被试选择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在对恋爱的理解中,的被试选择了“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选择“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的占,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此处与“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恋爱”中的选择看似矛盾。表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主观上认同恋爱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而不会赞同“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引发恋爱的机缘更多地是“生活枯燥,排遣寂寞”、“受他人影响,看着许多人恋爱,所以也恋爱”。这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朋辈群体的影响。 (3)对于大学生恋爱相关问题的看法:对于“看到热恋中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里拥抱、接吻、亲热时”的态度,有的选择了“很正常,那才是恋爱”,的被试选择了“无可厚非,如果是我,也会欣然接受的”,说明共有的属主动接受。另有的被试选择了“不太能理解,要有所收敛”,的选择了“那样不好,但没办法,只当没看见”,的被试选择了“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是不会去做的”,说明共有的被试是被动接受这一现象的,二者相加对此持接受态度的为。有的被试选择了“反对”,并认为这些行为是不文明行为。可见大多数人面对此现象时更多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程教育可适当引入投射心理、反投射心理、群体意识等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后再反观其是否得体。 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的看法中,的被试选择了“坚决反对”,选择“是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自然,”的占40%,选择“虽不支持,但包容”的占。这说明的被试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不否定的态度。而有部分研究者基于各种理论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持赞同态度, 也有研究者认为恋爱同居带来的不良后果究竟有哪些方面,以及这些不良后果的程度如何,在现实中可能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性差异。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教育。 (4)对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看法:被试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恋爱教育,因为同学们心中有很多困惑”,被试中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但要改进方式、方法”,只有的被试认为“不必要,那是学生自己的事”,另有认为“不必要,教育了没有什么效果”。在关于我校大学生中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不良问题,40%的被试认为问题较多,比较严重,另有的被试认为不清楚。仅有的被试选择了“学校老师教诲”。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渴望得到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方面的帮助因种种原因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严重缺失。研究者认为应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恋爱、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法纪意识教育。不可简单直白地要求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那样只会是教育工作者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参考文献: [1]李艳文,贺伟.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研究,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2]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3]卿大咏.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企业家天地,2007(4). [4]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3(4).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参考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论文 4. 大学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 5.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与金融、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建校44年。

乐山师范学院简介:乐山师范学院地处乐山市,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乐山师范学院入选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

乐山师范学院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被誉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乐山市。

特色专业乐山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省级特色专业化学专业(师范)、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对外汉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闻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新闻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生物技术等

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新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殊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会计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师范)、英语、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社会工作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特殊教育

学院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硕士学位近110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四川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1人,乐山市各类拔尖、优秀人才50人,四川省级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先后有教师100余人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马云乡村教师奖”、中小学优秀校长和特级教师等获得者。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新农科项目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10余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2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0个。学校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遗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研究机构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2000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300余项,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项(含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项(含二等奖1项);在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3月,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刊)万册,电子书(刊)921万册,拥有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读秀学术搜索、超星移动图书馆、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世纪中数图外文电子书数据库等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及平台类资源库36个;建成郭沫若研究数据库、三苏研究数据库、四川省旅游文献信息库、乐山旅游研究数据库、特殊教育资源库、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成果资源数据库等7个特色文献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乐山市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与市辖区(市、县)及有关市级部门联系合作,为地方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在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特色专用水稻培育、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防治与利用、鸟类保护生物学、空间探测在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等研究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绩。助力沐川县、马边县、雷波县、美姑县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派出管理和专业技术各类扶贫人员数百人,培训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数百余万元。先后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活动。

毕业情况

据悉乐山师范学院毕业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考研率10%以上。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和基础教育一线,涌现了一大批名师专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你们学校图书馆进去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序号 成果类型 成果名称 刊物/项目级别 作者排序 发表/完成时间 1 论文 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 《旅游学刊》 权威核心B 独立完成 2008年10月第10期 2 论文 旅游景区对游客的保护义务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 独立完成 2008年9月第5期 3 论文 立约定金诸问题探讨 《中国市场》 核心 独立完成 2008年2月第5期 4 论文 社会补偿体制下的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 《集团经济研究》 核心 独立完成 2007年12月第12期 5 论文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判例及功能解析 《中国市场》 核心 独立完成 2008年9月第35期 6 论文 大陆法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演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独立完成 2007年9月第9期 7 论文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四川师大法律评论》 独立完成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8 论文 浅析我国宪法司法适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独立完成 2004年 9 论文 公司法人机关民事责任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增刊 独立完成 2002年 10 论文 试论企业法人终止 《北方论丛》2001年5月青年学者专辑 独立完成 2001年 11 论文 刑事被害人的保护和补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增刊 第一作者 2001年 12 论文 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增刊 独立完成 2000年 13 教材 经济法概论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 1995年9月 14 项目 论侵权行为法与社会保险法的协调 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 负责人 2005—2007年已完成 15 项目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 负责人 2008年在研 16 项目 宜宾市兴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 横向课题 主研人 2005已完成 17 项目 宜宾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研究 横向课题 主研人 2005已完成 18 项目 宜宾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 横向课题 主研人 2008在研 19 项目批准号LY08-26 民法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主持人 2008——2009在研 20 项目批准号09XJA82000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主持人 2009在研 21 民法安全保障义务对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影响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一作者 2010年3期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英汉比喻喻体的趋同性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3)爱情的琥珀:情爱的生灵——《荆棘鸟》中梅吉与拉尔夫的性爱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ISSN1672-366X 2008(01)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5)一个“不可捉摸”的网--伊丽莎白·乔利作品“另类”主题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5)“错过”之美——解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家ISSN(06)倔强的“情人”——评析福克纳作品《我弥留之际》的艺术特色 电影文学ISSN(14)“彝族文化旅游英语”课程开发的可行性探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 (04)凉山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多元文化课程“彝族文化旅游英语”教材开发的有机整合 《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ISSN (3)试探英语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心理及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ISSN(8)外语教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探讨ISSN(03)外语教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探索ISSN(04)大学生性观念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06论宋词的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实践——以《江城子》的两个译本为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3)汉英文化中的面子及礼貌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7)SPSS软件在成绩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云南财贸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ISSN (02)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艺术类学生的英语个性化学习研究 科教文汇(下旬刊) ISSN (09)打破沉默,倾诉心声——评澳大利亚土著作家萨莉·摩根的《我的位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2)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eacher Feedback to Student Writing in EFL Journal of Culture &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SN 1549-571X 2008(05)大学英语教学心理互动的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1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因素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的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教师角色的期待 中国电力教育ISSN .1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ISSN1004-3926 CN51-1671/C 2008年11月总第207期译者忠实对象的多元互动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试论多译本读者的“理解困惑”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ISSN(S1)大学英语学习环境初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语言与想象力----解读克里斯蒂娜.斯特德, 外语学刊 英语精读课堂合作学习质量探究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1)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国成人教育 ISSN(02)英语精读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中国成人教育 ISSN(10)英语精读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8)高校英语精读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 中国成人教育 ISSN(16)灿如星辰 淡若初荷 当代电视 ISSN (01)对影视剧片名翻译地域文化差异的思考 电影文学ISSN(13)论金融翻译中的金融安全意识问题 西南金融 ISSN(03)论金融文献的特点与翻译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7)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职业时空 2008(7)“这”“那”类的预指现象 山东文学 2008(7)法律翻译与法律意识 理论与改革 2008(5)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标准与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校准综述 山花 2008(10)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职业时空 ISSN(07)爱伦·坡短篇小说“丽姬娅”的不可靠叙述 世界文学评论 ISSN 2008(01)唐传奇的异国丰姿---再品《源氏物语》 中国教育科学学报 2008(10)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性思维应用于大学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科技信息ISSN(08)从认知视角分析“母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ISSN(06)基于CSSCI认知语言学2000——2006年学术论文统计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教育教学与思政心理研究人文社科版) ISSN .06从象似性角度分析英汉结构差异 科技信息 ISSN(28)日本的祭祀道具 日语知识 ISSN(09)《“序、破、急”的汉日词义探讨》 《时代文学》 2008年11月(下半月)总第144期从学生角度谈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ISSN (05)笔端蕴秀 彰显青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12)浅谈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与市场 ISSN(05)在表象的背后——多丽丝·莱辛和她的《相互之间》 名作欣赏 ISSN(11)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理性与感性的痛苦纠缠——《荆棘鸟》爱情主角命运悲剧解读 作家ISSN(02)是什么让普通人也可能成为杀人凶手——对小说《按钮,按钮》的现代性解读 文教资料 ISSN(25)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最大的悲剧——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新解读 文教资料 ISSN(10)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休吉》的主题分析 作家ISSN(20)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解读艾达·坎布雷特的创作历程 作家ISSN(08)19C末20C初澳洲殖民时期伟大而大胆的女性作家—艾达·坎布雷特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12言语交际的控制实质与方式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ISBN978-7-5601-3829-9 2008(3)从课程设计角度反思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 网络财富 ISSN (10)超越禁忌的女权主义作家——解读简·德万尼小说中的性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6)日汉敬语体系的比较——从语法表现和使用意识的角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ISSN(01)多丽丝·皮金顿的《沿着防兔篱笆》之解读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对语用迁移作用的重新思考 Sino-USEnglish Teaching 2008(7)英语修辞格的语言美探析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 Repetition and Its Rhetorical Functions in English Functions in English Journal of Culture &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SN 1549-571X 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澳大利亚土著文学的棋手----评述澳洲土著女作家凯斯.沃克的创作生涯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下半月>ISSN (10)“实现我自己的平静”—评澳大利亚女作家巴巴拉.汗拉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从镜像阶段到成熟女性—析《The Frangipani Gardens》中路.芒德认知女性社会地位的过程 山花(下半月)ISSN(12)从关联理论看话题突转幽默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04)埃莉诺·达克的创作之路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另类致敬――评小说《时时刻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词汇教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ISSN(01)培养学生听说谢交际能力策略探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瑞奇“快照”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2)利用课堂讲授培养英文写作意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ISSN1671-489X 2008(1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国市场 ISSN(39)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上海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综述 山 花 ISSN(10)反思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26)时间维度上情景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 教学与管理 ISSN(18)元认知策略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时代文学(下半月) ISSN (03)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导报ISSN1674-098X 2008(36)略论高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31)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师德师风 《中国学校教育与科研》教育卷 2008年(4)学分制下地方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ISSN 1004-3926 39600英文广告语言特色浅析 科教文汇(中旬刊) ISSN (06)辨析「越える」「越す」「凌ぐ」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辑 ISBN 978-7-5601-3829-9 39600及物性动词-小品词结构的语序问题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4)对CSSCI收录的三所师范高校语言文学论文的定量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教育教学与思政心理研究人文社科版) ISSN .06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看“眼睛”的词义延伸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ISSN (02)标新立异永远是文学的精神景观——从《卡迪什》看艾伦·金斯伯格诗歌的创新精神 名作欣赏 ISSN(10)女性 人性——浅析《风暴眼》女主人翁亨特太太的个性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 (01)Mahony's Personality and His Tragedy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155167 3972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本刊不求轰轰烈烈,但要有声有色。“有声”是指要有百家争鸣的声音。“有色”是指一改“论文汇编”的单调板滞面孔,精心策划有特色的学术专栏。

绝对不是核心!!!核心期刊的封面上面、都有一个圆形标志,上面有“中文核心期刊”字样。只有这样的刊物才是核心期刊!!!另外,你可以到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去查询哪些期刊是核心期刊。此外,《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也是很好的参照书。在网上也能搜到的。要注意,它是隔几年修订一次。最新的一期是2009年的。

医学信息杂志电子版

是国家级期刊,影响力还不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主编:王青地址:北京朝阳区雅宝路3号邮政编码:100020电话: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6036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47/R邮发代号:2-664医学信息杂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撰写写各专业 毕业论文(专科、本科、硕士英文等)丨职称论文丨课程论文丨学术总结丨翻译丨期刊发表

普刊:《国际护理医学》《国际临床医学》《国际医药探索》国际刊(知网,维普收录)《光明中医》《当代医学》《国际感染病学》《当代医药论丛》《名医》《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护理专刊:《国际护理学》《护理实践与研究》《全科护理》《齐鲁护理》等核心:《中国临床神经外科》《中国医药》《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私信

医学信息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容分会和陕西文博信息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医学及临床医学综合学术刊物,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面向全国征稿,国际刊号:ISSN1006-1959,国内刊号:CN61-1278/R,邮发代号:52-98,全国各大邮局均可订阅。国家级的一级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官方投稿邮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投稿没有消息

什么时候发的?早的话再知网上就能查到

学校呢,属于乐山市的地级大学,你说是省级还是市级?当然是市级!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学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