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水产学报副主编

发布时间:

水产学报副主编

在水域国土整治和水产养殖等学科造诣较深。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已有1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出版著作21部,其中主编出版专著10部;在《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水产学报》、《自然资源学报》、《海洋与湖沼》、《农药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要科技业绩:1.建立湖泊流域整治的系统理论,推动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1980-1988年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率先提出建设“海洋强省”和“生态省”的新观点,并对实施该新观点进行了系统规划,已被省委、省政府决策作为海南省国土整治的指导方针,实施中已生产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对水产养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突出。发表的论文有的被载入大学教科书和水产养殖百科全书,主笔编制的《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规划》等已成为全省渔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等多项成果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研究成果先后获多项省部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科技成果新产品金奖。4. 经过400多次试验,突破了关键技术,发明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工艺,替代了昂贵而出让条件苛刻的瑞士专利,为我国乙烯基类高效低残毒农药中间体的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至今,荣获江西省重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获奖主要科技成果:1. 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995、1997、2006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二、二等奖(第一、二、三完成人)。3. 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的试验,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2001、2007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二等奖(第二完成人)。4. 海南海洋产业发展战略思考,2001年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5. 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小型试验,氨法一步合成亚磷酸三甲酯中间试验,1978年、1979年先后获江西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6. 海南产芋螺毒素基因的研究,2007年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出版主要专著:1. 鄱阳湖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主编)。2.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告,海洋出版社,1992(主编)。3. 海南省海洋发展规划,海洋出版社,1993(主编)。4. 三亚热带农业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主编)。5. 海水增养殖技术,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主编)。6. 海南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副主编)。7. 海南经济特区定位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主笔)。8. 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副主编)。9. 海洋开发与管理读本,海洋出版社,2007(主编)。10. 近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三环出版社,2007(编著)。发表主要论文:1. 鲩、鲢鱼种摄食强度变化的一些规律,水产学报,1966,3(1)。2. 四种石斑鱼氨基酸组成的研究,水产学报,1996,20(2)。3. 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海南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特区展望,1991(6)。4. The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renovation strategy of Poyang Lak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4,4(4)。5. 海南海洋资源与开发,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20(4)。

——记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赵文,立足讲台,潜心科研的先进事迹浩瀚无垠的大海,包容万象,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观察海底世界,探索水的奥秘,这是多么辽阔而神圣的事业。然而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赵文教授就是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时代骄子。他用智慧和心血,蘸着海水书写出一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1982年的秋天,赵文这个来自吉林农安的农家小伙子,考进了大连水产学院(大连海洋大学前身)。当他第一天看见烟波浩渺大海,他就立下决心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这神圣的蓝色事业。经过四年寒窗苦读,1985年秋天,当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诞生的时候,他光荣的走上了教学岗位。从此,三尺讲台就成了他演绎人生的舞台。1999年,他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就这样伴着大海的呼唤,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起来,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在,他承担着学校本科和研究生的“水生生物学”、“水域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课程。近两年年均教学工作量都在1000多学时,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这些年他教学成就显著,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带过几十个班级。如今,他已当了院长,做了教授,还仍然做班导师。他有自己的感受,当教师不带班,好像生活中缺少一大内容。他不仅传道解惑,更注重教书育人。2007年,他的学生杨增强因多科学习成绩不及格,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只能拿到毕业证书而拿不到学位证书。作为从事高教事业的一名教师,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要挽救自己的学生,尽管他身为一院之长,教学、管理、科研百事缠身,可他还是三番五次找这位同学谈心,鼓励他重拾人生信念。鼓励他在没有取得学位证书的情况下下决心考取研究生,来弥补这一人生损失。他还帮助这个学生搜集复习资料,抽时间给他做辅导。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个学生最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今年这个学生已经毕业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1999级学生陈立斌、2000级学生石小峰是两名特困生,因为没有交足学费,毕业时学校按规定免去了这两名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权利,直接影响了这两名学生按时毕业。赵文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后,他替两名学生交足了学费,使其顺利毕业。这种事情他已做过多次。他说,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他就会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赵文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能与国际同类课程媲美。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他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他自己研制的《水产饵料生物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CAI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在教学中应用,教授效果好,并被兄弟院校采用。他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文授课部分使用普通话,外语交流能力强,还能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知识要点。近年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1500多学时,超1200学时。他主讲的课程《水生生物学》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他完成的教育部教改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2005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主持的“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05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主持的“水产养殖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09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发表教研论文8篇,撰写教材8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水生生物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分别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和辽宁省精品教材。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赵文教授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对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我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现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水产养殖学”负责人,《水生生物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辽宁省首批水产养殖示范专业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辽宁省水生生物重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及专业(水产养殖学)带头人,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在学科梯队建设上,初步组建起学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赵文教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盐湖生物学方面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2001、2002和2007年曾3次参加对西藏无人区的科学考察,他克服严重的高山反应,获得大量宝贵的盐湖生物标本和资料,阐明了作为世界第三级的西藏羌北无人区盐湖生物区系的特点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科研成果。近三年他主持完成国家、省、市各类项目20余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其他各类项目8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持计划项目3项(子课题负责人),国家“863”计划1项(子课题负责人)。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6篇,EI2篇,撰写著作6部,其中《中国近海赤潮生物图谱》2002年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鳗鲡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2007年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一等奖。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17项,申请专利5项,授权5项。赵文教授经过多年的奋斗,现在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现在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畜牧兽医水产组委员,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盐湖中心客座研究员,辽宁省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原生动物学会会员,辽宁省农业综合办公室项目评估专家,《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副主编等。由于他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被授予第二批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大连市劳动模范,第五届大连市十大杰出科技标兵,大连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赵文教授多年来潜心事业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赢得了一道道耀眼的光环,然而赵文教授把这一切都看得很淡,他更看重的是那一方黑板和三尺讲台,关心的是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他说学生的明天就是中国海洋水产事业的未来。他要蘸着黑石礁畔的海水,书写出人民教师最真挚的情怀。 ——记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赵文教授赵文:大连海洋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农业部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态学会理事,辽宁省水产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辽宁省农业综合办公室项目评估组专家,《生物学杂志》编审委员,《现代渔业信息》编辑委员会委员,《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副主编。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十大杰出科技标兵、大连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省市各类项目20项。他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辽宁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他主持的教改项目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发表研究论文116篇,SCI收录10篇,EI收录4篇,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7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6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1项,制订农业部行业标准1个,辽宁省地方标准1个。■文/余红张艳图/李博超赵文,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获淡水渔业专业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获水产养殖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得水产养殖博士学位。1985年以来,赵文教授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生态学和水生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管理服务保持龙头赵文教授曾担任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为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长达9年时间,他始终坚持服务理念,使学院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学校前列。他努力抓好学科建设,建设并申报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和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他和学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水产学科已成为辽宁省一流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水生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成为了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2007年,赵文教授主讲的“水生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是学校目前唯一的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此外,学院还有“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和“贝类学”等4门辽宁省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设置健全了学校精品课程体系,在学校教学评估课程建设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赵教授作为院长非常重视教材体系的建设,本人也身体力行。水产与生命学院教师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即《养殖水域生态学》、《贝类增养殖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其中《水生生物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两部由赵文教授主编。教书育人争创佳绩赵文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每年完成1500多教学学时,超1200学时。在教学过程中,他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其教学内容能与国际同类课程相媲美。他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他研制的《水产饵料生物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CAI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被兄弟院校采用。他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还因材施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潜力,不断给学生以创新思想的熏陶。学术严谨成就骄人赵文教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学和水生生物学研究。特别是在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盐湖生物学方面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2001年、2002年和2007年他曾3次参加对西藏无人区的科学考察。他克服严重的高山反应,获得大量宝贵的盐湖生物标本和资料,阐明了作为“世界第三极”的西藏羌北无人区盐湖生物区系的特点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取得了显著科研成果,他的专著《中国盐湖生态学》于2010年问世。绚丽的黄海之风,斑斓的渤海之浪,开启了蓝色的篇章,熔铸了大连海洋大学百年学府的辉煌。在这一历史新时期,作为海洋骄子,赵文教授勇挑重担,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其中全国统编教材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3项;获得教学科研奖励10项,其中,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分主要代表性论文 Tingjun, ZHAO Jun, FU Yongfeng, CONG Rishan, GUO Ruichao, LIU Wanshun, HAN Baoqin, YU Qiutao, WANG of a novel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ine from domestic rabbit, Oryctolagus curiculus. Science in China Ser C-Life Sci,2007,50(1) Fan and Chiaki Katagiri. The mode of action on vitelline envelope of Xenopus hatching enzyme as revealed by its two molecular forms. Zoological Science, 1997, 14(1): 101~ Fan and Chiaki Katagiri. Properties of Hatching Enzyme from Xenopus Laevis.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001, 268(18): FAN, Ling-Yun JIN, Xiao-Feng WANG. Initiation of cartilage Cell Culture from skate, Raja porasa Günther.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3, 5(1): Fan and Xiao-feng Wang. In vitro culture of embryonic cells from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2002, 267: Ting-Jun, HAN Li-Hui, CONG Ri-Shan, LIANG Jin. Caspase Family Proteases and Apoptosis.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5, 37(11): Ting-Jun, JIN Ling-Yun, WANG Xiao-Feng. Effect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on Cultured Cartilage Cells from Skate Raja porasa.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2003, 21(4):. 樊廷俊*,赵君,付永锋,丛日山,郭瑞超,刘万顺,韩宝琴,于秋涛,王晶: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角膜内皮细胞系的建立,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6, 37(1):.樊廷俊, 片桐千明:非洲爪蟾孵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化特性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8, 30(1): .樊廷俊,夏兰、韩贻仁: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 33(1):.樊廷俊,汪小锋: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34(5):. Li BJ, Fan TJ*, Yang LL, Cong RS, Li L, Sun WJ, Lu CX, Shi ZP.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atching enzyme from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Arch Biochem Biophys. 2006, 451(2): SHI, Ting-Jun FAN*, Ri-Shan CONG, Zhi-Hong TANG, Xiao-Feng WANG, Wen-Jie SUN and Ling-Ling YANG.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atching Enzyme from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6, 32:35?. Lv Cui-Xian, FAN Ting-Jun*, HU Guo-Bin, CONG Ri-Shan.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nd Apoptosis.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03, 35(10): .付永锋,樊廷俊*:Bcl-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34(4):.钟其旺,樊廷俊*:鱼类抗冻蛋白的的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2,34(2): D. Stubbs, Xiao-rong Tang, Ting-jun Fan, Stan DeBella. A China/United States partnership for secondary school biology lesson plans introducing concept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omics linked with ecosystem studies.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2000, 11(suppl.): Liu, Lingling Yang, Tingjun Fan*, Rishan Cong, Zhihong Tang, Wenjie Sun, Xianghong Meng and Liyan Zhu.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oxidase from Crab Charybdis japonica. 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 2006, 20(1): Cong, Wenjie Sun, Guangxing Liu, Tingjun Fan*, Xianghong Meng, Lingling Yang, Liyan Zhu.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oxidase from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 2005, 18 (1): .樊廷俊,片桐千明:非洲爪蟾孵化酶的cDNA结构及其部分生化特性研究,生物工程学报,1998, 14(3):287~293。21.樊廷俊, 片桐千明: 蟾蜍细胞溶素的纯化及其生化特性研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15(3):436~439。22.樊廷俊:非洲爪蟾两种孵化酶分子对卵黄膜作用机制的探讨。动物学报,2000,46(3):308-313。23.樊廷俊,汪小峰,史振平,晋凌云,汪岷,朗刚华,童裳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II)对中国对虾淋巴细胞培养物的协同诱导作用。海洋学报,2001, 23(5):.李凌,樊廷俊*,汪小锋,丛日山,于秋涛,钟其旺:卤虫(Artemia salina)孵化腺细胞分化时相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实验生物学报,2004, 37(2): .汪小锋,樊廷俊*,丛日山,胡国斌:几种免疫促进剂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数量、形态结构以及酚氧化酶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水产学报,2005, 29(1):.樊廷俊,杜玉堂,丛日山,孙文杰,汤志宏,袁文鹏,石莹,耿晓芬,李明玉:罗氏海盘车腕再生过程的组织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35(4):.樊廷俊,杜玉堂,丛日山,于苗苗:棘皮动物再生研究进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 37(4):. 袁文鹏,丛日山,杨秀霞, 杜玉堂,荆昭,王卫卫,张春阳,樊廷俊*:水溶性海参皂苷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7, 42(5): . 王晶,樊廷俊*,姜国建,吴子秋,杨秀霞,丛日山,于苗苗: 短蛸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类型、细胞化学特性及其吞噬活性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2007, 42(5): . 樊廷俊,耿晓芬,丛日山,姜国建,于秋涛,付永锋,王晶,于苗苗,杨秀霞. 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的建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 37(5): .樊廷俊,初建松: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教书育人的初步尝试,中国大学教学,2003, 3: 25, .樊廷俊,初建松:教书与育人初探,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1, 2:.樊廷俊: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浅析,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02,3:35-37.(注:带*者为通讯作者)部分主要教材、著作:1.《细胞生物学实验》(第1版):樊廷俊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2.《分子细胞生物学》(第2版):韩贻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作者。3.《分子细胞生物学》(第3版):韩贻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作者。4.《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Marine Biotechnology》:China Ocean Press, 2002, subeditor.

遥感学报副主编

徐斌研究员主要承担草原植被生态遥感监测、草原沙化和退化遥感监测 、草地资源规划评价和草原沙化治理等多方面的任务。主持项目和课题等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级课题、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等课题。课题任务主要集中在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长势、返青、草原沙漠化、草原水热旱情等遥感监测等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等奖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7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生态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草地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至今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生6人和硕士生5人。此外,从1999年起每年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题讲座”。 ①“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②“基于MODIS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③“冬牧70黑麦种养殖与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示范”,获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④“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⑤“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8完成人。⑥“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1] 徐斌(主编). 草原保护建设与饲料生产加工.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徐斌,杨修等编著.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天然林资源与保护.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 徐斌(副主编). 中国重点生态建设地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4]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2011,第四章,青藏高寒牧区草原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59-89);第五章,青藏高寒牧区冬虫夏草资源评价研究(90-118)(约10万字);范小建主编,2011,扶贫开发与青藏高原减灾避灾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1]B Xu, X C Yang, W G Tao, Z Qin, H Q Liu, J M Miao, YY Bi, 2008,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Produc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9(17-18): 5313-5327. [SCI][2] Qin Zhihao, Xu B, Xin X., Zhou Q., Zhang H., Liu J., 2004,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evaluate grass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Nor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34-4037,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EI][3] Qin Zhihao, XuBin, Liu J., Zhang W., Zhang H., 2004, Monitoring land use dynamics for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sessment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using MODIS and Land TM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21-4024,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4] Qin Zhihao, Xu B., Zhang W., Li W., Zhang H., 2004, Comparis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NOAA-AVHRR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3740-3743,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5] Yuxia Zhu; Zhihao Qin; Bin Xu; Maofang Gao; Huan Pei, 2007, An approach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6752,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Weimin Ju; Shuhe Zhao, Editors, 675223. Date: 26 July 2007, DOI: . [EI][6] Lu Liping, Qin Zhihao, XU Bin, Tao Weiguo, Jianglipeng,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growing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675225-1-9. [EI][7] Ruijie Wang, Zhihao Qin, Bin Xu, Xiaoyong Zhang, Maofang Gao, 2007, Using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 to estimate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range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67532S-1-8. [EI][8] Kebiao Mao, Zhihao Qin, Manchun Li, Lixin Zhang, Bin Xu, Lingmei Jiang, 2006, An Algorithm fo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Using the Microwave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Index,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6). [EI][9] Kebiao Mao, Zhihao Qin, Bin Xu, Manchun Li, Jianming Wang Shengli Wu, 2005.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Water Content for the Accuracy of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5), 5: 3266 - 3268. [EI][10] Zhihao Qin, Yuxia Zhu, Wenjuan Li, Bin Xu, 2008, Mapping vegetation cover of grassland eco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7104): 71040C-1~71040C-12. 16-18 September 2008, Cardiff Wales, United Kingdom. [EI][11] Maofang Gao, Sanchao Liu, Zhihao Qin, Jianjun Qiu, Bin Xu, Wenjuan Li, Xiuchun Yang, Jingjing Li, 2008,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for grassland snow cover monitoring and snow disaster evaluating in Tibet.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VIII, Ulrich Michel; Daniel L. Civco; Manfred Ehlers; Hermann J. Kaufmann, Editors, 13 October 2008, DOI: . [EI][12] Lei Gao, Zhihao Qin, Bin Xu, Liping Lu, Huan Pei, 2007, Mapping drought status of winter wheat from MODIS data in North China Plain. Proceedings of SPIE, (6752): 675229-1~675229-10. 25-27 May 2007, Nanjing, China. [EI][13]Bin Xu, Zhongxin Chen, Zhihao Qin, Jia Liu, Guixia Yang, et al.. 2005,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build climatic scene in 2036 and 2056 in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5110-5113. [EI][14]Bin Xu, Zhihao Qin, Jia Liu, Zhongchao Shi,Xiuchun Yang, Guixia Yang, 2005,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in Key region of North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3266-3269. [EI][15] 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6,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Chin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 [EI][16]Xu Bin, Tao Weiguo, Yang Xiuchun, Qin Zhihao, et al., 2006, Vegetation Growth Monitoring in the Grassland of China Using MODIS Remote Sensing Dat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 [EI][17]B Xu, Z. Chen, et al., 2002, Hydrothermal Background Data Layer and Planting System of China,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115-120. [EI][18] B Xu, Z Chen et al., 2002,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land in Restoration and Climat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20-26. [EI][19]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duction in . online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2): 405−413.[20]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王道龙,马海龙,201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2(41):1185-1195.(通讯作者) [21] 徐斌,杨秀春,2009,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 地理研究,28(2):402-408.[22]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覃志豪,高懋芳,吕海燕,朱立博,2010,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空间分析方法. 生态学报,30(6):1532-1538.(通讯作者)[23] 李亚云,杨秀春,朱晓华,徐斌, 2009,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28(1):55-62.[24] 李金亚,杨秀春,徐斌,曹云刚,覃志豪,金云翔,赵莉娜, 2011, 基于MODIS与AMSR-E数据的中国6大牧区草原积雪遥感监测研究. 地理科学,9(31):1097-1101.[25] 李金亚,徐斌,杨秀春,金云翔,李亚云,张济,赵莉娜,李润林, 2011,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 地理研究,9(30):1669-1682. (通讯作者)[26] 杨秀春,曹云刚,徐斌,朱晓华, 2008, 中国北方草原积雪遥感监测:期间. 地理研究,27(5):1109-1117.[27] 杨秀春,朱晓华,徐斌,李亚云, 2008,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灾害学,23(2):117-122.[28] 朱玉霞,覃志豪,徐斌, 2007,基于MODIS数据的草原荒漠化年季动态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中国草地学报,29(4):2-7.[29] 白可喻,徐斌,邱建军, 2007,基于GIS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9(4):15-20.[30] 陶伟国,徐斌,杨秀春, 2007,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方法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草业学报,16(2):1-8. (通讯作者)[31] 杨秀春,徐斌,朱晓华,陶伟国,刘天科, 2007,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地理研究,26(2):213-221.[32] 陶伟国,徐斌,缪建明,杨秀春,覃志豪,2006,草地遥感估产中不同尺度信息源关联方法对比及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28(4):68-74. (通讯作者)[33] 覃志豪,高懋芳,秦晓敏,李文娟,徐斌,2005,农业旱灾监测中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以MODIS数据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14(4):64-71[34] 覃志豪, 李文娟, 徐斌, 陈仲新, 刘佳, 2004,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国土资源遥感, 9: 28-36.[35] 毛克彪, 覃志豪, 徐斌, 2005,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8(5):12-14.[36]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徐斌, 2006,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8(6): 72-76.[37] 毛克彪, 施建成, 覃志豪, 宫鹏, 徐斌, 蒋玲梅, 2006, 一个针对ASTER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10(4): 593-599.[38] 毛克彪, 施建成, 李召良, 覃志豪, 李满春, 徐斌, 2006,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6(12): 1170-1176.[39]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刘海启, 缪建明, 2006, 中国草原植被长势MODIS遥感监测. 草地学报, 14(3):242-247.[40]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 2007,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5(9): 5-8.[41] 陶伟国,徐斌,刘丽军,杨秀春,覃志豪, 2007, 不同利用状况下草原遥感估产模型. 生态学杂志, 26(3): 332-337. (通讯作者)[42] 徐斌,辛晓平,陶伟国,覃志豪, 2005, 草地超载状况该如何应对. 中国牧业通讯,(21):48-50.[43]徐斌,侯向阳,王道龙, 2004,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生态科学,23(1):60-63.[44] 曹云刚,杨秀春,徐斌,朱晓华,2007,MODIS在青藏高原大范围积雪制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科技导报,25(21):51-54.[45] 杨秀春,徐斌,2007,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策略研究. 科技导报,25(19):65-69.[46] Qin Zhihao, Xu B., Liu J., Zhang W., 2004, Applications of GIS and RS for land use dynamics monitoring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Proc. 12th Int. on Geoinformatics-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avle ,Sweden, 7-9 June 2004.[47]B Xu, X Xin, Z Qin, H Liu, Z Chen, G Yang, W Wu, Q Zhou, and X Wu, 2004, Development of spatial GIS database for monitoring on dynamic state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and animal loading balance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585-592.[48] Z Qin, B Xu, W Li, W Zhang and J Liu, 2004, Integration of ground sampling with satellite imaging through GIS database to monitor rangeland productivity for grazing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715-722.[49]徐斌,杨秀春,陶伟国,覃志豪,刘海启,缪建明.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生态学报,2007,27(2):405-413.[50] 袁平,徐斌,张力建.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7730-781[51]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王瑞杰, 徐斌, 卢琦, 2007,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2(2): 161-170.[52]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高懋芳, 2007,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草业学报, 16(5):13-21.[53] 高懋芳,覃志豪,徐斌, 2007, 用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参数估计方法. 干旱区研究, 24(1): 113-119.[54]徐斌,杨秀春,白可喻,陈仲新,覃志豪,邱建军, 2007,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草地学报, 15(4): 316-334.[55]徐斌,刘佳,陈仲新,等, 2004, 中国草原分布与气候关系及西部草原建设问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0-22.[56] 郭守平,杨秀春,徐斌, 2006,中子水分仪在流动沙丘上的标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4(4):72-75.[57]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徐斌,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土壤学报,42(5):737-743.[58]徐斌,杨秀春,等, 2005, 内蒙古沙漠化地区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44-48[59] 杨秀春,徐斌, 2005,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模式对农田近地面风况影响的试验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105-109[60] 杨秀春,徐斌,严平,刘连友,色布力玛,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19(2):125-129.[61] 王道龙,毕于运,徐斌,周旭英,张小川, 2003, 西北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牧70黑麦的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4(5):1-4.[62] 徐斌,辛晓平,大黑俊哉, 2002,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生态科学,2002,21(1):1-5.[63]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 2012,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 地理研究(已接受).[64]徐斌等,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生态科学,2002,21(1):1-5.[65] 黄治平,徐斌.2008,规模化猪场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影响评价分析.土壤通报. 39(3): 641-646.[66] 黄治平,徐斌.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污灌农田的土壤Zn和Cu空间变异分析,生态环境,2008,27(1):0126-0132[67] 黄志平,徐斌,张克强,杨秀春. 连续四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39-244(通讯作者)[EI][68] 黄治平,徐斌,涂德浴, 张克强.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Pb,Cd,和As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4 (2):77-83.[EI][69]徐斌等,湖北利川市的草地资源特征及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唐华俊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2003[70]徐斌等,中国北方草地的超载状况和对策,《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第五届论文集,2004[71] 白可喻,徐斌,政府决策和管理体制在草地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72]徐斌,覃志豪,白可玉,2004, 草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建设。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317-322,2004年9月,北京[73]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佳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2004,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469-472,2004年9月,北京[74] 覃志豪,徐斌等,我国北方草原产草量遥感测算模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年9月,北京 [1] 徐斌、赵哈林、徐浩、刘寅虓 ,沙地草场放牧试验植物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0, 24(2) 252-256.[2] 徐斌、赵永平.科尔沁沙地典型区景观要素动态过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40-44.[3] 辛晓平、徐斌、王秀山、杨正宇、高琼,碱化草地群落演潜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生态学报,2001,21(6)878-882.[4] 辛晓平,徐斌,单保庆,李建东,杨允菲.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生态学报.2000. 20(4):587-593.[5] 徐斌等,2000,“三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第2期.[6] 辛晓平,李向林、徐斌,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格异质性分析等,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49-453.[7] 陈佑启,,徐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6-127.[8] 周清波,徐斌,王秀山.未来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全球变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29-32.[9]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 18(4):316-321.[10] 徐斌,21世纪中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999,新世纪周刊(约稿).[11]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沙漠化的图形库方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 ,14-20[12] 陈仲新、徐斌等,2001,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格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划所论文集)[13]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专题图形库系统的科尔沁沙地动态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第1期,14—20。[14] 徐斌,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过程及其防治措施,1997,中国沙漠, Supp. 1,7-14。[15] 徐斌、刘新民等,风沙流击打作物幼苗和土壤风蚀的野外研究,1997,中国沙漠,Vol. 17 Suup. 1,78-84。[16]徐斌,数量生态方法的评述和TWINSPAN分析技术,中国沙漠,1997,Vol. 17,,64-69。[17] 赵永平、徐斌,专题图形库研究方法,干旱区地理,1997年第3期,36—42。[18] 徐斌、赵松龄,不同放牧梯度下天然沙质草场群落分异特征及沙漠化发生机理试验研究,1994,兰州大学学报,30(4),137-142。[19] 徐斌,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TWINSPAN数量分析,1995,中国沙漠, No. 3 233-236。[20] 徐斌等,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围封条件下的动态过程研究,1995,西北植物学报,15(8).89-97。[21] 徐斌,沙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 , 42-51。[22] 徐斌、刘新民,风沙危害监测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 , 42-51。[23] 徐斌等,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1995,西北植物学报,15(5),134-139。[24] Bin Xu, Xinmin Lu, 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in the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Belt in Ho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Chine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995,Vol. 8 No. 4.[25] 徐斌,刘新民,赵学勇,内蒙古奈曼旗中部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水土保持学报,1993,Vol. 7 75-80。[26] Xu Bin, M. Nemoto et al,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es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Northen Naim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 of Japan-Chin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Desertification, 1993:500-508 .[27] 徐斌,刘新民,尧勒甸子试区土壤性状及其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65-72。[28] 徐斌,黄学文,杨泰运等,沙土上沙打旺产量和土壤动态变化研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82-288[29] 刘新民,赵哈林,徐斌,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机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2-26。[30] 杨泰运,徐斌,奈曼旗沙漠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浅析及其调整利用研究,中国沙漠,1989,Vol. 9 No. 2 32-37。[31] 徐斌,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No. 4 65-70。[32] 徐斌,杜明武,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No. 6, 45-48。[33] 张继贤,徐斌,科尔沁草原南部不同类型沙丘水分研究,中国沙漠,1985,Vol. 5 No. 3. 33-39。[34] 徐斌参加统稿、组织校对、讨论修改等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35] 徐斌参加合著,科尔沁风沙环境与植被,科学出版社,1996,页码分别为18-31,50-56,230-241(徐斌承担约万字)。[36] 徐斌参加编写,《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1999,中国农业出版社,69-93,承担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国际地理信息科学》(IJGIS) 等杂志编委。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海洋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国土资源部特邀名誉专员。2008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多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篇,CSCD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与图集19部(第一作者10部),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7300余次(CSCD引用5600余次,SCI引用270余次);1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包括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主要学术贡献:1)遥感影像地学分析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2)地理空间分析模型与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 主持和参加“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香港环境遥感综合研究”、 “Multi-resolution Land Use & Land Cover”等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和国际合作等项目。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图集2册;获国家、中国科学院、省市等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成果奖7项, 各种荣誉奖11项。 编著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概要》、《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研究》、《遥感影像的地学理解与分析》、《香港揽胜》等专著与图集9卷册,发表“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 new conceptual model for network analysis”、“对地球信息科学认识”等论文 60余篇。任《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

水产学报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种质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以“为人师表,身正师范”为理念,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引领学生进入了求知进取的殿堂。在科研上求新求精,成果卓著,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科研成果。先后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上海市曙光计画和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等各类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八届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科学家网路成员等十余个学术团体的 *** 。

水生生物学报,海洋科学,动物学报,水产学报1、动物学报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虽然在80年代中期被踢出SCI,目前尚未恢复,但是感觉动物学报比某些SCI杂志还难投中,而且修改特别细致,本人前年的一篇文章,一来二去在编辑部和本人之间往返了6次,耗时1年2个月才发表。如果做水生海洋的战友的文章偏重生态、生理和行为学方面,不妨试试动物学报,但是实用性太强的文章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目前动物学报的英文稿开始增多,希望它能早日回到SCI的怀抱。2、水生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的权威杂志,但是往年很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学者对其颇有微词,原因是该杂志几乎成为武汉水生所的所刊,1期刊物往往绝大部分是水生所的文章,而外部的文章发表不仅难,而且发表周期太长。我们实验室有过一篇文章等2年多才发表的记录,从此基本不投该刊物。近年来该刊水生所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观,发表周期也有所缩短,希望它能早日呈现百花齐放之胜景。3、水产学报水产类杂志的一级学报,也是目前较为活跃,文章档次上升很快的一个杂志,倒退10年,水产学报与水生生物学报尚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水产学报已经成为水产研究领域的前沿杂志,已经与水生生物学报并驾齐驱,而且与水生生物学报相比,水产学报发表周期短,是广大学生战友发表高档次中文文章的好杂志。目前我们实验室如果有中文佳作,一般都投往水产学报。

是的,是核心期刊,在水产这一块还是比较不错的期刊

水利学报主编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水电科技进展主编和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河海大学学报、水资源保护、灌溉排水学报等期刊编委。

张光斗.著名水利水电工程学家和工程教育学家,当代中国的“水利泰斗”。1912年5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任四川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设计课长、工程师,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主任,全国水力发电总处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水力发电工程系主任、水工结构教研组主任、水利工程系副主任、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高坝结构和高速水流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家科委水利水电专业组、工程学科组副组长,国家教委直属工科大学教育研究协作组组长及大学发展项目审议委员会主任,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技术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水利学报》总编辑;当选过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教授;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墨西哥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

主编副主编审定复合材料学报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80年7月-1982年9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的研究。1982-1987哈尔滨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1987-1993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1993-1998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0-2003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1999-2003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01-2004 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协委员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际杂志《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INICA》,《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的编委《复合材料学报》主编《固体力学学报》和《宇航材料与工艺》副主编《宇航学报》编委

初审合格有稿费。不合格退稿无稿费。稿件处理流程:收稿:编辑部收稿,为稿件分配稿号,并由E-mail发送稿号信息。(2)初审:编辑部专职老师初审,初审合格后送外审;不合格则直接退稿(无需缴纳审稿费)。(3)外审:送2~3名同行专家评审。(4)终审:主编/副主编终审,结合外审意见给出最终审查结果。(5)退修:编辑部专职老师审阅全文,对文章结构、表达、摘要、图文一致性、图表、参文规范化等提出修改建议;并转达专家审稿意见。(6)作者修改、复审、排刊期(此时通知作者缴纳审稿费及版面费)。(7)编辑加工:对录用稿件进行编辑加工、4次校对(一次作者校对)、出版。

复合材料学报外审了有希望。因为复合材料学报已经通过了投稿和编辑部初审,所以复合材料学报外审了有希望。接下来还需要专家外审、主编或副主编审定、编辑部全文审阅、转达审稿修改意见最后到作者修改然后进行排刊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